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寿经 (第四十四集) 1992/6 美国圣荷西迪安那大学 档名:02-012-0044
请掀开经本六十三页,倒数第四行,最后两个字看起:
【郁单成七宝。横揽成万物。光精明俱出。善好殊无比。著於无上下。洞达无边际。】
这个几句话是说明西方世界所有万物都是成於自然。「自然」在此地不太好懂,很难体会,因为这个是性德的流露,与我们通常这个「自然」的观念不一样,决定不相同,所以佛经里头有一个术语叫「法尔」,「法尔」就是一切法它本来就是这个样子的。这不得已我们还用比喻说,比喻,诸位要知道,只能比喻个彷佛,没有法子比得那么样逼真,但是从这个彷佛,你去体会、去领略,能得一点轮廓。真正要明白这个境界那一定要功夫,功夫到家,你亲自证得的那才叫真实。为什么我们没有法子体会?诸位要知道,我们现前所看到的境界,山河大地、宇宙星球、森罗万象,从哪来的?当然是自性变现出来的。可是自性变现出来了,它不自然了,为什么不自然?它里面有改变。就好像一棵树木、花草一样,经过人工修理,它就不是自然的了,虽是自然而生的,可是经过人工去给它修理。
「法尔」本性里面流露出的这些万物,为什么我们今天说它不自然?我们起心动念就是给它加工,就是给它修理了。所以我们看到这个宇宙,虽然说自然,不是此地所讲的「法尔自然」,不是这个意思。它这个自然的境界必须要到我们於一切境界当中,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著,那个境界就是属於此地所说的法尔自然,完全是自性流露出来,这是真正的美、真实的美。
『郁单』也是比喻,「郁单」就是我们有些地方翻作「北拘卢洲」,是佛讲我们这个小世界,四大部洲的北洲,北洲梵音叫「郁单那」,也翻作「北拘卢」。这一洲福报很大,人民的生活不需要操劳,不需要耕种,不需要经营,所有一切生活需要的都是自然生长的,所以这个福报就太大了。衣食自然,不要操一点心,寿命又长,经上讲寿命都是千岁,很少生病的,这样好的一个地方。但是这个地方的人享福享惯了,人在福中把修行忘掉了,所以佛法这一洲没有。你看寺庙里头,你们看到韦驮菩萨,韦驮殿上面有个匾额,这个匾额通常写的是「三洲感应」,四大部洲只有三洲感应,就是「北拘卢洲」没有佛法,他要想护法护不上,那边没有佛法,福报很大。这个地方用它来形容西方极乐世界所有的资源都是自然的,非常的丰富,「郁单成七宝」。「七宝」是从我们这个世间比喻而说的,实际上西方世界的珍宝是无量无边,说之不尽。
『横揽成万物』,这是说性德自然流露化成的,就是变化成这一个世界,世界里面所有一切的万物。『光精明俱出』,这四个字是形容万物之美。「光」是光明,一切物质都放光,光明、精美、明净,「明」是清净,没有一丝毫缺陷。西方世界任何一个物质,你找它的缺陷找不到,总是叫人人看到欢喜、满愿。『善好殊无比』,「殊」是殊胜,它的善好是十方世界不能跟它相比的。
『著於无上下,洞达无边际』,这两句是汇归本体,这说明它为什么这样好。前面这一句是「如如之理」,就是自性,「著於无上下」,「著」是显著,非常的明显,人人都能够看出来,人人都能够见到。「上下」是比喻我们今天这个世间所讲的相对,我们是生活在相对的世界里,西方极乐世界没有相对的,为什么?心意识里面才有相对,真如本性里头哪有相对?没有上下、没有大小、没有先后、没有长短。我们这边,你所说得出的统统是相对的,西方世界没有,这才显示出自性圆满的流露。
「洞达」,这是智慧,自性里面流出来圆满究竟的智慧。不但对於西方世界,对於十方无量无边的世界都通达、都明了,尽虚空遍法界没有边际,没有隔阂。尽虚空遍法界实际上讲就是一个自己,哪有不知道的道理!虚空法界是自性显现出来的,正如同我们作梦一样,梦中所有一切境界是自心变现出来的。因为迷失了自性,所以对於整个境界不了解,如果觉悟了,那就样样都明了。经文到这个地方是把西方世界人事环境、物质环境的微妙、殊胜、美好,做了一个概略的介绍。下面释迦牟尼佛苦口婆心的劝勉我们,劝我们要发愿往生,说:
【宜各勤精进。努力自求之。必得超绝去。往生无量清净阿弥陀佛国。】
佛在这个经里面劝勉我们求生净土的这个话讲得太多了,一而三,三而四,四而五,真是苦口婆心。如果这个地方不是真的好、真实的殊胜,释迦牟尼佛何必这样劝我们?劝个一次、两次就可以了。不断的在劝,还没劝完,后头还有,所以就晓得那个地方是真好,决定不欺骗我们。所以说『宜』,「宜」是应该的意思。『各』是每一个人,都应该要『精进』。『努力自求之』,西方净土到哪里求?要自己求,向外求,求不到的。释迦牟尼佛没有法子给你,阿弥陀佛也没有法子给你,必须要你自己求。因为他们这个条件,我们现在很明了了,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真正的条件就是本经经题上所讲的,要清净心、要平等心、要觉悟心,这就行了,这是基本条件。我们有信、有愿、有行,「信、愿、行」要达不到清净平等觉还是不能往生,这个要知道。
通常祖师大德给我们讲,有了强烈的信愿就决定往生;我刚才给诸位说的,没有清净平等觉就决定不能往生,这两种说法有没有冲突?你们想一想,没有冲突。决定的信愿,心就清净了。心为什么不清净?你的信愿会动摇,不够坚定。真正有坚定的信、愿、行,二六时中,就是一天到晚这一生之中只求一个目标,只有一个方向,其他的统统都放下、都舍弃了,这个心怎么不清净!怎么不平等!理事都明了,我们修学就稳当,所以一定要自求。自己真正努力用功,诸佛菩萨本愿威神才能加持得上,这个加持就是俗话讲保佑,加持。
『必得超绝去』,这个语气非常肯定,必定得生。『往生无量清净阿弥陀佛国』。西方极乐世界,世尊在此地赞叹无量清净,没有一样不清净。
【横截於五趣。恶道自闭塞。】
这两句是讲我们现前真实的利益。换句话说,如果不生西方极乐世界,你就决定脱离不了六道轮回。这个地方讲『五趣』是讲五道,通常我们也讲六道,六道跟五道是一个意思。讲五道就不说阿修罗,就不论阿修罗了,就是天、人、畜生、饿鬼、地狱,这叫「五趣」。六道是加一个阿修罗。不加阿修罗,阿修罗到哪去了?诸位要知道阿修罗散在四道,五道里头只有地狱里头没有阿修罗。天上有阿修罗,人间有阿修罗,畜生有阿修罗,鬼里头有阿修罗,这个四道里头统统都有阿修罗,在哪一道就算他是哪一道,不另算的。经上特别另算阿修罗是专门讲天道阿修罗,那个不指其他三道的。所以「五趣」跟六道是一桩事情。
《楞严经》可以说是比其他经典讲得详细,《楞严经》上讲「七趣」,比六道还要加一道,加的是哪一道?加的是仙道,我们中国人讲仙人,仙人这是《楞严经》特别把他提出来说说他的情况。其实这个仙有天仙,天仙就归到天人了,天道;有人间修行成仙的,那就算人道;畜生里头也有修成仙的;鬼里头也有修成仙的,所以仙人也散布在四道,这个通常都把它省略掉了,都不单独说了,唯独《楞严》有说。所以诸位看到「五趣」、六道、七趣,全是说的一桩事情。这是讲我们这个世间轮回的状况,如果不往生,是决定不能避免,这个事情非常的可怕。
『恶道自闭塞』,就是真正发愿求往生,「横截」是横超,超越六道了,超越了。「恶道自闭塞」,我们这一生、过去生造了不少恶业,恶业将来必定要受三途的恶报,现在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了,这个恶报全部都免了,极重的罪业也都消除掉了。我们要问问怎么消的,第一个,是自己真正彻底觉悟了,觉悟之人绝对不会再造恶,如果再造恶,说个老实话,他并没有觉悟,真正觉悟的人不会再造恶的。不再造恶,他恶的缘断掉了,虽有因,没有缘,不会结果,这是这样断掉的。这是从自己本身上说的。另外一个就是外缘,我们过去害了人、杀了人,冤冤相报,这一些冤家债主怎么肯罢休?
我今天听到一些同修给我说,说某人破产了,破产是佛法里面讲败家子,所以财产是五家共有,不是你自己的,这个要知道。所以一个人有福报,真正聪明人有福报的时候不享受。那你永远存在那个地方,你没有用它。福报来了,怎么不享受呢?布施,我不接受这个果报。
中国古时候商人经商有个模范商人,后来中国人把他奉尊为财神。台湾的财神是拜关公,关公对於理财,没听说过他理得很好,很没有道理。大陆上供财神供范蠡,那个有道理。你看范蠡帮助越王勾践中兴了国家,这个中兴比创业难,太难太难了。国家被灭亡,居然能够恢复,这很不是一个容易事情,他真是第一功臣。这个国家恢复之后了,他非常了解越王勾践的心,这个人是可以共患难不能共富贵。困难的时候,可以做好朋友,好的助手;享福的时候,不行,他这个心量不大。所以就改变姓名逃掉了,以后就经商做生意,改个名字叫陶朱公,陶朱公就是范蠡。
做生意,他很会理财,没有多少年发达了,发了大财了,发财之后,布施,全部布施光,从小生意再做起,做几年又发了,三聚三散,这个了不起。他的财发的时候,他不享受,完全回馈给社会,去救济一些苦难的人民,自己不要享受,他这个财永远在,永远不会失掉。所以中国以后这个商人供奉他作财神,他是我们商人的一个榜样,商人的一个典型,应当向他学习,这个很有意义。所以要知道散财,要知道把福报储存在哪里,储存在一切众生的福报上,这福报就享受不尽了。所以不可以积财。积财,实在讲你的福报很有限,这个福报消失之后,立刻就崩溃了,所以不要积财。
聪明人会散财,散财是真正保持著财富,所以我们学佛,明白这个道理。我们的收入无论多少,衣食足了,生活实在讲要节俭,节俭是惜福,一方面惜福,一方面修福,这个福报永远享不尽。修福当中实在讲也不难,譬如我们每天存一块钱,这个不多,我们用一个小盒子每一天存一块钱,一年就有三百六十块了,这三百六十块做慈善的事业,或者做放生,或者做印经来布施,只要有恒心,这个福报不可思议。所以在生活当中能够有一点结余的时候,做这个好事,这个一生累积下来不得了,积小福报就成大福德,人人都可以做,就是你会不会做。
所以这个世间有财富,这是你命里面有财富,发大财,这是福报。如何去用这个财富是智慧,那就不是福报了,是智慧。所以有福没有智,这个财富绝对不是好事情,不但害自己,也害别人,反不如有智没有财的。有智没有财,他不会做坏事情,虽然自己生活清苦一点,对自己没有伤害,对大众也不会伤害。所以两者比较,还是要智,智慧重要。
佛称为「二足尊」,「足」是圆满的意思,满足,哪两种满足?第一个是智慧圆满,第二个是财富圆满,所以说「福慧二足尊」。有智慧没有财富不能度众生。建个道场需要钱,印送经书也要钱,干什么都离不开财富。所以佛的财富全部都是应用在帮助众生上。极乐世界,我们在前面看到的,阿弥陀佛作大施主,建成这样一个美好的环境提供给十方法界真正有愿修清净行的人,提供给他们去受用,不是阿弥陀佛自己受用,是提供给大家受用,这就对了,这是真实的智慧。
所以这是为什么能够离开六道轮回,为什么能够脱离三恶道。所以纵然今生、过去那些冤亲债主,你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之后,说实在话,有能力还债了,有这么大的福报才能还得尽。何况一方面还他债,这个还债是与他有缘,一方面来度脱他,比在六道里头冤冤相报那强胜太多太多了。六道里头是冤冤相报,还债的时候不甘心,他有怨恨心在,他不是很痛快的去还。
【无极之胜道。易往而无人。】
这是佛非常感叹的一句话。『无极之胜道』是赞叹西方极乐世界。往生西方世界不难,的确是很容易的一桩事情,可惜怎么样?人就偏偏不肯去。
【其国不逆违。】
这一句是说明真的容易往生。
【自然所牵随。】
这一句是说明,虽然很容易去,为什么不能去?此地这个『自然』跟前面讲的自然的意思完全不同。前面自然是讲法性自然的流露,这个地方的「自然」就是指烦恼、人情种种障碍把你牵住了,你对这个世间有牵挂,你就去不了了,所以为「自然所牵随」了,你去不了。
【捐志若虚空。】
这是佛在此地这个末后再劝勉我们。『捐』就是舍弃。『志』就是对这个世间的愿望,我们讲志愿。在世间想做这个,想做那个,那都是麻烦,都是你往生的障碍。所以必须要觉悟,要把它舍得干干净净。这舍得干净,要紧的是心上舍,不是指事上舍。事,实在讲没有障碍,《华严》上讲得很清楚,「事事无碍」,不障碍,障碍是心,心里头有牵挂,这个就麻烦了。所以佛教我们离相,教我们不执著,都是从心地。你心里头不执著,心里面清净,你就没有牵挂,没有忧虑,没有障碍。事上,事上没有关系,事事确实是无碍的。如果这个事确实能够妨碍自己的心境,那么事要舍。事不碍清净心了,你舍就错了,不舍也错,舍与不舍都错了,那用什么态度?顺其自然就对了。存心去舍,你已经动了念头;我想不舍,也动念头了,都是过错,所以舍与不舍两边都舍掉,心地清净像『虚空』一样,一样都不染著。
【勤行求道德。】
一心一意,我只求『道』,我只求『德』。「道德」在此地有它的讲法,跟一般讲道德不一样。这个「道」是念佛,这个「德」是往生,我们所得到的是得生净土。这个「道德」这个「德」跟得失的「得」是一个意思,完全相同。你修道,你必定有得,我们念佛决定得生净土,所以这个地方的「道德」是这个意思。生到西方世界了:
【可得极长生。寿乐无有极。】
生到西方世界,人人寿命跟阿弥陀佛相同。阿弥陀佛无量寿,凡是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的人,全都是无量寿。那个世界没有苦,一切苦难的名字都听不到,哪有事实?没有这些苦难的事实,所以称之为极乐,『寿乐无有极』。
【何为著世事。譊譊忧无常。】
这是释迦牟尼佛对我们这些世人不能完全相信,半信半疑,发出非常感叹的一句话。『何为』,为什么你还执著这个世间事?你心里面还有许许多多的牵挂、许许多多的忧虑、许许多多的烦恼,为什么放不下?这就是这个意思。应该知道这个世间确确实实是苦海,你认清楚了,你自然对它不会留恋,这个世间没有一样是真实的,全是虚妄的,全是虚假的,一定要把它认清楚。
再看底下这一章,三十三。从这里连续有五品经文对我们修行非常重要。我们首先要认识「修行」这两个字的定义,这两个字怎么个讲法要搞清楚。「行」是行为,我们的行为那就太多,说之不尽。佛把所有的行为归纳成三大类,「身、口、意」这个三大类,你的行为再多,都没办法超越这三大类。「身」,身体一举一动是身的行为,行是行动,为是作为,身体的行动、作为;「口」是言语,言语是口的行为;「意」是思想、见解,所有一切思想、见解就是心里的行为,就归纳这三大类。这三大类的行为有了错误,我们把它修正过来就叫做修行,修行是修正错误的行为。我们真正肯努力把自己一切不好的行为、错误的行为修正过来,这叫修行人,这你要真修。
我们到底有哪些地方错误?譬如说,想错了、看错了、做错了、说错了。有哪些地方错了?错了自己不知道,这叫迷。错误自己知道了,这叫觉悟。所以佛法里头常常讲觉悟、开悟,什么叫开悟?自己的毛病、过失自己统统明了了,这个人开悟、觉悟,不迷了。悟了管不管用?悟了不管用,悟了照样轮回。悟了要起修,所以这个佛经里头讲「解悟」、「证悟」,解悟没有用,「解悟」就是通常讲开悟。证悟是什么?「证悟」是你修行,你真正觉悟之后彻底改过自新,那叫证悟,那个管用。所以首先要认清楚什么叫「修行」。
由此可知,修行在哪个地方用功?在起心动念、言语造作,在这些地方下手。不是叫你读经,不是叫你敲著木鱼念佛、拜忏,不是的,那都是做个样子,给什么?给那个没有学佛的人看,引诱他们来问,问「你们在做什么?」「我们修行」,「什么叫修行?」讲给他听,机会教育,是这么个用意的。不能把那个就当作是真的修行,那就坏了。所以佛法里头有许许多多做法、方法都是引诱人入佛门的,叫他来问,叫他看到好奇,来问,藉这个机会给他讲解。
正因为我们自己不容易发现自己的过失、发现自己的错误,佛在这个五品经里面提示我们一些大的毛病、大的错误,让我们好好的反省,看看佛所讲的我们自己有没有?如果有,赶紧依照佛的教训认真把它修正过来,这叫真修行。所以这个五品经连前面这一品总共是六品,在这一部经里面叫「行经」。这个经典有「教、理、行、果」,这是「行」,完全教给我们怎样去做的,所以这不是教我们念,是教我们去做的。正因为教我们去做,一定要念熟,不念熟都忘掉了,怎么去做法?所以一定要记得清清楚楚,时时刻刻记得佛的这些教训,我们起心动念、言语造作都拿这个来对一对,有没有犯过失?
【世人共争不急之务。於此剧恶极苦之中。勤身营务。以自给济。尊卑。贫富。少长。男女。累念积虑。为心走使。】
这个一开端可以说就把一般人的病根给我们说出来了。你说我们没有过失,你想想看佛所讲的我们有没有?『世』是世间人,『共』是共同,大家都差不多,都做些什么?做些不要紧的事,『不急之物』就是不重要的,不要紧的。那么我们要问什么叫要紧的?了生死要紧,出轮回要紧,没有比这个更要紧的了。人生必有死,死了以后怎么办?这样重要的大事几个人曾经想到?轮回的的确确是事实,今天欧美的科学家许多都把它证实了,证明确确实实有轮回,佛经上说得不假。这是我们这一生当中最大的一桩事情,把这个事情疏忽了,其他这个世间所有一切事物都是小事,所以大家所争的都是「不急之务」。
『於此剧恶极苦之中』,这一句话我们今天听到,领会比从前的人一定来得深刻。过去世人虽然苦,没有今天这么苦,世间人造恶也没有像现在造这么重的恶。诸位如果好好的读一读中国的历史,这个外国我们暂且不论它。中国的幅员很大,在过去中国可以说是世界上安定、祥和、富裕的社会,中国之衰也不过是最近一百年的事情,在前清嘉庆以前,在这个世界上是第一等的强国,这世界上没有比中国强的。清朝衰弱是道光以后衰掉的。大家虽然造恶,还能遵守儒家的教育。佛法在中国非常盛行,人人都知道因果报应,纵然作恶,他也会收敛一点,不敢太放肆,他晓得恶有恶报。现在人,儒家东西丢掉了,佛法也不信了,没有任何顾忌,造恶的普遍与严重是中国有史以来所没有的,这个可怕,太可怕了。这是讲「恶」。
「苦」,绝对不要以为现在科技带来生活的富裕方便,是带来了一些方便,可是它的副作用太大,带给我们是什么?惶惶不安,没有安全感,这是古人没有过的,古人想也想不到。古人在某一个地方建个房子,住个家,总是想代代相传。我们中国古老在大陆上建一栋房子,这栋房子如果不能用三百年,谁也不找这个工程师来建。他真的叫安居乐业,他心是安定的。不像美国常常搬家,这在中国没有这种现象,哪里有这个怪现象!所以美国这个房子建筑的结构实在讲很不理想,没有内外,这在我们中国人讲风水的时候,非常不适合居住的,所以他住不了多久他要搬,很有道理。中国住的房子那就不一样,这个结构布局完全不相同。不要说那个,就说家具,中国从前的家具大漆的,红漆家具,这个家具你买一套的时候至少能用一百年,哪有常常换的?所以你才晓得从前人他心多么安定。心安,身就安,所以他的生活是安乐的生活,纵然清贫,他贫有贫之乐;富有富的乐处,贫有贫之乐;那个社会是祥和的。不像现在这个社会是暴戾的,非常之可怕,天灾人祸天天都有,一年比一年严重,这是可怕到极处,这真的是「剧恶极苦」。
佛说这个经好像就针对现代人讲的一样,这不是在过去世,针对於现代人讲的。我们在这样一个非常不祥的一个社会还怎么样?还『勤身营务』,「勤」,很勤奋,「营」是经营,「务」是造作,还在继续不断在经营、在造作,这怎么得了!你这个经营、造作,你求什么?『以自给济』,这一般人讲为生活。为生活需要这么样忙吗?这就是迷惑颠倒。
我有一次在台北坐计程车,这个计程车司机跟我叫苦,说现在生活非常苦,非常艰难。我就反过来问他,我说:你是迷於不知足,你就苦了,如果你知足,那你就很乐。我说:在台湾生活非常容易。他反过来问我:何以见得?我说:譬如说我们这一件衣服,这件衣服至少可以穿十年,十年不必去买新衣服。你家里头的用具,你好好的爱惜、保养的话,都可以用十年以上。每一天买菜那一点钱算多少?他以后想,对啊。我说:如果你要跟隔壁邻居比赛,那你就苦了。人家今天一个新的电冰箱,明天一个新的什么玩艺,你看别人都是新的,我也赶快去买了,那你不就苦了,不知足。这个世间天天在搞新花样的、发明新产品的、新款式的,那些人叫「魔」,每一天用些花样来折磨你,搞得你身心不安,你一生勤苦都是为了它,这叫愚迷,愚痴,迷惑颠倒。
我穿这个衣服不流行了,出去人家要笑话,笑死了是他,你没有死。他笑,死了是他,他笑死了,你没有死,你管它这个事情干什么?迷惑颠倒。你仔细一想的时候,生活很容易过,不难。他听了说:也是。我说:你开计程车,你一个星期只要开一天,你一个星期的生活费就有了,你怎么不逍遥?怎么不自在?天天要跟人比赛,天天被魔掌耍弄,那你这一辈子就苦一辈子了,所以确实是如此。所以这些都不是真正的理由,真正的理由是愚痴、迷惑、悭贪,还是出在这个毛病上。
『尊卑』是指家里面的人。『贫富,少长,男女』都是指的家人、家族,为这些来奔波,为这些来忙碌。『累念积虑』,「念」都是妄想,「虑」是忧虑,为自己、为别人,都在打妄想。『为心走使』,这个「心」是妄心、妄念。谁在支配你?妄心在支配你。你一生为什么活的?为了妄念所活的,这就苦了。能不能得到真实的利益?给诸位说,决定得不到。大家把《了凡四训》念上三百遍就完全觉悟了,才知道人的一生「一饮一啄,莫非前定」,你还搞什么?命里有的总是有,命里没有的求不来,这是事实。了解这个事实了,命从哪里来的?命是自己造的,不是别人给我们定的。我们这一生的享受,前生所造的业因,这一生所得的果报;这一生所造的业,就是来生的果报。所以佛家常说「欲知前世因」,你要想知道前生你造的是什么因,「今生受者是」,我这一生所受的就是,果报。「欲知来世果」,想想我来世会有什么样的果报?「今生作者是」,我这一生造作的就是。因果报应,丝毫不爽。
现在佛给我们介绍的西方极乐世界,这个好。那是果报,生到西方极乐世界是果报。你现在不造西方世界的因,你怎么能得到果报?西方世界的因怎么造?真信切愿,老实念佛。如果我们想一想,这个一天大部分时间都是信愿持名,那这个往生就有把握了,我今生造的因是西方极乐世界的因。
底下举了几个例子,事相上实在是太繁琐了,说不尽,举几个例子:
【无田忧田。】
这是讲财产。
【无宅忧宅。】
『宅』是房屋、田地,都是世间人所希求的。
【眷属。】
这是妻子、儿女。
【财物。有无同忧。有一少一。思欲齐等。适小具有。又忧非常。水火盗贼。怨家债主。焚漂劫夺。消散磨灭。心悭意固。无能纵舍。命终弃捐。莫谁随者。贫富同然。忧苦万端。】
佛在此地说的话不多,但是统统说尽了。这一切财富不知道是命中所有的,不知道。这个命里头纵然没有,那我要问,你有没有房子住?没有一天住在外头,没房子的人也没有一天露宿在野外,没有。没有房子的人不过是什么?他住的这个房子没有所有权,虽没有所有权,他有使用权,你懂不懂?实在讲最聪明的人,我要使用权不要所有权,这就得大自在了。有所有权,你要操心,有使用权的人不操心。所以人真正是想通了,我这一生在这个世间做客人不要做主人。有房子、有地,他是主人,主人将来到西方极乐世界去比较困难,放不下。客人比较容易,为什么?他没有牵挂,我这里什么都没有,比较容易放下,有什么好忧虑的?所以这些事情都在我们一念的觉迷,你觉了就自在,迷了就苦。
住小房子的人,『思欲齐等』,看到别人住大房子,想跟他一样,那你就苦了。实在说住大房子的人没有住小房子的人快乐,我说的话都是真的。你看住大房子的人,房子收拾整理要费多少时间,要费多少劳力,天天为什么忙?为房子忙,实在讲房子是主人,他是房子的奴隶,天天伺候房子,不是他住房子,是房子住他,颠倒了。这都是一般人愚痴、想不开,不知道过快乐的生活,要去过那些痛苦的生活。
我遇到一个同修,他做生意,住的房子是一百多万的房子,一家只有夫妻两个,年岁也不大,两个小孩,大的小孩大概十一、二岁,小的七、八岁,住一百多万的房子。我说:生意怎么样?生意很苦。我说应该;我说:如果你要换一个一、二十万的房子,你不就不苦了。他想起来也很有道理,房屋还是贷款,一个月的时候要付几千块钱的银行利息,我说你怎么不苦!你当然要苦,你何必要跟人家比赛?
我们中国人自古以来,贫,贫得快乐,乐在哪里?一生不负债,「无债一身轻」。我到中国大陆旅行,大陆同胞对於美国非常羡慕,我说:美国人不如你们,他吓了一跳:怎么不如?人家住洋房、汽车。我就问他,我说:你们当中哪一个人负债过日子?没有,不负债。美国人从生下来就负债,死了都还不清,住房子、汽车,都是赊账赊来的,月月要还钱,那个压力多重,哪有你们快乐!你们没有事情在路旁边摆个小桌子,在那里吃花生米,喝酒聊天,闲情逸致,美国人没有办法享你们这个福,有什么好羡慕的?你把真相看清楚,你就晓得那是真乐。美国人有什么乐?假期到外面旅游,旅游,虽然暂时放下了,那个担子还在肩上,想想苦不堪言,哪有乐?没有乐趣。所以在真正人生享受上,现在欧美人比不上中国人。他们精神上真快乐,物质上一样,吃饱穿暖就够了,房子虽没有你漂亮,一样可以遮蔽风雨,真有乐趣。
所以佛给我们讲的话句句都是真实。你生活节俭,没有负担,这个多快乐。量入为出,能节俭,这最好,能有一点多余的做好事修福。一个人真正的福报要在晚年享福,那个福是真的。年轻福就享掉了,到晚年困苦那就可怜了,没有人同情你,也没人帮助你。所以年轻,我还有多余的,我多布施,我多修福,我把福报留在晚年来享,这个人就很聪明。
这个福报是不能积财,财靠不住的,这个钱会贬值,没有用处,不可以存。你要是买房子、地的话,也都靠不住,没有一样靠得住的。真正靠得住是布施,帮助别人,这个是真正靠得住,决定不会落空的。所以佛法讲福报从哪里来?财布施得财富,法布施得聪明智慧,教我们不要吝财,不要吝法,修学圆满的布施。无畏布施得健康长寿。财富,我们想要,聪明智慧也想要,健康长寿也想要,这果报,你要你不去修因,从哪来?不可能的,一定要懂得修因才有好的果报。
所以是世间人「有一少一,思欲齐等」,这个是苦难的根源。他要跟人比赛,要跟人看齐,这是绝大的错误,绝大错误。
『适小具有』,到小康这个阶段了,一切都不很欠缺了,他知不知足?不知足,他还是有忧虑。忧虑什么?『又忧非常』,怕失掉,患得患失。没有得到的时候天天打妄想怎么样求得,得到之后又怕丢掉,总是苦,苦不堪言。所以他所忧虑的『水火盗贼』,这都无常。『怨家债主,焚漂劫夺,消散磨灭』,前面这些恶缘,后面这些恶果,后两句是讲不好的结果。这些事情古今中外这个社会上天天都发生,不但天天发生,我们天天都见到。尤其现在在报纸、在电视,在大众传播媒介里面我们天天看到,能不觉悟吗?能不反省吗?这个事情发生在别人身上,可不可能发生在我们身上?何况还有意外的天灾人祸。
『心悭意固』,「悭」是悭吝,放不下,舍不得,心意固执在这一些事情上,所以他这个忧虑,不管你是有、是没有,这个忧虑总是存在的。『命终弃捐,莫谁随者』,忧虑一生,忧虑到死,哪一样能带得去?没有一样能带得去。世间人也会说「生不带来,死不带去」,会说,虽然会说,一样也放不下,这个就是「说」是一桩事情,事实真相他确实没有看清楚,确实没有看穿,没看破,所以依旧放不下。
『贫富同然』,「贫富」在心理上统统都在那里「勤身营务」,都一样的『忧苦万端』。这是释迦牟尼佛观察世间人的生活状况,这一段是给我们一个总说。我们想一想佛有没有说错?想想我们自己这个生活状况是不是像佛所讲的?应当要反省。
再看底下经文,这个经文有些是对我们教训,教我们应当怎样做法,有些是教我们要禁止、禁戒,哪些不可以做的,所以底下这个几品经实在讲可以把它当作戒律来读。
【世间人民。父子兄弟夫妇亲属。】
这是讲我们的家族、宗亲应该要如何相处?这个非常非常重要,关系我们一生幸福快乐的基础。
【当相敬爱。无相憎嫉。】
从家族再扩大,就是社会,就是人群。佛在此地是教我们从最亲的慢慢扩大到疏远的,对於一切众生都要用这样的态度,要敬要爱,这个社会才和谐,世界才和平,我们才真正能够安居乐业。人不能离开社会单独生存,所以事事都要考量到整个社会的安全,决定不能够憎恨嫉妒,小小不如意,心里面起烦恼了,这是错误。我们遇到逆缘,遇到不顺心的事情,要多多想想,追究它的根源,自然心就平下来了,烦恼就不会发作了。
【有无相通。】
这一句非常重要。别人有缺乏,我有多余的,我应当要帮助他,这个就是布施。布施他吃不吃亏?决定不吃亏,刚才讲了,你的财富,比如金钱的布施,你的财富你没有用,你等於是存在那个地方。不是希望他将来还你,他将来报答你,你将来自自然然有福报,你所布施出去的,将来你所得到的一定比你布施的还要多一些,好像有利息一样,愈施愈多,这是真的,一点都不假。
我跟大家说,说得是非常的肯定。因为我当年学佛,这个法子是章嘉大师教给我的。我原来也不懂,也很小气。章嘉大师告诉我,你这错了,观念错了,做法错了,所以才开始学布施。
我这个命里头没有福报,前世修慧不修福,我有智慧没有福报,所以一生生活非常清苦。章嘉大师教我修,最初布施,收入很少,一个月,我在军中,待遇很微薄,勉强忍痛去修布施,不过我很听话,老师教我做的时候我真做。到以后这个效果,果然老师讲得是有道理,这个环境慢慢一年比一年好。所以我自己不建道场,这个建道场才是两年前的事情,这边需要才建一个道场。过去,出家之后也非常苦,没人供养,没有福报,所以人家供养一点点钱的时候,赶紧布施掉,统统布施掉,愈施就愈多,愈多愈施,决定不保留,都把它施得干干净净,这个生活就愈来愈自在。
所以我常常讲经提倡不要所有权,要使用权。这我道场在哪里?所有法师建的那个大道场都是我的,你看我去,去作客都是贵宾招待,最好的房间、最好的东西来供养我,我离开了,他们替我看守,我不要操一点心。他们有所有权,我有使用权,所以我不操心,一点心也不操,非常自在。
达拉斯建那个道场,有个董事会,交给他们,我也不操心。我现在天天在想著那边我还挂个名做董事长,我要把它辞掉,名也不要。建好了,你们去管去就好了,有什么困难问题问问我,我帮助你们解决一下就行了。决定不牵挂,决定不操心,这就自在了。所以『有无相通』,我们有多余的决定帮助人。
【无得贪惜。】
决定不能有贪心,决定不能悭吝。『惜』就是舍不得,放不下。
【言色常和。】
『和』是温和。
【莫相违戾。】
正是佛在经上常常教导我们,菩萨所在之处,令一切众生生欢喜心,决定不要伤害人,决定不要给人添烦恼,这就对了,这是一个学佛基本的态度。我们从帮助自己的家亲眷属慢慢的把它往外面推广,能够推广到一切大众。像现在这个社会上有许多年轻真正有德行好学的人,他们有能力读书,或者是读书有困难,像我见到有几个从大陆来的学生,素质非常好,但是学费要靠寒暑假去打工,非常的辛苦。所以我看到这个情形,我也动了一个念头,我下一次回到台湾的时候透透消息,如果有同学们肯发心,我们筹一点基金,真正有品德好学的人,希望寒暑假不要打工,认真去读书。
尤其将来底下一个世纪,这几乎全世界有眼光的人都看得出来,下一个世纪,中国人的世纪,这国家一定会强盛,需要人才。强盛之根,需要中国固有文化跟大乘佛法,我们希望这些年轻人能够在寒暑假来读佛学,来读中国古书,我们给学费给他,不要去打工,到这儿来打工,来学大乘佛法,来念孔夫子的书,我希望你打这个工。要是真正有人的时候,我帮助他学费,这是好布施,这个是替国家、替社会、替世界培养优秀的人才,为一切大众造福。不必要跟自己有关系,用不著。社会贤达能够培养,功德无比的殊胜。自己家里面儿女亲属,他们将来长大的时候自然有福报,父母祖先给他培福,他怎么能没有福报?一定有福报。这个眼光要看得深,要看得远。
【或时心诤。】
这是偶然,众生烦恼、习气、业缘不相同,有时候大家相处不愉快。
【有所恚怒。】
『恚』是心里不高兴,没有表现出来;『怒』是表现在外面。
【后世转剧。】
这就讲的是冤冤相报,这是非常非常的可怕。
【至成大怨。】
所以学佛要忍辱,要能包容,要能够饶恕别人,对於这些事情不必认真去计较,何况菩萨修行最重要的法门「忍辱波罗蜜」。遇到这些事情,一想,他是菩萨,没有他,我忍辱波罗蜜从哪修?他正是教我修忍辱波罗蜜的好善知识,恭敬还来不及,怎么可以用瞋恚心对待他?所以念头一转,瞋恚念头就没有了,不但没有瞋恚,反而法喜充满。
【世间之事。更相患害。】
世人不懂这个道理,总是冤冤相报,有一个强烈的报复心理。
【虽不临时。应急想破。】
这个事情,纵然报复没有在眼前发生,我们要知道、要明白,只要结的有这个怨恨,早晚都会报复的,所以应该把它看破,应该把它放下,从心理上扭转过来,这就对了。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请掀开经本六十三页,倒数第四行,最后两个字看起:
【郁单成七宝。横揽成万物。光精明俱出。善好殊无比。著於无上下。洞达无边际。】
这个几句话是说明西方世界所有万物都是成於自然。「自然」在此地不太好懂,很难体会,因为这个是性德的流露,与我们通常这个「自然」的观念不一样,决定不相同,所以佛经里头有一个术语叫「法尔」,「法尔」就是一切法它本来就是这个样子的。这不得已我们还用比喻说,比喻,诸位要知道,只能比喻个彷佛,没有法子比得那么样逼真,但是从这个彷佛,你去体会、去领略,能得一点轮廓。真正要明白这个境界那一定要功夫,功夫到家,你亲自证得的那才叫真实。为什么我们没有法子体会?诸位要知道,我们现前所看到的境界,山河大地、宇宙星球、森罗万象,从哪来的?当然是自性变现出来的。可是自性变现出来了,它不自然了,为什么不自然?它里面有改变。就好像一棵树木、花草一样,经过人工修理,它就不是自然的了,虽是自然而生的,可是经过人工去给它修理。
「法尔」本性里面流露出的这些万物,为什么我们今天说它不自然?我们起心动念就是给它加工,就是给它修理了。所以我们看到这个宇宙,虽然说自然,不是此地所讲的「法尔自然」,不是这个意思。它这个自然的境界必须要到我们於一切境界当中,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著,那个境界就是属於此地所说的法尔自然,完全是自性流露出来,这是真正的美、真实的美。
『郁单』也是比喻,「郁单」就是我们有些地方翻作「北拘卢洲」,是佛讲我们这个小世界,四大部洲的北洲,北洲梵音叫「郁单那」,也翻作「北拘卢」。这一洲福报很大,人民的生活不需要操劳,不需要耕种,不需要经营,所有一切生活需要的都是自然生长的,所以这个福报就太大了。衣食自然,不要操一点心,寿命又长,经上讲寿命都是千岁,很少生病的,这样好的一个地方。但是这个地方的人享福享惯了,人在福中把修行忘掉了,所以佛法这一洲没有。你看寺庙里头,你们看到韦驮菩萨,韦驮殿上面有个匾额,这个匾额通常写的是「三洲感应」,四大部洲只有三洲感应,就是「北拘卢洲」没有佛法,他要想护法护不上,那边没有佛法,福报很大。这个地方用它来形容西方极乐世界所有的资源都是自然的,非常的丰富,「郁单成七宝」。「七宝」是从我们这个世间比喻而说的,实际上西方世界的珍宝是无量无边,说之不尽。
『横揽成万物』,这是说性德自然流露化成的,就是变化成这一个世界,世界里面所有一切的万物。『光精明俱出』,这四个字是形容万物之美。「光」是光明,一切物质都放光,光明、精美、明净,「明」是清净,没有一丝毫缺陷。西方世界任何一个物质,你找它的缺陷找不到,总是叫人人看到欢喜、满愿。『善好殊无比』,「殊」是殊胜,它的善好是十方世界不能跟它相比的。
『著於无上下,洞达无边际』,这两句是汇归本体,这说明它为什么这样好。前面这一句是「如如之理」,就是自性,「著於无上下」,「著」是显著,非常的明显,人人都能够看出来,人人都能够见到。「上下」是比喻我们今天这个世间所讲的相对,我们是生活在相对的世界里,西方极乐世界没有相对的,为什么?心意识里面才有相对,真如本性里头哪有相对?没有上下、没有大小、没有先后、没有长短。我们这边,你所说得出的统统是相对的,西方世界没有,这才显示出自性圆满的流露。
「洞达」,这是智慧,自性里面流出来圆满究竟的智慧。不但对於西方世界,对於十方无量无边的世界都通达、都明了,尽虚空遍法界没有边际,没有隔阂。尽虚空遍法界实际上讲就是一个自己,哪有不知道的道理!虚空法界是自性显现出来的,正如同我们作梦一样,梦中所有一切境界是自心变现出来的。因为迷失了自性,所以对於整个境界不了解,如果觉悟了,那就样样都明了。经文到这个地方是把西方世界人事环境、物质环境的微妙、殊胜、美好,做了一个概略的介绍。下面释迦牟尼佛苦口婆心的劝勉我们,劝我们要发愿往生,说:
【宜各勤精进。努力自求之。必得超绝去。往生无量清净阿弥陀佛国。】
佛在这个经里面劝勉我们求生净土的这个话讲得太多了,一而三,三而四,四而五,真是苦口婆心。如果这个地方不是真的好、真实的殊胜,释迦牟尼佛何必这样劝我们?劝个一次、两次就可以了。不断的在劝,还没劝完,后头还有,所以就晓得那个地方是真好,决定不欺骗我们。所以说『宜』,「宜」是应该的意思。『各』是每一个人,都应该要『精进』。『努力自求之』,西方净土到哪里求?要自己求,向外求,求不到的。释迦牟尼佛没有法子给你,阿弥陀佛也没有法子给你,必须要你自己求。因为他们这个条件,我们现在很明了了,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真正的条件就是本经经题上所讲的,要清净心、要平等心、要觉悟心,这就行了,这是基本条件。我们有信、有愿、有行,「信、愿、行」要达不到清净平等觉还是不能往生,这个要知道。
通常祖师大德给我们讲,有了强烈的信愿就决定往生;我刚才给诸位说的,没有清净平等觉就决定不能往生,这两种说法有没有冲突?你们想一想,没有冲突。决定的信愿,心就清净了。心为什么不清净?你的信愿会动摇,不够坚定。真正有坚定的信、愿、行,二六时中,就是一天到晚这一生之中只求一个目标,只有一个方向,其他的统统都放下、都舍弃了,这个心怎么不清净!怎么不平等!理事都明了,我们修学就稳当,所以一定要自求。自己真正努力用功,诸佛菩萨本愿威神才能加持得上,这个加持就是俗话讲保佑,加持。
『必得超绝去』,这个语气非常肯定,必定得生。『往生无量清净阿弥陀佛国』。西方极乐世界,世尊在此地赞叹无量清净,没有一样不清净。
【横截於五趣。恶道自闭塞。】
这两句是讲我们现前真实的利益。换句话说,如果不生西方极乐世界,你就决定脱离不了六道轮回。这个地方讲『五趣』是讲五道,通常我们也讲六道,六道跟五道是一个意思。讲五道就不说阿修罗,就不论阿修罗了,就是天、人、畜生、饿鬼、地狱,这叫「五趣」。六道是加一个阿修罗。不加阿修罗,阿修罗到哪去了?诸位要知道阿修罗散在四道,五道里头只有地狱里头没有阿修罗。天上有阿修罗,人间有阿修罗,畜生有阿修罗,鬼里头有阿修罗,这个四道里头统统都有阿修罗,在哪一道就算他是哪一道,不另算的。经上特别另算阿修罗是专门讲天道阿修罗,那个不指其他三道的。所以「五趣」跟六道是一桩事情。
《楞严经》可以说是比其他经典讲得详细,《楞严经》上讲「七趣」,比六道还要加一道,加的是哪一道?加的是仙道,我们中国人讲仙人,仙人这是《楞严经》特别把他提出来说说他的情况。其实这个仙有天仙,天仙就归到天人了,天道;有人间修行成仙的,那就算人道;畜生里头也有修成仙的;鬼里头也有修成仙的,所以仙人也散布在四道,这个通常都把它省略掉了,都不单独说了,唯独《楞严》有说。所以诸位看到「五趣」、六道、七趣,全是说的一桩事情。这是讲我们这个世间轮回的状况,如果不往生,是决定不能避免,这个事情非常的可怕。
『恶道自闭塞』,就是真正发愿求往生,「横截」是横超,超越六道了,超越了。「恶道自闭塞」,我们这一生、过去生造了不少恶业,恶业将来必定要受三途的恶报,现在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了,这个恶报全部都免了,极重的罪业也都消除掉了。我们要问问怎么消的,第一个,是自己真正彻底觉悟了,觉悟之人绝对不会再造恶,如果再造恶,说个老实话,他并没有觉悟,真正觉悟的人不会再造恶的。不再造恶,他恶的缘断掉了,虽有因,没有缘,不会结果,这是这样断掉的。这是从自己本身上说的。另外一个就是外缘,我们过去害了人、杀了人,冤冤相报,这一些冤家债主怎么肯罢休?
我今天听到一些同修给我说,说某人破产了,破产是佛法里面讲败家子,所以财产是五家共有,不是你自己的,这个要知道。所以一个人有福报,真正聪明人有福报的时候不享受。那你永远存在那个地方,你没有用它。福报来了,怎么不享受呢?布施,我不接受这个果报。
中国古时候商人经商有个模范商人,后来中国人把他奉尊为财神。台湾的财神是拜关公,关公对於理财,没听说过他理得很好,很没有道理。大陆上供财神供范蠡,那个有道理。你看范蠡帮助越王勾践中兴了国家,这个中兴比创业难,太难太难了。国家被灭亡,居然能够恢复,这很不是一个容易事情,他真是第一功臣。这个国家恢复之后了,他非常了解越王勾践的心,这个人是可以共患难不能共富贵。困难的时候,可以做好朋友,好的助手;享福的时候,不行,他这个心量不大。所以就改变姓名逃掉了,以后就经商做生意,改个名字叫陶朱公,陶朱公就是范蠡。
做生意,他很会理财,没有多少年发达了,发了大财了,发财之后,布施,全部布施光,从小生意再做起,做几年又发了,三聚三散,这个了不起。他的财发的时候,他不享受,完全回馈给社会,去救济一些苦难的人民,自己不要享受,他这个财永远在,永远不会失掉。所以中国以后这个商人供奉他作财神,他是我们商人的一个榜样,商人的一个典型,应当向他学习,这个很有意义。所以要知道散财,要知道把福报储存在哪里,储存在一切众生的福报上,这福报就享受不尽了。所以不可以积财。积财,实在讲你的福报很有限,这个福报消失之后,立刻就崩溃了,所以不要积财。
聪明人会散财,散财是真正保持著财富,所以我们学佛,明白这个道理。我们的收入无论多少,衣食足了,生活实在讲要节俭,节俭是惜福,一方面惜福,一方面修福,这个福报永远享不尽。修福当中实在讲也不难,譬如我们每天存一块钱,这个不多,我们用一个小盒子每一天存一块钱,一年就有三百六十块了,这三百六十块做慈善的事业,或者做放生,或者做印经来布施,只要有恒心,这个福报不可思议。所以在生活当中能够有一点结余的时候,做这个好事,这个一生累积下来不得了,积小福报就成大福德,人人都可以做,就是你会不会做。
所以这个世间有财富,这是你命里面有财富,发大财,这是福报。如何去用这个财富是智慧,那就不是福报了,是智慧。所以有福没有智,这个财富绝对不是好事情,不但害自己,也害别人,反不如有智没有财的。有智没有财,他不会做坏事情,虽然自己生活清苦一点,对自己没有伤害,对大众也不会伤害。所以两者比较,还是要智,智慧重要。
佛称为「二足尊」,「足」是圆满的意思,满足,哪两种满足?第一个是智慧圆满,第二个是财富圆满,所以说「福慧二足尊」。有智慧没有财富不能度众生。建个道场需要钱,印送经书也要钱,干什么都离不开财富。所以佛的财富全部都是应用在帮助众生上。极乐世界,我们在前面看到的,阿弥陀佛作大施主,建成这样一个美好的环境提供给十方法界真正有愿修清净行的人,提供给他们去受用,不是阿弥陀佛自己受用,是提供给大家受用,这就对了,这是真实的智慧。
所以这是为什么能够离开六道轮回,为什么能够脱离三恶道。所以纵然今生、过去那些冤亲债主,你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之后,说实在话,有能力还债了,有这么大的福报才能还得尽。何况一方面还他债,这个还债是与他有缘,一方面来度脱他,比在六道里头冤冤相报那强胜太多太多了。六道里头是冤冤相报,还债的时候不甘心,他有怨恨心在,他不是很痛快的去还。
【无极之胜道。易往而无人。】
这是佛非常感叹的一句话。『无极之胜道』是赞叹西方极乐世界。往生西方世界不难,的确是很容易的一桩事情,可惜怎么样?人就偏偏不肯去。
【其国不逆违。】
这一句是说明真的容易往生。
【自然所牵随。】
这一句是说明,虽然很容易去,为什么不能去?此地这个『自然』跟前面讲的自然的意思完全不同。前面自然是讲法性自然的流露,这个地方的「自然」就是指烦恼、人情种种障碍把你牵住了,你对这个世间有牵挂,你就去不了了,所以为「自然所牵随」了,你去不了。
【捐志若虚空。】
这是佛在此地这个末后再劝勉我们。『捐』就是舍弃。『志』就是对这个世间的愿望,我们讲志愿。在世间想做这个,想做那个,那都是麻烦,都是你往生的障碍。所以必须要觉悟,要把它舍得干干净净。这舍得干净,要紧的是心上舍,不是指事上舍。事,实在讲没有障碍,《华严》上讲得很清楚,「事事无碍」,不障碍,障碍是心,心里头有牵挂,这个就麻烦了。所以佛教我们离相,教我们不执著,都是从心地。你心里头不执著,心里面清净,你就没有牵挂,没有忧虑,没有障碍。事上,事上没有关系,事事确实是无碍的。如果这个事确实能够妨碍自己的心境,那么事要舍。事不碍清净心了,你舍就错了,不舍也错,舍与不舍都错了,那用什么态度?顺其自然就对了。存心去舍,你已经动了念头;我想不舍,也动念头了,都是过错,所以舍与不舍两边都舍掉,心地清净像『虚空』一样,一样都不染著。
【勤行求道德。】
一心一意,我只求『道』,我只求『德』。「道德」在此地有它的讲法,跟一般讲道德不一样。这个「道」是念佛,这个「德」是往生,我们所得到的是得生净土。这个「道德」这个「德」跟得失的「得」是一个意思,完全相同。你修道,你必定有得,我们念佛决定得生净土,所以这个地方的「道德」是这个意思。生到西方世界了:
【可得极长生。寿乐无有极。】
生到西方世界,人人寿命跟阿弥陀佛相同。阿弥陀佛无量寿,凡是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的人,全都是无量寿。那个世界没有苦,一切苦难的名字都听不到,哪有事实?没有这些苦难的事实,所以称之为极乐,『寿乐无有极』。
【何为著世事。譊譊忧无常。】
这是释迦牟尼佛对我们这些世人不能完全相信,半信半疑,发出非常感叹的一句话。『何为』,为什么你还执著这个世间事?你心里面还有许许多多的牵挂、许许多多的忧虑、许许多多的烦恼,为什么放不下?这就是这个意思。应该知道这个世间确确实实是苦海,你认清楚了,你自然对它不会留恋,这个世间没有一样是真实的,全是虚妄的,全是虚假的,一定要把它认清楚。
再看底下这一章,三十三。从这里连续有五品经文对我们修行非常重要。我们首先要认识「修行」这两个字的定义,这两个字怎么个讲法要搞清楚。「行」是行为,我们的行为那就太多,说之不尽。佛把所有的行为归纳成三大类,「身、口、意」这个三大类,你的行为再多,都没办法超越这三大类。「身」,身体一举一动是身的行为,行是行动,为是作为,身体的行动、作为;「口」是言语,言语是口的行为;「意」是思想、见解,所有一切思想、见解就是心里的行为,就归纳这三大类。这三大类的行为有了错误,我们把它修正过来就叫做修行,修行是修正错误的行为。我们真正肯努力把自己一切不好的行为、错误的行为修正过来,这叫修行人,这你要真修。
我们到底有哪些地方错误?譬如说,想错了、看错了、做错了、说错了。有哪些地方错了?错了自己不知道,这叫迷。错误自己知道了,这叫觉悟。所以佛法里头常常讲觉悟、开悟,什么叫开悟?自己的毛病、过失自己统统明了了,这个人开悟、觉悟,不迷了。悟了管不管用?悟了不管用,悟了照样轮回。悟了要起修,所以这个佛经里头讲「解悟」、「证悟」,解悟没有用,「解悟」就是通常讲开悟。证悟是什么?「证悟」是你修行,你真正觉悟之后彻底改过自新,那叫证悟,那个管用。所以首先要认清楚什么叫「修行」。
由此可知,修行在哪个地方用功?在起心动念、言语造作,在这些地方下手。不是叫你读经,不是叫你敲著木鱼念佛、拜忏,不是的,那都是做个样子,给什么?给那个没有学佛的人看,引诱他们来问,问「你们在做什么?」「我们修行」,「什么叫修行?」讲给他听,机会教育,是这么个用意的。不能把那个就当作是真的修行,那就坏了。所以佛法里头有许许多多做法、方法都是引诱人入佛门的,叫他来问,叫他看到好奇,来问,藉这个机会给他讲解。
正因为我们自己不容易发现自己的过失、发现自己的错误,佛在这个五品经里面提示我们一些大的毛病、大的错误,让我们好好的反省,看看佛所讲的我们自己有没有?如果有,赶紧依照佛的教训认真把它修正过来,这叫真修行。所以这个五品经连前面这一品总共是六品,在这一部经里面叫「行经」。这个经典有「教、理、行、果」,这是「行」,完全教给我们怎样去做的,所以这不是教我们念,是教我们去做的。正因为教我们去做,一定要念熟,不念熟都忘掉了,怎么去做法?所以一定要记得清清楚楚,时时刻刻记得佛的这些教训,我们起心动念、言语造作都拿这个来对一对,有没有犯过失?
【世人共争不急之务。於此剧恶极苦之中。勤身营务。以自给济。尊卑。贫富。少长。男女。累念积虑。为心走使。】
这个一开端可以说就把一般人的病根给我们说出来了。你说我们没有过失,你想想看佛所讲的我们有没有?『世』是世间人,『共』是共同,大家都差不多,都做些什么?做些不要紧的事,『不急之物』就是不重要的,不要紧的。那么我们要问什么叫要紧的?了生死要紧,出轮回要紧,没有比这个更要紧的了。人生必有死,死了以后怎么办?这样重要的大事几个人曾经想到?轮回的的确确是事实,今天欧美的科学家许多都把它证实了,证明确确实实有轮回,佛经上说得不假。这是我们这一生当中最大的一桩事情,把这个事情疏忽了,其他这个世间所有一切事物都是小事,所以大家所争的都是「不急之务」。
『於此剧恶极苦之中』,这一句话我们今天听到,领会比从前的人一定来得深刻。过去世人虽然苦,没有今天这么苦,世间人造恶也没有像现在造这么重的恶。诸位如果好好的读一读中国的历史,这个外国我们暂且不论它。中国的幅员很大,在过去中国可以说是世界上安定、祥和、富裕的社会,中国之衰也不过是最近一百年的事情,在前清嘉庆以前,在这个世界上是第一等的强国,这世界上没有比中国强的。清朝衰弱是道光以后衰掉的。大家虽然造恶,还能遵守儒家的教育。佛法在中国非常盛行,人人都知道因果报应,纵然作恶,他也会收敛一点,不敢太放肆,他晓得恶有恶报。现在人,儒家东西丢掉了,佛法也不信了,没有任何顾忌,造恶的普遍与严重是中国有史以来所没有的,这个可怕,太可怕了。这是讲「恶」。
「苦」,绝对不要以为现在科技带来生活的富裕方便,是带来了一些方便,可是它的副作用太大,带给我们是什么?惶惶不安,没有安全感,这是古人没有过的,古人想也想不到。古人在某一个地方建个房子,住个家,总是想代代相传。我们中国古老在大陆上建一栋房子,这栋房子如果不能用三百年,谁也不找这个工程师来建。他真的叫安居乐业,他心是安定的。不像美国常常搬家,这在中国没有这种现象,哪里有这个怪现象!所以美国这个房子建筑的结构实在讲很不理想,没有内外,这在我们中国人讲风水的时候,非常不适合居住的,所以他住不了多久他要搬,很有道理。中国住的房子那就不一样,这个结构布局完全不相同。不要说那个,就说家具,中国从前的家具大漆的,红漆家具,这个家具你买一套的时候至少能用一百年,哪有常常换的?所以你才晓得从前人他心多么安定。心安,身就安,所以他的生活是安乐的生活,纵然清贫,他贫有贫之乐;富有富的乐处,贫有贫之乐;那个社会是祥和的。不像现在这个社会是暴戾的,非常之可怕,天灾人祸天天都有,一年比一年严重,这是可怕到极处,这真的是「剧恶极苦」。
佛说这个经好像就针对现代人讲的一样,这不是在过去世,针对於现代人讲的。我们在这样一个非常不祥的一个社会还怎么样?还『勤身营务』,「勤」,很勤奋,「营」是经营,「务」是造作,还在继续不断在经营、在造作,这怎么得了!你这个经营、造作,你求什么?『以自给济』,这一般人讲为生活。为生活需要这么样忙吗?这就是迷惑颠倒。
我有一次在台北坐计程车,这个计程车司机跟我叫苦,说现在生活非常苦,非常艰难。我就反过来问他,我说:你是迷於不知足,你就苦了,如果你知足,那你就很乐。我说:在台湾生活非常容易。他反过来问我:何以见得?我说:譬如说我们这一件衣服,这件衣服至少可以穿十年,十年不必去买新衣服。你家里头的用具,你好好的爱惜、保养的话,都可以用十年以上。每一天买菜那一点钱算多少?他以后想,对啊。我说:如果你要跟隔壁邻居比赛,那你就苦了。人家今天一个新的电冰箱,明天一个新的什么玩艺,你看别人都是新的,我也赶快去买了,那你不就苦了,不知足。这个世间天天在搞新花样的、发明新产品的、新款式的,那些人叫「魔」,每一天用些花样来折磨你,搞得你身心不安,你一生勤苦都是为了它,这叫愚迷,愚痴,迷惑颠倒。
我穿这个衣服不流行了,出去人家要笑话,笑死了是他,你没有死。他笑,死了是他,他笑死了,你没有死,你管它这个事情干什么?迷惑颠倒。你仔细一想的时候,生活很容易过,不难。他听了说:也是。我说:你开计程车,你一个星期只要开一天,你一个星期的生活费就有了,你怎么不逍遥?怎么不自在?天天要跟人比赛,天天被魔掌耍弄,那你这一辈子就苦一辈子了,所以确实是如此。所以这些都不是真正的理由,真正的理由是愚痴、迷惑、悭贪,还是出在这个毛病上。
『尊卑』是指家里面的人。『贫富,少长,男女』都是指的家人、家族,为这些来奔波,为这些来忙碌。『累念积虑』,「念」都是妄想,「虑」是忧虑,为自己、为别人,都在打妄想。『为心走使』,这个「心」是妄心、妄念。谁在支配你?妄心在支配你。你一生为什么活的?为了妄念所活的,这就苦了。能不能得到真实的利益?给诸位说,决定得不到。大家把《了凡四训》念上三百遍就完全觉悟了,才知道人的一生「一饮一啄,莫非前定」,你还搞什么?命里有的总是有,命里没有的求不来,这是事实。了解这个事实了,命从哪里来的?命是自己造的,不是别人给我们定的。我们这一生的享受,前生所造的业因,这一生所得的果报;这一生所造的业,就是来生的果报。所以佛家常说「欲知前世因」,你要想知道前生你造的是什么因,「今生受者是」,我这一生所受的就是,果报。「欲知来世果」,想想我来世会有什么样的果报?「今生作者是」,我这一生造作的就是。因果报应,丝毫不爽。
现在佛给我们介绍的西方极乐世界,这个好。那是果报,生到西方极乐世界是果报。你现在不造西方世界的因,你怎么能得到果报?西方世界的因怎么造?真信切愿,老实念佛。如果我们想一想,这个一天大部分时间都是信愿持名,那这个往生就有把握了,我今生造的因是西方极乐世界的因。
底下举了几个例子,事相上实在是太繁琐了,说不尽,举几个例子:
【无田忧田。】
这是讲财产。
【无宅忧宅。】
『宅』是房屋、田地,都是世间人所希求的。
【眷属。】
这是妻子、儿女。
【财物。有无同忧。有一少一。思欲齐等。适小具有。又忧非常。水火盗贼。怨家债主。焚漂劫夺。消散磨灭。心悭意固。无能纵舍。命终弃捐。莫谁随者。贫富同然。忧苦万端。】
佛在此地说的话不多,但是统统说尽了。这一切财富不知道是命中所有的,不知道。这个命里头纵然没有,那我要问,你有没有房子住?没有一天住在外头,没房子的人也没有一天露宿在野外,没有。没有房子的人不过是什么?他住的这个房子没有所有权,虽没有所有权,他有使用权,你懂不懂?实在讲最聪明的人,我要使用权不要所有权,这就得大自在了。有所有权,你要操心,有使用权的人不操心。所以人真正是想通了,我这一生在这个世间做客人不要做主人。有房子、有地,他是主人,主人将来到西方极乐世界去比较困难,放不下。客人比较容易,为什么?他没有牵挂,我这里什么都没有,比较容易放下,有什么好忧虑的?所以这些事情都在我们一念的觉迷,你觉了就自在,迷了就苦。
住小房子的人,『思欲齐等』,看到别人住大房子,想跟他一样,那你就苦了。实在说住大房子的人没有住小房子的人快乐,我说的话都是真的。你看住大房子的人,房子收拾整理要费多少时间,要费多少劳力,天天为什么忙?为房子忙,实在讲房子是主人,他是房子的奴隶,天天伺候房子,不是他住房子,是房子住他,颠倒了。这都是一般人愚痴、想不开,不知道过快乐的生活,要去过那些痛苦的生活。
我遇到一个同修,他做生意,住的房子是一百多万的房子,一家只有夫妻两个,年岁也不大,两个小孩,大的小孩大概十一、二岁,小的七、八岁,住一百多万的房子。我说:生意怎么样?生意很苦。我说应该;我说:如果你要换一个一、二十万的房子,你不就不苦了。他想起来也很有道理,房屋还是贷款,一个月的时候要付几千块钱的银行利息,我说你怎么不苦!你当然要苦,你何必要跟人家比赛?
我们中国人自古以来,贫,贫得快乐,乐在哪里?一生不负债,「无债一身轻」。我到中国大陆旅行,大陆同胞对於美国非常羡慕,我说:美国人不如你们,他吓了一跳:怎么不如?人家住洋房、汽车。我就问他,我说:你们当中哪一个人负债过日子?没有,不负债。美国人从生下来就负债,死了都还不清,住房子、汽车,都是赊账赊来的,月月要还钱,那个压力多重,哪有你们快乐!你们没有事情在路旁边摆个小桌子,在那里吃花生米,喝酒聊天,闲情逸致,美国人没有办法享你们这个福,有什么好羡慕的?你把真相看清楚,你就晓得那是真乐。美国人有什么乐?假期到外面旅游,旅游,虽然暂时放下了,那个担子还在肩上,想想苦不堪言,哪有乐?没有乐趣。所以在真正人生享受上,现在欧美人比不上中国人。他们精神上真快乐,物质上一样,吃饱穿暖就够了,房子虽没有你漂亮,一样可以遮蔽风雨,真有乐趣。
所以佛给我们讲的话句句都是真实。你生活节俭,没有负担,这个多快乐。量入为出,能节俭,这最好,能有一点多余的做好事修福。一个人真正的福报要在晚年享福,那个福是真的。年轻福就享掉了,到晚年困苦那就可怜了,没有人同情你,也没人帮助你。所以年轻,我还有多余的,我多布施,我多修福,我把福报留在晚年来享,这个人就很聪明。
这个福报是不能积财,财靠不住的,这个钱会贬值,没有用处,不可以存。你要是买房子、地的话,也都靠不住,没有一样靠得住的。真正靠得住是布施,帮助别人,这个是真正靠得住,决定不会落空的。所以佛法讲福报从哪里来?财布施得财富,法布施得聪明智慧,教我们不要吝财,不要吝法,修学圆满的布施。无畏布施得健康长寿。财富,我们想要,聪明智慧也想要,健康长寿也想要,这果报,你要你不去修因,从哪来?不可能的,一定要懂得修因才有好的果报。
所以是世间人「有一少一,思欲齐等」,这个是苦难的根源。他要跟人比赛,要跟人看齐,这是绝大的错误,绝大错误。
『适小具有』,到小康这个阶段了,一切都不很欠缺了,他知不知足?不知足,他还是有忧虑。忧虑什么?『又忧非常』,怕失掉,患得患失。没有得到的时候天天打妄想怎么样求得,得到之后又怕丢掉,总是苦,苦不堪言。所以他所忧虑的『水火盗贼』,这都无常。『怨家债主,焚漂劫夺,消散磨灭』,前面这些恶缘,后面这些恶果,后两句是讲不好的结果。这些事情古今中外这个社会上天天都发生,不但天天发生,我们天天都见到。尤其现在在报纸、在电视,在大众传播媒介里面我们天天看到,能不觉悟吗?能不反省吗?这个事情发生在别人身上,可不可能发生在我们身上?何况还有意外的天灾人祸。
『心悭意固』,「悭」是悭吝,放不下,舍不得,心意固执在这一些事情上,所以他这个忧虑,不管你是有、是没有,这个忧虑总是存在的。『命终弃捐,莫谁随者』,忧虑一生,忧虑到死,哪一样能带得去?没有一样能带得去。世间人也会说「生不带来,死不带去」,会说,虽然会说,一样也放不下,这个就是「说」是一桩事情,事实真相他确实没有看清楚,确实没有看穿,没看破,所以依旧放不下。
『贫富同然』,「贫富」在心理上统统都在那里「勤身营务」,都一样的『忧苦万端』。这是释迦牟尼佛观察世间人的生活状况,这一段是给我们一个总说。我们想一想佛有没有说错?想想我们自己这个生活状况是不是像佛所讲的?应当要反省。
再看底下经文,这个经文有些是对我们教训,教我们应当怎样做法,有些是教我们要禁止、禁戒,哪些不可以做的,所以底下这个几品经实在讲可以把它当作戒律来读。
【世间人民。父子兄弟夫妇亲属。】
这是讲我们的家族、宗亲应该要如何相处?这个非常非常重要,关系我们一生幸福快乐的基础。
【当相敬爱。无相憎嫉。】
从家族再扩大,就是社会,就是人群。佛在此地是教我们从最亲的慢慢扩大到疏远的,对於一切众生都要用这样的态度,要敬要爱,这个社会才和谐,世界才和平,我们才真正能够安居乐业。人不能离开社会单独生存,所以事事都要考量到整个社会的安全,决定不能够憎恨嫉妒,小小不如意,心里面起烦恼了,这是错误。我们遇到逆缘,遇到不顺心的事情,要多多想想,追究它的根源,自然心就平下来了,烦恼就不会发作了。
【有无相通。】
这一句非常重要。别人有缺乏,我有多余的,我应当要帮助他,这个就是布施。布施他吃不吃亏?决定不吃亏,刚才讲了,你的财富,比如金钱的布施,你的财富你没有用,你等於是存在那个地方。不是希望他将来还你,他将来报答你,你将来自自然然有福报,你所布施出去的,将来你所得到的一定比你布施的还要多一些,好像有利息一样,愈施愈多,这是真的,一点都不假。
我跟大家说,说得是非常的肯定。因为我当年学佛,这个法子是章嘉大师教给我的。我原来也不懂,也很小气。章嘉大师告诉我,你这错了,观念错了,做法错了,所以才开始学布施。
我这个命里头没有福报,前世修慧不修福,我有智慧没有福报,所以一生生活非常清苦。章嘉大师教我修,最初布施,收入很少,一个月,我在军中,待遇很微薄,勉强忍痛去修布施,不过我很听话,老师教我做的时候我真做。到以后这个效果,果然老师讲得是有道理,这个环境慢慢一年比一年好。所以我自己不建道场,这个建道场才是两年前的事情,这边需要才建一个道场。过去,出家之后也非常苦,没人供养,没有福报,所以人家供养一点点钱的时候,赶紧布施掉,统统布施掉,愈施就愈多,愈多愈施,决定不保留,都把它施得干干净净,这个生活就愈来愈自在。
所以我常常讲经提倡不要所有权,要使用权。这我道场在哪里?所有法师建的那个大道场都是我的,你看我去,去作客都是贵宾招待,最好的房间、最好的东西来供养我,我离开了,他们替我看守,我不要操一点心。他们有所有权,我有使用权,所以我不操心,一点心也不操,非常自在。
达拉斯建那个道场,有个董事会,交给他们,我也不操心。我现在天天在想著那边我还挂个名做董事长,我要把它辞掉,名也不要。建好了,你们去管去就好了,有什么困难问题问问我,我帮助你们解决一下就行了。决定不牵挂,决定不操心,这就自在了。所以『有无相通』,我们有多余的决定帮助人。
【无得贪惜。】
决定不能有贪心,决定不能悭吝。『惜』就是舍不得,放不下。
【言色常和。】
『和』是温和。
【莫相违戾。】
正是佛在经上常常教导我们,菩萨所在之处,令一切众生生欢喜心,决定不要伤害人,决定不要给人添烦恼,这就对了,这是一个学佛基本的态度。我们从帮助自己的家亲眷属慢慢的把它往外面推广,能够推广到一切大众。像现在这个社会上有许多年轻真正有德行好学的人,他们有能力读书,或者是读书有困难,像我见到有几个从大陆来的学生,素质非常好,但是学费要靠寒暑假去打工,非常的辛苦。所以我看到这个情形,我也动了一个念头,我下一次回到台湾的时候透透消息,如果有同学们肯发心,我们筹一点基金,真正有品德好学的人,希望寒暑假不要打工,认真去读书。
尤其将来底下一个世纪,这几乎全世界有眼光的人都看得出来,下一个世纪,中国人的世纪,这国家一定会强盛,需要人才。强盛之根,需要中国固有文化跟大乘佛法,我们希望这些年轻人能够在寒暑假来读佛学,来读中国古书,我们给学费给他,不要去打工,到这儿来打工,来学大乘佛法,来念孔夫子的书,我希望你打这个工。要是真正有人的时候,我帮助他学费,这是好布施,这个是替国家、替社会、替世界培养优秀的人才,为一切大众造福。不必要跟自己有关系,用不著。社会贤达能够培养,功德无比的殊胜。自己家里面儿女亲属,他们将来长大的时候自然有福报,父母祖先给他培福,他怎么能没有福报?一定有福报。这个眼光要看得深,要看得远。
【或时心诤。】
这是偶然,众生烦恼、习气、业缘不相同,有时候大家相处不愉快。
【有所恚怒。】
『恚』是心里不高兴,没有表现出来;『怒』是表现在外面。
【后世转剧。】
这就讲的是冤冤相报,这是非常非常的可怕。
【至成大怨。】
所以学佛要忍辱,要能包容,要能够饶恕别人,对於这些事情不必认真去计较,何况菩萨修行最重要的法门「忍辱波罗蜜」。遇到这些事情,一想,他是菩萨,没有他,我忍辱波罗蜜从哪修?他正是教我修忍辱波罗蜜的好善知识,恭敬还来不及,怎么可以用瞋恚心对待他?所以念头一转,瞋恚念头就没有了,不但没有瞋恚,反而法喜充满。
【世间之事。更相患害。】
世人不懂这个道理,总是冤冤相报,有一个强烈的报复心理。
【虽不临时。应急想破。】
这个事情,纵然报复没有在眼前发生,我们要知道、要明白,只要结的有这个怨恨,早晚都会报复的,所以应该把它看破,应该把它放下,从心理上扭转过来,这就对了。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