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无量寿经 - (第七集)
无量寿经  (第七集)  1988  美国达拉斯  档名:02-020-0007

  请掀开经本第三十一页,第二行,最后一句看起:

  【观法如化。三昧常寂。善护口业。不讥他过。善护身业。不失律仪。善护意业。清净无染。】

  从这个地方看起。上面曾经讲到,法藏比丘在因地里面修学的纲领,这些我们都应当要学习。今天这一段开头这两句非常重要,『观法如化』,法是一切法,包括世间与出世间,这一切法都是相有体无,正如同《金刚经》上所说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这样才能够看到一切法的真实相。知道一切法如幻如梦,如泡如影,我们在一切法里面可以受用,决定不可以执著。为什么?因为它不是真的,一切法都不是一个实体,所谓是「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所以相有体空。这一句是慧观,是智慧的观察,也就是我们常讲的看破,看破之后这就能放下。『三昧常寂』就是放下,三昧是梵语,翻成中国的意思是正受,就是正常的享受。他享受的是清净寂灭,心里面不但是没有我执,我执尚且没有,我所当然更没有了,同时他还没有法执,我、法两种执著他都远离了,所以叫常寂。

  『善护口业,不讥他过』,底下这段是讲菩萨三业清净。六祖大师在《坛经》里面也给我们说得很好,说「若真修道人,不见他人过」,本经阿弥陀佛在因地当中的修行也不例外。可见得不见众生过,这是我们真正修道人必须要学习的,而且首先要学习。『善护身业,不失律仪』,律是戒律,仪是威仪,也就是一举一动都要符合戒律、威仪,这是护身业。意业是『清净无染』。这三业当中,当然最重要的是意业,意清净无染,决定不会有口过,也不会有身的过失。由此可知,修身、语两业,就是帮助我们修意业,意业成就了,身、语自自然然就符合律仪了。像孔老夫子自己说,他到七十岁的时候才到了这个境界,「从心所欲而不逾矩」,从心所欲是自在,真正自在了。自在怎么样?又不失威仪,言语、动作都合乎规矩、合乎礼节,这才是真正的成就。

  【所有国城。聚落。眷属。珍宝。都无所著。】

  这些都是讲我们生活所依赖的环境,佛法里面所讲的依报,依报不能缺少。虽然不缺,但是心里面不能执著,因为心里面执著,你就染污了,就得不到清净心,心里面有执著,你也就失掉了三昧常寂。所以不应当执著,因为这些依报环境也是如化,这一切法亦是如化。

  【恒以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六度之行。教化安立众生。住於无上真正之道。】

  菩萨到了这样的境界,於一切法里面他看破了,他也放下了,内不动心,外不著相,他住在这个世间为什么?换句话说,到这种境界,实在是没有必要再住在世间。可是他还不离开这个世间,不是他有所留恋,这是大慈大悲,他要帮助那些还没有开悟的众生,还在迷惑颠倒、造业受报的那些众生,为他们住世。以六波罗蜜就是菩萨法,菩萨行法把它归纳成这六大纲领,以这个六波罗蜜『教化安立众生』,帮助他们也能够『住於无上真正之道』。无上真正之道,狭义地说就是无上正等正觉,广义的讲就是前面所说的,前面这段经文所讲的就是无上真正之道。

  【由成如是诸善根故。所生之处。无量宝藏。自然发应。】

  依报,佛在经上常说是随著正报转的,正报清净庄严,依报的福就大了。所以,诸佛如来他们福报之大,我们没有法子想像。古人讲,不读《华严》不知道佛家的富贵,我们展开《华严经》,前面十一卷半的经文,完全是讲毗卢遮那佛依报、正报的庄严。那种庄严,实在我们要是不读经,我们怎么样去想像都想像不到。阿弥陀佛福报很大,西方极乐世界的庄严与毗卢遮那佛可以说是没有两样。所以我们要想修福,福在哪里修?福还是在清净三业当中修,身语意三业清净了,福报是自然现前,不必去求的。

  为什么自然现前?大家要晓得,世间人的福报是修福得来的,修善则有善报,你造罪业则有恶报。佛菩萨他不是从修善得的福报,他修什么?修清净心,他的福报是从自性当中自然流露出来的;换句话说,是本来具足的,智慧具足,福德具足,庄严具足,没有一样不具足。就好像六祖开悟的时候,他豁然明了,他说「何期自性本来具足」,没有一样欠缺。所以佛法重视明心见性,我们念佛,重视一心不乱,到理一心不乱就是明心见性。所以,这个时候『无量宝藏,自然发应』,发是发生,应是应现。

  【或为长者居士。豪姓尊贵。或为刹利国王。转轮圣帝。或为六欲天主。乃至梵王。】

  这是菩萨应现在六道里面,以六道众生的身分来修菩萨道,行菩萨道,教化众生,护持佛法,弘扬佛法。所以你看到他是『长者居士』,或者是国王、天王,实际上都是菩萨。

  【於诸佛所。尊重供养。未曾间断。如是功德说不能尽。】

  这就是叙说他以「六度教化安立众生」,要度众生必须要跟众生现同类身,同在一个社会,这样才能够真正的帮助他。

  【身口常出无量妙香。犹如栴檀。优钵罗华。其香普熏无量世界。】

  这是香庄严,净土法门,诸位读《楞严》就晓得,「大势至圆通章」里面所讲的,这个法门是香光庄严,因为极乐世界是一切众香和合的。这些是法藏比丘所说的,他修的就是修西方净土,换句话说,西方净土最主要的就是香光庄严。身口都出妙香,这用栴檀来做比喻,因为栴檀我们这个世间有。实际上,它这个香之妙好超出我们世间,我们也找不出一样东西真正能跟它比较。不得已用我们这个世间的栴檀、『优钵罗华』,优钵罗华是青色莲花,我们看到非常欢喜,非常爱好的这种花。这香『普熏无量世界』。我们自己学,念佛不但是香也是光,心里面常常想佛,口里面常常念佛,这就是香光庄严。如果我们自己身心清净,你的居处自自然然会有一种香气,这都是感应,自然会有的。

  【随所生处。色相端严。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悉皆具足。】

  像佛一样,具足相好,具足光明。『三十二相』,在古代的印度称为大人之相,我们俗称,看相相书里面的贵相,我们人间以为这是贵相。你以为哪些是贵相,佛菩萨统统具足,即使示现成一个长者居士的身分,他也具足。

  【手中常出无尽之宝。庄严之具。】

  他要布施一切众生,如果没有这些珍宝,怎样来利益众生?这些宝从哪里来的?自自然然而来的。只要你自己心地真正做到清净、平等、慈悲,不但你自性功德里面这无尽的宝藏会往外面流出来,而且十方三世诸佛菩萨加持,特别是阿弥陀佛。你要宣扬这个法门,修学这个法门,阿弥陀佛时时刻刻照顾你,护法的菩萨与龙天时时刻刻拥护你,你决定不会有缺乏。『无尽之宝,庄严之具』,这是众宝的庄严。

  【一切所须。最上之物。利乐有情。】

  这些无尽的珍宝、庄严具做什么用?去布施众生,帮助一切有情众生。

  【由是因缘。能令无量众生。皆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你跟众生有了恩惠,六道众生我们常讲都是有感情的,他要是把感情变成了理智,那他就是佛菩萨;迷失了本性的般若,把般若转变成为情识,所以叫有情众生。你必须先要跟他结下恩惠,然后他才能够听从你的教导,听从你的劝告,他就能发心,也能够发无上菩提心。这一章是讲法藏比丘的行持,我们应当要努力学习的。再看底下一章:

  【圆满成就第九】

  这一章是讲证。所以,这个经文的顺序是信、解、行、证,这个意思清清楚楚,有条不紊。

  【佛告阿难。法藏比丘。修菩萨行。积功累德。无量无边。於一切法。而得自在。非是语言分别之所能知。所发誓愿圆满成就。如实安住。具足庄严。威德广大。清净佛土。】

  这就是说他累劫的修行,前面我们看到他是五劫修行,这么长的时间,『积功累德,无量无边』,这样修才能将自性圆满的开发。所以,西方极乐世界展现出来的,没有一样不称性,全是自性的功德、智慧、神通、道力,样样都是不可思议。所以释迦牟尼佛在此地说,『非是语言分别之所能知』,言语说不出,也说不尽;不但言语没有法子叙说极乐世界的境界,连思惟想像都达不到,这个在前面四十八愿里面我们有看到,弥陀的本愿就是如此。

  『所发誓愿』,这就是指四十八愿,本经是二十四愿,『圆满成就』,每一愿他都圆满了,愿愿都变成真正的事实。『如实安住,具足庄严』,依报与正报正如法藏在本愿里面所叙说的,这是成就『威德广大,清净佛土』,就是极乐世界。

  【阿难闻佛所说。白世尊言。法藏菩萨成菩提者。为是过去佛耶。未来佛耶。为今现在他方世界耶。】

  佛给阿难说到此地,也就是把西方极乐世界实在讲概略的状况介绍完了,一直讲到阿弥陀佛成佛,行愿圆满。阿难尊者就问了,法藏所成的佛,到底是过去佛,是未来佛,还是现在佛?现在当然不在我们这个世界,一个世界只有一尊佛,他在的时候,本师是释迦牟尼佛。法藏成佛当然是在他方世界。

  【世尊告言。彼佛如来。来无所来。去无所去。无生无灭。非过现未来。】

  这是首先要把阿难的观念纠正过来。其实阿难是菩萨示现,他当然晓得,就怕我们凡夫读了经文,随著经文执著,随著经文分别,那你就不解如来真实义了。所以,马鸣菩萨在《起信论》里面教给我们读经的一个原则,这个原则说得非常之好,「离言说相,离文字相,离心缘相」,必须要离这三相,我们就能得真实义。当年所说的,集结成为经典,流传到今天,这是文字。凡夫就是著文字相、著言语相,还著个心缘相,心缘就是打妄想,要常常想想这个经里什么意思,分别执著妄想。菩萨教给我们,必须离分别执著妄想,那你就能真正得到佛所说的真实义。所以,这段经文在此地提醒我们,决定不能著相。

  佛实在是不来不去。过去在隋朝时候,慧思禅师在《中观论》里面,就是讲八不中观,他开悟了。他是从一首偈子当中开悟的,就是因缘所生法,他真正明了了。偈子说,所谓「诸法不自生,亦不从他生,不共不无因,是故知无生」,慧思禅师从《中观》这首偈子开悟,以后传到智者大师,就建立了天台宗。所以,天台宗根本的思想,是从《中观》里面出来的,因此天台是属於空宗,《华严》属於有宗,天台属於空宗。这就是一切统统不能执著,事上有,理上没有。佛是无来无去,无生无灭,说不上现在过去未来。佛如此,我们想想,我们现在如何?是不是有来有去?实在讲也是不来不去,没有两样的,生佛不二。而是我们迷了,以为有来有去,有生有灭,以为是这样的,其实没有。这个诸位要是细读《楞严》,你能够得到一点消息。

  《楞严经》上说,诸佛如来应现在世间,是随众生心,应所知量。换句话说,他自己决定没有心,他是随众生的心示现的,众生心清净,他示现的相就清净;众生的心污秽,他现的相就污秽。不是他自己喜欢这样现,喜欢那样现,如果他还有这个念头,他是凡夫,他不是佛菩萨,佛菩萨没有念头。经上又告诉我们,「当处出生,当处灭尽」,这就是说无生无灭、无来无去。实在讲十法界依正庄严,要讲真实相统统如是,没有一个是例外的。佛已经证实了,已经证实诸法实相。我们现在是知道这么一点消息,希望这个也要能够证实,证实一切法不生不灭,不来不去。这是从理上讲的,是从觉者境界上说的,佛与大菩萨他们境界里面说的。从凡夫境界,这有来有去,底下这几句就再把他降下来,从佛菩萨的境界,再降到我们凡夫境界。

  【但以酬愿度生。现在西方。】

  我们凡夫执著有方位,执著有时空,这就是随顺众生的知见而说了。法藏比丘现在成佛,这是阿弥陀佛,为了『酬愿度生』,他发的那么多愿,愿愿都要兑现,他现在在哪里?在我们这个世界的西方。诸位要知道,极乐世界它这个方位也不一定,从我们这个世界去看,在西方;如果在极乐世界西方那恒沙国土来看极乐世界,那就是东方,极乐世界在他们国土的东方。所以,得看哪一尊佛,在什么地方说法,这是释迦牟尼佛在娑婆世界说法,极乐世界在我们这个世界的西方。

  【去阎浮提百千俱胝那由他佛刹。】

  『百千俱胝』就是十万,『那由他』就是亿,十万亿佛国土,距离我们这个世界十万亿个佛国土。

  【有世界名曰极乐。】

  这就是法藏比丘修成的国土。

  【法藏成佛。号阿弥陀。成佛以来。於今十劫。】

  跟小本《弥陀经》里面所说的完全相同。

  【今现在说法。】

  小本《弥陀经》里也是这么讲法。

  【有无量无数菩萨声闻之众。恭敬围绕。】

  看到这个地方,我们想想,这个标题上讲的「圆满成就」没错,确实圆满成就了,他成佛到现在已经十劫。再看下面这一章,这一章与我们的关系,是愈来愈密切了。

  【皆愿作佛第十】

  【佛说阿弥陀佛为菩萨求得是愿时。阿闍王子。与五百大长者。闻之皆大欢喜。各持一金华盖。俱到佛前作礼。以华盖上佛已。却坐一面听经。心中愿言。令我等作佛时。皆如阿弥陀佛。】

  我们先看这一段。佛讲了以上这么一大段,九章的经文了,『说阿弥陀佛为菩萨求得是愿时』,在座的有『阿闍王子,与五百大长者』,他们也参加了这个法会,也听释迦牟尼佛讲《无量寿经》,听了之后非常欢喜。欢喜他也有表示,这个表示就是供养,『各持一金华盖』,用金色的华盖来供佛,到佛的面前作礼,把华盖供养佛。『上佛已』,然后坐到一面继续听经,听到这里生欢喜心,心里头就想,将来我要作佛,也要像阿弥陀佛一样。他们听众起了这个念头,释迦牟尼佛就知道了,佛有他心通。这些人,我们在经文上仔细去看看,他没有发心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只是动了个念头,将来自己成佛要像阿弥陀佛一样。这一点我们要注意到。

  【佛即知之。】

  他们心里一动念,佛就晓得了。

  【告诸比丘。】

  告诉这些与会的大比丘们。

  【是王子等。后当作佛。】

  实在讲哪个众生将来不成佛?没有的,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一切众生皆当作佛,只是他遇缘有差别,他遇不到成佛、成菩萨的缘,他就成不了。实在说一切缘里面,六道的缘特别之多,成佛、成菩萨这个缘真正是稀有。所以说这些人以后统统都会作佛的,尤其是在释迦牟尼佛会上听经闻法,这个善根非常的深厚。佛又说了。

  【彼於前世住菩萨道。】

  这是讲这些人过去世统统都是学佛,都是发菩提心,修菩萨道的。

  【无数劫来。供养四百亿佛。】

  这是说阿闍王子与五百大长者,与会的他们这一帮人,这帮人都是有来历的,生生世世都是学佛的,而且过去曾经『供养四百亿佛』。

  【迦叶佛时。】

  『迦叶佛』是贤劫第三尊佛,就是释迦牟尼佛以前的一尊,释迦牟尼佛是第四,贤劫第四尊,他说在迦叶佛的时候。

  【彼等为我弟子。】

  也就是讲在前一世,释迦牟尼佛还是菩萨,还没有成佛,这些人是他的徒弟,是他的弟子。

  【今供养我。复相值也。】

  这一生我示现成佛了,他们来供养我,又遇到了。

  【时诸比丘闻佛言者。莫不代之欢喜。】

  这个与释迦牟尼佛可以说是有多世的因缘,所以佛说法他们欢喜。这一段李老师在眉注上特别提醒我们,眉注上「应警三点」,警就是我们要警惕、要警觉。第一,你看看这些人,住菩萨道,曾经在无数劫当中供养四百亿佛,这些人还有隔阴之迷,还有退转。为什么?他这一生是长者、是王子,不是菩萨,退到这个地位上来。第二,佛讲了『后当作佛』,所以说迟早遇缘,但是长劫流转,不晓得这个后当作佛是到哪一生哪一劫去了。作佛是一定会作佛,但是如果不早一天成就,六道里头生死轮转他总是免不了的。第三,这特别提醒我们,「不求带业往生,非愚即狂」。这是特别提醒我们读经之人,我们不要学阿闍王子与五百长者,应当要发心求生净土。为什么?求生净土,你这一生决定就成佛,不是后当作佛,即身就作佛了,永远不要再流转了。这是要牢牢记住的。再看下面第十一章:

  【国界严净第十一】

  【佛语阿难。彼极乐界。无量功德。具足庄严。永无众苦。诸难。恶趣。魔恼之名。】

  连这些名字都没有,哪里还有这些事实?所以西方极乐世界没有苦,我们这里有三苦、有八苦,西方极乐世界没有;我们这里有很多的灾难,他们也没有;我们这个世间有恶道、有折磨,西方极乐世界统统都没有。所以,称之为极乐。

  【亦无四时。寒暑。雨冥之异。】

  这是讲四时节气,我们现在讲的天候,他那个地方天气太好了,没有寒暑,也没有下雨、下雪,没有,这统统都没有。也没有白天晚上,没有夜晚,西方极乐世界没有夜晚。

  【复无大小江海。丘陵坑坎。荆棘沙砾。铁围。须弥。土石等山。】

  这些东西也没有。

  【唯以自然七宝。黄金为地。宽广平正。不可限极。】

  西方世界是很不可思议的境界,十方世界有这些缺陷的,在他那里统统都没有。也许我们读到这个地方,西方极乐世界有什么好处?一片广大的平原,山也没有,河也没有,这个地方有什么味道?我们这个世间人,所谓文人雅士,都喜欢奇山异水,喜欢山水,从山水里面激发了情感,许许多多的文学作品多半是这样产生的。到了西方极乐世界,这种景观没有了,我们仔细想想,阿弥陀佛建造那个世界,为什么不要这些高山江河?他有道理的,这些东西引发人的感情。佛法求的是理智,佛法教我们得一心不乱,而所有这些文学艺术的作品,总是教我们心地感情起伏,这不是了生死之道,这是助长轮回的习气,绝对不是断烦恼,修清净、平等、慈悲之道。如果你要是真正明了,佛法是教我们修清净心、平等心、慈悲心,西方极乐世界这样的设施,完全符合我们修学的标准。所以它没有,它那个地方,地『宽广平正,不可限极』。

  【微妙奇丽。清净庄严。】

  它有它奇特之处,有它美丽的地方,这不是我们一般人能够想像得到的。

  【超逾十方一切世界。】

  超逾,超过十方一切诸佛世界,都不能跟它相比。我们听了有疑惑,再看底下经文,阿难听了也有疑惑。

  【阿难闻已。】

  听了佛说这么一段话。

  【白世尊言。若彼国土无须弥山。其四天王天。及忉利天依何而住。】

  佛在前面曾经说过,他没有三恶道,阿难听听,没有三恶道,那人天两道总是有。人住在地上,天,四天王天跟忉利天都是住在须弥山,四王天住在须弥山的当中,半山,忉利天是在须弥山的山顶。想想极乐世界也应该有四王天、忉利天,它没有须弥山,这两个天住到哪里去?请教释迦牟尼佛。

  【佛告阿难。夜摩。兜率。乃至色无色界。一切诸天。依何而住。】

  释迦牟尼佛反问阿难,反过来问他,夜摩天以上,欲界天还有四层,还有色界天、无色界天,他们依哪里而住?他们是住空中。

  【阿难白言。不可思议业力所致。】

  这些叫空居天,所以天可以分为两类,就是地居天跟空居天。四王天跟忉利天是地居天,没有离开地面,夜摩以上不住在地面,住在空中。这是不可思议业力,使他能够离开地面,住在虚空之中。

  【佛语阿难。不思议业。汝可知耶。】

  不思议业力所致,你知道吗?

  【汝身果报。不可思议。众生业报。亦不可思议。众生善根。不可思议。诸佛圣力。诸佛世界。亦不可思议。】

  所以晓得,有一桩事情你真正豁然明了、觉悟了,这个不可思议,你再回头想想这个世间事事物物,自己、别人,样样都是不可思议的。所以说『诸佛世界,亦不可思议』。

  【其国众生。功德善力。】

  这个『其国』就是指极乐世界,极乐世界的众生,包括阿难所说的四大天王、忉利天等等,这都是极乐世界众生,功德善力。

  【住行业地。及佛神力。故能尔耳。】

  极乐世界的众生,第一,凭著自己所修的功德善力,以及阿弥陀佛不思议的神通、道力的加持,所以四王天跟忉利天他也住在空中,他那里没有须弥山。

  【阿难白言。业因果报。不可思议。我於此法。实无所惑。】

  阿难说真实话了,他对於西方极乐世界里面的依正因果他明了,他没有疑惑。

  【但为将来众生。破除疑网。故发斯问。】

  阿难这个问,释迦牟尼佛的答,这一问在五种问里面是「利乐有情问」。因为,我们凡夫听了佛这一番话之后一定怀疑,怀疑怎么能解决?幸亏阿难代我们问了,听了阿难的说明,这个问题我们才真正明了一些,不再疑惑。第十二章是:

  【光明遍照第十二】

  【佛告阿难。阿弥陀佛威神光明。最尊第一。十方诸佛。所不能及。】

  一切诸佛,成佛都有身光跟放光,都有这两种。这个地方都是讲佛的身光,身光与他的愿力、与他的法缘有关系。实在讲,佛与佛智慧、德能、神通、道力可以说是完全没有差别,如果有差别,那就不对了。菩萨有差别,佛没有差别,因为佛的功德统统圆满了,所谓是佛佛道同,真正平等,没有差别了。但是,每一尊佛在因地里所发的愿不相同,与一切众生所结的缘分不相同,因此在事相上显示出无差别当中就有了差别。这就阿弥陀佛,他在因地里面他的愿特别殊胜,他与众生广结法缘,缘结得多,愿特别殊胜,因此示现在事相上,也就显示出特别庄严,超过一切诸佛。所以说他『威神光明,最尊第一』,这是从事相上来论,『十方诸佛,所不能及』,都比不上他。

  【遍照东方恒沙佛刹。】

  他照东方,正好就照在我们这里,因为我们在极乐世界的东方,极乐世界在我们的西方,这是正是照到我们这个世界了。

  【南西北方。四维上下。亦复如是。】

  这是佛光普照,照十方世界。

  【若化顶上圆光。或一二三四由旬。或百千万亿由旬。诸佛光明。或照一二佛刹。或照百千佛刹。惟阿弥陀佛。光明普照无量无边无数佛刹。】

  这就显示出他跟十方诸佛不一样了。诸位同修在此地我们就要留意,不能不发大愿,不能不度众生,度众生就是要帮助一切众生。帮助他做什么?帮助他学佛,以种种善巧方便帮助一切众生学佛,这样才跟弥陀的愿力相应。与他的愿力相应,要拿我们世间俗话来说,就是跟他同志,我们想到西方极乐世界去,跟他同志那怎么会不去?决定会去的。我们想到西方极乐世界去,我那个愿很小,又不肯跟众生结缘,虽然想去,跟阿弥陀佛心志不相同,这样求生西方极乐世界,感应的力量很小,未必能够去得了。所以,要想真正往生,必须跟佛心志、行持都要相像,都要相似才行。

  有的诸佛佛光只照一、二佛刹,我们就晓得,这尊佛必定是与一切众生结的法缘不广,因地里面发的愿不大、缘不广,他也成佛了。成了佛,经上常说佛不度无缘之人,你跟这尊佛没缘,他虽然出现於世,你不是遇不到他,就是遇到了也不相信,遇到了,佛给你说法,你也不肯接受,这就是与他没有缘。所以,他的光明照得就有限,有一、二佛刹,这很小的,有能够照百千佛刹,这是比较大的。但是,比不上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光明普照』,照『无量无边无数佛刹』,这是十方诸佛不能跟他相比的。

  【诸佛光明所照远近。本其前世求道。所愿功德大小不同。】

  我刚才说了,这经上就有,确实是如此,这个地方我们读了也应该要特别的警惕,要努力来学习。

  【至作佛时。各自得之。自在所作。不为预计。】

  一切法不出因果的定律,成了佛也不能超越因果的定律,你看《华严》五周因果,《法华经》也是讲因果。我们要想成殊胜之果,必定要修殊胜之因,因果一定是相应的,这里都给我们说这个道理。

  【阿弥陀佛。光明善好。胜於日月之明。千亿万倍。】

  这是形容佛光,佛光超日月之明。

  【光中极尊。佛中之王。是故无量寿佛。亦号无量光佛。亦号无边光佛。无碍光佛。无等光佛。亦号智慧光。常照光。清净光。欢喜光。解脱光。安隐光。超日月光。不思议光。如是光明。普照十方一切世界。】

  这里面经上说十二种光,所以是称为圆满光。这个光的名号都是显他的德用,佛光照,照一切众生,众生感到佛的佛光注照的时候,他得什么样的受用,名号里面统统显示出来了。所以,阿弥陀佛是佛中最尊胜的,光明极尊,佛的身分也是极尊。使我们想到当年,蒙释迦牟尼佛加持,他见到西方极乐世界,见到阿弥陀佛,没有不发心求生净土的。历代许许多多的大菩萨、祖师大德们,不管是修哪一宗、修哪个法门,显教、密教,当他觉察到西方世界的庄严,没有一个不回向西方,求生极乐的。我们在印度佛教里面看到很多,在中国祖师大德里面也看到了很多,我们是很有幸,也可以说很有福报,这才能够遇得到。

  遇到这个法门,正如同经上所说的,我们这一生成佛的机缘到了,像蕅益大师所说的。我们要珍惜这个机缘,把握这个机缘,这一生必定成佛。要想成佛,要想上品上生,一定要把这个经念得很熟,经里面的义理常常要揣摩得透彻,断疑生信、依教奉行,我们把经里面的教训统统做到。做到了那就跟阿弥陀佛没有两样了,阿弥陀佛就是这么做的。阿弥陀佛想什么,我们也想什么,阿弥陀佛做什么,我们也做什么,使我们的思想、见解、行为跟阿弥陀佛合而为一,这叫真正的修西方净土。再看底下这段经文。

  【其有众生。遇斯光者。垢灭善生。】

  假如这个众生与佛有缘,遇到佛光了,我们都是有缘的众生,我们有没有遇到佛光?前面我跟诸位说过了,这部经就是佛光,经典所在之处就是佛光注照之方。我们展开经典,就是佛光对我们的注照,我们理解这个经典,我们就接受了佛光。将来,像《楞严》上所说的,我们依教修行,在修行过程当中你很可能见到佛光,很可能见到佛现相,见到佛相也好,见到西方净土也好,这都是必然的现象。经上说得很明白,「现前当来,必定见佛」,见佛是增长我们的信心,我们心依旧是不著相,心要清净,要更清净、更平等。

  像过去净土宗第一代的祖师远公大师,他一生当中见过三次西方极乐世界的依正庄严,他见过三次,他从来没有跟一个人说过,见如不见。到临走的时候佛来接引他,他才告诉大家,说阿弥陀佛来了,极乐世界境界又现前,我又见到了,过去我已经见过三次,大家才知道以前他见过三次极乐世界。他说他所见到的,跟经上所讲的一模一样,什么经?就是《无量寿经》。因为远公大师那个时候建立念佛法门,集合一百多人在一块共修,只有《无量寿经》。《观经》跟小本《弥陀经》那时候统统还没有翻出来,还没有到中国来。最初净土宗就是依《无量寿经》而建立的,就依这一部经,莲社里面一百二十多人个个往生,这是无比的殊胜。这是远公大师那些大善知识们,已经做了个榜样给我们看了。这是讲遇到佛光的。

  『垢灭善生』,垢是罪业,罪业消灭了,善就是慈悲心生起来了,过去生不起来的,他现在自自然然生起来。从前教他做利益众生的事情,他非常之困难,现在不让他去做,他拼命要去做,自动自发的去做,他做得非常快乐。为什么原因?他善生了,一点不勉强,就像佛菩萨度众生一样。

  【身意柔软。若在三途极苦之处。见此光明。皆得休息。】

  这是讲三恶道,三恶道的众生要是见到佛光,他那个苦也会终止。

  【命终皆得解脱。】

  这个『解脱』是有差等的,恶道众生能够见佛光的,当然都是过去生中善根深厚,换句话说,也是过去生中多生多劫念佛之人,临命终的时候一念差错,堕恶道去了。堕了恶道之后,毕竟他善根厚,他觉悟得很快,以三恶道身,他还是能够修行。像谛闲法师在头陀寺做住持的时候,这是倓老法师以前常说,头陀寺在浙江省温州。早些年,他说他在那个寺里做住持,那庙里很苦,连个时钟都没有,作息的时间就靠庙里头养了一只大公鸡。这个大公鸡每天鸡报晓,报时,一点也不差错,鸡叫了大家起床,早课。到用斋的时候,这个大公鸡也会到斋堂来,大众吃的菜、饭掉在地上的,这个大公鸡统统都把它拣了,吃得干干净净的。作课诵的时候,这个大公鸡也跟著,也跟著大家在一块念佛,只听到它嘎咯嘎咯叫,那大概就是它念佛的,念阿弥陀佛的。

  有一天课诵完了之后,它在大殿上它不走,香灯师要赶它走,它是从从容容的在大殿上转了一圈,站在大殿当中,面朝著佛像,叫了三声,它走了,站在那里走的。头陀寺公鸡往生,这是恶道。所以说这是决定是往生的,它虽然是堕了畜生身,依然还有因缘住在寺庙里面,还在寺庙里帮助大家工作,它报时就是它的工作,它一样有机缘修福,一样有机会跟著大众在一起念佛,它能够往生。所以这是得到证明,这是畜生道,也能『见此光明,皆得休息,命终皆得解脱』。

  【若有众生。闻其光明。威神。功德。日夜称说。至心不断。随意所愿。得生其国。】

  这个『得生其国』就是往生,决定能够往生,末后佛在此地劝勉我们,念佛求生净土。『闻其光明』,或者是闻『威神』,或者是闻『功德』,这个光明、威神、功德都在这部经里面。『日夜称说』,称是称念,说是为人解说。《观经》三种净业,末后一条说,「读诵大乘,劝进行者」,劝进行者就是为人说,劝他念佛,劝他依照这个经典来修行。日夜是不间断,我们这个心不能间断,机缘不能间断。没有机缘,我们多想一想,有什么方法能帮助人,现代这个科学时代,我们利用科技,帮助人的地方比以往要方便太多了。以往譬如说为人解说,很辛苦的把这部经从头到尾讲一遍,听经的人未必有时间天天来,他家里有事情,他没来就塌掉一、两堂,当中就缺了。现在我们可以利用科技的设备,可以录音,可以录影,我们将录音带、录影带帮助那些没有机会来听讲的人。我们要主动的去帮助他,不但是他问我们要的时候,我们帮助他,不问我们要的时候,我们也想方法去帮助他。这就是我们称说之心,日夜不断。

  这日夜称说,『至心不断』,果报是『随意所愿,得生其国』,这句里头我们要注意那个「随意所愿」,这是释迦牟尼佛讲的,决定不是妄语。随意所愿那就是自在往生,想什么时候往生就什么时候去,这才叫随意。想用什么方式往生就可以用什么方式,这才是随意所愿,你想站著走,或者想坐著走,想在什么时节因缘里面走,都能满你的愿。以前我在受戒的时候,戒和尚给我们讲了一个故事,这也有将近三十年了,这个人的名字我忘掉了。他是讲一个念佛往生的,也是个出家人,他说他很顽皮,他要往生了,他就问大众,他说你们有没有见过坐著往生的,或者有没有听过?大家说有。有人曾经见到人坐著往生的,结跏趺坐,也有人说那听说的多了。他说有没有见到站著往生的?大众说有,也有见过,也有听过的。他就竖了一个蜻蜓,头朝下脚朝上,问大家,你们有没有看到这样往生的?大家说没见过也没听说过,他就走了。这个人确实是很顽皮,他是「随意所愿,得生其国」,像马戏团表演一样,真是游戏往生,不虚。我们自己要能够体会,要能够辨别利害、得失,我们要想得世间的名闻利养、五欲六尘,西方极乐世界这一生必定又错过了;我们能把这个世间名利、五欲的享受舍掉,我们这一生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这个因缘就成熟了。

  说实在话,哪个人不是生生世世念佛的,绝对不是说我们只有这一生才遇到《无量寿经》,才闻到阿弥陀佛这个名号,我相信决定不是。为什么前世听了没去得成?就是为五欲六尘、名闻利养给耽误了。真的吗?我看一点都不假,为什么?我们看到许许多多念佛的人,手上拿著念珠,一天到晚阿弥陀佛,好像挺认真的,但是名利看得非常之重,贡高我慢,欺负弱者,我们见过。他也劝别人念佛往生西方,他自己的习气始终改不掉,我想我们过去生生世世就像这样的人一样,犯了严重的错误,虽念而不能往生。现在真的觉悟了,觉悟之后,我们就一定要放下,要记住佛在经上告诉我们,知足常乐。衣穿得暖,饭吃得饱,够了,若有多余,我们就尽心尽力,像经上教给我们的方法我们去做。我们行菩萨道,布施供养,劝人学佛,有大的力量那我就劝人劝得多,力量薄弱我也能劝我一些认识的人,我劝他们学佛。有大力量的,今天劝人念佛,劝人修学,那可以说这个缘分是古人怎么想像也都想像不到的,做不到的。什么方式?真有力量,借重电视、广播,请个高明的法师大德,在电视上把《无量寿经》从头到尾讲一遍,详详细细的讲一遍,多少人收听。这些收听的人当中,必然有许多人觉悟了、开解了,也死心塌地去念佛,这个功德大。

  建道场是培养弘法人才,是提供大家念佛的场所,这种场所不是儿戏的,是要决定成就的。像远公大师当年的道场一样,凡是到那里去念佛,他的确各个都往生的,建道场要以慧远大师的莲社做样子。弘法,今天最殊胜的无过於电视、广播,这是有大力量的,那他就修无量无尽的福报。没有这个力量我们做小的,我们录个录影带,辗转赠送给我们的亲朋好友。而且特别劝勉他,你听过之后,希望你再送给你认识的人去听,这样小的力量辗转流通,纵然流通不广,可是我们心广大,我们的心力、我们的能力统统做到了,只要尽心尽力,这个功德都是圆满的,圆满功德。所以,圆满功德人人能修,这才是佛法里头真正的平等法。再看底下这一章:

  【寿众无量第十三】

  【佛语阿难。无量寿佛。寿命长久。不可称计。】

  这是阿弥陀佛自己在本愿里面说过,他那个国土寿命之长,就是一四天下的众生各个都成了缘觉、辟支佛,共同来计算,也没有办法计算得出来的。所以,确实『不可称计』。

  【又有无数声闻之众。神智洞达。威力自在。能於掌中持一切世界。】

  这是说明极乐世界那边的人,他们神通广大,也是不可思议。极乐世界纯是菩萨,为什么又说声闻?这是比喻而说,说人天、说声闻、说缘觉都是比喻说的,实在讲,他们统统是菩萨。譬如我们从圆教上来讲,圆教从初信位的菩萨到等觉,一共是有五十一个阶级。在十信菩萨里面,第六信以下,那就是人天,就等於是人天,为什么?见思烦恼没有断尽。七信位的菩萨就等於说声闻,等於阿罗汉,因为他见思烦恼断尽了,实际上他是圆教的菩萨,在断烦恼这阶层上来说,等於小乘的阿罗汉。但是,他的智慧、神通、道力决定不是阿罗汉能够跟他相比的,他要殊胜太多了,只是在断烦恼上来说,断烦恼的头数跟阿罗汉相等。如果他再将见思习气也断了,他的就等於辟支佛,是这么一回事情。所以大家不要误会西方极乐世界真的有声闻、有天人,那就跟阿弥陀佛本愿不相符。我们读净土的经论,一定要以四十八愿为依据,所有经论都不能违背四十八愿,这个样子经意思才能看得圆满,才不至於看错,也不会再有怀疑了。这是说他的神通、威力他能在『掌中持一切世界』,不是一个世界,他有这么大的神力。

  【我弟子中大目犍连。神通第一。】

  这释迦牟尼佛来做个比较,释迦牟尼佛弟子当中,神通第一的是目犍连尊者。

  【三千大千世界。所有一切星宿众生。於一昼夜。悉知其数。】

  这是说目犍连尊者的能力,他有这么大的能力。『三千大千世界,所有一切星宿众生』,这一个三千大千世界里面就包括了许多的星球,这是我们现在晓得了,佛经里面讲的一个三千大千世界,就彷佛我们现在天文学里面所讲的银河系。这一个银河系里面不知道有多少星星,星宿就是星星,每个星球里面都有众生。这一句著重的是在众生,这一个大千世界里面有很多星球,星球里面那些众生究竟有多少?说众生有多少。目犍连能在一昼夜,就把这些数字统统知道了,这时间还相当长,一昼夜,他要去计算,算二十四小时他才能把它搞清楚,他有这样的能力。目犍连是阿罗汉。

  【假使十方众生。悉成缘觉。一一缘觉。寿万亿岁。神通皆如大目犍连。尽其寿命。竭其智力。悉共推算。彼佛会中声闻之数。千万分中不及一分。】

  佛以目犍连来做个比喻,目犍连有这样的能力,他说假使十方世界,就跟阿弥陀佛在本愿里面讲的意思一样,本愿里面所说的,一个四天下所有的众生都成缘觉,这个地方意思大致上是相同。『十方众生,悉成缘觉』,十方众生,缘觉就是辟支佛,每一尊辟支佛寿命都是万亿岁,神通、能力就跟目犍连一样。尽他的寿命,竭他的智力,大家共同来推算,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这个大会当中,他们声闻,就是断见思烦恼的菩萨究竟有多少,他们算不出来。『千万分中不及一分』,他能够知道的是千分之一。

  【譬如大海。深广无边。设取一毛。析为百分。碎如微尘。以一毛尘。沾海一滴。此毛尘水。比海孰多。】

  这个比喻不难懂。海,这是依报当中最大的,毛是讲我们身上汗毛,是正报里面最小的,而且还要把这个毛把它分成百分之一。这个分是竖的分,我们这一根毛都很细了,把这一个汗毛竖著分,分成一百分里面的一分,那实在是太微细了,太细了。用这么细的毛去沾海水,佛就问阿难,我这毛尘沾的水,比起大海的水,哪个水多?这个太明显了,不要说那个百分之一,把那个毛分成百分之一,就是一根毫毛沾的海水也太有限了,何必分得那么细!

  【阿难。彼目犍连等所知数者。如毛尘水。】

  『彼目犍连等』,就是指那比喻里面所讲的「十方众生,悉成缘觉」,尽他的寿命来计算极乐世界弥陀法会里头这些声闻大众,他能算得多少?就像毛尘水一样。

  【所未知者。如大海水。】

  你就想像到弥陀国土那个庄严就没法子说了,大众多这是庄严,譬如讲经说法,几千人、几万人来听,这个场面庄严;两、三个人来听,这就不能称为庄严了。可以说十方诸佛说法的听众,弥陀佛第一,他的听众太多太多了。

  【彼佛寿量。及诸菩萨。声闻。天人寿量亦尔。】

  佛的寿量,菩萨的寿量,声闻的寿量,天人的寿量。

  【非以算计譬喻之所能知。】

  没有人能够计算得出来的,西方极乐世界人寿命太长太长了,寿量都跟阿弥陀佛一样,阿弥陀佛是无量寿,凡是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的,即使是下下品生的人,也是无量寿。寿命长这好办,什么事情都容易成就。你说在我们这个世间,这就是魔,很大的魔障,叫死魔,你寿命太短了,学什么都学不成,时间不够用;极乐世界寿命很长,无论你做什么必定成就。一般经典里面告诉我们,成佛说三大阿僧只劫,三大阿僧只劫从什么地方算起?从你断尽三界八十八品见惑算起,这就入了流;如果三界八十八品见惑没有断,不算,必须从这个地方算起。好像念书一样,上了小学一年级,这时候算起,你这个学年从这个地方算;没有上学校那不算,必须从上学校注册上课这一天起才算起。所以学佛,必须从小乘须陀洹初果,就是断八十八品见惑。八十八品见惑没有断,那是幼稚园,还不够小学一年级,所以他不算;证得初果之后开始算起,从这时候三大阿僧只劫成佛,这是佛在一切小乘经上所说的。

  成什么样的佛?天台四教里面,成的是藏教佛,这个佛的地位并不很高。如果像《大方广佛华严经》里面讲的是圆教,要成圆教佛,《华严》给我们说要多少时间?要无量劫,这就难了。佛唯有在大乘经典里头才这样说,所以那不是对初学人说,对初学人说成佛要无量劫,人家都吓倒了,算了,我不学了,马上就退心。跟你说成佛是三大阿僧只劫,听听只有三个,好像不多,他还鼓起勇气起来,还行,我来试试看,我来学学看。所以,佛这是方便语,虽然是方便也是真实,藏教佛这是真实。到了西方极乐世界你寿命无量,就是佛在一切经上所说的,成圆教佛需要的时间你也足够了,一生当中决定成就,不要等到来生,你的寿命足够。

  无量劫,你的寿命不知道多少个无量劫,无量劫这些缘觉他怎么不知道?他当然可以计算得出来;他们统统计算不出来,这个寿命就太长了。所以,凡是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哪怕是下品下生,他也决定一生成佛。我们要记住末后这一行,『彼佛寿量,及诸菩萨,声闻,天人寿量亦尔,非以算数譬喻之所能知』,这样的一个地方我们要不去,那真是李老师所说的非愚即狂,不是愚痴,就是狂妄。一个正常的人,知道了这个事实的真相,没有一个不愿意去,不但要去,要快快的去。我们这一生遇缘殊胜,我们也深深的有自信心,我们这一生决定能够去得成。今天展开《无量寿经》,就是读我们自己家里的历史一样,展开《无量寿经》就是说我们故乡的状况。这才是我们真正的老家,我们现在在这个娑婆世界,在作客、在流浪,要觉悟,要回头。

  我们今天就讲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