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无量寿经 - (第十八集)
无量寿经  (第十八集)  1988 美国达拉斯  档名:02-020-0018

  请掀开经本,八十四页,第五行当中看起:

  【为求法故。不生退屈谄伪之心。设入大火。不应疑悔。何以故。彼无量亿诸菩萨等。皆悉求此微妙法门。尊重听闻。不生违背。多有菩萨。欲闻此经而不能得。是故汝等。应求此法。】

  这是这一章最后的一段。前面说明十方菩萨都要修学这个法门,十方诸佛必定弘扬这个法门,所以依教奉行者就是佛的第一等弟子,不但在释迦会上如此,就是十方世界诸佛会上,也都是第一等弟子。佛在此地嘱咐我们,说『为求法故,不生退屈谄伪之心』。我们既然发心要求无上菩提,这个法门正是快速的令我们满足大愿,所以我们於这个法门决定不可以退转、不可以放逸,要认真,要勇猛精进。佛在下面又设一个比喻,『设入大火,不应疑悔』,这是说信心真实的清净坚固,就是前面有猛火,我们也没有疑虑,向著这个方向、向著这个目标去迈进。这个比喻也就是指一切的障难,一切的邪说、迷惑,我们见到、听到,信心决定不动摇,我们不疑,我们绝无后悔,我决心修这个法门。

  『何以故』,为什么信心这样的清净坚固?因为我们看到许许多多的菩萨们,『彼无量亿诸菩萨等』,这是十方世界,前面说过,无量无边的不退菩萨都求生净土,我们还有什么疑惑?这些菩萨们『皆悉求此微妙法门,尊重听闻,不生违背』,这么多人在这里给我们做了榜样,这些都是法身大士。佛又告诉我们,『多有菩萨,欲闻此经而不能得』,这句话我们要留意,绝不能够轻易的看过。哪个菩萨不想快快的成佛?哪个菩萨不希望圆满度脱一切众生?要满这两大愿,当然我们要能够有机缘得到诸佛第一法门,至圆至顿,至简至易,这两大愿才能够圆满,自行化他功德圆满。可是诸佛的第一经,诸佛的微妙法门,不是每尊菩萨都有机会闻到的,佛在此地很感叹著说,许多菩萨想听这个经,没有缘分,这很可惜。『是故汝等,应求此法』,你们这些人,佛就说了,「汝等」,你们这些人有机缘听到这个法门,那就应当要受持,应当要依教修行,不要辜负世尊为我们说出这个第一法门。不能辜负自己这次稀有的因缘,正是古人所讲,百千万劫稀有难逢之一日,我们今天遇到了,这句话说的决定不过分。所以,佛在此地勉励我们,应当要求这个法门。

  再看底下一章:

  【受菩提记第四十四】

  这个经文还是接著前面一章而来的。

  【若於来世。乃至正法灭时。当有众生。植诸善本。已曾供养无量诸佛。由彼如来加威力故。能得如是广大法门。】

  这个几句话正是说我们现在这个时代。诸佛都有法运,法运的长短不定,法运之长短不是从佛那边说的,佛已经证得圆满菩提,无上的涅盘,哪里还有什么法运?没有了。法运是一个时期、一个地区众生业感不同,而有差别,所以才有长短。像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他老人家只有正法,没有像法,也没有末法,也没有灭法。阿弥陀佛圆寂了,观世音菩萨立刻成佛,统统是正法,那个世界的众生福报大,身心清净,没有烦恼,没有障碍。我们这个世界,尤其在现阶段这个时期,是属於五浊恶世,浊恶的情形已经到达非常的严重,所以佛的法运时间就很短,只有一万二千年,正法一千年,像法一千年,末法一万年,这一万二千年之后,就是灭法了。

  释迦牟尼佛圆寂到今年是三千零十五年,正是末法第一个一千年过去了,在第二个一千年初期。我们在这个时候闻到了如来的微妙法门,第一部经典,这是不幸当中的大幸。这个因缘不是偶然的,佛在此地给我们说得很明白,正法灭的时候,就是像法、末法,佛法是像法时候传到中国来的,就是佛灭度一千年后,佛教传到我们中国,汉明帝永平十年传到中国。在中国发扬光大,中国这些众生就是经上所说的,『当有众生,植诸善本,已曾供养无量诸佛』。我们过去是列祖列宗,所以中国人跟外国不一样,由此可知,中国以外的那些国家,他们那些人没有这么大的福报。如果也是像经上所讲,已曾供养无量诸佛,其他那些国家必定有佛法,而且佛法像中国一样的兴盛。在历史上,如中国佛法同样兴盛的,只有高丽、日本、越南,后期的就是西藏跟蒙古,大概比我们中国要晚五、六百年的样子。西藏的佛教,是文成公主嫁到西藏之后,她极力的提倡,西藏才有佛法。这都是这些众生们,有非常深厚的善根。

  『由彼如来加威力故』,「彼如来」就是无量诸佛,你过去曾经供养无量诸佛,这些佛加持你。由於这样的因缘,『能得如是广大法门』,你才能遇到这部经,你才能够遇到这个法门。如果不是过去善根,诸佛神力加持,这个经遇不到!所以我们要格外的珍重,晓得这个因缘得来不易。尤其是遇到之后又能够信解,再能够发愿念佛,那是真正不可思议,这样的人是名符其实如来第一等弟子。

  【摄取受持。当获广大一切智智。於彼法中。广大胜解。获大欢喜。广为他说。常乐修行。】

  这是劝我们要依教修行。既然遇到了,我们也晓得这个因缘殊胜,不可多得,遇到了就应当『摄取受持』,依教奉行,像前面所说的。这个人一定获得『广大一切智智』,这是如来与大菩萨的智慧。我们现在相信净土,发愿求生,一天到晚执持名号,我们这就算广大一切智智吗?跟诸位说,对的,一点都没错。为什么?如果不是第一等智慧,不会选择这个法门,你选定这个法门,那你就是第一等智慧。就像前面所说的十方世界无量亿的菩萨一样,他们选择这个法门,你也选择这个法门,你的智慧跟那些法身大士没有两样。往往我们觉得我们没有智慧,我头脑很笨,这是我们自己的感触。诸佛如来看你不如此,你再笨,选择这个法门对了,一点都没错。

  『於彼法中,广大胜解』,由此可知,我们要尽可能的要求解,在我们的时间、精力、生活状况许可之下,要努力的求解。为什么?你要求解,你的心行与诸佛菩萨、与阿弥陀佛就相应了。底下就说得清楚,『广为他说』,就是为这一句,假如我们对於这个法门不能够胜解,我们就没有法子为别人说,没有法子帮助别人也得到这第一等的利益。也就是广大我们自己的菩提心,普度众生的宏愿,所以尽可能的我们去求解。广为人说,『常乐修行』,自己非常欢喜修学这个法门。再看底下一段经文。

  【诸善男子。及善女人。能於是法。若已求。】

  你已经求这个法门了。

  【现求。】

  你现在开始学这个法门。

  【当求者。】

  你现在还没有,将来你会求这个法门。

  【皆获善利。】

  都能够获得无上的利益。

  【汝等应当安住无疑。种诸善本。应常修习。使无疑滞。不入一切种类珍宝成就牢狱。】

  这就是所讲的利益,佛真是苦口婆心的教诫我们,教我们『安住无疑』,对於这个法门,这部经典里面字字句句,决定不要怀疑,怀疑自己的损失就太大了,那真是无可补偿的损失。我们要是不怀疑,勇猛精进勤修,我们这一生当中就能够超越三界,了生死,成佛道,这个机缘这一生就得到了。所以无疑之人才能『种诸善本』,这个「善」就是自己修行之善,以及为他人说,把这个法门以种种的善巧方便劝导别人,这些都是善本。『应常修习,使无疑滞」,没有怀疑,没有障碍,滞是滞碍,像水一样,永远流通,没有障碍。『不入一切种类珍宝成就牢狱』,这是比喻世出世间其他的善法,为什么?牢狱是比喻苦,一切珍宝是形容精神、物质上的享受。纵然那个享受犹如天宫,你这一生不能够圆成佛道,还是苦,这是我们要晓得的。

  那就是说,知道这个法门了,我们决定不修学其他的法门,决定修学这一门,这个话的用意在此地。其他的这些法门我们能不能接触?能,接触、明了而不修学,这是正确的。像《华严经》上善财童子五十三参,他是世出世间一切法他都接触,所谓是「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他不离世间,样样都参学,样样明了,成就自己圆满的智慧。虽然样样明了,自己念佛往生这个心从来没有改变过,从来没有动摇过,从来没有迷惑过,增长一心不乱,这就对了。这是不为一切珍宝成就牢狱,我们要学善财。如其不能,就是自己智慧少,信心不坚,怕接触其他法门心里会动摇,会被境界所转,在这种情形之下,我们就不接触,一门专修。一向专念,对於其他任何一个法门我们敬而远之,这也是正确的,没有错。

  【阿逸多。如是等类大威德者。能生佛法广大异门。】

  世尊叫著弥勒菩萨,『阿逸多』是弥勒菩萨的名号,叫著他。凡是在说法当中叫著菩萨的名号跟他说,底下的经文就特别重要,因为叫名字是提醒他,提醒他的注意力。『如是等类大威德者』,就是指前面不怀疑,大威德者,『能生佛法广大异门』,他们真正能入佛所亲证的一真法界,他们能做得到。

  【由於此法不听闻故。有一亿菩萨退转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由此可知,只有这个法门,听了之后能够帮助你不退转。也许有人问,我们也常常听到,在家、出家念佛念了很多年,修得很不错,到最后他去学密,学禅去了,这怎么说?这是退转。这个说法不是好像与经里头所讲的不相应了吗?其实不然,那个念佛念了一辈子的佛,虽然他也念过《无量寿经》,念了不解经义,心里面还是有疑有惑,有怀疑、有迷惑,因此遇到别的境界他会转念头,那就是讲他又入一切珍宝成就牢狱了,很可惜。此地所讲的,是对於这个经典能够开解,开解就是真正开悟,了悟大经义趣,信心清净永不退转。

  由此可知,『不听闻故』,这个「闻」是包括了三慧闻思修,对於这个法门、这个经典缺乏三慧的那些菩萨人数之多,『有一亿菩萨,退转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这句话正是照应前面一章末后的一句,「多有菩萨,欲闻此经而不能得」。因为他听到这个法门,决定不退转,决定往生极乐世界,这个因缘实在不容易。

  【若有众生。於此经典。书写。供养。受持。读诵。於须臾顷为他演说。劝令听闻。不生忧恼。乃至昼夜思惟彼刹。及佛功德。於无上道。终不退转。】

  这一段很重要,我们修净土法门,怎么个修法?实在这个经里面提出修行的纲领已经是很多次,这个地方我们又见到了。像这样的经文重复多次,就特别的重要,因为怕我们在一生当中机会不多,也许只听过这么一次,听过一次容易忘掉。一次当中是数次的提醒,这部经听过了,别的忘掉了,什么话能记得住?有几句话佛讲了多次,教我们『受持、读诵、书写、供养』,这个话说得很多,我们会记得,这就好,这就是把修行的纲要抓住了。因此这部经典,「书写」就是流通,诸位晓得流通法宝是帮助诸佛。你想想看,佛的智慧多大,功德、福报不可思议,我们能帮助佛,沾了佛的光。我们能帮助佛什么?帮助佛流通这个法宝,使一切没有机会的人他也能够遇到,这是我们助佛弘法利生。

  在从前印刷术没有发明之前,要手写,叫书写,我们看看唐宋以前的经卷,都是手写的。宋以后才有木刻的版本,印刷术发明了。现代我们可以不必那么样的辛苦,近代印刷术非常发达,我们只要拿很少的钱,就能够印许许多多的经典。在从前,从前的人一生说是要能布施一万部《无量寿经》,那是做不到的;这一本要写多少天,尽一生的寿命,也写不了多少部。纵然有钱的人家,他可以请那些念书的人,请这些秀才们为他抄写经典流通,雇人来写,流通的数量还是有限。我们今天一流通就是几万部、几十万部,不是一桩难事情,我们要知道去做。除这个之外,流通的方法还很多,譬如说现在有电脑,我们可以将经文输入电脑的磁碟,磁碟可以普遍的流通,这个成本不高,一片磁碟就是一部经,应该要做。人家家里有电脑的,他不必带书,带书很笨重,打开电脑,一样就读经。

  另外还有录影带,可以把经文做成录影带,我在家里打开电视也可以读经,这都是方法,都是流通的方法。录音带,录音带是看不到字,能听到声音,我们把这个经从头到尾念一遍,念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将这个录音带拷贝,赠送我们亲戚朋友,供养那些需要的人,这统统都是方法。甚至於有许多公立或者是私立的图书馆、学校,我们都可以赠送。我相信它一定非常欢迎,我们送给它佛经的影带、音带,电脑的磁片以及经书,因为每个具有规模的图书馆,一定都要收藏这些典籍的。这是我们今天讲流通范围,就是书写流通的范围非常广大。「供养」是奉献,我们制作出来,我们赠送给图书馆,送给学校、送给寺院,送给那些需要这个经典的人们,这是供养。「受持」是自己修行,依照这个经典来修行。「读诵」,读是对著经本读,诵是背诵,读得很熟之后,不要对经本也能够背得出来,这叫诵。读诵是天天跟佛见面,天天听佛说法,经是佛说的,我们读经,展开经卷,就是佛对我们说法,面对面的传授,授受。这是个修学净土的人,如来第一弟子,要常常存在心中,时时刻刻要想把它做到,做得圆满,尽心尽力的来做。

  『於须臾顷为他演说』,须臾顷是很短的时间,我们跟人见了面,在一块谈话,再短的时间我们都要劝他修学这个法门,劝他去读这部经典,这是应当做的。为他演说,『劝令听闻』,这就是弘扬佛法。『不生忧恼,乃至昼夜思惟彼刹』,这是观想,念佛的时候心里面想佛,想西方极乐世界,不念佛的时候也想极乐世界,也想阿弥陀佛,想佛的功德,想佛的愿行,想佛的相好庄严。『於无上道,终不退转』,这个人要像上面所讲的这些方法修行,他怎么会退转?不要说是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他不退转,他现在就不退转,必定不退转。为什么?日夜念念心与道相应,就是与这部经典相应,与阿弥陀佛、西方极乐世界相应,所以他不退转。

  【彼人临终。假使三千大千世界满中大火。亦能超过。生彼国土。】

  这是决定往生。这一句话如果把它用来形容将来三次世界大战,这个核子战争,有点像。再大的灾难来了,他也安然往生,决定不受这个苦难。我们读这句经,实在讲得到莫大的安慰。东西方的预言都说这个世间有大灾难,这个大劫难现前,很少人能够躲得过。我们无需要躲过,不需要躲,只要依教修行就行了,我们有一天的时间,我们努力的做一天,有两天的时间我们努力去做两天,我们拼命去做。

  【是人已曾值过去佛。受菩提记。一切如来。同所称赞。】

  佛说了这个人,这人不是平常人,这个人过去生中曾经遇到无量的佛,就是『曾值过去佛』,现在这个世间没有佛,过去世生中他遇到许许多多的佛。他『受菩提记』,那些诸佛都给他授过记,『一切如来,同所称赞』。我们是不是这个人?想一想,如果把经上所说的我们都能做到,那就一点都不错。佛在此地所讲的这个人,过去生中曾经遇到过许多佛,曾经受佛的记别,一切如来称赞,那不是说别人,正是说的你!

  【是故应当专心信受。持诵。说行。】

  这里佛又劝告我们,真是苦口婆心,一而再,再而三,三而四劝我们要『专心』,要相信,要接受。要『持诵』,要为别人说,要行,行什么?书写、供养,要行这个。

  请看下面一章:

  【独留此经第四十五】

  【吾今为诸众生说此经法。令见无量寿佛。及其国土一切所有。所当为者。皆可求之。】

  这个经文我们一看,都是接著前面来的。『吾』是本师释迦牟尼佛自称,我今天为一切大众,『为诸众生』说这个经,说这个法门。其目的是教我们见阿弥陀佛,『见无量寿佛』,以及西方极乐世界依正庄严。『所当为者,皆可求之』,佛氏门中,有求必应,没有一样求不到的。

  【无得以我灭度之后。复生疑惑。】

  佛当时就嘱咐、就叮咛,我们今天读到这个经文,确实就像佛面对面,这么的恳切,这样的慈祥,为我们说经。不要以为世尊灭了之后,我们对於经教就生疑惑,那就大错了。那我们自己,真是无量劫中稀有难逢的一日,遇到这个经空过了,遇到等於没有遇到,你说这多可惜。再要遇到,不晓得到哪一生哪一劫了,很不是个容易事情。我们今天遇到好像是太容易,想一想是真难,真正不容易,我自己深深有这个感触。

  【当来之世。经道灭尽。】

  『当来』是指佛的灭法,佛法逐渐灭了,到灭尽的时候。

  【我以慈悲哀愍。特留此经止住百岁。】

  这样的话佛在《法灭尽经》里面也是这样说,这是佛的神力特别加持,佛法灭尽了,这部经还留住百年;换句话说,这个经是最后灭。佛讲得很明白,最先灭的就是《楞严经》,这个经是最后灭。我们在这个地方要细心去体会,最后这一百年当中,遇到这个经的都能够得度;换句话说,一切经法度不了的那些众生,这个经都能度。你想想这经不是第一经,什么经可以称为第一经?好像人害病一样,什么药对他都没有效,都治不好,这个药一来,病就好了,这药是第一药。而且无论是什么病,你得到这个药,没有病不好的,真正像所谓的万灵丹一样,药到病除。这个经是无上之至宝。

  【其有众生。值斯经者。随意所愿。皆可得度。】

  这是不得了,遇到这个经的,就是在『经道灭尽』的时候,最后的一百年,众生遇到这个经,都能够得度,『皆可得度』。里面没有提出条件,哪种人不能得度,无条件的,他遇到这个经,他相信、他喜欢,他依照这个经典去修行,都能够往生。

  【如来兴世。难值难见。诸佛经道。难得难闻。】

  这是讲难。第一,佛出世难。在世间,有佛的时间短暂,没有佛的时间很长,譬如说释迦牟尼佛灭度之后,到底下再有一尊佛出世,是弥勒佛,他要多久才来?经上讲得清清楚楚,五十六亿万年之后他才来;换句话说,这个当中五十六亿万年,这个世间没有佛法。所以,佛出现在世间难得,『难值难见』,不容易遇得到,不容易见到佛。『诸佛经道,难得难闻』,一切法,一切佛所说的经,所讲的这些法门,也是不容易遇得到的,不容易听得到的。这常说的佛法难闻。

  【遇善知识。闻法能行。此亦为难。】

  『善知识』,常言说得好可遇不可求,我们到哪里去求善知识?遇到善知识,也是我们多生善根福德因缘,我们遇到了。遇到难,遇到之后善知识给我们的开导,我们能不能理解?这个殊胜的因缘遇到善知识了,亦曾经闻法,亦能理解,但是他不能奉行,依旧退转,我们见到了,深深的为他惋惜。为什么会有这种情形?我们仔细想一想就会发现,那是业障深重,为世间五欲六尘所转,为贪瞋痴慢所覆盖。有些人好高骛远,为其他的歧途所诱惑,才把这个大好的因缘当面错过。

  【若闻斯经。信乐受持。难中之难。无过此难。】

  这是讲第五层的难,这个经,一切诸佛都说是难信之法,是真的难信。所以,我们跟别人讲,人家不能接受,不能相信,我们不要见怪,那是理所当然。如果无论对哪个人说,一说他就相信,他就依教奉行,这哪里是难信之法?跟人说了人家都不相信,佛讲的这个话是真的,没讲错,难信之法。其他的法门,人家容易相信,这个法门难信,这个法门是第一法门。

  【若有众生得闻佛声。慈心清净。踊跃欢喜。衣毛为起。或泪出者。皆由前世曾作佛道。故非凡人。】

  这是佛观察这些众生,由他的感受,由他的仪态,就知道他过去世的善根。有些众生听到『佛声』,像我们赞佛的音声、念佛的音声、讲经的音声、读经的音声,他听了之后他有感动。感动一定是慈悲心的流露,清净心现前,法喜充满,『欢喜』,欢喜到流泪,『衣毛为起』,有这样的感动,『或泪出者』。佛讲这样的人是『前世曾作佛道』,过去生中他必定做过修行人,佛门里面的四众弟子。所以,他不是凡人,不是个普通人,普通人不会有这样深的感触;有这么深的感触,这个人是有来历的。

  【若闻佛号。心中狐疑。於佛经语。都无所信。皆从恶道中来。宿殃未尽。未当度脱。故心狐疑。不信向耳。】

  这种话说的,我们讲也是要小心谨慎,为什么?会得罪人。所以,只有在讲经的时候,把经文这么念念,平常我们心里头清楚、明白,不能够随便说,不与一切众生结冤仇。但是确实如此,我们不要说平常的人,佛门里面,许多学禅的毁谤净土,学密的轻视净土,听到佛号他不相信,听到这个经典他也不相信。我们都觉得很奇怪,他也学佛,他自己为什么不信?甚至於还有些他也讲《弥陀经》,他也领众打佛七,他自己不相信,他拿这个当作一种交际应酬。我们读了这个经之后,明白了,他有业障,这些人前世从恶道来的,他还有恶道的余习没断,这一生机缘没成熟,也就是说他往生成佛的机缘没成熟,『未当度脱』。所以,他的心中对於阿弥陀佛、对於这个经典,怀疑不信。我们也常常起疑问,为什么许多那些大德们,修行都很好,他为什么不念佛求生净土?经典在此地我们得到了答案,佛为我们解答了。

  请看底下一章:

  【勤修坚持第四十六】

  从这个标题里面,我们就能体会到这个意思。佛劝我们要勤修、要坚持,无比殊胜的利益,我们圆圆满满的得到。

  【佛告弥勒。诸佛如来无上之法。十力无畏。】

  成了佛,有十种特殊的能力,不但是超人,超越一切菩萨所不能及的,『十力』,『无畏』,佛有四种无畏。

  【无碍无著。甚深之法。及波罗蜜等菩萨之法。非易可遇。】

  如来与大菩萨法不是容易遇到的,正如同前面所说的,若不是多生多劫的善根福德因缘,哪有那么巧被你遇到。

  【能说法人。亦难开示。】

  能说法的人为什么说『亦难开示』?因为言语是有限的,佛法是无限的。以有限的言语想去表达无限的佛法,这当中当然有许多的困难,我们细细的去揣摩、推想,也能够得到几分。

  【坚固深信。时亦难遭。】

  他对於佛法真正生起坚固甚深的信心,这也不可多得。我们讲一个人生生世世之中,难得有一次这样的遭遇,如果他有了,他就成就了;他之所以不能成就,就是因为信心不足。像这些情形我们都应当深深的反省。

  【我今如理宣说如是广大微妙法门。】

  这就是指这次的法会,说《无量寿经》。《无量寿经》自始至终字字句句都是称性而说的,所以说『如理宣说』,字字句句都是从如来真如本性里面流露出来的。

  【一切诸佛之所称赞。】

  在《弥陀经》里面,我们看到六方诸佛的称扬、赞叹。玄奘法师所译的本子是十方诸佛的称赞,这个难得,稀有难逢。

  【付嘱汝等。作大守护。】

  我们在经文上看,这是佛告诉弥勒菩萨的,所以弥勒菩萨护持这个法门。弥勒菩萨必定跟释迦牟尼佛一样,多次的要宣讲这个法门,普遍弘扬这个法门,我们在这里见到了。『汝等』,汝是弥勒菩萨,还有「等」,等是哪些人?与会的大众,也包括我们现前的大众,你只要听到这个经,只要读过这个经,这个等字就有你在里头,没有把你漏掉。你怎么样?佛也在此地嘱咐你,你要『作大守护』,你要护法,护持这个法宝,护持这个法门。

  【为诸有情长夜利益。】

  你要为一切众生,一切众生都在无明黑暗里,《无量寿经》、念佛法门是黑暗当中的明灯,它能够照破黑暗,帮助众生破迷开悟,离苦得乐。

  【莫令众生沦堕五趣。备受危苦。】

  说老实话,我们今天有什么能力教众生脱离六道轮回?我自己都没有办法,我有什么办法帮助别人脱离六道轮回?确实的,过去的确没有办法,现在有了。现在不但自己有办法脱离六道轮回,也有办法令一切众生脱离六道轮回,什么办法?这部经就是办法。我们有了这部经,我们自己依照这个经修行,自己决定脱离轮回。我们把这个经供养别人,劝勉别人也依教奉行,他这一生必定也脱离了六道轮回,过去没有法子,现在有了。

  许许多多的修行人,无论在家出家,你去问问他,你有把握超越三界六道轮回吗?你说老实话,你不要打妄语。几个人敢说我有把握?有多少一生念佛的老法师,私下去问他,摇摇头,没有把握。他这个话是不是客气话?不是的,他真没有把握。我们今天有什么把握?我前面曾经跟诸位讲过,我们冷静去反省一下,我的思想、我的见解、我的行为,我心中念念都与这个经相应,那怎么没有把握!都与经相应要没有把握,这个经就是妄语;如果我们的思想、见解、心行,与这个经一对照不相应,那就是一点把握都没有。

  所以,我常常劝勉同修们,我们不仅是把这个经念念,念给佛菩萨听听,那个没有用处。古大德说,念经、念咒、念佛号念到什么程度?风吹不透,雨打不湿,念到那个样子,结果该怎么样生死还是怎么样生死,没有办法。原因在哪里?不相应,经里面的教训没有做到。也许说我没有能力做,你没有能力做,你有心就行了。心心念念希望做,我没有能力做,譬如讲布施,我每天三餐饭都吃不饱,我哪有能力去布施?不错,财布施你没有,你可以做法布施,你劝人念一句阿弥陀佛,这总能做得到吧。做了没有?如果连这都没有做,这讲不过去。我自己没有能力行善,看到别人行善,心里真正的欢喜,由衷的赞叹,我们有没有做到?这也应该做得到的。不费钱的功德多得是,我们有没有做到?修行要在这些地方修,真有心,真有这个意思,我们在日用平常,六根接触六尘之处,自自然然流露出来、表现出来,心行是一不是二。所以,我们努力,我们确实能做得到。

  【应勤修行。随顺我教。】

  应该精进、勤苦的修行,随顺佛的教诲,也就是本经里面所说的,教导我们应该怎么样去做。佛在此地又说了。

  【当孝於佛。】

  佛像我们自己父母一样的,父母生我们这个身体,我们的身命得自於父母,我们的法身慧命得自於佛,所以我们要孝顺於佛。怎么样叫孝?顺从,佛所讲的教训,我们样样记住、样样做到,这就是孝顺。

  【常念师恩。】

  佛去我们远了,这个经法如果这当中没有人一代一代传递,我们怎么能得到?这个代代传递的人是我们的老师,是祖师大德们,我们遇到了,一定有师承。像我得到这个经,我从李老师那里得到的,李老师他从哪里得到的?必定有人传授给他,这样一直追上去,追到最上面是释迦牟尼佛,一代一代承传下来,我们才会得到。我们得到了,要广传一切人,这才能报师恩。传到我们手上,我们藏起来,我个人可以得到利益,别人生死我不管,这样不能往生,这样不免轮回。我们念老师的恩,就要依教奉行,广为流通,这才能够报答师恩。

  【当令是法。久住不灭。】

  一切法都灭尽了,这个法最后还要留一百年,这个法久住世间,不灭。但是,久住要靠我们努力,我们大家努力,这个法才会『久住不灭』。

  【当坚持之。无得毁失。】

  我们要坚定信心,受持、奉行,绝无毁坏,绝无忘失,把它忘掉了这不行,『失』是忘失了。什么事情都可以忘掉,念阿弥陀佛、念《无量寿经》这个事情不能忘掉。

  【无得为妄。增减经法。】

  这一句实在讲,大概佛早已经晓得了。在中国现前有五种翻译的本子,有四种会集的本子,翻译跟会集可能都有增减,或者翻译的人不忠实,加一点,或者漏掉一点,都在所不免,会集的人也是如此。所以,一定要把佛法忠实的传下来,不增不减。我们今天这个夏莲居居士的会集本子,比其他三种会集本,就是不增不减,它的长处就在此地。所以,近代这些高僧大德,出家、在家的,许许多多人对他赞叹,道理就是如此。

  【常念不绝。】

  这些都是说的护法。

  【则得道捷。】

  『捷』就是快速,我们往生成佛就快了。

  【我法如是。作如是说。如来所行。亦应随行。】

  佛决定没有妄语,句句都是实话,都是老实话。事实是怎么样,佛就怎么说法,佛说法也不增不减,所以叫「如说」,就如同事实真相完全一样的。『如来所行』,我们也要『随行』,要学习,佛怎么行我们怎么行,佛怎么说我们怎么说,佛怎么想我们怎么想,这才叫学佛。

  【种修福善。求生净刹。】

  这两句作为总结,作为结劝,劝我们要种善根,要修福,要求生净土,这个要牢牢记住,不能忘失,修善种福,求生净土。

  底下一章是:

  【福慧始闻第四十七】

  什么叫福慧始闻?经上说得很明白,念经就知道了。

  【尔时世尊而说颂曰。】

  佛这个经讲完了,再以偈颂,偈颂有些是重颂,重复前面的意思,也有孤起颂。一共在此地有八首,第一首就是这个标题里面的意思。

  【若不往昔修福慧。於此正法不能闻。已曾供养诸如来。则能欢喜信此事。】

  是重诵,也就是章题的意思。我们今天想想自己,佛在此地与我们每位同修授记,授什么记?你过去生中修有『福慧』,你过去生中曾经供养许多诸佛,这跟你授记。为什么?因为你闻到这个法门,因为你欢喜、信解,就说明了你不是个普通人,你也是个再来人。这一首就是给我们授记的。所以,我们自己要相信阿弥陀佛,相信释迦牟尼佛,相信诸佛,一点怀疑都没有,相信自己的善根福德,相信自己决定生净土,你要建立信心。

  【恶骄懈怠及邪见。难信如来微妙法。譬如盲人恒处暗。不能开导於他路。】

  这个第二首就是讲遇到了不信、不解,前面也曾说过,这些人是从恶道中来,带著有恶道的习气,他不能接受如来微妙的大法。『恶』是讲十恶,『骄』是贡高我慢,『懈怠及邪见』,不相信这个法门,『难信如来微妙法』。这是自己障碍智慧,李老师底下有个小注,「自障智慧」。末后两句是比喻,『譬如盲人恒处暗』,眼睛瞎了的人,永远住在黑暗里,不是没有光明,是他自己有障碍,自己见不到。盲人就是比喻前面十恶、贡高、懈怠、邪见之人,不信如来微妙法。『不能开导於他路』,眼睛瞎了的人不认识路,这比喻什么?自己怀疑,怎么会领导别人走上正路,不可能的事情。第三首:

  【唯曾於佛植众善。救世之行方能修。闻已受持及书写。读诵赞演并供养。】

  这是讲依教奉行,诸佛第一等的弟子,是哪些人?唯独过去生中曾经於诸佛处种诸善根,这是讲上求,生生世世都是学佛。『救世之行方能修』,他念念确实是想帮助一切众生,他有这个心,这个心就是下化。上求下化是菩萨心肠,这个人存的有菩萨心肠,像前面授记所说的。『闻已』,闻已是指这部经你听了之后,明白、觉悟了,他决定『受持』,受是接受,持是保持而不丧失。怎么接受?怎么保持不丧失?底下就说了,『书写』,第一个是流通,我一得到这个好处,我还没有修,马上就介绍给别人,绝无吝法。我还没有修就先告诉别人,那别人一修不是比我好了吗?不是在我之上了吗?好,我们称赞,希望人人都在我之上,要有这个心。

  不要认为别人都不如我,别人不如我,众生就苦了;人人都比我强,都在我之上,这个世界就好了,安和乐利,天下太平。所以我们中国古人,古时候做官的,做官穿的衣服叫礼服,礼服代表他的身分,代表他的地位。戴的帽子也是如此,帽子的形式是两层,像楼梯一样,后面一层比前面高,这个帽子叫进贤冠。戴这个帽子,一看到这个形状就要想到,前面是我们这一代,后面是底下一代,希望后面一代能够超过我们,取这个意思。所以这个帽子后面比前面高,两层,叫你天天戴这个帽子天天记住,希望别人都比我好,别人都在我之上,你看这个用意多善。所以,我们一得到这个经典,不必要我修得差不多了再告诉别人,不必,一得到马上就转告别人。

  『读诵』是自己的事情,这是每天的功课。『赞演』,赞是赞叹,演是演说,赞、演都是属於弘法利生。我们自己没有演说,旁边有别人演说,我们知道别人在演说,我们赞叹。这个赞叹,是劝人去听,劝人闻法,那个说法的人等於自己说法没有两样;我劝导这些人去听法,他们得到利益了,也就等於我跟他讲法得到利益无有二般。这是赞叹、演说。『并供养』,供养里面包括四事供养,最重要的是法供养,我们以经典供养别人,这是在今天轻而易举之事。如果有能力的,我们以道具供养,道具的范围包括很多,像我刚才举的例子,我们录影的设备、录音的设备、电脑设备,或者印刷设备,广播的设备,这都是属於道具的供养,我们有能力做的话,应当要做。如果有更大的能力,我们以道场供养,在古来许多大德,把自己家里田宅捐献出来供养三宝。

  我们中国大陆的寺院,怎么来的?不是像现代,出家人到处出去缘布,到处化缘化得来的,不是的。出家人到处外面化缘盖庙,那苦死了,从前人不干这个事情的。寺庙从哪里来?一个是国家供养的,你看许多大庙,看到匾额上题的有敕建,那是国家供养的,敕建是皇帝圣旨,命令地方官员建造的,属於国家的道场。第二种私人的,私人是一个人,他是豪富人家,有的是田地,有的是房屋,捐献出来做道场,一个施主。像我们大家都晓得的九华山,九华山那个道场太大了,方圆几百里,一个人奉献的。就是闵阁老,那个时候称阁老,就是入阁的,就是内阁,入内阁的,像我们现在的行政院,这是内阁。阁老不一定是行政院长,政务委员都入阁,各部会的首长这都是政务委员兼的,他是这样身分的人。退休之后,他家里非常的富有,地藏菩萨向他化缘。找一个人,哪里找很多人,那不是累死了。

  地藏菩萨找到闵阁老,就向他化一块地,做个小道场。阁老说,我地很多,九华山都是我的,你老人家要多大?他说我不要太大,我一袈裟地就够了,披的袈裟解开了。阁老一看,这容易,太容易了,随便你选。地藏菩萨就显了一点神通,把袈裟一展开,往空中丢去,这个袈裟把整个九华山盖住了。闵阁老赶快跪到地下磕头,甘心情愿的把九华山奉献给地藏菩萨做道场。不但如此,他的儿子跟地藏菩萨出家,做地藏菩萨侍者。我们现在看到地藏菩萨的像,地藏菩萨像旁边有两个人,一个年轻的,一个老头。那个年轻的剃了头的出家人,就是闵老的儿子,那个老头胡须长长的,就是闵阁老。闵阁老以后拜他儿子做师父,他是在家居士,他并没有出家,拜他儿子做老师,这是佛门佳话。所以供养范围非常之大,我们尽心尽力,供养都是圆满的。第四首是:

  【如是一心求净方。】

  这个『净方』就是西方极乐世界,像前面所说,我们一心志求西方极乐世界。

  【决定往生极乐国。假使大火满三千。】

  大火遍满三千大千世界。

  【乘佛威德悉能超。】

  前面说过,重颂里又有。我们今天正是心安理得,快乐无比,什么样劫难来了,我们有能力超越,蒙三宝神力加持,决定往生,决定超越。

  【如来深广智慧海。唯佛与佛乃能知。声闻亿劫思佛智。尽其神力莫能测。】

  佛的智慧太大了,决定不是我们凡夫能够测度的,不但凡夫不行,声闻、缘觉都不行。前面经上说过,即使阎浮提所有的众生都成了缘觉,智慧、神通如舍利弗和目犍连,都没有办法计算得出佛的智慧,何况凡夫?我们要相信,不要怀疑。

  【如来功德佛自知。唯有世尊能开示。】

  李老师底下说「能说经人,亦不能说」。

  【人身难得佛难值。信慧闻法难中难。】

  李老师底下这个注子不太清楚,他的注子是「立五根,信此方」。五根是信进念定慧,可见得具足五根五力才能够信解,这是说闻法之难,闻法难。唯佛与佛乃能究竟,可见得佛的大智确实免不了有人怀疑,怀疑的吃亏很大、损失很大,纵然念佛也生在边地。人身难得,佛法难闻,信慧闻法难中之难,信慧是五根里面的两个,信进念定慧。

  【若诸有情当作佛 行超普贤登彼岸。是故博闻诸智士。应信我教如实言。】

  这是说唯有上根利智他才能够信解,所以第一句说『若诸有情当作佛』,他成佛的机会到了,这个机缘到了,这真正是难得,他当作佛了。怎么知道他当作佛?『行超普贤登彼岸』,李老师解的是「必有此法,方能依超」,普贤菩萨十大愿王谁有能力超越?有几个人能真正做得到?假如我们能把本经变成自己的思想、见解、行持,就超越了,一点都不错,确实超越了。『是故博闻诸智士,应信我教如实言』,这两句话是佛陀苦口婆心来劝导我们,你们这些博学多闻的知识分子,应当要相信我的教导。因为佛的教导句句是真实言,没有一句是虚妄的,没有一句妄语,没有一句夸大,应当要相信。末后一首:

  【如是妙法幸听闻。】

  这个『听闻』是有幸,真正是有幸。

  【应常念佛而生喜。】

  我们有幸遇到这个法门,应该要以什么态度来接受来供养?要常常『念佛』,要常生欢喜。欢喜的是我们遇到第一法门,欢喜的是我们决定往生西方,我们决定成就三不退,决定得证无上菩提。

  【受持广度生死流。佛说此人真善友。】

  只要『受持』这个经典,『广度』,不但我们自己得度,我们尽一切的能力,用种种善巧方便,帮助一切众生。把这个法门推荐给他,把这个法门介绍给他,那就是广度众生,如佛无二。佛赞叹这个人是真正的善友,谁的善友?佛的善友。为什么?你帮助佛广度众生。所以这个善友是佛的善友,既然是佛的善友,当然是一切众生的善友,一切众生的善知识,就像《华严经》上善财童子所参访的五十三位善知识,无二无别。

  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