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寿经(新加坡二次宣讲) (第七集) 1994/11 新加坡 档名:02-027-0007
请掀开经本第十三面第一行,「法藏因地第四」。从这品以下是本经的正宗分。在这品里面,首先世尊为我们说明阿弥陀佛在因地发心修学的因缘。这些地方也很值得我们学习。请看经文:
【佛告阿难。过去无量不可思议。无央数劫。有佛出世。名世间自在王如来。应供。等正觉。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
这段经文当中也含藏著很深的玄机。因为佛在《弥陀经》上告诉我们,阿弥陀佛成佛以来到我们现在时间只有十劫。十劫是很短的一个时间,阿弥陀佛究竟是新成之佛还是古佛应化再来?这里面就含藏著玄机。可见得阿弥陀佛十劫之前不是新成之佛。为什么?是久远劫他就成就了。这个时间太长,我们今天讲的天文数字,用天文数字都无法形容。『无量不可思议,无央数』,底下的单位是『劫』,这劫当然是指的大劫,这我们不必细说,很久很久以前。『有佛出世』。那个时候有一尊佛出现在世间。
佛的名号叫『世间自在王如来』。叫世间自在王。这如来以下是佛的十种德号,以十种德号来显示佛的智慧德能。这十种号是通号,任何一尊佛都有这十种称号。世间自在王,这是别名,只有这一尊佛称,其他的佛不能称。譬如我们的本师释迦牟尼,释迦牟尼只有他称,没有别人称,这叫别名。如果称如来、称等正觉,我们本师也称,世间自在王佛也称,阿弥陀佛也称,通号。通号是什么意思?我们在此地要略略的跟诸位简单的介绍一下,都是自己性德的名号。先说别名。这世间就是讲的三种世间,有情世间、器世间。有情世间是指九法界的正报,器世间是讲的依报,也就是生活环境。如果说得明白一点让我们好懂,佛在人事环境当中、物质环境当中都得自在。这在佛法里面讲可以说是三德圆满的证得,三学也圆满成就;三学是戒定慧三学。所以他在一切世间得大自在,称之为世间自在王。王是比喻,就是比喻自在的意思。在古时候,一个国家所有的臣民都要听命於国王,国王可以自由自在的发号施令,其余的人都要听从他。王是自在,此地是比喻,比喻佛在一切法当中得大自在。
下面这十种德号,第一个是「如来」。我们学佛的同学对於佛法里面的术语,一定要有正确的理解。世间有许多人对佛法没研究,大概小说看多了,特别是《西游记》,小说看多了,一提起佛教,我知道佛教里头如来佛最大,孙悟空都翻不过如来的掌心,如来佛最大。说这些话都是外行。如来的意思浅显的说「今佛如古佛再来」。成了佛,佛佛道同,今佛就如同古佛再来一样,没有两样,所以称他作如来。《金刚经》上有一个解释,解释的意思比较深,但是讲得非常的圆满,「如来者,诸法如义」。这个解释得非常之好。在一切法里面则「法法皆如」,这个话比较难懂。这一切法是讲相、形相皆如,如什么?如其性。性就是真心、就是本性。佛告诉我们所有一切万象都是真心变现出来的。古德用比喻说,如同金与器一样,「以金作器,器器皆金」。器就是相,就是万象。金是体,能成之体,样样都是金。如是这个意思,法法皆如,哪一法不是真如本性?这个意思说得深,但是这个意思说得非常圆满。深说、浅说我们都要懂得。
第二『应供』。应是应当。佛是天人导师,对於大众的恩惠太大。佛教化众生无条件也没有拣别,比我们中国孔老夫子教学心量还要伟大。孔老夫子有教无类,这个佛有。但是孔老夫子说,告诉你一桩事情,如果你的反应不好,孔老夫子就不愿意教。「举一隅」,我们这一个房间方方的四个角,举一个隅教你,这个地方是直角,其他的三个角你就不知道,夫子就不教了。举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孔夫子就不愿意教;释迦牟尼佛肯教,再笨的人,他都不舍弃,只要肯跟他学,他就教。譬如佛弟子当中像周利盘陀伽这样的人,那遇到孔老夫子,孔老夫子一定不教他;但是遇到释迦牟尼佛,佛慈悲,还是一样帮助他。佛有善巧方便,一样教他开悟。可见得佛的教学真的超过夫子,因此对我们的恩德太大!所以佛是应当接受人天的供养。
佛的生活非常简单,对大家的要求并不苛刻。佛的生活只需要四事供养。佛在世间要吃饭,一天只吃一餐,你看这多简单!就我们有应当供养他一钵饭,佛并不选择。你供养的饭菜好坏,他不分别、他也不执著;衣服的供养,一件衣服可以穿很多年,不要天天供养,衣服破了再供养一件新的,给他换一件;卧具,睡觉时候的卧具,卧具也非常简单;生病的时候,医药。就这四桩事情应当接受大众的供养,除这个之外,佛什么都不要。这是在那个社会。现在社会不一样,现在社会可以说普遍的富裕,物质生活的条件比从前便利太多太多了,於是乎现在供养跟从前也不一样。供养得太多、太过分了,结果弊病就发生了。发生什么毛病?本来这个出家人初出家时候,那个心都好心!出家之后,在家弟子供养的太丰厚了,於是乎贪心就起来了;连著贪心,瞋恚心、嫉妒心、傲慢心统统出来了。都是在家同修把他供养,供出来的,这麻烦大!在家同修要晓得,这造业不得了,这个业造得很重、很重。所以我们真正修福要有智慧,没有智慧感情用事,总免不了要造罪业。
那我们生在这个社会,出家人一定要认清这个时代的弊病。我也常常接受大家供养,我很提心吊胆,唯恐堕落。所以你们供养我的,我转手代你们供养别人去了。我供养的方法,第一个印经,普遍的供养全世界的大众,印送经书供养。这几年来又增加了一个项目,做奖学金,帮助一些清寒优秀的学生,帮助他们。你们供养我的钱就做这两种用途,全部都施舍掉了。佛门里面有一句话说的是真的,这对出家人讲的「今生不了道,披毛戴角还」。那个债务可不得了。我这样做,我就不怕,纵然我不能了道,有很多人代我还,不要我自己还。所以佛菩萨实在讲,阿罗汉以上修行证果的人应当接受供养,为一切众生做真实的福田,这是正确的。
第三个名号叫『等正觉』。等就是无上正等正觉。这个地方简称等正觉就是无上正等正觉。这是学佛最高的目的,是我们真实的愿望。这句话如果用现代话来说,究竟圆满的智慧。所以佛法是智慧的方法,佛学是智慧的学问,学佛就是要开智慧。第四个名号叫『明行足』。明是光明,就是指的智慧。行就是日常生活行为。行为没有一丝毫过失,足就是圆满的意思。他的智慧圆满、德行圆满,没有一丝毫的过失,这叫明行足。如果用戒定慧来讲也讲得通。明是慧,行是戒,足是定,也可以表达戒定慧三学的圆满。
第五个名号叫『善逝』。这个名号不太好懂。逝是远离的意思,是寂灭的意思。什么东西灭掉?烦恼灭掉了、妄想灭掉了、分别执著灭掉了,这叫逝。阿罗汉做到了,但是不善,佛与大菩萨善。善是什么?是善巧。所谓是即相离相,这就是善;也是大乘经上常讲的「无住涅盘」,像《金刚经》上所说的就是这个意思。跟小乘人所讲的涅盘完全不相同,小乘人的涅盘是真的安住在涅盘境界之中,佛与大菩萨心是在涅盘的境界,身是在世间。恒顺众生,随喜功德,他的心境是涅盘境界,无住涅盘。不住涅盘不住生死,不住涅盘在世间弘法利生教化大众;不住生死,他心地清净寂灭。清净寂灭就是逝,教化一切众生那就是善,善逝的意思。底下『世间解』,这个好懂。世间法无论是理、是事、是体、是用,佛没有一样不明了。解就是明了,样样都能够通达,世间解。
第七个名号叫『无上士』。士是我们中国古时候读书明理的人称之为士。中国古时候的社会,可以说是知识分子的社会。大众普遍推崇的是读书人,所谓「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读书人能明理,所以社会上对读书人非常尊敬,纵然读书人很贫穷。如果在大众聚会当中,首席这个大位一定是让给读书人坐,可见得对於知识分子的尊重。这是在全世界来说是一个特色,其他的民族我们没有见到这样的推崇读书人,重视教育。我们中国古代所重视的。无上士,在知识分子里面至高无上,没有比他更高的。这是对佛的称赞,佛是有道德、有学问。
『调御丈夫』。这个名号是对佛教化众生所称的。调是调心。众生的心充满了妄想、烦恼、执著,佛能够把他调教、调化。御就是统御的意思,这里面有指导的意思在。佛能够教导我们、指示我们人生幸福光明的道路。这个话是真的,不但能教我们现前得到幸福美满,更重要的,他能够帮助我们永脱轮回,帮助我们在这一生当中了生死出三界;在这一生当中,我们就可以证得不生不灭。这话听起来好像很玄、好像是神话,其实是千真万确的事实。人,哪个人没有死?人都要死,死了就要轮回,没有一个人能够逃过轮回的,没有。但是诸位要知道,唯独修学佛法成功的人,修行证果的人,生死没有了,不再有生死了。当然这不是等闲的功夫。佛为我们说明生死从哪里来的?你为什么会有生死?为什么会有轮回?因为你有妄想、你有烦恼。妄想跟烦恼就是生死轮回的因缘,就是生死轮回的根本。所以妄想断了、烦恼断了,生死轮回就没有了。这个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就难了。几个人这一生当中能把妄想、烦恼断掉?
佛法特别是大乘佛法,无量法门,法是方法,门是门径,都是断烦恼破妄想的。就如同《华严经》上所说的「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这是佛说的。我们跟诸佛如来本来没有两样,一样的;本来没有生死,本来没有轮回,为什么会变成这个样子?佛说「但以妄想执著而不能证得」。这是把我们的病根一语道破,就是因为我们有妄想、有执著。执著就是烦恼,有这些东西,使我们本来是佛,我们没有办法证得佛的果位、没有办法证得佛的自在,变成现在这个样子。病根找到了,只要把这个根源消除,我们就恢复本来面目。佛法的教学,总而言之,都在解决这个问题。
我们知道妄想执著是无始劫来俱生的烦恼习气,要想断除谈何容易,所以修行人多,了生死的人太少太少了。尤其是我们现代这个环境,对於真正修行那个障碍,比古人不晓得要增加了多少个百千万倍。什么原因?就是我们今天六根接触外面六尘境界,处处都在诱惑我们,不会让我们心得清净的,这叫魔障。现代的魔障比古时候增加百千万倍,成就当然就更难了。幸亏我们遇到这个念佛法门,念佛法门好处在哪里?带业往生。业是什么?业就是妄想执著。妄想执著不要破,也能了生死出三界,这了不起!我们遇到这个法门,这末法业障深重的众生才有得度的希望。我们用这个方法,用这一句「南无阿弥陀佛」来调心;用三福、六和、三学、六度、十大愿王,这五个科目来修正我们日常生活行为,这就是御。御就是修正我们的错误行为,这就对了。所以佛确确实实在这一本经里头,调御两个字对我们凡夫是很圆满的做到了,真正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我们要依教奉行。
「丈夫」是称赞。所以古时候称赞佛为大丈夫。这个大丈夫跟我们中国大英雄意思是相同的。什么样的人才能叫大丈夫?别人办不到的事情,他能够办到,这才称之为大丈夫。什么事情别人办不到?了生死、脱轮回、断烦恼、破妄想,这是别人做不到的,他能做到。佛菩萨称大丈夫,我们供佛的殿,你看那个匾额上都写的「大雄宝殿」。雄是英雄,大英雄宝殿。这里就是说这世间人不能办的事情,佛能办,佛是大英雄、佛是大丈夫,调御丈夫是这个意思。四个字合起来就是说教化众生能够得心应手,随心所欲,有这个意思在。
第九个名号『天人师』。这是我们要特别注意的。佛在世间的身分不是国王、不是天主、不是上帝、不是天神,是老师。老师,人间的老师,天神也拜他做老师,所以他的身分是老师。我们是佛的学生,天神也是佛的学生,上帝还是佛的学生。所以我们大家跟佛的关系是师生关系,佛是我们的老师。我们称释迦牟尼佛称本师。本是根本,最初创办这个教育的创始人,我们称他为本师,天人师。
第十个号叫『佛』。佛是第十个号。这我们常常讲佛是觉的意思,自觉、觉他、觉行圆满称之为佛。自觉不能觉他,这是阿罗汉,小乘圣者,自觉而不觉他。但是诸位也要清楚,小乘圣者所谓不觉他,是不主动的去觉他。如果我们求他、拜他做老师,他也肯教我们;我们不拜他做老师,不去求他,他不主动的来教我们,这叫自觉。菩萨是自觉觉他,菩萨就不一样,我们不找他,他会来找我们;我们不求他,他会想方设法让我们去求他。他有这些方式,他主动的教化众生,主动的帮助一切众生,这自行化他。菩萨自行化他都没有圆满,自己烦恼没有断尽,无明也是烦恼。烦恼有三种,见思烦恼、尘沙烦恼、无明烦恼。大菩萨见思烦恼当然断尽了,尘沙烦恼也断尽了,无明烦恼没有断尽。等觉菩萨还有一品生相无明没有破,这就不圆满。一直到成佛那就圆满了,最后一品生相无明也断了,这觉行圆满才称之为佛。这是佛的十个德号,显示佛果地上的智慧德能。
末后『世尊』。世是世间最值得尊敬的,称之为世尊。世尊是这十个名号的总结,具足这十种德行,那就是世间最值得人尊敬的人,所以称之为世尊。这是将这十个名号,简单给诸位介绍。接著我们看经文。
【在世教授四十二劫。】
我们看这一句。从这一句里面我们能够明白,那个时候的人福报很大。为什么?寿命长。佛的寿命,示现的跟当时一般人民的寿命一定相当。像三千年前释迦牟尼佛出现在印度,他住世八十岁;我们中国人讲虚岁八十岁,实际上这个年龄?外国人算法,释迦牟尼佛是七十九岁入涅盘的、圆寂的。佛七十九岁跟我们一般人的寿命差不多,讲经说法四十九年。世间自在王,当时出现在世间为大家讲经说法四十二劫,你就晓得那个时候人寿命多长!寿命长福报就大。
佛也曾经跟我们说过,这个世间时运不同。我们娑婆世界人寿最长的时候八万大劫。四十二劫要跟八万大劫相比还差很远。佛跟我们说每一百年减一岁,人的寿命最长是八万大劫,最短是十岁。从八万大劫每一百年减一岁,减到十岁,再从十岁每一百年加一岁加到八万大劫,这一个增减是一劫。所以世间自在王佛出世的时候,世间人民他们的福报比我们大的太多了。佛讲经说法有四十二劫。诸佛菩萨住世示现的,都跟大众差不多相接近。在这个地方我们要注意到的,佛菩萨住在世间干什么?『教授』,就是讲经说法,教导大众。这就是经中常说的佛事。佛的事业就是教学、教化众生。
【时为诸天及世人民说经讲道。】
佛在这个世间做的事情。佛灭度之后,佛弟子在世间继承了佛的事业。我们看古时候印度这些高僧大德,佛教传到中国之后,中国历代的高僧大德,也都像佛一样不间断的为大众说经讲道,佛法兴隆。佛法兴隆就是佛教育普及,佛教育普及人心就向善。世间善人多,这个社会就和谐,国泰民安,众生就有福!这是佛教育推行的成就。佛就是为这个而来的。『说经』,佛所讲的这些教训,我们尊称为经典。典是典型、是模范,经是真理,永远不会改变的。经典两个字意思就是永远不变的规范(规矩、模范),它超越时间、超越空间,无论在哪个地区都适合,很了不起!无论在哪个年代,古时候、现代也都适合,可见得确实超越了时空。这我们现在人所讲的真理,这是佛为我们说明。『道』是道路。正当的道路、正常的道路、正确的道路会带给我们真正的幸福美满。这是说,佛经常不断的教学的内容。
【有大国主名世饶王。】
佛讲经,听众当中有一位国王。实在说佛讲经听众里面,国王往往很多。像释迦牟尼佛过去讲经,常常在坐的国王有十几二十位,国王哪有那么多?释迦牟尼佛在世,印度都是些小国。如果像新加坡这么大的一个地方,可能就有五、六个国,所以佛一讲经,这国王都来了。我们中国古书记载的大国,这个大国只不过是百里,叫百里侯,大国!方圆一百里就是大国。那小国有五十里的,二、三十里的。那个时候是部落的民族,部落里面酋长就是国王。佛一讲经的时候,许多国王都来听了,世间自在王佛说法也有这个情形。这是大国的国王,『名世饶王』。这个名称不错,世是世间,饶是丰饶。从他的名号上来看,这个国王治理这个国家一定是很上轨道。这个国家人民,文化水准很高,物产丰富,人生活过得很好,才能称为饶。所以从名号上能看到这个国王的政绩。他的政绩我们能看得出来,这是一位有智慧、有德行、有能力的好国王。
【闻佛说法。欢喜开解。】
常常听佛说法,听得很欢喜,当然他能够领悟,而且很深的领悟。『开』就是我们平常讲开悟。对佛所说的完全能够理解、开悟、明了,对佛所说的。佛所说的是什么?这我们一定要知道。一切诸佛为众生所说的,总而言之,都是诸法实相,也就是跟大家讲明宇宙人生的真相。这个国王听了,明了觉悟了。
【寻发无上真正道意。】
这发了心,发了无上心。这个无上心,就是我们常讲的菩提心。也就是说他真正觉悟、真正有一个愿望,希望自己以及一切大众都能像佛一样,圆满证得无上的佛道。他发这个心,实在上这个心就是四弘誓愿!众生无边誓愿度,佛道无上誓愿成。不但自己要成佛,希望一切众生个个成佛。他发了这个心,这了不起!不是普通世间人能够发得出来的。这就是长年不断听经、听道,他开悟了。
【弃国捐王。行作沙门。】
国王不干了,把王位让给别人,他出家修行。世间人所求的名闻利养,今天这个社会一般人所追求的,追求财富、追求权利。这个国王,国这是利益、是财富,贵为天子富有四海,他有权利、有地位,权利、地位不要了,一切富贵也不要了、舍弃了,出家去修道去了。诸位想想这个佛道如果要是不好的话,不真实的话,人家怎么肯牺牲王位来追求?由此可知,佛道它的利益一定超过王位,他才肯干。世饶王是这样出家的,我们再想想我们的本师释迦牟尼佛也是这么出家的。不过释迦牟尼佛是以太子的身分出家的,没有做国王,这是已经做了国王,舍弃王位出家的。
佛灭以后,舍弃王位出家的人也不少。像我们读经,早期翻译的安世高大师。《八大人觉经》大家常常念到的,安世高翻译的。我们过去曾经带来的录音带当中,《阿难问事佛吉凶经》也是安世高翻译的。安世高做过国王,安息国的国王,他是安息国的王太子,父亲死了之后继承王位。但是他做国王只做了半年不到一年,就把王位让给他的叔叔,他出家,出家学道。跟中国人缘分很深,到中国来弘法利生,圆寂在中国。这都是舍弃王位。汉朝的安息就是唐朝的波斯,现在的伊朗。安世高是古代伊朗的国王,出家了。这是值得我们深思,他真的觉悟了。
『沙门』,在古印度是修行人的通称,不一定是学佛的,一切宗教徒修行都叫沙门。佛教传到中国之后,沙门专门变成佛弟子的一种称呼。它的意思是勤息,「勤修戒定慧,息灭贪瞋痴」。一个人能够勤修戒定慧,息灭贪瞋痴,就叫做沙门。由此可知,沙门不分在家出家。在家人勤修戒定慧,息灭贪瞋痴,也叫沙门,所以这个名称在家出家通用的。古时候通用,现在在家人很少用,多半出家人用这个名称,古时候是通用的。
佛教里面,不少的称呼是在家出家都可以通用的。佛,在家出家通用,菩萨也是在家出家通用的,阿罗汉也是在家出家都通用的。乃至於我们常讲的和尚,和尚在家人也可以称和尚,没有剃头也可以称和尚,不是说剃了头就叫和尚,那你就搞错了。和尚的意思是什么?亲教师。主持这个道场,教化众生的,这个人就称和尚,就好像学校里头校长一样。这个寺院道场的住持称和尚,只有他一个人可以称和尚,他主持教化的。像你们居士林这个道场,是在家居士的道场,居士林的林长就是和尚,他主持教化。所以和尚不分在家出家,阿闍黎也不分在家出家,法师在家出家都可以称呼,以佛法教导一切众生都可以称之为法师。唯有比丘、比丘尼、沙弥、沙弥尼,这四种称呼在家人不能称,其他在家人都可以称。像我们从前在台中,我跟李炳南老居士学佛。有很多人送李老师这些字画,上面提的字是雪庐大和尚,雪庐是他的别号。他是在家居士,怎么称大和尚?这都是内行人写的。的确他在台中主持台中莲社,主持台中慈光图书馆,以佛法教导一方,他是这一方的老师、导师,称大和尚。所以和尚在家人可以称呼,这是附带给诸位说明称呼。
【号曰法藏。】
这出家了,老师给他起个法名,他的法名叫『法藏』。这个名字的意思也很好,藏是含藏的意思,像仓库一样,一切万法都藏在其中,这个名号的意义很深。这个人就是以后的阿弥陀佛。说明阿弥陀佛当初怎样出家,什么因缘出家。是听经开悟的,真正觉悟了,发起大菩提心、大道心,舍弃了王位跟世间自在王佛出家。出家之后,我们看他修持。
【修菩萨道。高才勇哲。与世超异。信解明记。悉皆第一。】
一个真正觉悟的人、真正发道心的人,没有不精进的,没有不用功的。为什么?他追求一个目标,他希望能够早一天实现。法藏比丘的目标是什么?是成佛,而且希望一切众生都成佛,这是他的目标。他果然达到了,真正了不起。这些地方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我们要认真的学习。『修』是修正,『菩萨道』是标准。我们在《华严经》上看到善财童子参学。善财每参访一位善知识,礼敬赞叹之后,一定自己就表明自己的来意。他就说我已经发了菩提心,已经发了无上菩提心,不知道怎样学菩萨道?怎样修菩萨行?发心之后,这两桩事情最重要。此地这个道字也就包含了菩萨行,道是什么?存心。菩萨存的是什么心?行是行为,日常生活处事待人接物,菩萨怎么做法?这到处去参学,听善知识的教诲,修正自己错误的思想见解,这是有道;言语造作是属於行,把所有一切错误修正过来,这叫修菩萨道。
『高才勇哲,与世超异』。这四句是赞叹他修学的成就。这是别人比不上的。高是讲德行,他有高尚的道德;才是讲智慧,他有超人的智慧,一般人比不上。勇哲,这是明哲,他不迷惑,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勇是精进,勇猛、发愤、精进、努力。与世超异。这世间人,就是在一般同学当中,同学比不上他,他的智慧高,愿力大;他的愿超过其他的同学。
『信解明记』。这是在求学过程当中,必须要具备的,这几个条件很重要!第一对老师要有信心,所谓尊师重道。如果对老师没有信心,老师再高明,你也不会有成就,你得不到东西。如果对老师有坚定的信心,有崇高的敬仰,老师虽然不甚高明,你也会有杰出的成就。这在古往今来的历史当中,我们都可以见到。所以在学习当中,尊师就重道!重道没有不尊师的。他对於他的老师自在王佛,当然有坚定清净的信仰。老师教导的,他能接受、他能理解,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明记,而且都能够记住不会忘失。『悉皆第一』。信第一、解第一、明记也是第一。这是世间自在王佛真的很快乐,得到了传人,最好的学生,真能够传他的法。这下面说的更难得!这已经是不容易了、已经非常难得了,更难得的:
【又有殊胜行愿。及念慧力。增上其心。坚固不动。修行精进。无能逾者。】
这几句话对他是特别的赞叹。前面这是一般,换句话说,做学生应当具足的条件。『又有殊胜的行愿』。这是其他同学没有,纵有,不殊胜。殊胜是非常强烈的愿望,这就是四弘誓愿。以后四十八愿就从这个地方来的。弥陀四十八愿不是没有根的,根在这个地方!这是没有出家之前就发这个大愿,普度众生,圆成佛道,在本经里讲平等成佛的这个大愿。这个大愿太殊胜!一切诸佛度众生没有说平等成佛。平等成佛真的是殊胜。『及念慧力』。这念慧具足了五根五力。《弥陀经》上所说的信、净、念、定、慧。虽然只说了两个,实际上五根五力统统具足。以根力『增上其心』。增上就是格外的加强,加强他学习修持的这个心。『坚固不动』。这一句不退转的意思。接著底下讲修行精进,这两句统赞。『修行精进,无能逾者』。没有一个能比得上他,他的精进努力是别人比不上的。到这个地方,这是世尊为我们介绍,法藏比丘跟随他的老师世间自在王佛平常学习的状况。
【往诣佛所。顶礼长跪。向佛合掌。即以伽他赞佛。发广大愿。】
平常的修学,佛的确已经赞到极处了。法藏有这么一天,到老师这个地方来,『往诣佛所』。这就是世间自在王佛。见到老师,『顶礼长跪』。这是礼节。『向佛合掌』。当然他有事情要向老师请教。这一次的事情也很特别,在老师面前说明他自己的愿望,求老师给他作证明。『伽他』是梵语,翻成中国的意思叫孤起颂。这个颂就像中国的诗歌一样。词句很整齐,这个地方每一句是七个字,七言颂。每四句是一首,可以唱诵,音韵都非常美。用这个先赞佛,说明他自己的愿望,都在这偈颂当中。
【颂曰。】
底下就是法藏对老师所说的话。前面八句是对老师的赞叹、对老师的称赞。我们看第一首四句。
【如来微妙色端严。一切世间无有等。光明无量照十方。日月火珠皆匿曜。】
前面两句是赞佛的相好,后面两句是赞佛的光明。『如来微妙色』,相。『端』是端正、庄严,微妙可以说无比的端正庄严。前面跟诸位说过,相随心转。相怎么来的?心变的。一切法从心想生,佛的心好,所现的相就好,佛有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相是果报,果必有因,因好果就好。譬如我们在经典里面常读「广长舌相」。佛的舌头很薄,舌头伸出来可以把面孔盖住。释迦牟尼佛曾经表演过,证明什么?证明佛所讲的话真实,不骗人。佛讲一个人,假如他三世不妄语、不骗人,他的舌头伸出来可以舔到自己鼻子。我们的舌头很短舔不到,就是我们常常打妄语骗人,因不好果就不好。佛的舌头伸出来把面孔盖住,告诉我们佛生生世世不骗人,证明佛讲的话真实不虚。所以好因得好相,我们要想自己的相好,一定要修好因,要存好心,要做好人。好心好人的相貌一定好,这是一定道理的。如果自己心行不好,要想相貌好,现在去美容,那都是假的,那不是真的,还有很多副作用。我听说很多美容的,得了一身的怪病,那真是得不偿失。要相好不难,先要修好心、说好话、做好事。总而言之,做好人,相就好了。
『一切世间无有等』。这个世间人都比不上;换句话说,这心行上,世间人没有法子跟佛相比。『光明无量照十方』。佛的光明从理上说,佛的智慧念念不舍一切众生,有些众生得到佛的加持,有些众生得不到佛的加持,这是什么原因?这个原因不在佛。佛的光明是普照、是遍照,没有分别也没有好恶。众生所得的利益多少不同,是因为众生业障不一样;业障薄的人得的利益就多,业障厚的人、深的人得的利益就少,这是事实的真相。业障从什么地方看?对佛尊敬的人,对佛经法能够理解的人、能够接受的人,这个人善根就厚,业障就少。如果对佛不相信,对佛所说的经法不能够正确的理解,不能够信受奉行,那他得的利益就少,这就说明他的业障重。在佛菩萨的确是光明遍照、普照。
底下一句是形容。世间光明最殊胜的是太阳、月亮。『日月』之光要跟佛光比较?那就像太阳底下我们点灯一样,灯很明亮,但是在太阳底下就显不出来了。『匿曜』,显示不出来。这是形容佛的光明伟大,佛光的圆满,也就是形容佛的智慧与慈悲。第二首:
【世尊能演一音声。有情各各随类解。又能现一妙色身。普使众生随类见。】
这四句也是赞佛。前面两句赞佛说法,佛的音声的确是微妙,微妙到我们不可思议。佛以一音说法,一切众生语言不相同,但是大家听佛说法都听得懂。像我们听华语的,佛说法我们听是我们华语;那个听英语的人,佛说的是英语;每个人听佛说法都是自己的言语。佛用不著翻译,大家听得都非常欢喜,都听得很明了。『有情各各随类解』。不但我们人间的言语不同,佛说法各个都听得懂。这道场里面还有诸天鬼神,他们的言语跟我们更不一样。这些诸天鬼神也听得懂,都像听自己的语言一样。所以佛的音声微妙!古人赞叹这圆明具德!语密这其中的道理,现代的科学家真的是很聪明,他们相信。他们从理论上来分析,确确实实是可能,但是现在还不晓得用什么方法能够达到。所以科学的理论,有些的确把佛法深密的部分,帮助我们解决了不少问题。
底下两句是讲身密。佛的这个身也微妙。『又能现一妙色身,普使众生随类见』。你要说佛的身相,实在讲说不出的。为什么?每个人看佛的相都不一样,佛能令一切众生生欢喜心。你喜欢什么相看佛,佛就是那个相,就是你喜欢的相。随类现身!随类现身含义非常的深广。每个人审美的标准不相同。我看这个相喜欢,你看这个相未必喜欢,可是佛所现的相,叫每个人看到都喜欢。确确实实,像《楞严经》上所讲的「随众生心,应所知量」。《楞严》上跟我们说出来,不仅是示现这个心、这个身。这个身相千变万化,不是一个相,不是一个固定的相。
有些同修不明这个事实,我常常听到有人问我说:法师,观音菩萨到底是男的,还是女的?观音菩萨是男的也是女的,他随类化身!你喜欢看女生他就现女生,你喜欢看男生他就现男生,不是一个固定形相。诸佛菩萨已经无我,无相。你看看《金刚经》上说「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执著相的那是凡夫。他不执著,没有了,因为无相所以无不相。我们今天亏吃大了,执著有一定的相。有相,所以没办法变第二个相。佛菩萨无相,他能够随一切众生现无量无边的相。「普使众生随类见」,这赞叹佛。这八句。下面陈说自己的愿望。这些都是我们要学的。你看看人家怎么发心?怎么发愿?怎么修行?我们要想到西方极乐世界、要想见阿弥陀佛,我们就应当学阿弥陀佛,从阿弥陀佛发心修行的时候学起。这是真学。
【愿我得佛清净声。法音普及无边界。】
我们发心学佛,特别是出家了,这国王不做,出家了。出家干什么?出家就要为一切众生说经讲道。说经讲道最重要的音声!我们娑婆世界,文殊菩萨讲得很好,「此方真教体,清净在音闻」。所以这个音声就要好。音声之好有些人是天赋的,前生修的好因,赞佛、赞法、赞僧,赞叹三宝,赞叹世间善人、善事,他的音声就好,这个善!凡事都有因果,这是我们要常常去想想,我们要想样样好,要修善因。除了自己修行之外,还要求佛加持。所以诸位同修要知道你发心讲经说法,上了讲台之后,那个人的相跟声音都不一样,跟台下不相同。诸位如果仔细去观察你会发现,为什么?在讲台上有佛菩萨加持,下了讲台就没有了。所以台上、台下相貌不一样,音声也不相同,音声也是佛力加持的。你们认识我的时间不长,在台北有不少同修很早年就认识我的,还有一些我在初出家刚刚学佛的时候认识我的,那个时候的相貌音声跟现在完全不相同。这些都是学佛之后,得三宝威神的加持。得佛清净音,做什么用处?
【宣扬戒定精进门。通达甚深微妙法。】
我得的相好音声不是向世间人炫耀,我比你长得美,不是这个意思,而是弘法利生,是利益众生。利益众生,实在讲相是要好,因为众生都爱美;相貌不好,法缘就不会好。这是我们在大乘经上读到的诸佛成佛,成佛之后,他要用一百劫的时间去修相好。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是福报,修来的,用一百劫的时间去修相好,为什么?因为相好就能够摄受众生,这众生一看到这个相,他就会跟著你走。这很厉害,舍不得离开你。最明显的例子,我们在《楞严经》上看到,阿难尊者为什么出家?楞严会上阿难尊者说出来了。他就是因为看到释迦牟尼佛相太好,说这个相不是父母所生的,一定是他修成的,就是因为爱释迦牟尼佛的相,出家了。我们这个世间人也常说「秀色可餐」,遇到一个相好的,把吃饭都忘掉了。所以佛很懂得众生的心理,一定要示现很好的相,来摄受一切众生,道理在此地。为的是『宣扬戒定精进』。这是包括整个的佛法。戒定慧三学,小乘法里头修学的中心,精进是菩萨第一善根,所以这三样合起来就是大、小乘佛法统统涵盖在其中。下面一句尤其是难得!
『通达甚深微妙法』。这一句指的是什么?以平常佛法来说,「明心见性」,禅宗里面讲的;《观无量寿经》上告诉我们的心是心作,「是心是佛,是心作佛」。这是甚深微妙法。如果克实而论,真实甚深微妙法就是念佛往生不退成佛,这个法门的确是甚深微妙法,为什么?一切诸佛都说难信之法,净土是难信之法。一般人听了不相信,听了要反对、排斥,给诸位说这是很正常的现象,这不希奇,我听了点头不错,很正常。听了他就欢喜接受,那是不平常,那是奇怪!一切诸佛都说是难信之法,他怎么会相信!所以你能够相信,不平常。
本经后面都说到,你能够相信这个法门,是你过去生中无量劫的善根今天发现。你过去世没有很深的善根、福德、因缘,你怎么会相信?这个法门一宣扬,人家一听就相信了,那怎么能叫难信之法?那很容易相信,那不叫难信之法。所以一般人听了不能接受、排斥是非常正常的现象。我们明白,这就是他多生多劫没有这个善根,或者是有这个善根还没有成熟。由此可知,一定是先通达,然后才能够顺利的宣扬,为大众介绍。我们再看下面一首,这底下六句很重要。虽然是法藏比丘向老师提出他自己修学的心得报告。这都是我们自己修行的典范。
【智慧广大深如海。】
佛法所求就是智慧。大乘的禅宗所修的不是禅定是智慧。六祖大师在《坛经》一开端就跟大家说「总念摩诃般若波罗蜜多」。他没有叫他们修禅定,总念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可见得中国的禅宗是修的般若。宗门教下、显教密教无不是以智慧为目标。这智慧从哪里来?从定当中来。所以定是枢纽,智慧是目标。定就是清净心。
【内心清净绝尘劳。】
『尘劳』是污染。就是妄想、分别、执著,这些东西就是尘劳。要把这些东西淘汰得干干净净,恢复到清净心,清净心是真心,清净心就是本性。六祖大师他在成就的时候,向五祖陈述他的心得报告。五祖传法跟他讲《金刚经》,讲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他契入了、他明白了,说出他自己的心得,第一句话就说「何期自性,本来清净」。所以清净心是我们的本心,是我们的本来心!我们现在心不清净是被污染。现在我们要做的工作,就是怎样由染再回归到清净,这就要真修行。你把修行真正的纲领掌握到了,你真的会用功了。
如何把我们污染的心恢复到清净?八万四千法门,法是方法,门是门道。无论哪一个法门都是为了这个目标。怎样由染再回归清净?我们今天用念佛这个方法。净宗是用执持名号(信愿持名),用这个方法。心净则土净,得到清净心,给诸位说,你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就有把握。与西方净土感应道交,那个时候往生可以说是自在往生。这自在往生,想什么时候去,就什么时候去。我们今天想去,去不了,道理在哪里?心不清净跟净土不相应,一定要念到清净心。凡是对心有污染的,我们都要警觉到那是错误的,应该舍离。你看这个世间,世饶王他是国王处理国家的政事,办得再好都是染污清净心,所以他必须把他的王位舍弃掉、富贵舍弃掉。为什么?希望把污染的心再回归到清净。真正的道理在此地。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请掀开经本第十三面第一行,「法藏因地第四」。从这品以下是本经的正宗分。在这品里面,首先世尊为我们说明阿弥陀佛在因地发心修学的因缘。这些地方也很值得我们学习。请看经文:
【佛告阿难。过去无量不可思议。无央数劫。有佛出世。名世间自在王如来。应供。等正觉。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
这段经文当中也含藏著很深的玄机。因为佛在《弥陀经》上告诉我们,阿弥陀佛成佛以来到我们现在时间只有十劫。十劫是很短的一个时间,阿弥陀佛究竟是新成之佛还是古佛应化再来?这里面就含藏著玄机。可见得阿弥陀佛十劫之前不是新成之佛。为什么?是久远劫他就成就了。这个时间太长,我们今天讲的天文数字,用天文数字都无法形容。『无量不可思议,无央数』,底下的单位是『劫』,这劫当然是指的大劫,这我们不必细说,很久很久以前。『有佛出世』。那个时候有一尊佛出现在世间。
佛的名号叫『世间自在王如来』。叫世间自在王。这如来以下是佛的十种德号,以十种德号来显示佛的智慧德能。这十种号是通号,任何一尊佛都有这十种称号。世间自在王,这是别名,只有这一尊佛称,其他的佛不能称。譬如我们的本师释迦牟尼,释迦牟尼只有他称,没有别人称,这叫别名。如果称如来、称等正觉,我们本师也称,世间自在王佛也称,阿弥陀佛也称,通号。通号是什么意思?我们在此地要略略的跟诸位简单的介绍一下,都是自己性德的名号。先说别名。这世间就是讲的三种世间,有情世间、器世间。有情世间是指九法界的正报,器世间是讲的依报,也就是生活环境。如果说得明白一点让我们好懂,佛在人事环境当中、物质环境当中都得自在。这在佛法里面讲可以说是三德圆满的证得,三学也圆满成就;三学是戒定慧三学。所以他在一切世间得大自在,称之为世间自在王。王是比喻,就是比喻自在的意思。在古时候,一个国家所有的臣民都要听命於国王,国王可以自由自在的发号施令,其余的人都要听从他。王是自在,此地是比喻,比喻佛在一切法当中得大自在。
下面这十种德号,第一个是「如来」。我们学佛的同学对於佛法里面的术语,一定要有正确的理解。世间有许多人对佛法没研究,大概小说看多了,特别是《西游记》,小说看多了,一提起佛教,我知道佛教里头如来佛最大,孙悟空都翻不过如来的掌心,如来佛最大。说这些话都是外行。如来的意思浅显的说「今佛如古佛再来」。成了佛,佛佛道同,今佛就如同古佛再来一样,没有两样,所以称他作如来。《金刚经》上有一个解释,解释的意思比较深,但是讲得非常的圆满,「如来者,诸法如义」。这个解释得非常之好。在一切法里面则「法法皆如」,这个话比较难懂。这一切法是讲相、形相皆如,如什么?如其性。性就是真心、就是本性。佛告诉我们所有一切万象都是真心变现出来的。古德用比喻说,如同金与器一样,「以金作器,器器皆金」。器就是相,就是万象。金是体,能成之体,样样都是金。如是这个意思,法法皆如,哪一法不是真如本性?这个意思说得深,但是这个意思说得非常圆满。深说、浅说我们都要懂得。
第二『应供』。应是应当。佛是天人导师,对於大众的恩惠太大。佛教化众生无条件也没有拣别,比我们中国孔老夫子教学心量还要伟大。孔老夫子有教无类,这个佛有。但是孔老夫子说,告诉你一桩事情,如果你的反应不好,孔老夫子就不愿意教。「举一隅」,我们这一个房间方方的四个角,举一个隅教你,这个地方是直角,其他的三个角你就不知道,夫子就不教了。举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孔夫子就不愿意教;释迦牟尼佛肯教,再笨的人,他都不舍弃,只要肯跟他学,他就教。譬如佛弟子当中像周利盘陀伽这样的人,那遇到孔老夫子,孔老夫子一定不教他;但是遇到释迦牟尼佛,佛慈悲,还是一样帮助他。佛有善巧方便,一样教他开悟。可见得佛的教学真的超过夫子,因此对我们的恩德太大!所以佛是应当接受人天的供养。
佛的生活非常简单,对大家的要求并不苛刻。佛的生活只需要四事供养。佛在世间要吃饭,一天只吃一餐,你看这多简单!就我们有应当供养他一钵饭,佛并不选择。你供养的饭菜好坏,他不分别、他也不执著;衣服的供养,一件衣服可以穿很多年,不要天天供养,衣服破了再供养一件新的,给他换一件;卧具,睡觉时候的卧具,卧具也非常简单;生病的时候,医药。就这四桩事情应当接受大众的供养,除这个之外,佛什么都不要。这是在那个社会。现在社会不一样,现在社会可以说普遍的富裕,物质生活的条件比从前便利太多太多了,於是乎现在供养跟从前也不一样。供养得太多、太过分了,结果弊病就发生了。发生什么毛病?本来这个出家人初出家时候,那个心都好心!出家之后,在家弟子供养的太丰厚了,於是乎贪心就起来了;连著贪心,瞋恚心、嫉妒心、傲慢心统统出来了。都是在家同修把他供养,供出来的,这麻烦大!在家同修要晓得,这造业不得了,这个业造得很重、很重。所以我们真正修福要有智慧,没有智慧感情用事,总免不了要造罪业。
那我们生在这个社会,出家人一定要认清这个时代的弊病。我也常常接受大家供养,我很提心吊胆,唯恐堕落。所以你们供养我的,我转手代你们供养别人去了。我供养的方法,第一个印经,普遍的供养全世界的大众,印送经书供养。这几年来又增加了一个项目,做奖学金,帮助一些清寒优秀的学生,帮助他们。你们供养我的钱就做这两种用途,全部都施舍掉了。佛门里面有一句话说的是真的,这对出家人讲的「今生不了道,披毛戴角还」。那个债务可不得了。我这样做,我就不怕,纵然我不能了道,有很多人代我还,不要我自己还。所以佛菩萨实在讲,阿罗汉以上修行证果的人应当接受供养,为一切众生做真实的福田,这是正确的。
第三个名号叫『等正觉』。等就是无上正等正觉。这个地方简称等正觉就是无上正等正觉。这是学佛最高的目的,是我们真实的愿望。这句话如果用现代话来说,究竟圆满的智慧。所以佛法是智慧的方法,佛学是智慧的学问,学佛就是要开智慧。第四个名号叫『明行足』。明是光明,就是指的智慧。行就是日常生活行为。行为没有一丝毫过失,足就是圆满的意思。他的智慧圆满、德行圆满,没有一丝毫的过失,这叫明行足。如果用戒定慧来讲也讲得通。明是慧,行是戒,足是定,也可以表达戒定慧三学的圆满。
第五个名号叫『善逝』。这个名号不太好懂。逝是远离的意思,是寂灭的意思。什么东西灭掉?烦恼灭掉了、妄想灭掉了、分别执著灭掉了,这叫逝。阿罗汉做到了,但是不善,佛与大菩萨善。善是什么?是善巧。所谓是即相离相,这就是善;也是大乘经上常讲的「无住涅盘」,像《金刚经》上所说的就是这个意思。跟小乘人所讲的涅盘完全不相同,小乘人的涅盘是真的安住在涅盘境界之中,佛与大菩萨心是在涅盘的境界,身是在世间。恒顺众生,随喜功德,他的心境是涅盘境界,无住涅盘。不住涅盘不住生死,不住涅盘在世间弘法利生教化大众;不住生死,他心地清净寂灭。清净寂灭就是逝,教化一切众生那就是善,善逝的意思。底下『世间解』,这个好懂。世间法无论是理、是事、是体、是用,佛没有一样不明了。解就是明了,样样都能够通达,世间解。
第七个名号叫『无上士』。士是我们中国古时候读书明理的人称之为士。中国古时候的社会,可以说是知识分子的社会。大众普遍推崇的是读书人,所谓「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读书人能明理,所以社会上对读书人非常尊敬,纵然读书人很贫穷。如果在大众聚会当中,首席这个大位一定是让给读书人坐,可见得对於知识分子的尊重。这是在全世界来说是一个特色,其他的民族我们没有见到这样的推崇读书人,重视教育。我们中国古代所重视的。无上士,在知识分子里面至高无上,没有比他更高的。这是对佛的称赞,佛是有道德、有学问。
『调御丈夫』。这个名号是对佛教化众生所称的。调是调心。众生的心充满了妄想、烦恼、执著,佛能够把他调教、调化。御就是统御的意思,这里面有指导的意思在。佛能够教导我们、指示我们人生幸福光明的道路。这个话是真的,不但能教我们现前得到幸福美满,更重要的,他能够帮助我们永脱轮回,帮助我们在这一生当中了生死出三界;在这一生当中,我们就可以证得不生不灭。这话听起来好像很玄、好像是神话,其实是千真万确的事实。人,哪个人没有死?人都要死,死了就要轮回,没有一个人能够逃过轮回的,没有。但是诸位要知道,唯独修学佛法成功的人,修行证果的人,生死没有了,不再有生死了。当然这不是等闲的功夫。佛为我们说明生死从哪里来的?你为什么会有生死?为什么会有轮回?因为你有妄想、你有烦恼。妄想跟烦恼就是生死轮回的因缘,就是生死轮回的根本。所以妄想断了、烦恼断了,生死轮回就没有了。这个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就难了。几个人这一生当中能把妄想、烦恼断掉?
佛法特别是大乘佛法,无量法门,法是方法,门是门径,都是断烦恼破妄想的。就如同《华严经》上所说的「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这是佛说的。我们跟诸佛如来本来没有两样,一样的;本来没有生死,本来没有轮回,为什么会变成这个样子?佛说「但以妄想执著而不能证得」。这是把我们的病根一语道破,就是因为我们有妄想、有执著。执著就是烦恼,有这些东西,使我们本来是佛,我们没有办法证得佛的果位、没有办法证得佛的自在,变成现在这个样子。病根找到了,只要把这个根源消除,我们就恢复本来面目。佛法的教学,总而言之,都在解决这个问题。
我们知道妄想执著是无始劫来俱生的烦恼习气,要想断除谈何容易,所以修行人多,了生死的人太少太少了。尤其是我们现代这个环境,对於真正修行那个障碍,比古人不晓得要增加了多少个百千万倍。什么原因?就是我们今天六根接触外面六尘境界,处处都在诱惑我们,不会让我们心得清净的,这叫魔障。现代的魔障比古时候增加百千万倍,成就当然就更难了。幸亏我们遇到这个念佛法门,念佛法门好处在哪里?带业往生。业是什么?业就是妄想执著。妄想执著不要破,也能了生死出三界,这了不起!我们遇到这个法门,这末法业障深重的众生才有得度的希望。我们用这个方法,用这一句「南无阿弥陀佛」来调心;用三福、六和、三学、六度、十大愿王,这五个科目来修正我们日常生活行为,这就是御。御就是修正我们的错误行为,这就对了。所以佛确确实实在这一本经里头,调御两个字对我们凡夫是很圆满的做到了,真正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我们要依教奉行。
「丈夫」是称赞。所以古时候称赞佛为大丈夫。这个大丈夫跟我们中国大英雄意思是相同的。什么样的人才能叫大丈夫?别人办不到的事情,他能够办到,这才称之为大丈夫。什么事情别人办不到?了生死、脱轮回、断烦恼、破妄想,这是别人做不到的,他能做到。佛菩萨称大丈夫,我们供佛的殿,你看那个匾额上都写的「大雄宝殿」。雄是英雄,大英雄宝殿。这里就是说这世间人不能办的事情,佛能办,佛是大英雄、佛是大丈夫,调御丈夫是这个意思。四个字合起来就是说教化众生能够得心应手,随心所欲,有这个意思在。
第九个名号『天人师』。这是我们要特别注意的。佛在世间的身分不是国王、不是天主、不是上帝、不是天神,是老师。老师,人间的老师,天神也拜他做老师,所以他的身分是老师。我们是佛的学生,天神也是佛的学生,上帝还是佛的学生。所以我们大家跟佛的关系是师生关系,佛是我们的老师。我们称释迦牟尼佛称本师。本是根本,最初创办这个教育的创始人,我们称他为本师,天人师。
第十个号叫『佛』。佛是第十个号。这我们常常讲佛是觉的意思,自觉、觉他、觉行圆满称之为佛。自觉不能觉他,这是阿罗汉,小乘圣者,自觉而不觉他。但是诸位也要清楚,小乘圣者所谓不觉他,是不主动的去觉他。如果我们求他、拜他做老师,他也肯教我们;我们不拜他做老师,不去求他,他不主动的来教我们,这叫自觉。菩萨是自觉觉他,菩萨就不一样,我们不找他,他会来找我们;我们不求他,他会想方设法让我们去求他。他有这些方式,他主动的教化众生,主动的帮助一切众生,这自行化他。菩萨自行化他都没有圆满,自己烦恼没有断尽,无明也是烦恼。烦恼有三种,见思烦恼、尘沙烦恼、无明烦恼。大菩萨见思烦恼当然断尽了,尘沙烦恼也断尽了,无明烦恼没有断尽。等觉菩萨还有一品生相无明没有破,这就不圆满。一直到成佛那就圆满了,最后一品生相无明也断了,这觉行圆满才称之为佛。这是佛的十个德号,显示佛果地上的智慧德能。
末后『世尊』。世是世间最值得尊敬的,称之为世尊。世尊是这十个名号的总结,具足这十种德行,那就是世间最值得人尊敬的人,所以称之为世尊。这是将这十个名号,简单给诸位介绍。接著我们看经文。
【在世教授四十二劫。】
我们看这一句。从这一句里面我们能够明白,那个时候的人福报很大。为什么?寿命长。佛的寿命,示现的跟当时一般人民的寿命一定相当。像三千年前释迦牟尼佛出现在印度,他住世八十岁;我们中国人讲虚岁八十岁,实际上这个年龄?外国人算法,释迦牟尼佛是七十九岁入涅盘的、圆寂的。佛七十九岁跟我们一般人的寿命差不多,讲经说法四十九年。世间自在王,当时出现在世间为大家讲经说法四十二劫,你就晓得那个时候人寿命多长!寿命长福报就大。
佛也曾经跟我们说过,这个世间时运不同。我们娑婆世界人寿最长的时候八万大劫。四十二劫要跟八万大劫相比还差很远。佛跟我们说每一百年减一岁,人的寿命最长是八万大劫,最短是十岁。从八万大劫每一百年减一岁,减到十岁,再从十岁每一百年加一岁加到八万大劫,这一个增减是一劫。所以世间自在王佛出世的时候,世间人民他们的福报比我们大的太多了。佛讲经说法有四十二劫。诸佛菩萨住世示现的,都跟大众差不多相接近。在这个地方我们要注意到的,佛菩萨住在世间干什么?『教授』,就是讲经说法,教导大众。这就是经中常说的佛事。佛的事业就是教学、教化众生。
【时为诸天及世人民说经讲道。】
佛在这个世间做的事情。佛灭度之后,佛弟子在世间继承了佛的事业。我们看古时候印度这些高僧大德,佛教传到中国之后,中国历代的高僧大德,也都像佛一样不间断的为大众说经讲道,佛法兴隆。佛法兴隆就是佛教育普及,佛教育普及人心就向善。世间善人多,这个社会就和谐,国泰民安,众生就有福!这是佛教育推行的成就。佛就是为这个而来的。『说经』,佛所讲的这些教训,我们尊称为经典。典是典型、是模范,经是真理,永远不会改变的。经典两个字意思就是永远不变的规范(规矩、模范),它超越时间、超越空间,无论在哪个地区都适合,很了不起!无论在哪个年代,古时候、现代也都适合,可见得确实超越了时空。这我们现在人所讲的真理,这是佛为我们说明。『道』是道路。正当的道路、正常的道路、正确的道路会带给我们真正的幸福美满。这是说,佛经常不断的教学的内容。
【有大国主名世饶王。】
佛讲经,听众当中有一位国王。实在说佛讲经听众里面,国王往往很多。像释迦牟尼佛过去讲经,常常在坐的国王有十几二十位,国王哪有那么多?释迦牟尼佛在世,印度都是些小国。如果像新加坡这么大的一个地方,可能就有五、六个国,所以佛一讲经,这国王都来了。我们中国古书记载的大国,这个大国只不过是百里,叫百里侯,大国!方圆一百里就是大国。那小国有五十里的,二、三十里的。那个时候是部落的民族,部落里面酋长就是国王。佛一讲经的时候,许多国王都来听了,世间自在王佛说法也有这个情形。这是大国的国王,『名世饶王』。这个名称不错,世是世间,饶是丰饶。从他的名号上来看,这个国王治理这个国家一定是很上轨道。这个国家人民,文化水准很高,物产丰富,人生活过得很好,才能称为饶。所以从名号上能看到这个国王的政绩。他的政绩我们能看得出来,这是一位有智慧、有德行、有能力的好国王。
【闻佛说法。欢喜开解。】
常常听佛说法,听得很欢喜,当然他能够领悟,而且很深的领悟。『开』就是我们平常讲开悟。对佛所说的完全能够理解、开悟、明了,对佛所说的。佛所说的是什么?这我们一定要知道。一切诸佛为众生所说的,总而言之,都是诸法实相,也就是跟大家讲明宇宙人生的真相。这个国王听了,明了觉悟了。
【寻发无上真正道意。】
这发了心,发了无上心。这个无上心,就是我们常讲的菩提心。也就是说他真正觉悟、真正有一个愿望,希望自己以及一切大众都能像佛一样,圆满证得无上的佛道。他发这个心,实在上这个心就是四弘誓愿!众生无边誓愿度,佛道无上誓愿成。不但自己要成佛,希望一切众生个个成佛。他发了这个心,这了不起!不是普通世间人能够发得出来的。这就是长年不断听经、听道,他开悟了。
【弃国捐王。行作沙门。】
国王不干了,把王位让给别人,他出家修行。世间人所求的名闻利养,今天这个社会一般人所追求的,追求财富、追求权利。这个国王,国这是利益、是财富,贵为天子富有四海,他有权利、有地位,权利、地位不要了,一切富贵也不要了、舍弃了,出家去修道去了。诸位想想这个佛道如果要是不好的话,不真实的话,人家怎么肯牺牲王位来追求?由此可知,佛道它的利益一定超过王位,他才肯干。世饶王是这样出家的,我们再想想我们的本师释迦牟尼佛也是这么出家的。不过释迦牟尼佛是以太子的身分出家的,没有做国王,这是已经做了国王,舍弃王位出家的。
佛灭以后,舍弃王位出家的人也不少。像我们读经,早期翻译的安世高大师。《八大人觉经》大家常常念到的,安世高翻译的。我们过去曾经带来的录音带当中,《阿难问事佛吉凶经》也是安世高翻译的。安世高做过国王,安息国的国王,他是安息国的王太子,父亲死了之后继承王位。但是他做国王只做了半年不到一年,就把王位让给他的叔叔,他出家,出家学道。跟中国人缘分很深,到中国来弘法利生,圆寂在中国。这都是舍弃王位。汉朝的安息就是唐朝的波斯,现在的伊朗。安世高是古代伊朗的国王,出家了。这是值得我们深思,他真的觉悟了。
『沙门』,在古印度是修行人的通称,不一定是学佛的,一切宗教徒修行都叫沙门。佛教传到中国之后,沙门专门变成佛弟子的一种称呼。它的意思是勤息,「勤修戒定慧,息灭贪瞋痴」。一个人能够勤修戒定慧,息灭贪瞋痴,就叫做沙门。由此可知,沙门不分在家出家。在家人勤修戒定慧,息灭贪瞋痴,也叫沙门,所以这个名称在家出家通用的。古时候通用,现在在家人很少用,多半出家人用这个名称,古时候是通用的。
佛教里面,不少的称呼是在家出家都可以通用的。佛,在家出家通用,菩萨也是在家出家通用的,阿罗汉也是在家出家都通用的。乃至於我们常讲的和尚,和尚在家人也可以称和尚,没有剃头也可以称和尚,不是说剃了头就叫和尚,那你就搞错了。和尚的意思是什么?亲教师。主持这个道场,教化众生的,这个人就称和尚,就好像学校里头校长一样。这个寺院道场的住持称和尚,只有他一个人可以称和尚,他主持教化的。像你们居士林这个道场,是在家居士的道场,居士林的林长就是和尚,他主持教化。所以和尚不分在家出家,阿闍黎也不分在家出家,法师在家出家都可以称呼,以佛法教导一切众生都可以称之为法师。唯有比丘、比丘尼、沙弥、沙弥尼,这四种称呼在家人不能称,其他在家人都可以称。像我们从前在台中,我跟李炳南老居士学佛。有很多人送李老师这些字画,上面提的字是雪庐大和尚,雪庐是他的别号。他是在家居士,怎么称大和尚?这都是内行人写的。的确他在台中主持台中莲社,主持台中慈光图书馆,以佛法教导一方,他是这一方的老师、导师,称大和尚。所以和尚在家人可以称呼,这是附带给诸位说明称呼。
【号曰法藏。】
这出家了,老师给他起个法名,他的法名叫『法藏』。这个名字的意思也很好,藏是含藏的意思,像仓库一样,一切万法都藏在其中,这个名号的意义很深。这个人就是以后的阿弥陀佛。说明阿弥陀佛当初怎样出家,什么因缘出家。是听经开悟的,真正觉悟了,发起大菩提心、大道心,舍弃了王位跟世间自在王佛出家。出家之后,我们看他修持。
【修菩萨道。高才勇哲。与世超异。信解明记。悉皆第一。】
一个真正觉悟的人、真正发道心的人,没有不精进的,没有不用功的。为什么?他追求一个目标,他希望能够早一天实现。法藏比丘的目标是什么?是成佛,而且希望一切众生都成佛,这是他的目标。他果然达到了,真正了不起。这些地方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我们要认真的学习。『修』是修正,『菩萨道』是标准。我们在《华严经》上看到善财童子参学。善财每参访一位善知识,礼敬赞叹之后,一定自己就表明自己的来意。他就说我已经发了菩提心,已经发了无上菩提心,不知道怎样学菩萨道?怎样修菩萨行?发心之后,这两桩事情最重要。此地这个道字也就包含了菩萨行,道是什么?存心。菩萨存的是什么心?行是行为,日常生活处事待人接物,菩萨怎么做法?这到处去参学,听善知识的教诲,修正自己错误的思想见解,这是有道;言语造作是属於行,把所有一切错误修正过来,这叫修菩萨道。
『高才勇哲,与世超异』。这四句是赞叹他修学的成就。这是别人比不上的。高是讲德行,他有高尚的道德;才是讲智慧,他有超人的智慧,一般人比不上。勇哲,这是明哲,他不迷惑,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勇是精进,勇猛、发愤、精进、努力。与世超异。这世间人,就是在一般同学当中,同学比不上他,他的智慧高,愿力大;他的愿超过其他的同学。
『信解明记』。这是在求学过程当中,必须要具备的,这几个条件很重要!第一对老师要有信心,所谓尊师重道。如果对老师没有信心,老师再高明,你也不会有成就,你得不到东西。如果对老师有坚定的信心,有崇高的敬仰,老师虽然不甚高明,你也会有杰出的成就。这在古往今来的历史当中,我们都可以见到。所以在学习当中,尊师就重道!重道没有不尊师的。他对於他的老师自在王佛,当然有坚定清净的信仰。老师教导的,他能接受、他能理解,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明记,而且都能够记住不会忘失。『悉皆第一』。信第一、解第一、明记也是第一。这是世间自在王佛真的很快乐,得到了传人,最好的学生,真能够传他的法。这下面说的更难得!这已经是不容易了、已经非常难得了,更难得的:
【又有殊胜行愿。及念慧力。增上其心。坚固不动。修行精进。无能逾者。】
这几句话对他是特别的赞叹。前面这是一般,换句话说,做学生应当具足的条件。『又有殊胜的行愿』。这是其他同学没有,纵有,不殊胜。殊胜是非常强烈的愿望,这就是四弘誓愿。以后四十八愿就从这个地方来的。弥陀四十八愿不是没有根的,根在这个地方!这是没有出家之前就发这个大愿,普度众生,圆成佛道,在本经里讲平等成佛的这个大愿。这个大愿太殊胜!一切诸佛度众生没有说平等成佛。平等成佛真的是殊胜。『及念慧力』。这念慧具足了五根五力。《弥陀经》上所说的信、净、念、定、慧。虽然只说了两个,实际上五根五力统统具足。以根力『增上其心』。增上就是格外的加强,加强他学习修持的这个心。『坚固不动』。这一句不退转的意思。接著底下讲修行精进,这两句统赞。『修行精进,无能逾者』。没有一个能比得上他,他的精进努力是别人比不上的。到这个地方,这是世尊为我们介绍,法藏比丘跟随他的老师世间自在王佛平常学习的状况。
【往诣佛所。顶礼长跪。向佛合掌。即以伽他赞佛。发广大愿。】
平常的修学,佛的确已经赞到极处了。法藏有这么一天,到老师这个地方来,『往诣佛所』。这就是世间自在王佛。见到老师,『顶礼长跪』。这是礼节。『向佛合掌』。当然他有事情要向老师请教。这一次的事情也很特别,在老师面前说明他自己的愿望,求老师给他作证明。『伽他』是梵语,翻成中国的意思叫孤起颂。这个颂就像中国的诗歌一样。词句很整齐,这个地方每一句是七个字,七言颂。每四句是一首,可以唱诵,音韵都非常美。用这个先赞佛,说明他自己的愿望,都在这偈颂当中。
【颂曰。】
底下就是法藏对老师所说的话。前面八句是对老师的赞叹、对老师的称赞。我们看第一首四句。
【如来微妙色端严。一切世间无有等。光明无量照十方。日月火珠皆匿曜。】
前面两句是赞佛的相好,后面两句是赞佛的光明。『如来微妙色』,相。『端』是端正、庄严,微妙可以说无比的端正庄严。前面跟诸位说过,相随心转。相怎么来的?心变的。一切法从心想生,佛的心好,所现的相就好,佛有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相是果报,果必有因,因好果就好。譬如我们在经典里面常读「广长舌相」。佛的舌头很薄,舌头伸出来可以把面孔盖住。释迦牟尼佛曾经表演过,证明什么?证明佛所讲的话真实,不骗人。佛讲一个人,假如他三世不妄语、不骗人,他的舌头伸出来可以舔到自己鼻子。我们的舌头很短舔不到,就是我们常常打妄语骗人,因不好果就不好。佛的舌头伸出来把面孔盖住,告诉我们佛生生世世不骗人,证明佛讲的话真实不虚。所以好因得好相,我们要想自己的相好,一定要修好因,要存好心,要做好人。好心好人的相貌一定好,这是一定道理的。如果自己心行不好,要想相貌好,现在去美容,那都是假的,那不是真的,还有很多副作用。我听说很多美容的,得了一身的怪病,那真是得不偿失。要相好不难,先要修好心、说好话、做好事。总而言之,做好人,相就好了。
『一切世间无有等』。这个世间人都比不上;换句话说,这心行上,世间人没有法子跟佛相比。『光明无量照十方』。佛的光明从理上说,佛的智慧念念不舍一切众生,有些众生得到佛的加持,有些众生得不到佛的加持,这是什么原因?这个原因不在佛。佛的光明是普照、是遍照,没有分别也没有好恶。众生所得的利益多少不同,是因为众生业障不一样;业障薄的人得的利益就多,业障厚的人、深的人得的利益就少,这是事实的真相。业障从什么地方看?对佛尊敬的人,对佛经法能够理解的人、能够接受的人,这个人善根就厚,业障就少。如果对佛不相信,对佛所说的经法不能够正确的理解,不能够信受奉行,那他得的利益就少,这就说明他的业障重。在佛菩萨的确是光明遍照、普照。
底下一句是形容。世间光明最殊胜的是太阳、月亮。『日月』之光要跟佛光比较?那就像太阳底下我们点灯一样,灯很明亮,但是在太阳底下就显不出来了。『匿曜』,显示不出来。这是形容佛的光明伟大,佛光的圆满,也就是形容佛的智慧与慈悲。第二首:
【世尊能演一音声。有情各各随类解。又能现一妙色身。普使众生随类见。】
这四句也是赞佛。前面两句赞佛说法,佛的音声的确是微妙,微妙到我们不可思议。佛以一音说法,一切众生语言不相同,但是大家听佛说法都听得懂。像我们听华语的,佛说法我们听是我们华语;那个听英语的人,佛说的是英语;每个人听佛说法都是自己的言语。佛用不著翻译,大家听得都非常欢喜,都听得很明了。『有情各各随类解』。不但我们人间的言语不同,佛说法各个都听得懂。这道场里面还有诸天鬼神,他们的言语跟我们更不一样。这些诸天鬼神也听得懂,都像听自己的语言一样。所以佛的音声微妙!古人赞叹这圆明具德!语密这其中的道理,现代的科学家真的是很聪明,他们相信。他们从理论上来分析,确确实实是可能,但是现在还不晓得用什么方法能够达到。所以科学的理论,有些的确把佛法深密的部分,帮助我们解决了不少问题。
底下两句是讲身密。佛的这个身也微妙。『又能现一妙色身,普使众生随类见』。你要说佛的身相,实在讲说不出的。为什么?每个人看佛的相都不一样,佛能令一切众生生欢喜心。你喜欢什么相看佛,佛就是那个相,就是你喜欢的相。随类现身!随类现身含义非常的深广。每个人审美的标准不相同。我看这个相喜欢,你看这个相未必喜欢,可是佛所现的相,叫每个人看到都喜欢。确确实实,像《楞严经》上所讲的「随众生心,应所知量」。《楞严》上跟我们说出来,不仅是示现这个心、这个身。这个身相千变万化,不是一个相,不是一个固定的相。
有些同修不明这个事实,我常常听到有人问我说:法师,观音菩萨到底是男的,还是女的?观音菩萨是男的也是女的,他随类化身!你喜欢看女生他就现女生,你喜欢看男生他就现男生,不是一个固定形相。诸佛菩萨已经无我,无相。你看看《金刚经》上说「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执著相的那是凡夫。他不执著,没有了,因为无相所以无不相。我们今天亏吃大了,执著有一定的相。有相,所以没办法变第二个相。佛菩萨无相,他能够随一切众生现无量无边的相。「普使众生随类见」,这赞叹佛。这八句。下面陈说自己的愿望。这些都是我们要学的。你看看人家怎么发心?怎么发愿?怎么修行?我们要想到西方极乐世界、要想见阿弥陀佛,我们就应当学阿弥陀佛,从阿弥陀佛发心修行的时候学起。这是真学。
【愿我得佛清净声。法音普及无边界。】
我们发心学佛,特别是出家了,这国王不做,出家了。出家干什么?出家就要为一切众生说经讲道。说经讲道最重要的音声!我们娑婆世界,文殊菩萨讲得很好,「此方真教体,清净在音闻」。所以这个音声就要好。音声之好有些人是天赋的,前生修的好因,赞佛、赞法、赞僧,赞叹三宝,赞叹世间善人、善事,他的音声就好,这个善!凡事都有因果,这是我们要常常去想想,我们要想样样好,要修善因。除了自己修行之外,还要求佛加持。所以诸位同修要知道你发心讲经说法,上了讲台之后,那个人的相跟声音都不一样,跟台下不相同。诸位如果仔细去观察你会发现,为什么?在讲台上有佛菩萨加持,下了讲台就没有了。所以台上、台下相貌不一样,音声也不相同,音声也是佛力加持的。你们认识我的时间不长,在台北有不少同修很早年就认识我的,还有一些我在初出家刚刚学佛的时候认识我的,那个时候的相貌音声跟现在完全不相同。这些都是学佛之后,得三宝威神的加持。得佛清净音,做什么用处?
【宣扬戒定精进门。通达甚深微妙法。】
我得的相好音声不是向世间人炫耀,我比你长得美,不是这个意思,而是弘法利生,是利益众生。利益众生,实在讲相是要好,因为众生都爱美;相貌不好,法缘就不会好。这是我们在大乘经上读到的诸佛成佛,成佛之后,他要用一百劫的时间去修相好。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是福报,修来的,用一百劫的时间去修相好,为什么?因为相好就能够摄受众生,这众生一看到这个相,他就会跟著你走。这很厉害,舍不得离开你。最明显的例子,我们在《楞严经》上看到,阿难尊者为什么出家?楞严会上阿难尊者说出来了。他就是因为看到释迦牟尼佛相太好,说这个相不是父母所生的,一定是他修成的,就是因为爱释迦牟尼佛的相,出家了。我们这个世间人也常说「秀色可餐」,遇到一个相好的,把吃饭都忘掉了。所以佛很懂得众生的心理,一定要示现很好的相,来摄受一切众生,道理在此地。为的是『宣扬戒定精进』。这是包括整个的佛法。戒定慧三学,小乘法里头修学的中心,精进是菩萨第一善根,所以这三样合起来就是大、小乘佛法统统涵盖在其中。下面一句尤其是难得!
『通达甚深微妙法』。这一句指的是什么?以平常佛法来说,「明心见性」,禅宗里面讲的;《观无量寿经》上告诉我们的心是心作,「是心是佛,是心作佛」。这是甚深微妙法。如果克实而论,真实甚深微妙法就是念佛往生不退成佛,这个法门的确是甚深微妙法,为什么?一切诸佛都说难信之法,净土是难信之法。一般人听了不相信,听了要反对、排斥,给诸位说这是很正常的现象,这不希奇,我听了点头不错,很正常。听了他就欢喜接受,那是不平常,那是奇怪!一切诸佛都说是难信之法,他怎么会相信!所以你能够相信,不平常。
本经后面都说到,你能够相信这个法门,是你过去生中无量劫的善根今天发现。你过去世没有很深的善根、福德、因缘,你怎么会相信?这个法门一宣扬,人家一听就相信了,那怎么能叫难信之法?那很容易相信,那不叫难信之法。所以一般人听了不能接受、排斥是非常正常的现象。我们明白,这就是他多生多劫没有这个善根,或者是有这个善根还没有成熟。由此可知,一定是先通达,然后才能够顺利的宣扬,为大众介绍。我们再看下面一首,这底下六句很重要。虽然是法藏比丘向老师提出他自己修学的心得报告。这都是我们自己修行的典范。
【智慧广大深如海。】
佛法所求就是智慧。大乘的禅宗所修的不是禅定是智慧。六祖大师在《坛经》一开端就跟大家说「总念摩诃般若波罗蜜多」。他没有叫他们修禅定,总念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可见得中国的禅宗是修的般若。宗门教下、显教密教无不是以智慧为目标。这智慧从哪里来?从定当中来。所以定是枢纽,智慧是目标。定就是清净心。
【内心清净绝尘劳。】
『尘劳』是污染。就是妄想、分别、执著,这些东西就是尘劳。要把这些东西淘汰得干干净净,恢复到清净心,清净心是真心,清净心就是本性。六祖大师他在成就的时候,向五祖陈述他的心得报告。五祖传法跟他讲《金刚经》,讲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他契入了、他明白了,说出他自己的心得,第一句话就说「何期自性,本来清净」。所以清净心是我们的本心,是我们的本来心!我们现在心不清净是被污染。现在我们要做的工作,就是怎样由染再回归到清净,这就要真修行。你把修行真正的纲领掌握到了,你真的会用功了。
如何把我们污染的心恢复到清净?八万四千法门,法是方法,门是门道。无论哪一个法门都是为了这个目标。怎样由染再回归清净?我们今天用念佛这个方法。净宗是用执持名号(信愿持名),用这个方法。心净则土净,得到清净心,给诸位说,你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就有把握。与西方净土感应道交,那个时候往生可以说是自在往生。这自在往生,想什么时候去,就什么时候去。我们今天想去,去不了,道理在哪里?心不清净跟净土不相应,一定要念到清净心。凡是对心有污染的,我们都要警觉到那是错误的,应该舍离。你看这个世间,世饶王他是国王处理国家的政事,办得再好都是染污清净心,所以他必须把他的王位舍弃掉、富贵舍弃掉。为什么?希望把污染的心再回归到清净。真正的道理在此地。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