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寿经 (第十六集) 1988 美国达拉斯 档名:02-020-0016
请掀开经本第七十二面,倒数第五行,末后这句看起:
【吾哀汝等。苦心诲喻。授与经法。悉持思之。悉奉行之。】
从这个地方看起。这是这一章的第二段,佛说他哀悯、哀怜这个世界的众生,所以才出现於世间,苦口婆心的教诲我们、劝勉我们。『授与经法』,把经典、修行的方法给我们。经法里面最殊胜的,无过於此经,殊胜在哪里?殊胜在这部经典、这个法门是易行道;换句话说,只要你肯相信,依照这个方法去做,人人都能成功。不像其他的法门,我们用一生的力量,未必能成就,尤其是不能究竟圆满的成就。所以一切法门,可以说没有像这个法门这么方便,这么样的究竟。佛劝我们要『悉持思之』,持是受持,思是思惟,『悉奉行之』,这个三句就是闻思修,思惟、修习,依照这个方法来修学。
【尊卑。男女。眷属。朋友。】
这是从我们家庭辗转到社会,凡是我们曾经相识之人,我们都应当把这个法门转告给他。
【转相教语。】
把这个法门告诉他们,劝导他们修学。
【自相约检。和顺义理。欢乐慈孝。】
这是我们自己要努力,依照佛的教诲去做,要约束、要检点,要和顺,要慈孝。经文前面都有详明剀切的教导。
【所作如犯。则自悔过。去恶就善。朝闻夕改。】
凡夫总免不了有过失,有过失不要紧,有过能改就好,所谓是「知过能改,善莫大焉」。佛在此地也是劝我们要改过,『所作如犯』,如有违犯,违犯佛的教诫,我们应当要悔过,要断恶修善,所谓『朝闻夕改』,改得要快。
【奉持经戒。如贫得宝。改往修来。洒心易行。自然感降。所愿辄得。】
这是讲感应,学佛一定要相信感应,要相信因果,真正发心『奉持经戒』。本经前面一章所讲的五恶、五痛、五烧,内容就是讲的五戒十善,我们念佛求生净土,五戒十善必须要努力去做到。这是真正之宝,能够帮助我们超越三界,永脱轮回,往生西方成佛作祖。这是世间任何的宝物都不能够相比的。所以,得到这部经那是真正之宝,在一切经典里面,没有比这个经更殊胜,得到这部经,这一生必定得度。前面屡次说过,得到别的经不见得你一生能得度,种善根那是没有问题的,得到这部经那就非常可能往生佛国。
一定要『改往修来』,「往」是我们生生世世在六道轮回里面所造的那些业因,我们今天明白了,我们要把它改正过来。「来」,是我们来生所期望的西方极乐世界,我们一定要修弥陀净土。『洒心易行,自然感降』,只要我们身心洁净,「洒心」,洒跟洗刷的洗是一个意思,把心里面的无明、烦恼、迷惑洗得干干净净。「易」是改变,「行」是行为,把从前专门做六道轮回的行为,咱们改变过来,成为佛的行为,菩萨的行为。依照这个经上做就行了,这样做自自然然就有感应降临。『所愿辄得』,我们心里头有所愿求,正是佛门常说「佛氏门中,有求必应」,没有求不到的,感应道交不可思议。
【佛所行处。国邑丘聚。靡不蒙化。】
佛所在的地方,佛所经历的地方,那个国土也好,『邑』是都市,都市也好,『丘聚』是村庄、乡村,不管是国家、城市、村庄没有不蒙佛教化的。这个三句话我们要记住,我们要学习,就是无论我们在什么地方,凡是跟我们接触得到的这些人物,我们都要劝他念佛,都要给他说念佛的好处,那就跟『佛所行处』没有两样。当然,这也是桩难事,正如同梅光羲居士在本经序文上所说的,我们以别的方法劝众生,或者还容易接受,劝人念佛非常之难。实在说不是它难信,是我们很难把这个道理为别人讲清楚,难是难在这个地方;换句话说,我们对於这个法门的理论、方法、境界一定要很明白、很透彻,才能够把人说得心服口服。由此可知,我们自己固然二六时中这一句佛号不断,至少净土五经一论是必须要读的。当然,再能读一点大乘经,那就更好了。
大乘经里面,我们只需要选几部就够了,如果我们年轻,有这个能力的话。《华严疏钞》,过去弘一大师非常的赞叹,他认为这部《疏钞》就像一部佛学大辞典。能把《疏钞》念过一遍,以后再看一切佛经,都可以说是迎刃而解,没有困难。所以,他劝人从这个地方下手,这个实在是一部很大的书。如果觉得分量太多,太困难,近代也有一部好书,江味农居士《金刚经讲义》,他注得非常详细,也等於是一部佛学大辞典。念了以后,关於佛学,不管是哪一宗、哪个法门的常识,大致上也完备了。像这个我们只要知道取舍,实在也不是困难的事情,因为有这些常识,我们就可以能够普遍的劝导一切人。即使这个人善根薄,他不能接受,相信他也不会反对,确实是给他种了善根,每位学佛的同修都应当发这个心。
【天下和顺。日月清明。风雨以时。灾厉不起。】
这是说天地的祥和,佛法里面说得很好,依报随著正报转,正报最重要的是人心,人心都善。人心如何才能达到善良?必须要宣传佛法,要弘扬佛法,使每个人都知道因果报应,每个人都能真正的理解六道轮回,都能相信六道轮回,那他必然对他的思想、行为有所约束,心里必然往善的这方面去做。世间善人多了,这个环境随著心转,天地日月也随著人心来转。这是现代科学家还没有完全肯定,如果科学再进步、再研究,我相信能够证实的,外境随心转的。所以,佛化的国土、城市、村庄,感得就是『天下和顺,日月清明,风雨以时』,天灾逐渐就减少了,『灾厉不起』。
【国丰民安。兵戈无用。崇德兴仁。务修礼让。】
只要人心都能向善,都能相信因果、都相信轮回,必然每个人都能够安分,安於本分,断恶修善,国家也强盛了,也丰足了,老百姓也得到安乐。虽然有军队,军队不打仗,没有战争,国民自上至下都『崇德兴仁』,都注重道德、仁义。『务修礼让』,务是务必,非常的重要,要修礼,要知道忍让。彼此忍让,社会就和睦了,天下太平。所以,从前古时候,佛陀在世,以及我们中国古圣先贤,对於治理一个国家,他懂得最重要的就是教育,一定要把教育办好。教育的内容什么?就是道德仁义礼,教这些,从小就教。使一个人长大了,他一生都在追慕圣贤君子,这是他向往的,他希望能做到的。所以,礼是教学里面非常重要的一个科目。很惋惜,我们民国以来,对於这个教育的大根大本疏忽了;疏忽了,我们今天受这样大的苦难,这未尝不是一个根本的因素。
【国无盗贼。无有怨枉。强不凌弱。各得其所。】
这一段两行的经文,所写的是一个太平盛世,太平从哪里来的?佛教化而来的。如果人家要问你,你学佛,佛有什么用处?佛有什么好处?你就可以把这几句经文答覆他,真正学佛,人人怎么样?真的天下太平,国泰民安。
【我哀汝等。甚於父母念子。我於此世作佛。以善攻恶。拔生死之苦。令获五德。升无为之安。】
佛哀悯众生,哀悯的程度超过父母念子女,这是真的,父母念子女,无非是希望子女将来长大成人,德学具备,出人头地,期望的也就如此而已。佛对於众生的期望不只如此,佛希望众生永远脱离六道轮回,快快的成佛,跟他一样。这种恩德,不是父子之恩能够相比的。所以他老人家自己说,『我於此世作佛』,此世是指我们这个世界,娑婆世界五浊恶世。教化众生是『以善攻恶』,攻就是改的意思,是以善法教化众生,改正众生种种的恶念,种种的恶行。『拔生死之苦』,这就是六道轮回,帮助我们出离六道轮回。『令获五德』,五德就是前面讲的五戒,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这个经典是著重在家人的,前面我们讲过,出家则是不淫欲,不妄语、不饮酒,这是五德,这是根本戒律。『升无为之安』,无为就是佛菩萨所证的大涅盘,如果我们说得更贴切一点,就是西方极乐世界,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就是升无为之安。佛对我们的大恩大德,从这一段我们多少能够体会一些。
【吾般泥洹。经道渐灭。人民谄伪。复为众恶。五烧五痛。久后转剧。】
这段话如果拿现代的话来讲,佛对我们现代社会的预言,大预言,实在佛不是预言,在佛的眼睛里面是现量境界。不要说是佛了,前面说过,极乐世界的天人,就是一般的大众,都有不思议的天眼通,能看过去现在未来。我们去佛才不过三千年,时间并不长,佛对於我们社会的状况知道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佛说了,他灭度之后,『般泥洹』就是灭度,他灭度之后,『经道渐灭』,佛的经典,佛道这就是修行证果,逐渐少了。也许我们会想到,真正修行的人可能是比从前少,但是经典应当不会减少的。因为现代印刷术发达,经典怎么会减少?其实经典虽然还在世间,一般人把它解错了,以自己的知见来推测佛经,这样虽然有经典在世,实质上它已经变质,也等於「渐灭」了。何况佛法将来是要灭尽的,第一部灭的是《楞严经》,本经是最后灭,一切佛法统统灭尽了,这部经还住世一百年,这是佛的大慈大悲,以神力加持的。
经道渐灭,人民就谄伪,谄曲虚伪。『复为众恶,五烧五痛,久后转剧』,就是杀盗淫妄,一代超过一代,就是恶业一代比一代要盛,这个不得了。这是在造因,造这样重罪业之因,后来的果报自然不堪设想。这是我们要知道的,要明了的。现在这个时候要到了,那个恶,恶因也造满了,恶贯满盈,果报不久就会现前。谁能够救这个世间?没有人能救。要救这个世间只有一个方法,大家都忏悔,改过修善,这个世间马上就转变好了,就像前面所讲的,太平盛世。诸位想想,谁有能力叫这个世界作恶的众生觉悟、回头、改过自新,你们想想看,什么人有这个能力?没有这个能力,做不到,换句话说,果报它怎么会不现前?无怪乎李老师说,他在临走之前给学生们说,这个世界变了,已经无路可走了,唯一的办法就是求生净土。这就是讲我们在这个世界跟大家共业,我们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要想不受这个灾难,赶紧到西方世界去,躲过这场大劫难。所以,这是佛在此地预言,就是讲现代这个社会。
【汝等转相教诫。如佛经法。无得犯也。】
这个末后一句,佛劝弥勒菩萨,劝我们大众,我们要肩负起这个责任,知其不可为而为之。我们晓得这个劫难没有法子的,但是我们总要尽心尽力去做。我在台北跟基金会的同仁就说,过去一般人印经少,发心印经的人很少,所以我极力提倡印经,我在民国六十年的时候极力的提倡。这十几年来,这个风气改了,在台湾几乎每个寺庙、每个道场没有不印经的,现在经书流通量非常广大。我劝我们台湾基金会同仁,我说我们从今以后,因为经书已经普遍大家印了,从今之后我们专印净土经典。别的大乘经已经有人印,净土经典流通不多,不广,我们要普遍的来流通净土经典,把这个法门大量的来弘扬,来转移社会风俗。尤其是《无量寿经》,净土经典里面,即使在台湾,《无量寿经》流通量不够,不多,讲的人更少,这是我们应当要提倡的。『如佛经法,无得犯也』,要依教奉行。
【弥勒菩萨合掌白言。世人恶苦。】
恶是因,苦是果。
【如是如是。】
那个苦因、苦果就像佛所讲的一样,一点都不错,弥勒菩萨他也看得清清楚楚。
【佛皆慈哀。悉度脱之。受佛重诲。不敢违失。】
弥勒菩萨很好,把佛的教诲直下承当过来,佛既然这样的慈悲哀悯众生,希望都能度脱。今天在这个会上接受佛殷重的教诲,他自己一定是依教奉行,不敢违背,不敢忘失。
请看底下一章:
【礼佛现光第三十八】
【佛告阿难。若曹欲见无量清净平等觉。】
『若曹』就是你们,你看这个经文,这是佛回转头来叫著阿难。前面好几个大段,都是对弥勒菩萨说的,对弥勒菩萨说了不少,回头再跟阿难讲。你们如果要想见阿弥陀佛,这个『无量清净平等觉』就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的别号,诸位要记住。
【及诸菩萨阿罗汉等所居国土。】
你想见到阿弥陀佛,以及西方世界诸上善人,乃至於西方极乐世界,你要想见的话,想见怎么才能见到?佛教给他。
【应起西向。】
你起立面向西。
【当日没处。恭敬顶礼。】
这是向西方,阿弥陀佛在西方,我们向太阳下山的那个方向,西方,这有方向,有所在,恭恭敬敬的礼拜。
【称念南无阿弥陀佛。】
一边礼拜,一边称念,念佛,这样你就能够见得到阿弥陀佛。阿难非常乖巧,立刻就依教奉行。
【阿难即从座起。面西合掌。顶礼白言。我今愿见极乐世界阿弥陀佛。供养奉事。种诸善根。】
他发愿,他礼拜。
【顶礼之间。忽见阿弥陀佛。】
阿弥陀佛立刻就现身。
【容颜广大。色相端严。如黄金山。高出一切诸世界上。】
佛现相了,现的相很大,就像半个天空一样,现那么大的相。
【又闻十方世界诸佛如来。称扬赞叹。阿弥陀佛种种功德。无碍无断。】
不但阿难这一礼拜,见到阿弥陀佛,同时还听到十方世界诸佛都在赞叹阿弥陀佛。就像我们在《弥陀经》里面读到的,六方,实际上六方就是十方,恒河沙数诸佛,没有一尊佛不赞叹阿弥陀佛,这个赞叹没有障碍,没有间断。
【阿难白言。彼佛净刹。得未曾有。】
阿难这个时候见到佛,又见到菩萨、阿罗汉们,又见到西方极乐世界,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他非常欢喜,『彼佛净刹,得未曾有』,太好了。
【我亦愿乐生於彼土。】
这句话很重要,阿难现在在哪里?阿难现在在西方极乐世界。怎么晓得?这个经上记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阿难在西方极乐世界。同时,我们还要知道,阿难是禅宗二祖,禅宗的初祖是摩诃迦叶,迦叶尊者就传给阿难,禅宗的二祖。我们在此地经文上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见到他发愿往生,他这个话决定不是妄语,不是有口无心随随便便说出来的。由此可知,阿难尊者现在在西方极乐世界。
【世尊告言。其中生者。已曾亲近无量诸佛。植众德本。汝欲生彼。应当一心归依瞻仰。】
这是佛教给阿难尊者,阿难尊者已经发愿,想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佛就告诉他,凡是到西方极乐世界的那些人,那些人都不简单,都是已经曾经『亲近无量诸佛,植众德本』。这句话与小本《弥陀经》恰恰相应,《弥陀经》上不是说吗?「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善根福德因缘从哪里种的?就是「已曾亲近无量诸佛,植众德本」。我们今天有这个因缘读到这部经,能信、能解、能持名,你过去生中必定像佛所说,你也是已经亲近无量诸佛,植众德本。否则的话,你就是遇到你也不相信,或者相信了,不反对,不反对不念,没有意思往生。
所以,真正是很深厚善根之人,我们与会的同修要珍惜,不要小看自己,就是说你的善根福德已经有了,现在要把握的就是因缘,这个缘你要把握住。底下这一句就是缘。『汝欲生彼,应当一心归依瞻仰』,这就是缘,这就是我们现在要修的,一定要一心系念。本经讲「一向专念」,小本《弥陀经》,玄奘大师翻译的「一心系念」,这就是归依瞻仰。归是回头,不但从六道里面回过头来,还要从一切佛法里面回过头来,我专修净土法门,专持弥陀德号,这叫归依。回过头来一心一意我就依靠阿弥陀佛、依靠《无量寿经》,每天瞻仰、称念、礼拜,瞻仰是念佛,就像《十六观经》里面讲的,观想、观像、持名,包括这三种念佛的方法。
【作是语时。】
『作是语时』,释迦牟尼佛这样教诫阿难,所以这段经文非常重要,因为佛的言语很简单、很扼要,可以说把生西的条件统统说出来了。果然能依照这个方法修行,这个人这一生决定往生。底下也可以说佛放光给释迦牟尼佛做证明,这作是语时,释迦牟尼佛讲这些话,讲完了这个时候。
【阿弥陀佛即於掌中放无量光。】
佛掌放光,佛相大家都见到,佛手掌放光,放无量的光明。
【普照一切诸佛世界。】
这个放光照十方国。
【时诸佛国。皆悉明现。如处一寻。】
佛这一放光,十方世界统统出现,每个世界每个世界距离都好像好近,『一寻』是我们中国的八尺,这是讲距离很近,还不到一丈。也有人说,在中国一般通俗的讲,两个手张开这个距离叫一寻。
【以阿弥陀佛殊胜光明。极清净故。於此世界所有黑山。雪山。金刚。铁围。大小诸山。江河。丛林。天人宫殿。一切境界。无不照见。】
佛光这一照,这是给我们一个特别的加持,因为肉眼所见不到的这些东西,这时候都见到了。譬如佛经里面讲的须弥山,我们见不到,到底在哪里不晓得,又给我们说的大铁围山,我们也见不到。『江河,丛林』,也许说这个还不难见,实在,要想同时见到也不容易。像现代人坐上太空船,飞到太空,对地球上一看一目了然,都看到了,这些山河都看到了。可是还有『天人宫殿』我们见不到,四王天在哪里?忉利天在哪里?夜摩天在哪里?兜率天在哪里?我们见不到。佛光一照,阿弥陀佛的佛光一照,统统看到了,不但欲界六层天,色界、无色界天统统见到了,『一切境界,无不照见』。这是给我们做证明,这决定不是假的,当时阿难看见,与会还有一万二千大众,还有无量的菩萨,人人都见到,可见得这个不假。
【譬如日出。明照世间。】
见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就好像太阳出来了,大地光明,没有一样看不清楚。
【乃至泥犁。溪谷。幽冥之处。悉大开辟。皆同一色。】
前面只讲人天的境界,这个地方给我们讲,三恶道的境界也现前,真是无所不照。阿弥陀佛手掌一放无量光,遍照十方,十方世界每个世界里的十法界统统现前,上自诸佛,下至地狱,『泥犁』就是地狱,每个佛国土、每个十法界统统照得清清楚楚。
【犹如劫水弥满世界。】
这是比喻,就好像是大水,像我们坐船在海洋当中,看到一片大水。
【其中万物。沉没不现。滉漾浩汗。唯见大水。】
『滉漾浩汗』就是没有边际的样子,像船在海洋当中,看不到边际,天连水,水连天,看不到边际,一切的万物统统都在水里面。
【彼佛光明。亦复如是。】
这是拿这个水比喻作佛光,把海里面这些万物比喻作十法界。这个时候十方诸佛国土的六道景象,完全都在佛光照明之中。
【声闻菩萨,一切光明。悉皆隐蔽。唯见佛光。明耀显赫。】
这是说其他的光明在佛光照耀之下统统不见了,就好像我们夜晚,点那个灯很亮;如果在白天太阳底下,灯虽然开了,显不出灯光,为什么?太阳的光太大了。这就是说,诸佛、菩萨、罗汉的光明,在阿弥陀佛佛光之下统统显不出来,统统不见了,可见得佛光不可思议。
【此会四众。天龙八部。人非人等。皆见极乐世界。种种庄严。阿弥陀佛。於彼高座。威德巍巍。相好光明。声闻菩萨。围绕恭敬。譬如须弥山王。出於海面。明现照耀。清净平正。无有杂秽。及异形类。唯是众宝庄严。圣贤共住。】
这是当时情况,当时与会,释迦牟尼佛讲这个经大会的时候,『四众』,出家男众、女众,在家男众、女众,这就是四众弟子。除了佛的四众弟子,还有『天龙八部,人非人等』,都在这里听释迦牟尼佛讲《无量寿经》。讲到这个地方,阿弥陀佛忽然现身,大家都见到了,统统见到极乐世界,极乐世界种种庄严,阿弥陀佛菩萨围绕,全部看到了。在三转法轮里头,这段经文是证转,作证,做出证明给我们看。我们不要想那是经上说的,经上说是真的,不是阿难一个人看见的,阿难一个人看见,未必是真的,是在会四众统统看到的。天龙八部,人非人等,我们不管他,我们也见不到这些鬼神,我们只讲与会的四众,这跟我们一样的程度,没有一个不见到这个境界。底下这三行经文,是赞叹这个境界,殊胜至极。我们再看底下经文。
【阿难及诸菩萨众等。】
这是与会的,当时在会的这些人。
【皆大欢喜。踊跃作礼。以头著地。称念南无阿弥陀三藐三佛陀。】
没有一个人不念阿弥陀佛,看到这个境界,当然我想与会那些人统统都礼拜了,这也是我们想像当中一定的境界。阿弥陀佛来了,哪个不礼拜?哪个不念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三藐三佛陀』,三藐三佛陀是梵语,翻成中国意思是正等正觉。实际上这一句统统是梵语,如果翻译出来,「南无」是归依的意思,「阿」是无,「弥陀」是量,归依无量正等正觉。这句话,「三」是正,「藐」是等,这个「三」又是正,「佛陀」是觉,整个翻出来,就是归依无量正等正觉。都称念、礼拜。
【诸天人民。以至蜎飞蠕动。】
这是讲六道,从天、人到畜生,当然修罗、饿鬼、地狱也统统包括在其中,因为前面讲到。
【睹斯光者。】
见到佛光,佛光一加持。
【所有疾苦。莫不休止。】
佛光一照,烦恼轻、智慧长。
【一切忧恼。莫不解脱。悉皆慈心作善。欢喜快乐。钟磬琴瑟。箜篌乐器。不鼓自然皆作五音。】
所有的乐器,没有人去演奏,自自然然出声音,就像天乐盈空一样。
【诸佛国中。诸天人民。各持花香。来於虚空。散作供养。】
诸天供养,这个诸天不是指我们娑婆世界的诸天,是『诸佛国中』的诸天。实在讲,如果不是阿弥陀佛放无量光照十方世界,这种境界是看不到的。就是大菩萨们也不容易看得到,大菩萨到哪个世界,看到那个世界能看得到,看十方诸佛世界看不到。这是阿弥陀佛来现一下身,给我们带来这么样一个殊胜意想不到的境界。诸位想想,你要生到西方极乐世界,那个境界恐怕比这个还要殊胜,不晓得殊胜多少倍。因为在那里,阿弥陀佛天天放光,时时刻刻放光,都到十方世界。在我们这里,偶尔这些人缘分好,遇到释迦牟尼佛讲这个经,佛示现了一下,偶然示现一下。到西方世界,天天示现,时时示现,刻刻示现,无有中断的示现。我们常听到,西方世界距离我们十万亿国土,在阿弥陀佛佛光当中,这两个世界距离咫尺之间,一寻,距离一寻,一寻就是八尺,不可思议。
【尔时极乐世界。过於西方百千俱胝那由他国。】
这就是通常讲的十万亿佛国土。
【以佛威力。如对目前。】
阿弥陀佛这个神通变现出来,就好像面对面一样。
【如净天眼。观一寻地。】
两个国土,娑婆世界跟极乐世界距离多远?八尺,就是面对面了。
【彼见此土。亦复如是。】
西方极乐世界看我们娑婆世界也就是这么近,就是一寻距离而已。
【悉睹娑婆世界。释迦如来。及比丘众。围绕说法。】
释迦牟尼佛讲经说法,阿弥陀佛、西方极乐世界天人看得清清楚楚,也就是面对面见到的,两土一寻。这一章现身说法,不可思议,我们读了再不想去,这个人真是愚,那就是李老师讲的非愚即狂,头脑不正常。正常的人读到这个,哪有不愿意去的道理?阿难一见就动心了,马上就发愿,我要求生西方世界。我们今天念这一章经文,也等於当时在会场一样,虽然没有明明白白的见到,我们读这个经文,想像这个境界,如同目前。
再看底下一章:
【慈氏述见第三十九】
慈氏是弥勒菩萨。
【尔时佛告阿难。及慈氏菩萨。】
这一章经文紧接前面这章而来的,就在阿弥陀佛示现,大众都见到这个庄严的世界,不思议之事,顶礼、称念这个时候,佛告诉阿难及弥勒菩萨。
【汝见极乐世界。宫殿。楼阁。泉池。林树。具足微妙。清净庄严不。】
有没有见到?这一段讲地上的庄严。
【汝见欲界诸天。上至色究竟天。】
从这里看,极乐世界虽然它没有三恶道,确实它有人天两道,但是人天两道里面都是菩萨。
【雨诸香华。遍佛刹不。】
这是看天上,欲界天、色界天,你有没有看到?
【阿难对曰。唯然已见。】
『唯然』是非常恭敬答覆的样子,我已经见到。
【汝闻阿弥陀佛大音宣布一切世界。化众生不。】
你有没有听到阿弥陀佛在那里说法?在那里宣布,一切众生都能够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你有没有听到?
【阿难对曰。唯然已闻。】
阿难听到了。
【佛言汝见彼国净行之众。游处虚空。宫殿随身。无所障碍。遍至十方供养诸佛不。】
你有没有看到这个稀奇的事情?西方极乐世界的众生,你看他们多自在、多快乐。『游处虚空,宫殿随身』,这个妙了。宫殿是他居住的地方,他居住的地方他可以随身,他身要往上升,他宫殿也往上升。我们今天很遗憾,我们坐的飞机不能停在空中,西方极乐世界的宫殿可以停在空中,它想动它就动,不动它就停止,想左就左,想右就右,想上就上,想下就下,无不随心所欲,没有障碍。想到他方国土,他那个宫殿就是飞行工具,坐在宫殿里面就到他方世界了,就见佛了,见佛供养、闻法,这个不思议的事你有没有见到?
【及见彼等念佛相续不。】
这个『不』也是念否,问号。这句话要紧,为什么?十方世界的众生到西方净土都是念佛去的,到了西方极乐世界,他们还是在念佛,净念相继,这非常重要的这一句。
【复有众鸟。住虚空界。出种种音。皆是化作。汝悉见不。】
就像小本《弥陀经》里面说的,西方世界有许许多多珍禽,这些鸟不是畜生,是阿弥陀佛变化所作,用这些鸟来说法。如果要拿我们这个世界的术语来说,阿弥陀佛是个大科学家,他做了许许多多这些玩艺,让大家来享受,享受的当中又闻到法音,又提醒你念佛,这是真正不可思议,是高度的科学世界。
【慈氏白言。如佛所说。一一皆见。】
就像佛所讲的,样样都见到了,佛说法也听到了。这一段把前面一段实在讲是不晓得加强了多少的分量,这一问一答,真的见到了。所以,这个说法里头,本经具足了三转法轮,示说、劝说、作证说,这是把证据拿出来了。阿弥陀佛、观音、势至、诸上善人、依正庄严,统统现在面前。
【佛告弥勒。彼国人民有胎生者。汝复见不。】
这个奇怪,西方极乐世界还有胎生的,你有没有看到?
【弥勒白言。世尊。我见极乐世界人住胎者。如夜摩天。处於宫殿。】
他见到了,不但见到,还描写那个状况,极乐世界胎生的人,住胎就好像夜摩天一样,夜摩天在忉利天之上,福报享受超过忉利天主。
【又见众生。於莲华内。结跏趺坐。自然化生。】
这是讲什么?是讲九品往生的,前面胎生的,那是边地往生的,就是底下一章讲了,「边地疑城」。在莲华里面化生的,则是九品往生的。
【何因缘故。彼国人民有胎生者。有化生者。】
弥勒菩萨见到这个情形,就提出疑问,实际上弥勒菩萨这个发问叫做利乐有情问。不是他不知道,他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而是这么一说,必然引起我们的怀疑。我们会怀疑极乐世界怎么会有胎生的?我们有这个疑问,得不到答案,这个疑团不能解决,疑要是不能断,就有障碍,什么障碍?将来我们往生也往生这个地方,所以一定要断疑生信。这样说,佛不说不行吗?不行,为什么不行?因为将来你会看到这个境界,或者你现前见到,就像阿难跟弥勒当时在会上见到,你念佛功夫深了,感应佛现前,现这个境界,你见到了;或者是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你一定见到。因此,你早晚会遇到这个境界,不能不把这个境界的来由说明白,使我们断疑生信,将来不至於跑到西方极乐世界边地上去。这一段经文目的在此地。
请看底下一章:
【边地疑城第四十】
底下一章就是释迦牟尼佛答覆弥勒菩萨。
【佛告慈氏。若有众生。以疑惑心。修诸功德。愿生彼国。不了佛智。不思议智。不可称智。大乘广智。无等无伦。最上胜智。於此诸智。疑惑不信。犹信罪福。修习善本。愿生其国。】
这就把原因说出来了,有些众生他自己智慧不开,他心里面有疑惑,虽然有疑,但是他并不是不信,这个诸位要知道。蕅益大师在《要解》里面讲得非常详细,这个法门是以信愿行三个条件往生的,换句话说,这个人他相信,他不是不相信,他的确具足了信愿行。虽然相信,他这个信不纯,信心里面还有疑惑,他如果没有相信,他怎么会发愿?怎么肯念佛?可见得他真的相信,相信里头有一点疑惑。疑什么?怀疑佛的智慧不像经上讲的那么究竟圆满,怀疑这一点。说实在话,不仅常人有这个怀疑,我曾经亲自听到,这有名的大法师,老法师,他也不相信,讲到佛万德万能,他笑笑:「万德万能,是对佛称赞的话,不是真的。」这就是怀疑。他相不相信西方?他相信,他也讲《弥陀经》,他也劝人念佛。这就是这一类的因由。他『不了佛智』,对於佛的智慧他没有彻底了解。
佛有『不思议智,不可称智』,称是称说,所谓是言语道断,心行处灭,佛确实有无量无边的智慧,经上用这些词句来赞叹。『大乘广智』,真是无所不知,无所不能。所以,有些人就问了,佛既然这么大的智慧,这么大的能力,佛在三千年前为什么不发明电灯?为什么不发明录音机?发明录音机,把佛的讲经都录下来,那不是比阿难集结要省事得多了吗?为什么不发明电视?如果把那个时候境界统统照下来,我们现在都方便了。有人就提出这个问题,证明佛不能,佛的智慧、德能是有限度的。这个想法是他自己愚痴,不是佛不懂得这个电灯、录音机、电视,不懂得这些构造的方法,佛懂。懂为什么不做?这正是他大慈大悲,为什么?诸位要想想,佛当时就把这些东西统统发明做出来了,恐怕我们这个世界,地球早就完蛋了。今天这些科学家慢慢摸摸出来了,美国、苏联所储藏的科学武器,足够毁灭地球十几次之多,早就毁掉了。所以,佛不用这些东西,正是大慈大悲。
再说,佛如果用这些东西,反而不能度众生了,为什么?佛法很容易闻到,不难嘛!不难,大家心态就疲厌了,就不会生起稀有之心,不会生起难得之心,对佛法就轻慢;换句话说,佛法成就人就少,这也是佛大慈大悲之处。实在讲,佛不必用这些仪器,你看看阿弥陀佛手上一放光,比我们现在电视要高明得太多了。我们今天电视,这些科学家也有本事,把卫星放出去,月亮的照片照来给我们看,土星的照片照下来了,火星也照了,木星也照了,我们现在都看到了,可是太阳系以外的呢?没有办法,见不到。又何况十方诸佛世界!阿弥陀佛现的是大电视,整个天空就是那个画面,我们人能做得到吗?科学家望尘莫及,整个天空就是个电视的画面,你所看的那个世界距离我们就好像八尺;换句话说,这个电视是立体电视,不是像我们现在平面的。那些佛菩萨、人物都走到我们面前来,距离我们只八尺而已,这个八尺是我们中国尺,要拿现在的算法就三公尺,就这么近的距离,真是面对面说话谈笑一点没有障碍。佛哪能说没有能力?哪里说没有智慧?统统是我们自己疑惑,完全用我们凡夫的见解、凡夫的心态来测量圣人的境界。这种损失是自己的,不是佛菩萨的,於佛菩萨毫无损及,而对自己来讲,大大的障碍了自己,损害太大了。
『无等无伦』,没有人能够跟佛相比的,『最上胜智』,最上,最殊胜的智慧,没有法子称说。『於此诸智,疑惑不信』,他疑就是疑的这一点,这个疑我看到就很多人,真的他有这个疑问。可是,他怎么样?『犹信罪福』,他相信因果报应,相信六道轮回,也相信有西方净土,有极乐世界阿弥陀佛,他也愿意往生净土。所以他『修习善本,愿生其国』,他还是愿意往生。这样的人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生到边地,说个实在话,不如老太婆。老太婆她不懂,她不怀疑,她没有这么多知识,没有这么多妄想,一心一意念阿弥陀佛,她还能九品往生,她还能生到莲花里头,不会生到边地胎胞。这正是所谓古人讲的,「唯上智与下愚不移」,最容易成就的。最麻烦的就是今天所谓的知识分子,科学头脑,这种人就麻烦大了,你说他不信吧,他好像也相信,你说他信吧,他疑问多多,这样的人念佛往生不如老太婆,这是我们要注意的。
【复有众生。积集善根。希求佛智。普遍智。无等智。威德广大不思议智。於自善根。不能生信。故於往生清净佛国。意志犹豫。无所专据。然犹续念不绝。结其善愿为本。续得往生。】
这是另外还有一个原因的,前面那一类人是怀疑佛,怀疑佛的智慧、德能不是究竟圆满的,这一类人,对佛智慧、德能没有怀疑,他对自己有怀疑,自己业障深重,有没有资格往生?听说可以带业往生,大概是可以带业,带业到那边就圆证三不退,就一生成佛,想想自己恐怕不行;换句话说,不相信自己,对佛相信了,不相信自己。这类众生他也『积集善根』,他也努力的学佛,『希求佛智,普遍智,无等智』,跟上面讲的是一样的意思,换几个字眼而已。他的疑问是『於自善根,不能生信』,就是怀疑,虽然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哪里能跟佛比?哪里能跟观音、势至比?这种人说得不好听,就是自卑感很重,不敢跟那些菩萨、诸上善人比,其实他也往生了。因为他自己不敢跟诸善上人在一块,总觉得比人家要差、要矮一截,那只好退到边地,是这么去的,这很冤枉。佛在此地讲得真清楚。这冤枉,对自己缺乏信心,所以他『往生清净佛国』,就是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因为『意志犹豫』,诸上善人的法会不敢去。可是他自己还是很不错,『然犹续念不绝』,就是他念佛,信愿持名他还不中断,他还是努力在念。也就好像自己到西方极乐世界,我只生个凡圣同居土,做个人就好了,就是这么个意思。他说菩萨不敢当,对自己缺乏信心。他这样的,行,他也能去,『结其善愿为本,续得往生』,这样的人行,他也能往生。
【是诸人等。以此因缘虽生彼国。不能前至无量寿所。道止佛国界边。七宝城中。】
这是说明,上面这两种人,两种有怀疑的,一个疑佛,一个疑自己,这两种人都有障碍,但是都能往生到西方世界。虽然能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但是见不到阿弥陀佛,『不能前至无量寿所』,就是无量寿佛的所在,他见不到佛。『道止佛国界边』,他所能达到的,就是止於阿弥陀佛的边地。边地也不错,『七宝城中』,刚才弥勒菩萨说,那个里头人的享受、快乐犹如夜摩天宫,就是见不到佛就是了。我们来看看底下一段经文。
【佛不使尔。身行所作。心自趣向。亦有宝池莲华。自然受身。饮食快乐。如忉利天。於其城中。不能得出。所居舍宅在地。不能随意高大。於五百岁。常不见佛。不闻经法。不见菩萨声闻圣众。其人智慧不明。知经复少。心不开解。意不欢乐。是故於彼。谓之胎生。】
这段经文给我们说明白了,不是真的胎生,是比喻作胎生,因为胎生苦,他比喻作胎生。就是他们这些人在西方极乐世界的享受、快乐、自在,比不上九品往生的;换句话说,在极乐世界里面,他们这是最苦的地方,说之为胎生。胎生是假名,不是真实的,因为还是莲华化生,这段经文说得很清楚。『佛不使尔』这句话,佛没有责任,不是佛惩罚他们,让他们这样做的,不是的。阿弥陀佛大慈大悲,从来不惩罚人,是他自己自作自受,他自己做的。『身行所作,心自趣向』,自作自受,是他自己心理行为变现出来的,一种是怀疑佛智不是真的,一种是自卑心太重,不敢到佛菩萨面前。可见得这不是阿弥陀佛的意思,是他自己造成的障碍,这是我们一定要知道,我们决定要避免,有则改之,无则嘉勉。
这个地方『亦有宝池莲华』,还是有七宝池,也是莲花化生。『饮食快乐,如忉利天』,这是佛讲的,前面这是弥勒菩萨说的,他说像夜摩天,比忉利天还要高,释迦牟尼佛讲忉利天;换句话说,最低限度,那边人的享受、快乐就像忉利天人一样。他苦在什么地方?底下就说了,『於其城中,不能得出』,这是一苦,他出不了城;换句话说,他有一定的界限,一定的范围,他没有办法超越,这他苦处。『所居舍宅在地,不能随意高大』,这是苦处,第二种苦处。他住的房子不像九品往生的,九品往生的人他所住的地方,喜欢在地面上就在地面上,喜欢在空中他的房子就在空中,喜欢什么样子、什么形式,就变成什么样形式,没有不随心所欲的;此地不行,不能随心所欲,虽然也是宫殿,不能随心变化,这是一种苦。第三种苦,『於五百岁,常不见佛』,他在这个地方要住五百年,这五百年里面,他见不到佛,也见不到菩萨,常不见佛。『不闻经法』,不见佛当然听不到讲经说法,也『不见菩萨声闻圣众』。这是三种苦,他的苦就在这个地方。
这些我们看起来,这哪里算什么苦!可是在极乐世界的人看起来,这受不了,这太苦了,边地就好像极乐世界的牢狱一样,极乐世界的禁闭室一样,他们受不了。『其人智慧不明』,他愚痴,这两类人,两类人都愚痴,『知经复少』,没有机缘闻法,没有机缘读诵大乘,假如他知道经典多,他这个疑问可以断,知经少。『心不开解』,知道又少,对经里面的意思他也没开悟。开经偈上所讲的,「愿解如来真实义」,经是念了,佛的真实义不知道,所以读诵而不能悟解,不悟,他的疑问就多。
我过去有个同修,也是一位出家法师,他往生了。他往生,照今天这个经看,就怀疑了,说不定他就到这个边地。他怀疑什么?就是怀疑佛的智慧。他这个人的确是很用功,当年台湾大藏经,《中华大藏经》第一辑出来的时候,他请了一套。他把这个《大藏经》从到尾看过一遍,用了两、三年的时间看过一遍,因为《中华大藏经》第一辑分量不多,《碛砂藏》。看完之后,以后遇到我,他向我提这个问题,他说佛常常讲根本无明,根本无明怎么有的?为什么会有根本无明?根本无明几时有的?他说我把《大藏经》仔细看过一遍,佛对这个问题没有能够详细说明。所以,他怀疑佛的智慧,他来问我。我告诉他,我说这个问题佛讲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他说在哪一部经?我就告诉他,在《楞严经》上,而且我还告诉他在《楞严经》的第四卷,我说你去读。不过我跟他讲,你读了之后,恐怕你还是不明白,佛讲清楚了,你听不清楚。
这个障碍在自己,怎么在佛?因为他所怀疑的,跟我提出的问题,跟富楼那尊者听释迦牟尼佛给阿难开示之后,他所提出的疑问完全相同。佛为富楼那尊者讲解,富楼那尊者开悟,明白了。所以,《楞严》上讲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我跟他讲,你就是仔细去读,甚至於你看注解,恐怕读了之后你还是不明白。为什么原因?因为我们自己没有智慧,不解如来真实义。怎么没有智慧?我们用分别心、我们用妄想心来听佛说法,听完了之后,把佛的一乘真实法也变成了分别妄想,你怎么能解如来真实义?关键在此地。所以,佛说经都嘱咐听经的人要谛听谛听,这句话重要,果然你能够谛听,你决定能解真实义。谛听是老老实实的听,什么叫老实?不用分别心,不用执著心。
像马鸣菩萨在《起信论》里告诉我们的原则,「离言说相」,就是不要执著,不要分别言语、文字,不要执著分别言说,「离文字相,离心缘相」,你就能懂得如来真实义。言说相是言说,你不要分别执著这些;文字,佛讲出许多的名相术语,你不要执著这些,也不要分别这些,你直接的去体会;离心缘是什么?心缘就是妄想,不要用你自己的意思去想佛讲这个话是什么意思,一想就错了,没得想头的。就好像用印,印文一样的,那个印一盖统统现前了。不必想著这第一个字大概先进去,第二个字后写,总有个顺序,总有个先后,没有,直接的体会。像电报一样,佛在那里发报,我们这里接收,一念不生,他那里发完了,我们接收完毕,一点不错,一丝毫也不差,这样才行,这才叫谛听谛听。可见得过失都在我们自己这边,说个不好听的话,就是不老实,不老实就不能解如来真实义,马鸣菩萨《起信论》里头几句话说得很有道理。
所以,这些人知见少,不懂得经义。『意不欢乐』,到了西方极乐世界,是想见佛见不到佛,当然学佛的人是想闻法,他又听不到法。他虽然住在天宫,一切生活受用那么自在,还是不快乐,好像被人关在监牢狱一样。『是故於彼,谓之胎生』,胎生的意思是这样的,是个比喻,并不是真正胎生,这是诸位要知道的。那个世界跟十方诸佛世界的六道毕竟是不相同的。再看底下这段经文。
【若有众生。明信佛智。乃至胜智。断除疑惑。信己善根。作诸功德。至心回向。皆於七宝华中。自然化生。跏趺而坐。须臾之顷。身相。光明。智慧。功德。如诸菩萨。具足成就。】
这是佛告诉我们的,要我们谨记在心头,避免这个障碍。第一,我们要相信佛的智慧,佛的智慧无比无伦,究竟圆满,教给我们断除疑惑。因为我们相信,真正是一点不怀疑,我们相信佛的智慧,相信佛的德能,你就肯定佛的四十八愿是愿愿真实,我们往生就有希望了。相信我临命终时,佛决定来接引,佛不会把我忘掉的,为什么?佛有智慧,有能力。不要怀疑:我念佛,到时候佛来不来接我?那么多人往生,会不会把我忘掉、漏掉了?这就怀疑了,你要去到那里你也是生到边地。不要起这个妄念,不要有这个妄想,老老实实念佛,相信到时候佛一定会现前,相信到时候佛决定来接引,一点怀疑都没有,要有这个信心,信他。另外要相信自己,相信自己的善根,不要以为我造的罪业很多,我过去怎么样。那是过去事,已经过去了,过去不要再后悔,从今以后,我信愿持名,我所作一切的善事,我统统回向净土。我为什么做这个好事?为了作为将来往生净土做资粮。
像讲经,善事,无论是在家、出家,为什么发心讲经?为什么发心劝人念佛?我这个善根统统作为我自己将来求生净土的资粮,『至心回向』。相信我自己所作的这些善,善心、善行都会帮助我往生,都会帮助我增高品位。这样『皆於七宝华中,自然化生』,这就是讲九品往生,三辈九品往生。『跏趺而坐』,在莲花当中,端端正正像佛一样盘腿而坐。『须臾之顷』,这是讲很快的,不必多时。到了西方极乐世界,你的『身相,光明,智慧,功德』就像极乐世界那些菩萨们一样。到那里会起变化,佛光照你,佛的神力加持你,使你不久就跟西方极乐世界的菩萨完全一样,『具足成就』。这些我们要信得过,不能怀疑。
【弥勒当知。彼化生者。智慧胜故。】
这是讲九品往生,九品往生的人比起边地的人,智慧要胜得多了。
【其胎生者。五百岁中。不见三宝。】
不见佛,不见僧,不闻法。
【不知菩萨法式。不得修习功德。】
他在那个地方五百年,只是在那里享受快乐而已,在那里慢慢等,等到期满了,满了的时候,佛再派菩萨,也是化菩萨来引导他。
【不得修习功德。无因奉事无量寿佛。】
他的苦恼就在此地。
【当知此人。宿世之时。无有智慧。疑惑所致。】
根本原因就是怀疑,说得清楚、明白一点,怀疑佛的智慧、德能,怀疑自己的功德不及。这两种怀疑都足足障碍了自己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五百世不能见佛闻法,这是很大的损失。希望我们同修明白这个道理,从今以后绝无怀疑,信心清净,法喜充满,我们这一生取西方极乐世界是决定成功的。
我们今天讲到此地。
请掀开经本第七十二面,倒数第五行,末后这句看起:
【吾哀汝等。苦心诲喻。授与经法。悉持思之。悉奉行之。】
从这个地方看起。这是这一章的第二段,佛说他哀悯、哀怜这个世界的众生,所以才出现於世间,苦口婆心的教诲我们、劝勉我们。『授与经法』,把经典、修行的方法给我们。经法里面最殊胜的,无过於此经,殊胜在哪里?殊胜在这部经典、这个法门是易行道;换句话说,只要你肯相信,依照这个方法去做,人人都能成功。不像其他的法门,我们用一生的力量,未必能成就,尤其是不能究竟圆满的成就。所以一切法门,可以说没有像这个法门这么方便,这么样的究竟。佛劝我们要『悉持思之』,持是受持,思是思惟,『悉奉行之』,这个三句就是闻思修,思惟、修习,依照这个方法来修学。
【尊卑。男女。眷属。朋友。】
这是从我们家庭辗转到社会,凡是我们曾经相识之人,我们都应当把这个法门转告给他。
【转相教语。】
把这个法门告诉他们,劝导他们修学。
【自相约检。和顺义理。欢乐慈孝。】
这是我们自己要努力,依照佛的教诲去做,要约束、要检点,要和顺,要慈孝。经文前面都有详明剀切的教导。
【所作如犯。则自悔过。去恶就善。朝闻夕改。】
凡夫总免不了有过失,有过失不要紧,有过能改就好,所谓是「知过能改,善莫大焉」。佛在此地也是劝我们要改过,『所作如犯』,如有违犯,违犯佛的教诫,我们应当要悔过,要断恶修善,所谓『朝闻夕改』,改得要快。
【奉持经戒。如贫得宝。改往修来。洒心易行。自然感降。所愿辄得。】
这是讲感应,学佛一定要相信感应,要相信因果,真正发心『奉持经戒』。本经前面一章所讲的五恶、五痛、五烧,内容就是讲的五戒十善,我们念佛求生净土,五戒十善必须要努力去做到。这是真正之宝,能够帮助我们超越三界,永脱轮回,往生西方成佛作祖。这是世间任何的宝物都不能够相比的。所以,得到这部经那是真正之宝,在一切经典里面,没有比这个经更殊胜,得到这部经,这一生必定得度。前面屡次说过,得到别的经不见得你一生能得度,种善根那是没有问题的,得到这部经那就非常可能往生佛国。
一定要『改往修来』,「往」是我们生生世世在六道轮回里面所造的那些业因,我们今天明白了,我们要把它改正过来。「来」,是我们来生所期望的西方极乐世界,我们一定要修弥陀净土。『洒心易行,自然感降』,只要我们身心洁净,「洒心」,洒跟洗刷的洗是一个意思,把心里面的无明、烦恼、迷惑洗得干干净净。「易」是改变,「行」是行为,把从前专门做六道轮回的行为,咱们改变过来,成为佛的行为,菩萨的行为。依照这个经上做就行了,这样做自自然然就有感应降临。『所愿辄得』,我们心里头有所愿求,正是佛门常说「佛氏门中,有求必应」,没有求不到的,感应道交不可思议。
【佛所行处。国邑丘聚。靡不蒙化。】
佛所在的地方,佛所经历的地方,那个国土也好,『邑』是都市,都市也好,『丘聚』是村庄、乡村,不管是国家、城市、村庄没有不蒙佛教化的。这个三句话我们要记住,我们要学习,就是无论我们在什么地方,凡是跟我们接触得到的这些人物,我们都要劝他念佛,都要给他说念佛的好处,那就跟『佛所行处』没有两样。当然,这也是桩难事,正如同梅光羲居士在本经序文上所说的,我们以别的方法劝众生,或者还容易接受,劝人念佛非常之难。实在说不是它难信,是我们很难把这个道理为别人讲清楚,难是难在这个地方;换句话说,我们对於这个法门的理论、方法、境界一定要很明白、很透彻,才能够把人说得心服口服。由此可知,我们自己固然二六时中这一句佛号不断,至少净土五经一论是必须要读的。当然,再能读一点大乘经,那就更好了。
大乘经里面,我们只需要选几部就够了,如果我们年轻,有这个能力的话。《华严疏钞》,过去弘一大师非常的赞叹,他认为这部《疏钞》就像一部佛学大辞典。能把《疏钞》念过一遍,以后再看一切佛经,都可以说是迎刃而解,没有困难。所以,他劝人从这个地方下手,这个实在是一部很大的书。如果觉得分量太多,太困难,近代也有一部好书,江味农居士《金刚经讲义》,他注得非常详细,也等於是一部佛学大辞典。念了以后,关於佛学,不管是哪一宗、哪个法门的常识,大致上也完备了。像这个我们只要知道取舍,实在也不是困难的事情,因为有这些常识,我们就可以能够普遍的劝导一切人。即使这个人善根薄,他不能接受,相信他也不会反对,确实是给他种了善根,每位学佛的同修都应当发这个心。
【天下和顺。日月清明。风雨以时。灾厉不起。】
这是说天地的祥和,佛法里面说得很好,依报随著正报转,正报最重要的是人心,人心都善。人心如何才能达到善良?必须要宣传佛法,要弘扬佛法,使每个人都知道因果报应,每个人都能真正的理解六道轮回,都能相信六道轮回,那他必然对他的思想、行为有所约束,心里必然往善的这方面去做。世间善人多了,这个环境随著心转,天地日月也随著人心来转。这是现代科学家还没有完全肯定,如果科学再进步、再研究,我相信能够证实的,外境随心转的。所以,佛化的国土、城市、村庄,感得就是『天下和顺,日月清明,风雨以时』,天灾逐渐就减少了,『灾厉不起』。
【国丰民安。兵戈无用。崇德兴仁。务修礼让。】
只要人心都能向善,都能相信因果、都相信轮回,必然每个人都能够安分,安於本分,断恶修善,国家也强盛了,也丰足了,老百姓也得到安乐。虽然有军队,军队不打仗,没有战争,国民自上至下都『崇德兴仁』,都注重道德、仁义。『务修礼让』,务是务必,非常的重要,要修礼,要知道忍让。彼此忍让,社会就和睦了,天下太平。所以,从前古时候,佛陀在世,以及我们中国古圣先贤,对於治理一个国家,他懂得最重要的就是教育,一定要把教育办好。教育的内容什么?就是道德仁义礼,教这些,从小就教。使一个人长大了,他一生都在追慕圣贤君子,这是他向往的,他希望能做到的。所以,礼是教学里面非常重要的一个科目。很惋惜,我们民国以来,对於这个教育的大根大本疏忽了;疏忽了,我们今天受这样大的苦难,这未尝不是一个根本的因素。
【国无盗贼。无有怨枉。强不凌弱。各得其所。】
这一段两行的经文,所写的是一个太平盛世,太平从哪里来的?佛教化而来的。如果人家要问你,你学佛,佛有什么用处?佛有什么好处?你就可以把这几句经文答覆他,真正学佛,人人怎么样?真的天下太平,国泰民安。
【我哀汝等。甚於父母念子。我於此世作佛。以善攻恶。拔生死之苦。令获五德。升无为之安。】
佛哀悯众生,哀悯的程度超过父母念子女,这是真的,父母念子女,无非是希望子女将来长大成人,德学具备,出人头地,期望的也就如此而已。佛对於众生的期望不只如此,佛希望众生永远脱离六道轮回,快快的成佛,跟他一样。这种恩德,不是父子之恩能够相比的。所以他老人家自己说,『我於此世作佛』,此世是指我们这个世界,娑婆世界五浊恶世。教化众生是『以善攻恶』,攻就是改的意思,是以善法教化众生,改正众生种种的恶念,种种的恶行。『拔生死之苦』,这就是六道轮回,帮助我们出离六道轮回。『令获五德』,五德就是前面讲的五戒,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这个经典是著重在家人的,前面我们讲过,出家则是不淫欲,不妄语、不饮酒,这是五德,这是根本戒律。『升无为之安』,无为就是佛菩萨所证的大涅盘,如果我们说得更贴切一点,就是西方极乐世界,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就是升无为之安。佛对我们的大恩大德,从这一段我们多少能够体会一些。
【吾般泥洹。经道渐灭。人民谄伪。复为众恶。五烧五痛。久后转剧。】
这段话如果拿现代的话来讲,佛对我们现代社会的预言,大预言,实在佛不是预言,在佛的眼睛里面是现量境界。不要说是佛了,前面说过,极乐世界的天人,就是一般的大众,都有不思议的天眼通,能看过去现在未来。我们去佛才不过三千年,时间并不长,佛对於我们社会的状况知道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佛说了,他灭度之后,『般泥洹』就是灭度,他灭度之后,『经道渐灭』,佛的经典,佛道这就是修行证果,逐渐少了。也许我们会想到,真正修行的人可能是比从前少,但是经典应当不会减少的。因为现代印刷术发达,经典怎么会减少?其实经典虽然还在世间,一般人把它解错了,以自己的知见来推测佛经,这样虽然有经典在世,实质上它已经变质,也等於「渐灭」了。何况佛法将来是要灭尽的,第一部灭的是《楞严经》,本经是最后灭,一切佛法统统灭尽了,这部经还住世一百年,这是佛的大慈大悲,以神力加持的。
经道渐灭,人民就谄伪,谄曲虚伪。『复为众恶,五烧五痛,久后转剧』,就是杀盗淫妄,一代超过一代,就是恶业一代比一代要盛,这个不得了。这是在造因,造这样重罪业之因,后来的果报自然不堪设想。这是我们要知道的,要明了的。现在这个时候要到了,那个恶,恶因也造满了,恶贯满盈,果报不久就会现前。谁能够救这个世间?没有人能救。要救这个世间只有一个方法,大家都忏悔,改过修善,这个世间马上就转变好了,就像前面所讲的,太平盛世。诸位想想,谁有能力叫这个世界作恶的众生觉悟、回头、改过自新,你们想想看,什么人有这个能力?没有这个能力,做不到,换句话说,果报它怎么会不现前?无怪乎李老师说,他在临走之前给学生们说,这个世界变了,已经无路可走了,唯一的办法就是求生净土。这就是讲我们在这个世界跟大家共业,我们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要想不受这个灾难,赶紧到西方世界去,躲过这场大劫难。所以,这是佛在此地预言,就是讲现代这个社会。
【汝等转相教诫。如佛经法。无得犯也。】
这个末后一句,佛劝弥勒菩萨,劝我们大众,我们要肩负起这个责任,知其不可为而为之。我们晓得这个劫难没有法子的,但是我们总要尽心尽力去做。我在台北跟基金会的同仁就说,过去一般人印经少,发心印经的人很少,所以我极力提倡印经,我在民国六十年的时候极力的提倡。这十几年来,这个风气改了,在台湾几乎每个寺庙、每个道场没有不印经的,现在经书流通量非常广大。我劝我们台湾基金会同仁,我说我们从今以后,因为经书已经普遍大家印了,从今之后我们专印净土经典。别的大乘经已经有人印,净土经典流通不多,不广,我们要普遍的来流通净土经典,把这个法门大量的来弘扬,来转移社会风俗。尤其是《无量寿经》,净土经典里面,即使在台湾,《无量寿经》流通量不够,不多,讲的人更少,这是我们应当要提倡的。『如佛经法,无得犯也』,要依教奉行。
【弥勒菩萨合掌白言。世人恶苦。】
恶是因,苦是果。
【如是如是。】
那个苦因、苦果就像佛所讲的一样,一点都不错,弥勒菩萨他也看得清清楚楚。
【佛皆慈哀。悉度脱之。受佛重诲。不敢违失。】
弥勒菩萨很好,把佛的教诲直下承当过来,佛既然这样的慈悲哀悯众生,希望都能度脱。今天在这个会上接受佛殷重的教诲,他自己一定是依教奉行,不敢违背,不敢忘失。
请看底下一章:
【礼佛现光第三十八】
【佛告阿难。若曹欲见无量清净平等觉。】
『若曹』就是你们,你看这个经文,这是佛回转头来叫著阿难。前面好几个大段,都是对弥勒菩萨说的,对弥勒菩萨说了不少,回头再跟阿难讲。你们如果要想见阿弥陀佛,这个『无量清净平等觉』就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的别号,诸位要记住。
【及诸菩萨阿罗汉等所居国土。】
你想见到阿弥陀佛,以及西方世界诸上善人,乃至於西方极乐世界,你要想见的话,想见怎么才能见到?佛教给他。
【应起西向。】
你起立面向西。
【当日没处。恭敬顶礼。】
这是向西方,阿弥陀佛在西方,我们向太阳下山的那个方向,西方,这有方向,有所在,恭恭敬敬的礼拜。
【称念南无阿弥陀佛。】
一边礼拜,一边称念,念佛,这样你就能够见得到阿弥陀佛。阿难非常乖巧,立刻就依教奉行。
【阿难即从座起。面西合掌。顶礼白言。我今愿见极乐世界阿弥陀佛。供养奉事。种诸善根。】
他发愿,他礼拜。
【顶礼之间。忽见阿弥陀佛。】
阿弥陀佛立刻就现身。
【容颜广大。色相端严。如黄金山。高出一切诸世界上。】
佛现相了,现的相很大,就像半个天空一样,现那么大的相。
【又闻十方世界诸佛如来。称扬赞叹。阿弥陀佛种种功德。无碍无断。】
不但阿难这一礼拜,见到阿弥陀佛,同时还听到十方世界诸佛都在赞叹阿弥陀佛。就像我们在《弥陀经》里面读到的,六方,实际上六方就是十方,恒河沙数诸佛,没有一尊佛不赞叹阿弥陀佛,这个赞叹没有障碍,没有间断。
【阿难白言。彼佛净刹。得未曾有。】
阿难这个时候见到佛,又见到菩萨、阿罗汉们,又见到西方极乐世界,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他非常欢喜,『彼佛净刹,得未曾有』,太好了。
【我亦愿乐生於彼土。】
这句话很重要,阿难现在在哪里?阿难现在在西方极乐世界。怎么晓得?这个经上记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阿难在西方极乐世界。同时,我们还要知道,阿难是禅宗二祖,禅宗的初祖是摩诃迦叶,迦叶尊者就传给阿难,禅宗的二祖。我们在此地经文上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见到他发愿往生,他这个话决定不是妄语,不是有口无心随随便便说出来的。由此可知,阿难尊者现在在西方极乐世界。
【世尊告言。其中生者。已曾亲近无量诸佛。植众德本。汝欲生彼。应当一心归依瞻仰。】
这是佛教给阿难尊者,阿难尊者已经发愿,想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佛就告诉他,凡是到西方极乐世界的那些人,那些人都不简单,都是已经曾经『亲近无量诸佛,植众德本』。这句话与小本《弥陀经》恰恰相应,《弥陀经》上不是说吗?「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善根福德因缘从哪里种的?就是「已曾亲近无量诸佛,植众德本」。我们今天有这个因缘读到这部经,能信、能解、能持名,你过去生中必定像佛所说,你也是已经亲近无量诸佛,植众德本。否则的话,你就是遇到你也不相信,或者相信了,不反对,不反对不念,没有意思往生。
所以,真正是很深厚善根之人,我们与会的同修要珍惜,不要小看自己,就是说你的善根福德已经有了,现在要把握的就是因缘,这个缘你要把握住。底下这一句就是缘。『汝欲生彼,应当一心归依瞻仰』,这就是缘,这就是我们现在要修的,一定要一心系念。本经讲「一向专念」,小本《弥陀经》,玄奘大师翻译的「一心系念」,这就是归依瞻仰。归是回头,不但从六道里面回过头来,还要从一切佛法里面回过头来,我专修净土法门,专持弥陀德号,这叫归依。回过头来一心一意我就依靠阿弥陀佛、依靠《无量寿经》,每天瞻仰、称念、礼拜,瞻仰是念佛,就像《十六观经》里面讲的,观想、观像、持名,包括这三种念佛的方法。
【作是语时。】
『作是语时』,释迦牟尼佛这样教诫阿难,所以这段经文非常重要,因为佛的言语很简单、很扼要,可以说把生西的条件统统说出来了。果然能依照这个方法修行,这个人这一生决定往生。底下也可以说佛放光给释迦牟尼佛做证明,这作是语时,释迦牟尼佛讲这些话,讲完了这个时候。
【阿弥陀佛即於掌中放无量光。】
佛掌放光,佛相大家都见到,佛手掌放光,放无量的光明。
【普照一切诸佛世界。】
这个放光照十方国。
【时诸佛国。皆悉明现。如处一寻。】
佛这一放光,十方世界统统出现,每个世界每个世界距离都好像好近,『一寻』是我们中国的八尺,这是讲距离很近,还不到一丈。也有人说,在中国一般通俗的讲,两个手张开这个距离叫一寻。
【以阿弥陀佛殊胜光明。极清净故。於此世界所有黑山。雪山。金刚。铁围。大小诸山。江河。丛林。天人宫殿。一切境界。无不照见。】
佛光这一照,这是给我们一个特别的加持,因为肉眼所见不到的这些东西,这时候都见到了。譬如佛经里面讲的须弥山,我们见不到,到底在哪里不晓得,又给我们说的大铁围山,我们也见不到。『江河,丛林』,也许说这个还不难见,实在,要想同时见到也不容易。像现代人坐上太空船,飞到太空,对地球上一看一目了然,都看到了,这些山河都看到了。可是还有『天人宫殿』我们见不到,四王天在哪里?忉利天在哪里?夜摩天在哪里?兜率天在哪里?我们见不到。佛光一照,阿弥陀佛的佛光一照,统统看到了,不但欲界六层天,色界、无色界天统统见到了,『一切境界,无不照见』。这是给我们做证明,这决定不是假的,当时阿难看见,与会还有一万二千大众,还有无量的菩萨,人人都见到,可见得这个不假。
【譬如日出。明照世间。】
见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就好像太阳出来了,大地光明,没有一样看不清楚。
【乃至泥犁。溪谷。幽冥之处。悉大开辟。皆同一色。】
前面只讲人天的境界,这个地方给我们讲,三恶道的境界也现前,真是无所不照。阿弥陀佛手掌一放无量光,遍照十方,十方世界每个世界里的十法界统统现前,上自诸佛,下至地狱,『泥犁』就是地狱,每个佛国土、每个十法界统统照得清清楚楚。
【犹如劫水弥满世界。】
这是比喻,就好像是大水,像我们坐船在海洋当中,看到一片大水。
【其中万物。沉没不现。滉漾浩汗。唯见大水。】
『滉漾浩汗』就是没有边际的样子,像船在海洋当中,看不到边际,天连水,水连天,看不到边际,一切的万物统统都在水里面。
【彼佛光明。亦复如是。】
这是拿这个水比喻作佛光,把海里面这些万物比喻作十法界。这个时候十方诸佛国土的六道景象,完全都在佛光照明之中。
【声闻菩萨,一切光明。悉皆隐蔽。唯见佛光。明耀显赫。】
这是说其他的光明在佛光照耀之下统统不见了,就好像我们夜晚,点那个灯很亮;如果在白天太阳底下,灯虽然开了,显不出灯光,为什么?太阳的光太大了。这就是说,诸佛、菩萨、罗汉的光明,在阿弥陀佛佛光之下统统显不出来,统统不见了,可见得佛光不可思议。
【此会四众。天龙八部。人非人等。皆见极乐世界。种种庄严。阿弥陀佛。於彼高座。威德巍巍。相好光明。声闻菩萨。围绕恭敬。譬如须弥山王。出於海面。明现照耀。清净平正。无有杂秽。及异形类。唯是众宝庄严。圣贤共住。】
这是当时情况,当时与会,释迦牟尼佛讲这个经大会的时候,『四众』,出家男众、女众,在家男众、女众,这就是四众弟子。除了佛的四众弟子,还有『天龙八部,人非人等』,都在这里听释迦牟尼佛讲《无量寿经》。讲到这个地方,阿弥陀佛忽然现身,大家都见到了,统统见到极乐世界,极乐世界种种庄严,阿弥陀佛菩萨围绕,全部看到了。在三转法轮里头,这段经文是证转,作证,做出证明给我们看。我们不要想那是经上说的,经上说是真的,不是阿难一个人看见的,阿难一个人看见,未必是真的,是在会四众统统看到的。天龙八部,人非人等,我们不管他,我们也见不到这些鬼神,我们只讲与会的四众,这跟我们一样的程度,没有一个不见到这个境界。底下这三行经文,是赞叹这个境界,殊胜至极。我们再看底下经文。
【阿难及诸菩萨众等。】
这是与会的,当时在会的这些人。
【皆大欢喜。踊跃作礼。以头著地。称念南无阿弥陀三藐三佛陀。】
没有一个人不念阿弥陀佛,看到这个境界,当然我想与会那些人统统都礼拜了,这也是我们想像当中一定的境界。阿弥陀佛来了,哪个不礼拜?哪个不念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三藐三佛陀』,三藐三佛陀是梵语,翻成中国意思是正等正觉。实际上这一句统统是梵语,如果翻译出来,「南无」是归依的意思,「阿」是无,「弥陀」是量,归依无量正等正觉。这句话,「三」是正,「藐」是等,这个「三」又是正,「佛陀」是觉,整个翻出来,就是归依无量正等正觉。都称念、礼拜。
【诸天人民。以至蜎飞蠕动。】
这是讲六道,从天、人到畜生,当然修罗、饿鬼、地狱也统统包括在其中,因为前面讲到。
【睹斯光者。】
见到佛光,佛光一加持。
【所有疾苦。莫不休止。】
佛光一照,烦恼轻、智慧长。
【一切忧恼。莫不解脱。悉皆慈心作善。欢喜快乐。钟磬琴瑟。箜篌乐器。不鼓自然皆作五音。】
所有的乐器,没有人去演奏,自自然然出声音,就像天乐盈空一样。
【诸佛国中。诸天人民。各持花香。来於虚空。散作供养。】
诸天供养,这个诸天不是指我们娑婆世界的诸天,是『诸佛国中』的诸天。实在讲,如果不是阿弥陀佛放无量光照十方世界,这种境界是看不到的。就是大菩萨们也不容易看得到,大菩萨到哪个世界,看到那个世界能看得到,看十方诸佛世界看不到。这是阿弥陀佛来现一下身,给我们带来这么样一个殊胜意想不到的境界。诸位想想,你要生到西方极乐世界,那个境界恐怕比这个还要殊胜,不晓得殊胜多少倍。因为在那里,阿弥陀佛天天放光,时时刻刻放光,都到十方世界。在我们这里,偶尔这些人缘分好,遇到释迦牟尼佛讲这个经,佛示现了一下,偶然示现一下。到西方世界,天天示现,时时示现,刻刻示现,无有中断的示现。我们常听到,西方世界距离我们十万亿国土,在阿弥陀佛佛光当中,这两个世界距离咫尺之间,一寻,距离一寻,一寻就是八尺,不可思议。
【尔时极乐世界。过於西方百千俱胝那由他国。】
这就是通常讲的十万亿佛国土。
【以佛威力。如对目前。】
阿弥陀佛这个神通变现出来,就好像面对面一样。
【如净天眼。观一寻地。】
两个国土,娑婆世界跟极乐世界距离多远?八尺,就是面对面了。
【彼见此土。亦复如是。】
西方极乐世界看我们娑婆世界也就是这么近,就是一寻距离而已。
【悉睹娑婆世界。释迦如来。及比丘众。围绕说法。】
释迦牟尼佛讲经说法,阿弥陀佛、西方极乐世界天人看得清清楚楚,也就是面对面见到的,两土一寻。这一章现身说法,不可思议,我们读了再不想去,这个人真是愚,那就是李老师讲的非愚即狂,头脑不正常。正常的人读到这个,哪有不愿意去的道理?阿难一见就动心了,马上就发愿,我要求生西方世界。我们今天念这一章经文,也等於当时在会场一样,虽然没有明明白白的见到,我们读这个经文,想像这个境界,如同目前。
再看底下一章:
【慈氏述见第三十九】
慈氏是弥勒菩萨。
【尔时佛告阿难。及慈氏菩萨。】
这一章经文紧接前面这章而来的,就在阿弥陀佛示现,大众都见到这个庄严的世界,不思议之事,顶礼、称念这个时候,佛告诉阿难及弥勒菩萨。
【汝见极乐世界。宫殿。楼阁。泉池。林树。具足微妙。清净庄严不。】
有没有见到?这一段讲地上的庄严。
【汝见欲界诸天。上至色究竟天。】
从这里看,极乐世界虽然它没有三恶道,确实它有人天两道,但是人天两道里面都是菩萨。
【雨诸香华。遍佛刹不。】
这是看天上,欲界天、色界天,你有没有看到?
【阿难对曰。唯然已见。】
『唯然』是非常恭敬答覆的样子,我已经见到。
【汝闻阿弥陀佛大音宣布一切世界。化众生不。】
你有没有听到阿弥陀佛在那里说法?在那里宣布,一切众生都能够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你有没有听到?
【阿难对曰。唯然已闻。】
阿难听到了。
【佛言汝见彼国净行之众。游处虚空。宫殿随身。无所障碍。遍至十方供养诸佛不。】
你有没有看到这个稀奇的事情?西方极乐世界的众生,你看他们多自在、多快乐。『游处虚空,宫殿随身』,这个妙了。宫殿是他居住的地方,他居住的地方他可以随身,他身要往上升,他宫殿也往上升。我们今天很遗憾,我们坐的飞机不能停在空中,西方极乐世界的宫殿可以停在空中,它想动它就动,不动它就停止,想左就左,想右就右,想上就上,想下就下,无不随心所欲,没有障碍。想到他方国土,他那个宫殿就是飞行工具,坐在宫殿里面就到他方世界了,就见佛了,见佛供养、闻法,这个不思议的事你有没有见到?
【及见彼等念佛相续不。】
这个『不』也是念否,问号。这句话要紧,为什么?十方世界的众生到西方净土都是念佛去的,到了西方极乐世界,他们还是在念佛,净念相继,这非常重要的这一句。
【复有众鸟。住虚空界。出种种音。皆是化作。汝悉见不。】
就像小本《弥陀经》里面说的,西方世界有许许多多珍禽,这些鸟不是畜生,是阿弥陀佛变化所作,用这些鸟来说法。如果要拿我们这个世界的术语来说,阿弥陀佛是个大科学家,他做了许许多多这些玩艺,让大家来享受,享受的当中又闻到法音,又提醒你念佛,这是真正不可思议,是高度的科学世界。
【慈氏白言。如佛所说。一一皆见。】
就像佛所讲的,样样都见到了,佛说法也听到了。这一段把前面一段实在讲是不晓得加强了多少的分量,这一问一答,真的见到了。所以,这个说法里头,本经具足了三转法轮,示说、劝说、作证说,这是把证据拿出来了。阿弥陀佛、观音、势至、诸上善人、依正庄严,统统现在面前。
【佛告弥勒。彼国人民有胎生者。汝复见不。】
这个奇怪,西方极乐世界还有胎生的,你有没有看到?
【弥勒白言。世尊。我见极乐世界人住胎者。如夜摩天。处於宫殿。】
他见到了,不但见到,还描写那个状况,极乐世界胎生的人,住胎就好像夜摩天一样,夜摩天在忉利天之上,福报享受超过忉利天主。
【又见众生。於莲华内。结跏趺坐。自然化生。】
这是讲什么?是讲九品往生的,前面胎生的,那是边地往生的,就是底下一章讲了,「边地疑城」。在莲华里面化生的,则是九品往生的。
【何因缘故。彼国人民有胎生者。有化生者。】
弥勒菩萨见到这个情形,就提出疑问,实际上弥勒菩萨这个发问叫做利乐有情问。不是他不知道,他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而是这么一说,必然引起我们的怀疑。我们会怀疑极乐世界怎么会有胎生的?我们有这个疑问,得不到答案,这个疑团不能解决,疑要是不能断,就有障碍,什么障碍?将来我们往生也往生这个地方,所以一定要断疑生信。这样说,佛不说不行吗?不行,为什么不行?因为将来你会看到这个境界,或者你现前见到,就像阿难跟弥勒当时在会上见到,你念佛功夫深了,感应佛现前,现这个境界,你见到了;或者是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你一定见到。因此,你早晚会遇到这个境界,不能不把这个境界的来由说明白,使我们断疑生信,将来不至於跑到西方极乐世界边地上去。这一段经文目的在此地。
请看底下一章:
【边地疑城第四十】
底下一章就是释迦牟尼佛答覆弥勒菩萨。
【佛告慈氏。若有众生。以疑惑心。修诸功德。愿生彼国。不了佛智。不思议智。不可称智。大乘广智。无等无伦。最上胜智。於此诸智。疑惑不信。犹信罪福。修习善本。愿生其国。】
这就把原因说出来了,有些众生他自己智慧不开,他心里面有疑惑,虽然有疑,但是他并不是不信,这个诸位要知道。蕅益大师在《要解》里面讲得非常详细,这个法门是以信愿行三个条件往生的,换句话说,这个人他相信,他不是不相信,他的确具足了信愿行。虽然相信,他这个信不纯,信心里面还有疑惑,他如果没有相信,他怎么会发愿?怎么肯念佛?可见得他真的相信,相信里头有一点疑惑。疑什么?怀疑佛的智慧不像经上讲的那么究竟圆满,怀疑这一点。说实在话,不仅常人有这个怀疑,我曾经亲自听到,这有名的大法师,老法师,他也不相信,讲到佛万德万能,他笑笑:「万德万能,是对佛称赞的话,不是真的。」这就是怀疑。他相不相信西方?他相信,他也讲《弥陀经》,他也劝人念佛。这就是这一类的因由。他『不了佛智』,对於佛的智慧他没有彻底了解。
佛有『不思议智,不可称智』,称是称说,所谓是言语道断,心行处灭,佛确实有无量无边的智慧,经上用这些词句来赞叹。『大乘广智』,真是无所不知,无所不能。所以,有些人就问了,佛既然这么大的智慧,这么大的能力,佛在三千年前为什么不发明电灯?为什么不发明录音机?发明录音机,把佛的讲经都录下来,那不是比阿难集结要省事得多了吗?为什么不发明电视?如果把那个时候境界统统照下来,我们现在都方便了。有人就提出这个问题,证明佛不能,佛的智慧、德能是有限度的。这个想法是他自己愚痴,不是佛不懂得这个电灯、录音机、电视,不懂得这些构造的方法,佛懂。懂为什么不做?这正是他大慈大悲,为什么?诸位要想想,佛当时就把这些东西统统发明做出来了,恐怕我们这个世界,地球早就完蛋了。今天这些科学家慢慢摸摸出来了,美国、苏联所储藏的科学武器,足够毁灭地球十几次之多,早就毁掉了。所以,佛不用这些东西,正是大慈大悲。
再说,佛如果用这些东西,反而不能度众生了,为什么?佛法很容易闻到,不难嘛!不难,大家心态就疲厌了,就不会生起稀有之心,不会生起难得之心,对佛法就轻慢;换句话说,佛法成就人就少,这也是佛大慈大悲之处。实在讲,佛不必用这些仪器,你看看阿弥陀佛手上一放光,比我们现在电视要高明得太多了。我们今天电视,这些科学家也有本事,把卫星放出去,月亮的照片照来给我们看,土星的照片照下来了,火星也照了,木星也照了,我们现在都看到了,可是太阳系以外的呢?没有办法,见不到。又何况十方诸佛世界!阿弥陀佛现的是大电视,整个天空就是那个画面,我们人能做得到吗?科学家望尘莫及,整个天空就是个电视的画面,你所看的那个世界距离我们就好像八尺;换句话说,这个电视是立体电视,不是像我们现在平面的。那些佛菩萨、人物都走到我们面前来,距离我们只八尺而已,这个八尺是我们中国尺,要拿现在的算法就三公尺,就这么近的距离,真是面对面说话谈笑一点没有障碍。佛哪能说没有能力?哪里说没有智慧?统统是我们自己疑惑,完全用我们凡夫的见解、凡夫的心态来测量圣人的境界。这种损失是自己的,不是佛菩萨的,於佛菩萨毫无损及,而对自己来讲,大大的障碍了自己,损害太大了。
『无等无伦』,没有人能够跟佛相比的,『最上胜智』,最上,最殊胜的智慧,没有法子称说。『於此诸智,疑惑不信』,他疑就是疑的这一点,这个疑我看到就很多人,真的他有这个疑问。可是,他怎么样?『犹信罪福』,他相信因果报应,相信六道轮回,也相信有西方净土,有极乐世界阿弥陀佛,他也愿意往生净土。所以他『修习善本,愿生其国』,他还是愿意往生。这样的人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生到边地,说个实在话,不如老太婆。老太婆她不懂,她不怀疑,她没有这么多知识,没有这么多妄想,一心一意念阿弥陀佛,她还能九品往生,她还能生到莲花里头,不会生到边地胎胞。这正是所谓古人讲的,「唯上智与下愚不移」,最容易成就的。最麻烦的就是今天所谓的知识分子,科学头脑,这种人就麻烦大了,你说他不信吧,他好像也相信,你说他信吧,他疑问多多,这样的人念佛往生不如老太婆,这是我们要注意的。
【复有众生。积集善根。希求佛智。普遍智。无等智。威德广大不思议智。於自善根。不能生信。故於往生清净佛国。意志犹豫。无所专据。然犹续念不绝。结其善愿为本。续得往生。】
这是另外还有一个原因的,前面那一类人是怀疑佛,怀疑佛的智慧、德能不是究竟圆满的,这一类人,对佛智慧、德能没有怀疑,他对自己有怀疑,自己业障深重,有没有资格往生?听说可以带业往生,大概是可以带业,带业到那边就圆证三不退,就一生成佛,想想自己恐怕不行;换句话说,不相信自己,对佛相信了,不相信自己。这类众生他也『积集善根』,他也努力的学佛,『希求佛智,普遍智,无等智』,跟上面讲的是一样的意思,换几个字眼而已。他的疑问是『於自善根,不能生信』,就是怀疑,虽然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哪里能跟佛比?哪里能跟观音、势至比?这种人说得不好听,就是自卑感很重,不敢跟那些菩萨、诸上善人比,其实他也往生了。因为他自己不敢跟诸善上人在一块,总觉得比人家要差、要矮一截,那只好退到边地,是这么去的,这很冤枉。佛在此地讲得真清楚。这冤枉,对自己缺乏信心,所以他『往生清净佛国』,就是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因为『意志犹豫』,诸上善人的法会不敢去。可是他自己还是很不错,『然犹续念不绝』,就是他念佛,信愿持名他还不中断,他还是努力在念。也就好像自己到西方极乐世界,我只生个凡圣同居土,做个人就好了,就是这么个意思。他说菩萨不敢当,对自己缺乏信心。他这样的,行,他也能去,『结其善愿为本,续得往生』,这样的人行,他也能往生。
【是诸人等。以此因缘虽生彼国。不能前至无量寿所。道止佛国界边。七宝城中。】
这是说明,上面这两种人,两种有怀疑的,一个疑佛,一个疑自己,这两种人都有障碍,但是都能往生到西方世界。虽然能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但是见不到阿弥陀佛,『不能前至无量寿所』,就是无量寿佛的所在,他见不到佛。『道止佛国界边』,他所能达到的,就是止於阿弥陀佛的边地。边地也不错,『七宝城中』,刚才弥勒菩萨说,那个里头人的享受、快乐犹如夜摩天宫,就是见不到佛就是了。我们来看看底下一段经文。
【佛不使尔。身行所作。心自趣向。亦有宝池莲华。自然受身。饮食快乐。如忉利天。於其城中。不能得出。所居舍宅在地。不能随意高大。於五百岁。常不见佛。不闻经法。不见菩萨声闻圣众。其人智慧不明。知经复少。心不开解。意不欢乐。是故於彼。谓之胎生。】
这段经文给我们说明白了,不是真的胎生,是比喻作胎生,因为胎生苦,他比喻作胎生。就是他们这些人在西方极乐世界的享受、快乐、自在,比不上九品往生的;换句话说,在极乐世界里面,他们这是最苦的地方,说之为胎生。胎生是假名,不是真实的,因为还是莲华化生,这段经文说得很清楚。『佛不使尔』这句话,佛没有责任,不是佛惩罚他们,让他们这样做的,不是的。阿弥陀佛大慈大悲,从来不惩罚人,是他自己自作自受,他自己做的。『身行所作,心自趣向』,自作自受,是他自己心理行为变现出来的,一种是怀疑佛智不是真的,一种是自卑心太重,不敢到佛菩萨面前。可见得这不是阿弥陀佛的意思,是他自己造成的障碍,这是我们一定要知道,我们决定要避免,有则改之,无则嘉勉。
这个地方『亦有宝池莲华』,还是有七宝池,也是莲花化生。『饮食快乐,如忉利天』,这是佛讲的,前面这是弥勒菩萨说的,他说像夜摩天,比忉利天还要高,释迦牟尼佛讲忉利天;换句话说,最低限度,那边人的享受、快乐就像忉利天人一样。他苦在什么地方?底下就说了,『於其城中,不能得出』,这是一苦,他出不了城;换句话说,他有一定的界限,一定的范围,他没有办法超越,这他苦处。『所居舍宅在地,不能随意高大』,这是苦处,第二种苦处。他住的房子不像九品往生的,九品往生的人他所住的地方,喜欢在地面上就在地面上,喜欢在空中他的房子就在空中,喜欢什么样子、什么形式,就变成什么样形式,没有不随心所欲的;此地不行,不能随心所欲,虽然也是宫殿,不能随心变化,这是一种苦。第三种苦,『於五百岁,常不见佛』,他在这个地方要住五百年,这五百年里面,他见不到佛,也见不到菩萨,常不见佛。『不闻经法』,不见佛当然听不到讲经说法,也『不见菩萨声闻圣众』。这是三种苦,他的苦就在这个地方。
这些我们看起来,这哪里算什么苦!可是在极乐世界的人看起来,这受不了,这太苦了,边地就好像极乐世界的牢狱一样,极乐世界的禁闭室一样,他们受不了。『其人智慧不明』,他愚痴,这两类人,两类人都愚痴,『知经复少』,没有机缘闻法,没有机缘读诵大乘,假如他知道经典多,他这个疑问可以断,知经少。『心不开解』,知道又少,对经里面的意思他也没开悟。开经偈上所讲的,「愿解如来真实义」,经是念了,佛的真实义不知道,所以读诵而不能悟解,不悟,他的疑问就多。
我过去有个同修,也是一位出家法师,他往生了。他往生,照今天这个经看,就怀疑了,说不定他就到这个边地。他怀疑什么?就是怀疑佛的智慧。他这个人的确是很用功,当年台湾大藏经,《中华大藏经》第一辑出来的时候,他请了一套。他把这个《大藏经》从到尾看过一遍,用了两、三年的时间看过一遍,因为《中华大藏经》第一辑分量不多,《碛砂藏》。看完之后,以后遇到我,他向我提这个问题,他说佛常常讲根本无明,根本无明怎么有的?为什么会有根本无明?根本无明几时有的?他说我把《大藏经》仔细看过一遍,佛对这个问题没有能够详细说明。所以,他怀疑佛的智慧,他来问我。我告诉他,我说这个问题佛讲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他说在哪一部经?我就告诉他,在《楞严经》上,而且我还告诉他在《楞严经》的第四卷,我说你去读。不过我跟他讲,你读了之后,恐怕你还是不明白,佛讲清楚了,你听不清楚。
这个障碍在自己,怎么在佛?因为他所怀疑的,跟我提出的问题,跟富楼那尊者听释迦牟尼佛给阿难开示之后,他所提出的疑问完全相同。佛为富楼那尊者讲解,富楼那尊者开悟,明白了。所以,《楞严》上讲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我跟他讲,你就是仔细去读,甚至於你看注解,恐怕读了之后你还是不明白。为什么原因?因为我们自己没有智慧,不解如来真实义。怎么没有智慧?我们用分别心、我们用妄想心来听佛说法,听完了之后,把佛的一乘真实法也变成了分别妄想,你怎么能解如来真实义?关键在此地。所以,佛说经都嘱咐听经的人要谛听谛听,这句话重要,果然你能够谛听,你决定能解真实义。谛听是老老实实的听,什么叫老实?不用分别心,不用执著心。
像马鸣菩萨在《起信论》里告诉我们的原则,「离言说相」,就是不要执著,不要分别言语、文字,不要执著分别言说,「离文字相,离心缘相」,你就能懂得如来真实义。言说相是言说,你不要分别执著这些;文字,佛讲出许多的名相术语,你不要执著这些,也不要分别这些,你直接的去体会;离心缘是什么?心缘就是妄想,不要用你自己的意思去想佛讲这个话是什么意思,一想就错了,没得想头的。就好像用印,印文一样的,那个印一盖统统现前了。不必想著这第一个字大概先进去,第二个字后写,总有个顺序,总有个先后,没有,直接的体会。像电报一样,佛在那里发报,我们这里接收,一念不生,他那里发完了,我们接收完毕,一点不错,一丝毫也不差,这样才行,这才叫谛听谛听。可见得过失都在我们自己这边,说个不好听的话,就是不老实,不老实就不能解如来真实义,马鸣菩萨《起信论》里头几句话说得很有道理。
所以,这些人知见少,不懂得经义。『意不欢乐』,到了西方极乐世界,是想见佛见不到佛,当然学佛的人是想闻法,他又听不到法。他虽然住在天宫,一切生活受用那么自在,还是不快乐,好像被人关在监牢狱一样。『是故於彼,谓之胎生』,胎生的意思是这样的,是个比喻,并不是真正胎生,这是诸位要知道的。那个世界跟十方诸佛世界的六道毕竟是不相同的。再看底下这段经文。
【若有众生。明信佛智。乃至胜智。断除疑惑。信己善根。作诸功德。至心回向。皆於七宝华中。自然化生。跏趺而坐。须臾之顷。身相。光明。智慧。功德。如诸菩萨。具足成就。】
这是佛告诉我们的,要我们谨记在心头,避免这个障碍。第一,我们要相信佛的智慧,佛的智慧无比无伦,究竟圆满,教给我们断除疑惑。因为我们相信,真正是一点不怀疑,我们相信佛的智慧,相信佛的德能,你就肯定佛的四十八愿是愿愿真实,我们往生就有希望了。相信我临命终时,佛决定来接引,佛不会把我忘掉的,为什么?佛有智慧,有能力。不要怀疑:我念佛,到时候佛来不来接我?那么多人往生,会不会把我忘掉、漏掉了?这就怀疑了,你要去到那里你也是生到边地。不要起这个妄念,不要有这个妄想,老老实实念佛,相信到时候佛一定会现前,相信到时候佛决定来接引,一点怀疑都没有,要有这个信心,信他。另外要相信自己,相信自己的善根,不要以为我造的罪业很多,我过去怎么样。那是过去事,已经过去了,过去不要再后悔,从今以后,我信愿持名,我所作一切的善事,我统统回向净土。我为什么做这个好事?为了作为将来往生净土做资粮。
像讲经,善事,无论是在家、出家,为什么发心讲经?为什么发心劝人念佛?我这个善根统统作为我自己将来求生净土的资粮,『至心回向』。相信我自己所作的这些善,善心、善行都会帮助我往生,都会帮助我增高品位。这样『皆於七宝华中,自然化生』,这就是讲九品往生,三辈九品往生。『跏趺而坐』,在莲花当中,端端正正像佛一样盘腿而坐。『须臾之顷』,这是讲很快的,不必多时。到了西方极乐世界,你的『身相,光明,智慧,功德』就像极乐世界那些菩萨们一样。到那里会起变化,佛光照你,佛的神力加持你,使你不久就跟西方极乐世界的菩萨完全一样,『具足成就』。这些我们要信得过,不能怀疑。
【弥勒当知。彼化生者。智慧胜故。】
这是讲九品往生,九品往生的人比起边地的人,智慧要胜得多了。
【其胎生者。五百岁中。不见三宝。】
不见佛,不见僧,不闻法。
【不知菩萨法式。不得修习功德。】
他在那个地方五百年,只是在那里享受快乐而已,在那里慢慢等,等到期满了,满了的时候,佛再派菩萨,也是化菩萨来引导他。
【不得修习功德。无因奉事无量寿佛。】
他的苦恼就在此地。
【当知此人。宿世之时。无有智慧。疑惑所致。】
根本原因就是怀疑,说得清楚、明白一点,怀疑佛的智慧、德能,怀疑自己的功德不及。这两种怀疑都足足障碍了自己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五百世不能见佛闻法,这是很大的损失。希望我们同修明白这个道理,从今以后绝无怀疑,信心清净,法喜充满,我们这一生取西方极乐世界是决定成功的。
我们今天讲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