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寿经 (第一集) 1998 美国达拉斯 档名:02-020-0001
请掀开经本第九页,经题: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
这是净土宗第一部经典,今天有这样一个殊胜的机缘,给诸位做个概略的介绍。研读一部经,首先要了解经题的大意,本经到中国来,是在后汉时期就传到中国来了,翻译也最多,从汉一直到宋朝,总共有十二次的翻译。流传到现代,我们所能够看得到的,只有五种了,这五种就是在这一页,就是第九面,诸位可以能够看到。第一种《无量清净平等觉经》,是后汉月支国沙门支娄迦谶,在洛阳翻译的。第二种是《佛说诸佛阿弥陀三耶三佛萨楼佛檀过度人道经》,也叫做《无量寿经》,也称《阿弥陀经》。这部经是在三国时代吴国,也是月支国一位居士,优婆塞支谦翻译的,这位居士是外国人,与支娄迦谶法师是同一个国家的人。第三种称《无量寿经》,是曹魏,曹魏也是三国时代,第二种与第三种是同一个时代,但是一个是魏,一个是在吴,这是三国,大家都非常熟悉的。印度的沙门康僧铠译於洛阳白马寺,翻译的年代是嘉平四年。第四种是《无量寿如来会》,这是唐朝时候翻译的,唐朝南印度三藏法师菩提流志翻译的。第五种叫《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经》是宋朝,赵宋,宋朝沙门法贤翻译的。这个五种译本,我们现代能够看得到的,收在大藏经里面。
除这五种之外,根据《开元释教录》里面,还有七种译本,这个七种译本可惜我们现在都看不到了。七种里面,第一种也叫《无量寿经》,有两卷,是后汉安世高大师翻译的,这是在汉桓帝跟灵帝的时代。第二种是《无量寿清净平等觉经》,这个也有两卷,是在曹魏时代,沙门帛延也是在洛阳白马寺翻的,这是在甘露三年。第三种叫《无量寿经》,这是晋朝时候沙门昙摩罗密,也就是竺法兰,昙摩罗密翻译的,在永嘉二年。我们在智者大师《观无量寿佛经》注解,这个注解流传到现在,称为《妙宗钞》,是智者大师做的疏,知礼法师做的钞,就是四明尊者。智者大师在疏里面曾经提到这部经,可见得在隋朝末年的时候,唐朝初年、隋朝末年的时候,这个本子智者大师曾经见过。第四种是《无量寿至真等正觉经》,它也称作《乐佛土乐经》,又名《极乐佛土经》,这是东晋时代西域沙门竺法力翻译的,在恭帝元熙元年。第五种叫做《新无量寿经》,有两卷,是东晋沙门佛陀跋陀罗译於道场寺,他是在刘宋永初二年翻的。第六种也叫做《新无量寿经》,是宋凉州沙门宝云,也是在道场寺翻的,这是在永初二年,是同一个年代,同一个地方两个不同的译本。第七种亦称作《新无量寿经》,就是用这个名字一共有三次翻译,都用相同的名字,是宋罽宾国沙门昙摩罗蜜多翻译的,他是在元嘉年中。这个七种的本子,现在我们都见不到了,只有偶尔的从古大德注疏里面曾经提到。
以上连现存的五种,总共是十二种,十二种是在八个朝代。由此可知,这部经不仅仅是到中国最早,也是翻译最多的。古德说在一切经里面,传、译之胜都不能与本经相比,这个因缘可以说非常殊胜。像《甄解》里面告诉我们,这是出世的正意,就是超越生死,超越六道轮回,利益无量无边,与我们中国人缘分非常之深。所以与一切经的传译是不相同的。古德就这十二种译本里面仔细去观察,还发现了一个殊胜的因缘,那就是这部经是佛多次宣说的。我们晓得,释迦牟尼佛示现在世间的时候,虽然讲经三百余会,说法四十九年,每部经也只讲一次,从来没有说是一部经重复讲多次的,重复讲多次的经典唯有这部经。因此,到中国来有这么多的翻译,实在是因为它原本不相同,梵文的原本不相同,多次讲,多次的结集。
就我们现存的五种版本来看,古大德认为至少有三种不同的版本,这个说法是有相当考据的。如果是同一个梵文的原本,纵然是翻经的人不同,文笔不相同,用的词汇不相同,可是大意总是差不多的,像《金刚经》有六种翻译,总是大同小异,《弥陀经》有两种翻译,也是大同小异。本经十二种译本内容出入相差很大,如果不是佛多次宣说,不是多次的结集,决定不会有这种情形。因此,这个译本就有会集的必要,会集就是将这五种原本重新加以校正、编辑,这个工作古人已经感到有必要,而且开始做这个工作了。
第一次做会集工作的是宋朝王龙舒居士,就是王日休。他大概是看到四种本子,重新加以编辑,名称叫《大阿弥陀经》,这个本子在台湾流通的很广。从前印光大师对他这个本子也相当的赞叹,认为重新编校之后,比原译的本要好得多,所以流通相当广。第二次是在清朝时候,就是彭际清居士,他也做一次会校的本子,称为《无量寿经》。第三次也是在清朝,是魏源会集的本子,这个本子流通比较上少一点。第四种就是我们现在读的这个本子,经题叫《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这是民国初年夏莲居居士会集的。这是会集的本子,从宋到民国初年一共有四种,合前面原译的五种,所以《无量寿经》就有九种不同的版本。这是我们要研读这部经首先要知道的。
再说这部经的注解,因为这个经翻的次数多,依据的版本不相同,内容出入很大,反而使后人感到无所适从。因此这部经的流传远不及小本《弥陀经》那样的盛行,这个因缘,梅光羲居士在本经序文里面说得非常的清楚。他这个序文写得很长,写得非常之好,希望同修应该要把这个序文仔细的去读几遍,对於净宗的法门能够启发信心。注解,就是注《无量寿经》的,自古至今,在我们中国流通的不多,古注我们现在能看得到的只有五种。第一种叫《无量寿经义疏》,有六卷,是隋朝时代慧远大师注的。这个慧远不是东晋时候的初祖,不是的,是隋朝时候的慧远,他们的名字相同,在佛教史里面称他叫小慧远。流通的相当之广,他注解的是依据康僧铠的译本来注的。第二种也叫做《无量寿经义疏》,是唐朝时候吉藏大师注的。他注得比较简单,流通不广,现在这个本子的木刻本我们也已经搜集到了。第三种叫《无量寿经义述文赞》,这个注者是唐朝时代在我们中国留学的高丽的出家人,那个时候叫新罗,就是现在的韩国,新罗的一位法师,憬兴他注的,在我们中国流通,现在我们的大藏经里面有收集的。第四种《无量寿经宗要》,也是唐代新罗国沙门元晓注的。另外还有一部书叫做《游心安乐道》,有一卷,也是新罗元晓撰的。这是《无量寿经》的注解,自古以来只有这几种。可是它在日本却相当盛行,日本有了惠、有峻谛、有道隐,他们有几十种之多。可见得日本人在唐宋的时候,对於净土宗的修学与弘扬远超过我们中国。
这些都是说的译本的注解,至於会集本的注解,现在也有五种,从古到现在也有五种。第一种就是《无量寿经起信论》,这个本子在台湾有流通,一共有三卷,是彭际清居士作的,清朝时候的。第二种是《无量寿经笺注》,这是清朝末年与民国初年丁福保居士作的,这本子流通的也相当之广,因为是近代人。第三种叫《佛说摩诃阿弥陀经衷论》,这是清朝末年王耕心居士作的。第四种就是我们现在读的这个本子,是李炳南老居士的眉注。他虽然没有一句一字的细细的来注解,但是他这个注得也非常之好,段落、层次分得很清楚,重点都给我们提示出来,这是眉注的一种。第五种就是现代人黄念祖居士的注解,他这个注解的名称叫《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解》,注解用了个「解」字。
这是注会集本的一共有五种,比起其他的经论注疏来说,可以说是少得多了。但是,经本九种经版本里面,是以夏莲居居士会集的最为完备,诸位读梅光羲居士的序文就知道了,序文里面讲得很清楚。注解可以说是以黄念祖居士的注解内容最为丰富,这个注解本子,在今年六、七月之间就可以出版,相信对於诸位研究《无量寿经》、修学净土一定有很大的帮助。这是将译注的情形,简略的报告出来了。
下面要跟诸位报告的,就是净土法门主要的它是有三经,就是《无量寿经》、《弥陀经》跟《观无量寿经》,它们当中究竟有什么关系,我们必须要清楚。第一,《无量寿经》与《阿弥陀经》是属於同部,换句话说,只是文字简繁而已,内容并没有差别,就是小本《阿弥陀经》讲得简单,简略的介绍西方世界,《无量寿经》讲得详细。但是它的用意毕竟还是有点差别,譬如说《无量寿经》里面详细的介绍西方极乐世界的缘起,这是小本里面我们看不到的,我们能够了解极乐世界的历史,极乐世界的起源。四十八愿是阿弥陀佛在因地里面所发的弘愿,这个大愿就是西方极乐世界建造的一个蓝图、构想。现在西方极乐世界已经成就了,四十八愿我们可以把它看成是阿弥陀佛国土里面的宪法,拿这个四十八条与十方诸佛国土一一去比较,我们才知道极乐世界的殊胜,无与伦比。
无怪乎在《观无量寿经》里面韦提希尊者想生佛的净土,生佛国净土,世尊将十方诸佛的世界展现给她看,她自己愿意选择弥陀净土往生。可见得这是韦提希尊者一一比较,看到它的殊胜庄严,而乐意发心往生极乐世界。小本经主要的是劝修,所以它以信愿行为三大纲领,无论在序分、正宗分、流通分,我们看蕅益大师的《要解》,都是以劝信、劝愿、劝行,劝我们修西方净土。而《观无量寿经》是讲修行的方法,这里面跟我们讲的是观想念佛、观像念佛、持名念佛,四种念佛除了实相念佛他没有提之外,其余的三种念佛都包括在《观经》当中。尤其难得的,是将四土三辈九品的因果说得非常之清楚,我们怎样修可以取西方极乐世界上品上生,怎样修是中品生,怎么修是下品生,因果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在古时候,古德有人主张,说西方净土上上品、上中品、上下品以及中上品,前面四品都是那些菩萨拿得的,我们凡夫没分。到了唐朝,善导大师他老人家的说法,跟古人所讲的就完全不相同了,他在《观无量寿经》注解,他的注解叫《四帖疏》,也是《观经》很重要的一部注解。善导大师在中国佛教历史里面所记载的,他是弥陀化身来的,他说的话就更可靠了,更应当值得我们信赖。他说净土法门是佛特地为六道凡夫而建立的、而说的,与这些菩萨、罗汉们这些圣者没有关系的。这个意思就是说明,他说三辈九品,只是我们这些众生遇缘不同而有的差别。这个话的意思就是明白告诉我们,任何一个人如果他在这一生当中,他遇的缘就是因缘殊胜,上上品他确实有机会证得的。后来有许多大德都认为善导大师这种说法是深契佛心,佛确实是要我们早一天成佛。我们再三经会合起来看,我们也得到一个结论,所以古人讲深契佛心,我们觉得很有道理。
佛门里面常常赞叹佛是万德万能,智慧圆满,福德圆满,神通、道力没有一样不圆满,这是我们常常赞佛的。那佛是不是真正圆满?我们得要问一问。假如有个人无恶不作,经上所讲的五逆十恶之人,这种人立刻就要堕阿鼻地狱了,佛有没有能力教他立刻罪灭成佛,有没有这个能力?如果佛没有这个能力,我们对佛的赞叹万德万能,那是赞叹的话,不是事实;假如佛有能力叫极重罪业的人,立刻要堕阿鼻地狱的人,这个人立刻就可以教他成佛,教他灭罪,教他成佛,我们就承认佛的智慧、道力、神通、能力确实是圆满的。这个事情我们在三经里面看到了,才晓得善导大师讲这个话没错。在《观经》里面,阿闍世王就是一个五逆十恶之人,他为了夺取政权,他要杀他的父亲,要害他的母亲,要灭佛法,可以说是五逆他都具备了,这样的人,临命终时地狱相现前,立刻就要堕地狱。他的缘胜,五逆十恶,这是在《观经妙宗钞》第十六观「下品下生章」我们看到的,智者大师注解。他引了很多经论来证明,阿闍世王在临命终时,信了佛,归依三宝,而且认真的忏悔,修净土法门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他还是得上品生。五逆十恶原本是下品下生章,大师为我们说明,这个完全在临终那一念忏悔力量的强弱。所以,一念、十念都能取上品,问题就是忏悔的力量。要是彻底忏悔,真心的忏悔,品位就一直上去了。
由此可知,这个法门才是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度一切众生的第一法门,这是我们真正能够肯定,能够相信的。也正如前辈们所说的,我们有幸遇到这个法门,真正是无量劫来稀有难逢之一日,值得自己庆幸。如果自己能把握这个机缘,我们必定能够取上三品,我们遇的缘可以说是非常的殊胜,这个三经许多权威的注解,我们在这一生当中都能遇到,而且修行的方法、理论、境界我们也一桩一桩清清楚楚,这个缘是无比的殊胜。要修多久才能有成就?这是讲人精进不同,勇猛精进,那就像经上讲的,若一日到若七日。所以,理论、方法、境界明白了之后,一定要努力来修学,要在这一生当中决定往生,这一往生就决定成佛。这是我们从三经里面体会到这一点真实义。
其余的有不少同类的经典,凡是提倡念佛法门,忆佛念佛,提倡求生西方净土,可以说都是与本经同类。同类当中也有亲疏的差别,譬如说《观经》这是非常亲切了,除《观经》之外,像《华严经》,到末后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导归极乐,这个也可以说是与本经关系非常密切。所以,后来的大德把这个经收在一起,编成净土五经。五经里面还有《楞严经.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主张「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像《往生论》、《安乐集》,这些都可以说是属於本经同类的。如果说是附带说西方净土的经论,那就太多了,在《净宗经论合刊》里面,就记载著有两百四十多种,这些都是略举其要,遗漏当然是难免的。我们晓得佛在一生四十九年说法的当中,几乎是时时刻刻提醒大家修这个法门,时时刻刻劝勉大家求生西方净土,真正是苦口婆心,我们读经、研究注疏要深深体会这一点,才不辜负释迦牟尼佛大慈大悲。
下面我们就看本经的经题。这部经是会集本,经题,取这个经题,梅老居士在序文里面已经说得很清楚。这个题,可以说将十二种题目全都包括在其中,尤其题目是非常的自然,是原译现成的组合,非常难得。经题明了,对全经的大意就能了解一个大概。在这个题里面,我们可以把它分成八个段落来介绍,第一个是「佛」。佛是印度梵文音译过来的,意思是智慧、觉悟的意思,智是体,觉是用,大智大觉。通常这个讲法有很多种,我们讲个最简单的,讲觉的意思。觉有三种,有自觉,有觉他,有觉满,自觉是拣别不同於凡夫,凡夫不觉,佛觉,觉而不迷。觉他是不同於二乘,就是阿罗汉与辟支佛,阿罗汉、辟支佛虽然自觉,但是他不肯帮助别人,所谓是自了汉。觉满,则不同於菩萨,菩萨虽然自觉,也乐意帮助别人,但是没有圆满,佛是圆满了。所以,一个觉里面含这三个意思。此地这个佛字是指我们本师释迦牟尼佛。
「说」这个字,古时候与喜悦的悦是用同一个字,就看上下文气怎么个念法,它算是个破音字,它是喜悦,悦的意思,悦所怀也。佛是以度众生为本怀,现在机缘成熟了,佛当然就很欢喜的要把这个法门为大家说出来。蕅益大师在《要解》里面解释经题,就是「佛说阿弥陀经」,他解释这个「说」,我觉得非常之好,古人所没有说过的。他解释说,众生成佛的机缘成熟了,那佛怎么不欢喜?佛度众生,恨不得你立刻成佛,你现在成佛的机会到了,佛就赶紧把成佛的方法教给你,这就是净土法门。这个法门是究竟解脱、究竟成佛,所以乐说,这个喜悦决定不同佛讲一切大乘经典。可以说佛一生讲经,没有说比讲这部经更欢喜,更畅悦本怀的。所以,我们要能深深体会到这个意思,这个法门是教我们一生成佛的经典。
第三是「大乘」这两个字。大乘是比喻,乘本来是以运载为意思,像车、像船都能够运载。本经所说的,能念之心,我们念佛,能念之心本来是佛,这是能乘大,起心念佛是念念作佛,所乘的也大,所以称之为大乘。实在讲一切大乘法里面,如果来比较一下,都没有这个法门广大,大乘当中的大乘,古德讲了义之中的了义。
第四是「无量寿」,无量寿梵语称作阿弥陀,阿弥陀三个字是密语,我们常讲的密咒,这是密语。为什么?它里面含无量义。现在把它翻成无量寿,也是根据佛讲经的时候所提示给我们的,他讲阿弥陀有无量寿、无量光、无边光,有这些意思,我们在这许许多多意思里面取「无量寿」,这是取里面主要的一个意思。所谓主要,是契合我们这个世界众生机缘而取的,因为我们这个世间一切众生,说实在的多半都是喜欢长寿,听到长寿比什么都高兴,比什么都欢喜,佛为了契合於我们众生的心理,特别取这个德号。这个德号是说明,阿弥陀佛在因地里面的修行,愿行与果地上的佛号是相应的。极乐世界里面的依报、正报,教主阿弥陀佛以及他的学生,极乐世界的人民,这一部经所说的,可以说这三个字统统都把它包括尽了。
西方世界是个平等的世界,也就是《华严经》上所讲的一真法界。虽然,说有四土三辈九品,但是西方极乐世界的菩萨、声闻、人天,他的受用、他的福报几乎完全是相同的。我们在四十八愿里面读到过,十方世界的众生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相貌是一样的,统统是身金色,这就是平等,寿命相同,智慧也相同。而且四十八愿佛说得清清楚楚,你不生到西方则已,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纯是菩萨,换句话说,他那边是菩萨的世界。因为经上,四十八愿里面说他那里没有三恶道,所以我们说它有人天,但是再仔细一看它是纯一菩萨。所以,那个世界就跟《华严经》上所说的华藏世界没有两样,华藏世界里纯一菩萨,四十一位法身大士,西方极乐世界亦复如是,这是真正不可思议。
我们又常常听到许多古大德讲,这个世界可以带业往生,尤其蕅益大师在《要解》里面讲得非常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人,你要说他是人、他是凡夫,那又说不过去,为什么?他已经圆证三不退,圆证三不退那都是法身大士。如果你要说他真正是菩萨,这个也未免太勉强,为什么?他见思烦恼还没断。所以,这个世界太特别了,你说他是人天,不恰当,你说他是菩萨,也不恰当。所以他说一切皆非,一切皆是,是真正不可思议的一个境界。我们要把它搞得透彻、明了,一丝毫疑惑都没有,必须要深入经藏,这就是指净土三经与五经,要细细的研读古大德的注疏,我们才真正能够断疑生信。
第五段「庄严」这两个字。经里面说「一向专志庄严妙土」,又说「庄严众行」,又说「我已成就庄严佛土,清净之行」,这些都是阿弥陀佛自己说的。极乐世界无量功德具足庄严,这也显示出它与《华严》同一个境界,理事无碍,事事无碍。所以,他的智慧、德能是真实圆满的。
第六段就是「清净」。庄严是总说,用什么庄严?实在讲是用「清净、平等、觉」,用这个来庄严。清净是讲身口意三业,三业离一切恶行、离一切烦恼、离一切染污,这叫清净。所以,《维摩经》上说「心净则佛土净」,我们取西方净土最重要的是要修清净心,我们用一句佛号,做修清净心的方便法。换句话说,修净土的人必须在二六时中,二六时拿现在来讲就是昼夜二十四小时,无论在什么时候,无论在什么处所,起心动念都要把它归到阿弥陀佛,心里头不动念则已,动念就立刻把它换成阿弥陀佛。善导大师在《四帖疏》里面教给我们,他说假如善男子、善女人,身专礼阿弥陀佛,礼就是礼拜,我们每天拜佛,专拜阿弥陀佛,别的佛都不要拜了;口专称阿弥陀佛,就是专念阿弥陀佛;意就是心里头专想阿弥陀佛,这个叫三业执持名号。这样修行,一百个人修一百个人往生,一千个人修一千个人往生,万修万人去,一个也不会漏掉的,这叫专修,也是本经提倡的一向专念。这是我们要牢牢记住的,要认真去做的。
他说如果杂修,杂修就是又念佛、又念经、又念咒这就杂了。杂修,大师就说了,一万人当中难得有三、五个人往生,换句话说,不能往生的人太多太多了,这就说明专修跟杂修效果是不相同的。我们这个道场,每个月有一天精进念佛,这是专修,这个专修的力量非常之大。诸位千万不要以为我们一个月只有一次,这一次的力量就不可思议,这都是我们往生必须具备的资粮。如果将来有因缘更殊胜,大家退休了,没有工作了,我们可以连续不断的来专修,那取西方净土就非常容易了。
专修的方法,我们现在用的方法,同修们都觉得非常欢喜。原来我也以为,这是我们自己想出的一个方法,这次我回到台湾翻旧书,翻到行策法师,这位法师是清朝康熙年间人,是我们净土宗第十一代的祖师,他那个时候也用这个方法。我们今天是跟著录音带来念佛,那个时候没有这些机器,没有这个设备,他们用四位法师一班,十二个法师分作三班,轮流来念,来领众,也是绕念,坐著念,也是拜佛,跟我们现在做的完全是一样的。我们就是法师少,人手不够,我们用录音带来代替。所以,这种学法也就深契古人。念佛,既然这个方法有效,念得大家欢喜,我们就应该大力的来推行,希望把这个方法介绍给别人,希望大家都来修,大家都生西方极乐世界。
第七段就是「平等觉」这三个字。经上说「平等者名为真如,乃至平等者即是不二法门」,我们在十法界因行里面看到的,菩萨的心是六度心,缘觉的心,这个心是讲心理,他常常念的,他念什么?菩萨念六度,常常念六度这个人就是菩萨。常常念十二因缘他就是缘觉,常常念四谛这个人就是声闻,常常念十善这人就是天,常常念五戒就是人,这都是讲存心。十法界众生他存心不相同,饿鬼是悭贪心,这个心特别重;畜生愚痴心,就是是非、真妄、邪正他辨别不清楚,这就是畜生心;瞋恚、嫉妒那是地狱心。佛的心是什么?佛的心是平等心,所以清净、平等、慈悲那是佛心。我们在十法界里面,发心要证佛果,刚才说过了,佛有能力帮助我们在一生当中证得佛果,在一年当中证得佛果,在一月当中证得佛果,在一日当中证得佛果,在一刹那中间证得佛果,佛有能力。问题就像善导大师一样,我们遇的缘殊不殊胜,能不能遇到这个缘?佛确实有能力,我们要相信,我们要不怀疑,我们在一刹那不能证得,一天、一日、一月、一年不能证得,我们在这一生当中决定可以证得,要有这种信心。
平等里面有四个意思,第一,平等普觉一切众生,也就是一切众生平等成佛的法门,这是讲这部经。这部经是一切众生平等成佛的法门,所以这个经确实跟一切经不相同。你得到任何一部经典,你不见得一生能成就,在佛门里面种下善根,种下了成佛的种子,那是决定不错,要是讲一生成佛,太难太难了,尤其成究竟圆满之佛,那几乎都是不可能的事情。唯独这部经能办得到,所以我们修学要依这个经,我们弘扬要依这个经,我们劝别人也要用这部经。我们用诸佛的第一法门,诸佛之成佛也是用这个方法修成的,现在他把这个方法教给我们。
我们千万不要误会,什么误会?我就曾经听不少法师说过,我今天劝他修净土法门,劝他专门研究《无量寿经》,或者是净土三经。他反过来说,他说我这个看法错误,错在哪里?他说自古至今这些大德,哪个不是通宗通教,最后才选择这个法门?我说没错。他说你也是如此。我说不错,我也是这样的。他说那你为什么教我专门学这个经?说起来好像是很有道理,其实不然。他没有走过这个路他不晓得,我们是已经走过这个路了,从前走的那些路都叫冤枉路。今天发现这个法门,对於过去那么多年吃的那么多苦头后悔莫及。你要相信了,我走的那些错路你都不要走,我今天指给你,这是条正路,你省多少事!你要不相信,我是拐弯抹角摸得来的,你也去照走,照走是可以,你走到最后能不能走到净土,那就太难了。为什么?路走多了会迷失,自古以来,这个路走通了,很幸运没有迷失,摸到这条成佛之道,这个人毕竟不多;可以说一万个人有九千九百九十多人迷失了,难得有一个幸运的,他没有迷失,他走出来了,才发现这条成佛大道。那你何必去找自己的麻烦,不直截了当就修这部经?从这一部经上,就决定成佛。你再要去读诵《弥陀经》、《观无量寿佛经》也更好,那缘就更殊胜。实在怕麻烦,这一部经足够了,决定成佛。这部经就是圆满殊胜的因缘,诸位要深深体会到这个意思。
第二点,是以平等法觉悟众生。可见得宗旨是教一切众生平等成佛,成佛是要觉悟,这部经典里面字字句句都是给我们破迷开悟做增上缘。绝不是说我们要破迷开悟,一定去念般若经,好像这个经不太管用的样子,那就错了,般若经也不出此经范围。第三个意思,平等觉就是指如来的正觉。经文里头说了,如来正觉是讲我们修行果地上究竟圆满的彻悟,大彻大悟,也就是经上所说的无上正等正觉,平等觉是指这个。第四就是专指本经平等觉,平等觉就是极乐世界阿弥陀佛的别号,经文上面也有。这是平等觉的大意。
末后这段,就是「经」字。经,意思是契经,第一个要契理,第二个要契机。这是从印度梵文「修多罗」翻译过来的,它的意思非常之广,在《华严》里面它含著有十个意思。因为我们中国古圣先贤的遗教我们都尊称为经,所以用这个字来翻修多罗,加上一个契,与修多罗意思就很相应。契理,理就是实相,理就是真如,理就是第一义,必须是字字句句都要与理相应。换句话说,佛说一切法,统统是从真如本性里面流露出来的,这叫契理,是从自性清净心里流露出来的,这就是所谓上契诸佛所证之理。契机,机是讲我们众生,我们众生的机感,我们的程度、我们的需要,佛说这些,我们都能够体会到,我们能够接受,这才叫契机;换句话说,适合一切众生的程度,这才叫契机。
通常解释多半用「贯摄常法」这四个意思来解释。贯就是贯穿所说之理,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谓有条不紊,讲得有层次,有顺序,次第分明,像段落清楚,无论是在言词、文字、理论都是有条不紊。第二是摄,摄是摄持所化的众生。摄是一股很大的力量,像磁铁一样,磁石它能够吸铁。众生没有接触佛法,他不懂,他不知道,接触了佛法之后他就欲罢不能,它有这股很大的力量在那里吸引著他,这就是摄持的能力。第三,有常的意思,我们说的真理永远不变,这个叫常,永远不变,永远不会改的。无论在什么时候,无论在什么处所,譬如释迦牟尼佛讲经,三千年前,时代跟今天不一样,他讲这个经的地点是在舍卫城,在印度,我们今天在美国,地点也不一样,听众也不相同,可是统统适合;换句话说,他所讲的这个真理,这个理论、方法、境界,都是超越了时间与空间。不仅在我们这个地球上,对任何国家民族来说,都是一样的感动人,一样的能摄受人。很可惜的,今天美国人与我们言语上的隔阂,如果没有语言上的隔阂,纵然他初次接触,他要听了之后,他一定也五体投地,一定也发愿修学,这就是它有很大摄受众生的力量。不仅在我们娑婆世界,经上讲,十方诸佛都在他们自己国土里面拿这个法门来接引众生,劝一切众生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可见得这个法门绝对不是释迦牟尼佛一个人说的,一个人在此地介绍我们到西方极乐世界,十方诸佛没有一尊佛不说,没有一尊佛不讲这个法门,真是尽虚空遍法界,时时处处都在弘扬。这个常的意思,与一切经里面讲常,的确有它特别殊胜之处。
最后一个意思是法,法就是法则、方法,就是轨则。这个规则,是一切修学菩萨们共同遵守的,就是像小本《弥陀经》里面所讲的信愿行,深信、切愿、力行,一心系念无量寿佛。
也可以说「佛说大乘」这是教,像教科书一样,教导我们,以《无量寿经》的理体宣扬众生本具的大经。可见得这部经,虽然是从释迦牟尼佛真如本性里面流露出来的,一切众生的心性与佛没有两样,佛自性当中所出的经典,就是我们自己自性当中本来具足的「无量寿清净平等觉经」。经题里面「庄严清净平等觉」这是行,一句阿弥陀佛庄严自心,清净自心,就是依教修行。无量寿就是理,就是自性,就是我们的法身本体,就是我们自己本来具足的佛性。《观经》里面说「是心是佛,是心作佛」,这就是是心作佛的本心。也可以解释说,平等觉是我们自己的本觉,起心念佛以自庄严,这是始觉,始觉与本觉合一,始本不二,始本不离,这才能证无上觉,无上觉就是无量寿。如是,平等觉就是我们自己的因地心,无量寿就是我们自己果地觉。
这个经题里头妙义无穷无尽,统统在这一个题目当中,所以古人说,「闻首题名字,获无量功德」。说到这句话,使我们想起现在日本的日莲教,他从古人这句话里头,就是闻首题名字,获无量功德,於是乎他不求解,他也不求行,他天天就念一个经题。像日本人常念的,「南无妙法莲华经」,他天天念这个经题,经题究竟什么意思他不晓得,不晓得,念这个经题没有功德。不要说念经题了,就是念佛吧,你看我们一天到晚执持名号,念这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古德还说喊破喉咙也枉然,何况那个经题!为什么经上又叫我们执持名号,又说闻首题名字,获无量功德,为什么又说喊破喉咙也枉然?那就是对於经题、佛号的义意是不是真正明了,是不是真正的用经题、佛号降伏自己的烦恼,念出自己的平等觉,这样才有用处。如果说是一面念佛一面打妄想,这个没用,同样的,念「南无妙法莲华经」,妄想还是一样的起,恶业还是一样的造,这个没有用处,这就是古人讲的,喊破喉咙也枉然。
必须要把这句经题跟佛号要会归到自性,把自己的因心念出来,然后才能够契入果地觉,这就是无量无边的功德。所以,我们要懂得这个道理。不仅二六时中这句佛号,像善导大师教给我们的,专礼、专念、专想,同时这个法门是大乘,不是小乘,佛讲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我们还要把这个法门,这个法门的道理,这个法门的因缘、方法、境界,要详详细细的介绍给别人,推荐给别人。自行化他同成佛道,这才是个真正依教奉行的人,才是真正修学这个法门的人。绝不能说自己得了好处,就不管别人,那是错误的,那就不是大乘。换句话说,你并没有懂得,你要真正懂得,你一定是自己拼命去修,也拼命去把这个法门告诉别人,必然是这个现象。为什么?一切众生与自己是一体,不是二体,生佛不二。这个功德才是究竟圆满。
题目简单就介绍到此地,下次我们就开始入经文。其余像贤首、天台诸家,在讲经之前都要讲玄义,玄义就是经中的大义,我们这次统统把它省略,只讲经题,经题接著我们就讲经文,谢谢诸位。
请掀开经本第九页,经题: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
这是净土宗第一部经典,今天有这样一个殊胜的机缘,给诸位做个概略的介绍。研读一部经,首先要了解经题的大意,本经到中国来,是在后汉时期就传到中国来了,翻译也最多,从汉一直到宋朝,总共有十二次的翻译。流传到现代,我们所能够看得到的,只有五种了,这五种就是在这一页,就是第九面,诸位可以能够看到。第一种《无量清净平等觉经》,是后汉月支国沙门支娄迦谶,在洛阳翻译的。第二种是《佛说诸佛阿弥陀三耶三佛萨楼佛檀过度人道经》,也叫做《无量寿经》,也称《阿弥陀经》。这部经是在三国时代吴国,也是月支国一位居士,优婆塞支谦翻译的,这位居士是外国人,与支娄迦谶法师是同一个国家的人。第三种称《无量寿经》,是曹魏,曹魏也是三国时代,第二种与第三种是同一个时代,但是一个是魏,一个是在吴,这是三国,大家都非常熟悉的。印度的沙门康僧铠译於洛阳白马寺,翻译的年代是嘉平四年。第四种是《无量寿如来会》,这是唐朝时候翻译的,唐朝南印度三藏法师菩提流志翻译的。第五种叫《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经》是宋朝,赵宋,宋朝沙门法贤翻译的。这个五种译本,我们现代能够看得到的,收在大藏经里面。
除这五种之外,根据《开元释教录》里面,还有七种译本,这个七种译本可惜我们现在都看不到了。七种里面,第一种也叫《无量寿经》,有两卷,是后汉安世高大师翻译的,这是在汉桓帝跟灵帝的时代。第二种是《无量寿清净平等觉经》,这个也有两卷,是在曹魏时代,沙门帛延也是在洛阳白马寺翻的,这是在甘露三年。第三种叫《无量寿经》,这是晋朝时候沙门昙摩罗密,也就是竺法兰,昙摩罗密翻译的,在永嘉二年。我们在智者大师《观无量寿佛经》注解,这个注解流传到现在,称为《妙宗钞》,是智者大师做的疏,知礼法师做的钞,就是四明尊者。智者大师在疏里面曾经提到这部经,可见得在隋朝末年的时候,唐朝初年、隋朝末年的时候,这个本子智者大师曾经见过。第四种是《无量寿至真等正觉经》,它也称作《乐佛土乐经》,又名《极乐佛土经》,这是东晋时代西域沙门竺法力翻译的,在恭帝元熙元年。第五种叫做《新无量寿经》,有两卷,是东晋沙门佛陀跋陀罗译於道场寺,他是在刘宋永初二年翻的。第六种也叫做《新无量寿经》,是宋凉州沙门宝云,也是在道场寺翻的,这是在永初二年,是同一个年代,同一个地方两个不同的译本。第七种亦称作《新无量寿经》,就是用这个名字一共有三次翻译,都用相同的名字,是宋罽宾国沙门昙摩罗蜜多翻译的,他是在元嘉年中。这个七种的本子,现在我们都见不到了,只有偶尔的从古大德注疏里面曾经提到。
以上连现存的五种,总共是十二种,十二种是在八个朝代。由此可知,这部经不仅仅是到中国最早,也是翻译最多的。古德说在一切经里面,传、译之胜都不能与本经相比,这个因缘可以说非常殊胜。像《甄解》里面告诉我们,这是出世的正意,就是超越生死,超越六道轮回,利益无量无边,与我们中国人缘分非常之深。所以与一切经的传译是不相同的。古德就这十二种译本里面仔细去观察,还发现了一个殊胜的因缘,那就是这部经是佛多次宣说的。我们晓得,释迦牟尼佛示现在世间的时候,虽然讲经三百余会,说法四十九年,每部经也只讲一次,从来没有说是一部经重复讲多次的,重复讲多次的经典唯有这部经。因此,到中国来有这么多的翻译,实在是因为它原本不相同,梵文的原本不相同,多次讲,多次的结集。
就我们现存的五种版本来看,古大德认为至少有三种不同的版本,这个说法是有相当考据的。如果是同一个梵文的原本,纵然是翻经的人不同,文笔不相同,用的词汇不相同,可是大意总是差不多的,像《金刚经》有六种翻译,总是大同小异,《弥陀经》有两种翻译,也是大同小异。本经十二种译本内容出入相差很大,如果不是佛多次宣说,不是多次的结集,决定不会有这种情形。因此,这个译本就有会集的必要,会集就是将这五种原本重新加以校正、编辑,这个工作古人已经感到有必要,而且开始做这个工作了。
第一次做会集工作的是宋朝王龙舒居士,就是王日休。他大概是看到四种本子,重新加以编辑,名称叫《大阿弥陀经》,这个本子在台湾流通的很广。从前印光大师对他这个本子也相当的赞叹,认为重新编校之后,比原译的本要好得多,所以流通相当广。第二次是在清朝时候,就是彭际清居士,他也做一次会校的本子,称为《无量寿经》。第三次也是在清朝,是魏源会集的本子,这个本子流通比较上少一点。第四种就是我们现在读的这个本子,经题叫《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这是民国初年夏莲居居士会集的。这是会集的本子,从宋到民国初年一共有四种,合前面原译的五种,所以《无量寿经》就有九种不同的版本。这是我们要研读这部经首先要知道的。
再说这部经的注解,因为这个经翻的次数多,依据的版本不相同,内容出入很大,反而使后人感到无所适从。因此这部经的流传远不及小本《弥陀经》那样的盛行,这个因缘,梅光羲居士在本经序文里面说得非常的清楚。他这个序文写得很长,写得非常之好,希望同修应该要把这个序文仔细的去读几遍,对於净宗的法门能够启发信心。注解,就是注《无量寿经》的,自古至今,在我们中国流通的不多,古注我们现在能看得到的只有五种。第一种叫《无量寿经义疏》,有六卷,是隋朝时代慧远大师注的。这个慧远不是东晋时候的初祖,不是的,是隋朝时候的慧远,他们的名字相同,在佛教史里面称他叫小慧远。流通的相当之广,他注解的是依据康僧铠的译本来注的。第二种也叫做《无量寿经义疏》,是唐朝时候吉藏大师注的。他注得比较简单,流通不广,现在这个本子的木刻本我们也已经搜集到了。第三种叫《无量寿经义述文赞》,这个注者是唐朝时代在我们中国留学的高丽的出家人,那个时候叫新罗,就是现在的韩国,新罗的一位法师,憬兴他注的,在我们中国流通,现在我们的大藏经里面有收集的。第四种《无量寿经宗要》,也是唐代新罗国沙门元晓注的。另外还有一部书叫做《游心安乐道》,有一卷,也是新罗元晓撰的。这是《无量寿经》的注解,自古以来只有这几种。可是它在日本却相当盛行,日本有了惠、有峻谛、有道隐,他们有几十种之多。可见得日本人在唐宋的时候,对於净土宗的修学与弘扬远超过我们中国。
这些都是说的译本的注解,至於会集本的注解,现在也有五种,从古到现在也有五种。第一种就是《无量寿经起信论》,这个本子在台湾有流通,一共有三卷,是彭际清居士作的,清朝时候的。第二种是《无量寿经笺注》,这是清朝末年与民国初年丁福保居士作的,这本子流通的也相当之广,因为是近代人。第三种叫《佛说摩诃阿弥陀经衷论》,这是清朝末年王耕心居士作的。第四种就是我们现在读的这个本子,是李炳南老居士的眉注。他虽然没有一句一字的细细的来注解,但是他这个注得也非常之好,段落、层次分得很清楚,重点都给我们提示出来,这是眉注的一种。第五种就是现代人黄念祖居士的注解,他这个注解的名称叫《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解》,注解用了个「解」字。
这是注会集本的一共有五种,比起其他的经论注疏来说,可以说是少得多了。但是,经本九种经版本里面,是以夏莲居居士会集的最为完备,诸位读梅光羲居士的序文就知道了,序文里面讲得很清楚。注解可以说是以黄念祖居士的注解内容最为丰富,这个注解本子,在今年六、七月之间就可以出版,相信对於诸位研究《无量寿经》、修学净土一定有很大的帮助。这是将译注的情形,简略的报告出来了。
下面要跟诸位报告的,就是净土法门主要的它是有三经,就是《无量寿经》、《弥陀经》跟《观无量寿经》,它们当中究竟有什么关系,我们必须要清楚。第一,《无量寿经》与《阿弥陀经》是属於同部,换句话说,只是文字简繁而已,内容并没有差别,就是小本《阿弥陀经》讲得简单,简略的介绍西方世界,《无量寿经》讲得详细。但是它的用意毕竟还是有点差别,譬如说《无量寿经》里面详细的介绍西方极乐世界的缘起,这是小本里面我们看不到的,我们能够了解极乐世界的历史,极乐世界的起源。四十八愿是阿弥陀佛在因地里面所发的弘愿,这个大愿就是西方极乐世界建造的一个蓝图、构想。现在西方极乐世界已经成就了,四十八愿我们可以把它看成是阿弥陀佛国土里面的宪法,拿这个四十八条与十方诸佛国土一一去比较,我们才知道极乐世界的殊胜,无与伦比。
无怪乎在《观无量寿经》里面韦提希尊者想生佛的净土,生佛国净土,世尊将十方诸佛的世界展现给她看,她自己愿意选择弥陀净土往生。可见得这是韦提希尊者一一比较,看到它的殊胜庄严,而乐意发心往生极乐世界。小本经主要的是劝修,所以它以信愿行为三大纲领,无论在序分、正宗分、流通分,我们看蕅益大师的《要解》,都是以劝信、劝愿、劝行,劝我们修西方净土。而《观无量寿经》是讲修行的方法,这里面跟我们讲的是观想念佛、观像念佛、持名念佛,四种念佛除了实相念佛他没有提之外,其余的三种念佛都包括在《观经》当中。尤其难得的,是将四土三辈九品的因果说得非常之清楚,我们怎样修可以取西方极乐世界上品上生,怎样修是中品生,怎么修是下品生,因果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在古时候,古德有人主张,说西方净土上上品、上中品、上下品以及中上品,前面四品都是那些菩萨拿得的,我们凡夫没分。到了唐朝,善导大师他老人家的说法,跟古人所讲的就完全不相同了,他在《观无量寿经》注解,他的注解叫《四帖疏》,也是《观经》很重要的一部注解。善导大师在中国佛教历史里面所记载的,他是弥陀化身来的,他说的话就更可靠了,更应当值得我们信赖。他说净土法门是佛特地为六道凡夫而建立的、而说的,与这些菩萨、罗汉们这些圣者没有关系的。这个意思就是说明,他说三辈九品,只是我们这些众生遇缘不同而有的差别。这个话的意思就是明白告诉我们,任何一个人如果他在这一生当中,他遇的缘就是因缘殊胜,上上品他确实有机会证得的。后来有许多大德都认为善导大师这种说法是深契佛心,佛确实是要我们早一天成佛。我们再三经会合起来看,我们也得到一个结论,所以古人讲深契佛心,我们觉得很有道理。
佛门里面常常赞叹佛是万德万能,智慧圆满,福德圆满,神通、道力没有一样不圆满,这是我们常常赞佛的。那佛是不是真正圆满?我们得要问一问。假如有个人无恶不作,经上所讲的五逆十恶之人,这种人立刻就要堕阿鼻地狱了,佛有没有能力教他立刻罪灭成佛,有没有这个能力?如果佛没有这个能力,我们对佛的赞叹万德万能,那是赞叹的话,不是事实;假如佛有能力叫极重罪业的人,立刻要堕阿鼻地狱的人,这个人立刻就可以教他成佛,教他灭罪,教他成佛,我们就承认佛的智慧、道力、神通、能力确实是圆满的。这个事情我们在三经里面看到了,才晓得善导大师讲这个话没错。在《观经》里面,阿闍世王就是一个五逆十恶之人,他为了夺取政权,他要杀他的父亲,要害他的母亲,要灭佛法,可以说是五逆他都具备了,这样的人,临命终时地狱相现前,立刻就要堕地狱。他的缘胜,五逆十恶,这是在《观经妙宗钞》第十六观「下品下生章」我们看到的,智者大师注解。他引了很多经论来证明,阿闍世王在临命终时,信了佛,归依三宝,而且认真的忏悔,修净土法门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他还是得上品生。五逆十恶原本是下品下生章,大师为我们说明,这个完全在临终那一念忏悔力量的强弱。所以,一念、十念都能取上品,问题就是忏悔的力量。要是彻底忏悔,真心的忏悔,品位就一直上去了。
由此可知,这个法门才是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度一切众生的第一法门,这是我们真正能够肯定,能够相信的。也正如前辈们所说的,我们有幸遇到这个法门,真正是无量劫来稀有难逢之一日,值得自己庆幸。如果自己能把握这个机缘,我们必定能够取上三品,我们遇的缘可以说是非常的殊胜,这个三经许多权威的注解,我们在这一生当中都能遇到,而且修行的方法、理论、境界我们也一桩一桩清清楚楚,这个缘是无比的殊胜。要修多久才能有成就?这是讲人精进不同,勇猛精进,那就像经上讲的,若一日到若七日。所以,理论、方法、境界明白了之后,一定要努力来修学,要在这一生当中决定往生,这一往生就决定成佛。这是我们从三经里面体会到这一点真实义。
其余的有不少同类的经典,凡是提倡念佛法门,忆佛念佛,提倡求生西方净土,可以说都是与本经同类。同类当中也有亲疏的差别,譬如说《观经》这是非常亲切了,除《观经》之外,像《华严经》,到末后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导归极乐,这个也可以说是与本经关系非常密切。所以,后来的大德把这个经收在一起,编成净土五经。五经里面还有《楞严经.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主张「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像《往生论》、《安乐集》,这些都可以说是属於本经同类的。如果说是附带说西方净土的经论,那就太多了,在《净宗经论合刊》里面,就记载著有两百四十多种,这些都是略举其要,遗漏当然是难免的。我们晓得佛在一生四十九年说法的当中,几乎是时时刻刻提醒大家修这个法门,时时刻刻劝勉大家求生西方净土,真正是苦口婆心,我们读经、研究注疏要深深体会这一点,才不辜负释迦牟尼佛大慈大悲。
下面我们就看本经的经题。这部经是会集本,经题,取这个经题,梅老居士在序文里面已经说得很清楚。这个题,可以说将十二种题目全都包括在其中,尤其题目是非常的自然,是原译现成的组合,非常难得。经题明了,对全经的大意就能了解一个大概。在这个题里面,我们可以把它分成八个段落来介绍,第一个是「佛」。佛是印度梵文音译过来的,意思是智慧、觉悟的意思,智是体,觉是用,大智大觉。通常这个讲法有很多种,我们讲个最简单的,讲觉的意思。觉有三种,有自觉,有觉他,有觉满,自觉是拣别不同於凡夫,凡夫不觉,佛觉,觉而不迷。觉他是不同於二乘,就是阿罗汉与辟支佛,阿罗汉、辟支佛虽然自觉,但是他不肯帮助别人,所谓是自了汉。觉满,则不同於菩萨,菩萨虽然自觉,也乐意帮助别人,但是没有圆满,佛是圆满了。所以,一个觉里面含这三个意思。此地这个佛字是指我们本师释迦牟尼佛。
「说」这个字,古时候与喜悦的悦是用同一个字,就看上下文气怎么个念法,它算是个破音字,它是喜悦,悦的意思,悦所怀也。佛是以度众生为本怀,现在机缘成熟了,佛当然就很欢喜的要把这个法门为大家说出来。蕅益大师在《要解》里面解释经题,就是「佛说阿弥陀经」,他解释这个「说」,我觉得非常之好,古人所没有说过的。他解释说,众生成佛的机缘成熟了,那佛怎么不欢喜?佛度众生,恨不得你立刻成佛,你现在成佛的机会到了,佛就赶紧把成佛的方法教给你,这就是净土法门。这个法门是究竟解脱、究竟成佛,所以乐说,这个喜悦决定不同佛讲一切大乘经典。可以说佛一生讲经,没有说比讲这部经更欢喜,更畅悦本怀的。所以,我们要能深深体会到这个意思,这个法门是教我们一生成佛的经典。
第三是「大乘」这两个字。大乘是比喻,乘本来是以运载为意思,像车、像船都能够运载。本经所说的,能念之心,我们念佛,能念之心本来是佛,这是能乘大,起心念佛是念念作佛,所乘的也大,所以称之为大乘。实在讲一切大乘法里面,如果来比较一下,都没有这个法门广大,大乘当中的大乘,古德讲了义之中的了义。
第四是「无量寿」,无量寿梵语称作阿弥陀,阿弥陀三个字是密语,我们常讲的密咒,这是密语。为什么?它里面含无量义。现在把它翻成无量寿,也是根据佛讲经的时候所提示给我们的,他讲阿弥陀有无量寿、无量光、无边光,有这些意思,我们在这许许多多意思里面取「无量寿」,这是取里面主要的一个意思。所谓主要,是契合我们这个世界众生机缘而取的,因为我们这个世间一切众生,说实在的多半都是喜欢长寿,听到长寿比什么都高兴,比什么都欢喜,佛为了契合於我们众生的心理,特别取这个德号。这个德号是说明,阿弥陀佛在因地里面的修行,愿行与果地上的佛号是相应的。极乐世界里面的依报、正报,教主阿弥陀佛以及他的学生,极乐世界的人民,这一部经所说的,可以说这三个字统统都把它包括尽了。
西方世界是个平等的世界,也就是《华严经》上所讲的一真法界。虽然,说有四土三辈九品,但是西方极乐世界的菩萨、声闻、人天,他的受用、他的福报几乎完全是相同的。我们在四十八愿里面读到过,十方世界的众生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相貌是一样的,统统是身金色,这就是平等,寿命相同,智慧也相同。而且四十八愿佛说得清清楚楚,你不生到西方则已,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纯是菩萨,换句话说,他那边是菩萨的世界。因为经上,四十八愿里面说他那里没有三恶道,所以我们说它有人天,但是再仔细一看它是纯一菩萨。所以,那个世界就跟《华严经》上所说的华藏世界没有两样,华藏世界里纯一菩萨,四十一位法身大士,西方极乐世界亦复如是,这是真正不可思议。
我们又常常听到许多古大德讲,这个世界可以带业往生,尤其蕅益大师在《要解》里面讲得非常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人,你要说他是人、他是凡夫,那又说不过去,为什么?他已经圆证三不退,圆证三不退那都是法身大士。如果你要说他真正是菩萨,这个也未免太勉强,为什么?他见思烦恼还没断。所以,这个世界太特别了,你说他是人天,不恰当,你说他是菩萨,也不恰当。所以他说一切皆非,一切皆是,是真正不可思议的一个境界。我们要把它搞得透彻、明了,一丝毫疑惑都没有,必须要深入经藏,这就是指净土三经与五经,要细细的研读古大德的注疏,我们才真正能够断疑生信。
第五段「庄严」这两个字。经里面说「一向专志庄严妙土」,又说「庄严众行」,又说「我已成就庄严佛土,清净之行」,这些都是阿弥陀佛自己说的。极乐世界无量功德具足庄严,这也显示出它与《华严》同一个境界,理事无碍,事事无碍。所以,他的智慧、德能是真实圆满的。
第六段就是「清净」。庄严是总说,用什么庄严?实在讲是用「清净、平等、觉」,用这个来庄严。清净是讲身口意三业,三业离一切恶行、离一切烦恼、离一切染污,这叫清净。所以,《维摩经》上说「心净则佛土净」,我们取西方净土最重要的是要修清净心,我们用一句佛号,做修清净心的方便法。换句话说,修净土的人必须在二六时中,二六时拿现在来讲就是昼夜二十四小时,无论在什么时候,无论在什么处所,起心动念都要把它归到阿弥陀佛,心里头不动念则已,动念就立刻把它换成阿弥陀佛。善导大师在《四帖疏》里面教给我们,他说假如善男子、善女人,身专礼阿弥陀佛,礼就是礼拜,我们每天拜佛,专拜阿弥陀佛,别的佛都不要拜了;口专称阿弥陀佛,就是专念阿弥陀佛;意就是心里头专想阿弥陀佛,这个叫三业执持名号。这样修行,一百个人修一百个人往生,一千个人修一千个人往生,万修万人去,一个也不会漏掉的,这叫专修,也是本经提倡的一向专念。这是我们要牢牢记住的,要认真去做的。
他说如果杂修,杂修就是又念佛、又念经、又念咒这就杂了。杂修,大师就说了,一万人当中难得有三、五个人往生,换句话说,不能往生的人太多太多了,这就说明专修跟杂修效果是不相同的。我们这个道场,每个月有一天精进念佛,这是专修,这个专修的力量非常之大。诸位千万不要以为我们一个月只有一次,这一次的力量就不可思议,这都是我们往生必须具备的资粮。如果将来有因缘更殊胜,大家退休了,没有工作了,我们可以连续不断的来专修,那取西方净土就非常容易了。
专修的方法,我们现在用的方法,同修们都觉得非常欢喜。原来我也以为,这是我们自己想出的一个方法,这次我回到台湾翻旧书,翻到行策法师,这位法师是清朝康熙年间人,是我们净土宗第十一代的祖师,他那个时候也用这个方法。我们今天是跟著录音带来念佛,那个时候没有这些机器,没有这个设备,他们用四位法师一班,十二个法师分作三班,轮流来念,来领众,也是绕念,坐著念,也是拜佛,跟我们现在做的完全是一样的。我们就是法师少,人手不够,我们用录音带来代替。所以,这种学法也就深契古人。念佛,既然这个方法有效,念得大家欢喜,我们就应该大力的来推行,希望把这个方法介绍给别人,希望大家都来修,大家都生西方极乐世界。
第七段就是「平等觉」这三个字。经上说「平等者名为真如,乃至平等者即是不二法门」,我们在十法界因行里面看到的,菩萨的心是六度心,缘觉的心,这个心是讲心理,他常常念的,他念什么?菩萨念六度,常常念六度这个人就是菩萨。常常念十二因缘他就是缘觉,常常念四谛这个人就是声闻,常常念十善这人就是天,常常念五戒就是人,这都是讲存心。十法界众生他存心不相同,饿鬼是悭贪心,这个心特别重;畜生愚痴心,就是是非、真妄、邪正他辨别不清楚,这就是畜生心;瞋恚、嫉妒那是地狱心。佛的心是什么?佛的心是平等心,所以清净、平等、慈悲那是佛心。我们在十法界里面,发心要证佛果,刚才说过了,佛有能力帮助我们在一生当中证得佛果,在一年当中证得佛果,在一月当中证得佛果,在一日当中证得佛果,在一刹那中间证得佛果,佛有能力。问题就像善导大师一样,我们遇的缘殊不殊胜,能不能遇到这个缘?佛确实有能力,我们要相信,我们要不怀疑,我们在一刹那不能证得,一天、一日、一月、一年不能证得,我们在这一生当中决定可以证得,要有这种信心。
平等里面有四个意思,第一,平等普觉一切众生,也就是一切众生平等成佛的法门,这是讲这部经。这部经是一切众生平等成佛的法门,所以这个经确实跟一切经不相同。你得到任何一部经典,你不见得一生能成就,在佛门里面种下善根,种下了成佛的种子,那是决定不错,要是讲一生成佛,太难太难了,尤其成究竟圆满之佛,那几乎都是不可能的事情。唯独这部经能办得到,所以我们修学要依这个经,我们弘扬要依这个经,我们劝别人也要用这部经。我们用诸佛的第一法门,诸佛之成佛也是用这个方法修成的,现在他把这个方法教给我们。
我们千万不要误会,什么误会?我就曾经听不少法师说过,我今天劝他修净土法门,劝他专门研究《无量寿经》,或者是净土三经。他反过来说,他说我这个看法错误,错在哪里?他说自古至今这些大德,哪个不是通宗通教,最后才选择这个法门?我说没错。他说你也是如此。我说不错,我也是这样的。他说那你为什么教我专门学这个经?说起来好像是很有道理,其实不然。他没有走过这个路他不晓得,我们是已经走过这个路了,从前走的那些路都叫冤枉路。今天发现这个法门,对於过去那么多年吃的那么多苦头后悔莫及。你要相信了,我走的那些错路你都不要走,我今天指给你,这是条正路,你省多少事!你要不相信,我是拐弯抹角摸得来的,你也去照走,照走是可以,你走到最后能不能走到净土,那就太难了。为什么?路走多了会迷失,自古以来,这个路走通了,很幸运没有迷失,摸到这条成佛之道,这个人毕竟不多;可以说一万个人有九千九百九十多人迷失了,难得有一个幸运的,他没有迷失,他走出来了,才发现这条成佛大道。那你何必去找自己的麻烦,不直截了当就修这部经?从这一部经上,就决定成佛。你再要去读诵《弥陀经》、《观无量寿佛经》也更好,那缘就更殊胜。实在怕麻烦,这一部经足够了,决定成佛。这部经就是圆满殊胜的因缘,诸位要深深体会到这个意思。
第二点,是以平等法觉悟众生。可见得宗旨是教一切众生平等成佛,成佛是要觉悟,这部经典里面字字句句都是给我们破迷开悟做增上缘。绝不是说我们要破迷开悟,一定去念般若经,好像这个经不太管用的样子,那就错了,般若经也不出此经范围。第三个意思,平等觉就是指如来的正觉。经文里头说了,如来正觉是讲我们修行果地上究竟圆满的彻悟,大彻大悟,也就是经上所说的无上正等正觉,平等觉是指这个。第四就是专指本经平等觉,平等觉就是极乐世界阿弥陀佛的别号,经文上面也有。这是平等觉的大意。
末后这段,就是「经」字。经,意思是契经,第一个要契理,第二个要契机。这是从印度梵文「修多罗」翻译过来的,它的意思非常之广,在《华严》里面它含著有十个意思。因为我们中国古圣先贤的遗教我们都尊称为经,所以用这个字来翻修多罗,加上一个契,与修多罗意思就很相应。契理,理就是实相,理就是真如,理就是第一义,必须是字字句句都要与理相应。换句话说,佛说一切法,统统是从真如本性里面流露出来的,这叫契理,是从自性清净心里流露出来的,这就是所谓上契诸佛所证之理。契机,机是讲我们众生,我们众生的机感,我们的程度、我们的需要,佛说这些,我们都能够体会到,我们能够接受,这才叫契机;换句话说,适合一切众生的程度,这才叫契机。
通常解释多半用「贯摄常法」这四个意思来解释。贯就是贯穿所说之理,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谓有条不紊,讲得有层次,有顺序,次第分明,像段落清楚,无论是在言词、文字、理论都是有条不紊。第二是摄,摄是摄持所化的众生。摄是一股很大的力量,像磁铁一样,磁石它能够吸铁。众生没有接触佛法,他不懂,他不知道,接触了佛法之后他就欲罢不能,它有这股很大的力量在那里吸引著他,这就是摄持的能力。第三,有常的意思,我们说的真理永远不变,这个叫常,永远不变,永远不会改的。无论在什么时候,无论在什么处所,譬如释迦牟尼佛讲经,三千年前,时代跟今天不一样,他讲这个经的地点是在舍卫城,在印度,我们今天在美国,地点也不一样,听众也不相同,可是统统适合;换句话说,他所讲的这个真理,这个理论、方法、境界,都是超越了时间与空间。不仅在我们这个地球上,对任何国家民族来说,都是一样的感动人,一样的能摄受人。很可惜的,今天美国人与我们言语上的隔阂,如果没有语言上的隔阂,纵然他初次接触,他要听了之后,他一定也五体投地,一定也发愿修学,这就是它有很大摄受众生的力量。不仅在我们娑婆世界,经上讲,十方诸佛都在他们自己国土里面拿这个法门来接引众生,劝一切众生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可见得这个法门绝对不是释迦牟尼佛一个人说的,一个人在此地介绍我们到西方极乐世界,十方诸佛没有一尊佛不说,没有一尊佛不讲这个法门,真是尽虚空遍法界,时时处处都在弘扬。这个常的意思,与一切经里面讲常,的确有它特别殊胜之处。
最后一个意思是法,法就是法则、方法,就是轨则。这个规则,是一切修学菩萨们共同遵守的,就是像小本《弥陀经》里面所讲的信愿行,深信、切愿、力行,一心系念无量寿佛。
也可以说「佛说大乘」这是教,像教科书一样,教导我们,以《无量寿经》的理体宣扬众生本具的大经。可见得这部经,虽然是从释迦牟尼佛真如本性里面流露出来的,一切众生的心性与佛没有两样,佛自性当中所出的经典,就是我们自己自性当中本来具足的「无量寿清净平等觉经」。经题里面「庄严清净平等觉」这是行,一句阿弥陀佛庄严自心,清净自心,就是依教修行。无量寿就是理,就是自性,就是我们的法身本体,就是我们自己本来具足的佛性。《观经》里面说「是心是佛,是心作佛」,这就是是心作佛的本心。也可以解释说,平等觉是我们自己的本觉,起心念佛以自庄严,这是始觉,始觉与本觉合一,始本不二,始本不离,这才能证无上觉,无上觉就是无量寿。如是,平等觉就是我们自己的因地心,无量寿就是我们自己果地觉。
这个经题里头妙义无穷无尽,统统在这一个题目当中,所以古人说,「闻首题名字,获无量功德」。说到这句话,使我们想起现在日本的日莲教,他从古人这句话里头,就是闻首题名字,获无量功德,於是乎他不求解,他也不求行,他天天就念一个经题。像日本人常念的,「南无妙法莲华经」,他天天念这个经题,经题究竟什么意思他不晓得,不晓得,念这个经题没有功德。不要说念经题了,就是念佛吧,你看我们一天到晚执持名号,念这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古德还说喊破喉咙也枉然,何况那个经题!为什么经上又叫我们执持名号,又说闻首题名字,获无量功德,为什么又说喊破喉咙也枉然?那就是对於经题、佛号的义意是不是真正明了,是不是真正的用经题、佛号降伏自己的烦恼,念出自己的平等觉,这样才有用处。如果说是一面念佛一面打妄想,这个没用,同样的,念「南无妙法莲华经」,妄想还是一样的起,恶业还是一样的造,这个没有用处,这就是古人讲的,喊破喉咙也枉然。
必须要把这句经题跟佛号要会归到自性,把自己的因心念出来,然后才能够契入果地觉,这就是无量无边的功德。所以,我们要懂得这个道理。不仅二六时中这句佛号,像善导大师教给我们的,专礼、专念、专想,同时这个法门是大乘,不是小乘,佛讲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我们还要把这个法门,这个法门的道理,这个法门的因缘、方法、境界,要详详细细的介绍给别人,推荐给别人。自行化他同成佛道,这才是个真正依教奉行的人,才是真正修学这个法门的人。绝不能说自己得了好处,就不管别人,那是错误的,那就不是大乘。换句话说,你并没有懂得,你要真正懂得,你一定是自己拼命去修,也拼命去把这个法门告诉别人,必然是这个现象。为什么?一切众生与自己是一体,不是二体,生佛不二。这个功德才是究竟圆满。
题目简单就介绍到此地,下次我们就开始入经文。其余像贤首、天台诸家,在讲经之前都要讲玄义,玄义就是经中的大义,我们这次统统把它省略,只讲经题,经题接著我们就讲经文,谢谢诸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