大乘无量寿经指归 (第一集) 1996/4 美国圣荷西 档名:02-031-0001
诸位同修,古大德常说,《无量寿经》是十方诸佛共赞,千经万论指归。这次一些同修来找我,希望将《无量寿经》再讲一遍。我想这部经过去曾经讲过九遍,这一次这边的同修们又非常热心,将录音带写成了讲记,我从头到尾细细看过一遍,这就等於第十遍,这部经就等於讲了十遍。我自己年岁也大了,过去黄念祖老居士曾经劝过很多次,告诉我,讲经够了,不必再讲了,希望我多用一点时间,写书重要,培养学生重要。我说我知道这两桩事情,但是世法、佛法都讲因缘,没有这个机缘,我们想做也有许多的障碍,很难做得圆满。这一、两年看起来缘分逐渐成熟了,这个事情我们应当要放手去做,特别是帮助初学讲经的同修们,无论是出家、在家。
黄老居士写的《无量寿经》注解,的确费了不少的精神,也费了不少的时间,这部书总算是完成了。注解里面所引用的经论、祖师大德的语录很多,如果参考他的注解,他所引用的这些经论原文,我们也应当略略的明了它的精义,这样对我们学习、弘扬才能有帮助。所以这次,我们也想了、考虑了很久,就选择这种方式,题目订的「大乘无量寿经指归」,指归的意思就是「千经万论,处处指归」。内容是从一切经里面节录下来的,所节录的这些句子都是赞叹净土、赞叹《无量寿经》,讲解就与过去弘一法师编的《晚晴集》的方式完全相同。节录的顺序,完全依照黄老居士的注解,所以里面的段落统统都保存著,就是便利於以后学讲经做为一个参考资料来用。这是我们首先把讲「指归」的因缘说出来。现在我们就可以看本文,一条一条的来介绍。
第一个大段,这是属於玄义的,玄义第一个大段这是「前言」,在这段里面一共节录了六条。
【清代彭绍升曰。】
彭绍升居士是清朝乾隆年间人,黄念祖老居士介绍的时候,说他在当时也是属於高干子弟。因为他的父亲是乾隆皇帝的兵部尚书,兵部尚书相当於现代的国防部长。他的父亲是部长的阶级,所以说他是高干子弟。但是这个人非常聪明,他在弱冠的时候就考取进士,弱冠大概就是二十岁,二十岁就中了进士。因为他家庭环境好,所以虽然是有作官的机会,但是他并没有去作官,反而去学佛了。在佛法里面,佛门当中,确实他很有造诣,通宗通教,而且修持也非常之好,很难得的。著述也很多,近代黄念老曾经讲了一部《华严念佛三昧论》,这个论的原文就是彭绍升作的。这个地方引用他这么一句话,他说∶
【无量寿经者,如来称性之圆教,众生本具之化仪。】
这个话可以说是彭绍升最早讲的,称赞《无量寿经》。『如来』就是讲的真如本性,《无量寿经》这部经,就是从真如本性流露出来的圆满大教。由此可知,这部经是一切众生自性里头本来具足的,不是从外面来的。释迦牟尼佛为我们说,是佛自性流露出来的,一切诸佛说这个经,都是从自性流露的。『众生本具之化仪』,「仪」是仪式,或者我们今天讲方式,「化」是教化,也是变化,是我们从凡夫变成佛、变成菩萨的方式。什么方式让我们凡夫变成菩萨、变成佛?《无量寿经》。《无量寿经》诸位要晓得,是我们每个人自性里头本来具足的,佛说是从自性里面流露出来的,我们接受,依照这部经的理论方法修行证果,也是自性本具的。这是我们首先要认识清楚的,然后对这部经典才能产生圆满的信心。尤其是现代一些年轻人,受过一些科学教育,自尊心很强,别人的东西,我们不太容易接受。这是你自性的,自性本具的东西,你要不要接受?这是自己的东西,不是别人的东西。所以,很能够说服现代的这些知识分子们,这些话都是真实话。第二条∶
【日本释道隐曰。】
道隐法师是唐朝时代的人,到中国来留学的一位高僧,在隋唐时代,日本派遣很多的出家人到中国来留学。几乎中国著名的这些大道场,都有日本跟高丽、朝鲜(那时候韩国是三个小国家)派遣的出家人在中国留学。回去之后,把大乘佛法也能够在韩国跟现在的日本发扬光大。尤其是《无量寿经》,日本人在《无量寿经》上的这些著述、论著,超过我们中国。这是道隐法师所讲的:
【如来兴世之正说,奇特最胜之妙典,一乘究竟之极说,速疾圆融之金言,十方称赞之诚言,时机纯熟之真教也。】
这几句话,赞叹到极处了,实在说,这是过来人的口吻,如果他自己没有亲身经历,这个话是说不出来的。他能够说得出来,换句话说,《无量寿经》的真实利益他得到了、他晓得了。『如来兴世之正说』,这是有典故的,因为善导大师说过,很可能道隐就是善导的学生,我们没有加以考证,但是他们是同时代的人,相距很近。善导大师曾经讲过,十方一切诸佛如来出现在世间,唯一的一桩事情就是为一切众生宣说净宗法门。经上记载的话是「如来所以兴出世,唯说弥陀本愿海」,这两句话是善导大师讲的。他前面这一句也正是这个意思,「如来兴世之正说」。
我们特别要注意的,就是「正说」这两个字。由此可知,世尊当年出世在世间,讲经三百余会,说法四十九年,四十九年所说,以《无量寿经》为正说,其他所说的,可以说都是《无量寿经》的补充说明。这个话让我们想想善导大师所讲的这两句,那是毫不为过,确实是这个意思。我们要问为什么?以娑婆世界众生的根性来讲,唯有这个法门能令一切众生在一生当中圆满成就,这就是「正说」的意思。其他经论,可以令少数真正当机者也能成就,不能够普遍令一切众生成就。像禅宗,我们在《坛经》里面看到,六祖大师接引的对象是上上乘人;换句话说,上上乘人才是他的当机者,非上上乘人,他那个法门就不能度,就用不上。这个法门是「三根普被,利钝全收」,上根包括文殊、普贤,下根包括五逆十恶、地狱众生,都能够平等得度,这才叫正说。
这样的法门才真正是『奇特最胜之妙典』,「妙典」就是指的《无量寿经》这部经典。「奇特最胜」就是指它能够普度一切众生,从等觉菩萨到阿鼻地狱,这是最殊胜的。最奇特的是什么?是平等得度,这个不可思议。绝对不是说,上上根人往生就上品上生,造作一切罪业的人往生,就下下品往生,不是这个意思。平等得度,这就奇特。不错,经上是给我们说明西方世界有四土三辈九品,是这么说的。古大德也曾经表示过意见,大概上三品,上辈往生上三品,可能是十方世界菩萨去往生的,中三品大概都是阿罗汉这些大修行人去往生的,下三品可能才是凡夫。古大德有这些说法,这我们都在经论注疏里面看到的。可是善导大师的讲法不一样,善导大师说,九品往生不同,都在遇缘不一样。我们听到他老人家这个说法,真的可以说一切疑惑都解除了。三辈九品都在遇缘的不同,无论什么人,如果你遇到的缘殊胜,你的品位就高;遇到的缘不胜,品位可能就低。由此可知,不在乎你修证的功行,重要关键是在遇缘。
什么样的缘胜?你遇到是真正的经典,不是伪造的;你遇到是真正善知识,对於经典的理论、方法、境界,有相当透彻深入的理解,这个缘就胜。从这个缘里面生出信心不逆,《金刚经》上讲,到信心不逆,就有成就了。所谓不逆,就是非这样做不可,不这么修不行,有了这样的信心,哪有不成就的?这样的人往生,必定是上三品往生,所以这是最为奇特。
『一乘究竟之极说』,「极」是到顶点,他这句话说得有根据的。一乘大经,首推《华严》,在中国佛教,古大德几乎一致赞同的,《华严》是一乘、《法华》是一乘、《梵网》是一乘,这三部经几乎是共同承认的。《华严经》到最后,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导归极乐,那就是「一乘究竟的极说」。普贤菩萨导归极乐就是归《无量寿经》,这个意思后面还有说到,我们后面还会见到。
『速疾圆融之金言』,「金」是比喻,比喻宝贵,这个教训太宝贵了,「速疾」是快,任何一个法门修行没有念佛往生来得快。这个法门,《弥陀经》上告诉我们,需要多久?一天到七天,若一日若二日到若七日就成功了,还有哪一个法门能比得上?所以,法相宗,在中国法相初祖是窥基大师,窥基给《阿弥陀经》做了个注解,我们这边都有这个本子,叫《佛说阿弥陀经通赞疏》,窥基大师做的。窥基大师也承认这个法门是顿教,顿教就是快速,为什么?人家一天到七天就成功,修行证果之快是哪个法门都比不上净土法门。这是讲快。不但快,它「圆融」,如果单单快速,不圆融,这并不是真正的可贵,圆融就不可思议。什么叫圆融?圆融是没有阶级,这一点诸位总得要清楚。西方世界讲四土、讲三辈、讲九品,这都是有次第的;而实际上来讲它是圆融的,圆融是平等法界。诸位看看四十八愿就清楚了,只要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从上上品到下下品它是圆融的。为什么会圆融?阿弥陀佛本愿威神的加持,所以平等。如果离开了佛力加持,才有差别相。
所以,彭绍升居士讲,《无量寿经》即是中本《华严》,《阿弥陀经》即是小本《华严》。他为什么 不把它比《法华》、比其他的经,他比《华严》?《华严》的教义是「行布不碍圆融,圆融不碍行布」,我们在《华严》里面看到这个道理、这么一个境界,西方极乐世界果然如是。行布就是次第,四土三辈九品是行布、是次第,虽是次第,但是它圆融的,圆融是平等,没有次第。次第跟无次第是一不是二,这不可思议,这就是《维摩经》上所讲的入不二法门。由此可知,我们一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就入不二法门。不二法门是圆融的,圆融里头没有一样东西是对立的,法法圆融,这就可贵了。由此可知,《无量寿经》字字句句都圆融。
『十方称赞之诚言。』在《弥陀经》上,六方佛赞叹,我们大家念罗什法师的本子念得很熟,六方佛赞叹。而罗什大师翻译,把这段文省略了,我们看看玄奘大师的译本,就是十方佛赞叹,与《无量寿经》上所讲的一样,《无量寿经》也是十方佛赞叹。十方佛赞叹是真实的赞叹,诚实的言语,没有丝毫夸张,确实像《金刚经》上所讲的真语、实语、如语,一点也不过分。『时机纯熟之真教。』这两句话对我们来讲,尤其是重要,十方诸佛称赞就是十方一切诸佛为我们介绍。我们接受《无量寿经》,依照这个法门修学,你说谁教你的?十方一切如来教导我的。十方一切诸佛劝我们修这个法门,这不是假的。我能不能修?「时机纯熟」了。怎么晓得纯熟了?真正相信、真正发愿、真肯念佛,你只要有这三个真实,那恭喜你,你的时机纯熟了。这是一切如来对於时机纯熟人的真实教诲,你依照这个教,一定是在一生当中圆满成佛。这一段的意思是隋唐时代日本高僧道隐所说的,道隐有《无量寿经》的注解。第三段:
【梅光羲居士云。】
梅老居士是我们民国初年,近代的一位大德。这位老居士,我跟他虽然没有见过面,但是还连带著一点关系。我的老师是李炳南老居士,李老居士是梅光羲的学生,我们有这个师承的关系。而黄念祖老居士是梅光羲的外甥,他是黄老居士的舅舅。这一位大德在民国初年佛教界里面,也是备受大众尊敬的一位大居士。在当时,在家人学佛当中,号称为「南梅北夏」,南方梅光羲,北方夏莲居,这两个人都是名重一时。夏莲居是山东人,梅老居士江西人,这是江南的,所以「南梅北夏」。他老人家有这么几句赞叹的话说:
【无量寿经者,如来称性之极谈。】
这一句跟彭绍升说「如来称性之圆教」,意思是一样的。稍有差别,圆教是圆满的教学,『极谈』是达到了顶点,说尽了,也是我们一般人所谓和盘托出,后面没有了,全部拿出来了。
【众生本具之化仪。】
这跟彭际清居士说法是一样的,前面这两句可以说是引用彭绍升的。后面说:
【一乘之了义,万善之总门。】
一乘经,刚才我们说过,有《华严》、《法华》、《梵网》。『一乘之了义』,意思就是一乘经当中的一乘,是一乘的精义、精华。『万善之总门』,如果我们讲到修善,诸位都能够体会到,至善是成佛,没有比成佛更善的。等觉菩萨尚有一品生相无明没有断,也就是说还有一丝毫的遗憾、欠缺,没能达到圆满。成佛才圆满,这部经就是令一切众生平等成佛的法门,我们说善,没有比这个更善,所以这是「万善之总门」。我们今天要学经,佛门《大藏经》那么多,学哪一部好?你要听懂了梅大师这几句话,我相信你一定会选择《无量寿经》。
【净土群经百数十部之纲要,一大藏教之指归也。】
净土经论哪有这么多?我们现在晓得的是五经一论,过去所听到的是三经一论,三经一论是专讲净土的。现在我们看到的五经,五经怎么来的,后面还会说到。《普贤菩萨行愿品》,实际上说《行愿品》,只是《行愿品》末后的一卷而已。《普贤菩萨行愿品》有四十卷,我们称它作《四十华严》,现在只取它最后的一卷。这是清代咸丰年间魏源居士提出来的,把《行愿品》末后这一卷附在三经后面,称为净土四经。他这个作法做得非常之好,令人敬佩。因为《无量寿经》一开端,就说到「咸共遵修普贤大士之德」,由此可知,西方极乐世界的人,四土三辈九品,从下下品到上上品,全都是修的普贤菩萨十大愿王。你能说彭际清居士(就是彭绍升,他的别号叫彭际清),他讲《无量寿经》就是中本《华严》很有道理。《华严经》提倡的是普贤行,西方极乐世界是纯熟的普贤行;换句话说,西方极乐世界是普贤菩萨的法界,个个都是修普贤行的。把这一卷经附在三经后面成为四经,这是理所当然,做得太好了!整部《华严经》不是专说,但是末后这一卷是专说。
到民国初年,我们净宗当代的祖师印光老法师,他把《楞严经》上「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这一章经文,这章经文不长,全文只有两百四十四个字,他把它附在净土四经的后面,成为净土五经。这个作法实在也是妙绝了,符合底下这句话,『一大藏教之指归也』。「念佛圆通章」是净土宗的心经,我们平常念《般若心经》那是《大般若》的心经,「圆通章」是念佛法门的心经。不但是念佛法门的心经,实在讲是一大藏教之心经,它提倡的是专修专弘。我们曾经听过,许多的古大德都说,修行要一门深入。但是我们很少见到修一门深入的样子,没想到大势至菩萨给我们做了个最佳的榜样,他那真的是一门深入。你看经文一开端,「我与五十二同伦」,这句话很重要,这五十二位就是从初信位起,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这五十位,再加上等觉、妙觉,妙觉就成佛,加上这两位。换句话说,从初发心一直到成佛修什么?一句名号!这才叫真的是一门深入。
「不假方便,自得心开」,法门无量无边,八万四千法门,要不要借别的法门来帮忙?不要,就是一句阿弥陀佛念到底,不必借重任何一个法门。自得心开,心开就是禅宗里面讲的大彻大悟、明心见性,见性成佛。就是一句佛号,几个人能相信?还有许多人对我们修净土的人批评,这些年来我劝大家念《无量寿经》,依一部经来修行,我都听到不少人批评我这个讲法有问题:哪有一部经能成功的?大势至菩萨一部经都不要,一句佛号。一句佛号能不能成功?我们在历史上、在现代看到,一句佛号往生的人不少,我们看到了。倓虚老法师跟我们说的,谛老法师那个锅漏匠的徒弟,不就是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念了三年,人家站著往生的。他一部经没听过,他不认识字,《弥陀经》也没念过,就学了一句「南无阿弥陀佛」。老和尚教他的方法,「你就老实念,念累了你就休息,休息好了,你就再念」。他就依教奉行,念了三年,人家成功了。这是现前的见证,民国十几年之间的事情,距离我们不远。念佛的方法,大势至菩萨教给我们,「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他方法教给我们了,简单明了。所以它是净宗的精华,也是释迦牟尼佛普度一切众生的总纲领,是「一大藏教之指归」没有错!
『净土群经百数十部』,这是指世尊在讲经说法里面赞叹净土的,指导大众应当发愿求生净土的。虽然不是专讲净土,是附带讲到的,确实有百数十部之多。过去日本人曾经查过《大藏经》,好像有二百五十部左右的样子,这么多的经论里头佛说到净土,确实是「百数十部之纲要」。这是梅老居士所说的。第四段是蕅益大师讲的。
【弥陀要解曰。】
《弥陀要解》是蕅益大师作的,蕅益大师是明末清初之人,他出生的时候在明朝,圆寂的时候在清朝。所以他的著作,后人给他编纂流通,有的时候写明蕅益大师,有的时候写清蕅益大师,他是一个人跨越两个朝代。这是非常有成就的一位大德,后人称为「明末四大师」,明朝末年佛门里面四位大德,憨山、紫柏、莲池、蕅益,这是四位可以说是中兴佛教的大德。他有《弥陀经要解》,这本书分量虽然不多,可是对於《弥陀经》的解释实在讲是太高明了。民初印光法师对於《要解》的赞叹说,即使是古佛再来为《弥陀经》做一部注解,也不能超越其上。这是把蕅益大师的《要解》捧到顶点,诸佛再来做个注解,也做不过他,也不能超越他之上。所以有些学教的法师看到印光法师这样赞叹,不以为然,认为印光法师捧他捧得太过分。我也碰到有些法师来问我:你看怎么样?这个话是不是说得太过分?可是我觉得,印光大师的赞叹是赞叹到恰到好处,绝不过分,他确实把佛的意思为我们说出来了。这段话尤其是不可思议,蕅益大师以前从来没有人这样说过的。
蕅益大师这段话,有没有出处?有,就在《阿弥陀经》上。实在讲我们天天念,粗心大意没看出来,他老人家为我们一指点,我们才恍然大悟。我们看这段文:
【一声阿弥陀佛,即释迦本师於五浊恶世所得之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今以此果觉全体授与浊恶众生,乃诸佛所行境界,唯佛与佛能究尽,非九界自力所能信解也。】
像这些话,若非过来人说不出的,他能说出,就晓得他是过来人。这个意思说,释迦牟尼佛是修什么法门成佛的?念佛成佛的。念哪一尊佛成佛的?念「阿弥陀佛」成佛的。真的,我们从前没听人家这么讲过,他真有根据,根据就在《弥陀经》。我们这些年来,可以说涉猎大乘虽然不多,也不算少,也有相当程度的领会。在理论上讲,如佛在《华严经》上所说,一切法唯心所现,唯识所变,佛在大乘又常说,一切法从心想生。我们根据这些道理,明白了一个事实,我们心想什么就变什么境界,一切法从心想生。十法界依正庄严从哪里来的?从一切众生心想变现出来的。这个道理我们领悟了,我们也肯定了。所以一切如来成佛,他是怎么成的?当然是他心里面想佛、念佛,佛境界才现前。他要不念佛他怎么能成佛?念菩萨成菩萨,念佛成佛。释迦牟尼佛当然也不例外,也是念佛成佛。
念哪一尊佛?念阿弥陀佛。诸位要晓得,十方一切诸佛都叫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不是指一个人,诸位要是把他当作一个人,你就错了,就误会了,一切佛都叫阿弥陀佛。为什么?阿弥陀佛什么意思?阿翻作无,弥陀翻作量,佛翻作觉,他的名号是「无量觉」,你们想想,哪一尊佛不是无量觉?若非无量觉就不能叫他佛,佛都是无量觉。由此可知,阿弥陀佛是一切诸佛的总名号,一切诸佛的通号,所以佛才称赞「光中极尊,佛中之王」。我们念阿弥陀佛,净土宗常说「自性弥陀,唯心净土」,我刚才这个说法就是自性弥陀。一切众生、一切诸佛成佛,都是成自性佛,就是自性弥陀。西方极乐世界是不是真的有一尊阿弥陀佛?有,他就用这个做他的名号。名号功德不可思议,藉这个名号把自性弥陀念出来,就成佛了。他给我们做缘,我们自性弥陀是因,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是缘,有因有缘,后面就结果,结果就是自己成佛。
特别是在『五浊恶世』,这是最难、最不好的一个环境,「五浊恶世」是极不好的生活环境,在这种恶劣的生活环境里面能成就,这是非常不可思议。他在这个里面得到的『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无上正等正觉的修学方法。无上正等正觉修学的方法,就是老实念这一句阿弥陀佛,你看这个妙!千经万论,不要说是修无上正等正觉,单单修正觉就不容易、就不得了,哪里是无上正等正觉的方法就是念这一句阿弥陀佛?所以,你要是真的明白、真的通达,当然你就死心塌地放下万缘。不但世缘放下,《大藏经》也不要了,太麻烦了,你就是拿在手上也很笨重,你看那一大册也很笨重。你放下多自在,全身轻松,一句南无阿弥陀佛,你就能成无上正等正觉。相信的人,就是前面讲时机纯熟,不相信的人,你的时机还没成熟,你慢慢去搞《大藏经》吧!你时机没成熟,成熟了,统统放下。
『今』是今天。释迦世尊把『果觉全体』,果是他证果,证到无上的佛果,把他自己证无上佛果的方法,圆圆满满的传授给我们。他是在五浊恶世成就的,我们今天在五浊恶世,这就说明,五浊恶世众生可以当生成佛,世尊做给我们看的。
『乃诸佛所行境界』,这个境界太奇特、太殊胜,所以诸佛都说这个法门是难信之法。在这种恶劣生活环境当中,造作五逆十恶的凡夫,一生当中能成佛,谁能相信?谁敢相信?所以这是佛的境界,不但一般人不敢相信,菩萨也不敢相信。什么人相信?佛相信,一切诸佛相信,诸佛对於这个道理、事实真相完全了解,所以他相信。『唯佛与佛能究尽』,他们能相信。
九界众生,九界从菩萨,菩萨、缘觉、声闻,下面到六道众生,如果不是得佛力加持,他自己要想信、要想理解,实在讲不可能。我们今天遇到这个法门,我们能信,我们也懂得、也能讲,诸位也能听,听得也很欢喜,诸位要晓得,我们是蒙诸佛的加持。所以,讲这部经的讲堂,气氛跟讲其他一切经的气氛决定不相同,诸位如果要细心去体会,你能感受得到。如果你们常常听经,你们看看听讲别的经跟听讲《无量寿经》,你留意,你去体会,气氛不一样。我们现在科学里面讲,磁场不一样、不相同,实际上是佛力加持不相同。这部经是一切诸佛如来加持,它是圆满的,所以你进入这个讲堂能生欢喜心,能生恭敬心,法喜充满。其他讲堂、其他经论虽然也有加持,力量没有这么大,也就是我们讲气氛没有这么浓厚,在你感受不会这么样的强烈。这是我们自己只要稍微心地细密一点,能体会得到,才晓得这里讲的是真的不是假的。这是蕅益大师为我们说出来的,很不容易!第五段讲:
【观经云,是心是佛,又云,是心作佛。】
这是《佛说观无量寿佛经》,净土三经之一。三经,《无量寿经》是净土概要,说实在话,就是西方极乐世界的介绍,对於极乐世界的理论、事实、因果都讲得很清楚,做为一个整体的介绍说明,我们可以把它看作净土概论。《观无量寿经》是《无量寿经》的补充说明,还有很多重要的意思,佛在《无量寿经》上没有细说。像这两句,是理论的补充,说明西方极乐世界之所以然。在这个里面重要的是补充了三桩事情。第二就是补充修行的方法,《无量寿经》里面只讲了三辈往生,修行的方法则说得简单,没有细说,可是《观经》里讲十六种观法,这个说得详细。观想念佛、观像念佛、持名念佛,总共有十六种,「持名念佛」就是第十六观,方法说得详细。第三个补充是因果,九品因果。主要是补充《无量寿经》这三桩事情。
这两句非常重要,『是心是佛,是心作佛』。我们现在这个世间,特别是信仰宗教的人,信仰基督教的、信仰天主教的,一听说佛,就躲避,赶快躲,好像佛都是妖魔鬼怪,怕得不得了。而我们要把佛教介绍他,往往也搞错了。佛是什么?佛就是你自己的心,你自己的心就是佛,佛不在外头,你怕个什么?你要怕,你心都不要了?佛就是你的心。总得要讲清楚,心是佛,「是心是佛」,心本来就是佛。心本来就灵就知,佛就是灵知的意思,佛是觉的意思,心的觉是本来就觉,不是从外头学来的。我们为了把这桩事情说明,提出纲要来讲,真诚是佛,清净心是佛,平等心是佛,觉心是佛,《无量寿经》经题上「清净平等觉」。佛是什么?佛就是清净平等觉,你怕不怕?问你怕什么?我们现在要修清净平等觉,那就是「是心作佛」。心本来是佛,现在我们的心又要作佛,就是心本来是清净平等觉,我们现在又修清净平等觉,清净平等觉就现前。这是净宗之所以然的道理。为什么你念佛会成佛?就是你的心本来是佛,你现在又念佛,那怎么不成佛?
我们把这桩事情搞清楚、搞明白,我们的信心就建立了,正如《金刚经》上所说「信心清净,则生实相」,实相般若就现前。如果对於这些道理不搞清楚,净宗是难信之法,搞清楚了,你就真的相信。这个信心是从自性里面建立的,不是听外面人说说我就相信,没有那么简单。
【彭绍升曰,此经阐扬者少,实以无善本故。】
为什么自古以来,这部经弘扬的少?修净土的经,一般都弘扬《阿弥陀经》,这么重要的一部经,为什么宣扬的人这么少?因为它没有善本,这到后面会介绍。《无量寿经》最早传到中国,第一个翻译的大概是安世高,安世高的本子失传了,最后一次翻译是宋朝。从后汉到宋朝八百年,八百年当中有十二次的翻译,所以古人说,翻译之多,次数之多,无过於《无量寿经》,总共十二次翻译。但是现在我们《大藏经》里面只有五种译本,其中七种译本失传了,但是在目录上有,经文失传了,现在只有五种原译本。五种译本里面,经文出入很大,这是不像其他的译本,像《金刚经》有六种译本,《大藏经》上都有,但是你拿来看看,里面的意思大同小异。唯独《无量寿经》,各种译本差别很大,特别像四十八愿,汉译本里面是二十四愿,二十四跟四十八差一半,宋译本里头是三十六愿;二十四、三十六、四十八,这差别太大了。所以古人判断,原文决定不是一个本子,如果原文是一个本子,虽然很多人翻译,不可能有这么大的差异。於是乎判定,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讲经,讲《无量寿经》不只讲一次,才会有这个现象。所以许多大德主张,世尊当年在世多次宣讲。诸位要晓得,佛讲任何经,一生就讲一遍,没有讲过第二遍的,唯独这部经多次宣讲,所以不同的原本就多了。我们要读《无量寿经》,就要所有的本子都要读,意思才完整。所有的本子都读就麻烦了,何况在古时候不容易找得到,这是困难之处。这是没有善本。
因此,古人就想到,如何把这几种本子合起来,编个会集本。最早做这个工作,是宋朝时候王龙舒居士,他编了个会集本,经题叫《大阿弥陀经》。但是他所会集的,后头会介绍到,只看到四种本子,唐译的本子龙舒居士一生都没有见到过。才晓得古时候经典少,流通很困难,以他那样的身分,这五种本子都不能搜集全,你说多遗憾!所以他这个本子里面就有漏失,不完整。到清朝魏源居士,编了一个会集本,叫《摩诃无量寿经》。还是有缺陷,缺陷是取舍不当,这是被后人批评的。民国初年,民国二十一、二年间,夏莲居居士再做第三次的会集,我们现在采取这个本子,到这个本子才算是完备了。梅光羲老居士做了一篇序文,我们这一段就是序文里面他引用经论、古大德的说法,今天这段就是梅大师序文里头的一段。
我们今天就讲到此地。
诸位同修,古大德常说,《无量寿经》是十方诸佛共赞,千经万论指归。这次一些同修来找我,希望将《无量寿经》再讲一遍。我想这部经过去曾经讲过九遍,这一次这边的同修们又非常热心,将录音带写成了讲记,我从头到尾细细看过一遍,这就等於第十遍,这部经就等於讲了十遍。我自己年岁也大了,过去黄念祖老居士曾经劝过很多次,告诉我,讲经够了,不必再讲了,希望我多用一点时间,写书重要,培养学生重要。我说我知道这两桩事情,但是世法、佛法都讲因缘,没有这个机缘,我们想做也有许多的障碍,很难做得圆满。这一、两年看起来缘分逐渐成熟了,这个事情我们应当要放手去做,特别是帮助初学讲经的同修们,无论是出家、在家。
黄老居士写的《无量寿经》注解,的确费了不少的精神,也费了不少的时间,这部书总算是完成了。注解里面所引用的经论、祖师大德的语录很多,如果参考他的注解,他所引用的这些经论原文,我们也应当略略的明了它的精义,这样对我们学习、弘扬才能有帮助。所以这次,我们也想了、考虑了很久,就选择这种方式,题目订的「大乘无量寿经指归」,指归的意思就是「千经万论,处处指归」。内容是从一切经里面节录下来的,所节录的这些句子都是赞叹净土、赞叹《无量寿经》,讲解就与过去弘一法师编的《晚晴集》的方式完全相同。节录的顺序,完全依照黄老居士的注解,所以里面的段落统统都保存著,就是便利於以后学讲经做为一个参考资料来用。这是我们首先把讲「指归」的因缘说出来。现在我们就可以看本文,一条一条的来介绍。
第一个大段,这是属於玄义的,玄义第一个大段这是「前言」,在这段里面一共节录了六条。
【清代彭绍升曰。】
彭绍升居士是清朝乾隆年间人,黄念祖老居士介绍的时候,说他在当时也是属於高干子弟。因为他的父亲是乾隆皇帝的兵部尚书,兵部尚书相当於现代的国防部长。他的父亲是部长的阶级,所以说他是高干子弟。但是这个人非常聪明,他在弱冠的时候就考取进士,弱冠大概就是二十岁,二十岁就中了进士。因为他家庭环境好,所以虽然是有作官的机会,但是他并没有去作官,反而去学佛了。在佛法里面,佛门当中,确实他很有造诣,通宗通教,而且修持也非常之好,很难得的。著述也很多,近代黄念老曾经讲了一部《华严念佛三昧论》,这个论的原文就是彭绍升作的。这个地方引用他这么一句话,他说∶
【无量寿经者,如来称性之圆教,众生本具之化仪。】
这个话可以说是彭绍升最早讲的,称赞《无量寿经》。『如来』就是讲的真如本性,《无量寿经》这部经,就是从真如本性流露出来的圆满大教。由此可知,这部经是一切众生自性里头本来具足的,不是从外面来的。释迦牟尼佛为我们说,是佛自性流露出来的,一切诸佛说这个经,都是从自性流露的。『众生本具之化仪』,「仪」是仪式,或者我们今天讲方式,「化」是教化,也是变化,是我们从凡夫变成佛、变成菩萨的方式。什么方式让我们凡夫变成菩萨、变成佛?《无量寿经》。《无量寿经》诸位要晓得,是我们每个人自性里头本来具足的,佛说是从自性里面流露出来的,我们接受,依照这部经的理论方法修行证果,也是自性本具的。这是我们首先要认识清楚的,然后对这部经典才能产生圆满的信心。尤其是现代一些年轻人,受过一些科学教育,自尊心很强,别人的东西,我们不太容易接受。这是你自性的,自性本具的东西,你要不要接受?这是自己的东西,不是别人的东西。所以,很能够说服现代的这些知识分子们,这些话都是真实话。第二条∶
【日本释道隐曰。】
道隐法师是唐朝时代的人,到中国来留学的一位高僧,在隋唐时代,日本派遣很多的出家人到中国来留学。几乎中国著名的这些大道场,都有日本跟高丽、朝鲜(那时候韩国是三个小国家)派遣的出家人在中国留学。回去之后,把大乘佛法也能够在韩国跟现在的日本发扬光大。尤其是《无量寿经》,日本人在《无量寿经》上的这些著述、论著,超过我们中国。这是道隐法师所讲的:
【如来兴世之正说,奇特最胜之妙典,一乘究竟之极说,速疾圆融之金言,十方称赞之诚言,时机纯熟之真教也。】
这几句话,赞叹到极处了,实在说,这是过来人的口吻,如果他自己没有亲身经历,这个话是说不出来的。他能够说得出来,换句话说,《无量寿经》的真实利益他得到了、他晓得了。『如来兴世之正说』,这是有典故的,因为善导大师说过,很可能道隐就是善导的学生,我们没有加以考证,但是他们是同时代的人,相距很近。善导大师曾经讲过,十方一切诸佛如来出现在世间,唯一的一桩事情就是为一切众生宣说净宗法门。经上记载的话是「如来所以兴出世,唯说弥陀本愿海」,这两句话是善导大师讲的。他前面这一句也正是这个意思,「如来兴世之正说」。
我们特别要注意的,就是「正说」这两个字。由此可知,世尊当年出世在世间,讲经三百余会,说法四十九年,四十九年所说,以《无量寿经》为正说,其他所说的,可以说都是《无量寿经》的补充说明。这个话让我们想想善导大师所讲的这两句,那是毫不为过,确实是这个意思。我们要问为什么?以娑婆世界众生的根性来讲,唯有这个法门能令一切众生在一生当中圆满成就,这就是「正说」的意思。其他经论,可以令少数真正当机者也能成就,不能够普遍令一切众生成就。像禅宗,我们在《坛经》里面看到,六祖大师接引的对象是上上乘人;换句话说,上上乘人才是他的当机者,非上上乘人,他那个法门就不能度,就用不上。这个法门是「三根普被,利钝全收」,上根包括文殊、普贤,下根包括五逆十恶、地狱众生,都能够平等得度,这才叫正说。
这样的法门才真正是『奇特最胜之妙典』,「妙典」就是指的《无量寿经》这部经典。「奇特最胜」就是指它能够普度一切众生,从等觉菩萨到阿鼻地狱,这是最殊胜的。最奇特的是什么?是平等得度,这个不可思议。绝对不是说,上上根人往生就上品上生,造作一切罪业的人往生,就下下品往生,不是这个意思。平等得度,这就奇特。不错,经上是给我们说明西方世界有四土三辈九品,是这么说的。古大德也曾经表示过意见,大概上三品,上辈往生上三品,可能是十方世界菩萨去往生的,中三品大概都是阿罗汉这些大修行人去往生的,下三品可能才是凡夫。古大德有这些说法,这我们都在经论注疏里面看到的。可是善导大师的讲法不一样,善导大师说,九品往生不同,都在遇缘不一样。我们听到他老人家这个说法,真的可以说一切疑惑都解除了。三辈九品都在遇缘的不同,无论什么人,如果你遇到的缘殊胜,你的品位就高;遇到的缘不胜,品位可能就低。由此可知,不在乎你修证的功行,重要关键是在遇缘。
什么样的缘胜?你遇到是真正的经典,不是伪造的;你遇到是真正善知识,对於经典的理论、方法、境界,有相当透彻深入的理解,这个缘就胜。从这个缘里面生出信心不逆,《金刚经》上讲,到信心不逆,就有成就了。所谓不逆,就是非这样做不可,不这么修不行,有了这样的信心,哪有不成就的?这样的人往生,必定是上三品往生,所以这是最为奇特。
『一乘究竟之极说』,「极」是到顶点,他这句话说得有根据的。一乘大经,首推《华严》,在中国佛教,古大德几乎一致赞同的,《华严》是一乘、《法华》是一乘、《梵网》是一乘,这三部经几乎是共同承认的。《华严经》到最后,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导归极乐,那就是「一乘究竟的极说」。普贤菩萨导归极乐就是归《无量寿经》,这个意思后面还有说到,我们后面还会见到。
『速疾圆融之金言』,「金」是比喻,比喻宝贵,这个教训太宝贵了,「速疾」是快,任何一个法门修行没有念佛往生来得快。这个法门,《弥陀经》上告诉我们,需要多久?一天到七天,若一日若二日到若七日就成功了,还有哪一个法门能比得上?所以,法相宗,在中国法相初祖是窥基大师,窥基给《阿弥陀经》做了个注解,我们这边都有这个本子,叫《佛说阿弥陀经通赞疏》,窥基大师做的。窥基大师也承认这个法门是顿教,顿教就是快速,为什么?人家一天到七天就成功,修行证果之快是哪个法门都比不上净土法门。这是讲快。不但快,它「圆融」,如果单单快速,不圆融,这并不是真正的可贵,圆融就不可思议。什么叫圆融?圆融是没有阶级,这一点诸位总得要清楚。西方世界讲四土、讲三辈、讲九品,这都是有次第的;而实际上来讲它是圆融的,圆融是平等法界。诸位看看四十八愿就清楚了,只要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从上上品到下下品它是圆融的。为什么会圆融?阿弥陀佛本愿威神的加持,所以平等。如果离开了佛力加持,才有差别相。
所以,彭绍升居士讲,《无量寿经》即是中本《华严》,《阿弥陀经》即是小本《华严》。他为什么 不把它比《法华》、比其他的经,他比《华严》?《华严》的教义是「行布不碍圆融,圆融不碍行布」,我们在《华严》里面看到这个道理、这么一个境界,西方极乐世界果然如是。行布就是次第,四土三辈九品是行布、是次第,虽是次第,但是它圆融的,圆融是平等,没有次第。次第跟无次第是一不是二,这不可思议,这就是《维摩经》上所讲的入不二法门。由此可知,我们一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就入不二法门。不二法门是圆融的,圆融里头没有一样东西是对立的,法法圆融,这就可贵了。由此可知,《无量寿经》字字句句都圆融。
『十方称赞之诚言。』在《弥陀经》上,六方佛赞叹,我们大家念罗什法师的本子念得很熟,六方佛赞叹。而罗什大师翻译,把这段文省略了,我们看看玄奘大师的译本,就是十方佛赞叹,与《无量寿经》上所讲的一样,《无量寿经》也是十方佛赞叹。十方佛赞叹是真实的赞叹,诚实的言语,没有丝毫夸张,确实像《金刚经》上所讲的真语、实语、如语,一点也不过分。『时机纯熟之真教。』这两句话对我们来讲,尤其是重要,十方诸佛称赞就是十方一切诸佛为我们介绍。我们接受《无量寿经》,依照这个法门修学,你说谁教你的?十方一切如来教导我的。十方一切诸佛劝我们修这个法门,这不是假的。我能不能修?「时机纯熟」了。怎么晓得纯熟了?真正相信、真正发愿、真肯念佛,你只要有这三个真实,那恭喜你,你的时机纯熟了。这是一切如来对於时机纯熟人的真实教诲,你依照这个教,一定是在一生当中圆满成佛。这一段的意思是隋唐时代日本高僧道隐所说的,道隐有《无量寿经》的注解。第三段:
【梅光羲居士云。】
梅老居士是我们民国初年,近代的一位大德。这位老居士,我跟他虽然没有见过面,但是还连带著一点关系。我的老师是李炳南老居士,李老居士是梅光羲的学生,我们有这个师承的关系。而黄念祖老居士是梅光羲的外甥,他是黄老居士的舅舅。这一位大德在民国初年佛教界里面,也是备受大众尊敬的一位大居士。在当时,在家人学佛当中,号称为「南梅北夏」,南方梅光羲,北方夏莲居,这两个人都是名重一时。夏莲居是山东人,梅老居士江西人,这是江南的,所以「南梅北夏」。他老人家有这么几句赞叹的话说:
【无量寿经者,如来称性之极谈。】
这一句跟彭绍升说「如来称性之圆教」,意思是一样的。稍有差别,圆教是圆满的教学,『极谈』是达到了顶点,说尽了,也是我们一般人所谓和盘托出,后面没有了,全部拿出来了。
【众生本具之化仪。】
这跟彭际清居士说法是一样的,前面这两句可以说是引用彭绍升的。后面说:
【一乘之了义,万善之总门。】
一乘经,刚才我们说过,有《华严》、《法华》、《梵网》。『一乘之了义』,意思就是一乘经当中的一乘,是一乘的精义、精华。『万善之总门』,如果我们讲到修善,诸位都能够体会到,至善是成佛,没有比成佛更善的。等觉菩萨尚有一品生相无明没有断,也就是说还有一丝毫的遗憾、欠缺,没能达到圆满。成佛才圆满,这部经就是令一切众生平等成佛的法门,我们说善,没有比这个更善,所以这是「万善之总门」。我们今天要学经,佛门《大藏经》那么多,学哪一部好?你要听懂了梅大师这几句话,我相信你一定会选择《无量寿经》。
【净土群经百数十部之纲要,一大藏教之指归也。】
净土经论哪有这么多?我们现在晓得的是五经一论,过去所听到的是三经一论,三经一论是专讲净土的。现在我们看到的五经,五经怎么来的,后面还会说到。《普贤菩萨行愿品》,实际上说《行愿品》,只是《行愿品》末后的一卷而已。《普贤菩萨行愿品》有四十卷,我们称它作《四十华严》,现在只取它最后的一卷。这是清代咸丰年间魏源居士提出来的,把《行愿品》末后这一卷附在三经后面,称为净土四经。他这个作法做得非常之好,令人敬佩。因为《无量寿经》一开端,就说到「咸共遵修普贤大士之德」,由此可知,西方极乐世界的人,四土三辈九品,从下下品到上上品,全都是修的普贤菩萨十大愿王。你能说彭际清居士(就是彭绍升,他的别号叫彭际清),他讲《无量寿经》就是中本《华严》很有道理。《华严经》提倡的是普贤行,西方极乐世界是纯熟的普贤行;换句话说,西方极乐世界是普贤菩萨的法界,个个都是修普贤行的。把这一卷经附在三经后面成为四经,这是理所当然,做得太好了!整部《华严经》不是专说,但是末后这一卷是专说。
到民国初年,我们净宗当代的祖师印光老法师,他把《楞严经》上「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这一章经文,这章经文不长,全文只有两百四十四个字,他把它附在净土四经的后面,成为净土五经。这个作法实在也是妙绝了,符合底下这句话,『一大藏教之指归也』。「念佛圆通章」是净土宗的心经,我们平常念《般若心经》那是《大般若》的心经,「圆通章」是念佛法门的心经。不但是念佛法门的心经,实在讲是一大藏教之心经,它提倡的是专修专弘。我们曾经听过,许多的古大德都说,修行要一门深入。但是我们很少见到修一门深入的样子,没想到大势至菩萨给我们做了个最佳的榜样,他那真的是一门深入。你看经文一开端,「我与五十二同伦」,这句话很重要,这五十二位就是从初信位起,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这五十位,再加上等觉、妙觉,妙觉就成佛,加上这两位。换句话说,从初发心一直到成佛修什么?一句名号!这才叫真的是一门深入。
「不假方便,自得心开」,法门无量无边,八万四千法门,要不要借别的法门来帮忙?不要,就是一句阿弥陀佛念到底,不必借重任何一个法门。自得心开,心开就是禅宗里面讲的大彻大悟、明心见性,见性成佛。就是一句佛号,几个人能相信?还有许多人对我们修净土的人批评,这些年来我劝大家念《无量寿经》,依一部经来修行,我都听到不少人批评我这个讲法有问题:哪有一部经能成功的?大势至菩萨一部经都不要,一句佛号。一句佛号能不能成功?我们在历史上、在现代看到,一句佛号往生的人不少,我们看到了。倓虚老法师跟我们说的,谛老法师那个锅漏匠的徒弟,不就是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念了三年,人家站著往生的。他一部经没听过,他不认识字,《弥陀经》也没念过,就学了一句「南无阿弥陀佛」。老和尚教他的方法,「你就老实念,念累了你就休息,休息好了,你就再念」。他就依教奉行,念了三年,人家成功了。这是现前的见证,民国十几年之间的事情,距离我们不远。念佛的方法,大势至菩萨教给我们,「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他方法教给我们了,简单明了。所以它是净宗的精华,也是释迦牟尼佛普度一切众生的总纲领,是「一大藏教之指归」没有错!
『净土群经百数十部』,这是指世尊在讲经说法里面赞叹净土的,指导大众应当发愿求生净土的。虽然不是专讲净土,是附带讲到的,确实有百数十部之多。过去日本人曾经查过《大藏经》,好像有二百五十部左右的样子,这么多的经论里头佛说到净土,确实是「百数十部之纲要」。这是梅老居士所说的。第四段是蕅益大师讲的。
【弥陀要解曰。】
《弥陀要解》是蕅益大师作的,蕅益大师是明末清初之人,他出生的时候在明朝,圆寂的时候在清朝。所以他的著作,后人给他编纂流通,有的时候写明蕅益大师,有的时候写清蕅益大师,他是一个人跨越两个朝代。这是非常有成就的一位大德,后人称为「明末四大师」,明朝末年佛门里面四位大德,憨山、紫柏、莲池、蕅益,这是四位可以说是中兴佛教的大德。他有《弥陀经要解》,这本书分量虽然不多,可是对於《弥陀经》的解释实在讲是太高明了。民初印光法师对於《要解》的赞叹说,即使是古佛再来为《弥陀经》做一部注解,也不能超越其上。这是把蕅益大师的《要解》捧到顶点,诸佛再来做个注解,也做不过他,也不能超越他之上。所以有些学教的法师看到印光法师这样赞叹,不以为然,认为印光法师捧他捧得太过分。我也碰到有些法师来问我:你看怎么样?这个话是不是说得太过分?可是我觉得,印光大师的赞叹是赞叹到恰到好处,绝不过分,他确实把佛的意思为我们说出来了。这段话尤其是不可思议,蕅益大师以前从来没有人这样说过的。
蕅益大师这段话,有没有出处?有,就在《阿弥陀经》上。实在讲我们天天念,粗心大意没看出来,他老人家为我们一指点,我们才恍然大悟。我们看这段文:
【一声阿弥陀佛,即释迦本师於五浊恶世所得之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今以此果觉全体授与浊恶众生,乃诸佛所行境界,唯佛与佛能究尽,非九界自力所能信解也。】
像这些话,若非过来人说不出的,他能说出,就晓得他是过来人。这个意思说,释迦牟尼佛是修什么法门成佛的?念佛成佛的。念哪一尊佛成佛的?念「阿弥陀佛」成佛的。真的,我们从前没听人家这么讲过,他真有根据,根据就在《弥陀经》。我们这些年来,可以说涉猎大乘虽然不多,也不算少,也有相当程度的领会。在理论上讲,如佛在《华严经》上所说,一切法唯心所现,唯识所变,佛在大乘又常说,一切法从心想生。我们根据这些道理,明白了一个事实,我们心想什么就变什么境界,一切法从心想生。十法界依正庄严从哪里来的?从一切众生心想变现出来的。这个道理我们领悟了,我们也肯定了。所以一切如来成佛,他是怎么成的?当然是他心里面想佛、念佛,佛境界才现前。他要不念佛他怎么能成佛?念菩萨成菩萨,念佛成佛。释迦牟尼佛当然也不例外,也是念佛成佛。
念哪一尊佛?念阿弥陀佛。诸位要晓得,十方一切诸佛都叫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不是指一个人,诸位要是把他当作一个人,你就错了,就误会了,一切佛都叫阿弥陀佛。为什么?阿弥陀佛什么意思?阿翻作无,弥陀翻作量,佛翻作觉,他的名号是「无量觉」,你们想想,哪一尊佛不是无量觉?若非无量觉就不能叫他佛,佛都是无量觉。由此可知,阿弥陀佛是一切诸佛的总名号,一切诸佛的通号,所以佛才称赞「光中极尊,佛中之王」。我们念阿弥陀佛,净土宗常说「自性弥陀,唯心净土」,我刚才这个说法就是自性弥陀。一切众生、一切诸佛成佛,都是成自性佛,就是自性弥陀。西方极乐世界是不是真的有一尊阿弥陀佛?有,他就用这个做他的名号。名号功德不可思议,藉这个名号把自性弥陀念出来,就成佛了。他给我们做缘,我们自性弥陀是因,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是缘,有因有缘,后面就结果,结果就是自己成佛。
特别是在『五浊恶世』,这是最难、最不好的一个环境,「五浊恶世」是极不好的生活环境,在这种恶劣的生活环境里面能成就,这是非常不可思议。他在这个里面得到的『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无上正等正觉的修学方法。无上正等正觉修学的方法,就是老实念这一句阿弥陀佛,你看这个妙!千经万论,不要说是修无上正等正觉,单单修正觉就不容易、就不得了,哪里是无上正等正觉的方法就是念这一句阿弥陀佛?所以,你要是真的明白、真的通达,当然你就死心塌地放下万缘。不但世缘放下,《大藏经》也不要了,太麻烦了,你就是拿在手上也很笨重,你看那一大册也很笨重。你放下多自在,全身轻松,一句南无阿弥陀佛,你就能成无上正等正觉。相信的人,就是前面讲时机纯熟,不相信的人,你的时机还没成熟,你慢慢去搞《大藏经》吧!你时机没成熟,成熟了,统统放下。
『今』是今天。释迦世尊把『果觉全体』,果是他证果,证到无上的佛果,把他自己证无上佛果的方法,圆圆满满的传授给我们。他是在五浊恶世成就的,我们今天在五浊恶世,这就说明,五浊恶世众生可以当生成佛,世尊做给我们看的。
『乃诸佛所行境界』,这个境界太奇特、太殊胜,所以诸佛都说这个法门是难信之法。在这种恶劣生活环境当中,造作五逆十恶的凡夫,一生当中能成佛,谁能相信?谁敢相信?所以这是佛的境界,不但一般人不敢相信,菩萨也不敢相信。什么人相信?佛相信,一切诸佛相信,诸佛对於这个道理、事实真相完全了解,所以他相信。『唯佛与佛能究尽』,他们能相信。
九界众生,九界从菩萨,菩萨、缘觉、声闻,下面到六道众生,如果不是得佛力加持,他自己要想信、要想理解,实在讲不可能。我们今天遇到这个法门,我们能信,我们也懂得、也能讲,诸位也能听,听得也很欢喜,诸位要晓得,我们是蒙诸佛的加持。所以,讲这部经的讲堂,气氛跟讲其他一切经的气氛决定不相同,诸位如果要细心去体会,你能感受得到。如果你们常常听经,你们看看听讲别的经跟听讲《无量寿经》,你留意,你去体会,气氛不一样。我们现在科学里面讲,磁场不一样、不相同,实际上是佛力加持不相同。这部经是一切诸佛如来加持,它是圆满的,所以你进入这个讲堂能生欢喜心,能生恭敬心,法喜充满。其他讲堂、其他经论虽然也有加持,力量没有这么大,也就是我们讲气氛没有这么浓厚,在你感受不会这么样的强烈。这是我们自己只要稍微心地细密一点,能体会得到,才晓得这里讲的是真的不是假的。这是蕅益大师为我们说出来的,很不容易!第五段讲:
【观经云,是心是佛,又云,是心作佛。】
这是《佛说观无量寿佛经》,净土三经之一。三经,《无量寿经》是净土概要,说实在话,就是西方极乐世界的介绍,对於极乐世界的理论、事实、因果都讲得很清楚,做为一个整体的介绍说明,我们可以把它看作净土概论。《观无量寿经》是《无量寿经》的补充说明,还有很多重要的意思,佛在《无量寿经》上没有细说。像这两句,是理论的补充,说明西方极乐世界之所以然。在这个里面重要的是补充了三桩事情。第二就是补充修行的方法,《无量寿经》里面只讲了三辈往生,修行的方法则说得简单,没有细说,可是《观经》里讲十六种观法,这个说得详细。观想念佛、观像念佛、持名念佛,总共有十六种,「持名念佛」就是第十六观,方法说得详细。第三个补充是因果,九品因果。主要是补充《无量寿经》这三桩事情。
这两句非常重要,『是心是佛,是心作佛』。我们现在这个世间,特别是信仰宗教的人,信仰基督教的、信仰天主教的,一听说佛,就躲避,赶快躲,好像佛都是妖魔鬼怪,怕得不得了。而我们要把佛教介绍他,往往也搞错了。佛是什么?佛就是你自己的心,你自己的心就是佛,佛不在外头,你怕个什么?你要怕,你心都不要了?佛就是你的心。总得要讲清楚,心是佛,「是心是佛」,心本来就是佛。心本来就灵就知,佛就是灵知的意思,佛是觉的意思,心的觉是本来就觉,不是从外头学来的。我们为了把这桩事情说明,提出纲要来讲,真诚是佛,清净心是佛,平等心是佛,觉心是佛,《无量寿经》经题上「清净平等觉」。佛是什么?佛就是清净平等觉,你怕不怕?问你怕什么?我们现在要修清净平等觉,那就是「是心作佛」。心本来是佛,现在我们的心又要作佛,就是心本来是清净平等觉,我们现在又修清净平等觉,清净平等觉就现前。这是净宗之所以然的道理。为什么你念佛会成佛?就是你的心本来是佛,你现在又念佛,那怎么不成佛?
我们把这桩事情搞清楚、搞明白,我们的信心就建立了,正如《金刚经》上所说「信心清净,则生实相」,实相般若就现前。如果对於这些道理不搞清楚,净宗是难信之法,搞清楚了,你就真的相信。这个信心是从自性里面建立的,不是听外面人说说我就相信,没有那么简单。
【彭绍升曰,此经阐扬者少,实以无善本故。】
为什么自古以来,这部经弘扬的少?修净土的经,一般都弘扬《阿弥陀经》,这么重要的一部经,为什么宣扬的人这么少?因为它没有善本,这到后面会介绍。《无量寿经》最早传到中国,第一个翻译的大概是安世高,安世高的本子失传了,最后一次翻译是宋朝。从后汉到宋朝八百年,八百年当中有十二次的翻译,所以古人说,翻译之多,次数之多,无过於《无量寿经》,总共十二次翻译。但是现在我们《大藏经》里面只有五种译本,其中七种译本失传了,但是在目录上有,经文失传了,现在只有五种原译本。五种译本里面,经文出入很大,这是不像其他的译本,像《金刚经》有六种译本,《大藏经》上都有,但是你拿来看看,里面的意思大同小异。唯独《无量寿经》,各种译本差别很大,特别像四十八愿,汉译本里面是二十四愿,二十四跟四十八差一半,宋译本里头是三十六愿;二十四、三十六、四十八,这差别太大了。所以古人判断,原文决定不是一个本子,如果原文是一个本子,虽然很多人翻译,不可能有这么大的差异。於是乎判定,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讲经,讲《无量寿经》不只讲一次,才会有这个现象。所以许多大德主张,世尊当年在世多次宣讲。诸位要晓得,佛讲任何经,一生就讲一遍,没有讲过第二遍的,唯独这部经多次宣讲,所以不同的原本就多了。我们要读《无量寿经》,就要所有的本子都要读,意思才完整。所有的本子都读就麻烦了,何况在古时候不容易找得到,这是困难之处。这是没有善本。
因此,古人就想到,如何把这几种本子合起来,编个会集本。最早做这个工作,是宋朝时候王龙舒居士,他编了个会集本,经题叫《大阿弥陀经》。但是他所会集的,后头会介绍到,只看到四种本子,唐译的本子龙舒居士一生都没有见到过。才晓得古时候经典少,流通很困难,以他那样的身分,这五种本子都不能搜集全,你说多遗憾!所以他这个本子里面就有漏失,不完整。到清朝魏源居士,编了一个会集本,叫《摩诃无量寿经》。还是有缺陷,缺陷是取舍不当,这是被后人批评的。民国初年,民国二十一、二年间,夏莲居居士再做第三次的会集,我们现在采取这个本子,到这个本子才算是完备了。梅光羲老居士做了一篇序文,我们这一段就是序文里面他引用经论、古大德的说法,今天这段就是梅大师序文里头的一段。
我们今天就讲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