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无量寿经 - (第二十二集)
无量寿经  (第二十二集)  1992/6  美国圣荷西迪安那大学  档名:02-012-0022

  请掀开经本第十四面,倒数第四行,前一次讲到菩萨「心常谛住度世之道」,这一句话的含义也是很深很广。菩萨的心念念都是帮助众生,把最殊胜的佛法、最真实的利益介绍给大众,他与小乘不相同。小乘是有人向他请教,他才会说;菩萨不然,念念当中想尽方法去帮助人,主动的来做这一椿工作。实在讲方法非常非常之多,随时随地我们都可以做,只要你能够想到。最简单的方式,譬如在台湾,佛菩萨名号我们印得很多,在台湾可以到处贴;我们过去做了很多,派人到全省、乃至於澎湖、兰屿,我们都派人去,在电线杆、墙壁上显著目标都贴。

  但在国外不行,国外这是妨害整齐景观,不许可的。在国外,每个人都有车,车是自己的,这个警察不会干涉,我们将阿弥陀佛的佛号,贴在车前面、车后面,你车开到那个地方,人家一看「南无阿弥陀佛」,念一句,他阿赖耶识里面金刚种子就种下了。美国广告做得多,你做生意的时候得有广告,在广告里面加一个「南无阿弥陀佛」,这个不需要增加广告费,你一面做广告,一面宣传佛法,所以的确很方便。你要有商店,你在商店里挂一尊阿弥陀佛的像,每一个顾客大概都会看一眼,他的八识田里都种了阿弥陀佛的种子。像这些地方,我们了解之后,你就晓得应当怎样去做。只要不妨碍公共秩序的时候,我们都应当努力来做。

  当然最有效果的是电视的广播,或者是无线电的广播,我们买这个节目,把录音带交给电台,请他们来播放,这个效果也非常之大。所以这些善巧方便太多太多了,真正谛住度世之道的人,他就会想到。

  【於一切万物随意自在。为诸庶类作不请之友。】

  这是说明菩萨住世的态度。菩萨到世间来,固然也为自己,但是更重要的,他为众生,所以他的菩提心才能够圆满,大慈悲才能够实现。他是对於一切众生,这个地方讲的一切万物,那就是情与无情统统都包括在里面了,他能够做到随意自在。为什么能做到随意自在?在万法当中,他不执著;不分别、不执著就自在了。换句话说,没有分别执著,就没有个人的得失利害,他就自在了。凡夫不自在,起心动念第一个想到我个人的利害、我个人的得失,他就不自在了;菩萨没有想到自己,念念想众生。

  所以,佛法宣传效果很好,菩萨也自在;推行不动,障碍重重,他也自在。为什么?於他自己没有得失利害,而是众生的缘分成熟不成熟。成熟一切就很顺利,不成熟就障碍重重,於菩萨本身没有一丝毫的妨碍,所以他自在了。

  「为诸庶类」,庶类是说六道凡夫;为六道凡夫作不请之友。这个友,就是佛门里面讲的善友,善友也就是善知识,就是我们现在一般说的老师,他来教化众生。学生没有找他,他自动来教,这是菩萨。佛不可以,因为佛是代表师道,要有尊严,佛不可能,你不请他,他就来了,没这回事情!一定要恭敬礼请。菩萨算是你的学长,算同学,同学就无所谓了,请不请没有关系,他可以自己来;老师一定要礼请,他才能来的。所以佛代表老师的身分,菩萨代表学长、同学的身分。

  【受持如来甚深法藏。护佛种性常使不绝。】

  「受」是接受,「持」是保持,能够接受,能够保持,这个人对於佛法一定有相当程度的认识;如果没有相当程度的认识,他自己有怀疑,他接受就有限了,不是很圆满的接受,也不可能认真把它保持到所谓二六时中都不间断,这个一定要有高度的信心。

  「如来甚深法藏」,在本经里面来说,就是指「南无阿弥陀佛」这个六字洪名。为什么说这六个字是甚深的法藏?在隋唐时代,那个时候中国、日本、韩国一些高僧大德,往往都在那里探究,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的这些经论,哪一部最重要,哪一部是佛教化众生真正要说的,也就是最主要的一个法门。这一种探讨是很有意义的。探讨得到的结论是《华严经》,大家都公认《华严》是如来一生当中所说最重要的一部经典,无论是理论、事相、因果、方法、修学的境界,都讲得非常圆满。

  在早期,方东美先生他老人家一生对佛法的研究,也认为《华严经》是全世界最好的哲学概论。他是教哲学的,他认为全世界最好的哲学书是《华严经》。所以他晚年在辅仁大学博士班开「华严哲学」,就是讲《华严》,介绍《华严经》。

  《华严经》跟《无量寿经》作个比较,则《无量寿经》第一,这把《华严》比下去了。为什么?《华严》到最后「十大愿王导归极乐」,《华严》才圆满;如果没有这一部经,华严是欠缺,不是圆满的。所以这一部经是《华严》的圆满,是《华严》的归宿。於是大家才把这一部经真正的价值发现了,认为《无量寿经》是大乘之大乘,一乘之一乘,才找出《无量寿经》。

  我们继续往下找,《无量寿经》我们今天用的是夏莲居老居士的会集本,这个本是集五种原译之大成,我们念这一部,等於五种原译本统统都念到了,这个非常非常难得。他给我们分了四十八篇,这四十八篇里面,哪一篇最重要?第六,第六是四十八愿;四十八愿是本经的核心,是本经最重要的一个部分。什么人说的?阿弥陀佛自己说的;释迦牟尼佛为我们转述,就等於阿弥陀佛自己亲自说法没有两样。这是慢慢去找那个中心点。

  四十八愿里头有四十八条,哪一条最重要?第十八愿,这也是古来祖师大德公认的;十八愿是四十八愿的中心。十八愿讲的是什么?十念必生,就是讲出这一句「南无阿弥陀佛」。

  所以你去追究、追到最后,佛的教法最后就是一句阿弥陀佛。换句话说,四十八愿是这一句名号的注解,解释这一句名号的;全部的《无量寿经》,就是解释四十八愿的;一部《大方广佛华严经》,就是《无量寿经》的注解,《无量寿经》的细说;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一切经教,是《华严经》的推广。这样才把这个名号功德不可思议找出来了。

  所以一心执持名号,念这一句阿弥陀佛,就把释迦牟尼佛所说一切经论、一切法门统统包含在里面,一个也没有漏掉。不管你学哪一部经论、哪一个法门,都超不出阿弥陀佛的范围,所以这一句阿弥陀佛是如来甚深法藏。

  「护佛种性」,这个「佛」是自佛,不是他佛,是我们自性佛的种性。我们要怎样去护呢?这一句佛号念念不离心口。古德教我们念法,佛号从心里面生起来,口里面念出来,耳朵再听进去,这样容易摄心,妄想杂念不容易进来,自己念自己听,这个心就很清净了。所以这是护佛种性。

  「常使不绝」,这个话也是双关语,第一个我自己不能够断掉、不能够间断;引伸的意思,我们要把这一个最殊胜、最奇特的法门尽心尽力的宣扬,不要叫这个法门中断了,希望每一个人对这个法门都能够体认、都能够明了、都能够发心修学。这是一切诸佛如来的本愿,我们能够这样做,满佛的本愿;满佛本愿,就是真实的供养,这是对佛的礼敬与供养。

  【兴大悲。】

  就是我们今天所讲的发同情怜悯众生之心。一切众生现在还迷惑颠倒,还沉沦在五欲六尘之中,没有能力自拔,我们要帮助他,要把这个法门介绍给他,这是大慈悲心。

  【愍有情。】

  怜悯这一些有情众生。慈悲怜悯必须要有具体的表现,这个表现是真正热心去推动、真正热心去做,尽心尽力把它当作我们这一生当中最重要的大事来做。

  【演慈辩。】

  「辩」,就是讲经说法。讲一部经,是讲经;给人讲一句,也是讲经。所以听到这个讲经说法,不一定是在讲台上,随时随地遇到人,就想方法把佛法介绍给他、推荐给他。完全不能接受的,你见到他念一句「阿弥陀佛」,他慢慢知道的时候,他见你也会喊你一句「阿弥陀佛」,这就行了,我们目的就达到了。所以方法很多。

  「演」,演是表演,我做给他看,表演就是我们的生活。譬如学佛的人,心情愉快,身体健康,这是社会一般大众非常羡慕,他们求不到的。你要是真正健康快乐,他一定会请教你,你为什么生活得这么愉快?你就告诉他,我们念佛。念佛就能达到吗?念佛能达到,你能够说出一番道理给他,他听了欢喜,这是机会教育。所以这个演就是指我们日常生活,家庭美满,快乐幸福,这是佛教育的一块好招牌。人家一看,欢喜,他就会向往会羡慕,想来学习。

  我们中国古人也懂得,一切能够发乎自然,就是最好的,就是最健康的。如果加一点勉强,是你自己改变自然;换句话说,它就不是一个健康的了。譬如树木,我们在外面看的树木,自然生长,这是健康的;经过修剪的,就不是健康的,它不能顺自然发展。我们看到许多修剪的,修剪的不健康,自然的健康。

  我们的身心也是如此,身心能够顺乎自然,身心是最健康的。如果心里想怎样去调整,那就是修剪,无论用什么方法都不是最健康的,都破坏了它的本质。

  怎样随顺自然?第一个是心清净,心本来是清净的,本来是平等的,本来是觉而不迷的,你能够随顺这个就对了。佛法就是教我们随顺自然,随顺心性,不能加一丝毫造作。所以你心里有念,心就有病,心里就不健康了;心里有妄想、有执著、有分别就不健康了。我们把这一些东西丢掉,你这个身体自然就调整了,调整到完全顺乎大自然。起一念,里面就起变化,这个身里面就起变化;心有变化,身就有变化。所以境随心转,我们这个身体在境界里面,是最亲近的一个境界;换句话说,它为心理所转,影响也是最大的。

  佛法法门非常多,每一个法门你仔细去观察,它都是修定的,都是修清净心;只是手段方法不一样。所以心理健康,身就健康;身心健康,就影响外面的环境。所以一切法,唯心所现,唯识所变;一切变化的时候,第一个是心在那里变的。

  【授法眼。杜恶趣。开善门。】

  「授」是传授。「法眼」,是对於一切万事万法有正确的看法、正确的认识,这叫法眼。我们传授给他,帮助他。

  「杜恶趣」,恶趣最重要是恶念,你没有恶念,恶念是因,恶行是造作,后面一定会有恶报,因缘果报,丝毫不爽。我们要想不受一切的恶报,不起一个恶念,那就对了。我们的念清净、念纯正,就绝对不会有恶的果报。

  「开善门」,劝人断恶修善,断恶修善的好处利益是他得,与我们不相干,谁修谁得;不是你修了,我得好处,不是的;决定是自己得的,自修自得。我们自己修,我们自己得到这个好的果报,这也是给别人作证明,你要不信,你就看看我,我很自在、很舒适。我这个果报从哪里来的?断恶修善来的。

  【於诸众生。视若自己。拯济负荷。皆度彼岸。】

  这四句是菩萨对待大众的心态,他跟我们不一样。我们自他执著很重,人我的分别很深;菩萨没有,菩萨知道所有一切众生都是自性中变现之物,自他不二。所以能够全心全力的去帮助别人,不说代价的;我只晓得帮助人,绝对不会有一念,将来这一些人对我要有回报,没有这个意念;有这个念头,就错了;用现在的话说,只尽义务,没有想到权利,完全是尽义务。诸佛如来对於一切众生,就是这个心态,这是学佛应当要学习的。

  【悉获诸佛无量功德。智慧圣明。不可思议。】

  这一句讲果德、果报。你不求,自然就圆满了;你求,求不到。你一直想求,决定求不到;不求都圆满了。为什么圆满呢?因为是自性功德,自性本来具足,现在你什么都不求,自性一点障碍都没有,所以性德圆满现前;有一念求的心,就是障碍。「悉获」是圆满的获得。诸佛如来在果报之中,他所显现的无量功德、无量智慧圣明,你自己也统统现前,跟他们没有两样。

  【如是等诸大菩萨。无量无边。一时来集。】

  参加这个法会,都是这样的菩萨;这些菩萨,我们从经文这一段念下来之后,真正明了全部都是修普贤大士之德的菩萨。这一段经文虽然不长,普贤大士之德说得相当圆满。这个十大愿王完全应用在菩萨日常生活之中,处事待人接物就是普贤行愿,乃至於自己从早到晚的生活,也是普贤行愿。

  像这样的菩萨,从诸佛刹土来参加的,有多少?无量无边,那个数字算不清楚的。前面说十六位,不过是代表而已。这是我们肉眼看不见的,菩萨众无量无边。我们凡夫肉眼看得见的,这个法会里头有两万人,前面讲大比丘一万二千人。

  【又有比丘尼五百人。】

  出家的女众五百人。

  【清信士七千人。】

  在家居士男众有七千人。

  【清信女有五百人。】

  在家修行的女众有五百人。

  总共合起来两万人。释迦牟尼佛当年讲经这个法会,听众有两万人。我们想想,这么大的一个场面,那个时候没有扩音器,而且也不是在讲堂,是在灵鹫山这个山头上,在外面聚会,佛的音声、佛说法,每一个人都听得清清楚楚,这种能力不多,非常非常的希有。佛说话声音大不大?不大,不是很大声的在那里吼,后面才听见。佛的神力,他的音声也是遍法界的,再远的地方都听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欲界天。色界天。诸天梵众。悉共大会。】

  天人也是我们凡夫肉眼看不见的,道场有天人来听经,可见这个法会无比的殊胜庄严,显示这个法门的奇特,不可思议。

  经文到这个地方,这是序分,序分里头证信序介绍完了;下面一章是本经的发起序,我们一般称作别序,这个经怎么发起的?我们看这一段因缘。

  【大教缘起第三】

  这一部经的发起是世尊示现希有的瑞相放光,感动阿难尊者,阿难尊者一看到佛今天的相貌、风度,他一生以来从来没有见到佛今天这么好,容光焕发,从来没有见过。阿难是佛的侍者,天天侍候他、天天照顾他,从来没看到。所以他一定会起来发问,问这个原因,佛就说出这一个法门。这个地方我们学习的地方很多,要特别注意。

  【尔时世尊。】

  就是大众聚会的这个时候。

  【威光赫奕。】

  这是形容佛的威德、佛的光彩。此地这个光,可以说是光彩、风度,我们今天讲是他的精神、他的容貌,使别人看到特别的欢喜,特别的尊敬。

  【如融金聚。】

  这是比喻,黄金是很好看、很美的;如果把黄金熔化,那一个光彩就更好看、更美了。熔化的时候,黄金放光非常非常之美,形容佛这个时候,他的相好光明,在过去都没有现过这么好的瑞相。

  【又如明镜。影畅表里。】

  身体示现透明的。这是什么意思?这是佛的身心洁净,一尘不染,所以身体是透明的。我们的身体不透明,为什么不透明?里面肮脏东西太多了。

  现在在中国大陆,学气功很流行,有一些很高段的能看到人的光;从光能够看出这个人的善恶,看出这个人身心健康的程度,光的颜色不相同,光的大小也不相同。

  其实不但每一个人都有光,任何物质都有光,只是我们肉眼凡夫看不出。你要是真正用一点功夫,把心定下来、静下来就见到了。我们看到佛像后面都有光明,每个人都有,大小颜色不相同。

  说身体脏,什么东西脏呢?不是物质,物质不脏,我们常讲身体里面三十六种不干净的,那个不脏。脏的是什么?贪瞋痴慢,这个东西肮脏。你心里面有分别、有执著、有贪瞋痴慢,那你这个心就污秽了;心污秽,身也就连到不干净了。

  上一次在迈阿密,曾宪炜居士告诉我,他说有一个外国人,他有神通,他会看。他就把夏老居士的照片拿给他看,就是我们现在印在经本上的夏老居士照片,他拿这个照片给他看。他说:你看看这个人有没有功夫?那个外国人一看到这个照片,他说:这个人很了不起,他的身体是透明的。曾宪炜就问:照片上怎么能看得出来这个身体是透明的?身体透明,就是心里面贪瞋痴慢这些东西都没有,这身体透明的。而且那个外国人说得很对,这个人现在不在世了,在世的时候他也不太出名,他是一个了不起的大菩萨化身来的,他不是普通人。这是从这张照片上说出来的。

  曾居士来告诉我,他要我给他印证,夏老居士究竟是什么身分?我不知道,但是说他是佛菩萨再来的,我很相信。为什么?如果不是佛菩萨再来,会集这个经本不容易,不可能会集到这样尽善尽美。因为过去有人作过,王龙舒居士是了不起的人,佛学、国学都有很深的造诣,他的会集本都有遗憾、都有缺点;以后彭际清、魏源都是解行非常优越的大德,都做不好,可见得这个会集不是容易事情;翻经难,会集之难,不亚於翻经。这是佛菩萨大慈大悲,来救度末世众生,把这个经整理了一下,理出一个头绪,留给大家。

  我们今天看这个效果,确实是如此。从这一部会集本入门,发愿修学而得成就的人非常非常之多,这个效果我们已经看出来了。

  「影畅表里」是真的,不是假的;连夏莲居居士都如此,何况佛陀!我们明了之后,才晓得我们自己要想身心健康,把这个烦恼妄念去掉就行了,我们身体也是透明的;有一点点贪瞋痴慢,身体就污染、就不透明了。

  【现大光明。数千百变。】

  这是佛现相。「数千百变」,就是佛这个时候现大光明,就是佛放光;而且放光时候,光中有变化,这个境界就非常殊胜了,引起大众的注意,大众当中阿难尊者就忍不住了。

  【尊者阿难。即自思惟。今日世尊。色身诸根。悦豫清净。光颜巍巍。宝刹庄严。从昔以来。所未曾见。喜得瞻仰。生希有心。】

  当然在会的每一个人看到都非常惊奇;阿难这个时候代表大众出来启请,请问佛,今天为什么这么愉快?为什么这么欢喜?这是阿难跟佛几十年没见到过的,这个经文很容易懂。

  「色身」就是我们今天讲得肉身;「诸根」,六根是「眼耳鼻舌身意」;「悦豫」是快乐;「清净」,「光颜」清净就放光;「巍巍」是形容,显示出佛今天容光焕发,超越过去一切时处我们所看到的世尊。「宝刹庄严」,这个宝刹是数千百变里面显示出来的;佛放光,光中显示十方诸佛的国土,依正庄严,都在佛光明里面看到了。「从昔以来,所未曾见」,这是阿难说的,阿难从来没有见过,今天是第一次见。「喜得瞻仰」,愈看愈欢喜。「生希有心」,太希有了,从来没见过的。

  【即从座起。偏袒右肩。长跪合掌。】

  这是礼节,对老师的恭敬,这不必细说了。

  【而白佛言。世尊今日入大寂定。住奇特法。住诸佛所住导师之行。最胜之道。去来现在佛佛相念。为念过去未来诸佛耶。为念现在他方诸佛耶。何故威神显耀。光瑞殊妙乃尔。愿为宣说。】

  阿难这一段请问的话里面,含的意思很深。这个里面的含义,我们仔细一看,阿难不是不知道,知道,明知故问。但是这个问话对我们有很多的提示,让我们觉悟。「世尊今日入大寂定」,为什么?神通是从定里面发现的。如果不是非常深的定,不可能显示这样好的瑞相,极清净心!「大寂定」是什么定?实在就是讲念佛三昧。佛的相已经非常好了,三十二相八十种好;现在佛又念佛,佛一念佛,诸佛的威神就加持释迦牟尼佛,所以他的相就变成特别好。

  我们世间看相的人常讲「相随心转」,这话是真的。你看一个人,他很欢喜的时候,他的面貌就呈欢喜相;他很烦的时候,你看他的相貌就觉得很悲、很苦的相,能看得出来。佛心清净,所以他的相貌圆满庄严,完全是自然的。

  换句话说,我们的本来面目都跟佛的相貌是一样的;现在为什么变坏了?因为妄念多了、妄想多了、烦恼多了,相貌就变坏了。把妄想杂念去掉,我们本来面目就恢复了。说实在话,本来面目不止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大乘经上讲佛有无量相,相有无量好。这是我们自己本来的相,没有加一点点造作,是本来有的。佛的相本来就好,现在十方诸佛加持他,因为他念佛。

  所以一个人常常念佛,慢慢这个相就变成佛相了。心地慈悲,相貌就慈祥、圆满,相貌是自己心地变现出来的,不能瞒人,真的是表里如一。欺骗人,那个愚痴的众生可以骗他;真正有智慧、真正有学问的人,骗不了他。为什么?你的心摆在你的面孔上,人家一看就知道了,表现在你的举止、动态上,你能瞒谁?瞒不过人的。

  从这一段文里面,我们体会到,念佛相貌就变成佛相,念菩萨就变成菩萨相,念天就变天人相,念什么就变什么相。贪心重的,天天念贪,就是饿鬼相,鬼头鬼脑;愚痴、是非、善恶都搞不清楚都颠倒的,畜生相;瞋恚,地狱相。相随心转,这给我们很大的一个启示。所以今天佛入念佛三昧,这是大寂定。

  「住奇特法」,法是法门。佛心里面今天要为大家宣讲最奇特成佛的方法。

  「住诸佛所住」,念佛三昧、信愿持名是一切诸佛自己修的,是一切诸佛对於根熟的众生积极要介绍的。根熟的众生,就是他愿意接受,他听了之后欢喜,他不怀疑,他相信,他会发愿依照这个法门修学,这叫根熟众生。凡是有这种众生出现了,佛是赶紧把这个法门传授给他,帮助他在这一生当中圆成佛道,不再走冤枉路,一生当中就成功了。这时佛无比的欢喜;佛教化众生、帮助众生,这是最欢喜、最难得的了,所以生欢喜心。「导师之行」,导师是对於佛教化众生的称呼,他来指导一切众生,破迷开悟,离苦得乐。

  「最胜之道」,念佛往生不退成佛,这在所有法门里面是第一殊胜,所以它是最殊胜的一条成佛之道。

  这几句话从阿难嘴里说出来,就证明阿难对於佛今天现瑞相,心里想什么,他都知道,阿难都晓得;特别是为我们这一些迷惑颠倒的人,代我们来发问。

  「去来现在佛佛相念」,这是事实。佛念诸佛,一切佛都念诸佛。佛太多了,怎么个念法?诸位要晓得,念阿弥陀佛就是一切诸佛都念到了,一个也没有漏掉。《弥陀经》上给我们讲「诸佛名字」,诸佛名字就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就是诸佛的名字,佛佛道同;念一佛,就是念一切诸佛。所以一切诸佛没有一尊佛不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也念阿弥陀佛。弥陀也念弥陀,念弥陀就是念一切诸佛,去来现在佛佛相念。

  「为念过去未来诸佛耶,为念现在他方诸佛耶」。现在阿难尊者就请教释迦牟尼佛了,今天佛的相貌这样好,一定佛在念佛;但是不知道佛是念过去佛、还是念未来佛、还是念现在他方佛?因为我们娑婆世界只有一尊佛,佛要念佛,一定念他方世界佛。释迦牟尼佛不会自己念自己,一定是念他方世界。

  「何故威神显耀,光瑞殊妙乃尔」。为什么世尊今天威德;神是神奇,我们对佛现的这个相,我们想不到、也猜不出;光明、瑞相、殊胜、微妙,乃尔是像这个样子,从来都没有见过的。

  「愿为宣说」,我们大家都有愿望,希望世尊能把这个缘故为我们说出来,为什么今天现的相这么好。

  【於是世尊。告阿难言。善哉善哉。】

  佛没有说法之前,先对阿难一番赞叹;这个赞叹的意思,就是你问得太好了。连说两个「善哉」,也表两个意思。一个意思是「称佛本怀」。佛示现到这个世间来,为什么?实在讲,就是为了传这个法门,但是机缘没有成熟,不住的等待再等待;终於这一天等到了,你说他多开心,这是佛度生的本怀。所以古人说,这个经是如来出世正说第一经。

  第二个意思是「称机」,就是你这一问,问得好,与会的大众机缘都成熟了,真是师资道合。大众根机成熟,佛非常喜欢把这一个成佛的秘诀,为我们说出来。我们得到这个方法,这一生决定成佛;再告诉诸位,成佛不是到西方极乐世界才成佛,你今天一相信、一接受、一发愿,你现在就成佛了,所谓肉身菩萨。

  为什么说你现在就成佛呢?因为你决定往生,往生决定成佛;现在虽然没有往生,等於已经往生成佛了。换句话说,虽然身体在这个娑婆世界,已经不是娑婆世界的人了,不再轮回了;虽然没有去,等於在那边已经注册、已经挂号了,你已经是西方世界的菩萨,已经脱离了,就是这么一个事实。所以,这个法门的确殊胜无比,这是佛对阿难发问,不断的赞叹。

  【汝为哀愍利乐诸众生故。能问如是微妙之义。】

  阿难这一问,佛这一答,就把《无量寿经》给说出来了。这一部《无量寿经》,度无量无边的众生,是因为阿难一问问出来的,所以阿难这一问的功德就太大太大了。

  【汝今斯问。胜於供养一天下阿罗汉辟支佛。布施累劫诸天人民蜎飞蠕动之类。功德百千万倍。】

  这一问就有这么大的功德。阿难修功德太容易了,我们要想修一点功德真难,不知道怎么个修法?他这个修法太容易了。在这个地方,我们今天也学会了,如何来修无量无边的功德。所以这个地方学了之后要会,你也要会修,修得跟阿难没有两样。阿难把这个经问出来了,我们如何把这个经流传;流布跟生心,功德是相等的,无二无别。

  经文里面说这一问,胜是胜过,胜过什么事情?胜过供养一天下阿罗汉、辟支佛。阿罗汉、辟支佛是圣人,不是普通人,他们去修布施,布施什么人?布施六道众生,以清净心、平等心去布施六道众生。这个地方,六道只说了三道,其他的没有说,也包含在里面,有天、有人、有畜生,其余的意思都包含了。

  「一天下」,这是指它的范围。佛在经上说,我们这个大千世界,它的组织是从单位世界讲起,一个单位世界就是一个日月所照。佛说须弥山的四周,这是划为东南西北四个范围;这四个范围有一个统辖的,这个统辖的就是四天王;每一个天王,统辖一洲;四天王的上面是忉利天主,忉利天主统辖四天王。这是一个单位世界,这一个单位世界里面所包括的星球就很多很多。

  从前我们以为单位世界是太阳系,太阳系讲得很勉强,不好讲。黄念祖老居士在《无量寿经》注解后面有一篇文章,附印在后面;他的看法,他提出一个意见,也值得我们作参考,他认为佛经上讲的单位世界是银河系,不是太阳系。如果说是银河系,那这一个单位世界就是银河系的四分之一,所以这一天下里面,包括的星球非常非常之多。

  这是比喻他布施这么大的范围,这么多的阿罗汉、辟支佛,一天下的阿罗汉、辟支佛,这么多人。

  「累劫」是时间,这么长的时间,修布施六道,这个功德当然很大很大。

  阿难这一问,超过他们百千万倍,为什么?罗汉、辟支佛布施六道众生,他们所得的利益少;得再大的福,不能了生死,不能脱轮回,毕竟是有限的。阿难这一问,问出这一个希有殊胜的法门,能令一切众生,在一生当中超越生死轮回,决定圆成佛道,这怎么能比!实实在在不能比。以百千万倍说的话,绝对不过分。

  【何以故。当来诸天人民一切含灵。皆因汝问而得度脱故。】

  什么原因,你这一问功德这么大?这把道理说出来了。「当来」,就是将来。「诸天人民」,就是指六道众生一切含灵。六道众生都因为你今天这一问,佛说出《无量寿经》、说出这一个法门,一切众生听到这个法门,没有不得度的,没有不成就的,这个功德利益太大太大。

  底下佛没说法之前,也先说几句老实话,虽然是属於自己赞叹自己,其目的是叫大家对佛生起真实的信心。因为你不信,这一种殊胜的功德利益你得不到;你一定要有信心,对佛要有信心。

  【阿难。如来以无尽大悲。矜哀三界。所以出兴於世。】

  先说明佛为什么到这个世间来示现八相成道,他不是业报来的,他是乘愿而来的。他可以不来,喜欢来他就来了。为什么来呢?是为了怜悯一切众生,是为了来帮助这一切众生,所以出现在这个世间。来干什么?

  【光阐道教。】

  「光」是光大,「阐」是阐扬,光大阐扬;「道」是出离生死之道,是圆满成佛之道。是为这个而来教化众生的。其目的:

  【欲拯群萌。】

  「群萌」是指六道众生,是来拯济他们的,来救济他们的,来协助他们的。

  【惠以真实之利。】

  最真实的利益,你现在立刻得到。我现在得不到,算什么真实利益?现在得到,将来永久得到,决定不失去的,这叫真实利益。佛把真实利益给我们了,现在问题是我们接不接受?你接受,决定得到。

  你说要多少时间能够看到效果?我给诸位同修报告,我这几年来,在各处介绍这个法门,有不少同修认真修学,三个月效果就见到了。三个月的时间不长,依照这个理论方法修学。什么效果?自在快乐,烦恼少了,妄念少了,这个效果马上就得到了。身心轻安,处事待人接物,从前这个头脑好像糊里糊涂的不清楚;现在愈来愈清楚,愈来愈明白,做错事情就很少了,这个就是效果。三个月时间不长,就见效了,可见得他不欺骗人。你不相信,不肯照作,那就没法子,这个真实的利益你就得不到了。

  所以,佛给我们说这一部经典就是「惠以真实之利」。所有一切法门,没有比这个更真实的;这个经典、这个法门是如来一生所说最真实的第一法门。

  【难值难见。】

  值是遇到,不容易遇到,你也不容易见到。

  【如优昙花。希有出现。】

  优昙花是比喻,我们常讲昙花一现,花在这个世间少、希有,开花的时间很短,不容易见到。这是形容佛出现在这个世间难,真正遇到佛法不容易,尤其在佛法里遇到这一个法门,更为希有、更难。

  【汝今所问。多所饶益。】

  你今天这一问,这个利益太大太大了。饶是丰饶、丰富,这个利益太大了。

  【阿难当知。】

  叫著阿难,阿难是我们大家的代表,也就是叫著我们,应当要知道。

  【如来正觉。其智难量。无有障碍。】

  这一段是自己说明如来果地上的智慧。如果你要是承认,对於佛所讲的自然就不怀疑。对佛所说的怀疑,就是不承认佛的智慧是究竟圆满的,我们还要来查证。能不能证得出来?证不出来,永远证不出来。为什么永远证不出来?我们有一个妄念在,这个妄念就是你自己障碍。你把这个妄念打掉了,你的智慧现前,就完全证实了。如来究竟圆满的智慧,就是自己究竟圆满的智慧。他的智慧为什么现前?他没有障碍。我们的智慧为什么不能现前?因为有障碍。一个有障碍的心,要去证圆满无障碍的真心,是决定不可能的。

  佛法确确实实是讲「信解行证」,但是不能有一个求证的念头;有求证的念头,你就不能证得了。好像我们念佛,佛在经上告诉我们,一定要求「一心不乱」;假如你有这个求一心不乱的念头,你这一生一心不乱决定得不到。为什么?那个一心不乱的念头,就是障碍。怎样能得一心?一心不乱也不要,一心不乱就真得到了;有那个一念,就把一心不乱给破坏掉了、就乱了。所以佛教给我们,有愿不能有求,求就错了,不求就对了,它就现前。

  【能於念顷。住无量亿劫。身及诸根。无有增减。】

  这一句是说明佛的能力,这个能力不可思议。「念顷」是时间短暂,就是时间不是真实的。时间没有长短,能够把一念变成无量劫,他有这个能力;换句话说,也能把无量劫浓缩成一念,这多自在!超越了时间。今天我们讲超越时空,他有能力超越时空。

  更有能力「身及诸根,无有增减」。无有增减,就是不生不灭,他的身体永远是这个样子,没有衰老。我们今天这个身体是随著时间在迁流,刹那刹那在变化,一天比一天衰老。他不会,他没有,身体是永远常住。

  西方极乐世界就是这个样子,里面没有生老病死,所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莲花化生,一到那个地方的身相,跟阿弥陀佛完全一样;不会到那个地方是小孩,慢慢再长大,那就有增减了,那就有变化了。他没有,他是化生去的,而且一变化,跟阿弥陀佛的身相完全一样。

  【所以者何。】

  为什么?

  【如来定慧。究畅无极。】

  这八个字非常重要,这是说明他的智慧、神通、道力的来源。他的定、他的慧,究竟,「畅」是舒畅、通达的意思;「无极」,一点障碍都没有。如果我们能相信佛这两句话,对佛的智慧、德能就完全没有怀疑了,对佛给我们所说的字字句句,我们都会肯定接受,依教奉行。

  【於一切法。而得最胜自在故。】

  「一切法」是无量无边的法门,佛没有不通达的,没有一丝毫的障碍。

  【阿难谛听。善思念之。吾当为汝。分别解说。】

  你问的,我会详细的告诉你。但是首先对他的要求,你要善思念之。为什么?你才能真正得到受用。善思是思惟,思惟是悟的意思。不像我们凡夫,思惟是要去想一想;想一想就不行了,想一想就落在意识里,那就变成妄想了。这个思是慧解,念是修行,念是真正的功夫。这个思跟念上面加一个「善」,善就是不落在心意识,那就善;落在心意识里面,这个思念就不善了,就变成凡夫了。

  凡夫是用心意识,佛菩萨是离心意识。心意识怎么讲法呢?识是分别,不分别就不落在识里头;不执著,就不落在意里头;不但不分别、不执著,连印象都不落,印象是心,你的心才干净,印象都没有,你说这个多自在。

  我们凡夫就没有办法脱离这三个范围,凡夫是心意识主宰,我们见色闻声落印象,落印象就是心被污染了,起作用的时候就是分别执著,这叫不善。

  所以经上常常思惟上面加一个「善」,要知道善的含义,没有一样不明了,没有一样不通达,他不分别、不执著、不落印象。

  佛为我们讲经说法,随著我们的分别而分别,随著我们的执著而执著,我们才会听得懂。譬如众生问佛,这是什么?佛给你讲这是毛巾。是不是佛有分别执著?不是的,你们都叫做毛巾,我就随顺你们叫;佛确确实实没有分别执著,是你们大家有分别执著。所以佛说法,是「说而无说,无说而说」,佛有没有说?佛没有说法,他没有分别执著。说什么法呢?说没有停止,是随著你们分别执著而说的,他自己确确实实没有说一句话。如果要是说佛说法,那叫谤佛。

  可是佛天天说法,从来没有一天间断的,这是我们要学习。我们知道佛是无说而说,我们应当「无听而听,听而无听」,跟佛就相应了,才能解佛的真实义。我们有说有听,就坏了,那就慢慢得来诱导了。如果真的听而无听,无听而听,立刻就入佛的境界了,那就快了,这就是宗门里讲的上上根人;上上根人就是听经听法的时候,不分别、不执著、不落印象,一听就会开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