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寿经(新加坡二次宣讲) (第二十七集) 1994/11 新加坡 档名:02-027-0027
请掀开经本,第一百七十二面第一行,请看经文:
【假使父母妻子男女眷属。欲相救免。邪见业王。未能舍离。常处轮回而不自在。】
到这个地方是一小段。佛这段开示都是说轮回的事实,单单依靠修福没有办法出离轮回;经上这些教训,跟六祖大师在《坛经》里面所说的完全相同。由此可知,修慧实在是比修福更要重要,而住真实慧就是求生净土。前面说出虽然修福可以得人天的福报,不能出三界。这个地方接著说,即使『父母妻子男女眷属』,家亲眷属要想帮你的忙,这种帮忙,我们在日常修持里面能看到的。一个就是我们修持为家亲眷属回向,另外一种是家亲眷属过世之后,我们诵经拜忏给他超度。是不是真能帮上忙?当然是帮得上忙,但是没有办法帮他脱离轮回。而是在六道里面,可以帮助他减少痛苦,帮助他得福报,这个忙帮得上的;要是帮他了生死出三界,成佛作祖,这个忙是帮不上的。我们一定要清楚,一定要明白。
为什么帮不上?此地把原因说出来,『邪见业王』。业就是我们常讲的业力,邪见业力就是恶业。恶业为什么把它称作王?王是比喻,它的力量太大,业力太大,能敌须弥,能深大海,这是《地藏经》上形容的,这个业力太大,原因在此地。『未能舍离』。业没有消掉,福不能救。消业,诸位要知道,慧才能消业,定能伏。定功深把这个业伏住,它不起作用,我们也能够暂时得自在。慧生出来之后,业力就转变了,转烦恼为菩提,转变成菩提。慧要紧,唯有慧才能真正解决问题。这个人没智慧,没有定力,单单靠福不能救他,这就是邪见业王,未能舍离,他的恶业没消掉,是这么个原因。『常处轮回而不自在』。在六道里面轮回,舍身受身是业力支配的,业力在做主;你自己没有办法想到哪里就到哪里,想投生到哪一道就投生到哪一道,这个你办不到,业力在支配你。
【汝见愚痴之人。不种善根。但以世智聪辩。增益邪心。云何出离生死大难。】
佛这些教训,不但我们自己得到殊胜的利益,知道怎样修行,同时让我们慧眼发现,使我们能够观察世法里面邪正是非。世间法里面,我们不迷了,更重要的,佛法里面也有真妄,也有邪正是非,我们没有慧眼把假的佛法当作真的,把邪法当作正法。实在说不仅如此,我们没有智慧,甚至於连善恶都不能辨别,利害都不能明了,这就叫愚痴。这段经文我们要多念几遍,要把它记住。愚痴之人。这是佛对弥勒、阿难说,你们看这个世间愚痴人。这愚痴人可能就是我自己,这一点都不假。我们有能力辨别是非、辨别善恶、辨别真假吗?可是要冷静,不要用感情,要用理智细心去观察,不难体会到,因为这里有标准,『但以世智辩聪』。他是用世间的聪明智慧,这就不是真智慧。
什么叫世间聪明智慧?什么叫佛法真智慧?在外表上来看是辩才无碍,真的不容易看出来,可是仔细一观察不难看出来。从什么地方看?真智慧是清净心里面生的,他那种无碍辩才,他心地清净,心地清净就决定没有贪瞋痴慢疑这些烦恼,没有这个东西,这是真智慧,这是真的。如果贪瞋痴慢还继续在增长,『增益』就是增长。益是添,增也是增加的意思。那这就决定是世智辩聪。世智辩聪不是好事情,我们佛门常讲八难,八难里面就有世智辩聪。这个人就遭难了,遭什么难?不能学佛,不能开悟,也就是说他不能得定,不能开悟。从这个地方冷静去观察,邪正是非不难辨别,明白之后,我们自己心清净。
不是正法,不是真正的佛法,我们对他的态度敬而远之。因为我们学普贤行,对於邪门外道,对於妖魔鬼怪都恭敬,都像佛一样的恭敬,没有差别,只是不加赞叹。这个不赞叹,不跟他学,这就是远之,敬而远之。敬是礼敬。决定是以真诚、清净、平等、慈悲心恭敬,这就是正法。邪正就从这个地方辨别,佛在此地教给我们的。心不清净,心不平等,心里面贪瞋痴慢这些烦恼、习气还没能断尽,『云何出离生死大难』。这就是六道轮回,他是决定不能够超越六道轮回。
【复有众生。虽种善根。作大福田。】
这样的人在我们世间很多,我们常常看见。特别是在这个世间大富大贵之家,在社会上有崇高的地位,有雄厚的财力,他修布施,他在佛门里面作诸功德,作大福田。
【取相分别。情执深重。】
这两句就不行。我们在历史上有个很著名的例子。过去梁武帝在世的时候,他的地位是国王,他有财富,在佛门里做了不少的好事,修福。南朝四百八十座寺庙他建的,他建了四百八十座寺庙,度几十万人出家,他当大护法。那个时候达摩祖师到中国来,跟梁武帝见面。梁武帝听说印度来了一位高僧,是释迦牟尼佛的传人,很尊重,迎请到宫廷里面来供养。梁武帝向达摩祖师请教,他说:我这一生在佛门里面做了这么多的好事,我这个功德大不大?达摩说了句老实话:并无功德。梁武帝这是凉水浇头,兴趣就没有了,所以听了当然不太高兴。吃完饭,达摩走了,从此以后不再理他了。所以达摩祖师没有人护法,跑到少林寺去面壁九年,才等一个慧可认识他。
佛门不打妄语、不奉承人,假如那个时候达摩祖师要赞叹:你这个功德大!不得了、不得了。那梁武帝一定是他的大护法。可是佛门不可以这样做法,他做的是什么?福!你看梁武帝心里头、口里面表现出来的『取相分别,情执深重』,功德就没有了。假如他要是问:我的福报大不大?那达摩祖师一定说:甚大、甚大。他修的是福不是功德。功德跟福德不一样,功德能了生死出三界,福德不能,福德只能得人天福报,只能得这个。这是我们一定要辨别得清清楚楚,希望我们要懂得修功德,而不是修福德。
取相就是著相,做的些好事,念念不忘。你看我们佛门有很多做好事的,在佛门里面现在建个道场,名字一定要挂上去,出了钱,出一根柱子,柱子上要刻个名字,弟子某某人奉献的,要刻个名字,著相!唯恐佛把他的功德忘记了,刻了名字,常常叫佛看见,这是著相、分别。这个不行,这都变成福德。什么叫功德?功是功夫,德是你的收获。持戒是功,得定是德;修定是功,开智慧是德。功是因,德是果报。所以功德别人不能代修,福德可以。我有福可以送给你,我有钱可以送给你用,我有房子可以送给你住;那个功德?我有智慧,我的智慧没办法给你,我有能力,我的能力没有办法给你,那是德。福报可以与人共享,这功德没有办法分给人,一丝一毫都没有法子分给人,一定要自己修。所以公修公得,婆修婆得,不修就不得,要知道修学。
所以我们断恶修善不要著相,不要分别,要把情执舍掉。情是什么?感情,感情用事,情要舍掉。用什么?用智慧,要用理智。实实在在说,这个情跟智表现在外面,作用是一样的、是相同的,这很难辨别。表现在外面就是爱。我们佛法讲慈悲,世间人讲爱。如果有分别、有执著的这个爱就是情,离开一切分别执著,平等的爱、真诚的爱,那就是智慧。所以智跟情是一体的两面。觉悟的情就叫智,智要迷了就叫情,就这么回事情。迷悟不同,说两个名词是一桩事情。迷了叫情,悟了叫智,所以智跟情是一桩事情。诸佛菩萨悟了,他有智。智,说实在话,真的感情,真情!迷人用的那个情,前面跟大家讲,虚情假意不是真的,觉悟是真的,为什么?永远不会变的,迷的那个情是靠不住的,是时时刻刻会变化的。
【求出轮回。终不能得。】
这样修福修得再大,像梁武帝那样,要想超越六道轮回都办不到。这诸位要知道。
【若以无相智慧。植众德本。身心清净。远离分别。求生净刹。趣佛菩提。当生佛刹。永得解脱。】
末后一段佛教给我们应当怎样去修才如法。佛教给我们要离相,不要著相,不要分别,不要执著。不分别,不用第六意识;不执著,不用第七末那识,这就是转识成智。不用第六识,就是妙观察智;不用第七识,就是平等性智。转识成智,六七先转,因地转,五八果上转。所以六七转了,五八自然就跟著转了,就是这么个道理。所以修行贵在转识成智。你要是不能转识成智,你所修的决定是福报,不能了生死,不能出三界。
所以我们要练习,在日常生活当中,处事待人接物要学著不分别,要学著不执著。假如我们的分别执著今年比去年淡了,你就有进步;一年比一年轻,一年比一年淡,这是你功夫得力,功夫在进步。假如你的分别执著妄想烦恼跟过去没有两样,还是多,甚至於比从前还多,不学佛的时候没有烦恼,学佛的时候烦恼愈学愈多,那你就走错路了,你一定是在方法出了问题,或者在理论上出了问题。因为你学的,所得的结果,跟佛法所讲的完全是相反。真正的学佛,你所得到的一定是心一年比一年清净,妄想烦恼一年比一年少,一年比一年快乐,一年比一年有智慧。什么叫有智慧?处事待人接物清楚明白。从前看人、看事都看不清楚,看错了,现在不错了,现在看得很准,那这就智慧现前。所以学佛的好处,在生活里面就能够勘验得出来,这是佛法真实的受用。
『植众德本』。德本就是一心专念阿弥陀佛。这是无上的德本。德就是你得到的,本就是真如本性,就是成究竟圆满佛。唯有这个法门叫我们这一生当中决定不空过,决定可以得到。『身心清净,远离分别』,身心清净现在就得到。刚才跟大家讲一年比一年清净,一月比一月清净,到一月比一月清净,可以说你往生已经有把握,你能够每一个月都有进步,月月不相同,你往生决定是有把握的。如果到每个星期都不一样,一个星期比一个星期清净,那就恭喜你老人家,你可以自在往生,想什么时候走就什么时候走。那个了不起,那真了不起,决定可以自在往生,想多住几年也不妨碍,随时都可以走得了,那生死自在。远离分别。
分别与执著,有些同修听了,他说:那我对什么都不分别、不执著,那我不就变成傻瓜了?那人家问我,这是什么?不知道,不分别了。这个法到底怎么修法?佛是教我们不分别、不执著是心上,心上不能分别执著,不是讲的事上。事上是什么?这是什么?你们分别执著叫它做毛巾,我也叫它这是毛巾,这个毛巾我没有执著它是毛巾,我也没有分别,是你们分别执著,恒顺众生,随喜功德,你分别你这样说,我是随你说,我心里头绝对不执著它是个毛巾,不执著它是个黄色的,不执著,是你分别,要这个学法。
所以应用就权智,善巧方便,恒顺众生。自己受用是实质,是真智慧,真智慧里头没有分别执著,身心清净。今天是几月几号?是你们分别几月几日,我不晓得几月几日。你问我,我随顺你们的分别,今天是十一月二十八号,这是你们的分别,我没有分别。现在是几点钟?八点半,你们的八点半,我没有八点半,这样做法就对了,就没错了。所以远离分别是这种远离法,不是事上的。事上随众生,心上决定清净,这叫真正修身心清净,远离分别。
『求生净刹』。净刹就是净土,阿弥陀佛的国土。我们一定有个强烈的愿望,求生西方净土。『趣佛菩提』。趣是趣向。我们的目标,我们的方向,是无上菩提。到西方极乐世界去干什么?去成就无上菩提,去证究竟圆满的佛果。佛说这样的人『当生佛刹』。他是一定会生到西方极乐世界,永得解脱。末后世尊教给我们正确的修行纲领。在这品经里面,我们要记住佛跟我们讲的三类的人不能生净土。第一类贪著世间的享受,求人天的福报。祈求人天福报,贪图世间的享受,这种人不能生净土,念佛也去不了净土。第二种人世智辩聪,邪见炽盛,但对这种人我们要有相当的智慧,很冷静的头脑,你才能够觉察得到;否则的话,粗心大意,你往往把他当作正法,把他当作真正的善知识,那就错了。第三种就是取相分别,情执深重。这三类的人没有法子往生,他所修的统统是福报。我们看底下经文。
「菩萨往生第四十二」。佛在这品经里面告诉我们,十方菩萨求生西方净土的状况,我们听了、我们看了,有什么感想?如果是具足善根的人,一定会深受感动,激发我们求生的愿望,这也是佛在此地为我们介绍的用意。请看经文:
【弥勒菩萨白佛言。今此娑婆世界。】
『娑婆世界』是个大世界,世尊的教区,是个很大的世界。
【及诸佛刹。】
除我们娑婆世界之外,十方诸佛的刹土。
【不退菩萨。当生极乐国者。其数几何。】
已经证得不退位的菩萨,这句话他没有说得很详细。不退有三种,到底是哪一种?最浅的一种叫位不退,如果说位不退,这个地位的确不算是高,在圆教初信位的菩萨,在别教是初住位的菩萨,别教初住等於圆教的初信位,位不退,见思烦恼断了。在小乘是四果罗汉、辟支佛这样身分的人,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人数有多少!如果要是讲念不退,那个地位就高了,念不退在别教是初地菩萨,在圆教是初住菩萨,这个地位就高了,但是此地没有说明、没有说清楚。由此可知,这不退位的,我们凡夫眼光当中决定是圣人,小乘四果罗汉,圣人不是凡夫;大乘菩萨断证的功夫等同阿罗汉,跟阿罗汉是相等的。断烦恼,见思烦恼都断了,菩萨的智慧决定高过阿罗汉,是阿罗汉不能为比的,这样身分的人当生极乐国者,数字有多少?弥勒菩萨代我们提出这个问题。
【佛告弥勒。於此世界。有七百二十亿菩萨。】
『此世界』就是娑婆世界。我们这个世界诸位要记住,不止我们这个地球,这是指三千大千世界。照黄念祖老居士的说法,我们今天讲的银河系,这是很大的星系。一百亿个银河系,这是释迦牟尼佛的教区,教化的范围。一百亿个银河系,我们地球也在这个大的星系之中,所以这是讲这个大世界。不退的菩萨有七百二十亿。从这个数字上来看,大概是念不退的菩萨,不是位不退的,位不退的应该这个数字不止这么多,决定是讲的位不退。位不退的菩萨那就高了。
【已曾供养无数诸佛。】
这句我们要记住!前面阿闍王子、五百长者过去生中供养四百亿诸佛,还不能往生,要供养无数诸佛,这个善根太深厚了。
【植众德本。】
『植众德本』。无量劫来,生生世世都念阿弥陀佛,种这个德本。也许你问为什么生生世世念阿弥陀佛,都没往生?就是前面三种原因,贪恋世间的福报,求人天福。你要不信,你打听打听念佛人,哪个不是为了贪图世间福报念阿弥陀佛的,那这就不能往生了,那这一生还是去不了。第二种就是世智辩聪、邪知邪见,第三种是情执很深,没有法子离开,都是这些毛病。如果我们在这一生当中,真的能够做到不分别、不执著、不间断、不夹杂!那这一生就成功了,这一生就功德圆满了,这是真正往生的条件。
【当生彼国。】
就是有七百二十亿的菩萨他们往生的机缘成熟。他们会往生,有这么多的人数。
【诸小行菩萨。修习功德。当往生者。不可称计。】
还有一些『小行菩萨』,小行菩萨就是没有证得不退位的菩萨。这小行菩萨是谁?诸位在座的统统是小行菩萨。因为你们在六道里头进进退退,你们没有证到不退位的,进进退退也能往生,为什么?因为也是过去生中,已曾供养无数诸佛,植众德本。因是一样的,所以这生缘成熟了,你能够不分别、不执著,功夫不夹杂、不怀疑、不间断,你这一生当往生者。那这个人数多,『不可称计』。那个数字没有法子计算,也没有办法说出来,说不出来,无法计算,人数太多太多,指我们这些人,小行菩萨。这段答覆的娑婆世界。弥勒菩萨还问诸佛刹土。这下面是:
【不但我刹诸菩萨等。往生彼国。他方佛土。亦复如是。】
除了我们娑婆世界之外,他方诸佛国土,这他方就是指十方世界。世界无量无边,往生的人是无量无边,不晓得有多少!佛在此地举几个例子,为我们说明。
【从远照佛刹。有十八俱胝那由他菩萨摩诃萨。生彼国土。】
底下答覆的,给诸位说,全是不退菩萨,怎么晓得?『菩萨摩诃萨』。大菩萨是明心见性的菩萨,不是普通的菩萨。所以这是不退菩萨,都是指不退菩萨来说的;小行菩萨数字太多,就不提了,『有十八俱胝那由他』。
【东北方宝藏佛刹。有九十亿不退菩萨。当生彼国。从无量音佛刹。光明佛刹。龙天佛刹。胜力佛刹。师子佛刹。离尘佛刹。德首佛刹。仁王佛刹。华幢佛刹。不退菩萨当往生者。或数十百亿。或数百千亿。乃至万亿。】
佛总说,不能一个一个说,一个一个说,说不尽,举几个例子。这不退菩萨的功德我们也要略略的明了,如经中所说。第一个供养无数诸佛。无量劫来供养无数诸佛。我们今天怎么办?佛不在世间,我们怎样去供养诸佛?你们有没有办法,有没有想出一个好办法来?你们实在想不出来,我就教给你,念《无量寿经》、念阿弥陀佛,就是供养无量诸佛,为什么?一切诸佛都讲《无量寿经》,我们念《无量寿经》,一切诸佛听到都欢喜,这就供养他;一切诸佛都劝我们念阿弥陀佛,求生净土,我们接受佛的教诲,认真念佛求生净土,没有一尊佛不欢喜,没有一尊佛不护念,这就所有一切诸佛统统供养到了。
普贤菩萨教给我们诸供养中,法供养最。法供养说了七条。第一条就是如说修行供养。我们就用这个如说修行供养,供养一切诸佛!所以我们做得到,不是做不到,我们大家天天在做,不知道!你说冤枉不冤枉,问你有什么方法?说不出来,实际上已经在做了,你都不知道。每天在供养无量诸佛,自己不晓得。除此之外,我们要全心全力把这个经、把这个法门介绍给一切众生,以种种善巧方便,让这个地球上所有众生都知道,都接触到,这是供养无数诸佛。
第二要植众德本。这个植众德本就是一心专念阿弥陀佛。第三得不退转。我们有坚定的信心求生净土,绝对不会被其他的法门、其他的宗教所影响,所转变,这就不退转了。在听了参禅的又想去学禅,听了学密的又想去念咒,那你就退转了,这个不退转你得不到。无论听哪个法门,无论跟什么人接触,我绝对不会被外境动摇。信心清净,信心坚定,一心向往极乐世界,这就是不退转,我们这一生就成功了。许多不能成就的人就是退转,看到有一些修学其他法门的,表演一点感应,表演一点神通,了不起,马上就去了,阿弥陀佛不要了,这样的人就退转了,就不能往生。所以他不晓得那些神通感应就是障碍你,就是来破坏你,不让你这一生往生,不让你成佛,把你拉回来,送你到六道轮回,还去搞三恶道。他愚痴、他没有智慧、没有福报,就被他们拉走了,这是我们也看得很多的。第四个条件要智慧勇猛。这是能保证我们不退。我们有理智,不是感情用事,所以才不会被外境所转。
还有一个条件,一定要趣向一乘;就是我们有一个方向、一个目标,西方极乐世界。正如同善导大师在《观无量寿经.上品上生章》里面所说的,(这一章就是这段经,我曾经特别讲过一次,留的有录音带)。善导大师说了很多比喻,讲得很好。今天我们遇到净土法门,你发心念佛求生净土,如果你遇到一个真正得道的高僧,来劝你净土不究竟,我还有另外法门比这个更好,成佛更快,你动不动心?你不动心,信心很难得。你遇到一个证阿罗汉果的,他来跟你说,你动不动心?还不动心,小乘的,不动心。再遇到一个明心见性的大菩萨,你还动不动心?这就难讲了;或者遇到一个等觉菩萨,地位跟观世音、大势至平等的,来劝你去参禅,劝你去学密,你还动不动心?一个人信心坚定决不为所动。佛要来了,来劝你,我还有另外一个法门比这个净土法门还好,你怎么办?释迦牟尼佛来了也不动心,这才行。善导大师举了很多例子,信心坚定,要坚定到什么程度?十方诸佛来劝你都不动摇,我还是决心求生净土,还是决心要见阿弥陀佛。诸佛如来来劝我都不动心,都不改变念头,这个人才叫真正信自己,真正相信阿弥陀佛,相信本师释迦牟尼佛。所以有了这样强烈的信愿,依照本经的理论方法修行,决定能得不可思议的功德利益。
【其第十二佛名无上华。】
这句里面又说得比较详细,『第十二佛名』。古德从前面经文上顺下来看,这个地方应当是第十二佛刹,前面讲了十一佛刹,华幢佛刹是第十一,按照顺序,『无上华』佛刹应该是第十二,所以说是其第十二佛刹。加一个佛刹,那个意思就更清楚,「佛名无上华」。
【彼有无数诸菩萨众。皆不退转。智慧勇猛。已曾供养无量诸佛。具大精进。发趣一乘。於七日中。即能摄取百千亿劫。大士所修坚固之法。斯等菩萨。皆当往生。】
这段就是我刚才跟诸位综合不退菩萨必须具备的这些条件,我们一定要学习!念佛要认真,没有比念佛更要紧的事,没有比念佛更大的事。我们要把念佛当作我们一生大事业去办,其他事情可以缓一缓,这个事情决定缓不得;其他事情可以暂时停一停,这个事情一时一刻都不可以停。『七日之中』,我们结七念佛就是从这儿来的。《弥陀经》跟我们讲若一日、若二日到若七日,所以佛七就是从这儿来的。这七天身心世界一切放下。
我们今天这种佛七是佛七法会,是做一种仪式,大家在一块共修念佛应该是怎么个念法。提倡念佛,举行一个念佛的模式,提供给大家做参考。真正的打佛七不是这个样子。真正打佛七,这句佛号日夜不能断,就是念七天七夜不可以中断的。念七天七夜,诸位想想看身体差的人不行,年岁大的人不行,所以修行要年轻、要年少,七天七夜不睡觉,精神还是能挺得起来的。参加佛七的人数多少?不可以超过十个人。为什么?主七师,十个人以上他的精神贯注不了,他照顾不了。所以真正打佛七,人数不能超过十个人。但是这样的佛七,我并不希望大家去试验,为什么?有危险性,如果不如法会著魔。我们现在这个佛七法会非常稳当,绝对不会著魔,这非常安全,非常稳当。
所以那种真正佛七,主七师是真有本事,能够降魔,每个念佛的同修他的状况、他的境界都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稍微有一点不对,马上就把他纠正过来,所以人数多了就没有法子,就贯注不了。我们现在这个是提倡念佛,这是做宣传的作用,不是做别的,大家都来演戏、都来表演的,是不是?给广大的这些还没有学佛的同修们看,这么多,这么庄严念佛,大概不错,都来了,是这么个意思,所以说目标、性质都不相同。
真正结七念佛,这七天七夜那个缘一定是非常殊胜。所以这七天当中,就能『摄取百千亿劫,大士所修坚固之法』。大士是菩萨,哪种菩萨?我们常常念的是菩萨摩诃萨,摩诃萨就是大士。在一般称呼一定是初地以上的,不是三贤位的,十住、十行、十回向这称菩萨;初地以上叫大菩萨、大士,所以大士是对摩诃萨的尊称。他们百千亿劫所修的坚固之法,这个念佛的人七天就修成功了,你能相信吗?难信之法。我们修七天超过他百千亿劫,给诸位说,这是真的。你要不是这样殊胜的超越,你这一生当中念几年佛,就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当阿鞞跋致菩萨;人家修百千亿劫还没有见到阿弥陀佛,还不知道有西方净土,真的超越。你才晓得这个法门是真实不可思议,一切诸佛赞叹决不是偶然的。他们这些不退菩萨统统都求生净土。
【其第十三佛名曰无畏。】
这是第十三佛刹。前面讲十二至十三,一定是从远照佛刹,远照是第一个,第二个是东北方宝藏佛刹,一直到这个地方他按这个顺序排的,这是第十三。十三个佛刹,举的例子,佛名无畏。
【彼有七百九十亿大菩萨众。】
『大菩萨众』就是讲的不退菩萨。
【诸小菩萨及比丘等。】
这就是讲的小行菩萨。往生的人:
【不可称计。皆当往生。】
世尊在此地为我们略略的举了十三个佛刹,后面这句总结。
【十方世界诸佛名号。及菩萨众当往生者。但说其名。穷劫不尽。】
不必说他们,就是讲佛刹的名字、佛的名字、往生的菩萨,说一劫都说不完。就像这个说法,简简单单的说法,说一劫都说不完,你就晓得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这些不退菩萨有多少人。为什么这么多人都要求生净土?必有道理,必定有大利益,有真正的好处,人家才肯去。我们看了能不动心吗?看了还是不动心,那这个人业障深重得就很可以了。业障障住他不动心,这个障要是浅一点的人看到这个样子,一定会动心,一定去问为什么?他也要求愿往生,这都是事实真相。你说释迦牟尼佛劝我们往生,十方一切诸佛劝众生往生,这是证明;这在三转法轮里面讲作证转,拿出证据来给你看,这么多往生的人。本经三转法轮,有理论、有比喻、有证明,这段是证明。本经的正宗分就到这个地方,正宗分讲完。往下第四十三品以下是本经的流通分。
《无量寿经》经文的确不长,一本小册子经文不长,它这个架势摆在这里,真的是大经的姿态,跟《华严》、《法华》没有两样,为什么?序分长,流通分长,不像一般经典的序分、流通分只有几行经文,它都很长,所以这是大经的架势。有不少人误会我们念佛求生净土是自了汉、小乘人!我们自己对净宗没有研究,听到人家这样一批评,想想没错,他学大乘,我学小乘,我不如他。算了,我不学净土了,不念佛了,跟他学大乘去了。这是对於净宗不了解、不认识犯的过失,自己造成障碍,造成严重的损失。佛在此地明明白白告诉我们「非是小乘」,这个法门不是小乘!
【佛告慈氏。】
叫著弥勒菩萨给他说。叫著他的名字,下面就有重要的开示,提醒他注意。
【汝观彼诸菩萨摩诃萨。善获利益。】
这句是总结前面一品。十方世界菩萨往生极乐世界的,你看看那些『菩萨摩诃萨』,看他们,『善获利益』。关键的字眼就在善,善获什么?他们会!他们会获得利益。最巧妙、最殊胜的这个方法,这个善,善到什么程度?你们诸位能不能答得出来?答案都在经文上,就是能於七日之中,摄取百千亿劫,大士所修坚固之法。这是善,这是真正不可思议。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
这是佛说了假设有善男子、善女人。
【得闻阿弥陀佛名号。能生一念喜爱之心。】
你听到阿弥陀佛的名号,听到很欢喜,能生这一念心。
【归依瞻礼。如说修行。当知此人为得大利。】
这个『大』,没有法子形容。我们无量劫来不能脱离生死轮回,无量劫来供养无量诸佛,种植善根,想想看今天还是这个样子。这念佛一往生,从我们凡夫地一下就拉到七地、八地菩萨,比坐直升机还快!这个利益还得了!照一般的讲法,我们凡夫真的把见思烦恼断尽了,如法修行修到七地菩萨要用两个阿僧只劫,我们几天就成功,你说这个利益大到什么程度?经上讲的大到底有多大?我们心里要有个概念,不能含糊笼统,才能知道它真实的利益。这里面这两句非常重要,『归依瞻礼,如说修行』。你能不能得这样大的利益,从凡夫地一下就超越去当七地、八地菩萨,关键就在这两句。只要把这两句搞清楚做到了,你这个利益诸佛如来看到欢喜,所有菩萨看到你,佩服!到西方极乐世界见到你,那些大菩萨拍拍你的肩膀,你真了不起!为什么?他修了三大阿僧只劫才得到这个地位,你怎么一下就得到了,他怎能不佩服?像五十层的大楼一样,他是爬楼梯一步一步好辛苦才爬到顶上,你坐电梯一下子就上去了,他怎么能不佩服?真的佩服,你这个速度太快!这叫一步登天。
所以归依,这是第一个条件。归是回头!从六道轮回回头,依西方极乐世界;六道轮回的事情我不干了,我统统把它舍弃掉,一心向往西方极乐世界,西方极乐世界依靠,我依极乐世界!从一切诸佛菩萨回过头来。我从前拜这个佛、拜那个菩萨,拜了一大堆、一大堆的,现在我都回头了,专拜阿弥陀佛,我要依阿弥陀佛,依一尊。从前我念好多经典,什么《华严经》、《法华经》、《金刚经》,是一大堆、一大堆的,现在我统统都不念了,专门依靠《无量寿经》。你要晓得从哪里归?依什么?你要明白这个道理!我们从世出世间法回头,不但世间法、出世间法统统回头,专依无量寿佛,专依《无量寿经》,这个叫皈依。
又念阿弥陀佛,还不能忘记本师释迦牟尼佛,感情深厚不能忘掉他;又不能忘掉观世音菩萨,我有难的时候,他不来救我了;药师如来也要念了,害病的时候还有办法,还有人帮忙。你把诸佛菩萨一个人分做一桩事情,得罪一个不行,对我生活有关系,统统要念,这就念杂了、念乱了。这就是没有归也没有依,这个不行。诸位要晓得,特别是你念阿弥陀佛,所有一切诸佛都尊敬你,你要是有病,药师佛怎么会不来?阿弥陀佛的学生赶快去!你念他,他倒未必,你巴结我,算了,我不受你的巴结,他还不帮你的忙;你念阿弥陀佛他非帮忙不可。阿弥陀佛的学生,一切诸佛如来都尊重,一切诸佛如来都护念,阿弥陀佛的学生了不起,诸佛护念、龙天拥护,所以你要懂得皈依。
瞻礼就是念佛。身礼敬阿弥陀佛,身礼敬。这个礼敬,前面我也曾经跟诸位说,不一定是每天要拜多少拜,不是这个意思。你有时间拜佛当然很好,没有时间也没有关系。礼敬是你真诚恭敬心,对阿弥陀佛、对西方极乐世界,这就是礼拜,这就是礼。瞻就是念,口称名,心里面观想,心里头想阿弥陀佛,口念阿弥陀佛的名号,身礼敬阿弥陀佛,三业恭敬。
如说修行,「如说」就是释迦牟尼佛为我们讲的这部《无量寿经》,依照这部经典的理论、方法、教诲去修行,把我们错误的思想行为,以《无量寿经》的标准修正过来,这叫做如说修行。我们就明白了,能这样的做,我们的心、我们的愿、我们的解、我们的行都跟阿弥陀佛一样,这叫真正学佛,学哪一尊佛?学佛中之王的阿弥陀佛。以阿弥陀佛为榜样,阿弥陀佛典型,我们依照这个模式来修自己,把自己修得跟阿弥陀佛一模一样,那怎么不成佛?怎么会不往生?这个人得的利益大,大到连佛都说不出。
【当获如上所说功德。】
他一定能够获得像前面所说的功德、利益,他能得到。
【心无下劣。亦不贡高。】
这个「心不下劣」就是我们现在一般人所谓的自卑感。他不会有自卑,他也不傲慢,他的心清净。因为他明白佛所说的道理。知道生佛平等,知道性相一如,所以他对於一切法都不分别、不执著。他心是平的,清净平等觉,所以自卑跟傲慢都没有了。
【成就善根。悉皆增上。】
他所成就的善根天天在增长。『增上』就是增长的意思。由此可知,他不退转,天天在进步。
【当知此人非是小乘。於我法中。得名第一弟子。】
我们读了这一句经文,感到无比的欣慰,我们不仅是在学佛,我们是阿弥陀佛的第一弟子。世尊在此地为我们授记的,只要我们做到前面四个字,你就是阿弥陀佛第一弟子。皈依瞻礼,如说修行。你只要把这八个字做到,释迦牟尼佛在此地就是给你授记,你是如来第一弟子。你要是真的清楚,真的搞明白了,你能不干吗?弥陀第一弟子,你想想看,哪尊佛不护念你?哪尊护法神不保佑你?你现在在这个世间,还没有往生到极乐世界,我深深相信,你已经得自在无碍,已经是事事如意。因为诸佛护念你,一切诸法善神都保佑你,你怎么不如意?你怎么不自在?都因为你是如来第一弟子。
这句经文跟本经第一品里面,证信序里面,你看列在上首第一个人憍陈如。「尊者憍陈如」,憍陈如是释迦牟尼佛成佛之后,第一个证阿罗汉果的人。把那个第一证果的人摆在经典最前面,这个地方说的是,『当知此人非是小乘,於我法中,得名第一弟子』。前后呼应。由此可知,这部经就是如来所说的第一经,这哪里会有差错?我们印这个经书的时候,我刻了一个图章「如来所说第一经」印在上面,就是根据这个地方讲的。搞了这么多年,这才识货,以前不识货,是不是?那么多经典不晓得哪个第一,这才认真的把它认出来了。这本经是第一经,这个法门是第一法门,依照这个法门修行的是如来第一弟子!
哪尊如来认你做第一弟子?当然本师释迦牟尼佛跟阿弥陀佛决定承认的;不仅他们两位承认,所有一切诸佛如来都承认你是他的第一弟子。第一弟子是最听话的学生,最喜欢的学生,为什么最喜欢?因为你马上快要成佛了,他怎么不喜欢!这一往生就成佛,决定一生成佛,是这么个道理。你们诸位想想看,还有哪部经典、哪个法门有这样殊胜?我在世法、在佛法里面都是很会挑剔的人,不是最好的我决定不要,我要一定要选最好的,挑到别的更好的,底下就马上就丢掉了。你看我过去搞《楞严》、搞《法华》、搞《华严》,到接触到《无量寿经》,那就统统都丢掉了,都不要了,我清楚了。我很会挑!这句非常非常重要,实实在在是不可思议的经句,我们要认识、要珍惜,以后人家再要说你是修小乘的、修自了汉的,你把这段经文念给他听听。
【是故告汝天人世间阿修罗等。应当爱乐修习。生希有心。】
这段经文是世尊劝导大众依教修行,不当疑惑。『是故』。因前面所说这个缘故,佛才告诉与会当中的天人。『天人』愚痴、迷惑,不识货、不知道这个法门是第一,不知道。『阿修罗』,提到阿修罗就晓得与会大众当中有八部鬼神,这些都是六道凡夫。所以佛在此地特别劝勉他们,『应当爱乐修习』,应当爱这部经典,乐是喜欢这个法门,就像佛前面所说的皈依瞻礼,如说修行。『生希有心』。这句话说得非常之好。古德常说「无量劫来希有难逢」,这个经典确实如此,无量劫来希有难逢,你不要小看了。我们现在遇到了,很容易遇到的,《无量寿经》印了这么多,到处在派发,不是很容易遇到的吗?不容易,太难太难了,无量劫中难得遇到一次,所以要生希有之心。
【於此经中。生导师想。】
『导师』是佛,引导我们断烦恼、证菩提,引导我们了生死、出三界,引导我们破迷开悟、离苦得乐,引导我们往生净土、证究竟佛果,导师!这个老师是谁?就是《无量寿经》,《无量寿经》就是我们的导师,《无量寿经》就是我们的善知识,是我们的善友;我们每天把它念一遍,就是接受老师的教导。老师慈悲教导,我们要信受奉行,我们要相信不能怀疑,要接受,要如说修行。奉行就是如说修行。这是自修,自利。
【欲令无量众生。速疾安住得不退转。】
我们还有慈悲心。我得到利益、得到好处了,看看还有许许多多众生,包括我们自己家亲眷属、朋友,他们还没有得到,我们希望他们统统都能得到。『欲令无量众生,速疾』,就是快速都能得到,都能像我一样安住得不退转,身心安稳住在不退转地。这个不退转地前面说得很详细、说得很明白,决定不为世法所动,世法里头名闻利养、五欲六尘,不为它所动;不为佛法里面任何一部经典、任何一个法门所动,死心塌地,一心一意专求净土,这是安住不退转地。
【及欲见彼广大庄严。摄受殊胜佛刹。圆满功德者。当起精进。听此法门。】
这是我们要想帮助众生,帮助他们,怎么样帮助?一样要劝他听这个法门,劝他读《无量寿经》,劝他听《无量寿经》。这第二句里面利益尤其殊胜,为什么?想见西方极乐世界『广大庄严,摄受殊胜』。摄受殊胜这四个字现在我们读了有点印象、有点概念了,殊胜到什么程度?前面佛所讲的十方无量无边的佛刹,每个刹土里面有无量无边的菩萨,统统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去了,这是摄受的殊胜,都是不退菩萨去往生的。
『圆满功德』。十方世界修行虽然有无量功德,但是没有圆满;如果圆满了,那何必到西方极乐世界去?我们读《华严经》,《华严经》上看到文殊、普贤、四十一位法身大士还要发愿求生极乐世界,为什么?如果在毗卢遮那佛的会上,华藏世界也能够得圆满功德,这些人那就没有发愿求生西方净土的必要!没有必要;他还要求生西方极乐世界,这就说明西方净土是圆满功德,究竟圆满。所以连毗卢遮那佛旁边的两个大菩萨文殊、普贤还要求生极乐世界,道理在这个地方。
我们看到这个事实,能不求生吗?能不见阿弥陀佛吗?一定是道理搞清楚了,事实真相统统搞明白了,自然会生精进心要来研究这个法门,研究这个经典,要来深入。唯有断疑,我们的清净信心才能生的出来,你才会有真心念佛,真心求生。念佛人多,往生的人少。为什么念佛人多,往生人少?念佛人不是真心,为什么不是真心?道理没搞清楚,事实真相没清楚,所以他虽然念佛,虽然求生,他的心愿不恳切。如果现在有别的利益现前,他马上就去了。今天晚上可以赚一百万美金,你会不会来听经?不听,我赚钱要紧。你看看一百万美金就把你的殊胜的利益断掉了。赚一百万美金还是要搞生死轮回!小利,太小了,这是大利。可是你不认识,你不知道这是大利,你把这个看小了,把那个看大了,叫颠倒妄想!立刻就迷惑颠倒了。世间这样的愚人很多,可能自己也是的。你们今天晚上为什么来听经?今天晚上没钱赚。不容易,实实在在不容易。
【为求法故。不生退屈谄伪之心。】
『为求法』,真心。真心、真意不会退屈,不是虚伪、不是假心。你要认为你真心,我刚才这个比喻是很现实的。如果这个利益摆在面前,你马上动心了,你才晓得你的心是『退屈谄伪』,你根本就不是真心。但是这个你自己不知道,你自己以为你很真心,诚心诚意在学佛了,你那个诚心诚意禁不起考验,为什么?名闻利养一诱惑,马上就原形毕露,禁不起考验不是真心。所以真心,什么这个世出世间法摆那里绝对不动摇。你看这个底下几句比喻。
【设入大火。不应疑悔。】
纵然是猛火叫你去跳,我也不怀疑,我也不后悔。考验你的真心,你真诚究竟到什么程度,能不能够在这一生当中往生不退成佛?
【何以故。彼无量亿诸菩萨等。皆悉求此微妙法门。尊重听闻。不生违背。】
佛说的,十方世界往生的这些不退菩萨,他们为什么成就?他们是真的求这个法门,是真求。这个法门是无上第一的微妙法门,超出一切经论之上!不仅是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的,十方三世一切诸佛所说之经,《无量寿经》统统超越,所以它真的是如来所说第一经。这不是我在此地,我修净土夸净土,所谓是老王卖瓜,自卖自夸,不是的!事实如此。样样依事实来说,绝对没有夸张,它真的就是这样的。你要认为我在这儿夸张,好,我修净土在赞净土,夸张净土,这未免说得太过分了点,你带著疑悔之心,那你就错了。所以诸位细细去读经文,细细去体会、去揣摩,你就晓得真的,一点都不假。所以那些菩萨在接触的时候都尊重听闻,唯有尊重听闻,尊师重道,对老师尊敬,为什么?重道,这样听闻他得利益。
过去曾经有人请教印光大师,学佛有没有秘诀?这印光大师在《文钞》里面写的,印光大师答覆他:有,诚敬二字是学佛的秘诀。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二分诚敬得二分利益,十分诚敬得十分利益。尊重听闻就是诚敬。人如果能够有十分诚敬,听经会开悟,听经为什么不会开悟?诚敬的心不够,所以一般人听经的诚敬之心,只有一分、二分,所以得的利益并不多,能有九分、十分的时候就会开悟。这些菩萨十分的恭敬,不生违背,不生违背这句里面就含著前面所讲的皈依瞻礼,如说修行。他不违背,他统统做到了,所以他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得见阿弥陀佛,见佛闻法,圆满功德,是这么回事情。末后这句是给我们一个很大的警惕。
【多有菩萨。欲闻此经而不能得。】
这是真的。为什么有许多菩萨想听这个经听不到?菩萨要知道有这部经,哪有得不到的道理?是菩萨想最好有个经、有个方法,能叫我们快点成佛,不要三大阿僧只劫,不要搞无量劫,不要搞这么长、这么麻烦,想有没有这个经典。他不知道,没听说过,无缘、没有这个缘,所以『欲闻此经而不能得』。不晓得有多少菩萨?这个人数比那个往生的人数,不知道又多了多少倍。
【是故汝等。应求此法。】
因为这个缘故,你们今天有缘,善根福德因缘在这个时刻当中,这三个条件统统具足。佛在这里劝我们应求此法,你们应当认真的求生净土,皈依瞻礼,如说修行,这就对了。佛在此地多少次的劝告我们,劝我们求生净土。今天就讲到此地。
请掀开经本,第一百七十二面第一行,请看经文:
【假使父母妻子男女眷属。欲相救免。邪见业王。未能舍离。常处轮回而不自在。】
到这个地方是一小段。佛这段开示都是说轮回的事实,单单依靠修福没有办法出离轮回;经上这些教训,跟六祖大师在《坛经》里面所说的完全相同。由此可知,修慧实在是比修福更要重要,而住真实慧就是求生净土。前面说出虽然修福可以得人天的福报,不能出三界。这个地方接著说,即使『父母妻子男女眷属』,家亲眷属要想帮你的忙,这种帮忙,我们在日常修持里面能看到的。一个就是我们修持为家亲眷属回向,另外一种是家亲眷属过世之后,我们诵经拜忏给他超度。是不是真能帮上忙?当然是帮得上忙,但是没有办法帮他脱离轮回。而是在六道里面,可以帮助他减少痛苦,帮助他得福报,这个忙帮得上的;要是帮他了生死出三界,成佛作祖,这个忙是帮不上的。我们一定要清楚,一定要明白。
为什么帮不上?此地把原因说出来,『邪见业王』。业就是我们常讲的业力,邪见业力就是恶业。恶业为什么把它称作王?王是比喻,它的力量太大,业力太大,能敌须弥,能深大海,这是《地藏经》上形容的,这个业力太大,原因在此地。『未能舍离』。业没有消掉,福不能救。消业,诸位要知道,慧才能消业,定能伏。定功深把这个业伏住,它不起作用,我们也能够暂时得自在。慧生出来之后,业力就转变了,转烦恼为菩提,转变成菩提。慧要紧,唯有慧才能真正解决问题。这个人没智慧,没有定力,单单靠福不能救他,这就是邪见业王,未能舍离,他的恶业没消掉,是这么个原因。『常处轮回而不自在』。在六道里面轮回,舍身受身是业力支配的,业力在做主;你自己没有办法想到哪里就到哪里,想投生到哪一道就投生到哪一道,这个你办不到,业力在支配你。
【汝见愚痴之人。不种善根。但以世智聪辩。增益邪心。云何出离生死大难。】
佛这些教训,不但我们自己得到殊胜的利益,知道怎样修行,同时让我们慧眼发现,使我们能够观察世法里面邪正是非。世间法里面,我们不迷了,更重要的,佛法里面也有真妄,也有邪正是非,我们没有慧眼把假的佛法当作真的,把邪法当作正法。实在说不仅如此,我们没有智慧,甚至於连善恶都不能辨别,利害都不能明了,这就叫愚痴。这段经文我们要多念几遍,要把它记住。愚痴之人。这是佛对弥勒、阿难说,你们看这个世间愚痴人。这愚痴人可能就是我自己,这一点都不假。我们有能力辨别是非、辨别善恶、辨别真假吗?可是要冷静,不要用感情,要用理智细心去观察,不难体会到,因为这里有标准,『但以世智辩聪』。他是用世间的聪明智慧,这就不是真智慧。
什么叫世间聪明智慧?什么叫佛法真智慧?在外表上来看是辩才无碍,真的不容易看出来,可是仔细一观察不难看出来。从什么地方看?真智慧是清净心里面生的,他那种无碍辩才,他心地清净,心地清净就决定没有贪瞋痴慢疑这些烦恼,没有这个东西,这是真智慧,这是真的。如果贪瞋痴慢还继续在增长,『增益』就是增长。益是添,增也是增加的意思。那这就决定是世智辩聪。世智辩聪不是好事情,我们佛门常讲八难,八难里面就有世智辩聪。这个人就遭难了,遭什么难?不能学佛,不能开悟,也就是说他不能得定,不能开悟。从这个地方冷静去观察,邪正是非不难辨别,明白之后,我们自己心清净。
不是正法,不是真正的佛法,我们对他的态度敬而远之。因为我们学普贤行,对於邪门外道,对於妖魔鬼怪都恭敬,都像佛一样的恭敬,没有差别,只是不加赞叹。这个不赞叹,不跟他学,这就是远之,敬而远之。敬是礼敬。决定是以真诚、清净、平等、慈悲心恭敬,这就是正法。邪正就从这个地方辨别,佛在此地教给我们的。心不清净,心不平等,心里面贪瞋痴慢这些烦恼、习气还没能断尽,『云何出离生死大难』。这就是六道轮回,他是决定不能够超越六道轮回。
【复有众生。虽种善根。作大福田。】
这样的人在我们世间很多,我们常常看见。特别是在这个世间大富大贵之家,在社会上有崇高的地位,有雄厚的财力,他修布施,他在佛门里面作诸功德,作大福田。
【取相分别。情执深重。】
这两句就不行。我们在历史上有个很著名的例子。过去梁武帝在世的时候,他的地位是国王,他有财富,在佛门里做了不少的好事,修福。南朝四百八十座寺庙他建的,他建了四百八十座寺庙,度几十万人出家,他当大护法。那个时候达摩祖师到中国来,跟梁武帝见面。梁武帝听说印度来了一位高僧,是释迦牟尼佛的传人,很尊重,迎请到宫廷里面来供养。梁武帝向达摩祖师请教,他说:我这一生在佛门里面做了这么多的好事,我这个功德大不大?达摩说了句老实话:并无功德。梁武帝这是凉水浇头,兴趣就没有了,所以听了当然不太高兴。吃完饭,达摩走了,从此以后不再理他了。所以达摩祖师没有人护法,跑到少林寺去面壁九年,才等一个慧可认识他。
佛门不打妄语、不奉承人,假如那个时候达摩祖师要赞叹:你这个功德大!不得了、不得了。那梁武帝一定是他的大护法。可是佛门不可以这样做法,他做的是什么?福!你看梁武帝心里头、口里面表现出来的『取相分别,情执深重』,功德就没有了。假如他要是问:我的福报大不大?那达摩祖师一定说:甚大、甚大。他修的是福不是功德。功德跟福德不一样,功德能了生死出三界,福德不能,福德只能得人天福报,只能得这个。这是我们一定要辨别得清清楚楚,希望我们要懂得修功德,而不是修福德。
取相就是著相,做的些好事,念念不忘。你看我们佛门有很多做好事的,在佛门里面现在建个道场,名字一定要挂上去,出了钱,出一根柱子,柱子上要刻个名字,弟子某某人奉献的,要刻个名字,著相!唯恐佛把他的功德忘记了,刻了名字,常常叫佛看见,这是著相、分别。这个不行,这都变成福德。什么叫功德?功是功夫,德是你的收获。持戒是功,得定是德;修定是功,开智慧是德。功是因,德是果报。所以功德别人不能代修,福德可以。我有福可以送给你,我有钱可以送给你用,我有房子可以送给你住;那个功德?我有智慧,我的智慧没办法给你,我有能力,我的能力没有办法给你,那是德。福报可以与人共享,这功德没有办法分给人,一丝一毫都没有法子分给人,一定要自己修。所以公修公得,婆修婆得,不修就不得,要知道修学。
所以我们断恶修善不要著相,不要分别,要把情执舍掉。情是什么?感情,感情用事,情要舍掉。用什么?用智慧,要用理智。实实在在说,这个情跟智表现在外面,作用是一样的、是相同的,这很难辨别。表现在外面就是爱。我们佛法讲慈悲,世间人讲爱。如果有分别、有执著的这个爱就是情,离开一切分别执著,平等的爱、真诚的爱,那就是智慧。所以智跟情是一体的两面。觉悟的情就叫智,智要迷了就叫情,就这么回事情。迷悟不同,说两个名词是一桩事情。迷了叫情,悟了叫智,所以智跟情是一桩事情。诸佛菩萨悟了,他有智。智,说实在话,真的感情,真情!迷人用的那个情,前面跟大家讲,虚情假意不是真的,觉悟是真的,为什么?永远不会变的,迷的那个情是靠不住的,是时时刻刻会变化的。
【求出轮回。终不能得。】
这样修福修得再大,像梁武帝那样,要想超越六道轮回都办不到。这诸位要知道。
【若以无相智慧。植众德本。身心清净。远离分别。求生净刹。趣佛菩提。当生佛刹。永得解脱。】
末后一段佛教给我们应当怎样去修才如法。佛教给我们要离相,不要著相,不要分别,不要执著。不分别,不用第六意识;不执著,不用第七末那识,这就是转识成智。不用第六识,就是妙观察智;不用第七识,就是平等性智。转识成智,六七先转,因地转,五八果上转。所以六七转了,五八自然就跟著转了,就是这么个道理。所以修行贵在转识成智。你要是不能转识成智,你所修的决定是福报,不能了生死,不能出三界。
所以我们要练习,在日常生活当中,处事待人接物要学著不分别,要学著不执著。假如我们的分别执著今年比去年淡了,你就有进步;一年比一年轻,一年比一年淡,这是你功夫得力,功夫在进步。假如你的分别执著妄想烦恼跟过去没有两样,还是多,甚至於比从前还多,不学佛的时候没有烦恼,学佛的时候烦恼愈学愈多,那你就走错路了,你一定是在方法出了问题,或者在理论上出了问题。因为你学的,所得的结果,跟佛法所讲的完全是相反。真正的学佛,你所得到的一定是心一年比一年清净,妄想烦恼一年比一年少,一年比一年快乐,一年比一年有智慧。什么叫有智慧?处事待人接物清楚明白。从前看人、看事都看不清楚,看错了,现在不错了,现在看得很准,那这就智慧现前。所以学佛的好处,在生活里面就能够勘验得出来,这是佛法真实的受用。
『植众德本』。德本就是一心专念阿弥陀佛。这是无上的德本。德就是你得到的,本就是真如本性,就是成究竟圆满佛。唯有这个法门叫我们这一生当中决定不空过,决定可以得到。『身心清净,远离分别』,身心清净现在就得到。刚才跟大家讲一年比一年清净,一月比一月清净,到一月比一月清净,可以说你往生已经有把握,你能够每一个月都有进步,月月不相同,你往生决定是有把握的。如果到每个星期都不一样,一个星期比一个星期清净,那就恭喜你老人家,你可以自在往生,想什么时候走就什么时候走。那个了不起,那真了不起,决定可以自在往生,想多住几年也不妨碍,随时都可以走得了,那生死自在。远离分别。
分别与执著,有些同修听了,他说:那我对什么都不分别、不执著,那我不就变成傻瓜了?那人家问我,这是什么?不知道,不分别了。这个法到底怎么修法?佛是教我们不分别、不执著是心上,心上不能分别执著,不是讲的事上。事上是什么?这是什么?你们分别执著叫它做毛巾,我也叫它这是毛巾,这个毛巾我没有执著它是毛巾,我也没有分别,是你们分别执著,恒顺众生,随喜功德,你分别你这样说,我是随你说,我心里头绝对不执著它是个毛巾,不执著它是个黄色的,不执著,是你分别,要这个学法。
所以应用就权智,善巧方便,恒顺众生。自己受用是实质,是真智慧,真智慧里头没有分别执著,身心清净。今天是几月几号?是你们分别几月几日,我不晓得几月几日。你问我,我随顺你们的分别,今天是十一月二十八号,这是你们的分别,我没有分别。现在是几点钟?八点半,你们的八点半,我没有八点半,这样做法就对了,就没错了。所以远离分别是这种远离法,不是事上的。事上随众生,心上决定清净,这叫真正修身心清净,远离分别。
『求生净刹』。净刹就是净土,阿弥陀佛的国土。我们一定有个强烈的愿望,求生西方净土。『趣佛菩提』。趣是趣向。我们的目标,我们的方向,是无上菩提。到西方极乐世界去干什么?去成就无上菩提,去证究竟圆满的佛果。佛说这样的人『当生佛刹』。他是一定会生到西方极乐世界,永得解脱。末后世尊教给我们正确的修行纲领。在这品经里面,我们要记住佛跟我们讲的三类的人不能生净土。第一类贪著世间的享受,求人天的福报。祈求人天福报,贪图世间的享受,这种人不能生净土,念佛也去不了净土。第二种人世智辩聪,邪见炽盛,但对这种人我们要有相当的智慧,很冷静的头脑,你才能够觉察得到;否则的话,粗心大意,你往往把他当作正法,把他当作真正的善知识,那就错了。第三种就是取相分别,情执深重。这三类的人没有法子往生,他所修的统统是福报。我们看底下经文。
「菩萨往生第四十二」。佛在这品经里面告诉我们,十方菩萨求生西方净土的状况,我们听了、我们看了,有什么感想?如果是具足善根的人,一定会深受感动,激发我们求生的愿望,这也是佛在此地为我们介绍的用意。请看经文:
【弥勒菩萨白佛言。今此娑婆世界。】
『娑婆世界』是个大世界,世尊的教区,是个很大的世界。
【及诸佛刹。】
除我们娑婆世界之外,十方诸佛的刹土。
【不退菩萨。当生极乐国者。其数几何。】
已经证得不退位的菩萨,这句话他没有说得很详细。不退有三种,到底是哪一种?最浅的一种叫位不退,如果说位不退,这个地位的确不算是高,在圆教初信位的菩萨,在别教是初住位的菩萨,别教初住等於圆教的初信位,位不退,见思烦恼断了。在小乘是四果罗汉、辟支佛这样身分的人,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人数有多少!如果要是讲念不退,那个地位就高了,念不退在别教是初地菩萨,在圆教是初住菩萨,这个地位就高了,但是此地没有说明、没有说清楚。由此可知,这不退位的,我们凡夫眼光当中决定是圣人,小乘四果罗汉,圣人不是凡夫;大乘菩萨断证的功夫等同阿罗汉,跟阿罗汉是相等的。断烦恼,见思烦恼都断了,菩萨的智慧决定高过阿罗汉,是阿罗汉不能为比的,这样身分的人当生极乐国者,数字有多少?弥勒菩萨代我们提出这个问题。
【佛告弥勒。於此世界。有七百二十亿菩萨。】
『此世界』就是娑婆世界。我们这个世界诸位要记住,不止我们这个地球,这是指三千大千世界。照黄念祖老居士的说法,我们今天讲的银河系,这是很大的星系。一百亿个银河系,这是释迦牟尼佛的教区,教化的范围。一百亿个银河系,我们地球也在这个大的星系之中,所以这是讲这个大世界。不退的菩萨有七百二十亿。从这个数字上来看,大概是念不退的菩萨,不是位不退的,位不退的应该这个数字不止这么多,决定是讲的位不退。位不退的菩萨那就高了。
【已曾供养无数诸佛。】
这句我们要记住!前面阿闍王子、五百长者过去生中供养四百亿诸佛,还不能往生,要供养无数诸佛,这个善根太深厚了。
【植众德本。】
『植众德本』。无量劫来,生生世世都念阿弥陀佛,种这个德本。也许你问为什么生生世世念阿弥陀佛,都没往生?就是前面三种原因,贪恋世间的福报,求人天福。你要不信,你打听打听念佛人,哪个不是为了贪图世间福报念阿弥陀佛的,那这就不能往生了,那这一生还是去不了。第二种就是世智辩聪、邪知邪见,第三种是情执很深,没有法子离开,都是这些毛病。如果我们在这一生当中,真的能够做到不分别、不执著、不间断、不夹杂!那这一生就成功了,这一生就功德圆满了,这是真正往生的条件。
【当生彼国。】
就是有七百二十亿的菩萨他们往生的机缘成熟。他们会往生,有这么多的人数。
【诸小行菩萨。修习功德。当往生者。不可称计。】
还有一些『小行菩萨』,小行菩萨就是没有证得不退位的菩萨。这小行菩萨是谁?诸位在座的统统是小行菩萨。因为你们在六道里头进进退退,你们没有证到不退位的,进进退退也能往生,为什么?因为也是过去生中,已曾供养无数诸佛,植众德本。因是一样的,所以这生缘成熟了,你能够不分别、不执著,功夫不夹杂、不怀疑、不间断,你这一生当往生者。那这个人数多,『不可称计』。那个数字没有法子计算,也没有办法说出来,说不出来,无法计算,人数太多太多,指我们这些人,小行菩萨。这段答覆的娑婆世界。弥勒菩萨还问诸佛刹土。这下面是:
【不但我刹诸菩萨等。往生彼国。他方佛土。亦复如是。】
除了我们娑婆世界之外,他方诸佛国土,这他方就是指十方世界。世界无量无边,往生的人是无量无边,不晓得有多少!佛在此地举几个例子,为我们说明。
【从远照佛刹。有十八俱胝那由他菩萨摩诃萨。生彼国土。】
底下答覆的,给诸位说,全是不退菩萨,怎么晓得?『菩萨摩诃萨』。大菩萨是明心见性的菩萨,不是普通的菩萨。所以这是不退菩萨,都是指不退菩萨来说的;小行菩萨数字太多,就不提了,『有十八俱胝那由他』。
【东北方宝藏佛刹。有九十亿不退菩萨。当生彼国。从无量音佛刹。光明佛刹。龙天佛刹。胜力佛刹。师子佛刹。离尘佛刹。德首佛刹。仁王佛刹。华幢佛刹。不退菩萨当往生者。或数十百亿。或数百千亿。乃至万亿。】
佛总说,不能一个一个说,一个一个说,说不尽,举几个例子。这不退菩萨的功德我们也要略略的明了,如经中所说。第一个供养无数诸佛。无量劫来供养无数诸佛。我们今天怎么办?佛不在世间,我们怎样去供养诸佛?你们有没有办法,有没有想出一个好办法来?你们实在想不出来,我就教给你,念《无量寿经》、念阿弥陀佛,就是供养无量诸佛,为什么?一切诸佛都讲《无量寿经》,我们念《无量寿经》,一切诸佛听到都欢喜,这就供养他;一切诸佛都劝我们念阿弥陀佛,求生净土,我们接受佛的教诲,认真念佛求生净土,没有一尊佛不欢喜,没有一尊佛不护念,这就所有一切诸佛统统供养到了。
普贤菩萨教给我们诸供养中,法供养最。法供养说了七条。第一条就是如说修行供养。我们就用这个如说修行供养,供养一切诸佛!所以我们做得到,不是做不到,我们大家天天在做,不知道!你说冤枉不冤枉,问你有什么方法?说不出来,实际上已经在做了,你都不知道。每天在供养无量诸佛,自己不晓得。除此之外,我们要全心全力把这个经、把这个法门介绍给一切众生,以种种善巧方便,让这个地球上所有众生都知道,都接触到,这是供养无数诸佛。
第二要植众德本。这个植众德本就是一心专念阿弥陀佛。第三得不退转。我们有坚定的信心求生净土,绝对不会被其他的法门、其他的宗教所影响,所转变,这就不退转了。在听了参禅的又想去学禅,听了学密的又想去念咒,那你就退转了,这个不退转你得不到。无论听哪个法门,无论跟什么人接触,我绝对不会被外境动摇。信心清净,信心坚定,一心向往极乐世界,这就是不退转,我们这一生就成功了。许多不能成就的人就是退转,看到有一些修学其他法门的,表演一点感应,表演一点神通,了不起,马上就去了,阿弥陀佛不要了,这样的人就退转了,就不能往生。所以他不晓得那些神通感应就是障碍你,就是来破坏你,不让你这一生往生,不让你成佛,把你拉回来,送你到六道轮回,还去搞三恶道。他愚痴、他没有智慧、没有福报,就被他们拉走了,这是我们也看得很多的。第四个条件要智慧勇猛。这是能保证我们不退。我们有理智,不是感情用事,所以才不会被外境所转。
还有一个条件,一定要趣向一乘;就是我们有一个方向、一个目标,西方极乐世界。正如同善导大师在《观无量寿经.上品上生章》里面所说的,(这一章就是这段经,我曾经特别讲过一次,留的有录音带)。善导大师说了很多比喻,讲得很好。今天我们遇到净土法门,你发心念佛求生净土,如果你遇到一个真正得道的高僧,来劝你净土不究竟,我还有另外法门比这个更好,成佛更快,你动不动心?你不动心,信心很难得。你遇到一个证阿罗汉果的,他来跟你说,你动不动心?还不动心,小乘的,不动心。再遇到一个明心见性的大菩萨,你还动不动心?这就难讲了;或者遇到一个等觉菩萨,地位跟观世音、大势至平等的,来劝你去参禅,劝你去学密,你还动不动心?一个人信心坚定决不为所动。佛要来了,来劝你,我还有另外一个法门比这个净土法门还好,你怎么办?释迦牟尼佛来了也不动心,这才行。善导大师举了很多例子,信心坚定,要坚定到什么程度?十方诸佛来劝你都不动摇,我还是决心求生净土,还是决心要见阿弥陀佛。诸佛如来来劝我都不动心,都不改变念头,这个人才叫真正信自己,真正相信阿弥陀佛,相信本师释迦牟尼佛。所以有了这样强烈的信愿,依照本经的理论方法修行,决定能得不可思议的功德利益。
【其第十二佛名无上华。】
这句里面又说得比较详细,『第十二佛名』。古德从前面经文上顺下来看,这个地方应当是第十二佛刹,前面讲了十一佛刹,华幢佛刹是第十一,按照顺序,『无上华』佛刹应该是第十二,所以说是其第十二佛刹。加一个佛刹,那个意思就更清楚,「佛名无上华」。
【彼有无数诸菩萨众。皆不退转。智慧勇猛。已曾供养无量诸佛。具大精进。发趣一乘。於七日中。即能摄取百千亿劫。大士所修坚固之法。斯等菩萨。皆当往生。】
这段就是我刚才跟诸位综合不退菩萨必须具备的这些条件,我们一定要学习!念佛要认真,没有比念佛更要紧的事,没有比念佛更大的事。我们要把念佛当作我们一生大事业去办,其他事情可以缓一缓,这个事情决定缓不得;其他事情可以暂时停一停,这个事情一时一刻都不可以停。『七日之中』,我们结七念佛就是从这儿来的。《弥陀经》跟我们讲若一日、若二日到若七日,所以佛七就是从这儿来的。这七天身心世界一切放下。
我们今天这种佛七是佛七法会,是做一种仪式,大家在一块共修念佛应该是怎么个念法。提倡念佛,举行一个念佛的模式,提供给大家做参考。真正的打佛七不是这个样子。真正打佛七,这句佛号日夜不能断,就是念七天七夜不可以中断的。念七天七夜,诸位想想看身体差的人不行,年岁大的人不行,所以修行要年轻、要年少,七天七夜不睡觉,精神还是能挺得起来的。参加佛七的人数多少?不可以超过十个人。为什么?主七师,十个人以上他的精神贯注不了,他照顾不了。所以真正打佛七,人数不能超过十个人。但是这样的佛七,我并不希望大家去试验,为什么?有危险性,如果不如法会著魔。我们现在这个佛七法会非常稳当,绝对不会著魔,这非常安全,非常稳当。
所以那种真正佛七,主七师是真有本事,能够降魔,每个念佛的同修他的状况、他的境界都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稍微有一点不对,马上就把他纠正过来,所以人数多了就没有法子,就贯注不了。我们现在这个是提倡念佛,这是做宣传的作用,不是做别的,大家都来演戏、都来表演的,是不是?给广大的这些还没有学佛的同修们看,这么多,这么庄严念佛,大概不错,都来了,是这么个意思,所以说目标、性质都不相同。
真正结七念佛,这七天七夜那个缘一定是非常殊胜。所以这七天当中,就能『摄取百千亿劫,大士所修坚固之法』。大士是菩萨,哪种菩萨?我们常常念的是菩萨摩诃萨,摩诃萨就是大士。在一般称呼一定是初地以上的,不是三贤位的,十住、十行、十回向这称菩萨;初地以上叫大菩萨、大士,所以大士是对摩诃萨的尊称。他们百千亿劫所修的坚固之法,这个念佛的人七天就修成功了,你能相信吗?难信之法。我们修七天超过他百千亿劫,给诸位说,这是真的。你要不是这样殊胜的超越,你这一生当中念几年佛,就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当阿鞞跋致菩萨;人家修百千亿劫还没有见到阿弥陀佛,还不知道有西方净土,真的超越。你才晓得这个法门是真实不可思议,一切诸佛赞叹决不是偶然的。他们这些不退菩萨统统都求生净土。
【其第十三佛名曰无畏。】
这是第十三佛刹。前面讲十二至十三,一定是从远照佛刹,远照是第一个,第二个是东北方宝藏佛刹,一直到这个地方他按这个顺序排的,这是第十三。十三个佛刹,举的例子,佛名无畏。
【彼有七百九十亿大菩萨众。】
『大菩萨众』就是讲的不退菩萨。
【诸小菩萨及比丘等。】
这就是讲的小行菩萨。往生的人:
【不可称计。皆当往生。】
世尊在此地为我们略略的举了十三个佛刹,后面这句总结。
【十方世界诸佛名号。及菩萨众当往生者。但说其名。穷劫不尽。】
不必说他们,就是讲佛刹的名字、佛的名字、往生的菩萨,说一劫都说不完。就像这个说法,简简单单的说法,说一劫都说不完,你就晓得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这些不退菩萨有多少人。为什么这么多人都要求生净土?必有道理,必定有大利益,有真正的好处,人家才肯去。我们看了能不动心吗?看了还是不动心,那这个人业障深重得就很可以了。业障障住他不动心,这个障要是浅一点的人看到这个样子,一定会动心,一定去问为什么?他也要求愿往生,这都是事实真相。你说释迦牟尼佛劝我们往生,十方一切诸佛劝众生往生,这是证明;这在三转法轮里面讲作证转,拿出证据来给你看,这么多往生的人。本经三转法轮,有理论、有比喻、有证明,这段是证明。本经的正宗分就到这个地方,正宗分讲完。往下第四十三品以下是本经的流通分。
《无量寿经》经文的确不长,一本小册子经文不长,它这个架势摆在这里,真的是大经的姿态,跟《华严》、《法华》没有两样,为什么?序分长,流通分长,不像一般经典的序分、流通分只有几行经文,它都很长,所以这是大经的架势。有不少人误会我们念佛求生净土是自了汉、小乘人!我们自己对净宗没有研究,听到人家这样一批评,想想没错,他学大乘,我学小乘,我不如他。算了,我不学净土了,不念佛了,跟他学大乘去了。这是对於净宗不了解、不认识犯的过失,自己造成障碍,造成严重的损失。佛在此地明明白白告诉我们「非是小乘」,这个法门不是小乘!
【佛告慈氏。】
叫著弥勒菩萨给他说。叫著他的名字,下面就有重要的开示,提醒他注意。
【汝观彼诸菩萨摩诃萨。善获利益。】
这句是总结前面一品。十方世界菩萨往生极乐世界的,你看看那些『菩萨摩诃萨』,看他们,『善获利益』。关键的字眼就在善,善获什么?他们会!他们会获得利益。最巧妙、最殊胜的这个方法,这个善,善到什么程度?你们诸位能不能答得出来?答案都在经文上,就是能於七日之中,摄取百千亿劫,大士所修坚固之法。这是善,这是真正不可思议。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
这是佛说了假设有善男子、善女人。
【得闻阿弥陀佛名号。能生一念喜爱之心。】
你听到阿弥陀佛的名号,听到很欢喜,能生这一念心。
【归依瞻礼。如说修行。当知此人为得大利。】
这个『大』,没有法子形容。我们无量劫来不能脱离生死轮回,无量劫来供养无量诸佛,种植善根,想想看今天还是这个样子。这念佛一往生,从我们凡夫地一下就拉到七地、八地菩萨,比坐直升机还快!这个利益还得了!照一般的讲法,我们凡夫真的把见思烦恼断尽了,如法修行修到七地菩萨要用两个阿僧只劫,我们几天就成功,你说这个利益大到什么程度?经上讲的大到底有多大?我们心里要有个概念,不能含糊笼统,才能知道它真实的利益。这里面这两句非常重要,『归依瞻礼,如说修行』。你能不能得这样大的利益,从凡夫地一下就超越去当七地、八地菩萨,关键就在这两句。只要把这两句搞清楚做到了,你这个利益诸佛如来看到欢喜,所有菩萨看到你,佩服!到西方极乐世界见到你,那些大菩萨拍拍你的肩膀,你真了不起!为什么?他修了三大阿僧只劫才得到这个地位,你怎么一下就得到了,他怎能不佩服?像五十层的大楼一样,他是爬楼梯一步一步好辛苦才爬到顶上,你坐电梯一下子就上去了,他怎么能不佩服?真的佩服,你这个速度太快!这叫一步登天。
所以归依,这是第一个条件。归是回头!从六道轮回回头,依西方极乐世界;六道轮回的事情我不干了,我统统把它舍弃掉,一心向往西方极乐世界,西方极乐世界依靠,我依极乐世界!从一切诸佛菩萨回过头来。我从前拜这个佛、拜那个菩萨,拜了一大堆、一大堆的,现在我都回头了,专拜阿弥陀佛,我要依阿弥陀佛,依一尊。从前我念好多经典,什么《华严经》、《法华经》、《金刚经》,是一大堆、一大堆的,现在我统统都不念了,专门依靠《无量寿经》。你要晓得从哪里归?依什么?你要明白这个道理!我们从世出世间法回头,不但世间法、出世间法统统回头,专依无量寿佛,专依《无量寿经》,这个叫皈依。
又念阿弥陀佛,还不能忘记本师释迦牟尼佛,感情深厚不能忘掉他;又不能忘掉观世音菩萨,我有难的时候,他不来救我了;药师如来也要念了,害病的时候还有办法,还有人帮忙。你把诸佛菩萨一个人分做一桩事情,得罪一个不行,对我生活有关系,统统要念,这就念杂了、念乱了。这就是没有归也没有依,这个不行。诸位要晓得,特别是你念阿弥陀佛,所有一切诸佛都尊敬你,你要是有病,药师佛怎么会不来?阿弥陀佛的学生赶快去!你念他,他倒未必,你巴结我,算了,我不受你的巴结,他还不帮你的忙;你念阿弥陀佛他非帮忙不可。阿弥陀佛的学生,一切诸佛如来都尊重,一切诸佛如来都护念,阿弥陀佛的学生了不起,诸佛护念、龙天拥护,所以你要懂得皈依。
瞻礼就是念佛。身礼敬阿弥陀佛,身礼敬。这个礼敬,前面我也曾经跟诸位说,不一定是每天要拜多少拜,不是这个意思。你有时间拜佛当然很好,没有时间也没有关系。礼敬是你真诚恭敬心,对阿弥陀佛、对西方极乐世界,这就是礼拜,这就是礼。瞻就是念,口称名,心里面观想,心里头想阿弥陀佛,口念阿弥陀佛的名号,身礼敬阿弥陀佛,三业恭敬。
如说修行,「如说」就是释迦牟尼佛为我们讲的这部《无量寿经》,依照这部经典的理论、方法、教诲去修行,把我们错误的思想行为,以《无量寿经》的标准修正过来,这叫做如说修行。我们就明白了,能这样的做,我们的心、我们的愿、我们的解、我们的行都跟阿弥陀佛一样,这叫真正学佛,学哪一尊佛?学佛中之王的阿弥陀佛。以阿弥陀佛为榜样,阿弥陀佛典型,我们依照这个模式来修自己,把自己修得跟阿弥陀佛一模一样,那怎么不成佛?怎么会不往生?这个人得的利益大,大到连佛都说不出。
【当获如上所说功德。】
他一定能够获得像前面所说的功德、利益,他能得到。
【心无下劣。亦不贡高。】
这个「心不下劣」就是我们现在一般人所谓的自卑感。他不会有自卑,他也不傲慢,他的心清净。因为他明白佛所说的道理。知道生佛平等,知道性相一如,所以他对於一切法都不分别、不执著。他心是平的,清净平等觉,所以自卑跟傲慢都没有了。
【成就善根。悉皆增上。】
他所成就的善根天天在增长。『增上』就是增长的意思。由此可知,他不退转,天天在进步。
【当知此人非是小乘。於我法中。得名第一弟子。】
我们读了这一句经文,感到无比的欣慰,我们不仅是在学佛,我们是阿弥陀佛的第一弟子。世尊在此地为我们授记的,只要我们做到前面四个字,你就是阿弥陀佛第一弟子。皈依瞻礼,如说修行。你只要把这八个字做到,释迦牟尼佛在此地就是给你授记,你是如来第一弟子。你要是真的清楚,真的搞明白了,你能不干吗?弥陀第一弟子,你想想看,哪尊佛不护念你?哪尊护法神不保佑你?你现在在这个世间,还没有往生到极乐世界,我深深相信,你已经得自在无碍,已经是事事如意。因为诸佛护念你,一切诸法善神都保佑你,你怎么不如意?你怎么不自在?都因为你是如来第一弟子。
这句经文跟本经第一品里面,证信序里面,你看列在上首第一个人憍陈如。「尊者憍陈如」,憍陈如是释迦牟尼佛成佛之后,第一个证阿罗汉果的人。把那个第一证果的人摆在经典最前面,这个地方说的是,『当知此人非是小乘,於我法中,得名第一弟子』。前后呼应。由此可知,这部经就是如来所说的第一经,这哪里会有差错?我们印这个经书的时候,我刻了一个图章「如来所说第一经」印在上面,就是根据这个地方讲的。搞了这么多年,这才识货,以前不识货,是不是?那么多经典不晓得哪个第一,这才认真的把它认出来了。这本经是第一经,这个法门是第一法门,依照这个法门修行的是如来第一弟子!
哪尊如来认你做第一弟子?当然本师释迦牟尼佛跟阿弥陀佛决定承认的;不仅他们两位承认,所有一切诸佛如来都承认你是他的第一弟子。第一弟子是最听话的学生,最喜欢的学生,为什么最喜欢?因为你马上快要成佛了,他怎么不喜欢!这一往生就成佛,决定一生成佛,是这么个道理。你们诸位想想看,还有哪部经典、哪个法门有这样殊胜?我在世法、在佛法里面都是很会挑剔的人,不是最好的我决定不要,我要一定要选最好的,挑到别的更好的,底下就马上就丢掉了。你看我过去搞《楞严》、搞《法华》、搞《华严》,到接触到《无量寿经》,那就统统都丢掉了,都不要了,我清楚了。我很会挑!这句非常非常重要,实实在在是不可思议的经句,我们要认识、要珍惜,以后人家再要说你是修小乘的、修自了汉的,你把这段经文念给他听听。
【是故告汝天人世间阿修罗等。应当爱乐修习。生希有心。】
这段经文是世尊劝导大众依教修行,不当疑惑。『是故』。因前面所说这个缘故,佛才告诉与会当中的天人。『天人』愚痴、迷惑,不识货、不知道这个法门是第一,不知道。『阿修罗』,提到阿修罗就晓得与会大众当中有八部鬼神,这些都是六道凡夫。所以佛在此地特别劝勉他们,『应当爱乐修习』,应当爱这部经典,乐是喜欢这个法门,就像佛前面所说的皈依瞻礼,如说修行。『生希有心』。这句话说得非常之好。古德常说「无量劫来希有难逢」,这个经典确实如此,无量劫来希有难逢,你不要小看了。我们现在遇到了,很容易遇到的,《无量寿经》印了这么多,到处在派发,不是很容易遇到的吗?不容易,太难太难了,无量劫中难得遇到一次,所以要生希有之心。
【於此经中。生导师想。】
『导师』是佛,引导我们断烦恼、证菩提,引导我们了生死、出三界,引导我们破迷开悟、离苦得乐,引导我们往生净土、证究竟佛果,导师!这个老师是谁?就是《无量寿经》,《无量寿经》就是我们的导师,《无量寿经》就是我们的善知识,是我们的善友;我们每天把它念一遍,就是接受老师的教导。老师慈悲教导,我们要信受奉行,我们要相信不能怀疑,要接受,要如说修行。奉行就是如说修行。这是自修,自利。
【欲令无量众生。速疾安住得不退转。】
我们还有慈悲心。我得到利益、得到好处了,看看还有许许多多众生,包括我们自己家亲眷属、朋友,他们还没有得到,我们希望他们统统都能得到。『欲令无量众生,速疾』,就是快速都能得到,都能像我一样安住得不退转,身心安稳住在不退转地。这个不退转地前面说得很详细、说得很明白,决定不为世法所动,世法里头名闻利养、五欲六尘,不为它所动;不为佛法里面任何一部经典、任何一个法门所动,死心塌地,一心一意专求净土,这是安住不退转地。
【及欲见彼广大庄严。摄受殊胜佛刹。圆满功德者。当起精进。听此法门。】
这是我们要想帮助众生,帮助他们,怎么样帮助?一样要劝他听这个法门,劝他读《无量寿经》,劝他听《无量寿经》。这第二句里面利益尤其殊胜,为什么?想见西方极乐世界『广大庄严,摄受殊胜』。摄受殊胜这四个字现在我们读了有点印象、有点概念了,殊胜到什么程度?前面佛所讲的十方无量无边的佛刹,每个刹土里面有无量无边的菩萨,统统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去了,这是摄受的殊胜,都是不退菩萨去往生的。
『圆满功德』。十方世界修行虽然有无量功德,但是没有圆满;如果圆满了,那何必到西方极乐世界去?我们读《华严经》,《华严经》上看到文殊、普贤、四十一位法身大士还要发愿求生极乐世界,为什么?如果在毗卢遮那佛的会上,华藏世界也能够得圆满功德,这些人那就没有发愿求生西方净土的必要!没有必要;他还要求生西方极乐世界,这就说明西方净土是圆满功德,究竟圆满。所以连毗卢遮那佛旁边的两个大菩萨文殊、普贤还要求生极乐世界,道理在这个地方。
我们看到这个事实,能不求生吗?能不见阿弥陀佛吗?一定是道理搞清楚了,事实真相统统搞明白了,自然会生精进心要来研究这个法门,研究这个经典,要来深入。唯有断疑,我们的清净信心才能生的出来,你才会有真心念佛,真心求生。念佛人多,往生的人少。为什么念佛人多,往生人少?念佛人不是真心,为什么不是真心?道理没搞清楚,事实真相没清楚,所以他虽然念佛,虽然求生,他的心愿不恳切。如果现在有别的利益现前,他马上就去了。今天晚上可以赚一百万美金,你会不会来听经?不听,我赚钱要紧。你看看一百万美金就把你的殊胜的利益断掉了。赚一百万美金还是要搞生死轮回!小利,太小了,这是大利。可是你不认识,你不知道这是大利,你把这个看小了,把那个看大了,叫颠倒妄想!立刻就迷惑颠倒了。世间这样的愚人很多,可能自己也是的。你们今天晚上为什么来听经?今天晚上没钱赚。不容易,实实在在不容易。
【为求法故。不生退屈谄伪之心。】
『为求法』,真心。真心、真意不会退屈,不是虚伪、不是假心。你要认为你真心,我刚才这个比喻是很现实的。如果这个利益摆在面前,你马上动心了,你才晓得你的心是『退屈谄伪』,你根本就不是真心。但是这个你自己不知道,你自己以为你很真心,诚心诚意在学佛了,你那个诚心诚意禁不起考验,为什么?名闻利养一诱惑,马上就原形毕露,禁不起考验不是真心。所以真心,什么这个世出世间法摆那里绝对不动摇。你看这个底下几句比喻。
【设入大火。不应疑悔。】
纵然是猛火叫你去跳,我也不怀疑,我也不后悔。考验你的真心,你真诚究竟到什么程度,能不能够在这一生当中往生不退成佛?
【何以故。彼无量亿诸菩萨等。皆悉求此微妙法门。尊重听闻。不生违背。】
佛说的,十方世界往生的这些不退菩萨,他们为什么成就?他们是真的求这个法门,是真求。这个法门是无上第一的微妙法门,超出一切经论之上!不仅是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的,十方三世一切诸佛所说之经,《无量寿经》统统超越,所以它真的是如来所说第一经。这不是我在此地,我修净土夸净土,所谓是老王卖瓜,自卖自夸,不是的!事实如此。样样依事实来说,绝对没有夸张,它真的就是这样的。你要认为我在这儿夸张,好,我修净土在赞净土,夸张净土,这未免说得太过分了点,你带著疑悔之心,那你就错了。所以诸位细细去读经文,细细去体会、去揣摩,你就晓得真的,一点都不假。所以那些菩萨在接触的时候都尊重听闻,唯有尊重听闻,尊师重道,对老师尊敬,为什么?重道,这样听闻他得利益。
过去曾经有人请教印光大师,学佛有没有秘诀?这印光大师在《文钞》里面写的,印光大师答覆他:有,诚敬二字是学佛的秘诀。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二分诚敬得二分利益,十分诚敬得十分利益。尊重听闻就是诚敬。人如果能够有十分诚敬,听经会开悟,听经为什么不会开悟?诚敬的心不够,所以一般人听经的诚敬之心,只有一分、二分,所以得的利益并不多,能有九分、十分的时候就会开悟。这些菩萨十分的恭敬,不生违背,不生违背这句里面就含著前面所讲的皈依瞻礼,如说修行。他不违背,他统统做到了,所以他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得见阿弥陀佛,见佛闻法,圆满功德,是这么回事情。末后这句是给我们一个很大的警惕。
【多有菩萨。欲闻此经而不能得。】
这是真的。为什么有许多菩萨想听这个经听不到?菩萨要知道有这部经,哪有得不到的道理?是菩萨想最好有个经、有个方法,能叫我们快点成佛,不要三大阿僧只劫,不要搞无量劫,不要搞这么长、这么麻烦,想有没有这个经典。他不知道,没听说过,无缘、没有这个缘,所以『欲闻此经而不能得』。不晓得有多少菩萨?这个人数比那个往生的人数,不知道又多了多少倍。
【是故汝等。应求此法。】
因为这个缘故,你们今天有缘,善根福德因缘在这个时刻当中,这三个条件统统具足。佛在这里劝我们应求此法,你们应当认真的求生净土,皈依瞻礼,如说修行,这就对了。佛在此地多少次的劝告我们,劝我们求生净土。今天就讲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