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寿经 (第五十八集) 1992/6 美国圣荷西迪安那大学 档名:02-012-0058
请掀开经本第八十七面,倒数第四行,从当中看起。我们把经文念一遍对对地方:
【若有众生。於此经典。书写。供养。受持。读诵。於须臾顷为他演说。劝令听闻。不生忧恼。乃至昼夜思惟彼刹。及佛功德。於无上道。终不退转。】
这一段经文劝我们对於这一部经典能够信受奉行,决定能够得到不退的利益。佛对我们像这一类的开示,我们在本经已经看到了很多,这也是佛陀对我们慈悲到了极处,所以苦口婆心再再的劝勉。
这个地方略略的给我们提出四桩事情,第一个是『书写』,「书写」就是流通的意思。诸佛如来的愿望是希望一切众生都有机缘遇到这部经、遇到这个法门,这是佛的本愿。在古时候,经典的流通靠书写,因为那个时候没有印刷术。中国印刷术的发明,用木刻版是在宋朝。唐以前,我们所看到的经卷全都是手写的,我们称它叫「手卷」,就像字画一样,一卷一卷卷出来的,都是手写的。宋朝虽然发明了印刷,但是印刷并不普遍,一直到宋朝晚年,印刷术才逐渐逐渐的普遍。但是它是用木刻,木版雕的,印刷的时候也相当的不便利,所以流通的数量很少。不像现在科技发达,印刷术非常的方便,甚至於自己家里有影印机的话,都可以小本的、单张的流通,都很容易,因此我们就不必要书写了。
流通的方法在现代有许许多多种,当然里面最普遍的还是印经,其次的就是流通录音带跟录影带,这都是在书写这个范围之内。同时,经典里面有好的句子,重要的教训,我们不妨把它摘录出来,印成单张流通。单张流通,如果对於一般修行有很重要的开导,我们就可以大量的印单张,用通讯的方法来流通。譬如你的亲戚朋友,当然你的亲戚朋友认识的人有限,可以送到一般道场,一般道场都有信徒,可以按照信徒名册来给你寄送,这是一个好方法。
如果平常自己读经、修持有心得,自己可以影印流通。像我们这个道场陆居士,你看他读这些心得的时候,我看他这两天印成单张放在外面,这个就是真正做到了书写流通。如果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这个心,都肯这样做,佛法宣传的效果会很快,也会很大,能够帮助世间转移风俗,帮助世人觉悟,帮助世人有能力拣别,就是分别是非善恶,帮他断恶修善,才能真正达到离苦得乐的目标,所以「书写」非常重要。
平时我们跟亲戚朋友通信,有的时候觉得没什么话好说,没什么东西好写,佛经摆在面前随便抄几段寄给他就很好,这个方法比什么都好,何必要自己写那些不相干的东西、没有意义的东西。所以应当鼓励大家,经典里好的句子摘录下来寄给亲戚朋友,非常好。
第二就是『供养』。我们把经典送给人家,这就是「供养」。你送一本经书是供养,刚才讲了,你摘录一段用通信的方法寄给他,也是对他的供养。所以此地供养不是讲其他的,「一切供养当中,法供养为最」。法供养要常常不间断,为什么?一般人,譬如我们给他写信,一次、两次,他或者不在意,常常给他寄,每个月都给他寄,这一点邮票钱就是我们的财供养,我们也不要求他回信,反正知道他的地址就给他寄,我通常是每半个月寄一次。你们在此地的同修,因为常常见面、常常听经,就没有了。其他各州的同修,我是每半个月寄一份给他,全部都是影印的,都是经文里头摘录的。经常不断的寄,他就会看,他就会留意,而且摘录的东西比经典容易看,因为经典分量太多,他有的时候没有时间看,摘录几句,一张信纸,这个他很乐意看、很喜欢看,真正能得到效果、能得到利益。这是说「供养」。
『受持』,这是属於我们自己本身的事情。「受」是接受,「持」是保持而不丧失,这个就是「如说修行」。我们接受是接受佛在经典里面所讲的道理、所讲的方法、所说的因果、所说的教训,我们都能够接受,依教奉行,这叫做「受持」。『读诵』是自利利他,这在修学过程当中占了非常重要的分量。一般的凡夫,烦恼习气很重,这是我们自己能够体会得到的,三天不读佛经,也就是三天没有跟佛菩萨接触,那就古人所讲「面目可憎」,那个烦恼习气统统都现前了,都控制不住了。读佛经是降伏烦恼习气最好的方法。
念佛,这一句佛号虽然好,那实在讲要真正善根、福德现前才有效果。善根、福德非常深厚的人,那一句佛号很有效果。对我们这些普通人来讲,这一句佛号效果不大,不如读经,为什么?我们妄念太多,我们想懂道理、想知道事实真相,那一句佛号里头不能告诉我们这些,佛号只能教我们修定。因此读经,要用现代话来讲,对於现代知识分子来说,读经的效果比念佛要殊胜,因为你读经可以明理、可以了解事实真相。同时读经也能够利益许多众生,这个话怎么说?有许许多多众生是我们肉眼看不见的,像鬼神一类的,我们眼睛看不见,但是我们读经他也能听得见。禅宗六祖大师,我们看他在《坛经》里面所记载的,他学佛的因缘,他是去卖柴,送柴到顾客家里去。柴卖了之后,出来的时候是偶尔听到,他从门外走过,听到有一个人在念《金刚经》。他听到人家念经,他就站在那里不动,去听听,听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他就开悟了。那个读经的人,这个在旁边听的开悟了,所以读经是自利利他。
所以你们要问,读经是出声好,还是不出声好?当然出声好。但是出声念的时候,念久了会累,默念也非常好,默念鬼神能听见。这是出声、不出声念都有好处,所以读诵是自利利他。如果我们要去影响别人,人多的场合当中,出声读确实有好处,有缘的人遇到这一个机会,甚至於就能够引导他入佛门,就能够启发他的善根,所以这是自利利他的修法。佛在这里只给我们讲了这四桩事情,除此之外,凡是自行化他,总得要时时留意,认真努力去做。
『於须臾顷为他演说』,这就是劝人学佛。劝人学佛,时间长短随缘,如果对於还没有接触佛法的人,跟他介绍佛法,言词要简洁、要肯定、要清晰明了,时间要短,他会很欢喜来接受。如果他听了有兴趣,要继续发问,那就可以看时节因缘给他多说说;他要不问,就适可而止。佛在此地教给我们的原则也是如此。「於须臾顷」,这就是时间很短,短时间为他演说。像刚才我提供给诸位,我们读经遇到经上的好句子,对我们日常生活处事待人接物有利益的,像格言一样的,好的教训,我们把它抄写出来分送给朋友,这也是简短的劝他学佛。
『劝令听闻,不生忧恼』,这一句话要记住,我们劝人,如果他要生烦恼,这就错了。佛教学的原则有所谓「四悉檀」,「悉檀」是梵语,翻成中国意思叫「遍施」,就是普遍的布施、平等的布施。第一条的意思就是令一切众生生欢喜心。众生不能生欢喜心,反而生烦恼,那我们的方法就有了错误。总要叫众生接触佛法生欢喜心,这个必须要智慧,要懂得方法,佛法里面讲的善巧方便。
『乃至昼夜思惟彼刹』,我们自己要这样做,也要劝人这样做法,这就是大经上常说的「忆佛念佛」。忆是想,西方极乐世界我们没去过,凭什么想像?一定要依靠经典。我们虽然没去过,佛在本经、在《阿弥陀经》、在《观无量寿佛经》把西方极乐世界的状况给我们介绍了不少,我们依照经典所讲的去思惟、去想念就对了,这个就是忆佛。念佛是称名,就是专念这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这个地方教给我们想西方极乐世界的依正庄严,这是「彼刹」。『及佛功德』,这个「佛」是阿弥陀佛,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我们经读得很熟,我们常常想阿弥陀佛在因地发心修行,在果地上接引无量无边的众生,提供修学最殊胜、最圆满的环境:西方极乐世界,帮助这些众生在一生当中圆满成佛,这是阿弥陀佛的功德。
能像上面所说精进不懈的修学,『於无上道,终不退转』,那当然不退。这个不退也有花报与果报,花报是什么?我现在就不退。现在天天在精进,功夫天天都在提升,正是不夹杂、不间断,这就是不退转。将来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就圆证三不退,那是果上的不退。现在我们做到不夹杂、不间断,这是现在因上的不退,这在修学是非常非常重要。末后总结劝勉我们信受流通:
【彼人临终。】
这是说依照上面佛所教给我们的方法、原则真正修行的人,这个人『临终』:
【假使三千大千世界满中大火。亦能超过。生彼国土。】
『三千大千世界满中大火』,这当然是个比喻,实在说这就是大的灾难降临对你往生没有妨碍。从前看这一句讲法很难,现在我们读这一句觉得它是事实,什么事实?如果三次世界大战爆发,那是核子战争,那个原子弹落在面前,那就是「三千大千世界满中大火」。在这种情形之下能不能往生?本经上说了,亦能超越,决定得生净土。换句话说,什么样的大灾大难摆在面前,自己还是清凉自在,决定不受影响,原因在哪里?你平常的功夫得力了,成就了。这个功夫的做法就要像前面所说的,心里头真正有流通的意愿,有供养、受持、读诵、为人演说的这个意念。所以经文我们在今天念,在这个时代里面可能发生的事情,真的经典上给我们讲得非常的清楚。
【是人已曾值过去佛。受菩提记。一切如来。同所称赞。】
如说修行的这个人,佛在此地又一次给我们授记,这个经上给我们授记的句子太多太多了,又看到一次。佛告诉我们,这个人不是普通人,过去生中他曾经遇到佛,遇到佛不是普通遇到佛,是遇到佛给他授记过的,这是授什么记?授你往生成佛之记。必定是给你讲,你将来在释迦牟尼佛末法之中遇到这个因缘,你一定得生净土不退成佛,一定是这样的授记。所以『一切如来,同所称赞』。
我们世间人常常打妄想,希望诸佛菩萨能保佑自己。你读了这段经文,你才晓得一切诸佛菩萨保佑谁,依照这一部经典修行的人就得「一切如来,同所称赞」,「称赞」就是保佑你。一切诸佛如来都称赞你,那些妖魔鬼怪还敢接近你吗?当然不敢。为什么?所有一切护法善神都保护你。因为他在前面有诸佛护念,所以护法神必定拥护,妖魔鬼怪边都沾不上,菩提道就非常平稳了,没有障碍。
【是故应当专心信受。持诵。说行。】
佛在这一品经末后又一次的劝勉我们,像前面所讲的真实的利益、殊胜功德,所以我们应当要『专心信受,持诵」,『说』是为人演说,『行』是依教奉行,我们要真正把它做到。家里面日常生活可以节俭一点,可以节省一点,现在小的影印机很便宜,那一台影印机也只是几百块钱,我买了一个小的,摆在桌上的,平常看到好句子,写一张,你哪些朋友有地址的,就可以印几张,一个星期、两个星期给他寄一次,这就是供养。「法供养为最」,所以自己要常常会修供养。好的经本,我们自己有力量可以印;没有力量,集合大家的力量,我们大家发心来流通,这都是应当要想到,应当要认真去做。再看底下一品:
【独留此经第四十五。】
流通分里面,前面两品都是劝信,这一品是留经。请看经文:
【吾今为诸众生说此经法。令见无量寿佛。及其国土一切所有。所当为者。皆可求之。无得以我灭度之后。复生疑惑。当来之世。经道灭尽。我以慈悲哀愍。特留此经止住百岁。其有众生。值斯经者。随意所愿。皆可得度。】
这一段的开示也非常重要,在其他经典里面很少看到。『吾』是释迦牟尼佛自称,佛今天『为诸众生说此经法』,「诸众生」是指九法界众生,上自等觉菩萨,下至恶道众生,全部都包括在内。由此可知,佛心是平等普度,希望九法界众生都能在一生圆成佛道,这才是佛度众生的本愿。那么要用什么方法才能达到这个愿望?就是这一个法门,「说此经法」,这是真正畅佛本怀。
『令见无量寿佛』,这是把佛说这个经的目的完全显露出来了。佛为什么讲这个经?就是希望我们能够见到阿弥陀佛,「无量寿佛」就是阿弥陀佛。希望我们得生极乐世界,『及其国土』,这是极乐世界。『一切所有』是指西方极乐世界种种的庄严,像佛在这一部经前面给我们说明的。
『所当为者』,「为」是你的愿求、是你的造作,就是你所作为的。『皆可求之』,这一句话要用通俗的话来讲就是有求必应,有求必应是在西方极乐世界,没有一桩不是称心如愿。这些话说得我们听了真正生欢喜心、生向往羡慕之心,我们是不是真的能得到?要是得不到,那是一场空欢喜,是真正能得到。你要问到底几时才能得到?时间的早晚不在佛,在我们自己,自己真正努力精进,时间就很短,就可以得到,如果稍微懈怠懒散,这个时间就长。所以你要问什么时候能得到?不要问别人,还是问自己可靠。
可是诸位必须要知道,许多众生往往心里向往的是一桩事情,实际上所做的又是一桩事情,它不相应,这就是虽念佛,到结果还是不能往生。那么我们要问,到底是什么障碍在那里作祟?这里头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贪生怕死,死是个魔。你看《八大人觉经》,佛给我们讲魔有四大类:五阴魔、烦恼魔、死魔、天魔。死怎么是魔?你恐惧,你害怕,这就变成障碍了。如何能够破除这个关口?佛在经上常常教给我们,第一个我们要真正有「欣厌之心」,「欣」是欣喜、庆幸,我们能生极乐世界,要有这个心。第二要有「厌离」,这个娑婆世界住这么久,厌烦了,我不再想住这个地方,愈早离开愈好,要有这个心,你这个障碍就能够突破了。
还有一桩事情我们必须肯定,深信不疑,这个法门是不死的法门,那你就不害怕了。一般人听到往生,这要死,他怕死。你要真正了解这个不是死,而是在往生之前你见到阿弥陀佛了,见到观音势至,见到诸上善人来接引你,你跟他去了,这哪里是死?是活著去的。你这个人没断气,活著去,去了以后,这个臭皮囊不要了,丢掉了,这么去的,决定不是死。所以死了就真正不得了,那个问题就没法子解决了,死了不能往生,往生的人统统是活著去的,没有一个是死了去的。他到西方极乐世界,这个身体不要了,这个身体肮脏污秽,西方是清净世界,怎么能要这个身?到西方极乐世界是化生,他不是胎生的,是化生。那个身相跟阿弥陀佛的相好一模一样,这是我们在四十八愿里面念到的,这个是阿弥陀佛本愿功德的成就。
实在讲我们凡夫怎么可能有那么好的相?这个相好是福报修的,我们没那么大的福报,是阿弥陀佛的福报分给我们享受,我们到西方极乐世界是享阿弥陀佛的福。生到西方极乐世界,无量寿,实在讲那个世界一切都无量,智慧无量、德能无量、神通无量,所有一切受用无量。受用,今天我们讲享受,统统是无量的,这个就是说「所当为者,皆可求之」。
实在讲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了,求什么?绝对不会像我们这个世间的人要求财富、要求生活,那一边人绝对不求这个,为什么?太多太多了。在我们这个世间与我们生存关系最密切的是什么?一时一刻不能离开的是什么?大家晓得,空气。哪一个人贪图空气,有没有人把空气拿回家去储存?其他东西暂时断几个小时、断几天不在乎,人死不了。空气不行,十分钟没有的时候,这个人就不能存在了,这样重要的东西,哪一个人去贪它?哪个人去储藏它?为什么不贪?太多了,无需要贪。西方极乐世界所有一切受用就像我们的空气一样,无量无边,你还贪什么?所以贪瞋痴到西方极乐世界不断,自然就没有,为什么?不要贪了。
佛在此地给我们讲的「所当为者」是什么?在那边所当为者大概只有求无上菩提,只有这一桩事情是所当为者,其他的一切丰足,不需要求。这个就是「无上道」。无上正等正觉都可以得到,何况其余!没有一样不成就的,而且都是究竟圆满的成就,这是说西方极乐世界的好处,真实的利益。
下面佛告诉我们,『无得以我灭度之后,复生疑惑』。佛在世,这样的经典、法门是佛时时宣扬的,这个经是佛多次宣讲,所以大家对这个法门不怀疑,没有迷惑,这个修学容易成就。佛灭度之后,尤其在今天,今天照中国的算法,佛灭度之后三千多年,时间距离远了,正知正见的人逐渐凋零了,妖魔鬼怪趁这个机会在世间扰乱佛法,就是《楞严经》上所说的「邪师说法如恒河沙」,邪师是什么人?魔子魔孙,魔王的子孙。魔王为什么要扰乱佛法?因为他有贪瞋痴慢,他希望这个世间所有一切众生都归他统治,都归他来管理。只要你出不了三界,他就喜欢,你跑不掉。唯独佛法能教人脱离三界,这个他很不高兴,不愿意他所统辖的人民一个个都跑掉了,好像出国都跑掉了。为这个原因,佛当年在世,魔就以种种方法来阻挠,到实在阻挠不住了,魔也就改变观念来护持佛法,作护法神了。但是佛不在世,他就又不护持了,这就又变了心了,要来破坏佛法。
这是世尊在世的时候,魔王波旬就跟释迦牟尼佛讲,说明他的心愿,他将来要破坏佛法。佛笑笑,佛所说的是正法,没有任何人能够破坏。魔王就说,等到你末法时候,我叫我的魔子魔孙统统出家,披上袈裟来破坏你的佛法。释迦牟尼佛听了这个话,一句话也不说,流眼泪,说了一个比喻,「譬如狮子虫,还食狮子肉」,寄生虫。魔王外道统统都到佛门里面来,都披上袈裟来主持道场、来弘法利生,用的是经典没错,说的是邪法,他不正说,邪说,这是现代学佛最困难的一关,很难突破。所以我们常常听说这个人讲的,那个人讲的,这个书上写的,那问题多了。
特别在这个时代,法弱魔强,《楞严经》实在讲是让我们辨别佛魔方法的一部重要经典。所以在《法灭尽经》里面告诉我们,佛法将来消灭,第一部是《楞严经》,这个经是最后。所以我们常常想为什么《楞严》先灭掉?《楞严》要不灭,众生就有能力辨别邪魔,有能力辨别,那是个标准。《楞严经》没有了,标准没有了,到底哪个是佛、哪个是魔,分不清楚。
我们现在晓得这一部经典是纯正的经典,一直要到佛法灭尽,它还存在世间一百年,可见得它的纯正,如果我们依照这一部经典,那就决定不会错,不会有差错,你尽管放心。这一段经文主要的意义在此地。『当来之世,经道灭尽,我以慈悲哀愍,特留此经止住百岁』。佛法整个消灭了,这一部经还会留在世间一百年,可见这个经是纯中之纯,正中之正,我们能够依照修行,决定不会错误。
『其有众生,值斯经者,随意所愿,皆可得度』。这一句话是讲那个最后的一百年,佛法灭尽。释迦牟尼佛的法运总共一万两千年,灭尽,最后这个经还能够留一百年。那个时候的众生遇到这一部经还能够有求必应,「随意所愿,皆可得度」是有求必应。那就看他求什么,他要求往生,决定得生;他要求人天福报,一定可以得人天福报,求什么都能得到,在那个时候都有这样的效果,何况现在?现在我们距离佛法灭尽的时候还有九千年,换句话说,现在的效果必然比那个时候更要殊胜才对。
凡夫疑虑这个烦恼很重,我们怀疑、我们忧虑,佛在经上讲得这么多,真的可靠吗?总会有这个心、有这个意念,这个心念就是自己的烦恼、就是自己的障碍。我们看到许多人依照这个方法修学,好像没有得到像经上讲的这个效果,看到这个现象,这个心里就更怀疑、更忧虑,这都是愚痴,你没有去做详细的调查。他依照这个经典修行,究竟如法不如法?如理不如理?理是理论,理论上有没有错误?方法上有没有错误?行持上有没有偏差?这都是很重要的因素。如果如理如法的修行,一定会得到经上所说的这些利益。怕的是他的心行与经典真正不相应,那所得的果报当然就不如愿了。我们能够从这些地方细心的去观察,自然疑虑就可以消失了,我们才能够深信不疑,建立坚定的信心、往生的切愿,然后这一句佛号才能够做到不夹杂、不间断。再看下面经文:
【如来兴世。难值难见。诸佛经道。难得难闻。遇善知识。闻法能行。此亦为难。若闻斯经。信乐受持。难中之难。无过此难。】
这个法门、经典我们常常听说叫「难信之法」。此地是释迦牟尼佛为我们说的,是真难。这个地方提出了好几个层次,第一个,如来出现在世间,『兴世』就是出现在世间。『难值难见』,「值」是遇到,佛出现在这个世间,刚刚好我们在六道轮回也轮到人身,跟佛遇到了,这个机会不多。佛是很长的时间才出现一次,哪有那么巧遇到?纵然遇到跟佛同一个时代,佛也是这个时代降生在世间,我们也在这个时代得人身,这是「值」。你有没有见到佛?不见得能见到。像经典里面所说,当年释迦牟尼佛在舍卫大城讲经说法,舍卫大城那个时候是一个大城市,人口有十万人,在那个时候是个大都会,曾经见到释迦牟尼佛的人只有三分之一,三分之二跟佛没见过面,虽值没见。另外有三分之一知道释迦牟尼佛这个人,虽然没见面,听说有这么一个人,没见面。还有三分之一是连名字也不晓得。可见得真难。
『诸佛经道』,佛所讲的经,佛所教给我们修行的方法,这是「道」。这个「道」就是修行的方法。『难得难闻』,很不容易得到,很不容易听到。尤其是在过去,经典流通数量非常希少,遇到实实在在不容易。即使在前清,我们想一想,乾隆皇帝对於中国固有文化整理、流传於后世,他的功劳,自古以来的帝王都不能跟他相比,但是数量上还是有限制。他整理的佛经就是把大藏经重新做一次整理、校勘,这就是有名的《龙藏》,数量是多一些,还不能够遍及全国。说每一个县一部,不可能,没有,大概一个省里面有个几套,一个省才有几套,大的寺庙才能够得到一部。至於中国固有的典籍,这是诸位晓得的《四库全书》。《四库全书》一共有几套?七套,分藏在全国七个地方。大家要想去看这个书,要去抄,到藏经阁里去借来抄写,你就晓得多困难、多不容易。
现在虽然印刷术发达,台湾将《龙藏》印出来了,数量也不多;《四库全书》印出来了,只印了三百套。我们要问,你为什么不多印一点?成本太高,没有人买。三百套当中,大概恐怕有两百五十套是销到外国,你就知道相当不容易。在美国,差不多大的学校图书馆,我见到,都还有这个书,它总共只印了三百套。
我们达拉斯道场建成之后,我那个时候就想买一套,这是三宝加持,我买到的是最后的一套,真正是三宝加持。我这一套实在讲是给日本人买去了,他还没有付钱,他只付了定金,还没付钱。那个日本人是个有心人,他买了五套,四套已经运到日本去了,这一套还留在台湾,钱没付清楚。所以我们去的时候就跟他交涉,能不能让给我们,他就同意了,但是他要权利金,要台币十二万,我们也恭恭敬敬送十二万给他,这个书才让给我们,这个日本人很可恶。
所以知道从前这个经书流通数量少,很不容易得到、很不容易听到,因此我们做佛弟子就有责任要全心全力来流通。当然我们要流通大藏经不容易,但是流通这一本那就不难了。专门流通这一本,全心全力来流通,希望「难得难闻」,今天人也很容易得到、也容易听到。容易得到,这要靠经本大量流通;容易听到,我们今天只好用录音带跟录影带,这是我们应当全心全力去做的。
这一部经我们从八二年开始全力来提倡,到今天我们所印的数量大概有两百万册以上。两、三百万册,我们听说这个数量是不少了,中国大陆有十亿人口,到那里就看不见了,没有了。到什么时候才能够供应到人手一册?这要靠我们大家来努力,我们发这个大愿,相信这个愿能够成就,这是必然得到十方诸佛如来的称赞,诸佛如来的加持,我们好好的来做这一桩事情。
『遇善知识』,这也难。这个「善知识」是正知正见、如法修行的人,他给我们介绍这一部经典绝对不会介绍错,给我们讲解决定不会有偏差,这个也不容易。难在哪里?难在一定要如法修行,他才能说得出来。他要不能如法修行,依文解义,纵然是依靠古今人注解来说,还是免不了有过失;不是他自己亲证的境界,他是听说的,不是他自己亲证的境界,这就是儒家所说的「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也」。所以一定要依教修行,自己有悟处,自己有真正的体会,这样才能够有几分相应,这很难。
『闻法能行』,这第四难。纵然前面这几重难关我们都突破了,最后一道,我们听了之后,自己肯不肯做?肯不肯真正依照这个方法来修学?这个难。果然真信、真愿、真行,那就恭喜你了,你所有的难关都突破了,你在这一生当中决定往生不退成佛。
末后,佛说『若闻斯经,信乐受持』。真正能信,「乐」是欢喜,接受,依照这一部经典修行,『难中之难,无过此难』。我们知道这一个事实的真相,虽然时时刻刻我们有心有愿把这个法门普遍的介绍给别人,别人能信能愿,我们很欢喜;别人不能接受,不愿意依照这个方法去修行,我们也不会难过,为什么?「难中之难」,难信之法。我一介绍,他就相信了,这个法还有什么难信?所以我们介绍给别人,他不相信,这是正常的现象,这是应该有的。我们介绍给他,他相信了,那是很奇怪的现象,他怎么会相信?这是难信之法,他怎么会相信?这是我们普遍宣扬应当有的态度,就不会怕许许多多人我们给他介绍,他不相信、不能接受,於是这个弘扬的心就退转了,那就错误,决定不退转。
知道各个人善根、福德不相同,对於这一部经典这一生当中能够接受,依教奉行,这就是蕅益大师在《要解》里面所说的,是什么人?这个人这一生成佛的机缘成熟了,你说这个多难!这不是普通人。他这一生要成佛了,当然难。成个罗汉、成个菩萨都不容易,这是成佛。一信就是成佛。学佛的人多,看看有几个人这一生像成佛的样子?当然难。这是成佛的法门、成佛的方法,依照这个方法修学,这一生决定成佛。所以这个真实的状况我们要明了,这个事实总得要清楚。回过头来再问问自己,我们这一生当中能不能成佛?这个比关心别人恐怕要更关心一些。自己能不能成佛就看自己对这个经典有没有信心,能不能专修专弘。弘扬,每一个人都有责任,只要尽心尽力,功德就是圆满的,不在乎你这一生当中一定要做多少,不在乎这个,是你真正尽心尽力去做了,这叫圆满功德。
【若有众生得闻佛声。慈心清净。踊跃欢喜。衣毛为起或泪出者。皆由前世曾作佛道。故非凡人。】
这一段开示实在讲就讲得更明白了、更清楚了。这个我们有些时候也见到,有些人听经念佛的时候流眼泪,非常的伤感,这是感动。什么原因?佛在这里给我们说出来了,是这一个场面触动他的善根,他自自然然就会有这个现象,证明他过去生中是学佛的,而且学得很不错。为什么今天流泪?又遇到这个法门,前一生在修持功夫还差了一点,没去得了,这一生很幸运又遇到了,他才会有这个感动。『得闻佛声』,「佛声」是说法的音声,这是佛声,念佛的音声也是佛声。所以有人在念佛,参加念佛的时候,参加佛七的时候会哭,听经的时候也会流泪。『慈心清净,踊跃欢喜』。
『衣毛为起』,我们常讲震惊,这是寒毛直竖,这个情形有,有的时候在大众之中,有的时候自己个人。一个人在佛前面读经念佛有这个情形,我们自己如果遇到这个情形,不要害怕,这是触动善根。黄念祖老居士告诉我,他写《无量寿经》的注解,这种情形就有很多次,不是一次,寒毛直竖。真正用功,次数多寡各人不同,会有这个情形,会遇到的。突然之间心开意解,这个经文不明了,忽然明白了,明白的时候就有这个「衣毛为起」,或者感动得流泪。这种情形是『前世曾作佛道』,你过去生中曾经是修行人,曾经修学过这个法门。『故非凡人』,这个「凡人」就是普通的人,普通人过去生中没有学过,所以他没有善根;有善根的人,会触动。
【若闻佛号。心中狐疑。於佛经语。都无所信。皆从恶道中来。宿殃未尽。未当度脱。故心狐疑。不信向耳。】
这一段经文我们记得就好,不要在外头批评别人,你要批评别人,会招来无谓的烦恼。所以我们相信,对於这个法门不能接受、不能相信,佛说的,他前生是三恶道来的,还带著三恶道的烦恼习气。你给他说假的,一说他就高兴,他就听进去了;你给他讲正法,他不能接受。尤其这个法是正中之正,专中之专,他听了当然不能接受,不但不能接受,他还毁谤这个法门是假的,这个法门是不可靠的,还劝你不要去学它。这些人是『从恶道中来,宿殃未尽』,他现在虽然得人身,得人身又造业,死了以后又入恶道,就跟《地藏经》上讲得完全一样。所以他不能相信,他不能依照这个方法来修学。好,我们今天讲到此地。
请掀开经本第八十七面,倒数第四行,从当中看起。我们把经文念一遍对对地方:
【若有众生。於此经典。书写。供养。受持。读诵。於须臾顷为他演说。劝令听闻。不生忧恼。乃至昼夜思惟彼刹。及佛功德。於无上道。终不退转。】
这一段经文劝我们对於这一部经典能够信受奉行,决定能够得到不退的利益。佛对我们像这一类的开示,我们在本经已经看到了很多,这也是佛陀对我们慈悲到了极处,所以苦口婆心再再的劝勉。
这个地方略略的给我们提出四桩事情,第一个是『书写』,「书写」就是流通的意思。诸佛如来的愿望是希望一切众生都有机缘遇到这部经、遇到这个法门,这是佛的本愿。在古时候,经典的流通靠书写,因为那个时候没有印刷术。中国印刷术的发明,用木刻版是在宋朝。唐以前,我们所看到的经卷全都是手写的,我们称它叫「手卷」,就像字画一样,一卷一卷卷出来的,都是手写的。宋朝虽然发明了印刷,但是印刷并不普遍,一直到宋朝晚年,印刷术才逐渐逐渐的普遍。但是它是用木刻,木版雕的,印刷的时候也相当的不便利,所以流通的数量很少。不像现在科技发达,印刷术非常的方便,甚至於自己家里有影印机的话,都可以小本的、单张的流通,都很容易,因此我们就不必要书写了。
流通的方法在现代有许许多多种,当然里面最普遍的还是印经,其次的就是流通录音带跟录影带,这都是在书写这个范围之内。同时,经典里面有好的句子,重要的教训,我们不妨把它摘录出来,印成单张流通。单张流通,如果对於一般修行有很重要的开导,我们就可以大量的印单张,用通讯的方法来流通。譬如你的亲戚朋友,当然你的亲戚朋友认识的人有限,可以送到一般道场,一般道场都有信徒,可以按照信徒名册来给你寄送,这是一个好方法。
如果平常自己读经、修持有心得,自己可以影印流通。像我们这个道场陆居士,你看他读这些心得的时候,我看他这两天印成单张放在外面,这个就是真正做到了书写流通。如果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这个心,都肯这样做,佛法宣传的效果会很快,也会很大,能够帮助世间转移风俗,帮助世人觉悟,帮助世人有能力拣别,就是分别是非善恶,帮他断恶修善,才能真正达到离苦得乐的目标,所以「书写」非常重要。
平时我们跟亲戚朋友通信,有的时候觉得没什么话好说,没什么东西好写,佛经摆在面前随便抄几段寄给他就很好,这个方法比什么都好,何必要自己写那些不相干的东西、没有意义的东西。所以应当鼓励大家,经典里好的句子摘录下来寄给亲戚朋友,非常好。
第二就是『供养』。我们把经典送给人家,这就是「供养」。你送一本经书是供养,刚才讲了,你摘录一段用通信的方法寄给他,也是对他的供养。所以此地供养不是讲其他的,「一切供养当中,法供养为最」。法供养要常常不间断,为什么?一般人,譬如我们给他写信,一次、两次,他或者不在意,常常给他寄,每个月都给他寄,这一点邮票钱就是我们的财供养,我们也不要求他回信,反正知道他的地址就给他寄,我通常是每半个月寄一次。你们在此地的同修,因为常常见面、常常听经,就没有了。其他各州的同修,我是每半个月寄一份给他,全部都是影印的,都是经文里头摘录的。经常不断的寄,他就会看,他就会留意,而且摘录的东西比经典容易看,因为经典分量太多,他有的时候没有时间看,摘录几句,一张信纸,这个他很乐意看、很喜欢看,真正能得到效果、能得到利益。这是说「供养」。
『受持』,这是属於我们自己本身的事情。「受」是接受,「持」是保持而不丧失,这个就是「如说修行」。我们接受是接受佛在经典里面所讲的道理、所讲的方法、所说的因果、所说的教训,我们都能够接受,依教奉行,这叫做「受持」。『读诵』是自利利他,这在修学过程当中占了非常重要的分量。一般的凡夫,烦恼习气很重,这是我们自己能够体会得到的,三天不读佛经,也就是三天没有跟佛菩萨接触,那就古人所讲「面目可憎」,那个烦恼习气统统都现前了,都控制不住了。读佛经是降伏烦恼习气最好的方法。
念佛,这一句佛号虽然好,那实在讲要真正善根、福德现前才有效果。善根、福德非常深厚的人,那一句佛号很有效果。对我们这些普通人来讲,这一句佛号效果不大,不如读经,为什么?我们妄念太多,我们想懂道理、想知道事实真相,那一句佛号里头不能告诉我们这些,佛号只能教我们修定。因此读经,要用现代话来讲,对於现代知识分子来说,读经的效果比念佛要殊胜,因为你读经可以明理、可以了解事实真相。同时读经也能够利益许多众生,这个话怎么说?有许许多多众生是我们肉眼看不见的,像鬼神一类的,我们眼睛看不见,但是我们读经他也能听得见。禅宗六祖大师,我们看他在《坛经》里面所记载的,他学佛的因缘,他是去卖柴,送柴到顾客家里去。柴卖了之后,出来的时候是偶尔听到,他从门外走过,听到有一个人在念《金刚经》。他听到人家念经,他就站在那里不动,去听听,听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他就开悟了。那个读经的人,这个在旁边听的开悟了,所以读经是自利利他。
所以你们要问,读经是出声好,还是不出声好?当然出声好。但是出声念的时候,念久了会累,默念也非常好,默念鬼神能听见。这是出声、不出声念都有好处,所以读诵是自利利他。如果我们要去影响别人,人多的场合当中,出声读确实有好处,有缘的人遇到这一个机会,甚至於就能够引导他入佛门,就能够启发他的善根,所以这是自利利他的修法。佛在这里只给我们讲了这四桩事情,除此之外,凡是自行化他,总得要时时留意,认真努力去做。
『於须臾顷为他演说』,这就是劝人学佛。劝人学佛,时间长短随缘,如果对於还没有接触佛法的人,跟他介绍佛法,言词要简洁、要肯定、要清晰明了,时间要短,他会很欢喜来接受。如果他听了有兴趣,要继续发问,那就可以看时节因缘给他多说说;他要不问,就适可而止。佛在此地教给我们的原则也是如此。「於须臾顷」,这就是时间很短,短时间为他演说。像刚才我提供给诸位,我们读经遇到经上的好句子,对我们日常生活处事待人接物有利益的,像格言一样的,好的教训,我们把它抄写出来分送给朋友,这也是简短的劝他学佛。
『劝令听闻,不生忧恼』,这一句话要记住,我们劝人,如果他要生烦恼,这就错了。佛教学的原则有所谓「四悉檀」,「悉檀」是梵语,翻成中国意思叫「遍施」,就是普遍的布施、平等的布施。第一条的意思就是令一切众生生欢喜心。众生不能生欢喜心,反而生烦恼,那我们的方法就有了错误。总要叫众生接触佛法生欢喜心,这个必须要智慧,要懂得方法,佛法里面讲的善巧方便。
『乃至昼夜思惟彼刹』,我们自己要这样做,也要劝人这样做法,这就是大经上常说的「忆佛念佛」。忆是想,西方极乐世界我们没去过,凭什么想像?一定要依靠经典。我们虽然没去过,佛在本经、在《阿弥陀经》、在《观无量寿佛经》把西方极乐世界的状况给我们介绍了不少,我们依照经典所讲的去思惟、去想念就对了,这个就是忆佛。念佛是称名,就是专念这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这个地方教给我们想西方极乐世界的依正庄严,这是「彼刹」。『及佛功德』,这个「佛」是阿弥陀佛,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我们经读得很熟,我们常常想阿弥陀佛在因地发心修行,在果地上接引无量无边的众生,提供修学最殊胜、最圆满的环境:西方极乐世界,帮助这些众生在一生当中圆满成佛,这是阿弥陀佛的功德。
能像上面所说精进不懈的修学,『於无上道,终不退转』,那当然不退。这个不退也有花报与果报,花报是什么?我现在就不退。现在天天在精进,功夫天天都在提升,正是不夹杂、不间断,这就是不退转。将来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就圆证三不退,那是果上的不退。现在我们做到不夹杂、不间断,这是现在因上的不退,这在修学是非常非常重要。末后总结劝勉我们信受流通:
【彼人临终。】
这是说依照上面佛所教给我们的方法、原则真正修行的人,这个人『临终』:
【假使三千大千世界满中大火。亦能超过。生彼国土。】
『三千大千世界满中大火』,这当然是个比喻,实在说这就是大的灾难降临对你往生没有妨碍。从前看这一句讲法很难,现在我们读这一句觉得它是事实,什么事实?如果三次世界大战爆发,那是核子战争,那个原子弹落在面前,那就是「三千大千世界满中大火」。在这种情形之下能不能往生?本经上说了,亦能超越,决定得生净土。换句话说,什么样的大灾大难摆在面前,自己还是清凉自在,决定不受影响,原因在哪里?你平常的功夫得力了,成就了。这个功夫的做法就要像前面所说的,心里头真正有流通的意愿,有供养、受持、读诵、为人演说的这个意念。所以经文我们在今天念,在这个时代里面可能发生的事情,真的经典上给我们讲得非常的清楚。
【是人已曾值过去佛。受菩提记。一切如来。同所称赞。】
如说修行的这个人,佛在此地又一次给我们授记,这个经上给我们授记的句子太多太多了,又看到一次。佛告诉我们,这个人不是普通人,过去生中他曾经遇到佛,遇到佛不是普通遇到佛,是遇到佛给他授记过的,这是授什么记?授你往生成佛之记。必定是给你讲,你将来在释迦牟尼佛末法之中遇到这个因缘,你一定得生净土不退成佛,一定是这样的授记。所以『一切如来,同所称赞』。
我们世间人常常打妄想,希望诸佛菩萨能保佑自己。你读了这段经文,你才晓得一切诸佛菩萨保佑谁,依照这一部经典修行的人就得「一切如来,同所称赞」,「称赞」就是保佑你。一切诸佛如来都称赞你,那些妖魔鬼怪还敢接近你吗?当然不敢。为什么?所有一切护法善神都保护你。因为他在前面有诸佛护念,所以护法神必定拥护,妖魔鬼怪边都沾不上,菩提道就非常平稳了,没有障碍。
【是故应当专心信受。持诵。说行。】
佛在这一品经末后又一次的劝勉我们,像前面所讲的真实的利益、殊胜功德,所以我们应当要『专心信受,持诵」,『说』是为人演说,『行』是依教奉行,我们要真正把它做到。家里面日常生活可以节俭一点,可以节省一点,现在小的影印机很便宜,那一台影印机也只是几百块钱,我买了一个小的,摆在桌上的,平常看到好句子,写一张,你哪些朋友有地址的,就可以印几张,一个星期、两个星期给他寄一次,这就是供养。「法供养为最」,所以自己要常常会修供养。好的经本,我们自己有力量可以印;没有力量,集合大家的力量,我们大家发心来流通,这都是应当要想到,应当要认真去做。再看底下一品:
【独留此经第四十五。】
流通分里面,前面两品都是劝信,这一品是留经。请看经文:
【吾今为诸众生说此经法。令见无量寿佛。及其国土一切所有。所当为者。皆可求之。无得以我灭度之后。复生疑惑。当来之世。经道灭尽。我以慈悲哀愍。特留此经止住百岁。其有众生。值斯经者。随意所愿。皆可得度。】
这一段的开示也非常重要,在其他经典里面很少看到。『吾』是释迦牟尼佛自称,佛今天『为诸众生说此经法』,「诸众生」是指九法界众生,上自等觉菩萨,下至恶道众生,全部都包括在内。由此可知,佛心是平等普度,希望九法界众生都能在一生圆成佛道,这才是佛度众生的本愿。那么要用什么方法才能达到这个愿望?就是这一个法门,「说此经法」,这是真正畅佛本怀。
『令见无量寿佛』,这是把佛说这个经的目的完全显露出来了。佛为什么讲这个经?就是希望我们能够见到阿弥陀佛,「无量寿佛」就是阿弥陀佛。希望我们得生极乐世界,『及其国土』,这是极乐世界。『一切所有』是指西方极乐世界种种的庄严,像佛在这一部经前面给我们说明的。
『所当为者』,「为」是你的愿求、是你的造作,就是你所作为的。『皆可求之』,这一句话要用通俗的话来讲就是有求必应,有求必应是在西方极乐世界,没有一桩不是称心如愿。这些话说得我们听了真正生欢喜心、生向往羡慕之心,我们是不是真的能得到?要是得不到,那是一场空欢喜,是真正能得到。你要问到底几时才能得到?时间的早晚不在佛,在我们自己,自己真正努力精进,时间就很短,就可以得到,如果稍微懈怠懒散,这个时间就长。所以你要问什么时候能得到?不要问别人,还是问自己可靠。
可是诸位必须要知道,许多众生往往心里向往的是一桩事情,实际上所做的又是一桩事情,它不相应,这就是虽念佛,到结果还是不能往生。那么我们要问,到底是什么障碍在那里作祟?这里头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贪生怕死,死是个魔。你看《八大人觉经》,佛给我们讲魔有四大类:五阴魔、烦恼魔、死魔、天魔。死怎么是魔?你恐惧,你害怕,这就变成障碍了。如何能够破除这个关口?佛在经上常常教给我们,第一个我们要真正有「欣厌之心」,「欣」是欣喜、庆幸,我们能生极乐世界,要有这个心。第二要有「厌离」,这个娑婆世界住这么久,厌烦了,我不再想住这个地方,愈早离开愈好,要有这个心,你这个障碍就能够突破了。
还有一桩事情我们必须肯定,深信不疑,这个法门是不死的法门,那你就不害怕了。一般人听到往生,这要死,他怕死。你要真正了解这个不是死,而是在往生之前你见到阿弥陀佛了,见到观音势至,见到诸上善人来接引你,你跟他去了,这哪里是死?是活著去的。你这个人没断气,活著去,去了以后,这个臭皮囊不要了,丢掉了,这么去的,决定不是死。所以死了就真正不得了,那个问题就没法子解决了,死了不能往生,往生的人统统是活著去的,没有一个是死了去的。他到西方极乐世界,这个身体不要了,这个身体肮脏污秽,西方是清净世界,怎么能要这个身?到西方极乐世界是化生,他不是胎生的,是化生。那个身相跟阿弥陀佛的相好一模一样,这是我们在四十八愿里面念到的,这个是阿弥陀佛本愿功德的成就。
实在讲我们凡夫怎么可能有那么好的相?这个相好是福报修的,我们没那么大的福报,是阿弥陀佛的福报分给我们享受,我们到西方极乐世界是享阿弥陀佛的福。生到西方极乐世界,无量寿,实在讲那个世界一切都无量,智慧无量、德能无量、神通无量,所有一切受用无量。受用,今天我们讲享受,统统是无量的,这个就是说「所当为者,皆可求之」。
实在讲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了,求什么?绝对不会像我们这个世间的人要求财富、要求生活,那一边人绝对不求这个,为什么?太多太多了。在我们这个世间与我们生存关系最密切的是什么?一时一刻不能离开的是什么?大家晓得,空气。哪一个人贪图空气,有没有人把空气拿回家去储存?其他东西暂时断几个小时、断几天不在乎,人死不了。空气不行,十分钟没有的时候,这个人就不能存在了,这样重要的东西,哪一个人去贪它?哪个人去储藏它?为什么不贪?太多了,无需要贪。西方极乐世界所有一切受用就像我们的空气一样,无量无边,你还贪什么?所以贪瞋痴到西方极乐世界不断,自然就没有,为什么?不要贪了。
佛在此地给我们讲的「所当为者」是什么?在那边所当为者大概只有求无上菩提,只有这一桩事情是所当为者,其他的一切丰足,不需要求。这个就是「无上道」。无上正等正觉都可以得到,何况其余!没有一样不成就的,而且都是究竟圆满的成就,这是说西方极乐世界的好处,真实的利益。
下面佛告诉我们,『无得以我灭度之后,复生疑惑』。佛在世,这样的经典、法门是佛时时宣扬的,这个经是佛多次宣讲,所以大家对这个法门不怀疑,没有迷惑,这个修学容易成就。佛灭度之后,尤其在今天,今天照中国的算法,佛灭度之后三千多年,时间距离远了,正知正见的人逐渐凋零了,妖魔鬼怪趁这个机会在世间扰乱佛法,就是《楞严经》上所说的「邪师说法如恒河沙」,邪师是什么人?魔子魔孙,魔王的子孙。魔王为什么要扰乱佛法?因为他有贪瞋痴慢,他希望这个世间所有一切众生都归他统治,都归他来管理。只要你出不了三界,他就喜欢,你跑不掉。唯独佛法能教人脱离三界,这个他很不高兴,不愿意他所统辖的人民一个个都跑掉了,好像出国都跑掉了。为这个原因,佛当年在世,魔就以种种方法来阻挠,到实在阻挠不住了,魔也就改变观念来护持佛法,作护法神了。但是佛不在世,他就又不护持了,这就又变了心了,要来破坏佛法。
这是世尊在世的时候,魔王波旬就跟释迦牟尼佛讲,说明他的心愿,他将来要破坏佛法。佛笑笑,佛所说的是正法,没有任何人能够破坏。魔王就说,等到你末法时候,我叫我的魔子魔孙统统出家,披上袈裟来破坏你的佛法。释迦牟尼佛听了这个话,一句话也不说,流眼泪,说了一个比喻,「譬如狮子虫,还食狮子肉」,寄生虫。魔王外道统统都到佛门里面来,都披上袈裟来主持道场、来弘法利生,用的是经典没错,说的是邪法,他不正说,邪说,这是现代学佛最困难的一关,很难突破。所以我们常常听说这个人讲的,那个人讲的,这个书上写的,那问题多了。
特别在这个时代,法弱魔强,《楞严经》实在讲是让我们辨别佛魔方法的一部重要经典。所以在《法灭尽经》里面告诉我们,佛法将来消灭,第一部是《楞严经》,这个经是最后。所以我们常常想为什么《楞严》先灭掉?《楞严》要不灭,众生就有能力辨别邪魔,有能力辨别,那是个标准。《楞严经》没有了,标准没有了,到底哪个是佛、哪个是魔,分不清楚。
我们现在晓得这一部经典是纯正的经典,一直要到佛法灭尽,它还存在世间一百年,可见得它的纯正,如果我们依照这一部经典,那就决定不会错,不会有差错,你尽管放心。这一段经文主要的意义在此地。『当来之世,经道灭尽,我以慈悲哀愍,特留此经止住百岁』。佛法整个消灭了,这一部经还会留在世间一百年,可见这个经是纯中之纯,正中之正,我们能够依照修行,决定不会错误。
『其有众生,值斯经者,随意所愿,皆可得度』。这一句话是讲那个最后的一百年,佛法灭尽。释迦牟尼佛的法运总共一万两千年,灭尽,最后这个经还能够留一百年。那个时候的众生遇到这一部经还能够有求必应,「随意所愿,皆可得度」是有求必应。那就看他求什么,他要求往生,决定得生;他要求人天福报,一定可以得人天福报,求什么都能得到,在那个时候都有这样的效果,何况现在?现在我们距离佛法灭尽的时候还有九千年,换句话说,现在的效果必然比那个时候更要殊胜才对。
凡夫疑虑这个烦恼很重,我们怀疑、我们忧虑,佛在经上讲得这么多,真的可靠吗?总会有这个心、有这个意念,这个心念就是自己的烦恼、就是自己的障碍。我们看到许多人依照这个方法修学,好像没有得到像经上讲的这个效果,看到这个现象,这个心里就更怀疑、更忧虑,这都是愚痴,你没有去做详细的调查。他依照这个经典修行,究竟如法不如法?如理不如理?理是理论,理论上有没有错误?方法上有没有错误?行持上有没有偏差?这都是很重要的因素。如果如理如法的修行,一定会得到经上所说的这些利益。怕的是他的心行与经典真正不相应,那所得的果报当然就不如愿了。我们能够从这些地方细心的去观察,自然疑虑就可以消失了,我们才能够深信不疑,建立坚定的信心、往生的切愿,然后这一句佛号才能够做到不夹杂、不间断。再看下面经文:
【如来兴世。难值难见。诸佛经道。难得难闻。遇善知识。闻法能行。此亦为难。若闻斯经。信乐受持。难中之难。无过此难。】
这个法门、经典我们常常听说叫「难信之法」。此地是释迦牟尼佛为我们说的,是真难。这个地方提出了好几个层次,第一个,如来出现在世间,『兴世』就是出现在世间。『难值难见』,「值」是遇到,佛出现在这个世间,刚刚好我们在六道轮回也轮到人身,跟佛遇到了,这个机会不多。佛是很长的时间才出现一次,哪有那么巧遇到?纵然遇到跟佛同一个时代,佛也是这个时代降生在世间,我们也在这个时代得人身,这是「值」。你有没有见到佛?不见得能见到。像经典里面所说,当年释迦牟尼佛在舍卫大城讲经说法,舍卫大城那个时候是一个大城市,人口有十万人,在那个时候是个大都会,曾经见到释迦牟尼佛的人只有三分之一,三分之二跟佛没见过面,虽值没见。另外有三分之一知道释迦牟尼佛这个人,虽然没见面,听说有这么一个人,没见面。还有三分之一是连名字也不晓得。可见得真难。
『诸佛经道』,佛所讲的经,佛所教给我们修行的方法,这是「道」。这个「道」就是修行的方法。『难得难闻』,很不容易得到,很不容易听到。尤其是在过去,经典流通数量非常希少,遇到实实在在不容易。即使在前清,我们想一想,乾隆皇帝对於中国固有文化整理、流传於后世,他的功劳,自古以来的帝王都不能跟他相比,但是数量上还是有限制。他整理的佛经就是把大藏经重新做一次整理、校勘,这就是有名的《龙藏》,数量是多一些,还不能够遍及全国。说每一个县一部,不可能,没有,大概一个省里面有个几套,一个省才有几套,大的寺庙才能够得到一部。至於中国固有的典籍,这是诸位晓得的《四库全书》。《四库全书》一共有几套?七套,分藏在全国七个地方。大家要想去看这个书,要去抄,到藏经阁里去借来抄写,你就晓得多困难、多不容易。
现在虽然印刷术发达,台湾将《龙藏》印出来了,数量也不多;《四库全书》印出来了,只印了三百套。我们要问,你为什么不多印一点?成本太高,没有人买。三百套当中,大概恐怕有两百五十套是销到外国,你就知道相当不容易。在美国,差不多大的学校图书馆,我见到,都还有这个书,它总共只印了三百套。
我们达拉斯道场建成之后,我那个时候就想买一套,这是三宝加持,我买到的是最后的一套,真正是三宝加持。我这一套实在讲是给日本人买去了,他还没有付钱,他只付了定金,还没付钱。那个日本人是个有心人,他买了五套,四套已经运到日本去了,这一套还留在台湾,钱没付清楚。所以我们去的时候就跟他交涉,能不能让给我们,他就同意了,但是他要权利金,要台币十二万,我们也恭恭敬敬送十二万给他,这个书才让给我们,这个日本人很可恶。
所以知道从前这个经书流通数量少,很不容易得到、很不容易听到,因此我们做佛弟子就有责任要全心全力来流通。当然我们要流通大藏经不容易,但是流通这一本那就不难了。专门流通这一本,全心全力来流通,希望「难得难闻」,今天人也很容易得到、也容易听到。容易得到,这要靠经本大量流通;容易听到,我们今天只好用录音带跟录影带,这是我们应当全心全力去做的。
这一部经我们从八二年开始全力来提倡,到今天我们所印的数量大概有两百万册以上。两、三百万册,我们听说这个数量是不少了,中国大陆有十亿人口,到那里就看不见了,没有了。到什么时候才能够供应到人手一册?这要靠我们大家来努力,我们发这个大愿,相信这个愿能够成就,这是必然得到十方诸佛如来的称赞,诸佛如来的加持,我们好好的来做这一桩事情。
『遇善知识』,这也难。这个「善知识」是正知正见、如法修行的人,他给我们介绍这一部经典绝对不会介绍错,给我们讲解决定不会有偏差,这个也不容易。难在哪里?难在一定要如法修行,他才能说得出来。他要不能如法修行,依文解义,纵然是依靠古今人注解来说,还是免不了有过失;不是他自己亲证的境界,他是听说的,不是他自己亲证的境界,这就是儒家所说的「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也」。所以一定要依教修行,自己有悟处,自己有真正的体会,这样才能够有几分相应,这很难。
『闻法能行』,这第四难。纵然前面这几重难关我们都突破了,最后一道,我们听了之后,自己肯不肯做?肯不肯真正依照这个方法来修学?这个难。果然真信、真愿、真行,那就恭喜你了,你所有的难关都突破了,你在这一生当中决定往生不退成佛。
末后,佛说『若闻斯经,信乐受持』。真正能信,「乐」是欢喜,接受,依照这一部经典修行,『难中之难,无过此难』。我们知道这一个事实的真相,虽然时时刻刻我们有心有愿把这个法门普遍的介绍给别人,别人能信能愿,我们很欢喜;别人不能接受,不愿意依照这个方法去修行,我们也不会难过,为什么?「难中之难」,难信之法。我一介绍,他就相信了,这个法还有什么难信?所以我们介绍给别人,他不相信,这是正常的现象,这是应该有的。我们介绍给他,他相信了,那是很奇怪的现象,他怎么会相信?这是难信之法,他怎么会相信?这是我们普遍宣扬应当有的态度,就不会怕许许多多人我们给他介绍,他不相信、不能接受,於是这个弘扬的心就退转了,那就错误,决定不退转。
知道各个人善根、福德不相同,对於这一部经典这一生当中能够接受,依教奉行,这就是蕅益大师在《要解》里面所说的,是什么人?这个人这一生成佛的机缘成熟了,你说这个多难!这不是普通人。他这一生要成佛了,当然难。成个罗汉、成个菩萨都不容易,这是成佛。一信就是成佛。学佛的人多,看看有几个人这一生像成佛的样子?当然难。这是成佛的法门、成佛的方法,依照这个方法修学,这一生决定成佛。所以这个真实的状况我们要明了,这个事实总得要清楚。回过头来再问问自己,我们这一生当中能不能成佛?这个比关心别人恐怕要更关心一些。自己能不能成佛就看自己对这个经典有没有信心,能不能专修专弘。弘扬,每一个人都有责任,只要尽心尽力,功德就是圆满的,不在乎你这一生当中一定要做多少,不在乎这个,是你真正尽心尽力去做了,这叫圆满功德。
【若有众生得闻佛声。慈心清净。踊跃欢喜。衣毛为起或泪出者。皆由前世曾作佛道。故非凡人。】
这一段开示实在讲就讲得更明白了、更清楚了。这个我们有些时候也见到,有些人听经念佛的时候流眼泪,非常的伤感,这是感动。什么原因?佛在这里给我们说出来了,是这一个场面触动他的善根,他自自然然就会有这个现象,证明他过去生中是学佛的,而且学得很不错。为什么今天流泪?又遇到这个法门,前一生在修持功夫还差了一点,没去得了,这一生很幸运又遇到了,他才会有这个感动。『得闻佛声』,「佛声」是说法的音声,这是佛声,念佛的音声也是佛声。所以有人在念佛,参加念佛的时候,参加佛七的时候会哭,听经的时候也会流泪。『慈心清净,踊跃欢喜』。
『衣毛为起』,我们常讲震惊,这是寒毛直竖,这个情形有,有的时候在大众之中,有的时候自己个人。一个人在佛前面读经念佛有这个情形,我们自己如果遇到这个情形,不要害怕,这是触动善根。黄念祖老居士告诉我,他写《无量寿经》的注解,这种情形就有很多次,不是一次,寒毛直竖。真正用功,次数多寡各人不同,会有这个情形,会遇到的。突然之间心开意解,这个经文不明了,忽然明白了,明白的时候就有这个「衣毛为起」,或者感动得流泪。这种情形是『前世曾作佛道』,你过去生中曾经是修行人,曾经修学过这个法门。『故非凡人』,这个「凡人」就是普通的人,普通人过去生中没有学过,所以他没有善根;有善根的人,会触动。
【若闻佛号。心中狐疑。於佛经语。都无所信。皆从恶道中来。宿殃未尽。未当度脱。故心狐疑。不信向耳。】
这一段经文我们记得就好,不要在外头批评别人,你要批评别人,会招来无谓的烦恼。所以我们相信,对於这个法门不能接受、不能相信,佛说的,他前生是三恶道来的,还带著三恶道的烦恼习气。你给他说假的,一说他就高兴,他就听进去了;你给他讲正法,他不能接受。尤其这个法是正中之正,专中之专,他听了当然不能接受,不但不能接受,他还毁谤这个法门是假的,这个法门是不可靠的,还劝你不要去学它。这些人是『从恶道中来,宿殃未尽』,他现在虽然得人身,得人身又造业,死了以后又入恶道,就跟《地藏经》上讲得完全一样。所以他不能相信,他不能依照这个方法来修学。好,我们今天讲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