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无量寿经(三次宣讲) - (第二集)
无量寿经(三次宣讲)  (第二集)  1994/10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2-026-0002

  诸位同学,请看讲义第六面第五行,我们把这段念一念。

  【疏钞云。今但一心持名。即得不退。此乃直指凡夫自心究竟成佛。若能谛信。何须遍历三乘。久经多劫。不越一念。顿证菩提。岂非大事。】

  这一段是莲池大师在《弥陀经疏钞》里面所说的,跟我们前面讲的意思完全相同。这在无量法门当中,可以说唯独这一门,持名念佛这个法门关键就在『一心持名』,关键在一心。法门这样殊胜,为什么我们学不好?为什么我们学的不得力?问题就出在我们念佛不是一心,我们是杂心持名,乱心持名,所以功夫就不得力。由此可知,只要我们把杂乱心换成一心,功夫就成就。这个杂乱的习气很深,也就是说,遇到什么经典都想看看,什么法门都想尝试一下,甚至於什么法会也都喜欢参加,去凑凑热闹,这就是《西方确指》里面觉明妙行菩萨讲的夹杂,这个夹杂就不是一心。菩萨告诉我们念佛最忌讳的就是夹杂,而我们夹杂的毛病始终不能放下,这是念佛功夫不得力病根之所在。我们明白这个事实真相,就要下定决心痛改前非,真正做到一心持名,一心持名就是老实念佛;换句话说,杂乱心就是不老实。果真一心持名,不必等往生西方才圆证三不退,不必等,现在就得不退,即得不退。生到西方去,那个不退就变成圆证三不退,这的的确确是其他法门里面做不到的。

  下面是大师给我们说明『凡夫自心究竟成佛』。什么叫凡夫自心究竟成佛?首先我们要晓得凡夫跟佛差别在哪里,佛的心就是一心,一心就是佛,二心就是凡夫,我们今天用的是什么心?三心二意,这是凡夫。三心,即是《唯识论》里面讲的第六意识、第七意识(第七末那识)、第八阿赖耶识,这三心。二意是什么?第六意识,第七末那叫意根。平常我们已经用成习惯了,用第六识、第七识,第六分别、第七执著,所以用的是三心二意。三心二意在《百法明门》里面明白的显示出它是有为法,有为法就是生灭法,可见得这是凡夫,这不是真心。一心是真心,如果有生有灭就是二心,所以诸位晓得一心是真心,一心是真如本性。

  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修什么?都是修的一心,我们净宗就叫一心不乱,禅宗叫明心见性,教下叫大开圆解,名字不一样,其实是一桩事情。由此可知,无量法门是修一桩事,就是修成佛。在我们本宗一心就是自心究竟成佛。莲池大师这句话说得好!若不是真正修行过来人,这句话说不出来,如果说这是直指凡夫自性成佛,这也许一般人还能说得出来,加上究竟这很不容易,若不是真正过来人很难体会。换句话说,禅宗的明心见性,教下的大开圆解,可以说他是自心成佛,不能讲究竟,为什么?因为他们还要长劫的修行,三大阿僧只劫要长劫修行,我们这个法门不要,很快就成就,所以是究竟的法门。这在一切大乘法门里面真的是无比的殊胜,是把这个念佛法门在整个佛法里面,它的地位、它的殊胜确实一语道出。现在的问题就是我们信不信。

  『若能谛信』,我们要是能都信,没错,是信不是谛信。谛是什么?谛是真实,我们是信不是真实信。怎么不是真实信?假如说今天晚上有一个机会你可以去赚一千万,你马上就去了,绝对不会来听经,今天晚上可以赚一千万,我到这里来听经干什么?这个信就不是谛信。谛信是一心清净心,确确实实一切万缘都放下,这才叫谛信,所以可贵的谛信是真信,真正相信的人他一定是一心念佛,换句话说,还有二心、三心都不是谛信。真的谛信『何须遍历三乘』。三乘是讲修行的次第,也就是讲证果的次第,就好像我们这一般学校教育有小学、中学、大学三个阶段,佛法修学里面也有三个阶段,小乘、中乘、大乘。我们学的是大乘法,怎么还有三个阶段?还是有三个阶段,因为依旧是要断见思烦恼等於是小乘,断尘沙烦恼等於是中乘,再断无明烦恼这就是属於大乘。所以大乘菩萨不是一下就破无明,前面这个见思尘沙一样还是要破,这就是说所有一切法门都必须要通过这三个阶段,叫三乘。

  『久经多劫』,经文上讲的三大阿僧只劫,三大阿僧只劫是短的不是长的,三大阿僧只劫所成的佛就是前面讲的自心成佛,那不是究竟。如果要成究竟圆满佛,佛在《华严经》上跟我们说的,那不是三个阿僧只劫,是无量劫!时间更长,这是讲其他法门的修学,我们这个法门不须要那么长的时间。『不越一念』,一念就成功了,这真正不可思议!这个一念不但拣别修学的简单容易,而且确实快速。『顿证菩提』,菩提就是究竟圆满的佛果,圆教的佛果一念就能够顿证。此地这一念不是指的时间,时间哪有一念就从凡夫就成佛的?这个一念是方法,正如同楞严会上大势至菩萨所说的。大势至菩萨修什么法门?就是一心持名,这个一念就是一心持名。

  至於什么时候能证到圆满的果地?那看你功夫的勤惰,你要是很勤快、很精进,时间就短,如果很懈怠不肯精进,时间就比较长一点。但是纵然说时间长,比起其他法门里面来,那还是最快的。我们在《观无量寿佛经》里面看到的,《观经》下品下生(凡圣同居土下下品往生),佛告诉我们,他要经历十二劫得百法明门。这个得百法明门就是禅宗里面讲大彻大悟,明心见性。十二劫!时间不长,见性就成佛了。虽然这个时候见性成佛,不是究竟佛,可是在西方极乐世界修行,要达到究竟佛的地位是非常非常快速,就是头一关难突破。这一关突破,往后一帆风顺毫无障碍,这是西方世界成就快。假如是下品中生,六劫,你就想想这个成就多快。

  所以我们把经仔细从这里观察,才知道诸佛祖师给我们说这个法门的殊胜,究竟殊胜在哪里,殊胜到什么程度,我们心里明白了,的确不是任何法门能够相比的,真的是快速。这个修行的关键就是谛信。所以佛在《无量寿经》里面劝我们要相信,劝信、劝愿、劝行;蕅益大师的《要解》序分里面是这三桩事情,劝信、劝愿、劝行,正宗分、流通分还是这三桩事情,苦口婆心的劝导我们要真正相信,真正相信就是这个方法很快就能证得究竟的佛果。『岂非大事』。这是真正大事,《法华经》上讲的「大事因缘」,这也是讲到真实究竟。

  【可见净宗正是直指顿超之法。】

  这个直指顿超绝不是禅宗能比的,更非其他法门所能望及的。

  【以念佛心。入佛知见。】

  这个道理就是佛常常在大乘经论上所说的「一切法从心想生」。念佛心,心里头有佛,心里面想佛。天亲菩萨在《往生论》里面给我们讲的念佛的方法,这一念具足五门,五门第四就是观察,观察实在讲就是《观经》里面讲的「观想」,大势至菩萨所说的「忆佛念佛」,这就入佛知见。

  【净宗之兴起。正由此大事因缘也。】

  净宗的兴起,绝对不是从释迦牟尼佛开始的,为什么?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如来都弘扬这个法门,都修学这个法门。由此可知,释迦牟尼佛之前,还有很多的诸佛如来,因此这个法门不是释迦牟尼佛新创的,释迦牟尼佛实在是承袭古佛而来的。这是把净宗之由来,净宗的地位,净宗的殊胜介绍出来。底下第二段要说明「本经兴起之因缘」。第一小段里面告诉我们,这部经是「称性极谈,如来正说」。这两句话很重要,凡是佛所说的经,无论大乘、小乘,都是从如来真性里面流露出来的。这就是只要是佛经都是称性之说,但是没有达到极处,这一部经在称性里面达到了极处。如来所说的一切经都非正说,旁敲侧引,正说的是什么?就是这部经。换句话说,佛想教给众生,教什么方法?就是教这部经。那为什么说许许多多经?因为这个经你不能接受,你不能相信,这才说许许多多经论来诱导你,让你慢慢明白、慢慢觉悟,然后把这个传给你,这是正说。即使《华严》、《法华》要跟《无量寿经》来做比较,《华严》、《法华》都是属於引导,都非正说,引导归《无量寿》,这个古德有说明。我们看底下:

  【华严。法华。均圆顿称性之教。但其归趣。却在本经。】

  举出这两部,其他的不必说了。这在我们中国号称为经中之王,《华严》、《法华》经中之王!跟这个经比那它还要差一截,它不能算是极说。如果不跟这个比,跟其他的一般经典比,那《华严》、《法华》算是极说,但其归趣却在本经。《华严》、《法华》的归趣(归宿趣向)都在这部经。这才显示出这部经的的确确是称性极谈。

  【要解云。绝待圆融。不可思议。华严奥藏。法华秘髓。一切诸佛之心要。菩萨万行之司南。皆不出於此矣。】

  《要解》是蕅益大师说的。『绝待圆融』,就是我们一般讲绝对不是相对,相对是有比较的,他没有比较,圆融到了极处,不可思议。『《华严》奥藏,《法华》秘髓,一切诸佛之心要,菩萨万行之司南,皆不出於此矣』。蕅益大师这几句话,你要是果然信得过,要真的像前面讲,你谛信不疑,我敢说你把所有一切经论统统放下,你这一生专读这一部经,为什么?一即一切,这部经就是整个的《华严》。《华严》的奥藏,奥是玄奥、奥秘,藏是藏在这个地方。《华严》的精华就是《无量寿经》,《法华》的秘髓,秘是秘密,髓是精髓,也就是这部经。其他的不必说了,其他的总而言之,一切诸佛的心要,菩萨万行的司南(司南是指南),都在这部经上。岂不是读这部经就是一切经都读了,何必再要找那么多的麻烦。那些经都是枝枝叶叶,这部经是大根大本。根本得到了,所有枝叶全部都包括了,一个也不漏。

  总而言之,我们要真正信得过。所以为什么从前道绰法师一生专讲《弥陀经》,《弥陀经》就是这部经,所以我们听到古人讲《弥陀经》,不要想到《佛说阿弥陀经》,《无量寿经》还是《弥陀经》,大本、小本,这两本都叫《弥陀经》。一生讲《弥陀经》两百多遍。他为什么不讲别的?他信得过,他知道这个经是一切经的精髓。底下这一小段引用的是日本道隐法师所说的一段话。

  【日道隐曰。五浊之世。造恶之时。圣道难修。其难非一。特此一门。至圆极顿。而且由其简易直捷。则出世之正说偏在斯经。一代所说归此经。如众水归於大海。由此言之。百万阿僧只因缘以起《华严》之典。一大事因缘以成《法华》之教。亦唯为此法之由序。盖谓《华严》、《法华》两经只是本经之导引。本经正是一大藏教之指归。《华严》经末。十大愿王导归极乐。是其明证。】

  『道隐』是中国唐朝时候的人,是日本一位出家人,在中国留学,很有成就。回到日本之后,弘扬净土,他在中国当年是亲近善导大师,善导大师的学生。五浊恶世,造恶之时,这当中还有一句话,圣道难修,其难非一。这特别指出来末法时期,唐朝那个时候比我们现在修学环境好得太多太多了,人家还是这样感叹,那要是生在这个时代,那还有什么话说。

  在那个时代,他就说所有一切大乘法门就感觉到很难修了,修行环境不好。我们现在这个环境浊恶到了极处。浊就是污染,恶就是造恶业,一切众生造作十恶业,杀盗淫妄,古时候造作恶业的有,是少数。纵然造作恶业也没有造得现在这样的深、这样的广泛。因为一个造作恶业的人,在社会上一般人都瞧不起,不像现在,现在造恶业的人造得愈多,造得愈重,愈受到社会的尊敬,愈受到社会舆论的赞叹,报纸上天天登他。这跟从前相反,现在这个社会鼓励人造恶,造善行的人没人知道,也没人表扬你。我们在现在这个社会修行,你就晓得更难!隋唐那个时候,修学一切大乘都很难成就,我们今天这个时代没指望了,这是一定要知道的。所以圣道难修,其难非一,不止一桩事情,非常非常复杂。

  『特此一门』,特是特别,也可以说是所有法门里面唯独这个法门,『至圆极顿』。讲圆讲顿,这个法门都是达到极处,没有比这个更圆满的,没有比这个更快速的,找不到。『而且由其简易直捷』,它简单容易,当中没有委曲相,直接痛痛快快为我们说出来。『则出世之正说偏在斯经』,所以善导大师讲「如来所以兴出世,唯说弥陀本愿海」。他说话这个意思,这是善导的意思。这就是说明这个经是如来正说。『一代所说归此经』,一代就是指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一切法,最后统统归到《无量寿经》。所说一切法就像河川一样,《无量寿》是大海,所有河川都流向大海,大海是百川之归宿,『如众水归於大海』。底下这一句是比喻。

  『由此言之,百万阿僧只因缘以起《华严》之典』,这是举两部最大的经典,一乘佛法,一乘了义,《华严》、《法华》。《华严》是无量因缘兴起的。『一大事因缘以成《法华》之教』,《法华经》是一大事因缘,亦唯为此法之由序。这是我刚才讲的意思,《法华》、《华严》跟这个经一比较,那两部经是引导,归到这个正宗。由此可知,本经确确实实是在《华严》、《法华》之上。古德讲的「华严奥藏,法华秘髓」,讲得不错,一点都不过分,所以我们读这部经就等於读了全部《华严经》,全部的《法华经》,也等於读了全部的《大藏经》。真的是一大藏教的精华,统统都得到了。

  『盖谓《华严》、《法华》两经只是本经之导引,本经正是一大藏教之指归。《华严》末后十大愿王导归极乐,是其明证』。古德讲这些话不是随便说的,字字句句都有根据。《楞严》云「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这是大势至菩萨说的。大势至菩萨知名度没有观世音菩萨那么大,人人都晓得观世音,知道大势至的人不多。其实大势至菩萨是最早提倡念佛的。把念佛的好处,念佛的成就,念佛的方法,就在短短的二百四十四个字的这么一段经文里头,讲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印光大师将这段经文特别提出来,附在净土四经的后面,称为净土五经。这确实提醒了我们重新肯定这段经文。这段经文我们仔细再一观察,的确了不起,不但我们可以说它是净土宗的心经,也可以说它是一大藏教的心经。它的分量地位超过《般若心经》,般若是般若部的心经,六百卷《大般若》的《心经》;《大势至念佛圆通章》是整个《大藏经》的心经。我们念佛的同修,怕罗嗦的人、怕繁杂的人,说《无量寿经》太长了,《弥陀经》也太长了,《大势至念佛圆通章》不长,二百四十四个字,《般若心经》二百六十个字,你每天就受持《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就行了。

  《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里面所讲最精采的一段开示,「忆佛念佛」,忆就是想、观想,我们常讲功德,这是功、是功夫,念佛是德,忆佛是功,念佛是德,怎么叫念佛是德?念是心上真有,你不常常想,你心里头怎么会有?常常想佛,心里就有佛了,念佛是心里头真有佛,这叫念,念是今心,心上有叫念,口上有不叫念,口上有我们经典里叫称,称赞。称名是口念,用这个念,念佛是心上有。念佛又变成功,下面见佛就是德,忆佛是功,念佛是德,念佛是功,见佛是德。见什么佛?功夫差一点的人就见到西方世界阿弥陀佛,功夫好一点的人就见自性佛,自己就成佛了。功夫差一点也不要紧,见到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会加持你、会帮助你,叫你很快就见到自性佛,这才到究竟圆满。

  功德要晓得,要认识清楚,不是到寺庙里捐一点钱,去帮帮忙,这就叫功德,那就大错特错了。你看看过去梁武帝当权的时候,有权有势,护持佛法,建了四百八十个道场,度出家人几十万人,自己很骄傲,功德很大。达摩那个时候到中国来,见到他,他就问达摩:我的功德大不大?达摩说:并无功德。这一盆凉水浇到头上,梁武帝听了很不高兴,不护持他。所以达摩没法子,跑到少林寺去面壁,没人理他。等了九年,等一个慧可,他修的那是什么?那是福德不是功德,福德不能了生死,不能出三界。正像《六祖坛经》里面所讲的,生死的大事,福不能救。福德没有办法帮助你了生死出三界,所以一定要功德。通常我们讲持戒是功,定是德,修定是功,开智慧是德,戒、定、慧!在此地也一样要认清楚,忆是功,念是德,念是功,见是德,你看这说得多简单,真的把修学的总纲领,真实捷径传授给我们了。这的确是佛祖的真传。下面给我们讲的方法,怎样修功。

  【净念相继。自得心开。】

  净念相继是修行的方法,而自得心开是你所获得的成就,我们中国人常讲的耕耘收获。自得心开是收获。方法的关键就是净念相继这四个字,在经里面,前面还有四个字叫「都摄六根」。在这个地方我们把都摄六根省掉,因为净念相继一定是都摄六根,所以都摄六根就不必说。我们要问:什么叫净念?这要清楚,净是清净,清净心念佛,我们今天纵然做到了念的功夫,为什么还见不到佛?那个念不清净,念里面有夹杂、有染污,所以你见不到佛。

  可见得净就很重要。觉明妙行菩萨告诉我们,念佛的人最忌讳的是夹杂,哪些东西是夹杂?我在这里就不要多说,觉明妙行菩萨那一段的开示,我们印在佛卡片的后面,印得很多,大家自己多看看,看看你有没有夹杂,你就晓得。不能有一丝毫夹杂,不能有一丝毫怀疑,那叫净。怀疑是无明,夹杂是烦恼、是浊恶,这个东西障道!那用我们此地的话讲,障道就是障见佛,不但自性佛见不到,西方世界阿弥陀佛也见不到。见不到佛,诸位要晓得,往生就没有把握,可见得这个问题严重,我们万万不能够掉以轻心。这非常严重的大问题,一定要做到净念。只要净念相继,相继就是保持不能中断,要把净念保持,这样自自然然心开意解。心开就是前面讲的见佛,禅宗里面讲的开悟,大彻大悟,明心见性,这是禅宗的话。由这个开示我们得到一个结论。

  【奇妙疾捷。莫过於是。】

  这个事情太奇妙了,奇是不寻常,妙是不普通,疾捷是快速,没有比这个更快的,像闪电一样。莫过於是,就是指一心持名这个法门。

  【一切众生由此得度。十方如来乃称本怀。】

  『本怀』就是本愿,佛的本愿就是要度众生成佛道。用什么方法度一切众生成佛道?只有这一个方法,所以这个方法是如来正说,这个如来不是指释迦一个人,十方如来。说十方里面就包含了三世,过去、现在、未来。一切诸佛如来度众生成佛道,确确实实唯此一门。这个地方说『一切众生由此得度』,不但指我们凡夫,声闻、缘觉、菩萨,我们在《华严经》上看到文殊、普贤,这是圆教的等觉菩萨,还要发愿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可见得这一切众生里面包括著上至等觉下至地狱众生,九法界的众生这一个法门统统包尽。换句话说,一切众生遇到这个法门,谛信不疑,依教修行,佛看到怎么不开心?无比的开心。佛怎么不加持?所以这个法门真的要是谛信一心,发心修学的话,一切诸佛本愿威神统统加持你,你修其他法门得不到,唯独这个法门得到。为什么?这个法门是佛唯一的心愿,所以得到一切诸佛如来的加持。我们要认真、要努力的去修学。

  今天上午有一位同修来看我。他最近到大陆去参访,跟著一位法师,大概是有一个佛教的团体,他可能是第一次。今天来看我,他告诉我,他有一个很深的感想,看到大陆念佛人是真修,我们比不上他们。他们听到这个法门之后,确实诚心诚意在修行,他说我们台湾这个佛教徒跟大陆一比较,我们是在玩佛教(玩弄佛教),就像从前唱戏的,捧戏子一样,不是真修,大陆上人真修。这是他在大陆转一圈深深感触到,这也是值得我们警惕的。

  记得我在过去也曾经跟诸位说过,新加坡李木源居士去年带了一个团体到大陆上去参学,他们去的时间长,一共七十多天,看了许多道场。回到新加坡之后,正好我在新加坡讲经,他说从前总觉得自己修行还不错,南洋的佛教还很兴盛,结果大陆上去看了之后,才晓得自己不行,跟人家比起来是天壤之别,差距太大太大了。他们在那样清苦的环境当中,他们送他的钱不接受,看他穿得破破烂烂的,送他衣服也不接受,问他要什么?要经书,要录音带,他们要佛法,除佛法之外,这物质的享受他一概不要。送他的经典不是手上捧到,是顶在头上接受,那种恭敬心听经、听录音带,这他们看到的。我讲经这些录音带,他们拿去拷贝再拷贝,那个声音几乎都听得不清楚了,专心在听,把那个录音机放在讲台上,大家在下面统统跪在地下听,他们看到很感动。为什么不坐?他们不坐,一个个都跪在地下听。

  所以新加坡的同修回去之后才发心做CD,才发这个心。因为录音带在大陆上,特别是在北方气候变化很大,录音带很容易变质;冬天很冷,夏天很热,所以这个带子很难保存,这样回去才想到做CD片。他们也很诚心,派了五个人到我们图书馆来住了两个多星期。我们馆长也被他感动,把我们的母带全部送给他,他们现在正在新加坡做,人家真干,知道这是真正的宝!确实开经偈里面讲的「百千万劫难遭遇」,所以他知道真做。我们说老实话,虽然天天在这里讲,讲还是不识货,讲了在这儿点头,出了门之后又忘掉了。

  【本经所宣。乃如来真实纯一之法。无有权曲。故名正说。】

  《无量寿经》上所讲的如来,这个如来是十方一切诸佛如来,不是指一个人,是一切诸佛。真实,经上明明白白给我们讲了三个真实,这是在一切大乘经里头很希有的。开化显示真实之际,这一句讲的是真实利益;住真实慧,这一句讲的是真实的相;惠以众生真实之利,这一句讲的是真实的作用。体、相、用都真实,真实纯一之法!诸位要晓得,这三种真实贯彻全经,贯彻经文里面每一句、每一字,都是这三种真实,所以这是正说。

  【世尊称其本性。和盘托出。毫无保留。故名称性。】

  也就是说,佛说一切经是说一部分而不是说的全体,这一部经里面说的是全体。虽然言语不多,文字不多,因此它涵盖了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法。就是因为他说的是全体,『和盘托出』是比喻,好像我们供养别人,我们有吃的东西招待别人,总是拿一点出来;这是整盘拿出来,盘子都端出来了,再没有保留的,全部拿出来了,是这个意思。佛说其他的经还有一点保留,还没有连盘子都端出来,说这个经是连盘子都拿出来,再没有保留的。举这个比喻,毫无保留!《法华经》有没有保留?有,后面还有《无量寿经》,还保留这个在,还没有全部拿出来。到《无量寿经》推出,是全部拿出来,再没有保留。我们要明白这个意思,真正是称性。

  【一切含灵皆因此而得度。】

  『一切含灵』就是讲九法界的众生,九界众生因这部经、因这个法门真正得度,究竟圆满的得度,所以这个经典、这个法门是:

  【称性中登峰造极之谈。故为称性极谈。】

  实在说,我们是真幸运遇到这个经典,对这个经典认识了,许多人这个经典摆在面前不识货,还以为其他法门、其他经典比这个更高的,去学其他东西去,那不识货。我们非常幸运遇到,非常幸运明白、了解、认识它,这是非常非常的希有而难得。我们晓得,这是佛法里头至高无上的经典,第一殊胜的法门,我能不能学?想到自己一身的罪业,我行吗?有些人自己没有自信心,这个称性极谈大概是要大菩萨他们学的,我们业障深重,还是学个小乘法。这是严重的自卑感,对自己没信心,这也难怪,为什么?因为对於事实的状况并没搞清楚,看到菩萨大人,不敢跟他平起平坐。下面这一段,为我们解决这问题「三根普被,圣凡齐收」。说「三根」我们下下根也有分,说「圣凡」,我们是凡人也可以修。说出我们有分,只要能够谛信,只要能够依教奉行,就能成功。

  【彻上。则如普贤文殊。尚发愿求生极乐。】

  这是讲三根,最上根,没有比他更上的,文殊、普贤,圆教的等觉菩萨。这里面给我们很大的启示。为什么?凡夫重感情少理智,因为佛在根本教轮里面教导我们要孝亲尊师,我这一开头学佛皈依某一个法师,跟这个法师修学这个法门,那不是这个法门,我现在听到这个法门,要再改修这个法门,我师父不答应,我要舍弃师父,我对不起老师就不尊师,这个麻烦大了。那怎么办?还是遇到这个殊胜法门舍弃掉算了,这一生不求往生了,还是跟老师轮回。这就是什么?重感情少理智,这不是真正的尊师重道。

  我们这个师里头有根本的老师,根本的老师是什么?释迦牟尼佛,本师释迦牟尼佛。这个法门谁教给我们的?本师教给我们的。本师教我们这个法门,那本师的徒子徒孙学别的法门,我们到底是跟徒子徒孙学还是跟本师学?徒子徒孙违背了本师,我们要不要违背?希望大家多想想,於是乎你想通,你就没有违背本师,就能够真正做到奉事师长。何况佛在圆寂之前,特别垂训后世的弟子们,佛教给我们四依法,第一个就是依法不依人,法是经典。我们今天在法门里头遇到第一法,我当然依第一,不依第二。

  我过去早年学佛,我那个愿,心里面的喜爱是《华严》,对於《华严》特别欢喜。实际上,也没有念过《华严》,也没有听过《华严》,但是对《华严》就有那个偏爱,这大概是过去生中的习气。在台中求学,听李老师讲《楞严》,真的生欢喜心,全心投注!遇到这个法门,《楞严》、《华严》都放下了,都不再搞了,为什么?依教奉行,依如来教,这可不可以?看到这一段就晓得可以,为什么?普贤、文殊的老师是谁?毗卢遮那如来,华严三圣。毗卢遮那佛的学生,他念佛求生净土,去亲近阿弥陀佛,毗卢遮那佛生不生气?没有看到毗卢遮那佛生气,也没有看到毗卢遮那佛去障碍他。这就是告诉我们,无论跟哪个老师修学,都应当亲近阿弥陀佛,亲近阿弥陀佛,你的本师一定非常欢喜,为什么?一切诸佛都劝我们往生,毗卢遮那佛也不例外。一切诸佛如来里头,包括毗卢遮那佛在内,你亲近阿弥陀佛,你的本师怎么会不欢喜?鼓掌欢迎,好!做对了。

  在这里我们看到,这是给我们做榜样,让我们知道情与智的抉择。实在讲,这种抉择是不是忘情?是不是负义?不是的,不但不是忘情负义,而且是真正的奉事师长。因为师长没有能力教你一生圆满成佛,介绍你、送你到西方极乐世界,你就一生圆满成佛了。正如同一个家长教育自己的儿女一样,自己没有办法培养你成硕士、博士,一定要把你送到学校去念书。今天我们这些老师把我们送到西方极乐世界,就等於我们的家长父兄送到学校里面去读书成就,一个意思。这就是真的孝亲尊师,做到了真正的圆满,所以决定没有过失,决定是正确的。文殊、普贤给我们做这个榜样,这真的叫现身说法。

  【彻下。则五逆十恶。临终得遇善友。教以念佛。十念成功。亦生彼国。】

  『彻上、彻下』,下面『五逆十恶』是地狱众生,真的是九法界众生对於这个法门,人人有分。我们在本经末后第四十八品里面看到的,经上讲我们这个世界(娑婆世界)有四万亿那由他百千众生,於无上菩提未曾发意。无上菩提,没有发这个心,没动这个念头。今始初发,听到这个经,真的发心。什么叫无上菩提?蕅益大师讲过,真正发愿求生净土,这个心就是无上菩提心。我们读到这个经,把这个事实真相搞清楚了,道理搞清楚了,这个心坚定了,肯定了,这一生当中决定求生净土,决定要见阿弥陀佛,这是这个时候才发。发了之后,就认真修行,依教奉行。这就是经上讲的「种诸善根,愿生极乐,见阿弥陀佛」。

  到了西方之后,皆当往生。这是说明发了这个心,他决定得生净土,生到西方极乐世界,「於彼如来土,各於异方,次第成佛,同名妙音如来」,这几句话等於佛跟我们授记。我们将来到西方世界,在西方世界成就,十方世界与我们有缘的地方很多,哪里有缘到哪里去示现作佛。就像《普门品》所说的「应以佛身而得度者,即现佛身而为说法」,这就是到他方世界去成佛,成佛叫什么名号?妙音如来。你要晓得妙音从哪儿来的,为什么叫妙音?妙音就是南无阿弥陀佛,这个音妙!我们是因这个音成就的,也用这个音来教化众生,跟大势至菩萨一鼻孔出气,就是这个道理,妙音就从这儿来的。所有一切音声没有南无阿弥陀佛妙,因为这一个音能够帮助九法界一切众生一生当中圆满成佛,其他的音不行,妙音是这一桩事情。同名妙音如来。好!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