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寿经(新加坡二次宣讲) (第二十集) 1994/11 新加坡 档名:02-027-0020
请掀开经本第一百二十二面第三行,第二句看起。
【自然保守。真真洁白。志愿无上。净定安乐。一旦开达明彻。自然中自然相。自然之有根本。自然光色参回。转变最胜。】
从这个地方看起。这一段都是说明西方极乐世界的菩萨们,他们的生活状况,修学境界,真实功德,都是不可思议的。经文在这一段,世尊为我们讲了八个自然,这个意思实在是无限的深广;换句话说,都是大菩萨的境界,最低限度都是别教初地,圆初住以上的境界。当然我们在凡夫地,智慧没有开,这些境界很不容易去体会,但是我们要知道有这样的事情。
『自然保守』。自然就是不加一丝毫的造作,我们常讲,我们有修有证。这个有就不自然,比这个境界更高一层,无修无证;那我们现在也没修也没证,是不是我们的境界?不是我们的境界,那是又高一层的境界,比那个有修有证更要高。因为有修有证他还著相,他还有执著,所以他那个修证不是真正圆满,必须要更上一层,再向上提升一层,那个境界才是真实的、才是圆满的。
有修有证是在哪一个范围?我们常讲十法界,你看六道往上去有声闻法界,有缘觉法界,有菩萨法界,有佛法界,十法界!这都是有修有证,有修有证可以在十法界成佛。十法界外面,叫一真法界,那是真的。由此可知,十法界不是真的,十不是真的,一就是真的。一里面就没有分别执著,一有分别执著,就不只是一,也就说不自然,到一真就自然了。诸位想想看这个境界,一真法界里头的,不是十法界,所以就难懂!那自然的,自自然然。
保守,保就是禅宗里面所讲的保任,保任是什么意思?这个任是任运的意思,也是自然,任运。不加一丝毫的意思,自自然然,永远保持在这个境界里面,这就叫自然保守,完全是真如自性的体用,我们讲体相用。讲体用,当中一定要包含一个相,体相用。自然保守,佛见到这个境界,其实这个境界也都在我们眼前,我们迷失了,把这个境界迷失了,这也就是说出,十法界跟一真法界实在讲是无二无别。觉了就是一真法界,不觉才有十法界。十法界的佛也没觉。天台家讲藏通别圆,藏教的佛,通教的佛,都是十法界,不自然。到自然保守实在讲是圆教的佛,别教也可以说,别教也能讲得通,但是藏通就不行了,藏教、通教就不行了。所以成佛,得要问成什么佛,这很重要;要成一个藏教佛,这不希奇。
『真真洁白』。这是形容我们自性,自性清净!六祖大师当初开悟的时候,第一句话就说「何期自性,本来清净」,真真洁白是本来清净。而这个清净永远能够保持,这叫自然保守。
『志愿无上』。这些菩萨们跟一般修行人确实不一样,他有至高无上的愿望,这个愿望是什么?上成佛道,下化众生。这个愿望是至高无上,与十方一切诸佛如来无二无别。菩萨求什么?对自己来求,就是求圆满的觉悟,这就是佛道。佛道就是究竟圆满的觉悟,佛经上的名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他就求这个。他的愿是愿度一切众生同成佛道,这是无上的志愿。
『净定安乐』。净是清净,定是不动,他的心,他的志都不动摇,坚定。这个净的意思,决没有夹杂,夹杂就不清净,他不夹杂;不动摇就是定。因此,他得到的是安乐,这个安乐就是法喜充满。这是两个字,形容菩萨在修学证果度化众生,都是无比的快乐。
『一旦开达明彻』。这个开悟是没有预期的,没有说是什么时候,那不一定的,这是机缘的问题。当然自己用功,功夫绵绵密密相续不断,忽然有一天开悟了,这一旦就是忽然有一天开悟了。而且开悟的机缘,实在讲每一个人并不相同,有些人是听经开悟了,有些人参禅就是入定的时候开悟,有些人不定遇到什么境界,一下把他这个迷关打破了,就豁然开悟了。这个一旦就是豁然的意思,开就是开悟,心开了,达就是了达、通达。世出世间一切法,过去未来一切法,都通了,都明白了。明彻,明了,不但明了,彻底的明了,这叫开悟;禅宗里面叫「大彻大悟,明心见性」。
为什么世出世间法都通达明了?过去、现在、未来也都通达明了?什么缘故?诸位要晓得一切法都是心性变现的。《华严经》上讲的「唯心所现,唯识所变」。一个明心见性的人,既然一切法是心性所现所变的,那他怎么会不明了?怎么不通达?不见性的人没有办法通达,一样一样的学,认真努力的学,未必是真的明了。有的时候很用功的学,学了错解了义,不是真相,错解、误会了,这种情形非常非常之多。所以一定要见性,那才是真正的通达明了,决定不会有错觉,决定不会有误会。开达明彻实在讲,就是禅宗的明心见性,也就是我们净土宗讲的理一心不乱。到达这个境界之后,这世界又是什么样子?下面就是告诉我们宇宙人生的真相。
这个真相是『自然中,自然相,自然之有根本,自然光色参回,转变最胜』。这四句就是说明大彻大悟,明心见性之后,见到宇宙人生的真相,就是这四句。这四句我们看起来不懂,为什么?我们没见性,没有明心见性,所以这四句就很难懂了。如果你明心见性了,听说这四句,你点头,不错、不错,说得不错,你了解它里面的意思,这里头的意思确实非常的深广。
我们套佛经上常用的这些术语,「自然中,自然相」,就是禅家常说的「当相即道,即事而真」,就是这个意思。但这两句话还是不好懂,如果我们用古德的比喻,「以金作器,器器皆金」,也是比喻这桩事情。真正见了性的人,真如本性在哪里?如果老师问一句,这个学生今天明心见性了,明心见性就是证果,别教就是初地菩萨,圆教就是初住菩萨,这是最低的,见性就是证果。那老师要问,性在哪里?我们在禅宗上看到这种教学,学生是随便说一句,随便拈有,老师给他点点头,印可,就给他作证明了。哪一法不是真如本性?就好比说,刚才讲了以金作器,器器皆金,黄金在哪里?随便拈一个,拈一个镯子也行,拈个耳环也行,拈个炼也行,比喻在哪?那就是在这,没错!既然我们这个十法界依正庄严都是真如本性变的,哪一个不是?拈一个草也行,拈个树叶也行,没有一样不是的!所以说头头是道,法法圆通!你不见性,是处处是障碍。
问不见性的人,黄金在哪里?没看到,这有个镯子,有个炼子,你说黄金不晓得。问你镯子在哪里?镯子在此地;项炼在哪里?项炼在这里;黄金?黄金不晓得,不知道。我们现在就是这个样子,著了相,不见性,他那个人见了性不著相,随便拈一个都是,「自然中,自然相」。性是自然的,相也是自然的,我们从这个细心去体会这个意思,明了宇宙人生的真相。真相要是能够了解个一分、二分,对我们修行都有很大的好处。好处在哪里?不再执著,不再打妄想。为什么会有那么多妄想?有那么样坚固的执著?著相不见性,不了解事实真相,他才会著相!这一不著相,那就得大自在,真的就解脱,得大自在了。所以禅家讲「当相即道」,道就是性,在相上,相就是性,性就是相,性相不二,性相一如;「即事而真」,任何事,事就是理,理就是事,理事不二,理事一如。事上就见理,相上就见性,这就是自然中,自然相。
「自然之有根本」。这个自然是讲相、是讲事。一切现相、一切事物它有个根本,根本就是性。一切有情众生,我们今天讲动物,现在的术语叫动物、植物、矿物,在我们佛法里面叫有情无情;动物有情的,植物、矿物无情的,都是众生。众生的意思,众缘和合而生的,决不是单纯的,要用现代的话来讲,就是许许多多的条件,它才出现,不是很单纯的。许多条件,现在人讲条件,佛法里面讲众生。众是许多,许许多多的条件才出现这个现象。它有个根本,就是在动物我们叫它做佛性,那个根本是性,性叫佛性;在植物、矿物我们叫它做法性,其实佛性跟法性是一个性,不是两个性。为什么叫佛性?他会觉悟!他会觉,所以我们叫动物,动物会觉;植物跟矿物不会觉,虽然同一个性,这个性会觉,那个性还不会觉悟。性觉悟了之后,那个不觉悟的跟著一起觉悟了,不是常说吗?说依报随著正报转,这个正报就是动物,有情众生。有情也迷了,那个法性也迷了,连带都迷了;有情众生觉悟了,那个无情的法性也觉悟了。
《华严》上说「情与无情,同圆种智」。同是一同,圆是圆满,种智就是觉悟。但是要晓得,只是有情可以觉悟,无情是连带著觉悟的,一起觉悟的,这个一起觉悟就是前面第一句,「自然中,自然相」,这是一起觉悟的。所以「自然之有根本」。根本是有本性,在现在哲学里面讲就是宇宙万有的本体,宇宙一切万事万法都是从它生出来的。可是哲学家虽然知道有个本体,本体是什么没讲清楚;说老实话,还没发现到,但是在佛法里已经说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自然光色参回」。光是光明,色是色相。这一句就是《华严经》上讲的「唯心所现」,所现出来的十法界的境界相,一真法界境界的相,自然光色参回,像《无量寿经》跟我们介绍西方极乐世界依正庄严。我们在经上所看到的,这是自然光色参回,参是掺杂。「转变最胜」。这个转变就是十法界,唯识所现。落在识里面,它就转变了,变六道,变人天,变三恶道,就变出这些境界,就是转变。转变是识起作用,识是什么?是分别执著。所以诸位要晓得,如果不分别、不执著,没有分别执著,法界是一真。这是自然光色参回,那是庄严微妙,不可思议!一起分别执著就转变了,转变它的作用,它所现的相也不可思议。十法界依正庄严,转变最胜!下面:
【郁单成七宝。横揽成万物。】
这两句是形容相用的不可思议。『郁单』,是四大部洲之一;有一些经典里面,叫北俱卢洲,郁单就是北俱卢洲。四大洲里面,这一洲人福报最大,衣食享受都是自然的,寿命一千岁,没有夭折的(就是没有短命的),这福报很大,北俱卢洲。因此,只有三洲有佛法,北俱卢洲的人不想学佛,因为他没有苦,所以,佛到那里弘法,讲经说法没人听,他们福报太大!所谓富贵学道难。所以韦陀菩萨,你看那个匾额上「三洲感应」,就是没有北俱卢洲。北俱卢洲他没法子,没有佛法,福报大,一切自然。他们吃的东西,就像树上长的,想吃什么,树上都会掉下来,你想想看不用操一点心,衣食住行都是自然的,人间里头的富贵到了极处。此地就是取它自然的意思。「郁单成七宝」,也就是自然七宝涌现。
『横揽成万物』。横揽,横的来看,这是周遍十方,所以过去有人讲郁单是三世的意思,所以这个地方三世十方。但是讲三世不太好讲,郁单那样讲还是自然的好,不必牵连到三世,这个自然的意思好。因为,要从整体上来观察这个事实真相,既然是唯心所现,唯识所变,这个自然的意思来得圆满,不需要牵强说三世。这两句是说明十法界依正庄严,是自自然然从真如本性里面流露出来的,这两句话就是这个意思。实在说跟《楞严经》上所讲「元是菩提妙净明体」,十界依正,就是十法界依正庄严!悉从自性自然流出,跟这个就一样,就是这个意思,就是《华严》的「心现识变」。
【光精明俱出。善好殊无比。】
『光』是光明。实实在在讲,样样东西都有光明,为什么?因为自性是光明的,能变能现的那个体是光明的,它所现的哪有不放光明之理!所以诸佛菩萨有光,我们每一个人也有光,所有一切动物也有光,乃至於植物、矿物都有光;西方世界样样都放光,有它的道理,有它的理论依据。我们这个地方一切万物也放光,虽放光,我们为什么见不到?我们的心眼被污染了,被妄想执著、七情五欲污染了,所以见不到。因此,我们这个世间的人心愈清净,这些现象他就愈见到。一分清净心,他就见到一分;十分清净心,他就见到十分。这些也是自然的,并不是什么神通、特异功能,是自然的。我们晓得这个道理,知道这些事实真相,它有光明。精美,明净,干净,『俱出』,十法界真相是这样的!『善好殊无比』,所以诸佛菩萨在十法界度众生,我们觉得有秽相,他们没有看到秽相;我们觉得污染,他没有见到污染;我们住六道,他跟我们手牵手,并排,排排坐,他住一真法界,境界不相同。他住一真法界,自然的,我们住六道也是自然的,所以这就不可思议。善好殊无比。
【著於无上下。洞达无边际。】
这个『著』是显著,明显的意思。『无上下』。这一句是讲如如之理,没有过去,没有未来。上下是指过去、未来。如如之理,也就显出无古今,无三世。『洞达无边际』,边际是讲十方,也没有十方。没有十方,没有三世,这才是一真。由此可知,十方三世从哪里来的?从妄想分别执著里头来的。离开一切妄想分别执著,这没有,这法界原来是一真。这个理深,境界也深,但是它确确实实是见性人的真实境界,也就是我们讲的诸法实相,宇宙人生的真相。
我们在这个世间要想见到这个真相,难!难在哪里?妄想分别执著断不掉,就难在这里。如果真的能断掉,那就不难了。正因为这个难断,诸法实相我们没有办法证得,这才念佛求生净土。到达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本愿威神加持我们;我们烦恼还没断,这妄想分别执著还没有断,我们得佛力的加持也能见到,所以这个事情很快就能见到。世尊把这些事情跟弥勒菩萨说明,实在讲,跟弥勒菩萨说也就是跟我们说。前面跟阿难说也是跟我们说,这地方换成弥勒菩萨,因为弥勒是等觉菩萨,对於西方境界很熟悉,这一说他当然点头,完全肯定。那对我们这初学的人来说,增长了坚定的信心。虽然不是我们境界,我们听了也不会怀疑,也都能接受、都能够相信。下面是世尊勉励我们的话。
【宜各勤精进。努力自求之。】
『宜』是应该。每一个人都应该要勤奋、要精进。『努力自求之』,这不是求不到。其他法门里面,纵然努力精进,说老实话,未必能求得到,因为要断烦恼、要断惑,这个难。这个法门当中,我们只求往生,纵然造作很重的罪业,能够真正忏悔,一念、十念也能往生。这就是说明往生我们人人都有分,无论什么人,善人、恶人统统有分,只要你肯相信,只要你肯去,你愿意去,你认真老实念佛,就行了。
【必得超绝去。往生无量清净阿弥陀佛国。】
这是指示得清楚明白,让我们一丝毫的怀疑都没有。『必得』。这个语气非常肯定,你必定得去,『超绝去』。超绝,超越一般修行人要三大阿僧只劫,你不要,超过了,一下就超越了;超越菩萨五十一个阶级。那个菩萨要经过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你不必罗嗦,一下就超过了,超绝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就这么样超过去。所以,这是难信之法。佛在此地劝勉我们,决定不是假的,句句真实。我们实在讲是无比的幸运!这一生当中遇到这个法门,你要不遇到这个法门,你怎样苦修,都没有办法超越轮回。出不了轮回,所修的功德变成来生的福报,享福去了,这不究竟。遇到这个法门,这就好了,这一生当中保证能够出离六道轮回,往生就一生不退成佛。
【横截於五趣。】
『五趣』就是六道。我们这个法门横超,其他法门修学不是这样成就的,他要从我们人修到天道,就像禅定,要从初禅修到二禅,二禅到三禅,三禅到四禅,四禅再到四空,这样才出得了六道轮回,他要经过这样次第。我们这个不要,我们从人道,从旁边就溜了,不必这么麻烦,那个修起来好苦、好不容易!所以横截、横超,不必经过那么多。
【恶道自闭塞。】
出了六道轮回了,我们纵然有恶业也不会受报,为什么?西方世界没有三恶道,我们纵然有三恶道的业因,没地方受报,那个恶道自然就闭塞了。何况佛力加持,我们只有进步,不会退转的。
【无极之胜道。】
『无极』。这是赞叹到顶点!这个道是最殊胜,无极殊胜的大道,一生圆满成佛,这就指念佛往生的,这是无极的胜道。
【易往而无人。】
这很容易去,西方极乐世界很容易去,可惜没人去!为什么没人去?你不相信,那就没法子!你不相信,你不肯发愿,这么好的地方,你想想看这多可惜。
【其国不逆违。自然所牵随。】
不违逆就是说很容易往生,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很容易,绝对不是一个难事情。『自然所牵随』,也是形容容易,不难!随念就满愿,一生就得不退转地。这是易行难信,所以这个法门叫难信之法,诸佛感叹难信之法!所以你把净宗介绍给别人,劝人家,人家不相信,你应该笑笑,正常;他一相信,奇怪!他怎么会相信?这难信之法,他怎么会相信?他相信,那必定是有不可思议的因缘,他不是普通人,就像佛在此地经上讲,那不是普通人。这下面几句是劝导我们往生。真正发心往生,在这一生当中想往生极乐世界,要记住佛这个教训。
【捐志若虚空。】
『捐』是舍掉,好像我们捐钱,钱就舍掉了,捐掉了。这个志是什么?是世间的一些欲望要把它舍掉。世间人立志,现在人立志是什么?赚大钱,立志赚大钱;有人立志要做大官,要有权有势,都是搞名闻利养,五欲六尘,追求这些享受。佛告诉我们这个舍弃,让心像虚空一样。名闻利养,五欲六尘统统舍掉,心地清净不染。
【勤行求道德。】
我们把世法都舍弃掉了,我们求什么?求道德,求成佛之道,求度生之德。这个德就是能力,我们要求真正能普度众生的能力。这个当然只有到西方极乐世界亲近阿弥陀佛,跟阿弥陀佛学习,这个至高无上的道德我们都能够成就。
【可得极长生。寿乐无有极。】
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寿命长,极长寿、极快乐。『寿乐』都是无极的,所以那个世界称为极乐世界。阿弥陀佛称长寿佛,生到西方世界都是长寿菩萨,跟阿弥陀佛寿一样长。末后这两句是佛对我们的一种感叹!
【何为著世事。譊譊忧无常。】
这么好的地方,这么容易去,你不去,为什么要执著世间这五欲六尘之事,一天到晚在那里去搞无常。这可怜,真可怜,不应该的!这是提醒我们,要叫我们觉悟,要真正觉悟。这几章经,只有这一品里面经义最深,最不好懂,为什么?它是说菩萨明心见性之后的境界,所以这个我们看起来就很难懂。只有这一段,这一段也必须要说,是我们真正向往、真正恋慕!大乘人,学禅也好,学教也好,学密也好,都希望达到这个境界;总以为念佛人不能达到这个境界,佛这么一说,原来念佛人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也达到这个境界。那何必惹麻烦?那些法门难修,这个法门容易修,为什么不舍难就易?所以法门虽然容易,但是成功高,成就是无比的殊胜!
再看第三十三品。「劝谕策进」。我们都选这些经文,作为我们晚课,让我们每天读诵,每天反省检点,依教修行。
【世人共争不急之务。】
这个『不急』就是不要紧的事。『务』就是事。世间人一天到晚忙忙碌碌,干的是什么?都是不要紧的事。什么事情要紧?了生死出三界要紧。什么事情不要紧?搞六道轮回的事情有什么要紧?这世间人天天干什么?都是搞六道轮回。一天忙到晚,忙搞六道轮回,这是我们要真正觉悟。菩萨虽然可以随类化身,可以应化在各行各业,但是要觉悟;不觉悟那就是凡夫。那个觉悟不简单、不容易!没有长时间,深广的大乘薰习,真的是很不容易觉悟。我们能遇到这个缘分也不是偶然的,真的是过去生中,所修的善根福德因缘才能遇到。遇到之后,长时间不断的薰习,这逐渐逐渐明白了,有那么一点觉悟了,自己的行持才有一点像修行人,有一点像修菩萨行,这样念佛求往生,才叫真正有把握。
【於此剧恶极苦之中。】
这是讲我们这个世间,我们这六道里面。『剧恶』是大恶!这十恶业里头,杀、盗、淫、妄、贪、瞋、痴、慢,大恶!因造大恶,果报就苦,我们这个生活环境里面受的是极苦。在这个环境里面:
【勤身营务。】
就是前面讲共争,大家都在争。『营』是经营。『勤』就是很勤苦的,你在那里经营,在那里造作。『务』就是造作。
【以自给济。】
这就是说明这些不急之务,举几个例子来讲,天天造这个。『以自给济』,满足自己的欲望。
【尊卑。贫富。少长。男女。】
这几句,总之是人,世间这些人。
【累念积虑。为心走使。】
『累念』。念是念头,念头多,累积起来。『虑』是计画。这个意思是天天在想,天天在计画,想什么?计画什么?损人利己,想这个。现在人赚钱,如何把别人荷包的钱搞到我荷包袋来,天天想这个。『为心走使』。这个心是妄心、贪心。这贪瞋痴的心在那里主宰著你,你这个身就听这个心在指挥,造罪业!心里头充满贪瞋痴,身就帮这个妄心,想满它的愿,结果是一场空!心是假的,不是真的。所以说,忙忙碌碌一生,到临终时,如果你要觉悟回头想一想,你的一生干了些什么?全干了些虚妄,没有一样是真实的,一生所造的都是罪业,利己损人。这下面再举几个明显的例子。
【无田忧田。无宅忧宅。】
这是我们现在一般人讲的财产、财富,没有的,天天在忧虑,怎样才能得到。这些东西如果说是忧虑、忧心就能够得到的话,诸佛都拜你做老师。你说你有什么心思,有什么主意,有什么手段,你能够得到,佛就拜你做老师,为什么?佛菩萨不行,什么手段也得不到,什么样的聪明智慧也得不到。世间人这些财富从哪来的?果报得来的,你命里面有的丢都丢不掉,到时候它就来了;命里头没有的,怎么求也求不到,这一点要知道。
所以我教初学的同修,你要想学佛,你先把《了凡四训》念三百遍,为什么?学佛的人心要清净,才能入佛法味;心不清净,听经没用,入不进去。心为什么不清净?这贪瞋痴慢丢不掉。《了凡四训》念三百遍,你就知道因果报应,你就会不再贪,为什么?贪不到。一饮一啄,莫非前定,你命里头该哪一年发财,那算命一算不就给你算到了,为什么算到?那命里有的!命里没有,不行。所以说你该有多少财富,是你命里有的;你一天该吃多少粒米,也是你命里注定的,少吃一粒也不行,多吃一粒也没有,这命里注定的;你活多少年岁也有一定的,你看你还有什么搞头?所以,袁了凡明了之后,他什么念头都没有,为什么?他知道所有念头都打妄想,无济於事,他心清净、心定了。云谷禅师给他讲开示,他才听得进去,他才能悟道。我们世间人不晓得一饮一啄,莫非前定,还要去争,造一身的罪业,结果还是那么多,你说冤枉不冤枉!
你要想财富,修因,佛教给你财布施得财富。你今天这一生中会发财,你过去生中财布施得多,你这一生财富多;你过去生中没有布施,你这一生跟我一样穷,没财富,前生没修财布施!你要得聪明智慧,你要修法布施;你要得健康长寿,你要修无畏布施,那是果报!果一定有因,你修因,后来一定有得果报,这一定的道理;不修因,天天打妄想,而来求果报,没有这道理,只是造罪业而已,这个要搞清楚。明白了,那有什么好忧的?不忧了。不明白,迷人,天天在打妄想。
【眷属财物。有无同忧。】
没有,忧,忧虑!没有很苦,想得到,天天在打妄想,想得到。有了之后也忧,忧什么?怕丢掉。你看,你的钱多了,怕钱贬值,又怕人家来抢,又怕人家来偷,那个担心的事情太多了,真是可怜的事。有也苦是没有也苦!不要以为富人很快乐,富人不乐。富有富的苦处,穷有穷的苦处,穷富都苦!这是苦世界。
【有一少一。思欲齐等。】
世间人最大的苦恼就在这个地方,稍为有一点怎么样?他要跟别人看齐,要去向高水平的去追,那就太苦。我有一次在台北坐计程车,计程车司机就向我吐苦水,生活太苦了,为什么很苦?隔壁人家买了新的电冰箱,他看到很羡慕,看到很难过。我就跟他讲:一个电冰箱,好好的把它保养,可以用十年;这一件衣服要仔细去穿,二十年穿不坏,现在这个社会二十年穿不坏。样样东西你都能够节俭一点,日子不是很好过!他听听也觉得也满对,我说你开计程车赚钱也不少,你一个月开十天车就够了,二十天可以躺在那里享受,不要去跟人家比赛。你要跟人家比赛的话,你一天当两天用,你还是苦!你永远追不上这个奢侈的生活,你追不上!我不追我就自在了,知足就常乐。
他又说,这话是没错,可是我们用的东西,穿的都是破旧的,人家看到会笑话。我说那这个好办,笑死是他死,我不死。对不对?笑死,他死,我没死,我自在就好了。现在人他的观念转不过来,转过来了,就自在。现在在台湾赚钱不难,日子好过,知足就常乐;不知足,那你受苦,你活该!富人为什么他苦?他不知足,他那个不知足的苦,跟那个计程车司机的苦没有两样!所以他不知足永远都在苦,一知足就乐,就快乐了,心开意解,就快乐了。『有一少一,思欲齐等』。这是自找苦吃,这个根源就在此地。
【适小具有。又忧非常。】
小有,刚刚有一点了,小康了,有了一点,又怕了,又怕丢掉。患得患失,又怕丢掉。
【水火盗贼。怨家债主。焚漂劫夺。消散磨灭。】
就怕这些。火会烧掉,大水来了会淹掉,还有盗贼会偷你的、会抢劫你的,怕这些,常常担心!没有钱的人家对这些事情不担心,一点都不操心,有钱的人家是天天担心这些。可见得他操心,他很苦。物质生活他有一点享受,精神生活非常痛苦,他的生活有很重的压力。
【心悭意固。无能纵舍。】
这是有了的人反而吝啬,反而舍不得。这实在讲,天道倒是满公平的,有钱的人不肯布施,吝啬,来生当穷人;穷人很大方,肯布施,来生当富人。是不是?这也满公道的,看看也满公道的。确实,你看到道场来布施的都不是有钱的,有钱人很难布施,他愈有愈想有,这是一毛不拔!那个没有钱的人很慷慨,反正我没有,施舍很自在,很痛快,很自在,他就施舍了。有钱的人不肯布施,来生就穷了,福报享尽了,没有种因;这个没有钱的人,天天在种因,所以来生他就富了。我们常讲风水轮流转,究竟为什么轮流转?诸位知道这个道理,就晓得了,原来是这么转法的。富人如果肯布施,来生得大富;贫穷人不肯布施,来生更贫穷,那就苦了,就苦恼了。所以要懂得这是病根,这是很执著的。
【命终弃捐。莫谁随者。贫富同然。忧苦万端。】
『命终弃捐』。这是到你寿命到了,你一口气不来了,你平常很吝啬,舍不得,还统统要捐掉,你一样也带不走。所谓是「生不带来,死不带去」。这两句话人人都知道,人人做不到。为什么做不到?迷惑颠倒,真的是迷惑颠倒,他不晓得这是事实真相。真的明了,生没带来,死不带去,这个人就觉悟了。为什么?原来这一切,假设这钱财(财富),这些产业摆在我面前,给我看看的,不是我所有的,是给我看看的。在现前这个阶段,我有权去支配它,诸位要晓得你有权支配,你决定没有权得到,你是决定得不到的,你是有权支配。支配得妥当,积功累德;支配不妥当,造作罪业,罪福就在这一念之间。支配得妥当,我拿这些财富利益一切众生,这就积功累德;不妥当,据为己有,一丝毫也不肯利益别人,这就造作罪业。所以这个货贝自古以来叫流通,它就是叫你流通的,像水一样,它流通。不流了,不流就变成死水了。死水,那个钱就叫臭铜钱;死水不流了,那个水就臭了,所以一定要流通。在我们面前,我们要帮助它流通,让它非常顺利的流通,利益一切众生,这就对了。舍得,大家也常常挂在口头上,你不懂意思!这个意思,你舍就有得,不舍就不得,舍就得。你舍得多,你得的就多,舍少得的就少,这是一定的道理,这是真理。所以到命终的时候,一样都带不去,『贫富同然』,贫穷跟富贵人都一样。
『忧苦万端』,这个世间没有不苦的,做大官的有做大官的苦处。我看那个做大官的,我都觉得我不敢,从哪一点看不敢?天天跟人家拉手我就不敢,这好累,是不是?不喜欢跟他拉手的也要拉手,是不是?这东西多麻烦!开会太苦了,开会很苦、握手很苦,就看这两样,我就不干了,这不是一个自在人肯干的事情。我们欢喜自由自在,无拘无束。
我们再看第二段,佛劝我们人与人之间,要互相尊重,要互相和睦,不应该有嫉妒、瞋恚。前面的第一段是告诉我们贪毒、悭贪,都是讲的悭贪,你舍不得,不能布施,这对自己伤害非常非常之大。眼前的伤害就是你苦,身也苦,心也苦;远的伤害是你没有办法接触到佛法。纵然接触,你也听不下去,纵然听,你也不会开悟,为什么?悭贪障碍了你的悟性,你不会开悟,一定要把它舍弃。
【世间人民。父子兄弟夫妇亲属。当相敬爱。无相憎嫉。】
『憎』是憎恨。这是佛教导我们,这是佛法。诸位千千万万要记住,所以三福里面第一句,佛就劝导我们「要孝养父母」。在世间父子、兄弟、夫妇、亲属,都是过去生中有很深的因缘;没有缘,不会成为一家人。而这些缘很复杂,我们自己一定要明白,缘很复杂。缘会变化,千变万化,好的缘会变成恶缘,恶缘也可能变成好缘,这就看内外的力量。内是要靠觉悟,外是要靠善知识,要靠善友。
佛告诉我们生为一家人有四种关系,这是四大类,报恩、报怨、讨债、还债,没有这个关系不会到一家来。报恩来的,这个好!孝子贤孙,父慈子孝,报恩来的,不必要人教的,自自然然的;报怨来的,那就是败家子,那是会搞得你一家不平安,如果严重的,就会搞得家破人亡,报怨来的;讨债来的,讨完他就走了,看欠多少,欠得少的,很小他就走了,欠得多的,可能培养他到大学毕业,快要能做事了,他走了,那欠得多的;还债来的,这个小孩对父母没有恭敬心,不尊敬,但是他会供养,你的生活所需,他会给你。他要是欠得多,他照顾得很丰厚,给你财用很富。如果欠得少的,他会很计较,一个月大概你几块钱生活费就够了,他不多给你。这个我们在社会上常常看到,世间人不懂,我们懂得,晓得这些关系。所以是讨债还债,报恩报怨,是这么个关系。比较上疏一点就变成亲戚、朋友,亲戚朋友也是这些关系,这是我们要知道的。无论是善缘、是恶缘,遇到善知识,善缘就更善,恶缘也变善,这就好了,不要去计较过去那些恶。所以佛教给我们『当相敬爱』,彼此要能够容忍,要能够尊重,相亲相爱,『无相憎嫉』。人不是圣贤,免不了有过失,对於人的过失要能够包容,不要憎恨、不要嫉妒,非常非常重要,养自己之德!化这些怨结,人与人过去生中是有怨来的,这可以把怨化掉,化解掉。
【有无相通。】
『有无相通』,一个是财物,我有他缺乏,你要帮助他,要赠送给他,使他的生活也能够过得去,这在物质上。第二个是精神方面的也要互相支援、互相安慰,我有才艺,他没有,我要教导他,这是智慧一方面的,要认真去帮助他、去教导他。有无相通。
【无得贪惜。】
不要有贪心,不要吝啬。帮助人要全心全力,尽心尽力帮助人,决定有好处,这也难,不容易!我最初学佛,第一个老师章嘉大师,我认识的第一天,那个时候我学佛才一个月,接触佛教才一个月,我认识章嘉大师,我就向他老人家请教:我知道佛法好,佛法非常殊胜,我很想学,从什么地方入门?我向他老人家提出这一个问题,向他请法。他老人家看著我,看了半个钟点,一句话都不说,我也看著他,我们眼睛瞪眼睛,我在等。半个小时,心定下来了,真的一个妄念都没有,聚精会神等他答覆我。他那个教学法很特别,先教你全部精神贯注定下来,然后才告诉我,说了一个有。说一个字,以后又不说了。他说有了,我就特别注意,精神提起来,特别注意。大概又等了五分钟,才说了六个字,「看得破,放得下」,才说六个字。他说得很慢,没有我这么快;这六个字听得我也好像有一点懂的样子,要看破,要放下。我接著就问:从哪里下手?我的反应很快,这一次他又看了我,没那么长,大概看了有十来分钟,给我说了两个字「布施」。第一天见面,大概是两个多小时,就说这么几句话,我很有受用。我告辞的时候,他老人家送我到大门口,拍著我的肩膀,我今天给你讲六个字,你好好的去做六年。我那个时候很被他感动,我真的回去就照做。
从前我也很吝啬。那个时候我赚钱很少,一毛钱都不肯乱花,布施谈不上,一毛不拔。那听到老师教布施,不过我是不乱用钱,我的钱都买书了,从小就喜欢读书,所有的钱都买书。我的书不肯借人看的,你看好吝啬!为什么?借给人看,人家会把我书搞脏,那我就不喜欢。所以我书不肯借人看,听老师说要布施,我的书可以借人看了。借人看,借什么书?我看过的旧书,新书不借人看,真不容易!真是搞得好多年,然后慢慢的新的东西也可以布施了;纵然新买的还没看,别人想看,可以,行,拿去,拿去不还给我也没关系,好几年才培养出不太计较。
老师开头教导的!我们也真肯学,逐渐逐渐的把这个悭惜淡化掉,再断掉。实实在在不容易,如果不是在这上真正用功夫,就很难。这是我在章嘉大师那里头一天请法,得来的真实利益!所以,现在还有一点福报,这一点福报就是从章嘉大师教我那一天开始,布施修的因,现在得的果报。他要不教给我,我这一生就苦了,那真的是非常穷。所以,这么多年来的修学,我这是亲身体验的,也是完全是事实,愈舍愈多。统统像是舍干净了,过几天它又来了,来了还比前面还多一点,好像有利息一样,愈舍愈多。所以,我这一点的福报是这一生修的,遇到章嘉大师以后才得到的,没有老师这样的教导,没有老师那样的手段,我们也很难。他那个手段跟一般人不一样,我们问别人,一问,他马上就答,洋洋大篇讲了好多,到离开的时候,不知道他讲些什么。不像章嘉大师,两个钟点只说几句话。而这几句话,每一个字都让你很深刻的印在脑海里面,你永远不会忘记,所以这种教诲是真实的教诲。我亲近很多善知识,从来没有像章嘉大师那么样有定功,那么沉著,没有见到第二个人,这是真正了不起的大善知识。
【言色常和。】
『言』是言语。『色』是容貌。对待人要和睦,言语要柔软、要和睦。特别是在这个时代,一般人心浮气躁,很容易冲动,我们言语稍不小心,我得罪他,那个麻烦马上就来了,特别小心,要谨慎。过去伦理的关系,现在大家都不讲求了,我们也不要在这上认真。父亲对儿子要客气,现在年代不同了,要把儿子当朋友看待;师父对徒弟也要客气,也要把徒弟看作朋友,看作同参,不能用从前伦理的态度来看。原因在哪里?现代人没有受过从前伦理的教育,我们这一代受过,现在这一代没有受过,我们不能拿我的标准来看他。那这个当中就有摩擦,就有代沟,就出问题。所以我们一定处处要看现实,要看现前的社会,要看他们年轻人的观念,他们的看法、想法,我们要牵就他,拉回来跟他一样,这就行了,这才行!所以佛法里头度众生,佛在此地教训非常非常重要。
【莫相违戾。】
这就是我刚才所说的,我们必须把标准拉下来。我过去求学的时候,李老师常常教导我们,我们学佛真是磕头作揖去求佛法,求来的;将来你们要把佛法介绍给众生,如果等别人磕头作揖向你求,一个也没有,真的。那怎么办?我们反过头来,磕头作揖去送人家还未必要,真的是如此。我们净土今天磕头作揖把佛法送给人,一定要懂得这个时代,要了解这个时代的众生,你才能够把佛法介绍给他,才能让他慢慢觉悟,他在佛法里头得真实的受用。『莫相违戾』。这一句话意思深长。
【或时心诤。有所恚怒。后世转剧。至成大怨。】
人与人相处是最难的,做事难,做人更难。人与人之间相处,总不免有时候意见不同,看法不一致,这个时候要没有一方忍让的话,那彼此心里面都不痛快。所以这不和就有怨,怨要不能解除,累积久了就变成恨,那个事情就麻烦了。所以『有所恚怒』。康僧铠的本子里面,这一句里头还有两句,「今世恨意,微相憎嫉」。这一生当中我们只小的怨恨,小小的怨恨,有一点不愉快的事情,可是到来世转剧,你要不能够化解,就是麻烦事情。这个怨恨愈累积愈严重,变成了大的仇恨,『至成大怨』。所以说冤冤相报没完没了。
我们在这个世间仔细去观察人与人之间,报恩的少,报怨的多。家人、父子都不例外,报怨的多。夫妻,现在看看中国、外国,到处看看,你看那个离婚率多高,最初很好,过了几天就变脸了,就成了冤家对头。所以我们总要看清楚,假的不是真的,不要太认真。人生在这世间几十年,就跟做旅客一样,过两天就走了,何必跟这个地方那么认真?跟他结这个冤仇,没有意义,这是绝大的错。常常想到我是旅行,我是客人,几天就要走了,跟大家欢欢喜喜相处这多好?不管什么事情,过不去的统统原谅他,都不要放在心上,这样就好,就自在!
【世间之事。更相患害。虽不临时。应急想破。】
这是告诉我们,世间这些事情都是互相报偿的。如果明白这个道理,知道这个事实真相,你的心自然就定了。譬如说,我们今天在这个社会上,是上了人家当,吃了人家亏,其实没有这个事情,为什么?它有报偿的,因此,决定没有一个真正吃亏的人,也决定没有一个是真的占人家便宜的人,没有!你夺了人家钱财,将来要还债;你害了人家的命,将来要偿命。欠命的要还命,欠钱的要还钱,因果通三世,谁也少不了谁!所以这个事实真相,果然通达了,我这个钱财摆在那里,我绝看都不看一眼,人家拿去,随便哪个拿去都好,是我的,你将来还会供养我;不是我的,那你应当拿去,是不是?所以你就不会在意了。不在意了,心就安了、就快乐了,就不会为这些事情忧愁。这都是真理,事实真相!我们处事待人接物,心地自然清净、自然正直,不会去起贪心,去占人便宜,晓得什么?我占人便宜,将来来生要还债,这个事情多麻烦!人家欠我的,算了不要了,一笔勾消,我不要他偿还了,还也麻烦,这一笔就了了。我欠人的要还,人欠我的不要,这就自在!所以说是『应急想破』。赶快要想破,想破就是看破,看破了,当然就能放下。人为什么放不下?没看破。看破就会放下了。
【人在爱欲之中。独生独死。独去独来。苦乐自当。无有代者。】
这是事实真相,必须要明白。一个人在这个世间,在六道里面,都是自己造的业,自己受报;可以说是无论我们这一生当中是很幸福,或者是很苦恼,都是自作自受,决定不能够怨天尤人,不可以。都是自己造的业,自己在受报,所以『独生独死,独去独来』,没有作伴的。怎样恩爱夫妻,命终的时候都分别了,再也不认识了,再也不会见面了。这是事实,一定要知道,为什么?他两个人造的业不同,他怎么会跑到一道去?所以『苦乐自当』。这个自当就是自己受,自作自受,没有人能够代替。
【善恶变化。追逐所生。道路不同。会见无期。】
这是讲一个人死了之后去轮回,每个人,各人随各人的业,『善恶变化』,善有善果,恶有恶报,『追逐』。这个业力在支配你,让你到哪个地方去投生。『道路不同,会见无期』。所以你明白这个事实,你才晓得西方世界之可贵。西方世界的的确确,我们家亲好友、同参过去生中念佛已经往生的,我们到西方极乐世界,这才常常聚会在一起。如果不生到西方世界,想将来来生再聚在一起,那是你的妄想,不是事实,事实是会见无期,这才是事实。
【何不於强健时。努力修善。欲何待乎。】
佛在这里劝我们,现在我们身体很健康、很强壮,为什么不趁这个时候努力念佛求生净土?此地讲的『修善』,就是指念佛求生净土。遵守佛的教诫,断一切恶,修一切善。
我们净宗同修,特别提出平常修善的五个科目,五个科目就好记。第一个是三福,三福是大根大本。「第一条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第二条受持三归,具足众戒,不犯威仪。第三条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这是三福,第一个科目。第二个科目六和:见和同解,戒和同修,身和同住,口和无诤,意和同悦,利和同均,六和。这基本的戒条,一定要遵守。从这个基础上再修三学,戒学、定学、慧学;再学菩萨的处世待人的守则六波罗蜜,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最后再修普贤菩萨十大愿王,从礼敬诸佛、称赞如来到普皆回向。这是我们日常生活当中,处事待人接物必须遵循的教训,这就是努力修善。然后再发菩提心,一向专念阿弥陀佛,求生净土,那你这个善就圆满了,你的善就不会退转,那才叫真善。假如不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你这个善将来可以得人天大福报,来生是人天大福报,福报享尽了,又要堕落,所以那个善就不究竟。我们一定要修真实究竟圆满之善,决定要求生净土。
『欲何待乎』。就是不可以再等待!你还等什么时候?现在就要干,不可以再等。有一些人,我过去出家没多久,我有一个长辈,在台湾,我去见他,他那个时候已经退休了,跟他讲佛法的好处,他也赞成,对我出家,他也很赞成,他说你这个路走的正确,不错!我劝他念佛,他说我还要等几年,现在还有些事情要做,还不行,我再等几年。才过了两年,他死了,又去搞轮回去了,不能等,等不得的!不要以为我现在还年轻,我还有事业,家里还要照顾,再等几年,等几年修。你跟阎罗王立了合同吗?你知道你还能住世多少年?要晓得一口气不来就是来世!不可以说年轻,黄泉路上无老少。我们看看那个公墓,看看超度牌位,多少年轻人!所以决定不能等待。我们听到了,明白了,马上就要去干,就要认真努力去修行,老实念佛求生净土。好,我们今天就讲到此地。
请掀开经本第一百二十二面第三行,第二句看起。
【自然保守。真真洁白。志愿无上。净定安乐。一旦开达明彻。自然中自然相。自然之有根本。自然光色参回。转变最胜。】
从这个地方看起。这一段都是说明西方极乐世界的菩萨们,他们的生活状况,修学境界,真实功德,都是不可思议的。经文在这一段,世尊为我们讲了八个自然,这个意思实在是无限的深广;换句话说,都是大菩萨的境界,最低限度都是别教初地,圆初住以上的境界。当然我们在凡夫地,智慧没有开,这些境界很不容易去体会,但是我们要知道有这样的事情。
『自然保守』。自然就是不加一丝毫的造作,我们常讲,我们有修有证。这个有就不自然,比这个境界更高一层,无修无证;那我们现在也没修也没证,是不是我们的境界?不是我们的境界,那是又高一层的境界,比那个有修有证更要高。因为有修有证他还著相,他还有执著,所以他那个修证不是真正圆满,必须要更上一层,再向上提升一层,那个境界才是真实的、才是圆满的。
有修有证是在哪一个范围?我们常讲十法界,你看六道往上去有声闻法界,有缘觉法界,有菩萨法界,有佛法界,十法界!这都是有修有证,有修有证可以在十法界成佛。十法界外面,叫一真法界,那是真的。由此可知,十法界不是真的,十不是真的,一就是真的。一里面就没有分别执著,一有分别执著,就不只是一,也就说不自然,到一真就自然了。诸位想想看这个境界,一真法界里头的,不是十法界,所以就难懂!那自然的,自自然然。
保守,保就是禅宗里面所讲的保任,保任是什么意思?这个任是任运的意思,也是自然,任运。不加一丝毫的意思,自自然然,永远保持在这个境界里面,这就叫自然保守,完全是真如自性的体用,我们讲体相用。讲体用,当中一定要包含一个相,体相用。自然保守,佛见到这个境界,其实这个境界也都在我们眼前,我们迷失了,把这个境界迷失了,这也就是说出,十法界跟一真法界实在讲是无二无别。觉了就是一真法界,不觉才有十法界。十法界的佛也没觉。天台家讲藏通别圆,藏教的佛,通教的佛,都是十法界,不自然。到自然保守实在讲是圆教的佛,别教也可以说,别教也能讲得通,但是藏通就不行了,藏教、通教就不行了。所以成佛,得要问成什么佛,这很重要;要成一个藏教佛,这不希奇。
『真真洁白』。这是形容我们自性,自性清净!六祖大师当初开悟的时候,第一句话就说「何期自性,本来清净」,真真洁白是本来清净。而这个清净永远能够保持,这叫自然保守。
『志愿无上』。这些菩萨们跟一般修行人确实不一样,他有至高无上的愿望,这个愿望是什么?上成佛道,下化众生。这个愿望是至高无上,与十方一切诸佛如来无二无别。菩萨求什么?对自己来求,就是求圆满的觉悟,这就是佛道。佛道就是究竟圆满的觉悟,佛经上的名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他就求这个。他的愿是愿度一切众生同成佛道,这是无上的志愿。
『净定安乐』。净是清净,定是不动,他的心,他的志都不动摇,坚定。这个净的意思,决没有夹杂,夹杂就不清净,他不夹杂;不动摇就是定。因此,他得到的是安乐,这个安乐就是法喜充满。这是两个字,形容菩萨在修学证果度化众生,都是无比的快乐。
『一旦开达明彻』。这个开悟是没有预期的,没有说是什么时候,那不一定的,这是机缘的问题。当然自己用功,功夫绵绵密密相续不断,忽然有一天开悟了,这一旦就是忽然有一天开悟了。而且开悟的机缘,实在讲每一个人并不相同,有些人是听经开悟了,有些人参禅就是入定的时候开悟,有些人不定遇到什么境界,一下把他这个迷关打破了,就豁然开悟了。这个一旦就是豁然的意思,开就是开悟,心开了,达就是了达、通达。世出世间一切法,过去未来一切法,都通了,都明白了。明彻,明了,不但明了,彻底的明了,这叫开悟;禅宗里面叫「大彻大悟,明心见性」。
为什么世出世间法都通达明了?过去、现在、未来也都通达明了?什么缘故?诸位要晓得一切法都是心性变现的。《华严经》上讲的「唯心所现,唯识所变」。一个明心见性的人,既然一切法是心性所现所变的,那他怎么会不明了?怎么不通达?不见性的人没有办法通达,一样一样的学,认真努力的学,未必是真的明了。有的时候很用功的学,学了错解了义,不是真相,错解、误会了,这种情形非常非常之多。所以一定要见性,那才是真正的通达明了,决定不会有错觉,决定不会有误会。开达明彻实在讲,就是禅宗的明心见性,也就是我们净土宗讲的理一心不乱。到达这个境界之后,这世界又是什么样子?下面就是告诉我们宇宙人生的真相。
这个真相是『自然中,自然相,自然之有根本,自然光色参回,转变最胜』。这四句就是说明大彻大悟,明心见性之后,见到宇宙人生的真相,就是这四句。这四句我们看起来不懂,为什么?我们没见性,没有明心见性,所以这四句就很难懂了。如果你明心见性了,听说这四句,你点头,不错、不错,说得不错,你了解它里面的意思,这里头的意思确实非常的深广。
我们套佛经上常用的这些术语,「自然中,自然相」,就是禅家常说的「当相即道,即事而真」,就是这个意思。但这两句话还是不好懂,如果我们用古德的比喻,「以金作器,器器皆金」,也是比喻这桩事情。真正见了性的人,真如本性在哪里?如果老师问一句,这个学生今天明心见性了,明心见性就是证果,别教就是初地菩萨,圆教就是初住菩萨,这是最低的,见性就是证果。那老师要问,性在哪里?我们在禅宗上看到这种教学,学生是随便说一句,随便拈有,老师给他点点头,印可,就给他作证明了。哪一法不是真如本性?就好比说,刚才讲了以金作器,器器皆金,黄金在哪里?随便拈一个,拈一个镯子也行,拈个耳环也行,拈个炼也行,比喻在哪?那就是在这,没错!既然我们这个十法界依正庄严都是真如本性变的,哪一个不是?拈一个草也行,拈个树叶也行,没有一样不是的!所以说头头是道,法法圆通!你不见性,是处处是障碍。
问不见性的人,黄金在哪里?没看到,这有个镯子,有个炼子,你说黄金不晓得。问你镯子在哪里?镯子在此地;项炼在哪里?项炼在这里;黄金?黄金不晓得,不知道。我们现在就是这个样子,著了相,不见性,他那个人见了性不著相,随便拈一个都是,「自然中,自然相」。性是自然的,相也是自然的,我们从这个细心去体会这个意思,明了宇宙人生的真相。真相要是能够了解个一分、二分,对我们修行都有很大的好处。好处在哪里?不再执著,不再打妄想。为什么会有那么多妄想?有那么样坚固的执著?著相不见性,不了解事实真相,他才会著相!这一不著相,那就得大自在,真的就解脱,得大自在了。所以禅家讲「当相即道」,道就是性,在相上,相就是性,性就是相,性相不二,性相一如;「即事而真」,任何事,事就是理,理就是事,理事不二,理事一如。事上就见理,相上就见性,这就是自然中,自然相。
「自然之有根本」。这个自然是讲相、是讲事。一切现相、一切事物它有个根本,根本就是性。一切有情众生,我们今天讲动物,现在的术语叫动物、植物、矿物,在我们佛法里面叫有情无情;动物有情的,植物、矿物无情的,都是众生。众生的意思,众缘和合而生的,决不是单纯的,要用现代的话来讲,就是许许多多的条件,它才出现,不是很单纯的。许多条件,现在人讲条件,佛法里面讲众生。众是许多,许许多多的条件才出现这个现象。它有个根本,就是在动物我们叫它做佛性,那个根本是性,性叫佛性;在植物、矿物我们叫它做法性,其实佛性跟法性是一个性,不是两个性。为什么叫佛性?他会觉悟!他会觉,所以我们叫动物,动物会觉;植物跟矿物不会觉,虽然同一个性,这个性会觉,那个性还不会觉悟。性觉悟了之后,那个不觉悟的跟著一起觉悟了,不是常说吗?说依报随著正报转,这个正报就是动物,有情众生。有情也迷了,那个法性也迷了,连带都迷了;有情众生觉悟了,那个无情的法性也觉悟了。
《华严》上说「情与无情,同圆种智」。同是一同,圆是圆满,种智就是觉悟。但是要晓得,只是有情可以觉悟,无情是连带著觉悟的,一起觉悟的,这个一起觉悟就是前面第一句,「自然中,自然相」,这是一起觉悟的。所以「自然之有根本」。根本是有本性,在现在哲学里面讲就是宇宙万有的本体,宇宙一切万事万法都是从它生出来的。可是哲学家虽然知道有个本体,本体是什么没讲清楚;说老实话,还没发现到,但是在佛法里已经说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自然光色参回」。光是光明,色是色相。这一句就是《华严经》上讲的「唯心所现」,所现出来的十法界的境界相,一真法界境界的相,自然光色参回,像《无量寿经》跟我们介绍西方极乐世界依正庄严。我们在经上所看到的,这是自然光色参回,参是掺杂。「转变最胜」。这个转变就是十法界,唯识所现。落在识里面,它就转变了,变六道,变人天,变三恶道,就变出这些境界,就是转变。转变是识起作用,识是什么?是分别执著。所以诸位要晓得,如果不分别、不执著,没有分别执著,法界是一真。这是自然光色参回,那是庄严微妙,不可思议!一起分别执著就转变了,转变它的作用,它所现的相也不可思议。十法界依正庄严,转变最胜!下面:
【郁单成七宝。横揽成万物。】
这两句是形容相用的不可思议。『郁单』,是四大部洲之一;有一些经典里面,叫北俱卢洲,郁单就是北俱卢洲。四大洲里面,这一洲人福报最大,衣食享受都是自然的,寿命一千岁,没有夭折的(就是没有短命的),这福报很大,北俱卢洲。因此,只有三洲有佛法,北俱卢洲的人不想学佛,因为他没有苦,所以,佛到那里弘法,讲经说法没人听,他们福报太大!所谓富贵学道难。所以韦陀菩萨,你看那个匾额上「三洲感应」,就是没有北俱卢洲。北俱卢洲他没法子,没有佛法,福报大,一切自然。他们吃的东西,就像树上长的,想吃什么,树上都会掉下来,你想想看不用操一点心,衣食住行都是自然的,人间里头的富贵到了极处。此地就是取它自然的意思。「郁单成七宝」,也就是自然七宝涌现。
『横揽成万物』。横揽,横的来看,这是周遍十方,所以过去有人讲郁单是三世的意思,所以这个地方三世十方。但是讲三世不太好讲,郁单那样讲还是自然的好,不必牵连到三世,这个自然的意思好。因为,要从整体上来观察这个事实真相,既然是唯心所现,唯识所变,这个自然的意思来得圆满,不需要牵强说三世。这两句是说明十法界依正庄严,是自自然然从真如本性里面流露出来的,这两句话就是这个意思。实在说跟《楞严经》上所讲「元是菩提妙净明体」,十界依正,就是十法界依正庄严!悉从自性自然流出,跟这个就一样,就是这个意思,就是《华严》的「心现识变」。
【光精明俱出。善好殊无比。】
『光』是光明。实实在在讲,样样东西都有光明,为什么?因为自性是光明的,能变能现的那个体是光明的,它所现的哪有不放光明之理!所以诸佛菩萨有光,我们每一个人也有光,所有一切动物也有光,乃至於植物、矿物都有光;西方世界样样都放光,有它的道理,有它的理论依据。我们这个地方一切万物也放光,虽放光,我们为什么见不到?我们的心眼被污染了,被妄想执著、七情五欲污染了,所以见不到。因此,我们这个世间的人心愈清净,这些现象他就愈见到。一分清净心,他就见到一分;十分清净心,他就见到十分。这些也是自然的,并不是什么神通、特异功能,是自然的。我们晓得这个道理,知道这些事实真相,它有光明。精美,明净,干净,『俱出』,十法界真相是这样的!『善好殊无比』,所以诸佛菩萨在十法界度众生,我们觉得有秽相,他们没有看到秽相;我们觉得污染,他没有见到污染;我们住六道,他跟我们手牵手,并排,排排坐,他住一真法界,境界不相同。他住一真法界,自然的,我们住六道也是自然的,所以这就不可思议。善好殊无比。
【著於无上下。洞达无边际。】
这个『著』是显著,明显的意思。『无上下』。这一句是讲如如之理,没有过去,没有未来。上下是指过去、未来。如如之理,也就显出无古今,无三世。『洞达无边际』,边际是讲十方,也没有十方。没有十方,没有三世,这才是一真。由此可知,十方三世从哪里来的?从妄想分别执著里头来的。离开一切妄想分别执著,这没有,这法界原来是一真。这个理深,境界也深,但是它确确实实是见性人的真实境界,也就是我们讲的诸法实相,宇宙人生的真相。
我们在这个世间要想见到这个真相,难!难在哪里?妄想分别执著断不掉,就难在这里。如果真的能断掉,那就不难了。正因为这个难断,诸法实相我们没有办法证得,这才念佛求生净土。到达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本愿威神加持我们;我们烦恼还没断,这妄想分别执著还没有断,我们得佛力的加持也能见到,所以这个事情很快就能见到。世尊把这些事情跟弥勒菩萨说明,实在讲,跟弥勒菩萨说也就是跟我们说。前面跟阿难说也是跟我们说,这地方换成弥勒菩萨,因为弥勒是等觉菩萨,对於西方境界很熟悉,这一说他当然点头,完全肯定。那对我们这初学的人来说,增长了坚定的信心。虽然不是我们境界,我们听了也不会怀疑,也都能接受、都能够相信。下面是世尊勉励我们的话。
【宜各勤精进。努力自求之。】
『宜』是应该。每一个人都应该要勤奋、要精进。『努力自求之』,这不是求不到。其他法门里面,纵然努力精进,说老实话,未必能求得到,因为要断烦恼、要断惑,这个难。这个法门当中,我们只求往生,纵然造作很重的罪业,能够真正忏悔,一念、十念也能往生。这就是说明往生我们人人都有分,无论什么人,善人、恶人统统有分,只要你肯相信,只要你肯去,你愿意去,你认真老实念佛,就行了。
【必得超绝去。往生无量清净阿弥陀佛国。】
这是指示得清楚明白,让我们一丝毫的怀疑都没有。『必得』。这个语气非常肯定,你必定得去,『超绝去』。超绝,超越一般修行人要三大阿僧只劫,你不要,超过了,一下就超越了;超越菩萨五十一个阶级。那个菩萨要经过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你不必罗嗦,一下就超过了,超绝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就这么样超过去。所以,这是难信之法。佛在此地劝勉我们,决定不是假的,句句真实。我们实在讲是无比的幸运!这一生当中遇到这个法门,你要不遇到这个法门,你怎样苦修,都没有办法超越轮回。出不了轮回,所修的功德变成来生的福报,享福去了,这不究竟。遇到这个法门,这就好了,这一生当中保证能够出离六道轮回,往生就一生不退成佛。
【横截於五趣。】
『五趣』就是六道。我们这个法门横超,其他法门修学不是这样成就的,他要从我们人修到天道,就像禅定,要从初禅修到二禅,二禅到三禅,三禅到四禅,四禅再到四空,这样才出得了六道轮回,他要经过这样次第。我们这个不要,我们从人道,从旁边就溜了,不必这么麻烦,那个修起来好苦、好不容易!所以横截、横超,不必经过那么多。
【恶道自闭塞。】
出了六道轮回了,我们纵然有恶业也不会受报,为什么?西方世界没有三恶道,我们纵然有三恶道的业因,没地方受报,那个恶道自然就闭塞了。何况佛力加持,我们只有进步,不会退转的。
【无极之胜道。】
『无极』。这是赞叹到顶点!这个道是最殊胜,无极殊胜的大道,一生圆满成佛,这就指念佛往生的,这是无极的胜道。
【易往而无人。】
这很容易去,西方极乐世界很容易去,可惜没人去!为什么没人去?你不相信,那就没法子!你不相信,你不肯发愿,这么好的地方,你想想看这多可惜。
【其国不逆违。自然所牵随。】
不违逆就是说很容易往生,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很容易,绝对不是一个难事情。『自然所牵随』,也是形容容易,不难!随念就满愿,一生就得不退转地。这是易行难信,所以这个法门叫难信之法,诸佛感叹难信之法!所以你把净宗介绍给别人,劝人家,人家不相信,你应该笑笑,正常;他一相信,奇怪!他怎么会相信?这难信之法,他怎么会相信?他相信,那必定是有不可思议的因缘,他不是普通人,就像佛在此地经上讲,那不是普通人。这下面几句是劝导我们往生。真正发心往生,在这一生当中想往生极乐世界,要记住佛这个教训。
【捐志若虚空。】
『捐』是舍掉,好像我们捐钱,钱就舍掉了,捐掉了。这个志是什么?是世间的一些欲望要把它舍掉。世间人立志,现在人立志是什么?赚大钱,立志赚大钱;有人立志要做大官,要有权有势,都是搞名闻利养,五欲六尘,追求这些享受。佛告诉我们这个舍弃,让心像虚空一样。名闻利养,五欲六尘统统舍掉,心地清净不染。
【勤行求道德。】
我们把世法都舍弃掉了,我们求什么?求道德,求成佛之道,求度生之德。这个德就是能力,我们要求真正能普度众生的能力。这个当然只有到西方极乐世界亲近阿弥陀佛,跟阿弥陀佛学习,这个至高无上的道德我们都能够成就。
【可得极长生。寿乐无有极。】
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寿命长,极长寿、极快乐。『寿乐』都是无极的,所以那个世界称为极乐世界。阿弥陀佛称长寿佛,生到西方世界都是长寿菩萨,跟阿弥陀佛寿一样长。末后这两句是佛对我们的一种感叹!
【何为著世事。譊譊忧无常。】
这么好的地方,这么容易去,你不去,为什么要执著世间这五欲六尘之事,一天到晚在那里去搞无常。这可怜,真可怜,不应该的!这是提醒我们,要叫我们觉悟,要真正觉悟。这几章经,只有这一品里面经义最深,最不好懂,为什么?它是说菩萨明心见性之后的境界,所以这个我们看起来就很难懂。只有这一段,这一段也必须要说,是我们真正向往、真正恋慕!大乘人,学禅也好,学教也好,学密也好,都希望达到这个境界;总以为念佛人不能达到这个境界,佛这么一说,原来念佛人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也达到这个境界。那何必惹麻烦?那些法门难修,这个法门容易修,为什么不舍难就易?所以法门虽然容易,但是成功高,成就是无比的殊胜!
再看第三十三品。「劝谕策进」。我们都选这些经文,作为我们晚课,让我们每天读诵,每天反省检点,依教修行。
【世人共争不急之务。】
这个『不急』就是不要紧的事。『务』就是事。世间人一天到晚忙忙碌碌,干的是什么?都是不要紧的事。什么事情要紧?了生死出三界要紧。什么事情不要紧?搞六道轮回的事情有什么要紧?这世间人天天干什么?都是搞六道轮回。一天忙到晚,忙搞六道轮回,这是我们要真正觉悟。菩萨虽然可以随类化身,可以应化在各行各业,但是要觉悟;不觉悟那就是凡夫。那个觉悟不简单、不容易!没有长时间,深广的大乘薰习,真的是很不容易觉悟。我们能遇到这个缘分也不是偶然的,真的是过去生中,所修的善根福德因缘才能遇到。遇到之后,长时间不断的薰习,这逐渐逐渐明白了,有那么一点觉悟了,自己的行持才有一点像修行人,有一点像修菩萨行,这样念佛求往生,才叫真正有把握。
【於此剧恶极苦之中。】
这是讲我们这个世间,我们这六道里面。『剧恶』是大恶!这十恶业里头,杀、盗、淫、妄、贪、瞋、痴、慢,大恶!因造大恶,果报就苦,我们这个生活环境里面受的是极苦。在这个环境里面:
【勤身营务。】
就是前面讲共争,大家都在争。『营』是经营。『勤』就是很勤苦的,你在那里经营,在那里造作。『务』就是造作。
【以自给济。】
这就是说明这些不急之务,举几个例子来讲,天天造这个。『以自给济』,满足自己的欲望。
【尊卑。贫富。少长。男女。】
这几句,总之是人,世间这些人。
【累念积虑。为心走使。】
『累念』。念是念头,念头多,累积起来。『虑』是计画。这个意思是天天在想,天天在计画,想什么?计画什么?损人利己,想这个。现在人赚钱,如何把别人荷包的钱搞到我荷包袋来,天天想这个。『为心走使』。这个心是妄心、贪心。这贪瞋痴的心在那里主宰著你,你这个身就听这个心在指挥,造罪业!心里头充满贪瞋痴,身就帮这个妄心,想满它的愿,结果是一场空!心是假的,不是真的。所以说,忙忙碌碌一生,到临终时,如果你要觉悟回头想一想,你的一生干了些什么?全干了些虚妄,没有一样是真实的,一生所造的都是罪业,利己损人。这下面再举几个明显的例子。
【无田忧田。无宅忧宅。】
这是我们现在一般人讲的财产、财富,没有的,天天在忧虑,怎样才能得到。这些东西如果说是忧虑、忧心就能够得到的话,诸佛都拜你做老师。你说你有什么心思,有什么主意,有什么手段,你能够得到,佛就拜你做老师,为什么?佛菩萨不行,什么手段也得不到,什么样的聪明智慧也得不到。世间人这些财富从哪来的?果报得来的,你命里面有的丢都丢不掉,到时候它就来了;命里头没有的,怎么求也求不到,这一点要知道。
所以我教初学的同修,你要想学佛,你先把《了凡四训》念三百遍,为什么?学佛的人心要清净,才能入佛法味;心不清净,听经没用,入不进去。心为什么不清净?这贪瞋痴慢丢不掉。《了凡四训》念三百遍,你就知道因果报应,你就会不再贪,为什么?贪不到。一饮一啄,莫非前定,你命里头该哪一年发财,那算命一算不就给你算到了,为什么算到?那命里有的!命里没有,不行。所以说你该有多少财富,是你命里有的;你一天该吃多少粒米,也是你命里注定的,少吃一粒也不行,多吃一粒也没有,这命里注定的;你活多少年岁也有一定的,你看你还有什么搞头?所以,袁了凡明了之后,他什么念头都没有,为什么?他知道所有念头都打妄想,无济於事,他心清净、心定了。云谷禅师给他讲开示,他才听得进去,他才能悟道。我们世间人不晓得一饮一啄,莫非前定,还要去争,造一身的罪业,结果还是那么多,你说冤枉不冤枉!
你要想财富,修因,佛教给你财布施得财富。你今天这一生中会发财,你过去生中财布施得多,你这一生财富多;你过去生中没有布施,你这一生跟我一样穷,没财富,前生没修财布施!你要得聪明智慧,你要修法布施;你要得健康长寿,你要修无畏布施,那是果报!果一定有因,你修因,后来一定有得果报,这一定的道理;不修因,天天打妄想,而来求果报,没有这道理,只是造罪业而已,这个要搞清楚。明白了,那有什么好忧的?不忧了。不明白,迷人,天天在打妄想。
【眷属财物。有无同忧。】
没有,忧,忧虑!没有很苦,想得到,天天在打妄想,想得到。有了之后也忧,忧什么?怕丢掉。你看,你的钱多了,怕钱贬值,又怕人家来抢,又怕人家来偷,那个担心的事情太多了,真是可怜的事。有也苦是没有也苦!不要以为富人很快乐,富人不乐。富有富的苦处,穷有穷的苦处,穷富都苦!这是苦世界。
【有一少一。思欲齐等。】
世间人最大的苦恼就在这个地方,稍为有一点怎么样?他要跟别人看齐,要去向高水平的去追,那就太苦。我有一次在台北坐计程车,计程车司机就向我吐苦水,生活太苦了,为什么很苦?隔壁人家买了新的电冰箱,他看到很羡慕,看到很难过。我就跟他讲:一个电冰箱,好好的把它保养,可以用十年;这一件衣服要仔细去穿,二十年穿不坏,现在这个社会二十年穿不坏。样样东西你都能够节俭一点,日子不是很好过!他听听也觉得也满对,我说你开计程车赚钱也不少,你一个月开十天车就够了,二十天可以躺在那里享受,不要去跟人家比赛。你要跟人家比赛的话,你一天当两天用,你还是苦!你永远追不上这个奢侈的生活,你追不上!我不追我就自在了,知足就常乐。
他又说,这话是没错,可是我们用的东西,穿的都是破旧的,人家看到会笑话。我说那这个好办,笑死是他死,我不死。对不对?笑死,他死,我没死,我自在就好了。现在人他的观念转不过来,转过来了,就自在。现在在台湾赚钱不难,日子好过,知足就常乐;不知足,那你受苦,你活该!富人为什么他苦?他不知足,他那个不知足的苦,跟那个计程车司机的苦没有两样!所以他不知足永远都在苦,一知足就乐,就快乐了,心开意解,就快乐了。『有一少一,思欲齐等』。这是自找苦吃,这个根源就在此地。
【适小具有。又忧非常。】
小有,刚刚有一点了,小康了,有了一点,又怕了,又怕丢掉。患得患失,又怕丢掉。
【水火盗贼。怨家债主。焚漂劫夺。消散磨灭。】
就怕这些。火会烧掉,大水来了会淹掉,还有盗贼会偷你的、会抢劫你的,怕这些,常常担心!没有钱的人家对这些事情不担心,一点都不操心,有钱的人家是天天担心这些。可见得他操心,他很苦。物质生活他有一点享受,精神生活非常痛苦,他的生活有很重的压力。
【心悭意固。无能纵舍。】
这是有了的人反而吝啬,反而舍不得。这实在讲,天道倒是满公平的,有钱的人不肯布施,吝啬,来生当穷人;穷人很大方,肯布施,来生当富人。是不是?这也满公道的,看看也满公道的。确实,你看到道场来布施的都不是有钱的,有钱人很难布施,他愈有愈想有,这是一毛不拔!那个没有钱的人很慷慨,反正我没有,施舍很自在,很痛快,很自在,他就施舍了。有钱的人不肯布施,来生就穷了,福报享尽了,没有种因;这个没有钱的人,天天在种因,所以来生他就富了。我们常讲风水轮流转,究竟为什么轮流转?诸位知道这个道理,就晓得了,原来是这么转法的。富人如果肯布施,来生得大富;贫穷人不肯布施,来生更贫穷,那就苦了,就苦恼了。所以要懂得这是病根,这是很执著的。
【命终弃捐。莫谁随者。贫富同然。忧苦万端。】
『命终弃捐』。这是到你寿命到了,你一口气不来了,你平常很吝啬,舍不得,还统统要捐掉,你一样也带不走。所谓是「生不带来,死不带去」。这两句话人人都知道,人人做不到。为什么做不到?迷惑颠倒,真的是迷惑颠倒,他不晓得这是事实真相。真的明了,生没带来,死不带去,这个人就觉悟了。为什么?原来这一切,假设这钱财(财富),这些产业摆在我面前,给我看看的,不是我所有的,是给我看看的。在现前这个阶段,我有权去支配它,诸位要晓得你有权支配,你决定没有权得到,你是决定得不到的,你是有权支配。支配得妥当,积功累德;支配不妥当,造作罪业,罪福就在这一念之间。支配得妥当,我拿这些财富利益一切众生,这就积功累德;不妥当,据为己有,一丝毫也不肯利益别人,这就造作罪业。所以这个货贝自古以来叫流通,它就是叫你流通的,像水一样,它流通。不流了,不流就变成死水了。死水,那个钱就叫臭铜钱;死水不流了,那个水就臭了,所以一定要流通。在我们面前,我们要帮助它流通,让它非常顺利的流通,利益一切众生,这就对了。舍得,大家也常常挂在口头上,你不懂意思!这个意思,你舍就有得,不舍就不得,舍就得。你舍得多,你得的就多,舍少得的就少,这是一定的道理,这是真理。所以到命终的时候,一样都带不去,『贫富同然』,贫穷跟富贵人都一样。
『忧苦万端』,这个世间没有不苦的,做大官的有做大官的苦处。我看那个做大官的,我都觉得我不敢,从哪一点看不敢?天天跟人家拉手我就不敢,这好累,是不是?不喜欢跟他拉手的也要拉手,是不是?这东西多麻烦!开会太苦了,开会很苦、握手很苦,就看这两样,我就不干了,这不是一个自在人肯干的事情。我们欢喜自由自在,无拘无束。
我们再看第二段,佛劝我们人与人之间,要互相尊重,要互相和睦,不应该有嫉妒、瞋恚。前面的第一段是告诉我们贪毒、悭贪,都是讲的悭贪,你舍不得,不能布施,这对自己伤害非常非常之大。眼前的伤害就是你苦,身也苦,心也苦;远的伤害是你没有办法接触到佛法。纵然接触,你也听不下去,纵然听,你也不会开悟,为什么?悭贪障碍了你的悟性,你不会开悟,一定要把它舍弃。
【世间人民。父子兄弟夫妇亲属。当相敬爱。无相憎嫉。】
『憎』是憎恨。这是佛教导我们,这是佛法。诸位千千万万要记住,所以三福里面第一句,佛就劝导我们「要孝养父母」。在世间父子、兄弟、夫妇、亲属,都是过去生中有很深的因缘;没有缘,不会成为一家人。而这些缘很复杂,我们自己一定要明白,缘很复杂。缘会变化,千变万化,好的缘会变成恶缘,恶缘也可能变成好缘,这就看内外的力量。内是要靠觉悟,外是要靠善知识,要靠善友。
佛告诉我们生为一家人有四种关系,这是四大类,报恩、报怨、讨债、还债,没有这个关系不会到一家来。报恩来的,这个好!孝子贤孙,父慈子孝,报恩来的,不必要人教的,自自然然的;报怨来的,那就是败家子,那是会搞得你一家不平安,如果严重的,就会搞得家破人亡,报怨来的;讨债来的,讨完他就走了,看欠多少,欠得少的,很小他就走了,欠得多的,可能培养他到大学毕业,快要能做事了,他走了,那欠得多的;还债来的,这个小孩对父母没有恭敬心,不尊敬,但是他会供养,你的生活所需,他会给你。他要是欠得多,他照顾得很丰厚,给你财用很富。如果欠得少的,他会很计较,一个月大概你几块钱生活费就够了,他不多给你。这个我们在社会上常常看到,世间人不懂,我们懂得,晓得这些关系。所以是讨债还债,报恩报怨,是这么个关系。比较上疏一点就变成亲戚、朋友,亲戚朋友也是这些关系,这是我们要知道的。无论是善缘、是恶缘,遇到善知识,善缘就更善,恶缘也变善,这就好了,不要去计较过去那些恶。所以佛教给我们『当相敬爱』,彼此要能够容忍,要能够尊重,相亲相爱,『无相憎嫉』。人不是圣贤,免不了有过失,对於人的过失要能够包容,不要憎恨、不要嫉妒,非常非常重要,养自己之德!化这些怨结,人与人过去生中是有怨来的,这可以把怨化掉,化解掉。
【有无相通。】
『有无相通』,一个是财物,我有他缺乏,你要帮助他,要赠送给他,使他的生活也能够过得去,这在物质上。第二个是精神方面的也要互相支援、互相安慰,我有才艺,他没有,我要教导他,这是智慧一方面的,要认真去帮助他、去教导他。有无相通。
【无得贪惜。】
不要有贪心,不要吝啬。帮助人要全心全力,尽心尽力帮助人,决定有好处,这也难,不容易!我最初学佛,第一个老师章嘉大师,我认识的第一天,那个时候我学佛才一个月,接触佛教才一个月,我认识章嘉大师,我就向他老人家请教:我知道佛法好,佛法非常殊胜,我很想学,从什么地方入门?我向他老人家提出这一个问题,向他请法。他老人家看著我,看了半个钟点,一句话都不说,我也看著他,我们眼睛瞪眼睛,我在等。半个小时,心定下来了,真的一个妄念都没有,聚精会神等他答覆我。他那个教学法很特别,先教你全部精神贯注定下来,然后才告诉我,说了一个有。说一个字,以后又不说了。他说有了,我就特别注意,精神提起来,特别注意。大概又等了五分钟,才说了六个字,「看得破,放得下」,才说六个字。他说得很慢,没有我这么快;这六个字听得我也好像有一点懂的样子,要看破,要放下。我接著就问:从哪里下手?我的反应很快,这一次他又看了我,没那么长,大概看了有十来分钟,给我说了两个字「布施」。第一天见面,大概是两个多小时,就说这么几句话,我很有受用。我告辞的时候,他老人家送我到大门口,拍著我的肩膀,我今天给你讲六个字,你好好的去做六年。我那个时候很被他感动,我真的回去就照做。
从前我也很吝啬。那个时候我赚钱很少,一毛钱都不肯乱花,布施谈不上,一毛不拔。那听到老师教布施,不过我是不乱用钱,我的钱都买书了,从小就喜欢读书,所有的钱都买书。我的书不肯借人看的,你看好吝啬!为什么?借给人看,人家会把我书搞脏,那我就不喜欢。所以我书不肯借人看,听老师说要布施,我的书可以借人看了。借人看,借什么书?我看过的旧书,新书不借人看,真不容易!真是搞得好多年,然后慢慢的新的东西也可以布施了;纵然新买的还没看,别人想看,可以,行,拿去,拿去不还给我也没关系,好几年才培养出不太计较。
老师开头教导的!我们也真肯学,逐渐逐渐的把这个悭惜淡化掉,再断掉。实实在在不容易,如果不是在这上真正用功夫,就很难。这是我在章嘉大师那里头一天请法,得来的真实利益!所以,现在还有一点福报,这一点福报就是从章嘉大师教我那一天开始,布施修的因,现在得的果报。他要不教给我,我这一生就苦了,那真的是非常穷。所以,这么多年来的修学,我这是亲身体验的,也是完全是事实,愈舍愈多。统统像是舍干净了,过几天它又来了,来了还比前面还多一点,好像有利息一样,愈舍愈多。所以,我这一点的福报是这一生修的,遇到章嘉大师以后才得到的,没有老师这样的教导,没有老师那样的手段,我们也很难。他那个手段跟一般人不一样,我们问别人,一问,他马上就答,洋洋大篇讲了好多,到离开的时候,不知道他讲些什么。不像章嘉大师,两个钟点只说几句话。而这几句话,每一个字都让你很深刻的印在脑海里面,你永远不会忘记,所以这种教诲是真实的教诲。我亲近很多善知识,从来没有像章嘉大师那么样有定功,那么沉著,没有见到第二个人,这是真正了不起的大善知识。
【言色常和。】
『言』是言语。『色』是容貌。对待人要和睦,言语要柔软、要和睦。特别是在这个时代,一般人心浮气躁,很容易冲动,我们言语稍不小心,我得罪他,那个麻烦马上就来了,特别小心,要谨慎。过去伦理的关系,现在大家都不讲求了,我们也不要在这上认真。父亲对儿子要客气,现在年代不同了,要把儿子当朋友看待;师父对徒弟也要客气,也要把徒弟看作朋友,看作同参,不能用从前伦理的态度来看。原因在哪里?现代人没有受过从前伦理的教育,我们这一代受过,现在这一代没有受过,我们不能拿我的标准来看他。那这个当中就有摩擦,就有代沟,就出问题。所以我们一定处处要看现实,要看现前的社会,要看他们年轻人的观念,他们的看法、想法,我们要牵就他,拉回来跟他一样,这就行了,这才行!所以佛法里头度众生,佛在此地教训非常非常重要。
【莫相违戾。】
这就是我刚才所说的,我们必须把标准拉下来。我过去求学的时候,李老师常常教导我们,我们学佛真是磕头作揖去求佛法,求来的;将来你们要把佛法介绍给众生,如果等别人磕头作揖向你求,一个也没有,真的。那怎么办?我们反过头来,磕头作揖去送人家还未必要,真的是如此。我们净土今天磕头作揖把佛法送给人,一定要懂得这个时代,要了解这个时代的众生,你才能够把佛法介绍给他,才能让他慢慢觉悟,他在佛法里头得真实的受用。『莫相违戾』。这一句话意思深长。
【或时心诤。有所恚怒。后世转剧。至成大怨。】
人与人相处是最难的,做事难,做人更难。人与人之间相处,总不免有时候意见不同,看法不一致,这个时候要没有一方忍让的话,那彼此心里面都不痛快。所以这不和就有怨,怨要不能解除,累积久了就变成恨,那个事情就麻烦了。所以『有所恚怒』。康僧铠的本子里面,这一句里头还有两句,「今世恨意,微相憎嫉」。这一生当中我们只小的怨恨,小小的怨恨,有一点不愉快的事情,可是到来世转剧,你要不能够化解,就是麻烦事情。这个怨恨愈累积愈严重,变成了大的仇恨,『至成大怨』。所以说冤冤相报没完没了。
我们在这个世间仔细去观察人与人之间,报恩的少,报怨的多。家人、父子都不例外,报怨的多。夫妻,现在看看中国、外国,到处看看,你看那个离婚率多高,最初很好,过了几天就变脸了,就成了冤家对头。所以我们总要看清楚,假的不是真的,不要太认真。人生在这世间几十年,就跟做旅客一样,过两天就走了,何必跟这个地方那么认真?跟他结这个冤仇,没有意义,这是绝大的错。常常想到我是旅行,我是客人,几天就要走了,跟大家欢欢喜喜相处这多好?不管什么事情,过不去的统统原谅他,都不要放在心上,这样就好,就自在!
【世间之事。更相患害。虽不临时。应急想破。】
这是告诉我们,世间这些事情都是互相报偿的。如果明白这个道理,知道这个事实真相,你的心自然就定了。譬如说,我们今天在这个社会上,是上了人家当,吃了人家亏,其实没有这个事情,为什么?它有报偿的,因此,决定没有一个真正吃亏的人,也决定没有一个是真的占人家便宜的人,没有!你夺了人家钱财,将来要还债;你害了人家的命,将来要偿命。欠命的要还命,欠钱的要还钱,因果通三世,谁也少不了谁!所以这个事实真相,果然通达了,我这个钱财摆在那里,我绝看都不看一眼,人家拿去,随便哪个拿去都好,是我的,你将来还会供养我;不是我的,那你应当拿去,是不是?所以你就不会在意了。不在意了,心就安了、就快乐了,就不会为这些事情忧愁。这都是真理,事实真相!我们处事待人接物,心地自然清净、自然正直,不会去起贪心,去占人便宜,晓得什么?我占人便宜,将来来生要还债,这个事情多麻烦!人家欠我的,算了不要了,一笔勾消,我不要他偿还了,还也麻烦,这一笔就了了。我欠人的要还,人欠我的不要,这就自在!所以说是『应急想破』。赶快要想破,想破就是看破,看破了,当然就能放下。人为什么放不下?没看破。看破就会放下了。
【人在爱欲之中。独生独死。独去独来。苦乐自当。无有代者。】
这是事实真相,必须要明白。一个人在这个世间,在六道里面,都是自己造的业,自己受报;可以说是无论我们这一生当中是很幸福,或者是很苦恼,都是自作自受,决定不能够怨天尤人,不可以。都是自己造的业,自己在受报,所以『独生独死,独去独来』,没有作伴的。怎样恩爱夫妻,命终的时候都分别了,再也不认识了,再也不会见面了。这是事实,一定要知道,为什么?他两个人造的业不同,他怎么会跑到一道去?所以『苦乐自当』。这个自当就是自己受,自作自受,没有人能够代替。
【善恶变化。追逐所生。道路不同。会见无期。】
这是讲一个人死了之后去轮回,每个人,各人随各人的业,『善恶变化』,善有善果,恶有恶报,『追逐』。这个业力在支配你,让你到哪个地方去投生。『道路不同,会见无期』。所以你明白这个事实,你才晓得西方世界之可贵。西方世界的的确确,我们家亲好友、同参过去生中念佛已经往生的,我们到西方极乐世界,这才常常聚会在一起。如果不生到西方世界,想将来来生再聚在一起,那是你的妄想,不是事实,事实是会见无期,这才是事实。
【何不於强健时。努力修善。欲何待乎。】
佛在这里劝我们,现在我们身体很健康、很强壮,为什么不趁这个时候努力念佛求生净土?此地讲的『修善』,就是指念佛求生净土。遵守佛的教诫,断一切恶,修一切善。
我们净宗同修,特别提出平常修善的五个科目,五个科目就好记。第一个是三福,三福是大根大本。「第一条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第二条受持三归,具足众戒,不犯威仪。第三条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这是三福,第一个科目。第二个科目六和:见和同解,戒和同修,身和同住,口和无诤,意和同悦,利和同均,六和。这基本的戒条,一定要遵守。从这个基础上再修三学,戒学、定学、慧学;再学菩萨的处世待人的守则六波罗蜜,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最后再修普贤菩萨十大愿王,从礼敬诸佛、称赞如来到普皆回向。这是我们日常生活当中,处事待人接物必须遵循的教训,这就是努力修善。然后再发菩提心,一向专念阿弥陀佛,求生净土,那你这个善就圆满了,你的善就不会退转,那才叫真善。假如不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你这个善将来可以得人天大福报,来生是人天大福报,福报享尽了,又要堕落,所以那个善就不究竟。我们一定要修真实究竟圆满之善,决定要求生净土。
『欲何待乎』。就是不可以再等待!你还等什么时候?现在就要干,不可以再等。有一些人,我过去出家没多久,我有一个长辈,在台湾,我去见他,他那个时候已经退休了,跟他讲佛法的好处,他也赞成,对我出家,他也很赞成,他说你这个路走的正确,不错!我劝他念佛,他说我还要等几年,现在还有些事情要做,还不行,我再等几年。才过了两年,他死了,又去搞轮回去了,不能等,等不得的!不要以为我现在还年轻,我还有事业,家里还要照顾,再等几年,等几年修。你跟阎罗王立了合同吗?你知道你还能住世多少年?要晓得一口气不来就是来世!不可以说年轻,黄泉路上无老少。我们看看那个公墓,看看超度牌位,多少年轻人!所以决定不能等待。我们听到了,明白了,马上就要去干,就要认真努力去修行,老实念佛求生净土。好,我们今天就讲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