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无量寿经(新加坡二次宣讲) - (第十九集)
无量寿经(新加坡二次宣讲)  (第十九集)  1994/11  新加坡  档名:02-027-0019

  请掀开经本一百一十四面第四行,最后三个字看起。我们先将经文念一段,对对地方。

  【亦无彼我违怨之想。何以故。彼诸菩萨。於一切众生。有大慈悲利益心故。】

  这些经文都是西方世界菩萨们修行的原则,我们应当要学习的。纵然我们做不到,也要知道这个事实的真相,要能够心向往之,能做多少,就做多少,尽心尽力去做,这样就相应。这段说的是利益众生,前面是属於自利,这个地方属於利他。在利他里面最重要的就是平等心、清净心、大慈悲心。所以佛告诉我们,『亦无彼我』。这在人事上的平等,不分自他,生佛一体,自他不二,这是利益众生非常重要的原则。

  『违怨』。就是我们常讲的好恶,好没有提,只说了一个恶。违,违背了常情常理。怨,不但违背,还有怨害,甚至怨恨。这是遇到不如意的境界,很容易生起这些念头,这些念头都是无始以来的烦恼习气,外面境界一现前,这习气就被它勾引出来了。「亦无」,由此可知,菩萨的定功很深,不为外境所动,菩萨的定功深,功夫深!菩萨的智慧深广,将一切众生看得非常透彻。从自性上来看,一切众生无不是平等的,无不善良,只是无始劫以来迷邪染,变成这个样子。正如同一个清醒的人,一个很理智的人,很有爱心的人,跟一群喝醉酒的人在一起一样,那个喝醉酒的胡说八道,甚至於动手动脚,一点礼貌都没有。这个清醒的人:他本来都很好、都很可爱,酒醉了,醉了就可以原谅他。菩萨看我们这些众生,迷惑颠倒就像那个醉醺醺、东倒西歪!就这种情形;菩萨清醒,所以他有很深的智慧,绝对不会怪罪这些众生。众生怎么可能说不作恶事?他们不作恶事,那早就成菩萨、成佛!就是因为坏习气很重,时时刻刻有恶念,时时刻刻有恶的行为。佛菩萨决定不怪罪,他心净,他平等。

  这下面说,『何以故』。为什么菩萨不会怪罪这些违怨的众生?『彼诸菩萨,於一切众生,有大慈悲利益心故』。这把原因说出来了。这些菩萨大慈悲,慈悲上加一个大,就是平等的慈悲,没有分别、没有执著的慈悲,大慈悲。我们世间人也有慈悲,在佛法里讲爱缘慈悲,我喜欢他、爱他,对他就很慈悲,不喜欢、不爱他就不慈悲,这世间人爱缘慈悲。比不上佛与大菩萨们,他们是无缘慈悲。无缘是没有条件!没有条件的慈悲是大慈悲。不但是大慈悲,而且有利益心故,令一切众生得真实的利益。这些菩萨们常存这样的心,总是希望众生,帮助众生得真实的利益。

  【舍离一切执著。成就无量功德。】

  这就是我们常讲的破执著。『执著』有两类,人我执、法我执。执著就是烦恼的根源。佛在《华严》上说「一切众生但以妄想执著而不能证得」,不能证得就是不能成佛,妄想执著。人我执要是离开了,舍弃了,见思烦恼就断了;换句话说,三界轮回就超越了。由此可知,只要你有人我执著,你就出不了六道轮回。常常讲有我、有他、有你,你只要有这个观念在,这个念头不断,你就出不了轮回。到哪一天,我你他没有了,那就证阿罗汉果、出三界了;到哪一天你能够说是我你他没有了,我执破掉了。这一句是破我执,『舍离一切执著,成就无量功德』。人必须到无我,那个心大公无私,没有私心。人有我,你说他没有私心,不可能的事情。有我就有私心,无我才没有私心。所以,阿罗汉以上没有私心,没证阿罗汉果以前都有私心,只是这个私心成分不同而已,执著浅深不一样,决定是有私心的。极乐菩萨没有了,那像我们带业往生去的,我们问有没有?我们实在讲,一品烦恼也没断,到那里去也没有。为什么没有?阿弥陀佛本愿的加持。如果得不到佛本愿加持,我们还是有,这是真正不可思议!

  【以无碍慧。解法如如。善知集灭。音声方便。不欣世语。乐在正论。】

  以无障碍的智慧,『解法如如』,这法执也破了。前面破我执,这句是破法执;法执破了,就成佛了。如果我们把这个标准再降低,降到最低,那也是等觉菩萨,法云地菩萨之流,法执破了。解法如如,法是指一切万法。一切万法,法相如其法性,法性如其法相,性相一如。两个如字,一个是从性上说的,一个从相上讲的,性相如如。如果对这个说法还很难体会的话,古德有一个比喻,把金跟器做比喻,金比作性,器比作相。器就是器皿,用金器做的、用黄金做的,或者做手镯,或者做项炼,或者做杯子,或者做碗,都是金的。那个相不一样,相是千差万别,它的体是一样的,都是纯金做成的。我们就可以说,金就是器,器就是金,金与器是一不是二!这好懂。以金作器,器器皆金,这个比喻你能够懂了,你再慢慢体会佛所讲的,我们宇宙人生森罗万象,从哪里来的?都是自性变现出来的。这个性就好比金,森罗万象就好比器。性就是相,相就是性,性相一如,性相不二。他明白了,果然明白了,他这个心得大自在。什么自在?在一切万法当中,再也不会分别执著,他晓得万法平等,万法一如。这就是法执破了,这就是大菩萨的境界。

  『善知集灭,音声方便』。这完全是从语言上来说的,我们在语言里面包括议论,这个议论也就说明了一切众生的思想见解。善知,那个善就很妙!这个善是什么意思?空有不二,有即是空,空即是有。从体上讲是空的,从相上讲是有;性相既然一如,理事当然就没有障碍,不但理事没有障碍,事事无碍!这是真的,的确是事事无碍。所有一切障碍从哪里生的?都是从妄想执著生的,离开一切妄想执著就无碍了,入无障碍法界。所谓善知,对於这些事理、因果彻底明了,这叫善知。

  『不欣世语,乐在正论』。那个善显示在这个地方,一切平等了,还有什么喜不喜欢?当然就没有了。但是他有,他为什么有?有大慈悲利益心故,在他是没有,清净平等,可是芸芸众生迷惑颠倒,他苦!於是要教导众生怎样离苦得乐。在世法里面讲,就从现象里头说,这世间这些议论不欣,就是不喜欢。喜欢什么?喜欢正论,正论就是正法。诸佛菩萨对我们的教诲,这是正论。邪、正真实的标准在哪里?正法与性相应,邪法与自性相违,这是绝对的标准。我们能够体会到这一点,才晓得世尊四十九年所说之法,他有标准,不是随便说,确确实实帮助我们破迷开悟。迷与自性相违,悟与自性相应。

  【知一切法。悉皆空寂。生身烦恼。二余俱尽。】

  『余』是习气。余习统统断得干干净净。『生身烦恼』就是生死烦恼。知道一切法皆悉空寂,不但体空寂,实实在在说相也空寂,只是我们因为妄想执著严重的障碍,我们见不到真相。诸佛菩萨心地清净,这个真实相摆在面前,真的是空寂的,相也是空寂的,所以才理事无碍,事事无碍;相如果不空,那当然就有障碍,相是空的。这很难懂,不懂也不要紧,没有关系,到西方极乐世界再把它搞懂就可以了,现在我们老实念佛就行了。现在能懂当然更好,不懂也不妨碍往生,这诸位要知道,我们晓得这个道理。

  【於三界中。平等勤修。究竟一乘。】

  这是净宗修行的特色。『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这三界是极不平等的,差别非常之大。菩萨就在这里面,能示现平等的修学,能教导一切众生平等的修行。『究竟一乘』。这就是念佛求生净土,这是究竟一乘法。

  【至於彼岸。】

  『彼岸』是成佛。修行这个法门,一生当中决定圆满成佛。

  【决断疑网。证无所得。】

  这两句是成就究竟圆满的般若智慧。世尊出现在世间,为我们讲经说法,讲般若讲了二十二年,在我们现在留下来的《大藏经》,大藏经典里面最大的一部经是《大般若经》,六百卷!六百卷《大般若》讲一个什么?《心经》上所说的「无智亦无得」,这五个字世尊讲了二十二年,六百卷《大般若》,就讲这个无智无得。『决断疑网,证无所得』。证得圆满的般若智慧,再没有怀疑了。

  【以方便智。增长了知。】

  『方便智』是用,前面这个「无所得」是根本智,是真实的智慧。方便智是教化众生用的,对别人用的;那个根本智,实智,自受用的,自己受用的。教化众生,『增长了知』。这个了知是后得智,就是无所不知;前面无所得是般若无知,它起作用,无所不知。

  【从本以来。安住神通。得一乘道。不由他悟。】

  本是原本,根本。『从本以来,安住神通』。极乐菩萨这一种能力都是阿弥陀佛本愿威神的加持。本愿就是四十八愿,四十八愿任何一愿都含摄其他四十七愿,愿愿圆融!所以这个力量就不可思议。『得一乘道,不由他悟』。我们这个法门,法藏比丘一开始就显示全靠佛力,全靠弥陀愿力加持我们,使我们自己在菩提道上极短的时间圆满成就。

  再看底下这一品。这一品也很重要,这一品是继续前面一品,说明自利利他的妙行。「真实功德第三十一」。这都是说极乐世界的状况,换句话说,与我们的关系非常密切。我们的愿望就是希望很快能够生到西方极乐世界。

  【其智宏深。譬如巨海。菩提高广。喻若须弥。】

  这底下一共有十五句,比喻。先从比喻上来说出,极乐世界菩萨的智慧德能。这第一句,他的智慧深广就像大海一样,他的智慧那样的深广。其实大海要跟菩萨智慧真的来比,那差得很远很远。凡是比喻,只能比喻一个彷佛,没有办法是刚刚好,比得好,不可能的,只比一个彷佛,让我们从这里面去体会。『菩提高广』。菩提是觉,觉悟,样样觉悟,没有一样不觉悟,不觉就迷了。他为什么这样高度的觉悟?前面第一个不要忘了,智慧,智慧真的是根本!没有智慧,那你怎么会不迷?当然迷!怎么会迷,就是因为没智慧。智慧摆在第一句,它是很有道理的,其后面统统要靠智慧,没有智慧全做不到。所以他这个觉悟高广。『喻若须弥』。就像须弥山一样。须弥山,佛说是我们这个世界上最高的一座山,我们就称它作须弥山。须弥是梵语,意思是妙高,这个山妙高。妙是众宝所成,这就妙,山非常之高。

  【自身威光。超於日月。】

  菩萨身上都有光明,我们前面读到过。他的光明超过日月,日月比不上!这显示出德高。

  【其心洁白。犹如雪山。】

  『雪山』。世尊常常用这个做比喻,就是喜马拉雅山,终年积雪,雪不会融化,我们看去白白的一片,看起来很干净。用这个来比喻菩萨的心清净,一尘不染,就像六祖所说的「本来无一物」,这个心就干净了。

  【忍辱如地。一切平等。】

  这些地方我们统统要学,诸佛菩萨都能忍,我们为什么不能忍?『忍辱』要学大地,你看这个大地,你把香水倒下去,它也并不觉得你对我很好,天天给我洒香水;你每天把大粪倒下去,它也不嫌弃,它也没有说你很可恶,你天天作贱我,统统能忍。我们的忍辱要像大地一样,没有一样不能容,没有一样不能忍,一切平等。

  【清净如水。洗诸尘垢。】

  这是说心地的清净。要修清净行,把我们无始劫以来的污染,把它洗刷掉;佛在这经上教给我们,洒心易行!

  【炽盛如火。烧烦恼薪。】

  这个『炽盛』,『火』是比喻智慧,智慧要常常现前,智慧现前,就能够灭烦恼!烦恼好像是柴火一样,火一烧就把它烧完了。把烦恼比作柴薪,智慧比作火,用智慧才是真正灭烦恼。定不能灭烦恼,定是伏烦恼。忍、定是伏烦恼,不能灭。慧开了,烦恼就没有了;事实真相明白了,烦恼就不会生了。

  【不著如风。无诸障碍。】

  『不著』就是不著相。内不著身心之相,外不著诸法之相,那就自在了,就没有障碍了。所有一切的障碍,都从执著生。你著就有障碍,不著就没有障碍;所以不著像风一样,风不著,风一著,风就没有了,它就停了,著了!这是用这个来比喻。

  【法音雷震。觉未觉故。】

  这是说菩萨化他,教化众生,说法的音声像雷,雷的声音远闻,警觉那一些没有觉悟的人。

  【雨甘露法。润众生故。】

  雨水从天上落下来,树木花草都得到了滋润。这是比喻佛法,佛法能润一切众生的善根。

  【旷若虚空。大慈等故。】

  这个『旷』是形容心量。心量大像虚空一样,所以对於一切众生是平等的慈悲,大慈悲。

  【如净莲华。离染污故。】

  就像清净的莲花,佛门用莲花表法,莲出污泥而不染。污泥比喻六道的环境、境界。我们能在六道里面而不染六道的种种习气,那就像莲花一样,离污染。

  【如尼拘树。覆荫大故。】

  『尼拘树』。尼拘是梵语,是印度一种大树,树荫很广大,在这个树底下很荫凉,古时候翻译的,翻作无节树。大概这树长得很高很大,很少枝节,翻作无节。这个比喻以大乘佛法来覆荫广大的众生,特别是指净宗念佛法门,九界有情众生有缘接触到,都得殊胜的利益。如果能信、能愿、能行,都是一生不退成佛,真的像是最大的一个树荫一样。

  【如金刚杵。破邪执故。】

  这也是比喻。像金刚力士,手上拿的兵器,拿的武器,『金刚杵』。在古代这种武器是最锐利的,所有一切兵器碰到它都会损坏,没有东西能坏金刚杵的。金刚杵比喻武器里面是最锐利的,能破邪执。

  【如铁围山。众魔外道不能动故。】

  这是比喻信心、愿心的坚定,所有魔外,一切知见都不能动摇,这个人决定往生净土。以上这十五句都是比喻。我们从这个比喻当中去体会菩萨德能不可思议,智慧德能非常的广大,我们生到西方世界都是这个样子,都是得佛力的加持。

  【其心正直。善巧决定。论法无厌。求法不倦。】

  这下面说明菩萨弘法利生的大德,『心正直』,真诚到了极处,这是菩提心;马鸣菩萨在《起信论》里面给我们讲的「直心,深心,大悲心」。直心是菩提心之体,世尊在《观经》里面给我们讲的至诚心,所以正直就是至诚,真诚到了极处。『善巧决定』。这是智慧观机,应机说法,这就是善巧决定。这个人什么样的根机,给他说什么样的法,渐渐把他诱导净土,千经万论处处指归,到后来一定指归到净土。

  【论法无厌。】

  这是觉他,这是给一切众生讲经说法,跟人家讨论,不疲不厌。

  【求法不倦。】

  这是自性,菩萨不断的去求法。实在说,教化众生也是在求法,古人常讲「教学相长」。特别是在答问的时候,许许多多人提出问题,很多问题我们自己没想到,他一问,我们就明白了,这个智慧就现前了,教学相长。因此,菩萨不度众生,不能圆成佛道,为什么?智慧不能圆满,一定要接触广大的群众,才能够得圆满的智慧。

  【戒若琉璃。内外明洁。】

  这两句是讲持戒,严持戒律。换句话说,菩萨无论在什么环境里面,他一定守法,决定不会犯法。这个持戒就是守法!这个我们一定要搞得很清楚,如果把戒跟法离开了,那就大错特错了。这个戒就是法律,我们现在讲法律,这里面还包括道德、风俗、习惯,样样都遵守,决定不违犯,这是菩萨行。他这个守得很严、很如法,『内外明洁』。外是身形,内是心地,心清净。

  【其所言说。令众悦服。】

  菩萨的言论,众生听到了都欢喜,都很乐意的去接受,这就是『悦服』。

  【击法鼓。建法幢。曜慧日。破痴暗。】

  这四句是形容也是比喻。『鼓』,这个声音也听得很远。所以古时候战争的时候,击战鼓,冲锋陷阵的时候,击鼓能够振奋人心,能够远闻。这是比喻说法,比喻讲经说法。用击法鼓跟转法轮,都是比喻讲经说法的。

  『建法幢』,这是比喻建立道场。如果没有一个道场,佛法的修学没有中心,弘扬没有基地,所以道场非常重要。道场要是没有的话,这一个法门就不能算是建立在这个世间。所以中国大乘许多宗派,诸位都晓得有所谓的祖庭,祖庭就是他第一个道场,当年祖师所建立的。像我们净土宗第一个道场,是庐山慧远大师建的,现在的庐山东林寺是我们净土宗的开端,开始;以后,五台那边的玄中寺,是净土中兴的道场;到民国初年,清末民初,印光大师住在苏州灵岩山,住的时间很久,在那个地方专弘净土,所以苏州灵岩山寺也变成净宗的主要道场。现在净土宗主要道场有三个。这就是建法幢的意思。

  『曜慧日』。有了法幢,有了道场,才能够把如来的智慧,也就是一切众生本具的智慧显现出来。这要靠佛法的教导、修学,我们的智慧才能现前。『破痴暗』。痴暗是比喻无明烦恼。这里面意思很深、很深。

  【淳净温和。寂定明察。】

  这是讲风度。菩萨处事待人接物表现的风度,内『淳』,淳朴,淳正,外『温和』。淳净,清净,淳朴清净;外面温和,温良和睦。『寂定明察』。这个寂定一定要能做到知止知足。知止知足这个人心自然就定了,定了以后,能生智慧,对於一切万事万物就看得很清楚。一般人为什么看不清楚?一般人迷在这个境界里头,他有得失,他有利害,这个东西就迷了,我们俗话常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旁观什么?他里头没有利害,没有得失,他看得清楚。有得失,有利害,他总是把这个东西放在前提,拿这个做标准,往往事实真相见不到。菩萨内心淳净、寂定,所以他的观察就正确了,明察。

  【为大导师。】

  『大导师』是佛。菩萨可以这么说,因为菩萨有能力,应以佛身而得度者,菩萨就示现佛身来度化众生,他确实有这个能力,有这个本事。当然这是菩萨三十二应说一个,他也可以菩萨身,也可以童男童女身,也可以任何一种身分,这完全是观机,众生喜欢什么身分,他就用什么身分来示现。

  【调伏自他。】

  这里头有『自』。就是菩萨度化众生是用自利的,自利利他。

  【引导群生。舍诸爱著。】

  这是佛菩萨教导一切众生的原则,这诸位要记住。假如这个菩萨教化众生,教你爱,教你贪恋,这不是佛法,这一定是魔!佛菩萨教你,一定是教你舍离爱欲,这是佛菩萨,跟佛的教法相应;要是用爱欲来度你,说这个也能成就的,这不是佛说的。

  【永离三垢。】

  『三垢』是贪瞋痴。永离贪瞋痴。

  【游戏神通。】

  在这个世间,我们是业报之身,自己做不了主宰;他『游戏神通』,他能做得了主宰,喜欢来就来,喜欢去就去,来去自如!这是我们前面都曾经读过了。

  【因缘愿力。】

  佛法自始至终离不开因缘,不但佛法不离因缘,世法也不离因缘,佛尤其重视缘这个字。因缘力故。

  【出生善根。】

  这是佛法的因缘,会叫我们『出生善根』。

  【摧伏一切魔军。】

  『魔军』是比喻一切邪魔外道。

  【尊重奉事诸佛。】

  在这个地方我们必须要认清什么是魔。如果你不认识魔,你就会落在魔的圈套里面,我们常讲,你脱离不了魔掌;你要想脱离魔掌,你一定要认识魔。什么是魔?我们要牢牢的记住。《八大人觉经》上为我们归纳了四大类(类别)。五阴是魔,五阴是什么?色、受、想、行、识,那个想就是妄想;色是什么?色身。我们这个身体就是魔,你看看一天要吃三顿饭,辛辛苦苦工作来养它,魔!这不是好事情。那个想就是妄想,妄想是魔,烦恼是魔,生死是魔,还有外面种种这些境界,人事环境,物质环境,都在那里引诱你,那都是魔,那叫天魔。所以天魔不是天上青面獠牙的,不是说的那个;天是讲的除了这三种之外的,凡是一切能够诱惑你的,让你身心不能定下来,不能开智慧的,统统是魔。魔太多太多,就像军队一样,军队多,所以把它比喻作魔军,一定要有定要有慧,你才能够降伏它。『尊重奉事诸佛』。能够降魔,就是说内不动心,外不受诱惑,这就降魔。然后一心一意学佛,跟诸佛菩萨学习。我们今天是跟阿弥陀佛学习,阿弥陀佛就在这一部经典之中,依照这经典学习,就是跟阿弥陀佛学习。

  【为世明灯。最胜福田。】

  能够这样修学的人,他是这个世间的明灯。世间人都迷惑颠倒,他不迷、他不染、他不邪、他不颠倒,可以给世间人做榜样,指引世人一条光明幸福的道路,这就是世间明灯,最殊胜的福田。

  【殊胜吉祥。堪受供养。】

  『堪受供养』里面的意义很深,为什么?因为他是最殊胜的福田。我们想种福,想修福,说实在的话,不晓得哪里是福田!往往我们发了好心,想去修福,结果做了坏事,不知道!以前,道源老和尚给我们讲了一个小故事,就是讲比喻愚痴人修福,错种福田,他用比喻来说。有个主人养了一个宠物,这个宠物是个猴子,主人非常喜欢它,非常爱护它。这个猴子对主人也非常好,也非常懂得主人的意思。有一天主人在睡午觉,有一只苍蝇叮在主人的鼻子上,猴子看到了非常生气,就拿那个石头去打那个苍蝇。猴子好心,拿这个石头赶苍蝇,没想到苍蝇没赶到,把主人的鼻子打破了。这就好比愚痴,没有智慧,种错了福田。可见得种福田不是一个容易的事情。这样的大德,有智慧、有德能的菩萨,我们去依靠他,我们去供养他,供养他什么?他替我们种福,我们自己不会种福,他会替我们种福,这个意思在此地!他是最殊胜、最吉祥,堪受供养。佛这里说鼓励我们应当供养这些菩萨,他做的种种事业我们都沾光,我们都有一分真实的功德利益。

  【赫奕欢喜。】

  『赫奕』是炽盛的样子,是形容勇猛无畏。

  【身色相好。功德辩才。具足庄严。无与等者。】

  没有人能够跟他相等。实在是,不但这些菩萨自分修行,精进勇猛,而且又得弥陀威神加持,十方如来的护念,跟一般菩萨来比当然是超胜。阿弥陀佛跟诸佛比超胜诸佛,西方世界的菩萨跟他方菩萨比,想必也超胜,『无与等者』。

  【常为诸佛所共称赞。究竟菩萨诸波罗蜜。】

  极乐世界旳菩萨,常常得到十方一切诸佛如来的赞叹!在菩萨道里面,他的确是相当的圆满成就。这个『诸波罗蜜』,就是圆满成就。如果刻指菩萨行就是六度。从布施、持戒到般若都做到,很圆满。

  【而常安住不生不灭诸三摩地。行遍道场。远二乘境。】

  这是菩萨果证的成就。『常』不是一般作意入定。那个定功浅的人必须要入定,他才能入定界。定功深的人,行住坐卧都在定中,不必要入定。常就是这个意思,行住坐卧都在定中。『诸三摩地』就是定中。『行遍道场』。道场是十方一切佛刹,菩萨经常不断的去游历。『远二乘境』。他绝对不会堕到二乘。二乘就是小乘人,只有自利,不肯利他。极乐世界菩萨没有这个念头,念念利益一切众生,念念劝人往生净土。只有往生净土才是真实究竟的利益,是立刻就得到的利益,这要知道。

  【阿难。我今略说。】

  佛叫著阿难尊者,在这个大会上,是略略的介绍。

  【彼极乐界。所生菩萨。真实功德。悉皆如是。】

  这是告诉我们,所生的菩萨,我们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真实功德就像佛所说的。

  【若广说者。百千万劫。不能穷尽。】

  佛是简单介绍,如果细说那就太多了,说不尽!百劫、千劫、万劫都说不尽。西方世界的殊胜,我们从这个地方多少能体会到一点。

  底下一品也是本经很重要的一段开示,在这个地方特别要交代的,从前面一直到第三十一品,阿难尊者当机,佛都叫著阿难、阿难!从这一品开始弥勒菩萨当机。「寿乐无极」,而在这一品以下,一共有六品经,可以说是对於我们一个希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的人,在日常生活当中,我们应该要怎么做,要怎么样修持,这是真实的纲领,是重要的教训。所以我们净宗同学把这一段经文选作晚课。我们没有时间每天读全部《无量寿经》,不能念全部的,我们早课念第六品,晚课就念三十二到三十七,念这六品,这是教我们怎样修持。这里面的教训,哪些事情佛禁止我们去做,我们就不应该去做;哪些事情佛教给我们一定要去做,我们就认真努力去做,这就对了。请看经文。

  【佛告弥勒菩萨。诸天人等。】

  弥勒是上首,当时参加法会的人数很多,讲诸天,『弥勒菩萨』是兜率天的大菩萨,所以底下讲有『诸天人等』。

  【无量寿国。声闻菩萨。功德智慧不可称说。】

  这我们都不必再细说了。前面都讲得很多了。

  【又其国土微妙。安乐。清净若此。】

  他为什么不叫阿难,叫弥勒菩萨?我们从世尊底下这一句话就明白了。讲到西方极乐世界声闻菩萨功德智慧,又讲到西方世界『国土微妙,安乐,清净若此』。因为弥勒菩萨常去!这一提的时候多亲切。阿难尊者还没有见到,跟他怎么讲法,他也体会不到!弥勒菩萨常去,所以叫著弥勒菩萨说,这就非常非常的亲切。这是讲弥勒菩萨你知道,别的人不晓得,你去过的,常去,你应该很清楚、很明白。意思就在此地。

  【何不力为善。念道之自然。】

  这两句话是勉励弥勒菩萨,也同时勉励与会的大众,为什么不努力修善?为什么不念佛求生净土?实在说,『念道之自然』。就是劝我们要深信发愿,求生净土。求生净土才是念道之自然。如果克实而论,念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就是大道之自然!因为,本经佛为我们说出,这句名号就是我们自性的德号。自性的德号,那不是自然是什么?这要晓得,同时又是西方导师的名号,也是自己性德之称。

  【出入供养。观经行道。喜乐久习。才猛智慧。心不中回。意无懈时。外若迟缓。内独驶急。容容虚空。适得其中。中表相应。】

  我们看这一段。这里面形容西方极乐世界菩萨,实在讲这些话佛不对阿难说,对弥勒说;前面对阿难说的,说得浅,我们听了也能够接受,也能听得懂。对弥勒菩萨讲的就讲得深,我们不太容易体会,但是不能不说。为什么?说出来之后,我们才知道西方真的第一无比的殊胜!到西方极乐世界好处利益,我们能够体会这品经,哪有不发心求生之理!

  【出入供养。】

  『出』到他方世界供养诸佛如来。『入』是回来,回到家里来,供养本师阿弥陀如来,出入供养,修福!这供养修福。

  【观经行道。】

  修慧。『观经』,不说读经,不说研究经。读、研究,对经义没有透彻明了,观是透彻明了,观是观照!完全是用般若,不用心意识。『行道』。身语意三意之行,与心性完全相应,与般若完全相应,这叫行道。这是属於修慧,福慧双修!

  【喜乐久习。】

  欢喜快乐,永远在修学、在深入。

  【才猛智慧。】

  就像前面赞叹阿弥陀佛「高才勇哲」,阿弥陀佛在因地上显示就高才勇哲,不像我们这么愚痴!可是我们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佛的威神一加持,我们也变成高才勇哲,这一到极乐世界就变质!佛力加持这个力量不可思议。

  【心不中回。】

  回是回转,就是退转的意思。『心不中回』,是讲信心坚定,决定不退转。诸位同修要晓得,这个地方讲的是极乐菩萨!诸佛如来在十方世界成佛,修学的法门不一样。像我们现在所讲的、所知道的,有学禅的,有学密的,有学戒律的,有学教的。极乐世界菩萨天天外面去参访,去接触他,听他们讲经说法,还是老实念阿弥陀佛,没有受他们影响。跟到这个菩萨,禅不错,我跟他参禅;跟那个菩萨,密也不错,我就跟他去念咒,那心就中回了。正如同《华严经》上「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善财童子修什么法门?念佛求生净土。五十三位善知识,除了德云比丘、普贤菩萨,这两个是念佛法门之外,其他五十一位善知识所学的法门各个不相同。善财童子去参访,样样清楚,样样明了,还是老实念佛,没改变!我们怎么知道善财童子是学的念佛求生净土法门?他的老师是念佛求生净土的,我们不要忘记,他老师是文殊师利菩萨!文殊师利菩萨在《华严经》上是发愿求生净土的。老师求生净土,老师最得意的门生,还能叫他修别的法门?当然把第一无比殊胜的法门传给学生,所以学生必定是念佛求生净土。一参访第一个德云比丘劝他念佛,先入为主;到最后,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导归极乐,彻始彻终,一句佛号念佛往生!心不中回。西方世界的菩萨,个个天天所修的都是五十三参,那不是普通的善知识,他们参访的十方诸佛如来,一句佛号念到底,完全像大势至菩萨一样。

  【意无懈时。】

  一味精进。一个目标,一个方向。正是「三辈往生」里头所讲的一向专念!

  【外若迟缓。】

  这个『迟缓』,就好像很安闲,好像很没有事,一天到晚没事,消遥自在。你看到这些菩萨个个都是好像没事情一样,消遥自在。实际上:

  【内独驶急。】

  他内里面真的用功,从来没有懈怠!他用的什么功?一心专念阿弥陀佛,心里头念不中断。所以,你看他那个样子很悠闲,很自在,很快乐,好像一天到晚没事情干的样子,他那句佛号绵绵密密,从来不中断。

  【容容虚空。适得其中。】

  『容容』是和敬的意思。就是我们佛门里面,也是很重要的戒条「六和敬」,见和同解、戒和同修、身和同住、口和无诤、意和同悦、利和同均。「容容」就是西方极乐世界大众,你看他们非常和睦相处,那么多的人在一起,就像非常亲爱的父子兄弟一样,没有一点意见,和睦!『虚空』是什么?每一个人心都清净,虚空当中,一物也没有!心清净、心广大,人人都是这样,容容虚空是这个意思。心量广大,清净无比,『适得其中』。这个「中」是中道。佛教我们用中,儒家孔老夫子也教我们用中。佛讲中道,儒家讲中庸。世出世间的大圣人都懂得用中,中就是不偏。圆融中道。能用中,就能够达到理事无碍,事事无碍;它不偏!中就平等,心偏了,那就不平等,他有偏爱,有偏差,中没有偏差,要懂得会用中。西方世界的菩萨个个都会用中。

  【中表相应。】

  底下这个『中』是心,『表』是表现在外面。这两个中,底下一个中,跟上面一个中意思完全不一样,诸位要晓得;上面一个中是中道的意思,底下这个中是中心,是里面,就是表里一如,绝对没有虚假!表里一如。所以内外完全一样,你的心跟你所表现在外面,所作所为完全相应,这是表里一如。真的这个境界,就是我们常讲的万法圆融,事事无碍,他们都达到这个境界。

  【自然严整。】

  自自然然庄严整齐,无论是什么事情都是自然的庄严整齐。

  【检歛端直。身心洁净。无有爱贪。】

  这个地方是说他的内德,是说菩萨的心地。世尊这个说法,真实的意思是教导我们,我们应当要学习。『检』是检点,就是我们常常讲反省。『歛』是收歛。我们如果讲真正修行,早晚两堂功课,早课是提醒我们,不要忘掉!我们今天一天,要遵守佛的教训,修正我们自己思想、见解、行为;晚课就是反省。晚课,认真想一想,今天一天佛教导我们,我们有没有做到?没有做到的,明天赶紧要做到;已经做到的,要好好的保持,不要把它失掉,这是真正做早晚课,是真正修行。绝对不是,早晨把经念一遍给佛菩萨听一下,你看我很乖,我都念给你听了;到晚上,再念一遍给他听,这叫敷衍塞责,佛菩萨才不要听你这些东西。所以,我们在佛菩萨形像面前念经,是求佛给我们作证明,我一定遵守佛的教诲,要认真努力去做。所以修行,修是修正。我们的想法、看法、说法、做法错了,依照佛的教训,把它修正过来,这叫修行。所以早课是提醒自己,晚课是反省。检歛端直,端是端正。直是正直。都是从心行上说的。

  『身心洁净』。心清净,身当然就清净了,所以身就不会生病!有很多人,很多同修,很大的忧虑,这个生病怎么办?你们想想怎么办?他真的会生病,他决定没办法,为什么?一切法从心想生。他现在没病,天天想生病,他怎么会不病?他一定会生病,这就是错误!错误的想法要把它修正过来,怎么修正?念阿弥陀佛就不生病了!你们几时看到阿弥陀佛生病了?所以我们天天念阿弥陀佛就不会生病,心里要健康,他不起正念,天天去生邪念。想病就是邪念!心里不清净,我们念佛心清净,心清净,身就清净;身不清净会生病,身清净怎么会生病?不修清净心,不修清净身,天天还在那里污染。想病、想苦、想死都是染污,严重的染污!佛在经上没教给我们这些。

  【无有爱贪。】

  『爱贪』是最重的污染。心有爱贪,身就不清净,就会常常生病;人要没有爱贪,这个人要有病,那几乎是不可能的。所以你要遇到有些生病的人,你就问他,你是不是有爱有贪,他一定是会有的。

  我在台湾,在国外也遇到不少年轻人,他们被魔鬼附身,被控制,很不自在,就是我们一般讲著魔;他自己很清楚,常常魔来干扰,或者见到怪相,或者听到声音,身不由主,被外面力量控制。来问我,有的人有一、二年的,时间都很久了,来问我:有没有什么办法,能够离开这些魔境?我第一句话就问他:你是不是很喜欢神通?他说是的。就是爱贪神通,所以魔来附身。你对於神通感应,完全不理会,你一生当中绝不会遇到这些魔障。都是喜欢神通,喜欢感应;年纪轻轻的,都是大学毕业的,都念得很不错,惹上这个麻烦,可怜!到最后,他的结果到神经病院,医生不叫著魔,医生叫神经分裂症,你说多可怜!什么原因?贪爱神通,搞的这个麻烦。所以,无有爱贪,这是佛对我们的教诲!不但世间法我们没有爱贪,佛法也没有爱贪。我们今天只有老实念佛,求生净土。对西方极乐世界种种庄严,也不是爱贪才能去的;用爱贪的心,不能生净土!佛告诉我们那个地方生活的状况,一切都是自然严整,爱贪就不自然!爱贪是要去设计,去经营。这个没有爱贪是自然的,是自然严整,不是人为计划,设计经营的,不是这些。

  【志愿安定。无增缺减。】

  没有增加,也没有减少。这是形容志愿的安定。定是一,就是专念阿弥陀佛,就以这个庄严净土。所以我们於一切法,世出世间一切法,我们知足,我们知止。

  【求道和正。】

  『和』是平和,中正。

  【不误倾邪。】

  不走邪门外道,不可以投机取巧,那个是错误的。那就是『倾邪』。倾是跌倒,邪是不正。

  【随经约令。】

  这一句非常重要,教导我们要依教修行,我们要随顺经典里面的教诲。『约令』就是教训。约,等於说佛给我们的约法;令,佛对我们的命令,这就是指经典里面的教训。

  【不敢蹉跌。】

  这个意思就是一定要遵守,『不敢蹉跌』,是违背的意思,决定不敢违背。

  【若於绳墨。】

  『绳墨』。是比喻正心正行。绳墨,在现在已经看不到了,老一辈的人,大概像我这个年龄的人,给你说绳墨你还有印象。从前木工、木匠锯木头,不像现在用尺画线,不是的,他是用一个墨斗,用一个墨线,就是用墨尺,那边用钉子钉下去,拉一条直线,把它弹一弹,弹出一条直线来,照这个来锯,那个叫绳墨。现在已经不用了,现在用机械画线,画得很直,是机器那个锯子,根本用不著画线,它的规格比从前进步太多。这个绳墨在此地就比喻心正行正;和前面不敢蹉跌,不敢违背,依教奉行,佛教我们怎么做,我们就怎样做。

  【咸为道慕。旷无他念。无有忧思。】

  这个意思说菩萨平常所思、所慕的。『慕』是什么?仰慕。羡慕的是道!无上菩提大道。我们心里面只羡慕这个,除无上菩提大道之外,没有值得羡慕的。所以说『旷无他念』。旷是心里面干干净净,空旷,没有妄想,他没有妄想。『无有忧思』。忧是忧虑牵挂,这都讲忧思。没有忧虑,没有牵挂,所以人家心清净。

  【自然无为。虚空无立。淡安无欲。作得善愿。尽心求索。含哀慈愍。礼义都合。苞罗表里。过度解脱。】

  到这个地方是一段。『自然无为』。这个心自自然然安住在无为法中,什么叫无为?凡是有生灭的都是有为,无有生灭的是无为。天亲菩萨在《百法明门论》里,把一切法归纳为一百大类。这一百大类里面,前面九十四类是有为法,后面六个是无为法。有为法里面第一个心法,第二个心所有法;心法就是八识,有为法。此地说「自然无为」,你看人家心心所都不住,这高明极了。其实就是《楞严经》,交光法师注解里面所讲的「舍识用根」,识是什么?心心所!舍掉了,用根,用根中之性!我们见,眼见,不用眼识见,用见性见;我们听,不用耳识听,用闻性听,这就叫住无为法,这就是自然无为。他是得到阿弥陀佛加持,所以自然无为!其实无为法真的是自然,要想有意这么做,你已经落在心意识里面去了,你已经不是无为法,是生灭法了。所以确确实实这是真实的功夫,这个佛力的加持。

  『虚空无立』。这个心一定要像虚空一样,一法不立,才能够达到这个境界。要做到『淡安无欲』。淡泊、安然、没有一切的忧虑,世间五欲六尘没有了。佛法里面,修行证果的这个欲也没有,你才能达到。佛经上给你讲怎么修行证果菩萨位次,给你说,那是对中下的讲法;对高等修行人,这个东西统统没有!如果还有这个东西,你还有分别执著,那你怎么能成就?高级佛法里头没有这些东西。这一段里面讲的纯粹是高级的佛法,这不是对中下人所说的。所以佛要叫著弥勒菩萨跟他讲,而不叫著阿难,这个意思很深!

  『作得善愿,尽心求索』。这个求索就是常说的善巧方便。善愿,诸佛度众生成佛道,这就是善愿。四弘誓愿里面,众生无边誓愿度,本经阿弥陀佛四十八愿,这是真实的善愿!我们今天做佛的弟子,这些菩萨也是佛的弟子,必定是全心全力帮助佛普度众生,这就是作得善愿。尽心求索,去找这些善巧方便的方法。我们要讲求方法,像今天在这个时代,是科技发展到快速的这个时代,我们就利用科学的工具把佛法发扬光大,把佛法传播给广大的群众,这就是尽心求索。我们要利用科学的工具帮助佛弘法利生。

  【含哀慈愍。】

  这个『哀』是大悲心。『慈愍』是大慈。含哀慈愍实际上就是大悲大慈。悲是看到众生苦,我们生怜悯之心,帮助他离苦。慈是予众生之乐,我们要帮助他得到快乐。这个快乐里头,最真实、最究竟、最圆满的是念佛求生净土,依照《无量寿经》的方法来修学,不但将来得真实圆满的利益,现在就得真正的快乐。现在得到叫花报,往生不退成佛,果报!花、果都无比的殊胜,表现在外面,礼义都合,恒顺众生,随喜功德,对於这个世间法绝对没有破坏,世间法样样讲求,样样遵守。世间的礼、世间的义,这就是我常讲的,我们学佛要知道现代化与本土化。譬如我们在新加坡,新加坡的法律我们一定要遵守。这个法律每个国家地区有很多不一样的,到哪个地方,一定要遵守当地的法律,要遵守当地的风俗习惯,这才能受到对方人的欢迎,爱好,他们欢喜接受!所以一定要懂得现代化与本土化,这礼义都合就是现代化跟本土化。

  【苞罗表里。】

  『表』是事,『里』是道理,所有一切事理,统统包括在其中。

  【过度解脱。】

  『过』是超过。『度』是度脱。能令一切众生,像佛菩萨一样,超越殊胜。以这个法门,在一生当中得到解脱,确确实实超过、超越其他法门,比其他法门要来的殊胜。『解脱』,在此地的时候都是讲修行的果德。我们今天就讲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