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无量寿经玄义 - (第十五集)
无量寿经玄义  (第十五集)  1989/11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02-014-0015

  请掀开讲义第三十页第四行。前面讲过「同部」,第二:

  【同类。凡倡导忆念弥陀。愿生极乐之经典。均属同类。】

  这是先把『同类』的性质说出来。佛在四十九年说法之中,讲到劝导众生专修净土这样的话,可以说是非常之普遍。三经是专讲,专讲净土的三经。三经当中,前面我们讲过两种,《无量寿经》与《阿弥陀经》。这两部经特别提倡持名。所以这里面讲:

  【其中亦有亲疏。以持名念佛为亲。】

  因为这个方法实在讲最普遍、最稳当,成就也快速。本经称之为至圆至顿,实在就是十八愿十念必生,显示出这个经是圆顿至极。

  【其他为疏。】

  是说观想念佛,观像念佛,或者是实相念佛。说这些方法就要疏一点了,因为不是一般人人都能做得到的,必须要具备相当的程度。我们现在讲程度,在佛法里面讲根基,它不能够普遍。此地举出几种例子,说明它同类的。

  【观无量寿佛经。】

  这是三经之一。第二是:

  【华严经普贤行愿品。】

  这是指《四十华严》最后的一卷。魏源居士将这品经附在三经之后,成为净土四经。第三种是:

  【楞严经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

  这一章也是专门讲念佛,而且可以说是净土宗的《心经》。经文在文字上讲最少,只有二百四十四个字,比《般若心经》还要少。《般若心经》二百六十个字,它只有二百四十四个字。实在说把净土宗理论、修学的方法以及成果统统都说出来,非常非常之难得。印光法师将这章特别提出来附在四经之后,成为净土五经。这五经怎么来的我们要知道。另外的就是:

  【往生论。】

  天亲菩萨造的。

  【安乐集。】

  像这些,这是讲的论。《安乐集》也算是论,不是经,不是佛说的,菩萨以及祖师大德们所造的。这都是专门提倡念佛法门。像彭际清居士所作的《华严念佛三昧论》,也是属於同类的。由此可知,这同类的经论也相当之多,此地只略为举出几种。其他的还有:

  【带说净土经论。】

  这个数量就非常非常的多。就是佛在讲经说法的时候附带提到的,虽然没有专说,但是提到这桩事情。

  【净宗经论合刊。】

  我们在前几年印了这部书,底本是用日本人净土宗的丛书,我们选出这个经论最重要的、最主要的经典。这里面它记载的就有二百四十多种。这是说这一切大乘经典里面,释迦牟尼佛在讲经的时候附带说到西方净土,劝大家共修。像《法华经》在「药王菩萨本事品」就是第二十三品,佛也是劝我们求生西方极乐世界。经文只有二行,它文字并不多,像这是带说的。

  【此乃略举其要。遗漏难免。】

  这是概略的说一说。所以古人说这个法门是「千经万论,处处指归」。其他的法门没有这种现象,不像佛时时刻刻在讲经说法,提醒大家念佛求生净土的重要。第八段是介绍本经的翻译,「译会校释」。释就是注解。因为它翻译是多次的翻译,特别介绍出来。会就是会集,校是校正。

  【译指本经之原译本。会校指根据诸种原译而会集校订之本。释指本经诸本之注释。】

  这是先把这个题目解释清楚。

  【本经译本。自汉迄宋。凡有十二。宋元而降。仅存五种。】

  这是说明《无量寿经》在中国历代翻译、流传的情形。这个经前面曾经跟诸位说过,翻译的次数最多,在中国所有大乘经典里面,翻译之胜,没有任何一部经能够跟《无量寿经》相比的,它一共前后翻了十二次。很可惜的就是在宋以后有七种失传了。

  我们晓得古时候经典流通相当不容易。唐以前的本子统统是手抄的本子,那个时候没有印刷术,要靠手抄才能够流传下来。手抄的本子决定不多,所以很容易失传。印刷术虽然在宋朝时候发明,但是我们能想像得到,那个时候决定不普遍,宋以后才逐渐的普遍。这是我们看古本的东西能够看得到。如果古时候印刷术能够像现代这样的发达,这个东西很不容易失传,印的数量多就不容易失传。这种情形,我们看民国初年,诸位也许就能够体会得到。民国初年印刷术可以说相当的发达,有报纸、有杂志这种都出来了,我们看看所印的这些书,可以说是版印刷装订都相当的考究,很能够令人满意。我们看看版权页所印的数量就知道了,分量不多,大概都是几百本、一千本。一千本是比较普遍的,能够印上二千本、三千本,这个数量就不多。想想中国那么大的地区,那么多学佛的人,这个书只有一千本,这个数量实在讲太少太少!所以有机会读到这个经,真正是非常的幸运。

  那个时候价钱相当高。我记得在民国二十五、六年的时候,抗战之前,那个时候我还能记事,还能记得。一部《辞源》,商务印书馆出版的《辞源》,三十二开小本的,它是精装上、下两册,后面定价大洋五元。这五元究竟是多少?给诸位说四口之家,一个月的生活费用,五块钱能够过一个月。这个五元就不是普通一般人能够买得起的。不像现在,现在印刷术发达,成本降低,价廉物美。在那当时,好像米只有一块多钱一担,五块钱是差不多有好几担米!这是从前流传的情况,没有办法与现代相比,所以它很容易失传。现在在《大藏经》里面,保存下来的原译本,一共有五种,这五种我们都列在下面。『本经译本,自汉迄宋,凡有十二』,就是『宋元而降』,而降就是宋元以后,『仅存五种』,第一种经题叫:

  【无量清净平等觉经。后汉月氏。】

  这两个字念古音,不能念月氏,念月氏就错了,要念古音,古音念『月氏』(ㄖㄡˋㄓ)。月氏是国家的名称,音译的。这个国现在已经不存在了,早已经灭亡了。这个地区是在中国新疆的北部与苏联一部分的领土,在这个地区。新疆北面。

  【沙门。】

  这是一个出家人。『沙门』本来它的意思有很多种说法,最普通的一个讲法就是「勤息」,勤修戒定慧,息灭贪瞋痴,叫做沙门。是古印度一般修行人的通称,一般修行人、出家人都称为沙门,所以通称。到中国来之后,这个沙门就是中国出家人的专称。在中国其他宗教里头出家人不称沙门,唯独佛教里面称沙门。它这个名义的变化我们要知道,这是一个出家人。他的名字叫:

  【娄迦谶。】

  也有的地方上面有一个支,就是『支娄迦谶』。

  【译於洛阳。】

  在后汉的首都『洛阳』,在洛阳翻译的。这个年代要用公元来说,这位法师在中国是公元一百四十七年到一百八十六年,他在中国这段的时间,当然这是译经的法师,这个经典也应该是在这个时候翻译的。这部经,我们现在编在《净土五经》的附本,附本里面的第一种,在一百三十三页。一百三十三页就是这部经。通常我们称它作汉译,这是年代最早的,后汉时候。第二种是:

  【佛说诸佛阿弥陀三耶三佛萨楼佛檀过度人道经。】

  这个经题很长,完全是梵音所翻的。另外有一个名字叫:

  【无量寿经。一名阿弥陀经。】

  所以它有三个名称,

  【吴月氏优婆塞支谦译。】

  『吴』就是三国时代的东吴。这是后汉以后,就入了三国时代。这个翻经的大德也是月氏国人,他的身分是一位居士。『优婆塞』是一位男居士,在家居士,他翻译的。这是在吴黄武年中,公元二二三年到二二八年这个期间。第三种叫:

  【无量寿经。】

  这部经流传的最广。我们现在一般人所看到的《无量寿经》就是这个本子。

  【曹魏印度沙门康僧铠译於洛阳白马寺。】

  这个年代,同时是三国。前面支谦是在东吴,『康僧铠』是在『曹魏』,年代是在嘉平四年。嘉平是年号,嘉义的的嘉,平等的平,嘉平四年,公元二百五十二年。比支谦要后一点,要晚一点。第四种本子是:

  【无量寿如来会。】

  这部经是在《宝积经》里面。《宝积》部头相当大,好像是一种丛书一样,就是佛讲《大宝积经》里面也讲了西方极乐世界。这是一个非常有力的证明,证明释迦牟尼佛讲《无量寿经》不止讲一次,因为他讲《大宝积经》是一个系列。这个系列里面,他居然将西方极乐世界特别详细的介绍出来。这是唐朝时候翻译的。

  【唐南印度三藏菩提流志译。】

  在公元七百零六年到七百一十三年,『菩提流志』在中国的年代。第五种是: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经。赵宋。】

  就是唐以后,赵匡胤所建立的王朝。

  【沙门法贤译。】

  这都是印度到中国来的高僧,在公元九百八十年。也有人说这个年代是宋太宗淳化二年,如果算淳化二年,那就是公元九百九十一年。这是我们现在《大藏经》里面所看到的这五种本子。这五种本子现在都在我们《净土五经读本》里面所收了。另外有七种失传的,这个失传的是:

  【据开元释教录。】

  《释教录》就是佛经的目录。『开元』是唐朝时候。唐朝时候所编的佛经目录,目录里头有,目录里面有十二种,但是现在我们所看到的经只有五种。所以唐朝这个目录有十二种。下面这七种就是现在已经失传了,根据开元目录我们知道,这七种的经题翻译的人。第一种叫:

  【无量寿经。】

  有两卷是:

  【后汉安世高译。】

  『安世高』,在中国早期翻经可以说是翻得最成功的一位大德。翻经的人很多,最著名的,当初汉朝时候安世高,以后是鸠摩罗什、玄奘大师,可以说在翻经的法师里面,这三个人最出名。安世高他是安息国的王子。安息,汉朝的安息就是唐朝的波斯,现在的伊朗。他父亲是国王,是安息的国王,他是王太子。他父亲死了以后,他继承王位,做了半年,他就出家了,把王位让给他的叔父,出家修学非常成功。这个人聪明到绝顶,以后到中国来弘法,对於中国佛教有很大的影响。第二种叫:

  【无量清净平等觉经。二卷。曹魏沙门帛延译於洛阳白马寺。】

  这历史上记载的是甘露三年译的。第三种叫:

  【无量寿经。二卷。晋朝沙门竺昙摩罗密。】

  『竺昙摩罗密』是梵语,也有一个名字,把它翻成中文就是竺法护。竺是天竺,他是印度人,法护尊者所翻译的。这是在永嘉二年。智者大师在《观无量寿经注解》里面曾经提到这个本子。智者大师作《无量寿经注解》是在公元三百零八年。由此可知,这个本子在智者大师在世的时候还在,还没有失传,因为他引用到这个经上的话。第四种叫:

  【无量寿至真等正觉经。二卷。】

  它还有两个别名:

  【一名乐佛土乐经。】

  一个叫:

  【极乐佛土经。】

  有这么两个名称,这是:

  【东晋西域沙门竺法力译。】

  在公元是四百一十九年。第五种叫:

  【新无量寿经。二卷。东晋沙门佛陀跋陀罗译於道场寺。】

  这个年代是刘宋,就是南北朝时代,刘裕所建立的王朝。刘宋永初二年,也是公元四百二十一年。第六种名字跟前面相同叫:

  【新无量寿经。二卷。宋。】

  这个『宋』都是刘宋,是同一个时代。

  【凉州沙门宝云译於道场寺。】

  这也是在永初二年。换句话说,是同一个年代、同一个处所,两个人翻译的。所以这就是古人讲的,绝对不是同一个本子;如果同一个本子,怎么可能在同一个寺庙,同一个时期翻这两种?所以证明这部经是佛多次宣说,传到中国来的原本(就是底本)不一样,这都是很有力的证据。第七种也叫:

  【新无量寿经。】

  这个宋还是刘宋,这是刘宋这个时代,一共有三部《无量寿经》出现於世间。名字都一样,都叫《新无量寿经》。这部是:

  【罽宾国沙门昙摩罗密多译。】

  『罽宾』是在现在的新疆,当时是一个小国,是我们中国西域的一个小国。这是在元嘉年中翻译的,也就是公元四百二十四年到四百四十一年这当中翻译的。这是把十二种现存包括失传的,简单给诸位介绍出来。

  【以上连现存者。总八代十二译。】

  朝代是八个朝代,十二次翻译。这八个朝代如果要算最早的,这就是后汉一百四十七年,最晚的是赵宋。赵宋就是现存的这个经是宋太宗淳化二年,就是九百九十一年。从一百四十七年到九九一年,八百多年当中,一共有十二次的翻译。

  【甄解云。】

  《甄解》前面给诸位介绍过,是日本的一位法师,唐朝时候在中国留学的。我们相信《无量寿经》这十二种版本,在那个时候还能够见得到,可能这些法师统统都见过。

  【凡於诸经中。传译之盛。无如今经。】

  这是他在《无量寿经注解》里面有这样的赞叹。『诸经』就是一切经当中。『传』是弘传,一代一代的传下来,这是从时间上来说;从空间上讲,普遍的向四方八面去传播。『译』是翻译。「传译之盛」没有任何一部经超过《无量寿经》,这是值得我们注意的。这个法师唐朝时候人,可能就是十二种本子他统统见到过。

  【斯乃以出世正意。利益无边故。】

  为什么传译这样盛?他把理由说出来了。这是释迦牟尼佛『出世正意』,佛出现在这个世间是要普度众生的。普度众生,这部经最重要,正是佛度众生的意愿都在这部经上,这是出世正意。『利益无边』,这个话是最正确不过的。遇到其他的法门,你这一生可以说很幸运,种了善根,未必能有成就;即使是有成就,不是究竟的成就。我们知道佛在世的时候,证阿罗汉果的、明心见性的人不少。佛灭度之后,证阿罗汉果的人就一代比一代少。佛教传到中国来是佛灭度后一千年,正法已经过去了,像法时代传到中国来的;换句话说,在这个时代以后,不要说是证阿罗汉果,证初果都没听说过。得禅定的有,得定的人多,所以中国禅宗之盛与佛的法运有关系,因为像法时期禅定成就。正法时期戒律成就,像法时期禅定成就,末法时期净土成就。我们现在是佛的末法时期。这个话是佛在《大集经》里面所说的,等於给后世一切学佛的同修们都授了记,普遍授记,指我们一条修行的道路。所以遇到这个法门决定成功,不但成功,是究竟圆满的成就!这是利益无边,也就是真实利益。

  【会疏云。】

  这个《会疏》也是日本人作的,都是唐朝那个时代的作品,也是《无量寿经》的注解。

  【凡於一切经中。传译盛然。无如今经。】

  他的见解跟《甄解》可以说是不谋而合。

  【斯乃道理幽邃。利益最上故也。两疏同一卓见。】

  这个见解正确、超然。前面他说是如来「出世正意」,这个地方讲是『道理幽邃』,幽邃是讲精深,理非常之深。『利益最上』,前面说利益无边是讲广,利益最上是讲这个利益之高,没有能够超越这部经所说的。

  【本经为佛多次宣说。且诵习者多。】

  因为佛普遍的提倡,像我们刚才所见到的,佛在讲其他经典附带说西方净土的,我们就见到二百四十多种,可见得佛是常说,常常讲。所以这个经是『多次宣说』。在当时『诵』是读诵,『习』是依照这个方法修行的人很多,普遍,依照这个方法修行人多。

  【梵本传写者多。】

  这是一定道理,就是抄写,那个时候统统都是用手抄写的,所以这个本子就多了。

  【梵本有多种。】

  因为佛不是一次说的,多次说的,所以这个梵本原本就有很多种。

  【存没详略不同。】

  这种情形我们能够理解,佛多次说,有的时候说得详细,有的时候说得简单,有的时候多说一些,有的时候他又省略一些,这相当的普遍。譬如我这些年来讲《无量寿经》,我算了一算,大概总讲了有十遍,至少有十遍。这十遍,要是把它记录下来,也是『详略不同』,不一样!有的地方讲得简单,有的地方说得详细,有的这一段说得详细,有的地方那一段说得详细。所以这是人之常情,因为佛说法是要看对象的,因人而异,某一点特别加强。这是我们能够理解的,『存』就是有的,『没』是那个地方没说到的,没提到的,这就存没。就是有的这个本子有,有的那个本子有。详略,有的这个地方说得详细,那个地方虽然有,说得简单,没有这个本子详细,这就是存没详略不相同。

  【梵策写本又易脱落。】

  这是讲从印度传到中国来,梵本是贝叶写的,贝多罗的树叶很厚,就像我们中国芭蕉、橡胶树那样的叶子,用绳子穿起来的。如果绳子断掉之后,就容易散失。丢掉一、二片,这个经文就漏了一小段,就会漏掉几个字了,甚至於漏掉一段。这样很容易脱落。

  【故今诸译本甚有差异。】

  所以现在我们看这五种原译本,把它比较起来,里面内容差别很大,不像其他的经典。比如讲《金刚经》,一共有六种翻译,这六种译本都在,如果我们把那六种本子打开来看一看,的确它的内容大同小异。我们可以断定它的原本是一种本子,一种本子六个人翻,当然他翻的不一样,用的文字不一样,意思是一样的。像小本《弥陀经》,原本也是一个本子,罗什大师翻的跟玄奘大师翻的意思相同,文字翻的不一样,意思相同,这就可以证明它是一个本子。《无量寿经》里面内容差别太大,所以就晓得它决定不是一个本子。

  【若细究存世之五译。】

  这是细心你去看五种原译本。

  【可推知当年梵策至少有三种。】

  这就是我们现在这五种原译本里,诸位仔细去看,古德得一个结论,至少是三种不同梵文的原本,所以它内容才有这么大的差别;否则的话,不应该有这个现象。

  【必是所据之原梵本不同。方有此异耳。】

  这就是说明为什么它会不一样,会有这么大的差别。这个地方详细的情形都在黄念祖老居士注解里面,他说得详细,诸位可以去参考。提出这个问题,就是说明这个会集本的来源。

  【可见会集诸译。实有必要。】

  因为这个本子里头有,那个本子里缺了;或者那个本子讲得详细,这个本子讲得简单。同时看五种本子麻烦,何况这五种本子,不见得你能够都搜集得到。你看王龙舒居士,宋朝时候人,他只看到四种本子,《大宝积经・无量寿会》这一部他就没见到。可见得,从前这五种原译本能看到不是一个容易事情。

  我也曾经跟诸位提过,现代人可以说福报超过了古人。我在台湾,我的老师李炳南老居士,在台湾一生弘扬净土的道源老和尚,这五种原译本他们都没见过。五种本子我知道的,他们只见过一种,康僧铠的本子,其他的本子没有单行本流通。这些人年岁也大了,也不愿意看《藏经》,《藏经》的字太小,所以他们能够看到的就是这一种。另外会集本他们能够看到两种。以后夏莲居这个本子传到台湾去之后,会集本在台湾有三种流通,原译本一种;换句话,他们一生当中看到《无量寿经》,《无量寿经》连会集本一共九种本子,他们只看到四种。因此,对於净宗的理解就不圆。所以我们今天虽然提倡夏老居士这个本子,说实在话,正如夏老居士自己所说的,希望他这个本子,引导我们去读五种原译本。我在《五经读本》序文里头,我就是看到他有这个意思,所以才编成这个本子,把经统统搜集印在一起,便利大家读诵,所以我们的福报,实在讲超过古人太多!李老师、道源老和尚都往生了,都做古了,我们超过他很多。

  这就讲到会集,会集就是把这五种本子重新校对、重新再编写,就是这个意思。编成一本义理非常完整的,编成这么一个新的《无量寿经》的本子,这叫做会集本。可见得这个会集是重要,绝对不像从前一个底本多人翻译的,那没有需要,那个不必要会集。因为这个的确是许多原本不相同,这就有会集的必要。有这个想法,第一个做会集本的就是王龙舒居士。

  【会校之本。自宋迄今。凡有四种。】

  从宋朝到我们民国年间一共有四种,这就讲会集的起源是王龙舒居士。他这个经本叫:

  【大阿弥陀经。宋国学进士龙舒王日休校辑。】

  这个本子收在《大藏经》里面,因为他是宋朝人,年代久了,所以《大藏经》里收进去了。现在我们在《大藏经》里面看到《无量寿经》六个本子,五种原译本,一种会集本,王龙舒居士的会集本。『宋』就是赵宋,他是北宋时代的,绍兴三十年开始做这个工作,到三十二年完成,总共用了三年的时间。不容易,用三年的时间会集成一个新的本子。这个年代要用公元来说,我们概念更清楚。公元是一千一百六十年到一千一百六十二年,这个本子在这个时候完成的。所以距离我们现在也差不多有九百年,一一六零,今年是一九八九。

  这个人题里面「宋」是代表年代,代表这个时代。『国学进士』就是他的学历。他是进士及第,在那个时候可以说是学位,最高的学位,好像我们现在博士学位一样的,他是国学进士。『龙舒』是他的籍贯。这个地方就是现在的安徽舒城,舒城,古时候叫龙舒,这是地名,他的籍贯。『王日休』是他的姓名。我们对他尊称,不称他的名字,称为王龙舒,这是对他最尊敬的称呼。像满清末年,那个时候一般人对李鸿章非常尊敬,李鸿章是合肥人,所以尊称他为李合肥。不称他的名字,称他的地名是最光荣的。这个地方出了这样一位大人物,受大众尊敬的人。所以我们中国习惯是,称地名是最尊敬的,不但敬一个人,尊敬这个地方。

  在历史上记载,王居士他虽然中了进士,他没有做官,他不做官。他的家庭相当富裕,所以生活是可以过得去,他不求人间的富贵,专门学佛,弘法利生,他搞这个。他以居士身分,来从事弘法利生的工作。他最有成就的,可以说最有成就的、最伟大的,就是《大阿弥陀经》的会集。他还有一部著作叫《龙舒净土文》,专门劝一切人修净土的。所以读这个书,被他所感动而专修净土,真正往生的,可以说自古以来是不计其数,这本书度了无量人!

  近代有些人不同意会集,连印光法师在《文钞》里面都有好几篇文章,提倡不赞成会集。所谓会集本流传就有了障碍,很多人看到祖师大德这些文章,不愿意读会集本,所以会集本在一般流传,没有康僧铠那个本子流传的广泛,道理在此地。

  但是我们细细研究,冷静的去观察,会集有没有错?决定没有错。如果会集要是错了,违背了佛的意思,王龙舒应该有果报。因为他第一个人,始作俑者,那不得了,那这个罪很深;但是王龙舒居士往生是预知时至,是站著往生的。从他老人家成就来看,会集决定符合佛陀的意思。所要考虑的就是会集的态度,会集的方法,这是要注意的。所以印光大师反对,绝对不是反对会集,是会集的态度、方法错误了。错在哪里?错在改经。这一点夏莲居老居士在序文里面说得很清楚。所以夏老居士的序文很长,我们应该要多多的念几遍,我们对会集本才能够产生信心。

  龙舒居士的缺点是只看到四种原译本。唐译的,就是《无量寿会》这一部他没有看到,而《无量寿会》里面,有许多经义是其他四种没有的,这是他美中不足,就是他所会集的时候缺少一本,这个经义不足,这是一个缺点。这个缺点还情有可原。另外一个缺点就是取舍里头,他取舍有些不当,古人都给我们说得很清楚的,这一点的确是要注意到的。另外一个更严重的缺点是把经文改了,意思当然没错,他不用原来的字,自己用字把它换掉了,等於说是删改了古人那个原译的文章,他把它删改了,这个不可以,这是很大的忌讳。为什么?如果你看到这个经文不大顺的时候,你把它改一改,将来这个人看到,我看到这个东西,我也来改一改,他也来改一改,这个经流传到后世就完全不像样子了。这个毛病是不能原谅的。王龙舒居士犯了这个毛病,不知不觉把原文改掉了,所以这是给后人留下一个攻击他的把柄。

  但是他所会集的本子确确实实,比原译的几种是要好,所以这个本子流通的相当之广,《大藏经》里面才把它收集了,它流传得很广。读诵的人也非常之多,大家都喜欢读诵,因为它容易懂。可以说是在民国初年,经过印光大师,对他这个会集也赞叹,也赞叹是也有批评。这是美中不足!第二种经题叫:

  【无量寿经。清菩萨戒弟子彭际清节校。】

  彭居士也非常之了不起,诸位要是听了黄念祖老居士讲的《华严念佛三昧论》,对他的历史就知道一些,黄老居士曾经介绍过。他是清朝乾隆年间人,他的父亲在当时做到兵部尚书,兵部尚书就相当於我们现在的国防部长这样高的职位,是内阁的阁员。他是贵族出身。这个人聪明绝顶,未冠就中了进士。这个未冠,古人行冠礼是二十岁;换句话,他考中进士是在二十岁之前,也就是十几岁,他就中了进士。少年得志,真正是难得,家族又在当时是属於高官。在《传记》里面记载他做了官,但是时间很短,不长,他就不做官,专门学佛。对於经教非常的通达,国学、佛法都好,他的著作也相当之多。

  他对於《无量寿经》,对於王龙舒居士这个会集本,他有批评,他看到也不甚满意。於是乎他也做了一个本子,但是他做这个本子依然是美中不足,为什么?五种原译本他只取了一种,就是康僧铠的本子,他把康僧铠的本子把它节略了,节校本。这个缺点就是五种原译本,他只取了一种。他把康僧铠的这些文字删除掉一部分,那个难懂的,经义晦涩的他都不要,所以做了一个节本。这个节本我们读起来的确是方便,意思很清楚,可是五种本子只有一种,这是最大的美中不足。另外一个,也有少数几个字他把它改了,这也是后人觉得对他这个本子不太满意的地方,总认为这是美中不足。

  这个本子在台湾有流通,没有单行本流通,因为有两种注解。一种是《无量寿经起信论》,这个本子当初印出来是在华岗文化学院他们编了一套《中华大典》,把它印出来流通。这原本是周邦道老居士所藏的,他提供出来,所以这个本子在台湾有流通。另外一部是蔡念生老居士,他老人家早年在台湾把丁福保居士的全书在台湾翻译了,一共十几种。丁福保居士全书里面有《无量寿经笺注》,他这个笺注所用的本子就是彭际清的本子(彭际清节校本),所以这两种注解。《无量寿经起信论》是彭际清居士自己作的,经是他节校的,注解也是他自己作的。所以这两种书在台湾流通,我们可以能够看得到。第三种:

  【摩诃阿弥陀经。清菩萨戒弟子承贯邵阳魏源会译。】

  这位居士也非常之了不起。他是清朝咸丰年间人,距离我们现在就更近,咸丰年间人。咸丰的妃子就是慈禧太后。他这个本子确实超过了前人。总是后面作的决定超过前面,不超过前面,它就没有流传的价值。后面作的比前面好。『魏源』就是魏承贯。他的本子的确他是五种原本他都看到了,确实是五种原本的会集本,会译的会集本。他在序文里面也非常的自诩,认为他这个本子出来之后是《无量寿经》最完善的版本。可是里面还是不免把原文字换了几个,这都是后人认为,随便改经不能原谅的地方。

  这几种本子,我们在《五经读本》里面统统收集,而且所有版本的序文,我们都附印在后面,诸位统统能够见得到。因为节校、会集跟翻译不一样,翻译我们拿到原文,把它翻成中文,翻译的人可以斟酌用字。但是校对重新编辑,这个不可以,一定要用人家原文的字,决定不能改动一个,这样叫人家心里面才服。前面虽然有三种节校会译,总是有瑕疵,所以流通不广,受后人的批评。於是在民国年间,夏莲居老居士他就发了一个大心,希望《无量寿经》能够发扬光大,必须重新再做一个会集本,把古人这个弊病统统避免。

  他是在民国二十一年发心来做这个工作(从事於这个会集的工作),也是三年完成,民国二十四年初稿完成了。前面我序文里读到「稿经十易」,那个稿子修改了十次,真是惨澹经营。二十五年初版印出来,流通量很少。初版的时候里面还没有分段,像现在分了四十八段,都有题目,初版没有,二版才有。二版重新再校订,又有修改,又有校订,这我们在序文里看到,这在黄子超的序文跟梅光羲的序文里面都可以看到。他这个本子出来之后,可以说是《无量寿经》才有真正完善的版本。可惜这个本子出来之后,印光老法师已经往生了,印老没有见到。如果印老要见到这个本子,我相信他一定会赞叹,会提倡来流通。这是可惜印光大师没见到这个本子。这个本子里就挑不出毛病,你看梅光羲居士所说的,他这个本子是字字都有根据,没有自己敢造换一个字,这是我们可以拿这个本子跟五种原译本去校对,这就晓得了。

  我们在台北编印黄老居士的《无量寿经注解》,因为他这个注解的原本是简体字,所以拿到台湾之后,我们费了一年的工夫,统统换成我们的用字,所谓是繁体。统统把这个字换过来,再重新加以校对,所以校对的人也相当不容易。我们有七、八位都是大学毕业的同学们来协助帮忙。所引用经论里面,我们都从《大藏经》里面把它查出来,再来重新校,所以校完之后,真是佩服得五体投地。不仅做这个工作,而且还做了一个工作,就是把夏老居士这个译本跟五种原译本对照,这一对照才真正相信梅光羲居士所说的话,每个意思,每一句、每一个字都有来历,都有根据,绝对没有自己换了一个字,没有!所以他们校对的人来跟我说,没有话说了,这真佩服,无话可说了。所以梅光羲居士称赞,这是《无量寿经》有史以来最完善的版本,於是我们就特别提倡来读诵这个版本。其余的五种原译本,还有三种节校本,都值得做参考。所以我们都应该要把它念几遍,要多念几遍,这样才好。要单单念这个读本,附本要不看,那是非常非常的可惜。古人是找不到本子,想看没有法子,现在统统提供给你了,你要不看,那这个过失应该自己承当。

  这是把现在存的五种原译、四种会校统统介绍出来。下面这一段再介绍本经的注解。这个注解,我们也要分为两大类,就是一类是原译本的注解,一种是节校、会集本的注解。原译本的注解在中国很少,因为可以说是宋以后大多数的经典失传,《无量寿经》读诵的人就愈来愈少,这个原因彭际清居士说过,就是《无量寿经》没有一个好的版本。要想五种原译本都读很难,不容易找到。读一种,总觉得不完整,有缺陷,所以没有《弥陀经》那样的广泛。在中国是我们中国人自己做的这个注解的本子,古时候只有两种,一种是:

  【无量寿经义疏。六卷。隋净影寺沙门慧远。】

  『慧远』作的,这在历史上称为小慧远,不是我们的初祖。他的法名跟初祖是相同,初祖是东晋时代的,他是隋朝的时候,净影寺的慧远,我们历史上称他作小慧远。他有《无量寿经》的注解,有六卷。他这个《义疏》在香港、在台湾都有流通,可以能够找到单行本。一般研究《无量寿经》的,差不多都以这个注解为主要的参考资料。第二种也叫做:

  【无量寿经义疏。唐朝嘉祥寺吉藏。】

  它只有一卷,文字不多,注解恐怕还没有经文多,他注得很简单,注得很扼要。古注里面只有这两种。最近在台湾狮头山有一位性梵法师,他是前二年在净律寺讲了一部《无量寿经》,他是根据康僧铠的本子,讲了这部经,然后把它记录下来,整理出来,现在出版了一个注解。就是《无量寿经》注解,这是近代的,依康僧铠的本子。底下一种,第三种是:

  【无量寿经义述文赞。三卷。新罗沙门憬兴著。】

  『新罗』就是现在的韩国。这位法师是唐朝时候人,他这个本子在我们中国流通,虽然韩国人注的,在中国流通。我们《大藏经》里面有收集著,有这个本子。第四种是:

  【无量寿经宗要。一卷。新罗沙门元晓。】

  第五种:

  【游心安乐道。】

  也是《无量寿经》的注解,也是:

  【新罗元晓。】

  『元晓』有两种注解的本子,都是解说《无量寿经》的。这些在我们中国《大藏经》里面都收存著的。第六种这是介绍日本,日本对於《无量寿经》的研究注解比我们中国人多。

  【日本则有了惠。峻谛。道隐。观彻等数十种之多。远超我国。】

  这些经典多半都收在《卍续藏》里面。所以《卍续藏》日本人的著作非常的丰富,这都是日本古时候的著作,差不多年代都在唐宋时代。这是这个译本的注解。

  【注释大经会校本者。共有五种。】

  第一种是:

  【无量寿经起信论。三卷。清朝初彭际清作的。】

  刚才跟诸位提到过,这个经是彭际清节校的,注解也是他自己作的。实在讲是他一个很了不起的著作,他对於净土宗的心得都在这部著作里面。像《华严念佛三昧论》,实在讲也作得非常之好,那么大的经,他把《华严经》里面的修行方法特别提出来,给我们介绍,讲得是条理层次分明,非常非常之希有难得。这都是解行真正有功夫,真正有心得的报告,这是对於净土宗有很大的贡献。第二种就是:

  【无量寿经笺注。二卷。】

  是清朝末年丁福保居士作的。丁福保居士这个注解的本子,也是采取彭际清的校本,节校本,所以这两种在台湾我们能够见得到。第三种:

  【摩诃阿弥陀经衷论。清末正定王耕心作。】

  『王耕心』居士作的这个《无量寿经》注解,他的文是依照魏源的会集本。王居士大概是写这个注解的时候,年岁也不太大,所以语气就相当的傲慢,好像轻视古人,认为真正对於《无量寿经》的承传,自古以来只有魏源一个人,所以这是叫人看到很不顺眼的。印光大师对於王耕心批评就很不好,印祖说他这个注解对於老修行的人是有好处、有帮助,对於初学的人不利,不利於初学。这个本子很不容易找到。

  他们的东西出来,流传就不广,数量也很少,所以我们过去听说这个经的名称,没有见到这个本子。在台湾找不到,在香港也找不到,我很留意这个事情。所以去年我到北京,见到黄念祖老居士,我就向他提出这个问题,我说:这个本子,你老人家这里有没有?正好,他那里有一本。我说:那太好了,请他影印了一份给我,我们就把这个影印本带到台湾去。所以现在我们这个经、注解都相当的齐全。经,我们现在是《五经读本》印出来了,已经流通了。下一步我们就打算印注解,这些注解,我们统统印出来,提供大家做参考。而且我印的时候,打算把王耕心的著作,把印光法师对他的批评。那个《文钞》里头摘出来印在一起,让大家自己看,这样子很公道,很公平。这相当不容易。第四种就是: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眉注。】

  就是我们现在讲席上用的这个书。这个书是李老师当年在台中讲这部经,他自己眉批的,就是最简单的注解。文字虽然不多,但是非常的精要。我们把它原书影印流通,这是一个很好的纪念。

  第五种就是黄念祖居士的注解。黄老居士的注解,他给我的这个是初版的,初版的本子。初版的本子,他是用打字油印的,打字油印那个字体都是简体字,所以我跟诸位讲,我们花了一年的功夫,十几个人帮忙,把它整个换起来,重新校勘印出来了。初版印了一万本。去年我到北京,他老人家又送了一本本子给我,是第三版,大陆上的。这个三版里面,他增加了一些,他又修改又增加了一些。三版是大陆上东林寺印的,庐山东林寺印的。大概这个钱是我们海外同胞送给他一笔钱,希望把这个书印来流通。但是大陆上印刷品都要经过共产党批准,经过他审查批准。我们要求印一万本还算不错,他批准了五千本,所以这样子大陆上他们自己印了五千本。这个书,老居士送了两本给我,他告诉我:你一本放在台湾,一本放在美国。

  所以我们现在有计划在台湾印二版,二版我就想用大陆上这个本子修订本,想重新来作版。来印二版,就不晓得他现在还有没有修正的,所以我一直等他这个消息。最近听说D.C.有几位同修到大陆去访问,我想明天跟他们联络一下。他们那边有这个传真,我明天用传真去跟他们联络比较快一点。希望如果有修正就请他们带回来,提供这个资料,我们准备印再版。

  这是到这个地方,我们把这部经翻译、会校以及注解简单就报告到此地。底下这就是进入研究本经。本经就是研究经题,所以经题在《玄义》里面是属於第九大段,第十段就是解释经文。今天报告的这一段,与《五经读本》的内容是有非常密切的关系,所以大家可以对照一下。每一种本子,我们这里面几乎统统都有,原译本、会校本统统都在。今天我们就讲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