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寿经 (第十四集) 1992/6 美国圣荷西迪安那大学 档名:02-012-0014
请掀开讲义第二十九面,从第一行看起:
【疏钞广引净宗经中事事无碍之文,深意苦心,以证本经正显事事无碍法界,亦即证明本经属於圆教,实不容或疑也。】
这几句是说莲池大师当年作《弥陀经》的注解,也是相当的艰苦。因为在他那个时代,禅宗的风气很盛,对於净宗往往给它很轻视的眼光,莲池大师在这种环境里面要想弘扬净土,必须要把这个障碍破除。破除这个障碍,一定要让大众心悦诚服,认识净土法门,於是《疏钞》之作里面,引用《华严》、《法华》这一些大乘经的地方非常之多。他的目的非常的明显,是要把《阿弥陀经》提升到跟《华严》同等,那么大家对它的看法就不一样了。这个工作,如果不是真正对於净宗有很深的体会,有真实的功夫,一般人是做不到的。《疏钞》在台湾流通的非常之广,诸位很容易能看到。这是作《疏钞》时代的背景不相同,莲池大师用《华严》、《法华》这些大经,证明《弥陀经》里面的理论、事实与境界都跟大经等同,把它判作圆教。
在中国,我们讲大乘的圆教,或者讲一乘圆教,只有三部经,这是为大家公认的。第一部是《华严经》,第二部是《法华经》,第三部是《梵网经》,就是《梵网菩萨戒经》。这是大家公认,这是大乘当中的大乘。殊不知,本经跟《弥陀经》,不仅是一乘圆教,而且是圆极顿极的法门。如果不是祖师为我们说出,我们也很不容易认识它。
【黄念祖居士依疏钞义】
这是根据莲池大师的《疏钞》。
【专论本经中事事无碍之相】
黄老居士说得更详细了。
【取探玄记所说十玄次第】
这个《华严经探玄记》是《华严经》的注解,是《六十华严》的注解,贤首大师所作的。清凉是贤首的学生,清凉注解《八十华严》,他的老师注的是《六十华严》。
【引证经文,以明本经实具十玄】
诸位看黄老居士《无量寿经》的注解,他注得很丰富,引证的很详细,确确实实《华严经》上有的,《无量寿经》也有。六相十玄这是《华严》的特色,本经统统具足。
【於是确证本经正属圆教】
证明它跟《华严》的教义没有两样。
【即是中本华严】
这个「中本华严」是前清彭际清居士所说的。八十卷分量多,称为大本;《无量寿经》分量少,称为中本;《阿弥陀经》分量更少了,就称为小本。这是彭际清居士所说的;就是《弥陀经》、《无量寿经》跟《华严经》,这三部经完全相同。
【以证如上之说,皆是真实语,非因净宗行人之妄自尊大也。】
把《无量寿经》跟《弥陀经》提升跟《华严经》平等,确实有证据,不是随便说的。
【华严末后以十大愿王导归极乐,今本经全显极乐,导引凡圣,同归极乐,故称本经为中本华严,诚有据也。】
这个证据,可以说任何人都不能够否定的,《华严》到最后归到净土。
【部类差别。】
底下这一段介绍『部类差别』。哪些是同部的,哪一些是同类的,我们也要明了。
【同部:本经与小本弥陀是同部经典。】
是属於同一部。
【疏钞谓大小二本,文有繁简,义无胜劣,判属同部。】
换句话说,佛说《阿弥陀经》跟这一本《无量寿经》里面所讲的内容完全相同,只是文字有多少不相同;《弥陀经》说的简单,《无量寿经》说的详细,所说的是一椿事情,所以它们属於同部。因此,我们在受持的时候,你喜欢采取哪一个本子都好。《弥陀经》短,容易念;《无量寿经》长一点,实际上是一样的,没有优劣。如果我们的时间少,工作很繁忙,受持《阿弥陀经》就好;假如我们空闲的时间多,当然《无量寿经》文字长,对於西方极乐世界介绍的比较详细,所以这是任凭我们自己去选择。
【小本现有三种。】
就是《阿弥陀经》,现在有三种本子。我们通常所看到的、所读的本子是鸠摩罗什大师所翻译的;另外两种,一个是唐朝玄奘大师翻译的,这个本子没有单行本流通,所以大家看的比较少;还有一本是夏莲居老居士的会集本,他把罗什大师的跟玄奘大师这两个本子会合,有这么一个本子。这三种本子,我们在台湾把它合印成一册,叫《弥陀经三译合刊》。我不晓得此地有没有?好像达拉斯那边有这个本子,诸位同修如果要想看,可以写信问那边要,或者将来由那边寄一部分过来都好。
【秦唐二译,大体相同,稍有出入。秦译精要流畅。】
这个「秦」,就是姚秦罗什大师翻译的。
【众所宗向。】
大家都依这个本子来修学,所以这个本子流通非常之广。
【唐译则准确详备,力保原面。】
玄奘大师他是直译的,所以保持了梵文本里面那个样子,形式都保留了。
【夏莲居居士撷其精要,更据六朝石经补足秦译所佚之二十一字。】
罗什大师的本子传到现在,可以说大家都承认这是一个定本了。但是在湖北襄阳发现的石经,就是刻在石头上的《弥陀经》,那个经文比我们现在流通的本子里头多了二十一个字,就是我们现在这个本子没有。二十一个字差不多就是一行,是不是从前人抄经的时候抄漏掉了,这就很难讲了。因为从前这个经本都是手写的。襄阳这个经是六朝时代的,相当之古,所以这个绝对不是伪造的,相当可靠。夏老居士把这二十一个字补进去了,在他的会集本里面补进去了,这个本子二十一个字此地有。
【按襄阳石经乃六朝人手书而刻石者,於一心不乱之下】
就是现在这个经本一心不乱之下,有底下这二十一个字。我们接著念:
【尚有专持名号,以称名故,诸罪消灭,即是多善根福德因缘。】
就是这二十一个字,现在我们的经本上没有,要知道古时候这个石经上多了这二十一个字。
【会本依古德意,补入此二十一字。大有益於圣教也。】
这二十一个字非常清楚、非常明白,教给我们修学的是专持名号。念这一句名号,就是经上讲的多善根、多福德、多因缘,所以这一句实在讲相当重要。这里讲同部的有这么两种。
【同类。】
另外有『同类』的。同类是不同部。类,凡是提倡念佛法门的,这是与我们这个《无量寿经》就是属於一类的。
【凡倡导忆念弥陀,愿生极乐之经典,均属同类。其中亦有亲疏,以持名念佛为亲,其他为疏。】
同类里面有亲有疏。什么最亲?小本跟《无量寿经》都是提倡持名念佛。换句话说,如果它也是提倡持名念佛,这就很亲了;如果它提倡的是观想念佛、观像念佛,那就比较疏一点了,也属於同类。底下举几个例子:
【如一佛说观无量寿经。二华严经普贤行愿品。三楞严经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四往生论。五 安乐集等等。】
同类的不少。
第三,有附带说净土的,那这个文字不多,附带而说的,像这样的经典,那就相当之多了。
【带说净土经论,净宗经论合刊,内载有二百四十余种。】
这是古人给我们列出来的,在已经看到的就有这么多了。
【此乃略举其要,遗漏难免。】
总还没有完全查遍《大藏经》,这是比较重要的经典里面,我们所看到的,已经有两百四十多种。可见得古人常讲,这个法门是「千经万论,处处指归」,它的确是有这个事实存在,绝对不是随便说的。
底下一段,介绍「译会校释」。译是翻译。
【译指本经之原译本。】
本经在中国的翻译。
【会校指根据诸种原译而会集校订之本。】
因为译本不止一种,所以后来有会集有校订。
【释指本经诸本之注释。】
这是本经注解,历代有哪些种注解。
【本经译本,自汉迄宋,凡有十二。宋元而降,仅存五种。】
这个译本在中国译经史里面,我们所看到的目录有十二种,是翻译最多的。但是到宋朝以后,有七种本子失传了,还保存著五种。现在《大藏经》里面有五种,但是在目录里面有十二种,就是有七种已经失传了。保存下的五种,这个经名都列在下面。第一部是:
【无量清净平等觉经。后汉月氏沙门支娄迦谶译於洛阳。】
这个翻译的最早,是后汉月氏。月氏是当时国家的名字,这个国家它的版图,大概有我们新疆的一部分;另外一大部分是现在的俄罗斯,在新疆的北面。这是从前我们读历史,读到大月氏,就是这个地方。这个法师是大月氏人。「沙门」,这是他的学历,这是法师谦虚,没有称三藏法师,后来都称为三藏法师,称沙门是非常谦虚。「支娄迦谶译於洛阳」,后汉的首都在洛阳,这是翻译的人、翻译的处所都非常的确定。第二种,经题比较长一点:
【佛说诸佛阿弥陀三耶三佛萨楼佛檀过度人道经。】
这个经题完全是梵文的音译。
【一名无量寿经。一名阿弥陀经】
也称作《无量寿经》,也称作《阿弥陀经》。
【吴月氏优婆塞支谦译。】
这个「吴」就是三国时代的东吴,翻译的人是在家的居士,优婆塞是在家居士,也是大月氏的人。第三种叫:
【无量寿经。曹魏印度沙门康僧铠译於洛阳白马寺。永嘉四年壬寅。】
这一个本子在中国流通很广。因为几种译本,以康僧铠译的本子念起来最为顺畅,因此这个本子流通的比较广,其余的四种很少看到有单行本。第四种:
【无量寿如来会。唐南印度三藏菩提流志译。】
这是在《大宝积经》里面的一分。第五种: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经。赵宋沙门法贤译。】
「赵宋」,这是赵匡胤所建立的王朝,这是最后一次翻译的。最初翻译是后汉,从后汉到南宋差不多是八百年;八百年中,这个经总共有十二次翻译,现在只剩下这五种。
后面给我们列的就是现在有经题,这个目录上有,经本没有了,看不到了。
【佚失七种,据开元释教录计有:】
第一种:
【无量寿经,二卷,后汉安世高译。】
在中国佛教史里面,安世高是很有德望的一个人,知名度非常之高。早期翻译,他译的东西最多,也翻得最好。所翻的文字,中国人非常欢喜,这是早期了不起的一位译经师。
【无量清净平等觉经。二卷。曹魏沙门帛延译於洛阳白马寺。】
第二种,『无量清净平等觉经』,这也是二卷,是『曹魏』,这是三国时代,『沙门帛延译於洛阳白马寺』,这个本子现在也不在了。
【无量寿经。二卷。晋朝沙门竺昙摩罗密。】
第三种,『无量寿经』,有二卷,是东晋时代的,『沙门竺昙摩罗密译』。
【无量寿至真等正觉经。二卷。一名乐佛土乐经。一名极乐佛土经,东晋西域沙门竺法力译。】
第四种,『无量寿至真等正觉经』,这部经它有别名,『一名乐佛土乐经。一名极乐佛土经,东晋西域沙门竺法力译』。
【新无量寿经。二卷。东晋沙门佛陀跋陀罗译於道场寺。】
第五种,『新无量寿经』,有二卷。『东晋沙门佛陀跋陀罗译於道场寺』。
【新无量寿经。二卷。宋凉州沙门宝云译於道场寺。】
第六种,也叫『新无量寿经』,有二卷,这个都是属於南北朝时代的,『宋凉州沙门宝云』,也是在道场寺翻译的。
【新无量寿经。二卷。宋罽宾国沙门昙摩罗密多译。】
第七种,也叫做『新无量寿经』,有二卷,『宋罽宾国沙门昙摩罗密多译』。
末后这三种统统叫做《新无量寿经》,翻译的年代很接近,同时还在一个道场,在道场寺所翻译的。我们从这里可以体会到,如果是同一个版本,不可能在同一年同一个地方做三次的翻译,决定是印度传来的版本不相同,所以才会有这一些事情的发现。
【以上连现存者,总八代十二译。】
从后汉到宋是八个朝代,十二次的翻译。
【甄解云:凡於诸经中,传译之盛,无如今经】
佛经传到中国来,翻译最多的就是《无量寿经》;没有一部经的翻译,能像《无量寿经》这么样多,这样的兴盛。
【斯乃以出世正意,利益无边故也。】
原因在此地。释迦牟尼佛出现在我们这个世间,最主要的是要帮助我们在这一生当中,脱离轮回,圆成佛道!出三界、成佛道,最正确的方法、最妥当的方法,就是这一部经,就是持名念佛这个法门。这是如来出世的正意,就是为这个意思他来的,利益无量无边。
宋朝王龙舒居士,下面我们会说到他,他有本经的会集本,他是第一个会集《无量寿经》的人,而且做了一部劝导一切人专修净土的一本书,叫《龙舒净土文》。今天我们印了一张念佛的方法,就是《龙舒净土文》里面的两个小段,我把它影印出来,提供给同学们作参考。这个方法非常非常简单,而且很有效果,不费时间;两种方法,采取一种就好。
这是讲龙舒居士当年写劝人修净土的这些文章,集起来就是净土文,到处刻版流通。在相传里面,刻版里面,三次出舍利,可见得感应不可思议。他老人家当年在世,一生到处奔波,处处都是刻这个《净土文》,到处赠送,对於宣传净土宗,一生真正是不遗余力,以一个在家的居士,认真拼命的去做。他老人家在往生的时候是站著走的。
【会疏云:凡於一切经中,传译盛然,无如今经,此乃道理幽邃,利益最上故也。两疏同一卓见。】
这两位大师的见解几乎是相同,都肯定承认这个经典、法门是至高无上。
【本经为佛多次宣说。】
佛当年在世,不是一次讲,是多次宣讲。
【且诵习者多。】
释迦牟尼佛在世的时候,依照这个经典修行的人很多。
【梵本传写者多。】
所以它的本子不一样。
【梵本有多种,存没详略不同。】
就是多种,佛是多次讲,讲的都不一样。有的这一椿事情,佛这一次讲得很详细;佛另外讲的时候,这一段详细的他就省略掉了,讲的不详细的地方重新再细说,所以就有这一种情形。因此,阿难尊者集结的时候,完全照佛当年所说的,不增不减,这样子集结下来,所以这个原本就有很多种,不是一个本子,原本就有很多种。
【梵策写本又易脱落。】
我们知道古时候,这个梵文的经典是写在贝叶上的。印度没有纸张,是用贝叶写的。那个贝叶有一点像我们台湾香蕉树一样,这个树叶很宽很大,也相当厚,是很笨重的;把它切成一块一块的,切的都是长条,大概有四、五寸宽,一尺多长;一面写四行,两边打两个洞,用绳子穿起来。这是从前梵文的经典,相当的笨重。绳子断掉之后,很容易脱落。
我们中国古时候没有发明纸以前,这个文字刻在竹简上;把这个竹子组成一张,也是用绳子把它编起来的,称为册。我们看「册」字,你看篆字是什么?就是竹字编的,那时候文书是这种形式。如果用竹简跟这个贝叶,还是贝叶比较方便。这个容易脱落。
【故今诸译本甚有差异。】
我们看现前这五种译本,里面的内容差别就太大了;从这个差别里面看,证明它不是一个原本。一个原本很多人翻译,纵然翻译的文字不同,内容一定是大同小异。像《金刚经》有六种译本,它是一个底本,翻的大同小异,出入不会太大。我们这五种译本,里面的出入太大太大了,所以证明它的原本不是一个。
【若细究存世之五译,可推知当年梵策,至少有三种】
有三种不相同的。
【必是所据之原梵本不同,方有此异耳。可见会集诸译,实有必要。】
因为梵文的原文不相同,佛多次宣说,我们现在确确实实有把它会集的必要。因为我们看很多本子,挺麻烦的;会集应当仔细的校对,哪些地方相同的保留,不相同的把它节录补充进去,这样就变成一个非常完美的经典,这是会集本的长处,我们中国所说集大成。下面给我们介绍会校之本,就是会集本了。
【会校之本,自宋迄今,凡有四种:】
前面介绍的是原译本,翻译的经本有五种。现在再看历代会集的本子,节校的本子。第一种:
【大阿弥陀经,宋国学进士龙舒王日休校辑。】
这就是王龙舒居士他的本子。他这个本子算是会集本,但是他很谦虚,他只说校辑;校是校正,几个本子合起来对照,重新编辑。这个本子编成之后,确确实实比原译本好。因此,他这个本子流通也就很广,并且收在《大藏经》里面。由此可知,这是自古以来的高僧大德对他的本子赞同,这才能入《大藏经》。
可惜王龙舒居士这个会集,五种本子还漏掉了一种,就是唐朝《大宝积经・无量寿会》这一个本子龙舒居士没有看到。我们推想,他当年在社会上的地位,他家虽然不是很富有,生活还挺优裕不错的,所以他才有闲,他不要作事;中了进士,不作官,天天念佛传教,干这个事情,所以家庭生活能过得去。对於佛法有这样深的造诣,而且那个时候到处走动,因为他要印他的《净土文》,劝人念佛,所以走的地方很多,五种原译本都不能完全看到,你才晓得那个时候这个书本流通数量之少。
因为那个时候统统是手写的本子,流通的分量很少,不容易看到。他一生只看到四种本子,四种本子的会集本。「无量寿会」这一个本子,里面还有一些经文,非常精彩的经文,是前面这四种本子里头所没有的,王居士所漏掉的;所以这个本子不是尽善尽美,有漏失。
另外,这是印光大师对他老人家的批评;其实在印光大师之前,莲池大师就有批评了。取舍这是很难,取舍不甚妥当。还有一个缺点,有时候他把原文的字改了,这一点印光大师非常不赞成。为什么?以龙舒居士改这个经文,没有问题,他的文章好,佛学造诣又深,他所改的与原文相比,意思没有变,修辞更美。可是这个例子如果一开,后来的人如果看经看不懂,随随便便改的时候,大家都改,这个经传到后代,那就面目全非,所以这个例子决定不能开。龙舒居士犯了这个错误,这是后来大德不以为然的地方。但是对他的本子依然很赞叹,莲池大师《疏钞》里面,引用王龙舒居士这个本子的经文就不少;印光大师在《文钞》里面,对於龙舒本子也非常赞叹,所遗憾的,它美中不足。第二种:
【无量寿经,清菩萨戒弟子彭际清节校。】
彭居士是清朝乾隆年间的人,他的父亲是乾隆皇帝的兵部尚书,要是以现代地位来讲,就是国防部长,所以他是贵族出身。当然家庭环境非常好,人聪明,童子就中进士。中国古时候,二十岁成年,行冠礼,这就成人了,就不叫童子;如果叫童子,就是不满二十岁。不满二十岁,他就拿到功名了,也是不作官,学佛。
在佛学里面很有成就,他有《无量寿经》的节校本,可惜他只用一个本子,五种本子他只用一种本子,用康僧铠的本子,把康僧铠的本子简略了,本子里面有些罗嗦的统统去掉,所以是一个本子的节校。经过他的节校,这个本子念起来非常舒畅;遗憾的就是只有一本,因此也是美中不足。
他的本子在台湾有流通,单行本没有,有连注解的本子;我们看到《无量寿经起信论》就是彭际清居士所作的,经文是他节校的本子,注解是他自己作的,这个本子在台湾有流通。另外丁福保居士他有一套佛学的著作,里面有《无量寿经笺注》。《无量寿经笺注》采取的经文,就是彭际清的节校本。所以从丁福保《无量寿经笺注》,我们能够看到彭际清的这个本子。第三种:
【摩诃阿弥陀经,清菩萨戒弟子承贯邵阳魏源会译。】
这个本子是五种本子的会集本。魏源居士就是魏承贯,他是生在清朝咸丰年间;咸丰慈禧太后,就是咸丰皇帝的西宫,这个距离我们年代比较近。他有五种本子的会集本,所会集的确确实实比王龙舒、比彭际清的要好;但是很遗憾的,也是他取舍不够精确,也有一个毛病,就是改动原文的文字。这个会集跟翻译不一样,翻译自己可以斟酌用什么字,会集是依照别人的文字,决定不能改动一个字,一定要保持原来的样子,不能随便更改,这才是一个好的会集本。所以这个本子也有缺点,印光大师对这个本子有严厉的批评,在《文钞》里面有两、三篇的样子。
诸位念了以后,对於现在这个本子不要怀疑,因为我们现在这个会集本,印光大师没有见过,这就是最后这一种: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
这是民国二十一年夏莲居居士会集的,我们现在采取的这个本子。夏老居士也是认为自古以来这个会校本都不是善本,都有缺陷。这么好的一部经,确确实实能够帮助末法众生,了脱生死,圆成佛道,太重要太重要了,没有一个完善的本子,感觉到非常的遗憾。他老人家用了十年的时间,根据五种本子重新来校对、来编排。三年,他的初稿才完成。我们看这一本经没有多少,薄薄的,并不算太多,用了三年的功夫会集成的。会集之后,不断的一次又一次再修订,十年,这才有定本出来。所以我们的因缘是无比的殊胜。
因为印光大师对魏默深的本子有很严厉的批评,大家对於这个会集本、节校本都不赞同。印祖在近代是大众所景仰的,所以他老人家的话,别人听了的时候,没有一个不遵从的。这个本子老人家没有见到,到底这个本子印光大师反对不反对?我们就不得而知了,祖师不在世了。
我为了宣扬这一个版本,特地把五种原译本找到,四种会校本也找到了,一共是九种不同的本子,我把它印在一起。从前有净土五经,这个经还是五经,但是版本多了,我加了一个读本,《净土五经读本》,统统在里面了,诸位自己可以看。你看看印祖对於王龙舒、彭际清、魏源,他批评的对不对?原本一看,你就晓得他指出哪些地方了。
看它哪些地方有缺陷,你再看看夏莲居这个本子有没有?夏老居士这个本子,每一个字每一句都是原译本的原文,一个字没有改动。其他那些会集本多多少少都改了几个字,唯独夏老居士一个字没有改,这个难得。
所以不是不能会集,应当要会集的。但是会集要谨慎,取舍要确当,要精确,要妥当,这个事情相当不容易。龙舒居士、彭际清、魏源都是了不起的人,做这个事情都不能做到圆满。所以夏莲居老居士究竟是什么样的身分,我们不知道。黄念祖老居士也不肯透露,我问过他,他告诉我时候未到,现在不能说出。今年老居士往生了,也没有透露出来。
不过去年年底我在迈阿密讲经,迈阿密有许许多多奇奇怪怪的人,就是我们一般讲有神通的人,曾宪炜居士跟这些人往来很密,而这些人里面许多是外国人,我在那边讲经,他们也来听,曾居士翻译,他翻的还不错。他曾经拿夏莲居老居士的照片给这些人看,问他夏居士是什么样的人?说也奇怪,这些人看到夏莲居的照片,这个照片是书本上的照片,就是《无量寿经》经本前面有一张老居士的照片。他看了之后,他说这个人不是普通人,是大菩萨再来。他问他为什么?他说他的身体全身是透明的。照片我们看不出来,他看到他全身是透明的;而且告诉曾居士,这个人现在已经不在了,在世的时候不很出名,讲的完全正确。决定是大菩萨再来,普通人这个事情不能做到尽善尽美,会集的这么圆满。换句话说,超过了前人,不是一个普通人,这是来度末法众生的。
我这一次到北京,看看老居士的家属,看看他老人家临终有没有什么交代。那一边他的学生告诉我,夏老居士在往生之前,曾经跟他们说过,《无量寿经》(就是他这个会集本)将来是从海外传到中国。他们听了都莫名其妙,明明这个经本是他老人家会集的,中国的,怎么可能从海外传到中国?他说现在看起来,果然没有错,他的话说对了,是从海外传到中国的。他又说将来这个经本会传遍全世界。现在看看我们做的,差不多;虽然没有达到全世界,大概世界上三分之二的土地,已经有《无量寿经》了。从这个情势上去看,确确实实有传遍全世界的可能。所以他所讲的话,现在几乎都兑现了,绝对不是一个普通人。
这九本诸位同修喜欢的话,我们这一边净土五经大概还有一些,明天我们带来给大家结缘。《无量寿经》九种版本,统统可以看到,这是现代人的大福报!诸位要知道,在台湾过去专门弘扬净土的法师,道源老和尚没有见过。居士里面,李炳南老居士这九种本子,他见过五种,有四种他没看到过,没有单行本,很不容易找;《大藏经》里面只有六种,原译本的五种,会集本的王龙舒一本。《大藏经》那么小的字,谁去看,没人去看。现在我们把它们统统印在一起,人手一册,九种本子摆在面前,从前那些人简直不可思议,不敢想像。这是得现代印刷术的发达,我们便利了,而且印经书的价格很低廉,也印得非常好。这是这一个时代众生比起过去,说到因缘,可以说是无比的殊胜;当然也是我们善根、福德,诸佛菩萨大愿威神的加持,使我们能够见到。
底下再看这一部经的注解,「本经注解」。第一种:
【无量寿经义疏,六卷,隋净影寺沙门慧远撰疏。】
这个本子,在中国算是流通最广的,学习最多的。这个地方的慧远,名字跟庐山初祖完全相同,朝代就不一样了。慧远大师是晋朝时候人,他是隋朝时候人,相隔一百多年。在历史上,中国佛教史上称他小慧远,他作的这个注解有六卷,台湾很流行这个本子。
【无量寿经义疏。一卷。唐朝嘉祥寺吉藏。】
第二种,也叫做『无量寿经义疏』,只有一卷,注得很简单,注解的这个文字比经文还少。这是唐朝吉藏大师所作的,虽然文字少,但是重要的地方,他都把它点出来了,也很难得。这个本子流通的就很少了,好像在台湾还没有单行本流通,金陵刻经处有单行本。
【无量寿经义述文赞。三卷。新罗沙门憬兴著。】
第三种,『无量寿经义疏文赞』,有三卷,是『新罗沙门憬兴著』。新罗是现在的韩国。在中国唐朝时候,朝鲜半岛有三个国家,有高丽、新罗、百济三个国家,他是属於新罗国人,都是在中国留学的。第四种:
【无量寿经宗要。一卷。新罗沙门元晓撰。】
元晓大师最近有一套录音带,在台湾,好像美国也很流行,知道他的人不少。他对《无量寿经》也很有研究,他有这个著作。第五种:
【游心安乐道。一卷。新罗元晓撰。】
也是《无量寿经》的注解,它不是按照经文的,完全是讲大义、讲纲要;前面这一种是注解经文的,也是元晓大师注的。末后:
【日本则有了惠。峻谛。道隐。观彻等数十种之多。远超我国。】
日本,《无量寿经》的注解确实多,如果连后来的,恐怕有四十多种,在《卍续藏》里面。在台湾,《卍续藏经》我们好像印过两次,对於研究经典的人,这一部藏经非常好,它的经少,注解多;经不多,注解多。日本的《大正藏》,在世界上流通的非常广泛;《大正藏》是经多,注解少。所以要查经,以《大正藏》收的最为丰富了,收经齐全,注解少,不多。如果要研究注疏,中国、日本、韩国古今大德这些注解,日本人统统收集起来了,编在《卍续藏》里面。所以这一部藏经,注疏非常的丰富,研究教理的人,值得参考。这是注解《无量寿经》的,多半都是注的康僧铠的本子。
【注释大经校会本者,共有五种:】
前面所讲的是原译本,原译本的注解;这个会集本、节校本,有底下这五种。
【无量寿经起信论。三卷。清初彭际清作。】
第一种,『无量寿经起信论』,有三卷,彭际清作的。这个经本是彭际清的节校本,注解也是他作的。
【无量寿经笺注。二卷。清末丁福保作。】
第二种,『无量寿经笺注』,有二卷,清朝末年丁福保居士著作的,他的经文是采取彭际清的。
【佛说摩诃阿弥陀经衷论。清末正定王耕心作。】
第三种,『佛说摩诃阿弥陀经衷论』,是清朝末年正定王耕心作的。他的本子,采取魏源的本子、魏默深的本子。印光大师对於他这个著作,批评很多。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眉注。民国李炳南老作。】
第四种,就是我们现在用的本子,『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眉注』,这个注解就写在经本上,这是李炳南老居士作的。我们现在送给诸位的经本,就是李老居士手写的本子。他写的也很工整,毛笔小楷写的,值得作纪念。所注的文字虽然不多,全经重要的地方都给我们点出来了,非常的难得。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解。四卷。民国黄念祖解。】
第五种,『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解,四卷』,就是黄念祖老居士注解的本子。前年,他把这个修改的本子交给我,我带到台湾重新作版,今年印出来了;印出来,送给他,他也看到了,这是非常欢喜的一椿事情。当时他给我的时候,我就问他,我说「你老人家以后要不要再改」?他说「不改了,这是定本了,我也没有时间改了,就不要改了」。所以,这个本子是他注解的定本。第一次,前年我们在台湾印出来的是大陆上的第三版,在台湾是第一版。现在这个本子,我们印出来要从初版一直到现在,应该是第六版,所以这个定本是属於第六版。这是把注解概略的介绍到此地。
另外,黄老居士还有一本白话的注解本,因为他感觉到他所注的这个本子,注得有相当的深度;现在在大陆一般读文言文的人很少,惟恐大家看不懂,所以有一个白话的本子。这个本子写了一半,他老人家往生了,大陆上他的学生、家属无不希望有人把这个本子续成圆满;就是现在这个一半也把它印出来,所以决定这样作法了。
我对於这一部经也讲了不少次,都留下了录音带;好像有一些同修发心从录音带上写出来,大概也有一、两种;将来有时间,重新把它校正一下。每一次所讲的内容都不相同,所以想留到后人也去作一个会集本。每一次讲的不一样,因为每一次的境界都不相同,所以也有作会集的必要。末后这一段是:
【总释名题。】
就是要进入经文了。进入到经文,先要介绍经题。
【凡经之名题,皆直显本经之要旨】
就像一篇文章一样;我们讲一篇文章,先讲题目,题目就是这一篇文章的总纲领。
【使学者因名达体,一览经题,直窥全经大义,是以天台家注经,先释经名。】
天台五重玄义,第一个就是介绍经题。我们这一次讲解,因为本经与《华严经》的关系非常密切;尤其是彭际清居士把这一部经称作中本华严,所以黄念祖老居士注解本经,采取《华严经》的方式,前面用十门开启,把解释经题列在第九段,第十段就是讲经文了。所以华严家,就是贤首家用十个条目来介绍全经的大义,比天台是要繁琐一点,但是解释当然比较详细,这是贤首宗的好处。下面:
【正释本经题名:】
我们可以把它分作八个小段,就是一个题目分成八个小段。前面七段是别题,「别」是跟其他经典不相同,题目不相同;末后一个字是通题,末后就是「经」,经是通题,许许多多这个经都是相同的;前面不相同。别题里面分作七段。
【一佛。义为觉者。自觉。觉他。觉行圆满。即本师释迦牟尼佛。】
第一个是『佛』,第二个是「说」。「佛」这个字是从印度音译过来的。佛经传到中国之后,因为翻译的关系,当时造了不少的新字;中国在那个时候,我们的字汇不多,翻译的时候不够用,所以造了许多新字。这个「佛」字是当时造的新字,没有人字边这个弗是我们中国的古字。佛是人,所以用这个字的声音旁边加一个人,这是佛教里专有名词了,它的意思有自觉、觉他、觉满这三个意思。在翻译经的体例当中,这叫含多义不翻。因为佛陀这个名词里面,它含的意思很多,在我们中国找不到适当的字汇来翻它,特别造了一个字。
自觉是不同於凡夫;凡夫迷惑颠倒,凡夫不觉,佛觉悟。觉他,不同於二乘,阿罗汉、辟支佛觉悟,他自觉但是不肯帮助别人,所以叫小乘,叫自了汉;自己觉悟了,不愿意帮助人。这个不愿意,也不是完全不愿意。小乘圣者也相当的慈悲,你要去找他,他跟你有缘,他就教你;你不去找他,他不会主动来找你;你去求他,跟他没有缘分,他也不教你,这是小乘人。所以,小乘自觉,不能主动的觉他。能觉他的是菩萨,不必你去找他,他会来找你,所以经上有,菩萨叫「不请之友」,你不请他,他就来了;不管你愿不愿意接受,他都来。他是一个主动把佛法送给一切众生的,这个心量比阿罗汉、辟支佛就大得太多了。所以菩萨不同於小乘,心量大,不怕辛苦,不辞辛劳,把佛法以种种善巧方便,推荐介绍给一切大众,这是觉他。
菩萨虽然自觉觉他了,但是没有圆满;觉满,就是自觉觉他都达到圆满了,圆满就成佛了。此地是指本师释迦牟尼佛,因为这一部经是释迦牟尼佛说的,任何一个人要是达到自觉觉他圆满,都称作佛。所以佛法是平等的,绝对不是只有释迦牟尼佛一个人能成佛。佛告诉我们,所有一切众生皆有佛性;既有佛性,都能成佛,这是佛法所讲的平等,建立在这一个观点上。佛在《华严》、在《圆觉》说得更明白,他告诉我们,「一切众生本来成佛」,这一句话佛是不常讲的,这是真话。你本来是佛,现在为什么是凡夫?迷了。迷的是什么?迷失了自己,自己本来是佛,迷失了自己。
由此可知,佛教化四十九年,给我们说了许许多多的经论,教给我们许许多多的方法,目的何在?无非是帮助我们恢复自己本来面目而已,本来面目就是佛。所以佛法教学的宗旨,它的口号叫破迷开悟,把我们的迷惑,迷失了自性,迷失了本心,这个迷惑打破;打破之后,自己豁然大悟,这才完全明了原来自己本来是佛。
所以佛在大乘经上常讲「圆满菩提,归无所得」,到你成佛了,你得到什么?什么也没得到。为什么?你本来是的,你得到个什么。现在我们好像失掉了,失掉是迷失,不是真正失掉;将来你所得到,得到是恢复,并不是真的得到。由此可知,佛法彻始彻终是站在真实平等的立场,生佛平等,生佛不二。我们一定要知道这个事实真相,自己从这个事实建立信心。
这个信心,首先要相信「我有佛性,我能成佛」,要相信自己;然后才相信诸佛菩萨能帮助我恢复自性。我虽然有自性、有佛性,但是迷了,他们可以帮忙我破迷开悟,帮忙我恢复自性,信心从这个地方建立的。
【说者。悦也。】
第二个「说」,说是悦的意思。古时候,「说」跟「悦」是用一个字,以后才有竖心边的这个悦字,古时候没有。你读《论语》,「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那个悦是说字,但是那个念悦,悦是喜悦,喜悦才肯说。
【悦所怀也。】
所怀就是佛的愿望;佛唯一的愿望,就是希望众生快快成佛。现在机缘成熟了,这个法门大家可以接受了,能听得懂,听了能欢喜,能发愿,能修行,能念佛,能往生。缘成熟了,佛欢喜,无比的欢喜,所以为我们说出这一部经。
【佛以度生为愿,今众生机熟,堪受净土大法,究竟解脱,故今乐说,以畅本怀。】
这是「说」的意思。到将来看到经文之后,你才知道佛说这一部经是如何的欢喜。
请掀开讲义第二十九面,从第一行看起:
【疏钞广引净宗经中事事无碍之文,深意苦心,以证本经正显事事无碍法界,亦即证明本经属於圆教,实不容或疑也。】
这几句是说莲池大师当年作《弥陀经》的注解,也是相当的艰苦。因为在他那个时代,禅宗的风气很盛,对於净宗往往给它很轻视的眼光,莲池大师在这种环境里面要想弘扬净土,必须要把这个障碍破除。破除这个障碍,一定要让大众心悦诚服,认识净土法门,於是《疏钞》之作里面,引用《华严》、《法华》这一些大乘经的地方非常之多。他的目的非常的明显,是要把《阿弥陀经》提升到跟《华严》同等,那么大家对它的看法就不一样了。这个工作,如果不是真正对於净宗有很深的体会,有真实的功夫,一般人是做不到的。《疏钞》在台湾流通的非常之广,诸位很容易能看到。这是作《疏钞》时代的背景不相同,莲池大师用《华严》、《法华》这些大经,证明《弥陀经》里面的理论、事实与境界都跟大经等同,把它判作圆教。
在中国,我们讲大乘的圆教,或者讲一乘圆教,只有三部经,这是为大家公认的。第一部是《华严经》,第二部是《法华经》,第三部是《梵网经》,就是《梵网菩萨戒经》。这是大家公认,这是大乘当中的大乘。殊不知,本经跟《弥陀经》,不仅是一乘圆教,而且是圆极顿极的法门。如果不是祖师为我们说出,我们也很不容易认识它。
【黄念祖居士依疏钞义】
这是根据莲池大师的《疏钞》。
【专论本经中事事无碍之相】
黄老居士说得更详细了。
【取探玄记所说十玄次第】
这个《华严经探玄记》是《华严经》的注解,是《六十华严》的注解,贤首大师所作的。清凉是贤首的学生,清凉注解《八十华严》,他的老师注的是《六十华严》。
【引证经文,以明本经实具十玄】
诸位看黄老居士《无量寿经》的注解,他注得很丰富,引证的很详细,确确实实《华严经》上有的,《无量寿经》也有。六相十玄这是《华严》的特色,本经统统具足。
【於是确证本经正属圆教】
证明它跟《华严》的教义没有两样。
【即是中本华严】
这个「中本华严」是前清彭际清居士所说的。八十卷分量多,称为大本;《无量寿经》分量少,称为中本;《阿弥陀经》分量更少了,就称为小本。这是彭际清居士所说的;就是《弥陀经》、《无量寿经》跟《华严经》,这三部经完全相同。
【以证如上之说,皆是真实语,非因净宗行人之妄自尊大也。】
把《无量寿经》跟《弥陀经》提升跟《华严经》平等,确实有证据,不是随便说的。
【华严末后以十大愿王导归极乐,今本经全显极乐,导引凡圣,同归极乐,故称本经为中本华严,诚有据也。】
这个证据,可以说任何人都不能够否定的,《华严》到最后归到净土。
【部类差别。】
底下这一段介绍『部类差别』。哪些是同部的,哪一些是同类的,我们也要明了。
【同部:本经与小本弥陀是同部经典。】
是属於同一部。
【疏钞谓大小二本,文有繁简,义无胜劣,判属同部。】
换句话说,佛说《阿弥陀经》跟这一本《无量寿经》里面所讲的内容完全相同,只是文字有多少不相同;《弥陀经》说的简单,《无量寿经》说的详细,所说的是一椿事情,所以它们属於同部。因此,我们在受持的时候,你喜欢采取哪一个本子都好。《弥陀经》短,容易念;《无量寿经》长一点,实际上是一样的,没有优劣。如果我们的时间少,工作很繁忙,受持《阿弥陀经》就好;假如我们空闲的时间多,当然《无量寿经》文字长,对於西方极乐世界介绍的比较详细,所以这是任凭我们自己去选择。
【小本现有三种。】
就是《阿弥陀经》,现在有三种本子。我们通常所看到的、所读的本子是鸠摩罗什大师所翻译的;另外两种,一个是唐朝玄奘大师翻译的,这个本子没有单行本流通,所以大家看的比较少;还有一本是夏莲居老居士的会集本,他把罗什大师的跟玄奘大师这两个本子会合,有这么一个本子。这三种本子,我们在台湾把它合印成一册,叫《弥陀经三译合刊》。我不晓得此地有没有?好像达拉斯那边有这个本子,诸位同修如果要想看,可以写信问那边要,或者将来由那边寄一部分过来都好。
【秦唐二译,大体相同,稍有出入。秦译精要流畅。】
这个「秦」,就是姚秦罗什大师翻译的。
【众所宗向。】
大家都依这个本子来修学,所以这个本子流通非常之广。
【唐译则准确详备,力保原面。】
玄奘大师他是直译的,所以保持了梵文本里面那个样子,形式都保留了。
【夏莲居居士撷其精要,更据六朝石经补足秦译所佚之二十一字。】
罗什大师的本子传到现在,可以说大家都承认这是一个定本了。但是在湖北襄阳发现的石经,就是刻在石头上的《弥陀经》,那个经文比我们现在流通的本子里头多了二十一个字,就是我们现在这个本子没有。二十一个字差不多就是一行,是不是从前人抄经的时候抄漏掉了,这就很难讲了。因为从前这个经本都是手写的。襄阳这个经是六朝时代的,相当之古,所以这个绝对不是伪造的,相当可靠。夏老居士把这二十一个字补进去了,在他的会集本里面补进去了,这个本子二十一个字此地有。
【按襄阳石经乃六朝人手书而刻石者,於一心不乱之下】
就是现在这个经本一心不乱之下,有底下这二十一个字。我们接著念:
【尚有专持名号,以称名故,诸罪消灭,即是多善根福德因缘。】
就是这二十一个字,现在我们的经本上没有,要知道古时候这个石经上多了这二十一个字。
【会本依古德意,补入此二十一字。大有益於圣教也。】
这二十一个字非常清楚、非常明白,教给我们修学的是专持名号。念这一句名号,就是经上讲的多善根、多福德、多因缘,所以这一句实在讲相当重要。这里讲同部的有这么两种。
【同类。】
另外有『同类』的。同类是不同部。类,凡是提倡念佛法门的,这是与我们这个《无量寿经》就是属於一类的。
【凡倡导忆念弥陀,愿生极乐之经典,均属同类。其中亦有亲疏,以持名念佛为亲,其他为疏。】
同类里面有亲有疏。什么最亲?小本跟《无量寿经》都是提倡持名念佛。换句话说,如果它也是提倡持名念佛,这就很亲了;如果它提倡的是观想念佛、观像念佛,那就比较疏一点了,也属於同类。底下举几个例子:
【如一佛说观无量寿经。二华严经普贤行愿品。三楞严经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四往生论。五 安乐集等等。】
同类的不少。
第三,有附带说净土的,那这个文字不多,附带而说的,像这样的经典,那就相当之多了。
【带说净土经论,净宗经论合刊,内载有二百四十余种。】
这是古人给我们列出来的,在已经看到的就有这么多了。
【此乃略举其要,遗漏难免。】
总还没有完全查遍《大藏经》,这是比较重要的经典里面,我们所看到的,已经有两百四十多种。可见得古人常讲,这个法门是「千经万论,处处指归」,它的确是有这个事实存在,绝对不是随便说的。
底下一段,介绍「译会校释」。译是翻译。
【译指本经之原译本。】
本经在中国的翻译。
【会校指根据诸种原译而会集校订之本。】
因为译本不止一种,所以后来有会集有校订。
【释指本经诸本之注释。】
这是本经注解,历代有哪些种注解。
【本经译本,自汉迄宋,凡有十二。宋元而降,仅存五种。】
这个译本在中国译经史里面,我们所看到的目录有十二种,是翻译最多的。但是到宋朝以后,有七种本子失传了,还保存著五种。现在《大藏经》里面有五种,但是在目录里面有十二种,就是有七种已经失传了。保存下的五种,这个经名都列在下面。第一部是:
【无量清净平等觉经。后汉月氏沙门支娄迦谶译於洛阳。】
这个翻译的最早,是后汉月氏。月氏是当时国家的名字,这个国家它的版图,大概有我们新疆的一部分;另外一大部分是现在的俄罗斯,在新疆的北面。这是从前我们读历史,读到大月氏,就是这个地方。这个法师是大月氏人。「沙门」,这是他的学历,这是法师谦虚,没有称三藏法师,后来都称为三藏法师,称沙门是非常谦虚。「支娄迦谶译於洛阳」,后汉的首都在洛阳,这是翻译的人、翻译的处所都非常的确定。第二种,经题比较长一点:
【佛说诸佛阿弥陀三耶三佛萨楼佛檀过度人道经。】
这个经题完全是梵文的音译。
【一名无量寿经。一名阿弥陀经】
也称作《无量寿经》,也称作《阿弥陀经》。
【吴月氏优婆塞支谦译。】
这个「吴」就是三国时代的东吴,翻译的人是在家的居士,优婆塞是在家居士,也是大月氏的人。第三种叫:
【无量寿经。曹魏印度沙门康僧铠译於洛阳白马寺。永嘉四年壬寅。】
这一个本子在中国流通很广。因为几种译本,以康僧铠译的本子念起来最为顺畅,因此这个本子流通的比较广,其余的四种很少看到有单行本。第四种:
【无量寿如来会。唐南印度三藏菩提流志译。】
这是在《大宝积经》里面的一分。第五种: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经。赵宋沙门法贤译。】
「赵宋」,这是赵匡胤所建立的王朝,这是最后一次翻译的。最初翻译是后汉,从后汉到南宋差不多是八百年;八百年中,这个经总共有十二次翻译,现在只剩下这五种。
后面给我们列的就是现在有经题,这个目录上有,经本没有了,看不到了。
【佚失七种,据开元释教录计有:】
第一种:
【无量寿经,二卷,后汉安世高译。】
在中国佛教史里面,安世高是很有德望的一个人,知名度非常之高。早期翻译,他译的东西最多,也翻得最好。所翻的文字,中国人非常欢喜,这是早期了不起的一位译经师。
【无量清净平等觉经。二卷。曹魏沙门帛延译於洛阳白马寺。】
第二种,『无量清净平等觉经』,这也是二卷,是『曹魏』,这是三国时代,『沙门帛延译於洛阳白马寺』,这个本子现在也不在了。
【无量寿经。二卷。晋朝沙门竺昙摩罗密。】
第三种,『无量寿经』,有二卷,是东晋时代的,『沙门竺昙摩罗密译』。
【无量寿至真等正觉经。二卷。一名乐佛土乐经。一名极乐佛土经,东晋西域沙门竺法力译。】
第四种,『无量寿至真等正觉经』,这部经它有别名,『一名乐佛土乐经。一名极乐佛土经,东晋西域沙门竺法力译』。
【新无量寿经。二卷。东晋沙门佛陀跋陀罗译於道场寺。】
第五种,『新无量寿经』,有二卷。『东晋沙门佛陀跋陀罗译於道场寺』。
【新无量寿经。二卷。宋凉州沙门宝云译於道场寺。】
第六种,也叫『新无量寿经』,有二卷,这个都是属於南北朝时代的,『宋凉州沙门宝云』,也是在道场寺翻译的。
【新无量寿经。二卷。宋罽宾国沙门昙摩罗密多译。】
第七种,也叫做『新无量寿经』,有二卷,『宋罽宾国沙门昙摩罗密多译』。
末后这三种统统叫做《新无量寿经》,翻译的年代很接近,同时还在一个道场,在道场寺所翻译的。我们从这里可以体会到,如果是同一个版本,不可能在同一年同一个地方做三次的翻译,决定是印度传来的版本不相同,所以才会有这一些事情的发现。
【以上连现存者,总八代十二译。】
从后汉到宋是八个朝代,十二次的翻译。
【甄解云:凡於诸经中,传译之盛,无如今经】
佛经传到中国来,翻译最多的就是《无量寿经》;没有一部经的翻译,能像《无量寿经》这么样多,这样的兴盛。
【斯乃以出世正意,利益无边故也。】
原因在此地。释迦牟尼佛出现在我们这个世间,最主要的是要帮助我们在这一生当中,脱离轮回,圆成佛道!出三界、成佛道,最正确的方法、最妥当的方法,就是这一部经,就是持名念佛这个法门。这是如来出世的正意,就是为这个意思他来的,利益无量无边。
宋朝王龙舒居士,下面我们会说到他,他有本经的会集本,他是第一个会集《无量寿经》的人,而且做了一部劝导一切人专修净土的一本书,叫《龙舒净土文》。今天我们印了一张念佛的方法,就是《龙舒净土文》里面的两个小段,我把它影印出来,提供给同学们作参考。这个方法非常非常简单,而且很有效果,不费时间;两种方法,采取一种就好。
这是讲龙舒居士当年写劝人修净土的这些文章,集起来就是净土文,到处刻版流通。在相传里面,刻版里面,三次出舍利,可见得感应不可思议。他老人家当年在世,一生到处奔波,处处都是刻这个《净土文》,到处赠送,对於宣传净土宗,一生真正是不遗余力,以一个在家的居士,认真拼命的去做。他老人家在往生的时候是站著走的。
【会疏云:凡於一切经中,传译盛然,无如今经,此乃道理幽邃,利益最上故也。两疏同一卓见。】
这两位大师的见解几乎是相同,都肯定承认这个经典、法门是至高无上。
【本经为佛多次宣说。】
佛当年在世,不是一次讲,是多次宣讲。
【且诵习者多。】
释迦牟尼佛在世的时候,依照这个经典修行的人很多。
【梵本传写者多。】
所以它的本子不一样。
【梵本有多种,存没详略不同。】
就是多种,佛是多次讲,讲的都不一样。有的这一椿事情,佛这一次讲得很详细;佛另外讲的时候,这一段详细的他就省略掉了,讲的不详细的地方重新再细说,所以就有这一种情形。因此,阿难尊者集结的时候,完全照佛当年所说的,不增不减,这样子集结下来,所以这个原本就有很多种,不是一个本子,原本就有很多种。
【梵策写本又易脱落。】
我们知道古时候,这个梵文的经典是写在贝叶上的。印度没有纸张,是用贝叶写的。那个贝叶有一点像我们台湾香蕉树一样,这个树叶很宽很大,也相当厚,是很笨重的;把它切成一块一块的,切的都是长条,大概有四、五寸宽,一尺多长;一面写四行,两边打两个洞,用绳子穿起来。这是从前梵文的经典,相当的笨重。绳子断掉之后,很容易脱落。
我们中国古时候没有发明纸以前,这个文字刻在竹简上;把这个竹子组成一张,也是用绳子把它编起来的,称为册。我们看「册」字,你看篆字是什么?就是竹字编的,那时候文书是这种形式。如果用竹简跟这个贝叶,还是贝叶比较方便。这个容易脱落。
【故今诸译本甚有差异。】
我们看现前这五种译本,里面的内容差别就太大了;从这个差别里面看,证明它不是一个原本。一个原本很多人翻译,纵然翻译的文字不同,内容一定是大同小异。像《金刚经》有六种译本,它是一个底本,翻的大同小异,出入不会太大。我们这五种译本,里面的出入太大太大了,所以证明它的原本不是一个。
【若细究存世之五译,可推知当年梵策,至少有三种】
有三种不相同的。
【必是所据之原梵本不同,方有此异耳。可见会集诸译,实有必要。】
因为梵文的原文不相同,佛多次宣说,我们现在确确实实有把它会集的必要。因为我们看很多本子,挺麻烦的;会集应当仔细的校对,哪些地方相同的保留,不相同的把它节录补充进去,这样就变成一个非常完美的经典,这是会集本的长处,我们中国所说集大成。下面给我们介绍会校之本,就是会集本了。
【会校之本,自宋迄今,凡有四种:】
前面介绍的是原译本,翻译的经本有五种。现在再看历代会集的本子,节校的本子。第一种:
【大阿弥陀经,宋国学进士龙舒王日休校辑。】
这就是王龙舒居士他的本子。他这个本子算是会集本,但是他很谦虚,他只说校辑;校是校正,几个本子合起来对照,重新编辑。这个本子编成之后,确确实实比原译本好。因此,他这个本子流通也就很广,并且收在《大藏经》里面。由此可知,这是自古以来的高僧大德对他的本子赞同,这才能入《大藏经》。
可惜王龙舒居士这个会集,五种本子还漏掉了一种,就是唐朝《大宝积经・无量寿会》这一个本子龙舒居士没有看到。我们推想,他当年在社会上的地位,他家虽然不是很富有,生活还挺优裕不错的,所以他才有闲,他不要作事;中了进士,不作官,天天念佛传教,干这个事情,所以家庭生活能过得去。对於佛法有这样深的造诣,而且那个时候到处走动,因为他要印他的《净土文》,劝人念佛,所以走的地方很多,五种原译本都不能完全看到,你才晓得那个时候这个书本流通数量之少。
因为那个时候统统是手写的本子,流通的分量很少,不容易看到。他一生只看到四种本子,四种本子的会集本。「无量寿会」这一个本子,里面还有一些经文,非常精彩的经文,是前面这四种本子里头所没有的,王居士所漏掉的;所以这个本子不是尽善尽美,有漏失。
另外,这是印光大师对他老人家的批评;其实在印光大师之前,莲池大师就有批评了。取舍这是很难,取舍不甚妥当。还有一个缺点,有时候他把原文的字改了,这一点印光大师非常不赞成。为什么?以龙舒居士改这个经文,没有问题,他的文章好,佛学造诣又深,他所改的与原文相比,意思没有变,修辞更美。可是这个例子如果一开,后来的人如果看经看不懂,随随便便改的时候,大家都改,这个经传到后代,那就面目全非,所以这个例子决定不能开。龙舒居士犯了这个错误,这是后来大德不以为然的地方。但是对他的本子依然很赞叹,莲池大师《疏钞》里面,引用王龙舒居士这个本子的经文就不少;印光大师在《文钞》里面,对於龙舒本子也非常赞叹,所遗憾的,它美中不足。第二种:
【无量寿经,清菩萨戒弟子彭际清节校。】
彭居士是清朝乾隆年间的人,他的父亲是乾隆皇帝的兵部尚书,要是以现代地位来讲,就是国防部长,所以他是贵族出身。当然家庭环境非常好,人聪明,童子就中进士。中国古时候,二十岁成年,行冠礼,这就成人了,就不叫童子;如果叫童子,就是不满二十岁。不满二十岁,他就拿到功名了,也是不作官,学佛。
在佛学里面很有成就,他有《无量寿经》的节校本,可惜他只用一个本子,五种本子他只用一种本子,用康僧铠的本子,把康僧铠的本子简略了,本子里面有些罗嗦的统统去掉,所以是一个本子的节校。经过他的节校,这个本子念起来非常舒畅;遗憾的就是只有一本,因此也是美中不足。
他的本子在台湾有流通,单行本没有,有连注解的本子;我们看到《无量寿经起信论》就是彭际清居士所作的,经文是他节校的本子,注解是他自己作的,这个本子在台湾有流通。另外丁福保居士他有一套佛学的著作,里面有《无量寿经笺注》。《无量寿经笺注》采取的经文,就是彭际清的节校本。所以从丁福保《无量寿经笺注》,我们能够看到彭际清的这个本子。第三种:
【摩诃阿弥陀经,清菩萨戒弟子承贯邵阳魏源会译。】
这个本子是五种本子的会集本。魏源居士就是魏承贯,他是生在清朝咸丰年间;咸丰慈禧太后,就是咸丰皇帝的西宫,这个距离我们年代比较近。他有五种本子的会集本,所会集的确确实实比王龙舒、比彭际清的要好;但是很遗憾的,也是他取舍不够精确,也有一个毛病,就是改动原文的文字。这个会集跟翻译不一样,翻译自己可以斟酌用什么字,会集是依照别人的文字,决定不能改动一个字,一定要保持原来的样子,不能随便更改,这才是一个好的会集本。所以这个本子也有缺点,印光大师对这个本子有严厉的批评,在《文钞》里面有两、三篇的样子。
诸位念了以后,对於现在这个本子不要怀疑,因为我们现在这个会集本,印光大师没有见过,这就是最后这一种: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
这是民国二十一年夏莲居居士会集的,我们现在采取的这个本子。夏老居士也是认为自古以来这个会校本都不是善本,都有缺陷。这么好的一部经,确确实实能够帮助末法众生,了脱生死,圆成佛道,太重要太重要了,没有一个完善的本子,感觉到非常的遗憾。他老人家用了十年的时间,根据五种本子重新来校对、来编排。三年,他的初稿才完成。我们看这一本经没有多少,薄薄的,并不算太多,用了三年的功夫会集成的。会集之后,不断的一次又一次再修订,十年,这才有定本出来。所以我们的因缘是无比的殊胜。
因为印光大师对魏默深的本子有很严厉的批评,大家对於这个会集本、节校本都不赞同。印祖在近代是大众所景仰的,所以他老人家的话,别人听了的时候,没有一个不遵从的。这个本子老人家没有见到,到底这个本子印光大师反对不反对?我们就不得而知了,祖师不在世了。
我为了宣扬这一个版本,特地把五种原译本找到,四种会校本也找到了,一共是九种不同的本子,我把它印在一起。从前有净土五经,这个经还是五经,但是版本多了,我加了一个读本,《净土五经读本》,统统在里面了,诸位自己可以看。你看看印祖对於王龙舒、彭际清、魏源,他批评的对不对?原本一看,你就晓得他指出哪些地方了。
看它哪些地方有缺陷,你再看看夏莲居这个本子有没有?夏老居士这个本子,每一个字每一句都是原译本的原文,一个字没有改动。其他那些会集本多多少少都改了几个字,唯独夏老居士一个字没有改,这个难得。
所以不是不能会集,应当要会集的。但是会集要谨慎,取舍要确当,要精确,要妥当,这个事情相当不容易。龙舒居士、彭际清、魏源都是了不起的人,做这个事情都不能做到圆满。所以夏莲居老居士究竟是什么样的身分,我们不知道。黄念祖老居士也不肯透露,我问过他,他告诉我时候未到,现在不能说出。今年老居士往生了,也没有透露出来。
不过去年年底我在迈阿密讲经,迈阿密有许许多多奇奇怪怪的人,就是我们一般讲有神通的人,曾宪炜居士跟这些人往来很密,而这些人里面许多是外国人,我在那边讲经,他们也来听,曾居士翻译,他翻的还不错。他曾经拿夏莲居老居士的照片给这些人看,问他夏居士是什么样的人?说也奇怪,这些人看到夏莲居的照片,这个照片是书本上的照片,就是《无量寿经》经本前面有一张老居士的照片。他看了之后,他说这个人不是普通人,是大菩萨再来。他问他为什么?他说他的身体全身是透明的。照片我们看不出来,他看到他全身是透明的;而且告诉曾居士,这个人现在已经不在了,在世的时候不很出名,讲的完全正确。决定是大菩萨再来,普通人这个事情不能做到尽善尽美,会集的这么圆满。换句话说,超过了前人,不是一个普通人,这是来度末法众生的。
我这一次到北京,看看老居士的家属,看看他老人家临终有没有什么交代。那一边他的学生告诉我,夏老居士在往生之前,曾经跟他们说过,《无量寿经》(就是他这个会集本)将来是从海外传到中国。他们听了都莫名其妙,明明这个经本是他老人家会集的,中国的,怎么可能从海外传到中国?他说现在看起来,果然没有错,他的话说对了,是从海外传到中国的。他又说将来这个经本会传遍全世界。现在看看我们做的,差不多;虽然没有达到全世界,大概世界上三分之二的土地,已经有《无量寿经》了。从这个情势上去看,确确实实有传遍全世界的可能。所以他所讲的话,现在几乎都兑现了,绝对不是一个普通人。
这九本诸位同修喜欢的话,我们这一边净土五经大概还有一些,明天我们带来给大家结缘。《无量寿经》九种版本,统统可以看到,这是现代人的大福报!诸位要知道,在台湾过去专门弘扬净土的法师,道源老和尚没有见过。居士里面,李炳南老居士这九种本子,他见过五种,有四种他没看到过,没有单行本,很不容易找;《大藏经》里面只有六种,原译本的五种,会集本的王龙舒一本。《大藏经》那么小的字,谁去看,没人去看。现在我们把它们统统印在一起,人手一册,九种本子摆在面前,从前那些人简直不可思议,不敢想像。这是得现代印刷术的发达,我们便利了,而且印经书的价格很低廉,也印得非常好。这是这一个时代众生比起过去,说到因缘,可以说是无比的殊胜;当然也是我们善根、福德,诸佛菩萨大愿威神的加持,使我们能够见到。
底下再看这一部经的注解,「本经注解」。第一种:
【无量寿经义疏,六卷,隋净影寺沙门慧远撰疏。】
这个本子,在中国算是流通最广的,学习最多的。这个地方的慧远,名字跟庐山初祖完全相同,朝代就不一样了。慧远大师是晋朝时候人,他是隋朝时候人,相隔一百多年。在历史上,中国佛教史上称他小慧远,他作的这个注解有六卷,台湾很流行这个本子。
【无量寿经义疏。一卷。唐朝嘉祥寺吉藏。】
第二种,也叫做『无量寿经义疏』,只有一卷,注得很简单,注解的这个文字比经文还少。这是唐朝吉藏大师所作的,虽然文字少,但是重要的地方,他都把它点出来了,也很难得。这个本子流通的就很少了,好像在台湾还没有单行本流通,金陵刻经处有单行本。
【无量寿经义述文赞。三卷。新罗沙门憬兴著。】
第三种,『无量寿经义疏文赞』,有三卷,是『新罗沙门憬兴著』。新罗是现在的韩国。在中国唐朝时候,朝鲜半岛有三个国家,有高丽、新罗、百济三个国家,他是属於新罗国人,都是在中国留学的。第四种:
【无量寿经宗要。一卷。新罗沙门元晓撰。】
元晓大师最近有一套录音带,在台湾,好像美国也很流行,知道他的人不少。他对《无量寿经》也很有研究,他有这个著作。第五种:
【游心安乐道。一卷。新罗元晓撰。】
也是《无量寿经》的注解,它不是按照经文的,完全是讲大义、讲纲要;前面这一种是注解经文的,也是元晓大师注的。末后:
【日本则有了惠。峻谛。道隐。观彻等数十种之多。远超我国。】
日本,《无量寿经》的注解确实多,如果连后来的,恐怕有四十多种,在《卍续藏》里面。在台湾,《卍续藏经》我们好像印过两次,对於研究经典的人,这一部藏经非常好,它的经少,注解多;经不多,注解多。日本的《大正藏》,在世界上流通的非常广泛;《大正藏》是经多,注解少。所以要查经,以《大正藏》收的最为丰富了,收经齐全,注解少,不多。如果要研究注疏,中国、日本、韩国古今大德这些注解,日本人统统收集起来了,编在《卍续藏》里面。所以这一部藏经,注疏非常的丰富,研究教理的人,值得参考。这是注解《无量寿经》的,多半都是注的康僧铠的本子。
【注释大经校会本者,共有五种:】
前面所讲的是原译本,原译本的注解;这个会集本、节校本,有底下这五种。
【无量寿经起信论。三卷。清初彭际清作。】
第一种,『无量寿经起信论』,有三卷,彭际清作的。这个经本是彭际清的节校本,注解也是他作的。
【无量寿经笺注。二卷。清末丁福保作。】
第二种,『无量寿经笺注』,有二卷,清朝末年丁福保居士著作的,他的经文是采取彭际清的。
【佛说摩诃阿弥陀经衷论。清末正定王耕心作。】
第三种,『佛说摩诃阿弥陀经衷论』,是清朝末年正定王耕心作的。他的本子,采取魏源的本子、魏默深的本子。印光大师对於他这个著作,批评很多。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眉注。民国李炳南老作。】
第四种,就是我们现在用的本子,『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眉注』,这个注解就写在经本上,这是李炳南老居士作的。我们现在送给诸位的经本,就是李老居士手写的本子。他写的也很工整,毛笔小楷写的,值得作纪念。所注的文字虽然不多,全经重要的地方都给我们点出来了,非常的难得。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解。四卷。民国黄念祖解。】
第五种,『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解,四卷』,就是黄念祖老居士注解的本子。前年,他把这个修改的本子交给我,我带到台湾重新作版,今年印出来了;印出来,送给他,他也看到了,这是非常欢喜的一椿事情。当时他给我的时候,我就问他,我说「你老人家以后要不要再改」?他说「不改了,这是定本了,我也没有时间改了,就不要改了」。所以,这个本子是他注解的定本。第一次,前年我们在台湾印出来的是大陆上的第三版,在台湾是第一版。现在这个本子,我们印出来要从初版一直到现在,应该是第六版,所以这个定本是属於第六版。这是把注解概略的介绍到此地。
另外,黄老居士还有一本白话的注解本,因为他感觉到他所注的这个本子,注得有相当的深度;现在在大陆一般读文言文的人很少,惟恐大家看不懂,所以有一个白话的本子。这个本子写了一半,他老人家往生了,大陆上他的学生、家属无不希望有人把这个本子续成圆满;就是现在这个一半也把它印出来,所以决定这样作法了。
我对於这一部经也讲了不少次,都留下了录音带;好像有一些同修发心从录音带上写出来,大概也有一、两种;将来有时间,重新把它校正一下。每一次所讲的内容都不相同,所以想留到后人也去作一个会集本。每一次讲的不一样,因为每一次的境界都不相同,所以也有作会集的必要。末后这一段是:
【总释名题。】
就是要进入经文了。进入到经文,先要介绍经题。
【凡经之名题,皆直显本经之要旨】
就像一篇文章一样;我们讲一篇文章,先讲题目,题目就是这一篇文章的总纲领。
【使学者因名达体,一览经题,直窥全经大义,是以天台家注经,先释经名。】
天台五重玄义,第一个就是介绍经题。我们这一次讲解,因为本经与《华严经》的关系非常密切;尤其是彭际清居士把这一部经称作中本华严,所以黄念祖老居士注解本经,采取《华严经》的方式,前面用十门开启,把解释经题列在第九段,第十段就是讲经文了。所以华严家,就是贤首家用十个条目来介绍全经的大义,比天台是要繁琐一点,但是解释当然比较详细,这是贤首宗的好处。下面:
【正释本经题名:】
我们可以把它分作八个小段,就是一个题目分成八个小段。前面七段是别题,「别」是跟其他经典不相同,题目不相同;末后一个字是通题,末后就是「经」,经是通题,许许多多这个经都是相同的;前面不相同。别题里面分作七段。
【一佛。义为觉者。自觉。觉他。觉行圆满。即本师释迦牟尼佛。】
第一个是『佛』,第二个是「说」。「佛」这个字是从印度音译过来的。佛经传到中国之后,因为翻译的关系,当时造了不少的新字;中国在那个时候,我们的字汇不多,翻译的时候不够用,所以造了许多新字。这个「佛」字是当时造的新字,没有人字边这个弗是我们中国的古字。佛是人,所以用这个字的声音旁边加一个人,这是佛教里专有名词了,它的意思有自觉、觉他、觉满这三个意思。在翻译经的体例当中,这叫含多义不翻。因为佛陀这个名词里面,它含的意思很多,在我们中国找不到适当的字汇来翻它,特别造了一个字。
自觉是不同於凡夫;凡夫迷惑颠倒,凡夫不觉,佛觉悟。觉他,不同於二乘,阿罗汉、辟支佛觉悟,他自觉但是不肯帮助别人,所以叫小乘,叫自了汉;自己觉悟了,不愿意帮助人。这个不愿意,也不是完全不愿意。小乘圣者也相当的慈悲,你要去找他,他跟你有缘,他就教你;你不去找他,他不会主动来找你;你去求他,跟他没有缘分,他也不教你,这是小乘人。所以,小乘自觉,不能主动的觉他。能觉他的是菩萨,不必你去找他,他会来找你,所以经上有,菩萨叫「不请之友」,你不请他,他就来了;不管你愿不愿意接受,他都来。他是一个主动把佛法送给一切众生的,这个心量比阿罗汉、辟支佛就大得太多了。所以菩萨不同於小乘,心量大,不怕辛苦,不辞辛劳,把佛法以种种善巧方便,推荐介绍给一切大众,这是觉他。
菩萨虽然自觉觉他了,但是没有圆满;觉满,就是自觉觉他都达到圆满了,圆满就成佛了。此地是指本师释迦牟尼佛,因为这一部经是释迦牟尼佛说的,任何一个人要是达到自觉觉他圆满,都称作佛。所以佛法是平等的,绝对不是只有释迦牟尼佛一个人能成佛。佛告诉我们,所有一切众生皆有佛性;既有佛性,都能成佛,这是佛法所讲的平等,建立在这一个观点上。佛在《华严》、在《圆觉》说得更明白,他告诉我们,「一切众生本来成佛」,这一句话佛是不常讲的,这是真话。你本来是佛,现在为什么是凡夫?迷了。迷的是什么?迷失了自己,自己本来是佛,迷失了自己。
由此可知,佛教化四十九年,给我们说了许许多多的经论,教给我们许许多多的方法,目的何在?无非是帮助我们恢复自己本来面目而已,本来面目就是佛。所以佛法教学的宗旨,它的口号叫破迷开悟,把我们的迷惑,迷失了自性,迷失了本心,这个迷惑打破;打破之后,自己豁然大悟,这才完全明了原来自己本来是佛。
所以佛在大乘经上常讲「圆满菩提,归无所得」,到你成佛了,你得到什么?什么也没得到。为什么?你本来是的,你得到个什么。现在我们好像失掉了,失掉是迷失,不是真正失掉;将来你所得到,得到是恢复,并不是真的得到。由此可知,佛法彻始彻终是站在真实平等的立场,生佛平等,生佛不二。我们一定要知道这个事实真相,自己从这个事实建立信心。
这个信心,首先要相信「我有佛性,我能成佛」,要相信自己;然后才相信诸佛菩萨能帮助我恢复自性。我虽然有自性、有佛性,但是迷了,他们可以帮忙我破迷开悟,帮忙我恢复自性,信心从这个地方建立的。
【说者。悦也。】
第二个「说」,说是悦的意思。古时候,「说」跟「悦」是用一个字,以后才有竖心边的这个悦字,古时候没有。你读《论语》,「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那个悦是说字,但是那个念悦,悦是喜悦,喜悦才肯说。
【悦所怀也。】
所怀就是佛的愿望;佛唯一的愿望,就是希望众生快快成佛。现在机缘成熟了,这个法门大家可以接受了,能听得懂,听了能欢喜,能发愿,能修行,能念佛,能往生。缘成熟了,佛欢喜,无比的欢喜,所以为我们说出这一部经。
【佛以度生为愿,今众生机熟,堪受净土大法,究竟解脱,故今乐说,以畅本怀。】
这是「说」的意思。到将来看到经文之后,你才知道佛说这一部经是如何的欢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