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无量寿经玄义 - (第九集)
无量寿经玄义  (第九集)  1989/11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02-014-0009

  请掀开讲义第十五页第三行,看第九这一条:

  【一向专念。即专恒依止持名念佛法门之义也。弥陀因中发十念必生之大愿。故行人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必得往生净土。圆证不退之妙果。】

  这个方法是根据阿弥陀佛所发的四十八愿当中第十八愿,而建立修持的方法。黄老居士对於这一句,他简单的解释,解释得非常之好。什么叫做『一向专念』?就是『专恒依止持名念佛』。专是专一,恒是恒长,永远保持,就是执持名号,这就叫做一向专念。

  下面就说明这个方式的来由,以及这个方式的功效。来由是第十八愿。十八愿阿弥陀佛自己说十念必生。『行人』,就是专修念佛法门或者是发愿求生净土的这个人。发心之后一定要一向专念。底下这两句是讲的效果,『必得往生净土,圆证不退』。这一句里头要注意这个「圆」字,如果单单讲证不退,说实在话还不算希奇。不退后面我们会说到有三种,我们叫三不退。第一种是位不退。位不退这很低,在小乘来说初果就证得。这个教是大乘圆教,尤其是古人所判的圆中之圆,顿中之顿。圆教初信位菩萨就位不退了。第二个是行不退。行不退是菩萨,菩萨的果位,绝对不会再退到阿罗汉,不会再退到小乘。第三个是念不退。念不退是圆教初住菩萨,就是他已经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他不会再退转。这是通常我们讲三不退。

  由此可知,真正证到三不退是圆教初住,统统证得位不退、行不退、念不退。虽然证得不圆,这个地方讲「圆证」,圆是圆满的证得,他那个是少分证得不是圆满的。这个圆满证得是什么人?最低限度都是十地菩萨,就是法云地的菩萨,等觉菩萨。所以这一句在此地分量非常之重。换句话说,念佛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的人,实在讲他是凡夫,他一品烦恼也没有断,可能带业往生,可是一到西方极乐世界,他忽然就变成十地菩萨,等觉菩萨,这不可思议。所以这个难信之法。研究教理的人他不能相信,他说哪有这么便宜的事?人家辛辛苦苦多生多劫才证到这个位子,你怎么不费吹灰之力一下就证得?他说没有这回事情。但是我们相信,这是佛说的。这个经完全是如来果地上的境界,所以蕅益大师前面讲绝对不是九界众生自力所能够了解的。九界就包括菩萨、等觉菩萨都在里面。单靠自己力量想了解西方极乐世界不容易,所以能信那是很大的福报,那是真正的善根。下面这解释一向专念。

  【一向专念者。古云。上尽形寿。下至十念。】

  古德这样说法,这都算是『一向专念』。底下就解释:

  【上尽形寿。指从发心念佛之日。终身念佛。直至命终之最后一念也。】

  这就是一生,这个『尽形寿』就是一生。这是上根之人,也可以说是上等的修学。从发心念佛这一天起,一直到尽最后一口气,不中断的,这叫尽形寿的一向专念。这也不是一桩容易事情,得要有清闲,有这个环境,才能够做得到。如果说工作非常繁忙的人,他就做不到的。工作如果不需要用思考的可以做到,我一面做工,一面可以念佛。如果需要用思考的,这是决定做不到的,这是我们要晓得。

  【下者。未能及此。】

  这就是像前面讲尽形寿念佛,他环境,他做不到。

  【或因障重。或以事繁。】

  这都是障碍,不能够像前面所说的这个念法。

  【未暇多念。则於每日行十念法。亦符於一向专念。】

  你看这是最简单的,就是早晨起来念十口气,晚上睡觉之前念十口气,一次都不缺,他也是『一向专念』。他一天没有缺过!一天两次,一生都不缺,他也符合一向专念,也符合这个标准。所以我们在这个繁忙的社会里面,用这个方法最好。这个方法可以保证你早晚课的时候不会缺,因为它时间短。家里有佛像没有佛像都没关系。有佛像,在佛像面前合掌念十口气,尽一口气叫一念,我们念四个字,「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尽一口气叫一念,念十口气,用这个方法。这要不了几分钟的时间,决定可以做得到的。晚上在睡觉之前,洗了脸、漱了口在睡觉之前也念十口气,这叫十念法。用这个方法,你只要从发心到你也是讲尽形寿,都是讲尽形寿,一天都不缺,我一天早晚两堂功课不缺。平常念佛叫散念,这叫定课,定课是决定不能缺的。散课多少不拘,那没有关系,定课是不能缺的,这是符合一向专念。所以这个法门人人可以做得到,没有一个人不能修。

  【更下则如观经所说恶逆之人。临欲命终。得聆圣教。至心悔改。十念称名。亦得往生。故云十念必生也。】

  诸位要知道,这个『十念』就是念十声南无阿弥陀佛,这叫十念。他十念符不符合一向专念?符合。怎么符合?因为他一生都不知道有阿弥陀佛,他在临命终的时候,忽然人家教他念佛,他发了心,他念十句就往生了。他这十句从初发心一直到往生没有中断过,所以也符合一向专念,你要懂得这个道理;绝对不是他以前曾经听说过的没有修,到临命终时再来修,那个不算。

  像唐朝张善和,张善和就是十念往生的。他是个杀牛的屠夫,杀业很重。在临命终的时候,他看到很多牛头人来问他讨命,这是地狱境界现前。他知道这个罪业很重,这么多人来问他要命,来讨命,他就大喊救命。所以这是机缘就很巧,正好有个出家人从他门口经过,听到他在里面喊救命,出家人就来问一问什么事情?他就大说:好多牛头人来问他讨命。这出家人知道,赶快点了一把香,教他赶快念阿弥陀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他接著这一把香就大声念佛,念了十声,他说:牛头人没有了,阿弥陀佛来接引我了。他就跟阿弥陀佛走了。这就是临终『十念必生』。所以张善和是非常好的例子。但是古德对於这桩事情也给我们提出高度的警惕,决定不能存侥幸之心。张善和造这么大的罪业,临终念佛还能往生,我们多造一点罪业没有关系,临终还来得及。就怕人起这样的误会。

  所以张善和之往生有三个条件。这三个条件我们想想临命终时能不能遇得到?第一个条件他头脑清醒,他不迷惑。如果临终的时候神志迷惑就很难了。有很多人病重的时候、临终的时候家亲眷属都不认识了,那个往生希望很渺茫,那就是业障非常重,很渺茫。所以第一个要临终的时候头脑清楚,不颠倒,清清楚楚,这不得了,这是过去生中的善根。第二个得有人提醒你念阿弥陀佛。关键的时候,如果一下把这个佛号忘掉了,这马上就完了,得遇到善知识提醒。第三个条件,一听到阿弥陀佛之后,就诚心诚意求生净土。这个诚心诚意求生净土就是忏除业障,悔过,这是悔过往生。自己知道以前造的这个罪业太深、太重了,真的知道错了,自己承认这个错了,求佛慈悲接引。所以临终有悔过,真正彻底悔过之心。

  往生可以说是两个主要的因素,第一个因素是积功累德,像我们现在修的,积功累德。第二种像张善和这一类,临命终才闻到佛号的,那是忏罪往生的,悔过、忏罪往生的,往生的条件有这两大类。但是忏罪往生必须要具备这些条件,否则的话很难很难,很不容易,所以一定要知道积功累德。以往我们没有闻到佛法,或者接触佛法所听的都不是正法,我们做许多错事,造了许多罪业,自己不知道。已经造了,也不必常常去难过,从今天起我不再造,这就叫做忏除业障。如果现在晓得了还要继续造,这就错了,那求往生,你佛号念得再多也没用处。所以从今天起决定不再造业,这就是忏除业障。我们真正念佛的人,真正发愿求生净土的人,这个世间什么样的苦难我们都很乐意受,什么样的环境我们也能够处得下来,不必去计较,我们这个心安住在佛号上。这个法门比般若法门来得巧妙,前面讲的「巧入无生」。

  《金刚经》上,就是《金刚经》这个法会,须菩提尊者是个当机者。这个法会实在讲就是须菩提他的定力很深,智慧很高,他看出释迦牟尼佛不思议自在的境界,就在日常生活当中,他看出来了,所以他非常的赞叹。释迦牟尼佛也明了,也知道,知道他入了这个境界,所以很欢喜。他提出二个问题,《金刚经》上实在讲就是解答两个问题。一个是「云何降伏其心」?第二个问题「应云何住」?这两大问题。心是什么?妄念。拿现在的话来说怎样克服妄念?第二个问题,我这个心要安住在哪个地方最恰当?就这么两大问题,佛说了这一部经。这部经你们把它多念几遍,你看看这两个问题,你有没有找到答案。当然答案在经上,经上要没有答案,那经怎么能圆满?经讲圆满了自然答案都在里面,可是不容易做到。

  如果这两个问题要在弥陀会上来讲就很容易答覆,「云何降伏其心」?南无阿弥陀佛,念阿弥陀佛就行了。用什么方法降伏妄念?念这个佛号就行了,妄念就没有了。心安住在哪里?安住在南无阿弥陀佛上就行了。一句阿弥陀佛就把《金刚经》上这两大问题都答覆了。所以念佛法门不可思议!古德讲的「暗合道妙」,真的。这一合掌,一声「南无阿弥陀佛」,什么问题都给你解答,不管你问什么问题。你一合掌,一句南无阿弥陀佛,正确的答覆他,能不能体会那是他,的确是圆满的解答了。所以这一大藏教,释迦牟尼佛一生讲这么多经,多少菩萨声闻,这一切众生提出多少问题,实在这个问题要在这个会上就一句南无阿弥陀佛都答了,全都答覆了,什么问题都解决了。还用得著那么多经论?这是妙处!所以这句阿弥陀佛是一大藏经总结处,都结在这个阿弥陀佛上,所以「一向专念」的功德不可思议。我们再看末后这段:

  【行者应知。】

  就是学这个法门的人应该要知道。

  【一向专念。指从最初发心念佛。直至最后一念也。】

  这是一定要晓得『一向专念』,这一句话的定义。

  【而其关键实在最后。】

  最后就是临命终的时候,愈是最后是愈重要。

  【反之。如有人念佛数十年。】

  这个我们真的看到,看到不少。一生念阿弥陀佛。

  【或於最后阶段。轻视持名而改行他法。】

  念了一生佛号,念的不得力,到最后改修别的法门去了,这个我们看到的很多很多。

  【或於临终不欣极乐而恋世间。】

  临命终时不想去了,不想到西方极乐世界去了,对这个世间有挂念、留恋,舍不得离开,所以他不念佛了。

  【是则不名一向专念也。】

  这不叫做『一向专念』。一向专念决定是有始有终。这一类人是有始无终,最后他不修这个法门,这要知道的。所以这个法门是愈到最后愈重要,能不能成就就看最后的这个时候,功夫能不能用得力。也许我们会怀疑,念佛念了一生为什么会改行别的法门?如果从原理上来说,那就是《弥陀经》上所讲的,他的善根福德因缘不具足;如果就事论事来说,他对於这个法门认识不清楚,半信半疑,所以他的功夫不得力。念了几年之后觉得没有成就,他就怀疑,要改修其他法门,这是原因之所在。

  所以梅光羲居士在《无量寿经》序文里面就讲得很清楚。要想叫人在这个法门有坚定的信心,他说一定要研究《无量寿经》,单单靠小本《弥陀经》不行,为什么?太简单了。小本《弥陀经》固然有莲池大师的《疏钞》,蕅益大师的《要解》,讲得非常透彻、非常详细,但是能够念《疏钞》、《要解》的人不多,这些都是事实。所以流通《无量寿经》就非常非常的重要。《无量寿经》说实在话,如果不细细的来研究讨论,经文虽然摆在面前,有的时候,我们也就疏忽的看过去了,也没有法子得到一个相当程度的理解。可见得这确实是一个大问题,是一切众生了生死、成佛道关键的问题。这不是一个小问题,不是一桩小事,真正称得上是大事因缘。

  所以我们一定要努力把这个事实真相介绍给那些有心念佛求生净土的同修,帮助他坚定信心,也就是帮助他这一生往生不退成佛。这是我觉得是世间最快乐的一桩事情。你看我们古圣先贤教学说「得天下英才而育之」,这是一生最乐之事。得天下英才而育之那是小乐,我们这是「得无始劫以来当生成佛」,这个人还得了,这是天下英才不能比的。这是帮助一个人从凡夫位一下就跳到佛位去了,跟世间教师这个乐不能比,无法相比的!帮助一个人从凡夫成佛。我们再看下面一段:

  【或疑念佛何以有如是功德。】

  有这种怀疑的人多,很多。底下这是两句简单的答覆:

  【因能念所念。皆是实相故。】

  这对於前面辩体这一段,体性这一段,一定要清楚,他这一句话已经明了,『能念所念』确实是『实相』,所以它的功德就不可思议。底下引《要解》来解释:

  【要解云。无量光则横遍十方。无量寿则竖穷三际。】

  诸位要明了,『无量光』跟『无量寿』都是自性本具的功德,不是从外头来的。我们自性里头本来具足的。阿弥陀佛如是,我们自己也如是。只是我们的无量光寿不能现前,阿弥陀佛的无量光寿现前了;我们借他的光寿点燃自己的光寿,跟他一样,自他不二。好像这两盏灯,我们说是两支蜡烛,我的蜡烛灭了,你那个蜡烛点燃了,我这个蜡烛没点,没点本来有光,你那个点燃了,我借你那个点一点,我的也点燃了。我这个点燃跟你那个光没有两样,是一样的,借阿弥陀佛点燃的那个点燃自己自性无量光寿,是这个意思。所以这是本身具有的,不是从外头来的。自己要没有,佛也帮不上忙,因为自己有,所以他帮得上忙,就是你愿不愿意去借他这个光去点一点就是了。『遍十方,穷三际』,这是指性量之大,也就是我们常讲尽虚空遍法界。

  【横竖交彻。皆法界体。】

  『法界』的本体,法界本体就是自己的真心本性。这个我们简单勘验也能够体会到一些。《楞严经》举的见性,它说我们眼睛能见,如果我们的见性要没有达到这个物体,譬如讲这个茶杯,我的见性要没有达到它,我怎么能见到它?我能够见到它,证明我的见性达到它;我能够看到虚空法界,我的见性遍满虚空法界;我能够听到一切音声,我的闻性遍虚空法界。你如果要是不遍,你怎么会听得见?你怎么会看得见?实在讲我们现在因为自己这个心被烦恼缠缚住,所透出来的作用太小了。好比太阳的光被厚厚的云层遮住了,这阴天下雨了,下雨还是有光明,光明在哪里?还是日光,透过云层的日光,光线很弱。佛与大菩萨是晴天的阳光,所以他这个光是圆满的;我们凡夫是阴天下雨的那个日光,所以我们今天六根都有限度。我们夜晚看这个星球,看是看见了,看得不清楚,不能像在眼前的东西看得那么仔细,看得那么清楚。佛告诉我们,如果我们这些障碍去掉了,云层去掉,再远再远的虚空法界,我们看到就像看眼前的东西一样清清楚楚。他说我们六根的能力本来如是,不需要用仪器。

  我们坐在此地看极乐世界,极乐世界就像佛跟我们讲距离多少?一寻。一寻是多远?八尺,距离八尺。我们面对面差不多八尺就看得这么仔细,他说你本来的能力是如此。现在我们这个能力丧失掉了;这个失不是真正失掉,真正失掉没有这个道理,不会是真正失掉,叫迷失。你一不迷了,这个能力马上就恢复,这我们俗人叫神通。神通是本来有的能力,一点都不希奇。我们用念佛这个方法修到清净心,心清净了,见思烦恼自然没有,尘沙、无明逐渐也消除了,我们能力逐渐逐渐都恢复了。所以这是讲法界体,就是自己的真心本性。

  【举此体作弥陀身土。亦即举此体作弥陀名号。】

  西方极乐世界依正庄严都是实相,都是性体,连名号也是如此,也是从性体上建立的。所以:

  【即众生本觉理性。】

  西方极乐世界依正庄严,连阿弥陀佛的名号都是我们自己的『本觉理性』。理性就是真如本性。

  【持名即始觉合本。】

  我们念这句名号,这能念之心是始觉,所念的佛号是本觉,就是始觉与本觉相合了。

  【始本不二。生佛不二。】

  理上讲,始觉、本觉是一不是二;事上讲,我们能念的是众生,我们所念的阿弥陀佛,我跟阿弥陀佛不二。

  【故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

  因为这个道理,这个事实,所以这一相应就是佛。『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这个相应前面跟诸位细说过。

  【故名号功德不可思议。起心念佛。是为始觉。所念之佛。正我本觉。正显持名功德不可思议也。】

  所以为什么这个名号功德这么大?名号功德能消一切业障,能消一切罪业。换句话说,任何方法所消不了的那个罪业,佛号能消。这一句佛号比那个咒语容易念得多了。阿弥陀佛名号只有四个字,「阿弥陀佛」,力量是任何咒语都不能比的,没有法子比的。为什么?就是因为它是本觉理体。念这句佛号,一切都包括了,没有一样不在其中。好像我们这个国家,这个名号是国家的国号,念那些咒语或者是州的名号,城市的名号,乡镇的名号,他念的是那个,与那个相应。这个国号一念,全体都相应了。所以你就晓得这句阿弥陀佛是自性的称号,尽虚空遍法界依正庄严都是自性变现出来的,现在你念这个名号是根本的名号,所有一切经咒都离不开这句名号,也可以说所有一切经咒都归这句名号。这真正是把佛法根源找到了。末后这一段说:

  【一句弥陀。人人能念。】

  很容易念。

  【个个可行。名召万德。妙感难思。】

  『感』是感应。『妙』是奇妙。玄妙的感应不可思议。

  【从有念巧入无念。】

  这个前面说过。

  【即凡心顿显果德。】

  为什么凡夫能够一生成佛,而成的是究竟圆满佛?这个道理就在此地。

  【如疏钞云。】

  莲池大师说的。

  【齐诸圣於片言。】

  『片言』就是一句名号。『诸圣』是讲文殊、普贤、观音、势至、弥勒菩萨这些等觉菩萨。『齐』是跟他们等齐。就凭这一句佛号,就跟他们平等,等齐了。

  【越三只於一念。】

  『三只』是讲一般修行,要三大阿僧只劫。你这一念阿弥陀佛就超越了三大阿僧只劫,这个法门到哪里去找?实在是找不到,这是千真万确的事实。夏莲居老居士把我们现前这个世间的现象,在《宝王三昧忏》第三十九页、第四十页讲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这个书我们这两天再打电话问问达拉斯有没有收到,叫他赶快寄来。我们看了以后就晓得现在这个情形怎么来的,后来有什么样的结果你就会清楚、会明了。讲目前邪知邪见横行,一般人认假不认真,听骗不听劝,积非成是,混淆视听。

  【极圆极顿。至简至易。】

  这个法门圆极了。『圆』是圆满,一丝毫缺点找不到。不像其他,其他就是圆教的经典,虽然说圆,并不是真正的圆满。唯独这部经极圆。『顿』是快,顿超,他确实在这一生当中,把这个事情就办完了。生死大事,成佛的大事,也就是明心见性,恢复我们自性的这个大事,在一生当中能够圆满的做到,而且简单容易。『至』是讲到极处,极简单、极容易。只要你相信,只要你发愿,只要你肯念这句佛号,你看多容易。不能一天到晚念,这个十念法你看太容易了,比任何一个法门都容易,几分钟功课就做完了。

  【故知发菩提心。一向专念。不但为本经之纲宗。实亦为一大藏教之指归也。】

  这句确实是本经修行的宗旨,修学的纲领。不仅如是,同时是释迦牟尼佛一生教化众生,『指归』就在此地。所以古人讲「千经万论,处处指归」,就是这个道理。这是把宗说出来了。下面是趣,底下「明趣」。趣是归趣。

  【发菩提心。一向专念之所归。】

  它的归结。

  【在於往生极乐净土。证三不退。故本经以圆生四土。迳登不退为趣。】

  『圆生』是圆满的生。一生一切生,这是不可思议之处。其他任何诸佛刹土都有四土,但是四土不在一起;西方极乐世界四土在一起,所以一生一切生。

  【略明四土往生之相。】

  这是简单跟大家做一个介绍。四土第一个是:

  【凡圣同居土。要解云。此土凡圣之同居。】

  我们这个世界是『凡圣同居土』,佛菩萨虽然住在我们这个地球上,我们不容易遇到。而且佛菩萨住在哪里?跟诸位说住在我们中国,没有听说世界上外国有佛菩萨道场,没听说过,住在中国。美国佛教很兴,佛教是不是真的到美国来了?给诸位说:没有。我前几年在迈阿密讲经的时候,迈阿密是曾宪炜居士在那里住持的。他那个观念我觉得很正确。他说我们应该以外国人为对象,所以他那个学佛社外国人多。他英语好,他自己做翻译。

  我那天在那里讲经时候,听众有二十多个外国人,外国人占一半。我就对外国人讲:佛教没有到美国来。他们很希奇,没有到我们美国来。为什么?我说:你看一看那个佛像,中国人造的佛像就像中国人,日本人造那个佛像就像日本人,泰国人造的佛像,下巴尖尖的就像泰国人。我说:你们几时看到有一尊佛菩萨像你们美国人的样子?没有!所以证明佛菩萨没有到美国来。我说的话是真的,不要看美国现在佛教很兴盛,佛菩萨没有来。因为什么?这个地方思想非常混乱。大乘经上有一句,这是佛教教给我们的「邪见稠林,不转法轮」,稠是稠密,这个地方邪知邪见的人太多了,在这里不讲佛法,这是大慈大悲。为什么不讲?讲了他们要毁谤;换句话说,你给他一个下地狱的机缘。你不说佛法他就不会谤三宝,你说佛法他就毁谤正法,毁谤正法就堕阿鼻地狱,所以说不要去讲,不要叫他们堕阿鼻地狱,很慈悲,非常慈悲。邪见稠林,不转法轮,免得这些众生造罪业。你看佛是慈悲到了极处,他来给你说法是大慈大悲,他不来还是大慈大悲。

  在我们中国最显著的,唐朝法照禅师,这是禅宗的一位大德。他以前修行在湖南衡山,在南岳,在衡山修行。他有天早晨,寺院里面早晨是吃粥,就是稀饭吃粥,比这个稀饭还要稀,吃粥。在那个时候寺院丛林都还用钵,自己用自己的钵。他有天早晨吃粥的时候,他头往钵里面一看,忽然看到钵里面现了一个境界。就像我们现在看电视一样,看到一个画面,这个画面看得清清楚楚。一座山,山里面有一个庙,庙的匾额都看得清楚,叫「大圣竹林寺」,看得清清楚楚。看到有两位菩萨在说法,大概有一万多人围绕著在听经。他早餐完了之后,就把见到这个境界给他这些同学们说。同学们听了,有个人听了之后说:你讲的这个山的形状,道路的情形,好像是五台山。他说:你看到文殊、普贤在那边讲经说法。就劝他去朝山去,去朝五台山。他就去了,他真的去朝五台山了。到了五台所看到那个景致,真的跟他那个钵里头所见的境界完全一样,他就循著这个路走,果然被他找到了。大圣竹林寺,真找到了。到里面一看,文殊、普贤两位菩萨正在讲经说法,有一万多人在听,他也挤到前面去,坐在那里听了一座。

  文殊菩萨经讲完了,他上前去问,就请教。他说:现在末法时期(唐朝是末法开始),末法时期了。他说:众生的根性不如以往,应当修什么法门比较可靠?文殊菩萨就跟他讲:修念佛法门最为稳当。他说:念什么佛?就告诉他念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文殊菩萨非常慈悲,当时就阿弥陀佛这个佛号,念了几声给他听。他就学会了,学会之后就下山。下山之后沿路做记号。为什么?下一次好来,不要迷路了。正在做记号,回头一看,庙没有了,一片荒山。他自己才觉悟,这是菩萨化现的。他有这个缘分,他回到长安之后,他不再到湖南,他就在长安,唐朝的首都在长安,在长安附近找了个地方盖念佛堂,提倡念佛法门。念佛的声调就学的文殊菩萨的,这个声调就是「五会念佛」。

  所以五会念佛这个声调是文殊菩萨传给法照的,法照传下来的。但是诸位要晓得现在台湾这个五会念佛的音调不是原来的那个调子,决定不是,这个调子很久失传了。现在大家揣摩揣摩弄了这么一个调在念,像唱歌一样的,怎么晓得它不是的?诸位一定要晓得道理,要明理。这个佛号念了决定会叫人得清净心的,这就对了。他现在这个念法念得很好听,像唱歌表演一样,但是不能得清净心,所以我们想决定不是那个声调。那个声调决定是叫你得清净心的。所以你从这点来看,效果上来看,我们可以断定它不是文殊菩萨所传的。但是这个声调也不错,为什么?拿出去表演很好,像唱歌、表演,接引大众,这个很好,结结佛缘,非常好。真正用这个声调来念佛,不行。因为它一会儿快,一会儿慢,一会儿长,一会儿短,你的心定不下来,它像唱歌一样。

  这个东西虽然是民国初年,出家人懂得音乐研究的,但是他不知道,、不晓得净土念佛原理,也就是说他念的是与感情相应,与心性不相应;与感情相应,还是有很浓厚的感情在里面,这个心性是平等一相,它与这个不相应,我们一定要知道。这就是说明了文殊、普贤是在五台、在峨眉没错。地藏菩萨的应化事迹非常之多,观音菩萨更不必说了,这是千处有求千处应!

  还有像《三昧水忏》,在台湾寺庙里,拜这个忏的很多。《三昧水忏》的故事是悟达国师。悟达国师十世高僧,十世!很了不起,真是生生世世出家修行都有成就。这第十世的时候福报就很大,做了皇帝的老师,国师。因为过去世的冤业,冤家还是缠绕著他。因为他有道行,他有护法神保护他,所以虽然有冤家对头不敢接近。但是这个冤家对头怨恨的心太强,决定不饶恕他,虽有护法神,他还是等机会。这一下做了国师,皇帝送给他一个礼物,这个礼物是什么?沈香宝座,太师椅。宝座,太师椅,沈香木雕的,你们想想这个价值多高?现在这个沈香木,沈香放在水里面会沈下去的,在我们台湾,现在沈香一斤恐怕要几十万台币,台币要几十万。一般讲沈香都是假的不是真正的,真正沈香不得了!那个宝座你想想看那多重,这真正是宝物。皇帝送给他,他一高兴了,傲慢心起来了,显得有点骄傲。真是所谓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有这种气概,皇帝的老师。这一点傲慢心起来了,护法神就走了,道行就没有了,退掉了。

  你们诸位想想这贡高我慢,他才动这一念,护法神就离开了。护法神一走,他的冤家找上身来了,就害了个人面疮,人面疮几乎送了他的命。以后就想到什么?想到有个出家人,这是在他自己年轻的时候,还没得志的时候,他那时候修行很好,的确很有慈悲心。这是一个阿罗汉就是迦诺迦尊者,阿罗汉,故意变现一个像讨饭叫花子一样的一个出家人,身上都是烂的,长的毒疮流得脓流得血,在路上躺在那里。他看到很可怜,就帮助他洗,用舌头舔他那个疮口,真是很慈悲帮助他。迦诺迦尊者看到,你对我这么好,别人看到我都讨厌,远远都走开了,你能够帮助我,所以他就给他一句话,你将来有难的时候你来找我,我住在四川什么地方,告诉他,有两棵松树。你到那个地方叫我,我就住在那个地方。

  所以他生这个人面疮的时候,那时候国师,许许多多天下最好的医生来看他都没有办法,他以后就想到这桩事情,想去找这个出家人,就到四川去找。果然走到这个山上看到有两棵树,他在旁边就叫。这一叫就现出宫殿,寺院就现出来了。迦诺迦尊者出来迎接他,用三昧水来帮他洗,告诉他这个病的根源。这个冤仇在汉朝时候结的,跟他讲十世因果的事情。所以那是阿罗汉试验他,果然还有一点慈悲心他还得救,如果他那个时候连这点慈悲心都没有,那就完了,那必然堕落。所以他知道什么时候你会起傲慢心,什么时候冤家对头会找上门来,这样子给他调解。冤家债主走了,他这个病才治好,《三昧水忏》就是这个故事。所以叫《慈悲三昧水忏》,唯有大慈大悲才能够解冤释结,把这个怨结解开。这就是说阿罗汉也在我们这个世间,菩萨也在我们这个世间,但是只有很少有缘的人才能见得到,大多数的人见不到。这里就提出来,蕅益大师说:

  【此土凡圣之同居。逊於极乐者有四。】

  就是比极乐世界不如的,比极乐世界差的有四点。第一个是:

  【暂同。】

  同居是『暂同』,不是永久的同。

  【二乘证果便入灭。】

  『二乘』就是阿罗汉、辟支佛。他没有证果,他在我们这个世间里跟我们同居;他要证了果之后,他就入般涅盘,他不跟我们同居,所以是暂同。

  【大权菩萨机尽则不示现。】

  菩萨示现在我们这里是度化众生的,众生不肯学佛,不肯听话,不愿意接受佛菩萨的教诲,这些菩萨就不再示现了。可见得是这个「同」不是时常在一起的,偶尔有这个机缘遇到。

  【彼土同居。则与诸上善人俱会一处。直至成佛。】

  到西方极乐世界的凡圣同居土不一样。文殊、普贤、观音、势至天天在一起,一直到我们自己成佛了,他都陪同我们,所以那真正叫同居。天天在一起,地位平等,没有高下,这是太难得、太难得,所以真正是同居。第二讲我们这个世间对於这些菩萨、罗汉难遇,就像我刚才所讲的。

  【难遇。虽有圣者现居此土。不易见闻亲近。】

  不是缘分很深的人,见不到!

  【彼土则皆如师友。朝夕同聚。】

  就像老师、同学一样,一天到晚在一块。这是天天在一起,不像我们这个世间『难遇』。第三:

  【希少。圣者如珍如瑞。希有难逢。】

  这讲我们这个世间。

  【彼土则其中多有一生补处。其数甚多。非是算数所能知之。但可以无量无边阿僧只说。】

  这经文上讲的。那个地方有太多太多,没有办法计算的。不要说我们凡夫无法计算,佛在《无量寿经》上说过,十方世界的众生统统都证到辟支佛果,神通都像目犍连一样,共同来计算都算不出来。你才晓得那个地方圣人之多,太多!这是真正难得。第四个:

  【所作不同。】

  在我们这个世间凡圣『所作不同』。

  【此土众生轮转六道。升沈无定。】

  我们这个世间众生干什么?天天在制造六道轮回。尤其在我们现在这个社会里面,我们所接触看到的,绝大多数的人都是在造三恶业。贪瞋痴都在搞这个。搞这个果报不得了,这很可怕,都是在三恶道。所以造六道轮回业,他专造三恶道的罪业,这怎么得了?这太可怕了。造人天业的人少,现在很少很少,绝大多数的人都在造三恶道的罪业。

  所以台湾这几年来不得了,搞股票,有些我们学佛的同修他也去搞股票,回来之后来跟我讲,听了我讲经,他说:师父,你讲的那个,在股票市场马上就看到,贪瞋痴慢那个面孔立刻就表现出来。股票一涨,他就高兴,一落,瞋恚心就出来。他说那个完全是一刹那当中,全部都看出来贪瞋痴慢疑什么东西。我说:那是一个什么场合?那是造三恶道的场合,我说:你以后不能再去,去到那里果报在三恶道。真的,一点都不假,得不偿失。何况你纵然得来,不义之财纵然得到,很快就消失、就没有了。投机取巧,都做无本的生意,决定不是一桩好事情。这是我们自己一定要知道的,决定不要去贪图。

  【彼土则同尽无明。同登妙觉。】

  西方极乐世界这些人他天天干什么?人家天天在断无明,在开智慧,一直往成佛的道路上精进,哪里像我们这里搞六道轮回,不一样!干的工作不相同。所以我们如果真正觉悟了,虽然现在还没到西方极乐世界,你只要真信发愿,西方极乐世界就等於报名注册,你决定去了。现在人虽然没去,实在讲已经是西方极乐世界的人,已经不属於这个世界。自己一定要明了这桩事情,要直下承当,我确实是如此,是西方极乐世界的人,我今天所做的跟西方极乐世界菩萨完全相同。我们在生活里面做什么?断烦恼,断贪瞋痴慢,离分别执著,向佛道努力精进。尤其这个法门,佛道可以说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这部《无量寿经》,这句阿弥陀佛就是成佛之道。只要我们常常读诵,三业精勤;礼拜阿弥陀佛,称扬阿弥陀佛(这就是念佛),想念阿弥陀佛。心里不要想别的事情,常常想阿弥陀佛,常常想《无量寿经》,经里面讲的这个境界,我们常常想这个,这一生决定往生,不会空过的。

  【尤胜者。】

  就是尤其殊胜的。

  【不待断惑。】

  『惑』是烦恼,不必断烦恼。这是第一殊胜,无比的殊胜。

  【但能发菩提心。一向专念。】

  你看条件就这么简单,只要你能发心。菩提心。蕅益大师讲得非常之好,真正相信,真正发愿,就是无上菩提心。看人家讲得多清楚,这个我们可以发得出来的。专心一意的去求,这个心就是无上菩提心。所以能够『发菩提心,一向专念』:

  【便蒙佛愿冥加。】

  阿弥陀佛的愿力,冥冥当中就加持你了。这虽然是冥冥当中加持,有的时候自己能感觉得到,佛菩萨确实在保佑我们。

  【决得往生净土。】

  决定能够得到,这个语气非常之肯定。

  【其事甚易。】

  的确容易,一点都不难。

  【如是方便直截。殊胜希有。乃十方世界所无。】

  十方无量无边诸佛刹土里面没有这个事情。这一桩事情,只有西方极乐世界独有。

  【又带业往生。仍属凡夫。但无退转。一生成佛。故往生同居。亦即圆生四土也。】

  这也是殊胜不可思议之处。我们念佛生到西方极乐世界是带业往生的,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当然还是凡夫,为什么?我们见思烦恼一品也没断,确实没有断!所以到那个地方,我们是生在凡圣同居土。为什么说『圆生四土』?就是它四土合在一起的。譬如我们这个房间里坐著十几个人,我是凡夫,他是阿罗汉,他是地上菩萨,他是等觉菩萨,我们大家在一块。个人这个土都不一样,它融合在一起。我是凡圣同居土,阿罗汉是方便有余土,菩萨是实报庄严土,等觉菩萨是常寂光净土,它四土合在一块,不是分开来的。所以那个凡圣是真正同居,天天在一起。

  因此那个高的净土,这个低级的人也享受到,也就是说我们生活状况与等觉菩萨完全相同。本来凡圣同居土哪有这么好的待遇?没有这么好的享受,这是享那些菩萨的福,实在讲享阿弥陀佛的福报。因为那个国土是阿弥陀佛变现的,它是四土一起的,所以一生一切生。像等觉菩萨,文殊、普贤去往生,当然人家生的是常寂光土,可是他也同时生实报土、方便土、凡圣同居土,这同时生,「圆生四土」。我们凡夫到那里生凡圣同居土,也同时有方便有余土、实报庄严土、常寂光土,所以同时的。这是很奇妙的,十方诸佛世界所没有的,叫圆生四土,这是比什么都殊胜。

  天天跟这些大菩萨们在一起,跟这些诸佛如来在一起,人怎么会有退转?不可能的事情,自自然然被他们带就带上去了。所以纵然阿赖耶识里还有恶的种子,恶的习气,但是没有恶缘。西方极乐是「诸上善人,俱会一处」,那上善是等觉菩萨称为上善,等觉以下的称为善人,上善人数就多得不得了,数不清,所以才晓得这个世界的庄严无比,这是说的凡圣同居土。再看第二段:

  【方便有余土。念佛功深。】

  『功』是功夫深。

  【离杂乱心。专念一句名号。心口相应。字字分明。心不离佛。佛不离心。念念相续。无有间断。如是念佛。名事一心。若达此境界。虽不求断惑。而见思烦恼。自然断落。】

  这是讲念佛功夫深了。所以这个念佛功夫有三等。凡圣同居土这是功夫最下的。见思烦恼没断,虽没有断他不起作用,为什么不起作用?因为他佛号得力。所以古人有个比喻叫「石头压草」,草虽然在,但是压住了它不会长。功夫成一片就是石头压草,是伏烦恼,没断。我们通常讲带业往生专门是讲这个。见思烦恼的确贪瞋痴慢统统都有,都有怎么样?不起作用,就是自己的警觉心很高,这个念头才起来,马上阿弥陀佛,用阿弥陀佛把它压住了,伏住了。所以这个烦恼现行第一念,第一念贪瞋痴慢的心起来了,第二念就是阿弥陀佛,就把这个盖下去。不会叫这个念头继续发展,这是这个功夫,往生凡圣同居土。如果叫烦恼继续发展,这个不好,这就是很大的障碍。所以念佛为什么要功夫得力,功夫不得力就是他压不住烦恼,念佛虽然念得再多,他烦恼还照样起作用,照样起现行,这句佛号决定伏不住烦恼,这叫不得力,这样的人往生就没有把握。

  所以我们自己要明白这个道理,怎样我自己才能够往生?就是我这个念头我换得很快,一起心动念马上阿弥陀佛就换过来。我能够得力,能够把烦恼真的伏住,这样自己有把握往生,真有把握往生了。所以对於世出世间一切法,前面我告诉大家的要放下,不要去分别,不要去计较,这句佛号牢牢的抓住,没有一个不往生的。真是万修万人去,没有一个不往生的。这是成佛的秘诀,决定不能叫一面念佛,烦恼一面继续增长,这不可以,这是大忌讳,这第一层功夫。第一层功夫达到了,我们继续努力的去念,希望什么?希望功夫提到更高的一个层次,就是事一心不乱。先我们烦恼伏住了,到一个烦恼自然没有,自然烦恼没有了,就入了事一心,这往生品位就增高,这到事一心:

  【则横生极乐方便有余土。】

  也是我们一生当中就办到的。所以到了决定有把握,这个时候实在跟诸位说,功夫成片里头也有三辈九品。上乘功夫成片不是讲一心不乱,上乘功夫成片就生死自在,想什么时候去就可以什么时候去,想多住几年也行,也不碍事,他就有这个能力。有这样的能力往往他就去了,他不留恋这个世间他就去了,当然是很好,值得赞叹的。可是我觉得有这个能力,最好还不要去,为什么不要去?经上明明白白告诉我们,在娑婆世界修行一天,等於西方极乐世界修行一百年,为什么不在这里修行?到西方极乐世界固然是不退转,但是进展得慢。这个世界虽然会退,你只要能够不退,进步得快,为什么?这个地方有大风大浪,你能够禁得起,这了不起。西方极乐世界平平稳稳,没有风浪,所以他进步得慢。所以既然有这个功夫了,为什么不在这个地方再努力个几年,提升到事一心不乱。到了事一心不乱,就应当再提升到理一心不乱。所以自己有这个缘分,有这个把握的时候,应当在这个世间多留几年,把自己境界不断向上提升,这是对的。不要著急走,一有走的可能,马上就走固然是很好,如果你不是很不得已,并没有什么外界力量来压迫你,逼迫著你,可以不必走,可以继续努力把自己境界往上提升。第三就是:

  【实报庄严土。忆佛念佛。历历分明。行住坐卧。唯此一念。无第二念。不为贪瞋痴烦恼诸念之所杂乱。是名事一心。】

  这是开头讲,这是从『事一心』往上提升的,所以是到这个境界。

  【事上即得。理上未彻。属定门摄。未有慧故。】

  这段都是讲事一心的。事一心是有定还没有开慧。

  【更进一步。於自本性。忽然契合。】

  这就是入了理一心。理就是自性,与自性相契了,也就是禅宗里面讲「明心见性」。见性是理一心,前面是得定,定能断见思烦恼,等於小乘阿罗汉、辟支佛,没见性,所以他生的是方便有余土。这个地方见性了。『於自本性,忽然契合』。这是自自然然的,只要功夫念纯熟念到了,自然就相应。所以诸位要知道,我们现前读经有助於我们见性时间的缩短。如果单念这句阿弥陀佛不去读经,这李老师以前做个比喻好比十年你才能够见性,如果你加上读经,五年可能就见性,会把你时间缩短,会提前,为什么?你明理。又明理又修定,这句阿弥陀佛就是定。一向专念,专就是定,又明理又修定,这个快。所以又明理修定是要以修定为主,我们一定是以念佛为主。所以经一天念一遍,或者念个二、三遍,很好。念熟了这部经,一遍念下来大概四十分钟到四十五分钟,这部《无量寿经》念熟了。要以念佛为主,以念经为助,正助双修,帮助你契入理一心。见性之后:

  【了知能念所念唯是一心。】

  这个『一心』就是前面讲的实相。

  【不住有念。不落无念。】

  这就是讲的念而无念,无念而念。怎么说无念?因为心里面没有分别执著,心里头清清净净的,的确一念不生。为什么说『不落无念』?口里这句阿弥陀佛念念相续,没有中断,所以是有念无念两边都离开了。「不住有念,不落无念」,有、无两面都离开了,他心里是真正中道第一义谛。

  【如疏钞云。若言其有。则能念之心。本体自空。所念之佛。了不可得。】

  这就是念佛的人,他能念跟所念能所双忘,他两边不执著。像我们初学念佛的人,的确还有能念之心,所念之佛,有能所。我们初学念到能所双忘,这是入了理一心。这是说你不能说它有,但是你也不能说它无。

  【若言其无。则能念之心。灵灵不昧。所念之佛。历历分明。】

  他的心清清楚楚,他的佛号字字分明,他也不落有,不落无,有无两边都不落,这就是:

  【无念而念。念而无念。言思路绝。不可名状。唯是一心。清净本然之体。】

  这功夫到这个境界,这是不可思议。这个境界没有办法说得出来的。所以他是一心显露,就是真心显露,清净本然的本性。

  【更有何法而得杂乱。是名理一心。属慧门摄。兼得定故。】

  所以慧里面一定有定,定里头不一定有慧;有慧的人决定有定,有定的人不一定有慧,这个诸位要知道。有戒的人,戒律守得很好,戒律持得很好,不一定有定;有定的人决定戒律好。定包括戒,戒不包括定。所以现在有些持戒持得很好,他得不到定,原因在什么地方?他犯了贡高我慢。我修持得很好,他不守戒,他不如我,这样他怎么能得定?他不能得定。所以六祖说得很好「若真修道人,不见他人过」,不见他人过,你就得定了。自己修行得好,看这个也不顺眼,看那个也破戒了,所以他戒律是不错,他决定得不到定,这要知道的。所以古人讲的话很有道理。我自己戒律守得很好,我不管别人,我才会得定。所以定有定共戒,道共戒。道戒是慧,所以一有慧,三学一定具足,戒定慧统统圆满。这些我们自己修行,心里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就像此地所讲的『灵灵不昧,历历分明』,这是慧。可是我们是行住坐卧,唯此一念,这是定。定慧等学,对於我们自己才不会产生障碍,才不会有妨碍,要定慧等学。

  【念佛若达理一心。破一分无明。则生实报庄严土。同时分证常寂光净土。】

  常寂光净土是理,不是事,所以不是另外有个净土。实际上净土只有三种,常寂光是理。这是『破一分无明』。无明一共有四十一品,刚刚破一品这就见法身,这就是理一心,就是实报庄严土。《华严经》上「法身大士」就是指这个境界。可见得念佛法门简单,一句佛号就能达到。大势至菩萨讲得好「不假方便,自得心开」,不要用别的方法,就这个方法就行了,何必还要去找别的方法找麻烦,自己跟自己过不去,这一句四个字多简单、多痛快,不要再找别的麻烦,决定达到。要晓得行门上愈简单愈容易得力。所以李老师那个时候教给我们念佛念四个字。他说为什么?南无阿弥陀佛跟阿弥陀佛相差了三分之一,就是说明四个字比六个字好念,念四个字比念六个字省三分之一的力气。你想想看,愈简单到最后愈得力,愈麻烦愈不容易得力,愈简单愈得力。所以在一切法门里面,这个法门最简单的,也就是最得力的法门。所以聪明人做简单的、容易成就的。你看黄念祖老居士把这个法门比作什么?现在那个自动化的照相机,他说:傻人照相机,不管什么人,按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