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寿经 (第六集) 1988 美国达拉斯 档名:02-020-0006
请掀开经本,第二十四面第六行,这是第十四愿:
【我作佛时。十方众生。闻我名字。欢喜信乐。礼拜归命。以清净心。修菩萨行。诸天世人。莫不致敬。】
到这里是一段,因为这一愿里面包括四十八愿里面的三愿,这一愿是「天人礼敬」。这个我们也可能会想像得到,十方世界一定有些天人对於诸佛菩萨不认识,不知道恭敬、皈依,所以阿弥陀佛他曾经有这样的一愿。实在说,佛必须本身具备值得一切众生尊敬的条件。我们看法藏比丘成佛之后,确实与十方其他的诸佛不相同,特别使我们尊敬。凡夫没有他心知,凡夫没有宿命通,诸天天人他们有。譬如说前面我们谈到过,释迦牟尼佛成佛之后,我们凡夫不认识他,请转法轮的是净居天人。他们有宿命通,他们有他心通,所以知道世尊成无上觉,如果不启请,佛必定要入般涅盘,他来代替我们众生启请,请转法轮。
弥陀世尊也是如此,他的德号是十方无量无边诸佛刹土所有的天人,听到这个名号都能够生欢喜心,都能够恭敬、皈依,『以清净心,修菩萨行』。我们读了这一愿之后,就明白了一桩事情,世间人可以说中国外国,自古至今,无不是期望天神保佑。怎样才能得到天神的保佑?念阿弥陀佛就行了。我们从这一愿可以得到一个证明,念阿弥陀佛,『诸天世人』,他尊敬佛,当然也尊敬你。
【若闻我名。寿终之后。生尊贵家。诸根无缺。】
李老师在旁边注得很好,这是闻佛名,或者听了这个佛经生恭敬心,但是没有发愿,没有修行。他的好处就是福报,闻名是无量的福报,他来生必定是生尊贵之家,也就是说他不失人身。
【常修殊胜梵行。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这是末后这一愿,「修殊胜行愿」。殊胜行就是修念佛求生净土的法门,因为他前世阿赖耶识里面有阿弥陀佛的种子,有《无量寿经》的种子,所以他修行,必定是喜欢接近这个法门。再看底下经文,第十五愿。
【我作佛时。国中无不善名。所有众生。生我国者。皆同一心。住於定聚。永离热恼。心得清凉。所受快乐。犹如漏尽比丘。若起想念。贪计身者。不取正觉。】
这一愿里面包括了四十八愿当中的四愿,第一就是『国中无不善名』,像三恶道。不善之名尚且没有,哪里还会有事实?所以,西方极乐世界是纯善的世界,不要说是一切恶事、恶行、恶人我们决定见不到,连名都没有。第二都是住在正定聚,换句话说,他心都清净,都像在禅定之中,所以『皆同一心』。因为凡是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人,都是修得一心不乱的,所以心同、道同,他面貌、形相、智慧、功德无一不同。第三愿是讲那边的快乐,『永离热恼』,热恼就是烦恼,永远断了烦恼,『心得清凉』,清凉自在。他所受的快乐,这个地方是用『漏尽比丘』来比喻,这个比喻我们很不容易体会,为什么?我们没有见到漏尽比丘,也没有看到漏尽比丘。漏尽比丘就是小乘的阿罗汉果,将三界见思烦恼统统断尽了。他这个境界一定是非常的快乐,如果不是非常快乐,他怎么肯住在这个境界里面,这是我们从想像当中能体会到这么一点。
所以小乘证到偏真涅盘之后,他就不出来了,世尊呵斥他为焦芽败种,为什么?他去享乐了,偏真涅盘里面快乐,他去享乐了。不过佛也说了,没有真正的小乘罗汉,他们早晚还是要回小向大的。不过一般漏尽比丘,就是小乘罗汉,必须要住在偏真涅盘里面两万大劫,然后他才会离开,回小向大。辟支佛比他要高明,但是还是贪图漏尽的快乐,他要住一万大劫才回头,回小向大。可见得极乐世界的快乐,就像漏尽比丘所感受的境界相当。『若起想念,贪计身者,不取正觉』,这个「不取正觉」是贯前面四愿。末后就是决定不会再有我执,不会把这个身执著是我,像我们现在凡夫这个观念、妄想一样,这种错误的观念、妄想,西方极乐世界的人永远不会再有。下面第十六。
【我作佛时。生我国者。善根无量。皆得金刚那罗延身。坚固之力。】
这第一愿就是,这也是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的人,只要是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的,一定是有无量的善根,而且人人都是金刚不坏身。『金刚那罗延』都是金刚力士的名称,他体力非常之强壮,所以形容他坚固有力。
【身顶皆有光明照耀。成就一切智慧。获得无边辩才。】
佛身顶有光明,有圆光,凡是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的人,人人都有这个光明,身都放光,顶也放光,头顶放光,身也放光。而且自自然然就成就智慧、辩才,哪怕是现前我们很愚笨、很笨拙,到了西方世界就变聪明了,就有智慧了,也都有辩才了,辩才无碍。
【善谈诸法秘要。说经行道。语如钟声。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他有智慧、有辩才,智慧、辩才必定要起作用,起什么作用?讲经说法。在西方极乐世界与同修大家在一起说法,到十方诸佛世界供佛闻法,也为一切众生说法。底下形容他这个言语清澈远闻,语像钟声一样。
【我作佛时。所有众生。生我国者。究竟必至一生补处。】
这一条我们要特别注意到,你看经文句子非常完整。『所有众生』,这就是不管是哪一方国土来的,也不管是哪一道来的,只要你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就行了,来了之后你一生一定证等觉菩萨。『究竟必至』,这个语气非常的肯定,『一生补处』就是后补佛,也就是圆教等觉菩萨,到西方极乐世界一定会得到这个果位的。
【除其本愿为众生故。被弘誓铠。教化一切有情。皆发信心。修菩提行。行普贤道。虽生他方世界。永离恶趣。或乐说法。或乐听法。或现神足。随意修习。无不圆满。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到西方极乐世界也确实有很多人度众生的愿切,不成佛就要度众生,这是度众生的愿很切。我们现在发这个愿,自己本身没有能力、没有智慧、没有神通、没有辩才,所以我们能帮助别人的,可以说非常的有限。求生西方世界,刚才说了,到了西方极乐世界智慧立刻得到,辩才得到,神通得到,他有了这种能力,他就希望很快离开极乐世界去度那个有缘的众生。行不行?行,西方世界是个非常自由民主开放的世界,一丝毫留难都没有。你到西方世界之后,你自己有这个大悲愿力,希望教化一切众生,你可以随你的愿,在十方世界就现身。『教化一切有情,皆发信心,修菩提行,行普贤道。』你自己是修西方净土的,你教化众生必然是以净土为归依,不管你讲的是什么样的经典,讲的什么样的法门,或者显宗,或者密宗,或者是教下,到最后必定是指归净土。为什么?行普贤道就是十大愿王导归极乐。
这些人可以说他都是菩萨,从西方极乐世界出来的这些菩萨,虽然生到他方世界,这个问题就说了,他会不会退转?他有没有隔阴之迷?佛在此地告诉我们,虽然生他方世界,『永离恶趣』,他不退转的,不会退到三恶道去,因为前面我们晓得,他已经圆证三不退。或者他以说法的身分出现,或者是以听法的身分出现,做影响众。像释迦牟尼佛示现在我们这个国土说法,许多的古佛以及大菩萨们示现为佛的弟子来听法。『或现神足』,像密教里头一类,以神通来摄受一类的众生。『随意修习,无不圆满』,不管你是用哪一种法门来修学,到最后都是圆满功德。『若不尔者,不取正觉』,可见得西方世界确实有它超越诸佛国土殊胜之处。第十八:
【我作佛时。生我国者。所须饮食。衣服。种种供具。随意即至。无不满愿。】
其实西方世界是化生,福报之大无与伦比,这些人还需要饮食吗?说真实的他不需要。为什么有这一愿?这一愿佛必然见到诸佛国土里面有六道,六道里面,欲界以下都有饮食。欲界,像我们这个娑婆世界,初禅以上没有饮食了,禅悦为食,他化自在天以下都有饮食。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这个意念可能还没有断,到时候想吃了,这个习气是多生多劫养成的,不容易一下断掉,他想吃了。想吃,有,你只要一想,想什么样的饮食,这个饮食就在你面前,你想什么样衣服,衣服已经在身上,你想什么就有什么,不需要经营,不需要造作,『随意即至』。不像他方诸佛世界六道众生,一生为衣食奔波,非常的劳苦,西方极乐世界不必要为衣食奔走,随念即至。经上后面经文给我们讲得很清楚,譬如说吃东西,吃完之后,你这个餐具立刻就化掉了,就化为乌有,用不著去洗涤,用不著去收拾,真正是一尘不染。功夫高的人,这个念头一起,饮食现前,他一看就饱了,就不必要了,这是功夫稍微高一点的,这个以后经上还有。
【十方诸佛。应念受其供养。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这是随念供佛的愿。极乐世界的这些菩萨们,念念都有供养之心,供具里面也有饮食、衣服。经文上说得很清楚,『种种供具』,供养具,也拿这些供养具来供佛,佛也接受这些供养。众生供佛,佛必定为众生说法,供佛多了,你闻法也多,哪有不开悟的道理?所以,我们真正把这个事实认识清楚了,我们就放下心,一心一意专修净土。一切经论、一切法门我们要不要学?当然要学,四弘誓愿里面明明白白教给我们,「法门无量誓愿学」。可是,不是今天学,不是这一生学,今天时间太短了,这一生寿命也短促,不像世自在王佛住世的时候,人民寿命四十二劫,他有这么长的寿命,我们今天没有。没有我们怎么办?我们在这一生当中,用这个短短的时间,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到了西方极乐世界我们的寿命长,不止四十二劫。前面讲了,一四天下的众生统统都证缘觉的果位,共同来计算极乐世界人民的寿命,都算不出来。可见得西方世界的人,寿命非常之长,阿弥陀佛的寿命也长。
所以,无量法门我们应当等到到西方极乐世界再去修学。我们现前实在讲,是因为对於净土认识不清楚,信心不坚固,所以才要研究一些大乘经典,帮助我们破迷开悟,帮助我们断疑生信。如果我们悟了,就是悟了这个法门是一切法门的第一法门,这个法门是我们一生当中决定成就的法门,这就是开悟。疑根断掉了,信心具足,我们就老实念佛,到西方极乐世界之后,我们再学习无量无边的法门,弥陀会教给我们,十方诸佛也会教给我们。那个时候有智慧、有能力、有神通,可以接受得了,这才是一条真正圆满「法门无量誓愿学」的道路。再看第十九愿:
【我作佛时。国中万物。严净光丽。】
『万物』是总说依报的庄严,也就是西方极乐世界的环境,再说粗一点就是物质环境,庄严、洁净、清净,光明美丽。
【形色殊特。穷微极妙。无能称量。】
『无能称量』就是通常所讲的不可思议,称是称说,说不出来,量是度量、计较,你也没办法去想,实在是太庄严了。
【其诸众生。虽具天眼。有能辨其形色。光相。名数。及总宣说者。不取正觉。】
这是说一切众生纵然你得到天眼通,你能够把西方极乐世界这个庄严的色相,你要能说得出来,佛也『不取正觉』。那就是太美好了,这个世界。
【我作佛时。国中无量色树。高或百千由旬。道场树高。四百万里。诸菩萨中。虽有善根劣者。亦能了知。】
树木,不但我们这个世间的人喜爱,大概欢喜树木可能是十方世界一切众生无不爱好,尤其是很高大的树。我们现在世间所谓是原始丛林,几千年的这些大树,非常的壮观。西方极乐世界的树就太大、太高了,而且都是七宝所成的,这也是弥陀愿力变现出来的。我们看了经文上,这上写的高是『百千由旬』,一由旬合我们中国是八十里,这是大由旬,中等由旬是六十里,小由旬是四十里,当然这经上所说的必定是以大由旬为单位。百由旬、千由旬,这个确实我们无法想像的。『道场树』,就是阿弥陀佛说法的讲堂,讲堂四周的树木有『四百万里』高。我们看到的确也会吓到了,这么高的树,我们今天飞机也飞不到四百万里。这四百万里,可能树在地上长的,恐怕高度已经到了月球,哪有那么高的树?
可是诸位要晓得,西方世界人身高大,也不是我们能想像的。众生业报差别不同,譬如说我们一个高个子的人站在这个地方,蚂蚁从地下爬来,那个蚂蚁要看到我们人身,实际上它看不到,为什么?太高了,它见不到。要以蚂蚁来看我们人,真像我们看西方极乐世界那些菩萨一样,他们的身太高大。你看赞佛偈里面赞叹阿弥陀佛,阿弥陀佛身相那就是不可思议。说「白毫宛转五须弥」,阿弥陀佛面上两眉之间有白毫相,就是两根白毫,这两根白毫是盘旋在一起,好像一个珠子一样,其实是两根毫毛卷在一起。有多大?宛转五须弥,就有五座须弥山那么大,那佛的面孔有多大,没法子形容。「绀目澄清四大海」,佛的眼睛就像海洋一样,我们众生都望不到边际,你就晓得他的身相多大。如果树要没有这么高,没有这么大,那也不成比例了。所以他有这样高大身相,当然树木的高度也要能跟他相称。这是说往生到极乐世界那些人,纵然是善根差一点的,他也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欲见诸佛净国庄严。悉於宝树间见。犹如明镜。睹其面像。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我们到近代科学家才发明了电视、传真,西方极乐世界早就有了。它不必用这么复杂的机械,他那个电视、传真就是在这些树间。这些树都像镜子一样,你想看哪个世界的情形,它就现哪个世界的景象,就像我们现在看电视一样,非常的自在。十方世界过去、现在、未来,一切的影像都在树间显现出来。李老师底下注的说「以上三愿系物华庄严之享乐」,物华庄严就是物质的华丽庄严。第二十一愿:
【我作佛时。所居佛刹。广博严净。】
『广博』是大,所居住的地方宽大,庄严清净。
【光莹如镜。彻照十方无量无数。不可思议诸佛世界。】
这是佛的宝刹,宝刹也放光,光照十方世界。
【众生睹者。生希有心。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众生要见到当然『生希有心』。在我们想像当中,在《观无量寿经》,释迦牟尼佛将十方诸佛刹土展现给韦提希看,韦提希就选择西方极乐世界,发愿往生。这就证明『众生睹者』生希有心,她立刻真是毫无考虑就选择了西方极乐世界,与这一愿一定是有关系。二十二愿:
【我作佛时。下从地际。上至虚空。】
从地面到虚空。
【宫殿。楼观。池流。华树。国土所有一切万物。皆以无量宝香合成。其香普熏十方世界。众生闻者。皆修佛行。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这一愿是「宝香普薰」。我们读了以后也会联想到,十方诸佛国土是染净同居,就是净秽同居。秽土里面众生造恶,他造恶决定没有香气,何况是宝香,这必定是心地清净纯真修道之人才能够感得。西方世界景观就不一样了,整个世界都是宝香合成的,换句话说,无论在什么地方都是宝香普薰。众生闻到这个香就会生信心,闻到这个香也能破迷开悟,闻到宝香就能断烦恼、开智慧,所以说『皆修佛行』。第二十三:
【我作佛时。十方佛刹。诸菩萨众。闻我名已。皆悉逮得清净。解脱。普等三昧。诸深总持。住三摩地。至於成佛。】
这一段是「普等三昧愿」。这一愿里面,跟前面所讲的有一点不一样,怎么不一样?他把身分提出来了,是『十方佛刹,诸菩萨众』,不是一般的众生,是菩萨去往生的。所以他的果证就特别之高,都能够得到『清净、解脱』,『普』是普通,『等』是等於佛,他证得这个三昧与佛没有两样。这是他方世界那些菩萨们心里向往的,祈求而得不到的,阿弥陀佛知道,所以他特别发这个愿,帮助十方佛刹一切菩萨众。你们要想早一天、快一点得到如来果地上的大三昧、大总持,你也是念阿弥陀佛就行了,你就能够得到。阿弥陀佛威德、神通能够加持给他,使他立刻就能够得到。得到之后,就『住三摩地,至於成佛』,一直到成佛他不会失掉的。
【定中常供无量无边一切诸佛。不失定意。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这是「定中供佛愿」。菩萨决定不离开佛,《华严经》上说,「十地菩萨,不离念佛」。他在定中,住三摩地,至於成佛,他能不能再去供养佛,再去闻法?能。定中一样的供佛,一样的闻法,绝不失定意。定中他能够分身去,他能够化身去,他不会把普等三昧失掉,『不失定意』,就是指前面的普等三昧,诸深总持,他不会失掉的。末后一愿:
【我作佛时。他方世界诸菩萨众。】
这个也是把身分说得很清楚,他方世界的,这个两愿都是讲的他方世界的菩萨。
【闻我名者。证离生法。获陀罗尼。】
这一愿著重在『获陀罗尼』,陀罗尼是梵语,翻成中国意思叫总持,总一切法,持一切义。就是把诸佛度化众生的纲领他抓到了,这个纲领就是总持法门。
【清净欢喜。得平等住。修菩萨行。具足德本。应时不获一二三忍。於诸佛法。不能现证不退转者。不取正觉。】
这个地方这一段是「闻名得忍愿」。得忍,李老师在眉注上也有写,也有说明,黄念祖居士注解上说得更为详细,古德有许多的说法,都值得我们去做参考。这两愿都是帮助十方菩萨闻名成佛、证果,所以法藏比丘不仅仅是建立了西方极乐世界,接引十方世界一切众生,帮助他们,成就他们,而且更难得的,即使没有往生极乐世界的那些菩萨们,那就不是众生了。末后这两愿,我们看到的二十三跟二十四这个两愿,都是十方世界的菩萨,没有说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只是在他自己的国土里面闻到阿弥陀佛的名号,欢喜赞叹。听到这部经,听到这部经就能够蒙阿弥陀佛神力加持,使他不退转,使他得三摩地、得忍,得『现证不退转』。这是弥陀愿力真正不可思议,无比的广大。
到这个地方,这是四十八愿介绍完了,也就是法藏比丘把他建立极乐世界的构想、蓝图,我们做了个报告,他这个世界与我们这个世界乃至於十方世界确实不同。我们看底下一章:
【必成正觉第七】
【佛告阿难。尔时法藏比丘说此愿已。以偈颂曰。】
底下一共是有十一首的偈子,一共有十一首五言偈,这是释迦牟尼佛给阿难说,法藏比丘把四十八愿说完之后,又有偈颂做为一个总结,来做结论。
【我建超世志。必至无上道。斯愿不满足。誓不成等觉。】
第一句就是指前面所说的四十八愿,这四十八愿确实超越一切诸佛世间。『必至无上道』,无上道就是圆教圆满的佛果,他必定要成佛。『斯愿不满足』,前面所讲的四十八愿如果有一愿还没有满,法藏一定以菩萨的身分继续努力来修,绝不成佛,『誓不成等觉』。我们晓得现在法藏比丘已经成佛十劫,可见得前面所讲的四十八愿,愿愿他都圆满了,极乐世界也已成就了。而且在极乐世界里面,无量无边的菩萨都已经证得阿鞞跋致,都已经成圆教等觉不退转的菩萨,这些都是十劫所成就的。所以,经上常讲诸上善人,诸上善人都是指等觉菩萨,才能称之为上善。
【复为大施主。普济诸穷苦。令彼诸群生。长夜无忧恼。】
阿弥陀佛确实是十方世界大施主,不但是十方,也是三世间的大施主,他来普遍救济十方世界那些穷苦的众生。穷苦是真的,佛在经上有个比喻说,他说我们世间的乞丐,要饭的乞丐,要是遇到一个帝王,这两个人站在一起,那乞丐你看怎么能够比得上帝王?这就显出穷苦了。他说如果世间的帝王跟忉利天人站在一起,那世间的帝王就像那个乞丐一样,没有法子跟忉利天人去相比。忉利天王,忉利天主如果要是跟西方极乐世界的哪怕是下品下生的人去比一比,忉利天主也像个乞丐一样,才显得真正的贫穷。此地这个穷与苦,苦我们有三苦、有八苦,穷我们没有智慧,我们没有神通,没有道力,这就是穷。所以,这是特别指的六道众生,要靠佛来救济,来帮助我们。
『令彼诸群生,长夜无忧恼』,「长夜」是指无尽的轮回。没有佛的救援,我们永远没有办法离开长夜轮回,这个里面忧恼就太多了,说之不尽。现在佛为我们做大施主,他来救济我们,使我们永脱轮回,从此以后再也没有忧恼。
【出生众善根。成就菩提果。我若成正觉。立名无量寿。众生闻此号。俱来我刹中。】
他内容的段落跟他这个偈颂是不相同的,有的一个意思只有两句,有的一个意思有五、六句,我们还是照意思来念。『出生众善根』,这是指智慧,『成就菩提果』这是指解脱。一切善法都从智慧里面所生的,六道众生为什么造业、受苦,是因为他没有智慧,迷惑颠倒,所以才胡作妄为。如果他有聪明有智慧,他的造作,起心动念一切造作决定不恶,绝对不作恶,决定是善的。所以,智慧才是一切善法的根本。成就菩提果,菩提是大觉,唯有觉,这里面才真正得自在快乐。所以,李老师在小注里头说,「得常乐我净」,这个四种果德真正可以证得。
『我若成正觉,立名无量寿』,这个名号是法藏比丘自己建立的,梵语叫阿弥陀,翻成无量寿,我若成正觉,立名无量寿。『众生闻此号,俱来我刹中』,十方世界一切众生听到这个名号,此地这个闻字,前面说过,是要将这个德号缘起、含义、境界都能够彻底的明了,这个众生没有说不发愿求生净土的。所以说俱来我刹中,西方极乐世界的门非常广大,一切众生它都愿意包容。
【如佛金色身。妙相悉圆满。】
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之后,每个人的身、相好都跟佛一样,像佛一样『金色身』,一样的三十二相八十种好,这是西方极乐世界正报的庄严。
【亦以大悲心。利益诸群品。离欲深正念。净慧修梵行。】
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不但得到像佛一样的相好光明,而且心理也跟佛的心理非常的相像,大悲心生起来了。在我们世间,这个心很不容易生起来,为什么?我执太强了,念念总想著我,有我就有私,所以说自私自利。到了西方极乐世界,前面在四十八愿里面我们见到过,极乐世界那边的天人,我们就算是天人大众,决定不会再有我执,再起我念,没有了。他还有没有念头?他有。什么念头?起心动念都是要利益众生,『诸群品』就是指一切众生之类,品是品类,起心动念统统是利益一切众生。『离欲深正念』,这是讲的定,李老师他用戒定来解释这一句,离欲是戒,正念是定,具足戒定慧三学。因为底下有『净慧』,所以戒定慧『修梵行』,梵行是清净行,是佛菩萨之行。
【愿我智慧光。普照十方刹。消除三垢冥。明济众厄难。】
这就是佛光普照,佛的智慧、光明普照十方。我们有没有被阿弥陀佛佛光照摄之内?有。有,我们没有感觉到,没有感觉到这是我们自己有业障,不是佛光没有照到。佛的光明有许多种类,我们举一个显著的,大家就会体会到了。经本就是佛光,我们展开经本,我们眼睛对著经本,佛光就照我们。怎么知道?我们对著这个经本念了之后,我们欢喜赞叹,信受奉行,如果不是佛光照到我们,哪里会有这样显著的变化?这就是佛光普照。有许多人一生遇不到这个经本,一生没有念过这个经,没有听讲过这部经,他的业障比我们就更重了,他连这个机会都没有。不是佛光不照他,他自己本身有业障,排斥佛光,拒绝佛光,但是佛光还是照他。
由此可知,我们如果能够依教奉行,为人演说,辗转流通,就是把佛光扩大,把这个光明增长,使一切众生,那个业障深重的,因为我们这个助行,可能他也沾到光,他也为弥陀佛光所摄。凡是为佛光所摄的,必定消除三种烦恼,见思、尘沙、无明,所以念佛功德不可思议,一句佛号,它的力量同时断见思、破尘沙、灭无明。因此在果上,它才能够圆证三不退,这种殊胜功德,知道的人确实不多。
『明济众厄难』,明也是光明,也是明显,能够救济一切众生的厄难。为什么?他真正能够帮助你了生死超三界,真正能够帮助你这一生成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一切的厄难永远消除。
【悉舍三途苦。灭诸烦恼暗。开彼智慧眼。获得光明身。闭塞诸恶道。通达善趣门。】
这六句是一段,经义非常的明显,从此以后我们再也不会堕三恶道,『悉舍三途苦』,这是离苦。『灭诸烦恼暗』,烦恼上加一个「诸」,就是指三大类的烦恼,见思、尘沙、无明。『开彼智慧眼』,烦恼灭了,本性里面智慧就开显了。『获得光明身,闭塞诸恶道』,恶道是指三恶道。如果以往生净土的人来说,六道统统恶,何以故?不出六道,纵然得人天善果,为时有限。即使生到非想非非想天,寿命八万大劫,八万大劫比起无量无边恒河沙劫还是太短暂了,不过刹那而已。所以,三界统苦,三界都不善,「闭塞诸恶道」就是超越三界。
『通达善趣门』,善,真正至善那是成佛之道,阿弥陀佛确实能帮助我们。儒家讲求「止於至善」,这不过是一种愿望而已,至善能做得到吗?不能,至善唯有阿弥陀佛才能做到。《华严》如果不是最后十大愿王导归极乐,《华严》算不了至善,可见得至善还是在导归极乐。《法华经》也不例外,佛也是有明文在经上劝我们求生西方极乐世界。这是两部圆教一乘了义的经典,都是以归西方极乐世界才成就止於至善,这是我们应当要明了的。所以,古德赞叹这部经是了义当中的了义,一乘当中的一乘,这个话是很有道理的。
【为众开法藏。广施功德宝。】
为一切苦难的众生开显『法藏』,这个法藏就是指这部经典,或者是泛指一切劝众生念佛求生净土的经典,这都是『为众开法藏,广施功德宝』,这个法门是一切功德里面无上珍宝。我们过去不认识,所以自己也不知道取这个宝,也不晓得怎么样介绍给别人;今天我们认得了、认识了,认识我们就要取这个宝物,同时我们也要以这个珍宝来劝导一切众生,我们要帮助他也能够获得。怎么帮助法?佛在经上跟我们说得清清楚楚,我们要布施,我们要供养,我们要读诵大乘,我们要为人解说,我们要尽心尽力的去流通。
像现在我们印经是流通,我们读诵制作录音带,我们念,把这个经从头到尾念一遍,念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念这一遍,我们把它录成录音带,这是有声的《无量寿清净平等觉经》,跟这个文字没有两样,我们要用这个方法来流通。甚至於我们念注解,有些人听了经,经里面意思不太明了,我们把注解从头到尾念一遍,句读分明,使人一听他就明了意思。这也就是注解的流通,注解虽然可以把它写成文字,印出书本流通,现在我们同样要利用这些科学的工具,我们一样的把这些注解变成录音带,变成录影带去流通。这都是无量无边的功德,这是我们真正觉悟的人要尽心尽力的去做,帮助佛弘扬大法,帮助佛接引众生,我们要像佛一样的悲愿,希望一切众生早一天成佛。
【如佛无碍智。所行慈愍行。常作天人师。得为三界雄。】
佛如是,我们不能说我们做不到,这是你不解如来真实义;我们能做到,我们尽心尽力帮助佛来做,就做到了。佛是『天人师』,佛是『三界雄』,刚才说了,我们不能讲经,我们念,我们不能够写经,咱们印,我有能力去印几部经,供养别人。我把这个经念得清清楚楚,段落分明,抑扬顿挫清清楚楚,我念出这个录音带,将这个录音带流通,供养别人。这都是『如佛无碍智,所行慈愍行』。自己不敢做天人师,我念出这个经是天人师,我印出这个经本是天人师、是三界雄。
【说法师子吼。广度诸有情。圆满昔所愿。一切皆成佛。】
『昔』是往昔法藏比丘所发的四十八愿,愿一切众生统统成佛,这才是彻底究竟圆满的大愿。
【斯愿若克果。大千应感动。】
这是他的祈求,我的愿如果愿愿都能圆满,大千世界应该也有感动。
【虚空诸天神。当雨珍妙华。】
应当有这种瑞相。这是法藏比丘接著说明四十八愿之后,以这个十一首偈颂做他的总结。
【佛告阿难。法藏比丘。说此颂已。】
真的,他说了个感应,这感应立刻就现前。
【应时普地六种震动。】
大地真有感应。
【天雨妙华。】
虚空天神果然在空中散花供养。
【以散其上。自然音乐空中赞言。决定必成无上正觉。】
这是虚空当中一切天神散花、伎乐来供养、赞叹。以上所讲的都是阿弥陀佛在因地里面所发的这些大愿。再看底下一章:
【积功累德第八】
这一章是讲行,李老师说的,「愿必其行」。愿要是没有行,这个愿就是空的,所以愿一定要有行,要有行动,要真正的把它做到。不管是哪个人,智慧大小没有关系,能力大小也没有关系,你真正要想满你的大愿,可以说没有一个人做不到。只要你有心去做,你肯去做,譬如说我们在这个世间,在这个社会里头多多少少总认识几个人,你多少有几个亲戚朋友,这些亲戚朋友都是你第一个要度他的对象。怎么个度法?刚才说了,如果我们力量很有限,想印一部经没有钱,我想度这些人,帮这些人学佛,我没有能力帮。其实你要这样说法,那推卸你自己的责任,你没有尽到责任。为什么?我没有钱印经,我拿一张纸来抄一段经总可以,这个总可以做得到。像这部经,这里头经文好的地方太多了,我们一天抄个一段,我把这一段经文寄给我的亲戚朋友,不管他的反应如何,我抄一段寄给他。假如我的亲戚朋友多,我影印几张寄给他,总做得到吧。如果说是你每个星期给他寄一张,或者每个月寄一张,只要三年不断,不管他回不回信,不管他的反应如何,他必定受感动。为什么?至少你对他很关心,你每个礼拜寄几句经文给他,或者每个月你寄个一、两张给他,这是说我们没有能力印经的。我们只要有少许的邮票钱就够了,我们确实就会使许多众生,在他这一生当中意想不到的遇到这个因缘,启发他的善根福德。
我过去在台北,有个同修告诉我,他说他接到一封信,这封信里头多半都是劝人为善的,特别注明他要写二十张,同样写二十张,在一个星期之内寄给他的亲戚朋友,如果不照作他就有难。他拿来给我看,要不要写?当然这个东西是外道的,我看了一看之后,我说这倒是个好办法,我说你可以写,但是不要抄那个东西。写什么东西?把经的语录,或者祖师的语录,你写二十张寄给你的亲戚朋友,我们也可以如法炮制。他说他那个信已经传遍了全球,我们用这个方法来弘扬佛法,来劝人念佛,这不是好事情吗?所以,我们要常常有这个心,有这个念头,用种种善巧方便帮助别人,这就是我们有愿,有行动。除非我们没想到的,想到了马上去做,这是积功累德,要自己去积。请看经文。
【阿难。法藏比丘於世自在王如来前。及诸天人大众之中。发斯弘誓愿已。】
这是总结前面这两章,他发愿说完了以后。
【住真实慧。】
这句非常重要。『真实慧』不是从书本上得来的,不是从别人口里面得来的,真实慧是从自性清净心中流露出来的,这是真实慧。要拿禅宗来讲,就是明心见性,见性以后的心性里面的般若智慧之流露,这才叫是真实慧。
【勇猛精进。一向专志庄严妙土。】
这个『妙土』就是西方净土,我们在回向偈里头常常念,「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天天在喊口号,我们用什么庄严?我们念这个经,不错,你念经是有功德,你念经虽然没有人听,有鬼神听,鬼神也是众生。但是,如果你要把念经的功德扩大,要叫人也能够听到。可是此地大家一定要注意到,现代人跟古人不同,古人读书是有腔调的,像唱歌一样,拉得很长的,诵经是敲著木鱼念的。这个念法,鬼神行,鬼神有五通,他能够听得清楚、听得明白,但是人就听不清楚了。你敲著木鱼,『阿难,法藏比丘,於世自在王如来前』,别人听了不晓得你念什么。因此,念经就像我们在讲台上念这个经文一样,句读分明,一定要念出抑扬顿挫,叫听得人听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他才能得受用,他才能理解,才能觉悟,才能开慧。所以念经要这样念才行,换句话说,念经,木鱼、引磬不能用。
我们做成录音带,那就帮助很多的人。我们把录音带拷贝,寄给我们亲戚朋友,使他在一生当中,因为你寄一本经书给他,他未必看,你寄个录音带,这个录音带是你自己的声音,这是我老朋友,好久没有见面了,听听他讲些什么,他也听听你讲些什么。你把这个经从头到尾念一遍,他听了之后阿赖耶识里面这个金刚种子永远种下去,这就是庄严妙土。所以,的确要常常有一个心,要帮助一切人、引导一切人归向西方净土,这才是『一向专志庄严妙土』。李老师在这一行里头,他用五根来说,信、定、慧、进、念,这就是五根,信进念定慧,眉注上有「五根相应」,这才是真正修行,这是我们要学习的。我们过去,五根不相应,里头总缺少一条根、两条根的,菩萨所修的,他五根一条都不缺,根根相应。
【所修佛国。开廓广大。超胜独妙。建立常然。无衰无变。】
这是讲法藏比丘所建立的西方极乐世界,经文虽然只有几句,可是已经将西方极乐世界的概况,给我们描绘得清清楚楚了。这个国土是法藏比丘五劫修成的,这个世界『开廓广大』,十方世界无量无边的众生,都求生到他那个地方去,他这个国土不显得狭隘,不会觉得人口太多,总是舒舒服服。『超胜』,超是超越,胜是殊胜,『独妙』,就是一切诸佛国土都不能跟他相比。尤其难得,『建立常然,无衰无变』,这是他方世界所没有的,显示出他的无量光、无量寿。
【於无量劫。积植德行。】
以下是讲他怎么修的?我们要学习,我们要如佛之愿,我们发愿要如佛之愿,我们修行要如佛之行,愿行同佛,你想想看,哪有不往生的道理?这样的人不往生那说不过去。愿同佛所愿,行同佛所行,决定往生。所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我们信心十足,一丝毫怀疑都没有。底下一定要记住,一定要在生活当中,处事待人接物,我们要把它做到。
【不起贪瞋痴欲诸想。】
六根接触六尘境界,保持著心清净,如果有念头起来,赶紧念佛,把这个念头换成佛号。这个佛号就有力量,佛号是真正能伏得住烦恼,就是能够降伏烦恼,烦恼就是『贪瞋痴欲诸想』,这一切妄念。这是讲内不乱,内心清净。下面是外不贪著。
【不著色声香味触法。】
『色声香味触法』有没有?有。要不要?也要,不要还行吗?我们有这个身体,要吃饭,要穿衣,要住房子,这五欲六尘不能不要,要。五欲六尘虽要不碍事,怎么不碍事?只要你不著相就行了,所以『不著』是心里头不著,不执著。心不执著,什么样的境界都自在、都快乐、都没有烦恼,不计较它,不执著它,这叫不著相。外离境,这个离不是说我们身的六根离开它,不是的,是我们的心要离开它,心里面不执著,诸位一定要懂这个道理。假如你身离了,你去闭关,你去住山,可是你天天还想著这些事情,那还是枉然,还是没有用处。所以佛法里头凡是跟我们讲外离一切境界相,都是讲我们心里头要离相,离执著的相,就是离分别相、离执著相,离这个东西。也就是说在境界里头不分别不执著,这就是离,一切境界随缘而不攀缘,这样就得大自在。
【但乐忆念。过去诸佛。所修善根。】
这是教我们想,好了,这个世间五欲六尘统统都不想,都不分别、不执著了,那想什么?想佛。这是法藏比丘,他『忆念过去诸佛,所修善根』,为什么?他要建造极乐世界。我们今天要忆念的,就忆念阿弥陀佛,忆念极乐世界就行了,就可以了。所修善根,忆念四十八愿,忆念阿弥陀佛五劫修行,咱们忆念这些就可以了,这就是所修的善根。
【行寂静行。】
『寂静』是定,是一心不乱,还要『行』吗?要行。怎么行?上面这个「行」是个动词,就像《华严经》上善财童子五十三参,五十三参是行。五十三参是什么?五十三参就是从早到晚,六根接触六尘境界的生活状况,这是行。虽然有这些行,像前面讲,内不动心,外不著相,他这个行是清净的,他跟我们凡夫不一样的地方就在此地。实在讲,一个凡夫看起来,佛、菩萨跟凡夫在生活行为上可以说完全没有两样。我们要穿衣吃饭,佛菩萨也要穿衣吃饭,我们要待人接物,佛菩萨也要待人接物,我们有应酬,佛菩萨也要有应酬,没有两样。两样在哪里?用心不一样,我们凡夫生活当中,处事待人接物有分别、有执著、有念头;佛菩萨处事待人接物,没有分别,没有执著,不起念头,就这一点不一样。除了这个之外,没有一样说是不一样的,没有,所以佛菩萨叫「行寂静行」。我们所行的是烦恼行,从早到晚贪瞋痴慢,搞这些。这是我们要学的。所以,入定是这个入法,是在生活当中,是在处事待人接物里头,不起心、不动念,这就是定。所以说行住坐卧都是定,「那伽常在定,无有不定时」。
【远离虚妄。】
『虚妄』就是妄想,就是妄念,在生活当中六根接触六尘,这个时候心里头没有妄念。
【依真谛门。】
『真谛』就是定慧。
【植众德本。】
这才是真正在这里修德,『众』是无量无边的『德本』,无量无边的德本,就是指前面定慧,万德万能都是从这个生起来的。
【不计众苦。少欲知足。】
这是修定、修慧的前方便。人要知足,对於生活环境什么都不在乎,不贪图享乐,也不怕环境苦的折磨,不在乎,一切随缘这就好了。实在上说,凡夫对境,因为分别执著,他才有受、有苦;佛菩萨是苦乐忧喜舍他都不受,他在这个境界里头,他是平等的。所以,三昧翻作正受,就是正常的享受。乐的环境里面他没有乐受,他心清净,内不动,外不染;环境恶劣的他也不受,他内里面也是清净的,外面他也没有分别。所以,把这个人放在天堂,或放在地狱,他的感受是平等的。当然这是已经成就的人才能做到,我们现在在初学,初学就要牢牢记住这两句话。对於一切苦不要计较,不要把它放在心上,要保持心地清净,要『少欲知足』。为什么?帮助你得定,帮助你开智慧。
【专求白法。惠利群生。】
『白法』是善法,也就是佛法。我们求佛法,求一切善法,求这个法干什么?利益众生,帮助别人,使每个人都善,使这个社会也善,使这个世界也善。这是我们的愿望,是我们的希求,我们要努力去做,尽心尽力去做,做到哪里算哪里,而不违背自己的清净心。
【志愿无倦。】
不疲不厌。
【忍力成就。】
这个里面确实要修忍辱波罗蜜,忍有三种,第一种是人为的加害,我们要能忍,不去计较。第二个是天然的灾害,也要能忍不去计较。第三个是修法,修法也得要忍耐。譬如说我们读这卷经,这卷经从头念到尾需要念一个半钟点、两个钟点,你要没有耐心就念不下去了,一定要忍。经中所说的这些理论、所说的方法,我们要把它做到,这个也要很大的耐心,你才能够一样一样做得到。
【於诸有情。常怀慈忍。和颜爱语。劝谕策进。】
我刚才讲了很多的例子,经文里头有了。『於诸有情』,就是一切众生,要常常念著他,要以慈悲心来看待他,想方法诱导他学佛,尤其是要想方法诱导他修净土。唯有念佛求生净土,才能决定成就,他真的往生了,我们欢喜,为什么?我们帮助一个众生成佛了,你想这个功德多大。我们要想修大功德,就得这个修法,帮助众生成佛,就是度一个众生成佛了。你看我们现在是凡夫,居然能够度凡夫成佛,实在这是借阿弥陀佛的力量。如果不借阿弥陀佛的力量,那真是我们自己度自己都度不了,怎么能度别人成佛?经上说得好,你要能真正度了两个人,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就比你自己修行功德要大。你这一生当中,如果真正能够度一百个人往生西方极乐世界,那你就等於阿弥陀佛再来。阿弥陀佛化身再来这个世间,大概也不过就是度个百把人往生。所以,我们要尽心尽力,努力的去帮助我们亲朋好友,帮助我们这些认识,甚至不认识的人,常常要存这个心,劝导他,『劝谕策进』,要真的有这个念头。
【恭敬三宝。奉事师长。无有虚伪谄曲之心。庄严众行。轨范具足。】
这是说我们学佛,在这个世间必须给别人要做个样子,所谓是心里头有这个意念,这是意教,教化众生。为人演说,劝谕策进,这是言教。更要紧的要身教,我们做出一个样子给人看,『恭敬三宝』,世间人不知道恭敬三宝,我们要做出个恭敬三宝的样子给他看。他看了之后,他一定就会问,你为什么对三宝那么恭敬?这就是机会教育来了,他肯问,你就解答,你把三宝功德利益告诉他,他就明了,就开悟了。『奉事师长』,尤其是现在这个社会,教育堕落,学生不知道尊师重道,世间学术都不能成就,何况道业?所以,我们在这个时候特别要做出一个「奉事师长」的样子给别人看。我们老师不在了,过世了,可是我们对老师念念不忘,我们在谈吐当中常常提到老师,这就会给人一个印象,他不忘本,他常常念著老师。我们供养老师的照片,人家看到,他房间挂著老师照片,他时时刻刻都有报老师之恩,不忘本,这很重要。
『无有虚伪谄曲之心』,我们待人接物诚心诚意,别人欺骗我们,我们不欺骗别人,这样的心、这样的行为、这样的态度就是『庄严众行』,我们一切生活行为都要用这个心,用这种态度,用这个原则。『轨范具足』,确实可以做现代一切众生的模范,换句话说,做给他们一个好的榜样,这样才能够影响大众,这样才能够转移风俗,才能够帮助佛接引众生,教化众生。
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请掀开经本,第二十四面第六行,这是第十四愿:
【我作佛时。十方众生。闻我名字。欢喜信乐。礼拜归命。以清净心。修菩萨行。诸天世人。莫不致敬。】
到这里是一段,因为这一愿里面包括四十八愿里面的三愿,这一愿是「天人礼敬」。这个我们也可能会想像得到,十方世界一定有些天人对於诸佛菩萨不认识,不知道恭敬、皈依,所以阿弥陀佛他曾经有这样的一愿。实在说,佛必须本身具备值得一切众生尊敬的条件。我们看法藏比丘成佛之后,确实与十方其他的诸佛不相同,特别使我们尊敬。凡夫没有他心知,凡夫没有宿命通,诸天天人他们有。譬如说前面我们谈到过,释迦牟尼佛成佛之后,我们凡夫不认识他,请转法轮的是净居天人。他们有宿命通,他们有他心通,所以知道世尊成无上觉,如果不启请,佛必定要入般涅盘,他来代替我们众生启请,请转法轮。
弥陀世尊也是如此,他的德号是十方无量无边诸佛刹土所有的天人,听到这个名号都能够生欢喜心,都能够恭敬、皈依,『以清净心,修菩萨行』。我们读了这一愿之后,就明白了一桩事情,世间人可以说中国外国,自古至今,无不是期望天神保佑。怎样才能得到天神的保佑?念阿弥陀佛就行了。我们从这一愿可以得到一个证明,念阿弥陀佛,『诸天世人』,他尊敬佛,当然也尊敬你。
【若闻我名。寿终之后。生尊贵家。诸根无缺。】
李老师在旁边注得很好,这是闻佛名,或者听了这个佛经生恭敬心,但是没有发愿,没有修行。他的好处就是福报,闻名是无量的福报,他来生必定是生尊贵之家,也就是说他不失人身。
【常修殊胜梵行。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这是末后这一愿,「修殊胜行愿」。殊胜行就是修念佛求生净土的法门,因为他前世阿赖耶识里面有阿弥陀佛的种子,有《无量寿经》的种子,所以他修行,必定是喜欢接近这个法门。再看底下经文,第十五愿。
【我作佛时。国中无不善名。所有众生。生我国者。皆同一心。住於定聚。永离热恼。心得清凉。所受快乐。犹如漏尽比丘。若起想念。贪计身者。不取正觉。】
这一愿里面包括了四十八愿当中的四愿,第一就是『国中无不善名』,像三恶道。不善之名尚且没有,哪里还会有事实?所以,西方极乐世界是纯善的世界,不要说是一切恶事、恶行、恶人我们决定见不到,连名都没有。第二都是住在正定聚,换句话说,他心都清净,都像在禅定之中,所以『皆同一心』。因为凡是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人,都是修得一心不乱的,所以心同、道同,他面貌、形相、智慧、功德无一不同。第三愿是讲那边的快乐,『永离热恼』,热恼就是烦恼,永远断了烦恼,『心得清凉』,清凉自在。他所受的快乐,这个地方是用『漏尽比丘』来比喻,这个比喻我们很不容易体会,为什么?我们没有见到漏尽比丘,也没有看到漏尽比丘。漏尽比丘就是小乘的阿罗汉果,将三界见思烦恼统统断尽了。他这个境界一定是非常的快乐,如果不是非常快乐,他怎么肯住在这个境界里面,这是我们从想像当中能体会到这么一点。
所以小乘证到偏真涅盘之后,他就不出来了,世尊呵斥他为焦芽败种,为什么?他去享乐了,偏真涅盘里面快乐,他去享乐了。不过佛也说了,没有真正的小乘罗汉,他们早晚还是要回小向大的。不过一般漏尽比丘,就是小乘罗汉,必须要住在偏真涅盘里面两万大劫,然后他才会离开,回小向大。辟支佛比他要高明,但是还是贪图漏尽的快乐,他要住一万大劫才回头,回小向大。可见得极乐世界的快乐,就像漏尽比丘所感受的境界相当。『若起想念,贪计身者,不取正觉』,这个「不取正觉」是贯前面四愿。末后就是决定不会再有我执,不会把这个身执著是我,像我们现在凡夫这个观念、妄想一样,这种错误的观念、妄想,西方极乐世界的人永远不会再有。下面第十六。
【我作佛时。生我国者。善根无量。皆得金刚那罗延身。坚固之力。】
这第一愿就是,这也是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的人,只要是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的,一定是有无量的善根,而且人人都是金刚不坏身。『金刚那罗延』都是金刚力士的名称,他体力非常之强壮,所以形容他坚固有力。
【身顶皆有光明照耀。成就一切智慧。获得无边辩才。】
佛身顶有光明,有圆光,凡是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的人,人人都有这个光明,身都放光,顶也放光,头顶放光,身也放光。而且自自然然就成就智慧、辩才,哪怕是现前我们很愚笨、很笨拙,到了西方世界就变聪明了,就有智慧了,也都有辩才了,辩才无碍。
【善谈诸法秘要。说经行道。语如钟声。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他有智慧、有辩才,智慧、辩才必定要起作用,起什么作用?讲经说法。在西方极乐世界与同修大家在一起说法,到十方诸佛世界供佛闻法,也为一切众生说法。底下形容他这个言语清澈远闻,语像钟声一样。
【我作佛时。所有众生。生我国者。究竟必至一生补处。】
这一条我们要特别注意到,你看经文句子非常完整。『所有众生』,这就是不管是哪一方国土来的,也不管是哪一道来的,只要你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就行了,来了之后你一生一定证等觉菩萨。『究竟必至』,这个语气非常的肯定,『一生补处』就是后补佛,也就是圆教等觉菩萨,到西方极乐世界一定会得到这个果位的。
【除其本愿为众生故。被弘誓铠。教化一切有情。皆发信心。修菩提行。行普贤道。虽生他方世界。永离恶趣。或乐说法。或乐听法。或现神足。随意修习。无不圆满。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到西方极乐世界也确实有很多人度众生的愿切,不成佛就要度众生,这是度众生的愿很切。我们现在发这个愿,自己本身没有能力、没有智慧、没有神通、没有辩才,所以我们能帮助别人的,可以说非常的有限。求生西方世界,刚才说了,到了西方极乐世界智慧立刻得到,辩才得到,神通得到,他有了这种能力,他就希望很快离开极乐世界去度那个有缘的众生。行不行?行,西方世界是个非常自由民主开放的世界,一丝毫留难都没有。你到西方世界之后,你自己有这个大悲愿力,希望教化一切众生,你可以随你的愿,在十方世界就现身。『教化一切有情,皆发信心,修菩提行,行普贤道。』你自己是修西方净土的,你教化众生必然是以净土为归依,不管你讲的是什么样的经典,讲的什么样的法门,或者显宗,或者密宗,或者是教下,到最后必定是指归净土。为什么?行普贤道就是十大愿王导归极乐。
这些人可以说他都是菩萨,从西方极乐世界出来的这些菩萨,虽然生到他方世界,这个问题就说了,他会不会退转?他有没有隔阴之迷?佛在此地告诉我们,虽然生他方世界,『永离恶趣』,他不退转的,不会退到三恶道去,因为前面我们晓得,他已经圆证三不退。或者他以说法的身分出现,或者是以听法的身分出现,做影响众。像释迦牟尼佛示现在我们这个国土说法,许多的古佛以及大菩萨们示现为佛的弟子来听法。『或现神足』,像密教里头一类,以神通来摄受一类的众生。『随意修习,无不圆满』,不管你是用哪一种法门来修学,到最后都是圆满功德。『若不尔者,不取正觉』,可见得西方世界确实有它超越诸佛国土殊胜之处。第十八:
【我作佛时。生我国者。所须饮食。衣服。种种供具。随意即至。无不满愿。】
其实西方世界是化生,福报之大无与伦比,这些人还需要饮食吗?说真实的他不需要。为什么有这一愿?这一愿佛必然见到诸佛国土里面有六道,六道里面,欲界以下都有饮食。欲界,像我们这个娑婆世界,初禅以上没有饮食了,禅悦为食,他化自在天以下都有饮食。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这个意念可能还没有断,到时候想吃了,这个习气是多生多劫养成的,不容易一下断掉,他想吃了。想吃,有,你只要一想,想什么样的饮食,这个饮食就在你面前,你想什么样衣服,衣服已经在身上,你想什么就有什么,不需要经营,不需要造作,『随意即至』。不像他方诸佛世界六道众生,一生为衣食奔波,非常的劳苦,西方极乐世界不必要为衣食奔走,随念即至。经上后面经文给我们讲得很清楚,譬如说吃东西,吃完之后,你这个餐具立刻就化掉了,就化为乌有,用不著去洗涤,用不著去收拾,真正是一尘不染。功夫高的人,这个念头一起,饮食现前,他一看就饱了,就不必要了,这是功夫稍微高一点的,这个以后经上还有。
【十方诸佛。应念受其供养。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这是随念供佛的愿。极乐世界的这些菩萨们,念念都有供养之心,供具里面也有饮食、衣服。经文上说得很清楚,『种种供具』,供养具,也拿这些供养具来供佛,佛也接受这些供养。众生供佛,佛必定为众生说法,供佛多了,你闻法也多,哪有不开悟的道理?所以,我们真正把这个事实认识清楚了,我们就放下心,一心一意专修净土。一切经论、一切法门我们要不要学?当然要学,四弘誓愿里面明明白白教给我们,「法门无量誓愿学」。可是,不是今天学,不是这一生学,今天时间太短了,这一生寿命也短促,不像世自在王佛住世的时候,人民寿命四十二劫,他有这么长的寿命,我们今天没有。没有我们怎么办?我们在这一生当中,用这个短短的时间,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到了西方极乐世界我们的寿命长,不止四十二劫。前面讲了,一四天下的众生统统都证缘觉的果位,共同来计算极乐世界人民的寿命,都算不出来。可见得西方世界的人,寿命非常之长,阿弥陀佛的寿命也长。
所以,无量法门我们应当等到到西方极乐世界再去修学。我们现前实在讲,是因为对於净土认识不清楚,信心不坚固,所以才要研究一些大乘经典,帮助我们破迷开悟,帮助我们断疑生信。如果我们悟了,就是悟了这个法门是一切法门的第一法门,这个法门是我们一生当中决定成就的法门,这就是开悟。疑根断掉了,信心具足,我们就老实念佛,到西方极乐世界之后,我们再学习无量无边的法门,弥陀会教给我们,十方诸佛也会教给我们。那个时候有智慧、有能力、有神通,可以接受得了,这才是一条真正圆满「法门无量誓愿学」的道路。再看第十九愿:
【我作佛时。国中万物。严净光丽。】
『万物』是总说依报的庄严,也就是西方极乐世界的环境,再说粗一点就是物质环境,庄严、洁净、清净,光明美丽。
【形色殊特。穷微极妙。无能称量。】
『无能称量』就是通常所讲的不可思议,称是称说,说不出来,量是度量、计较,你也没办法去想,实在是太庄严了。
【其诸众生。虽具天眼。有能辨其形色。光相。名数。及总宣说者。不取正觉。】
这是说一切众生纵然你得到天眼通,你能够把西方极乐世界这个庄严的色相,你要能说得出来,佛也『不取正觉』。那就是太美好了,这个世界。
【我作佛时。国中无量色树。高或百千由旬。道场树高。四百万里。诸菩萨中。虽有善根劣者。亦能了知。】
树木,不但我们这个世间的人喜爱,大概欢喜树木可能是十方世界一切众生无不爱好,尤其是很高大的树。我们现在世间所谓是原始丛林,几千年的这些大树,非常的壮观。西方极乐世界的树就太大、太高了,而且都是七宝所成的,这也是弥陀愿力变现出来的。我们看了经文上,这上写的高是『百千由旬』,一由旬合我们中国是八十里,这是大由旬,中等由旬是六十里,小由旬是四十里,当然这经上所说的必定是以大由旬为单位。百由旬、千由旬,这个确实我们无法想像的。『道场树』,就是阿弥陀佛说法的讲堂,讲堂四周的树木有『四百万里』高。我们看到的确也会吓到了,这么高的树,我们今天飞机也飞不到四百万里。这四百万里,可能树在地上长的,恐怕高度已经到了月球,哪有那么高的树?
可是诸位要晓得,西方世界人身高大,也不是我们能想像的。众生业报差别不同,譬如说我们一个高个子的人站在这个地方,蚂蚁从地下爬来,那个蚂蚁要看到我们人身,实际上它看不到,为什么?太高了,它见不到。要以蚂蚁来看我们人,真像我们看西方极乐世界那些菩萨一样,他们的身太高大。你看赞佛偈里面赞叹阿弥陀佛,阿弥陀佛身相那就是不可思议。说「白毫宛转五须弥」,阿弥陀佛面上两眉之间有白毫相,就是两根白毫,这两根白毫是盘旋在一起,好像一个珠子一样,其实是两根毫毛卷在一起。有多大?宛转五须弥,就有五座须弥山那么大,那佛的面孔有多大,没法子形容。「绀目澄清四大海」,佛的眼睛就像海洋一样,我们众生都望不到边际,你就晓得他的身相多大。如果树要没有这么高,没有这么大,那也不成比例了。所以他有这样高大身相,当然树木的高度也要能跟他相称。这是说往生到极乐世界那些人,纵然是善根差一点的,他也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欲见诸佛净国庄严。悉於宝树间见。犹如明镜。睹其面像。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我们到近代科学家才发明了电视、传真,西方极乐世界早就有了。它不必用这么复杂的机械,他那个电视、传真就是在这些树间。这些树都像镜子一样,你想看哪个世界的情形,它就现哪个世界的景象,就像我们现在看电视一样,非常的自在。十方世界过去、现在、未来,一切的影像都在树间显现出来。李老师底下注的说「以上三愿系物华庄严之享乐」,物华庄严就是物质的华丽庄严。第二十一愿:
【我作佛时。所居佛刹。广博严净。】
『广博』是大,所居住的地方宽大,庄严清净。
【光莹如镜。彻照十方无量无数。不可思议诸佛世界。】
这是佛的宝刹,宝刹也放光,光照十方世界。
【众生睹者。生希有心。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众生要见到当然『生希有心』。在我们想像当中,在《观无量寿经》,释迦牟尼佛将十方诸佛刹土展现给韦提希看,韦提希就选择西方极乐世界,发愿往生。这就证明『众生睹者』生希有心,她立刻真是毫无考虑就选择了西方极乐世界,与这一愿一定是有关系。二十二愿:
【我作佛时。下从地际。上至虚空。】
从地面到虚空。
【宫殿。楼观。池流。华树。国土所有一切万物。皆以无量宝香合成。其香普熏十方世界。众生闻者。皆修佛行。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这一愿是「宝香普薰」。我们读了以后也会联想到,十方诸佛国土是染净同居,就是净秽同居。秽土里面众生造恶,他造恶决定没有香气,何况是宝香,这必定是心地清净纯真修道之人才能够感得。西方世界景观就不一样了,整个世界都是宝香合成的,换句话说,无论在什么地方都是宝香普薰。众生闻到这个香就会生信心,闻到这个香也能破迷开悟,闻到宝香就能断烦恼、开智慧,所以说『皆修佛行』。第二十三:
【我作佛时。十方佛刹。诸菩萨众。闻我名已。皆悉逮得清净。解脱。普等三昧。诸深总持。住三摩地。至於成佛。】
这一段是「普等三昧愿」。这一愿里面,跟前面所讲的有一点不一样,怎么不一样?他把身分提出来了,是『十方佛刹,诸菩萨众』,不是一般的众生,是菩萨去往生的。所以他的果证就特别之高,都能够得到『清净、解脱』,『普』是普通,『等』是等於佛,他证得这个三昧与佛没有两样。这是他方世界那些菩萨们心里向往的,祈求而得不到的,阿弥陀佛知道,所以他特别发这个愿,帮助十方佛刹一切菩萨众。你们要想早一天、快一点得到如来果地上的大三昧、大总持,你也是念阿弥陀佛就行了,你就能够得到。阿弥陀佛威德、神通能够加持给他,使他立刻就能够得到。得到之后,就『住三摩地,至於成佛』,一直到成佛他不会失掉的。
【定中常供无量无边一切诸佛。不失定意。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这是「定中供佛愿」。菩萨决定不离开佛,《华严经》上说,「十地菩萨,不离念佛」。他在定中,住三摩地,至於成佛,他能不能再去供养佛,再去闻法?能。定中一样的供佛,一样的闻法,绝不失定意。定中他能够分身去,他能够化身去,他不会把普等三昧失掉,『不失定意』,就是指前面的普等三昧,诸深总持,他不会失掉的。末后一愿:
【我作佛时。他方世界诸菩萨众。】
这个也是把身分说得很清楚,他方世界的,这个两愿都是讲的他方世界的菩萨。
【闻我名者。证离生法。获陀罗尼。】
这一愿著重在『获陀罗尼』,陀罗尼是梵语,翻成中国意思叫总持,总一切法,持一切义。就是把诸佛度化众生的纲领他抓到了,这个纲领就是总持法门。
【清净欢喜。得平等住。修菩萨行。具足德本。应时不获一二三忍。於诸佛法。不能现证不退转者。不取正觉。】
这个地方这一段是「闻名得忍愿」。得忍,李老师在眉注上也有写,也有说明,黄念祖居士注解上说得更为详细,古德有许多的说法,都值得我们去做参考。这两愿都是帮助十方菩萨闻名成佛、证果,所以法藏比丘不仅仅是建立了西方极乐世界,接引十方世界一切众生,帮助他们,成就他们,而且更难得的,即使没有往生极乐世界的那些菩萨们,那就不是众生了。末后这两愿,我们看到的二十三跟二十四这个两愿,都是十方世界的菩萨,没有说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只是在他自己的国土里面闻到阿弥陀佛的名号,欢喜赞叹。听到这部经,听到这部经就能够蒙阿弥陀佛神力加持,使他不退转,使他得三摩地、得忍,得『现证不退转』。这是弥陀愿力真正不可思议,无比的广大。
到这个地方,这是四十八愿介绍完了,也就是法藏比丘把他建立极乐世界的构想、蓝图,我们做了个报告,他这个世界与我们这个世界乃至於十方世界确实不同。我们看底下一章:
【必成正觉第七】
【佛告阿难。尔时法藏比丘说此愿已。以偈颂曰。】
底下一共是有十一首的偈子,一共有十一首五言偈,这是释迦牟尼佛给阿难说,法藏比丘把四十八愿说完之后,又有偈颂做为一个总结,来做结论。
【我建超世志。必至无上道。斯愿不满足。誓不成等觉。】
第一句就是指前面所说的四十八愿,这四十八愿确实超越一切诸佛世间。『必至无上道』,无上道就是圆教圆满的佛果,他必定要成佛。『斯愿不满足』,前面所讲的四十八愿如果有一愿还没有满,法藏一定以菩萨的身分继续努力来修,绝不成佛,『誓不成等觉』。我们晓得现在法藏比丘已经成佛十劫,可见得前面所讲的四十八愿,愿愿他都圆满了,极乐世界也已成就了。而且在极乐世界里面,无量无边的菩萨都已经证得阿鞞跋致,都已经成圆教等觉不退转的菩萨,这些都是十劫所成就的。所以,经上常讲诸上善人,诸上善人都是指等觉菩萨,才能称之为上善。
【复为大施主。普济诸穷苦。令彼诸群生。长夜无忧恼。】
阿弥陀佛确实是十方世界大施主,不但是十方,也是三世间的大施主,他来普遍救济十方世界那些穷苦的众生。穷苦是真的,佛在经上有个比喻说,他说我们世间的乞丐,要饭的乞丐,要是遇到一个帝王,这两个人站在一起,那乞丐你看怎么能够比得上帝王?这就显出穷苦了。他说如果世间的帝王跟忉利天人站在一起,那世间的帝王就像那个乞丐一样,没有法子跟忉利天人去相比。忉利天王,忉利天主如果要是跟西方极乐世界的哪怕是下品下生的人去比一比,忉利天主也像个乞丐一样,才显得真正的贫穷。此地这个穷与苦,苦我们有三苦、有八苦,穷我们没有智慧,我们没有神通,没有道力,这就是穷。所以,这是特别指的六道众生,要靠佛来救济,来帮助我们。
『令彼诸群生,长夜无忧恼』,「长夜」是指无尽的轮回。没有佛的救援,我们永远没有办法离开长夜轮回,这个里面忧恼就太多了,说之不尽。现在佛为我们做大施主,他来救济我们,使我们永脱轮回,从此以后再也没有忧恼。
【出生众善根。成就菩提果。我若成正觉。立名无量寿。众生闻此号。俱来我刹中。】
他内容的段落跟他这个偈颂是不相同的,有的一个意思只有两句,有的一个意思有五、六句,我们还是照意思来念。『出生众善根』,这是指智慧,『成就菩提果』这是指解脱。一切善法都从智慧里面所生的,六道众生为什么造业、受苦,是因为他没有智慧,迷惑颠倒,所以才胡作妄为。如果他有聪明有智慧,他的造作,起心动念一切造作决定不恶,绝对不作恶,决定是善的。所以,智慧才是一切善法的根本。成就菩提果,菩提是大觉,唯有觉,这里面才真正得自在快乐。所以,李老师在小注里头说,「得常乐我净」,这个四种果德真正可以证得。
『我若成正觉,立名无量寿』,这个名号是法藏比丘自己建立的,梵语叫阿弥陀,翻成无量寿,我若成正觉,立名无量寿。『众生闻此号,俱来我刹中』,十方世界一切众生听到这个名号,此地这个闻字,前面说过,是要将这个德号缘起、含义、境界都能够彻底的明了,这个众生没有说不发愿求生净土的。所以说俱来我刹中,西方极乐世界的门非常广大,一切众生它都愿意包容。
【如佛金色身。妙相悉圆满。】
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之后,每个人的身、相好都跟佛一样,像佛一样『金色身』,一样的三十二相八十种好,这是西方极乐世界正报的庄严。
【亦以大悲心。利益诸群品。离欲深正念。净慧修梵行。】
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不但得到像佛一样的相好光明,而且心理也跟佛的心理非常的相像,大悲心生起来了。在我们世间,这个心很不容易生起来,为什么?我执太强了,念念总想著我,有我就有私,所以说自私自利。到了西方极乐世界,前面在四十八愿里面我们见到过,极乐世界那边的天人,我们就算是天人大众,决定不会再有我执,再起我念,没有了。他还有没有念头?他有。什么念头?起心动念都是要利益众生,『诸群品』就是指一切众生之类,品是品类,起心动念统统是利益一切众生。『离欲深正念』,这是讲的定,李老师他用戒定来解释这一句,离欲是戒,正念是定,具足戒定慧三学。因为底下有『净慧』,所以戒定慧『修梵行』,梵行是清净行,是佛菩萨之行。
【愿我智慧光。普照十方刹。消除三垢冥。明济众厄难。】
这就是佛光普照,佛的智慧、光明普照十方。我们有没有被阿弥陀佛佛光照摄之内?有。有,我们没有感觉到,没有感觉到这是我们自己有业障,不是佛光没有照到。佛的光明有许多种类,我们举一个显著的,大家就会体会到了。经本就是佛光,我们展开经本,我们眼睛对著经本,佛光就照我们。怎么知道?我们对著这个经本念了之后,我们欢喜赞叹,信受奉行,如果不是佛光照到我们,哪里会有这样显著的变化?这就是佛光普照。有许多人一生遇不到这个经本,一生没有念过这个经,没有听讲过这部经,他的业障比我们就更重了,他连这个机会都没有。不是佛光不照他,他自己本身有业障,排斥佛光,拒绝佛光,但是佛光还是照他。
由此可知,我们如果能够依教奉行,为人演说,辗转流通,就是把佛光扩大,把这个光明增长,使一切众生,那个业障深重的,因为我们这个助行,可能他也沾到光,他也为弥陀佛光所摄。凡是为佛光所摄的,必定消除三种烦恼,见思、尘沙、无明,所以念佛功德不可思议,一句佛号,它的力量同时断见思、破尘沙、灭无明。因此在果上,它才能够圆证三不退,这种殊胜功德,知道的人确实不多。
『明济众厄难』,明也是光明,也是明显,能够救济一切众生的厄难。为什么?他真正能够帮助你了生死超三界,真正能够帮助你这一生成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一切的厄难永远消除。
【悉舍三途苦。灭诸烦恼暗。开彼智慧眼。获得光明身。闭塞诸恶道。通达善趣门。】
这六句是一段,经义非常的明显,从此以后我们再也不会堕三恶道,『悉舍三途苦』,这是离苦。『灭诸烦恼暗』,烦恼上加一个「诸」,就是指三大类的烦恼,见思、尘沙、无明。『开彼智慧眼』,烦恼灭了,本性里面智慧就开显了。『获得光明身,闭塞诸恶道』,恶道是指三恶道。如果以往生净土的人来说,六道统统恶,何以故?不出六道,纵然得人天善果,为时有限。即使生到非想非非想天,寿命八万大劫,八万大劫比起无量无边恒河沙劫还是太短暂了,不过刹那而已。所以,三界统苦,三界都不善,「闭塞诸恶道」就是超越三界。
『通达善趣门』,善,真正至善那是成佛之道,阿弥陀佛确实能帮助我们。儒家讲求「止於至善」,这不过是一种愿望而已,至善能做得到吗?不能,至善唯有阿弥陀佛才能做到。《华严》如果不是最后十大愿王导归极乐,《华严》算不了至善,可见得至善还是在导归极乐。《法华经》也不例外,佛也是有明文在经上劝我们求生西方极乐世界。这是两部圆教一乘了义的经典,都是以归西方极乐世界才成就止於至善,这是我们应当要明了的。所以,古德赞叹这部经是了义当中的了义,一乘当中的一乘,这个话是很有道理的。
【为众开法藏。广施功德宝。】
为一切苦难的众生开显『法藏』,这个法藏就是指这部经典,或者是泛指一切劝众生念佛求生净土的经典,这都是『为众开法藏,广施功德宝』,这个法门是一切功德里面无上珍宝。我们过去不认识,所以自己也不知道取这个宝,也不晓得怎么样介绍给别人;今天我们认得了、认识了,认识我们就要取这个宝物,同时我们也要以这个珍宝来劝导一切众生,我们要帮助他也能够获得。怎么帮助法?佛在经上跟我们说得清清楚楚,我们要布施,我们要供养,我们要读诵大乘,我们要为人解说,我们要尽心尽力的去流通。
像现在我们印经是流通,我们读诵制作录音带,我们念,把这个经从头到尾念一遍,念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念这一遍,我们把它录成录音带,这是有声的《无量寿清净平等觉经》,跟这个文字没有两样,我们要用这个方法来流通。甚至於我们念注解,有些人听了经,经里面意思不太明了,我们把注解从头到尾念一遍,句读分明,使人一听他就明了意思。这也就是注解的流通,注解虽然可以把它写成文字,印出书本流通,现在我们同样要利用这些科学的工具,我们一样的把这些注解变成录音带,变成录影带去流通。这都是无量无边的功德,这是我们真正觉悟的人要尽心尽力的去做,帮助佛弘扬大法,帮助佛接引众生,我们要像佛一样的悲愿,希望一切众生早一天成佛。
【如佛无碍智。所行慈愍行。常作天人师。得为三界雄。】
佛如是,我们不能说我们做不到,这是你不解如来真实义;我们能做到,我们尽心尽力帮助佛来做,就做到了。佛是『天人师』,佛是『三界雄』,刚才说了,我们不能讲经,我们念,我们不能够写经,咱们印,我有能力去印几部经,供养别人。我把这个经念得清清楚楚,段落分明,抑扬顿挫清清楚楚,我念出这个录音带,将这个录音带流通,供养别人。这都是『如佛无碍智,所行慈愍行』。自己不敢做天人师,我念出这个经是天人师,我印出这个经本是天人师、是三界雄。
【说法师子吼。广度诸有情。圆满昔所愿。一切皆成佛。】
『昔』是往昔法藏比丘所发的四十八愿,愿一切众生统统成佛,这才是彻底究竟圆满的大愿。
【斯愿若克果。大千应感动。】
这是他的祈求,我的愿如果愿愿都能圆满,大千世界应该也有感动。
【虚空诸天神。当雨珍妙华。】
应当有这种瑞相。这是法藏比丘接著说明四十八愿之后,以这个十一首偈颂做他的总结。
【佛告阿难。法藏比丘。说此颂已。】
真的,他说了个感应,这感应立刻就现前。
【应时普地六种震动。】
大地真有感应。
【天雨妙华。】
虚空天神果然在空中散花供养。
【以散其上。自然音乐空中赞言。决定必成无上正觉。】
这是虚空当中一切天神散花、伎乐来供养、赞叹。以上所讲的都是阿弥陀佛在因地里面所发的这些大愿。再看底下一章:
【积功累德第八】
这一章是讲行,李老师说的,「愿必其行」。愿要是没有行,这个愿就是空的,所以愿一定要有行,要有行动,要真正的把它做到。不管是哪个人,智慧大小没有关系,能力大小也没有关系,你真正要想满你的大愿,可以说没有一个人做不到。只要你有心去做,你肯去做,譬如说我们在这个世间,在这个社会里头多多少少总认识几个人,你多少有几个亲戚朋友,这些亲戚朋友都是你第一个要度他的对象。怎么个度法?刚才说了,如果我们力量很有限,想印一部经没有钱,我想度这些人,帮这些人学佛,我没有能力帮。其实你要这样说法,那推卸你自己的责任,你没有尽到责任。为什么?我没有钱印经,我拿一张纸来抄一段经总可以,这个总可以做得到。像这部经,这里头经文好的地方太多了,我们一天抄个一段,我把这一段经文寄给我的亲戚朋友,不管他的反应如何,我抄一段寄给他。假如我的亲戚朋友多,我影印几张寄给他,总做得到吧。如果说是你每个星期给他寄一张,或者每个月寄一张,只要三年不断,不管他回不回信,不管他的反应如何,他必定受感动。为什么?至少你对他很关心,你每个礼拜寄几句经文给他,或者每个月你寄个一、两张给他,这是说我们没有能力印经的。我们只要有少许的邮票钱就够了,我们确实就会使许多众生,在他这一生当中意想不到的遇到这个因缘,启发他的善根福德。
我过去在台北,有个同修告诉我,他说他接到一封信,这封信里头多半都是劝人为善的,特别注明他要写二十张,同样写二十张,在一个星期之内寄给他的亲戚朋友,如果不照作他就有难。他拿来给我看,要不要写?当然这个东西是外道的,我看了一看之后,我说这倒是个好办法,我说你可以写,但是不要抄那个东西。写什么东西?把经的语录,或者祖师的语录,你写二十张寄给你的亲戚朋友,我们也可以如法炮制。他说他那个信已经传遍了全球,我们用这个方法来弘扬佛法,来劝人念佛,这不是好事情吗?所以,我们要常常有这个心,有这个念头,用种种善巧方便帮助别人,这就是我们有愿,有行动。除非我们没想到的,想到了马上去做,这是积功累德,要自己去积。请看经文。
【阿难。法藏比丘於世自在王如来前。及诸天人大众之中。发斯弘誓愿已。】
这是总结前面这两章,他发愿说完了以后。
【住真实慧。】
这句非常重要。『真实慧』不是从书本上得来的,不是从别人口里面得来的,真实慧是从自性清净心中流露出来的,这是真实慧。要拿禅宗来讲,就是明心见性,见性以后的心性里面的般若智慧之流露,这才叫是真实慧。
【勇猛精进。一向专志庄严妙土。】
这个『妙土』就是西方净土,我们在回向偈里头常常念,「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天天在喊口号,我们用什么庄严?我们念这个经,不错,你念经是有功德,你念经虽然没有人听,有鬼神听,鬼神也是众生。但是,如果你要把念经的功德扩大,要叫人也能够听到。可是此地大家一定要注意到,现代人跟古人不同,古人读书是有腔调的,像唱歌一样,拉得很长的,诵经是敲著木鱼念的。这个念法,鬼神行,鬼神有五通,他能够听得清楚、听得明白,但是人就听不清楚了。你敲著木鱼,『阿难,法藏比丘,於世自在王如来前』,别人听了不晓得你念什么。因此,念经就像我们在讲台上念这个经文一样,句读分明,一定要念出抑扬顿挫,叫听得人听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他才能得受用,他才能理解,才能觉悟,才能开慧。所以念经要这样念才行,换句话说,念经,木鱼、引磬不能用。
我们做成录音带,那就帮助很多的人。我们把录音带拷贝,寄给我们亲戚朋友,使他在一生当中,因为你寄一本经书给他,他未必看,你寄个录音带,这个录音带是你自己的声音,这是我老朋友,好久没有见面了,听听他讲些什么,他也听听你讲些什么。你把这个经从头到尾念一遍,他听了之后阿赖耶识里面这个金刚种子永远种下去,这就是庄严妙土。所以,的确要常常有一个心,要帮助一切人、引导一切人归向西方净土,这才是『一向专志庄严妙土』。李老师在这一行里头,他用五根来说,信、定、慧、进、念,这就是五根,信进念定慧,眉注上有「五根相应」,这才是真正修行,这是我们要学习的。我们过去,五根不相应,里头总缺少一条根、两条根的,菩萨所修的,他五根一条都不缺,根根相应。
【所修佛国。开廓广大。超胜独妙。建立常然。无衰无变。】
这是讲法藏比丘所建立的西方极乐世界,经文虽然只有几句,可是已经将西方极乐世界的概况,给我们描绘得清清楚楚了。这个国土是法藏比丘五劫修成的,这个世界『开廓广大』,十方世界无量无边的众生,都求生到他那个地方去,他这个国土不显得狭隘,不会觉得人口太多,总是舒舒服服。『超胜』,超是超越,胜是殊胜,『独妙』,就是一切诸佛国土都不能跟他相比。尤其难得,『建立常然,无衰无变』,这是他方世界所没有的,显示出他的无量光、无量寿。
【於无量劫。积植德行。】
以下是讲他怎么修的?我们要学习,我们要如佛之愿,我们发愿要如佛之愿,我们修行要如佛之行,愿行同佛,你想想看,哪有不往生的道理?这样的人不往生那说不过去。愿同佛所愿,行同佛所行,决定往生。所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我们信心十足,一丝毫怀疑都没有。底下一定要记住,一定要在生活当中,处事待人接物,我们要把它做到。
【不起贪瞋痴欲诸想。】
六根接触六尘境界,保持著心清净,如果有念头起来,赶紧念佛,把这个念头换成佛号。这个佛号就有力量,佛号是真正能伏得住烦恼,就是能够降伏烦恼,烦恼就是『贪瞋痴欲诸想』,这一切妄念。这是讲内不乱,内心清净。下面是外不贪著。
【不著色声香味触法。】
『色声香味触法』有没有?有。要不要?也要,不要还行吗?我们有这个身体,要吃饭,要穿衣,要住房子,这五欲六尘不能不要,要。五欲六尘虽要不碍事,怎么不碍事?只要你不著相就行了,所以『不著』是心里头不著,不执著。心不执著,什么样的境界都自在、都快乐、都没有烦恼,不计较它,不执著它,这叫不著相。外离境,这个离不是说我们身的六根离开它,不是的,是我们的心要离开它,心里面不执著,诸位一定要懂这个道理。假如你身离了,你去闭关,你去住山,可是你天天还想著这些事情,那还是枉然,还是没有用处。所以佛法里头凡是跟我们讲外离一切境界相,都是讲我们心里头要离相,离执著的相,就是离分别相、离执著相,离这个东西。也就是说在境界里头不分别不执著,这就是离,一切境界随缘而不攀缘,这样就得大自在。
【但乐忆念。过去诸佛。所修善根。】
这是教我们想,好了,这个世间五欲六尘统统都不想,都不分别、不执著了,那想什么?想佛。这是法藏比丘,他『忆念过去诸佛,所修善根』,为什么?他要建造极乐世界。我们今天要忆念的,就忆念阿弥陀佛,忆念极乐世界就行了,就可以了。所修善根,忆念四十八愿,忆念阿弥陀佛五劫修行,咱们忆念这些就可以了,这就是所修的善根。
【行寂静行。】
『寂静』是定,是一心不乱,还要『行』吗?要行。怎么行?上面这个「行」是个动词,就像《华严经》上善财童子五十三参,五十三参是行。五十三参是什么?五十三参就是从早到晚,六根接触六尘境界的生活状况,这是行。虽然有这些行,像前面讲,内不动心,外不著相,他这个行是清净的,他跟我们凡夫不一样的地方就在此地。实在讲,一个凡夫看起来,佛、菩萨跟凡夫在生活行为上可以说完全没有两样。我们要穿衣吃饭,佛菩萨也要穿衣吃饭,我们要待人接物,佛菩萨也要待人接物,我们有应酬,佛菩萨也要有应酬,没有两样。两样在哪里?用心不一样,我们凡夫生活当中,处事待人接物有分别、有执著、有念头;佛菩萨处事待人接物,没有分别,没有执著,不起念头,就这一点不一样。除了这个之外,没有一样说是不一样的,没有,所以佛菩萨叫「行寂静行」。我们所行的是烦恼行,从早到晚贪瞋痴慢,搞这些。这是我们要学的。所以,入定是这个入法,是在生活当中,是在处事待人接物里头,不起心、不动念,这就是定。所以说行住坐卧都是定,「那伽常在定,无有不定时」。
【远离虚妄。】
『虚妄』就是妄想,就是妄念,在生活当中六根接触六尘,这个时候心里头没有妄念。
【依真谛门。】
『真谛』就是定慧。
【植众德本。】
这才是真正在这里修德,『众』是无量无边的『德本』,无量无边的德本,就是指前面定慧,万德万能都是从这个生起来的。
【不计众苦。少欲知足。】
这是修定、修慧的前方便。人要知足,对於生活环境什么都不在乎,不贪图享乐,也不怕环境苦的折磨,不在乎,一切随缘这就好了。实在上说,凡夫对境,因为分别执著,他才有受、有苦;佛菩萨是苦乐忧喜舍他都不受,他在这个境界里头,他是平等的。所以,三昧翻作正受,就是正常的享受。乐的环境里面他没有乐受,他心清净,内不动,外不染;环境恶劣的他也不受,他内里面也是清净的,外面他也没有分别。所以,把这个人放在天堂,或放在地狱,他的感受是平等的。当然这是已经成就的人才能做到,我们现在在初学,初学就要牢牢记住这两句话。对於一切苦不要计较,不要把它放在心上,要保持心地清净,要『少欲知足』。为什么?帮助你得定,帮助你开智慧。
【专求白法。惠利群生。】
『白法』是善法,也就是佛法。我们求佛法,求一切善法,求这个法干什么?利益众生,帮助别人,使每个人都善,使这个社会也善,使这个世界也善。这是我们的愿望,是我们的希求,我们要努力去做,尽心尽力去做,做到哪里算哪里,而不违背自己的清净心。
【志愿无倦。】
不疲不厌。
【忍力成就。】
这个里面确实要修忍辱波罗蜜,忍有三种,第一种是人为的加害,我们要能忍,不去计较。第二个是天然的灾害,也要能忍不去计较。第三个是修法,修法也得要忍耐。譬如说我们读这卷经,这卷经从头念到尾需要念一个半钟点、两个钟点,你要没有耐心就念不下去了,一定要忍。经中所说的这些理论、所说的方法,我们要把它做到,这个也要很大的耐心,你才能够一样一样做得到。
【於诸有情。常怀慈忍。和颜爱语。劝谕策进。】
我刚才讲了很多的例子,经文里头有了。『於诸有情』,就是一切众生,要常常念著他,要以慈悲心来看待他,想方法诱导他学佛,尤其是要想方法诱导他修净土。唯有念佛求生净土,才能决定成就,他真的往生了,我们欢喜,为什么?我们帮助一个众生成佛了,你想这个功德多大。我们要想修大功德,就得这个修法,帮助众生成佛,就是度一个众生成佛了。你看我们现在是凡夫,居然能够度凡夫成佛,实在这是借阿弥陀佛的力量。如果不借阿弥陀佛的力量,那真是我们自己度自己都度不了,怎么能度别人成佛?经上说得好,你要能真正度了两个人,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就比你自己修行功德要大。你这一生当中,如果真正能够度一百个人往生西方极乐世界,那你就等於阿弥陀佛再来。阿弥陀佛化身再来这个世间,大概也不过就是度个百把人往生。所以,我们要尽心尽力,努力的去帮助我们亲朋好友,帮助我们这些认识,甚至不认识的人,常常要存这个心,劝导他,『劝谕策进』,要真的有这个念头。
【恭敬三宝。奉事师长。无有虚伪谄曲之心。庄严众行。轨范具足。】
这是说我们学佛,在这个世间必须给别人要做个样子,所谓是心里头有这个意念,这是意教,教化众生。为人演说,劝谕策进,这是言教。更要紧的要身教,我们做出一个样子给人看,『恭敬三宝』,世间人不知道恭敬三宝,我们要做出个恭敬三宝的样子给他看。他看了之后,他一定就会问,你为什么对三宝那么恭敬?这就是机会教育来了,他肯问,你就解答,你把三宝功德利益告诉他,他就明了,就开悟了。『奉事师长』,尤其是现在这个社会,教育堕落,学生不知道尊师重道,世间学术都不能成就,何况道业?所以,我们在这个时候特别要做出一个「奉事师长」的样子给别人看。我们老师不在了,过世了,可是我们对老师念念不忘,我们在谈吐当中常常提到老师,这就会给人一个印象,他不忘本,他常常念著老师。我们供养老师的照片,人家看到,他房间挂著老师照片,他时时刻刻都有报老师之恩,不忘本,这很重要。
『无有虚伪谄曲之心』,我们待人接物诚心诚意,别人欺骗我们,我们不欺骗别人,这样的心、这样的行为、这样的态度就是『庄严众行』,我们一切生活行为都要用这个心,用这种态度,用这个原则。『轨范具足』,确实可以做现代一切众生的模范,换句话说,做给他们一个好的榜样,这样才能够影响大众,这样才能够转移风俗,才能够帮助佛接引众生,教化众生。
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