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寿经 (第十二集) 1992/6 美国圣荷西迪安那大学 档名:02-012-0012
请掀开经本,第二十三面第六行,这是第五个大段:
【所被根机。】
这一段里面,主要是说明这一部经典、这个法门,它所教学的对象是哪些人。明了之后,我们想想自己是不是也适合於修学这个法门。
【疏钞云:前三非器。】
这个「器」,就是我们讲的根器;「非器」,就是不适合修学这个法门。
【谓无信者,无愿者,无行者。反是皆器。】
莲池大师这一句话,包括的范围非常之广,他说哪三种人不适合修学这个法门?第一个是不相信的人,那当然没有法子;第二个是不愿,纵然相信净土法门,他不想往生极乐世界,这个对他也没用处;第三个,虽然有信、有愿,不肯念佛,这个也没有法子。换句话说,能信、能愿、肯念佛的统统都是这个法门教学的对象,都能够往生,都能够成就。
【信谓信生佛不二,是心是佛,是心作佛,众生念佛,定得往生,究竟成佛。】
信心要这样的建立,这个有理、有事,一定要相信。佛法,特别是净宗,讲到信,跟其他宗教里面说的信不一样。我有一次在达拉斯,遇到几位基督教的牧师,他们来访问我,谈到他们认为基督教跟净土宗非常的接近。我说何以知道接近?他说我们都是建立在信的基础上。他们信上帝,我们信阿弥陀佛,这个信就能往生,那个信就能够生天堂,他说这个非常接近。我就告诉他不然,我们净宗讲的信跟你们基督教讲的信完全不一样。怎么不一样?我说我们第一个要信自己,你是信上帝,是信他,不相信自己。我们是信自己,然后再信他,这个非常非常重要。一个人如果对自己没有信心,任何人想帮忙都帮不上。
所以蕅益大师在《要解》里面跟我们讲「信愿行」,第一个是信自,第二个是信他,所以我们把信阿弥陀佛摆在第二,把信自己摆在第一。信自己什么?信生佛不二。我们是众生,我跟阿弥陀佛不二,不二就是一,一才是事实真相。如果我们跟佛是两回事情,你就错了,我们再也作不了佛,跟佛再也不会有感应道交了。
「是心是佛,是心作佛」。佛是什么?佛就是心。阿弥陀佛是心,我们众生也是心变的;换句话说,能变是一个心,所变是十法界。十法界是所变,能变是一个心,所以生佛不二,众生与菩萨也不二,众生与阿罗汉也不二,众生与天、人、鬼、畜统统不二,要晓得这个道理。所以才真正明了是心可以作佛,佛是心变的。我现在这个心,念念要作佛,念念想作佛,那当然就作佛了。我们念佛的理论是在此地,这个跟一般宗教所说的完全不相同。
佛在经上常常告诉我们「一切法从心想生」,想什么,将来就变什么,这是事实,我们不能不留意,不能不知道。一般世间人,他们想错了。怎么错了?人死了都变鬼,他将来当然会变鬼。为什么?他有这个意念,不管这个念头是强、是弱,总而言之,阿赖耶识里头他有这么一个印象,死了以后就作鬼去了。所以人死了作鬼,不是没有道理的。就是六道里头,他不想天,他不想人,他单单想鬼,想鬼的人很多,所以作鬼的人也就多了,就这么回事情。所以念佛人,一定要想佛,一定要作佛。如果一生修行,不想往生,不想作佛;换句话说,六道很不容易超越,非常非常的困难。这是佛把这个原理原则告诉我们,明白这个理论事实的真相,我们对於念佛这个法门,才会有清净的信心,才会有坚定的信心。
「众生念佛,定得往生,究竟成佛」,这一句要注意「究竟」这两个字。究竟是圆教的佛果,没有比这个更高,没有比这个更殊胜了。他不是藏教佛,不是通教佛,不是别教佛,因为这些佛都不究竟,究竟佛是圆教佛。我们要相信自己决定得生净土,相信自己决定成佛,要有这个信心。
【愿谓厌离娑婆,欣慕极乐,如子忆母,必欲往生。】
这是愿,一定要愿意离开这个世界。你不离开这个世界,怎么能到极乐世界?要想到极乐世界,一定要把娑婆世界放下,把我们现在这个世界放下。现在这个世界非常混乱,众生一天比一天辛苦。如果诸位要问,苦从哪里来的?可以说,科技日新月异进步带来的副作用,所以并不是个好的东西。
如果追究它根本的原因,是现代人把教育舍弃掉了,这就不得了了。也许诸位听我这个说法,感觉很奇怪,现在学校这么多,怎么会没有教育?诸位要知道,我们中国古老的教育,它教学的目的在哪里?这个要知道。中国儒家的教育,佛法的教育,教给我们人与人的关系;换句话说,这是伦理的教育、道德的教育。今天大家不要伦理,不要道德;伦理道德要是舍弃了,社会秩序就会混乱,这就像黄河的堤防一样,一下崩溃之后,没有人能够收拾,这是非常非常严重的问题。这个崩溃,现在正在加速度的崩溃。所以一个平静和谐安宁的社会,这是大家心目当中的理想,不可能实现。真正要实现,除非把儒家的教育重新再恢复。重新再恢复,即使国家提倡,真正要来做,要收到效果,也得三十年之后;没有那么快的,要三十年之后才能见到效果。所以李炳南老居士在往生的前几天,告诉学生们说「世界已经乱了,即使诸佛菩萨神仙来都救不了」,这是他老人家最后说的话。
今天世界的局势摆在我们面前,我们从电视、从广播、从新闻都能够看得到,确确实实一天比一天混乱,而且这个乱还要严重,决不是止於目前的状况,这是我们一定要觉悟的,唯一的一条生路是积善修德。佛法里面讲这是大众的共业。共业里面有别业,别业就是个别,与他们不共的,一定要知道断恶修善,积功累德,才能够在这个乱世当中幸免於难,这就相当不容易了。如果再能够依照经典的教训,真正发愿求生净土,这才是根本解决之道。所以对於这个世界要看得很清楚,要认识它,要了解它。真正要认识、要了解,单单看眼前是不够的,一定要读历史,知道过去、知道现在,才能够判断未来,所以应当要有历史的眼光。
底下这两句是比喻。比喻是取自於《楞严经・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上所说的,这个愿望之切,就像儿子忆念他的慈母一样,念念不忘,求愿往生。
【行谓从愿起行。】
有信、有愿,当然就要有行持。本经教给我们修行的方法是「一向专念」。向是方向,一个方向,就是西方净土这一个方向。我们认真的去念这一句佛号,不夹杂,不间断,这叫行。
【以上三事,号为资粮,信愿行三,缺一不可。】
真正求往生,这三个基本的条件必须要具备,少一个都不能够成就,这是我们特别要注意到的。我们在讲堂里面研究经论,它的目的是让我们明白这个道理、明白事实真相,我们的信心才能够生的起来;换句话说,信心建立在理论与事实的基础上,这个信心才是真实的。愿是依信而起的;换句话说,愿是建立在信心的基础上;行,这又是建立在愿望的基础上。所以课堂里面的研究讨论,都是帮助建立坚定信心而设施的。
【净土法门,奇特殊妙,当机之说,亦有三例。】
这个法门非常特别,非常的奇妙殊胜。如果说到当机,依照经上所说,可以分为三大类。第一类:
【上辈往生,唯是菩萨。】
古大德有这么一个说法,「上辈往生」(本经里面讲「三辈往生」),这个上辈是菩萨。我们不是菩萨,我们就没分了。
【唐善导大师以前之古德。】
善导大师以前古来的大德。
【多认为上品上生者,是四地至七地。】
这个位次太高太高了。
【上中品是初地至四地。・・・・,从上上至中上四品,凡夫绝分。】
为什么?都是大菩萨,初地就明心见性。这是一种说法,这种说法是唐朝古德们所说的。善导大师的说法跟他们不一样。
【本为凡夫,兼为圣人。】
这两句是个小标题,这是善导大师给我们说的。前面曾经跟诸位报告过,善导大师是阿弥陀佛化身到我们中国来的,那么善导大师所说的,就是阿弥陀佛自己宣说的。
【善导大师四帖疏。】
这个《四帖疏》是《佛说观无量寿佛经》注疏,这个注疏是善导大师说的。因为他把这一部经分成四个部分,所以叫《四帖疏》,就是《观无量寿经》的注解。
【破前说曰:】
这个「破」,要拿现代的话来讲,就是批判;批判从前人所说的,从前人说的不对,不是佛的意思。
【如来说此十六观法,但为常没众生,不干大小圣也。】
这是善导大师告诉我们的。善导大师所讲的是《观无量寿佛经》,用在《无量寿经》上,或者用在《阿弥陀经》上,都非常适当。为什么?因为这三部经都是专讲西方极乐世界,实在是一而三,三而一,可以通用的。换句话说,佛说净土法门,这个净土三经里面,它的理论、方法、境界,全是为六道轮回众生所说的。
这个「常没」,就是指的六道。「没」是什么?「没」是佛经里面用的比喻,叫「头出头没」,比喻三界;三界三善道,生到三善道,这个人好像在水里面冒出一个头出来,呼吸一口新鲜空气,说明这个时间很短;再一个筋斗栽下去,就到水底里面去了,不晓得到什么时候再能够冒出来一下。说明六道众生,在三恶道的时间长,在三善道的时间短,所以叫「常没众生」,特别是指六道里面,三恶道极苦的众生,佛为这些人说的。
「不干大小圣也」。干就是干涉。大圣是菩萨,小圣是声闻、缘觉。前面古人讲上辈往生、中辈上品,都是大乘小乘的菩萨、阿罗汉,善导大师反驳,与他们不相干,三辈九品统统是为度凡夫的。
【又云:五浊凡夫,但以遇缘有异,致令九品差别。】
话说得非常非常之好,非常的明确。为什么会有九品差别?我们将来往生,到底能够得什么样的品位?善导大师说这个的确不一定,看你遇缘;正是《弥陀经》上所说的善根、福德、因缘。换句话说,得生净土与否,是你的善根、福德;品位高下,那要看你所遇的缘分,关系在此地。缘分,实在讲,你所遇到的老师、你所遇到的同学,在佛门叫同参道友,也就是你修学的环境。如果你所遇的缘殊胜,遇的这个老师对净宗的理论、方法、境界,真正通达明了,你跟他学,决定断疑生信,你走的是一条最直捷的道路,不会走弯曲的路程,不会耽误你的时间,你的成就就快,成就就高。如果遇缘差一点,对於净宗的理论不能够明了,方法也没有真正彻底理解,这一句佛号也能成就、也能成功,品位可能会低一点。这个九品差别,原因在此地。
【又云:其机者,则一切善恶大小凡愚也。】
这是把净宗摄受的根机圆圆满满统统包括尽了,上到等觉菩萨,下至地狱众生,只要具足「信愿行」这三个条件,没有一个不能修学,没有一个不能成功。
【大师之说,上契圣心。】
善导大师这个话才真正是佛的本意,是佛度众生的本怀。
【下洽群机。】
对於我们业习烦恼深重的凡夫来说是很大的鼓励。我们晓得,如果遇到的缘殊胜,上辈往生我们也有指望,也不是没有希望。我们今天的缘,可以说比过去历代,任何一个时代的缘都要殊胜,真的是愈是在苦难的时代,佛菩萨对於众生怜悯心更切。我们在受苦!
殊胜在什么地方?唐朝以后,一直到民国初年,这一千多年,《无量寿经》没有人读,没有人流通,也没有人讲解,大家所能够依据的是《阿弥陀经》。《阿弥陀经》里面所说的,没有《无量寿经》这么样的详细,这么样的明白。换句话说,信愿果然坚定,那实在是他过去生中的善根、福德深厚。
所以,自古以来许多大德们常常警惕我们,念佛的人多,往生的人少。为什么念佛而不能往生?还是遇缘有差别,遇到的缘不一样。我们今天读的这一部《无量寿经》,夏莲居老居士,这也是大菩萨再来,绝对不是一个普通人,用了十年的时间,将五种原译本会集成一本;这个本子,实在就是集五本原译之大成,我们读这一本,等於五种原译本统统都读到了。这个缘就殊胜,过去人没有见过这个本子。换句话说,十年前,诸位想见这个本子都见不到,大概你也没听说过,因为在台湾流通量很少很少。
民国三十九年,李老师第一次在台湾讲这一部经的时候,大概只印了一千本。三十九年第一次印,以后就再没有印过了。到民国五十八年,我到台北发心想讲这一部经,印了两千本。李老师认为时机没有成熟,不让我讲这一部经,这个本子也就跟大家结缘了。一直到李老师往生之后,也就是六年前,为了纪念李老师,我们将他眉注这个本子,印了一万本流通,这个数量才比较多一点,大家才真正能够看到。如果单看这个本子,它的好处不见得能看出来;李老师的注解,虽然注得很简单、很扼要,经的重点,确实他统统给我们指出来了,所以你看这个本子能生欢喜心。
一直到三年前,北京黄念祖老居士有一部非常详细的注解,在我们台湾开始流通,对这一部《无量寿经》深入研究,才有了一个比较完整的参考资料。
所以,诸位接触这个经之后,都能够生欢喜心,这就是我们今天的缘比十年前修学净土的那些人殊胜太多了,这是相当不容易的一椿事情。换句话说,我们不成功则已;如果成功,我相信品位都相当之高。
【实大有功於净土,故中日诸师,多承此说。】
善导大师的学生,日本人很多,韩国人很多,他们都遵从善导大师这一个说法。
【专接上根、旁及中下。疏钞曰:明信位初心,有四种机。以礼忏灭罪被初机。】
这个地方说专接上根,旁及中下,「上中下」三等根机,这是佛经里头常说的。我们是哪一等?看到莲池大师这一段话,我们会很庆幸。「信位初心」,这就是初学佛的人,初学佛的人有四种根机。在台湾,礼忏拜佛这个风气很盛,拜大悲忏、拜梁皇忏、拜水忏,用这一些方法修学的人,这是初机,也就是下等的根机。
【以修习止观被中机。】
「止观」指修禅的。参禅的,学教的,这是中等根机。
【以求生净土被上机。】
真正发愿,求生净土,不但是上等根机,而且是上上根机。为什么这样说法?礼忏,他所得到的只是人天福报而已,但是他必须还要持戒精严才能得人身;否则的话,他的福报在三途。三途里面也有福报的,像鬼里面的鬼王、土地公、阎罗王、城隍,这些都是鬼里头有福报的。畜生里头有福报的,你看外国人养的宠物,真有福报,就到那个里面去享福。那都是过去生中礼佛拜忏之人,搞到这个样子去的,我们不能不知道。如果五戒十善修得非常好,他到人间来享福;再好的在天上享福,这是人天福报。只晓得拜佛、礼忏,不知道修五戒十善,果报就是在畜生道、饿鬼道。所以,这是初机。
修禅、学教、修学止观,很不容易成就;换句话说,很难超越三界。就像倓虚老和尚所说的,他老人家在一生当中,这些参禅得禅定的人,他见过,听说过;开悟的,没听说过,也没见过。参禅不能大彻大悟,明心见性,就出不了三界。得禅定,不希奇,得禅定将来到哪里去?到四禅天、四空天去,还是在三界之内,天福享尽,依然堕落。所以,这叫中机。唯有选择净土法门,决定带业往生,往生就不退成佛。他不是上上根机,谁是上上根机!这个说得好。我们再继续看底下:
【初谓业障众生。】
初机是业障深重的众生,迷惑颠倒。
【中谓凡夫二乘。】
中间是凡夫业障轻的。
【是知净土是大乘菩萨所修矣。】
莲池大师说的这么肯定。宋朝王龙舒居士在净土文里面,也是这样的强调,净宗是菩萨所修的法门。
【又要解谓持名,法门深妙。】
这是蕅益大师所讲的,这个法门深妙。
【破尽一切戏论。】
戏论,用现代的话来讲,就是所有的研究讨论像儿戏一样,我们俗话讲开玩笑的,没有一句是真的。这个话不假。你要是念佛念到有心得,念到心清净,然后你会说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的都是废话,那你就差不多入门了,你已经看到事实真相。真的是什么?一句阿弥陀佛就行了,连这一部《无量寿经》都是戏论,这些都是事实。所以到最后,只提起这一句佛号,其他的统统放下了。
【斩尽一切意见。】
这是对禅宗所讲的。禅宗是观心、参话头、机锋、问对,这全部叫做意见。由此可知,这一句佛号念到心地清净的时候,超越一切法门,它真正能超得了。
【唯马鸣、龙树、智者、永明之流,彻底担荷得去。】
蕅益大师说的这几句话,谁能够承当?我们凡夫没有法子理解。马鸣、龙树是古印度的大菩萨,流传在中国佛法的八个宗派,都是马鸣、龙树传下来的,他这个祖师的地位是八宗共祖,每一个宗派,他都是祖师,都是从他这里传下来的,他能承当。在中国,像智者大师,天台宗的祖师;永明延寿,这是禅宗大彻大悟,明心见性的大德,晚年回过头来专修净土,专弘净土,他是我们净土宗第六代的祖师。这也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人,在历史上记载,他也是阿弥陀佛再来的。民国初年,宝静法师所写的《弥陀经要解亲闻记》(宝静是谛闲法师的传人,他跟倓虚法师是同学,他写了一本《亲闻记》),把这一段故事写得很清楚,写得很明白。像这些人,他们能够担当,他们能够明了。
【因持名一法,乃至圆至顿,无上法门。】
「圆」是圆满、圆融,到达了极处,没有比这个方法更圆;换句话说,这一个方法包括一切诸佛所说的无量法门,就在这一法里面。所以说「一修一切修」,那个「一」就是念佛,无论什么法门,统统在这一句佛号之中。「顿」是讲顿超,就是快速,没有比这个法门更快了。罪障深重之人,在临命终时,一念十念都能往生。《弥陀经》跟《无量寿经》都是说一日到七日,哪有比这个更快的!所以法相宗的开山祖师,窥基大师,在《弥陀经》注解里面,他替《弥陀经》作了一个注解,叫《通赞疏》,这是法相宗祖师所说的,也把《弥陀经》判作圆顿大法。那就是经上讲的一日到七日成功,一切法门里面没有、见不到,这是讲它快速,真的是无上法门。
【非思量分别之所能及。】
不但我们凡夫没有方法想像它,当然更不能去讨论它;即使是罗汉、缘觉、菩萨,他们也没有办法思量讨论。【故曰深妙。】
【但蓦直念去。】
「蓦直」是一直,只要你一直念去。
【不假方便。】
这个「方便」,就是指其他的方法;不须要藉其他方法来帮助,用不著;也用不著观想,也用不著参究;什么方法都用不著,只要你一直念去就行。
【不落思量,直起直用,自得心开。】
只要念到功夫纯熟,念到心地清净,自然就开悟了。这个「自得心开」是自自然然就得到开悟,跟禅家明心见性是同一个境界。它用那个方法达到开悟很难,净宗这个方法念到开悟比禅宗容易。我们要问,容易在哪里?禅宗纯靠自己的力量,这就难;净宗一下手,就是有十方诸佛如来冥冥当中帮助你、加持你。所以这个法门叫「二力法门」,自己一分力量,佛菩萨一分相对的力量帮助你,所以它来的容易。
【当下破尽戏论,荡除一切计度分别。是能直下承当者,肉身大士也。】
「大士」是大菩萨的称号。换句话说,你如果能够真正听到这个法门,立刻不怀疑,就能够接受,就能够发愿依照这个理论、方法来修行,你是什么人?你就是大菩萨。这一句话,绝对不是恭惟,绝对不是说的好听。因为你这一生决定往生,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之后,立刻就圆证三不退。照一般菩萨果位上来说,你的智慧、德能等於八地以上的菩萨,那怎么不是法身大士!这是到西方极乐世界。但是你现在还没到西方极乐世界,可是你决定在这一生要到西方极乐世界,所以现在你不叫法身大士,叫肉身大士。这一往生,肉身丢掉,就证法身,真的快速,真的容易。
【要解云:故一声阿弥陀佛,即释迦本师,於五浊恶世,所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
「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这一句话是梵文音译的,翻成中国意思叫「无上正等正觉」。证得无上正等正觉,就叫做成佛了。换句话说,释迦牟尼佛是怎么成佛的?念佛成佛的。
【今以此果觉全体,授与浊恶众生。】
佛给我们说这个法门,把这个法门传给我们,这个法门是什么法门?是他自己修行成佛的法门。换句话说,他在没有修这个法门之前,修的无量无边的法门,那是修的菩萨法门;菩萨不修这个法门,不能成佛;修这个法门是成佛的法门。他真是慈悲到了极处,直捷了当的把成佛的法门传授给我们,我们就省事了,不要作阿罗汉,不要作辟支佛,也不要作菩萨,一下就作佛了。这个不可思议,这是难信之法。佛的话句句真实,决定没有妄语,我们要深信不疑,那自己真正有福了。
【乃诸佛所行境界,唯佛与佛能究竟,非九界自力所能信解也。】
这些话都是蕅益大师讲的,讲得好!这一个法门,经典里面所说的,这是如来果地上的境界,只有成佛才能彻底明了;换句话说,等觉以下的菩萨,对於这个法门的事实真相都还含含糊糊,没有办法搞清楚。
现在我们为什么能接受,为什么能相信,能够发心修学?这是个大问题,这个问题也很难解答。读了《无量寿经》之后,这才恍然大悟;这个大悟,就是把这个问题搞清楚了,原来是这么一回事情。佛在经上说,凡是在末法时期,就是在我们这个时代,遇到这个法门,能信、能愿、能行,这种人不是普通人,他在过去生中,多生多劫以来,曾经供养无量无边诸佛如来,这个人的善根、福德之深厚,只有佛知道;除佛之外,没有人能说的出来。因此,我们一定要珍惜今天这一段因缘。有善根、有福德,遇不到缘,这一生没有遇到,那也是空过了。遇到之后,你的善根、福德起作用,起什么作用?深信不疑,欢喜发愿,老实念佛,那你这一生就成功,这一生就作佛了。殊胜是在此地,不可思议也是在此地。
【可见念佛法门,实是无上深妙之法,唯有上根方能直下承当也。】
这个「上根」,就是指善根、福德深厚的。我们在今天把这个法门介绍给大家,你只要看对方一听就欢喜信受,你就知道这个人是真正的上上根人。如果不是过去生中培养这样殊胜的善根、福德,他不能接受,不肯深信,这是非常正常的。不但普通人不能够接受,小乘的罗汉、辟支佛,大乘的菩萨,都不能够相信,都不能够接受,何况凡夫?所以我们晓得不是普通人能够接受的。
【疏钞云:故知念佛,菩萨之父,生育法身,乃至十地,始终不离念佛,何得初心自足,不愿往生。】
这是莲池大师在《弥陀经疏钞》里面所讲的。「菩萨之父」,这个父母是比喻生成,菩萨唯有依念佛的法门才能成佛。「生育法身」是比作父母,就把念佛法门比作菩萨的父母。「乃至十地,始终不离念佛」,这两句是《华严经》里面所说的大义,《华严经》上讲十地菩萨始终不离念佛。十地,是从初地、二地、三地到十地,再往上去是等觉,总共十一个位次,在华藏世界里面,这十一个位次对於念佛法门没有怀疑。所以,他们真正的具足「信愿行」这三个条件,念阿弥陀佛求生净土,这是《华严经》上说的。
你读《华严》,如果体会到这一个事实,你才晓得这一个法门真实涵盖了无尽的法门。不仅是释迦牟尼佛一生所说的这些法门,乃至於十方世界无量无边诸佛如来,传授给一切众生无量的法门,他们修行最后的归宿,都是到华藏世界;到了华藏世界之后,在那边修行,等到哪一天在华藏世界修到初地菩萨了,他对於念佛法门大致上了解差不多了,他不怀疑,他相信了,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导归极乐」,他接受了。
这是说明,你修别的法门,到达华藏世界,从华藏世界再听普贤菩萨的劝导念阿弥陀佛,再到西方极乐世界,这是拐了一个弯去的。我们不拐弯,我们直接去的。这个弯,是一个很大很大的弯,不是小弯,可能这个弯是三大阿僧只劫、是无量劫!诸位想想看,不要说别的,单单出三界轮回,就不是个容易事情;学禅、学教、学密,修学其他一切法门,想超越这个圈圈,不容易!念佛法门是横超三界,这个容易。这种成就,可以说没有法子比较。这些事实,我们必须要把它认识清楚。
「何得初心自足,不愿往生」,这是莲池大师两句责备学佛人的话。学教的,参禅的,很容易满足,认为参禅,我开悟了,见性了,就满足了。见性,你见的性不圆满;在教下里面开悟,悟的不究竟,怎么能够自足?在我们中国古代,参禅真正得禅定,真正有功夫,知道来生到哪里去投胎,在中国禅宗有「三生石」的故事。
那说的是圆泽禅师,他那个功夫很了不起,定功很深,他知道来生到哪一家去投胎。知道了,尽量的避免,不跟他这个父母接触。他母亲怀孕三年,就是因为他不肯去。有一天是被逼的,被一个同参道友,两个人到四川去旅行,他要走旱路、陆路,那一位一定要走水路,水路坐船方便,不会很辛苦。到后来没法子,跟他一道走水路。
走到一个地方,遇到那个妇女,他流眼泪了。陪他一道去的这个老居士,就问他为什么事情?他说离我们这个岸边上,有一个妇人怀孕三年等我,我之所以不愿意走水路,就是不想去投胎,现在没办法,一定要去了。
他叫他三天之后到村庄去,三天以后你去看我,就变成婴儿了,我对你笑一笑,我们两个有个默契,你就认定那确实是我投生的。他在船上一坐,就化了,他有能力坐化,去投胎了。过了三天,他去敲门,要看那个小孩。见了面,果然笑一笑。
不能超越三界。这样的定功,如果念头一转,念佛求生净土,品位一定很高。莲池大师说的,就是说这一类人,初心自足,不愿往生,太可惜了。
【可见净土法门,正契菩萨之机。】
前面祖师们把他们这一些人列入中品根性,有道理!他不愿意往生。你问他,知不知道这个法门?他知道。你教他给你讲讲《弥陀经》,他也讲的头头是道,他劝你往生,他不肯往生,这个没有法子。可见得善根、福德是一点都不能够勉强的。
【盖此法门,乃弥陀住真实慧,从真实之际之所开化显示。故唯佛与佛方能究竟。弥陀一乘愿海,六字洪名,圆融具德,超情离见,举体是事理无碍,事事无碍之一真法界,故不可思议也。】
这是把不可思议的道理、真相给我们说出来了,这一段话非常非常的难得。「住真实慧、开化显示真实之际、惠以众生真实之利」,这三句话都是佛在《无量寿经》里面所说的,所以这个法门是如来从究竟圆满真实智慧里面为我们说出来的,当然不可思议。所有一切大乘经也是如来真实智慧里面流出来的,不是究竟,不是圆满的,像月亮一样,十三的月亮、十四的月亮,光明已经很大了,这里流出来的;这一部经是十五满月里头流出来的,怎么能相比!所以只有成佛才能证得究竟圆满的智慧,佛佛道同,才能彻底明了。等觉菩萨,好比十四的月亮,还没有圆满,没有究竟,对於如来果地上这个境界,他还不能究竟透彻。
所以对於阿弥陀佛一乘愿海,这个「一乘愿海」就是指四十八愿。「六字洪名」,这一句「南无阿弥陀佛」是他接引一切众生的方法;这个方法究竟怎么个妙法,只有佛知道,等觉菩萨都说不完全。
「圆融具德,超情离见」。情是情识,超越了情识;见是见解。这是指一般的大乘菩萨、二乘、六道凡夫,都是落在情见上。这个法门完全超越了,所以这一句佛号教你老实念。「老实」两个字很不容易做到,怎么叫老实?心里头只有一句佛号,除一句佛号之外,什么念头都没有,这叫老实。有一句阿弥陀佛,还有其他的杂念,那叫不老实,那个杂念就是情见。真正老实念,情见一定没有了,一定超越了,这个方法真的妙!用其他的方法超越情见,实实在在不容易;这个方法非常巧妙。
「举体是事理无碍,事事无碍」。理事无碍,事事无碍是《华严经》的境界,《华严经》讲的是一真法界。本经是一真当中的一真,所以它是真正不可思议。
我们细细的去体会,细细的去观察,然后才能够接受祖师大德给我们提供这么许许多多宝贵的意见,帮助我们深入经典,深入这一部《无量寿经》。在这一部经里面,建立信心,得三宝威神的加持,我们对於经典的大义,逐渐逐渐能够体会;这个体会,就是一般人讲的悟入;渐渐能够悟入,要靠自己的功夫,要靠弥陀本愿功德的加持。
【行人】
行人是修行人。
【若能於此无上甚深微妙之法,能稍生信解,其人必是上根。】
这个语气非常肯定。因为不是上根人,他不能接受的。
【如来从真实慧中,开演此法门者,欲惠众生真实之利也。】
这是佛的诚实,佛对众生一定给你最真实的利益,最殊胜的利益,这是他对得起你。你不接受,那是你的事情,不是佛没有给你说。说了你不接受,你不能怪佛,只能怪自己错过了机会。
【故此法门必方便究竟。】
最好的法门、最殊胜的法门,一定是最容易的法门、最简单的法门、最易修的法门,这才是第一殊胜。如果讲的法门,修起来很麻烦、很困难,决定不是一个最究竟、最圆满的法门。这个道理,这个事实,只要我们冷静去想一想,我们会同意。这个法门,真正一切众生所想要的,一切众生所想学的,一切诸佛所想教的,就是这个法门。
【普被三根,普令现在、当来,一切凡、愚、浊恶众生,悉登彼岸。】
可以说尽虚空遍法界一切众生统统包括尽了,现在的问题就在众生肯不肯接受。肯接受的,统统都是一生当中圆成佛道,绝对不要等到第二生,不须要浪费许多的时间,不须要浪费许多的精力,人人能修,人人能念,人人能往生,人人能圆成佛道。
请掀开经本,第二十三面第六行,这是第五个大段:
【所被根机。】
这一段里面,主要是说明这一部经典、这个法门,它所教学的对象是哪些人。明了之后,我们想想自己是不是也适合於修学这个法门。
【疏钞云:前三非器。】
这个「器」,就是我们讲的根器;「非器」,就是不适合修学这个法门。
【谓无信者,无愿者,无行者。反是皆器。】
莲池大师这一句话,包括的范围非常之广,他说哪三种人不适合修学这个法门?第一个是不相信的人,那当然没有法子;第二个是不愿,纵然相信净土法门,他不想往生极乐世界,这个对他也没用处;第三个,虽然有信、有愿,不肯念佛,这个也没有法子。换句话说,能信、能愿、肯念佛的统统都是这个法门教学的对象,都能够往生,都能够成就。
【信谓信生佛不二,是心是佛,是心作佛,众生念佛,定得往生,究竟成佛。】
信心要这样的建立,这个有理、有事,一定要相信。佛法,特别是净宗,讲到信,跟其他宗教里面说的信不一样。我有一次在达拉斯,遇到几位基督教的牧师,他们来访问我,谈到他们认为基督教跟净土宗非常的接近。我说何以知道接近?他说我们都是建立在信的基础上。他们信上帝,我们信阿弥陀佛,这个信就能往生,那个信就能够生天堂,他说这个非常接近。我就告诉他不然,我们净宗讲的信跟你们基督教讲的信完全不一样。怎么不一样?我说我们第一个要信自己,你是信上帝,是信他,不相信自己。我们是信自己,然后再信他,这个非常非常重要。一个人如果对自己没有信心,任何人想帮忙都帮不上。
所以蕅益大师在《要解》里面跟我们讲「信愿行」,第一个是信自,第二个是信他,所以我们把信阿弥陀佛摆在第二,把信自己摆在第一。信自己什么?信生佛不二。我们是众生,我跟阿弥陀佛不二,不二就是一,一才是事实真相。如果我们跟佛是两回事情,你就错了,我们再也作不了佛,跟佛再也不会有感应道交了。
「是心是佛,是心作佛」。佛是什么?佛就是心。阿弥陀佛是心,我们众生也是心变的;换句话说,能变是一个心,所变是十法界。十法界是所变,能变是一个心,所以生佛不二,众生与菩萨也不二,众生与阿罗汉也不二,众生与天、人、鬼、畜统统不二,要晓得这个道理。所以才真正明了是心可以作佛,佛是心变的。我现在这个心,念念要作佛,念念想作佛,那当然就作佛了。我们念佛的理论是在此地,这个跟一般宗教所说的完全不相同。
佛在经上常常告诉我们「一切法从心想生」,想什么,将来就变什么,这是事实,我们不能不留意,不能不知道。一般世间人,他们想错了。怎么错了?人死了都变鬼,他将来当然会变鬼。为什么?他有这个意念,不管这个念头是强、是弱,总而言之,阿赖耶识里头他有这么一个印象,死了以后就作鬼去了。所以人死了作鬼,不是没有道理的。就是六道里头,他不想天,他不想人,他单单想鬼,想鬼的人很多,所以作鬼的人也就多了,就这么回事情。所以念佛人,一定要想佛,一定要作佛。如果一生修行,不想往生,不想作佛;换句话说,六道很不容易超越,非常非常的困难。这是佛把这个原理原则告诉我们,明白这个理论事实的真相,我们对於念佛这个法门,才会有清净的信心,才会有坚定的信心。
「众生念佛,定得往生,究竟成佛」,这一句要注意「究竟」这两个字。究竟是圆教的佛果,没有比这个更高,没有比这个更殊胜了。他不是藏教佛,不是通教佛,不是别教佛,因为这些佛都不究竟,究竟佛是圆教佛。我们要相信自己决定得生净土,相信自己决定成佛,要有这个信心。
【愿谓厌离娑婆,欣慕极乐,如子忆母,必欲往生。】
这是愿,一定要愿意离开这个世界。你不离开这个世界,怎么能到极乐世界?要想到极乐世界,一定要把娑婆世界放下,把我们现在这个世界放下。现在这个世界非常混乱,众生一天比一天辛苦。如果诸位要问,苦从哪里来的?可以说,科技日新月异进步带来的副作用,所以并不是个好的东西。
如果追究它根本的原因,是现代人把教育舍弃掉了,这就不得了了。也许诸位听我这个说法,感觉很奇怪,现在学校这么多,怎么会没有教育?诸位要知道,我们中国古老的教育,它教学的目的在哪里?这个要知道。中国儒家的教育,佛法的教育,教给我们人与人的关系;换句话说,这是伦理的教育、道德的教育。今天大家不要伦理,不要道德;伦理道德要是舍弃了,社会秩序就会混乱,这就像黄河的堤防一样,一下崩溃之后,没有人能够收拾,这是非常非常严重的问题。这个崩溃,现在正在加速度的崩溃。所以一个平静和谐安宁的社会,这是大家心目当中的理想,不可能实现。真正要实现,除非把儒家的教育重新再恢复。重新再恢复,即使国家提倡,真正要来做,要收到效果,也得三十年之后;没有那么快的,要三十年之后才能见到效果。所以李炳南老居士在往生的前几天,告诉学生们说「世界已经乱了,即使诸佛菩萨神仙来都救不了」,这是他老人家最后说的话。
今天世界的局势摆在我们面前,我们从电视、从广播、从新闻都能够看得到,确确实实一天比一天混乱,而且这个乱还要严重,决不是止於目前的状况,这是我们一定要觉悟的,唯一的一条生路是积善修德。佛法里面讲这是大众的共业。共业里面有别业,别业就是个别,与他们不共的,一定要知道断恶修善,积功累德,才能够在这个乱世当中幸免於难,这就相当不容易了。如果再能够依照经典的教训,真正发愿求生净土,这才是根本解决之道。所以对於这个世界要看得很清楚,要认识它,要了解它。真正要认识、要了解,单单看眼前是不够的,一定要读历史,知道过去、知道现在,才能够判断未来,所以应当要有历史的眼光。
底下这两句是比喻。比喻是取自於《楞严经・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上所说的,这个愿望之切,就像儿子忆念他的慈母一样,念念不忘,求愿往生。
【行谓从愿起行。】
有信、有愿,当然就要有行持。本经教给我们修行的方法是「一向专念」。向是方向,一个方向,就是西方净土这一个方向。我们认真的去念这一句佛号,不夹杂,不间断,这叫行。
【以上三事,号为资粮,信愿行三,缺一不可。】
真正求往生,这三个基本的条件必须要具备,少一个都不能够成就,这是我们特别要注意到的。我们在讲堂里面研究经论,它的目的是让我们明白这个道理、明白事实真相,我们的信心才能够生的起来;换句话说,信心建立在理论与事实的基础上,这个信心才是真实的。愿是依信而起的;换句话说,愿是建立在信心的基础上;行,这又是建立在愿望的基础上。所以课堂里面的研究讨论,都是帮助建立坚定信心而设施的。
【净土法门,奇特殊妙,当机之说,亦有三例。】
这个法门非常特别,非常的奇妙殊胜。如果说到当机,依照经上所说,可以分为三大类。第一类:
【上辈往生,唯是菩萨。】
古大德有这么一个说法,「上辈往生」(本经里面讲「三辈往生」),这个上辈是菩萨。我们不是菩萨,我们就没分了。
【唐善导大师以前之古德。】
善导大师以前古来的大德。
【多认为上品上生者,是四地至七地。】
这个位次太高太高了。
【上中品是初地至四地。・・・・,从上上至中上四品,凡夫绝分。】
为什么?都是大菩萨,初地就明心见性。这是一种说法,这种说法是唐朝古德们所说的。善导大师的说法跟他们不一样。
【本为凡夫,兼为圣人。】
这两句是个小标题,这是善导大师给我们说的。前面曾经跟诸位报告过,善导大师是阿弥陀佛化身到我们中国来的,那么善导大师所说的,就是阿弥陀佛自己宣说的。
【善导大师四帖疏。】
这个《四帖疏》是《佛说观无量寿佛经》注疏,这个注疏是善导大师说的。因为他把这一部经分成四个部分,所以叫《四帖疏》,就是《观无量寿经》的注解。
【破前说曰:】
这个「破」,要拿现代的话来讲,就是批判;批判从前人所说的,从前人说的不对,不是佛的意思。
【如来说此十六观法,但为常没众生,不干大小圣也。】
这是善导大师告诉我们的。善导大师所讲的是《观无量寿佛经》,用在《无量寿经》上,或者用在《阿弥陀经》上,都非常适当。为什么?因为这三部经都是专讲西方极乐世界,实在是一而三,三而一,可以通用的。换句话说,佛说净土法门,这个净土三经里面,它的理论、方法、境界,全是为六道轮回众生所说的。
这个「常没」,就是指的六道。「没」是什么?「没」是佛经里面用的比喻,叫「头出头没」,比喻三界;三界三善道,生到三善道,这个人好像在水里面冒出一个头出来,呼吸一口新鲜空气,说明这个时间很短;再一个筋斗栽下去,就到水底里面去了,不晓得到什么时候再能够冒出来一下。说明六道众生,在三恶道的时间长,在三善道的时间短,所以叫「常没众生」,特别是指六道里面,三恶道极苦的众生,佛为这些人说的。
「不干大小圣也」。干就是干涉。大圣是菩萨,小圣是声闻、缘觉。前面古人讲上辈往生、中辈上品,都是大乘小乘的菩萨、阿罗汉,善导大师反驳,与他们不相干,三辈九品统统是为度凡夫的。
【又云:五浊凡夫,但以遇缘有异,致令九品差别。】
话说得非常非常之好,非常的明确。为什么会有九品差别?我们将来往生,到底能够得什么样的品位?善导大师说这个的确不一定,看你遇缘;正是《弥陀经》上所说的善根、福德、因缘。换句话说,得生净土与否,是你的善根、福德;品位高下,那要看你所遇的缘分,关系在此地。缘分,实在讲,你所遇到的老师、你所遇到的同学,在佛门叫同参道友,也就是你修学的环境。如果你所遇的缘殊胜,遇的这个老师对净宗的理论、方法、境界,真正通达明了,你跟他学,决定断疑生信,你走的是一条最直捷的道路,不会走弯曲的路程,不会耽误你的时间,你的成就就快,成就就高。如果遇缘差一点,对於净宗的理论不能够明了,方法也没有真正彻底理解,这一句佛号也能成就、也能成功,品位可能会低一点。这个九品差别,原因在此地。
【又云:其机者,则一切善恶大小凡愚也。】
这是把净宗摄受的根机圆圆满满统统包括尽了,上到等觉菩萨,下至地狱众生,只要具足「信愿行」这三个条件,没有一个不能修学,没有一个不能成功。
【大师之说,上契圣心。】
善导大师这个话才真正是佛的本意,是佛度众生的本怀。
【下洽群机。】
对於我们业习烦恼深重的凡夫来说是很大的鼓励。我们晓得,如果遇到的缘殊胜,上辈往生我们也有指望,也不是没有希望。我们今天的缘,可以说比过去历代,任何一个时代的缘都要殊胜,真的是愈是在苦难的时代,佛菩萨对於众生怜悯心更切。我们在受苦!
殊胜在什么地方?唐朝以后,一直到民国初年,这一千多年,《无量寿经》没有人读,没有人流通,也没有人讲解,大家所能够依据的是《阿弥陀经》。《阿弥陀经》里面所说的,没有《无量寿经》这么样的详细,这么样的明白。换句话说,信愿果然坚定,那实在是他过去生中的善根、福德深厚。
所以,自古以来许多大德们常常警惕我们,念佛的人多,往生的人少。为什么念佛而不能往生?还是遇缘有差别,遇到的缘不一样。我们今天读的这一部《无量寿经》,夏莲居老居士,这也是大菩萨再来,绝对不是一个普通人,用了十年的时间,将五种原译本会集成一本;这个本子,实在就是集五本原译之大成,我们读这一本,等於五种原译本统统都读到了。这个缘就殊胜,过去人没有见过这个本子。换句话说,十年前,诸位想见这个本子都见不到,大概你也没听说过,因为在台湾流通量很少很少。
民国三十九年,李老师第一次在台湾讲这一部经的时候,大概只印了一千本。三十九年第一次印,以后就再没有印过了。到民国五十八年,我到台北发心想讲这一部经,印了两千本。李老师认为时机没有成熟,不让我讲这一部经,这个本子也就跟大家结缘了。一直到李老师往生之后,也就是六年前,为了纪念李老师,我们将他眉注这个本子,印了一万本流通,这个数量才比较多一点,大家才真正能够看到。如果单看这个本子,它的好处不见得能看出来;李老师的注解,虽然注得很简单、很扼要,经的重点,确实他统统给我们指出来了,所以你看这个本子能生欢喜心。
一直到三年前,北京黄念祖老居士有一部非常详细的注解,在我们台湾开始流通,对这一部《无量寿经》深入研究,才有了一个比较完整的参考资料。
所以,诸位接触这个经之后,都能够生欢喜心,这就是我们今天的缘比十年前修学净土的那些人殊胜太多了,这是相当不容易的一椿事情。换句话说,我们不成功则已;如果成功,我相信品位都相当之高。
【实大有功於净土,故中日诸师,多承此说。】
善导大师的学生,日本人很多,韩国人很多,他们都遵从善导大师这一个说法。
【专接上根、旁及中下。疏钞曰:明信位初心,有四种机。以礼忏灭罪被初机。】
这个地方说专接上根,旁及中下,「上中下」三等根机,这是佛经里头常说的。我们是哪一等?看到莲池大师这一段话,我们会很庆幸。「信位初心」,这就是初学佛的人,初学佛的人有四种根机。在台湾,礼忏拜佛这个风气很盛,拜大悲忏、拜梁皇忏、拜水忏,用这一些方法修学的人,这是初机,也就是下等的根机。
【以修习止观被中机。】
「止观」指修禅的。参禅的,学教的,这是中等根机。
【以求生净土被上机。】
真正发愿,求生净土,不但是上等根机,而且是上上根机。为什么这样说法?礼忏,他所得到的只是人天福报而已,但是他必须还要持戒精严才能得人身;否则的话,他的福报在三途。三途里面也有福报的,像鬼里面的鬼王、土地公、阎罗王、城隍,这些都是鬼里头有福报的。畜生里头有福报的,你看外国人养的宠物,真有福报,就到那个里面去享福。那都是过去生中礼佛拜忏之人,搞到这个样子去的,我们不能不知道。如果五戒十善修得非常好,他到人间来享福;再好的在天上享福,这是人天福报。只晓得拜佛、礼忏,不知道修五戒十善,果报就是在畜生道、饿鬼道。所以,这是初机。
修禅、学教、修学止观,很不容易成就;换句话说,很难超越三界。就像倓虚老和尚所说的,他老人家在一生当中,这些参禅得禅定的人,他见过,听说过;开悟的,没听说过,也没见过。参禅不能大彻大悟,明心见性,就出不了三界。得禅定,不希奇,得禅定将来到哪里去?到四禅天、四空天去,还是在三界之内,天福享尽,依然堕落。所以,这叫中机。唯有选择净土法门,决定带业往生,往生就不退成佛。他不是上上根机,谁是上上根机!这个说得好。我们再继续看底下:
【初谓业障众生。】
初机是业障深重的众生,迷惑颠倒。
【中谓凡夫二乘。】
中间是凡夫业障轻的。
【是知净土是大乘菩萨所修矣。】
莲池大师说的这么肯定。宋朝王龙舒居士在净土文里面,也是这样的强调,净宗是菩萨所修的法门。
【又要解谓持名,法门深妙。】
这是蕅益大师所讲的,这个法门深妙。
【破尽一切戏论。】
戏论,用现代的话来讲,就是所有的研究讨论像儿戏一样,我们俗话讲开玩笑的,没有一句是真的。这个话不假。你要是念佛念到有心得,念到心清净,然后你会说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的都是废话,那你就差不多入门了,你已经看到事实真相。真的是什么?一句阿弥陀佛就行了,连这一部《无量寿经》都是戏论,这些都是事实。所以到最后,只提起这一句佛号,其他的统统放下了。
【斩尽一切意见。】
这是对禅宗所讲的。禅宗是观心、参话头、机锋、问对,这全部叫做意见。由此可知,这一句佛号念到心地清净的时候,超越一切法门,它真正能超得了。
【唯马鸣、龙树、智者、永明之流,彻底担荷得去。】
蕅益大师说的这几句话,谁能够承当?我们凡夫没有法子理解。马鸣、龙树是古印度的大菩萨,流传在中国佛法的八个宗派,都是马鸣、龙树传下来的,他这个祖师的地位是八宗共祖,每一个宗派,他都是祖师,都是从他这里传下来的,他能承当。在中国,像智者大师,天台宗的祖师;永明延寿,这是禅宗大彻大悟,明心见性的大德,晚年回过头来专修净土,专弘净土,他是我们净土宗第六代的祖师。这也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人,在历史上记载,他也是阿弥陀佛再来的。民国初年,宝静法师所写的《弥陀经要解亲闻记》(宝静是谛闲法师的传人,他跟倓虚法师是同学,他写了一本《亲闻记》),把这一段故事写得很清楚,写得很明白。像这些人,他们能够担当,他们能够明了。
【因持名一法,乃至圆至顿,无上法门。】
「圆」是圆满、圆融,到达了极处,没有比这个方法更圆;换句话说,这一个方法包括一切诸佛所说的无量法门,就在这一法里面。所以说「一修一切修」,那个「一」就是念佛,无论什么法门,统统在这一句佛号之中。「顿」是讲顿超,就是快速,没有比这个法门更快了。罪障深重之人,在临命终时,一念十念都能往生。《弥陀经》跟《无量寿经》都是说一日到七日,哪有比这个更快的!所以法相宗的开山祖师,窥基大师,在《弥陀经》注解里面,他替《弥陀经》作了一个注解,叫《通赞疏》,这是法相宗祖师所说的,也把《弥陀经》判作圆顿大法。那就是经上讲的一日到七日成功,一切法门里面没有、见不到,这是讲它快速,真的是无上法门。
【非思量分别之所能及。】
不但我们凡夫没有方法想像它,当然更不能去讨论它;即使是罗汉、缘觉、菩萨,他们也没有办法思量讨论。【故曰深妙。】
【但蓦直念去。】
「蓦直」是一直,只要你一直念去。
【不假方便。】
这个「方便」,就是指其他的方法;不须要藉其他方法来帮助,用不著;也用不著观想,也用不著参究;什么方法都用不著,只要你一直念去就行。
【不落思量,直起直用,自得心开。】
只要念到功夫纯熟,念到心地清净,自然就开悟了。这个「自得心开」是自自然然就得到开悟,跟禅家明心见性是同一个境界。它用那个方法达到开悟很难,净宗这个方法念到开悟比禅宗容易。我们要问,容易在哪里?禅宗纯靠自己的力量,这就难;净宗一下手,就是有十方诸佛如来冥冥当中帮助你、加持你。所以这个法门叫「二力法门」,自己一分力量,佛菩萨一分相对的力量帮助你,所以它来的容易。
【当下破尽戏论,荡除一切计度分别。是能直下承当者,肉身大士也。】
「大士」是大菩萨的称号。换句话说,你如果能够真正听到这个法门,立刻不怀疑,就能够接受,就能够发愿依照这个理论、方法来修行,你是什么人?你就是大菩萨。这一句话,绝对不是恭惟,绝对不是说的好听。因为你这一生决定往生,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之后,立刻就圆证三不退。照一般菩萨果位上来说,你的智慧、德能等於八地以上的菩萨,那怎么不是法身大士!这是到西方极乐世界。但是你现在还没到西方极乐世界,可是你决定在这一生要到西方极乐世界,所以现在你不叫法身大士,叫肉身大士。这一往生,肉身丢掉,就证法身,真的快速,真的容易。
【要解云:故一声阿弥陀佛,即释迦本师,於五浊恶世,所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
「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这一句话是梵文音译的,翻成中国意思叫「无上正等正觉」。证得无上正等正觉,就叫做成佛了。换句话说,释迦牟尼佛是怎么成佛的?念佛成佛的。
【今以此果觉全体,授与浊恶众生。】
佛给我们说这个法门,把这个法门传给我们,这个法门是什么法门?是他自己修行成佛的法门。换句话说,他在没有修这个法门之前,修的无量无边的法门,那是修的菩萨法门;菩萨不修这个法门,不能成佛;修这个法门是成佛的法门。他真是慈悲到了极处,直捷了当的把成佛的法门传授给我们,我们就省事了,不要作阿罗汉,不要作辟支佛,也不要作菩萨,一下就作佛了。这个不可思议,这是难信之法。佛的话句句真实,决定没有妄语,我们要深信不疑,那自己真正有福了。
【乃诸佛所行境界,唯佛与佛能究竟,非九界自力所能信解也。】
这些话都是蕅益大师讲的,讲得好!这一个法门,经典里面所说的,这是如来果地上的境界,只有成佛才能彻底明了;换句话说,等觉以下的菩萨,对於这个法门的事实真相都还含含糊糊,没有办法搞清楚。
现在我们为什么能接受,为什么能相信,能够发心修学?这是个大问题,这个问题也很难解答。读了《无量寿经》之后,这才恍然大悟;这个大悟,就是把这个问题搞清楚了,原来是这么一回事情。佛在经上说,凡是在末法时期,就是在我们这个时代,遇到这个法门,能信、能愿、能行,这种人不是普通人,他在过去生中,多生多劫以来,曾经供养无量无边诸佛如来,这个人的善根、福德之深厚,只有佛知道;除佛之外,没有人能说的出来。因此,我们一定要珍惜今天这一段因缘。有善根、有福德,遇不到缘,这一生没有遇到,那也是空过了。遇到之后,你的善根、福德起作用,起什么作用?深信不疑,欢喜发愿,老实念佛,那你这一生就成功,这一生就作佛了。殊胜是在此地,不可思议也是在此地。
【可见念佛法门,实是无上深妙之法,唯有上根方能直下承当也。】
这个「上根」,就是指善根、福德深厚的。我们在今天把这个法门介绍给大家,你只要看对方一听就欢喜信受,你就知道这个人是真正的上上根人。如果不是过去生中培养这样殊胜的善根、福德,他不能接受,不肯深信,这是非常正常的。不但普通人不能够接受,小乘的罗汉、辟支佛,大乘的菩萨,都不能够相信,都不能够接受,何况凡夫?所以我们晓得不是普通人能够接受的。
【疏钞云:故知念佛,菩萨之父,生育法身,乃至十地,始终不离念佛,何得初心自足,不愿往生。】
这是莲池大师在《弥陀经疏钞》里面所讲的。「菩萨之父」,这个父母是比喻生成,菩萨唯有依念佛的法门才能成佛。「生育法身」是比作父母,就把念佛法门比作菩萨的父母。「乃至十地,始终不离念佛」,这两句是《华严经》里面所说的大义,《华严经》上讲十地菩萨始终不离念佛。十地,是从初地、二地、三地到十地,再往上去是等觉,总共十一个位次,在华藏世界里面,这十一个位次对於念佛法门没有怀疑。所以,他们真正的具足「信愿行」这三个条件,念阿弥陀佛求生净土,这是《华严经》上说的。
你读《华严》,如果体会到这一个事实,你才晓得这一个法门真实涵盖了无尽的法门。不仅是释迦牟尼佛一生所说的这些法门,乃至於十方世界无量无边诸佛如来,传授给一切众生无量的法门,他们修行最后的归宿,都是到华藏世界;到了华藏世界之后,在那边修行,等到哪一天在华藏世界修到初地菩萨了,他对於念佛法门大致上了解差不多了,他不怀疑,他相信了,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导归极乐」,他接受了。
这是说明,你修别的法门,到达华藏世界,从华藏世界再听普贤菩萨的劝导念阿弥陀佛,再到西方极乐世界,这是拐了一个弯去的。我们不拐弯,我们直接去的。这个弯,是一个很大很大的弯,不是小弯,可能这个弯是三大阿僧只劫、是无量劫!诸位想想看,不要说别的,单单出三界轮回,就不是个容易事情;学禅、学教、学密,修学其他一切法门,想超越这个圈圈,不容易!念佛法门是横超三界,这个容易。这种成就,可以说没有法子比较。这些事实,我们必须要把它认识清楚。
「何得初心自足,不愿往生」,这是莲池大师两句责备学佛人的话。学教的,参禅的,很容易满足,认为参禅,我开悟了,见性了,就满足了。见性,你见的性不圆满;在教下里面开悟,悟的不究竟,怎么能够自足?在我们中国古代,参禅真正得禅定,真正有功夫,知道来生到哪里去投胎,在中国禅宗有「三生石」的故事。
那说的是圆泽禅师,他那个功夫很了不起,定功很深,他知道来生到哪一家去投胎。知道了,尽量的避免,不跟他这个父母接触。他母亲怀孕三年,就是因为他不肯去。有一天是被逼的,被一个同参道友,两个人到四川去旅行,他要走旱路、陆路,那一位一定要走水路,水路坐船方便,不会很辛苦。到后来没法子,跟他一道走水路。
走到一个地方,遇到那个妇女,他流眼泪了。陪他一道去的这个老居士,就问他为什么事情?他说离我们这个岸边上,有一个妇人怀孕三年等我,我之所以不愿意走水路,就是不想去投胎,现在没办法,一定要去了。
他叫他三天之后到村庄去,三天以后你去看我,就变成婴儿了,我对你笑一笑,我们两个有个默契,你就认定那确实是我投生的。他在船上一坐,就化了,他有能力坐化,去投胎了。过了三天,他去敲门,要看那个小孩。见了面,果然笑一笑。
不能超越三界。这样的定功,如果念头一转,念佛求生净土,品位一定很高。莲池大师说的,就是说这一类人,初心自足,不愿往生,太可惜了。
【可见净土法门,正契菩萨之机。】
前面祖师们把他们这一些人列入中品根性,有道理!他不愿意往生。你问他,知不知道这个法门?他知道。你教他给你讲讲《弥陀经》,他也讲的头头是道,他劝你往生,他不肯往生,这个没有法子。可见得善根、福德是一点都不能够勉强的。
【盖此法门,乃弥陀住真实慧,从真实之际之所开化显示。故唯佛与佛方能究竟。弥陀一乘愿海,六字洪名,圆融具德,超情离见,举体是事理无碍,事事无碍之一真法界,故不可思议也。】
这是把不可思议的道理、真相给我们说出来了,这一段话非常非常的难得。「住真实慧、开化显示真实之际、惠以众生真实之利」,这三句话都是佛在《无量寿经》里面所说的,所以这个法门是如来从究竟圆满真实智慧里面为我们说出来的,当然不可思议。所有一切大乘经也是如来真实智慧里面流出来的,不是究竟,不是圆满的,像月亮一样,十三的月亮、十四的月亮,光明已经很大了,这里流出来的;这一部经是十五满月里头流出来的,怎么能相比!所以只有成佛才能证得究竟圆满的智慧,佛佛道同,才能彻底明了。等觉菩萨,好比十四的月亮,还没有圆满,没有究竟,对於如来果地上这个境界,他还不能究竟透彻。
所以对於阿弥陀佛一乘愿海,这个「一乘愿海」就是指四十八愿。「六字洪名」,这一句「南无阿弥陀佛」是他接引一切众生的方法;这个方法究竟怎么个妙法,只有佛知道,等觉菩萨都说不完全。
「圆融具德,超情离见」。情是情识,超越了情识;见是见解。这是指一般的大乘菩萨、二乘、六道凡夫,都是落在情见上。这个法门完全超越了,所以这一句佛号教你老实念。「老实」两个字很不容易做到,怎么叫老实?心里头只有一句佛号,除一句佛号之外,什么念头都没有,这叫老实。有一句阿弥陀佛,还有其他的杂念,那叫不老实,那个杂念就是情见。真正老实念,情见一定没有了,一定超越了,这个方法真的妙!用其他的方法超越情见,实实在在不容易;这个方法非常巧妙。
「举体是事理无碍,事事无碍」。理事无碍,事事无碍是《华严经》的境界,《华严经》讲的是一真法界。本经是一真当中的一真,所以它是真正不可思议。
我们细细的去体会,细细的去观察,然后才能够接受祖师大德给我们提供这么许许多多宝贵的意见,帮助我们深入经典,深入这一部《无量寿经》。在这一部经里面,建立信心,得三宝威神的加持,我们对於经典的大义,逐渐逐渐能够体会;这个体会,就是一般人讲的悟入;渐渐能够悟入,要靠自己的功夫,要靠弥陀本愿功德的加持。
【行人】
行人是修行人。
【若能於此无上甚深微妙之法,能稍生信解,其人必是上根。】
这个语气非常肯定。因为不是上根人,他不能接受的。
【如来从真实慧中,开演此法门者,欲惠众生真实之利也。】
这是佛的诚实,佛对众生一定给你最真实的利益,最殊胜的利益,这是他对得起你。你不接受,那是你的事情,不是佛没有给你说。说了你不接受,你不能怪佛,只能怪自己错过了机会。
【故此法门必方便究竟。】
最好的法门、最殊胜的法门,一定是最容易的法门、最简单的法门、最易修的法门,这才是第一殊胜。如果讲的法门,修起来很麻烦、很困难,决定不是一个最究竟、最圆满的法门。这个道理,这个事实,只要我们冷静去想一想,我们会同意。这个法门,真正一切众生所想要的,一切众生所想学的,一切诸佛所想教的,就是这个法门。
【普被三根,普令现在、当来,一切凡、愚、浊恶众生,悉登彼岸。】
可以说尽虚空遍法界一切众生统统包括尽了,现在的问题就在众生肯不肯接受。肯接受的,统统都是一生当中圆成佛道,绝对不要等到第二生,不须要浪费许多的时间,不须要浪费许多的精力,人人能修,人人能念,人人能往生,人人能圆成佛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