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弥陀大愿利生说 - (第二集)
弥陀大愿利生说  (第二集)  1991/6  美国圣荷西迪安那大学  档名:02-015-0002

  我们学佛,最重要的还是「依法不依人」,总得要依经典上跟我们讲的理论与方法,才能真正得到佛法殊胜的利益。在《无量寿经》里面让我们学习的地方非常之多,确实是一部非常难得的好书。如果真正能发愿,一生受持这部经,实在讲是足够了,不必再贪多,把这个心完全定下来。今天,我想我们把弥陀的本愿,概略的为诸位做个简单的介绍。因为这是净土宗的中心,最主要的一部分。首先我们讲他这个愿从那里来的,这必需要述说它的历史,《无量寿经》的好处是把这些都交代得很清楚。

  阿弥陀佛在西方世界示现成佛的情况,就像我们本师释迦牟尼佛过去在我们这个世界出现是相同的,这一点诸位要知道。换句话说,释迦牟尼佛在《梵网经》上告诉我们,他这次到我们世间来示现作佛是第八千次,在《法华经》上讲,他是无量劫前早已经成佛。换句话说,他是来表演的,他不是真的第一次成佛,表演的,示现八相成佛。阿弥陀佛因地,《法华经》上也说得很清楚,《法华经》上讲,在最初,阿弥陀佛跟释迦牟尼佛都是同学,也曾经做过兄弟,久远劫之前。他这一次在西方极乐世界示现成佛,到现在才十劫,这个时间也不长;换句话说,他是早就成佛了。现在在西方极乐世界是示现的,跟我们释迦牟尼佛当年成佛意思是相同的。不过释迦牟尼佛示现是在五浊恶世,人的寿命是在减劫,人寿百岁的时候他老人家示现在这个世间;而阿弥陀佛他所示现的果报非常殊胜。

  你看当年,世间自在王佛出世的时候,人寿是四十二劫,寿命长;换句话说,众生的福报很大。所以他示现也是帝王,都是帝王的身分,舍弃了富贵,出家修行。修行实在讲,也跟释迦牟尼佛示现差不多,非常的精进勤苦,一直到他把西方极乐世界建好了,世间自在王佛如来还没有灭度,四十二劫!他修行只五劫时间,建造好西方极乐世界,只花了五劫时间。人寿四十二劫,当然住世的时候就见到这个事情。我们在这部经上看到的他的示现,一定要知道他是示现,久远劫已经成佛。

  我们就谈他示现的经过,为什么?这些都是给我们做修学榜样,世尊示现是给我们做榜样,阿弥陀佛也是给我们做个最殊胜的榜样。第一个,就是真正的放下;第二个,是真正发心救度一切众生,这就叫大菩提心。真正发这个心,实在讲到能力,真正发心,不怕自己能力差一点,实在讲根本就不需要聪明,也不需要能力。为什么?佛法最重要的是修定、修清净心;换句话说,你什么能力都没有最好。心清净,清净心起作用就是真正的求。所以,学佛开头从那里学起?开头要学无知,般若无知,而后才无所不知,这个要知道。

  在释迦牟尼佛一代时教当中,可以说把这个修行阶段、过程讲得最圆满的是《华严经》。从前弘一大师教人学佛,从《华严》入门,特别介绍《华严经疏钞》。因为《华严》是根本法门,也可以说是佛法概论,整个佛法经典里面的佛法概论。无论那一宗那一派,一切经论都离不开《华严》,《华严》眷属,都离不开《华严》。所以深入《华严》之后,以后不管你学哪一宗学哪一个法门都容易,你基础真正奠定下去了。

  但是现在这个时代,是我们众生没有福,业障太重,没有人讲《华严》,找不到讲这个的。经又太长,讲一遍真正不容易,至少要三千个小时,你们想想看,现在哪个人能够有三千个小时,去听一部《华严经》?业障重!《华严》有最圆满的理论,有最精密修学的方法,后面还以善财童子五十三位善知识给我们做个榜样,做给我们看。这很难得,非常难得!我们看到末后这一品,「普贤行愿品」、「入法界品」,这是给我们做个样子。

  学佛从什么地方学起?从修定学起,这是不管那一宗那一派,我们看善财,善财代表大乘的学人。善是善根,财是福德,《弥陀经》上讲得好,「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得生彼国」,什么人能够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是善财。所以我们要学善财才能够往生,要有大善根、大福德。善财学佛,启蒙的老师是文殊菩萨,文殊菩萨教他什么,我们在经上没有看到,没有看到文殊菩萨教他什么。实在说,文殊菩萨教他修根本智。什么叫根本智?《般若经》上讲得很明白,「般若无知」,无知就是根本智,根本智得到之后,才出去参学。参学是什么?参学是「无所不知」,所以先要学无知。无知,简单的说就是先要恢复清净心,把你的妄想分别执著统统断掉,这个重要!你有分别妄想执著,你就不能学东西。就是经教都不能学,学了之后变成什么?都变成邪知邪见。可见得法不邪,是你的心邪,心邪看到外面统统都是邪的。由此可知,先从「正心」学起,儒家也是「诚意正心」,这很重要!心不正,这不行。所以,文殊会上是学这个东西。

  心真清净了,妄想执著断掉了,这个时候就有资格出去参学,出去参学就是著名的五十三参。五十三参是成就无量智慧,就是无所不知,般若无知,无所不知!这是已经把样子做出来给我们看。我们今天学佛不能成就,原因在那里?我们把根本智舍掉了,没有在这里下功夫,因此学了一辈子的佛法,那就是清凉大师所讲的,你所学的就是邪知邪见,不是正知正见。清凉在《华严经》经题上讲了两句话,「有解无行」,行是真正修行的功夫,没有真正修行的功夫,经教研究很多,这一类的人得的什么结果?增长邪见,你所学的佛法全是邪见。假如不研究佛法光修行,他老人家又批评,「有行无解,增长无明」。两个都不行,一定要解行相应。

  所以中国从前祖师大德的教学,「五年学戒」。五年学戒,不是学戒律,是遵守老师的教诫。老师的教诫大致是什么?在原则上讲,就是教你(忍?),大致上是不准听,佛法都不准听,经书也不准看,实际上就是教你学定。我的学佛就是沾到这么一点边。我是民国四十七年亲近李老师,拜他做老师的时候,他老人家提出三个条件,以后我们才知道,五年学戒就是这三个条件。

  第一条,「从今天起,只可以听我一个人讲经,任何法师、大德、居士讲经,一律不准听」,只可以听他一个人的。第二个条件,「看书,无论看什么书,佛书、一般书籍都好,没有经过我同意的,不准看」,不准听、不准看,看的书都要经过他同意。第三个条件,「你从前所学的我不承认,一律作废,从今天起重头学起」。这三个条件要接受,他就肯教我;不接受就算了,不接受就是一般来听经的,听经的,来者不拒,去者不留。以后我考虑,觉得还是接受他的三个条件,还好他是有期限的,不是无限期的,期限是五年。以后我们搞明白了,他的这三条不是他发明的,也不是他专有的,中国自古以来代代相承,就是这个方式。

  我在新加坡讲经,演培法师告诉我,他小时候在观宗寺住了二年,那是谛闲老和尚做住持的时候。他还很小,小沙弥,谛闲老法师看中了他,也给他这三个条件。由此可知,这三个条件不是李老师发明的,这就是我们中国佛门里面常讲的师承。目的在那里?目的是教你恢复清净心。你听多、看多了,要用现代的话来讲,就是你的心里被污染了,精神被污染、思想污染、见解污染。老师这个方法是把污染清洗掉,恢复你自性清净心,你用清净心来接受佛法,那就会开悟。

  我们今天读经、听经,听几十年,愈听愈糊涂,愈听愈迷惑。我们看看古人的传记,他是听经二年、三年,他就开悟了,我们是愈听愈糊涂,愈听愈迷惑。原因在那里?我们是用迷心来听经,用染污的心来听,所以永远是染污,每听一次就多一次染污,愈染愈深,一生没有开悟的希望。古人听经为什么会开悟?他心地清净。清净心,见佛闻法很容易开悟,关键在此地。善财,文殊菩萨没有教他东西,就是教他恢复自性清净心。在我们中国禅宗,用参究的方法恢复清净心。方法很多,法门无量无边,原则就是一个,恢复自性的觉、正、净,这是个目标。

  那么教下,是用读经的方法,华严宗就是教你去念《华严经》,天台宗就是教你念《法华经》。用念经的方法,不能听讲,不能求解,这个经是什么意思?不可以,不需要懂得,就教你念。念的用意在那里?把妄想念掉,不念经就胡思乱想!念经就不打妄想,一天念八个小时经,八个小时不打妄想。久而久之就把妄想念掉了。经里什么意思不知道,如果想经里的意思还是打妄想,所以不准解义。除了读经之外,就是作务,这是工作,寺庙里面粗重的工作你要去做。做工是修福,读经是修根本智,福慧双修!这是真正修行。

  净土宗里面用念佛,密宗里头念咒,都是不要解义的,就是把你的思考、妄想用这个方法把它打掉,恢复到自性清净。什么时候清净心现前了,妄想执著没有了,这时候老师就叫你出去参学,把你放出去。这个时候放出去,见色闻声,六根接触六尘境界,天天都有悟处,积小悟成大悟,积大悟就大彻大悟。

  从前教学法是这样教的,我们现在教学法恰恰颠倒了。现在一开头就叫你什么都看,什么都听,听得乱七八糟,我们现在教学跟从前颠倒了。从前教学就像大树一样,他先从根,根在地下栽培,慢慢长出干,再有枝叶,开花结果。现在人学佛,一开头就开花结果,就像这些花瓶的花没有根!几天就枯死了。表面上好看,看不了几天就完了,死的。从前的东西是活的。这一点我们要注意!学佛从那里学?还是得用老方法,不用老方法是决定不能成功,这点诸位要记住。这个方法不仅仅是古大德用了两三千年,有效!实在讲,无量劫来十方世界所有一切修行人,成佛、成罗汉、成菩萨的,都是这个方法。我们今天不相信,想到用科学方法,科学方法搞科技可以,搞明心见性不行!这个方法用在这个地方完全错了!这是要知道的。

  阿弥陀佛示现为法藏比丘,法藏比丘愿力不可思议!这个很难得,是我们应当要觉悟的。我们学佛目的何在?大概都是为了升官发财,保佑平安,不但自己平安,家亲眷属都平安,都是这种想法。你这个愿心很小,愿心很小,往往敌不过业力,你还是被业力牵著走,这个很可怜。我最初读《六祖坛经》,我对六祖很佩服,什么地方值得我佩服?他去见五祖的时候,五祖就问他:你到这里来要求什么?他就说,我要来作佛。这个我没有见到过,我学佛四十多年,没有见到一个人进到佛堂里来,他说他要作佛的,没听说过。这个口气多大!他说他要作佛的,他不求别的,他就走了。确实在中国历史上,没有看到第二个这么大的愿望。今天我们在《无量寿经》上看到阿弥陀佛法藏比丘,那比六祖超过太多了,六祖只说要作佛,到此为止;他说他要作佛,而且要超过一切诸佛。六祖没有这个愿,六祖没有说他要超过一切诸佛,法藏要超过一切诸佛,。像这样的愿,确实我们查遍《大藏经》找不到

  像六祖这样,我们在《大藏经》上看过很多,在我们人世间不多见;法藏发的这个愿,在《大藏经》上也找不到。有愿得成,他超过诸佛,说实在话,佛佛道同,哪能超过?佛的智慧、德能一切都圆满,怎能超过?佛法是平等的,决定不能超过。但是他超过了。他在哪里超过?他在接引众生这方面超过了。一切诸佛没有不度众生的,但是度众生总得有许多的条件,许多的限制,不达到这个标准,佛就没有办法度众生。阿弥陀佛的标准是最低的,低到几乎没有标准。所以这个接引众生比一切诸佛就来得殊胜,就是他建立了一个西方极乐世界,一个专门提供大家学佛的环境。

  诸佛度众生就好像到处到外面去讲经说法,是这样的一个愿。他老人家发的愿,他去办个学校,使一切学生都能够到他这个场所来共修,这就不一样。这种构想确实一切诸佛都疏忽了,没有想到这点,被他想到了。他想到了,很好!一切诸佛看到他这个作法都很赞成。佛与佛实在讲,的确是互助合作,密切的配合,不像我们这个世间人,世间人看到别人比我好总有嫉妒心,甚至於还妨碍你。诸佛没有!看到阿弥陀佛这样殊胜的愿望,这样好的设施,一切诸佛度众生从今以后都省事。为什么?都劝他念阿弥陀佛,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所以只要把众生劝到他相信了,他肯念佛到西方极乐世界去,佛度这个人就算圆满度脱。所以,西方世界一建立,一切诸佛度众生都省事。以前很辛苦,现在都不辛苦了,只要把学生送到阿弥陀佛那里去就行了。因此,一切诸佛没有不欢喜的,这就是他的愿行特殊的地方。这点我们要把他认识清楚。

  其次我们再看极乐世界怎么成就的,那就要看他修学的这一段历史。他亲近世间自在王如来,跟佛求学,因为他的愿力很大,他所要了解的是虚空法界无量无边诸佛国度里面的情况,他统统都要了解。这跟我们求学的愿望不一样,像你们现在学校念书,你们只选择一个科系,把这个科系的东西我了解就很满足了。你没有发个愿,把这个大学里面所有科系一切都明了,你没有发这个愿。这个大学即使有几百个科系,实在讲还是很有限!虚空法界刹土是无量无边,真的这个心量太大了,不可思议,没有人敢想像!他居然就发了这个愿。

  这一发,世间自在王佛真是佛法里面所讲的,佛是非常的慈悲,「佛氏门中,不舍一人」。一个人真正发这个殊胜大愿,佛就要满他的愿,就要帮助他。所以,就跟他讲解十方刹土一切诸佛世界的依正庄严。说给他听,说了多久?千亿岁,这么长的时间。经上讲的,给他讲解二百一十亿个佛刹。二百一十亿,这不是数字,黄念祖老居士在注解里面讲得很清楚,它是表法的意思,不是数字。如果是数字,这个数字不大,那等於是抽样来跟他讲,不是完全跟他讲。抽几个代表性的跟他讲,不是完全;其实佛给他介绍是圆满的,不是选择的。二百一十亿代表圆满。密宗里面,十六代表圆满,二十一也是代表圆满,二百一十亿是二十一的扩大,还是代表圆满的意思。尽虚空遍法界所有一切诸佛刹土里面的情况,统统都给他说明。

  不但是说明,佛有能力把十方世界能够显现在他面前,让他自己亲眼见到。像我们中国古人所谓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如果不亲眼看到,不是真正的智慧,真实的智慧要亲自去体验、去考察。所以,他的圆满智慧是这么来的。这个非常符合现代科学求知的这些条件,他是亲眼见到十方世界依正庄严,这些因缘果报统统都知道。他见了之后,他就有选择了,一切诸佛刹土里面,凡是不好的他统统都不要,凡是美好的他统统采取。这就是所谓「取人之长,舍人之短」,这样建立了西方极乐世界。

  这个世界跟十方一切诸佛刹土来比,它是一切世界美好的大成,一切世界里面不好的,在他那里找不到,这个世界是这样建造的。不是他自己的理想,不是他自己凭空想像制造的,不是的,四十八愿是这么来的。四十八愿是千亿岁,五劫当中累积成就的,不是一天发的。譬如说看到十方世界有六道轮回,六道里有三恶道,三恶道非常之苦,我将来西方极乐世界里没有三恶道。看到那个世界有好的,好的我取、我要,不好的统统不要,所以这个世界称为极乐。极乐,不仅是对我们这个世界来说,十方无量无边诸佛刹土跟他比都比不上,所以这是最究竟、最圆满的修学环境。

  像十方世界这些众生,是愿力跟业力混杂而显现的,佛与大菩萨是愿力,权教二乘以下还是业力现的这个世界。西方世界就不然,弥陀的愿力,凡是去往生的人也是愿力去的,他有殊胜的愿力,愿力把他的业力压住,带业往生!所以你念佛的愿心,持名的功德、信愿,要把你的业力压住,业没断,石头压草压住它,它不起作用,这就能往生。由此可知,虽然是带业,那个业是不起作用,不是起作用的业,起作用的业是去不了的。由此可知,是大众的愿力,换句话说,虽带业也不起现行,西方世界纯粹是愿力去生的,跟十方诸佛世界又不一样。

  十方世界因为是业力现前,这个世界不平等,有六道、有四圣法界,就有十法界。西方极乐世界因为统统是愿力去的,它是平等世界,虽然有三辈九品,三辈九品在形式上看不到,只是在你带去的业多寡上而说的,实际上在西方极乐世界完全平等。所以经上讲得很清楚,生到西方极乐世界是平等的,这样子我们才知道这个世界怎么样建立的。我们听了之后,确实很合理,所谓是合情合理合法,它是这么建成的,这是很值得我们能够接受的,我们欢喜接受它。它并不是讲神通,神的变现,不是的,它确实有它的理论依据,也有它的思考。建造的过程我们统统都了解,对西方极乐世界就不会怀疑,它的美好、它的殊胜实在是能够讲得通的,不是讲不通的,非常合理。

  在整个大愿当中,在中国翻译的经本,《无量寿经》总共有十二次的翻译,唐宋以后留传在世间只有五种,其中有七种本子散失了。在古时候目录里有,可是经本见不到了。就现在流通的五种原译本,仔细看它的内容,差别很大。就愿文来说,有的本子只有二十四愿,有的本子是四十八愿,还有一种本子三十六愿,就有这么大的差别。所以古德根据原译本的内容来观察,推想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讲《无量寿经》绝对不是讲一次。

  佛说其他经都是说一次,没有重覆再讲,因此经典传到中国来,即使是很多人来翻译,不同的译本内容大同小异,只是翻的文字不同,意思大致上出入不大。唯独《无量寿经》出入很大,所以断定它不是一次讲的;换句话说,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时候多次宣讲。因此梵文(原文)传到中国来不一样,那么多次的翻译,确实讲得通。为什么?最有力的证明,就是在《大宝积经》里面有「无量寿」这一会,《大宝积》就好像是个大的单元。这个大单元里面也介绍西方极乐世界,这是非常有力的证据,证明佛当年在世多次宣讲。多次宣讲就肯定这部经的重要性,如果不是非常重要,佛怎么可能多次宣讲。所以,古德认为这个经,像善导大师所说的,「如来所以兴出世,唯说弥陀本愿海」,弥陀本愿海就是这部经。这说得不为过,很有道理,我们从多方面去观察、去了解,这是能够生起信心,不必再怀疑的。

  因为本子多,读一种本子没有办法能看到西方极乐世界的全貌。古佛当年讲的时候,在这一会讲的,跟第二会讲的往往不同,不同於这一会,在这边多介绍一些,那边就省掉了;下次再讲的时候,前面讲过的就省略掉,没有讲的再补充一些。所以你必须要把五种本子统统都看到,对於西方极乐世界才能完全理解。现在印刷术发达,我们求这个本子不难!不难实在讲也不容易,为什么?通常流通的本子,只有两种在流通。一个是康僧铠的译本,另外一个是王龙舒的会集本,《大阿弥陀经》,这两种本子流通得最广,其他的本子流通很少很少,除非你去看《大藏经》。

  《大藏经》里收的,因为本子不容易见到,不但我们很难求,我在台湾我所知道的,李老师一生当中就没有能够把《无量寿经》五种原译本统统看到;四种会集本,总共有九种本子,李老师没有见到。他大概能够见到的只有四种本子,还有五个本子没见到。在台湾还有专弘净土的道源老和尚,一生当中也没有见到完全的本子,你就想想难!实在难!因此我才觉得这个经典原文跟会集本,如果我们不能遍读,对於建立净宗的信心确实有障碍。所以才把这些本子到处搜集,九种本子统统搜集到了,我们重新印《净土五经读本》。

  我们印的《净土五经读本》里面,《无量寿经》有九种不同的本子,《阿弥陀经》三种不同的版本。《弥陀经》现在我们一般人念的,是鸠摩罗什大师翻的,还有玄奘大师翻的,很少人见到,夏莲居老居士有这两种译本的会集本,见到的人就更少了。我们现在统统搜集在《净土五经读本》里面,而且我印的数量很多,初版就印了三万册,还有二版、三版,现在已经印到三版了,流通量也很大。目的是希望诸位同修,对净宗断疑生信,有疑惑对我们自己障碍太大了!如果你不疑,这一生就出三界,成佛作祖了;一怀疑我们这一生必定空过,非常可惜!这是近代科技发达,我们才有这个方便把这些经典搜集普遍来流通。这些了解以后,我们的信心才会坚固,才不会动摇,一生当中一部经就够了。

  从前古人的例子,像清凉大师一生就是专门讲《华严经》,他讲了五十遍。五十遍怎么讲法?跟诸位说,一天讲八个小时,一年一部圆满。五十遍要讲五十年!他老人家活了一百多岁,长寿!我们中国人称他为「华严菩萨」。我最初学佛对清凉大师非常仰慕,我也想学他,但是缘不足。我虽然想讲,没有人听!一天讲八个小时,谁听?一个学生都找不到!缘不足,清凉大师他的缘好!

  净宗古大德有一生专门讲《阿弥陀经》,讲三百多遍。我们知道古大德当中,在家、出家,一生专依一部经专修专弘的人很多。像民国以来,江味农居士一生专弘《金刚经》,周止庵居士一生专弘《心经》。差不多都是用了四十多年的时间,专门研究一部经,这个很有道理。为什么?他心清净,心是定的,纵然他博览群经,他在一部经上发挥,他一生只讲一样东西,非常有道理。我在早年学佛我就了解,就一门,这是成功的秘诀。我也希望走这一条路,我也常常劝人走这一条路,一生当中只学一样。

  那么版本不同,夏老居士的会集,会集的来源也要知道。最初会集的是宋朝时候王龙舒居士,当然他也是没有想到《无量寿经》有这样多的版本。那个时候印刷术不发达,经本都是手抄的,书写、手抄的本子一定不多,流通就很少,有缘分看到相当不容易。五种本子,以王龙舒居士的声望地位,他一生只看到四种,《大宝积经》这部经他就没见到,唐朝来的,你想多难!他把它会集成一本,但是他只看到四种,这四种会集成一本,就是现在流通的《大阿弥陀经》。当然美中不足是他没有见到《宝积经》里面的「无量寿」这一会,这他没见过。

  会集的四种本子来比对,我们来校对、来比较,取舍这要智慧,要取舍得非常恰当那就好。王居士的取舍确实有些地方有遗憾,有些地方非常重要的,他漏掉了,后人把他指出来,确实是真的,不是假的。会集要忠实,决定不能改动经文上的一个字,这点王龙舒居士也大意了。有的时候把文字改了几个,当然他改得比原文还要好,这是一定的,但是有个忌讳,怕给人家做个随便改经的例子。王龙舒可以改,我也可以改!以后每个人都改经,这个经流传到后世就不像样子了。所以,这也是个弊病,遗憾的地方。

  到清朝彭际清居士,对於龙舒这个本子就有批评,他自己另外做了个本子。实在讲是不错,但是他只取一个本子删节,就是取康僧铠的本子删节的。删节的文字,删得是比原文好,可惜只有一本,另外还有四本没有见到,所以这个不圆满。他的集本在台湾有《无量寿经起信论》,是彭际清作的。还有丁福保居士的《无量寿经笺注》,他采取的本子,就是《无量寿经》的原本,是采取彭际清的集本。所以我们从这两本书上能够看到。

  到清朝末年咸丰年间,魏源居士他做了个会集本,他做的本子比前面的都好,他是五种本子统统都看到了。确实后后胜於前前,比前面更好。我们印光老法师对他很不满意,不满意的地方在那里?也是把原文上改动了几个字。印光法师对他的责备,印老在近代中国佛教可以说没有人不尊敬的,他一批评,这个本子就不能流通了,不看他的!影响也很大!

  直到民国初年,夏莲居老居士重新再校对,再重新编集,编成我们现在用的这个本子。这个本子前人的弊病统统都没有,诸位看黄居士跟梅光羲居士的两篇序文,还有黄念祖的跋文都介绍得非常详细。这个本子才算是真正完美的《无量寿经》,是《无量寿经》五种原译本的集大成,取舍确实是精当,非常的恰当,非常的精彩,每一句、每个字都是原文,一个字没有改动。很可惜这个本子出来之后,印光大师没有看到,印光大师看到之后,也就会很赞叹,他老人家没见到。这是经本的来源。

  对於四十八愿这一章,夏莲居居士、梅光羲居士、还有慧明老和尚他们三个人,用了三个月的时间会集这一章。决定采「廿四为纲,四十八为目」,就是把这五种原译本的纲目统统都顾及到了。所以就这一章,三个人费了三个月的时间。夏莲居跟梅光羲在民国初年,我们佛门里面号称「南梅北夏」,南方是梅光羲,北方是夏莲居。这两位大德,台中李炳南老居士是梅光羲的学生,梅光羲是他的老师。现在在北京的黄念祖老居士,他是梅光羲的外甥,他的母亲是梅老居士的妹妹,同胞的兄妹;是夏莲居的学生,亲近夏莲居老居士廿年,是夏老传法的弟子。曾经亲自听老居士讲这部经讲了很多年,现在写了一部《无量寿经》的注解,值得我们修学参考。他的注解实在讲就是《无量寿经》的大作,也是集自古以来中外学者注疏之大成。这是很难得!

  我现在就可以介绍四十八愿,因为这个本子一共分成廿四段。我们就从纲上说,第一段包括两愿,「国无恶道愿」,「不堕恶趣愿」。这个愿里面实在来说,是当年法藏菩萨考察十方诸佛刹土,就像我们娑婆世界有三恶道,所以决定建立新的世界,没有恶因、没有恶缘、没有恶报,就是这个意思。恶因、恶缘、恶报,那个地方统统没有,那么我们带业生到西方极乐世界,西方世界没有恶缘、没有恶报,虽然带著恶因,慢慢统统都消失,都没有了,这是无比之殊胜。

  第二段包括有三愿,这三愿是「平等愿」,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人跟阿弥陀佛平等。我们这个世界不平等,中国有个俗话说,「人心不平,各如其面」,你面目不一样,不是不一样,你心不一样!现在看相的人常说「相随心转」。西方世界相貌一样,为什么?他心是一样,清净心。心里头没有妄想、没有分别、没有执著,心清净,所以相貌完全相同。个子高矮也一样,总而言之,没有一样是不相同,统统相同。阿弥陀佛是什么样子,你就跟他一样。体质「皆具紫磨真金色身」,这是金刚不坏身。后面释迦牟尼佛给我们介绍,西方世界的人是「清虚之身,无极之体」,所以他无量寿!不像我们是血肉之身,非常脆弱,禁不起一点风寒,那是金刚不坏身。

  「三十二种,大丈夫相,端正净洁,悉同一类,若形貌差别,有好丑者,不取正觉」。我们这边相貌不一样,相貌不一样带来了许多的烦恼,造业!相貌好的就骄慢、骄傲,相貌不好的就自卑感,在外面抬不起头来。这样子傲慢、自卑造成世界怨恨、嫉妒,怨恨是罪业的根源,阿弥陀佛考察这点,这个不要。西方极乐世界人相貌完全相同,所以不要傲慢,也不要自卑,大家一律平等,难得!十方诸佛世界没有的,唯独西方极乐世界,平等的世界,平等才是真善;我们讲真善美,真善才平等,不平等这算不上真,也算不上善。所以,十方世界讲真善美有名无实,真善美在西方极乐世界。

  第三段讲具德,本身的德能,天眼、天耳、宿命;第四段讲「他心通」;第五段讲「神足通」。这是讲五种神通,「漏尽」暂时不讲,为什么?到你圆成佛道,到最后一品生相无明断尽了,那是真正的漏尽。不像小乘阿罗汉,小乘阿罗汉只是见思烦恼断尽了,他叫「漏尽」,那个漏只是指「见思烦恼」,实际上他尘沙无明完全没有断。西方世界跟一切诸佛刹土不一样,他们五种神通的能力几乎跟佛差不多,这个很难得。

  经上跟我们讲的阿罗汉的神通,以天眼来讲,只能看一个小千世界。西方极乐世界一生到那里去,即使下下品往生,他天眼、天耳的能力是尽虚空遍法界;换句话说,佛的能力,很不可思议!真是难信之法。哪有这么便宜的事情?念几天佛往生,这个神通能力,一切罗汉、辟支佛、菩萨都不如,他们修多久才修成一个阿罗汉。这天上人间七次往来,你想想看,那多久的时间,人间时间短,天上时间长!菩萨就更不必说了,你这一生搞几年,你的能力就超过他,所以这个法门叫难信之法!佛经念多了不相信,念多了,释迦牟尼佛别的经上都没有这个说法,所以很难相信。但这是千真万确的事实。

  第六章是内具这五种德能,这个德能可以说是依弥陀大愿的加持。到那个地方去,我们烦恼没有断,见思、尘沙无明都没有断,弥陀愿力加持使我们恢复,有这样的能力,当然断烦恼就特别容易了。那么外德呢?功夫。所以,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就等於生一切诸佛刹土,见阿弥陀佛就等於见一切诸佛如来。为什么?你每天都可以到十方世界去供养佛。十方世界怎么去?化身去的,我们叫分身,到西方极乐世界有能力分身。所以,同时去供养一切诸佛如来,听佛说法,帮助佛教化众生。听完之后再回到西方极乐世界来,再听弥陀说法,那边完全是学校!供养佛是修福,听经闻法是修慧,福慧双修!天天都不中断。我们这里供养一尊佛供养不到,没这个机缘!到西方极乐世界,天天供养无量无边恒河沙数诸佛。

  第六段讲的是「果德」,定成正觉。这个愿非常的肯定,一丝毫疑惑都没有,你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你决定成佛。

  第七段是讲「光明」。

  第八段是讲「寿命」。善导大师讲,这一愿(就是第十五愿寿命无量),他说这是极乐世界第一德。德能第一德。我们想有道理,极乐世界那么好,如果没有寿命,那还不是落空,那样好的世界要有寿命去享受。因此,阿弥陀佛名号里面,第一个意思就是无量寿。实在讲,他这个名号就是无量,寿命无量,光明无量,智慧无量,神通无量,享受也无量,快乐也无量,没有一样不是无量的;无量是指一切一切,统统都是无量。但是,一切无量里面,寿命的确是最重要的,没有寿命其他什么无量都落空,都完了,寿命是第一。佛寿无量,每一个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的人,跟佛寿命都相同,统统都是无量寿。

  第九段非常重要,第九段是十方世界一切诸佛都替阿弥陀佛宣传,也就是说明,没有一尊佛不讲《无量寿经》的,就是这一愿的成就。所以,我们释迦牟尼佛在此地,也要讲这部经,其他经不讲可以,这部经一定要讲。为什么?弥陀本愿。所以,我们想到善导大师讲,「唯说弥陀本愿海」,就是这一愿的实现,所以这部经是一切诸佛如来共同宣扬的。其他经典未必诸佛都说,因为佛说经不是自己的意思,是众生的缘,没有缘就不能讲。所以佛经讲契经,契机契理。契理当然没有话说,机缘,也就是众生的根性、程度,不适合的统统不讲,适合的才讲。但是《无量寿经》,所谓「三根普被、利钝全收」,他的对象上是等觉菩萨,下到地狱众生;换句话说,统统适合,没有一个不适合的,一切诸佛如来当然要讲这部经的。所以这一愿非常的重要,从这一愿才体会这个经是一切诸佛如来度众生、了生死、成佛道的第一经。这是从这一愿上认识他的。

  第十八愿,古人讲这是佛法里面成就众生的第一法门,就是教我们信愿持名,就是一句佛号。昨天我跟诸位说过了,「一即一切」,这一句佛号阿弥陀佛四个字,把一切诸佛所说的佛法统统包括进来,没有一尊佛是例外的。所以名号功德不可思议!这世间很少人知道。念佛的人虽然多,对於佛号功德知道的人不多。因此他念这句佛号,虽然念,他的心愿都不恳切,主要对名号功德不能够理解,不晓得这么好,不知道,所以往往疏忽掉了。我们今天经本印这么多,可以说已经相当完备,尤其是《净土五经读本》。如果不详细给他介绍讲解,他还是不知道,还是不认识;换句话说,这样殊胜的法门,真是彭际清居士所讲的,「无量劫中希有难得的因缘」。我们遇到,岂不是当面错过,太可惜了!所以,这一愿十念必生,才真正显示出如来果地上的智慧能力,真正达到了究竟圆满。

  我以前学佛的时候,往往听人讲到佛是万德万能,我听了就怀疑,佛要是果然万德万能,我们就吃香了。这个人造很重的罪,立刻堕阿鼻地狱,佛能不能叫他立刻成佛?如果能叫他立刻成佛,那佛就万德万能,没话说。如果佛说「我不能」,那佛不是万德万能,万德万能是赞美的意思,不是真的。所以,有许多老法师跟我的看法不一样,万德万能是赞叹的,那里是真的?结果念到这个经,才晓得是真的,不是假的,确确实实。阿鼻地狱众生,只要他能信、能愿,以一心称念一声佛号、十声佛号都能往生,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就不退转。所以,佛的德能是真的,不是假的,不是称赞的,确实有这个智慧、有这个能力。

  第十一段,也就是第十九愿跟第廿愿,这是教给我们修学的方法,「发菩提心,一向专念」。经上讲得很清楚,一开头,「发菩提心,一心念我,昼夜不断」,这就是一向专念的意思。临终的时候,佛决定来接你。而且这一段是净宗最基本的经典,最原始的依靠,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怎么样?「作阿惟越致菩萨」,这一句千万不能疏忽。阿惟越致菩萨是什么样的菩萨?古大德解释,是圆教七地以上,这还得了!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你的智慧、神通、道力、种种的庄严就等於七地以上的菩萨,这叫真正超越,这才是殊胜无比!

  通常一个人要修到圆教七地,《华严经》上讲要无量劫,不是三个阿僧只劫。三个阿僧只劫讲的是藏教佛,不是圆教,藏教的佛还比不上圆教初住菩萨,比不上。那么从初住到七地,三十七个位子,十住、十行、十回向,初地、二地、三地一直到七地,三十七个位次,这一下就超越了,那里来这么好事?所以,这个法门叫难信之法。多少其他各宗的祖师大德们,他不相信,这是我们应当要晓得。

  所以这个经典,我们读了这个经,许多的疑问才得到答案,这个经不是普通人能够相信,许多大菩萨都不能相信,何况是凡夫。菩萨都不相信,为什么不相信?佛在这个经上告诉我们,真正能够相信的人,他在过去生中,过去无量劫,曾经供养过无量诸佛如来,这样深厚的善根,现前得到这么多诸佛的加持。你有缘遇到,遇到之后,能信、能愿,肯老实念佛,过去世的善根太厚了!菩萨没有你这么深厚的善根,所以他不相信!

  在第十品里面所讲的,佛跟我们讲阿闍王子当时的听众五百个人。阿闍王子跟这五百长者他们是一帮的,来听经的,听到佛讲这个经心里面很欢喜,动了个念头,希望我将来成佛也像阿弥陀佛。你一动念,佛就知道,佛就跟大家说,他们这些人过去生中,无量劫来曾经住菩萨道,从前他们这些人是菩萨,曾经供养四百亿佛。我们一听这善根不少了,怎么样?还没有发心求生净土。供养四百亿佛,这个善根福德还不够,所以只有动个念头,希望我将来成佛,像阿弥陀佛一样,还没有发愿求生净土。

  所以李老师在这个眉注上讲,我们读这段经文要提高警觉!什么警觉?菩萨会退转。他们这些人从前是菩萨,现在变成王子、长者,退下来了,这是退转,过去生中的事情统统忘掉了,隔阴之迷。所以住菩萨道,供养四百亿佛,还会退转,还有隔阴之迷。虽然他的缘很深,将来总会成就,但是你要晓得还有十世流转,还要在六道轮回,这个时间太长了,苦不堪言!所以,李老师末后提了一句,如果不真正发心求带业往生,他说非愚即狂!你要不是愚痴,就是狂妄,你为什么不相信?

  所以,这个法门一听到之后就老实念佛,那种人经上讲的他不是凡人,他的善根福德因缘超过阿闍王子;换句话说,供养四百亿佛,遇到这个法门还不会动心。你今天听到这个法门,动心了,真正发愿求生,你过去生中供养的诸佛如来无量无边!无量无边跟四百亿不成比例,四百亿数字不大,供养无量诸佛如来,这样深厚的善根。所以这个法门,我们要是介绍给人家,人家不能接受,是很正常的现象。你家亲眷属想劝他,他不能接受,你也不要难过。为什么?他过去生中没有这么深厚的善根,这个事情怎么能勉强?诸佛如来都不能勉强。就让他在这一生当中再种一点善根,将来到无量劫以后善根成熟,你在西方极乐世界看到了,你一定会去度他。善根不熟跟他讲也没用处,善根熟了,一说他就听,他就欢喜,他就老实念佛,那就决定往生。这个一定要知道,这是讲「接引往生」。

  第十二段,就是第二十一愿,「悔过得生」。这一愿实在讲就是带业往生,虽然文字里头是没有,但是意思是带业往生。佛在「四依法」里面教给我们,「依义不依语」,这个就是依义。经文上明明告诉我们,「若有宿恶(过去造了很多业),闻我名字,即自悔过,为道作善,便持经戒,愿生我刹」。这段经,他就能往生。这个意思实在说,就是像从前谛闲老法师教他那个徒弟一心念佛,跟这个完全相应。

  谛闲老法师早年有个徒弟,这个徒弟没念过书,不认识字,四十多岁才出家。出家什么都不会,人又很笨,老和尚不得已,没有法子,答应他出家。在宁波乡下找个小庙,没人住的破庙,叫他在里面,只教他一句话「南无阿弥陀佛」。跟他讲,你一天到晚就念,念累了就休息,休息好了你就再念。这个人就真老实,就真念,念了三年,他预知时至,他往生站著走的;走了以后还站了三天,等谛闲老和尚给他办后事。你想想看,一句「阿弥陀佛」念三年,念累了就休息,休息好了就再念,头脑里什么也没有,就这一句阿弥陀佛。三年,走得那么自在,干净俐落!不是普通人能够比得上的,就是这个意思,可以说是这一愿的证明!

  向下,从第二十二愿一直到三十六愿,都是介绍西方极乐世界正报的庄严。正报是指人身,生到西方极乐世界这些人,他们在那个地方生活的状况,修学的成就,是说这桩事情。

  从第三十七愿以下,是讲西方世界物质环境,讲生活环境,衣食住行,介绍这些。

  四十二愿是讲「光明普照」。

  四十三愿是讲「宝香普熏」。所以西方世界也叫做香光世界,他们那里香与光特别的多,香光庄严。

  第四十五到第四十八这五愿是「庄严法界」,更不可思议。所以他这四十八愿,从第一愿到四十三愿是讲西方极乐世界依正庄严,后面五愿是庄严法界,十方世界的菩萨听到这部经,欢喜信受奉行,都能得到阿弥陀佛威神的加持。由此可知,弥陀教化众生的区域,并不限於一个极乐世界,尽虚空遍法界都是阿弥陀佛的教区。十方世界诸佛很像是弥陀派在各地方招生的负责人,替阿弥陀佛招生!负责招生的。这些学生,统统送到西方极乐世界才圆满成就。我们如何肯定这个事实?诸位念《华严》就知道了。我们在《华严经》上,看到普贤菩萨、文殊菩萨,这是华严会上的二大菩萨,帮助毗卢遮那如来教化众生。这两个人还发愿求生西方极乐世界,这才真正彻底明了,一切诸佛如来真的是在十方世界替阿弥陀佛招生。招那些学生?善根福德深厚的人,《弥陀经》上讲,「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的确不容易,这是我们要知道,要相信。

  大愿之后,第七章「必成正觉」。这章经文也是阿弥陀佛自己说的,释迦牟尼佛为我们转述,世尊转述也就同弥陀自己说的没有两样。这本《无量寿经》是两尊佛说法,里面有不少经文是弥陀自己说的,世尊给我们说的,说实在话也都是细说四十八愿而已,真的是称扬弥陀本愿功德。假如我们对这个经要没有透彻的认识,这个经的意思看不出来。对於这个经真正认识了,你再听,或者再读,或者看注解,趣味无穷!才能真正体会到。他在这一段里头,他是用偈颂的方式来说明,偈颂最末后有两句非常值得我们赞叹的。

  诸位同修有的好像还没有这个经本,没有关系,偈颂最末后的有几句,我念一念。「如佛无碍智,所行慈愍行,常作天人师,得为三界雄」,这就是示现成佛,度化众生的意思。像《普门品》里面所说的,「应以佛身而得度者,即现佛身而为说法」,就是这个意思。「说法师子吼,广度诸有情,圆满昔所愿,一切皆成佛」,大家特别注意这两句。「圆满昔所愿」就是前面的四十八愿。四十八愿圆满了,你看看弥陀真实的愿力,是希望十方世界一切众生统统圆成佛道。这样的心愿确实一切诸佛都没有,不是诸佛没有智慧,不是诸佛没有能力,诸佛在因地当中没有发这个愿。他的大愿,你想他的心多清净、多平等!由此可知,我们今天最大的障碍,就是心不清净、不平等。所以本宗修行的方法,这个经题就圆圆满满的显示出来了。

  我们求生净土,目的是在哪里?目的是求「无量寿」。无量寿刚才跟诸位说过,目的是在求无量,无量的智慧,无量的寿命,无量的光明,无量的德能,无量的才艺,是样样都无量,这个才叫究竟圆满。我们目标是这个。「庄严」,庄严是美好的意思,找不到一丝毫缺陷,这叫庄严;有缺陷就不庄严了,没有一丝毫的缺陷!这是我们所求的,我们修这个法门目的在此地。

  怎么个修法?「清净、平等、觉」。你要修清净心,要修平等心,要觉而不迷,你才能够达到你所求的目标。别人对我们不平等,我对人平等;别人给我一些污染,我不接受,我不接受就染不上,问题是你接受才染上,不接受怎么会染得上?这样就叫觉。一迷就接受了,譬如说别人骂你,你听了马上就生气,接受了!他骂他的,你不生气,我没接受,不接受就没有事,心地还是清净的、平等的,永远保持心地的清净。知道这个世间是幻化无常,缘起性空,没有一样是真的,梦幻泡影,何必去计较,何必去执著!

  可是我们毕竟还是个凡夫,真正不受境界的诱惑,那已经到功夫成片了。还会受外面境界诱惑,那就记住,最好持戒。戒律是什么?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少一事不如无事。保持你的清净心,清净才会平等,这个要知道,这不是消极。本经说的,这个经是大乘,不是小乘,为什么?不到西方极乐世界什么样的慈悲愿力都是假的,都会落空,大慈大悲一定要在西方极乐世界圆满成就。所以禅宗庞居士一家,就给我们做了很好的示范。庞蕴居士是非常富有,他学佛之后,把他家里所有金银财宝装上一船,船划到江中心,砸个洞,船沉下去了。他搞这一套,实在讲就是教世人一句话,留一句话给后人。

  人家问他,庞居士,金银财宝你不要,为什么不去做好事?做好事不是很好吗?他只留一句话,「好事不如无事」。你们懂这话的意思吗?好事你心不清净,心不清净不能了生死,不能出三界;无事心清净,可以了生死,可以出三界,可以成佛作祖。念佛人心里无事,可以得一心不乱,上品上生。事情多了、烦了,你所做的是世间有漏福报!你做的福报大,将来来生享受人天福报,搞这个去了。这是诸位同修一定要知道。

  所以,佛教不是宗教,佛教不拉拢信徒,佛教是师道,师道尊严,「只闻来学,未闻往教」。佛教直到近代才拉信徒,做广告到处宣传。从前没有的,哪有这种道理!学佛的人个个都谦虚,你看五十三参每个善知识:我不行!我真的不会!什么都不会,什么都不懂!个个谦虚。哪敢把你们找来?我有什么能力教你,自己不知道惭愧?所以不敢找人,你们自动来找我,那算是看得起,这是好听的。说的不好听,你得不到,「我没找你来,是你自己来的,不能怪我」,这是真的。

  所以,我在台北讲经,最初在台北讲经只有十几二十个人听,决定不宣传,决定不拉人。他自己打听他自己来的,我讲得不好,得不到利益,那他不能怪我,我没找他来。李老师在台中那么多年,都是这个原则,这是他老人家传授给我的。我们有什么能力给人利益?这个要知道,即使成佛了,佛都是谦虚,你看佛菩萨,没有一个不谦虚的,这个要知道。所以最好不要搞广告、海报去拉人,更要不得,现在海报上还把照片搞上去,简直有点像电影明星,这作秀去了,实在是难为情!

  我有次在台北,不晓得哪位找我讲经,也是搞那么一套,我都吓坏了。叫他们晚上统统把它弄回来,把照片拆掉。我说你要是照个佛菩萨像,给人看见起恭敬心还好一点,怎么可以把人像搞在里面?不像话,太不像话!太过分!这个不好。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