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无量寿经(新加坡二次宣讲) - (第十三集)
无量寿经(新加坡二次宣讲)  (第十三集)  1994/11  新加坡  档名:02-027-0013

  请开掀经本第四十七面第一行,「积功累德第八」。前面已经将阿弥陀佛在因地里面发的大愿介绍出来。愿一定要有行,如果没有行,这个愿就落空,一定要全心全力去做。这品经里面告诉我们,是以行建愿,功积得厚,德累得高,积功累德,这样他的因才会圆满,因圆果报当然就殊胜了。我们看这品经,这品经里面值得我们学习效法的地方非常之多,看看他老人家是怎样修行的,这是我们最好的榜样。

  【阿难。法藏比丘。於世自在王如来前。及诸天人大众之中。发斯弘誓愿已。住真实慧。勇猛精进。一向专志。庄严妙土。】

  到这里是一段。佛叫著『阿难』。叫著他的名字,特别提醒他要注意,下面的开示就非常重要。『法藏比丘』。这些称呼我们要注意,有的时候称比丘,称菩萨,称佛,这是说明他修行证果一个阶段、一个阶段的完成,他的名称就有不一样。在佛面前发愿,这是对佛发愿,求佛给他作证明;『及诸天人大众之中』。这是当众发愿,不是在佛面前佛一个人,大庭广众之下发愿,可见这个愿决定不是假的。佛给他作证明,大众也可以给他作见证。他发的愿真实不虚!『发斯弘誓愿已』。已经发这个大愿,而且的确极乐世界也已经完成了,造成就了。实在讲,这段是世尊为我们补充说明,说明他五劫修行,前面这是五劫修行。怎么修的?今天这品经里头就补充出来。你看法藏是怎么修的,我们在这个地方要注意、要学习。底下这三句非常非常重要。

  『住真实慧,勇猛精进,一向专志,庄严妙土』。庄严妙土是贯三句的。住真实慧,庄严妙土;勇猛精进,庄严妙土;一向专志,庄严妙土。这个文字只在末后用这一句,其实它这是贯前面三句的,没有一样不是庄严妙土。有大愿才有殊胜微妙,以真如实相的大行,这讲修行。发愿,这是信;住真实慧,这是讲的智慧,底下这是精进,一向专志是念。如果我们从这里细看,《弥陀经》上给我们讲的五根、五力,信进念定慧,根力相应,这是人家修行功夫得力,有成就的基本的条件。回过头来我们再反省反省,我们学佛,我们也闻经、也闻法、也读经、也念佛,为什么这么多年功夫不得力,得不到真实的受用?原因就是我们信进念定慧,这五根五力上出了问题。如果我们要想修行功夫真正得力,跟过去这些古大德、这些菩萨们看齐,那这三句就是基本的。

  住是安住,心里面要充满智慧这才行,第一个条件!我们看禅宗的《六祖坛经》,惠能大师第一次跟五祖忍和尚见面,他就对五祖说「弟子心中常生智慧」。我读了这句很羡慕,我们今天要遇到这些大德,弟子心中常生烦恼。我们常生烦恼,人家常生智慧。这就是说明真正修行人,他的心是安住在真实智慧里面,我们是安住在妄想烦恼之中,完全不相应。所以怎么样认真念佛,天天拜佛、供僧,搞了几十年还是没有消息,还是一样苦恼。我们必须把原因找到,像害病一样,把这个病源找出来,然后对症下药,药到病除,我们才有康复的一天。假如我们学佛含糊笼统的学下去,几十年知道自己有病,病很重怎么得的病不晓得,病根在哪里不晓得,你怎么能对治?这根源之所在就是我们的心里头没有智慧,人家修行人心里有智慧,这是根本不可以轻易看过。

  我们要住真实慧,住真实慧,我们很想怎么个住法?前面都跟诸位报告过,要仔细听、要记住、要会用在生活上,那才行。我们常讲,我们要理智不能感情用事。处事待人接物、修持都是以理性做主宰,而不是感情用事,这就接近住真实慧。我们的智慧没那么高,没有那么圆满,但是总要相应,总要接近,这是起步。有了智慧、有了理智,那要紧的就是要真干,勇猛精进就是真干。依照《无量寿经》上所讲的道理,依照经典上所讲的方法,我们认真努力的去反省,去改进,去实行,这叫勇猛精进,要认真努力。

  一向就是专心,一心一意只为一桩事情,庄严妙土。我们在回向偈里头,「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什么是功德?充满了智慧的行持就是功德。点点滴滴的善心善行,回向西方极乐世界。这三句是普贤妙行的纲领、宗旨,是法藏比丘创建西方极乐世界的真因。这我们不可以说是念念而已,这是阿弥陀佛的事情,好像与我们不相干,那就错了。阿弥陀佛的事情与我们息息相关,就是我们自己的事情。

  【所修佛国。】

  这是讲他的成就。前面这是因,有因当然就有果。庄严清净的国土。

  【开廓广大。超胜独妙。】

  妙在哪里?超在哪里?古人为我们归纳了七条,说出『超胜独妙』。第一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法身、报身、应化身,佛有三身,三身都出於一处,这个妙。三千年前释迦牟尼佛示现在我们这个世间,我们见到的释迦牟尼佛应化身,佛的报身、法身我们见不到,分开的。报身在实报庄严土,法身在常寂光净土。释迦牟尼佛也有四种净土,四种净土不在一起,我们见不到。西方世界阿弥陀佛四种净土在一起,它是圆融的,所以一身即是三身,三身即是一身。这个妙,这个超胜。

  第二佛的身体,他的光明、寿量超过一切诸佛如来,无量寿!如果有人要问你,阿弥陀佛将来也有般涅盘,观世音菩萨接著就成佛。阿弥陀佛什么时候涅盘?还有无量劫的无量劫。前面我们在愿文里头读过,大千世界一切众生,假使统统成了缘觉,共同来计算佛的寿命,都算不出来。佛的这个寿命太长!佛成佛到今天才十劫。譬如说这个人的寿命一百岁,今天才十天,后头日子长得很!我们有多长的寿命?如果不肯发愿求生西方,要靠自己修别的法门成就,我到西方世界已经成佛了,他还在六道轮回。这一定道理!身光、寿命超过一切诸佛。

  第三名号的利益不可思议。他用这种方法来接引摄受一切众生,这是比一切诸佛如来所用的方法要简单、容易、稳当、快速。度众生的方法,所有一切诸佛比不上阿弥陀佛。第四前面跟诸位说过,能令五乘契入国土。上从等觉菩萨,下至地狱众生,也就是能叫他平等成佛,这是他方世界里头没有的!第五二乘人、女人、根缺,极度不平的,障碍比较上重的,阿弥陀佛能够叫他顿转一乘,跟这些十地菩萨一样,这也是他方世界没有的。第六往生的修行容易、简单、不难。也就是说人人都能修,只要你肯修,没有一个不往生的。最后一个是生到西方极乐世界果报太大,成佛!成了圆满究竟的佛果,这个果报太大、太快!很短的时间,我们在这经典里面,依照经典所说的仔细去推算推算,顶多是二劫、三劫、四劫就成佛了,不要五劫,太快了。这七种十方世界都没有,一切经典里面也没有,所以确确实实超圣独妙,没有一尊佛的刹土能够跟他相比。

  【建立常然。】

  『常然』。常是永远不变,不生不灭。古德为我们说的至少三桩事情能显示出,第一个是本性常,法身,这从理上说的;第二个不断常,这是指的报身;第三是相续常,是应化身。在我们这个世间里,除了本性之外,都是无常的。西方世界样样都是真常,这是弥陀圆满心性里面所现的,法性妙土所成就的,不是他方世界法相显现的幻境,虚幻不实。我们今天这个世界就是虚幻不实的。现在科学家讲得好,我们这个世界一切万物都是些原子、电子、粒子组合成的现象。缘聚就现相,缘散相就灭了。这缘聚缘散相续无常,是这么一个相。《金刚经》上跟我们讲的「一合相」。这个世界是一合相,一就是只有一种基本的物质组合而成的,合是作用,跟现在科学家发现的完全一样。世尊在三千年前跟我们讲的,现代科学家才发现。科学对於佛法的确有不少的帮助,证明佛所讲的话一点都不错。佛的观察,那个能力不是我们能想像得到,那个世界建立常然,不像我们这无常。

  【无衰无变。】

  这就是西方世界的果报,决定没有衰退,决定没有变化,永恒的真常。西方世界人无量寿!我们今天听到那个寿命长的,就会想到什么?老,老苦。所以有些人怕老苦,我不要长寿,活个六十、七十就可以了,太大年岁太苦了。西方世界的人虽然是无量寿,看起来真的是年年十八,天天十八,他不老,那就很快乐、就很自在!他不老,他不变化。阿弥陀佛无量寿,阿弥陀佛没长胡须,永远是年轻不变。『无衰无变』,不会变。

  【於无量劫。积植德行。】

  这是佛成佛之后,一心一意帮助十方一切众生圆成佛道。阿弥陀佛成佛就做这个事情,『积植德行』。如果克实在本宗的教义来说,就是教导大家一心专念阿弥陀佛,求愿往生,不退成佛。这个功德是真实的功德。这两句是总说,底下要举几个纲领,让我们在生活当中有所遵循。我们应该怎样遵守?怎么去做?

  【不起贪瞋痴欲诸想。】

  这就佛教给我们做,他就是这么做的,就这么成就的。於世法、於佛法都能够放下。身心清净,这一句就是定,就是念佛三昧。昧,不动,如如不动,这是我们要学的。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自己的生活,无论是物质生活、精神生活都要学习,把贪瞋痴欲妄想要放下。我们很想放,没有办法,它偏偏要起来,这就是业障,这就是习气。那用什么方法来对治?念佛。这个念头一起,阿弥陀佛!把它换成阿弥陀佛,要换得快,时时换,处处都换。久而久之,这功夫得力,得力什么?阿弥陀佛有力量了,贪瞋痴欲诸想逐渐逐渐减少了,逐渐逐渐没有了,这是念佛功夫、这是念佛得力。如果念佛人一天到晚还有贪瞋痴欲诸想,这很糟糕!这一生往生就很困难。只能够说跟阿弥陀佛结个缘,还等来生来世再办!可是来生来世太危险、太苦了,一定要在这一生当中完成。知道这些东西都是业障,都是不应该有的,换句话说,都是耻辱。为什么佛没有?为什么菩萨没有?他可以没有,我也可以没有。断这个东西真的是很难,净宗的方法好,用这一句佛号取而代之。

  【不著色声香味触法。】

  这是外面境界,也就是说我们绝对不被外面境界诱惑。内不乱,外离相,你有这个本事,这就是真实慧,这是我们修行的本钱;不具足这个条件,那修行是嘴皮上的,不是真的。真正佛法的利益受用,你怎么会得到?禅宗里面内不乱就是定,外离相就是禅。这两句话禅家的总纲领。禅宗的纲宗就是《金刚经》上所讲的「如如不动,不取於相」。不著贪瞋痴欲诸想,就是如如不动。『不著色声香味触法』,就是不取於相。跟《金刚经》讲的完全一样。

  【但乐忆念。过去诸佛所修善根。】

  我们会想,不能不想。如果真的什么都不想了,又糟糕。怎么糟糕?落在无明上去了。你看凡夫麻烦,不是妄想就是无明;妄想跟无明都是业障,都出不了三界。所以这个方法好,叫你想佛。想佛这不是妄想也不落在无明,所以这个方法好极!这一句名号是我们真如本性的德号。不仅仅是西方教主的名号,是我们真如本性的德号。所以念这句佛,念久了会开悟,会明心见性。何况又得阿弥陀佛本愿威神的加持,好处太多,真的是说不尽。教给我们『但乐』,乐是欢喜,很欢喜的念佛。

  为什么不说念阿弥陀佛,是念过去诸佛?前面我们在阿难尊者的启请的话里面看到,三世诸佛,佛佛相念。诸佛都彼此互相念,一切诸佛都念阿弥陀佛。所以这诸佛两个字也可以称作是阿弥陀佛。古德讲解《弥陀经》,《弥陀经》上讲的诸佛,古德有说那个诸佛就是阿弥陀佛,所以这是有来历的。所修的善根,这个地方用诸佛不用阿弥陀佛,意思更圆、意思更广。为什么?底下有所修的善根,诸佛如来所修的善根。本经就是一切诸佛如来修行的总纲领,我们在这部经里头全部都掌握到。只要你细心去体会,你用真诚的心、清净心、恭敬心去读诵、去研究,你会每天有新的发现;这新的发现就是我们佛门讲悟处。天天有悟处,这个人就有欢喜,就生法喜。每天都开一点悟,积小悟就成大悟,积大悟就成大彻大悟,要认真的努力去学习,依照这个纲领去做。

  【行寂静行。远离虚妄。依真谛门。】

  修行,行门里面的总纲领是觉正净。大家都晓得学佛入门要先受三皈戒,先受三皈依。三皈是什么?是把佛家修学的总纲领、方向、原则传授给你,你从今之后依照这个纲领来修学,这就是佛的学生、佛的弟子。这传授三皈,三皈大家晓得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佛法僧是什么?佛,佛像,法,经本,僧,出家人,你就全搞错了,佛法僧不是这个讲法,你完全著了相,依文解义。佛曾经说过「依文解义,三世佛冤」。三世诸佛都喊冤枉,你把佛的意思搞错了。所以惠能大师当年传授三皈,他就不说佛法僧。可能在那个时候就有很多人著相、误会。我们在《坛经》里面看到,他老人家传授三皈,皈依觉、皈依正、皈依净,他这样说的。佛就是觉,法就是正,僧就是净。所以觉正净是我们的自性三宝,是我们真正的皈依处,这才管用。觉而不迷,正而不邪,净而不染,我们本宗是从净入门,禅宗是从觉入门,教下是从正知正见入门。

  我们净土宗是从清净心入门,『行寂静行』。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起心动念、一切行为可以做,但是要保持清净心,那就相应、就如法。如果扰乱我们清净心的,破坏我们清净心的,我们就远离,我们就不做,或者少做。决定不能妨碍清净心,这叫真修行。『远离虚妄』。虚妄的事情太多太多,你要有智慧才能辨别。今天这个社会有假佛法。你看《楞严经》上讲末法时期「邪师说法如恒河沙」,那就是虚妄。你要认清楚,你要远离。『依真谛门』。谛是实实在在,真实不假,不是虚妄的,真实的。本宗念佛求生净土是真实当中的真实,最为可贵。

  【植众德本。】

  这就是教给我们要像弥陀一样修一切善。弥陀圣号具足万德,我们念这句佛号,要知道阿弥陀佛发心,修因证果,普度众生。我们心里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一心一意效法阿弥陀佛,学习阿弥陀佛,这叫真正念佛人。口念,心要行,要去做。

  【不计众苦。】

  我们要为苦难的大众做一个榜样。佛虽然教给我们不要修无益的苦行,没有利益的苦行,用不著;一定要有利益,那个苦行才应该要修。所以佛又教给我们「以苦为师,以戒为师」。为什么?生活常常清苦一点,我们对这个世间没有留恋。日子过得太舒服、太享受了,这个世界不错,还不想走!这实实在在的话,会使我们堕落,我们这个心会退转,生活清苦一点好。

  从前在唐朝时候,庞居士在禅宗里面非常有名的一个大德,他家里非常富有。他把他的家业变成了钱财,大概房子什么都卖掉了,房子、地都卖掉了,变成钱财,买一条大船。家里头的金银财宝统统装在船上,把船划到江东当中打一个洞沉下去,全部都不要了。有人就问他,你既然不要,这么多金银财宝拿去做一点好事,救济别人,那不是很好吗?他说了一句话「好事不如无事」。有道理!他以后生活怎么办?编草鞋。在大陆上打草鞋,编草鞋,每天卖草鞋。一双草鞋大概卖个两文钱,卖几双草鞋,他吃饭就没有问题了。他过清苦生活。他自己,他的太太、女儿都得道、都成就了。以苦为师!『不计众苦』,生活清苦一点是对的,应当努力去帮助别人。

  刚才跟大家说,无益的苦行不要修。我早年学佛跟李老师,那个时候真的很清苦。我跟李老师学日中一食,一天吃一餐,老师很赞成不反对;我想学打坐、学不倒单,老师反对。他说你坐著睡觉哪有躺著睡觉舒服?是有道理。很多人学不倒单,其实他不是在禅定,他是在打瞌睡、在睡觉。坐著睡多难过,哪有躺著睡舒服?所以他就不赞成,有道理!这日中一食,持午有没有必要?实在讲看你自己的需要,看你自己生活环境。如果不需要,也不要勉强。有很多人持午,三餐饭一餐吃掉,吃那么一大锅。所以我看到许许多多的持午的人,我都问他,你是不是有肠胃病?都有。你看不但没有好处,搞成一身病,这错误!所以这个不可以勉强。人家持午一天吃一餐,一餐正常的,就是普通一餐的饭量,而不是把三餐饭一餐来吃,那就变成无益的苦行,那是没有必要的。所以是不计众苦。

  【少欲知足。】

  欲望要减低。我们学佛明白了,学佛就是明白人,不迷惑了。我们这个身体在世间,需要养这个身体,吃得饱,营养够,穿得暖,有一个小房子可以遮蔽风雨足够,这一生多快乐!老实念佛,修善积德,你说这多快乐!我在美国看到人家住大房子,我都很感叹,可怜悯者!那住大房子怎么可怜?侍候房子,天天要打扫整理,花好多时间,房子的奴隶。所以我去看那个情形,不是人住房子,是房子住人。我住的地方是愈小愈好,就那么一间房子,几分钟打扫干干净净的,省事。所以大房子住得好苦。那都是迷惑颠倒不觉悟,他才会搞那么大,自找麻烦。所以要少欲,要知足。

  【专求白法。】

  『白法』是善法。一心一意向善、行善,善决定利益众生,给众生真实的利益。底下讲:

  【惠利群生。】

  惠就是布施,给别人真正的利益。

  【志愿无倦。忍力成就。】

  积功累德行善,乐此不疲,愈做愈快乐,愈做愈欢喜,法喜充满。『志愿无倦,忍力成就』。忍力成就,简单的讲功夫成就,三昧成就。《金刚经》所说的「一切法得成於忍」。能忍,这才叫有力大忍。忍不仅仅是对治瞋恚,有忍,忍力成就,这个人不会发脾气,不会有瞋恚心,不仅能治瞋恚,实实在在讲能断三毒。因为你能忍,就不贪。能忍就不愚痴。这个忍对治的毛病很多很多,「忍力成就」。忍力成就,一定是少欲知足。你看多欲的人、不知足的人他怎么能忍?不可能的事情,决定得不到。所以要少欲知足,专求白法,舍己为人,利益众生,把自己都忘掉了,这种人才能够得忍。

  【於诸有情。】

  对於一切有情众生。

  【常怀慈忍。】

  慈是慈爱,爱护一切有情的众生,叫慈忍。我们是理智的爱护,不是感情。不能动感情,动感情就坏了、就迷了,是一个理性的爱护。爱护一切有情众生,对待他们要有节制,这就是忍。对於他们的帮助是恰到好处,他才能得利益,这是理智。像我在前面跟诸位举的例子。你们大家供养出家人,供养的恰到好处,他有缺乏的,我们都能叫他不会缺乏就好,不能过头。过头什么?他就长贪心。所以这个恰到好处就是忍,不能太过分。物质供养太过分,他就享受。享受西方世界就忘掉了,不想去了。所以这个慈里头要有忍,这是真正智慧,真的爱护!

  【和颜爱语。】

  这就平常接触大众的态度要和睦。颜色要和睦,叫人看到欢喜。『爱语』,这个爱语不是讲好听的话,那讲好听的话变成谄媚巴结!这个爱语就是爱护,意思就是教导、劝善、规过,这是爱语。

  【劝谕策进。】

  劝勉他、开导他、警策他、帮助他进步。讲的都是原则,都是我们应当认真要学习的,这叫学佛。我们学佛要学的跟佛一样,纵然不能一样,也有几分相像,要完全相违背,那不叫学佛。

  【恭敬三宝。奉事师长。无有虚伪谄曲之心。】

  这三句是我们求学能不能成就关键的所在。佛家常讲「师资道合」,这三句就是师资道合。师是老师,资是学生。学生对於老师要有真诚的恭敬心,才能得利益。如果学生对老师没有恭敬心,学生对老师有怀疑,这个做学生的人,我就在此地诚心诚意劝导他,离开这个老师。为什么?因为你跟这个老师得不到好处,你宝贵的时间、宝贵的精力空过掉了,太可惜!你要跟什么样的老师?跟你心目当中真正尊敬的老师,你跟他会有成就。为什么?那个老师讲的话,你能够接受,你能够真正去奉行,就是会做到,这就有利。不在乎老师什么德行、修养的高低,不在乎!在乎你学生对他恭敬。那个老师自己不怎么样,但是你对他很恭敬,他教你的是正法,你真能做到,你将来超过老师。所以说是青出於蓝,而胜於蓝,就是这个道理。

  老师真有学问、真有道德,你对他怀疑,你对他不相信,你跟他什么也得不到。所以我们要想学东西,找什么样的老师?找我自己最崇拜的老师,最尊敬的老师,这就行了。这是我们做学生成败的关键,成败的秘诀在这个地方。这三句就重要!『恭敬三宝,奉事师长,无有虚伪谄曲之心』。我们对老师,对三宝,对於学法、求学,真诚、清净心,恭敬心,再加上慈悲心,那你一定有成就。

  【庄严众行。轨范具足。】

  行是日常生活行为。你的思想行为充满了智慧,充满了德行,这是真正的庄严。这不但是同学当中的模范,也是社会大众的榜样,『轨范具足』。

  【观法如化。三昧常寂。】

  底下这几句理事具足。这两句是理,是我们的观念,是我们的认识,也就是说宇宙人生的真相。真相是什么?佛在经上常讲「万法无常」。《金刚经》上跟我们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又告诉我们「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这个法是一切万法。一切万法是什么?是幻化的。现代科学可以说相当进步,不仅仅证明这一切万法、一切现象是一合相。《金刚经》上证明出来,一合相讲得粗,不是讲得很微细。微细的那一部分现在也被证明出来了。像《金刚经》上四句偈上所说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这是讲得细,比一合相还要微细,还要真实,科学证出来了。现在科学家知道,根本就没有物质存在。一合相还有物质,还存在,现在发现的没有这个东西存在。这现相怎么产生的?波动,那是波动产生的现相。这个跟佛法讲的真的接近。佛法告诉我们,这个万象之所以发生,是一念不觉而有无明,无明就是波动。「无明不觉生三细,境界为缘长六粗」。这是说明宇宙万物的形成、来历是不觉无明,就跟科学家讲的波动非常非常接近。我们明白这个事实真相。

  这个事实真相果然明白了,你的心会很清净。『三昧常寂』。不管在什么境界里面,你的心都是定的。一切万境在你的身边,你不会去著相,你也不会取相,也不会起心动念、不会在意,心常寂静;对於这一切现象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那是慧,如如不动是定,这就是诸佛菩萨的境界。

  【善护口业。不讥他过。】

  口业清净。惠能大师讲「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跟这个意思相同。

  【善护身业。不失律仪。】

  身体一举一动都合乎规矩。

  【善护意业。清净无染。】

  心地清净不会有污染。内不生烦恼,外不著诸相。这是修行最根本的原则,三业清净。底下为我们举几个例子。

  【所有国城。聚落。】

  『国城』,我们今天讲的都市,我们居住的大环境。『聚落』,是我们居住的小环境。

  【眷属。珍宝。】

  举几个例子。

  【都无所著。】

  都不执著。我们生活在这个世间,一切随缘,随遇而安,这就自在、就快乐!不一定一样、一样去选择,一样、一样去计较,那就很苦恼,一切随缘。环境好也很好,环境不好也很好,那都好,这个样子才自在。他不执著个人的生活,这样就对了。

  【恒以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六度之行。教化安立众生。】

  对待别人,我们自己修行菩萨这六大纲领也劝导别人。一定要自己做出个榜样来,自己不肯布施,劝人布施,那是假的,而人家也不会相信。我们自己这样做,得到了很好的受用,别人看了很羡慕。我们这样劝导他,教导他,他也欢喜接受,他就肯学了。所以要以菩萨行,菩萨行就是这六条纲领。我们能这样的做法,这样的帮助别人,『教化安立众生』。

  【住於无上真正之道。】

  『无上真正』。真不是假的,正就不邪。无上真正之道是什么?就是西方极乐世界。换句话说,一定是以信愿持名,往生净土,劝导一切大众。这是帮助他,『住於无上真正之道』。

  【由成如是诸善根故。所生之处。无量宝藏。自然发应。】

  由於上面所讲的真实妙行,真实的功德,他这个感应所得殊胜的果报,必定现前。西方极乐世界怎么来的?不是阿弥陀佛求来的,是他五劫修行,积功累德自然的感应。你没有真因,哪来的殊胜果?真因才有胜果。这决定不能作假,决定不能自欺。真实的果报,他有真实的因缘。虚伪的因,得的果也一定是虚假的,不是真实的。像我们看世间名闻利养,这些富贵,说实在话是转眼就是空,不真实,保不住。我们看许多大富大贵的人,年岁大了,老衰了,半身不遂了,得老人痴呆症的很多!这就是显示出果报是虚假的,不是真实的。果为什么是虚假的?因一定不真实,因里一定有问题。所以这个地方是因真果也真。

  【所生之处。无量宝藏。自然发应。】

  发是发明,应是感应,自自然然来了。下面给我们举一个很明显的例子:

  【或为长者居士。】

  古印度的长者、居士不是随便称的。有道德、有学问,也有年高德长,也有年岁,也有财富,在社会上也有地位,得到大众恭敬,这长者、居士。

  【豪姓尊贵。】

  我们中国人讲生在大富人家。『尊贵』。是在社会上有显赫的地位。

  【或为刹利国王。转轮圣帝。】

  这讲转轮王,我们在这里不必细介绍。这些名相一般注解里头都有。《佛学字典》都查得到,我们就省事。

  【或为六欲天主。乃至梵王。】

  这是福报更大的生到天上,在天上做天王,做天主;一般其他宗教里面称为上帝,他去当上帝去了。都是在佛门里面修行,积功累德所感的果报。殊胜的果报。

  【於诸佛所。尊重供养。未曾间断。如是功德。说不能尽。】

  他虽然是豪姓尊贵,或者是国王,或者是天王,他还继续不断的认真在学佛,认真在修行。这个我们在历代帝王、大臣当中见到不少,跟经上讲的相应。

  【身口常出无量妙香。犹如栴檀。优钵罗华。其香普熏无量世界。】

  这是贵相。人不但相貌庄严,人身上有味道。贵人身上那个气味很香,业障深重的人这个味道是很难闻,这个能够看出业障。我没有见过虚云老和尚,我在香港讲经,听同修们告诉我,虚云老和尚到过香港,有人亲近过老和尚。老和尚身上有清香,很远就可以闻到。老和尚一年剃一次头,洗一次澡,身上有清香不臭,人家心清净。我们天天洗澡,身上还是臭气难闻,这业障深重。虚老和尚距离我们不算太远,我们能够得到证明。心清净,身上气味不一样,有清香。现在人用假的。假的什么?香水。那就是虚假,不是真实的。虚老和尚那真实的,不用香水,『身口常出无量妙香』。这些地方我们都要提高警觉。我们修行有没有功夫?功夫有没有得力?自己不觉得,接触人知道。看看我们身上会有什么气味?我们口里头有没有什么气味?人家一说我们就明白了。我们自己修行有没有进步?从前我们口臭,口说话好难闻,现在这个味道没有了,那就有进步了。如果在口里头有香味的时候,那这个功德就大,那就感应就大!这真的是如此。所以我们真认真修六度,认真的修普贤大士之德,就有这个感应。这是真正不可思议,这香庄严。

  【随所生处。色相端严。】

  端是端正,严是庄严。

  【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悉皆具足。】

  那这是光色都达到极庄严的殊胜境界了。统统是修的,要认真努力去做,不要羡慕别人,自己要认真去修。

  【手中常出无尽之宝。庄严之具。一切所须。最上之物。利乐有情。】

  这一段讲的是众宝庄严,你才有能力救度一切苦难的众生。他缺乏什么,你都能够帮助他,你都能够去满足他、去成就他,得有这种能力。这个能力也是自己德行感应而现的,大德感应就大,小德感应就小。感应小不怕,只要认真努力,精进不懈,积小德就成大德,就能跟诸佛菩萨、祖师大德一样,能够普遍利益一切众生。这里面的经文字句里面含义是无尽的,我们要细心去体会。

  【由是因缘能令无量众生。皆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这是教化的成就。能令一切众生发无上道心,也就是说能发心求生净土。唯有求生净土,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才能够圆满的证得。这句是梵语,是我们学佛最后的目标;要用现代话来讲,就是究竟圆满的智慧。尽虚空遍法界,过去、现在、未来,无所不知,无所不能。这句就是这个意思。上面我们从第四品一直到此地,都是说明法藏比丘因地里面所发的大愿,所修的大行。底下一段是因圆果满。世尊为我们介绍他的成就。「圆满成就第九」。在此地,请大家要注意法藏的称号。他从比丘升到菩萨,最后升到阿弥陀,这一段我们很明显的看出来,这很有味道。你看他的修行证果一个阶层、一个阶层。

  【佛告阿难。法藏比丘。】

  这个地方称『比丘』。

  【修菩萨行。积功累德。无量无边。】

  这释迦牟尼佛对於法藏的赞叹。赞叹他的因修得圆满。

  【於一切法。而得自在。非是语言分别之所能知。】

  这是讲到自受用。他得的利益,得的受用,不是别人能知道的,也不是别人能说得出的。我最初接触佛法是台湾大学方东美先生介绍的。他告诉我,他说「佛学是世界上最高的哲学」。我那个时候是跟他学哲学的,他说「学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我被他这一句话打动了,这么好!那应该要好好的学佛。果然没错,所以我非常感谢老师教导我,我这一生果然得到最高的享受。『於一切法,而得自在』。快乐无比,老师指的路。要不是老师,我们怎么会晓得?这就刚才讲,对老师真的尊敬,真的佩服,老师教导我们,我们认真努力去做,你才能够得到。

  【所发誓愿。圆满成就。】

  四十八愿,愿愿都兑现了,没有一愿落空,愿愿兑现了。

  【如实安住。】

  就如同他愿里面所说的,他愿里面所想的、所希望的,这样安住。

  【具足庄严。威德广大。清净佛土。】

  这几句话极力的形容西方世界的殊胜庄严。这是世尊赞叹法藏,因圆果满。再看底下经文:

  【阿难闻佛所说。白世尊言。法藏菩萨成菩提者。】

  你看这里法藏是菩萨,这里不是比丘,菩萨!『成菩提』。成就圆满的大菩提。

  【为是过去佛耶。未来佛耶。为今现在他方世界耶。】

  法藏菩萨成菩提,就是成佛了。他是过去佛?还是未来佛?还是现在佛?现在佛当然不是我们这个世界,我们这个世界是本师释迦牟尼佛,一定是别的世界,他方世界。阿难这一问。

  【世尊告言。彼佛如来。来无所来。去无所去。无生无灭。非过现未来。】

  世尊的答覆,这一句是决定不能够缺少的。这是什么?是从根本来答覆,是从真实法来答覆。真实法里面没有来去。「如来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这是佛在《金刚经》上说的,跟这里是一个意思。佛哪有来去?佛没有生灭,佛没有过去、现在、未来。你这样问就错了,问错了。可是诸位要记住,佛在《华严》、在《圆觉》里面都跟我们说过,一切众生本来成佛,换句话说,我们的根本跟诸佛如来无二无别,现在搞得这个模样,真叫可怜。为什么会变成这个样子?佛也说出了,「但以妄想执著而不能证得」。这是你不能恢复本来面目。因为你有妄想,你有执著,佛是一语把我们的病根道出。只要我们把妄想、执著去掉,我们就恢复到本来面目,恢复到不生不灭,不来不去,我们本来是这样的。这个意思很深很深。

  大乘佛法里头有两句话说得很好,「十方虚空不离当处」、「十世古今不离当念」。因为尽虚空遍法界,森罗万象都是一个妄念,一个波动变现出来的。不离当念,不离当处。你要不相信,你晚上睡觉会作梦,梦中境界不也很庄严、也很广大吗?有没有离开你床铺?一寸一分也没离开。不离当处,不离当念。我们今天虚空法界,就是我们真如本性在做大梦,就这么回事情。真相一定要知道。这两句是道破真相,然后从事上来说,事上这就是应化。从事上来说:

  【但以酬愿度生。】

  佛当时发了四十八愿,愿也兑现了,不能说空话。空话是打妄语。佛怎么可以打妄语?既然发了愿了,愿要兑现。

  【现在西方。】

  『现』是示现。於是示现在西方。他这个话是双关语,也可以说是现在,现在他在西方。

  【去阎浮提百千俱胝那由他佛刹。】

  《弥陀经》上讲的十万亿佛刹。『百千俱胝那由他』就是十万亿。距离我们这个娑婆世界十万亿佛刹,那一边有个世界。

  【有世界名曰极乐。】

  那个世界名号叫『极乐』。我们这个世界叫娑婆。极乐世界。

  【法藏成佛。】

  你看比丘菩萨成佛了,『法藏成佛』。

  【号阿弥陀。成佛以来。於今十劫。】

  这一句话我们要牢牢记在心上,佛的寿命无量劫,现在才十劫。我们现在到西方极乐世界去,诸位要晓得,将来在西方极乐世界都是老资格。为什么?成佛十劫我们就来了,你说这个机会多好、多难得!将来在西方极乐世界,资深的菩萨。现在不想到西方极乐世界去,还想自己学什么法门,自己成就的,我们知道他断不了烦恼,他破不了妄想,决定还是搞轮回。我们到西方世界早已经成佛了,他还在搞轮回,这我们能想像得到。这样的人自以为聪明,俗话常讲聪明反被聪明误,那才是真实可怜悯者。所以机会决定不能错过,机会不容易遇到。

  【今现在说法。】

  阿弥陀佛现在在西方极乐世界,正在说法。我们要想学佛,要想听法,听哪一个法师,什么祖师大德,菩萨说法也比不上听佛说法。听一切诸佛说法,都比不上听阿弥陀佛说法。阿弥陀佛光中极尊,佛中之王。

  【有无量无数菩萨声闻之众。恭敬围绕。】

  这些人都是这十劫之中,从十方世界往生的这些大众。在前面我们读过,我们也了解,凡是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的人,纵然是下下品往生的,也都是阿惟越致菩萨。因为这是佛的本愿,都是圆证三不退的菩萨,下下品往生也是。为什么世尊在此地介绍,还有菩萨,还有声闻大众?好在后面世尊还有补充说明。我们现在没有看到那个经文,我在这个地方也跟诸位透一点消息,决定不能怀疑。生到西方世界作阿惟越致菩萨,不是我们自己修得的,是阿弥陀佛本愿威神加持的。我们得到的是加持的,不是自己得到的。自己是什么身分?自己还是人天。小乘人往生的还是声闻。说声闻、人天、大众,这是说我们自己本分,不是说弥陀加持的。如果说弥陀加持,大家是一样的。西方平等世界是加持的。

  《观经》九品里面给我们讲,凡圣同居土下下品往生的,要经过十二大劫,花开见佛;那是说我们自己修持的时间、能力,没有说加持的。加持都一样,都是阿惟越致菩萨,这是讲自己修持的。下品中生的,六劫,时间就省了一半。品位愈高,时间愈短,成就愈快。这是讲在那一边修行的,是自分的修行,不是佛加持的。佛加持的我们统统都一样。到我们自己自分修行,功夫已达到这个境界,佛还加不加持?佛还是照样加持,这是真正不可思议。因为弥陀愿文里面没有说,等到你自己修行证得八地菩萨我就不加持你,没有这个说法。没有这个说法,那一定是永远加持,即使我们在那里将来成佛了,阿弥陀佛还加持我们,这是真正不可思议!

  所以这个经文要很细心的去观察,去体会如来的真实义,我们才明白一、二。开经偈上「愿解如来真实义」,千万不要把佛的意思错会了。现在学佛、听经、读诵的人很多,真正能明如来真实义的不多。很多人听经曲解如来真实义,错解如来真实义,不少。我们自己要小心谨慎,不要曲解了,不要误会了,这非常非常重要,对於自己往生会造成很大的障碍,所以要细心去体会。有疑要问,断疑才能够生信。我们再看底下一品,底下一品不长,意思很深。「皆愿作佛第十」。

  【佛说阿弥陀佛为菩萨求得是愿时。】

  这个『佛』是我们本师释迦牟尼佛。这一段我们看起来是集结经的人记录的,这不是佛说的。说当时佛讲经,听众里面有一些人的反应。释迦牟尼佛给我们介绍『阿弥陀佛为菩萨求得是愿时』。就是前面所说的,当时在座、听经,从一开头听到这个前面第九品,听到这个时候。

  【阿闍王子。与五百大长者。闻之皆大欢喜。】

  这是当时参加法会的,『阿闍王子』他们这一帮人。他们也有个小团体,志同道合,平常在一块修行,今天在一起听经,听佛讲《无量寿经》,听了之后欢喜。皆大欢喜。

  【各持一金华盖。俱到佛前作礼。以华盖上佛已。却坐一面听经。】

  听了欢喜,供佛、供养。每个人拿个金花供养释迦牟尼佛。他们五百个人都拿著这个金花供养佛,供养完了之后,又回到座位上,再坐下来听经。继续听,佛没讲完,继续听。

  【心中愿言。令我等作佛时。皆如阿弥陀佛。】

  他们心里都有个念头,都在打了个妄想:阿弥陀佛不错,好!我将来作佛也像阿弥陀佛一样。动这么一个念头,听了前面所说的动这么个念头。这个念头难得,希望我们在座的同修也有这个念头,这叫没有白听。但是怎么样?不能学他们这些人。我们再看底下的文:

  【佛即知之。】

  佛有神通,有他心通。你们心里头动个念头,佛就知道了。所以这些人动这个念头,佛晓得了。

  【告诸比丘。】

  告诉听经的大众,告诉大家。

  【是王子等。】

  阿闍王子跟这五百长者,他们是生生世世都有因缘的,这一些人。

  【后当作佛。】

  等於说给他们授记,他们以后将来成佛。

  【彼於前世住菩萨道。无数劫来。供养四百亿佛。】

  这一尊佛出世要三大阿僧只劫,供养四百亿佛,你想想这个时间多长?他修了多久?

  【迦叶佛时。】

  『迦叶佛』是释迦牟尼佛以前的一尊佛。我们这个大劫叫贤劫。这一个大劫当中,世尊告诉我们有一千尊佛出世。第一尊拘留孙佛,第二尊拘那含牟尼佛,第三尊是迦叶佛,我们释迦牟尼佛是第四尊,弥勒佛将来下生作佛是第五尊。所以释迦牟尼佛第四尊,那迦叶佛,前面贤劫第三尊佛的时候,释迦牟尼佛是补处菩萨。那个地位就跟现在的弥勒菩萨一样,是迦叶佛的补处菩萨。

  【彼等为我弟子。】

  在迦叶佛的时候,释迦牟尼佛是菩萨,他们是菩萨的弟子,跟佛有缘,缘很深。

  【今供养我。复相值也。】

  现在我作佛,他们又来听经,又做我的弟子,来供养。又来了,又见面了,很欢喜。

  【时诸比丘闻佛言者。莫不代之欢喜。】

  释迦牟尼佛说出过去世的因缘,这才晓得学佛的人不简单,同参道友也不容易,过去生中没有缘,见面就讨厌、就不喜欢。是不是?过去生中有缘,这见面才欢喜,才做同参道友,不是容易事情。缘很深很深,我们没有他心通,不知道。这一段经文插在这个地方有什么用意?用意非常非常之深。

  第一个过去无量劫中,生生世世修行,而且供养四百亿佛。这福报多大!听到佛讲《无量寿经》,动了念头,我将来成佛要跟阿弥陀佛一样;没有发心往生,没有发愿往生。这就是说明听到这个经能信、能愿,发愿往生,善根福德因缘超过他们。你过去世像他们一样,如果说生生世世修行,供养四百亿佛,你的善根福德因缘还不够。《弥陀经》上讲的「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那个少,多少是什么标准?此地是标准。我们今天听到这个经欢喜,发愿想这一生生到西方极乐世界,我们过去世供养诸佛超过四百亿。因为你是有四百亿的时候,还没有念头想往生,只是一个念头我将来成佛,像阿弥陀佛而已。你就晓得难!我们今天把这个法门劝人,叫人家相信。人家过去生中没有这个善根,佛也不行,我们凭什么能帮助人?你就晓得真正听到欢喜信受奉行的,他的善根成熟了,真正不可思议,这个人不是凡人,不是普通人。这个经里头含著有这么深的意思。

  第二个意思,虽然将来会成佛,他不能往生,不发愿往生。不发愿往生,还要继续搞生死轮回,还要受无尽的苦恼,免不了。第三个意思,李老师讲,我们把这个事实真相搞清楚、搞明白了。如果你这一生当中遇到这个法门,要不真正发心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你不是愚痴就是狂妄。非愚即狂,你不是正常人,你头脑不正常。如果是正常人看到这里,那怎么不发愤、怎么不努力?我们这一发心,就晓得我自己的善根成熟了。同样我们也明白,我们看到有一些人听到这个法门还不想接受,还犹豫、还徘徊,或者还想搞其他的法门,就晓得他的善根差远了,不足!这五百人过去生中供养四百亿佛,善根还不足,虽然学佛,我们知道他的缘没成熟。但是我们把这个法门介绍给他可以,他心里生欢喜心,阿赖耶识种一个种子,等到再轮回、轮回、轮回以后,善根发现了再说,再慢慢来好了。到那个时候,我们在西方世界,纵然没有成佛是大菩萨!看到他们还在六道里头打滚,等他什么时候肯接受,也就是说他的善根福德因缘成熟了,我们乘愿再来,再帮助他,再去度他,这就对了、正确了。我们今天就讲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