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寿经 (第四集) 1998 美国达拉斯 档名:02-020-0004
请掀开经本,第十三页第四行:
【大教缘起第三】
过去彭二林居士,他说上面两段是本经的序分,总名序分。今人黄念祖居士他将这一章判作别序,也就是本经的发起序,到第四章才是本经的正宗分。请看经文。
【尔时世尊。威光赫奕。如融金聚。又如明镜。影畅表里。现大光明。数千百变。尊者阿难。即自思惟。今日世尊色身诸根。悦豫清净。光颜巍巍。宝刹庄严。从昔以来。所未曾见。喜得瞻仰。生希有心。】
这一段是说如来现相,本师释迦牟尼佛现相,阿难尊者看到这个殊胜的瑞相,提出言词请教,为这部大经的发起因缘,这个因缘也非常之殊胜。这样的瑞相是不常见到的,所以阿难生希有之心。我们俗话也常说,人逢喜事精神爽,这一天可能是阿难尊者亲近佛陀,在一生当中看到佛是最殊胜,也就是好比是最愉快的一天,过去从来没有这样殊胜的好相,佛今天示现出来。『威』是讲他的威德,『光』是光明,『赫奕』是盛大之貌,比平常不一样。底下是举比喻来形容。『如融金聚』,佛身是金色,这个身坐在那个地方,好像是黄金铸造聚集在一起一样,这是形容佛的威德。『又如明镜』,这是形容佛的光明,身心都像一面镜子一样,无比清净。『影畅表里』,清净到极处。『现大光明,数千百变』,佛放光,现出变化,光中显示许多祥瑞的现象。
阿难尊者在一旁看到,看到他自己在那里想,『今日世尊色身诸根,悦豫清净』,诸根就是六根,六根清净,六根喜悦,显示出大欢喜之相。这个欢喜是有原因的,因为众生成佛的机缘到了。佛度众生,巴不得众生快快成佛,这才能畅佛本怀,果然被佛等到了这一天,这个缘成熟了。佛要说这个法门,这个法门是一切众生当生成佛的法门,佛怎么不欢喜?佛说一切经都比不上说这部经欢喜,这个意思我们要能够体会得到。所以,『光颜巍巍』,光是光彩,颜是容颜、风采,巍巍也是高大殊胜的意思,以上讲佛的正报。今天这个容貌、色相、风采都与平常不同,阿难过去没曾见过。
底下讲,『宝刹庄严』,这是依报今天好像也显得特别的殊胜,佛的色身好,好像这一天寺宇、宫殿,也比平常要庄严,『从昔以来,所未曾见』。说实在的,后世人如果有缘读到这部经,感受也同阿难当时见佛一样,这种人必定是利根,这样的人他这一生必定生净土。这一念欢喜之心,就是往生极乐世界的缘熟了,所以生起稀有之心。佛现相必定有因缘,阿难这就要请问了,究竟是什么因缘?阿难启请言词里面,实在讲也把这个消息暗暗的透出来。由此可知,阿难也是大菩萨示现,来帮助世尊教化众生的。请看经文。
【即从座起。】
从他的座位起立。
【偏袒右肩。长跪合掌。】
这是礼节,『偏袒右肩』是行礼,最敬礼。
【而白佛言。世尊今日入大寂定。住奇特法。住诸佛所住导师之行。最胜之道。去来现在佛佛相念。为念过去未来诸佛耶。为念现在他方诸佛耶。何故威神显耀。光瑞殊妙乃尔。愿为宣说。】
这是他见到世尊今天奇特之相,提出来的疑问。第一句说明佛心清净,这就是『入大寂定』,大寂定实在就是暗示这个法门所主张的一心不乱,大寂定就是理一心不乱,不二法门。『住奇特法』,这是大觉自在,非常的稀有。阿难心里就想,是不是『住诸佛所住』?佛住,在一般经论上说一切法空,一切法空就是诸佛所住,也就是六祖所谓的「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本来无一物就是诸佛所住;也可以说就是不变随缘是诸佛之所住,这是从作用上来说。『导师之行』,导是化导众生,所以称之为导师。化导与无上正等正觉相应,这就叫『最胜之道』。平常佛教化众生,只是帮助众生超凡入圣,圣有小圣,有大圣,像小乘四果四向是小圣,菩萨有三贤十圣,这是大圣,但是都不是最胜之道。最胜之道是大乘究竟圆满的果位,圆教的佛果,无上正等正觉,这才叫做最胜之道。也就是本经所要宣说的,持名念佛,可以能够一生成就圆满菩提,无上正觉。
底下这几句是彰显自己所念的,『去』是过去,『来』是未来,过去、未来、现在,这就讲三世。『去来现在佛佛相念』,这阿难想著,今天相貌这么样的殊胜,这么样的好,那一定佛是在念佛,如果不念佛,哪有这样奇特之相?这一点希望同修们不要疏忽,算命看相的人常说相随心转,相怎么会随心转?因为相是心变的,人欢喜的时候他就有个欢喜相,他心里面有事,有忧悲苦恼的时候,他那个相就现得很苦恼,这是我们也能够看得出来的。可是我们的心太粗了,看不到微细之相。我们心里常常念佛,这个人慢慢相就变成了佛相,十法界正报之好无过於佛。佛他也念佛,他的相就显得特别之好,这是在启请的时候,就把持名念佛这个消息透出来了,佛往下正是要讲这个法门。佛佛相念,念佛第一,光光相照。所以《华严》,十地菩萨不离念佛,到了那么高的地位,他修什么法门?他修念佛法门。可见得念佛法门是诸佛如来与那些大菩萨们,他们每天少不了的课诵,他也念佛。
阿难就想到这一点,一定是念佛,但是不知道念什么佛,念过去佛?是念现在佛?是念未来佛?所以就请问说了,『为念过去未来诸佛耶』,是念过去的佛,还是未来诸佛,还是『念现在他方诸佛』?这个时候是释迦牟尼佛在那里念西方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所以他这个相现得非常奇特,非常殊胜。世尊尚且如此,我们怎么能不念佛?所以,这个因缘是无比的殊胜、稀有而奇特的,我们能遇到,这是多生多劫善根福德因缘的成熟,否则的话,这个法门绝不是很容易能够闻得到的。
下面的话,这是提出疑问,『何故威神显耀,光瑞殊妙乃尔』,为什么世尊今天显示的威德、神通光明照耀,这个瑞相实在是殊特、奇妙,像这个样子?『愿为宣说』,请佛为我们说明。因为,不但阿难见到心里面起疑惑,与会的大众当然心里头也有疑惑,阿难代大家来启请。
【於是世尊。告阿难言。善哉善哉。汝为哀愍利乐诸众生故。能问如是微妙之义。】
底下这一段是世尊对阿难的发问赞叹。叙说一开头这就是告诉阿难说『善哉善哉』,意思就是你问得很好,问得太好了。这种发问是利乐有情发问,是为了怜悯、为了利益一切众生,阿难提出了这个疑问。『能问如是微妙之义』,这个「微妙」就是讲的极乐世界依正庄严,净土微妙之义。
【汝今斯问。胜於供养一天下阿罗汉。辟支佛。布施累劫。诸天人民。蜎飞蠕动之类。功德百千万倍。】
这是用较量来称赞发问的功德,这一问功德利益太大了。为什么?因为他这一问,佛这一说,把这个法门说出来,无量无边的众生因这个法门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一生成佛,这个功德就是说之不尽了。所以,这一发问是远胜过『供养一天下阿罗汉,辟支佛』。在佛经里面,讲世界的相状是以一个单位世界说起,一个单位世界,拿现代的话来说就是一个太阳系。太阳系的四周围,我们现在讲八大行星,这是讲大行星,一个四天下,一天下就是一个星球。拿我们现在所居住的,这是一个小世界里面的一洲,南赡部洲,这是指我们地球。如果说这一地球上的众生都证阿罗汉果,都成了辟支佛,这个数量就相当之多。而且供养一天下阿罗汉、辟支佛,这个福报就很大了,没法子说了,哪有人能修这么大的福?
底下又说『布施累劫,诸天人民』,这是对於六道众生你修布施度。前面供养圣贤,这是敬田。布施一切六道众生,从天人,『蜎飞蠕动』是指畜生,六道里面讲了三道,其余三道省略掉了,就是累劫布施六道众生,你所得的功德太大了。但是你这一问,比他们供养、布施的人,功德还要超过『百千万倍』。为什么?底下说了。
【何以故。当来诸天人民。】
『当来』是将来,就是六道众生,『诸天人民』。
【一切含灵。】
这就是指整个六道的众生。要记住,本经是为六道众生说的,是教六道众生立地成佛。所以,善导大师说这个法门与菩萨、二乘无干,就是不相干,这个话说得是很有道理的。这段经文也可以给我们做证明,六道凡夫修学这个法门,能够在一生当中成佛,菩萨、罗汉来修学当然更快了,这是我们能够想像得到的。
【皆因汝问而得度脱故。】
他这个功德大,原因在此地。因为阿难这一问,「当来诸天人民,一切含灵」都能够往生极乐世界,一生就圆证佛果。
【阿难。】
佛在叫著他说。
【如来以无尽大悲。】
这是佛先称述自己的大德,换句话说,佛先说明他自己的本愿,说出他自己的愿望,他是以无尽的大悲心。
【矜哀三界。】
『三界』就是六道众生,怜悯六道众生迷惑颠倒,造业受报,永远轮回生死。如来看在眼里面,起了大悲心、怜悯心。
【所以出兴於世。】
这才示现在世间,为什么?就是为六道众生来的,来的目的就是希望帮助六道众生回头,帮助六道众生成佛。六道里面,障碍最重的、罪业最重的是地狱道,佛有没有能力教地狱道的众生立刻就成佛?不要经过三大阿僧只劫,也不要经过五十一个菩萨的位次,有没有能力教他立刻成佛?如果说佛没有这个能力,那我们可以说,佛的智慧、德能并不是真正圆满,佛还有做不到的事情。其实我们这样想法,那是以凡夫的心测度如来的神通、道力,所以全都错了。佛确实有能力教地狱众生所谓「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他有这个能力。众生为什么不成就?这个过失不在佛那边,是在众生这边。怎么说在众生这边?众生不相信,众生不肯发愿,众生不肯依教奉行,那就没有法子了。所谓佛不度无缘之人,佛不是没有能力度他,是那个无缘之人,那个人与佛无缘,不相信佛的话,不肯接纳佛的教导,这叫无缘。
如果肯相信、肯接纳、肯依教奉行,六道众生没有一个不往生,没有一个不成佛。那要修多少时间?本经与《弥陀经》上都说得清清楚楚,一日到七日。由此可知,一切法门没有比这个法门更快。所以净土教,自古以来各宗各派的祖师大德都公认这是顿教,顿超,一天到七天就成就;换句话说,无论哪个宗派、无论哪个法门都没有这样的殊胜。经教念多了,对这个法门就不相信,为什么?认为这个根本就不可能,哪有一个罪业深重的人一天、七天就成佛了,哪有这么回事情?这是他对於经教涉猎得多,多怎么样?多并没有透彻;如果真正是把宗教透彻了,他相信,他没有话说,他必定也是选择这个法门。
像马鸣菩萨、龙树菩萨,都是念佛求生净土的;在中国,像智者大师、永明延寿大师,宗门、教下的真正透彻了,他没有怀疑,他选择这个法门来修学,都是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我们在《往生传》里面看到,在《净土圣贤录》里面也看到。所以,成佛的机会来了,实在讲哪些人?第一个上智,第二个是下愚。下愚之人,他虽然什么都不知道,他什么都不懂,但是他相信,他愿意往生,他真正肯念佛,老实念佛,往往这些人往生到西方世界也有相当高的品位。这是如来出现在世间的本怀。再看底下经文。
【光阐道教。】
这是说出世所为。释迦牟尼佛示现在世间,究竟是来干什么的?他是来说法度众生的。『光阐道教』就是讲的说法,道是道理,宇宙人生的道理,道也是道路,超越三界,成佛、成菩萨的道路。教是教学,要把这个道理,要把这个道路教给我们。
【欲拯群萌。惠以真实之利。】
这是说明教学目的之所在,是要拯救六道众生,『群萌』就是指六道众生。『惠』是给予,是送给他,送给这些众生,送什么?送给他真实的利益,『真』是决定不假,『实』是绝对不虚,是真实的利益。真实的利益就是念佛求生西方净土,永脱轮回,当生成就的圆满佛法,这才叫真实之利。所以在一切经,佛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经,如果就这些经典来做个比较,那一切经没有本经真实,一切经的利益都比不上本经的利益。
【难值难见。】
不容易遇到,不容易见到。
【如优昙花。希有出现。】
这就是讲的昙花,昙花开的时间非常之短,不容易遇到。佛说法就像昙花一现的样子,很不容易遭遇到。
【汝今所问。多所饶益。】
这就是所问利益是无量无尽的,因为这一问,佛就要解释,就要说明今天为什么有这样的威神显耀,有这样的光明瑞相,他要说明;说明正是佛念阿弥陀佛。
【阿难。当知如来正觉。其智难量。无有障碍。】
这几句话是劝我们要谛信佛的智慧不可思议,我们要真正能够信得过,佛这次给我们所说的经教,要真正能相信。
【能於念顷。住无量亿劫。】
『念顷』是时间最短暂的,所谓一刹那,『劫』是最长的,时间最长的,不仅是劫,是无量劫,这就是说能将一念顷化为无量劫。当然,也可以将无量劫摄为一念顷,念劫圆融,念劫不二,这是佛的神通自在。
【身及诸根。无有增减。】
佛是随众生心,应所知量,随心应量,不生不灭,不来不去,不增不减。
【所以者何。如来定慧。究畅无极。】
佛的定、佛的智慧是究竟圆满的,达到了极处,没有比这个更圆,到了极顶,顶处了,所以说究竟畅通到了无极。
【於一切法。而得最胜自在故。】
这些话都是劝我们要相信,如果要不相信,世尊虽然说了这么许多话,我们不信,不能接受,佛也就白说了,我们决定得不到殊胜的功德利益。所以,佛在此地苦口婆心劝告我们,对他老人家要信任,决定不怀疑。
【阿难谛听。善思念之。】
这底下是叙说,叫著阿难,你要仔细的听,要好好的听,要『善思念之』。听了之后,要常常把这个境界,把西方极乐世界依正庄严要系念在心,将这一句阿弥陀佛圣号念念不忘,这就是善思念之。
【吾当为汝。分别解说。】
这是答应他了,答应他的启请。我跟你解释,说明我今天心情为什么这样愉快。是没错,我是在这里念佛,我念的是现在他方,就是西方极乐世界的一尊阿弥陀佛。
向下这个第四章,就是本经的正宗分,到『分别解说』这是本经发起的因缘,也交代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这个序分很长,一共有三章,前面两章证信序,第三章发起序,确实於一切经里面,这个前面两分不相同,这也看出本经的殊胜,也就是这个法门的殊胜。
【法藏因地第四】
佛要说明这桩事得从头讲起,从头讲起也就是要讲西方极乐世界的历史,要讲西方极乐世界的缘起,它是怎么来的。
【佛告阿难。过去无量不可思议。无央数劫。】
这句讲的时间,这个时间太长了,我们没有法子计算,无法计算,只能说很久很久以前了。
【有佛出世。名世间自在王如来。】
在那个时候,这个世间也有一尊佛出世,这尊佛的德号叫『世间自在王如来』。
【应供。等正觉。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
这是一切诸佛成佛之后有十个通号,这十号是表佛德圆满,「如来」是今佛如古佛之再来,所以称为如来。《金刚经》上解释如来这个意思非常之好,「如来者,诸法如义」,一切法无有一法不如,无有一法不是,就是性相一如,所以称之为如来。
『应供』这是讲福田,佛是无上清净的福田,我们要想求福,供养佛就能够得福报。所以,他是应该接受天人、声闻、缘觉、菩萨的供养。
『等正觉』是指佛佛道同,佛佛平等,等是平等,一切诸佛智慧、德能、神通、道力,没有一样不平等,所以称为等正觉。
『明行足』,这就是我们常讲的二足尊,二是两种,足是满足。这个二,一个是明,一个是行,这两种都圆满了,明是智慧,行就是福德,福慧二足尊。
『善逝』是说,这个「逝」原本的意思就是灭度的意思,入大般涅盘。善逝,像小乘他也证涅盘,他不善,为什么不善?小乘入了偏真涅盘之后,不能度众生。佛太巧妙了,就像《金刚经》上所说的,佛入的什么涅盘?入的无住涅盘,不住生死,不住涅盘,这叫做善逝。凡夫住生死,小乘住涅盘,住涅盘叫逝,逝而不善;所以不住生死,不住涅盘,这叫做善逝。
『世间解』是讲佛的权智,世间法他没有一样不明了,没有一样不通达,确实是个全智全能。这些能力从哪里来的?能力是从真如本性里面显发的。所以佛告诉我们,佛的智慧、德能不是他专有的,不是他专利的,是一切众生各个具足。只是我们现前迷惑颠倒,使我们的智慧、德能不能现前,迷失而非真正失去,不是真正失掉。
『无上士』,士是读书人,在古时候,中国与印度对於知识分子都非常的尊敬。知识分子里面第一,这称之为无上,没有更高过於他了。
『调御丈夫』,这是说佛度化众生的能力,他能够调和大众,他能够统御大众。换句话说,这一句是赞叹佛陀领导的能力,也就是说领袖人才、领导人才,他也是一流的。
『天人师』,他是天人师表。
『佛』这个字前面说了。『世尊』,具足前面十种德号,就是世出世间最为珍贵,所以称之为世尊。这是如来十种通号,全是赞叹果地上的德能。
【在世教授四十二劫。】
由此可知,他这个时代福报大,从人寿命上能够看得出来。佛在经上告诉我们,我们这个世间人,寿命最长的八万大劫。我们现代,就是释迦牟尼佛出世这个时候,是在减劫。经上说人类平均的寿命,最少的时候是十岁,由十岁是每一百年加一岁,加到八万四千岁,这是我们娑婆世界人寿的极限,八万四千岁。这是人寿,如果说天人的寿命,那就是八万大劫,非想非非想天的寿命八万大劫。从八万四千岁再每一百年减一岁,一直减到十岁,这一增一减叫一个小劫。可见得世自在王佛出现的时代,人的福报大,他的寿命有『四十二劫』,因为佛所示现的寿命,跟当时众生的寿命都是差不多的,都是一样的。
【时为诸天及世人民说经讲道。】
佛出现在世间,就跟释迦牟尼佛一样,必然是怜悯众生,为一切众生讲经说法,帮助他们破迷开悟。
【有大国主。名世饶王。】
这个时候佛有个大护法,这个护法是个国王,德号叫『世饶王』。世间丰饶,饶是丰饶,就是丰富的意思,无论在智慧、德能、治国、安民,一切无不丰饶,这样一个国王。
【闻佛说法。欢喜开解。寻发无上真正道意。弃国捐王。行作沙门。号曰法藏。】
这个国王听了经之后,他觉悟了,『欢喜开解』就是觉悟,真正是大彻大悟。他觉悟之后他就发了大菩提心,他不再想轮回六道,要想超越世间,也想成佛作祖,要证无上正等正觉。『无上真正道意』就是无上正等正觉,觉悟的人他才干。所以这个国王他不要了,国家都不要了,『弃国捐王』,他舍了王位,不再做皇帝,所谓富有四海,贵为天子。他出家了,发心出家,『行作沙门』,跟佛出家。他的法名叫做『法藏』,法藏比丘,跟佛出家了。
【修菩萨道。高才勇哲。与世超异。信解明记。悉皆第一。】
这个国王,实在讲有智慧、有福报,聪明绝顶,舍了国王的位子来修道,当然修道一定比做国王还要殊胜,还好,他才会选择,所以他出家是认真的修菩萨道。『高才』是说他的才德超过一般人。『勇哲』,「勇」是说他的志气,志非常的坚定,非常的强而有力,「哲」是说他的慧解,他心开意解。『与世超异』,李老师简单的注子里说,「所禀至贤」,超异是『信解明记』。当然,学佛第一要有信心,大经,《华严经》,大论,《大智度论》,经、论上都说「信为道元功德母」。一切法都是从信心上建立的,信了要解,听了、读了要能够记得住,他能够信解明记。『悉皆是第一』,在世自在王佛会下,他是第一弟子,这个人聪明绝顶。
【又有殊胜行愿。】
这个实在太难得,如果他要不发大愿,换句话说,他只有自成就,利益众生就不大。最难得的他有非常殊胜的弘愿,就是四十八愿。
【及念慧力。】
『念慧力』就是五力。
【增上其心。坚固不动。】
五根、五力,《弥陀经》注疏里讲得很清楚,这是学佛的人必须要建立的,为什么?它关系我们这一生修行成功与否。如果你信心不坚固,见异思迁,我们这一生在修道就很难成就了。不要说佛法以外的,我们就说学佛,佛门里面的,佛门里面从大的方面说有十个宗派,而每个宗派细分那就是没法子说得清,太多了,经典浩如烟海,我们从哪里下手?如果样样都喜欢,样样都涉猎,这就是信根没有。不要说信的力了,信连根都没有。虽然都是佛经,但是各宗各派的典籍都想涉猎,到最后了不起成为一个佛学家,现在所谓佛学博士而已,对於了生死出三界毫无交涉,这个不得了。
所以,要有信根,信根增长就有信力。信力,信有了力量,专攻一门,我就相信这部经,就依照这部经修行,决定不动摇,这个人他就具足了五根、五力。对於其他一切经典、一切法门,我们用什么态度?恭敬赞叹,都是佛说的,应当恭敬赞叹,而不去修学。我们只取学一门,一门深入,这就是五根五力起作用了。所以,他能够『增上其心,坚固不动』,就是不退转,他的道心不退转,方向不改变,勇猛精进。
【修行精进。无能逾者。】
没有人能够超过他。
【往诣佛所。顶礼长跪。向佛合掌。即以伽他赞佛。发广大愿。颂曰】
李老师在上面小注里头,说明法藏比丘,佛对他有三个赞叹,第一个超异,第二个第一,第三不动,文里头清清楚楚。他到了世自在王佛的面前,『顶礼长跪』这是礼节,『向佛合掌』,赞佛叙述自己所发的誓愿,当然也请佛为他做证明,看他这个愿思想、见解正不正确,同时这个愿能不能真正做到,这都要请佛给他做证明的。下面偈颂一共有十首,是七言颂,我们一首一首的来看。
【如来微妙色端严。一切世间无有等。光明无量照十方。日月火珠皆匿曜。】
这第一首,李老师他的注注得很简单,但是非常清楚,像画龙点睛一样。第一句是赞叹世自在王的相好光明,赞叹他的色相,『微妙色』端正庄严,『一切世间无有等』,一切九法界的众生相貌比不上佛。为什么?没有佛心地那么样的清净、光明,相随心变,佛心清净,菩萨都比不上。所以,佛的相超越菩萨,其余法界当然不能跟他相比。『光明无量照十方』,佛有身光、有放光,普照十方。
底下一句是形容,『日』是太阳,月亮,『火珠』是宝珠,如果在佛光下面那都显示不出来了,『皆匿曜』。这个「匿」我查了大藏经,因为这个经是有五种原译本,大藏经确实是这两个字,但是这两个字不好讲。因为大藏经里面,自古以来也可能有写错了的,也可能有抄抄错的,都在所不免。但是五种本子里头也有不同的,有的地方「匿曜」这个匿没有日字边,那就对了,这就好讲了。所以大家把那个日字边圈掉,圈掉就对了。李老师在底下注,这个匿恐有讹,就是意思不好讲,圈掉日字边这就好讲了。就是「日月火珠」在佛光底下显得黯然无光,「匿曜」就是黯然无光的意思。第二首:
【世尊能演一音声。有情各各随类解。】
这是佛的妙音,佛以一音而说法,众生随类各得解,跟这两句偈意思完全相同。
【又能现一妙色身。普使众生随类见。】
佛的色相的确不可思议,佛现的是一个身,可是每个人去看佛,看佛的相不一样,所说出来的不一样。譬如说,佛在我们面前,我们中国人看佛像中国人,外国人去看佛,问他佛怎么样?他说像外国人,像他们自己本国人,如果黑人去看,他说佛也是黑人。『随类见』的,实在讲他是一个身。所以每个人见到他都会生亲切之感,佛与我们是一类的,现同类之身,这是不思议的神力。这两首完全是赞叹世自在王如来。下面这是讲他发愿了。
【愿我得佛清净声。】
音声,就像前面讲的『世尊能演一音声,有情各各随类解』,我也希望能得到,像佛一样。
【法音普及无边界。】
法藏比丘发这个愿,希望得到佛的清净音声,尽虚空遍法界去弘法利生。
【宣扬戒定精进门。通达甚深微妙法。】
李老师小注里头说,「先通而后能宣」,如果不通怎么能宣扬?所以,一定先要『通达甚深微妙法』,然后才能『宣扬戒定精进门』。这就是菩萨法里面的六度法门,六度里面说了三条,当然另外的三条也就包括在其中了。
【智慧广大深如海。内心清净绝尘劳。超过无边恶趣门。速到菩提究竟岸。】
佛法始终不离智慧,佛法之所求,可以说就是圆满究竟的智慧,三学里面是因戒生定,因定开慧。由此可知,目的是智慧,戒定都是属於手段。所以前面讲的「宣扬戒定」,这首一开端讲的智慧,戒定慧三学。戒定上要不精进是不会开慧的,必须精进不懈,慧解才能够现前。底下这是比喻,说『广大深如海』。『内心清净绝尘劳』,尘劳是烦恼、是妄念、是无明,这些统统断得干干净净,像佛心一样的清净。『超过无边恶趣门』,如果以佛为标准来比较的话,菩萨都是恶,菩萨跟佛比,佛善,菩萨不善;菩萨跟阿罗汉比,阿罗汉是恶,菩萨是善。所以,从相对的标准上来说,唯有佛才是真正无恶,真正超过了一切恶趣门。『速到菩提究竟岸』,这是讲圆教佛果,究竟的圆满。通常讲成佛,天台讲四教有藏教佛、有通教佛、有别教佛、有圆教佛,四教里面前面三教佛果都不究竟,唯有圆教的佛果才是究竟彼岸。他要成无上正觉,而且要「速到」,希望很快的就能够证得。
【无明贪瞋皆永无。惑尽过亡三昧力。】
这两句话是讲的断『无明』烦恼。烦恼在佛经上通常区分为三大类,见思烦恼,『贪瞋』属於见思;尘沙烦恼,下一句『惑尽过亡』,惑、过是尘沙烦恼,第三种无明烦恼。第一句一开端,这是三种烦恼统统都包括在这两句当中,这是三种烦恼统统断尽。烦恼要不断尽,不但是不能成佛,菩萨也成不了,这个诸位要知道的。要想证阿罗汉,必须把三界见思烦恼断尽;要想证菩萨果位,尘沙、见思断尽,还得要断一品无明,这才是真正的菩萨。所以菩萨破无明,无明有四十一品,破一品无明菩萨的阶位就提升一层,这才有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有四十一个阶级。无明断尽了,四十一品无明断尽,这就是圆教的佛果,那就是无上正等正觉。如果无明还有一品没断,像等觉菩萨,他不能称为无上正等正觉,他只可以称作正等正觉,为什么?他上面还有,他不是无上;必须四十一品无明断尽了,才是无上正等正觉。
这三种烦恼要用什么方法断?这底下教给我们『三昧力』,三昧就是戒定的力量,因戒生定,定的力量,三昧就是定。在我们这个法门,就是讲一心,一心不乱就是念佛三昧,「念佛三昧,三昧中王」,古人对於念佛三昧的赞叹。所以我们不要小看了念佛三昧,不要以为念佛三昧比起其他的禅定不如,你要这样想法就错了,念佛三昧能够永断这三种烦恼。
【亦如过去无量佛。为彼群生大导师。】
惑尽过亡这成佛了,成佛之后,他的事业就是度众生。所以,也像过去无量无边诸佛一样,把普度众生的责任要荷担起来,要负起这个责任,从此之后全心全力的教化众生。
【能救一切诸世间。生老病死众苦恼。】
他有能力,『一切诸世间』就是讲的九法界,我们晓得,六道凡夫有生老病死,有三苦、八苦,『众苦恼』就是讲的三苦、八苦。三界之外的,三乘圣人他有没有苦?他也有苦,为什么?他无明没断尽,所以他有变易生死之苦,还要靠佛来救度他。所以,成佛度众生才圆满。
【常行布施及戒忍。精进定慧六波罗。】
这就是用六度的方法拔众生之苦。佛用这个方法断烦恼、证菩提、成佛道,所以他把这个方法也教给我们。『布施』就是放下,我们学道之所以不能成就,最大的原因就是放不下,看不破,放不下,看不破没有智慧,放不下是没有功夫,布施是教我们放下。假如不能将身心世界一切放下,戒修不好,为什么三乘圣人持戒清净?我们也晓得,这条戒也好,那条戒也好,为什么做不到?实在讲没有能够放下。所以诸位,布施两个字意思非常的深广,绝对不是说我们拿钱去到佛门里面去布施,或者布施给贫穷、苦难之人,这只不过是千万种布施之一而已。世法一切放下,像念佛堂主七和尚常常提醒大家,念佛的时候要身心世界一切放下。为什么?有一桩放不下,你这一句佛号念不好,这句佛号就不相应。所以,布施在菩萨无量行门里面,它摆在第一,这是要特别注意到的。唯有能舍才能够持戒,唯有能持戒才能够忍辱,能忍的人才能够精进,才能够得定,才能够开慧。所以,这六条互为因果,布施是因,持戒就是果,持戒是因,忍辱是果,到最后的果就是大开智慧。
『波罗蜜』是梵语,翻成中国意思,古德所翻的,从字面上翻叫到彼岸,如果从意思上来说,就是究竟圆满的意思。这个六种,必须要把自性本具的智慧开显出来,前面五条才能算是究竟圆满,布施圆满了,持戒圆满了,忍辱圆满了。如果我们没有见性,我们本性里面智慧没有现前,前面五条都不圆满,都不能叫波罗蜜;只能叫布施、持戒、忍辱,不可以说布施波罗蜜、持戒波罗蜜、忍辱波罗蜜,不可以说。六度那个度要加上去,一定本性智慧现前。我们念佛人念到理一心不乱,这个六条都称波罗蜜;理一心没有得到,那也只能说布施、持戒、忍辱而已,波罗蜜加不上。
【未度有情令得度。已度之者使成佛。】
『未度』的,是根性没有成熟的。佛度众生,也把众生大别分为三大类,第一类是根熟的众生,成熟的众生;第二类是未熟的众生,他有善根,没有成熟;第三类是没有善根的众生。这三类人统统要度,已经成熟的众生,所谓成熟,就是他成佛的机会到了,成熟了,他可以作佛了,那一定要帮助他成佛。用什么方法帮助他成佛?用念佛求生净土的方法,像华严会上,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他成熟了,所以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导归极乐,那是『已度之者使成佛』。没有成熟的,我们也用这个方法度他,虽用这个方法,他可能相信,相信怎么样?他不发愿,他不想到极乐世界去。但是,他也知道西方极乐世界有阿弥陀佛,他这一生当中也念过几次《弥陀经》,也念过几声佛号,这就是他跟西方极乐世界有了缘。他现在还迷恋在世间,没有出世之心,或者是迷恋在其他的法门,他还要得禅定,或者他还要学密,学别的法门,不肯舍弃,不肯放下,这是没有熟的众生。
至於没有佛种的那些众生,我们要为他下佛种,像《法华经》上所说,「一称南无佛,皆已成佛道」。总得想尽方法,善巧方便,能劝一个人在一生当中念一声阿弥陀佛,或者是念一声南无佛,这是帮助那些没有佛种的众生种下佛的种子。他只要有这个种子在,佛在经上给我们说得很清楚,金刚种子永远不坏,等到他将来缘成熟,这个种子就起现行,必定得度。由此可知,劝人念一句南无佛,远不如劝人念一句阿弥陀佛,因为他有南无佛的种子,他可能成为罗汉,可能成为菩萨;他要有个阿弥陀佛的种子,他必定往生,他必定证无上菩提。所以,这个种胜他果也殊胜,我们要以最殊胜的种为一切众生去下种,为一切众生得度的因缘。
【假令供养恒沙圣。不如坚勇求正觉。】
这是说明,假使你要供养恒河沙数那么多的圣人,佛、菩萨、罗汉,这是福报大,你能够遇到供养福报大;福报再大,你也不能了生死,你也不能出三界。所以佛在此地告诉我们,『不如坚勇求正觉』,为什么?求正觉能够了生死出三界,绝对不是修福能够相比的,修福不如修慧。当然福慧都要修,福慧都是非常的重要,但是修福与修慧这两者之间,我们要以修慧为主。换句话说,修净土法门要以念佛为主,要以修福为辅助,福慧双修,念佛决定能往生。福慧双修决定增高品位,像《观经》给我们讲的三福,就是三种净业,普贤菩萨给我们讲的十大愿王,前面已经跟诸位说过了,我们要以坚定、勇猛精进的心来求正觉。
【愿当安住三摩地。恒放光明照一切。感得广大清净居。殊胜庄严无等伦。】
这是法藏他所发的殊胜之愿,『愿当安住三摩地』。李老师底下注的是「法藏自住」,这是愿自己永远安住在大定之中,三摩地是禅定的一种。『恒放光明照一切』,这是光明普照十方世界,正是所谓佛氏门中不舍一人。无论这个众生,根是已经熟了,还是未熟,还是根本就没有佛种,佛光普照一个也不舍,总希望有缘,有缘就是众生自觉。所谓自觉就是众生希求,希求出离,能信佛言,这就是与佛有缘了。我能够信得过佛所说的,就是与佛有缘,佛一定不辜负他,一定要帮助他。『感得广大清净居』,这就是说极乐世界,他现在虽然是初发心、初发愿,可是这个愿与后来的成就已经成了不可分的感应。极乐世界的确超越一切诸佛世界,『殊胜庄严无等伦』这是形容极乐世界的状况,他真的成就了。所以初发心,我们常讲的思想力量太大了,他在因地里就有这样大的愿力、这样殊胜的理想,到后来一一都成为事实。
【轮回诸趣众生类。速生我刹受安乐。】
『轮回诸趣』就是指六道众生,这里所讲的是十方诸佛刹土里面的六道众生,当然也包括我们娑婆世界六道众生在内。『速生我刹受安乐』,速是快速,统统都往生到极乐世界;我刹,法藏比丘成佛了,他就是阿弥陀佛,都生到阿弥陀佛的刹土,到那个地方去享受安乐。
【常运慈心拔有情。度尽无边苦众生。】
这是他无比的大悲愿力,常常用他大慈大悲之心来拔有情之苦。具体而言,就是佛给我们说的三经,这本《无量寿经》,小本《弥陀经》,以及《观无量寿经》,都是从佛大慈悲心里面流露出来救拔众生的方法,救拔众生的工具。『度尽无边苦众生』,无边刹土无尽的众生,有缘闻到这个法门,决定在一生当中得度。所以说速生我刹,决定是一生得度,决定不空过。
【我行决定坚固力。】
『行』是说法藏比丘当年修这个行门,一定要满他的愿望,他是以坚定的信心,勇猛精进来修持。
【唯佛圣智能证知。】
他的慈悲愿力没有人能知道,只有佛才晓得,他这个悲愿的弘深,愿力的广大。
【纵使身止诸苦中。如是愿心永不退。】
这两句尤其是难得,度众生要吃苦头。譬如释迦牟尼佛要度我们娑婆世界众生,他必须示现八相成道,他要示现去降魔,要示现六年苦行,要与一切外道去辩论,这都是这个身要受许多的苦难。佛还曾经有三个月没有东西吃,托钵托不到,受马麦之报,人家就是养马给马吃的粮食他拿来吃。佛有那么大的福报,还要吃这些苦头,何况后来的世世代代这些祖师大德们。诸位要看看他们的传记,你看看《高僧传》,看看各宗的语录,这些寺院丛林的历史,我们能够见到,祖师大德们都是经过许许多多的苦难,他们才能成就。他们在苦难当中没有变心,没有退转,这都是做出样子给我们看,即使是诸佛菩萨再来,他也这样表演给我们看。何况我们是博地凡夫,薄福之人,我们怎么能与祖师大德们相提并论?但是我们今天稍稍受一点挫折,受一点苦难,都变了心,都退转了,这样怎么能够成就?诸佛菩萨那是示现的,这个地方是法藏比丘当年发心修行的,他所发的愿是真实的,真正吃尽一切苦头他不退转,逢苦不转,所以这个愿才是真实愿,愿愿都不假。
这个十首偈我们就介绍到此地。李老师在大科的注解,他第四章这是讲信,第五章,就是「至心精进第五」这是解,他是以信解行证来看这个五章的经文,把内容精要之处给我们点示出来。
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请掀开经本,第十三页第四行:
【大教缘起第三】
过去彭二林居士,他说上面两段是本经的序分,总名序分。今人黄念祖居士他将这一章判作别序,也就是本经的发起序,到第四章才是本经的正宗分。请看经文。
【尔时世尊。威光赫奕。如融金聚。又如明镜。影畅表里。现大光明。数千百变。尊者阿难。即自思惟。今日世尊色身诸根。悦豫清净。光颜巍巍。宝刹庄严。从昔以来。所未曾见。喜得瞻仰。生希有心。】
这一段是说如来现相,本师释迦牟尼佛现相,阿难尊者看到这个殊胜的瑞相,提出言词请教,为这部大经的发起因缘,这个因缘也非常之殊胜。这样的瑞相是不常见到的,所以阿难生希有之心。我们俗话也常说,人逢喜事精神爽,这一天可能是阿难尊者亲近佛陀,在一生当中看到佛是最殊胜,也就是好比是最愉快的一天,过去从来没有这样殊胜的好相,佛今天示现出来。『威』是讲他的威德,『光』是光明,『赫奕』是盛大之貌,比平常不一样。底下是举比喻来形容。『如融金聚』,佛身是金色,这个身坐在那个地方,好像是黄金铸造聚集在一起一样,这是形容佛的威德。『又如明镜』,这是形容佛的光明,身心都像一面镜子一样,无比清净。『影畅表里』,清净到极处。『现大光明,数千百变』,佛放光,现出变化,光中显示许多祥瑞的现象。
阿难尊者在一旁看到,看到他自己在那里想,『今日世尊色身诸根,悦豫清净』,诸根就是六根,六根清净,六根喜悦,显示出大欢喜之相。这个欢喜是有原因的,因为众生成佛的机缘到了。佛度众生,巴不得众生快快成佛,这才能畅佛本怀,果然被佛等到了这一天,这个缘成熟了。佛要说这个法门,这个法门是一切众生当生成佛的法门,佛怎么不欢喜?佛说一切经都比不上说这部经欢喜,这个意思我们要能够体会得到。所以,『光颜巍巍』,光是光彩,颜是容颜、风采,巍巍也是高大殊胜的意思,以上讲佛的正报。今天这个容貌、色相、风采都与平常不同,阿难过去没曾见过。
底下讲,『宝刹庄严』,这是依报今天好像也显得特别的殊胜,佛的色身好,好像这一天寺宇、宫殿,也比平常要庄严,『从昔以来,所未曾见』。说实在的,后世人如果有缘读到这部经,感受也同阿难当时见佛一样,这种人必定是利根,这样的人他这一生必定生净土。这一念欢喜之心,就是往生极乐世界的缘熟了,所以生起稀有之心。佛现相必定有因缘,阿难这就要请问了,究竟是什么因缘?阿难启请言词里面,实在讲也把这个消息暗暗的透出来。由此可知,阿难也是大菩萨示现,来帮助世尊教化众生的。请看经文。
【即从座起。】
从他的座位起立。
【偏袒右肩。长跪合掌。】
这是礼节,『偏袒右肩』是行礼,最敬礼。
【而白佛言。世尊今日入大寂定。住奇特法。住诸佛所住导师之行。最胜之道。去来现在佛佛相念。为念过去未来诸佛耶。为念现在他方诸佛耶。何故威神显耀。光瑞殊妙乃尔。愿为宣说。】
这是他见到世尊今天奇特之相,提出来的疑问。第一句说明佛心清净,这就是『入大寂定』,大寂定实在就是暗示这个法门所主张的一心不乱,大寂定就是理一心不乱,不二法门。『住奇特法』,这是大觉自在,非常的稀有。阿难心里就想,是不是『住诸佛所住』?佛住,在一般经论上说一切法空,一切法空就是诸佛所住,也就是六祖所谓的「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本来无一物就是诸佛所住;也可以说就是不变随缘是诸佛之所住,这是从作用上来说。『导师之行』,导是化导众生,所以称之为导师。化导与无上正等正觉相应,这就叫『最胜之道』。平常佛教化众生,只是帮助众生超凡入圣,圣有小圣,有大圣,像小乘四果四向是小圣,菩萨有三贤十圣,这是大圣,但是都不是最胜之道。最胜之道是大乘究竟圆满的果位,圆教的佛果,无上正等正觉,这才叫做最胜之道。也就是本经所要宣说的,持名念佛,可以能够一生成就圆满菩提,无上正觉。
底下这几句是彰显自己所念的,『去』是过去,『来』是未来,过去、未来、现在,这就讲三世。『去来现在佛佛相念』,这阿难想著,今天相貌这么样的殊胜,这么样的好,那一定佛是在念佛,如果不念佛,哪有这样奇特之相?这一点希望同修们不要疏忽,算命看相的人常说相随心转,相怎么会随心转?因为相是心变的,人欢喜的时候他就有个欢喜相,他心里面有事,有忧悲苦恼的时候,他那个相就现得很苦恼,这是我们也能够看得出来的。可是我们的心太粗了,看不到微细之相。我们心里常常念佛,这个人慢慢相就变成了佛相,十法界正报之好无过於佛。佛他也念佛,他的相就显得特别之好,这是在启请的时候,就把持名念佛这个消息透出来了,佛往下正是要讲这个法门。佛佛相念,念佛第一,光光相照。所以《华严》,十地菩萨不离念佛,到了那么高的地位,他修什么法门?他修念佛法门。可见得念佛法门是诸佛如来与那些大菩萨们,他们每天少不了的课诵,他也念佛。
阿难就想到这一点,一定是念佛,但是不知道念什么佛,念过去佛?是念现在佛?是念未来佛?所以就请问说了,『为念过去未来诸佛耶』,是念过去的佛,还是未来诸佛,还是『念现在他方诸佛』?这个时候是释迦牟尼佛在那里念西方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所以他这个相现得非常奇特,非常殊胜。世尊尚且如此,我们怎么能不念佛?所以,这个因缘是无比的殊胜、稀有而奇特的,我们能遇到,这是多生多劫善根福德因缘的成熟,否则的话,这个法门绝不是很容易能够闻得到的。
下面的话,这是提出疑问,『何故威神显耀,光瑞殊妙乃尔』,为什么世尊今天显示的威德、神通光明照耀,这个瑞相实在是殊特、奇妙,像这个样子?『愿为宣说』,请佛为我们说明。因为,不但阿难见到心里面起疑惑,与会的大众当然心里头也有疑惑,阿难代大家来启请。
【於是世尊。告阿难言。善哉善哉。汝为哀愍利乐诸众生故。能问如是微妙之义。】
底下这一段是世尊对阿难的发问赞叹。叙说一开头这就是告诉阿难说『善哉善哉』,意思就是你问得很好,问得太好了。这种发问是利乐有情发问,是为了怜悯、为了利益一切众生,阿难提出了这个疑问。『能问如是微妙之义』,这个「微妙」就是讲的极乐世界依正庄严,净土微妙之义。
【汝今斯问。胜於供养一天下阿罗汉。辟支佛。布施累劫。诸天人民。蜎飞蠕动之类。功德百千万倍。】
这是用较量来称赞发问的功德,这一问功德利益太大了。为什么?因为他这一问,佛这一说,把这个法门说出来,无量无边的众生因这个法门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一生成佛,这个功德就是说之不尽了。所以,这一发问是远胜过『供养一天下阿罗汉,辟支佛』。在佛经里面,讲世界的相状是以一个单位世界说起,一个单位世界,拿现代的话来说就是一个太阳系。太阳系的四周围,我们现在讲八大行星,这是讲大行星,一个四天下,一天下就是一个星球。拿我们现在所居住的,这是一个小世界里面的一洲,南赡部洲,这是指我们地球。如果说这一地球上的众生都证阿罗汉果,都成了辟支佛,这个数量就相当之多。而且供养一天下阿罗汉、辟支佛,这个福报就很大了,没法子说了,哪有人能修这么大的福?
底下又说『布施累劫,诸天人民』,这是对於六道众生你修布施度。前面供养圣贤,这是敬田。布施一切六道众生,从天人,『蜎飞蠕动』是指畜生,六道里面讲了三道,其余三道省略掉了,就是累劫布施六道众生,你所得的功德太大了。但是你这一问,比他们供养、布施的人,功德还要超过『百千万倍』。为什么?底下说了。
【何以故。当来诸天人民。】
『当来』是将来,就是六道众生,『诸天人民』。
【一切含灵。】
这就是指整个六道的众生。要记住,本经是为六道众生说的,是教六道众生立地成佛。所以,善导大师说这个法门与菩萨、二乘无干,就是不相干,这个话说得是很有道理的。这段经文也可以给我们做证明,六道凡夫修学这个法门,能够在一生当中成佛,菩萨、罗汉来修学当然更快了,这是我们能够想像得到的。
【皆因汝问而得度脱故。】
他这个功德大,原因在此地。因为阿难这一问,「当来诸天人民,一切含灵」都能够往生极乐世界,一生就圆证佛果。
【阿难。】
佛在叫著他说。
【如来以无尽大悲。】
这是佛先称述自己的大德,换句话说,佛先说明他自己的本愿,说出他自己的愿望,他是以无尽的大悲心。
【矜哀三界。】
『三界』就是六道众生,怜悯六道众生迷惑颠倒,造业受报,永远轮回生死。如来看在眼里面,起了大悲心、怜悯心。
【所以出兴於世。】
这才示现在世间,为什么?就是为六道众生来的,来的目的就是希望帮助六道众生回头,帮助六道众生成佛。六道里面,障碍最重的、罪业最重的是地狱道,佛有没有能力教地狱道的众生立刻就成佛?不要经过三大阿僧只劫,也不要经过五十一个菩萨的位次,有没有能力教他立刻成佛?如果说佛没有这个能力,那我们可以说,佛的智慧、德能并不是真正圆满,佛还有做不到的事情。其实我们这样想法,那是以凡夫的心测度如来的神通、道力,所以全都错了。佛确实有能力教地狱众生所谓「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他有这个能力。众生为什么不成就?这个过失不在佛那边,是在众生这边。怎么说在众生这边?众生不相信,众生不肯发愿,众生不肯依教奉行,那就没有法子了。所谓佛不度无缘之人,佛不是没有能力度他,是那个无缘之人,那个人与佛无缘,不相信佛的话,不肯接纳佛的教导,这叫无缘。
如果肯相信、肯接纳、肯依教奉行,六道众生没有一个不往生,没有一个不成佛。那要修多少时间?本经与《弥陀经》上都说得清清楚楚,一日到七日。由此可知,一切法门没有比这个法门更快。所以净土教,自古以来各宗各派的祖师大德都公认这是顿教,顿超,一天到七天就成就;换句话说,无论哪个宗派、无论哪个法门都没有这样的殊胜。经教念多了,对这个法门就不相信,为什么?认为这个根本就不可能,哪有一个罪业深重的人一天、七天就成佛了,哪有这么回事情?这是他对於经教涉猎得多,多怎么样?多并没有透彻;如果真正是把宗教透彻了,他相信,他没有话说,他必定也是选择这个法门。
像马鸣菩萨、龙树菩萨,都是念佛求生净土的;在中国,像智者大师、永明延寿大师,宗门、教下的真正透彻了,他没有怀疑,他选择这个法门来修学,都是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我们在《往生传》里面看到,在《净土圣贤录》里面也看到。所以,成佛的机会来了,实在讲哪些人?第一个上智,第二个是下愚。下愚之人,他虽然什么都不知道,他什么都不懂,但是他相信,他愿意往生,他真正肯念佛,老实念佛,往往这些人往生到西方世界也有相当高的品位。这是如来出现在世间的本怀。再看底下经文。
【光阐道教。】
这是说出世所为。释迦牟尼佛示现在世间,究竟是来干什么的?他是来说法度众生的。『光阐道教』就是讲的说法,道是道理,宇宙人生的道理,道也是道路,超越三界,成佛、成菩萨的道路。教是教学,要把这个道理,要把这个道路教给我们。
【欲拯群萌。惠以真实之利。】
这是说明教学目的之所在,是要拯救六道众生,『群萌』就是指六道众生。『惠』是给予,是送给他,送给这些众生,送什么?送给他真实的利益,『真』是决定不假,『实』是绝对不虚,是真实的利益。真实的利益就是念佛求生西方净土,永脱轮回,当生成就的圆满佛法,这才叫真实之利。所以在一切经,佛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经,如果就这些经典来做个比较,那一切经没有本经真实,一切经的利益都比不上本经的利益。
【难值难见。】
不容易遇到,不容易见到。
【如优昙花。希有出现。】
这就是讲的昙花,昙花开的时间非常之短,不容易遇到。佛说法就像昙花一现的样子,很不容易遭遇到。
【汝今所问。多所饶益。】
这就是所问利益是无量无尽的,因为这一问,佛就要解释,就要说明今天为什么有这样的威神显耀,有这样的光明瑞相,他要说明;说明正是佛念阿弥陀佛。
【阿难。当知如来正觉。其智难量。无有障碍。】
这几句话是劝我们要谛信佛的智慧不可思议,我们要真正能够信得过,佛这次给我们所说的经教,要真正能相信。
【能於念顷。住无量亿劫。】
『念顷』是时间最短暂的,所谓一刹那,『劫』是最长的,时间最长的,不仅是劫,是无量劫,这就是说能将一念顷化为无量劫。当然,也可以将无量劫摄为一念顷,念劫圆融,念劫不二,这是佛的神通自在。
【身及诸根。无有增减。】
佛是随众生心,应所知量,随心应量,不生不灭,不来不去,不增不减。
【所以者何。如来定慧。究畅无极。】
佛的定、佛的智慧是究竟圆满的,达到了极处,没有比这个更圆,到了极顶,顶处了,所以说究竟畅通到了无极。
【於一切法。而得最胜自在故。】
这些话都是劝我们要相信,如果要不相信,世尊虽然说了这么许多话,我们不信,不能接受,佛也就白说了,我们决定得不到殊胜的功德利益。所以,佛在此地苦口婆心劝告我们,对他老人家要信任,决定不怀疑。
【阿难谛听。善思念之。】
这底下是叙说,叫著阿难,你要仔细的听,要好好的听,要『善思念之』。听了之后,要常常把这个境界,把西方极乐世界依正庄严要系念在心,将这一句阿弥陀佛圣号念念不忘,这就是善思念之。
【吾当为汝。分别解说。】
这是答应他了,答应他的启请。我跟你解释,说明我今天心情为什么这样愉快。是没错,我是在这里念佛,我念的是现在他方,就是西方极乐世界的一尊阿弥陀佛。
向下这个第四章,就是本经的正宗分,到『分别解说』这是本经发起的因缘,也交代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这个序分很长,一共有三章,前面两章证信序,第三章发起序,确实於一切经里面,这个前面两分不相同,这也看出本经的殊胜,也就是这个法门的殊胜。
【法藏因地第四】
佛要说明这桩事得从头讲起,从头讲起也就是要讲西方极乐世界的历史,要讲西方极乐世界的缘起,它是怎么来的。
【佛告阿难。过去无量不可思议。无央数劫。】
这句讲的时间,这个时间太长了,我们没有法子计算,无法计算,只能说很久很久以前了。
【有佛出世。名世间自在王如来。】
在那个时候,这个世间也有一尊佛出世,这尊佛的德号叫『世间自在王如来』。
【应供。等正觉。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
这是一切诸佛成佛之后有十个通号,这十号是表佛德圆满,「如来」是今佛如古佛之再来,所以称为如来。《金刚经》上解释如来这个意思非常之好,「如来者,诸法如义」,一切法无有一法不如,无有一法不是,就是性相一如,所以称之为如来。
『应供』这是讲福田,佛是无上清净的福田,我们要想求福,供养佛就能够得福报。所以,他是应该接受天人、声闻、缘觉、菩萨的供养。
『等正觉』是指佛佛道同,佛佛平等,等是平等,一切诸佛智慧、德能、神通、道力,没有一样不平等,所以称为等正觉。
『明行足』,这就是我们常讲的二足尊,二是两种,足是满足。这个二,一个是明,一个是行,这两种都圆满了,明是智慧,行就是福德,福慧二足尊。
『善逝』是说,这个「逝」原本的意思就是灭度的意思,入大般涅盘。善逝,像小乘他也证涅盘,他不善,为什么不善?小乘入了偏真涅盘之后,不能度众生。佛太巧妙了,就像《金刚经》上所说的,佛入的什么涅盘?入的无住涅盘,不住生死,不住涅盘,这叫做善逝。凡夫住生死,小乘住涅盘,住涅盘叫逝,逝而不善;所以不住生死,不住涅盘,这叫做善逝。
『世间解』是讲佛的权智,世间法他没有一样不明了,没有一样不通达,确实是个全智全能。这些能力从哪里来的?能力是从真如本性里面显发的。所以佛告诉我们,佛的智慧、德能不是他专有的,不是他专利的,是一切众生各个具足。只是我们现前迷惑颠倒,使我们的智慧、德能不能现前,迷失而非真正失去,不是真正失掉。
『无上士』,士是读书人,在古时候,中国与印度对於知识分子都非常的尊敬。知识分子里面第一,这称之为无上,没有更高过於他了。
『调御丈夫』,这是说佛度化众生的能力,他能够调和大众,他能够统御大众。换句话说,这一句是赞叹佛陀领导的能力,也就是说领袖人才、领导人才,他也是一流的。
『天人师』,他是天人师表。
『佛』这个字前面说了。『世尊』,具足前面十种德号,就是世出世间最为珍贵,所以称之为世尊。这是如来十种通号,全是赞叹果地上的德能。
【在世教授四十二劫。】
由此可知,他这个时代福报大,从人寿命上能够看得出来。佛在经上告诉我们,我们这个世间人,寿命最长的八万大劫。我们现代,就是释迦牟尼佛出世这个时候,是在减劫。经上说人类平均的寿命,最少的时候是十岁,由十岁是每一百年加一岁,加到八万四千岁,这是我们娑婆世界人寿的极限,八万四千岁。这是人寿,如果说天人的寿命,那就是八万大劫,非想非非想天的寿命八万大劫。从八万四千岁再每一百年减一岁,一直减到十岁,这一增一减叫一个小劫。可见得世自在王佛出现的时代,人的福报大,他的寿命有『四十二劫』,因为佛所示现的寿命,跟当时众生的寿命都是差不多的,都是一样的。
【时为诸天及世人民说经讲道。】
佛出现在世间,就跟释迦牟尼佛一样,必然是怜悯众生,为一切众生讲经说法,帮助他们破迷开悟。
【有大国主。名世饶王。】
这个时候佛有个大护法,这个护法是个国王,德号叫『世饶王』。世间丰饶,饶是丰饶,就是丰富的意思,无论在智慧、德能、治国、安民,一切无不丰饶,这样一个国王。
【闻佛说法。欢喜开解。寻发无上真正道意。弃国捐王。行作沙门。号曰法藏。】
这个国王听了经之后,他觉悟了,『欢喜开解』就是觉悟,真正是大彻大悟。他觉悟之后他就发了大菩提心,他不再想轮回六道,要想超越世间,也想成佛作祖,要证无上正等正觉。『无上真正道意』就是无上正等正觉,觉悟的人他才干。所以这个国王他不要了,国家都不要了,『弃国捐王』,他舍了王位,不再做皇帝,所谓富有四海,贵为天子。他出家了,发心出家,『行作沙门』,跟佛出家。他的法名叫做『法藏』,法藏比丘,跟佛出家了。
【修菩萨道。高才勇哲。与世超异。信解明记。悉皆第一。】
这个国王,实在讲有智慧、有福报,聪明绝顶,舍了国王的位子来修道,当然修道一定比做国王还要殊胜,还好,他才会选择,所以他出家是认真的修菩萨道。『高才』是说他的才德超过一般人。『勇哲』,「勇」是说他的志气,志非常的坚定,非常的强而有力,「哲」是说他的慧解,他心开意解。『与世超异』,李老师简单的注子里说,「所禀至贤」,超异是『信解明记』。当然,学佛第一要有信心,大经,《华严经》,大论,《大智度论》,经、论上都说「信为道元功德母」。一切法都是从信心上建立的,信了要解,听了、读了要能够记得住,他能够信解明记。『悉皆是第一』,在世自在王佛会下,他是第一弟子,这个人聪明绝顶。
【又有殊胜行愿。】
这个实在太难得,如果他要不发大愿,换句话说,他只有自成就,利益众生就不大。最难得的他有非常殊胜的弘愿,就是四十八愿。
【及念慧力。】
『念慧力』就是五力。
【增上其心。坚固不动。】
五根、五力,《弥陀经》注疏里讲得很清楚,这是学佛的人必须要建立的,为什么?它关系我们这一生修行成功与否。如果你信心不坚固,见异思迁,我们这一生在修道就很难成就了。不要说佛法以外的,我们就说学佛,佛门里面的,佛门里面从大的方面说有十个宗派,而每个宗派细分那就是没法子说得清,太多了,经典浩如烟海,我们从哪里下手?如果样样都喜欢,样样都涉猎,这就是信根没有。不要说信的力了,信连根都没有。虽然都是佛经,但是各宗各派的典籍都想涉猎,到最后了不起成为一个佛学家,现在所谓佛学博士而已,对於了生死出三界毫无交涉,这个不得了。
所以,要有信根,信根增长就有信力。信力,信有了力量,专攻一门,我就相信这部经,就依照这部经修行,决定不动摇,这个人他就具足了五根、五力。对於其他一切经典、一切法门,我们用什么态度?恭敬赞叹,都是佛说的,应当恭敬赞叹,而不去修学。我们只取学一门,一门深入,这就是五根五力起作用了。所以,他能够『增上其心,坚固不动』,就是不退转,他的道心不退转,方向不改变,勇猛精进。
【修行精进。无能逾者。】
没有人能够超过他。
【往诣佛所。顶礼长跪。向佛合掌。即以伽他赞佛。发广大愿。颂曰】
李老师在上面小注里头,说明法藏比丘,佛对他有三个赞叹,第一个超异,第二个第一,第三不动,文里头清清楚楚。他到了世自在王佛的面前,『顶礼长跪』这是礼节,『向佛合掌』,赞佛叙述自己所发的誓愿,当然也请佛为他做证明,看他这个愿思想、见解正不正确,同时这个愿能不能真正做到,这都要请佛给他做证明的。下面偈颂一共有十首,是七言颂,我们一首一首的来看。
【如来微妙色端严。一切世间无有等。光明无量照十方。日月火珠皆匿曜。】
这第一首,李老师他的注注得很简单,但是非常清楚,像画龙点睛一样。第一句是赞叹世自在王的相好光明,赞叹他的色相,『微妙色』端正庄严,『一切世间无有等』,一切九法界的众生相貌比不上佛。为什么?没有佛心地那么样的清净、光明,相随心变,佛心清净,菩萨都比不上。所以,佛的相超越菩萨,其余法界当然不能跟他相比。『光明无量照十方』,佛有身光、有放光,普照十方。
底下一句是形容,『日』是太阳,月亮,『火珠』是宝珠,如果在佛光下面那都显示不出来了,『皆匿曜』。这个「匿」我查了大藏经,因为这个经是有五种原译本,大藏经确实是这两个字,但是这两个字不好讲。因为大藏经里面,自古以来也可能有写错了的,也可能有抄抄错的,都在所不免。但是五种本子里头也有不同的,有的地方「匿曜」这个匿没有日字边,那就对了,这就好讲了。所以大家把那个日字边圈掉,圈掉就对了。李老师在底下注,这个匿恐有讹,就是意思不好讲,圈掉日字边这就好讲了。就是「日月火珠」在佛光底下显得黯然无光,「匿曜」就是黯然无光的意思。第二首:
【世尊能演一音声。有情各各随类解。】
这是佛的妙音,佛以一音而说法,众生随类各得解,跟这两句偈意思完全相同。
【又能现一妙色身。普使众生随类见。】
佛的色相的确不可思议,佛现的是一个身,可是每个人去看佛,看佛的相不一样,所说出来的不一样。譬如说,佛在我们面前,我们中国人看佛像中国人,外国人去看佛,问他佛怎么样?他说像外国人,像他们自己本国人,如果黑人去看,他说佛也是黑人。『随类见』的,实在讲他是一个身。所以每个人见到他都会生亲切之感,佛与我们是一类的,现同类之身,这是不思议的神力。这两首完全是赞叹世自在王如来。下面这是讲他发愿了。
【愿我得佛清净声。】
音声,就像前面讲的『世尊能演一音声,有情各各随类解』,我也希望能得到,像佛一样。
【法音普及无边界。】
法藏比丘发这个愿,希望得到佛的清净音声,尽虚空遍法界去弘法利生。
【宣扬戒定精进门。通达甚深微妙法。】
李老师小注里头说,「先通而后能宣」,如果不通怎么能宣扬?所以,一定先要『通达甚深微妙法』,然后才能『宣扬戒定精进门』。这就是菩萨法里面的六度法门,六度里面说了三条,当然另外的三条也就包括在其中了。
【智慧广大深如海。内心清净绝尘劳。超过无边恶趣门。速到菩提究竟岸。】
佛法始终不离智慧,佛法之所求,可以说就是圆满究竟的智慧,三学里面是因戒生定,因定开慧。由此可知,目的是智慧,戒定都是属於手段。所以前面讲的「宣扬戒定」,这首一开端讲的智慧,戒定慧三学。戒定上要不精进是不会开慧的,必须精进不懈,慧解才能够现前。底下这是比喻,说『广大深如海』。『内心清净绝尘劳』,尘劳是烦恼、是妄念、是无明,这些统统断得干干净净,像佛心一样的清净。『超过无边恶趣门』,如果以佛为标准来比较的话,菩萨都是恶,菩萨跟佛比,佛善,菩萨不善;菩萨跟阿罗汉比,阿罗汉是恶,菩萨是善。所以,从相对的标准上来说,唯有佛才是真正无恶,真正超过了一切恶趣门。『速到菩提究竟岸』,这是讲圆教佛果,究竟的圆满。通常讲成佛,天台讲四教有藏教佛、有通教佛、有别教佛、有圆教佛,四教里面前面三教佛果都不究竟,唯有圆教的佛果才是究竟彼岸。他要成无上正觉,而且要「速到」,希望很快的就能够证得。
【无明贪瞋皆永无。惑尽过亡三昧力。】
这两句话是讲的断『无明』烦恼。烦恼在佛经上通常区分为三大类,见思烦恼,『贪瞋』属於见思;尘沙烦恼,下一句『惑尽过亡』,惑、过是尘沙烦恼,第三种无明烦恼。第一句一开端,这是三种烦恼统统都包括在这两句当中,这是三种烦恼统统断尽。烦恼要不断尽,不但是不能成佛,菩萨也成不了,这个诸位要知道的。要想证阿罗汉,必须把三界见思烦恼断尽;要想证菩萨果位,尘沙、见思断尽,还得要断一品无明,这才是真正的菩萨。所以菩萨破无明,无明有四十一品,破一品无明菩萨的阶位就提升一层,这才有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有四十一个阶级。无明断尽了,四十一品无明断尽,这就是圆教的佛果,那就是无上正等正觉。如果无明还有一品没断,像等觉菩萨,他不能称为无上正等正觉,他只可以称作正等正觉,为什么?他上面还有,他不是无上;必须四十一品无明断尽了,才是无上正等正觉。
这三种烦恼要用什么方法断?这底下教给我们『三昧力』,三昧就是戒定的力量,因戒生定,定的力量,三昧就是定。在我们这个法门,就是讲一心,一心不乱就是念佛三昧,「念佛三昧,三昧中王」,古人对於念佛三昧的赞叹。所以我们不要小看了念佛三昧,不要以为念佛三昧比起其他的禅定不如,你要这样想法就错了,念佛三昧能够永断这三种烦恼。
【亦如过去无量佛。为彼群生大导师。】
惑尽过亡这成佛了,成佛之后,他的事业就是度众生。所以,也像过去无量无边诸佛一样,把普度众生的责任要荷担起来,要负起这个责任,从此之后全心全力的教化众生。
【能救一切诸世间。生老病死众苦恼。】
他有能力,『一切诸世间』就是讲的九法界,我们晓得,六道凡夫有生老病死,有三苦、八苦,『众苦恼』就是讲的三苦、八苦。三界之外的,三乘圣人他有没有苦?他也有苦,为什么?他无明没断尽,所以他有变易生死之苦,还要靠佛来救度他。所以,成佛度众生才圆满。
【常行布施及戒忍。精进定慧六波罗。】
这就是用六度的方法拔众生之苦。佛用这个方法断烦恼、证菩提、成佛道,所以他把这个方法也教给我们。『布施』就是放下,我们学道之所以不能成就,最大的原因就是放不下,看不破,放不下,看不破没有智慧,放不下是没有功夫,布施是教我们放下。假如不能将身心世界一切放下,戒修不好,为什么三乘圣人持戒清净?我们也晓得,这条戒也好,那条戒也好,为什么做不到?实在讲没有能够放下。所以诸位,布施两个字意思非常的深广,绝对不是说我们拿钱去到佛门里面去布施,或者布施给贫穷、苦难之人,这只不过是千万种布施之一而已。世法一切放下,像念佛堂主七和尚常常提醒大家,念佛的时候要身心世界一切放下。为什么?有一桩放不下,你这一句佛号念不好,这句佛号就不相应。所以,布施在菩萨无量行门里面,它摆在第一,这是要特别注意到的。唯有能舍才能够持戒,唯有能持戒才能够忍辱,能忍的人才能够精进,才能够得定,才能够开慧。所以,这六条互为因果,布施是因,持戒就是果,持戒是因,忍辱是果,到最后的果就是大开智慧。
『波罗蜜』是梵语,翻成中国意思,古德所翻的,从字面上翻叫到彼岸,如果从意思上来说,就是究竟圆满的意思。这个六种,必须要把自性本具的智慧开显出来,前面五条才能算是究竟圆满,布施圆满了,持戒圆满了,忍辱圆满了。如果我们没有见性,我们本性里面智慧没有现前,前面五条都不圆满,都不能叫波罗蜜;只能叫布施、持戒、忍辱,不可以说布施波罗蜜、持戒波罗蜜、忍辱波罗蜜,不可以说。六度那个度要加上去,一定本性智慧现前。我们念佛人念到理一心不乱,这个六条都称波罗蜜;理一心没有得到,那也只能说布施、持戒、忍辱而已,波罗蜜加不上。
【未度有情令得度。已度之者使成佛。】
『未度』的,是根性没有成熟的。佛度众生,也把众生大别分为三大类,第一类是根熟的众生,成熟的众生;第二类是未熟的众生,他有善根,没有成熟;第三类是没有善根的众生。这三类人统统要度,已经成熟的众生,所谓成熟,就是他成佛的机会到了,成熟了,他可以作佛了,那一定要帮助他成佛。用什么方法帮助他成佛?用念佛求生净土的方法,像华严会上,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他成熟了,所以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导归极乐,那是『已度之者使成佛』。没有成熟的,我们也用这个方法度他,虽用这个方法,他可能相信,相信怎么样?他不发愿,他不想到极乐世界去。但是,他也知道西方极乐世界有阿弥陀佛,他这一生当中也念过几次《弥陀经》,也念过几声佛号,这就是他跟西方极乐世界有了缘。他现在还迷恋在世间,没有出世之心,或者是迷恋在其他的法门,他还要得禅定,或者他还要学密,学别的法门,不肯舍弃,不肯放下,这是没有熟的众生。
至於没有佛种的那些众生,我们要为他下佛种,像《法华经》上所说,「一称南无佛,皆已成佛道」。总得想尽方法,善巧方便,能劝一个人在一生当中念一声阿弥陀佛,或者是念一声南无佛,这是帮助那些没有佛种的众生种下佛的种子。他只要有这个种子在,佛在经上给我们说得很清楚,金刚种子永远不坏,等到他将来缘成熟,这个种子就起现行,必定得度。由此可知,劝人念一句南无佛,远不如劝人念一句阿弥陀佛,因为他有南无佛的种子,他可能成为罗汉,可能成为菩萨;他要有个阿弥陀佛的种子,他必定往生,他必定证无上菩提。所以,这个种胜他果也殊胜,我们要以最殊胜的种为一切众生去下种,为一切众生得度的因缘。
【假令供养恒沙圣。不如坚勇求正觉。】
这是说明,假使你要供养恒河沙数那么多的圣人,佛、菩萨、罗汉,这是福报大,你能够遇到供养福报大;福报再大,你也不能了生死,你也不能出三界。所以佛在此地告诉我们,『不如坚勇求正觉』,为什么?求正觉能够了生死出三界,绝对不是修福能够相比的,修福不如修慧。当然福慧都要修,福慧都是非常的重要,但是修福与修慧这两者之间,我们要以修慧为主。换句话说,修净土法门要以念佛为主,要以修福为辅助,福慧双修,念佛决定能往生。福慧双修决定增高品位,像《观经》给我们讲的三福,就是三种净业,普贤菩萨给我们讲的十大愿王,前面已经跟诸位说过了,我们要以坚定、勇猛精进的心来求正觉。
【愿当安住三摩地。恒放光明照一切。感得广大清净居。殊胜庄严无等伦。】
这是法藏他所发的殊胜之愿,『愿当安住三摩地』。李老师底下注的是「法藏自住」,这是愿自己永远安住在大定之中,三摩地是禅定的一种。『恒放光明照一切』,这是光明普照十方世界,正是所谓佛氏门中不舍一人。无论这个众生,根是已经熟了,还是未熟,还是根本就没有佛种,佛光普照一个也不舍,总希望有缘,有缘就是众生自觉。所谓自觉就是众生希求,希求出离,能信佛言,这就是与佛有缘了。我能够信得过佛所说的,就是与佛有缘,佛一定不辜负他,一定要帮助他。『感得广大清净居』,这就是说极乐世界,他现在虽然是初发心、初发愿,可是这个愿与后来的成就已经成了不可分的感应。极乐世界的确超越一切诸佛世界,『殊胜庄严无等伦』这是形容极乐世界的状况,他真的成就了。所以初发心,我们常讲的思想力量太大了,他在因地里就有这样大的愿力、这样殊胜的理想,到后来一一都成为事实。
【轮回诸趣众生类。速生我刹受安乐。】
『轮回诸趣』就是指六道众生,这里所讲的是十方诸佛刹土里面的六道众生,当然也包括我们娑婆世界六道众生在内。『速生我刹受安乐』,速是快速,统统都往生到极乐世界;我刹,法藏比丘成佛了,他就是阿弥陀佛,都生到阿弥陀佛的刹土,到那个地方去享受安乐。
【常运慈心拔有情。度尽无边苦众生。】
这是他无比的大悲愿力,常常用他大慈大悲之心来拔有情之苦。具体而言,就是佛给我们说的三经,这本《无量寿经》,小本《弥陀经》,以及《观无量寿经》,都是从佛大慈悲心里面流露出来救拔众生的方法,救拔众生的工具。『度尽无边苦众生』,无边刹土无尽的众生,有缘闻到这个法门,决定在一生当中得度。所以说速生我刹,决定是一生得度,决定不空过。
【我行决定坚固力。】
『行』是说法藏比丘当年修这个行门,一定要满他的愿望,他是以坚定的信心,勇猛精进来修持。
【唯佛圣智能证知。】
他的慈悲愿力没有人能知道,只有佛才晓得,他这个悲愿的弘深,愿力的广大。
【纵使身止诸苦中。如是愿心永不退。】
这两句尤其是难得,度众生要吃苦头。譬如释迦牟尼佛要度我们娑婆世界众生,他必须示现八相成道,他要示现去降魔,要示现六年苦行,要与一切外道去辩论,这都是这个身要受许多的苦难。佛还曾经有三个月没有东西吃,托钵托不到,受马麦之报,人家就是养马给马吃的粮食他拿来吃。佛有那么大的福报,还要吃这些苦头,何况后来的世世代代这些祖师大德们。诸位要看看他们的传记,你看看《高僧传》,看看各宗的语录,这些寺院丛林的历史,我们能够见到,祖师大德们都是经过许许多多的苦难,他们才能成就。他们在苦难当中没有变心,没有退转,这都是做出样子给我们看,即使是诸佛菩萨再来,他也这样表演给我们看。何况我们是博地凡夫,薄福之人,我们怎么能与祖师大德们相提并论?但是我们今天稍稍受一点挫折,受一点苦难,都变了心,都退转了,这样怎么能够成就?诸佛菩萨那是示现的,这个地方是法藏比丘当年发心修行的,他所发的愿是真实的,真正吃尽一切苦头他不退转,逢苦不转,所以这个愿才是真实愿,愿愿都不假。
这个十首偈我们就介绍到此地。李老师在大科的注解,他第四章这是讲信,第五章,就是「至心精进第五」这是解,他是以信解行证来看这个五章的经文,把内容精要之处给我们点示出来。
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