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寿经 (第五十一集) 1992/6 美国圣荷西迪安那大学 档名:02-012-0051
请掀开经本第七十五面第二行,最后两个字开始:
【我哀汝等。甚於父母念子。我於此世作佛。以善攻恶。拔生死之苦。令获五德。升无为之安。】
这是「如贫得宝第三十七品」,前面讲到佛陀教化对个人、对家庭、对社会、对国家、世界都有真实的利益。那么这一段佛是以大慈悲来勉励我们。『我哀汝等』,「我」是释迦牟尼佛自称,「哀」是哀怜,怜悯众生在六道里头长劫的轮回,这个时间实在是太长太长。如果遇不到佛法,实在讲,佛法里面一定要遇到这个法门,如果遇不到这个法门,在一生当中是很不容易超越轮回的。这是佛的慈悲、怜悯,为众生宣说这个法门,在经典里面是苦口婆心的劝勉我们,这个恩德就太大了,所以说是:
『甚於父母念子』,父母对於子女之恩德是一生的,不能延续到生生世世,这个我们一定要晓得,只有佛菩萨怜悯众生是生生世世,永远都在那里看到,都在那里照顾到,这是佛家讲的「佛氏门中,不舍一人」。通常我们听这一句话不知道它真正的含义,对佛法能有相当的理解才懂得这一句话的含义。那是诸佛菩萨对於一切众生,无时无刻不在照顾。那么既然时时刻刻照顾我们,我们为什么没有感触到?为什么还是作恶?还是堕落?还是搞生死轮回?佛菩萨虽然照顾我们,我们不能接受,换句话说,这个过失是在我们自己这一边,不在佛菩萨那边。
『我於此世作佛』,我们善根、福德、机缘成熟了,成熟就是能信、能接受,佛就来了,来为我们讲经说法,帮助我们认识真实的环境,帮助我们解决这一个无始以来没有法子解决的生死大事,这个机缘是非常非常的难得。我们今天虽然没有生在佛同一个时代,而是在佛法末法之中,虽然佛不在世,佛的经典还遗留在人间。我们遇到经典了,读到经典,就如同佛亲自跟我们说法没有两样,能够善於体会,依教奉行,必定能得利益。
佛教给我们『以善攻恶』,我们「恶」的习气太多了,恶的念头太多了,恶的行为太多了,必须认真把它改过来。「善」的标准就是佛在经上所说的。
『拔生死之苦』,「拔」是拔除。为什么会有「生死」?为什么会有轮回?这一个原因一定要知道。佛在一切经论里面告诉我们,这个绝对不是一、两部经,少数经上所讲的,佛是普遍在说,生死轮回的根本就是「见思烦恼」。什么叫「见思烦恼」?「见」是讲错误的见解,「思」就是错误的思想。你的想法、看法错了,这才造成生死轮回的现象。哪些是错误的见解?当然这个见解与思想实在是太多太多了,说不尽。佛说法常常用归纳的方法,把许许多多错误把它归纳为一类一类,这就好说了。错误的见解可以归纳成五大类:
第一个就是「我见」,把这个身体当作我,这一个看法错了。那么也许有人要问了,身不是我,那什么是我?身不是我,身是什么?身是我所有的,是我所,不是我。如果是我,这个身死掉了,我不就死掉了。诸位要晓得,死:身死,我不死。我要死掉了还会去投胎吗?还会去堕三恶道吗?那就没有了。真正的我跟这个身是两桩事情。所以身是我所,不是我。
所以佛法无论是大小乘佛法,讲善恶的标准,为什么常常讲凡是於自己有利益的都是恶,凡是於众生有利益的都叫做善。为什么说於自己有利益的叫恶?增长「我见」。佛教给我们拔除生死根本从这里拔除,你天天增长「我见」,那怎么能出得了三界?这一关就很难,非常非常难。必须认清楚这个身是我所有的,是个工具。当然也得要爱惜它,好好的利用它,利用它做什么?利用它来修道,利用它来修清净心,这叫「借假修真」,这个「假」就是身。要借这个工具来修真正的我,借「假我」来修「真我」那就对了,这个就没错了。
第二类叫「边见」,「边」是两边。第一个是叫「身见」,第二个叫「边见」,「边」是两边。两边为什么也是错误?大乘佛法里讲得非常清楚,就以六祖的话来说,《坛经》实在是六祖大师的语录,里面所说的都是佛法基本的道理以及修学的原则。他老人家讲「本来无一物」,如果我们执著两边,那就不止有一物了,就有很多物了,那当然是错了。「边见」,今天科学家所讲的「相对论」,相对就是两边。科学家知道,我们这一切众生都是生活在相对的空间里面,他看出来了,这个发现也是难能可贵。可惜这些科学家没念过佛经,佛在三千年前就讲「相对论」了,就讲相对的了。这个相对不是真实的,是虚妄的,所以不能够去执著,要晓得它的真相。
第三类跟第四类用我们中国话来讲叫「成见」,「某人成见很深」,绝对是错误的见解。凡是「成见」,可以说都是错误的。「成见」里面分两大类:一类是修因,一类是证果。这个两类,譬如讲修因,「因」错误了,决定不能得到结果。这个世间人,连佛在世的时候都不例外,把这个因果看错了的很多很多。善因一定得善果,恶因决定得恶报,这个一点都不会差错的。
印度有一些修行人定功很深,诸位要知道,得定,他就有神通,也就是我们六根的能力,最常见到的是天眼,这个是最容易得到的,稍微有一点定,他看东西就不一样了,他能够看到我们一般人看不见的东西。那么在古印度有一些修行人看到这个牛,耕田的牛,牛死了,它的灵魂生天了。这是真的,他亲自看见的,於是乎他就觉得很惊奇,人死了会堕三途,牛死了会生天,於是乎他就学牛去,叫「持牛戒」,牛吃草,他也吃青草;牛替人耕田,他也替人耕田,认为他这样修行,将来就可以生天了。佛举这一个例子,这个修行的「因」错了。他能不能生天?决定不能生天。他这样修行,他来生得什么果报?来生必定去做牛去。因为他学牛,天天心里想牛,那当然就变成牛了,他不能生天。他不知道这个牛生天是它前世修的有生天之「因」,在这个时候,它的寿命尽的时候,它这个善因成熟,它是因这个生天的,不是因为做牛这一生「行业」会生天。这个就是「因地」上误会了、错误了。这个世间类似这样错误的人,我们常常见到,他很执著。
第二种是「果」上的错误,这个见解错误。许多人以为生到天上就究竟了。世间人一般宗教徒他们的目标都是生天,认为天是永恒的、永生的。佛告诉我们这是错误的。纵然生到「非想非非想天」,寿命不过是八万大劫,八万大劫还是有个定数,时候到了一样还要堕落,还要轮回。这就说明天并不是究竟的,这个执著、看法是错了。一个是「因」上错误,一个是「果」上错误。
除了以上这四大类之外,所有一切错误的见解,总归一类叫「邪见」,不是正知见,是邪知邪见。所以这个「见惑」有五大类。
「思惑」是错误的想法,也有五大类。这个五大类,第一个「悭贪」,无论对人对事对物,对世间法、对出世间法,你生了贪爱之心就错了,你就想错了。第二个是「瞋恚」。第三个是「愚痴」,「愚痴」就是是非、邪正、善恶颠倒了,想错了,颠倒了,这叫「愚痴」。第四类是「傲慢」。第五类是对於佛菩萨所说的话「怀疑」,不能够深信。这个五大类是属於思想的错误。
你有了这许多错误,这个错误的想法、看法,所以才有六道轮回,这个是这么来的。那么我们要想把生死根本拔除,那就是一定要断「见思烦恼」,就是把这个错误的想法、看法要把它纠正。这个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是非常非常不容易。小乘圣者断了「见惑」,这个「见惑」,三界总共有八十八品,讲品类有八十八品,才证得「初果须陀洹」,小乘初果。证得这个地位,佛告诉我们,他入流了,入哪一流?入圣人之流,他就是圣人了。从此之后,他虽然没出三界,还在三界里轮回,他不会轮到三恶道,他三恶道缘断掉了,他那个轮回就是天上人间,就是这个两道来来去去。来来去去多少次?七次。天上人间七次往返,他的「思惑」就断了,绝对不要等到第八次,七次一定成「阿罗汉」。这是遇到有佛讲经说法的时候,他证「阿罗汉果」。如果没有佛在世呢?没有佛在世,他还是能成就,因为他这个善根、福德、因缘深厚,他证「独觉」,就是「辟支佛」里面的一类。没有佛出现在世间,他能够成「独觉」,跟「阿罗汉」地位完全相同。所以决定没有第八世,他就是七生,决定不会等到第八生。这是讲「拔生死之苦」,这个说起来实在是非常非常的艰难,不是普通人在一生当中能做到的。
所以这一个法门就殊胜了,这个法门叫不需要「断」,就以一句「阿弥陀佛」,以这一句佛号,佛号念到功夫得力,这个「见思烦恼」虽然有,只要它不起作用,这就能脱离轮回了。所以比起其他的法门,这个「见思烦恼」非断不可,不断就不能超越三界。我们这个法门不需要断,只要把它伏住,像石头压草压住,用这一句佛号压住,起心动念都是阿弥陀佛,没有是非人我,没有贪瞋痴慢,念念就是这一句阿弥陀佛,那就成功了。这个在所有一切法门里面称为第一殊胜方便。这个经典里面称「胜义法门」,「胜」是殊胜,「义」是特别,这个法门特别,这个法门殊胜。
这个法门,说老实话,人人做得到,问题就是你肯不肯做?你要肯做,没有一个做不到的。其他的法门,你就是去做,你也未必能做得到,这是真的,未必能把「见思烦恼」断掉。伏没有用,伏烦恼生天,天人修定,这个四禅天、四空天都修定,所以叫「四禅八定」。那个修定,定就是把烦恼伏住。伏住,你生色界天、无色界天,出不了三界。我们这个用一句阿弥陀佛,也就是把心定在阿弥陀佛上,这个方法叫「念佛三昧」,叫「一心不乱」,它的力量跟其他法门修禅定类似,而且实在讲还不需要有很深的定就成功了,这是这个法门的好处,真正能够帮助我们了生死、出三界。
『令获五德』,这个「五德」就是前面讲的「五善」,也就是清净的戒律。『升无为之安』,「升」是晋升、提升,把我们的境界向上提升,获得「无为之安」。「无为」跟「有为」是相对的,「有为」是生灭法,「无为」是不生不灭,在此地就是指往生不退成佛,就是指这个。
【吾般泥洹。经道渐灭。人民谄伪。复为众恶。五烧五痛。久后转剧。】
那么佛这几句话在今天是完全应验了。『般泥洹』就是佛示现「入灭」。释迦牟尼佛七十九岁示现「入灭」,离开我们人间。我们一般人讲释迦牟尼佛的世寿七十九岁,我们中国人常讲八十岁,那是讲虚岁,中国人讲虚岁,实际上释迦牟尼佛是七十九岁圆寂的。「般泥洹」就是圆寂,是梵语音译的。
那么离开这个世间,时间慢慢久了,『经道渐灭』。佛的经典,教给我们修行的方法,逐渐逐渐在这个世间消失了,为什么消失?没有人相信了,没有人修学了,逐渐就消失了。现在虽然印刷术很发达,科技很方便,好像佛教是非常兴旺的样子,其实不然,我们每个同修都了解。佛法有没有消失?消失了,不过没有完全消失,变质了。虽然同样是一部经典,经典上一个字没有改变,讲错了。同样教给我们修学的方法,是修错了,这大有人在。把佛经颠倒讲,我们台湾同胞叫「黑白讲」,真是看得真痛心。讲错了、修错了,方法也错了。
所以佛在《华严经》上说得好,「佛法无人说,虽智莫能解」,「智」是真正有智慧,就是世间聪明智慧的人,他没有办法理解佛所讲的话。那要什么人来说呢?一定要有真正修行的人来说。真正修行,他有心得,他有感应,他能得到三宝的加持,才能说得彷佛,不太走样子。如果完全凭自己的聪明智慧来看佛经,解释佛经,没有不说错的,这太多太多了。
所以我常常劝勉同修,要真正发心学佛,先要念经、要读经,读经是什么?学文言文。我文字上没有障碍,我直接去研究经典,不必要跟著别人走,那靠不住,他讲错了,我们接受了,那不是一错到底!这个事情麻烦了。我自己有能力读经,这是最好了,直接接受佛菩萨的教诲,不要经过别人的解释,这是最上乘法。文字在今天是一个障碍,在从前大家都读文言文,是没有障碍的。现在我们把文言文疏忽掉了,所以经典文字上成了障碍。中国人毕竟在内心里面还是有自己文化的根存在,我们要想恢复不难,能有一年的时间足够了,认真去读经,就是用这一部经本都好,一天念个两遍,一年的时间决定恢复,你决定有能力去读经。
读古人的注解,为什么我强调古人的注解?这有个很简单的理由,古人的注解传到今天总有几百年,那个古注是一千多年,传到今天绝对没有人情的关系。大家看到他这个注得真好,我们才会给它流传下去。如果觉得他注得不能满人意,早就被时间淘汰掉了,谁肯花钱去印它?从前印,在宋以前要靠手抄,哪有那么多时间去抄这些没用的东西?以后这个木刻版发明了,是木刻的,那个工本很高,所以经书流通相当不容易。不是真正好东西不可能流传到今天,这就是古人的注解可靠之处在此地。他们真正有修行的功夫,真正有心得,这是比较可靠的。今人呢?不太可靠,今人还没有经过时间的考验,我们暂时把它放在一边,先读古人的,因为那个靠得住。今人的时候,我们现在还找不到标准,还不敢说;古人那个标准已经存在了,那已经可靠了,所以我们读古人的注解作为参考,那么这样就好。
这个「经道」逐渐逐渐变质了,渐渐就消失了。『人民谄伪』,他为什么会「谄伪」?「伪」是虚假,又要造作罪业了,这是我们能够想像得到的。第一,无始劫来的烦恼习气很重,这是「因」。其次,没有圣贤人的教化,必然会受社会恶的这个风气影响,这个是恶缘。内有恶因,外有恶缘,他怎么不作恶?所以『复为众恶』,就是前面讲的「五恶五烧五痛」。
『久后转剧』,「剧」是剧烈,这就是一代比一代严重,这个我们可以从历史上能够观察出来。而这个严重的程度是加速度的在增长,这非常非常可怕。我们在小时候常常听著老人讲「一代不如一代」,我们听了耳熟,但是没有感觉,不晓得什么叫「一代不如一代」。现在细细想一想,我们比上一代虽然在物质生活上比他们是进步很多,但是在道德、在修养、在精神,不如,确实不如。不但不如上一代,就是我们在这一生当中细细来观察,如果是以十年、十年作一个阶段来说,今年就不如十年前。我的感触比你们要敏锐得多,因为我天天在外面跑。我到美国来十年了,我第一次是八二年来的,每年都来一、两次,年年不一样,一年比一年差,不是一年比一年进步,年年不一样。那么我们看台湾或者看其他地区,亦复如是。这看了真可怕。这是因。既然造恶因,后面哪里会有善果?不可能的。这个是我们一定要很冷静、很仔细的去观察,善恶祸福自然就明了了,如何趋吉避凶,自己就有方法了,就知道应该怎样做法才能够避免这个灾难。佛在此地教给我们要断恶修善。
【汝等转相教诫。】
这是佛教给我们。在这个社会不断不断在转变,世风日下,这个环境里面佛弟子应该如何相处?佛教给我们『转相教诫』,就是互相劝勉,这就是这个意思,要互相劝勉。我们亲戚朋友,凡是认识的人,都要尽一分力量去劝导他。他能接受,很好,他就转过来了。说实在的话,一百个人当中,九十个人造业,有十个人修善,这个社会还能保存安全,毕竟还有人真正在修善。假如一百个人当中没有一个人修善,那就不得了,一定会有非常惨烈的报应,所以我们尽量劝人修善。有善根、有福德的人接受到佛法,他就会回头。纵然不能接受,所谓「一历耳根,永为道种」,佛法这个善的种子在他的「阿赖耶识」,我们常讲八识田中,给他种下去了,这也是很好。
【如佛经法。】
这就讲「转相教诫」,转相劝导,互相勉励。『如佛经法』,就是如佛经上所说的修学,佛教给我们的方法,我们认真把它做到。经典是理论,「法」是日常生活的规范。
【无得犯也。】
我们决定遵守不犯。这是佛在此地再次的劝勉我们。
【弥勒菩萨。合掌白言。世人恶苦。如是如是。】
世间人造恶,受这些苦报。『如是』就是跟佛在此地所说的完全相应,佛一句话也没说错。那么这个经文,我们想到从第三十二品一直到此地,总共是六品经,到这里是一个大段落。这六品经都是给我们说是非善恶,给我们讲善恶报应,讲得非常详细、非常的明白。所以我们修净土的人纵然没有时间每天把这个经念一遍,至少这个六品经每一天要念一遍,提醒自己,检点一日的思想行为,改过自新,断恶修善,这也就是古德常讲的「持戒念佛」。这个六品经就是戒律。所以我在台北,我们的小道场里面,我们的早课诵经就是诵这个第六品四十八愿,晚课就是诵这一段,三十二到三十七,诵这一段作晚课。
【佛皆慈哀。悉度脱之。】
佛为我们说得这么详细、说得这么明白,实在是大慈大悲,哀愍众生,希望这一切众生都能在这一生当中永脱轮回,得生净土,这是佛的愿望。
【受佛重诲。不敢违失。】
这是弥勒菩萨,也是代表我们大众,表示完全接受佛的教诲。那么这边这一个『重』字,它是个破音字,念重(ㄔㄨㄥˊ;chongˊ)也行,是念重(ㄓㄨㄥˋ;zhongˋ)也行,都可以,意思都讲得通。重(ㄓㄨㄥˋ;zhongˋ)是重要的教诲,重(ㄔㄨㄥˊ;chongˊ)是一而再,再而三,三而四,不断重复的教诲,显示出佛的苦口婆心。所以两个意思都好,它是破音字,你怎么念都可以。『不敢违失』。再看下面第三十八品:
【礼佛现光。】
这一段也是属於劝勉我们。在这一品经里面显示出佛菩萨说法,所谓「三转法轮」。这个「三转法轮」用现代的话来讲是教学法,三种方式。第一种叫「示转」,是给你讲道理,也就是给你说明事实真相,跟你讲理。这个根性利的人,一听就觉悟,就完全承受而没有怀疑。善根弱的还不行。第二种方法就是「劝转」,这个劝里面就有很深的感情,显示出佛对我们真正爱护,以这个来动你的心,这好像不学对不起老师,老师对我们过分的爱护了,这是「摄受」的方便。假如善根更差一点的人,他还是不能接受,那必须什么?必须要拿出证据,现代人什么都讲证据,证据不拿出来,他不相信。那么这一段就是「作证转」。在前面佛是正说、劝说,已经说得太多了,现在这一品里头要给我们作证。
【佛告阿难。若曹欲见无量清净平等觉。及诸菩萨阿罗汉等所居国土。】
这就叫著『阿难』,叫著「阿难」这是一个习惯,下面就有很重要的话讲,提醒大家的注意。『若曹』就是你们大家。要想『见无量清净平等觉』,这就是阿弥陀佛的别号,阿弥陀佛也叫做「无量清净平等觉」,「觉」就是佛的意思。可见得经题里面这个「清净平等觉」就是西方世界本师的名号。这个意思是你们要想见阿弥陀佛,要想见『诸菩萨』以及『阿罗汉』,要想见西方极乐世界,这个见极乐世界是见环境,有没有方法见到?有。这个地方教给我们,你想见不是见不到。
【应起西向。】
这是求感应。极乐世界在西方,你就听佛的话,所以真正念佛人时时刻刻都向西方。站,面向西方;坐,面也向西方;睡觉都向西方,念念不离开西方,这个感应就很快。
【当日没处。恭敬顶礼。称念南无阿弥陀佛。】
你就能够见到阿弥陀佛,就能见到西方极乐世界了。实在讲佛在此地教给我们的方法,跟大势至菩萨在《楞严经》上讲的完全相应。《楞严》上说「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你忆念深了,你就会见到。那么也许有人要问了,我很想见佛为什么见不到?不是佛不现身给你见,佛一现身就把你的功夫完全破坏掉了,太可惜了,所以佛这个时候不来。你们自己冷静想一想,假如现在佛一现前了,我们马上就欢喜,「我见到佛了」,你看,那就完了,清净心没有了,平等心也没有了,这「清净平等觉」马上就失掉了。到什么时候你会见到佛?你的心清净,如如不动,会见到。换句话说,佛菩萨是帮助成就你的清净心,决定不会破坏。所以现在现身的时候,你受不了,一见就乱了,还是不见为好,道理在此地,所以一定要修一心不乱。纵然见到佛了,见如不见,这就对了。
东晋慧远大师是我们净土宗的初祖,我们在传记里面读到,他一生曾经见过三次,就跟此地讲的完全一样。见到佛、见到菩萨、见到罗汉、见到西方极乐世界,他见到了里面的状况,他说跟经上所讲的完全一样。他见到了,是从来没有告诉任何人,这是见如不见,如如不动,这就对了。这是佛示现来给你作证明,西方极乐世界真有,一点都不假,这个感应是非常殊胜的感应。所以慧远大师在临终的时候,这个境界又现前,他才告诉大家「我要走了,西方世界以前见过三次」,他才宣布,才告诉人,说完了就跟阿弥陀佛走了。没有走之前,决定不告诉别人,这个就对了。
那么小的感应,见到佛相、见到佛光、闻到异香,这常有。有许多同修是因为见到这些才产生信心的,原来怎么讲他也不相信。我们达拉斯那边有一位同修见到阿弥陀佛,这才相信了。他是怎么见到的?他父亲生病,在台湾,回到台湾去,父亲病重的时候回到台湾去。他父亲临走的那一天,阿弥陀佛现相了,这个佛相是金色的,是佛的坐像,不是站到的,是坐在那个地方的。这个相不高,大概只有两、三尺高,现在窗户上,他说时间大概有十几分钟到二十分钟,绝对不是眼睛看花的。他是从这个地方信佛的,这是说他信佛的因缘。那么他父亲过世了,走了。以后他做生意,不晓得在什么地方看到这个古董佛像,他看到一尊佛像就是他所见到的,他父亲走的时候所见到的,所以他就把那一尊佛像请回来之后供养在家里,现在送给我们达拉斯佛堂里面,佛堂里供著。他所见的佛像就是这一尊佛像,而在窗户上现这个相的时候,差不多有十几、二十分钟。那么这个境界比较常有,这是现的、看到的是佛像,是一个雕的佛像;窗户上确实没有这个,但是他见到。
见到光,闻到异香,这一种机会就更多,这是学佛人非常正常的现象,而且多半在初学。所以有一些同学来问我,他说「法师,我刚学佛的时候瑞相很多,闻到异香、见佛、见光,现在都见不到了,是不是我退步了?」我就跟他说,我说「你没有退步,你的功夫很正常,如果你现在常常见到,你就著魔了,那就错了」。为什么初学的时候?初学来给你增长信心,已经相信了就不能再现了。再常常现,那就不是好境界了。到你功夫到某一个阶段,等於来考试一样,给你做一个证明,也给你一个安慰,也看看你自己的定力。那么这些事情我们必须要知道。
那么阿难,当然这都是圣人,与会的大众都是大菩萨再来的,所以他们的感应就非常殊胜。那么佛教给他这个方法,阿难尊者立刻就照办:
【阿难即从座起。面西合掌。】
面向西方『合掌』,「合掌」是表敬。什么是敬?一心叫敬。我在求佛的时候,或者我们诵经、我们拜佛、我们念佛,都要一心念,把所有一切妄念统统放下,这个念才得力。这个「合掌」,十个指头代表散乱,把一切散乱收起来合而为一了,表示一心。「合掌」是表一心,一心是真正的恭敬。
【顶礼白言。】
『顶礼』是拜佛,向著西方合掌拜佛。
【我今愿见极乐世界阿弥陀佛。供养奉事。种诸善根。】
阿难顶礼当中有发愿,『愿见极乐世界』,见极乐世界的依报;愿见『阿弥陀佛』,这是西方极乐世界的正报。『供养奉事,种诸善根』,这是阿难之所求,也是阿难之所愿,他的愿求。愿意「供养奉事」,用什么「供养」?如教修行「供养」。辗转劝化就是「奉事」。这两种是一心一意自行化他,就是「种诸善根」。阿难在此地这个愿行也是教导我们的,给我们做了一个榜样,做了一个示范。
【顶礼之间。忽见阿弥陀佛。容颜广大。色相端严。如黄金山。高出一切诸世界上。】
这个感应非常之快,实在讲释迦牟尼佛跟阿弥陀佛合作,立刻就兑现,佛就现前了。诚则灵。你们念《了凡四训》,《了凡四训》讲到画符念咒。有人画的符,这符很灵;有人念咒,咒灵。有人念咒不灵,画符也不灵,什么原因?不诚。什么叫诚?「一念不生谓之诚」,就是心是清净的,里面只要一个念头,这心就不诚了。所以画符,这个符籙家画符的人平常要练,那个符要练得很熟,因为什么?他要快,一笔就画下来。他这个笔点下去,没有念头,一道符画下来一个念头没有,这个符灵。如果在画符还想别的事情,这符就不灵了。
念咒也是如此。所以你们持咒的人,像这个楞严咒、大悲咒很长,那一个咒里头从第一个字到末后一个字一个妄念都没有,这咒就灵,打个妄想,这个咒就不灵了。所以古德跟我们讲「念经不如念咒」,什么原因?经太长了,咒比经短。这一部经从头到尾,一个妄念没有,这经就灵了。太长了。「念咒不如念佛」,这一句佛号四个字,四个字里头不打一个妄想,容易办得到。所以这个咒愈长愈不容易,心地清净愈不容易。
他们是「感应道交」,诚则灵,诚心诚意,一个妄念都没有,所以感得阿弥陀佛现身了。现的这个身相是大身,我们常讲是报身,阿弥陀佛的报身。那么佛的身体是金色光明,所以比喻作『黄金山』,高出一切世界之上。
【又闻十方世界。诸佛如来。称扬赞叹。阿弥陀佛种种功德。无碍无断。】
这一小节也是不能缺少的。世尊给我们介绍说『阿弥陀佛』功德巍巍,十方一切『诸佛如来』没有一个不赞叹的。这是释迦牟尼佛告诉我们的,谁见到了?谁听到了?现在在这个法会十方诸佛都出现了,证明释迦牟尼佛讲的话没有错,是真的。在这个法会上,诸位要知道,不是阿难一个人见到,除了十方世界来参与法会的这些菩萨、罗汉,这些圣人我们不问他,单单讲我们肉眼能看得见的比丘众、比丘尼众,在家的男居士、女居士,还有一些护法众,国王大臣,这些在家的皈依弟子,经典上告诉我们,参与这个法会是两万多人,人人见到。不是某个人见到,大家统统见到,这个不能不相信。那么这是本经佛给我们讲十方佛赞,《弥陀经》里面讲的六方佛赞,在此地我们都看到了。
『无碍无断』,这是讲诸佛如来无碍的辩才对於阿弥陀佛的赞叹,这个赞叹就是指为一切众生介绍西方极乐世界依正庄严,这就是赞叹。释迦牟尼佛给我们讲这部经就是对西方世界的赞叹。「无断」是从来没有间断过。我们念诵是赞叹,我们持名,这一句名号也属於赞叹。所以净宗修行人修行的要诀就是「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这个不夹杂就是真诚,不能夹杂一个妄想。
【阿难白言。彼佛净刹。得未曾有。】
阿难见到了,也见到十方一切诸佛刹土。《观无量寿佛经》,阿难与目犍连跟著释迦牟尼佛到韦提希夫人的皇宫,见到西方世界,见到十方一切诸佛的世界,比较之下,极乐世界是无比的殊胜庄严。所以阿难说了,『彼佛净刹,得未曾有』。
【我亦愿乐生於彼土。】
我们从这个地方来看,阿难的善根比前面阿闍王的善根就不一样。阿闍王子听到释迦牟尼佛讲经说法,只动个念头,希望将来自己成佛跟阿弥陀佛一样,还没想往生,还没想去。阿难就不一样,阿难听了、见到了,就发愿求生净土。所以诸位要问「阿难尊者现在在哪里?」「在西方极乐世界。」「你怎么知道的?」「这经上有。」阿难在西方极乐世界,这就是证明。
【世尊告言。其中生者。已曾亲近无量诸佛。植众德本。汝欲生彼。应当一心归依瞻仰。】
阿难发愿求往生,释迦牟尼佛不辜负他,立刻教给他求往生的方法,这个几句话就很重要了。「信、愿、行」是往生净土的三个条件,叫做「三资粮」,这三个条件缺一不可。「信、愿」,阿难具足了,怎么个修行法?佛在此地这几句话我们要注意到,佛说『其中生者』,凡是生到西方净土的人。『已曾亲近无量诸佛』,正应了《弥陀经》上所说「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纵然是下下品带业往生的,过去生中都曾经「亲近供养无量诸佛」。我们想想前面阿闍王子才供养四百亿佛,四百亿很多了,跟无量还差很多。所以供养四百亿佛,听到这个法门还不动心。我们今天劝人,人家不愿意往生,这有什么奇怪?这很正常的现象。你一劝,人家马上就听,那才叫真奇怪。为什么?你就晓得他过去生中曾经供养无量诸佛,这不是简单的事情,他不是普通人,普通人不可能的事情。所以我们劝归劝,他不肯听、不相信,我们知道很正常。他一听了就接受、就真干,是很不正常,这个要知道。真的不容易。
『植众德本』,这就是福德,多善根、多福德。这个「德本」有两种,一个是「勤修六度」,一个是「一向专念」,这个是「植众德本」。假如这两种都做到了,他决定往生。两种当中做到一种,这一生能不能往生就不能够确定。两种统统做到,「勤修六度,一向专念」,这就对了,这是我们往生的保证。
底下佛劝阿难尊者,『汝欲生彼』,你要想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应当一心归依瞻仰』,注意这个地方,「一心归依」,「一心」是专,二心就不行。我又想亲近阿弥陀佛,还想亲近弥勒菩萨,这就不行了,恐怕两边都去不了。所有学佛的人,辛辛苦苦学一生,最后没有结果,都是三心二意,拿著佛法当人情,认为什么?我要专念一尊佛、一尊菩萨,那些佛菩萨对不起他。或者怀疑什么?我念阿弥陀佛,不念他们,他们见怪,还打这个妄想。认为佛菩萨也跟自己一样,你不来念我,我就找你麻烦,我就怪你。那这样佛菩萨就变成凡人了,甚至於连凡人还不如。凡人当中,贤人、君子你得罪他,他都不会怪你。这是很大的罪业,把佛菩萨看作凡夫,还看作下等凡夫,你说这怎不糟糕!这大错特错!实实在在奉告诸位,过去不管你念什么经、念什么佛、念什么菩萨,你今天专一念阿弥陀佛,那些佛菩萨都鼓掌,都说你对了,你没错,都赞叹你,都祝福你。你还继续那么念下去,这些佛菩萨看了摇头,为什么?不能成就,心不能专一,这就错了。所以一定要「一心」。
「归」是回头、回归。从世间法里面,名闻利养、五欲六尘,我们没有学佛的时候追求这些,世间的荣华富贵,都追求这些。今天学佛了,我不追求这些,我从这里回过头来,我一心一意只求西方净土,这是回归。从世间法里面回归,依靠阿弥陀佛。还得从佛法里面回归,以前我修学许许多多经论、宗派、法门,现在我完全明白了、完全了解了,我要把那些统统放下,从今天起一心一意专修阿弥陀佛的法门。我们礼拜,专礼阿弥陀佛;我们思惟,专想阿弥陀佛;我们口念,专念阿弥陀佛名号;身口意三业皆专,这叫「归依」。净土现在有五经一论,有六样东西是专讲净宗的,最好这五经一论我们专依一部经,省事。专依一部经修行,其余的五种可以做做参考。实在讲做参考,行。你不去理会,也行。专主一门,这就对了。这个五经当中随便专主哪一门,都决定成就,因为这个五经一论统统是教给我们专修专弘的。这叫「归依」。
此地「瞻仰」两个字就是我们平常讲的仰慕,像这个童子仰慕父母一样,常常会想著,看不见就想,要用这样的心态来对阿弥陀佛,来对西方净土,这个西方净土就像自己的家一样。小孩离开家久了,他想家,他要回家。你看一、两岁的小孩,他会说话了,出去玩久了,他要回家,他想家。看不到父母了,他要问他的父母在哪里,他想父母。他那个脑袋里头没有别的,只想父母,只想家。我们把西方极乐世界当作家,阿弥陀佛当作父母,时时刻刻想,时时刻刻恋慕,这样的心态来念佛,一百个人修,一百个人往生,一千个人修,一千个人往生,一个都不会漏掉的,所谓「万修万人去」。所以佛这个地方两句话,「应当一心归依瞻仰」,这两句话的意思非常的深广,我们要细心体会,这就是决定得生。我们今天就讲到此地。
请掀开经本第七十五面第二行,最后两个字开始:
【我哀汝等。甚於父母念子。我於此世作佛。以善攻恶。拔生死之苦。令获五德。升无为之安。】
这是「如贫得宝第三十七品」,前面讲到佛陀教化对个人、对家庭、对社会、对国家、世界都有真实的利益。那么这一段佛是以大慈悲来勉励我们。『我哀汝等』,「我」是释迦牟尼佛自称,「哀」是哀怜,怜悯众生在六道里头长劫的轮回,这个时间实在是太长太长。如果遇不到佛法,实在讲,佛法里面一定要遇到这个法门,如果遇不到这个法门,在一生当中是很不容易超越轮回的。这是佛的慈悲、怜悯,为众生宣说这个法门,在经典里面是苦口婆心的劝勉我们,这个恩德就太大了,所以说是:
『甚於父母念子』,父母对於子女之恩德是一生的,不能延续到生生世世,这个我们一定要晓得,只有佛菩萨怜悯众生是生生世世,永远都在那里看到,都在那里照顾到,这是佛家讲的「佛氏门中,不舍一人」。通常我们听这一句话不知道它真正的含义,对佛法能有相当的理解才懂得这一句话的含义。那是诸佛菩萨对於一切众生,无时无刻不在照顾。那么既然时时刻刻照顾我们,我们为什么没有感触到?为什么还是作恶?还是堕落?还是搞生死轮回?佛菩萨虽然照顾我们,我们不能接受,换句话说,这个过失是在我们自己这一边,不在佛菩萨那边。
『我於此世作佛』,我们善根、福德、机缘成熟了,成熟就是能信、能接受,佛就来了,来为我们讲经说法,帮助我们认识真实的环境,帮助我们解决这一个无始以来没有法子解决的生死大事,这个机缘是非常非常的难得。我们今天虽然没有生在佛同一个时代,而是在佛法末法之中,虽然佛不在世,佛的经典还遗留在人间。我们遇到经典了,读到经典,就如同佛亲自跟我们说法没有两样,能够善於体会,依教奉行,必定能得利益。
佛教给我们『以善攻恶』,我们「恶」的习气太多了,恶的念头太多了,恶的行为太多了,必须认真把它改过来。「善」的标准就是佛在经上所说的。
『拔生死之苦』,「拔」是拔除。为什么会有「生死」?为什么会有轮回?这一个原因一定要知道。佛在一切经论里面告诉我们,这个绝对不是一、两部经,少数经上所讲的,佛是普遍在说,生死轮回的根本就是「见思烦恼」。什么叫「见思烦恼」?「见」是讲错误的见解,「思」就是错误的思想。你的想法、看法错了,这才造成生死轮回的现象。哪些是错误的见解?当然这个见解与思想实在是太多太多了,说不尽。佛说法常常用归纳的方法,把许许多多错误把它归纳为一类一类,这就好说了。错误的见解可以归纳成五大类:
第一个就是「我见」,把这个身体当作我,这一个看法错了。那么也许有人要问了,身不是我,那什么是我?身不是我,身是什么?身是我所有的,是我所,不是我。如果是我,这个身死掉了,我不就死掉了。诸位要晓得,死:身死,我不死。我要死掉了还会去投胎吗?还会去堕三恶道吗?那就没有了。真正的我跟这个身是两桩事情。所以身是我所,不是我。
所以佛法无论是大小乘佛法,讲善恶的标准,为什么常常讲凡是於自己有利益的都是恶,凡是於众生有利益的都叫做善。为什么说於自己有利益的叫恶?增长「我见」。佛教给我们拔除生死根本从这里拔除,你天天增长「我见」,那怎么能出得了三界?这一关就很难,非常非常难。必须认清楚这个身是我所有的,是个工具。当然也得要爱惜它,好好的利用它,利用它做什么?利用它来修道,利用它来修清净心,这叫「借假修真」,这个「假」就是身。要借这个工具来修真正的我,借「假我」来修「真我」那就对了,这个就没错了。
第二类叫「边见」,「边」是两边。第一个是叫「身见」,第二个叫「边见」,「边」是两边。两边为什么也是错误?大乘佛法里讲得非常清楚,就以六祖的话来说,《坛经》实在是六祖大师的语录,里面所说的都是佛法基本的道理以及修学的原则。他老人家讲「本来无一物」,如果我们执著两边,那就不止有一物了,就有很多物了,那当然是错了。「边见」,今天科学家所讲的「相对论」,相对就是两边。科学家知道,我们这一切众生都是生活在相对的空间里面,他看出来了,这个发现也是难能可贵。可惜这些科学家没念过佛经,佛在三千年前就讲「相对论」了,就讲相对的了。这个相对不是真实的,是虚妄的,所以不能够去执著,要晓得它的真相。
第三类跟第四类用我们中国话来讲叫「成见」,「某人成见很深」,绝对是错误的见解。凡是「成见」,可以说都是错误的。「成见」里面分两大类:一类是修因,一类是证果。这个两类,譬如讲修因,「因」错误了,决定不能得到结果。这个世间人,连佛在世的时候都不例外,把这个因果看错了的很多很多。善因一定得善果,恶因决定得恶报,这个一点都不会差错的。
印度有一些修行人定功很深,诸位要知道,得定,他就有神通,也就是我们六根的能力,最常见到的是天眼,这个是最容易得到的,稍微有一点定,他看东西就不一样了,他能够看到我们一般人看不见的东西。那么在古印度有一些修行人看到这个牛,耕田的牛,牛死了,它的灵魂生天了。这是真的,他亲自看见的,於是乎他就觉得很惊奇,人死了会堕三途,牛死了会生天,於是乎他就学牛去,叫「持牛戒」,牛吃草,他也吃青草;牛替人耕田,他也替人耕田,认为他这样修行,将来就可以生天了。佛举这一个例子,这个修行的「因」错了。他能不能生天?决定不能生天。他这样修行,他来生得什么果报?来生必定去做牛去。因为他学牛,天天心里想牛,那当然就变成牛了,他不能生天。他不知道这个牛生天是它前世修的有生天之「因」,在这个时候,它的寿命尽的时候,它这个善因成熟,它是因这个生天的,不是因为做牛这一生「行业」会生天。这个就是「因地」上误会了、错误了。这个世间类似这样错误的人,我们常常见到,他很执著。
第二种是「果」上的错误,这个见解错误。许多人以为生到天上就究竟了。世间人一般宗教徒他们的目标都是生天,认为天是永恒的、永生的。佛告诉我们这是错误的。纵然生到「非想非非想天」,寿命不过是八万大劫,八万大劫还是有个定数,时候到了一样还要堕落,还要轮回。这就说明天并不是究竟的,这个执著、看法是错了。一个是「因」上错误,一个是「果」上错误。
除了以上这四大类之外,所有一切错误的见解,总归一类叫「邪见」,不是正知见,是邪知邪见。所以这个「见惑」有五大类。
「思惑」是错误的想法,也有五大类。这个五大类,第一个「悭贪」,无论对人对事对物,对世间法、对出世间法,你生了贪爱之心就错了,你就想错了。第二个是「瞋恚」。第三个是「愚痴」,「愚痴」就是是非、邪正、善恶颠倒了,想错了,颠倒了,这叫「愚痴」。第四类是「傲慢」。第五类是对於佛菩萨所说的话「怀疑」,不能够深信。这个五大类是属於思想的错误。
你有了这许多错误,这个错误的想法、看法,所以才有六道轮回,这个是这么来的。那么我们要想把生死根本拔除,那就是一定要断「见思烦恼」,就是把这个错误的想法、看法要把它纠正。这个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是非常非常不容易。小乘圣者断了「见惑」,这个「见惑」,三界总共有八十八品,讲品类有八十八品,才证得「初果须陀洹」,小乘初果。证得这个地位,佛告诉我们,他入流了,入哪一流?入圣人之流,他就是圣人了。从此之后,他虽然没出三界,还在三界里轮回,他不会轮到三恶道,他三恶道缘断掉了,他那个轮回就是天上人间,就是这个两道来来去去。来来去去多少次?七次。天上人间七次往返,他的「思惑」就断了,绝对不要等到第八次,七次一定成「阿罗汉」。这是遇到有佛讲经说法的时候,他证「阿罗汉果」。如果没有佛在世呢?没有佛在世,他还是能成就,因为他这个善根、福德、因缘深厚,他证「独觉」,就是「辟支佛」里面的一类。没有佛出现在世间,他能够成「独觉」,跟「阿罗汉」地位完全相同。所以决定没有第八世,他就是七生,决定不会等到第八生。这是讲「拔生死之苦」,这个说起来实在是非常非常的艰难,不是普通人在一生当中能做到的。
所以这一个法门就殊胜了,这个法门叫不需要「断」,就以一句「阿弥陀佛」,以这一句佛号,佛号念到功夫得力,这个「见思烦恼」虽然有,只要它不起作用,这就能脱离轮回了。所以比起其他的法门,这个「见思烦恼」非断不可,不断就不能超越三界。我们这个法门不需要断,只要把它伏住,像石头压草压住,用这一句佛号压住,起心动念都是阿弥陀佛,没有是非人我,没有贪瞋痴慢,念念就是这一句阿弥陀佛,那就成功了。这个在所有一切法门里面称为第一殊胜方便。这个经典里面称「胜义法门」,「胜」是殊胜,「义」是特别,这个法门特别,这个法门殊胜。
这个法门,说老实话,人人做得到,问题就是你肯不肯做?你要肯做,没有一个做不到的。其他的法门,你就是去做,你也未必能做得到,这是真的,未必能把「见思烦恼」断掉。伏没有用,伏烦恼生天,天人修定,这个四禅天、四空天都修定,所以叫「四禅八定」。那个修定,定就是把烦恼伏住。伏住,你生色界天、无色界天,出不了三界。我们这个用一句阿弥陀佛,也就是把心定在阿弥陀佛上,这个方法叫「念佛三昧」,叫「一心不乱」,它的力量跟其他法门修禅定类似,而且实在讲还不需要有很深的定就成功了,这是这个法门的好处,真正能够帮助我们了生死、出三界。
『令获五德』,这个「五德」就是前面讲的「五善」,也就是清净的戒律。『升无为之安』,「升」是晋升、提升,把我们的境界向上提升,获得「无为之安」。「无为」跟「有为」是相对的,「有为」是生灭法,「无为」是不生不灭,在此地就是指往生不退成佛,就是指这个。
【吾般泥洹。经道渐灭。人民谄伪。复为众恶。五烧五痛。久后转剧。】
那么佛这几句话在今天是完全应验了。『般泥洹』就是佛示现「入灭」。释迦牟尼佛七十九岁示现「入灭」,离开我们人间。我们一般人讲释迦牟尼佛的世寿七十九岁,我们中国人常讲八十岁,那是讲虚岁,中国人讲虚岁,实际上释迦牟尼佛是七十九岁圆寂的。「般泥洹」就是圆寂,是梵语音译的。
那么离开这个世间,时间慢慢久了,『经道渐灭』。佛的经典,教给我们修行的方法,逐渐逐渐在这个世间消失了,为什么消失?没有人相信了,没有人修学了,逐渐就消失了。现在虽然印刷术很发达,科技很方便,好像佛教是非常兴旺的样子,其实不然,我们每个同修都了解。佛法有没有消失?消失了,不过没有完全消失,变质了。虽然同样是一部经典,经典上一个字没有改变,讲错了。同样教给我们修学的方法,是修错了,这大有人在。把佛经颠倒讲,我们台湾同胞叫「黑白讲」,真是看得真痛心。讲错了、修错了,方法也错了。
所以佛在《华严经》上说得好,「佛法无人说,虽智莫能解」,「智」是真正有智慧,就是世间聪明智慧的人,他没有办法理解佛所讲的话。那要什么人来说呢?一定要有真正修行的人来说。真正修行,他有心得,他有感应,他能得到三宝的加持,才能说得彷佛,不太走样子。如果完全凭自己的聪明智慧来看佛经,解释佛经,没有不说错的,这太多太多了。
所以我常常劝勉同修,要真正发心学佛,先要念经、要读经,读经是什么?学文言文。我文字上没有障碍,我直接去研究经典,不必要跟著别人走,那靠不住,他讲错了,我们接受了,那不是一错到底!这个事情麻烦了。我自己有能力读经,这是最好了,直接接受佛菩萨的教诲,不要经过别人的解释,这是最上乘法。文字在今天是一个障碍,在从前大家都读文言文,是没有障碍的。现在我们把文言文疏忽掉了,所以经典文字上成了障碍。中国人毕竟在内心里面还是有自己文化的根存在,我们要想恢复不难,能有一年的时间足够了,认真去读经,就是用这一部经本都好,一天念个两遍,一年的时间决定恢复,你决定有能力去读经。
读古人的注解,为什么我强调古人的注解?这有个很简单的理由,古人的注解传到今天总有几百年,那个古注是一千多年,传到今天绝对没有人情的关系。大家看到他这个注得真好,我们才会给它流传下去。如果觉得他注得不能满人意,早就被时间淘汰掉了,谁肯花钱去印它?从前印,在宋以前要靠手抄,哪有那么多时间去抄这些没用的东西?以后这个木刻版发明了,是木刻的,那个工本很高,所以经书流通相当不容易。不是真正好东西不可能流传到今天,这就是古人的注解可靠之处在此地。他们真正有修行的功夫,真正有心得,这是比较可靠的。今人呢?不太可靠,今人还没有经过时间的考验,我们暂时把它放在一边,先读古人的,因为那个靠得住。今人的时候,我们现在还找不到标准,还不敢说;古人那个标准已经存在了,那已经可靠了,所以我们读古人的注解作为参考,那么这样就好。
这个「经道」逐渐逐渐变质了,渐渐就消失了。『人民谄伪』,他为什么会「谄伪」?「伪」是虚假,又要造作罪业了,这是我们能够想像得到的。第一,无始劫来的烦恼习气很重,这是「因」。其次,没有圣贤人的教化,必然会受社会恶的这个风气影响,这个是恶缘。内有恶因,外有恶缘,他怎么不作恶?所以『复为众恶』,就是前面讲的「五恶五烧五痛」。
『久后转剧』,「剧」是剧烈,这就是一代比一代严重,这个我们可以从历史上能够观察出来。而这个严重的程度是加速度的在增长,这非常非常可怕。我们在小时候常常听著老人讲「一代不如一代」,我们听了耳熟,但是没有感觉,不晓得什么叫「一代不如一代」。现在细细想一想,我们比上一代虽然在物质生活上比他们是进步很多,但是在道德、在修养、在精神,不如,确实不如。不但不如上一代,就是我们在这一生当中细细来观察,如果是以十年、十年作一个阶段来说,今年就不如十年前。我的感触比你们要敏锐得多,因为我天天在外面跑。我到美国来十年了,我第一次是八二年来的,每年都来一、两次,年年不一样,一年比一年差,不是一年比一年进步,年年不一样。那么我们看台湾或者看其他地区,亦复如是。这看了真可怕。这是因。既然造恶因,后面哪里会有善果?不可能的。这个是我们一定要很冷静、很仔细的去观察,善恶祸福自然就明了了,如何趋吉避凶,自己就有方法了,就知道应该怎样做法才能够避免这个灾难。佛在此地教给我们要断恶修善。
【汝等转相教诫。】
这是佛教给我们。在这个社会不断不断在转变,世风日下,这个环境里面佛弟子应该如何相处?佛教给我们『转相教诫』,就是互相劝勉,这就是这个意思,要互相劝勉。我们亲戚朋友,凡是认识的人,都要尽一分力量去劝导他。他能接受,很好,他就转过来了。说实在的话,一百个人当中,九十个人造业,有十个人修善,这个社会还能保存安全,毕竟还有人真正在修善。假如一百个人当中没有一个人修善,那就不得了,一定会有非常惨烈的报应,所以我们尽量劝人修善。有善根、有福德的人接受到佛法,他就会回头。纵然不能接受,所谓「一历耳根,永为道种」,佛法这个善的种子在他的「阿赖耶识」,我们常讲八识田中,给他种下去了,这也是很好。
【如佛经法。】
这就讲「转相教诫」,转相劝导,互相勉励。『如佛经法』,就是如佛经上所说的修学,佛教给我们的方法,我们认真把它做到。经典是理论,「法」是日常生活的规范。
【无得犯也。】
我们决定遵守不犯。这是佛在此地再次的劝勉我们。
【弥勒菩萨。合掌白言。世人恶苦。如是如是。】
世间人造恶,受这些苦报。『如是』就是跟佛在此地所说的完全相应,佛一句话也没说错。那么这个经文,我们想到从第三十二品一直到此地,总共是六品经,到这里是一个大段落。这六品经都是给我们说是非善恶,给我们讲善恶报应,讲得非常详细、非常的明白。所以我们修净土的人纵然没有时间每天把这个经念一遍,至少这个六品经每一天要念一遍,提醒自己,检点一日的思想行为,改过自新,断恶修善,这也就是古德常讲的「持戒念佛」。这个六品经就是戒律。所以我在台北,我们的小道场里面,我们的早课诵经就是诵这个第六品四十八愿,晚课就是诵这一段,三十二到三十七,诵这一段作晚课。
【佛皆慈哀。悉度脱之。】
佛为我们说得这么详细、说得这么明白,实在是大慈大悲,哀愍众生,希望这一切众生都能在这一生当中永脱轮回,得生净土,这是佛的愿望。
【受佛重诲。不敢违失。】
这是弥勒菩萨,也是代表我们大众,表示完全接受佛的教诲。那么这边这一个『重』字,它是个破音字,念重(ㄔㄨㄥˊ;chongˊ)也行,是念重(ㄓㄨㄥˋ;zhongˋ)也行,都可以,意思都讲得通。重(ㄓㄨㄥˋ;zhongˋ)是重要的教诲,重(ㄔㄨㄥˊ;chongˊ)是一而再,再而三,三而四,不断重复的教诲,显示出佛的苦口婆心。所以两个意思都好,它是破音字,你怎么念都可以。『不敢违失』。再看下面第三十八品:
【礼佛现光。】
这一段也是属於劝勉我们。在这一品经里面显示出佛菩萨说法,所谓「三转法轮」。这个「三转法轮」用现代的话来讲是教学法,三种方式。第一种叫「示转」,是给你讲道理,也就是给你说明事实真相,跟你讲理。这个根性利的人,一听就觉悟,就完全承受而没有怀疑。善根弱的还不行。第二种方法就是「劝转」,这个劝里面就有很深的感情,显示出佛对我们真正爱护,以这个来动你的心,这好像不学对不起老师,老师对我们过分的爱护了,这是「摄受」的方便。假如善根更差一点的人,他还是不能接受,那必须什么?必须要拿出证据,现代人什么都讲证据,证据不拿出来,他不相信。那么这一段就是「作证转」。在前面佛是正说、劝说,已经说得太多了,现在这一品里头要给我们作证。
【佛告阿难。若曹欲见无量清净平等觉。及诸菩萨阿罗汉等所居国土。】
这就叫著『阿难』,叫著「阿难」这是一个习惯,下面就有很重要的话讲,提醒大家的注意。『若曹』就是你们大家。要想『见无量清净平等觉』,这就是阿弥陀佛的别号,阿弥陀佛也叫做「无量清净平等觉」,「觉」就是佛的意思。可见得经题里面这个「清净平等觉」就是西方世界本师的名号。这个意思是你们要想见阿弥陀佛,要想见『诸菩萨』以及『阿罗汉』,要想见西方极乐世界,这个见极乐世界是见环境,有没有方法见到?有。这个地方教给我们,你想见不是见不到。
【应起西向。】
这是求感应。极乐世界在西方,你就听佛的话,所以真正念佛人时时刻刻都向西方。站,面向西方;坐,面也向西方;睡觉都向西方,念念不离开西方,这个感应就很快。
【当日没处。恭敬顶礼。称念南无阿弥陀佛。】
你就能够见到阿弥陀佛,就能见到西方极乐世界了。实在讲佛在此地教给我们的方法,跟大势至菩萨在《楞严经》上讲的完全相应。《楞严》上说「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你忆念深了,你就会见到。那么也许有人要问了,我很想见佛为什么见不到?不是佛不现身给你见,佛一现身就把你的功夫完全破坏掉了,太可惜了,所以佛这个时候不来。你们自己冷静想一想,假如现在佛一现前了,我们马上就欢喜,「我见到佛了」,你看,那就完了,清净心没有了,平等心也没有了,这「清净平等觉」马上就失掉了。到什么时候你会见到佛?你的心清净,如如不动,会见到。换句话说,佛菩萨是帮助成就你的清净心,决定不会破坏。所以现在现身的时候,你受不了,一见就乱了,还是不见为好,道理在此地,所以一定要修一心不乱。纵然见到佛了,见如不见,这就对了。
东晋慧远大师是我们净土宗的初祖,我们在传记里面读到,他一生曾经见过三次,就跟此地讲的完全一样。见到佛、见到菩萨、见到罗汉、见到西方极乐世界,他见到了里面的状况,他说跟经上所讲的完全一样。他见到了,是从来没有告诉任何人,这是见如不见,如如不动,这就对了。这是佛示现来给你作证明,西方极乐世界真有,一点都不假,这个感应是非常殊胜的感应。所以慧远大师在临终的时候,这个境界又现前,他才告诉大家「我要走了,西方世界以前见过三次」,他才宣布,才告诉人,说完了就跟阿弥陀佛走了。没有走之前,决定不告诉别人,这个就对了。
那么小的感应,见到佛相、见到佛光、闻到异香,这常有。有许多同修是因为见到这些才产生信心的,原来怎么讲他也不相信。我们达拉斯那边有一位同修见到阿弥陀佛,这才相信了。他是怎么见到的?他父亲生病,在台湾,回到台湾去,父亲病重的时候回到台湾去。他父亲临走的那一天,阿弥陀佛现相了,这个佛相是金色的,是佛的坐像,不是站到的,是坐在那个地方的。这个相不高,大概只有两、三尺高,现在窗户上,他说时间大概有十几分钟到二十分钟,绝对不是眼睛看花的。他是从这个地方信佛的,这是说他信佛的因缘。那么他父亲过世了,走了。以后他做生意,不晓得在什么地方看到这个古董佛像,他看到一尊佛像就是他所见到的,他父亲走的时候所见到的,所以他就把那一尊佛像请回来之后供养在家里,现在送给我们达拉斯佛堂里面,佛堂里供著。他所见的佛像就是这一尊佛像,而在窗户上现这个相的时候,差不多有十几、二十分钟。那么这个境界比较常有,这是现的、看到的是佛像,是一个雕的佛像;窗户上确实没有这个,但是他见到。
见到光,闻到异香,这一种机会就更多,这是学佛人非常正常的现象,而且多半在初学。所以有一些同学来问我,他说「法师,我刚学佛的时候瑞相很多,闻到异香、见佛、见光,现在都见不到了,是不是我退步了?」我就跟他说,我说「你没有退步,你的功夫很正常,如果你现在常常见到,你就著魔了,那就错了」。为什么初学的时候?初学来给你增长信心,已经相信了就不能再现了。再常常现,那就不是好境界了。到你功夫到某一个阶段,等於来考试一样,给你做一个证明,也给你一个安慰,也看看你自己的定力。那么这些事情我们必须要知道。
那么阿难,当然这都是圣人,与会的大众都是大菩萨再来的,所以他们的感应就非常殊胜。那么佛教给他这个方法,阿难尊者立刻就照办:
【阿难即从座起。面西合掌。】
面向西方『合掌』,「合掌」是表敬。什么是敬?一心叫敬。我在求佛的时候,或者我们诵经、我们拜佛、我们念佛,都要一心念,把所有一切妄念统统放下,这个念才得力。这个「合掌」,十个指头代表散乱,把一切散乱收起来合而为一了,表示一心。「合掌」是表一心,一心是真正的恭敬。
【顶礼白言。】
『顶礼』是拜佛,向著西方合掌拜佛。
【我今愿见极乐世界阿弥陀佛。供养奉事。种诸善根。】
阿难顶礼当中有发愿,『愿见极乐世界』,见极乐世界的依报;愿见『阿弥陀佛』,这是西方极乐世界的正报。『供养奉事,种诸善根』,这是阿难之所求,也是阿难之所愿,他的愿求。愿意「供养奉事」,用什么「供养」?如教修行「供养」。辗转劝化就是「奉事」。这两种是一心一意自行化他,就是「种诸善根」。阿难在此地这个愿行也是教导我们的,给我们做了一个榜样,做了一个示范。
【顶礼之间。忽见阿弥陀佛。容颜广大。色相端严。如黄金山。高出一切诸世界上。】
这个感应非常之快,实在讲释迦牟尼佛跟阿弥陀佛合作,立刻就兑现,佛就现前了。诚则灵。你们念《了凡四训》,《了凡四训》讲到画符念咒。有人画的符,这符很灵;有人念咒,咒灵。有人念咒不灵,画符也不灵,什么原因?不诚。什么叫诚?「一念不生谓之诚」,就是心是清净的,里面只要一个念头,这心就不诚了。所以画符,这个符籙家画符的人平常要练,那个符要练得很熟,因为什么?他要快,一笔就画下来。他这个笔点下去,没有念头,一道符画下来一个念头没有,这个符灵。如果在画符还想别的事情,这符就不灵了。
念咒也是如此。所以你们持咒的人,像这个楞严咒、大悲咒很长,那一个咒里头从第一个字到末后一个字一个妄念都没有,这咒就灵,打个妄想,这个咒就不灵了。所以古德跟我们讲「念经不如念咒」,什么原因?经太长了,咒比经短。这一部经从头到尾,一个妄念没有,这经就灵了。太长了。「念咒不如念佛」,这一句佛号四个字,四个字里头不打一个妄想,容易办得到。所以这个咒愈长愈不容易,心地清净愈不容易。
他们是「感应道交」,诚则灵,诚心诚意,一个妄念都没有,所以感得阿弥陀佛现身了。现的这个身相是大身,我们常讲是报身,阿弥陀佛的报身。那么佛的身体是金色光明,所以比喻作『黄金山』,高出一切世界之上。
【又闻十方世界。诸佛如来。称扬赞叹。阿弥陀佛种种功德。无碍无断。】
这一小节也是不能缺少的。世尊给我们介绍说『阿弥陀佛』功德巍巍,十方一切『诸佛如来』没有一个不赞叹的。这是释迦牟尼佛告诉我们的,谁见到了?谁听到了?现在在这个法会十方诸佛都出现了,证明释迦牟尼佛讲的话没有错,是真的。在这个法会上,诸位要知道,不是阿难一个人见到,除了十方世界来参与法会的这些菩萨、罗汉,这些圣人我们不问他,单单讲我们肉眼能看得见的比丘众、比丘尼众,在家的男居士、女居士,还有一些护法众,国王大臣,这些在家的皈依弟子,经典上告诉我们,参与这个法会是两万多人,人人见到。不是某个人见到,大家统统见到,这个不能不相信。那么这是本经佛给我们讲十方佛赞,《弥陀经》里面讲的六方佛赞,在此地我们都看到了。
『无碍无断』,这是讲诸佛如来无碍的辩才对於阿弥陀佛的赞叹,这个赞叹就是指为一切众生介绍西方极乐世界依正庄严,这就是赞叹。释迦牟尼佛给我们讲这部经就是对西方世界的赞叹。「无断」是从来没有间断过。我们念诵是赞叹,我们持名,这一句名号也属於赞叹。所以净宗修行人修行的要诀就是「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这个不夹杂就是真诚,不能夹杂一个妄想。
【阿难白言。彼佛净刹。得未曾有。】
阿难见到了,也见到十方一切诸佛刹土。《观无量寿佛经》,阿难与目犍连跟著释迦牟尼佛到韦提希夫人的皇宫,见到西方世界,见到十方一切诸佛的世界,比较之下,极乐世界是无比的殊胜庄严。所以阿难说了,『彼佛净刹,得未曾有』。
【我亦愿乐生於彼土。】
我们从这个地方来看,阿难的善根比前面阿闍王的善根就不一样。阿闍王子听到释迦牟尼佛讲经说法,只动个念头,希望将来自己成佛跟阿弥陀佛一样,还没想往生,还没想去。阿难就不一样,阿难听了、见到了,就发愿求生净土。所以诸位要问「阿难尊者现在在哪里?」「在西方极乐世界。」「你怎么知道的?」「这经上有。」阿难在西方极乐世界,这就是证明。
【世尊告言。其中生者。已曾亲近无量诸佛。植众德本。汝欲生彼。应当一心归依瞻仰。】
阿难发愿求往生,释迦牟尼佛不辜负他,立刻教给他求往生的方法,这个几句话就很重要了。「信、愿、行」是往生净土的三个条件,叫做「三资粮」,这三个条件缺一不可。「信、愿」,阿难具足了,怎么个修行法?佛在此地这几句话我们要注意到,佛说『其中生者』,凡是生到西方净土的人。『已曾亲近无量诸佛』,正应了《弥陀经》上所说「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纵然是下下品带业往生的,过去生中都曾经「亲近供养无量诸佛」。我们想想前面阿闍王子才供养四百亿佛,四百亿很多了,跟无量还差很多。所以供养四百亿佛,听到这个法门还不动心。我们今天劝人,人家不愿意往生,这有什么奇怪?这很正常的现象。你一劝,人家马上就听,那才叫真奇怪。为什么?你就晓得他过去生中曾经供养无量诸佛,这不是简单的事情,他不是普通人,普通人不可能的事情。所以我们劝归劝,他不肯听、不相信,我们知道很正常。他一听了就接受、就真干,是很不正常,这个要知道。真的不容易。
『植众德本』,这就是福德,多善根、多福德。这个「德本」有两种,一个是「勤修六度」,一个是「一向专念」,这个是「植众德本」。假如这两种都做到了,他决定往生。两种当中做到一种,这一生能不能往生就不能够确定。两种统统做到,「勤修六度,一向专念」,这就对了,这是我们往生的保证。
底下佛劝阿难尊者,『汝欲生彼』,你要想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应当一心归依瞻仰』,注意这个地方,「一心归依」,「一心」是专,二心就不行。我又想亲近阿弥陀佛,还想亲近弥勒菩萨,这就不行了,恐怕两边都去不了。所有学佛的人,辛辛苦苦学一生,最后没有结果,都是三心二意,拿著佛法当人情,认为什么?我要专念一尊佛、一尊菩萨,那些佛菩萨对不起他。或者怀疑什么?我念阿弥陀佛,不念他们,他们见怪,还打这个妄想。认为佛菩萨也跟自己一样,你不来念我,我就找你麻烦,我就怪你。那这样佛菩萨就变成凡人了,甚至於连凡人还不如。凡人当中,贤人、君子你得罪他,他都不会怪你。这是很大的罪业,把佛菩萨看作凡夫,还看作下等凡夫,你说这怎不糟糕!这大错特错!实实在在奉告诸位,过去不管你念什么经、念什么佛、念什么菩萨,你今天专一念阿弥陀佛,那些佛菩萨都鼓掌,都说你对了,你没错,都赞叹你,都祝福你。你还继续那么念下去,这些佛菩萨看了摇头,为什么?不能成就,心不能专一,这就错了。所以一定要「一心」。
「归」是回头、回归。从世间法里面,名闻利养、五欲六尘,我们没有学佛的时候追求这些,世间的荣华富贵,都追求这些。今天学佛了,我不追求这些,我从这里回过头来,我一心一意只求西方净土,这是回归。从世间法里面回归,依靠阿弥陀佛。还得从佛法里面回归,以前我修学许许多多经论、宗派、法门,现在我完全明白了、完全了解了,我要把那些统统放下,从今天起一心一意专修阿弥陀佛的法门。我们礼拜,专礼阿弥陀佛;我们思惟,专想阿弥陀佛;我们口念,专念阿弥陀佛名号;身口意三业皆专,这叫「归依」。净土现在有五经一论,有六样东西是专讲净宗的,最好这五经一论我们专依一部经,省事。专依一部经修行,其余的五种可以做做参考。实在讲做参考,行。你不去理会,也行。专主一门,这就对了。这个五经当中随便专主哪一门,都决定成就,因为这个五经一论统统是教给我们专修专弘的。这叫「归依」。
此地「瞻仰」两个字就是我们平常讲的仰慕,像这个童子仰慕父母一样,常常会想著,看不见就想,要用这样的心态来对阿弥陀佛,来对西方净土,这个西方净土就像自己的家一样。小孩离开家久了,他想家,他要回家。你看一、两岁的小孩,他会说话了,出去玩久了,他要回家,他想家。看不到父母了,他要问他的父母在哪里,他想父母。他那个脑袋里头没有别的,只想父母,只想家。我们把西方极乐世界当作家,阿弥陀佛当作父母,时时刻刻想,时时刻刻恋慕,这样的心态来念佛,一百个人修,一百个人往生,一千个人修,一千个人往生,一个都不会漏掉的,所谓「万修万人去」。所以佛这个地方两句话,「应当一心归依瞻仰」,这两句话的意思非常的深广,我们要细心体会,这就是决定得生。我们今天就讲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