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寿经 (第三十一集) 1992/6 美国圣荷西迪安那大学 档名:02-012-0031
请掀开经本,第三十三面第四行,从第二句看起:
【所有国城。聚落。眷属。珍宝。都无所著。恒以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六度之行。教化安立众生。住於无上真正之道。】
这是说阿弥陀佛在因地里修行的一些事实,这些也正是我们要学的。前面那一段经文是讲他自行,自己的修持;这一段是说的帮助别人,也就是我们常讲的度化众生,自行化他都是我们应当要效法、要学习的。
『国城,聚落』就是我们现在所讲的财富里面的不动产,我们今天讲的田地、房屋。法藏,就是阿弥陀佛在因地,他的身分是国王,在古时候的帝王,所谓是「富有四海,贵为天子」,这个国家是他的,所谓家天下;他能够把王位舍弃掉,也就是把他所有一切财富产业统统舍掉了,连这个『眷属』。「眷属」里面,有自己的亲眷,我们讲内眷属;有外眷属,像他作国王,所有的这些大臣统统是他的眷属;他也全部都舍弃掉了,都放下了,这才发心出家。『珍宝』是财富里面最贵重的。『都无所著』,这是举几项大的,那其他小的,都不必说了。他统统舍尽了,心地才清净。出家修道,他修些什么?下面这些就是他出家之后,他所做的这些事业。
『恒以』,「恒」是恒常,永远不变,天天在做,认真在做,努力的在做。『布施』,我们看到这一个名相,也许认为「布施」一定要有财富,才能够做的到。殊不知布施里面包含的范围非常广泛,《华严经》里面给我们讲了七十多种布施,范围很广很广。凡是与众生、与社会有利益的,我们能够想到、能够尽心尽力去做,都叫做布施。
法藏出家了,在家人对社会的贡献是以财富为主,财布施为主;出家人把所有一切财富统统舍弃掉了,自己的生活以乞食来度日,在古时候像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就是乞食过生活。他用什么布施?他用法布施,教化众生,以这个来布施。所以以法布施为主,为一切众生讲经说法。后来他的学生,弟子们,像阿难、迦叶这一些大弟子,将佛一生所说的把它记录下来流传给后世,这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佛教的经典。这是法布施,以这个为主。
『持戒』。戒律非常重要,戒律不仅仅是经上讲的一些条文,大家所熟知的,在家学佛有五戒、有八戒,就是八关斋戒,有在家菩萨戒,这是大家所熟知的;出家人有沙弥戒,有比丘戒,有菩萨戒。这一些我们统统叫它做律仪戒,这个就是《戒经》上有条文写下来的律仪戒。除律仪戒之外,实在说,佛在一切经典里面,苦口婆心对我们的教导统统是教诫。这个不一定是在条文里面的,我们统统都要遵守,都要认真的去学习。
佛教我们做的,我们一定要努力去做;佛不许我们做的,我们一定要禁止,遵守佛的教导。如果把戒律废弃掉了,佛法的行持就没有了,纵然天天讲经说法,研究讨论,都没有用处,都落空。为什么?与生活脱节了,所学非所用,讲的再高也是空的,没有结果。所以佛法自始至终著重在行。
我们净宗供养佛菩萨形像是西方三圣,西方三圣这个供的形式就是著重在行。阿弥陀佛是本尊,供养在当中,观音菩萨代表行,大势至菩萨代表智。我们中国自古以来,左手这边是上方,这一边供观音,这一边供大势至;你看挂对联,这边是上联,这边是下联。你看到观音菩萨在这边,大势至菩萨在这边,就晓得这个法门重行,其次是智;特别著重於实行。
这个戒就是叫你认真去做,要守法,要遵守佛的教诫。佛所讲的,实在讲,还是受於时间的限制。他老人家在世的时候,讲经说法四十九年;四十九年不算是个很长的时间,世出世间许许多多琐碎事情,没有说到的就太多太多。因此,我们要掌握佛跟我们讲的这些原理原则,要掌握这些。
所以戒里面,佛就给我们讲「三聚净戒」,聚就是类,三大类。佛给我们所说的,这是一类,经典上所讲的,这叫「律仪戒」,佛说了。还有佛没有说到的,与佛的意思相应的,我们统统都要做;不能说佛没说。现在很多人抽香烟,抽香烟好不好?抽香烟没问题,佛没说,经上没有。我们知道这个事情对自己没好处,对别人也没好处。大概佛当年在世,印度人没有香烟;如果有香烟,可能也列在戒条之中。像这一些就归纳在「摄善法戒」,就是凡是善的我们应当做,恶的就不应当做。这就是佛虽然没有说,我们晓得这个戒的精神是防非止恶,断恶修善;佛虽然没说的,我们也应该遵守,这是第二类。第三类,「饶益有情戒」。这个事情当不当做?佛没说,但是这个事情绝对对众生有利益的,那你就去做,只要对大众有利益的。而且利益又分三等,眼前有利益,将来有害处,这个不能做,后面有害处。佛所讲什么叫真实利益?现在有好处,将来也有好处,这个事就真正是善。或者是现前没有什么利益,将来有大利益,这个也是善。所以佛菩萨的眼光看得很远,看得久远,绝对不看在一时。
现在大家,可以说举世之人,没有不赞叹科学的,科学带来了近代的文明。我们中国古人懂不懂科学?懂。为什么我们的科学落后?譬如世界上四大发明,指南针、火药统统都是中国人发明的,远古以前就发明了。中国历史上记载,研究飞行,那个滑翔飞行的时候,在王莽的时代,汉朝时候;诸葛亮造木牛流马是机械化的运输,为什么东西统统都不传到后人,把它消灭掉了?中国人知道,这个东西对眼前有好处,对将来没有好处。
这个事实现在被证明了。现在科技是进步了,科学发达,人的价值观衰落了。从前人的生活纵然物质生活贫乏,他心是清净的,心是定的,他能跟大自然融成一片,过的生活,我们中国人描述的诗情画意,那是人生,他真有享受。现在人享受什么?所以从我们真正过日子的享受,跟古人一相比,就差得太远太远了,任何一个行业都不如古人。
中国人知道科技发达带来的后遗症是世界的毁灭,所以不做这个事情,不造这个罪业。这个仔细想一想,他有道理,他考虑第一个因素是什么?世界和平,他考虑这个,社会安定,这就比一般人想得远,想得深。不是中国人没有能力发达科技,中国人起心动念都要对历史负责任。因为科技的发展,应该在什么时代?每一个人道德水准都达到一定的高度,这个有用处,有好处,人心纯善,人心没有自私。
所以共产制度好,至高无上的理想。我们这个世界上能不能实行?不可能。为什么不可能?每一个人都自私自利,只要有人我是非,谈不到共产。共产是什么人实行?西方极乐世界是共产主义,这个一点都不假,那个地方的人,大公无私,没有一私毫私心,念念都是为一切众生;不但为本国众生,还为尽虚空遍法界所有一切众生,他才有资格讲共产。所以这个共产,实际上三千年前在佛门里面就实现了。
佛门,你看佛教给我们,僧团里面「六和敬」,最后一条是「利和同均」,那就是共产。利就是所有一切物资的享受,绝对是平等的。世间人只有这个理想,没有这个事实。如同一般所讲的「真善美慧」,我们这个世间有这个名词,有没有事实?没有。为什么没有事实?因为是凡夫。你有烦恼,你有是非人我,你有贪瞋痴慢,这个理想绝对不能够实现。诸佛的世界是平等的,特别是西方极乐世界,这经上所给我们讲的,真实平等,这都是我们应当要学的。
『忍辱』。忍耐,自己修行要有耐心。修行过程当中,必然有挫折,你愈是勇猛精进,挫折就愈大,这个一定道理。为什么会有这么多挫折?这个挫折的来源是我们无始劫以来所造的恶业,业力障碍住,这是没法子避免的。唯一的方法就是有耐心,忍耐。有忍耐的力量才能够消业。如果有定力,定可以灭业;忍可以消业。不要去争,要用智慧来面对事实,耐心去化解,委曲婉转,不退精进,这就行了。所以有忍辱,然后才有进步;不能忍,必定受阻碍。一定要忍耐才会有进步。
底下就有『精进』。「精进」才能达到『禅定』,定就灭业了。忍是消业。这就灭业了。业障断灭了,『智慧』就现前了,般若智慧就现前了。菩萨以这六个纲领自己修行,也以这六条帮助一切众生。『六度之行,教化安立众生』,把自己所修所学所得到的成就提供给别人做参考,帮助他人修行。『住於无上真正之道』。心安住在哪里?要安住在信愿持名,求生净土,这就是无上真正之道。所以在此地讲这个净宗所讲的东西,用现在的话来讲是句句落实,绝对不是谈玄说妙的,句句都落实,真正要把这个身心安住在「信愿行」三资粮,安住在此地,一心念佛,求生净土。
【由成如是诸善根故。】
这是讲阿弥陀佛在因地累劫的修行,不疲不厌,所以成就真实的善根。
【所生之处。】
这是感应。
【无量宝藏。自然发应。】
所以这个就是以世间人来讲,福报、财富、地位从哪来的?必定有个因缘,全是过去生中,或者是这一生当中,善业所感。我一生的富贵穷通全是业力在支配,自己做不了主;自己能做主的是佛菩萨,绝对不是凡夫。凡夫是业力在做主,佛菩萨是愿力做主,愿力就是自己做主。为什么我们的愿力做不了主?我们有业,业力大过愿力,所以我们的愿不能兑现,还是受业力支配。诸佛菩萨,像此地讲的累劫修行,他的业消了,他的业断了,所以他的愿力没有障碍了。由此可知,六度、六波罗蜜是消业最有效的方法,发菩提心、一心念佛是灭业最好的办法。这个是他的一切愿望自自然然就现前了。
【或为长者居士。豪姓尊贵。或为刹利国王。转轮圣帝。或为六欲天主。】
这是欲界天,欲界的六层天。
【乃至梵王。】
『梵王』是色界天。这一段正如同《法华经・普门品》里面所说的,菩萨应化在世间,随心所欲,应以什么样的身分去教化众生,他就能示现什么样的身分,这个自在!所以菩萨在哪里?菩萨在六道,在六道当中,各行各业,男女老少,我们凡夫不认识。他平常生活行为跟我们没有什么两样,但是用心完全不同,他自心是清净的,用心是慈悲的,清净、平等、慈悲。无论在哪一行业,无论是什么样的身分,清净、平等、慈悲是一样的、是相同的,看他应用在什么地方,表现在哪里,那叫行菩萨道。
【於诸佛所。尊重供养。未曾间断。】
这一句可以说菩萨不管现什么身分,不管现哪一个行业,这个是一定有的;换句话说,他必定是孝亲、尊师、重道。无论从事哪一个行业,他一定会这么做法,他孝顺父母、尊重师长。所以菩萨『於诸佛所,尊重供养,未曾间断』,这个就是身教,以自身做个表率。
佛的教育是世出世间最完美的教育,谁去提倡?这一些菩萨们认识,菩萨们了解;菩萨不提倡,谁提倡?以身作则。他是国王,他一定把它定为国家的政策,提倡佛教教育。他如果是『长者居士、豪姓尊贵』,他一定以他的身分、以他的财富来推动佛教教育,必定做这个事情。这就是对於佛所,「尊重供养,未曾间断」。
【如是功德。说不能尽。】
所有一切功德之中,是以推行佛教教育的功德为第一。实在讲这个世间现在是乱世,现在这个世间作总统,还有作国王的,豪姓尊贵的很多,对於这样好的教育,他不知道,他没听说过,闻所未闻;纵然见闻了,他产生许多误会,很难接受,谈不到去推动,所以这一种豪姓尊贵就不足以为贵了。为什么?他那个豪贵是多生修善,积功累德得来的果报,果报在这一生就享完了;享完之后,这一生再没有继续积功累德,来生就没有了;如果这一生再造些恶业的话,来生还得堕落。所以才知道世间富贵不是真正的尊贵,真正尊贵是要求解脱。而解脱的方法,大乘经论上虽然讲的很多;但是真正有效果,真正有把握,只有净宗这一条路。
黄念祖老居士晚年,就是最近这几年,真是慈悲到了极处,真正做到忘我的境界了。因为他一心一意只求西方,没有第二念,这个世界一切人事与他已经没有关系了,全心全力著书,劝人念佛,求生净土。除了《无量寿经》注解之外,他还有几种东西,《净土资粮》、《谷响集》;《谷响集》是专门对学密同学而说的,他本身是密宗的金刚上师。现在在台湾,我们还在作版,还没有印出来的,有一部《心声录》,里面有十几篇文章也非常重要。他非常诚恳的告诉我们,禅与密很难成就。老人家常讲,大陆上最近这个四十年,共产党统治中国以后,到现在四十多年,大陆上有十亿人,学密的人很多,真正成就的只有六个人。你就晓得是多难!而念佛成就的,宽律法师写的近代的往生亲闻记里面,就有几百个人,这是他打听到的,还有很多他不知道的;我相信他不知道的比他知道的还要多。所以这是一条非常稳当的道路。
这一段经文,实在讲就是尊重佛法,提倡佛法,促进佛法的发扬光大。在佛法里面,尤其是净土法门,真实不可思议,原因是能叫众生在一生当中,决定得到真实的利益。
【身口常出无量妙香。犹如栴檀。优钵罗华。其香普熏无量世界。】
心愿同佛,因此身之行,口之言,没有一样不同佛,因此自自然然就有光明、有『妙香』。光明,一般人不太容易见到,但是诸佛菩萨见到,诸天鬼神也能见到。但是这个香,我们比较容易能够觉察得到。每一个人身上都有气味,气味好不好闻与你的思想行持有关系。为什么有关系?这个身是我们最接近的一个物质,佛说「境随心转」,心清净,身就清净,身清净就放宝香,就有「妙香」。心里面有烦恼、有忧虑、有恶念,就不清净,这个身上气味就很难闻,用香水也没有办法掩盖。所以身体有自然的清香。
在大陆上真的有真正修行的高僧,我们没有法子跟人家相比。你像虚云老和尚,我们听说的,老和尚我没有见过他,听说这个老和尚一年洗一次澡,剃一次头;虚云老和尚的头发很长,他一年剃一次头,也不常洗澡,身上衣服当然很脏、很破,可是他身上那个衣服、身上气味很香,清香;不像一般人身上气味很难闻。不但他身上有香气,他穿的那个破烂衣服、肮脏衣服都有香气,这是我们容易觉察出来的。他身上的光明,我们肉眼凡夫看不到,可是这个香气能够觉察出来。
菩萨身心同佛,所以他的香光『普熏无量世界』。这个地方讲的是阿弥陀佛累劫修行,他的心大、愿大,所以他的香光庄严是遍法界。我们从这一椿事实也能够体验到,假如我们的心愿跟阿弥陀佛相同,我们的言行也模仿阿弥陀佛,尽可能的去做,我们的香光得到佛本愿威神的加持,必然也是「普熏无量世界」,这在理上讲的通。理上能讲的通,事上就很可能。那么我们应不应当学习?
【随所生处。色相端严。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悉皆具足。】
这是说法藏修行接近到圆满的时候,他所示现的,无论在什么地方,所示现的都是圆满的德相。
【手中常出无尽之宝。庄严之具。一切所须。最上之物。利乐有情。】
佛门当中常说「佛氏门中,有求必应」,这个话也是真的。我在初学佛的时候,我的老师,第一个教我佛法的老师是章嘉大师,他就把这句话很慎重的告诉我,「佛氏门中,有求必应」。我们有的时候求,求不到;求不到是不是不应?不是的,是你自己有障碍,所以没有感应。你把你自己这个障碍去掉了,感应立刻就现前。求成佛尚且能做得到,成佛以下的,那都是鸡毛蒜皮,哪有求不到的!
有一年,这很早了,大概二十多年以前了,我在台北西门町,有一个法华寺,西宁南路,讲《地藏经》。我在那里讲《地藏经》,我还记得广钦法师还去听过一次;常常来听经的有个德融法师,现在这个人都不在了,都过世了。我就讲到有求必应。讲完之后,德融法师就来告诉我,他说:法师,这个有求必应,我怀疑。我说:你怎么怀疑?他说:我向佛菩萨求一个电冰箱,求了三年都不应。我听了笑一笑,我问他,因为他一个人住茅蓬,我说:你这个道场多大?他说:我小茅蓬。我说:你几个人住?他说:一个人。我说:一个人不必了。你求,如理的求、如法的求。你这个是为贪瞋痴而求,佛菩萨当然不会答应你的。佛菩萨帮助你的善行、善愿、善事,绝对不会帮助你增长贪瞋痴。所以恶愿恶求,不会有感应的;善愿善求,有求必应。我就解释给他听,我说:你这个求,再求三十年也没有感应,这个是不如理的求,不如法的求;换句话说,不应该的求,这是错误的。
佛这一段话就是说他确确实实有能力『利乐有情』。这个利益前面说过了,真实之利。如理如法的求,一定得感应。
【由是因缘能令无量众生。皆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我们今天听到这一段经文,我们也发心了,无上菩提心,就是对於西方极乐世界向往、羡慕,我也希望到这个世界去,这个心就是无上菩提心。再看底下这一品:
【佛告阿难。法藏比丘。修菩萨行。积功累德。无量无边。】
菩萨在因地里面修行,「难行能行,难舍能舍」,这两句话是修行的总纲领。一定要能舍,舍是心里面完全放下,一丝毫的分别执著都没有,我们这个心才真正清净。清净心,给诸位说,是人生最高的享受,这世间人知道的不多。你要想得到真正的人生,真正的快乐,真正的幸福,真正的享受,在哪里?清净心,统统放下,你就得到了,没人障碍你。
实在讲是你自己障碍自己,你不肯放下;不是别人障碍你,自己障碍自己。只要我们一心向往西方极乐世界,把其他的统统放下,统统舍弃掉,让这个心地一尘不染,恢复到清净、平等、慈悲。难行能行,别人做不到的,菩萨能做到,这个里面所说的范围也是无限的深广,都是我们应当要学习的。具体的事实,这一部经后面,在三十二品到三十七品就讲得很详细了。
【於一切法。而得自在。非是语言分别之所能知。】
『一切法』是指世间法与出世间法,他都得自在了;换句话说,用我们的话来讲,就是统统都称心如意了,真正得到自在安乐。他的境界,连释迦牟尼佛都讲,『非是语言分别之所能知』,佛都说不出来,必须要自己入这个境界,自己亲身体会。
【所发誓愿。圆满成就。】
这是总结前面四十八愿,法藏菩萨是圆满成就了。
【如实安住。具足庄严。威德广大。清净佛土。】
『如实安住』,实实在在他已经证得究竟圆满的佛果,世界之庄严,教化众生的顺利、成果,样样都如愿,没有一样与心愿相违背的。『威德广大』,如果用现代的话来讲,精神的生活,『清净佛土』是物质的生活,都得到美满。
【阿难闻佛所说。】
阿难尊者听到释迦牟尼佛这样的尊重、推荐、介绍,他提出一个问题:
【白世尊言。法藏菩萨成菩提者。】
这个就成佛,法藏菩萨是成佛了。
【为是过去佛耶。未来佛耶。为今现在他方世界耶。】
这就是要知道阿弥陀佛究竟是过去佛、是未来佛、还是现在佛?如果是现在佛,当然不在娑婆世界,因为一个世界只有一尊佛,没有两尊佛的。要是现在佛,当然是在他方世界,不在我们这个世界。
【世尊告言。彼佛如来。来无所来。去无所去。无生无灭。非过现未来。】
这一句话非常非常重要。因为凡夫实在讲最大的障碍,就是虚妄、分别、执著,这个事情很麻烦,习气非常之深。佛跟我们说真话,我们听不懂,愈听愈迷惑;佛给我们说假话,我们听了很有味道。所以这个世间人,信假不信真,听骗不听劝;劝不听,一骗就听,世间人就是这么一个情形。给你说真话,佛成佛了,成佛之后,没有过去、现在、未来。不但成佛,华藏世界上,初住菩萨就没有过去、现在、未来了,还要等成佛吗?
过去、现在、未来从哪里说?是从你分别执著上说的。你的分别心断了,执著没有了,试问问,还有什么十方三世?没有了。给你讲十法界,给你讲六道,统统是分别执著;如果分别执著都没有了,六道也没有了,十法界也没有了,菩萨阶位也没有了,西方极乐世界九品也没有了,给你讲全部都没有了。那个世界叫什么?一真法界。
你有这个念头在,坚固的执著在,你生到西方极乐世界有四土三辈九品。如果你今天心开义解,所有一切妄念都不生了,你生到西方极乐世界跟阿弥陀佛就平起平坐,就这么回事情。理是如此,所以佛在此地是讲真话。这一句是真话,佛哪有过去、现在、未来,是不生不灭。
所以这叫如来,如来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这《金刚经》上给我们解释的。所谓是「三世古今,不离当念」,一念就是,二念就错。一念就是,二念就错,错在哪里?二念就变成十法界,一念里面没有十法界。我们今天把这个一念变成阿弥陀佛,阿弥陀佛这一念就行了,这个方法妙绝了。其他的法门,无论用什么方法,最后都是到一念,都是到这一个境界。可是难,不容易!无始劫以来,这个妄想根深蒂固,控制不住,它乱发。
这个法门妙在哪里?把所有妄想杂念统统会归在阿弥陀佛,就归到一了,就归到这一念了。这个法子妙,容易成功。你把这个理论搞清楚,不怀疑,也不打妄想了,四土也好,九品也好,到那里去花开见佛也好,到那里去过多少天、多少年花开见佛也好,统统不管它了,这些念头全部都放下,我只一心老实念佛,就成功了,这个成功就高。高在哪里?高在他心清净,没有杂念,没有妄想。这句话是真的。下面说:
【但以酬愿度生。现在西方。】
这一句话也是个实话。现在西方极乐世界有没有?有,有没有阿弥陀佛这个人?有。从哪来的?示现的。这个意思就是说,佛成佛,没有过去、现在、未来,这个要知道。所以佛经上有个比喻说,譬如这个河流,河流许许多多不同,流到大海里面去了;你还能说哪一点水是那一条河的,哪一滴水是那个江的?还分吗?还分哪一个水是先流下来,哪个水是后流下来?没有了,所有一切差别相统统消失掉了,成佛就是如此。所以成了佛之后,所有一切分别执著全部消失了,统统没有了。
由此可知,我们现在对於这些念头愈淡愈好,不要去执著它。佛在经上常常讲,讲是对那些分别执著人讲的;讲的有没有错?没有错,只要你有分别、有执著,那就绝对有这些事情;这个有不是真有,这个有叫妙有,妙有是假有,不是真有。你这个境界往上一提升,它就没有了;在这个境界里确实有,提升上去就没有了。所以弥陀在西方净土是示现成佛,以四十八愿普度众生。
【去阎浮提百千俱胝那由他佛刹。】
『那由他』是亿,『俱胝』是十万。「百千俱胝那由他」就是我们常讲的十万亿。百千俱胝是十万。就是《弥陀经》上讲的,距离我们十万亿佛国土。
【有世界名曰极乐。】
要注意这个『有』字,这个「有」是真有,不是假有,不是假设的,确确实实有这个世界。
【法藏成佛号阿弥陀。】
法藏菩萨现在成佛了,现在在西方世界示现的是佛的身分,究竟圆满的佛果。
【成佛以来。於今十劫。】
这个十劫是我们这个地方时间来算的。我们要问问,它那个地方的时间呢?它那个地方没有时间观念,时间也是从分别执著上来的,离开分别执著,哪有时间!
弥勒菩萨造《瑜伽师地论》,将一切法归纳为六百六十法,六百六十大类。天亲菩萨觉得六百六十大类对初学的人还是很困难,再归纳成百法,一百条,教导初学。所以百法展开就是一切法,一切法归纳成为百法。时间、空间在百法里头都占著一条。
这个百法的分类分为五大类:第一大类是「心法」,我们今天讲心理学;第二类是「心所法」,就是心理的作用;第三大类是「色法」,色法是物质;第四大类叫「心不相应行法」,这个法有没有?有,但是它不属於心法,也不属於心所法,也不是色法,我们今天讲的时间就属於这个法,空间也属於这个法,这叫不相应行法。要用我们现代的话来说,这一类完全是众生抽象的概念,绝对不是事实,完全是假设的,一点事实都没有,所以这个时间不是真的。问过去,这个都是对假设的东西去执著。
最后一个叫「无为法」。前面这个四种都叫做有为法,有生有灭,都是属於生灭法,后面无为法是不生不灭。无为法有六种,最后一种,真如无为,这就是佛法讲的真如本性,那是纯真无妄。其余的五个无为是相似的无为,因为它不属於生灭,只好把它列入无为了。像这个虚空,虚空它没有生灭,那这个法归到哪里?只好归到无为法了,这个叫虚空无为。所以我们要知道时间、空间,它的真相是一个抽象的概念,没有事实。
所以这个『十劫』,完全是佛对我们这个虚妄分别执著众生而说的。所以这个时间从哪里算起?都算我们这个地方,不算西方极乐世界;西方极乐世界的人没有这个概念。
【今现在说法。】
阿弥陀佛现在在西方极乐世界做些什么?正在那里讲经说法。
【有无量无数菩萨声闻之众。恭敬围绕。】
所以我们要想听真正的妙法,应当到极乐世界去听阿弥陀佛亲自说法,这才殊胜。
【皆愿作佛第十。】
这一品经也给我们很大的启示。
【佛说阿弥陀佛为菩萨求得是愿时。】
这一句是总结前面,释迦牟尼佛从本经第四品开始介绍阿弥陀佛,一直到这个地方。从阿弥陀佛作国王,发愿出家,累劫修行,一直到现在,他已经在西方极乐世界成佛十劫了。
【阿闍王子。与五百大长者。闻之皆大欢喜。各持一金华盖。俱到佛前作礼。以华盖上佛已。却坐一面听经。心中愿言。令我等作佛时。皆如阿弥陀佛。】
这是当时在座听经大众里面,这一帮人他们的反应。这一帮人也不是偶然的,这一生当中在一起,组一个小团体,在一块共修,前生都有缘。无论是什么团体,这个世间法,小团体里面,前生都有因缘;如果没有缘,决定不会到这个团体来。这五百人也是前世有缘的,过去在一起同修,现在又遇到了,格外的亲切。他们这一帮人听了世尊介绍西方极乐世界种种庄严之事,听了很欢喜,为了表达自己对佛的敬意,所以就送一点礼物给佛。这个礼物是什么?经上讲了,『金华盖』,以这个作礼物来供养佛。供养之后,再坐下来听经。因为佛还没讲完,继续听;听到这个地方,生很大的欢喜心,心里面动了个念头,没说出来。这个不是说出来的,心里面起一个念头,「我将来作佛,也像阿弥陀佛一样」,动这么个念头。
佛有他心通,你心里有什么念头,他就知道了。所以:
【佛即知之。】
释迦牟尼佛,他们这一起心动念,佛就晓得了。
【告诸比丘。】
佛就向大众宣布。
【是王子等。后当作佛。】
这也等於给他们授记一样,他们愿意将来要作佛,他以后这一帮人的时候会作佛,也会成佛。
【彼於前世住菩萨道。无数劫来。供养四百亿佛。】
这是说明这一帮人过去生中的业缘,可见得很深很深,不简单!《弥陀经》上说「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所以这一生能够念佛往生的,善根福德都是无量劫修积而成的,这一生当中发现而已,哪是偶然的!他们这一帮人过去修菩萨道,就是修六度,也是修三学六度。『无数劫来』,修了「无数劫」,不是一世、二世、三世、五世,不是的,修了无量劫。过去生中曾经『供养四百亿佛』。哪有修行人一生当中都会遇到佛的?我们这一生当中就遇不到佛。修行过程当中,不知道多生多劫才会遇到一尊佛。他这是累积下来已经「供养四百亿佛」了,你就晓得他这个时间多长,这是讲他过去世的因缘。
【迦叶佛时。彼等为我弟子。】
『迦叶佛』是我们贤劫第三尊佛,释迦牟尼佛是第四尊佛。换句话说,「迦叶佛」的时候,我们释迦牟尼佛叫护明菩萨,住在兜率天,地位就像现在的弥勒菩萨一样,作后补佛。现在有很多修弥勒菩萨法门的,那就像此地这个时候一样,他们那个时候作释迦牟尼佛的弟子。这是讲前一生的事情。
【今供养我。复相值也。】
今天我成佛,这一帮人又来了,又遇到我了,今天来供养,说明生生世世的因缘。
【时诸比丘闻佛言者。莫不代之欢喜。】
大众听佛这样一宣布,对他们也很恭敬、也很欢喜,难得有这么深厚善根。
这一段经文里面藏的有意思,李老师眉注的这个本子上面有几行,大家要拿到这个本子,你可以看看后面这个几行。李老师提出来,应警三点,警是警觉,应当警觉的三桩事情。
第一桩事情,我们在此地看到了,这一些人过去都是住菩萨道,过去是菩萨,曾经供养四百亿佛,现在是什么?王子、大长者,退下来了。这样深厚的善根还会退转,什么原因?虽然修三学六度,没有证果,这个菩萨是凡夫菩萨,是权小菩萨,没证果的。如果是圆教初信位的菩萨,情形就不一样了,那就不退转了。他还退转,退到在家的是王子、长者,退到这些。这是很可怕的一桩事情,可见得圆证三不退的可贵;生到西方极乐世界永远不会退转,这太可贵了、太难得了。
第二个要认识的,佛虽然讲了「后当作佛」,后到什么时候?长远的很,不是后天就作佛,不是后年就作佛,以后长远的很!什么时候他回头,真的发心求生净土了,他就成佛了。你看看修行无量劫,供养四百亿佛,今天听佛亲自讲《无量寿经》,心里受感动,只动一个念头,「我将来成佛要跟阿弥陀佛一样」;没有发愿,「西方世界这么好,我赶紧发愿往生,求生极乐世界,念阿弥陀佛」,这个念头没生起来。由此可知,生这个坚定的意念,要求生西方极乐世界,这是多么难得,不容易!一个人听了这个法门,马上就发心要念佛求生西方净土,他过去的善根福德超过阿闍王子与五百长者太多太多。这个法门难信之法,根本的原因在此地。他没有这么深厚的善根。
虽然经上给我们讲,临终一念、十念,造作一切恶业的众生都能往生,要晓得那些人都是过去生中,无量劫来,善根、福德、因缘比这一帮人深厚;而是这一生到人间来迷惑颠倒了,造作无量的罪业,临终善友一句话把他提醒,把过去世累劫的善根,在这时候一时发现,所以一念、十念能往生。不简单!
我们有幸听到这个法门,相信这个法门,接受这个法门,修学这个法门,要珍惜自己这一段因缘。你要真相信、真发愿、真求生,你过去世的善因超过他们;四百亿的善根,发愿求生这个愿还发不出来;一定要超过他,这个愿心才能发的出来。所以说是迟早遇缘,长劫流转。佛虽然讲了,后来一定会作佛,但是没有成佛之前,依然还要受六道轮回,这是没有办法避免的,你出不去三界,这个要认清楚。
第三点是李老师提出重要的警告,不求带业往生,非愚即狂。你要听到这个法门,遇到这个法门,不发心求愿往生,你不是愚痴,你就是狂妄。这个话说到极处了,说得太好了,确确实实如此。
所以真正把这个事实搞清楚了,搞明白了,就要下决心,决心求生净土。当然这个决心下下去,这就是你善根发现,你过去生中无量劫的善根发现了,你才会有这样坚定的一个信愿。而且深深相信,你过去累劫积的这个善根福德超过阿闍王子;换句话说,你过去供养诸佛如来不止四百亿,四百亿这个念头发不出来,决定超过。
请掀开经本,第三十三面第四行,从第二句看起:
【所有国城。聚落。眷属。珍宝。都无所著。恒以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六度之行。教化安立众生。住於无上真正之道。】
这是说阿弥陀佛在因地里修行的一些事实,这些也正是我们要学的。前面那一段经文是讲他自行,自己的修持;这一段是说的帮助别人,也就是我们常讲的度化众生,自行化他都是我们应当要效法、要学习的。
『国城,聚落』就是我们现在所讲的财富里面的不动产,我们今天讲的田地、房屋。法藏,就是阿弥陀佛在因地,他的身分是国王,在古时候的帝王,所谓是「富有四海,贵为天子」,这个国家是他的,所谓家天下;他能够把王位舍弃掉,也就是把他所有一切财富产业统统舍掉了,连这个『眷属』。「眷属」里面,有自己的亲眷,我们讲内眷属;有外眷属,像他作国王,所有的这些大臣统统是他的眷属;他也全部都舍弃掉了,都放下了,这才发心出家。『珍宝』是财富里面最贵重的。『都无所著』,这是举几项大的,那其他小的,都不必说了。他统统舍尽了,心地才清净。出家修道,他修些什么?下面这些就是他出家之后,他所做的这些事业。
『恒以』,「恒」是恒常,永远不变,天天在做,认真在做,努力的在做。『布施』,我们看到这一个名相,也许认为「布施」一定要有财富,才能够做的到。殊不知布施里面包含的范围非常广泛,《华严经》里面给我们讲了七十多种布施,范围很广很广。凡是与众生、与社会有利益的,我们能够想到、能够尽心尽力去做,都叫做布施。
法藏出家了,在家人对社会的贡献是以财富为主,财布施为主;出家人把所有一切财富统统舍弃掉了,自己的生活以乞食来度日,在古时候像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就是乞食过生活。他用什么布施?他用法布施,教化众生,以这个来布施。所以以法布施为主,为一切众生讲经说法。后来他的学生,弟子们,像阿难、迦叶这一些大弟子,将佛一生所说的把它记录下来流传给后世,这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佛教的经典。这是法布施,以这个为主。
『持戒』。戒律非常重要,戒律不仅仅是经上讲的一些条文,大家所熟知的,在家学佛有五戒、有八戒,就是八关斋戒,有在家菩萨戒,这是大家所熟知的;出家人有沙弥戒,有比丘戒,有菩萨戒。这一些我们统统叫它做律仪戒,这个就是《戒经》上有条文写下来的律仪戒。除律仪戒之外,实在说,佛在一切经典里面,苦口婆心对我们的教导统统是教诫。这个不一定是在条文里面的,我们统统都要遵守,都要认真的去学习。
佛教我们做的,我们一定要努力去做;佛不许我们做的,我们一定要禁止,遵守佛的教导。如果把戒律废弃掉了,佛法的行持就没有了,纵然天天讲经说法,研究讨论,都没有用处,都落空。为什么?与生活脱节了,所学非所用,讲的再高也是空的,没有结果。所以佛法自始至终著重在行。
我们净宗供养佛菩萨形像是西方三圣,西方三圣这个供的形式就是著重在行。阿弥陀佛是本尊,供养在当中,观音菩萨代表行,大势至菩萨代表智。我们中国自古以来,左手这边是上方,这一边供观音,这一边供大势至;你看挂对联,这边是上联,这边是下联。你看到观音菩萨在这边,大势至菩萨在这边,就晓得这个法门重行,其次是智;特别著重於实行。
这个戒就是叫你认真去做,要守法,要遵守佛的教诫。佛所讲的,实在讲,还是受於时间的限制。他老人家在世的时候,讲经说法四十九年;四十九年不算是个很长的时间,世出世间许许多多琐碎事情,没有说到的就太多太多。因此,我们要掌握佛跟我们讲的这些原理原则,要掌握这些。
所以戒里面,佛就给我们讲「三聚净戒」,聚就是类,三大类。佛给我们所说的,这是一类,经典上所讲的,这叫「律仪戒」,佛说了。还有佛没有说到的,与佛的意思相应的,我们统统都要做;不能说佛没说。现在很多人抽香烟,抽香烟好不好?抽香烟没问题,佛没说,经上没有。我们知道这个事情对自己没好处,对别人也没好处。大概佛当年在世,印度人没有香烟;如果有香烟,可能也列在戒条之中。像这一些就归纳在「摄善法戒」,就是凡是善的我们应当做,恶的就不应当做。这就是佛虽然没有说,我们晓得这个戒的精神是防非止恶,断恶修善;佛虽然没说的,我们也应该遵守,这是第二类。第三类,「饶益有情戒」。这个事情当不当做?佛没说,但是这个事情绝对对众生有利益的,那你就去做,只要对大众有利益的。而且利益又分三等,眼前有利益,将来有害处,这个不能做,后面有害处。佛所讲什么叫真实利益?现在有好处,将来也有好处,这个事就真正是善。或者是现前没有什么利益,将来有大利益,这个也是善。所以佛菩萨的眼光看得很远,看得久远,绝对不看在一时。
现在大家,可以说举世之人,没有不赞叹科学的,科学带来了近代的文明。我们中国古人懂不懂科学?懂。为什么我们的科学落后?譬如世界上四大发明,指南针、火药统统都是中国人发明的,远古以前就发明了。中国历史上记载,研究飞行,那个滑翔飞行的时候,在王莽的时代,汉朝时候;诸葛亮造木牛流马是机械化的运输,为什么东西统统都不传到后人,把它消灭掉了?中国人知道,这个东西对眼前有好处,对将来没有好处。
这个事实现在被证明了。现在科技是进步了,科学发达,人的价值观衰落了。从前人的生活纵然物质生活贫乏,他心是清净的,心是定的,他能跟大自然融成一片,过的生活,我们中国人描述的诗情画意,那是人生,他真有享受。现在人享受什么?所以从我们真正过日子的享受,跟古人一相比,就差得太远太远了,任何一个行业都不如古人。
中国人知道科技发达带来的后遗症是世界的毁灭,所以不做这个事情,不造这个罪业。这个仔细想一想,他有道理,他考虑第一个因素是什么?世界和平,他考虑这个,社会安定,这就比一般人想得远,想得深。不是中国人没有能力发达科技,中国人起心动念都要对历史负责任。因为科技的发展,应该在什么时代?每一个人道德水准都达到一定的高度,这个有用处,有好处,人心纯善,人心没有自私。
所以共产制度好,至高无上的理想。我们这个世界上能不能实行?不可能。为什么不可能?每一个人都自私自利,只要有人我是非,谈不到共产。共产是什么人实行?西方极乐世界是共产主义,这个一点都不假,那个地方的人,大公无私,没有一私毫私心,念念都是为一切众生;不但为本国众生,还为尽虚空遍法界所有一切众生,他才有资格讲共产。所以这个共产,实际上三千年前在佛门里面就实现了。
佛门,你看佛教给我们,僧团里面「六和敬」,最后一条是「利和同均」,那就是共产。利就是所有一切物资的享受,绝对是平等的。世间人只有这个理想,没有这个事实。如同一般所讲的「真善美慧」,我们这个世间有这个名词,有没有事实?没有。为什么没有事实?因为是凡夫。你有烦恼,你有是非人我,你有贪瞋痴慢,这个理想绝对不能够实现。诸佛的世界是平等的,特别是西方极乐世界,这经上所给我们讲的,真实平等,这都是我们应当要学的。
『忍辱』。忍耐,自己修行要有耐心。修行过程当中,必然有挫折,你愈是勇猛精进,挫折就愈大,这个一定道理。为什么会有这么多挫折?这个挫折的来源是我们无始劫以来所造的恶业,业力障碍住,这是没法子避免的。唯一的方法就是有耐心,忍耐。有忍耐的力量才能够消业。如果有定力,定可以灭业;忍可以消业。不要去争,要用智慧来面对事实,耐心去化解,委曲婉转,不退精进,这就行了。所以有忍辱,然后才有进步;不能忍,必定受阻碍。一定要忍耐才会有进步。
底下就有『精进』。「精进」才能达到『禅定』,定就灭业了。忍是消业。这就灭业了。业障断灭了,『智慧』就现前了,般若智慧就现前了。菩萨以这六个纲领自己修行,也以这六条帮助一切众生。『六度之行,教化安立众生』,把自己所修所学所得到的成就提供给别人做参考,帮助他人修行。『住於无上真正之道』。心安住在哪里?要安住在信愿持名,求生净土,这就是无上真正之道。所以在此地讲这个净宗所讲的东西,用现在的话来讲是句句落实,绝对不是谈玄说妙的,句句都落实,真正要把这个身心安住在「信愿行」三资粮,安住在此地,一心念佛,求生净土。
【由成如是诸善根故。】
这是讲阿弥陀佛在因地累劫的修行,不疲不厌,所以成就真实的善根。
【所生之处。】
这是感应。
【无量宝藏。自然发应。】
所以这个就是以世间人来讲,福报、财富、地位从哪来的?必定有个因缘,全是过去生中,或者是这一生当中,善业所感。我一生的富贵穷通全是业力在支配,自己做不了主;自己能做主的是佛菩萨,绝对不是凡夫。凡夫是业力在做主,佛菩萨是愿力做主,愿力就是自己做主。为什么我们的愿力做不了主?我们有业,业力大过愿力,所以我们的愿不能兑现,还是受业力支配。诸佛菩萨,像此地讲的累劫修行,他的业消了,他的业断了,所以他的愿力没有障碍了。由此可知,六度、六波罗蜜是消业最有效的方法,发菩提心、一心念佛是灭业最好的办法。这个是他的一切愿望自自然然就现前了。
【或为长者居士。豪姓尊贵。或为刹利国王。转轮圣帝。或为六欲天主。】
这是欲界天,欲界的六层天。
【乃至梵王。】
『梵王』是色界天。这一段正如同《法华经・普门品》里面所说的,菩萨应化在世间,随心所欲,应以什么样的身分去教化众生,他就能示现什么样的身分,这个自在!所以菩萨在哪里?菩萨在六道,在六道当中,各行各业,男女老少,我们凡夫不认识。他平常生活行为跟我们没有什么两样,但是用心完全不同,他自心是清净的,用心是慈悲的,清净、平等、慈悲。无论在哪一行业,无论是什么样的身分,清净、平等、慈悲是一样的、是相同的,看他应用在什么地方,表现在哪里,那叫行菩萨道。
【於诸佛所。尊重供养。未曾间断。】
这一句可以说菩萨不管现什么身分,不管现哪一个行业,这个是一定有的;换句话说,他必定是孝亲、尊师、重道。无论从事哪一个行业,他一定会这么做法,他孝顺父母、尊重师长。所以菩萨『於诸佛所,尊重供养,未曾间断』,这个就是身教,以自身做个表率。
佛的教育是世出世间最完美的教育,谁去提倡?这一些菩萨们认识,菩萨们了解;菩萨不提倡,谁提倡?以身作则。他是国王,他一定把它定为国家的政策,提倡佛教教育。他如果是『长者居士、豪姓尊贵』,他一定以他的身分、以他的财富来推动佛教教育,必定做这个事情。这就是对於佛所,「尊重供养,未曾间断」。
【如是功德。说不能尽。】
所有一切功德之中,是以推行佛教教育的功德为第一。实在讲这个世间现在是乱世,现在这个世间作总统,还有作国王的,豪姓尊贵的很多,对於这样好的教育,他不知道,他没听说过,闻所未闻;纵然见闻了,他产生许多误会,很难接受,谈不到去推动,所以这一种豪姓尊贵就不足以为贵了。为什么?他那个豪贵是多生修善,积功累德得来的果报,果报在这一生就享完了;享完之后,这一生再没有继续积功累德,来生就没有了;如果这一生再造些恶业的话,来生还得堕落。所以才知道世间富贵不是真正的尊贵,真正尊贵是要求解脱。而解脱的方法,大乘经论上虽然讲的很多;但是真正有效果,真正有把握,只有净宗这一条路。
黄念祖老居士晚年,就是最近这几年,真是慈悲到了极处,真正做到忘我的境界了。因为他一心一意只求西方,没有第二念,这个世界一切人事与他已经没有关系了,全心全力著书,劝人念佛,求生净土。除了《无量寿经》注解之外,他还有几种东西,《净土资粮》、《谷响集》;《谷响集》是专门对学密同学而说的,他本身是密宗的金刚上师。现在在台湾,我们还在作版,还没有印出来的,有一部《心声录》,里面有十几篇文章也非常重要。他非常诚恳的告诉我们,禅与密很难成就。老人家常讲,大陆上最近这个四十年,共产党统治中国以后,到现在四十多年,大陆上有十亿人,学密的人很多,真正成就的只有六个人。你就晓得是多难!而念佛成就的,宽律法师写的近代的往生亲闻记里面,就有几百个人,这是他打听到的,还有很多他不知道的;我相信他不知道的比他知道的还要多。所以这是一条非常稳当的道路。
这一段经文,实在讲就是尊重佛法,提倡佛法,促进佛法的发扬光大。在佛法里面,尤其是净土法门,真实不可思议,原因是能叫众生在一生当中,决定得到真实的利益。
【身口常出无量妙香。犹如栴檀。优钵罗华。其香普熏无量世界。】
心愿同佛,因此身之行,口之言,没有一样不同佛,因此自自然然就有光明、有『妙香』。光明,一般人不太容易见到,但是诸佛菩萨见到,诸天鬼神也能见到。但是这个香,我们比较容易能够觉察得到。每一个人身上都有气味,气味好不好闻与你的思想行持有关系。为什么有关系?这个身是我们最接近的一个物质,佛说「境随心转」,心清净,身就清净,身清净就放宝香,就有「妙香」。心里面有烦恼、有忧虑、有恶念,就不清净,这个身上气味就很难闻,用香水也没有办法掩盖。所以身体有自然的清香。
在大陆上真的有真正修行的高僧,我们没有法子跟人家相比。你像虚云老和尚,我们听说的,老和尚我没有见过他,听说这个老和尚一年洗一次澡,剃一次头;虚云老和尚的头发很长,他一年剃一次头,也不常洗澡,身上衣服当然很脏、很破,可是他身上那个衣服、身上气味很香,清香;不像一般人身上气味很难闻。不但他身上有香气,他穿的那个破烂衣服、肮脏衣服都有香气,这是我们容易觉察出来的。他身上的光明,我们肉眼凡夫看不到,可是这个香气能够觉察出来。
菩萨身心同佛,所以他的香光『普熏无量世界』。这个地方讲的是阿弥陀佛累劫修行,他的心大、愿大,所以他的香光庄严是遍法界。我们从这一椿事实也能够体验到,假如我们的心愿跟阿弥陀佛相同,我们的言行也模仿阿弥陀佛,尽可能的去做,我们的香光得到佛本愿威神的加持,必然也是「普熏无量世界」,这在理上讲的通。理上能讲的通,事上就很可能。那么我们应不应当学习?
【随所生处。色相端严。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悉皆具足。】
这是说法藏修行接近到圆满的时候,他所示现的,无论在什么地方,所示现的都是圆满的德相。
【手中常出无尽之宝。庄严之具。一切所须。最上之物。利乐有情。】
佛门当中常说「佛氏门中,有求必应」,这个话也是真的。我在初学佛的时候,我的老师,第一个教我佛法的老师是章嘉大师,他就把这句话很慎重的告诉我,「佛氏门中,有求必应」。我们有的时候求,求不到;求不到是不是不应?不是的,是你自己有障碍,所以没有感应。你把你自己这个障碍去掉了,感应立刻就现前。求成佛尚且能做得到,成佛以下的,那都是鸡毛蒜皮,哪有求不到的!
有一年,这很早了,大概二十多年以前了,我在台北西门町,有一个法华寺,西宁南路,讲《地藏经》。我在那里讲《地藏经》,我还记得广钦法师还去听过一次;常常来听经的有个德融法师,现在这个人都不在了,都过世了。我就讲到有求必应。讲完之后,德融法师就来告诉我,他说:法师,这个有求必应,我怀疑。我说:你怎么怀疑?他说:我向佛菩萨求一个电冰箱,求了三年都不应。我听了笑一笑,我问他,因为他一个人住茅蓬,我说:你这个道场多大?他说:我小茅蓬。我说:你几个人住?他说:一个人。我说:一个人不必了。你求,如理的求、如法的求。你这个是为贪瞋痴而求,佛菩萨当然不会答应你的。佛菩萨帮助你的善行、善愿、善事,绝对不会帮助你增长贪瞋痴。所以恶愿恶求,不会有感应的;善愿善求,有求必应。我就解释给他听,我说:你这个求,再求三十年也没有感应,这个是不如理的求,不如法的求;换句话说,不应该的求,这是错误的。
佛这一段话就是说他确确实实有能力『利乐有情』。这个利益前面说过了,真实之利。如理如法的求,一定得感应。
【由是因缘能令无量众生。皆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我们今天听到这一段经文,我们也发心了,无上菩提心,就是对於西方极乐世界向往、羡慕,我也希望到这个世界去,这个心就是无上菩提心。再看底下这一品:
【佛告阿难。法藏比丘。修菩萨行。积功累德。无量无边。】
菩萨在因地里面修行,「难行能行,难舍能舍」,这两句话是修行的总纲领。一定要能舍,舍是心里面完全放下,一丝毫的分别执著都没有,我们这个心才真正清净。清净心,给诸位说,是人生最高的享受,这世间人知道的不多。你要想得到真正的人生,真正的快乐,真正的幸福,真正的享受,在哪里?清净心,统统放下,你就得到了,没人障碍你。
实在讲是你自己障碍自己,你不肯放下;不是别人障碍你,自己障碍自己。只要我们一心向往西方极乐世界,把其他的统统放下,统统舍弃掉,让这个心地一尘不染,恢复到清净、平等、慈悲。难行能行,别人做不到的,菩萨能做到,这个里面所说的范围也是无限的深广,都是我们应当要学习的。具体的事实,这一部经后面,在三十二品到三十七品就讲得很详细了。
【於一切法。而得自在。非是语言分别之所能知。】
『一切法』是指世间法与出世间法,他都得自在了;换句话说,用我们的话来讲,就是统统都称心如意了,真正得到自在安乐。他的境界,连释迦牟尼佛都讲,『非是语言分别之所能知』,佛都说不出来,必须要自己入这个境界,自己亲身体会。
【所发誓愿。圆满成就。】
这是总结前面四十八愿,法藏菩萨是圆满成就了。
【如实安住。具足庄严。威德广大。清净佛土。】
『如实安住』,实实在在他已经证得究竟圆满的佛果,世界之庄严,教化众生的顺利、成果,样样都如愿,没有一样与心愿相违背的。『威德广大』,如果用现代的话来讲,精神的生活,『清净佛土』是物质的生活,都得到美满。
【阿难闻佛所说。】
阿难尊者听到释迦牟尼佛这样的尊重、推荐、介绍,他提出一个问题:
【白世尊言。法藏菩萨成菩提者。】
这个就成佛,法藏菩萨是成佛了。
【为是过去佛耶。未来佛耶。为今现在他方世界耶。】
这就是要知道阿弥陀佛究竟是过去佛、是未来佛、还是现在佛?如果是现在佛,当然不在娑婆世界,因为一个世界只有一尊佛,没有两尊佛的。要是现在佛,当然是在他方世界,不在我们这个世界。
【世尊告言。彼佛如来。来无所来。去无所去。无生无灭。非过现未来。】
这一句话非常非常重要。因为凡夫实在讲最大的障碍,就是虚妄、分别、执著,这个事情很麻烦,习气非常之深。佛跟我们说真话,我们听不懂,愈听愈迷惑;佛给我们说假话,我们听了很有味道。所以这个世间人,信假不信真,听骗不听劝;劝不听,一骗就听,世间人就是这么一个情形。给你说真话,佛成佛了,成佛之后,没有过去、现在、未来。不但成佛,华藏世界上,初住菩萨就没有过去、现在、未来了,还要等成佛吗?
过去、现在、未来从哪里说?是从你分别执著上说的。你的分别心断了,执著没有了,试问问,还有什么十方三世?没有了。给你讲十法界,给你讲六道,统统是分别执著;如果分别执著都没有了,六道也没有了,十法界也没有了,菩萨阶位也没有了,西方极乐世界九品也没有了,给你讲全部都没有了。那个世界叫什么?一真法界。
你有这个念头在,坚固的执著在,你生到西方极乐世界有四土三辈九品。如果你今天心开义解,所有一切妄念都不生了,你生到西方极乐世界跟阿弥陀佛就平起平坐,就这么回事情。理是如此,所以佛在此地是讲真话。这一句是真话,佛哪有过去、现在、未来,是不生不灭。
所以这叫如来,如来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这《金刚经》上给我们解释的。所谓是「三世古今,不离当念」,一念就是,二念就错。一念就是,二念就错,错在哪里?二念就变成十法界,一念里面没有十法界。我们今天把这个一念变成阿弥陀佛,阿弥陀佛这一念就行了,这个方法妙绝了。其他的法门,无论用什么方法,最后都是到一念,都是到这一个境界。可是难,不容易!无始劫以来,这个妄想根深蒂固,控制不住,它乱发。
这个法门妙在哪里?把所有妄想杂念统统会归在阿弥陀佛,就归到一了,就归到这一念了。这个法子妙,容易成功。你把这个理论搞清楚,不怀疑,也不打妄想了,四土也好,九品也好,到那里去花开见佛也好,到那里去过多少天、多少年花开见佛也好,统统不管它了,这些念头全部都放下,我只一心老实念佛,就成功了,这个成功就高。高在哪里?高在他心清净,没有杂念,没有妄想。这句话是真的。下面说:
【但以酬愿度生。现在西方。】
这一句话也是个实话。现在西方极乐世界有没有?有,有没有阿弥陀佛这个人?有。从哪来的?示现的。这个意思就是说,佛成佛,没有过去、现在、未来,这个要知道。所以佛经上有个比喻说,譬如这个河流,河流许许多多不同,流到大海里面去了;你还能说哪一点水是那一条河的,哪一滴水是那个江的?还分吗?还分哪一个水是先流下来,哪个水是后流下来?没有了,所有一切差别相统统消失掉了,成佛就是如此。所以成了佛之后,所有一切分别执著全部消失了,统统没有了。
由此可知,我们现在对於这些念头愈淡愈好,不要去执著它。佛在经上常常讲,讲是对那些分别执著人讲的;讲的有没有错?没有错,只要你有分别、有执著,那就绝对有这些事情;这个有不是真有,这个有叫妙有,妙有是假有,不是真有。你这个境界往上一提升,它就没有了;在这个境界里确实有,提升上去就没有了。所以弥陀在西方净土是示现成佛,以四十八愿普度众生。
【去阎浮提百千俱胝那由他佛刹。】
『那由他』是亿,『俱胝』是十万。「百千俱胝那由他」就是我们常讲的十万亿。百千俱胝是十万。就是《弥陀经》上讲的,距离我们十万亿佛国土。
【有世界名曰极乐。】
要注意这个『有』字,这个「有」是真有,不是假有,不是假设的,确确实实有这个世界。
【法藏成佛号阿弥陀。】
法藏菩萨现在成佛了,现在在西方世界示现的是佛的身分,究竟圆满的佛果。
【成佛以来。於今十劫。】
这个十劫是我们这个地方时间来算的。我们要问问,它那个地方的时间呢?它那个地方没有时间观念,时间也是从分别执著上来的,离开分别执著,哪有时间!
弥勒菩萨造《瑜伽师地论》,将一切法归纳为六百六十法,六百六十大类。天亲菩萨觉得六百六十大类对初学的人还是很困难,再归纳成百法,一百条,教导初学。所以百法展开就是一切法,一切法归纳成为百法。时间、空间在百法里头都占著一条。
这个百法的分类分为五大类:第一大类是「心法」,我们今天讲心理学;第二类是「心所法」,就是心理的作用;第三大类是「色法」,色法是物质;第四大类叫「心不相应行法」,这个法有没有?有,但是它不属於心法,也不属於心所法,也不是色法,我们今天讲的时间就属於这个法,空间也属於这个法,这叫不相应行法。要用我们现代的话来说,这一类完全是众生抽象的概念,绝对不是事实,完全是假设的,一点事实都没有,所以这个时间不是真的。问过去,这个都是对假设的东西去执著。
最后一个叫「无为法」。前面这个四种都叫做有为法,有生有灭,都是属於生灭法,后面无为法是不生不灭。无为法有六种,最后一种,真如无为,这就是佛法讲的真如本性,那是纯真无妄。其余的五个无为是相似的无为,因为它不属於生灭,只好把它列入无为了。像这个虚空,虚空它没有生灭,那这个法归到哪里?只好归到无为法了,这个叫虚空无为。所以我们要知道时间、空间,它的真相是一个抽象的概念,没有事实。
所以这个『十劫』,完全是佛对我们这个虚妄分别执著众生而说的。所以这个时间从哪里算起?都算我们这个地方,不算西方极乐世界;西方极乐世界的人没有这个概念。
【今现在说法。】
阿弥陀佛现在在西方极乐世界做些什么?正在那里讲经说法。
【有无量无数菩萨声闻之众。恭敬围绕。】
所以我们要想听真正的妙法,应当到极乐世界去听阿弥陀佛亲自说法,这才殊胜。
【皆愿作佛第十。】
这一品经也给我们很大的启示。
【佛说阿弥陀佛为菩萨求得是愿时。】
这一句是总结前面,释迦牟尼佛从本经第四品开始介绍阿弥陀佛,一直到这个地方。从阿弥陀佛作国王,发愿出家,累劫修行,一直到现在,他已经在西方极乐世界成佛十劫了。
【阿闍王子。与五百大长者。闻之皆大欢喜。各持一金华盖。俱到佛前作礼。以华盖上佛已。却坐一面听经。心中愿言。令我等作佛时。皆如阿弥陀佛。】
这是当时在座听经大众里面,这一帮人他们的反应。这一帮人也不是偶然的,这一生当中在一起,组一个小团体,在一块共修,前生都有缘。无论是什么团体,这个世间法,小团体里面,前生都有因缘;如果没有缘,决定不会到这个团体来。这五百人也是前世有缘的,过去在一起同修,现在又遇到了,格外的亲切。他们这一帮人听了世尊介绍西方极乐世界种种庄严之事,听了很欢喜,为了表达自己对佛的敬意,所以就送一点礼物给佛。这个礼物是什么?经上讲了,『金华盖』,以这个作礼物来供养佛。供养之后,再坐下来听经。因为佛还没讲完,继续听;听到这个地方,生很大的欢喜心,心里面动了个念头,没说出来。这个不是说出来的,心里面起一个念头,「我将来作佛,也像阿弥陀佛一样」,动这么个念头。
佛有他心通,你心里有什么念头,他就知道了。所以:
【佛即知之。】
释迦牟尼佛,他们这一起心动念,佛就晓得了。
【告诸比丘。】
佛就向大众宣布。
【是王子等。后当作佛。】
这也等於给他们授记一样,他们愿意将来要作佛,他以后这一帮人的时候会作佛,也会成佛。
【彼於前世住菩萨道。无数劫来。供养四百亿佛。】
这是说明这一帮人过去生中的业缘,可见得很深很深,不简单!《弥陀经》上说「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所以这一生能够念佛往生的,善根福德都是无量劫修积而成的,这一生当中发现而已,哪是偶然的!他们这一帮人过去修菩萨道,就是修六度,也是修三学六度。『无数劫来』,修了「无数劫」,不是一世、二世、三世、五世,不是的,修了无量劫。过去生中曾经『供养四百亿佛』。哪有修行人一生当中都会遇到佛的?我们这一生当中就遇不到佛。修行过程当中,不知道多生多劫才会遇到一尊佛。他这是累积下来已经「供养四百亿佛」了,你就晓得他这个时间多长,这是讲他过去世的因缘。
【迦叶佛时。彼等为我弟子。】
『迦叶佛』是我们贤劫第三尊佛,释迦牟尼佛是第四尊佛。换句话说,「迦叶佛」的时候,我们释迦牟尼佛叫护明菩萨,住在兜率天,地位就像现在的弥勒菩萨一样,作后补佛。现在有很多修弥勒菩萨法门的,那就像此地这个时候一样,他们那个时候作释迦牟尼佛的弟子。这是讲前一生的事情。
【今供养我。复相值也。】
今天我成佛,这一帮人又来了,又遇到我了,今天来供养,说明生生世世的因缘。
【时诸比丘闻佛言者。莫不代之欢喜。】
大众听佛这样一宣布,对他们也很恭敬、也很欢喜,难得有这么深厚善根。
这一段经文里面藏的有意思,李老师眉注的这个本子上面有几行,大家要拿到这个本子,你可以看看后面这个几行。李老师提出来,应警三点,警是警觉,应当警觉的三桩事情。
第一桩事情,我们在此地看到了,这一些人过去都是住菩萨道,过去是菩萨,曾经供养四百亿佛,现在是什么?王子、大长者,退下来了。这样深厚的善根还会退转,什么原因?虽然修三学六度,没有证果,这个菩萨是凡夫菩萨,是权小菩萨,没证果的。如果是圆教初信位的菩萨,情形就不一样了,那就不退转了。他还退转,退到在家的是王子、长者,退到这些。这是很可怕的一桩事情,可见得圆证三不退的可贵;生到西方极乐世界永远不会退转,这太可贵了、太难得了。
第二个要认识的,佛虽然讲了「后当作佛」,后到什么时候?长远的很,不是后天就作佛,不是后年就作佛,以后长远的很!什么时候他回头,真的发心求生净土了,他就成佛了。你看看修行无量劫,供养四百亿佛,今天听佛亲自讲《无量寿经》,心里受感动,只动一个念头,「我将来成佛要跟阿弥陀佛一样」;没有发愿,「西方世界这么好,我赶紧发愿往生,求生极乐世界,念阿弥陀佛」,这个念头没生起来。由此可知,生这个坚定的意念,要求生西方极乐世界,这是多么难得,不容易!一个人听了这个法门,马上就发心要念佛求生西方净土,他过去的善根福德超过阿闍王子与五百长者太多太多。这个法门难信之法,根本的原因在此地。他没有这么深厚的善根。
虽然经上给我们讲,临终一念、十念,造作一切恶业的众生都能往生,要晓得那些人都是过去生中,无量劫来,善根、福德、因缘比这一帮人深厚;而是这一生到人间来迷惑颠倒了,造作无量的罪业,临终善友一句话把他提醒,把过去世累劫的善根,在这时候一时发现,所以一念、十念能往生。不简单!
我们有幸听到这个法门,相信这个法门,接受这个法门,修学这个法门,要珍惜自己这一段因缘。你要真相信、真发愿、真求生,你过去世的善因超过他们;四百亿的善根,发愿求生这个愿还发不出来;一定要超过他,这个愿心才能发的出来。所以说是迟早遇缘,长劫流转。佛虽然讲了,后来一定会作佛,但是没有成佛之前,依然还要受六道轮回,这是没有办法避免的,你出不去三界,这个要认清楚。
第三点是李老师提出重要的警告,不求带业往生,非愚即狂。你要听到这个法门,遇到这个法门,不发心求愿往生,你不是愚痴,你就是狂妄。这个话说到极处了,说得太好了,确确实实如此。
所以真正把这个事实搞清楚了,搞明白了,就要下决心,决心求生净土。当然这个决心下下去,这就是你善根发现,你过去生中无量劫的善根发现了,你才会有这样坚定的一个信愿。而且深深相信,你过去累劫积的这个善根福德超过阿闍王子;换句话说,你过去供养诸佛如来不止四百亿,四百亿这个念头发不出来,决定超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