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寿经 (第九集) 1988 美国达拉斯 档名:02-020-0009
请掀开经本,第四十三面,第六行:
【受用具足第十九】
这一章也是介绍极乐世界大众的生活状况。请看经文。
【复次极乐世界。所有众生。或已生。或现生。或当生。皆得如是诸妙色身。】
这一句是总说,经文里面特别要著眼的,就是『已生,现生,当生』,「已生」是释迦牟尼佛当年说经的时候,在说经的以前,那个时候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现生」,是释迦牟尼佛当时那个时代,听了佛说经,说这个法门,而发愿往生的;「当生」,是佛灭度以后遇到这部经典,知道这个法门,能信、能愿,念佛求生净土,他必定也能够像过去往生的那些人一样,也能够生到极乐世界,这就是当生。所以当生就包括我们现在这一代,乃至於以后,经上明白的告诉我们,释迦牟尼佛法运终了的时候,这部经还要留住世间一百年,它是最后灭的。在最后的一百年,也就是说世尊法运一万二千年最后的一百年,如果有众生有机缘遇到这部经典,遇到这个法门,肯信发愿往生,依然可以生到西方极乐世界。所以,在这一句总纲里面,我们要特别注意到就是「当生」,它与我们关系非常之密切。
凡是生到西方世界的人,他们的生活状况如何?佛告诉我们,『皆得如是诸妙色身』,哪些甚妙之处?下面一桩一桩给我们介绍出来。
【形貌端严。】
端正庄严,如同阿弥陀佛、观音、势至一样,前面我们曾经读到两次了。
【福德无量。智慧明了。神通自在。受用种种。一切丰足。】
这一句把西方极乐世界的所有众生生活状况,简单的可以说描绘得非常的清楚了。那个地方人有福,有『福德』,不是小的福德,前面我们看过,我们这个世间二十八层天人都不能够相比,都比不上。『智慧明了,神通自在』,那更不必说,超过了声闻、缘觉、权教菩萨。这种不可思议的智慧神通,是往生到西方世界就得到了,这叫报得,不必要修的,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就得到。当然这是很难以相信的。我们在这个世间,或者是在其他诸佛世界里面,要想得到这样殊胜的果报,那要费很长的时间才能够修得。
往生西方,可以说是不费力气他就得到了,所以这是难信之法。因此,我们在道场当中,常常讨论到极乐世界,我都提起《无量寿经》里面的四十八愿,四十八愿是西方极乐世界的总纲领,如果对於四十八愿真正能够接受、能够体会,这些疑惑都没有了,我们是真正能够相信了。所说的一切状况,经上讲的依正庄严,没有一桩不与四十八愿相应,这是弥陀神力的加持,这种加持可以说是无尽的慈悲。你要相信,你肯到那个地方去,佛力才能够加得上;你要不肯去,不相信,弥陀虽然是无尽的慈悲,帮不上你的忙,这一点我们总得要清楚,要明白。下面这是略举几个例子。
【宫殿。】
这是居住的处所。
【服饰。】
这是衣服以及一切的装饰,像缨珞。
【香花。幡盖。】
这些也都是庄严具。盖是伞盖,它的作用是遮尘土,遮荫。西方极乐世界是七宝所成的,当然不会有灰尘,西方极乐世界光明遍照,也不会有炎热,这个伞盖实在是没有需要。如果有这些东西,那可以说完全是一种装饰品,不像我们这个世界,伞盖有它实际的用途。
【庄严之具。】
这里面包括就太多了,包括的是无量无边。
【随意所须。悉皆如念。】
这是物质上的受用随心所欲,我们想什么,这个境界立刻就显现,就真正得到受用。再看下面一段:
【若欲食时。七宝钵器。自然在前。百味饮食。自然盈满。虽有此食。实无食者。但见色闻香。以意为食。色力增长。而无便秽。身心柔软。无所味著。事已化去。时至复现。】
极乐世界的菩萨道行都非常的高,哪里还会有饮食这个事情?我们晓得,在我们娑婆世界,色界天人就不需要饮食了。色界跟欲界的差别,欲界天还有财色名食睡,这叫五欲,他还有这个东西。愈往上面去,这个欲的念愈淡薄,到了色界初禅,这个欲就没有了,就断掉了。所以,色界天人没有财色名食睡,没有,他没有饮食,也没有睡眠,睡眠是昏沉,他没有。难道西方世界的这些菩萨们,连色界天人还不如吗?实际上,经上给我们说得很明白,那个世界的众生确实没有这些事情。但是这个现象在极乐世界上有,为什么有?因为刚刚往生到那边去的人,换句话说,十方诸佛国土欲界众生去往生的,习气没有断,到时候他会觉得肚子饿了,想吃东西。因为这个观念可以说无始劫以来薰习成的,一下要断断不了。
你这个习气还在,突然想到,应该是吃饭的时候,你只有这么一念,『七宝钵器』,钵器用现代话来讲就是餐具。餐具那非常的名贵,七宝的餐具『自然在前』,用不著去购置,饮食也用不著去营造,自自然然就变化在面前,『百味饮食,自然盈满』,念头一动它就现前。经上说得很好,『虽有此食,实无食者』,真的需不需要饮食?不需要,只是念头一动,立刻就见到了,见到他也不想吃。『但见色闻香』这就够了,『以意为食』。可见得这个世界才叫真正的清净,不是生理上的需要,生理上不需要了,实在讲是意念里面没有忘。
『色力增长』,色就是身体,力是气力,身心健康,『而无便秽』,他没有饮食,当然没有便秽,这是一定的道理。所以西方极乐世界是以法喜为食,怎样滋养他的身体?佛给我们讲,色界以上的天人是以禅悦来养他的身体,禅悦为食,西方极乐世界比这个更要殊胜了。『身心柔软,无所味著』,著就是执著,就是贪爱,西方极乐世界的人对於一切饮食不执著,没有贪爱,心是清净的。『事已化去』,你这个念头一失掉,觉得我不需要了,我见到饮食的时候不需要了;不需要,这些饮食、餐具立刻就没有了,它是变化所作的。『时至复现』,如果你再一个时候有这个念头想起来,又现前了。所以古人讲,这个世界思衣得衣,思食得食,想什么就有什么。
所以,那个世界平等,你看到阿弥陀佛的宫殿、讲堂那么庄严,我心里想一想,我的宫殿居住要像阿弥陀佛一样,立刻就变现出来,它不必要营造。这个世界才是真正平等的世界。生到那边去的人,哪怕是下品下生,在物质、精神的受用上,跟佛没有两样。不像十方世界众生的福报有差等,於是乎他的享受就有苦乐不同,西方世界没有,完全是平等的。
【复有众宝妙衣。】
这是说衣服,前面说饮食,除了饮食我们得要有衣服。
【冠带。璎珞。】
这都是一些装饰品,也都是少不了的。
【无量光明。百千妙色。悉皆具足。自然在身。】
西方极乐世界,我们看看他的生活状况,就晓得那个世界的人没有贪心,没有嫉妒心,没有傲慢心,为什么?大家都平等,喜欢什么就现什么,在心理上完全是清净、平等、慈悲的。他们居住,或者是衣著,是不是完全都一样?在我想不一样。为什么不一样?各人所好不同,喜欢什么样子就现什么样子。跟前面七宝池里面的水一样,喜欢浅它就浅,喜欢深它就深,喜欢凉一点它就凉一点,喜欢热一点它就热一点,没有一样不是随心所欲,同时又不干扰别人,不妨碍别人,这才是一个真正美好的世界。我们世间人常讲真善美,这世间只有真善美之名,没有真善美之实,没想到西方极乐世界是真真实实的真善美,我们用这三个字来形容极乐世界绝不为过。
【所居舍宅。称其形色。】
这个『称』就是称自己的意乐,自己的欢喜,我欢喜宫殿,我住的地方一看就是宫殿;我欢喜现代西洋的房子,你居住的地方立刻就变成现代化这种建筑,没有不随心所愿的。所以,我们到极乐世界,如果去参观,他那个地方房舍的建筑一定是美伦美奂,许许多多不同的样子。这些样子必定是十方世界的众生,他们那些识心里面,就是以前那些印象种子,到这个时候他想什么样子就会现什么样的形状,都是随心所欲。
【宝网弥覆。悬诸宝铃。】
房舍的上面统统都有罗网,罗网里面都悬挂著『宝铃』,铃铛,随著风吹动的时候也会出音声,既然出音声,必定也是说法。像我们世间,宫殿建筑四边飞檐底下都悬挂铃铛,一般人家悬挂风铃,西方极乐世界这是很普遍。
【奇妙珍异。周遍校饰。光色晃曜。尽极严丽。】
『校饰』就是我们现在所讲的种种的装饰,这个光明、色彩非常明显,『晃曜』是极其明显的意思。『尽极严丽』,严是庄严,丽是华丽,极尽其庄严华丽。
【楼观栏楯。堂宇房阁。广狭方圆。或大或小。】
这是随人意思的,他喜欢住大的,他的房子显得就大,喜欢住小的,他的房子显得小巧。
【或在虚空。或在平地。】
房子有在平地,也有在空中的。
【清净安隐。微妙快乐。应念现前。无不具足。】
我们在经上没有看到去经营、去设计、去营造,没看到。只见到的是『应念现前』,真是想什么什么境界就在面前。不像我们现前居住在娑婆世界阎浮提洲,生活非常的艰难,而且时时处处都不清净,都不安稳。如果我们还不觉悟,生生世世还在这个世间轮回,不但人间没有清净、安稳,天上也不究竟。知道极乐世界生活环境、人事环境这样殊胜,这样美好,我想没有一个人不欢喜,没有一个人不想去。而且你真的要欢喜,真的想去,是决定去得了的,不是去不了,依照经典所讲的方法修行,各个都能够满愿。
再看下面一章:
【德风华雨第二十】
【其佛国土。每於食时。自然德风徐起。吹诸罗网。及众宝树。出微妙音。演说苦空。无常。无我。诸波罗密。流布万种温雅德香。其有闻者。尘劳垢习。自然不起。】
在我们这个世间,习惯上我们都要吃三餐,这是大多数的习惯。西方极乐世界的人虽然实无饮食,但是他有习气,因为有习气,到一个时候他吃东西的念头忽然就生了,这就是『食时』。在此地,食时也可以讲极乐世界每隔一段时候,也可以讲是种周期性,每隔一段时间就有微风,因为它『徐起』,必然是微风。风里面含著有无量的功德,所以叫它作『德风』,这个风吹『罗网』,罗网前面讲了,罗网里面系著有宝铃,一吹铃当然也会响。铃多,种类也不同,众宝所成,风一吹就像交响乐一样,乐音随著微风四方播散。以及『宝树』,树,树叶花果也是七宝成的,这一吹,树叶、花果相击就像风铃一样。所以『出微妙音』,这个音真正是妙,为什么?它说法。
特别提出『苦空,无常,无我』,它为什么不说别的?它说这个很有道理,为什么?这多半都是往生到西方世界不久的这些菩萨,新来的菩萨,他过去生中的习气没忘掉。所以特别说这些法门开导他,使他真正觉悟,对於一切法再也不分别,再也不执著,转烦恼为菩提,转生死为涅盘。『诸波罗密』,是大乘菩萨所修的。『流布万种温雅德香』,这个宝树,树放香气,花也有香气,果也有香气,香气流布。『其有闻者,尘劳垢习,自然不起』,闻是六根接触,听到音声是闻,鼻嗅香也是闻。闻到这个清香,听到这个说法,五尘说法,我们的烦恼自自然然就断了,习气就自然不起现行,心完全止於寂静的大定之中。
【风触其身。】
风吹在身上。
【安和调适。犹如比丘得灭尽定。】
『得灭尽定』是快乐,真正之乐,这个乐我们说不出来,即使说得出来,大家也无法体会。禅家常说「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你要不喝一口,我说这个水热,究竟热到什么程度你不知道,你喝一口你就明了了。所以,灭尽定,我们要得到的时候才知道。灭尽定就是证小乘阿罗汉果,将见思烦恼统统灭尽,统统断尽了,这个境界一般讲叫它做偏真涅盘。证得阿罗汉这是真正所谓离苦得乐,灭尽定是非常之乐的,李老师上面注子讲「九次第定,证灭尽定」。
【复吹七宝林树。飘华成聚。种种色光。遍满佛土。随色次第。而不杂乱。柔软光洁。如兜罗绵。足履其上。没深四指。随足举已。还复如初。】
这一段是讲地面的庄严。前面说过了,西方极乐世界的地也是七宝成的,地里面最普遍、广大的是琉璃宝,怎么晓得的?我们在《观经》里面看到的。《观无量寿经》第二观,就是地观,第一观落日悬鼓,第二观是大海结冰,比喻极乐世界的地是琉璃的,透明的,从地面上能够看到地底下,透明的,这宝地。我们现在看到先进的国家,地面上讲究的是铺地毯,极乐世界也很考究,它也铺地毯,它地毯不是人工制造的,是众花铺成的。这就是微风吹的『七宝林树,飘华成聚』,这花,风吹著花,花逐渐聚集起来,那就非常之美观了。
而且有种种的光,颜色、光明,『遍满佛土,随色次第,而不杂乱』,这个花随它的颜色聚集起来,自自然然编成了图案,美不胜收。『柔软光洁,如兜罗绵』,兜罗绵,李老师这里有个简单注解,翻译成中国就是柳絮,印度称之为兜罗绵。非常的柔软,花就像兜罗绵,软的,铺在地上,我们从上面走过去,是『没深四指』,它软的,一踩下去我们脚就陷下去。它有弹性,我们脚抬起来的时候,这花又恢复了,它有弹性,『还复如初』。所以,西方极乐世界大地是宝花自然组成的地毯,实在是太美了。
【过食时后。其华自没。】
它这是有周期性的,一个时候一个时候,时候过了花就没有了,大地又恢复到清净。时候又到了的时候:
【更雨新华。随其时节。还复周遍。与前无异。如是六反。】
这个『六反』,印度从前计算时间,它将一昼夜分作六个时辰。像这种景观,白天有三次,夜晚也有三次,因为西方极乐世界没有夜晚;换句话说,西方极乐世界没有办法算时辰,因为它永远天空都是明亮的。它不必要太阳、月亮、星星,不必要,它自己地方放光,一切万物统统都放光明,众生,人也放光。所以,那个世界是大光明世界,没有黑暗的。我们现在算时辰,实在讲,是因为地球自转一周,一半是面对著太阳,一半是面背著太阳,这样才形成了个显著的对比,我们叫它一昼夜,西方极乐世界没有。时辰如何计算?就是这个花,雨花落在地面上,它是有一定周期的,以这个来算时辰。所以讲「如是六反」,就是昼三时夜三时,以这个来计算时辰。
再看下面这一章:
【宝莲佛光第二十一】
【又众宝莲华周满世界。一一宝华百千亿叶。】
他这个『莲华』是千叶莲华,跟我们这边莲花就不相同了。实际上经文跟我们说,还不止千叶,而是『百千亿叶』。
【其华光明。无量种色。青色青光。白色白光。玄黄朱紫。光色亦然。】
玄是黑色的,黄色的,朱是红色的,紫色的,它是什么颜色就放什么样的光。
【复有无量妙宝百千摩尼。映饰珍奇。明曜日月。】
这些,摩尼是如意之宝,适意宝,它有光明,它也放光明,光明超过日月。
【彼莲华量。或半由旬。】
这是小的。
【或一二三四。】
都是以由旬为单位的。
【乃至百千由旬。】
这是大的。最小的『半由旬』,最大的『千由旬』,那就非常之大了。此地所说由旬,是印度古时候度量的单位,量长度的单位。经上讲了有三种,有大由旬、中由旬、小由旬,大由旬相当於我们中国八十里,中由旬相当六十里,小由旬相当四十里,半由旬就相当二十里。这是算它的长度,这个长度可能都是从,因为莲花是圆的,可能都是从直径上来讲的。千由旬,这个花就非常的大了。这些花诸位要记住,就是十方世界众生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托生居住之处,所以佛在此地要特别为我们介绍,这个与我们的关系非常之大。
【一一华中。出三十六百千亿光。】
花里面有光。
【一一光中。出三十六百千亿佛。】
光里面有化佛,这个庄严。
【身色紫金。相好殊特。一一诸佛。又放百千光明。普为十方说微妙法。如是诸佛。各各安立无量众生於佛正道。】
这就是莲花,莲花本来是依报,在我们这个世界,是我们的物质环境之一。可是在西方,它特别,在《十六观经》里面,有一观专门观花座,就是莲花座,观花座古德把它判作正报。花座是依报,怎么会是正报?他说得很有道理,西方世界的佛、菩萨与莲花是分不开的,换句话说,是属於他身体的一部分,像佛是坐在花上的,众生是生在花里面,所谓是莲胎。因此西方极乐世界的莲花是属於正报,而不属於依报,诸位可以参看《观无量寿经》。
光里面有化佛,佛相好,佛又放光,普为十方世界一切众生说法,说什么法?佛无有定法可说。《楞严经》上说得很明白,佛是随众生心,应所知量,众生喜欢听什么法,佛就给他说什么法,真正是慈悲之极。但是,无论说什么法,佛必定是要观机,看看缘有没有成熟。缘要成熟了,一定跟他说西方极乐世界这桩事,劝他念佛往生,正是所谓「千经万论,指归净土」,必须等缘成熟。缘不成熟,你跟他讲净土,他排斥,他不能接受;必须等到他缘成熟了,佛就会把这个法门说出来,劝导他修学诸佛如来接引众生的第一法门。能够相信,能够接受,能够依教奉行,正如佛在本经里面所说的,那是佛的第一弟子。这部经一开端,表法用憍陈如,就代表这个意义,你是第一得度,你是佛的第一弟子。
所以,古人判这部经是大乘当中的大乘,了义当中的了义。黄念祖居士的注解引用古大德所说,《华严》、《法华》都是本经的序引,三分里头,好像序分、正宗分,它是这个经的序分;换句话说,《无量寿经》才是《华严》、《法华》的正宗分,这是把这部经抬得太高了。一般宗门、教下都以为《华严》、《法华》是经中之王,现在以经中之王作为本经的序引,引导。我们仔细想一想,他说这个话过不过分?不过分,他很有道理。因为,你看看《华严经》讲到了最后,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导归极乐,《华严经》不是极乐世界的引导算什么?就是接引你往西方极乐世界去的。《法华经》也不例外,佛在《法华经.药王本事品》,在「观世音菩萨普门品」,都明白的劝导法华会上的大众,念佛求生极乐世界。这是讲所谓经中之王。
今天有许多人,还不相信这个法门,认为念佛是老太婆教,轻视这个法门。那真是古德所说的,这些人都是善根福德鲜少,太少了,他不能够接受诸佛如来第一大法,究竟圆满的法门,他不能接受;说得粗一点,这些人没有福报,业障深重。但是,业障虽然深重是可以回头的,怎么晓得?我自己本身就是个例子,我最初学佛的时候,不但净土法门我听不进去。当初除了般若、法相之外,可以说全部都不能接受,都把这些东西用两个字把它概括了,叫迷信,这是自己真正无知,业障深重。可是古人说得好,最要紧的是要你认真学,真正下功夫去学,为什么?真下功夫学就能消业障,就会从佛法里头醒悟过来。我学佛的因缘,实在是连自己都想不到,早年在民国四十二年,我跟方东美先生学哲学,不是学佛学。方老师非常慈悲,从西洋哲学,因为他自己是学西方哲学的,给我讲到中国哲学,由中国哲学最后讲到印度哲学,从印度哲学里面再讲到佛经哲学。他给我讲的课程分这四个部分,这样我们才认识,原来佛经里面有非常高深的哲学。
当时他介绍,所以最初我是很受他的影响,他说佛经哲学在性、相两宗,就是唯识跟般若,他说其余的都是迷信。佛教有十个宗派,我那个时候脑子里头就有这个成见,十个宗派里面,有两个宗派是哲学,八个宗派是迷信,这真是先入为主。从此之后就开始读佛经,研究佛经,锲而不舍,对它生了很浓厚的兴趣,但是成见很深。所以我读佛经,第一部就是读《六祖坛经》,读了真欢喜,五体投地,以后方先生介绍我看唯识,看《百法明门论》,看窥基大师的注解。以后有这个机缘在台北听南亭法师讲一部《金刚经》,我记得他讲这部《金刚经》我只缺席过一次,可以说全经从头到尾听下来的,当中只缺席了一次。与净土这个因缘是忏云法师介绍的,他送了我一部《印光大师文钞》。我那个时候退役之后,跟他在一起住山,住了五个半月,天天看这个《文钞》,看了之后对於净土就起了一点恭敬心,不排斥了。以后到台中跟李老师学教,学教的十年也是非常的认真,学了大概前后一起学了三十多部经,对於净土逐渐有点认识了。但是,还是不能够死心塌地的专修,专修净土这个念头还没有生起来。
一直到民国六十年,我自己在台北开讲《华严经》,因为我是《四十华严》跟《八十华严》同时讲。《四十华严》是《华严经》最后的一品,从这里面真正觉悟过来,就是《华严》实在是圆满的法轮,一切经皆是《华严》眷属,《华严》是根本法轮。我体会到两桩事情,第一,十波罗蜜,文殊菩萨所说的,十大愿,普贤菩萨所说的,一个是行,一个是愿。十度是行,十大愿王是愿,这个愿与行不仅仅是代表《华严》法门,《华严》既然是根本佛法,换句话说,十愿、十行就通一切法门,我在《华严》上体会了这一点。第二,看到《华严经》里面所说的,一共说了两千多个法门,真正是包罗万象。两千多个法门当中,文殊、普贤、善财都选择了念佛求生净土的法门,这才恍然大悟。原来我们过去一向看轻了的净土法门,这才晓得这个法门是一切法门当中的第一法门。换句话说,任何法门度不了的众生,这个法门统统度得了,任何法门里所不能成就的众生,在这个法门各个圆满成就,这才是诸佛菩萨普度一切众生的第一法门,也可以说唯一法门。所以说千经万论,无量无边的法门,是来接引你,是来诱导你,统统把你诱归到这条路。
我在这个地方体会到这个事实,明白了诸佛菩萨度众生的苦心。所以,才逐渐把自己思想、观念,这个用功逐渐收到净土法门。这两年,年岁也大了,体力也衰了,搞什么也来不及了,说实在的话,就是来得及也不行。任何一个法门,决定不是一生短短几十年光阴,你能搞出个名堂出来的,搞不出来的。所以,才真正彻底觉悟,不管搞什么法门,都要到西方极乐世界,先取得无量寿。第二专心,为什么?生活不要忧虑了。在这个世界生活有忧虑,在家为生活奔波,出家也为生活忧虑,如果没有人供养,真的得挨饿、得受苦,身心不能安定,不能安稳,谈不上修道。西方极乐世界,无论在精神生活、物质生活,无忧无虑,无牵无挂,每个人都是一心办道。所以,不管修哪个法门,都是要到西方极乐世界才能究竟。换句话说,我们真正明白这个道理了,我们今天要做的工作没有别的,就是取西方极乐世界,这是我们一生唯一努力的目标,努力的方向。不管我们喜爱什么经论,没错,统统到西方极乐世界再修。你想听你喜爱的经,到那个地方你听到风吹的音声,佛说法的音声,六尘说法的音声,全都给你讲这个经,这些是阿弥陀佛变化所作。这是『百千光明,普为十方说微妙法』,真正把一切众生各个都『安立』在佛的正道上。
所以,除了这个法门之外,没有第二个路子好走。这是我在此地普遍的奉劝学佛的同修,你们在佛法上如果要有成就,不到西方极乐世界,那个成就统统靠不住。纵然你有相当成就,你一个生死轮回,必定是隔阴,必定是退转,这是事实,没有办法否认的。纵然你能够有能力断见思烦恼,你的果证也不过是个权教菩萨,小乘罗汉而已,比起西方下品下生的人不知道要差多远,这是不值得的。如果有能力在教下下这么多的功夫,在净土里面取上中品往生是决定有把握的,为什么我们不做?自己不能发心,不能朝这个方向去努力,真正是业障深重,没有善根,没有福德,这是自己迷失了方向。
请看底下一章:
【决证极果第二十二】
决是决定,极果是圆教的佛果,无上正等正觉,到西方极乐世界决定能够证得。他方世界要修行证到极果,那得从小乘须陀洹起;若不是小乘,要是大乘的话,圆教初信位菩萨起。圆教的初信位跟小乘的须陀洹地位是平等的,都是断了三界八十八品见惑,都是断了的。从这个时候起,要想证到无上正等正觉,《华严经》上说,要多少时间?要无量大劫,这么长的时间,不是一桩容易事情。到西方极乐世界,你一生就证得了。他方世界无量大劫,那个生死轮回不晓得要经多少次,那也是经历无量次的生死轮回,无量次的隔阴之迷,无量次的进进退退,不容易,太难了。所以,你要明了这个事实的真相,怎么能不到西方去?请看经文:
【复次阿难。彼佛国土。无有昏暗火光。日月星曜。昼夜之象。】
这前面刚刚说过,西方极乐世界依正都放光明,因此在那边没有昼夜之分,没有这种现象。
【亦无岁月劫数之名。】
西方极乐世界的人没有时间观念,因为他们逍遥自在,没有分别,没有执著,不像我们这个地方,时间的概念很重要,西方极乐世界人没有。所以,往往我们跟一个人约定,你到西方世界去,马上回来给我报个信。他到那里一去,时间观念忘掉了,到他想起来的时候,这个世界不晓得经了多少劫,你也不晓得轮回到哪儿去了。他回不回来报告?的确回来报告,他有能力,你轮到哪一道他都知道,他可以给你送个消息。可是我们天天在盼望著等他,等一辈子都等不到消息。这个现象也是理所当然的,他们那边跟我们这里时差不相同。
【复无住著家室。於一切处。】
这就是说西方世界的人没有一定的住所、住处,因为他随心所欲,变化所作,他太自在了。他是莲花化生,他没有家累,西方世界没有女人,纯是菩萨,所以他没有家累,没有牵挂。他到哪个地方,莲花、宫殿随身走的,所以就非常的方便。莲花也能在空中飞行,宫殿也可以在空中飞行,理事无碍、事事无碍的法界。
【既无标式名号。亦无取舍分别。唯受清净最上快乐。】
真正是乐,我们世间也有觉悟的人,一生当中无忧无虑,无牵无挂,逍遥自在快乐。我记得我出家受戒的时候,不是,不是出家受戒的时候,还早,在学佛的初期,就是听南亭老法师讲《金刚经》的时候。南老法师在讲席当中给我们讲了个故事,这个故事是事实,就是在他们的家乡,他好像是江苏泰州人,江北,江苏泰州人。他说他们家乡,在早年间,就他小的时候,有一个人家,姓我忘掉了,他还能够记得住这个姓名。这个人是个乞丐,到处要饭,以后他的儿子做生意,经商发了财,在地方上相当的富有。人家总是说,你发了这么大的财,你的爸爸在外头要饭。他自己也知道,总觉得面子很不好看,到处去找,好不容易把他爸爸找到了,请求把他请回来,请回来供养。他这个爸爸,他喜欢要饭,他说要饭很快乐,没有拘束。回来接受儿子供养一个多月,他觉得不舒服,不自在,偷偷摸摸的又跑出去要饭了,怎么再请他,他都不回来。
要饭那个生活,那真是高人的生活,每天没事,游山玩水,与大自然合而为一。肚子饿了,随便到村庄找到人家那里去托钵,要一点东西吃吃;晚上睡觉,大陆上乡下到处寺庙很多,哪个破庙里头都可以容身,睡一晚,明天再出去玩。你看他游山玩水又不要带行李,又不要准备这个,他什么都不要,他真的逍遥自在。这个人他真正是看破放下,自得其乐,他这个乐趣别人不知道,别人以为富贵是乐趣,他以这个为乐。所以,他讲到《金刚经》讲到这个,《金刚经》是讲看破放下,举了这个例子。这个人是不是学佛我们不知道,但是他这种生活方式的确是超人一等。我们想到,别的人要饭是家里日子过不去,没有办法去要饭,他家里很富有,儿子请他回去当老太爷他不干,他去要饭,这是与众不同。他举出这个例子来给我们讲,当时我们听了这个故事印象都非常的深刻,想想很有道理。西方极乐世界他一切受用是随念而生的,所以他是真正究竟圆满的解脱,是究竟圆满的自在。经上给我们说,他们所享受的是『清净最上快乐』。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若已生。若当生。】
已经生到西方极乐世界,或者是你现在知道这个法门了,你深信,你发愿,你每天念佛、观想,修学这个法门,你必定会生的。『当生』就是你当来一定会生到西方的,「现前当来,必定见佛」,这是当生。
【皆悉住於正定之聚。】
『正定之聚』就是小本《弥陀经》里面讲的一心不乱。一心不乱在我们这个世界不容易得到,如果你得事一心,你就相当於阿罗汉,事一心不乱是见思烦恼断了;如果你要得理一心,那是分破无明,相当圆教初住菩萨,别教初地菩萨,所以说是不容易得到的。可是到了西方极乐世界,很快就得到了,前面我们读过,没证须陀洹的,立刻就证到须陀洹了。听到六尘说法,风吹树说法,水,起微风吹水面,起波澜说法,前面经文我们读过,没有证到须陀洹的证须陀洹。所谓证须陀洹,就是说你三界八十八品见惑没断的,这个时候你断了,就是这么回事情。八十一品思惑没有断的,你马上也断了,等於事一心不乱;无明没有破的,这个时候也破了几品,等於理一心不乱。六尘说法我们就能得这样殊胜的利益。所以那边人统统是正定之聚,与如来、观音、势至这些大菩萨的境界相应。
【决定证於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证无上正等正觉,无上正等正觉是圆教佛果的称呼。果证里面来说,圆教佛只有一个人,怎么说?譬如说别教的佛,别教佛是正等正觉,从圆教初住就可以示现成佛。《楞严经》上「二十五圆通章」,这个二十五位菩萨都是代表圆教初住菩萨。像观世音菩萨所说的,应以佛身而得度者,即现佛身而为说法,他现的佛身是正等正觉,是别教佛。从圆教初住到圆教的等觉有四十一个位次,可见得正等正觉是多位的,四十一位,无上正等正觉只有一位,这是圆教佛。所以圆教佛只有一位,究竟的佛果,到西方极乐世界决定证得。
我读《华严》,实在讲这桩事情给我很深的印象,因为在《华严经》上看到的,《华严》是圆教,文殊、普贤是圆教的等觉菩萨。我们得要认真探讨这个问题,圆教等觉菩萨,他到西方极乐世界去干什么?我们才明了,他是去证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的。如果不是为这个事情,他到西方极乐世界就一点意义都没有了。由此可知,等觉菩萨成佛,在他方世界成佛必然是不容易,没有西方极乐世界成佛那么容易、那么顺利。所以,他才选择到西方极乐世界去证无上正等正觉。这是我自己十几年来,读《华严经》的心得,这一回过头来,对於净土经典死心塌地,一丝毫的怀疑都没有了。我要不是十几年在《华严经》上的功夫,我对这个法门还是信不及。《华严经》对我来讲,那真是古大德所说的,是接引我入净土法门,真正的引导,我明白了,我看出来了。
【何以故。若邪定聚。及不定聚。不能了知建立彼因故。】
『彼因』就是指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无上正等正觉。这说明了,要证无上正等正觉,一定要住正定聚,『邪定聚』不行,『不定聚』也不行,这是讲证果。从这个意思我们引申来讨论,我们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这个心也要定,一定要定在这个法门里头,这才能成就。如果说不定,或者犹豫不决,这个法门,虽然我们跟阿弥陀佛结了缘,这一生未必能够去得成。所以,能不能决定往生,就看我们这个心是不是真的定在这个法门上,是不是真的定在这部经典上。我觉得古人所说的话不是没有道理,像莲池、蕅益大师都是这样主张的。读经,这一部经够了,念佛,这一句阿弥陀佛名号就够了,蕅益大师所说的,这一句阿弥陀佛「该罗八教,圆摄五宗」,你要说他说得不对吗?你要说他有错误吗?印光大师对《弥陀要解》的赞叹,说即使是古佛再来,给《弥陀经》做个注解,也不能超过他。印光大师,我们现在人知道,他是西方极乐世界大势至菩萨再来的,这是可以相信的。大势至菩萨讲的这个话,我们再要不相信,那就是业障真的深重了。
如果再从事实上的证明,我们找到很多,许许多多修净土的,他一生当中只念一部经,《阿弥陀经》,只念这一句阿弥陀佛,三年、五年预知时至,站著走的,坐著走的,太多了,这是证明。三转法轮里头,这是作证转,这些人给我们做了证明,我们再要不相信那就没有法子了。经典是示转,祖师大德的注疏是劝转,那些往生的人,做出样子给我们看的是作证转,这是净土里头的三转法轮。民国五十六年,台湾省台南将军乡的老太婆,念佛三年站著往生,那是许多人见到的,亲眼看见的。她没有去读《华严》,也没有去研究《楞严》、《法华》,她没有,她不认识字。就是一天到晚念这句阿弥陀佛,她念了三年,预知时至,无疾而终,而且是站著走的。
我学佛这么多年,看到多少真正往生的,不生病的,走得很自在、很潇洒的,几乎我所听到、见到的统统是在家居士。出家念佛往生的,我只听说一个,广钦法师一个人。他往生前三天,在台北处理承天寺的事务,一切交代清楚之后,到南部六龟他自己的道场,三天之后他念佛往生。我只晓得出家人只有这么一个,其余的我所见到的出家人,走的时候都是害病,都是躺在那里,不想走也得走,没法子,无可奈何要走,没有那么轻松,没有那么自在。这是出家人应当认真去反省的,为什么近代,在家人往生这种成就超过了出家人?我们究竟犯了哪些过失,把自己大好因缘耽误了。你要不知道原因,把这个经多念几遍,我想一定会发现。凡是一个往生的,死心塌地,他心定了,身心世界一切放下,定在极乐世界上,定在阿弥陀佛上,这样就走了。
如果还有任何的牵挂,都是业障,都是障碍,连弘法利生都是障碍。弘法利生要不要做?要做,随缘做,不可以攀缘做。随缘做是什么?心还在定中。攀缘做,心里想怎么样做,这心已经不定了,那就是不定聚。如果再想这个世间名闻利养、财色名食睡,那就是邪定聚,那更糟了,所以这就难了。在家人家业成就,子女抚养成了,各自都能自立了,他真放下了,比出家人的心清净,比出家人的环境单纯,所以往往他的成就超越了出家人。尤其我读这部经深深有感触,因为古德一再讲,这个经是为在家人说的,前面摆开这个架式,在家的居士等觉菩萨,这么高的地位的就十六个人,排名就排了十六个。勉励在家人,出家人更应当警觉,不可以落后,落后太难看了。这是正定、邪定、不定,不仅是证无上菩提正因,连我们现在求往生西方极乐世界都不能够疏忽。
再看底下一段经文,下面一段经文是:
【十方佛赞第二十三】
这一段经文,正像小本《弥陀经》里面,六方佛的赞叹、劝勉是一个意思,小本经里面这个经文似乎比这一段还要详细。其他的部分,本经比小本《弥陀经》讲得详细,互有详略。
【复次阿难。东方恒河沙数世界。一一界中如恒沙佛。】
这个数字是数不尽的,小本《弥陀经》举出几位代表,就是诸佛的上首,此地统统省略掉了,只说无量无数的诸佛。
【各出广长舌相。放无量光。说诚实言。称赞无量寿佛。不可思议功德。】
跟小本经里面所说的完全相同。
【南西北方,恒沙世界。诸佛称赞亦复如是。】
南方、西方、北方跟东方一样,每一方都是无量无边诸佛,每一尊佛都出广长舌相,赞叹阿弥陀佛,赞叹这部经。
【四维上下。】
四维是东南、西南、东北、西北,上下,这就是十方。
【恒沙世界。诸佛称赞。亦复如是。何以故。】
为什么十方无量无边的诸佛,说十方就包括三世,这一点我们也千万不能够疏忽的,要细心去体会。我们在一切经里面,读了不少,看了不少,没有这个现象。这一部经、一个法门能够得到十方三世一切诸佛的赞叹,既赞叹必定弘扬、必定宣讲,必定劝他所度的那些众生念佛求生净土,这是必然的道理。我称赞阿弥陀佛,我一定读《无量寿经》,一定处处讲《无量寿经》,一定自己依照这个经修行,一定把这个法门普遍劝导一切人。连我们还不到那个地位我们都这样做了,诸佛如来我想没有例外的。从这一点你细细去体会,这个法门就是不可思议的第一法门,是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度众生的第一个法门,最重要的一个手段;换句话说,这个法门众生不能接受、不能相信,这没有法子,换一个吧,换一个那是方便法。再不能接受,再换一个,换了许许多多法门,给诸位说,都是诱导他渐渐的入这个法门。
那我们就要明了,我们选择了这个法门,还要不要其他一些经典?不需要了,那些都是引导的,引导归这里的,我现在已经到此地来了,我还要什么引导?不要了。所以,世间法我们要放下,不要再挂念,不要再分别,不要再执著;佛法也要放下,一切经论、所有法门,我们从今天起,也不必分别,也不必执著。遇到了合掌恭敬,因为那是佛说的,决定没有毁谤,法法平等,无二无别,我们要尊重。可是自己决定不去沾染,一心一意的念佛求生净土。别人说他法门高,法门好,我们恭敬称赞,我不如你,你有能力学,我没有能力学,我只有老老实实念佛,往生西方就心满意足了,这就行了。他也高兴,我也无烦恼,不必与人争论。我们看佛在此地给我们讲的这个因由,何以故?
【欲令他方所有众生。】
不是释迦牟尼佛对我们,十方世界一切诸佛,对他们那个世界众生都是这样的,就是『欲令他方所有众生』。
【闻彼佛名。】
彼佛就是无量寿佛,阿弥陀佛,闻名。
【发清净心。忆念受持。】
这就是持名念佛。
【归依供养。乃至能发一念净信。所有善根。至心回向。愿生彼国。随愿皆生。得不退转。乃至无上正等菩提。】
我刚才说明这个意思了,没有一尊佛不希望众生念佛求生净土。所以,佛怎样度众生?就是劝他往生极乐世界。在过去,习惯上讲,净土宗的祖师称大师,大师是对佛的称号,古时候不是随便称的。古时候你看翻经的法师,这是最了不起的,三藏法师。古时候有禅师、有律师、有论师、有经师,受皇帝供养的有国师,没有人敢称大师的。但是,一般尊称净土宗的祖师称大师,什么原因?大师是要度人成佛的,你度这个众生不能教他这一生成佛,你不够资格做大师。净土宗劝他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这一往生,就一生证无上正等正觉,他这个度众生跟诸佛度众生没有两样,所以称大师是很有道理的。
我们今天无论是什么身分,出家在家、男女老少,我们逢人都能把净土法门介绍给别人,劝勉别人依教修行念佛往生,你的功德跟十方诸佛无二无别。你这样做法,不但弥陀欢喜,十方诸佛也必然是欢喜、赞叹、恭敬合掌,为什么?你跟弥陀、诸佛同心、同愿、同行,试想想你还会不往生吗?没这个道理,你决定往生。
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请掀开经本,第四十三面,第六行:
【受用具足第十九】
这一章也是介绍极乐世界大众的生活状况。请看经文。
【复次极乐世界。所有众生。或已生。或现生。或当生。皆得如是诸妙色身。】
这一句是总说,经文里面特别要著眼的,就是『已生,现生,当生』,「已生」是释迦牟尼佛当年说经的时候,在说经的以前,那个时候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现生」,是释迦牟尼佛当时那个时代,听了佛说经,说这个法门,而发愿往生的;「当生」,是佛灭度以后遇到这部经典,知道这个法门,能信、能愿,念佛求生净土,他必定也能够像过去往生的那些人一样,也能够生到极乐世界,这就是当生。所以当生就包括我们现在这一代,乃至於以后,经上明白的告诉我们,释迦牟尼佛法运终了的时候,这部经还要留住世间一百年,它是最后灭的。在最后的一百年,也就是说世尊法运一万二千年最后的一百年,如果有众生有机缘遇到这部经典,遇到这个法门,肯信发愿往生,依然可以生到西方极乐世界。所以,在这一句总纲里面,我们要特别注意到就是「当生」,它与我们关系非常之密切。
凡是生到西方世界的人,他们的生活状况如何?佛告诉我们,『皆得如是诸妙色身』,哪些甚妙之处?下面一桩一桩给我们介绍出来。
【形貌端严。】
端正庄严,如同阿弥陀佛、观音、势至一样,前面我们曾经读到两次了。
【福德无量。智慧明了。神通自在。受用种种。一切丰足。】
这一句把西方极乐世界的所有众生生活状况,简单的可以说描绘得非常的清楚了。那个地方人有福,有『福德』,不是小的福德,前面我们看过,我们这个世间二十八层天人都不能够相比,都比不上。『智慧明了,神通自在』,那更不必说,超过了声闻、缘觉、权教菩萨。这种不可思议的智慧神通,是往生到西方世界就得到了,这叫报得,不必要修的,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就得到。当然这是很难以相信的。我们在这个世间,或者是在其他诸佛世界里面,要想得到这样殊胜的果报,那要费很长的时间才能够修得。
往生西方,可以说是不费力气他就得到了,所以这是难信之法。因此,我们在道场当中,常常讨论到极乐世界,我都提起《无量寿经》里面的四十八愿,四十八愿是西方极乐世界的总纲领,如果对於四十八愿真正能够接受、能够体会,这些疑惑都没有了,我们是真正能够相信了。所说的一切状况,经上讲的依正庄严,没有一桩不与四十八愿相应,这是弥陀神力的加持,这种加持可以说是无尽的慈悲。你要相信,你肯到那个地方去,佛力才能够加得上;你要不肯去,不相信,弥陀虽然是无尽的慈悲,帮不上你的忙,这一点我们总得要清楚,要明白。下面这是略举几个例子。
【宫殿。】
这是居住的处所。
【服饰。】
这是衣服以及一切的装饰,像缨珞。
【香花。幡盖。】
这些也都是庄严具。盖是伞盖,它的作用是遮尘土,遮荫。西方极乐世界是七宝所成的,当然不会有灰尘,西方极乐世界光明遍照,也不会有炎热,这个伞盖实在是没有需要。如果有这些东西,那可以说完全是一种装饰品,不像我们这个世界,伞盖有它实际的用途。
【庄严之具。】
这里面包括就太多了,包括的是无量无边。
【随意所须。悉皆如念。】
这是物质上的受用随心所欲,我们想什么,这个境界立刻就显现,就真正得到受用。再看下面一段:
【若欲食时。七宝钵器。自然在前。百味饮食。自然盈满。虽有此食。实无食者。但见色闻香。以意为食。色力增长。而无便秽。身心柔软。无所味著。事已化去。时至复现。】
极乐世界的菩萨道行都非常的高,哪里还会有饮食这个事情?我们晓得,在我们娑婆世界,色界天人就不需要饮食了。色界跟欲界的差别,欲界天还有财色名食睡,这叫五欲,他还有这个东西。愈往上面去,这个欲的念愈淡薄,到了色界初禅,这个欲就没有了,就断掉了。所以,色界天人没有财色名食睡,没有,他没有饮食,也没有睡眠,睡眠是昏沉,他没有。难道西方世界的这些菩萨们,连色界天人还不如吗?实际上,经上给我们说得很明白,那个世界的众生确实没有这些事情。但是这个现象在极乐世界上有,为什么有?因为刚刚往生到那边去的人,换句话说,十方诸佛国土欲界众生去往生的,习气没有断,到时候他会觉得肚子饿了,想吃东西。因为这个观念可以说无始劫以来薰习成的,一下要断断不了。
你这个习气还在,突然想到,应该是吃饭的时候,你只有这么一念,『七宝钵器』,钵器用现代话来讲就是餐具。餐具那非常的名贵,七宝的餐具『自然在前』,用不著去购置,饮食也用不著去营造,自自然然就变化在面前,『百味饮食,自然盈满』,念头一动它就现前。经上说得很好,『虽有此食,实无食者』,真的需不需要饮食?不需要,只是念头一动,立刻就见到了,见到他也不想吃。『但见色闻香』这就够了,『以意为食』。可见得这个世界才叫真正的清净,不是生理上的需要,生理上不需要了,实在讲是意念里面没有忘。
『色力增长』,色就是身体,力是气力,身心健康,『而无便秽』,他没有饮食,当然没有便秽,这是一定的道理。所以西方极乐世界是以法喜为食,怎样滋养他的身体?佛给我们讲,色界以上的天人是以禅悦来养他的身体,禅悦为食,西方极乐世界比这个更要殊胜了。『身心柔软,无所味著』,著就是执著,就是贪爱,西方极乐世界的人对於一切饮食不执著,没有贪爱,心是清净的。『事已化去』,你这个念头一失掉,觉得我不需要了,我见到饮食的时候不需要了;不需要,这些饮食、餐具立刻就没有了,它是变化所作的。『时至复现』,如果你再一个时候有这个念头想起来,又现前了。所以古人讲,这个世界思衣得衣,思食得食,想什么就有什么。
所以,那个世界平等,你看到阿弥陀佛的宫殿、讲堂那么庄严,我心里想一想,我的宫殿居住要像阿弥陀佛一样,立刻就变现出来,它不必要营造。这个世界才是真正平等的世界。生到那边去的人,哪怕是下品下生,在物质、精神的受用上,跟佛没有两样。不像十方世界众生的福报有差等,於是乎他的享受就有苦乐不同,西方世界没有,完全是平等的。
【复有众宝妙衣。】
这是说衣服,前面说饮食,除了饮食我们得要有衣服。
【冠带。璎珞。】
这都是一些装饰品,也都是少不了的。
【无量光明。百千妙色。悉皆具足。自然在身。】
西方极乐世界,我们看看他的生活状况,就晓得那个世界的人没有贪心,没有嫉妒心,没有傲慢心,为什么?大家都平等,喜欢什么就现什么,在心理上完全是清净、平等、慈悲的。他们居住,或者是衣著,是不是完全都一样?在我想不一样。为什么不一样?各人所好不同,喜欢什么样子就现什么样子。跟前面七宝池里面的水一样,喜欢浅它就浅,喜欢深它就深,喜欢凉一点它就凉一点,喜欢热一点它就热一点,没有一样不是随心所欲,同时又不干扰别人,不妨碍别人,这才是一个真正美好的世界。我们世间人常讲真善美,这世间只有真善美之名,没有真善美之实,没想到西方极乐世界是真真实实的真善美,我们用这三个字来形容极乐世界绝不为过。
【所居舍宅。称其形色。】
这个『称』就是称自己的意乐,自己的欢喜,我欢喜宫殿,我住的地方一看就是宫殿;我欢喜现代西洋的房子,你居住的地方立刻就变成现代化这种建筑,没有不随心所愿的。所以,我们到极乐世界,如果去参观,他那个地方房舍的建筑一定是美伦美奂,许许多多不同的样子。这些样子必定是十方世界的众生,他们那些识心里面,就是以前那些印象种子,到这个时候他想什么样子就会现什么样的形状,都是随心所欲。
【宝网弥覆。悬诸宝铃。】
房舍的上面统统都有罗网,罗网里面都悬挂著『宝铃』,铃铛,随著风吹动的时候也会出音声,既然出音声,必定也是说法。像我们世间,宫殿建筑四边飞檐底下都悬挂铃铛,一般人家悬挂风铃,西方极乐世界这是很普遍。
【奇妙珍异。周遍校饰。光色晃曜。尽极严丽。】
『校饰』就是我们现在所讲的种种的装饰,这个光明、色彩非常明显,『晃曜』是极其明显的意思。『尽极严丽』,严是庄严,丽是华丽,极尽其庄严华丽。
【楼观栏楯。堂宇房阁。广狭方圆。或大或小。】
这是随人意思的,他喜欢住大的,他的房子显得就大,喜欢住小的,他的房子显得小巧。
【或在虚空。或在平地。】
房子有在平地,也有在空中的。
【清净安隐。微妙快乐。应念现前。无不具足。】
我们在经上没有看到去经营、去设计、去营造,没看到。只见到的是『应念现前』,真是想什么什么境界就在面前。不像我们现前居住在娑婆世界阎浮提洲,生活非常的艰难,而且时时处处都不清净,都不安稳。如果我们还不觉悟,生生世世还在这个世间轮回,不但人间没有清净、安稳,天上也不究竟。知道极乐世界生活环境、人事环境这样殊胜,这样美好,我想没有一个人不欢喜,没有一个人不想去。而且你真的要欢喜,真的想去,是决定去得了的,不是去不了,依照经典所讲的方法修行,各个都能够满愿。
再看下面一章:
【德风华雨第二十】
【其佛国土。每於食时。自然德风徐起。吹诸罗网。及众宝树。出微妙音。演说苦空。无常。无我。诸波罗密。流布万种温雅德香。其有闻者。尘劳垢习。自然不起。】
在我们这个世间,习惯上我们都要吃三餐,这是大多数的习惯。西方极乐世界的人虽然实无饮食,但是他有习气,因为有习气,到一个时候他吃东西的念头忽然就生了,这就是『食时』。在此地,食时也可以讲极乐世界每隔一段时候,也可以讲是种周期性,每隔一段时间就有微风,因为它『徐起』,必然是微风。风里面含著有无量的功德,所以叫它作『德风』,这个风吹『罗网』,罗网前面讲了,罗网里面系著有宝铃,一吹铃当然也会响。铃多,种类也不同,众宝所成,风一吹就像交响乐一样,乐音随著微风四方播散。以及『宝树』,树,树叶花果也是七宝成的,这一吹,树叶、花果相击就像风铃一样。所以『出微妙音』,这个音真正是妙,为什么?它说法。
特别提出『苦空,无常,无我』,它为什么不说别的?它说这个很有道理,为什么?这多半都是往生到西方世界不久的这些菩萨,新来的菩萨,他过去生中的习气没忘掉。所以特别说这些法门开导他,使他真正觉悟,对於一切法再也不分别,再也不执著,转烦恼为菩提,转生死为涅盘。『诸波罗密』,是大乘菩萨所修的。『流布万种温雅德香』,这个宝树,树放香气,花也有香气,果也有香气,香气流布。『其有闻者,尘劳垢习,自然不起』,闻是六根接触,听到音声是闻,鼻嗅香也是闻。闻到这个清香,听到这个说法,五尘说法,我们的烦恼自自然然就断了,习气就自然不起现行,心完全止於寂静的大定之中。
【风触其身。】
风吹在身上。
【安和调适。犹如比丘得灭尽定。】
『得灭尽定』是快乐,真正之乐,这个乐我们说不出来,即使说得出来,大家也无法体会。禅家常说「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你要不喝一口,我说这个水热,究竟热到什么程度你不知道,你喝一口你就明了了。所以,灭尽定,我们要得到的时候才知道。灭尽定就是证小乘阿罗汉果,将见思烦恼统统灭尽,统统断尽了,这个境界一般讲叫它做偏真涅盘。证得阿罗汉这是真正所谓离苦得乐,灭尽定是非常之乐的,李老师上面注子讲「九次第定,证灭尽定」。
【复吹七宝林树。飘华成聚。种种色光。遍满佛土。随色次第。而不杂乱。柔软光洁。如兜罗绵。足履其上。没深四指。随足举已。还复如初。】
这一段是讲地面的庄严。前面说过了,西方极乐世界的地也是七宝成的,地里面最普遍、广大的是琉璃宝,怎么晓得的?我们在《观经》里面看到的。《观无量寿经》第二观,就是地观,第一观落日悬鼓,第二观是大海结冰,比喻极乐世界的地是琉璃的,透明的,从地面上能够看到地底下,透明的,这宝地。我们现在看到先进的国家,地面上讲究的是铺地毯,极乐世界也很考究,它也铺地毯,它地毯不是人工制造的,是众花铺成的。这就是微风吹的『七宝林树,飘华成聚』,这花,风吹著花,花逐渐聚集起来,那就非常之美观了。
而且有种种的光,颜色、光明,『遍满佛土,随色次第,而不杂乱』,这个花随它的颜色聚集起来,自自然然编成了图案,美不胜收。『柔软光洁,如兜罗绵』,兜罗绵,李老师这里有个简单注解,翻译成中国就是柳絮,印度称之为兜罗绵。非常的柔软,花就像兜罗绵,软的,铺在地上,我们从上面走过去,是『没深四指』,它软的,一踩下去我们脚就陷下去。它有弹性,我们脚抬起来的时候,这花又恢复了,它有弹性,『还复如初』。所以,西方极乐世界大地是宝花自然组成的地毯,实在是太美了。
【过食时后。其华自没。】
它这是有周期性的,一个时候一个时候,时候过了花就没有了,大地又恢复到清净。时候又到了的时候:
【更雨新华。随其时节。还复周遍。与前无异。如是六反。】
这个『六反』,印度从前计算时间,它将一昼夜分作六个时辰。像这种景观,白天有三次,夜晚也有三次,因为西方极乐世界没有夜晚;换句话说,西方极乐世界没有办法算时辰,因为它永远天空都是明亮的。它不必要太阳、月亮、星星,不必要,它自己地方放光,一切万物统统都放光明,众生,人也放光。所以,那个世界是大光明世界,没有黑暗的。我们现在算时辰,实在讲,是因为地球自转一周,一半是面对著太阳,一半是面背著太阳,这样才形成了个显著的对比,我们叫它一昼夜,西方极乐世界没有。时辰如何计算?就是这个花,雨花落在地面上,它是有一定周期的,以这个来算时辰。所以讲「如是六反」,就是昼三时夜三时,以这个来计算时辰。
再看下面这一章:
【宝莲佛光第二十一】
【又众宝莲华周满世界。一一宝华百千亿叶。】
他这个『莲华』是千叶莲华,跟我们这边莲花就不相同了。实际上经文跟我们说,还不止千叶,而是『百千亿叶』。
【其华光明。无量种色。青色青光。白色白光。玄黄朱紫。光色亦然。】
玄是黑色的,黄色的,朱是红色的,紫色的,它是什么颜色就放什么样的光。
【复有无量妙宝百千摩尼。映饰珍奇。明曜日月。】
这些,摩尼是如意之宝,适意宝,它有光明,它也放光明,光明超过日月。
【彼莲华量。或半由旬。】
这是小的。
【或一二三四。】
都是以由旬为单位的。
【乃至百千由旬。】
这是大的。最小的『半由旬』,最大的『千由旬』,那就非常之大了。此地所说由旬,是印度古时候度量的单位,量长度的单位。经上讲了有三种,有大由旬、中由旬、小由旬,大由旬相当於我们中国八十里,中由旬相当六十里,小由旬相当四十里,半由旬就相当二十里。这是算它的长度,这个长度可能都是从,因为莲花是圆的,可能都是从直径上来讲的。千由旬,这个花就非常的大了。这些花诸位要记住,就是十方世界众生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托生居住之处,所以佛在此地要特别为我们介绍,这个与我们的关系非常之大。
【一一华中。出三十六百千亿光。】
花里面有光。
【一一光中。出三十六百千亿佛。】
光里面有化佛,这个庄严。
【身色紫金。相好殊特。一一诸佛。又放百千光明。普为十方说微妙法。如是诸佛。各各安立无量众生於佛正道。】
这就是莲花,莲花本来是依报,在我们这个世界,是我们的物质环境之一。可是在西方,它特别,在《十六观经》里面,有一观专门观花座,就是莲花座,观花座古德把它判作正报。花座是依报,怎么会是正报?他说得很有道理,西方世界的佛、菩萨与莲花是分不开的,换句话说,是属於他身体的一部分,像佛是坐在花上的,众生是生在花里面,所谓是莲胎。因此西方极乐世界的莲花是属於正报,而不属於依报,诸位可以参看《观无量寿经》。
光里面有化佛,佛相好,佛又放光,普为十方世界一切众生说法,说什么法?佛无有定法可说。《楞严经》上说得很明白,佛是随众生心,应所知量,众生喜欢听什么法,佛就给他说什么法,真正是慈悲之极。但是,无论说什么法,佛必定是要观机,看看缘有没有成熟。缘要成熟了,一定跟他说西方极乐世界这桩事,劝他念佛往生,正是所谓「千经万论,指归净土」,必须等缘成熟。缘不成熟,你跟他讲净土,他排斥,他不能接受;必须等到他缘成熟了,佛就会把这个法门说出来,劝导他修学诸佛如来接引众生的第一法门。能够相信,能够接受,能够依教奉行,正如佛在本经里面所说的,那是佛的第一弟子。这部经一开端,表法用憍陈如,就代表这个意义,你是第一得度,你是佛的第一弟子。
所以,古人判这部经是大乘当中的大乘,了义当中的了义。黄念祖居士的注解引用古大德所说,《华严》、《法华》都是本经的序引,三分里头,好像序分、正宗分,它是这个经的序分;换句话说,《无量寿经》才是《华严》、《法华》的正宗分,这是把这部经抬得太高了。一般宗门、教下都以为《华严》、《法华》是经中之王,现在以经中之王作为本经的序引,引导。我们仔细想一想,他说这个话过不过分?不过分,他很有道理。因为,你看看《华严经》讲到了最后,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导归极乐,《华严经》不是极乐世界的引导算什么?就是接引你往西方极乐世界去的。《法华经》也不例外,佛在《法华经.药王本事品》,在「观世音菩萨普门品」,都明白的劝导法华会上的大众,念佛求生极乐世界。这是讲所谓经中之王。
今天有许多人,还不相信这个法门,认为念佛是老太婆教,轻视这个法门。那真是古德所说的,这些人都是善根福德鲜少,太少了,他不能够接受诸佛如来第一大法,究竟圆满的法门,他不能接受;说得粗一点,这些人没有福报,业障深重。但是,业障虽然深重是可以回头的,怎么晓得?我自己本身就是个例子,我最初学佛的时候,不但净土法门我听不进去。当初除了般若、法相之外,可以说全部都不能接受,都把这些东西用两个字把它概括了,叫迷信,这是自己真正无知,业障深重。可是古人说得好,最要紧的是要你认真学,真正下功夫去学,为什么?真下功夫学就能消业障,就会从佛法里头醒悟过来。我学佛的因缘,实在是连自己都想不到,早年在民国四十二年,我跟方东美先生学哲学,不是学佛学。方老师非常慈悲,从西洋哲学,因为他自己是学西方哲学的,给我讲到中国哲学,由中国哲学最后讲到印度哲学,从印度哲学里面再讲到佛经哲学。他给我讲的课程分这四个部分,这样我们才认识,原来佛经里面有非常高深的哲学。
当时他介绍,所以最初我是很受他的影响,他说佛经哲学在性、相两宗,就是唯识跟般若,他说其余的都是迷信。佛教有十个宗派,我那个时候脑子里头就有这个成见,十个宗派里面,有两个宗派是哲学,八个宗派是迷信,这真是先入为主。从此之后就开始读佛经,研究佛经,锲而不舍,对它生了很浓厚的兴趣,但是成见很深。所以我读佛经,第一部就是读《六祖坛经》,读了真欢喜,五体投地,以后方先生介绍我看唯识,看《百法明门论》,看窥基大师的注解。以后有这个机缘在台北听南亭法师讲一部《金刚经》,我记得他讲这部《金刚经》我只缺席过一次,可以说全经从头到尾听下来的,当中只缺席了一次。与净土这个因缘是忏云法师介绍的,他送了我一部《印光大师文钞》。我那个时候退役之后,跟他在一起住山,住了五个半月,天天看这个《文钞》,看了之后对於净土就起了一点恭敬心,不排斥了。以后到台中跟李老师学教,学教的十年也是非常的认真,学了大概前后一起学了三十多部经,对於净土逐渐有点认识了。但是,还是不能够死心塌地的专修,专修净土这个念头还没有生起来。
一直到民国六十年,我自己在台北开讲《华严经》,因为我是《四十华严》跟《八十华严》同时讲。《四十华严》是《华严经》最后的一品,从这里面真正觉悟过来,就是《华严》实在是圆满的法轮,一切经皆是《华严》眷属,《华严》是根本法轮。我体会到两桩事情,第一,十波罗蜜,文殊菩萨所说的,十大愿,普贤菩萨所说的,一个是行,一个是愿。十度是行,十大愿王是愿,这个愿与行不仅仅是代表《华严》法门,《华严》既然是根本佛法,换句话说,十愿、十行就通一切法门,我在《华严》上体会了这一点。第二,看到《华严经》里面所说的,一共说了两千多个法门,真正是包罗万象。两千多个法门当中,文殊、普贤、善财都选择了念佛求生净土的法门,这才恍然大悟。原来我们过去一向看轻了的净土法门,这才晓得这个法门是一切法门当中的第一法门。换句话说,任何法门度不了的众生,这个法门统统度得了,任何法门里所不能成就的众生,在这个法门各个圆满成就,这才是诸佛菩萨普度一切众生的第一法门,也可以说唯一法门。所以说千经万论,无量无边的法门,是来接引你,是来诱导你,统统把你诱归到这条路。
我在这个地方体会到这个事实,明白了诸佛菩萨度众生的苦心。所以,才逐渐把自己思想、观念,这个用功逐渐收到净土法门。这两年,年岁也大了,体力也衰了,搞什么也来不及了,说实在的话,就是来得及也不行。任何一个法门,决定不是一生短短几十年光阴,你能搞出个名堂出来的,搞不出来的。所以,才真正彻底觉悟,不管搞什么法门,都要到西方极乐世界,先取得无量寿。第二专心,为什么?生活不要忧虑了。在这个世界生活有忧虑,在家为生活奔波,出家也为生活忧虑,如果没有人供养,真的得挨饿、得受苦,身心不能安定,不能安稳,谈不上修道。西方极乐世界,无论在精神生活、物质生活,无忧无虑,无牵无挂,每个人都是一心办道。所以,不管修哪个法门,都是要到西方极乐世界才能究竟。换句话说,我们真正明白这个道理了,我们今天要做的工作没有别的,就是取西方极乐世界,这是我们一生唯一努力的目标,努力的方向。不管我们喜爱什么经论,没错,统统到西方极乐世界再修。你想听你喜爱的经,到那个地方你听到风吹的音声,佛说法的音声,六尘说法的音声,全都给你讲这个经,这些是阿弥陀佛变化所作。这是『百千光明,普为十方说微妙法』,真正把一切众生各个都『安立』在佛的正道上。
所以,除了这个法门之外,没有第二个路子好走。这是我在此地普遍的奉劝学佛的同修,你们在佛法上如果要有成就,不到西方极乐世界,那个成就统统靠不住。纵然你有相当成就,你一个生死轮回,必定是隔阴,必定是退转,这是事实,没有办法否认的。纵然你能够有能力断见思烦恼,你的果证也不过是个权教菩萨,小乘罗汉而已,比起西方下品下生的人不知道要差多远,这是不值得的。如果有能力在教下下这么多的功夫,在净土里面取上中品往生是决定有把握的,为什么我们不做?自己不能发心,不能朝这个方向去努力,真正是业障深重,没有善根,没有福德,这是自己迷失了方向。
请看底下一章:
【决证极果第二十二】
决是决定,极果是圆教的佛果,无上正等正觉,到西方极乐世界决定能够证得。他方世界要修行证到极果,那得从小乘须陀洹起;若不是小乘,要是大乘的话,圆教初信位菩萨起。圆教的初信位跟小乘的须陀洹地位是平等的,都是断了三界八十八品见惑,都是断了的。从这个时候起,要想证到无上正等正觉,《华严经》上说,要多少时间?要无量大劫,这么长的时间,不是一桩容易事情。到西方极乐世界,你一生就证得了。他方世界无量大劫,那个生死轮回不晓得要经多少次,那也是经历无量次的生死轮回,无量次的隔阴之迷,无量次的进进退退,不容易,太难了。所以,你要明了这个事实的真相,怎么能不到西方去?请看经文:
【复次阿难。彼佛国土。无有昏暗火光。日月星曜。昼夜之象。】
这前面刚刚说过,西方极乐世界依正都放光明,因此在那边没有昼夜之分,没有这种现象。
【亦无岁月劫数之名。】
西方极乐世界的人没有时间观念,因为他们逍遥自在,没有分别,没有执著,不像我们这个地方,时间的概念很重要,西方极乐世界人没有。所以,往往我们跟一个人约定,你到西方世界去,马上回来给我报个信。他到那里一去,时间观念忘掉了,到他想起来的时候,这个世界不晓得经了多少劫,你也不晓得轮回到哪儿去了。他回不回来报告?的确回来报告,他有能力,你轮到哪一道他都知道,他可以给你送个消息。可是我们天天在盼望著等他,等一辈子都等不到消息。这个现象也是理所当然的,他们那边跟我们这里时差不相同。
【复无住著家室。於一切处。】
这就是说西方世界的人没有一定的住所、住处,因为他随心所欲,变化所作,他太自在了。他是莲花化生,他没有家累,西方世界没有女人,纯是菩萨,所以他没有家累,没有牵挂。他到哪个地方,莲花、宫殿随身走的,所以就非常的方便。莲花也能在空中飞行,宫殿也可以在空中飞行,理事无碍、事事无碍的法界。
【既无标式名号。亦无取舍分别。唯受清净最上快乐。】
真正是乐,我们世间也有觉悟的人,一生当中无忧无虑,无牵无挂,逍遥自在快乐。我记得我出家受戒的时候,不是,不是出家受戒的时候,还早,在学佛的初期,就是听南亭老法师讲《金刚经》的时候。南老法师在讲席当中给我们讲了个故事,这个故事是事实,就是在他们的家乡,他好像是江苏泰州人,江北,江苏泰州人。他说他们家乡,在早年间,就他小的时候,有一个人家,姓我忘掉了,他还能够记得住这个姓名。这个人是个乞丐,到处要饭,以后他的儿子做生意,经商发了财,在地方上相当的富有。人家总是说,你发了这么大的财,你的爸爸在外头要饭。他自己也知道,总觉得面子很不好看,到处去找,好不容易把他爸爸找到了,请求把他请回来,请回来供养。他这个爸爸,他喜欢要饭,他说要饭很快乐,没有拘束。回来接受儿子供养一个多月,他觉得不舒服,不自在,偷偷摸摸的又跑出去要饭了,怎么再请他,他都不回来。
要饭那个生活,那真是高人的生活,每天没事,游山玩水,与大自然合而为一。肚子饿了,随便到村庄找到人家那里去托钵,要一点东西吃吃;晚上睡觉,大陆上乡下到处寺庙很多,哪个破庙里头都可以容身,睡一晚,明天再出去玩。你看他游山玩水又不要带行李,又不要准备这个,他什么都不要,他真的逍遥自在。这个人他真正是看破放下,自得其乐,他这个乐趣别人不知道,别人以为富贵是乐趣,他以这个为乐。所以,他讲到《金刚经》讲到这个,《金刚经》是讲看破放下,举了这个例子。这个人是不是学佛我们不知道,但是他这种生活方式的确是超人一等。我们想到,别的人要饭是家里日子过不去,没有办法去要饭,他家里很富有,儿子请他回去当老太爷他不干,他去要饭,这是与众不同。他举出这个例子来给我们讲,当时我们听了这个故事印象都非常的深刻,想想很有道理。西方极乐世界他一切受用是随念而生的,所以他是真正究竟圆满的解脱,是究竟圆满的自在。经上给我们说,他们所享受的是『清净最上快乐』。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若已生。若当生。】
已经生到西方极乐世界,或者是你现在知道这个法门了,你深信,你发愿,你每天念佛、观想,修学这个法门,你必定会生的。『当生』就是你当来一定会生到西方的,「现前当来,必定见佛」,这是当生。
【皆悉住於正定之聚。】
『正定之聚』就是小本《弥陀经》里面讲的一心不乱。一心不乱在我们这个世界不容易得到,如果你得事一心,你就相当於阿罗汉,事一心不乱是见思烦恼断了;如果你要得理一心,那是分破无明,相当圆教初住菩萨,别教初地菩萨,所以说是不容易得到的。可是到了西方极乐世界,很快就得到了,前面我们读过,没证须陀洹的,立刻就证到须陀洹了。听到六尘说法,风吹树说法,水,起微风吹水面,起波澜说法,前面经文我们读过,没有证到须陀洹的证须陀洹。所谓证须陀洹,就是说你三界八十八品见惑没断的,这个时候你断了,就是这么回事情。八十一品思惑没有断的,你马上也断了,等於事一心不乱;无明没有破的,这个时候也破了几品,等於理一心不乱。六尘说法我们就能得这样殊胜的利益。所以那边人统统是正定之聚,与如来、观音、势至这些大菩萨的境界相应。
【决定证於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证无上正等正觉,无上正等正觉是圆教佛果的称呼。果证里面来说,圆教佛只有一个人,怎么说?譬如说别教的佛,别教佛是正等正觉,从圆教初住就可以示现成佛。《楞严经》上「二十五圆通章」,这个二十五位菩萨都是代表圆教初住菩萨。像观世音菩萨所说的,应以佛身而得度者,即现佛身而为说法,他现的佛身是正等正觉,是别教佛。从圆教初住到圆教的等觉有四十一个位次,可见得正等正觉是多位的,四十一位,无上正等正觉只有一位,这是圆教佛。所以圆教佛只有一位,究竟的佛果,到西方极乐世界决定证得。
我读《华严》,实在讲这桩事情给我很深的印象,因为在《华严经》上看到的,《华严》是圆教,文殊、普贤是圆教的等觉菩萨。我们得要认真探讨这个问题,圆教等觉菩萨,他到西方极乐世界去干什么?我们才明了,他是去证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的。如果不是为这个事情,他到西方极乐世界就一点意义都没有了。由此可知,等觉菩萨成佛,在他方世界成佛必然是不容易,没有西方极乐世界成佛那么容易、那么顺利。所以,他才选择到西方极乐世界去证无上正等正觉。这是我自己十几年来,读《华严经》的心得,这一回过头来,对於净土经典死心塌地,一丝毫的怀疑都没有了。我要不是十几年在《华严经》上的功夫,我对这个法门还是信不及。《华严经》对我来讲,那真是古大德所说的,是接引我入净土法门,真正的引导,我明白了,我看出来了。
【何以故。若邪定聚。及不定聚。不能了知建立彼因故。】
『彼因』就是指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无上正等正觉。这说明了,要证无上正等正觉,一定要住正定聚,『邪定聚』不行,『不定聚』也不行,这是讲证果。从这个意思我们引申来讨论,我们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这个心也要定,一定要定在这个法门里头,这才能成就。如果说不定,或者犹豫不决,这个法门,虽然我们跟阿弥陀佛结了缘,这一生未必能够去得成。所以,能不能决定往生,就看我们这个心是不是真的定在这个法门上,是不是真的定在这部经典上。我觉得古人所说的话不是没有道理,像莲池、蕅益大师都是这样主张的。读经,这一部经够了,念佛,这一句阿弥陀佛名号就够了,蕅益大师所说的,这一句阿弥陀佛「该罗八教,圆摄五宗」,你要说他说得不对吗?你要说他有错误吗?印光大师对《弥陀要解》的赞叹,说即使是古佛再来,给《弥陀经》做个注解,也不能超过他。印光大师,我们现在人知道,他是西方极乐世界大势至菩萨再来的,这是可以相信的。大势至菩萨讲的这个话,我们再要不相信,那就是业障真的深重了。
如果再从事实上的证明,我们找到很多,许许多多修净土的,他一生当中只念一部经,《阿弥陀经》,只念这一句阿弥陀佛,三年、五年预知时至,站著走的,坐著走的,太多了,这是证明。三转法轮里头,这是作证转,这些人给我们做了证明,我们再要不相信那就没有法子了。经典是示转,祖师大德的注疏是劝转,那些往生的人,做出样子给我们看的是作证转,这是净土里头的三转法轮。民国五十六年,台湾省台南将军乡的老太婆,念佛三年站著往生,那是许多人见到的,亲眼看见的。她没有去读《华严》,也没有去研究《楞严》、《法华》,她没有,她不认识字。就是一天到晚念这句阿弥陀佛,她念了三年,预知时至,无疾而终,而且是站著走的。
我学佛这么多年,看到多少真正往生的,不生病的,走得很自在、很潇洒的,几乎我所听到、见到的统统是在家居士。出家念佛往生的,我只听说一个,广钦法师一个人。他往生前三天,在台北处理承天寺的事务,一切交代清楚之后,到南部六龟他自己的道场,三天之后他念佛往生。我只晓得出家人只有这么一个,其余的我所见到的出家人,走的时候都是害病,都是躺在那里,不想走也得走,没法子,无可奈何要走,没有那么轻松,没有那么自在。这是出家人应当认真去反省的,为什么近代,在家人往生这种成就超过了出家人?我们究竟犯了哪些过失,把自己大好因缘耽误了。你要不知道原因,把这个经多念几遍,我想一定会发现。凡是一个往生的,死心塌地,他心定了,身心世界一切放下,定在极乐世界上,定在阿弥陀佛上,这样就走了。
如果还有任何的牵挂,都是业障,都是障碍,连弘法利生都是障碍。弘法利生要不要做?要做,随缘做,不可以攀缘做。随缘做是什么?心还在定中。攀缘做,心里想怎么样做,这心已经不定了,那就是不定聚。如果再想这个世间名闻利养、财色名食睡,那就是邪定聚,那更糟了,所以这就难了。在家人家业成就,子女抚养成了,各自都能自立了,他真放下了,比出家人的心清净,比出家人的环境单纯,所以往往他的成就超越了出家人。尤其我读这部经深深有感触,因为古德一再讲,这个经是为在家人说的,前面摆开这个架式,在家的居士等觉菩萨,这么高的地位的就十六个人,排名就排了十六个。勉励在家人,出家人更应当警觉,不可以落后,落后太难看了。这是正定、邪定、不定,不仅是证无上菩提正因,连我们现在求往生西方极乐世界都不能够疏忽。
再看底下一段经文,下面一段经文是:
【十方佛赞第二十三】
这一段经文,正像小本《弥陀经》里面,六方佛的赞叹、劝勉是一个意思,小本经里面这个经文似乎比这一段还要详细。其他的部分,本经比小本《弥陀经》讲得详细,互有详略。
【复次阿难。东方恒河沙数世界。一一界中如恒沙佛。】
这个数字是数不尽的,小本《弥陀经》举出几位代表,就是诸佛的上首,此地统统省略掉了,只说无量无数的诸佛。
【各出广长舌相。放无量光。说诚实言。称赞无量寿佛。不可思议功德。】
跟小本经里面所说的完全相同。
【南西北方,恒沙世界。诸佛称赞亦复如是。】
南方、西方、北方跟东方一样,每一方都是无量无边诸佛,每一尊佛都出广长舌相,赞叹阿弥陀佛,赞叹这部经。
【四维上下。】
四维是东南、西南、东北、西北,上下,这就是十方。
【恒沙世界。诸佛称赞。亦复如是。何以故。】
为什么十方无量无边的诸佛,说十方就包括三世,这一点我们也千万不能够疏忽的,要细心去体会。我们在一切经里面,读了不少,看了不少,没有这个现象。这一部经、一个法门能够得到十方三世一切诸佛的赞叹,既赞叹必定弘扬、必定宣讲,必定劝他所度的那些众生念佛求生净土,这是必然的道理。我称赞阿弥陀佛,我一定读《无量寿经》,一定处处讲《无量寿经》,一定自己依照这个经修行,一定把这个法门普遍劝导一切人。连我们还不到那个地位我们都这样做了,诸佛如来我想没有例外的。从这一点你细细去体会,这个法门就是不可思议的第一法门,是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度众生的第一个法门,最重要的一个手段;换句话说,这个法门众生不能接受、不能相信,这没有法子,换一个吧,换一个那是方便法。再不能接受,再换一个,换了许许多多法门,给诸位说,都是诱导他渐渐的入这个法门。
那我们就要明了,我们选择了这个法门,还要不要其他一些经典?不需要了,那些都是引导的,引导归这里的,我现在已经到此地来了,我还要什么引导?不要了。所以,世间法我们要放下,不要再挂念,不要再分别,不要再执著;佛法也要放下,一切经论、所有法门,我们从今天起,也不必分别,也不必执著。遇到了合掌恭敬,因为那是佛说的,决定没有毁谤,法法平等,无二无别,我们要尊重。可是自己决定不去沾染,一心一意的念佛求生净土。别人说他法门高,法门好,我们恭敬称赞,我不如你,你有能力学,我没有能力学,我只有老老实实念佛,往生西方就心满意足了,这就行了。他也高兴,我也无烦恼,不必与人争论。我们看佛在此地给我们讲的这个因由,何以故?
【欲令他方所有众生。】
不是释迦牟尼佛对我们,十方世界一切诸佛,对他们那个世界众生都是这样的,就是『欲令他方所有众生』。
【闻彼佛名。】
彼佛就是无量寿佛,阿弥陀佛,闻名。
【发清净心。忆念受持。】
这就是持名念佛。
【归依供养。乃至能发一念净信。所有善根。至心回向。愿生彼国。随愿皆生。得不退转。乃至无上正等菩提。】
我刚才说明这个意思了,没有一尊佛不希望众生念佛求生净土。所以,佛怎样度众生?就是劝他往生极乐世界。在过去,习惯上讲,净土宗的祖师称大师,大师是对佛的称号,古时候不是随便称的。古时候你看翻经的法师,这是最了不起的,三藏法师。古时候有禅师、有律师、有论师、有经师,受皇帝供养的有国师,没有人敢称大师的。但是,一般尊称净土宗的祖师称大师,什么原因?大师是要度人成佛的,你度这个众生不能教他这一生成佛,你不够资格做大师。净土宗劝他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这一往生,就一生证无上正等正觉,他这个度众生跟诸佛度众生没有两样,所以称大师是很有道理的。
我们今天无论是什么身分,出家在家、男女老少,我们逢人都能把净土法门介绍给别人,劝勉别人依教修行念佛往生,你的功德跟十方诸佛无二无别。你这样做法,不但弥陀欢喜,十方诸佛也必然是欢喜、赞叹、恭敬合掌,为什么?你跟弥陀、诸佛同心、同愿、同行,试想想你还会不往生吗?没这个道理,你决定往生。
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