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寿经菁华 (第六集) 1993/8 美国旧金山大觉莲社 档名:02-018-0006
诸位法师,诸位同修,请看讲义第五页最后的一段,第五十一段:
【五一、当自端心。当自端身。耳目口鼻。皆当自端。身心净洁。与善相应。勿随嗜欲。不犯诸恶。言色当和。身行当专。动作瞻视。安定徐为。作事仓卒。败悔在后。】
这一节是教给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怎样去修行。「修行」这个名词我们必须要有正确的理解,「行」是说的行为,「修」是修正;我们的行为错误了,赶紧把它修正过来,这个叫做修行。行为非常之多,但是总不出「身、口、意」这三大类,这一段里面,也就是从「身、口、意」三方面来说。
『当自端心』,第一个就是意业。「当自端心」,「心」就是我们的念头,思想如果有了错误,可以说是一切罪恶的根源。所以在佛法无论是哪一个宗派、哪一个法门,都讲求从「根本修」,根本就是「心」。佛在此地教给我们要「端心」,「端」是端正,心有不正,赶紧把它修正过来。说「修行」,此处都加上一个「自」字,可见得这一桩事情是别人帮不上忙的,一定要自己努力去克制,才能够真正收到效果。
『当自端身,耳目口鼻,皆当自端』,耳、目都归纳在身业里面。口业造恶最容易,而且也造得最多,所以有时候把它特别提出来。此地我们看到「身口意」三业,「皆当自端」。
『身心净洁,与善相应』。修身的标准,佛在此地为我们说出来了,而且说得很清楚、很明白,使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起心动念之处,时时要检点,这个标准就是「身心净洁」。这个「净」是说的心,「洁」是说的身,身体要清洁,心要清净,这个是总纲领、总目标,心一定要清净。
什么样的心是清净心?没有妄念,心就清净了。诸位要记住,有念皆妄。什么叫妄念?心里有念头都是妄念。无念就叫正念,正念无念,心就清净了。为什么不标榜无念?这是怕我们发生误会,有念是错误,无念也错了。所以佛法讲的「无念」是无念也没有,无「有念」,无「无念」。因为「有念」是妄想,「无念」是无明,都要不得,都是错误的。
「无念」不太好懂,因此佛法讲「正念」;无「有念」,无「无念」,那个念就叫正念,在禅宗里面就叫做无念,无念是这个意思。无念也没有,才叫做无念。不是「有」、「无」相对的「无」,「有」、「无」相对的无,也是错误的。为什么?有无相对的无念,是什么境界都不知道,不知道就是无明。佛法里面讲,真正的无念是什么都知道、什么都清楚,这个就高明,所以它不是无明。这个是讲修心的标准。
修身的标准是要清洁,清洁就是没有垢秽、没有污染。身要有污染就不干净,我们把身体洗洗干净是容易的。但是经的意思很深,底下讲要「与善相应」;与恶相应,这就污染了,所以底下为我们说得很清楚。
『勿随嗜欲』,「嗜」是嗜好,「欲」是欲望。如果我们的嗜好、贪欲不能够舍离,身体洗得再干净,佛菩萨看到还是不清净,你身体还是有污染。
『不犯诸恶』,「诸恶」简单的说就是十恶。身犯杀、盗、淫,口犯恶口、两舌、妄言、绮语,意里面贪、瞋、痴,这个叫「诸恶」。「不犯诸恶」,反过来就是修十善,所以说「与善相应」,与十善相应,这是不犯十恶。
『言色当和』,这个「和」,佛法里面非常重视。不但佛法重视,世法也非常重视。中国古时候,可以说从汉朝一直到前清,治国的最高纲领,就是用一个「礼」。《论语》里面说得好,「礼之用,和为贵」。所以我们看北京的故宫,你看到主要的建筑物里面,我们中国俗话讲「金銮殿」,皇帝上朝(也就等於会议)这一个处所,它的名字叫「太和殿」,太和殿后面是「中和殿」,中和殿后面是「保和殿」,这是皇宫里面三个大的建筑,名字都叫「和」。所以从前帝王治国,就把这个字牢牢的抓住。
俗话常讲:「家和万事兴。」一家和睦,这一家必定兴旺;道场和睦,决定是正法住世;国家朝野和睦,这个国家一定富强;世界人大家都能和睦相处,就世界大同,天下太平。「和」很重要!从哪里做起?从我们本身做起。言语要柔和,言色要温和,「言色」是表情;我们跟人相处的时候,表情要温和,言语要柔和,这个非常重要,处事待人接物,不可不知的。
『身行当专』,这一句尤其是重要,不专就不能成就。如果我们要想成就,无论是世法、是佛法都要专精。我们在学校读书,要专心一个科系;在社会上要专精某一个行业,你才会有成就。佛法里面也不例外,如果专攻一部经典、专修一个法门,这个人一生当中,决定成就;怕的是他不专,学得很多很杂,那成就就有限了。为什么?我们的精神、力量、时间分散掉了。所以「专一」在一切经论当中,我们常常看到。菩萨修学六大纲领里面的「精进」,那个「精」就是专,专精;「进」是进步,他才能成就。
『动作瞻视,安定徐为』,古人对於这一方面,就是我们现在所讲的风度、仪表很重视,重视稳重。现在人对这个不讲求了,所以诸位要是仔细冷静去观察现代这个社会,觉得每一个人心浮气躁。在整个社会,这个不是好现象,不像从前讲求稳重。「动作瞻视,安定徐为」,这个安定是指「心」,心情安定,「徐为」就是讲的稳重,「徐」也当作慢,不急躁,这是应当要学习的。
『作事仓卒,败悔在后』,这就是我刚才讲的,我们现在这个社会,所呈现在我们眼前的,就是急躁,匆匆促促的,匆促急躁。现在虽然学业、事业、道业不成就,从前人还会后悔,现在人不知道后悔,他认为自己没有过错;没有过错,当然他就不后悔了。
所以佛法里这些教训念多了,冷静想一想,自己真的从早到晚,从年初一到腊月三十,哪一天不在这里犯过失?实在说,只是这些过失自己不知道而已。知道自己过失,这就叫觉悟。佛法里常讲「开悟」了,什么叫开悟?知道自己毛病,知道自己过失的人,叫开悟。能把自己的毛病、过失修正过来是功夫,这就是修行功夫。
【五二、广植德本。勿犯道禁。忍辱精进。慈心专一。】
这个四句,也是教导我们修行的大纲领。
『广植德本』。我们学佛的同修知道,世间法、出世间法,总在一个「缘」字。这个「缘」里面有善缘、有恶缘。缘从哪里来的?缘是自己造作的、是自己结的。因此,诸佛菩萨时时刻刻教导我们要存好心、要说好话、要做好事,这就是培植「德本」。「德」是福德,德里有福。
不但要知道培植,更要广植。广其心量,广其所为,那你的福报是既深又大。纵然在浊恶之世,大家的共业不好;共业虽然不好,你别业里面还是享福。为什么?因为有福报,所以福不能不修。不修福的人是世间最可怜的人,经上常讲「可怜悯者」。福报里面最真实、最广大、最圆满、最究竟的,就是念佛求生净土。我跟大家讲的这几句话,字字真实,任何的福报,没有比这个更大了。
世间很苦,底下这一段就讲「饮苦食毒,未尝宁息」,要知道世间太苦。这个世间,希望享受、享乐,这都是假的,纵然你今天得到一切的荣华富贵,那就好像一个病人,打了一针强心剂,让他兴奋一下而已,时间太短暂了,石火电光,转眼就空了。何况在享福里面,免不了造罪业,往往造的罪业比贫穷、清寒的人要广得多,所以要知道修福。
『勿犯道禁』,「禁」是禁止,不应该做的。「道禁」,狭义来说,是佛的教诫。佛教给我们哪些事不能做,哪些话不能讲,哪些念头不能生,这个不能不知道。就在这部经里面,佛就说得很多,总要把它记住。广义的来说,包括世间法律、风俗习惯、人情忌讳,都在这个里面。
像这个道场,我今天在这边吃饭,偶然看到后面桌子上,大概有十几、二十张「美国净宗学会」的会员单子,放在这个后面,这叫「道禁」,这是大错误。怎么可以到人家道场来拉信徒,哪有这种话。大错特错!不可以的。道场当中决定不能拉信徒,决定不能化缘,决定不能散传单。别的道场有什么活动,到这里来撒广告,贴传单,这是不可以的,这都是普通常识,哪有这种作法的!特别是讲经的道场,到这个地方来化缘、贴传单,听经的同修吓到了,下次不敢来了;你把人家的法缘断掉了,这个罪过多重。这都是不可以的、应该要知道的,这都列在「道禁」里面。
『忍辱精进』,「忍辱」是说凡事要忍耐、要精进;不能忍辱,就谈不上精进。六度里面「忍辱」后面接著就是「精进」,先要能忍。忍的事情太多太多了,天然的灾害要忍耐,人与人之间更要讲求忍耐。大家在一起,我们对於每一个问题,看法不一样,想法不一样,如果每一个人都坚固的执著,冲突就在所难免,就谈不上和睦了。如果大家都能够退让一步,问题就解决了,所以说「天下本无事」,退上一步就无事,所以一定要忍让、要精进。
『慈心专一』,「慈心」是对众生、对大众,一定要大慈大悲,要能帮助一切苦难的众生,拔苦与乐!今天举世之人,最苦的是什么,我们要知道。最苦的是迷惑无知!对於宇宙人生的真相,不清楚不明白,想错了、看错了、说错了、做错了,还要希求福报,这是最苦!
我们这一生当中,真的是很幸运能闻到佛法,闻了佛法之后,佛门常讲:「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这是我们的责任,是我们分内应该去做的。怎样报恩?怎样拯救三途苦?这个三途苦,给诸位说,不是地狱、饿鬼、畜生;他已经变成畜生、已经作了鬼了、堕入地狱了,我们有什么能力救他?没有能力。这个「下济三途苦」,是叫我们看现代的人,造了这个业因,但还没有堕落下去的,我们可以帮他忙;已经堕下去,就没法子了。说实话,已经堕落下去了,地藏菩萨去度他都困难,何况是我们。
哪些是造三途苦的人?贪心重的人,来生就是鬼道去了,作鬼去了;瞋恚心重的人,瞋恚堕地狱;愚痴重的人,愚痴是黑白不分,邪正、善恶他都搞不清楚,往往都颠倒了,这叫愚痴,愚痴是畜生道的业因。换句话说,看看眼前大众,贪、瞋、痴很重的人,就是三途众生。「下济三途苦」就是要帮助他们,尽心尽力去帮他忙,去提醒他,让他自己觉悟,让他回头,这就对了,那就叫做「下济三途苦」。我们要认真去做,这个是大慈悲心。
「专一」是对自己说的,「一」就是净宗里面讲的「一心不乱」。不但平常自己修行是以「一心不乱」为宗旨,就是一切时、一切处,我们帮助一切大众,我们这个心也不能乱,还是在一心不乱里面,行大慈悲,报恩度苦,那就对了。如果我们帮助别人,这个心马上就乱了,那你就乖乖的在家里念佛,不要去帮助别人,这个不为过。为什么?你一帮助别人,你的心就随著境界转了,说老实话,你今天没有能力帮助别人。什么时候有能力?我接触外面大众,心不为境界转了。像《楞严经》上讲的「若能转境,则同如来」,你要能转境界,不要被境界所转,才有能力帮助别人;没有这个功夫,先修自己的,先求自成就,自行而后再化他,这个很重要。
菩萨有的发大心,自己还没有度,先度别人,那也是自己心地专一,不为境界所转,才可以帮助别人。自己未度是没有成佛,但是成罗汉、成菩萨他有余,他成不了佛就是了,是这样的人。决不是自己随著境界转变,那样帮助别人,自己还要堕三途,这个错误了。所以经典里面的话,一定要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不能够错解经义。
【五三、唯此世间。善少恶多。饮苦食毒。未尝宁息。】
『唯此世间,善少恶多』,「此世间」是指娑婆世界,五浊恶世,就是我们现在这个社会。现在这个社会善少,造恶的多,这个不必多说,我们都清楚、都明白,确确实实是这样的。
『饮苦食毒,未尝宁息』。饮食是我们六道凡夫不能够缺少的,我们今天的饮食是什么?饮食是「苦」、「毒」。在过去说这样的话,我们还很不容易理解,但在今天社会上,我们看到经上说这些话,几乎大家都点头了,确实是如此。
印光大师苦口婆心的劝导我们,一定要吃素,素食。为什么?不管什么样的肉都有毒,这是真的。通常我们一般人在生气的时候,发脾气的时候,我们身上流出来的汗都有毒。在从前,妇女生气的时候用奶喂孩子,奶有毒,往往这孩子吃了这个奶,没几天死了,从前人不知道是什么原因。所以瞋恨心是「毒」,瞋恨心一生,身体每一部分都是毒液。你想想看,这些畜生被人杀的时候,它难道很欢喜、很高兴的被你宰杀?不可能的!它没有能力抵抗,但是瞋恚心到了极处,哪有不含毒的道理!日久天长,你身上累积的毒素发作起来,就是奇奇怪怪的病症,所以「病从口入」,一点都不错。你要是希望你自己能够健康、长寿,那你为什么糟蹋你自己?这是非常重要的。
现在素食里面,说实在话也有毒了,这是人为的。疏菜里有农药,喷洒农药,所以连吃素都食毒,你说怎么办?这是什么世界!诸位同修,现代交通便捷,观光旅游很发达,你们要能够到大陆上去观光旅游,吃大陆上的青菜,你会觉得跟我们这里的青菜不一样,那个青菜的味道特别的鲜美。原因是什么?大陆上没有农药。虽然菜的样子不好看,但是味道真的很美,所以大陆虽然人很苦,但是个个都长寿。什么原因?他们没有吃毒。我们这里奇奇怪怪的病比大陆还多,寿命没有他们长。什么原因?天天在「饮苦食毒」,干这个事情干坏了,「未尝宁息」,要知道!。底下一节:
【五四、尊卑男女。眷属朋友。转相教语。自相约检。和顺义理。欢乐慈孝。所作如犯。则自悔过。去恶就善。朝闻夕改。】
『尊卑男女,眷属朋友,转相教语』。佛劝勉我们,自己得到佛法殊胜的利益之后,一定要告诉别人,希望每一个人都得到佛法的利益。在过去,印光大师在世的时候,上海举办了一次「护国息灾法会」,请印祖去主持。今天不只是一国了,今天是全世界,所以我们不能不发起「护世消灾法会」,我们要护这个地球,要护这个世界!我们这一次达拉斯的佛七,就是这个性质。
印祖说得很明白,怎样才能护国?怎样才能够息灾?念佛、吃素。人人都吃素,人人都念佛,灾难自然息了,国家自然护了。我们把这个推广到全世界,我们护世、消灾,还是印祖这两句话,念佛、吃素。他老人家把「念佛、吃素」这四个字讲得很透彻,在「护国息灾法会」上,他每一天有一个时间的开示,记录成一个小册子流通,是我们不可以不读的。
我们要把自己学佛得到的利益,「转相教语」一家眷属、朋友;我们希望自己好,当然希望一家人都好,希望我们的亲朋好友个个都好,这就是有责任要把佛法的功德利益,传授给他们。
现在传授的方法比从前多了,经书、善书很容易得到,所费无几!何况现在还有录音带、录影带,不喜欢看书的,可以听,这是现代人的福报比古人大。古时候印刷术不发达,民国初年以前,多半还是木刻版的时代,书的成本很高,数量很少,哪有现在这么方便!我们明白这些事实,就应当利用现在科技的方便,尽量帮助大众。
我们今天自己的目标是老实念佛,求生净土,这是专一!但是我们对社会大众的目标,就不要希望这些人也都跟我一样,老实念佛,求生净土,因为那是办不到的!为什么办不到?在《无量寿经》上讲得非常清楚,那段经文我没有摘录。我们要晓得举世之人期望的是什么?都希望自己这一生过得很幸福,家庭美满、社会安定、国家富强、天下太平。不管是中国、外国,哪一个人不求这些?这些到哪里去求?刚才就讲了,除非人人都觉悟,都存好心、说好话、做好事,这个目标就统统都实现了,都达到了。我们以这个目标来做济世的事业,就对了。
古圣先贤的教训太多太多了,散在一切书本里面。这些书本不仅是中国的,西方古今的圣哲也不少。这些典籍,我们今天哪有时间去读它?哪有时间去看?所以我就想了,如果能够有一批人发心,把中国、外国的这些圣哲,对於这一方面的教训,就像我们今天这个方式,一段一段把它摘录出来,印成一册,流通全世界,让每一个人都能够读,都能够理解,都能够奉行,这样「世界和平、天下大同」的目的就可以达到了。这就是「转相教语」,我们应该努力来做这个工作。
『自相约检,和顺义理』,这是彼此互相勉励。「约」是约束,「检」是检点。「检点」就是我们佛法常常讲的反省忏悔,「约束」就是持戒,持戒忏悔。我们自己见不到的过失,朋友见到了,真的好朋友,他要告诉你、要提醒你;他见不到的,我见到了,我要帮助他、提醒他,这就是「自相约检,和顺义理」。「和顺」要本於「义理」,可见得他不是感情用事,他是理性的,我们今天讲理智而非感情,这就对了。
『欢乐慈孝』,这是做儿女的对父母要孝顺,做父母对儿女要慈爱,一家欢乐,这是基础,这是根本。由家庭推展就是社会,社会再推展就是国家,国家再推展就是整个世界,所以要晓得幸福欢乐的根本在家庭。
『所作如犯,则自悔过,去恶就善,朝闻夕改』。如果我们思想、见解、言语、行为要是犯了过失,就应当悔过。怎么样才叫做悔过(我们佛法里叫「忏悔」)?是不是在佛菩萨面前烧一炷香,在那里磕几个头,祷告一下,「我今天做错事情,希望佛菩萨原谅我」,是不是这个意思?这个没用处的。你做再多事情,佛菩萨才不管你,佛菩萨若要操这个心,那他比我们还苦,他操不完这个心的。真正的忏悔,就是底下讲的「改过自新」,这是真忏悔。「去恶就善,朝闻夕改」,这个叫真正悔过,真正的忏悔。可见得不在形式,形式是对自己警惕而已,提高自己的警觉。「去恶就善,朝闻夕改」才是真正忏悔。
【五五、改往修来。洒心易行。自然感降。所愿辄得。】
佛门当中常说:「佛氏门中,有求必应。」这一段末后就是说你的愿望都能够达成、都能够满愿,也就是有求必应。到哪里去求?前面两句就是教你求的方法。你只要是如理的求,如法的求,没有求不到的。你想想看,我们凡夫求成佛,都能成佛;成佛多难!所以成佛以下的鸡毛蒜皮,哪有求不到的?你今天求不到,是你不合理、不合法。不合理,不合法,当然求不到。如理如法,有求必应。
怎样才如理如法?「改往修来」是如法,「洒心易行」是如理,哪有求不到的!过去坏的习惯、坏的习气统统改过来,断一切恶,修一切善,这是「修来」,「来」是修将来;未来的,我要认真来修,这是从事上讲的。
「洒心易行」是从理上说的。「洒」跟洗刷的「洗」是一个意思,我们心不清净,念头不清净,思想不清净,见解不清净,要好好的把它洗刷干净。过去思想、见解、念头都错了,从今天起把它换过来,「易」是换过来。换成什么?换成「阿弥陀佛」。用信愿持名的方法,「洒心易行」;用断恶修善,「转相教语」的方法,来「改往修来」。你真心这样的做,真实这样去做,「自然感降」;这一句就是我们佛门另外一句话,叫「感应道交」。这个感应不要去求,自然就来了,就能满你的愿。
所以我们学佛的人,要如理、要如法,不求神通,不求感应,它自然会来。求,就错了;有求的念头,我们的心就不清净了。不求自得,因为你种的是这个因,它当然得这个果报。我今天种瓜,我天天希望得个瓜,那个希望真是冤枉,多此一举;它当然结瓜,它总不会结成别的,这是一定的道理。所以时节因缘到了,自然就成就,就能够满你的愿。这也就是我们中国俗话说的「只问耕耘,不问收获」,这就对了,这一句也是这个意思。
【五六、佛所行处。国邑丘聚。靡不蒙化。天下和顺。日月清明。风雨以时。灾厉不起。国丰民安。兵戈无用。崇德兴仁。务修礼让。国无盗贼。无有怨枉。强不凌弱。各得其所。】
『佛所行处,国邑丘聚,靡不蒙化』。第一句讲的「佛」是指佛教育,「行」是实行、推行。「佛所行处」是指佛教育推行的地方,实行的处所。「国」是指一国,「邑」是一个都市、城市,「丘聚」是一个村庄、乡镇。大至一国,小至一个村庄,真正奉行佛的教诲,下面说的就是「自然感降」,自自然然就得到这样的效果。「靡不蒙化」,无不蒙受佛陀的教化。教育有了成绩,使接受教育的人都能够变化气质,恶变成善,染变成净,邪变成正,这就是化,教育真的有了成果。下面这几句都是「自然感降,所愿軏得」。
『天下和顺』,这是人和。天时、地利、人和都现前了;「天下和顺」是人和。
『日月清明,风雨以时,灾厉不起』,这个三句指天时,天然的灾害没有了。我们知道,现在全世界所发生的天然灾害,比过去多了很多倍。诸位在此地,看到这边的报纸、电视报导的台湾,台湾的雨港,基隆(民国三十八年,我在基隆住了两个月,晴天大概只有一两天,住在基隆的人,出门没有不带伞的),居然干旱,没有水!看看全世界许多地方,旱灾的、水灾的、瘟疫的,到处都是,这个不能不叫我们深深的去反省。
灾害从哪里来的?科学家有一套理论,不相信佛说的话。佛跟我们讲「依报随著正报转」,正报是人心,依报是环境;人心好,就风调雨顺,人心不好,连自然环境也变坏了,这是感应!我们心是能感,自然环境是应。所以能接受佛的教育,能够接受佛的教诲,依教奉行,必定能感得「日月清明,风雨以时」。
现在台湾各个地方到处都作法求雨,那个法有没有效?就很难说了。我们读莲池大师的传记(莲池大师的《疏钞》,在台湾流通得很广,前面有他老人家的传记),里面有记载著过去他老人家住在云栖寺的时候,云栖在杭州,杭州有一年干旱,太守听说莲池大师很有道德,就礼请他出来求雨。老法师说:「我不会!我只会念佛,不会求雨。」但是既然为了大众的事情,也不能不去做做、去试试!他老人家拿著木鱼,带著徒众,到外面田边上念「阿弥陀佛」。诚则灵,心地清净诚恳,他老人家那个木鱼敲到哪个地方,雨就下到哪里,真灵!诚则灵。所以他也没有求雨的仪规,也没有形式,到田边去念佛去了。我也把这件事情特别提醒台北的同修,你们也不妨试试看。
『国丰民安』。「丰」是物产丰富;衣食足,老百姓身心安稳,自在欢乐。
『兵戈无用』。不但没有战争,底下讲,连盗贼都没有,社会治安好。
『崇德兴仁』。因为大家都推崇道德,人人都守法守礼,社会当然祥和。「兴仁」,「仁」是推己及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人人都有这个观念,人人都能这样做。
『务修礼让,国无盗贼,无有怨枉』。这是从人事上必须要做到的几个条件,才能够真正得到家庭幸福、社会和谐、国家的富强。那就是一定要教礼让,要讲「礼」,互相尊重,彼此忍让,社会上治安自然好,所谓「夜不闭户」。「无有怨枉」是讲司法审判公正。
『强不凌弱』。这个「强」是多方面的,无论是在地位、财富、学术都能够彼此尊重。
『各得其所』。这个「各得其所」很好,每一个人都能各如其分。因为每个人所修的福不一样,所得的果报也不一样,大家都明白这个道理,我贫穷,我会安於贫穷,知道我过去没有修因,今生哪有这个果报?今生虽然贫穷,我贫穷得很快乐。为什么?我会修因,知道我将来会好,能够「改往修来」。
富贵人也不骄傲,晓得是过去世修的富贵之因,这一生得来的果报,这是当然的。虽然得富贵,我更应当帮助贫穷之人,使我的福报能够绵绵不断的去享受。每一个人明理,每一个人知道事实真相,晓得自己应该怎样去做,这是佛教育。再看底下这一段:
【五七、阿逸多。当知疑惑。於诸菩萨。为大损害。为失大利。是故应当明信诸佛无上智慧。】
「阿逸多」是弥勒菩萨,弥勒是他的姓,阿逸多是他的名字。弥勒菩萨在《无量寿经》会上,也是属於当机者。无量寿法会有两个当机的人,前半部是阿难尊者、后半部是弥勒菩萨,这个意义非常深重。因为弥勒是我们这个世界当来下生的一尊佛,释迦牟尼佛是第四尊,下面第五尊就是他。世尊在法会里面,对他的开导、嘱付,诸位想想看,他将来成佛,哪有不讲《无量寿经》的道理!哪有不劝人念佛求生净土的道理!这一点我们一定要清楚。真的把这个事实搞清楚、搞明白了,我们就会死心塌地念佛求生净土了,原来弥勒菩萨也不例外!
「当知」是叫著弥勒菩萨,你应当知道;「疑惑於诸菩萨为大损害」,这「疑惑」不是普通的疑惑,是「信、愿、持名」往生净土这个法门,经典中的「净土三经」;你对於「净土三经」要是疑惑,对於「信、愿、持名」要是疑惑的话,对菩萨来讲,损失就太大太大了。
我们不要说一般的菩萨,就是以圆教法身大士来说,按照经典一般所说,圆初住就「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十住、十行、十回向这三十个位次,他要修多少时间?一个阿僧只劫,那个数字是天文数字,我们没法子算的。从初地到七地,这七个位次又要一个阿僧只劫,愈往上去愈难。八地、九地、十地这三个位次也要一个阿僧只劫。这是常讲的三大阿僧只劫才能成佛。
假如这些菩萨要是相信「净土三经」,相信「信、愿、持名」,他也来老实念佛,求生净土,他一生就成佛了,不要三大阿僧只劫!说老实话,连一劫都不要,法身大士成佛连一劫都不要。所以佛在此地说,这是大损失、大损害,「为失大利」,这一点都不错!
我们仔细在经典里面观察,阿弥陀佛建立西方极乐世界到今天才十劫。十劫跟三大阿僧只劫是不能比的,时间太短太短了。而十劫之中,在西方极乐世界去往生的人,已经证得「阿鞞跋致」、已经证得等觉(补处果位)的人,不晓得有多少,算不清的。经上讲「诸上善人」,「上善」是指等觉菩萨,十地以前都叫「善人」。上善是等觉菩萨,换句话说,就成佛了。这些人都是十劫里修的,数量之多!这个多,决定是超过半数,那才叫「甚多」。
假定说阿弥陀佛成佛后,在第一劫去往生的,现在证得等觉菩萨,第二劫去的也证得了。第一劫到今天已经十劫了;第二劫到今天是九劫,他证得了;第三劫去的到今天有八劫,他也证得了;第四劫、第五劫去的都证得了。第五劫是修行五劫就证得了,那这个数字才一半一半,不能说甚多;换句话说,第六劫去往生的、第七劫去往生的都已经证得了。由此可知,到西方极乐世界,我们凡夫生到西方极乐世界,成佛要多久?我的想像绝对不会超过四劫。所以菩萨去往生,在我想一劫就成佛了。
我们这样的凡夫都不会超过四劫,三劫、四劫就成功了,你想想看这个利益多大!这个帐好好算算才知道是真正的好处,不能不去!你要是不去,那损失实在太大太大了,没有法子弥补。我们凡夫不去,就不得了!菩萨不去,损失是大,还可以,我们不去麻烦就大了。为什么?我们不去,来生必定堕三途,人天都没分,一定堕三途!
『是故应当明信诸佛无上智慧』。「诸佛无上智慧」,就是给我们开示这个法门,就是给我们讲「净土三经」。所以讲「净土三经」,教我们念佛求生净土,是诸佛如来无上智慧,这一点不假。为什么?「净土三经」都是诸佛果地上的境界,「唯佛与佛方能究竟」,九界众生(包括等觉菩萨)如果不蒙诸佛如来本愿加持,等觉菩萨也说不出来。所以能说能劝,那是无上智慧,这个法门叫「难信之法」,真难信!
我们这一生当中,很幸运遇到这个法门,也能明白一些,真正能信能愿,真正发愿求生,给诸位说,这样的人就是无上智慧的人;不但智慧无上,福报也无上。所以不是第一等的智慧、福报,他不会修这个法门。
【五八、佛言。彼等所种善根。不能离相。不求佛慧。深著世乐。人间福报。虽复修福。求人天果。得报之时。一切丰足。而未能出三界。】
这一段是说哪一类学佛的人,不能出三界,不能往生。我们要警惕,这一段是一面镜子,自己好好的照一照,看看自己是不是这样的人。如果是这样的人,我们比菩萨比不上!菩萨只是损失很重,我们麻烦就大了;看这个『彼等』里有没有包括我们在内。
「所种善根不能离相」,「不能离相」是执著,我发心做了多少好事,将来会有好的果报,希求人天福报,有这个念头。
这个念头就是很大的障碍,他「不求佛慧」。什么叫「佛慧」?前面说了,「应当明信诸佛无上智慧」,求佛慧,就是求生净土,净土就是「诸佛无上智慧」。所以不要把这个意思搞错了,以为求佛慧大概是求开悟、求神通,那你就搞错了。佛没有说错,你把他的意思看错了,这个就是常说的「依文解义,三世佛冤」,三世诸佛都喊「冤枉!冤枉!我不是这个意思,你把我的意思错会了」。所以一定要晓得「诸佛无上智慧」就是「净土三经」,劝你求生净土,这个就没错了!
你不肯一意去往生,『深著世乐』,世间的荣华富贵,你深深的贪著;这个是『人间福报』,你贪著这些。
『虽复修福,求人天果』,这是讲真正持戒修善的。如果是破戒修善,果报在三恶道,不在人天;持戒修善,果报才在人天。破戒修善的,我们也能看到,特别是现在,你看落在饿鬼道的,去做鬼王、做鬼神。现在这个世间拜鬼神的有多少!鬼神的势力很大,有钱有势,徒众又多,这都是破戒修善的。落在畜生道的,我们在美国看到,就像电视广播里面演的,养的猫所吃的东西、所用的餐具,一般人享受不到;在畜生道享福,去搞那个去了。那是不是我们的期望?看到这些小猫、小狗,想不想来生也跟它们一样?所以诸位要记住,那都是破戒修福的,持戒修福才得人天果!
『得报之时,一切丰足』。实在讲,得人天福报,我是非常害怕,说老实话,不如当畜生享福;当畜生享福,它不造罪业。得人天福报,做了大官、大将、大富人家,自古以来,我读历史读得是心惊肉跳,哪一个作帝王、作大官的不造罪业,不冤枉人?真可怕!
在中国帝王当中,乾隆号称「十全老人」。在中国历史上,历代帝王当中,真的没有比乾隆福报更大的,真叫做人天福报第一!他造的罪业就不少,细细读他的传记,也冤枉不少好人,尤其是晚年,被和坤奉承得糊里糊涂的,造多少孽!六次南巡,他自己不知道,出去各地方看看,劳民伤财,官员勒索百姓,许多人因此家破人亡,收括钱财供给他挥霍。他好的一方面不少,但是造作的罪业也多,福报享尽了,来世恐怕三途去了。纵然不是三途,来生在人间,也不是那么富贵,也不晓得降了多少等,一代不如一代。所以想到这个地方,不往生怎么行?这个事情太可怕了。
我们读读历史,看看现在这个社会上有权有势的人,看他们的造作、看他们的行为,就晓得人间不能再来!再来人间,就要以佛菩萨应化而来,那就没事。如果不成佛、不成菩萨应化而来,还是业报而来,那就不得了!所以这是我们要牢牢记住,要时时刻刻提高警觉,不但人间福报很可怕,天上福报也不究竟。天上虽然造恶的机会比较少,福报享尽,依旧要堕落。佛在经上告诉我们,四禅天人,四空天人,往往堕落地狱,遭受这个很不好的果报,而未能出三界。真的,《法华经》上所说:「三界无安,犹如火宅。」这话是真的。
【五九、复有众生。虽种善根。作大福田。取相分别。情执深重。求出轮回。终不能得。】
这也是值得我们深深警惕的,前面一种人「不能离相,不求佛慧」,这种人是「取相分别,情执深重」;这个四句要好好地记住,如果犯了,无论怎么样修行都出不了三界,只能够享三界里面有漏的福报而已。可是他们造的福是真大,我们看看现在世间大富大贵的人,前世都是修行人,都是犯了这四句的毛病,这四句只要有犯一句,就出不了三界。由此可知,我们不能有这种念头,这个念头要把它洗得干干净净,前面讲「改往修来,洒心易行」,就是把这些东西洗刷干净。一定不著相,无论修的大善、小善,做了就算了,不要把它记在心里,心地永远是清净。只要记一桩事情,「阿弥陀佛、求生净土」,只要记这个,其他都不要记。
「作大福田」,「作」比「种」还要殊胜,「种」是自己种田。这个地方是作一个大福田,让一切众生来种,可见得这个人修的福就大了,太大太大了,所以他来生感大福报。像哪一类的是作大福田?举最浅显的例子,我们平常自己种福,譬如在佛门里面种福,布施财物,供养三宝,这是福田。如果我们建一个道场,那就是「作大福田」,让许多众生都到这里来种福,这就不一样了;道场愈大,福田就愈大。再举一个例子,我们孝养父母是福田,如果我们办一个老人院,那就是「作大福田」了。类似这一类的,我们今天所谓的慈善事业,慈善事业是大福田;诚心诚意的去做,尽心尽力的去做,但里面还有一个「取相分别」,这个念头没有放下。「情执深重」,执著在情感上,处事就不公平了。分别、取相,心就不清净了。心不清净,做事不公平,这样修善,「求出轮回,终不可得」。
有很多话我都不能说,说了会得罪人,人家看到我就骂我。诸位同修心里要有数,听了之后要开心眼,要明白事实的真相,佛不欺骗我们。正像古大德所说的「好事不如无事」,为什么不如无事?无事不造罪业,「好事」如果像这里说的「取相分别,情执深重」,就要造罪业。
我早年在台中,曾经有一次劝李老师办养老院。因为我们李老师办了一个育幼院(慈光育幼院),我想到老人很可怜,没有人照顾,再办一个养老院是好事情。那时候「慈光图书馆」刚刚成立没多久,他就告诉我:「办老人院不容易,一个人一个怪脾气,大家在一块儿,若照顾不好,天天吵架,那岂不是在造罪业!不像小孩,小孩一呵就不敢动了,这老人不行,要找什么人真正有慈悲心、忍辱心去照顾,我找不到。」一想,真的是有道理。
假如再要是外面有捐助的钱财,你要是用得不妥当,或者自己拿去私用,罪过就更重,那就不得了了。不办这个事业,他不堕地狱;办这个事业,里面好多办事的人,来生都要下地狱,非常恐怖!这是不可以不知道的。
所以俗话常讲「善门难开」,这个也是双关语。办慈善事业不是一个容易的事业,像此地讲的「作大福田」,你的福田是不是真实的福田?是不是里面没有流弊?一有流弊,后果就不堪设想。末后一条,
【六十、当孝於佛。常念师恩。当令是法久住不灭。当坚持之。无得毁失。】
『当孝於佛』,我们要以孝亲的心来对佛陀。「孝」要讲顺;孝顺父母,我们要孝顺佛陀。佛给我们说的种种开示、教诲,我们要顺从,要依教奉行,那就叫「孝於佛」。如果不能依教奉行,这就是不孝。
『常念师恩』,「师」是善知识。佛灭之后,佛法都是这些善知识一代一代传下来,我们才能够听到,才能够接受。没有历代祖师大德的承传,佛法再好,早就在这个世间消失掉了,我们哪有机会能够接触到?常念佛祖(佛跟祖师大德),就是这两句的意思,念念不忘恩德。恩德要怎么报?下面就是教我们如何报佛恩,如何报师恩,这非常重要。
『当令是法久住不灭』,这样你才是真的孝佛,真的念师。「是法」就是《无量寿经》,就是念佛往生这个法门;一定要自己真修,一定要尽心尽力的宣扬,劝勉一切大众。对於不信佛的人,对於宗教有排斥心的人,我们用这种从经文摘录个几句的方式,很好!为什么?这些句子他看了可以接受;你拿经文给他,他不能接受。所以我这个节录里面没有四十八愿,为什么?四十八愿的每一愿,对排斥宗教的人,他都不会接受,认为「哪有西方极乐世界」;我这里教的「当孝於佛,常念师恩」,这个话不错,还可以能够听得进去,还能入耳,这就行了。所以对於不求往生的人,我们给他种善根;不能接受全经的人,我们给他一部分;不能接受经典精华的人,我们给他浅显的一部分,这才能够令法久住不灭。
『当坚持之』。「坚」是坚决保持;坚决保持我们的信念,我们的信心、愿心坚决保持,我们努力来推行佛教育的工作。
『无得毁失』,「毁」是毁犯;把这个法门疏忽了,没有专心专意去推行,都包括在「毁失」这两个字当中。如果正法在我们自己手上毁失,我们就对不起诸佛如来,就对不起祖师大德。
「正法久住」里面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培育弘法的人才。底下接著有人去做,自然就不会毁失;如果后继无人,就必定要断绝。现在有一个好处,就是利用科学的工具,我们除了文字的传播(就是印送经书)之外,还有录音带、录影带的流通,这是比从前进步了很多。但是最重要的还是要培养人才,人才从哪里来?是从真正修行人里面发真实心来学,无论在家、出家。
出家应当要努力弘经,在家人一样可以发心弘经,功德都是无量的。我过去在台中,李老师办一个经学班,培养讲经弘法的人才,里面出家的(是以后出家的)只有三个人。我们同学有二十多个人,只有三个出家,两个男众,一个女众,其余的统统都是在家人,现在在台湾各地讲经说法。所以我也希望在家同修能够发心,这是孝佛、念师真正的表现。好!我们的法会就到这个地方圆满了。
诸位法师,诸位同修,请看讲义第五页最后的一段,第五十一段:
【五一、当自端心。当自端身。耳目口鼻。皆当自端。身心净洁。与善相应。勿随嗜欲。不犯诸恶。言色当和。身行当专。动作瞻视。安定徐为。作事仓卒。败悔在后。】
这一节是教给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怎样去修行。「修行」这个名词我们必须要有正确的理解,「行」是说的行为,「修」是修正;我们的行为错误了,赶紧把它修正过来,这个叫做修行。行为非常之多,但是总不出「身、口、意」这三大类,这一段里面,也就是从「身、口、意」三方面来说。
『当自端心』,第一个就是意业。「当自端心」,「心」就是我们的念头,思想如果有了错误,可以说是一切罪恶的根源。所以在佛法无论是哪一个宗派、哪一个法门,都讲求从「根本修」,根本就是「心」。佛在此地教给我们要「端心」,「端」是端正,心有不正,赶紧把它修正过来。说「修行」,此处都加上一个「自」字,可见得这一桩事情是别人帮不上忙的,一定要自己努力去克制,才能够真正收到效果。
『当自端身,耳目口鼻,皆当自端』,耳、目都归纳在身业里面。口业造恶最容易,而且也造得最多,所以有时候把它特别提出来。此地我们看到「身口意」三业,「皆当自端」。
『身心净洁,与善相应』。修身的标准,佛在此地为我们说出来了,而且说得很清楚、很明白,使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起心动念之处,时时要检点,这个标准就是「身心净洁」。这个「净」是说的心,「洁」是说的身,身体要清洁,心要清净,这个是总纲领、总目标,心一定要清净。
什么样的心是清净心?没有妄念,心就清净了。诸位要记住,有念皆妄。什么叫妄念?心里有念头都是妄念。无念就叫正念,正念无念,心就清净了。为什么不标榜无念?这是怕我们发生误会,有念是错误,无念也错了。所以佛法讲的「无念」是无念也没有,无「有念」,无「无念」。因为「有念」是妄想,「无念」是无明,都要不得,都是错误的。
「无念」不太好懂,因此佛法讲「正念」;无「有念」,无「无念」,那个念就叫正念,在禅宗里面就叫做无念,无念是这个意思。无念也没有,才叫做无念。不是「有」、「无」相对的「无」,「有」、「无」相对的无,也是错误的。为什么?有无相对的无念,是什么境界都不知道,不知道就是无明。佛法里面讲,真正的无念是什么都知道、什么都清楚,这个就高明,所以它不是无明。这个是讲修心的标准。
修身的标准是要清洁,清洁就是没有垢秽、没有污染。身要有污染就不干净,我们把身体洗洗干净是容易的。但是经的意思很深,底下讲要「与善相应」;与恶相应,这就污染了,所以底下为我们说得很清楚。
『勿随嗜欲』,「嗜」是嗜好,「欲」是欲望。如果我们的嗜好、贪欲不能够舍离,身体洗得再干净,佛菩萨看到还是不清净,你身体还是有污染。
『不犯诸恶』,「诸恶」简单的说就是十恶。身犯杀、盗、淫,口犯恶口、两舌、妄言、绮语,意里面贪、瞋、痴,这个叫「诸恶」。「不犯诸恶」,反过来就是修十善,所以说「与善相应」,与十善相应,这是不犯十恶。
『言色当和』,这个「和」,佛法里面非常重视。不但佛法重视,世法也非常重视。中国古时候,可以说从汉朝一直到前清,治国的最高纲领,就是用一个「礼」。《论语》里面说得好,「礼之用,和为贵」。所以我们看北京的故宫,你看到主要的建筑物里面,我们中国俗话讲「金銮殿」,皇帝上朝(也就等於会议)这一个处所,它的名字叫「太和殿」,太和殿后面是「中和殿」,中和殿后面是「保和殿」,这是皇宫里面三个大的建筑,名字都叫「和」。所以从前帝王治国,就把这个字牢牢的抓住。
俗话常讲:「家和万事兴。」一家和睦,这一家必定兴旺;道场和睦,决定是正法住世;国家朝野和睦,这个国家一定富强;世界人大家都能和睦相处,就世界大同,天下太平。「和」很重要!从哪里做起?从我们本身做起。言语要柔和,言色要温和,「言色」是表情;我们跟人相处的时候,表情要温和,言语要柔和,这个非常重要,处事待人接物,不可不知的。
『身行当专』,这一句尤其是重要,不专就不能成就。如果我们要想成就,无论是世法、是佛法都要专精。我们在学校读书,要专心一个科系;在社会上要专精某一个行业,你才会有成就。佛法里面也不例外,如果专攻一部经典、专修一个法门,这个人一生当中,决定成就;怕的是他不专,学得很多很杂,那成就就有限了。为什么?我们的精神、力量、时间分散掉了。所以「专一」在一切经论当中,我们常常看到。菩萨修学六大纲领里面的「精进」,那个「精」就是专,专精;「进」是进步,他才能成就。
『动作瞻视,安定徐为』,古人对於这一方面,就是我们现在所讲的风度、仪表很重视,重视稳重。现在人对这个不讲求了,所以诸位要是仔细冷静去观察现代这个社会,觉得每一个人心浮气躁。在整个社会,这个不是好现象,不像从前讲求稳重。「动作瞻视,安定徐为」,这个安定是指「心」,心情安定,「徐为」就是讲的稳重,「徐」也当作慢,不急躁,这是应当要学习的。
『作事仓卒,败悔在后』,这就是我刚才讲的,我们现在这个社会,所呈现在我们眼前的,就是急躁,匆匆促促的,匆促急躁。现在虽然学业、事业、道业不成就,从前人还会后悔,现在人不知道后悔,他认为自己没有过错;没有过错,当然他就不后悔了。
所以佛法里这些教训念多了,冷静想一想,自己真的从早到晚,从年初一到腊月三十,哪一天不在这里犯过失?实在说,只是这些过失自己不知道而已。知道自己过失,这就叫觉悟。佛法里常讲「开悟」了,什么叫开悟?知道自己毛病,知道自己过失的人,叫开悟。能把自己的毛病、过失修正过来是功夫,这就是修行功夫。
【五二、广植德本。勿犯道禁。忍辱精进。慈心专一。】
这个四句,也是教导我们修行的大纲领。
『广植德本』。我们学佛的同修知道,世间法、出世间法,总在一个「缘」字。这个「缘」里面有善缘、有恶缘。缘从哪里来的?缘是自己造作的、是自己结的。因此,诸佛菩萨时时刻刻教导我们要存好心、要说好话、要做好事,这就是培植「德本」。「德」是福德,德里有福。
不但要知道培植,更要广植。广其心量,广其所为,那你的福报是既深又大。纵然在浊恶之世,大家的共业不好;共业虽然不好,你别业里面还是享福。为什么?因为有福报,所以福不能不修。不修福的人是世间最可怜的人,经上常讲「可怜悯者」。福报里面最真实、最广大、最圆满、最究竟的,就是念佛求生净土。我跟大家讲的这几句话,字字真实,任何的福报,没有比这个更大了。
世间很苦,底下这一段就讲「饮苦食毒,未尝宁息」,要知道世间太苦。这个世间,希望享受、享乐,这都是假的,纵然你今天得到一切的荣华富贵,那就好像一个病人,打了一针强心剂,让他兴奋一下而已,时间太短暂了,石火电光,转眼就空了。何况在享福里面,免不了造罪业,往往造的罪业比贫穷、清寒的人要广得多,所以要知道修福。
『勿犯道禁』,「禁」是禁止,不应该做的。「道禁」,狭义来说,是佛的教诫。佛教给我们哪些事不能做,哪些话不能讲,哪些念头不能生,这个不能不知道。就在这部经里面,佛就说得很多,总要把它记住。广义的来说,包括世间法律、风俗习惯、人情忌讳,都在这个里面。
像这个道场,我今天在这边吃饭,偶然看到后面桌子上,大概有十几、二十张「美国净宗学会」的会员单子,放在这个后面,这叫「道禁」,这是大错误。怎么可以到人家道场来拉信徒,哪有这种话。大错特错!不可以的。道场当中决定不能拉信徒,决定不能化缘,决定不能散传单。别的道场有什么活动,到这里来撒广告,贴传单,这是不可以的,这都是普通常识,哪有这种作法的!特别是讲经的道场,到这个地方来化缘、贴传单,听经的同修吓到了,下次不敢来了;你把人家的法缘断掉了,这个罪过多重。这都是不可以的、应该要知道的,这都列在「道禁」里面。
『忍辱精进』,「忍辱」是说凡事要忍耐、要精进;不能忍辱,就谈不上精进。六度里面「忍辱」后面接著就是「精进」,先要能忍。忍的事情太多太多了,天然的灾害要忍耐,人与人之间更要讲求忍耐。大家在一起,我们对於每一个问题,看法不一样,想法不一样,如果每一个人都坚固的执著,冲突就在所难免,就谈不上和睦了。如果大家都能够退让一步,问题就解决了,所以说「天下本无事」,退上一步就无事,所以一定要忍让、要精进。
『慈心专一』,「慈心」是对众生、对大众,一定要大慈大悲,要能帮助一切苦难的众生,拔苦与乐!今天举世之人,最苦的是什么,我们要知道。最苦的是迷惑无知!对於宇宙人生的真相,不清楚不明白,想错了、看错了、说错了、做错了,还要希求福报,这是最苦!
我们这一生当中,真的是很幸运能闻到佛法,闻了佛法之后,佛门常讲:「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这是我们的责任,是我们分内应该去做的。怎样报恩?怎样拯救三途苦?这个三途苦,给诸位说,不是地狱、饿鬼、畜生;他已经变成畜生、已经作了鬼了、堕入地狱了,我们有什么能力救他?没有能力。这个「下济三途苦」,是叫我们看现代的人,造了这个业因,但还没有堕落下去的,我们可以帮他忙;已经堕下去,就没法子了。说实话,已经堕落下去了,地藏菩萨去度他都困难,何况是我们。
哪些是造三途苦的人?贪心重的人,来生就是鬼道去了,作鬼去了;瞋恚心重的人,瞋恚堕地狱;愚痴重的人,愚痴是黑白不分,邪正、善恶他都搞不清楚,往往都颠倒了,这叫愚痴,愚痴是畜生道的业因。换句话说,看看眼前大众,贪、瞋、痴很重的人,就是三途众生。「下济三途苦」就是要帮助他们,尽心尽力去帮他忙,去提醒他,让他自己觉悟,让他回头,这就对了,那就叫做「下济三途苦」。我们要认真去做,这个是大慈悲心。
「专一」是对自己说的,「一」就是净宗里面讲的「一心不乱」。不但平常自己修行是以「一心不乱」为宗旨,就是一切时、一切处,我们帮助一切大众,我们这个心也不能乱,还是在一心不乱里面,行大慈悲,报恩度苦,那就对了。如果我们帮助别人,这个心马上就乱了,那你就乖乖的在家里念佛,不要去帮助别人,这个不为过。为什么?你一帮助别人,你的心就随著境界转了,说老实话,你今天没有能力帮助别人。什么时候有能力?我接触外面大众,心不为境界转了。像《楞严经》上讲的「若能转境,则同如来」,你要能转境界,不要被境界所转,才有能力帮助别人;没有这个功夫,先修自己的,先求自成就,自行而后再化他,这个很重要。
菩萨有的发大心,自己还没有度,先度别人,那也是自己心地专一,不为境界所转,才可以帮助别人。自己未度是没有成佛,但是成罗汉、成菩萨他有余,他成不了佛就是了,是这样的人。决不是自己随著境界转变,那样帮助别人,自己还要堕三途,这个错误了。所以经典里面的话,一定要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不能够错解经义。
【五三、唯此世间。善少恶多。饮苦食毒。未尝宁息。】
『唯此世间,善少恶多』,「此世间」是指娑婆世界,五浊恶世,就是我们现在这个社会。现在这个社会善少,造恶的多,这个不必多说,我们都清楚、都明白,确确实实是这样的。
『饮苦食毒,未尝宁息』。饮食是我们六道凡夫不能够缺少的,我们今天的饮食是什么?饮食是「苦」、「毒」。在过去说这样的话,我们还很不容易理解,但在今天社会上,我们看到经上说这些话,几乎大家都点头了,确实是如此。
印光大师苦口婆心的劝导我们,一定要吃素,素食。为什么?不管什么样的肉都有毒,这是真的。通常我们一般人在生气的时候,发脾气的时候,我们身上流出来的汗都有毒。在从前,妇女生气的时候用奶喂孩子,奶有毒,往往这孩子吃了这个奶,没几天死了,从前人不知道是什么原因。所以瞋恨心是「毒」,瞋恨心一生,身体每一部分都是毒液。你想想看,这些畜生被人杀的时候,它难道很欢喜、很高兴的被你宰杀?不可能的!它没有能力抵抗,但是瞋恚心到了极处,哪有不含毒的道理!日久天长,你身上累积的毒素发作起来,就是奇奇怪怪的病症,所以「病从口入」,一点都不错。你要是希望你自己能够健康、长寿,那你为什么糟蹋你自己?这是非常重要的。
现在素食里面,说实在话也有毒了,这是人为的。疏菜里有农药,喷洒农药,所以连吃素都食毒,你说怎么办?这是什么世界!诸位同修,现代交通便捷,观光旅游很发达,你们要能够到大陆上去观光旅游,吃大陆上的青菜,你会觉得跟我们这里的青菜不一样,那个青菜的味道特别的鲜美。原因是什么?大陆上没有农药。虽然菜的样子不好看,但是味道真的很美,所以大陆虽然人很苦,但是个个都长寿。什么原因?他们没有吃毒。我们这里奇奇怪怪的病比大陆还多,寿命没有他们长。什么原因?天天在「饮苦食毒」,干这个事情干坏了,「未尝宁息」,要知道!。底下一节:
【五四、尊卑男女。眷属朋友。转相教语。自相约检。和顺义理。欢乐慈孝。所作如犯。则自悔过。去恶就善。朝闻夕改。】
『尊卑男女,眷属朋友,转相教语』。佛劝勉我们,自己得到佛法殊胜的利益之后,一定要告诉别人,希望每一个人都得到佛法的利益。在过去,印光大师在世的时候,上海举办了一次「护国息灾法会」,请印祖去主持。今天不只是一国了,今天是全世界,所以我们不能不发起「护世消灾法会」,我们要护这个地球,要护这个世界!我们这一次达拉斯的佛七,就是这个性质。
印祖说得很明白,怎样才能护国?怎样才能够息灾?念佛、吃素。人人都吃素,人人都念佛,灾难自然息了,国家自然护了。我们把这个推广到全世界,我们护世、消灾,还是印祖这两句话,念佛、吃素。他老人家把「念佛、吃素」这四个字讲得很透彻,在「护国息灾法会」上,他每一天有一个时间的开示,记录成一个小册子流通,是我们不可以不读的。
我们要把自己学佛得到的利益,「转相教语」一家眷属、朋友;我们希望自己好,当然希望一家人都好,希望我们的亲朋好友个个都好,这就是有责任要把佛法的功德利益,传授给他们。
现在传授的方法比从前多了,经书、善书很容易得到,所费无几!何况现在还有录音带、录影带,不喜欢看书的,可以听,这是现代人的福报比古人大。古时候印刷术不发达,民国初年以前,多半还是木刻版的时代,书的成本很高,数量很少,哪有现在这么方便!我们明白这些事实,就应当利用现在科技的方便,尽量帮助大众。
我们今天自己的目标是老实念佛,求生净土,这是专一!但是我们对社会大众的目标,就不要希望这些人也都跟我一样,老实念佛,求生净土,因为那是办不到的!为什么办不到?在《无量寿经》上讲得非常清楚,那段经文我没有摘录。我们要晓得举世之人期望的是什么?都希望自己这一生过得很幸福,家庭美满、社会安定、国家富强、天下太平。不管是中国、外国,哪一个人不求这些?这些到哪里去求?刚才就讲了,除非人人都觉悟,都存好心、说好话、做好事,这个目标就统统都实现了,都达到了。我们以这个目标来做济世的事业,就对了。
古圣先贤的教训太多太多了,散在一切书本里面。这些书本不仅是中国的,西方古今的圣哲也不少。这些典籍,我们今天哪有时间去读它?哪有时间去看?所以我就想了,如果能够有一批人发心,把中国、外国的这些圣哲,对於这一方面的教训,就像我们今天这个方式,一段一段把它摘录出来,印成一册,流通全世界,让每一个人都能够读,都能够理解,都能够奉行,这样「世界和平、天下大同」的目的就可以达到了。这就是「转相教语」,我们应该努力来做这个工作。
『自相约检,和顺义理』,这是彼此互相勉励。「约」是约束,「检」是检点。「检点」就是我们佛法常常讲的反省忏悔,「约束」就是持戒,持戒忏悔。我们自己见不到的过失,朋友见到了,真的好朋友,他要告诉你、要提醒你;他见不到的,我见到了,我要帮助他、提醒他,这就是「自相约检,和顺义理」。「和顺」要本於「义理」,可见得他不是感情用事,他是理性的,我们今天讲理智而非感情,这就对了。
『欢乐慈孝』,这是做儿女的对父母要孝顺,做父母对儿女要慈爱,一家欢乐,这是基础,这是根本。由家庭推展就是社会,社会再推展就是国家,国家再推展就是整个世界,所以要晓得幸福欢乐的根本在家庭。
『所作如犯,则自悔过,去恶就善,朝闻夕改』。如果我们思想、见解、言语、行为要是犯了过失,就应当悔过。怎么样才叫做悔过(我们佛法里叫「忏悔」)?是不是在佛菩萨面前烧一炷香,在那里磕几个头,祷告一下,「我今天做错事情,希望佛菩萨原谅我」,是不是这个意思?这个没用处的。你做再多事情,佛菩萨才不管你,佛菩萨若要操这个心,那他比我们还苦,他操不完这个心的。真正的忏悔,就是底下讲的「改过自新」,这是真忏悔。「去恶就善,朝闻夕改」,这个叫真正悔过,真正的忏悔。可见得不在形式,形式是对自己警惕而已,提高自己的警觉。「去恶就善,朝闻夕改」才是真正忏悔。
【五五、改往修来。洒心易行。自然感降。所愿辄得。】
佛门当中常说:「佛氏门中,有求必应。」这一段末后就是说你的愿望都能够达成、都能够满愿,也就是有求必应。到哪里去求?前面两句就是教你求的方法。你只要是如理的求,如法的求,没有求不到的。你想想看,我们凡夫求成佛,都能成佛;成佛多难!所以成佛以下的鸡毛蒜皮,哪有求不到的?你今天求不到,是你不合理、不合法。不合理,不合法,当然求不到。如理如法,有求必应。
怎样才如理如法?「改往修来」是如法,「洒心易行」是如理,哪有求不到的!过去坏的习惯、坏的习气统统改过来,断一切恶,修一切善,这是「修来」,「来」是修将来;未来的,我要认真来修,这是从事上讲的。
「洒心易行」是从理上说的。「洒」跟洗刷的「洗」是一个意思,我们心不清净,念头不清净,思想不清净,见解不清净,要好好的把它洗刷干净。过去思想、见解、念头都错了,从今天起把它换过来,「易」是换过来。换成什么?换成「阿弥陀佛」。用信愿持名的方法,「洒心易行」;用断恶修善,「转相教语」的方法,来「改往修来」。你真心这样的做,真实这样去做,「自然感降」;这一句就是我们佛门另外一句话,叫「感应道交」。这个感应不要去求,自然就来了,就能满你的愿。
所以我们学佛的人,要如理、要如法,不求神通,不求感应,它自然会来。求,就错了;有求的念头,我们的心就不清净了。不求自得,因为你种的是这个因,它当然得这个果报。我今天种瓜,我天天希望得个瓜,那个希望真是冤枉,多此一举;它当然结瓜,它总不会结成别的,这是一定的道理。所以时节因缘到了,自然就成就,就能够满你的愿。这也就是我们中国俗话说的「只问耕耘,不问收获」,这就对了,这一句也是这个意思。
【五六、佛所行处。国邑丘聚。靡不蒙化。天下和顺。日月清明。风雨以时。灾厉不起。国丰民安。兵戈无用。崇德兴仁。务修礼让。国无盗贼。无有怨枉。强不凌弱。各得其所。】
『佛所行处,国邑丘聚,靡不蒙化』。第一句讲的「佛」是指佛教育,「行」是实行、推行。「佛所行处」是指佛教育推行的地方,实行的处所。「国」是指一国,「邑」是一个都市、城市,「丘聚」是一个村庄、乡镇。大至一国,小至一个村庄,真正奉行佛的教诲,下面说的就是「自然感降」,自自然然就得到这样的效果。「靡不蒙化」,无不蒙受佛陀的教化。教育有了成绩,使接受教育的人都能够变化气质,恶变成善,染变成净,邪变成正,这就是化,教育真的有了成果。下面这几句都是「自然感降,所愿軏得」。
『天下和顺』,这是人和。天时、地利、人和都现前了;「天下和顺」是人和。
『日月清明,风雨以时,灾厉不起』,这个三句指天时,天然的灾害没有了。我们知道,现在全世界所发生的天然灾害,比过去多了很多倍。诸位在此地,看到这边的报纸、电视报导的台湾,台湾的雨港,基隆(民国三十八年,我在基隆住了两个月,晴天大概只有一两天,住在基隆的人,出门没有不带伞的),居然干旱,没有水!看看全世界许多地方,旱灾的、水灾的、瘟疫的,到处都是,这个不能不叫我们深深的去反省。
灾害从哪里来的?科学家有一套理论,不相信佛说的话。佛跟我们讲「依报随著正报转」,正报是人心,依报是环境;人心好,就风调雨顺,人心不好,连自然环境也变坏了,这是感应!我们心是能感,自然环境是应。所以能接受佛的教育,能够接受佛的教诲,依教奉行,必定能感得「日月清明,风雨以时」。
现在台湾各个地方到处都作法求雨,那个法有没有效?就很难说了。我们读莲池大师的传记(莲池大师的《疏钞》,在台湾流通得很广,前面有他老人家的传记),里面有记载著过去他老人家住在云栖寺的时候,云栖在杭州,杭州有一年干旱,太守听说莲池大师很有道德,就礼请他出来求雨。老法师说:「我不会!我只会念佛,不会求雨。」但是既然为了大众的事情,也不能不去做做、去试试!他老人家拿著木鱼,带著徒众,到外面田边上念「阿弥陀佛」。诚则灵,心地清净诚恳,他老人家那个木鱼敲到哪个地方,雨就下到哪里,真灵!诚则灵。所以他也没有求雨的仪规,也没有形式,到田边去念佛去了。我也把这件事情特别提醒台北的同修,你们也不妨试试看。
『国丰民安』。「丰」是物产丰富;衣食足,老百姓身心安稳,自在欢乐。
『兵戈无用』。不但没有战争,底下讲,连盗贼都没有,社会治安好。
『崇德兴仁』。因为大家都推崇道德,人人都守法守礼,社会当然祥和。「兴仁」,「仁」是推己及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人人都有这个观念,人人都能这样做。
『务修礼让,国无盗贼,无有怨枉』。这是从人事上必须要做到的几个条件,才能够真正得到家庭幸福、社会和谐、国家的富强。那就是一定要教礼让,要讲「礼」,互相尊重,彼此忍让,社会上治安自然好,所谓「夜不闭户」。「无有怨枉」是讲司法审判公正。
『强不凌弱』。这个「强」是多方面的,无论是在地位、财富、学术都能够彼此尊重。
『各得其所』。这个「各得其所」很好,每一个人都能各如其分。因为每个人所修的福不一样,所得的果报也不一样,大家都明白这个道理,我贫穷,我会安於贫穷,知道我过去没有修因,今生哪有这个果报?今生虽然贫穷,我贫穷得很快乐。为什么?我会修因,知道我将来会好,能够「改往修来」。
富贵人也不骄傲,晓得是过去世修的富贵之因,这一生得来的果报,这是当然的。虽然得富贵,我更应当帮助贫穷之人,使我的福报能够绵绵不断的去享受。每一个人明理,每一个人知道事实真相,晓得自己应该怎样去做,这是佛教育。再看底下这一段:
【五七、阿逸多。当知疑惑。於诸菩萨。为大损害。为失大利。是故应当明信诸佛无上智慧。】
「阿逸多」是弥勒菩萨,弥勒是他的姓,阿逸多是他的名字。弥勒菩萨在《无量寿经》会上,也是属於当机者。无量寿法会有两个当机的人,前半部是阿难尊者、后半部是弥勒菩萨,这个意义非常深重。因为弥勒是我们这个世界当来下生的一尊佛,释迦牟尼佛是第四尊,下面第五尊就是他。世尊在法会里面,对他的开导、嘱付,诸位想想看,他将来成佛,哪有不讲《无量寿经》的道理!哪有不劝人念佛求生净土的道理!这一点我们一定要清楚。真的把这个事实搞清楚、搞明白了,我们就会死心塌地念佛求生净土了,原来弥勒菩萨也不例外!
「当知」是叫著弥勒菩萨,你应当知道;「疑惑於诸菩萨为大损害」,这「疑惑」不是普通的疑惑,是「信、愿、持名」往生净土这个法门,经典中的「净土三经」;你对於「净土三经」要是疑惑,对於「信、愿、持名」要是疑惑的话,对菩萨来讲,损失就太大太大了。
我们不要说一般的菩萨,就是以圆教法身大士来说,按照经典一般所说,圆初住就「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十住、十行、十回向这三十个位次,他要修多少时间?一个阿僧只劫,那个数字是天文数字,我们没法子算的。从初地到七地,这七个位次又要一个阿僧只劫,愈往上去愈难。八地、九地、十地这三个位次也要一个阿僧只劫。这是常讲的三大阿僧只劫才能成佛。
假如这些菩萨要是相信「净土三经」,相信「信、愿、持名」,他也来老实念佛,求生净土,他一生就成佛了,不要三大阿僧只劫!说老实话,连一劫都不要,法身大士成佛连一劫都不要。所以佛在此地说,这是大损失、大损害,「为失大利」,这一点都不错!
我们仔细在经典里面观察,阿弥陀佛建立西方极乐世界到今天才十劫。十劫跟三大阿僧只劫是不能比的,时间太短太短了。而十劫之中,在西方极乐世界去往生的人,已经证得「阿鞞跋致」、已经证得等觉(补处果位)的人,不晓得有多少,算不清的。经上讲「诸上善人」,「上善」是指等觉菩萨,十地以前都叫「善人」。上善是等觉菩萨,换句话说,就成佛了。这些人都是十劫里修的,数量之多!这个多,决定是超过半数,那才叫「甚多」。
假定说阿弥陀佛成佛后,在第一劫去往生的,现在证得等觉菩萨,第二劫去的也证得了。第一劫到今天已经十劫了;第二劫到今天是九劫,他证得了;第三劫去的到今天有八劫,他也证得了;第四劫、第五劫去的都证得了。第五劫是修行五劫就证得了,那这个数字才一半一半,不能说甚多;换句话说,第六劫去往生的、第七劫去往生的都已经证得了。由此可知,到西方极乐世界,我们凡夫生到西方极乐世界,成佛要多久?我的想像绝对不会超过四劫。所以菩萨去往生,在我想一劫就成佛了。
我们这样的凡夫都不会超过四劫,三劫、四劫就成功了,你想想看这个利益多大!这个帐好好算算才知道是真正的好处,不能不去!你要是不去,那损失实在太大太大了,没有法子弥补。我们凡夫不去,就不得了!菩萨不去,损失是大,还可以,我们不去麻烦就大了。为什么?我们不去,来生必定堕三途,人天都没分,一定堕三途!
『是故应当明信诸佛无上智慧』。「诸佛无上智慧」,就是给我们开示这个法门,就是给我们讲「净土三经」。所以讲「净土三经」,教我们念佛求生净土,是诸佛如来无上智慧,这一点不假。为什么?「净土三经」都是诸佛果地上的境界,「唯佛与佛方能究竟」,九界众生(包括等觉菩萨)如果不蒙诸佛如来本愿加持,等觉菩萨也说不出来。所以能说能劝,那是无上智慧,这个法门叫「难信之法」,真难信!
我们这一生当中,很幸运遇到这个法门,也能明白一些,真正能信能愿,真正发愿求生,给诸位说,这样的人就是无上智慧的人;不但智慧无上,福报也无上。所以不是第一等的智慧、福报,他不会修这个法门。
【五八、佛言。彼等所种善根。不能离相。不求佛慧。深著世乐。人间福报。虽复修福。求人天果。得报之时。一切丰足。而未能出三界。】
这一段是说哪一类学佛的人,不能出三界,不能往生。我们要警惕,这一段是一面镜子,自己好好的照一照,看看自己是不是这样的人。如果是这样的人,我们比菩萨比不上!菩萨只是损失很重,我们麻烦就大了;看这个『彼等』里有没有包括我们在内。
「所种善根不能离相」,「不能离相」是执著,我发心做了多少好事,将来会有好的果报,希求人天福报,有这个念头。
这个念头就是很大的障碍,他「不求佛慧」。什么叫「佛慧」?前面说了,「应当明信诸佛无上智慧」,求佛慧,就是求生净土,净土就是「诸佛无上智慧」。所以不要把这个意思搞错了,以为求佛慧大概是求开悟、求神通,那你就搞错了。佛没有说错,你把他的意思看错了,这个就是常说的「依文解义,三世佛冤」,三世诸佛都喊「冤枉!冤枉!我不是这个意思,你把我的意思错会了」。所以一定要晓得「诸佛无上智慧」就是「净土三经」,劝你求生净土,这个就没错了!
你不肯一意去往生,『深著世乐』,世间的荣华富贵,你深深的贪著;这个是『人间福报』,你贪著这些。
『虽复修福,求人天果』,这是讲真正持戒修善的。如果是破戒修善,果报在三恶道,不在人天;持戒修善,果报才在人天。破戒修善的,我们也能看到,特别是现在,你看落在饿鬼道的,去做鬼王、做鬼神。现在这个世间拜鬼神的有多少!鬼神的势力很大,有钱有势,徒众又多,这都是破戒修善的。落在畜生道的,我们在美国看到,就像电视广播里面演的,养的猫所吃的东西、所用的餐具,一般人享受不到;在畜生道享福,去搞那个去了。那是不是我们的期望?看到这些小猫、小狗,想不想来生也跟它们一样?所以诸位要记住,那都是破戒修福的,持戒修福才得人天果!
『得报之时,一切丰足』。实在讲,得人天福报,我是非常害怕,说老实话,不如当畜生享福;当畜生享福,它不造罪业。得人天福报,做了大官、大将、大富人家,自古以来,我读历史读得是心惊肉跳,哪一个作帝王、作大官的不造罪业,不冤枉人?真可怕!
在中国帝王当中,乾隆号称「十全老人」。在中国历史上,历代帝王当中,真的没有比乾隆福报更大的,真叫做人天福报第一!他造的罪业就不少,细细读他的传记,也冤枉不少好人,尤其是晚年,被和坤奉承得糊里糊涂的,造多少孽!六次南巡,他自己不知道,出去各地方看看,劳民伤财,官员勒索百姓,许多人因此家破人亡,收括钱财供给他挥霍。他好的一方面不少,但是造作的罪业也多,福报享尽了,来世恐怕三途去了。纵然不是三途,来生在人间,也不是那么富贵,也不晓得降了多少等,一代不如一代。所以想到这个地方,不往生怎么行?这个事情太可怕了。
我们读读历史,看看现在这个社会上有权有势的人,看他们的造作、看他们的行为,就晓得人间不能再来!再来人间,就要以佛菩萨应化而来,那就没事。如果不成佛、不成菩萨应化而来,还是业报而来,那就不得了!所以这是我们要牢牢记住,要时时刻刻提高警觉,不但人间福报很可怕,天上福报也不究竟。天上虽然造恶的机会比较少,福报享尽,依旧要堕落。佛在经上告诉我们,四禅天人,四空天人,往往堕落地狱,遭受这个很不好的果报,而未能出三界。真的,《法华经》上所说:「三界无安,犹如火宅。」这话是真的。
【五九、复有众生。虽种善根。作大福田。取相分别。情执深重。求出轮回。终不能得。】
这也是值得我们深深警惕的,前面一种人「不能离相,不求佛慧」,这种人是「取相分别,情执深重」;这个四句要好好地记住,如果犯了,无论怎么样修行都出不了三界,只能够享三界里面有漏的福报而已。可是他们造的福是真大,我们看看现在世间大富大贵的人,前世都是修行人,都是犯了这四句的毛病,这四句只要有犯一句,就出不了三界。由此可知,我们不能有这种念头,这个念头要把它洗得干干净净,前面讲「改往修来,洒心易行」,就是把这些东西洗刷干净。一定不著相,无论修的大善、小善,做了就算了,不要把它记在心里,心地永远是清净。只要记一桩事情,「阿弥陀佛、求生净土」,只要记这个,其他都不要记。
「作大福田」,「作」比「种」还要殊胜,「种」是自己种田。这个地方是作一个大福田,让一切众生来种,可见得这个人修的福就大了,太大太大了,所以他来生感大福报。像哪一类的是作大福田?举最浅显的例子,我们平常自己种福,譬如在佛门里面种福,布施财物,供养三宝,这是福田。如果我们建一个道场,那就是「作大福田」,让许多众生都到这里来种福,这就不一样了;道场愈大,福田就愈大。再举一个例子,我们孝养父母是福田,如果我们办一个老人院,那就是「作大福田」了。类似这一类的,我们今天所谓的慈善事业,慈善事业是大福田;诚心诚意的去做,尽心尽力的去做,但里面还有一个「取相分别」,这个念头没有放下。「情执深重」,执著在情感上,处事就不公平了。分别、取相,心就不清净了。心不清净,做事不公平,这样修善,「求出轮回,终不可得」。
有很多话我都不能说,说了会得罪人,人家看到我就骂我。诸位同修心里要有数,听了之后要开心眼,要明白事实的真相,佛不欺骗我们。正像古大德所说的「好事不如无事」,为什么不如无事?无事不造罪业,「好事」如果像这里说的「取相分别,情执深重」,就要造罪业。
我早年在台中,曾经有一次劝李老师办养老院。因为我们李老师办了一个育幼院(慈光育幼院),我想到老人很可怜,没有人照顾,再办一个养老院是好事情。那时候「慈光图书馆」刚刚成立没多久,他就告诉我:「办老人院不容易,一个人一个怪脾气,大家在一块儿,若照顾不好,天天吵架,那岂不是在造罪业!不像小孩,小孩一呵就不敢动了,这老人不行,要找什么人真正有慈悲心、忍辱心去照顾,我找不到。」一想,真的是有道理。
假如再要是外面有捐助的钱财,你要是用得不妥当,或者自己拿去私用,罪过就更重,那就不得了了。不办这个事业,他不堕地狱;办这个事业,里面好多办事的人,来生都要下地狱,非常恐怖!这是不可以不知道的。
所以俗话常讲「善门难开」,这个也是双关语。办慈善事业不是一个容易的事业,像此地讲的「作大福田」,你的福田是不是真实的福田?是不是里面没有流弊?一有流弊,后果就不堪设想。末后一条,
【六十、当孝於佛。常念师恩。当令是法久住不灭。当坚持之。无得毁失。】
『当孝於佛』,我们要以孝亲的心来对佛陀。「孝」要讲顺;孝顺父母,我们要孝顺佛陀。佛给我们说的种种开示、教诲,我们要顺从,要依教奉行,那就叫「孝於佛」。如果不能依教奉行,这就是不孝。
『常念师恩』,「师」是善知识。佛灭之后,佛法都是这些善知识一代一代传下来,我们才能够听到,才能够接受。没有历代祖师大德的承传,佛法再好,早就在这个世间消失掉了,我们哪有机会能够接触到?常念佛祖(佛跟祖师大德),就是这两句的意思,念念不忘恩德。恩德要怎么报?下面就是教我们如何报佛恩,如何报师恩,这非常重要。
『当令是法久住不灭』,这样你才是真的孝佛,真的念师。「是法」就是《无量寿经》,就是念佛往生这个法门;一定要自己真修,一定要尽心尽力的宣扬,劝勉一切大众。对於不信佛的人,对於宗教有排斥心的人,我们用这种从经文摘录个几句的方式,很好!为什么?这些句子他看了可以接受;你拿经文给他,他不能接受。所以我这个节录里面没有四十八愿,为什么?四十八愿的每一愿,对排斥宗教的人,他都不会接受,认为「哪有西方极乐世界」;我这里教的「当孝於佛,常念师恩」,这个话不错,还可以能够听得进去,还能入耳,这就行了。所以对於不求往生的人,我们给他种善根;不能接受全经的人,我们给他一部分;不能接受经典精华的人,我们给他浅显的一部分,这才能够令法久住不灭。
『当坚持之』。「坚」是坚决保持;坚决保持我们的信念,我们的信心、愿心坚决保持,我们努力来推行佛教育的工作。
『无得毁失』,「毁」是毁犯;把这个法门疏忽了,没有专心专意去推行,都包括在「毁失」这两个字当中。如果正法在我们自己手上毁失,我们就对不起诸佛如来,就对不起祖师大德。
「正法久住」里面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培育弘法的人才。底下接著有人去做,自然就不会毁失;如果后继无人,就必定要断绝。现在有一个好处,就是利用科学的工具,我们除了文字的传播(就是印送经书)之外,还有录音带、录影带的流通,这是比从前进步了很多。但是最重要的还是要培养人才,人才从哪里来?是从真正修行人里面发真实心来学,无论在家、出家。
出家应当要努力弘经,在家人一样可以发心弘经,功德都是无量的。我过去在台中,李老师办一个经学班,培养讲经弘法的人才,里面出家的(是以后出家的)只有三个人。我们同学有二十多个人,只有三个出家,两个男众,一个女众,其余的统统都是在家人,现在在台湾各地讲经说法。所以我也希望在家同修能够发心,这是孝佛、念师真正的表现。好!我们的法会就到这个地方圆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