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无量寿经 - (第十七集)
无量寿经  (第十七集)  1988 美国达拉斯  档名:02-020-0017

  请掀开经本,七十九面,第六行:

  【惑尽见佛第四十一】

  这章经文还是接著前面一章而来的。请看经文。

  【譬如转轮圣王。有七宝狱。王子得罪。禁闭其中。层楼绮殿。宝帐金床。栏窗榻座。妙饰奇珍。饮食衣服。如转轮王。而以金锁。系其两足。诸小王子。宁乐此不。】

  经文一开端就用比喻来说明,西方极乐世界边地胎生的情况。经上所说的『转轮圣王』,就比喻阿弥陀佛。『七宝狱』就比喻西方世界的边地。『王子得罪』,就比喻疑根未断的人去往生的。前面一章佛跟我们说过,第一种人是对於佛的智慧不能深信,第二种人怀疑自己的善根,这两种人都是生西方边地的。所以,「七宝狱」就比喻边地,「王子得罪」比喻这两种人。『禁闭其中』,前面经文说过,他五百岁不能离开边地,这就等於禁闭其中。下面讲的『层楼绮殿』,这是居住的所在,『宝帐金床,栏窗榻座,妙饰奇珍,饮食衣服,如转轮王』,说明边地里面的享受,经上讲如同忉利天,弥勒菩萨所见的,他曾经说如同夜摩天,可见得边地的享受是与天宫相彷佛。『而以金锁,系其两足』,虽然受用跟皇宫是差不多,可是被禁闭在其中,等於说幽禁在其中,不准出去,这就比喻是金锁系其两足,他不能超越这个范围。佛就问了,是『诸小王子』他在这个里面快不快乐?这是问弥勒菩萨。

  【慈氏白言。不也。世尊。彼幽絷时。心不自在。但以种种方便。欲求出离。求诸近臣。终不从心。轮王欢喜。方得解脱。】

  弥勒菩萨回答得很好,他说决定他不会快乐,为什么?他被禁闭在其中,他『心不自在』,身虽然有种种享受,心不自在,必然在那里起心动念,想什么方法能出得去。比喻里头说了,『求诸近臣』,他这个禁闭的牢狱,总有看守牢狱的这些人,你求他们,他们不敢答应,不敢放你出去。必须要等到转轮圣王欢喜,赦免你的时候,你才能够出得去。这是弥勒菩萨所说的。

  【佛告弥勒。此诸众生。亦复如是。】

  佛跟弥勒菩萨说了,边地里这些众生,就跟那些王子犯罪,被幽禁在七宝牢狱里头一样,虽然有种种享受,心不自在,也是天天在求出。

  【若有堕於疑悔。希求佛智。至广大智。於自善根。不能生信。由闻佛名。起信心故。虽生彼国。於莲华中。不得出现。彼处华胎。犹如园苑宫殿之想。何以故。彼中清净。无诸秽恶。然於五百岁中。不见三宝。不得供养奉事诸佛。远离一切殊胜善根。以此为苦。不生欣乐。】

  佛把这个原因可以说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告诉我们,这是说这一类的众生他有疑,『堕於疑悔』。他『希求佛智』,求佛智就是佛的一切种智,一直到佛的『广大智』,这两句话也就是前面所讲的,佛的五种智慧,不思议智、不可称智,他有疑,他怀疑佛这种智慧是不是真的。第二类,就是『於自善根,不能生信』,这是怀疑自己,他自己的善根福德因缘不够。可是他『由闻佛名,起信心故』,听到西方极乐世界,听说阿弥陀佛,他不怀疑,只是怀疑佛的智慧,或者只是怀疑自己的善根,恐怕不如别人。他这样的,依然他是信愿持名精进不懈,所以他能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可是『虽生彼国,於莲华中,不得出现』,生在花胎里面,生在莲花花苞里面。『彼处华胎』,诸位要晓得,这个莲花,古德讲得好,不在九品之内,为什么?九品里面下下品,《观经》上说得很好,要十二劫花才开,那也是在花胎里面,但是阿弥陀佛的化身,观音、势至的化身,会到花胎里面去讲经说法;换句话说,这个花,佛菩萨连化身都不去。也就是说,五百岁中他见不到佛,闻不到法,见不到三宝,声闻、菩萨也都见不到。所以,他也是莲花,但是不在九品之内。

  这个花就好像花园一样,像宫殿一样,里面也是具足庄严。『何以故,彼中清净,无诸秽恶』,实在讲那也是极乐世界,跟极乐世界没有什么两样,只是不见三宝,他苦就苦在这个地方。『然於五百岁中,不见三宝』,不见三宝当然就『不得供养奉事诸佛』,不像九品生那么自在。『远离一切殊胜善根』,这个五百岁中,他在那里享受,物质上的享受他有,他一点都不缺乏;换句话说,精神上很苦闷,一切殊胜的善根暂时也就中止了。他是『以此为苦,不生欣乐』,他的精神痛苦,日子过得并不快乐。虽然经上讲的五百岁,五百岁都是佛概略而说,也并不是个定数,可能有比五百岁时间还长的,可能有很短的。长短怎么定?是在当人忏悔,如果当人一下觉悟了,真正忏悔,他就入了品,就不再是边地了。我们看底下这一段。

  【若此众生。识其罪本。深自悔责。求离彼处。往昔世中。过失尽已。然后乃出。即得往诣无量寿所。听闻经法。久久亦当开解欢喜。亦得遍供无数无量诸佛。修诸功德。】

  这是说他的罪业消了,他业就转了,所以一定要觉悟,『识其罪本』,就是他觉悟了。觉悟之后『深自悔责』,忏悔,真正忏悔,知道自己的过失,以凡夫的知见测度圣人的境界,这是过失,自己怀疑自己的善根,是自己愚昧、无知。真正忏悔,就能够出离,『求离彼处』。『往昔世中』,就是在极乐世界以前他这个过失,这一忏悔过失就尽了,这时候就从边地往生到九品,就超生到九品。九品当中,究竟超生到哪一品,我想这个也不一定,这要看他忏悔的功力,不能说他就到凡圣同居土下品下生,我觉得这个说法不甚合理。因为我们在《观经》里面所看到,阿闍世王造五逆十恶罪,那是在「下品下生章」所说的。但是,阿闍世王忏悔之后,一心念佛,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他上辈往生的,他不是在中下。什么原因?他忏悔的力量太强了。我们从这个例子来推想,西方极乐世界边地的众生,也应该是看他忏悔力量的强弱,他超生的品位应该也是不相同的,这才是合理。

  一入九品之后,他跟其他往生的人就一样了。『即得往诣无量寿所』,他就见到阿弥陀佛,听佛讲经说法。久久他也开悟了,也得法喜充满,也和别人一样有能力『遍供无数无量』世界的诸佛,上求下化,『修积功德』。往生西方世界一切的受用,他统统都得到了。底下一段文,佛虽然对弥勒菩萨说,实际上是教诫我们的。

  【汝阿逸多。】

  『阿逸多』是弥勒菩萨的名字,叫著弥勒菩萨。

  【当知疑惑。於诸菩萨为大损害。为失大利。是故应当明信诸佛无上智慧。】

  这个几句话我们要牢牢的记住,太重要了,因为这是讲菩萨往生,菩萨都如此,何况凡夫?所以,疑惑对於菩萨来讲都是大损害。由此,我们更能够体会得到,这个法门真正是难信之法,要不是过去生中善根福德深厚之人,於这个法门很难信受,菩萨都不免。你不信,你这一生得度的机缘就失掉了,所以说『为失大利』。我们现在是觉悟,明了了,一切佛法当中,这个法门是大利当中的大利,因为这个法门能令我们一生圆成佛道,是为其他任何一个法门所不及的,只要我们具足信愿行,对於经中字字句句深信不疑。如来的智慧,菩萨都没有能力测量,何况我们凡夫!我们天天在推想、在推测,那是自己的愚痴,是自失殊胜的利益。

  【慈氏白言。云何此界一类众生。】

  『此界』就是指我们这个世界。

  【虽亦修善。而不求生。】

  这样的人我们看得很多,不仅是世间一般人,我们就世间学佛的人来看,他修学别宗,其他的法门,他不修净土。虽然他也说他要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他用其他宗、其他经典的方法,说我修行以这个善根回向,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他不直接依照这个经来修,不直接依照这个法门来修,这样的人我们也看得非常之多。甚至於我们还听人家说,他要生生世世做法师,生生世世在娑婆世界度一切众生,大有地藏菩萨那种宏愿,「地狱不空,誓不成佛」。他大概是这个地方众生要不能度尽,我不往生,有这样的气概。其实统统错了!

  我们要明了,度众生要有度众生的能力,如果自己没有能力,不但度不了众生,自己还要受连累。譬如救溺一样,看到一个人掉水里面,快要淹死了,我要赶快下水去救他,可是自己也不会游泳,跳下去,救不了别人,只不过是多赔一条命而已,这是愚痴。我们发的愿是众生无边誓愿度,就是现在没有这个能力,没有这个本事,现在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为什么?到西方极乐世界,是为了断烦恼、学法门、成佛道。本事都具足了,这才能倒驾慈航,回来普度众生,这是个正理。所以,求生西方绝不是消极,绝不是逃避现实,是要学好能力,准备为一切众生服务,是这么个道理。

  弥勒菩萨提出这个问题,佛底下给我们解答。

  【佛告慈氏。此等众生。智慧微浅。】

  说明这些人也修善根,也学佛,不愿意往生净土,这是他『智慧微浅』。

  【分别西方。不及天界。】

  往生西方不如生天,往生西方那个功德不如在娑婆世界讲经说法度众生。他念头转错了,这是智慧微浅。

  【是以非乐。不求生彼。】

  因此,他不想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这正是李老师所说的,这一类的人非愚即狂,不是愚痴就是狂妄。以为西方极乐世界没有天上福报大,这是愚痴;以为在这个世界生生世世出家弘法利生,这个功德超过西方世界那些菩萨,这叫狂妄。非愚即狂。

  【慈氏白言。此等众生。虚妄分别。不求佛刹。何免轮回。】

  弥勒菩萨看得清楚,这些人他要不往生,他怎么能够免得了轮回?轮回是他自己做不了主的,纵然做得了主,他也没有办法生生世世做得了主。我们在历史里面所看到的,古来大德修行没有往生的,轮回一世不如一世。《历史感应统记》里面有记载,五祖戒禅师那是个很了不起的修行人,不求往生,一转世就享人间富贵了,后身就是苏东坡。苏东坡考中秀才,做了个小小的官,像现在我们讲的县政府里一个科员,这么个地位。你看转世,一世不如一世,再一转世就迷惑颠倒了,真正可惜。佛法里面讲三世怨,第一世修功累德,第二世享人间的富贵,第三世又要堕落。所以,轮回自己做不了主。必得自己有了成就,到西方极乐世界有了成就,倒驾慈航,乘愿再来,在六道轮回里面舍身受身自己能做主,这是菩萨。自己还没有把握,做不了主,你不到西方去,那你就是大大的损失了。

  【佛言。彼等所种善根。不能离相。不求佛慧。深著世乐。人间福报。虽复修福。求人天果。得报之时。一切丰足。而未能出三界狱中。】

  佛底下答覆弥勒菩萨这一问,就是说有三种人不能往生西方世界。的确他们都具备条件,都可以往生的,而没有能够往生得了。我们要把这段经文看得清清楚楚,自己决定要避免。同时你这个经文念熟了,意思会透了,你看看世间修行人,无论出家、在家,你一看就晓得他将来的果报。为什么?经上讲得清楚,我们依法不依人,我们不讲神通,也不讲什么感应,我们讲法,拿经典来对照。

  第一种,佛就说了,这些『所种善根』的人,善根是种了,但是他没有能『离相』,他心里念念执著他所种的善根。他『不求佛慧』,佛慧是真正的般若智慧,般若智慧是心地清净,一念不生。人法二空,空亦空,心清净,六祖所说「本来无一物」,这是佛慧,他不求。他深深执著我做了多少好事,我修了多少功德,他那个帐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天天在搞这些。著相修福,果报就是人天有漏福报。『深著世乐』,他对於世间五欲六尘享受之乐,他非常执著,求人间的福报,他修的是这个,求的也是这个。『虽复修福,求人天果』,他在佛门,不管修禅也好,念佛也好,学密也好,修教也好,修一切功德他都是求人天福报。『得报之时,一切丰足』,确实能求得到,可以求得到的。但是他不能超越『三界狱中』,没法子超越,这是第一种。再看底下经文。

  【假使父母妻子男女眷属。欲相救免。邪见业王。未能舍离。常处轮回而不自在。】

  第二种是『邪见』,这种人有聪明智慧,佛法里面所讲的世智辩聪,就是世间的聪明智慧,他不相信佛。经上举个比喻说,他的家亲眷属,『父母妻子男女眷属,欲相救免,邪见业王』,一切恶业里面是以邪见为最胜,所以比喻作「王」,知见错误。他『未能舍离』,没能够舍离邪见。什么叫邪见?我们自己的思想、见解,凡是与经典所说不一样的都是邪见;如果我们自己想法、看法,展开经典和经典能相应,这个知见叫正知见。所以,经论是修正我们邪知邪见而用的,将邪知见转变成正知正见,这是经典。现在有些人自以为聪明,对於经典里面所说的,提出了许多的疑问,而自己以为非常高明,贡高我慢,连佛经都可以批评。世间确实有不少这样的人,不能够虚心去修学。

  经典,说实在的话,是如来从真如本性、从清净心里面流出来的言语、文字。我们今天读诵,必须也要以清净心、也要以至诚心面对经典,才有几分相应,才有几分体会得到。一落在意识,往往就变成邪见了,这个事情很麻烦。试问问,今天有几个人能够离心意识?这是很大的问题。心,就是我们常讲它落印象;意就是第七末那识,它执著;识是指第六意识,分别。所以,这是我们自己要认真去反省的,我们有没有做到面对著经典的时候,没有分别,没有执著,没有妄想,一念不生面对著经典,这才能有几分相应。如果展开经典,我们有分别、有执著、有意念、有想法、有看法,这样与经完全不能相应。读了经之后,增长邪见,正是清凉大师在《华严经》玄义里面所说的,就是不懂得方法的人,经读多了增长邪见,要是不读经,增长无明,确实如此。这是说你心不清净,用分别执著的心,你去念经增长邪见,不念经增长无明。

  所以,佛菩萨跟凡夫不一样的地方,实在讲就是用心不同,凡夫用心意识,就是用分别执著妄想。佛菩萨不用这个东西,完全没有,不得已而给它起个名字叫四智菩提,叫妙观察智、平等性智、大圆镜智,用这个名词来说。其实,四智是跟八识相对而建立的,没有八识哪来的四智?换句话说,所谓四智是觉悟了的八识,八识是迷惑的四智,四智跟八识是一不是二,迷了叫八识,悟了叫四智。所以才说生佛平等,无二无别。因为一切众生所用的八识,就是分别执著妄想,跟佛所用的四智,实际上是一不是二。只有迷悟不同,把那个名词变一变,除了变一变名词,其他的是一丝毫都不能改变。

  我们自己的修学,一定要遵照佛在经典里的教训,转识成智,渐渐去练习、去学习。不仅每天读经要离文字相、离心缘相,日常生活当中,处事待人接物,我们尽可能少用分别执著妄想,不用这个。如果真正到不用这个,慢慢就会用四智了,处事待人接物用妙观察智,不用分别,用妙观察。这就很厉害,妙观察一见,把你过去现在未来统统见到了,为什么?它是照见,它不是分别见,照见。用平等性智,清净心待人,用大圆镜智,不落印象,无所不照,像《心经》里面说照见五蕴皆空,用照见。这些都是我们应当要学习的。再看下面经文。

  【汝见愚痴之人。不种善根。但以世智聪辩。增益邪心。云何出离生死大难。】

  第一种人贪求人天果报,最后要落空,家亲眷属一个也帮不上忙。这第二类的人,『以世智聪辩』,这一类人比前面那一类还要苦。为什么?前面这一类的他修善根,而且勤修善根,他得的是人天福报。这一类是自以为聪明才智过人一等,仗著他的聪明才智,他连善根也不修。当然西方极乐世界没分,他没有分,他将来连人天福报都得不到。『增益邪心』,增长邪见,邪见我们今天所谓的错误的思想与见解,这个错误只会增加,他不会回头,不会改正。这样的人怎么能『出离生死大难』?生死大难是指六道轮回。这是第二类的。

  【复有众生。虽种善根。作大福田。取相分别。情执深重。求出轮回。终不能得。】

  这第三类的,第三类的毛病发在哪里?发在感情太重了,这个事情很麻烦。他真有善根,他也真正修大福报,可是他著相,他分别,他情执深重,我们简单讲感情太重。到要紧的时候,这个也舍不得,那个也挂念,就是牵肠挂肚的事情太多了,他没有办法把这些断掉。这个在临命终时,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是最大的障碍。这个我们在平时要锻炼,怎么锻炼?要以真正的智慧把世间一切法看破,晓得世缘,无论是人事环境、物质环境,情有理无,就是事是有,理上没有,相有性空,你把这个看破。这个看破,世缘可以能够维系著,是一种非常理智的维系,里面感情的成分很少;换句话说,必要的时候要断,他真的一点罣碍都没有,这样才能去得了。到那个时候临命终时最后的那一念,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没有任何障碍。

  纵然就是你儿孙满堂,你要走了,他在旁边哭哭啼啼,你若无其事,你还是能往生。他一哭哭啼啼,你动了感情,那就坏了,那一念之差你就又要轮回了;那一轮回就不得了,不晓得到哪一生哪一劫你才再碰到这个机缘。所以,这个世间再喜欢的人,再喜欢的事物,都不能把它挂在心上。喜欢是一桩事情,见了面欢欢喜喜,可以;一离开不见面的时候,心地干干净净,绝无牵挂,这样才能够成功。也许你说,学佛学到这样,那不是绝情寡义了吗?这样说也可以这么讲法,你就是不能绝情寡义,所以你不能出三界。实际上,这是不是绝情寡义?不是的,用绝情寡义来看这桩事情,是世间人眼光的看法,佛菩萨的眼光看法,这是大智慧,是真正的聪明。为什么?他对於性相事理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一点都不迷惑。而且不但不是绝情,是真情,不是寡义,是正义。为什么?

  到了西方极乐世界之后,我们前面经文读过,阿弥陀佛四十八愿我们也读过,如果真正到不怀疑的话,到西方极乐世界,对於我自己家亲眷属,我时时刻刻看得见他们,时时刻刻听到他们的声音。就像前面阿弥陀佛示现的身相一样,阿弥陀佛光明一照,十方世界不离咫尺,彼此可以看得见,彼此可以听得见,这才叫真正的情义。世间这个情义,假的!死了以后一轮回,各人走各人的路,永远不能再见了,那个情义不是真的。到了西方极乐世界之后,你家亲眷属永远你能够见得到、听得到,你能够照顾得到,这是真正有情有义。

  佛在这个地方特别提示,这都是往生最大的障碍,我们今天相信,不怀疑。甚至於我们不怀疑佛的智慧,也不怀疑自己的善根,就怕将来临命终时有所牵挂,就麻烦了,放不下,情太重了。所以,『情执深重,求出轮回,终不能得』。

  【若以无相智慧。植众德本。身心清净。远离分别。求生净刹。趣佛菩提。当生佛刹。永得解脱。】

  『无相智慧』是佛的智慧,什么是无相智慧?只要我们对於这部经能够深信不疑,依教奉行,信愿持名;或者是本经宗旨上所说的「发菩提心,一向专念」,这就是无相智慧,就是『植众德本』。要念念帮助众生,念念要帮助他,念念要劝导一切众生求生净土。把极乐世界好处,殊胜庄严讲给别人听,世界上有这么好的一个地方,你们要不要去?你们愿不愿意去?如果要愿意去,应该怎么样去做,怎样存心,怎么样待人,怎样处事,我们才能够去得了。把这些方法、技术都告诉别人,这个叫真正发菩提心,真正帮助人。

  家庭,家庭就是个净土道场,家庭里面建立共识,就是见和同解。实在上讲,六和敬在一般场合当中不容易修,在一个家庭里面应该好修,见解相同。因为六和敬里头最难的就是「见和同解」跟「利和同均」,这两条最困难。一个僧团里面,这个两条做到了,其他的不成问题,和合僧团出现,世间人之福,不仅是自己的福报,也是世间人的福报。为什么?这个僧团出现,十方诸佛护念,一切龙天护法、鬼神保佑,这个地方有福。所谓说一人有福,连带一屋,这个地方有一个僧团出现,一个地方的福报。所以,希望大家要努力,要勉励。

  我们再看下面一章:

  【菩萨往生第四十二】

  在这一章以前可以说都是说的众生,即使讲菩萨,也是初发心的菩萨。这一章是讲大菩萨往生,不是普通的小菩萨。

  【弥勒菩萨白佛言。今此娑婆世界。及诸佛刹。不退菩萨。当生极乐国者。其数几何。】

  有多少?这是特别问我们娑婆世界,以及十方诸佛刹土。哪些菩萨?不退的菩萨,这个不退,当然不是讲位不退或者是行不退,一定是讲念不退。三不退里面,念不退最高,念不退的菩萨就是我们通常讲的法身大士,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有多少人?

  【佛告弥勒。於此世界。有七百二十亿菩萨。已曾供养无数诸佛。植众德本。当生彼国。】

  诸位要记住,这是说娑婆世界,释迦牟尼佛讲娑婆世界有不退的菩萨,法身大士,过去现在未来统统算上,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有七百二十亿』,有这么多。这些法身大士,都是多生多劫供养了无数诸佛,『植众德本』。修行证果,别教是初地以上,圆教是初住以上,是这样的菩萨们,他们会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的,『当生彼国』。

  【诸小行菩萨。修习功德。当往生者。不可称计。】

  『小行菩萨』,当然了,前面说了个不退菩萨,我们不敢当,我们确实不是的,想想不是的。小行菩萨是说哪些人?能不能把我们包在其中?跟诸位说,能。发菩提心,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就是小行菩萨。菩提心,最简单的说法就是四弘誓愿,你要真发,不能把四弘誓愿当作口号来念念就算了,那个不行。要把这四条真正变成自己的心理,我就是这个心,就是这个愿望,你的菩提心就发了。念念不离这个,不离什么?不离度众生。度众生,我们再说得简单清楚一点,就是念念不忘劝人修净土,劝人念佛往生极乐世界。用我们的智慧,用我们的能力,用我们一切的善巧方便劝人、勉励人,这就是众生无边誓愿度了。只要我想到的,我力量能做得到的,我统统都做,不遗余力,菩提心是以这个为根本,以大悲为根本。

  其次,我要断烦恼,我要学法门,法门学什么?我就学《无量寿经》,我就学这一个。这一个真正学通了,我再学一部《观无量寿经》,一生当中没有奢望,努力的去修学。怎样才把它学成功?譬如说这部《无量寿经》,把这部经从头到尾,不但是记得清清楚楚,意思明明白白,这还不行,把它真正变成了自己的思想、见解、行为,这叫一部经学通了,是这个学法。这个学法,那真是古人所讲的,一经通一切经通。果然把这部经字字句句都是自己的思想、见解、行为,试问一问,你跟阿弥陀佛有什么差别?没有差别了。到没有差别的时候,你现在在这个世间,你还没有走,我说个老实不客气的话,你就是阿弥陀佛的化身,你就是阿弥陀佛再来人,这是真的,不是假的。那还能说不往生极乐世界吗?还怕不能上品上生吗?

  由此可知,经要念多少?不必念太多,为什么?纵然把三藏十二部统统都念完了,结果念的是释迦牟尼佛的经,不是自己的。为什么?没有把经典变成自己的思想、见解、行为,你念的是别人的经。我今天念一部,这一部是我自性里面的经,我自性里面所现的经,跟释迦牟尼佛讲的一样,跟阿弥陀佛讲的一样,佛佛道同,这个功力不能比。诸位果然要是体会到,这样去做,你的福报就大了,你的善根福德因缘可以说太厚了。刚才我说了,一部念通了,真正变成自己思想、见解、行为,我们再念第二部,第二部念法也如同这一部。我相信,第一部假如说你要用十年,才能念得通,第二部五年就行了,到第三部,两年就行了,到第四部、第五部,大概一、两个月就行了,然后一切经不必念了。为什么?一看就通达,一听就明了,就像六祖惠能大师一样,没有读过的经,没有听过的经,你念给我听听,完全明白了。为什么?因为自己已经入了佛境界,教下所谓是大开圆解,宗门里的大彻大悟。不能把它变成自己的思想、见解、行为,不叫悟。

  所以,我们真正能够把四弘誓愿,确实是自己的本愿,前面说了不退菩萨不敢当,小行菩萨决定有自己一分。这样小行菩萨,『修习功德,当往生者』,不晓得有多少,不止七百二十亿,太多了。这段是答覆弥勒菩萨问的,我们这个世界娑婆世界,就是这个大千世界往生的人数。又问『诸佛刹』,十方佛刹,这个世尊也略略的答覆了。

  【不但我刹诸菩萨等。往生彼国。】

  这是总结前面的意思,不仅仅是我们娑婆世界那些菩萨往生极乐世界。

  【他方佛土亦复如是。】

  十方世界也像这个样子,每个世界的众生都有很多往生到西方世界去的。

  【从远照佛刹。】

  底下举了几个例子,第一个就是『从远照佛刹』。

  【有十八俱胝那由他菩萨摩诃萨。生彼国土。】

  十八个俱胝那由他,俱胝那由他翻成我们中国是十亿,就是他那个世界有比我们这个人数还要多。要照我们这个算起来是一千多亿了,一千多亿菩萨往生,我们是七百二十亿,他那里有一千多亿。

  【东北方宝藏佛刹。有九十亿不退菩萨。当生彼国。】

  世尊此地所答覆的,都是讲不退菩萨,为什么?小行菩萨不必说了,那说说不尽,太多了。娑婆世界是我们自己这个世界,小行菩萨要说一说,他方世界不讲小行菩萨,单单说法身大士,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生实报庄严土的。小行菩萨是生凡圣土,凡圣同居土、方便有余土,生这个两土,这个在此地都省略了。『宝藏佛刹,有九十亿不退菩萨,当生彼国』。

  【从无量音佛刹。光明佛刹。龙天佛刹。胜力佛刹。师子佛刹。离尘佛刹。德首佛刹。仁王佛刹。华幢佛刹。】

  佛底下就略说了,指出这些佛刹的名称,底下就总说了。

  【不退菩萨当往生者。】

  这些佛刹里面,那些法身大士,就是圆初住、别初地以上的菩萨,念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的。

  【或数十百亿。】

  或者是数十亿,或者是数百亿。

  【或数百千亿。乃至万亿。】

  不等,至少也有几十亿,也有几十个亿。

  【其第十二佛名无上华。】

  这是佛举了十二个,最后一位他老人家说,这个佛名叫『无上华』。

  【彼有无数诸菩萨众。皆不退转。】

  这个世界实在也是无比的庄严,不退菩萨有无数。

  【智慧勇猛。已曾供养无量诸佛。具大精进。发趣一乘。於七日中。即能摄取百千亿劫。大士所修坚固之法。斯等菩萨。皆当往生。】

  这是第十二个,讲无上华佛刹,这个佛刹里面往生的菩萨多,往生的这些菩萨非常的殊胜,都是过去中生生世世供养诸佛,修积功德,所以成就『智慧勇猛』。他们能够在『七日之中』,七日之中就是七日念佛,也就是一个精进佛七,七日之中就能『摄取百千亿劫』,『大士』,大士是大菩萨,摩诃萨,『所修坚固之法』。诸位晓得佛七的功德不得了。我们现在所提倡精进念佛,一月一次,这个在练习的阶段,如果到真正练习纯熟,真正的修学,那个功德就不可思议了。怎么叫真正的修学?这是念佛里面,念佛的心与西方极乐世界完全相应。当我们身礼、口称、意想的时候,西方世界依正庄严如在目前。诸位由此就可以明了,净土经论不能不熟,不熟,你怎么样念这个境界不能现前,为什么?

  《观经》上讲得好,「是心是佛,是心作佛」,我们心想佛,就是心作佛,心想极乐世界就是心现极乐世界。可见得平常读诵是很重要的,平常大家有时间在一块念,尤其现在黄念祖居士这个注解,我们把它影印出来,影印几份大家在一块念,念完之后再研究讨论,必须一点怀疑都没有。这样的印象就深刻了,随时随地念佛,心里都会想佛,都会想西方极乐世界,会想这个情形,就像我们好像久别家乡,常常想家。如果说你的儿女,在外面出生的,家乡从来没有去过的,他想不想?他不会想,为什么?他没有印象,他想什么。我们今天娑婆世界出生的,西方极乐世界忘得一干二净,现在要不好好的念经,念经就是念家谱,念经就是念我们家乡地方志,念熟了,念久了,就会想,心向往之。这个力量大了,这个想比口念力量还要大,因为口念,念就是提醒你想。

  换句话说,观想念佛,观像念佛,持名念佛,这三样一起来,一而三,三而一,根本就不能分的。我们佛堂,无论是绕念、无论是坐念、无论是礼念,礼拜著念,我们都看到佛像,看到佛像是观像;我们这句佛号念念不断,是称名;心里面想经中的境界,想佛的功德,想佛的相好,想佛的庄严,这是观想。这样如果一个佛七打下来,就是此地所讲的「摄取百千亿劫,大士所修坚固之法」,为什么?他们是摄取这些,我们成就不止它,因为我们摄取的是阿弥陀佛。是摄取阿弥陀佛所修的功德,是摄取西方世界诸上善人所修的功德,七日七夜就能成就。那我们还怕不往生?没有这个道理。

  【其第十三佛名曰无畏。】

  佛给我们举了十三位,也就是十三个佛刹,佛的德号叫『无畏』。

  【彼有七百九十亿大菩萨众。】

  『大菩萨众』就是不退菩萨,『七百九十亿』,比我们娑婆世界要多出了七十亿,我们娑婆世界是七百二十亿,他有七百九十亿大菩萨。

  【诸小菩萨及比丘等。不可称计。皆当往生。】

  无畏如来他这个世界跟我们娑婆世界差不多,相彷佛。

  【十方世界诸佛名号。及菩萨众当往生者。但说其名。穷劫不尽。】

  佛就不要再说了,你要再要叫我说,单单说世界的名称,我说上一劫也说不完。十方无量无边诸佛刹土里面,那些不退菩萨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古人有个比喻,就像下雨,雨点那么多一样。西方极乐世界真正不可思议。我们千万不要怀疑,这么多人去,西方世界能容纳得下吗?如果我们这一怀疑,将来又搞到边地上去,那就损失太大了,决定不要怀疑。阿弥陀佛神通广大,尽虚空遍法界所有一切众生生到西方极乐世界,极乐世界里头居住的环境也是绰绰有余,绝对不会拥挤,各个都会住得自自在在,舒舒服服的。你不要犯愁,你现在还没去,还没有见到那个样子,你就在这里打妄想,这是自己的愚痴,这是自己的罪过。

  本经的正宗分到这个地方讲完了,向下第四十三章以下,是本经的流通分。请看经文。

  【非是小乘第四十三】

  近来社会上有不少人看到我们念佛的,都以为我们是小乘,我们是自了汉,逃避现实,讥笑我们。往往有些修净土人,被人家这样一说他就退了心,那实在是他自己对於净土他不明了,人家一批评,他就以为是对的,吓得自己不敢修了,这是错误的。《无量寿经》明白的告诉我们,这个法门不是小乘,小乘没发菩提心的,这是要发菩提心的。

  【佛告慈氏。汝观彼诸菩萨摩诃萨。善获利益。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得闻阿弥陀佛名号。能生一念喜爱之心。归依瞻礼。如说修行。当知此人为得大利。当获如上所说功德。】

  这段话我们要把它记在心里,这是本师释迦牟尼佛金口所说,决定是真实不虚,我们要相信佛语,《金刚经》上所说的,「如来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诳语者,不异语者」。信佛言语的人有福了,这是要牢牢的记住。因此,本经自从宋朝王龙舒居士他就开始会集,将几种译本重新校订,重新加以编辑,以后有彭际清的会本,有魏承贯的会本。这些会本都很遗憾的,就是他们自己把原译本里面的字改了几个,当然意思是对的,没错,他把文字改掉。虽然改得不多,如果我们以「依法不依人」这个标准来看,他这个本子就不是好本子,为什么?他没有依法,他自己把它改了。夏莲居居士会集这个本子,就是因为看到过去三种会本不如法,所以他这个本子字字句句都是依五种原本所写的,就是重新把这五个本子互相来校对,重新编排。但是一字一句都不敢更改,这就完全符合「依法不依人」这个标准了,这是值得我们尊敬之处。

  佛在此地告诉我们,告诉慈氏菩萨,说『汝观彼诸菩萨摩诃萨,善获利益』,这是指前面一章,「菩萨往生」这章,你明白了。这些菩萨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圆证三不退,圆成佛道,这是他们得的殊胜的功德利益。『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这是指我们现前了,我们现前男子、女人,『得闻阿弥陀佛名号』,「得闻」这两个字不容易,这个要缘分。你看我们世界上这么多人,几个人在一生当中闻到阿弥陀佛,没有几个人闻到。闻到了他并不欢喜,并没有发心归依,更没有发心去依教修行,当然这个利益他得不到。在我们中国,可以说闻阿弥陀佛名号这很普遍,所谓家家观世音,户户弥陀佛,可是对这个名号理解的人不多,没有人理解。甚至於还误会,为什么?人死了,去请几个道士,请几个和尚来念念阿弥陀佛,来送终。好像阿弥陀佛这个名号是干什么?是专门送终,给死人念的,一听到这个佛号,不吉祥,还有这么大的误会。这个误会,梅光羲居士在本经序文里头写过,实在是令人感慨万千。主要就是缺少弘扬,拿现代的话来讲,缺乏宣传,大家不知道这句名号有不思议的功德利益,不知道。

  我们现在是明白了,晓得了,所以见到这个佛号、听到这个佛号就生欢喜心,这一点是有了。归依瞻仰、依教修行那难说,至少这第一个我们做到了,就是我们听到这个佛号、见到这个佛号非常欢喜,这一点做到了。做到之后怎么样?要『归依瞻礼,如说修行』,我们才能得到真实的大利益。这个大利益,我们简单的说,现前的利益就是蒙佛保佑,蒙佛的加持。我们在这里念,在这里瞻礼、修行,阿弥陀佛欢喜,阿弥陀佛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你不要怀疑,我在这里念佛,我在这里拜佛,阿弥陀佛有没有看到?他看到了。不是我们这个佛像看到了,是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五眼圆明,他看我们娑婆世界就像面对面一样,他看到我们像面对面一样。我们今天肉眼凡夫看不到他,他看得到我们,他欢喜。《十往生经》上说,阿弥陀佛即派遣二十五位菩萨日夜保护你,一切魔外近不了你的边,当然不能加害於你。一切的灾难、横祸,有这些菩萨们日夜的照顾,你也不会遇到,这是我们现在得的利益。人人都想得这个利益,得不到,我们今天明了了,我们想得这个利益我们得得到,我们有充分的信心能做到。我们依法,依教修行,将来的利益九品往生,见佛闻法,供佛度生,这是将来的利益。

  所以,『当知此人为得大利,当获如上所说功德』,像这个经前面所讲的功德利益我们统统都得到。这样殊胜的利益,我们不要把它疏忽掉,须知世间五欲六尘、荣华富贵,跟我们这个利益比一比,就差得太远了。这个利益真实不虚,世间名利、富贵,昙花一现而已,非常的短暂,很容易失掉。何况佛说得好,财为五家共有,你要觉悟,世间金银宝不过是借你看看而已,你不要当真,得不到的。这是真正可以得得到,永远不会失掉的,为什么不求真的,天天要去找那些假的,这就是迷惑颠倒。再看底下经文。

  【心无下劣。亦不贡高。成就善根。悉皆增上。】

  念佛的人绝不自卑,知道自己将来往生,不久之时就与西方极乐世界诸上善人差不多了,前面经上所说的,我们相信,不怀疑。『亦不贡高』,为什么?这个法门是个易行道,哪个人肯信,哪个人都能往生,大家都一样的。所以,我们也不会觉得我比别人高,我很了不起,没有,只是一切众生觉悟有早晚,往生也是迟早之间之事而已。『成就善根,悉皆增上』,念念之中依教修行,也就是说一定要把这部经真正成为自己的思想、见解、行为,这个经就是自己心行的写照,这就入了境界。

  【当知此人非是小乘。於我法中。得名第一弟子。】

  佛说这个人不是小乘人,不但不是小乘人,在我法中,是我第一等的弟子。第一等的弟子是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亲近阿弥陀佛的,这是第一等弟子。所以,我们发心专修净土法门,佛就在此地给我们授记了,授什么记?是佛第一等弟子,决定往生西方世界。绝不能听信世间谣言、毁谤,讥刺、毁谤,我们不要听信这些,不管人家在说什么,我们如如不动。为什么?我们自己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那些造谣、讥谤之人他对於净土他不了解,他误会很深。能够跟他辨别的,我们就跟他说一说;看他固执很深,贡高我慢,不可一世的,我们就让著他一点,不要去理会他。我们自己还是努力的修行,对於那种人生怜悯心而已。这个法门是第一弟子,这种话我们在一切经里面不多见。

  【是故告汝天人世间阿修罗等。应当爱乐修习。生希有心。】

  因为这样一个缘故,叫著弥勒菩萨,你应当要告诉这些『天人世间阿修罗』,也就是六道的众生,因为弥勒菩萨是我们娑婆世界的补处菩萨,后补佛。我们就可以想到,弥勒菩萨将来成佛的时候一定讲这部经,像释迦牟尼佛一样,不是一次讲这部经,必定是多次讲这部经,可见得它的重要性,这是佛在此地嘱咐他。因为你要告诉六道众生,『应当爱乐修习』,对於这个经、这个法门,应该要欢喜,应该要爱好。这个乐念去声,念要,就是乐好,就是爱好的意思,要修习,要依教修行。要『生希有心』,这句话很重,古人所谓的,这个法门是百千万劫难得遭遇之一日。所以我们要晓得,一生能够读到这个经,能够闻到这个经,是大的善根福德因缘,善根福德因缘缺少一条,你都遇不到。我在此地虽然短短几天,跟诸位讲这部经,这是粗讲、略讲,我也很伤感,我们达拉斯学佛社的同修不能全体来听。从这个地方看,每个人的善根福德因缘的厚薄不相同,虽然留的有录音带、录影带,比起现场听讲要差得很远。所以,这不是大因缘遇不到,一定要生稀有之心,开经偈里面所讲的「百千万劫难遭遇」。

  【於此经中。生导师想。】

  这部经就是我们的导师,它引导我们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引导我们成佛,引导我们完成四弘誓愿。

  【欲令无量众生。速疾安住得不退转。】

  这个经有这么大的功效,有这样大的能力,他能够叫一切众生,无量的众生,快速的安住在不退转,就是圆证三不退,这是其他经论、法门做不到的。一切法门,一生当中想做到圆证三不退很难,太难了,唯独这个法门,一往生就圆证三不退,圆证三不退,实在讲就是法身大士的地位。诸位如果是细读蕅益大师的《要解》,看看圆瑛法师的《讲义》,宝静法师的《亲闻记》,你就能体会这是多么的难得。

  【及欲见彼广大庄严。摄受殊胜佛刹。圆满功德者。】

  这是这几句话讲的西方极乐世界,在所有佛刹里面最殊胜的一个佛刹。『广大庄严,摄受殊胜』,他摄受十方一切刹土里面念佛众生,往生佛国皆证三不退,这是前面经文,佛的本愿我们都念过了。『圆满功德』,西方世界确实没有一样不圆满。

  【当起精进。听此法门。】

  劝弥勒菩萨要劝告大众,一定要精进,来听这个法门。所以,我劝人弘经,佛的经典很多,发心弘扬其他大乘经典的人多得很,我们统统赞叹,我们顶礼、称扬、赞叹;很少人弘扬这个经典,我们自己发心,我们来弘扬这个经典,我们做佛第一等弟子,专修这个法门,因为你专修才能够专弘,它才相应,专修专弘。这个经是我们每天要做的第一功课,我们天天要念它,天天打开这个经典,照一照我们自己的思想、见解、行为,一样不一样;一样的,我们很欢喜,我们做到一些了,不一样的,赶紧改过。所以,这部经就是一面镜子,天天拿它来照我们自己的思想、见解、行为,这样修法叫依教修行,爱乐修习。我们修,一点不感觉得苦,修起来感觉得非常的快乐,法喜充满;如果不照这个来修就苦,一天不念这个经,就像一天没吃饭,饿得好苦。你要入到这个境界,可以说渐渐入门了,我一天不吃饭不重要,不睡觉不重要,不读经不行,不依照这个经修行不行。我们这样才算入门,这样才算是一个修净土的行者。所以,佛在此地教诫我们,『当起精进,听此法门』。

  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