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寿经(新加坡二次宣讲) (第一集) 1994/11 新加坡 档名:02-027-0001
诸位法师、诸位同修:今天我们感到非常的幸运,无限的喜悦,能在新加坡居士林与诸位同修共同学习净宗的大经。本经在过去曾经在弘法团讲过一遍,也是三十次讲完,而当时留下来的录音带很快的就传遍了许许多多的国家地区。这是我们新加坡与全世界结下来殊胜的法缘。这次贵林的李木源居士邀请我将大经再讲一遍,目的在哪里?前面一次留的有录音带,希望这次能够留一套录影带,一般讲录相带。好!我们圆满这个愿。当然这些年来的念佛修持跟过去境界不相同,换句话说,我们读诵这个大经,更是能落实在我们实际生活的层面,这样我们才能够得到经典殊胜而真实的利益。
今天是开经的第一天,因缘的部分我想我们可以省略,过去讲过很多遍。现代人的心理,学佛也不例外,随著整个时代的趋向,我们总是要求新、要求变、要求快速。在佛法修学证果要达到这三个基本的要求,这部经、这个法门可以说是非常的适合。实实在在说,世出世间第一殊胜一定是很简单、很容易,像中国学术的大根大本是《易经》。易是简易,简单、容易。佛法是世出世间最殊胜的教学,它当然符合这个原则。
虽然世尊当年在世为我们讲经三百余会,说法四十九年,但是我们知道,总归结起来,不外乎戒定慧三学,可见得确确实实是简单、是容易。一切经无非是把戒定慧三学详细的为我们说明而已,这展开来就是一切经。在本宗所说的也非常简单、扼要。蕅益大师综括净宗的经典,在《弥陀要解》里面给我们指出来信愿行,与世尊总纲领有没有违背?这是我们必须要知道的。信,我们要信戒定慧,愿也是戒定慧,行还是不离开戒定慧。诸位细细的去体会这个意思,我们才能够将世尊一代时教的纲领掌握住。我们的修学既简单又容易,而且正如同古大德所说的稳当快速,使我们求新、求变、求速确实达到了。
这部经在经文当中跟我们讲了三种真实,这是我们必须要注意到的。第一个是「开化显示真实之际」,这一句非常重要。开是开示,世尊为我们开导,也就是教导我们;化,这是教学的成绩。我们接受世尊的教导,果然就起了变化,世间的教学要求要变化气质,佛法的教学要求我们转凡成圣。这个转就是转变,我们今天是凡夫,听了佛的开导之后,我们就能转凡夫为圣人;圣人就是常说的佛菩萨。也就是说,学佛的人如果不发心作佛,那可以说你的佛就是白学了。
学佛就是要成佛,跟释迦如来、弥陀如来、一切诸佛如来无二无别,这是我们学佛的目的。中国的禅宗常说「明心见性,见性成佛」。说明修学的目的就是要明心见性,见性成佛。本经里面讲开化显示真实之际,真实之际就是真如本性;这一句跟禅宗里面所说的明心见性,见性成佛,没有两样,只是方法不相同。禅宗用参究的方法,净宗用念佛的方法,念佛比参究容易太多,方法容易、方法简单,成就实在讲没有两样!甚至於古德说念佛的成就超过禅宗,这个话也不无道理,我们讨论到经文的时候诸位自然就明白了。
第二是「住真实慧」,也就是说我们相信戒定慧,我们愿意修学戒定慧,这就是住真实慧。住是安住,心里面安住。唯有安住在真实的智慧,他才深信不疑,他才热烈的去向往、追求戒定慧三学。这是说我们自己修学所得到殊胜的利益成就。那我们对於别人同样也是真实不虚,经文里头告诉我们「惠以真实之利」。惠是赠送给别人,给他什么?给他真实的利益。真实的利益就是大乘佛法,大乘净宗的佛法没有比这个更真实,没有比这个更殊胜。本经具足这三种真实,这是非常希有的一部大经。经文并不很长,内容涵盖了也就是包容了世尊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法,无论是显教、密教、宗门教下,都在这一卷经之中。所以这是一大藏教的总纲领,万万不可以疏忽。
诸佛菩萨、古来的大德们异口同音的告诉我们,这个法门确确实实是三根普被,凡圣齐收,这是说它的利益不可思议。上自等觉菩萨,像《华严经》上我们看到的文殊、普贤;华藏世界的候补佛,在《华严经》的末后这两位菩萨,率领著华藏世界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念佛求生净土。上上根人往生,下下根人同样也有分,甚至於五逆十恶的众生在临命终时遇到了善友,教导他这个法门,他也能成就、也能往生。由此可知,这个法门度众生之广,没有任何一个法门能够跟它相比。
我们知道有一些大经很究竟,无论在理、在方法都很究竟,但是不方便,中下根人没分,没法子修。有一些经论方便,但是不究竟,不究竟不能成佛;成个阿罗汉,成个菩萨,那不叫究竟。既方便又究竟,唯独此经。这个经是成佛的法门,而且方便至极,所以我们人人有分!我们在座的同修,可以说善根福德都不可思议,如同经上跟我们所说的;如果不是善根福德具足,对於这个法门很难接受,很难依教奉行。正如同《弥陀经》上所说的「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由此可知,我们遇到这个法门,的确是我们无量劫来的善根福德因缘在这个时候成熟,我们才能够遇得到。
这个法门决定不是普通法门。古代高僧大德们说过,即使是《华严》、《法华》也只是本经的引导;换句话说,《华严》、《法华》引导我们归向净土。这个话当然不过分,因为《华严经》到末后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导归极乐,这有证据的,这不是随便说的。而我读这句话,这感触比别人深,为什么?因为我对於净土法门生起信心,确确实实是《华严》、《法华》、《楞严经》把我诱导到净土法门来的。所以古人这句话是深深的令我感触到,我就是由这个地方入净土的,好像他这个话就是对我说的一样。
《楞严》上告诉我们「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这是讲我们修学所得到的利益与成果。方法尤其说得精要,「净念相继」。都摄六根就不必说了,因为净念一定都摄六根,不能都摄六根,你怎么能到净念。关键就在个「净」字。净是清净,心地清净,决定不能够夹杂、不能够怀疑,相继就是不间断。由此可知,这个法门它修行的要领,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决定能成功。经上告诉我们「自得心开」。自得心开就跟本经前面所说的开化显示真实之际是一个意思,也就是说明心见性,自自然然到达这个境界。这是说明了我们有分,不但我们有分,我们的成就跟古往今来的这些上上根人也没有任何的差别。我们对於这些明白了,自然产生信心,自然感到庆幸。
刚才说,我们求新、求变、求速,根据什么样的道理,如果理论不清楚、理论不扎实,我们的信心就很难建立,这一点非常重要。所以古德讲经,在未讲经文之前,一定要将佛说这部经的理论、根据说出来,使我们对它产生真实的信心。这一切大乘经都是依据实相而说的,所谓实相是事实真相,那当然我们就放心了。所说的全是事实真相,不是佛的理想,不是佛的推测,所说的全是事实真相。
佛告诉我们,这一切万法唯心所现,唯识所变。在《华严经》上讲的,唯心所现,所以一切万法没有两样,不异!唯识所变,既然变了,当然就不是一样的,就不一。许多大乘经论给我们说「不一不异」,而我们对於这一句话很不容易体会,所以古德为了为我们说明,不得已举个比喻来说。比喻,诸位晓得,只能比喻到一个彷佛,没有办法那么样的逼真,是希望我们从比喻当中细心去领会。譬如说「以金作器,器器皆金」,这个比喻让我们去体会。金是体,我们用黄金,现在最常用的做金炼子、金镯子、金耳环,乃至於一切用品,但是那个金是一样的,没有两样,都是金做的。金是体,没有两样,都是一样的,金器。可是从器上来看,炼条跟镯子不一样,镯子跟耳环也不一样,相不一样,用途也不一样。这就是我们讲到体相用,一切万法的体是相同的,相不相同,作用不相同。相、用不相同。我们首先要把这个认识清楚。《大方广佛华严经》,「大方广」三个字就是形容宇宙万法的体相用。大是赞叹体的,方是说相,广是讲作用,作用是无量无边。这是我们先要把纲领抓住。
那个戒定慧从哪里来的?都是从事实真相里面说出来的。佛在经上常说「精一中和」,这都是给我们讲的修行的纲领。精一就是定,中和就是戒,特别是大乘佛法主张中道,我们中国儒家实在讲也很了不起,儒家讲中和,都知道用中!这是真实的智慧,这样才能够达到佛之知见,像《法华经》上说的「开示悟入佛之知见」。佛之知见就是慧,戒定慧是从这儿来的。由此可知,戒定慧不是佛的发明,是从事实真相里面显示出来的。用现在人的话说,这是真理,决定不能违背;在我们佛法里面讲性德,是你真如本性里面、是你自己真心理体里面的德能,本有的德能,不是从外来的。随顺法性就是随顺戒定慧。戒定的作用能够帮助我们证得大菩提、大涅盘,这是佛法修行究竟圆满的果位;在本经里面就是一心不乱,定慧等持。
因此,我们才真正明了诸法必须融通,必定融通。要能达到这个境界,对我们个人来讲,诸法就是我们身体许许多多的细胞、器官,融通没有障碍,我们身体就健康,百病不生,健康、长寿、快乐在佛法上你可以得到!家庭里面,我们每个分子,父子、兄弟、姐妹都能融通,家庭和睦,家庭幸福;社会大众能够做到融通,社会和谐,社会繁荣;乃至於再扩张世界和平,这是佛法。
佛法在今天必须落实在真实利益的基础上,我们才会感觉到这佛法真的是我们需要,而且在这一个时代当中是我们最迫切需要的。但是也许有一些同修说,我也常听说,学佛的人不和,不是像我们所讲的,不是像佛在经上所说的。佛讲的没有错,他没去做!这个责任不在佛,他没有依教奉行。甚至於学佛多年了,佛教是什么不晓得;皈依很多年了,什么叫皈依也不晓得。那就难怪!
今天有一个小册子,是我们此地一位同修他发心印送给大家的,《认识佛教》。这个小册子是一九九一年在美国佛罗里达州迈阿密所讲的,台北有几个同修整理出来,印成这个小册子。这一本书可以帮助诸位同修明白什么是佛教。我们学了佛,人家问我们什么是佛?这答不出来是很难为情的事情。我们总要能说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我们学佛的人不迷信。所以一定要知道融通,我们才能得到佛法真正的利益。
在净宗我们尊崇的导师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阿弥陀佛所代表的真实之际、真如本性,这是佛宝,三宝里面的佛宝;住真实慧,这是法宝;观音代表慈悲,大势至菩萨就代表智慧,慈悲是僧宝。所以从法上来说,这两位菩萨的法是属於法宝,两位菩萨人就是僧宝。我们供养西方三圣,三宝具足,这就是我们自性三宝,是我们全体的德用,也就是我们真正的皈依处。前面我就跟大家简单介绍到此地。
下面我们从经题看起,这省略的地方很多,因为前面一次所讲的可以补充。本经的经题「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这个题我们可以分为八个段(小段)来介绍。题是全经的纲领,对於经题明白了,全经的大义也就了解一个大概。经,我们知道都是佛说的。为什么有些经上有「佛说」这两个字,有些经上没有?譬如说诸位很熟悉的《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前面没有佛说;《大方广佛华严经》前面也没有佛说;《妙法莲华经》前头还是没有佛说;我们这个经上有佛说,小本《弥陀经》上也有佛说。这在古人翻经,定这个题目有一个规矩。凡是这个经文正宗分里面第一句话是佛自己说的,通常这一类的经典冠上佛说;如果正宗分是佛弟子发问的,佛然后再解释,那第一句话不是佛说的,就不用「佛说」这两个字。这是译经法师给经典立题的一个规矩。
「佛」,是印度梵语音译的,它的意思是觉,觉悟的意思,佛是觉悟的意思。它里面包含自觉,自己觉悟,彻底觉悟了,对於宇宙人生的真相彻底明白了,这是自觉;同时又能够帮助别人觉悟,叫觉他,帮助别人觉悟;乃至於达到究竟圆满,这才能称之为佛。因为阿罗汉,小乘阿罗汉、辟支佛他也觉悟了,对於宇宙人生真相他也明白了,但是他不肯教人。教化众生很难!你看《地藏菩萨本愿经》上说「阎浮提众生刚强难化」。你好心去帮助他,他还不接受,甚至於倒过来还找你麻烦,所以小乘人就不太乐意去帮助别人。你求他,他肯帮助你;你不求他,他绝对不自找麻烦,这是小乘圣者。那大乘菩萨他不怕麻烦,所以他能够主动的去帮助一切众生,这是非常难得,自觉觉他。
但是菩萨没有达到圆满。所谓圆满,必须是见思、尘沙、无明烦恼统统断尽,那才叫圆满。等觉菩萨还有一品生相无明没破,换句话说,他还是不圆满,像文殊、普贤为什么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到西方极乐世界没有别的,就是去断最后一品生相无明,这就说明了要断这个三种烦恼,西方极乐世界是最理想的修学环境。假如毗卢遮那佛的华藏世界断烦恼要很容易的话,文殊、普贤又何必求生净土?必定是西方净土比这个华藏世界来得容易,他才去!这才能讲得通。显示出西方世界的确是无比的殊胜。
此地这一尊佛就是本师释迦牟尼佛。这个经上冠上「佛说」,就是本师释迦牟尼佛所说的。可是这一部经特别,净土三经特别;《佛说观无量寿佛经》、《佛说阿弥陀经》,净土三经上面都有佛说。而这尊佛不仅仅是释迦牟尼佛,可以说他涵盖了十方三世一切诸佛,为什么?一切诸佛没有一尊佛不讲《无量寿经》的,没有一尊佛不讲净土三经的。其他经不一定讲,要看机,契机;不契机,佛就不说了。这三经,所谓三根普被,凡圣齐收,所以一切诸佛都讲,因此这个经题上冠上「佛说」,唯独这三经特别。这个佛包括一切诸佛,这是我们一定要把它认识清楚的。你才晓得它跟其他的经典不相同、不一样。
「说」这个字,古时候是喜悦的意思,欢喜才说。人与人见面,很欢喜,那话就多了;要是不高兴,一句话也没有,喜欢才说!古德解释这个字是「悦所怀也」,佛心里面常常想著、常常念著,这一下遇到有机会了,很欢喜的为我们说出。佛的心事是什么?凡夫都有心事,佛也有心事,佛的心事跟我们凡夫不一样。佛的心事就是度众生,帮助众生破迷开悟,帮助众生离苦得乐,帮助众生了生死出三界,帮助众生快快成佛,这就是诸佛如来的心事。除此之外,佛没心事。今天看到大众根机成熟了,你想想看这多欢喜,无比的欢喜;不是普通的机缘,成佛的机缘成熟了,也就是说可以把成佛的这个方法,这个经典传授给你。你得到了,你这一生就作佛了,这不可思议!
佛在大乘经论常常告诉我们,凡夫要想修行成佛,要经历三大阿僧只劫那么长的时间。你得到这个法门,几天工夫就够了,哪里要长的时间?《弥陀经》上讲,若一日到若七日就成功。换句话说,这一生当中决定成就。你说佛遇到这么一个人,他那个高兴的确不是我们能够形容得出来的。能够接受净土的法门,在这一生当中,你能够得到究竟圆满的利益。蕅益大师在《要解》里面给我们说「佛以度生为怀,众生成佛的机熟了」。这句话的确从前没人说过,蕅益大师的确这个话说到佛的心坎里去了,真难得。为说难信之法,这个法,阿罗汉、辟支佛、权教菩萨都难信!这难信,你为什么会相信?你成佛的机会这一生成熟了,现在成熟了,所以你相信、你能接受。佛确确实实能帮助我们,在短短的一生当中究竟解脱,所以欢喜快乐为我们说这个法门。「说」的意思。
第三小节是「大乘」,大乘是比喻。这个乘在古时候念(ㄕㄥ、),现在我们大家都念乘,我们就念乘;念古音反正没有人懂,人家听了觉得怪怪的,感觉到很别扭,是不是?所以,大家错了,我们就跟他一道错,这个意思不错就好了。实在讲是运输工具,就是车。车有大车、有小车。古时候的小车,羊车,羊拉的车;鹿车,鹿拉的车。羊跟鹿都不大,所以拉的车一个人坐的。这个大车是什么?马车,马车就大,可以坐很多人。所以这个经上常讲大白牛车,这是形容大车;其实大白牛车就是马车。当然现代科技发达了,现在小车也可以坐四、五个人,大车像火车要坐几百人,这是从前人不敢想像的。所以这个「大乘」就是普度众生的意思,利益一切众生,小乘是利益自己。利益自己,这小乘。
这部经里面所说的「能念之心」,这是教我们念佛。能念之心,本来是佛,心即是佛,佛即是心,能乘者大;起心念佛,念念作佛,所乘者大。能所皆大,真的是大乘。古大德说,这个法门是大乘里面的大乘,了义之了义,了义经中的第一了义,把这部经赞叹到了极处。
底下是「无量寿」,无量寿是性德,是我们自性真心本具的德能;梵语叫阿弥陀佛。阿弥陀三个字是梵音、密语,就跟咒是一样的,含义无量。如果我们从字面上来看,阿是无的意思,弥陀是量的意思,无量,自性的德能无量无边。佛在经上将无量义只给我们说了两个意思,无量光、无量寿。诸位要晓得无量光、无量寿只是无量义里面的两个意思。这两个意思很殊胜,因为寿命可以代表时间,过去、现在、未来,光明遍照可以代表空间。说一个时、说一个空,时空里面所包含一切的无量,没有一个漏掉。这两个意思很好。
所以诸位要晓得这个无量里面含义非常广。譬如我们讲无量的智慧、无量的德能、无量的才艺,种种无量,一切无量都在这阿弥陀意思里面。可是古人又说过,一切无量里面,寿命是第一义,这话讲得也很有道理。为什么?假如没有寿命,所有一切无量也就落空了。譬如现在人很现实,你有无量的黄金、无量的财宝,那没有寿命,那你这些一切财宝都被别人去受用了,你也得不到。一定自己要有寿命,才一切都得到。所以一切无量当中,寿命是第一义,这个话说得也很有道理,也不错。
这是西方极乐世界导师的德号,也说明了阿弥陀佛在因地的时候,也就是在没有成佛,像我们现在这种状况,初发心学佛的时候。我们在经上都可以读到,法藏比丘在因地里面他的大愿大行,一直到他修行成佛;成佛之后以种种善巧方便庄严净土,接引法界一切众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修行证果。换句话说,他提供我们最殊胜、最圆满的修学环境,让我们到那个地方去成就。这也就是这部经里面所说的。
「庄严」就是我们今天所讲的美好,佛法称之为庄严。经上说「一向专志庄严妙土」。阿弥陀佛可以说从初发心一直到成佛,一心一意在建设西方极乐世界这个道场,这一个美好的修学环境,提供给一切大众来修行,这就是一向专志庄严妙土。我们也能够感觉到此地居士林这个道场,这一边上从诸位董事,下至所有一切林友们,我每次到新加坡来参学,所见到的、所感到的,大家也是在一向专志庄严妙土。我们每次来看环境都不一样。这与阿弥陀佛的因地就接近、相似,提供给同修们到这个地方来参学。使我们有一个非常美好的环境,在这个地方听经,在这个地方念佛,在这个地方共修。
经上又说「庄严众行」。这是我们要认真努力去做的。这一句话什么意思?我们依照经典所说的理论、教诲作为标准,要认真的依教奉行。佛在经上教我们哪些不可以做的、不应该做的,我们决定不做;哪些事情是真实的功德,我们应当努力去做的,我们就认真的去做。断恶修善,这就是庄严众行。行是行为,使我们的行为与性德都能相应。修学性德必须要有很深的认识,慧解,智慧明白一切事实的真相,然后你自然会非常的欢喜去做。
佛告诉我们,我们的大恶,我们的恶根是什么?贪瞋痴三毒烦恼。三毒!佛首先教给我们的要把这三毒烦恼拔掉、拔除,我们才是一个健康的人,才是个好人,健康的好人,没病。有这三毒,这个人都不健康,他这里有毒;毒会发作,发作就成病!所以无量无边的疾病从哪里来的?就是三毒烦恼发起的。三毒拔除了,你的病就没有了,从此之后不会再生病了。病根就是三毒,贪瞋痴。佛教我们用布施拔除贪毒,用忍辱去拔除瞋恚的毒,用智慧拔除痴毒。所以菩萨六度就是对治三毒烦恼的。所以佛教给我们要布施,你看菩萨行里面第一条就是教我们要布施。布施的功德利益无量无边。财布施得财富,法布施得聪明智慧,无畏布施得健康长寿。我们印经布施,现在可以做卡带,录音带、录影带布施,三种布施统统具足了。你印经做卡带,要用钱,钱是财布施;里面的内容是佛法,法布施;大家闻了法之后,心开意解这个恐怖就离开了,无畏布施,一举三得。谁会做?聪明人会做。
我明白这个道理,我初学佛的时候老师教给我的。我明白了,我就非常喜欢修学这个法门,所以大家供养我的,我全都印经布施了。今天道场诸位用的这个经本,这经本印得很好,原本是新加坡做的,我们在台湾印的,也是这一边的同修发心。这个本子在台湾印的成本大概是美金一块钱,印一万本,跟一万个人结法缘,这心里多欢喜,而且是最殊胜的法缘,真实的庄严,「庄严众行」。这是我们举一个例子来说明。
经上又说「我已成就庄严佛土清净之行」。这都是说明阿弥陀佛修因证果,成佛之后依旧不忘庄严佛土,依旧不忘清净之行,提供这样一个好的场所成就大众。这经题上「大乘无量寿庄严」都是属於性德,我们自性里头本来具足的;就像六祖大师开悟之后,他老人家所说的「何期自性本来具足」。大乘无量寿庄严都是本来具足的,可是我们今天把性德迷失掉了,不能现前。因此一定要有修德才能够显出性德,也就是说,修行对我们来讲非常重要。修什么?怎么个修法?要把我们与性德相违的这一些习气毛病把它修正过来,我们的性德自自然然就开显了。经题上「清净平等觉」这三句就是教给我们修学的总纲领。
先说「清净」。我们的身口意三业,业是造作,我们所造作的不清净。第一个我们的心理不清净,心里面有妄想,妄想是迷惑。觉悟的人没有妄想,迷惑的人有妄想。妄想是迷的样子,迷的相状。有烦恼,烦恼更是严重的污染。贪欲、瞋恚、愚痴、贡高我慢,这些严重染污了我们的清净心。这就是凡夫跟佛不相同的地方在哪里。佛菩萨的心是清净的,凡夫的心是污染的。我们怎样把这一切心地的污染,我们现在人讲精神的污染、思想的污染、见解的污染,怎样把它洗得干干净净,恢复自己的清净心,这是佛法修学里面的中心。因为心清净了,你的身口自然就清净,心是主宰!
佛在一切大乘经论里头常说,常常教导我们「一切法从心想生」。这句话非常重要。佛教给我们这个法门,这个法门快速稳当的成佛,实在讲就是根据这个原理。一切法从心想生,那为什么不想佛?念佛,想佛「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就是根据这个道理。凡夫迷惑颠倒不懂,天天打妄想。打妄想就做凡夫,想佛就成佛,想菩萨就成菩萨!天天想赚钱就变饿鬼,因为鬼贪财。佛给我们讲鬼是贪心,地狱是瞋恚心。不可以发脾气,常常发脾气、天天发脾气,这造的地狱业因,不好,那就是想地狱。想发财就是想作饿鬼,不好!所以为什么不想佛?想佛就到极乐世界去成佛去了。根据这个道理说的,一切法从心想生。
想佛、想菩萨心是清净的,就把我们无量劫来的污染洗刷掉了。本经里面教给我们「洒心易行」,怎样洒心?念阿弥陀佛、想阿弥陀佛;除阿弥陀佛、西方极乐世界,其他的统统不想。这是真话。现在人迷,迷得很重,认假不认真。真的是阿弥陀佛,他不相信;假的是什么?钞票!偏偏相信,那是假的,那不是真的,生不带来、死不带去。而且为这个东西天天生烦恼,苦到极处。聪明人把它丢掉,绝对不去想它。所以诸位细细去思惟,冷静去想想,你就会聪明了,你就会有智慧了,就能够看破世界;这个世界上哪些是真的,哪些是假的,我们要真的不要假的。一切恶业决定不造,所谓心净则佛土净。在日常生活当中,我们前面讲过,个人一生快乐幸福,家庭美满,社会和谐,都是以清净心为基础。人心地清净,清净心就是真诚心。
其次「平等」。经上说平等就是真如,平等就是不二法门。二就不平等了,不二就平等了。我们处事待人接物,就在这些事相上修平等心,学平等行。所以真正修行、真正用功,在哪里修?有人说要到山里面去,找一个寺庙道场去修去,纵然有这个缘分,你也不见得能成就;真正修行在生活里面,就在日常生活当中处事待人接物。如果你真的是修学大乘的、真的是修学弥陀法门的,就在自己生活当中,就在处事待人接物里面去修清净心、修平等心。用什么方法修?用这一句名号。当我们的心不清净的时候,什么不清净?贪瞋痴起来了,迷惑颠倒起来了,妄想起来了,赶快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那这个阿弥陀佛就把妄想打掉了,把贪瞋痴这个念头也打掉了。阿弥陀佛的名号是清洁剂,把我们心里的污染马上就化解了,这叫做用功。而不是每天念十万声佛号,贪瞋痴照起,那个没有用处;那个十万声佛号叫白念了,古人讲的「喊破喉咙也枉然」,那个没有用处的。
佛号最管用的时候,就是能把妄想、能把烦恼给化解掉;古人常讲「不怕念起,只怕觉迟」。这个觉就是佛号立刻就提起来,就能把烦恼化解,这叫做用功。那用长久了,功夫就得力了。这功夫得力是个什么样子?妄想少了、烦恼轻了、心地清净了,看事、看人比从前明白,比以前聪明了,有了智慧,这就是好现象,这就是功夫得力了。心地一天比一天清净,烦恼一年比一年减少,你自己会感觉得很快乐、很幸福,这是功夫得力的现象。
假如我们学佛学了很久,这个得不到,烦恼还是多、妄想还是多;换句话说,你的修行出了毛病,那就是不如法;你一定是方法错误、理论错误,所以你虽然很用功的修学,你没有成绩,得不到效果。这就是要认真去检讨、去反省、去改正,一定要收到很好的效果。譬如说从前我看人不平等,看事也常常不平,这是烦恼、这错误!现在?现在看了都很满意、都平等,不像从前计较了,这就是有进步。也许有人问,从前我很精明,现在我是不是糊涂了?我现在连是非、青红皂白都不分了,都糊涂了?那就真糊涂了。功夫得力不是这个样子,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而心地平等。所以一切善恶是非清清楚楚、了了分明,这个心是平静的,这才叫功夫。这里头要辨别清楚,不能把糊涂当作智慧,那就错了!不能把糊涂当作功夫得力,这要不得。
「觉」是觉而不迷。这个题里面,古德这个平等觉给我们说了四个意思,这四个意思都很好。第一个平等普觉一切众生。这个意思好,实在讲就是一切众生平等成佛的法门,诸位想想这的确是无比的殊胜。像《华严》、《法华》,虽然讲成佛,不平等!《华严》有五教,小、始、终、顿、圆;《法华》是天台家四教,藏、通、别、圆,不平等。我们这个法门平等成佛。上从等觉菩萨下至地狱众生平等得度,平等成佛,这真叫难信之法。这个难信不是假的,为什么能平等?这里头有大道理。希望在这三十天当中,诸位细细来听这部经,细心去体会这个答案都在经文里面,实在是妙不可言!
第二个意思是以平等法觉悟众生。这个平等法就是指这部经典,就是指六字洪名。确实我们真的明白、明了这部经里面的大义,真的相信、真发愿,这个时候就得到十方一切诸佛如来的加持。所以这个法门能平等觉悟一切众生,这个力量之大,任何经论都不能够跟它相比。第三个意思平等觉就是指如来的正觉。经上常讲,如来果地上所证得的是无上正等正觉,而平等觉就是无上正等正觉,因为到这个才真的完全平等。菩萨虽然都是等觉菩萨,等觉菩萨严格的讲还是不平等,一定要到成佛才真正达到究竟圆满的平等。第四个意思平等觉也就是阿弥陀佛的别号。这个经上有,世尊为阿难介绍西方极乐世界,曾经问他你愿不愿意见平等觉,平等觉就是指的阿弥陀佛。有这四个意思。
「清净」,我们再把修德的这三句配在三宝里面来看。清净是僧宝,平等是法宝,觉是佛宝,所以这里面具足自性三宝,同时也是戒定慧三学。清净是戒学,戒是清净,戒是清凉,平等是定学,觉是慧学。可见得这名称里面具足圆满的三学,又是自性三宝。我们净土的修学是以这个为最高的要领。所以如果有人要问我们,我们是修净土的,你求什么?我们求无量寿庄严,我不求别的,我只求的无量寿庄严。你修的是什么?我们所修的是清净平等觉。你用什么方法修?我们用信愿持名。你看这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一点都不迷惑。无量寿庄严是果报,是我们所求的。怎样才能求得到?那就一定要修清净平等觉。用什么方法?信愿持名。所以信愿持名里面具足了三学三宝。三学三宝,我们知道包括整个佛法,不仅是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一切法,甚至十方三世一切诸佛所宣说的法,统统包括在其中;一句阿弥陀佛统统包括尽了,所以名号功德不可思议,是真实的不可思议。
后面这个字「经」,经是通题。凡是佛所说的都称之为经。这个字也含到很多的意思。我们也常常介绍就不必多说了。最普通的是用贯摄常法这四个字来解释。「贯」就是贯穿所说之理,用现代的话来说,佛讲经是很有层次的、有条理,有条不紊、不乱。这是好的言说、好的文章。第二个「摄」,是能够摄持一切众生。这用现代话来讲,佛的教诲,我们今天所说的佛的经论,它有摄受的力量,使我们接触之后欲罢不能,像磁铁一样,它能够吸铁,磁是能吸铁,有这么大的力量。这也是很明显的,譬如说我们看世间的文字,普通的报纸,报纸大家天天看,看一遍你想不想再看第二遍?不想看第二遍,为什么?没有摄受的力量。好的小说、好的文字看一遍还想看一遍,甚至於还再想看一遍,但是看个十遍、八遍,你这一生都不会再想看了,这就是它的摄受力量非常有限。可是佛经不然,像这部《无量寿经》,从我们初发心我们就读它,一直念到成佛,那个味道还浓,永无止境,这就是摄受力量太大!
我讲这本经,讲很多遍!讲不厌,愈讲愈欢喜,愈读愈有味道,永远读不厌。我从前小时候,学校念书那个时代喜欢看小说,中国名著,这四大小说,《红楼梦》、《水浒传》、《西游记》,大概我都念过十几遍,现在你摆在我面前看都不想看了,所以它的力量不过是十几遍而已,跟佛经比就差得太远太远了。摄受的这个力量。第三个意思「常」,常是古今不易;我们世间人所讲的真理,它是真理,永恒不变。第四个意思是「法」,法是法则。过去、现在、未来,要想在这一生当中,了生死出三界,圆满成佛,遵守这个方法决定不错。具足这四个意思,这才能称之为经。这是我们中国人对於典籍非常尊重的一个字。
这部经里面要是配三种觉来说也具足。无量寿是本觉,发菩提心一向专念,这就是始觉。始觉合本觉,一直到圆满的究竟觉,那就是经题里面的「清净平等觉」。因为清净平等觉是诸佛如来的德号,也可以说平等觉是本觉,庄严是始觉。无量寿,证得无量寿,平等觉是我们的修因,无量寿就是我们的果德。这里头妙义无穷,诸位反覆读这个经题,你渐渐的会体会到;然后你才真正能够明了这部经摄受的力量,实在讲是一切经都不能够相比的。
经文总共有四十八品,都不长,序分有三品,正宗分有三十九品,最后六品是流通分。所以在文字不甚长,它的架势确实是大经的架势。像《华严》、《法华》这种大经的架势是相同的,但是经文比《华严》、《法华》要少得太多,非常适合於现代人读诵、受持。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明天我们就正式要讲到经文。
诸位法师、诸位同修:今天我们感到非常的幸运,无限的喜悦,能在新加坡居士林与诸位同修共同学习净宗的大经。本经在过去曾经在弘法团讲过一遍,也是三十次讲完,而当时留下来的录音带很快的就传遍了许许多多的国家地区。这是我们新加坡与全世界结下来殊胜的法缘。这次贵林的李木源居士邀请我将大经再讲一遍,目的在哪里?前面一次留的有录音带,希望这次能够留一套录影带,一般讲录相带。好!我们圆满这个愿。当然这些年来的念佛修持跟过去境界不相同,换句话说,我们读诵这个大经,更是能落实在我们实际生活的层面,这样我们才能够得到经典殊胜而真实的利益。
今天是开经的第一天,因缘的部分我想我们可以省略,过去讲过很多遍。现代人的心理,学佛也不例外,随著整个时代的趋向,我们总是要求新、要求变、要求快速。在佛法修学证果要达到这三个基本的要求,这部经、这个法门可以说是非常的适合。实实在在说,世出世间第一殊胜一定是很简单、很容易,像中国学术的大根大本是《易经》。易是简易,简单、容易。佛法是世出世间最殊胜的教学,它当然符合这个原则。
虽然世尊当年在世为我们讲经三百余会,说法四十九年,但是我们知道,总归结起来,不外乎戒定慧三学,可见得确确实实是简单、是容易。一切经无非是把戒定慧三学详细的为我们说明而已,这展开来就是一切经。在本宗所说的也非常简单、扼要。蕅益大师综括净宗的经典,在《弥陀要解》里面给我们指出来信愿行,与世尊总纲领有没有违背?这是我们必须要知道的。信,我们要信戒定慧,愿也是戒定慧,行还是不离开戒定慧。诸位细细的去体会这个意思,我们才能够将世尊一代时教的纲领掌握住。我们的修学既简单又容易,而且正如同古大德所说的稳当快速,使我们求新、求变、求速确实达到了。
这部经在经文当中跟我们讲了三种真实,这是我们必须要注意到的。第一个是「开化显示真实之际」,这一句非常重要。开是开示,世尊为我们开导,也就是教导我们;化,这是教学的成绩。我们接受世尊的教导,果然就起了变化,世间的教学要求要变化气质,佛法的教学要求我们转凡成圣。这个转就是转变,我们今天是凡夫,听了佛的开导之后,我们就能转凡夫为圣人;圣人就是常说的佛菩萨。也就是说,学佛的人如果不发心作佛,那可以说你的佛就是白学了。
学佛就是要成佛,跟释迦如来、弥陀如来、一切诸佛如来无二无别,这是我们学佛的目的。中国的禅宗常说「明心见性,见性成佛」。说明修学的目的就是要明心见性,见性成佛。本经里面讲开化显示真实之际,真实之际就是真如本性;这一句跟禅宗里面所说的明心见性,见性成佛,没有两样,只是方法不相同。禅宗用参究的方法,净宗用念佛的方法,念佛比参究容易太多,方法容易、方法简单,成就实在讲没有两样!甚至於古德说念佛的成就超过禅宗,这个话也不无道理,我们讨论到经文的时候诸位自然就明白了。
第二是「住真实慧」,也就是说我们相信戒定慧,我们愿意修学戒定慧,这就是住真实慧。住是安住,心里面安住。唯有安住在真实的智慧,他才深信不疑,他才热烈的去向往、追求戒定慧三学。这是说我们自己修学所得到殊胜的利益成就。那我们对於别人同样也是真实不虚,经文里头告诉我们「惠以真实之利」。惠是赠送给别人,给他什么?给他真实的利益。真实的利益就是大乘佛法,大乘净宗的佛法没有比这个更真实,没有比这个更殊胜。本经具足这三种真实,这是非常希有的一部大经。经文并不很长,内容涵盖了也就是包容了世尊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法,无论是显教、密教、宗门教下,都在这一卷经之中。所以这是一大藏教的总纲领,万万不可以疏忽。
诸佛菩萨、古来的大德们异口同音的告诉我们,这个法门确确实实是三根普被,凡圣齐收,这是说它的利益不可思议。上自等觉菩萨,像《华严经》上我们看到的文殊、普贤;华藏世界的候补佛,在《华严经》的末后这两位菩萨,率领著华藏世界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念佛求生净土。上上根人往生,下下根人同样也有分,甚至於五逆十恶的众生在临命终时遇到了善友,教导他这个法门,他也能成就、也能往生。由此可知,这个法门度众生之广,没有任何一个法门能够跟它相比。
我们知道有一些大经很究竟,无论在理、在方法都很究竟,但是不方便,中下根人没分,没法子修。有一些经论方便,但是不究竟,不究竟不能成佛;成个阿罗汉,成个菩萨,那不叫究竟。既方便又究竟,唯独此经。这个经是成佛的法门,而且方便至极,所以我们人人有分!我们在座的同修,可以说善根福德都不可思议,如同经上跟我们所说的;如果不是善根福德具足,对於这个法门很难接受,很难依教奉行。正如同《弥陀经》上所说的「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由此可知,我们遇到这个法门,的确是我们无量劫来的善根福德因缘在这个时候成熟,我们才能够遇得到。
这个法门决定不是普通法门。古代高僧大德们说过,即使是《华严》、《法华》也只是本经的引导;换句话说,《华严》、《法华》引导我们归向净土。这个话当然不过分,因为《华严经》到末后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导归极乐,这有证据的,这不是随便说的。而我读这句话,这感触比别人深,为什么?因为我对於净土法门生起信心,确确实实是《华严》、《法华》、《楞严经》把我诱导到净土法门来的。所以古人这句话是深深的令我感触到,我就是由这个地方入净土的,好像他这个话就是对我说的一样。
《楞严》上告诉我们「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这是讲我们修学所得到的利益与成果。方法尤其说得精要,「净念相继」。都摄六根就不必说了,因为净念一定都摄六根,不能都摄六根,你怎么能到净念。关键就在个「净」字。净是清净,心地清净,决定不能够夹杂、不能够怀疑,相继就是不间断。由此可知,这个法门它修行的要领,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决定能成功。经上告诉我们「自得心开」。自得心开就跟本经前面所说的开化显示真实之际是一个意思,也就是说明心见性,自自然然到达这个境界。这是说明了我们有分,不但我们有分,我们的成就跟古往今来的这些上上根人也没有任何的差别。我们对於这些明白了,自然产生信心,自然感到庆幸。
刚才说,我们求新、求变、求速,根据什么样的道理,如果理论不清楚、理论不扎实,我们的信心就很难建立,这一点非常重要。所以古德讲经,在未讲经文之前,一定要将佛说这部经的理论、根据说出来,使我们对它产生真实的信心。这一切大乘经都是依据实相而说的,所谓实相是事实真相,那当然我们就放心了。所说的全是事实真相,不是佛的理想,不是佛的推测,所说的全是事实真相。
佛告诉我们,这一切万法唯心所现,唯识所变。在《华严经》上讲的,唯心所现,所以一切万法没有两样,不异!唯识所变,既然变了,当然就不是一样的,就不一。许多大乘经论给我们说「不一不异」,而我们对於这一句话很不容易体会,所以古德为了为我们说明,不得已举个比喻来说。比喻,诸位晓得,只能比喻到一个彷佛,没有办法那么样的逼真,是希望我们从比喻当中细心去领会。譬如说「以金作器,器器皆金」,这个比喻让我们去体会。金是体,我们用黄金,现在最常用的做金炼子、金镯子、金耳环,乃至於一切用品,但是那个金是一样的,没有两样,都是金做的。金是体,没有两样,都是一样的,金器。可是从器上来看,炼条跟镯子不一样,镯子跟耳环也不一样,相不一样,用途也不一样。这就是我们讲到体相用,一切万法的体是相同的,相不相同,作用不相同。相、用不相同。我们首先要把这个认识清楚。《大方广佛华严经》,「大方广」三个字就是形容宇宙万法的体相用。大是赞叹体的,方是说相,广是讲作用,作用是无量无边。这是我们先要把纲领抓住。
那个戒定慧从哪里来的?都是从事实真相里面说出来的。佛在经上常说「精一中和」,这都是给我们讲的修行的纲领。精一就是定,中和就是戒,特别是大乘佛法主张中道,我们中国儒家实在讲也很了不起,儒家讲中和,都知道用中!这是真实的智慧,这样才能够达到佛之知见,像《法华经》上说的「开示悟入佛之知见」。佛之知见就是慧,戒定慧是从这儿来的。由此可知,戒定慧不是佛的发明,是从事实真相里面显示出来的。用现在人的话说,这是真理,决定不能违背;在我们佛法里面讲性德,是你真如本性里面、是你自己真心理体里面的德能,本有的德能,不是从外来的。随顺法性就是随顺戒定慧。戒定的作用能够帮助我们证得大菩提、大涅盘,这是佛法修行究竟圆满的果位;在本经里面就是一心不乱,定慧等持。
因此,我们才真正明了诸法必须融通,必定融通。要能达到这个境界,对我们个人来讲,诸法就是我们身体许许多多的细胞、器官,融通没有障碍,我们身体就健康,百病不生,健康、长寿、快乐在佛法上你可以得到!家庭里面,我们每个分子,父子、兄弟、姐妹都能融通,家庭和睦,家庭幸福;社会大众能够做到融通,社会和谐,社会繁荣;乃至於再扩张世界和平,这是佛法。
佛法在今天必须落实在真实利益的基础上,我们才会感觉到这佛法真的是我们需要,而且在这一个时代当中是我们最迫切需要的。但是也许有一些同修说,我也常听说,学佛的人不和,不是像我们所讲的,不是像佛在经上所说的。佛讲的没有错,他没去做!这个责任不在佛,他没有依教奉行。甚至於学佛多年了,佛教是什么不晓得;皈依很多年了,什么叫皈依也不晓得。那就难怪!
今天有一个小册子,是我们此地一位同修他发心印送给大家的,《认识佛教》。这个小册子是一九九一年在美国佛罗里达州迈阿密所讲的,台北有几个同修整理出来,印成这个小册子。这一本书可以帮助诸位同修明白什么是佛教。我们学了佛,人家问我们什么是佛?这答不出来是很难为情的事情。我们总要能说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我们学佛的人不迷信。所以一定要知道融通,我们才能得到佛法真正的利益。
在净宗我们尊崇的导师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阿弥陀佛所代表的真实之际、真如本性,这是佛宝,三宝里面的佛宝;住真实慧,这是法宝;观音代表慈悲,大势至菩萨就代表智慧,慈悲是僧宝。所以从法上来说,这两位菩萨的法是属於法宝,两位菩萨人就是僧宝。我们供养西方三圣,三宝具足,这就是我们自性三宝,是我们全体的德用,也就是我们真正的皈依处。前面我就跟大家简单介绍到此地。
下面我们从经题看起,这省略的地方很多,因为前面一次所讲的可以补充。本经的经题「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这个题我们可以分为八个段(小段)来介绍。题是全经的纲领,对於经题明白了,全经的大义也就了解一个大概。经,我们知道都是佛说的。为什么有些经上有「佛说」这两个字,有些经上没有?譬如说诸位很熟悉的《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前面没有佛说;《大方广佛华严经》前面也没有佛说;《妙法莲华经》前头还是没有佛说;我们这个经上有佛说,小本《弥陀经》上也有佛说。这在古人翻经,定这个题目有一个规矩。凡是这个经文正宗分里面第一句话是佛自己说的,通常这一类的经典冠上佛说;如果正宗分是佛弟子发问的,佛然后再解释,那第一句话不是佛说的,就不用「佛说」这两个字。这是译经法师给经典立题的一个规矩。
「佛」,是印度梵语音译的,它的意思是觉,觉悟的意思,佛是觉悟的意思。它里面包含自觉,自己觉悟,彻底觉悟了,对於宇宙人生的真相彻底明白了,这是自觉;同时又能够帮助别人觉悟,叫觉他,帮助别人觉悟;乃至於达到究竟圆满,这才能称之为佛。因为阿罗汉,小乘阿罗汉、辟支佛他也觉悟了,对於宇宙人生真相他也明白了,但是他不肯教人。教化众生很难!你看《地藏菩萨本愿经》上说「阎浮提众生刚强难化」。你好心去帮助他,他还不接受,甚至於倒过来还找你麻烦,所以小乘人就不太乐意去帮助别人。你求他,他肯帮助你;你不求他,他绝对不自找麻烦,这是小乘圣者。那大乘菩萨他不怕麻烦,所以他能够主动的去帮助一切众生,这是非常难得,自觉觉他。
但是菩萨没有达到圆满。所谓圆满,必须是见思、尘沙、无明烦恼统统断尽,那才叫圆满。等觉菩萨还有一品生相无明没破,换句话说,他还是不圆满,像文殊、普贤为什么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到西方极乐世界没有别的,就是去断最后一品生相无明,这就说明了要断这个三种烦恼,西方极乐世界是最理想的修学环境。假如毗卢遮那佛的华藏世界断烦恼要很容易的话,文殊、普贤又何必求生净土?必定是西方净土比这个华藏世界来得容易,他才去!这才能讲得通。显示出西方世界的确是无比的殊胜。
此地这一尊佛就是本师释迦牟尼佛。这个经上冠上「佛说」,就是本师释迦牟尼佛所说的。可是这一部经特别,净土三经特别;《佛说观无量寿佛经》、《佛说阿弥陀经》,净土三经上面都有佛说。而这尊佛不仅仅是释迦牟尼佛,可以说他涵盖了十方三世一切诸佛,为什么?一切诸佛没有一尊佛不讲《无量寿经》的,没有一尊佛不讲净土三经的。其他经不一定讲,要看机,契机;不契机,佛就不说了。这三经,所谓三根普被,凡圣齐收,所以一切诸佛都讲,因此这个经题上冠上「佛说」,唯独这三经特别。这个佛包括一切诸佛,这是我们一定要把它认识清楚的。你才晓得它跟其他的经典不相同、不一样。
「说」这个字,古时候是喜悦的意思,欢喜才说。人与人见面,很欢喜,那话就多了;要是不高兴,一句话也没有,喜欢才说!古德解释这个字是「悦所怀也」,佛心里面常常想著、常常念著,这一下遇到有机会了,很欢喜的为我们说出。佛的心事是什么?凡夫都有心事,佛也有心事,佛的心事跟我们凡夫不一样。佛的心事就是度众生,帮助众生破迷开悟,帮助众生离苦得乐,帮助众生了生死出三界,帮助众生快快成佛,这就是诸佛如来的心事。除此之外,佛没心事。今天看到大众根机成熟了,你想想看这多欢喜,无比的欢喜;不是普通的机缘,成佛的机缘成熟了,也就是说可以把成佛的这个方法,这个经典传授给你。你得到了,你这一生就作佛了,这不可思议!
佛在大乘经论常常告诉我们,凡夫要想修行成佛,要经历三大阿僧只劫那么长的时间。你得到这个法门,几天工夫就够了,哪里要长的时间?《弥陀经》上讲,若一日到若七日就成功。换句话说,这一生当中决定成就。你说佛遇到这么一个人,他那个高兴的确不是我们能够形容得出来的。能够接受净土的法门,在这一生当中,你能够得到究竟圆满的利益。蕅益大师在《要解》里面给我们说「佛以度生为怀,众生成佛的机熟了」。这句话的确从前没人说过,蕅益大师的确这个话说到佛的心坎里去了,真难得。为说难信之法,这个法,阿罗汉、辟支佛、权教菩萨都难信!这难信,你为什么会相信?你成佛的机会这一生成熟了,现在成熟了,所以你相信、你能接受。佛确确实实能帮助我们,在短短的一生当中究竟解脱,所以欢喜快乐为我们说这个法门。「说」的意思。
第三小节是「大乘」,大乘是比喻。这个乘在古时候念(ㄕㄥ、),现在我们大家都念乘,我们就念乘;念古音反正没有人懂,人家听了觉得怪怪的,感觉到很别扭,是不是?所以,大家错了,我们就跟他一道错,这个意思不错就好了。实在讲是运输工具,就是车。车有大车、有小车。古时候的小车,羊车,羊拉的车;鹿车,鹿拉的车。羊跟鹿都不大,所以拉的车一个人坐的。这个大车是什么?马车,马车就大,可以坐很多人。所以这个经上常讲大白牛车,这是形容大车;其实大白牛车就是马车。当然现代科技发达了,现在小车也可以坐四、五个人,大车像火车要坐几百人,这是从前人不敢想像的。所以这个「大乘」就是普度众生的意思,利益一切众生,小乘是利益自己。利益自己,这小乘。
这部经里面所说的「能念之心」,这是教我们念佛。能念之心,本来是佛,心即是佛,佛即是心,能乘者大;起心念佛,念念作佛,所乘者大。能所皆大,真的是大乘。古大德说,这个法门是大乘里面的大乘,了义之了义,了义经中的第一了义,把这部经赞叹到了极处。
底下是「无量寿」,无量寿是性德,是我们自性真心本具的德能;梵语叫阿弥陀佛。阿弥陀三个字是梵音、密语,就跟咒是一样的,含义无量。如果我们从字面上来看,阿是无的意思,弥陀是量的意思,无量,自性的德能无量无边。佛在经上将无量义只给我们说了两个意思,无量光、无量寿。诸位要晓得无量光、无量寿只是无量义里面的两个意思。这两个意思很殊胜,因为寿命可以代表时间,过去、现在、未来,光明遍照可以代表空间。说一个时、说一个空,时空里面所包含一切的无量,没有一个漏掉。这两个意思很好。
所以诸位要晓得这个无量里面含义非常广。譬如我们讲无量的智慧、无量的德能、无量的才艺,种种无量,一切无量都在这阿弥陀意思里面。可是古人又说过,一切无量里面,寿命是第一义,这话讲得也很有道理。为什么?假如没有寿命,所有一切无量也就落空了。譬如现在人很现实,你有无量的黄金、无量的财宝,那没有寿命,那你这些一切财宝都被别人去受用了,你也得不到。一定自己要有寿命,才一切都得到。所以一切无量当中,寿命是第一义,这个话说得也很有道理,也不错。
这是西方极乐世界导师的德号,也说明了阿弥陀佛在因地的时候,也就是在没有成佛,像我们现在这种状况,初发心学佛的时候。我们在经上都可以读到,法藏比丘在因地里面他的大愿大行,一直到他修行成佛;成佛之后以种种善巧方便庄严净土,接引法界一切众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修行证果。换句话说,他提供我们最殊胜、最圆满的修学环境,让我们到那个地方去成就。这也就是这部经里面所说的。
「庄严」就是我们今天所讲的美好,佛法称之为庄严。经上说「一向专志庄严妙土」。阿弥陀佛可以说从初发心一直到成佛,一心一意在建设西方极乐世界这个道场,这一个美好的修学环境,提供给一切大众来修行,这就是一向专志庄严妙土。我们也能够感觉到此地居士林这个道场,这一边上从诸位董事,下至所有一切林友们,我每次到新加坡来参学,所见到的、所感到的,大家也是在一向专志庄严妙土。我们每次来看环境都不一样。这与阿弥陀佛的因地就接近、相似,提供给同修们到这个地方来参学。使我们有一个非常美好的环境,在这个地方听经,在这个地方念佛,在这个地方共修。
经上又说「庄严众行」。这是我们要认真努力去做的。这一句话什么意思?我们依照经典所说的理论、教诲作为标准,要认真的依教奉行。佛在经上教我们哪些不可以做的、不应该做的,我们决定不做;哪些事情是真实的功德,我们应当努力去做的,我们就认真的去做。断恶修善,这就是庄严众行。行是行为,使我们的行为与性德都能相应。修学性德必须要有很深的认识,慧解,智慧明白一切事实的真相,然后你自然会非常的欢喜去做。
佛告诉我们,我们的大恶,我们的恶根是什么?贪瞋痴三毒烦恼。三毒!佛首先教给我们的要把这三毒烦恼拔掉、拔除,我们才是一个健康的人,才是个好人,健康的好人,没病。有这三毒,这个人都不健康,他这里有毒;毒会发作,发作就成病!所以无量无边的疾病从哪里来的?就是三毒烦恼发起的。三毒拔除了,你的病就没有了,从此之后不会再生病了。病根就是三毒,贪瞋痴。佛教我们用布施拔除贪毒,用忍辱去拔除瞋恚的毒,用智慧拔除痴毒。所以菩萨六度就是对治三毒烦恼的。所以佛教给我们要布施,你看菩萨行里面第一条就是教我们要布施。布施的功德利益无量无边。财布施得财富,法布施得聪明智慧,无畏布施得健康长寿。我们印经布施,现在可以做卡带,录音带、录影带布施,三种布施统统具足了。你印经做卡带,要用钱,钱是财布施;里面的内容是佛法,法布施;大家闻了法之后,心开意解这个恐怖就离开了,无畏布施,一举三得。谁会做?聪明人会做。
我明白这个道理,我初学佛的时候老师教给我的。我明白了,我就非常喜欢修学这个法门,所以大家供养我的,我全都印经布施了。今天道场诸位用的这个经本,这经本印得很好,原本是新加坡做的,我们在台湾印的,也是这一边的同修发心。这个本子在台湾印的成本大概是美金一块钱,印一万本,跟一万个人结法缘,这心里多欢喜,而且是最殊胜的法缘,真实的庄严,「庄严众行」。这是我们举一个例子来说明。
经上又说「我已成就庄严佛土清净之行」。这都是说明阿弥陀佛修因证果,成佛之后依旧不忘庄严佛土,依旧不忘清净之行,提供这样一个好的场所成就大众。这经题上「大乘无量寿庄严」都是属於性德,我们自性里头本来具足的;就像六祖大师开悟之后,他老人家所说的「何期自性本来具足」。大乘无量寿庄严都是本来具足的,可是我们今天把性德迷失掉了,不能现前。因此一定要有修德才能够显出性德,也就是说,修行对我们来讲非常重要。修什么?怎么个修法?要把我们与性德相违的这一些习气毛病把它修正过来,我们的性德自自然然就开显了。经题上「清净平等觉」这三句就是教给我们修学的总纲领。
先说「清净」。我们的身口意三业,业是造作,我们所造作的不清净。第一个我们的心理不清净,心里面有妄想,妄想是迷惑。觉悟的人没有妄想,迷惑的人有妄想。妄想是迷的样子,迷的相状。有烦恼,烦恼更是严重的污染。贪欲、瞋恚、愚痴、贡高我慢,这些严重染污了我们的清净心。这就是凡夫跟佛不相同的地方在哪里。佛菩萨的心是清净的,凡夫的心是污染的。我们怎样把这一切心地的污染,我们现在人讲精神的污染、思想的污染、见解的污染,怎样把它洗得干干净净,恢复自己的清净心,这是佛法修学里面的中心。因为心清净了,你的身口自然就清净,心是主宰!
佛在一切大乘经论里头常说,常常教导我们「一切法从心想生」。这句话非常重要。佛教给我们这个法门,这个法门快速稳当的成佛,实在讲就是根据这个原理。一切法从心想生,那为什么不想佛?念佛,想佛「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就是根据这个道理。凡夫迷惑颠倒不懂,天天打妄想。打妄想就做凡夫,想佛就成佛,想菩萨就成菩萨!天天想赚钱就变饿鬼,因为鬼贪财。佛给我们讲鬼是贪心,地狱是瞋恚心。不可以发脾气,常常发脾气、天天发脾气,这造的地狱业因,不好,那就是想地狱。想发财就是想作饿鬼,不好!所以为什么不想佛?想佛就到极乐世界去成佛去了。根据这个道理说的,一切法从心想生。
想佛、想菩萨心是清净的,就把我们无量劫来的污染洗刷掉了。本经里面教给我们「洒心易行」,怎样洒心?念阿弥陀佛、想阿弥陀佛;除阿弥陀佛、西方极乐世界,其他的统统不想。这是真话。现在人迷,迷得很重,认假不认真。真的是阿弥陀佛,他不相信;假的是什么?钞票!偏偏相信,那是假的,那不是真的,生不带来、死不带去。而且为这个东西天天生烦恼,苦到极处。聪明人把它丢掉,绝对不去想它。所以诸位细细去思惟,冷静去想想,你就会聪明了,你就会有智慧了,就能够看破世界;这个世界上哪些是真的,哪些是假的,我们要真的不要假的。一切恶业决定不造,所谓心净则佛土净。在日常生活当中,我们前面讲过,个人一生快乐幸福,家庭美满,社会和谐,都是以清净心为基础。人心地清净,清净心就是真诚心。
其次「平等」。经上说平等就是真如,平等就是不二法门。二就不平等了,不二就平等了。我们处事待人接物,就在这些事相上修平等心,学平等行。所以真正修行、真正用功,在哪里修?有人说要到山里面去,找一个寺庙道场去修去,纵然有这个缘分,你也不见得能成就;真正修行在生活里面,就在日常生活当中处事待人接物。如果你真的是修学大乘的、真的是修学弥陀法门的,就在自己生活当中,就在处事待人接物里面去修清净心、修平等心。用什么方法修?用这一句名号。当我们的心不清净的时候,什么不清净?贪瞋痴起来了,迷惑颠倒起来了,妄想起来了,赶快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那这个阿弥陀佛就把妄想打掉了,把贪瞋痴这个念头也打掉了。阿弥陀佛的名号是清洁剂,把我们心里的污染马上就化解了,这叫做用功。而不是每天念十万声佛号,贪瞋痴照起,那个没有用处;那个十万声佛号叫白念了,古人讲的「喊破喉咙也枉然」,那个没有用处的。
佛号最管用的时候,就是能把妄想、能把烦恼给化解掉;古人常讲「不怕念起,只怕觉迟」。这个觉就是佛号立刻就提起来,就能把烦恼化解,这叫做用功。那用长久了,功夫就得力了。这功夫得力是个什么样子?妄想少了、烦恼轻了、心地清净了,看事、看人比从前明白,比以前聪明了,有了智慧,这就是好现象,这就是功夫得力了。心地一天比一天清净,烦恼一年比一年减少,你自己会感觉得很快乐、很幸福,这是功夫得力的现象。
假如我们学佛学了很久,这个得不到,烦恼还是多、妄想还是多;换句话说,你的修行出了毛病,那就是不如法;你一定是方法错误、理论错误,所以你虽然很用功的修学,你没有成绩,得不到效果。这就是要认真去检讨、去反省、去改正,一定要收到很好的效果。譬如说从前我看人不平等,看事也常常不平,这是烦恼、这错误!现在?现在看了都很满意、都平等,不像从前计较了,这就是有进步。也许有人问,从前我很精明,现在我是不是糊涂了?我现在连是非、青红皂白都不分了,都糊涂了?那就真糊涂了。功夫得力不是这个样子,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而心地平等。所以一切善恶是非清清楚楚、了了分明,这个心是平静的,这才叫功夫。这里头要辨别清楚,不能把糊涂当作智慧,那就错了!不能把糊涂当作功夫得力,这要不得。
「觉」是觉而不迷。这个题里面,古德这个平等觉给我们说了四个意思,这四个意思都很好。第一个平等普觉一切众生。这个意思好,实在讲就是一切众生平等成佛的法门,诸位想想这的确是无比的殊胜。像《华严》、《法华》,虽然讲成佛,不平等!《华严》有五教,小、始、终、顿、圆;《法华》是天台家四教,藏、通、别、圆,不平等。我们这个法门平等成佛。上从等觉菩萨下至地狱众生平等得度,平等成佛,这真叫难信之法。这个难信不是假的,为什么能平等?这里头有大道理。希望在这三十天当中,诸位细细来听这部经,细心去体会这个答案都在经文里面,实在是妙不可言!
第二个意思是以平等法觉悟众生。这个平等法就是指这部经典,就是指六字洪名。确实我们真的明白、明了这部经里面的大义,真的相信、真发愿,这个时候就得到十方一切诸佛如来的加持。所以这个法门能平等觉悟一切众生,这个力量之大,任何经论都不能够跟它相比。第三个意思平等觉就是指如来的正觉。经上常讲,如来果地上所证得的是无上正等正觉,而平等觉就是无上正等正觉,因为到这个才真的完全平等。菩萨虽然都是等觉菩萨,等觉菩萨严格的讲还是不平等,一定要到成佛才真正达到究竟圆满的平等。第四个意思平等觉也就是阿弥陀佛的别号。这个经上有,世尊为阿难介绍西方极乐世界,曾经问他你愿不愿意见平等觉,平等觉就是指的阿弥陀佛。有这四个意思。
「清净」,我们再把修德的这三句配在三宝里面来看。清净是僧宝,平等是法宝,觉是佛宝,所以这里面具足自性三宝,同时也是戒定慧三学。清净是戒学,戒是清净,戒是清凉,平等是定学,觉是慧学。可见得这名称里面具足圆满的三学,又是自性三宝。我们净土的修学是以这个为最高的要领。所以如果有人要问我们,我们是修净土的,你求什么?我们求无量寿庄严,我不求别的,我只求的无量寿庄严。你修的是什么?我们所修的是清净平等觉。你用什么方法修?我们用信愿持名。你看这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一点都不迷惑。无量寿庄严是果报,是我们所求的。怎样才能求得到?那就一定要修清净平等觉。用什么方法?信愿持名。所以信愿持名里面具足了三学三宝。三学三宝,我们知道包括整个佛法,不仅是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一切法,甚至十方三世一切诸佛所宣说的法,统统包括在其中;一句阿弥陀佛统统包括尽了,所以名号功德不可思议,是真实的不可思议。
后面这个字「经」,经是通题。凡是佛所说的都称之为经。这个字也含到很多的意思。我们也常常介绍就不必多说了。最普通的是用贯摄常法这四个字来解释。「贯」就是贯穿所说之理,用现代的话来说,佛讲经是很有层次的、有条理,有条不紊、不乱。这是好的言说、好的文章。第二个「摄」,是能够摄持一切众生。这用现代话来讲,佛的教诲,我们今天所说的佛的经论,它有摄受的力量,使我们接触之后欲罢不能,像磁铁一样,它能够吸铁,磁是能吸铁,有这么大的力量。这也是很明显的,譬如说我们看世间的文字,普通的报纸,报纸大家天天看,看一遍你想不想再看第二遍?不想看第二遍,为什么?没有摄受的力量。好的小说、好的文字看一遍还想看一遍,甚至於还再想看一遍,但是看个十遍、八遍,你这一生都不会再想看了,这就是它的摄受力量非常有限。可是佛经不然,像这部《无量寿经》,从我们初发心我们就读它,一直念到成佛,那个味道还浓,永无止境,这就是摄受力量太大!
我讲这本经,讲很多遍!讲不厌,愈讲愈欢喜,愈读愈有味道,永远读不厌。我从前小时候,学校念书那个时代喜欢看小说,中国名著,这四大小说,《红楼梦》、《水浒传》、《西游记》,大概我都念过十几遍,现在你摆在我面前看都不想看了,所以它的力量不过是十几遍而已,跟佛经比就差得太远太远了。摄受的这个力量。第三个意思「常」,常是古今不易;我们世间人所讲的真理,它是真理,永恒不变。第四个意思是「法」,法是法则。过去、现在、未来,要想在这一生当中,了生死出三界,圆满成佛,遵守这个方法决定不错。具足这四个意思,这才能称之为经。这是我们中国人对於典籍非常尊重的一个字。
这部经里面要是配三种觉来说也具足。无量寿是本觉,发菩提心一向专念,这就是始觉。始觉合本觉,一直到圆满的究竟觉,那就是经题里面的「清净平等觉」。因为清净平等觉是诸佛如来的德号,也可以说平等觉是本觉,庄严是始觉。无量寿,证得无量寿,平等觉是我们的修因,无量寿就是我们的果德。这里头妙义无穷,诸位反覆读这个经题,你渐渐的会体会到;然后你才真正能够明了这部经摄受的力量,实在讲是一切经都不能够相比的。
经文总共有四十八品,都不长,序分有三品,正宗分有三十九品,最后六品是流通分。所以在文字不甚长,它的架势确实是大经的架势。像《华严》、《法华》这种大经的架势是相同的,但是经文比《华严》、《法华》要少得太多,非常适合於现代人读诵、受持。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明天我们就正式要讲到经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