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寿经 (第九集) 1992/6 美国圣荷西迪安那大学 档名:02-012-0009
请掀开经本,第十四面倒数第三行。
【菩提心义云:此菩提之心,成佛之本,大事因缘莫过於此。】
这是特别申明菩提心对於修学的重要性。
【菩提心论云:此菩提心,能包藏一切诸佛功德法故。若修证出现,则为一切导师。若归本则是密严土,不起於座,能成一切佛事。又赞菩提心曰:若人求佛慧,通达菩提心,父母所生身,速证大觉位。】
这些都是引用经论来说明菩提心的重要性。这个地方说得很清楚,菩提心是真实彻底觉悟的心,所以它能够包藏一切诸佛功德法。实际上,菩提心是真心、是本性,一切诸佛无量的智慧、无量德能、无量功德,没有一样不具足。就像六祖大师开悟的时候,对老师五祖提出心得报告,里面有一句说「何期自性本来具足」,就是这个意思,本来具足的。这一句话,实在讲,包含了所有一切众生。《华严》、《圆觉》上说得好,「一切众生本来成佛」,那当然是本来具足。问题是诸佛的菩提心开发出来了,我们的菩提心上面有障碍,被障住了,菩提心不能现前。佛与众生不同的地方就在此地。这就讲要修证了,「若修证出现」,什么时候你认真修学,把这个菩提心透出来了、显示出来了,那就成佛了。
「则为一切导师」。「一切」是指一切天人大众,「导师」,就是对佛的尊称。在大乘经上常说明心见性,见性成佛,像《金刚经》上给我们讲的诸佛。《金刚经》上说的诸佛,江味农老居士在《讲义》里面给我们说得很明白,那个诸佛不是泛指一切诸佛如来,不是的,是讲见了性之后就叫佛了。
见性有圆满,还有不圆满;不圆满也叫成佛。换句话说,像《华严经》上讲的四十一位法身大士统统是诸佛;也就是说圆教初住菩萨以上,他都有能力,众生想要什么样的身分来教化他,这一些法身大士就有能力变现,像观世音菩萨三十二应一样,应以佛身而得度者,即现佛身而为说法,示现八相成道,示现佛的身分。什么人有资格?圆教初住菩萨就有资格了,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这四十一位。《金刚经》上讲的诸佛是指这四十一个位次。所以以八相成道,像释迦牟尼佛在我们这个世界,三千年前现佛身,来为我们讲经说法,圆教初住菩萨就有这个能力。所以,则为一切导师。
菩提心只要一现出来,就是圆教初住菩萨,这个诸位要知道。你看,马鸣菩萨作的《大乘起信论》,《大乘起信论》里面所说的境界,就是刚刚开悟的境界,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所以大乘起信,从这个地方开始起信了,这样的菩萨在此地,则为一切导师。
如果我们仔细去观察,《金刚经》上也是说这个境界;《楞严经》上还是说的这个境界。我们在《楞严经》上看到「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章」,那个观世音菩萨是什么样的果位?圆教初住。楞严会上观音菩萨是初住菩萨,《华严经》上的观音菩萨是第七回向的菩萨,《法华经・普门品》里面的观音菩萨是等觉菩萨。观世音菩萨在哪一个法会里面,他示现哪一种身分。这是说明四十一位法身大士都叫作佛,都可以称为佛,这就是天台家所讲的分证佛,他不是究竟位的佛,他是分证位的佛,他确确实实跟这个圆满佛没有两样,全是真心本性用事。
「若归本则是密严土」,本是自性、是本源,那就是圆圆满满的密严土了。密严土,在密宗里面是大日如来的净土,究竟圆满的报土。
「不起於座,能成一切佛事」,这两句是赞叹他的能力无量无边,不起於座能遍供十方诸佛,能分身无量度脱一切众生。所以,佛门讲的佛事,就是上供诸佛,下化众生。这是说他有这个能力,坐在那里不动,分身变化就去了,有这个能力。
底下是赞叹菩提心,这四句偈最重要的意思,如果菩提心现前,即身成佛。「父母所生身」,是我们现在这个身,就这个身就成佛了。密宗里面常讲「即身成佛」,实在讲也是这个意思。禅宗里面大彻大悟,明心见性,见性成佛,还是肉身,没有摆脱这个肉身。教下里面大开圆解。净土宗的理一心不乱。只要到达这个境界,菩提心完全现前,这是即生成就了。
但是依照经论里面这个说法,确实不是我们人人都能够做得到的;理论上是没有问题,事实上不可能人人做到。原因在什么地方?每一个人的业障不相同。业障太重的人,这一生很难达到这个境界,根性利的、善根厚的、业障轻的才能到这个境界。
在中国历代,这个修学,无论是在家、出家,以禅宗来看,六祖大师在禅宗里面,他手下成就的人是最多了,确确实实可以这样说,空前绝后。六祖大师以前,一个老师会下没有这么多人成就;六祖大师以后,也没有再出一个人,没有了。他的学生明心见性的有几个人?《坛经》里面所记载的四十三个人。诸位想一想,当年跟他学的有多少人?不止几千几万人,真正见性的只有四十三个,这是在中国佛教史里头最殊胜的了,成就最多的了。
一般一个法师教学,一生当中能在他会下开悟的、见性的,三、五个就很多了,能有一个就不少了;还有些祖师一生徒弟一个也没开悟,这种情形太多太多了。难!所以,净宗往生是带业往生,这个带业是什么?不开悟也能往生,这就方便了。所以净土成就的人,那要跟禅比一比,不知道要多多少倍,太多太多,不必断惑就能横超三界,不像禅宗。
【华严经云:忘失菩提心,修诸善法,是名魔业。】
这是《华严经》上的经文。为什么说没有菩提心,修一切善法,就叫魔业?佛这个话说的是不是太过分了一点?给诸位说,一点都不过分,说的完全是事实,这是我们要特别警觉到的。佛在经上常讲「三世怨」。什么叫三世怨?第一生修善积德,没有菩提心。第二生享福,因为前生修的善因,一定有得大富大贵;大富大贵来了之后,人就迷了;迷了,他就造罪业;福享完了,那个罪报就现前了。到第三世,就堕落了。这不是魔业,是什么?
我们看看世间做这个事情的人太多太多了,表面上看起来是好事,值得赞叹。我们世间人赞叹,佛菩萨不会赞叹,为什么?佛菩萨看到将来的因果。现在在我们这个世间,现前这个社会上做大官的、发大财的,都是前生修的福。他发达了,他对社会、对众生是不是有真正的贡献?如果有真实的贡献,他来生还有大福报,希望他来生还不糊涂;来生一糊涂,作威作福,必定就堕落了,相当不容易。
有了菩提心,情形就完全不相同了。菩提心是真正觉悟、彻底觉悟,觉悟的人绝对不愿意再住在这个三界里面;换句话说,他修一切善法,把这些功德统统回向菩提、回向众生,求在一生当中超越六道轮回,这就不相同了。
但是诸位要知道,除净土法门,这一生当中确确实实能够帮助你超越,其他的法门很难很难,不能尝试!「我试试看」,试试看你的光阴浪费了,精力浪费了;万一寿命短,回头再修净宗,来不及了,你说这个多可惜!
如果真的想试,倒不如先把这一句佛号念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自己决定有把握,再去修其他的法门,行!为什么?不碍事;修的成也好,修不成也好,反正西方极乐世界是去定了,这个可以。西方极乐世界没有把握,最好不要试,一心专念佛号。
【故发心之要,不可言喻。】
要发心,非常非常重要。特别是蕅益大师给我们说的深信发愿,就是无上菩提心。根据蕅益大师这个讲法,我们每一个念佛人,真信、真正发心求生净土,统统是发无上菩提心。下面就讲一向专念。
【一向专念,即专恒依止持名念佛法门之义也。】
这一句特别指的「恒」是永远不改变,专门依照经典的指示,只用这一个方法,执持名号,就用这个方法。
【弥陀因中发十念必生之大愿。】
这就是四十八愿的第十八愿。
【故行人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必得往生净土,圆证不退之妙果。】
为什么一向、一心,一个方向专念阿弥陀佛就能往生?因为这个方法是阿弥陀佛的本愿,这个方法是阿弥陀佛接引法界无量无边佛刹众生的仪式,我们依照他的方法仪式来修行,那就决定得生;换句话说,真正执持名号的人、发菩提心执持名号的人,就得到弥陀本愿功德威神的加持,就能得到。不但得到阿弥陀佛的加持,同时也得到十方一切诸佛如来的加持。为什么?一切诸佛如来都劝我们求生净土,都劝我们执持名号;换句话说,这个方法是十方一切诸佛度众生的本怀,法门殊胜不可思议。
【一向专念者。】
怎么叫做一向专念?
【古云:上尽形寿,下至十念。】
可见得它这个方法涵盖的范围非常广大。上等,尽形寿就是一生,一切时、一切处,无论是顺境、逆境,这一句佛号永远不断,这个叫「一向专念」。下根,是业障深重,一生当中没有机缘遇到这个法门,而在临命终的时候遇到善友,把这个法门介绍给他,劝他念佛,往生净土。临终那个时候才听到这个法门,听到之后,他就能欢喜接受,就能够依教奉行,虽然念的很少,也能往生,这是十念往生。
【上尽形寿,指从发心念佛之日,终身念佛,直至命终之最后一念也。】
上根者。
【下者,未能及此,或因障重,或因事繁,未暇多念,则於每日行十念法,亦符於一向专念。】
每一天早晚用十念法,一天都不缺,也叫专念,也符合这个意思。
【更下,则如观经所说恶逆之人。】
十恶五逆。
【临欲命终,得聆圣教,至心悔改,十念称名,亦得往生,故云十念必生也。】
这是临命终时,知道自己一生所造的罪业,痛切忏悔,求愿往生。虽然念的时间很短,也能往生。
【行者应知。】
这是特别劝导我们。
【一向专念,指从初发心念佛,直至最后一念也。而其关键实在最后。】
到自己临命终时,最后一念还是一句阿弥陀佛,而其关键是在最后,这一点特别特别要注意到。平常念佛像练兵一样,临终一念那是打仗,胜败是在最后那一念。最后那一念是佛号,那这就成功了,这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就成佛作祖了。最后一念如果不是佛这个念头,那就又到六道轮回去了。
我们怎么能保证,我们将来最后这一念是阿弥陀佛?实在讲,这才是一个大问题,最严重的问题。怎么样保证我们最后一念是念佛?你靠人助念。万一到那个时候,没有人,找不到人怎么办?我们现在用录音带,万一那个时候停电了,怎么办?机器故障了,怎么办?不能保证那么顺利。唯一的方法要靠自己真修。
所以,真正觉悟的人,不求现前的福报;现前有福,福给别人享,自己不享。你这个福报不享,福报永远留在那里,不是没有了。换句话说,愈布施福报就愈大;愈往外面送,这个福报就愈多,福报是这么来的。希望这个福报留在什么时候享?留到临命终时享。
临命终时享什么福?第一个不生病,不生病好!没有病苦。第二个希望佛来接引,第三个希望走的自在潇洒,这是大福报。站著走,坐著走,随心所欲,这叫大福报,这个叫真正会享福。诸位想一想,临走的时候,不生病,你就想到,他的身体一定非常健康;虽然老,没有老苦,身体健康,无需要别人照顾,这是真正觉悟的人。
所以,在我们现前这个时候,就要发心修福培福。修福培福,就是菩萨六波罗蜜里面的布施,财布施、法布施、无畏布施,我们修这三样。财布施得财富,法布施开智慧,无畏布施得健康长寿,我们要修这三种。这三种布施,后面还会讲到。所以真正念佛求往生的人,要求这个福报就对了。
我们看看别人能做得到,我们为什么做不到?古人当中,众所周知的王龙舒居士往生是站著走的。民国以来,我们知道很确实的谛闲法师有个徒弟站著走的。在我们台湾,大概是民国五十七年,台南将军乡一位老太太站著走的。都是不生病,预知时至,晓得什么时候自己走。站著走的,坐著走的,那就更多了,这些人走时都不生病。李济华老居士是坐著走的,走之前跟大家讲经说法,讲了一个半钟点。讲完之后,告诉大家,我要回家去了。下了座,在那个小客厅沙发一坐就走了。这是我们旧金山甘老居士亲眼看到的,那一天她在场。事后我曾经听说,李济华老居士大概在三个月之前就知道了。所以每个星期天有空,就去看看老朋友,那是辞行。但是别人不知道,他也不说,走的那么自在,那么潇洒,这是我们的榜样。所以,关键是在最后这一念。
【反之,若有人念佛数十年,或於最后阶段,轻视持名而改行他法。】
这必定是听信别人错误的劝导,或者遇到参禅的,说禅怎么好,他去参禅去;或者遇到学密的,说密怎么样感应,怎么样神通,他改了,去学密去了,这样的情形很多很多。
【或於临终不欣极乐,而恋世间。】
也有在临命终时,贪恋这个世间,不想往生;不想往生,就不念佛了。
【未能念佛,是则不名一向专念也。】
【或疑念佛何以有如是功德?因能念所念,皆是实相故。】
这个念佛功德真正不可思议。严格的来说,「唯佛与佛,方能究竟」,只有诸佛如来知道念佛的功德,等觉菩萨以下,虽然知道,知道的都不彻底、都不究竟。何况我们凡夫?凡夫对於佛菩萨的劝导,如果能够仰信,能够诚信,这一个众生就是善根深厚,有大福德,他真正相信,老老实实念下去,将来必定得生。
【要解云:无量光则横遍十方,无量寿则竖穷三际,横竖交彻皆法界体。举此体作弥陀身土,亦即举此体作弥陀名号。】
蕅益大师在《要解》里,把这个甚深之理,简单扼要给我们作了个介绍。阿弥陀佛这一句名号完全是梵语,翻成中国的意思,就是佛在《弥陀经》上讲的无量寿、无量光。其实,「阿弥陀」它的本意就是无量,「阿」翻作无,「弥陀」翻作量。无量指什么?无量指世出世间一切法,没有一法不是无量的。那要法法都讲,就讲不尽,也太麻烦、太罗嗦了,所以用两椿事情来作代表,一个寿,一个光。寿,代表的是时间,竖穷三际是时间;光,代表著空间,光明照耀十方。一个时间、一个空间,诸位想想,岂不是所有一切法统统都包括了。所以这个名号,就是自性圆满的德号,也是法界圆满的名称。念这个名号,所有一切诸佛如来无量无边的法门统统在里面,一个也没有漏掉。修学其他的法门还不太容易,唯独这一个法门圆圆满满的含摄了一切,这是我们一定要了解的。
所以这个横竖,横是讲空间,竖是讲时间,横竖交彻,我们现代科学家叫做四度空间,这是交彻,这是法界的本体。阿弥陀佛这个名号,就是法界本体的名号。阿弥陀佛的法身,阿弥陀佛的净土,这一句名号统统都包括了。
【是故弥陀名号,即众生本觉理性。】
弥陀的法界、弥陀的身土,跟我们自己的法界、自己的身土,有没有界限?界限在哪里?给诸位说,没有界限,是一,不是二。所以称之为「自性弥陀,唯心净土」;也就是说,就是自家心性的名字。
那我们念这一句阿弥陀佛,究竟是念他佛,还是念自佛?自他不二,不要再去分别自他了,确确实实统统含摄在其中了。分别自他,你已经有了分别执著了。只有一句佛号,没有一个杂念,不但阿弥陀佛跟自己合成一体,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如来跟自己也融合成一体,妙绝了!念佛的人多,明白念佛事实真相的人不多。真正了解念佛的真相,他一定是死心塌地念去,任何人叫他不念佛,大概都不可能。
【持名即始觉合本。】
阿弥陀佛是自己的性德,我们念这一句阿弥陀佛是修德;性是本觉,修是始觉。
【始本不二。】
始觉跟本觉,是一,不是二。
【生佛不二。】
这个「佛」是双关语。「生」,是指我们自己。「佛」,西方极乐世界确实有一尊阿弥陀佛,我们自性里面也叫作阿弥陀佛,是一,不是二。
【故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也。】
怎么叫相应?道理完全明白了,心里面没有疑惑,没有分别,没有执著,就相应了。道理不明白,但是他也没有疑惑,也没有分别,也没有执著,也叫做相应。道理统统明白了叫理念,会证得理一心不乱;不明了是事念,能达到事一心不乱。一个事念,一个是理念,但是在形式上分别不出来,境界上确实不相同。理念,如果没有能够见性,还是事一心不乱;事念,如果念到见性了,就是理一心不乱,到见性的时候,豁然开悟!就跟《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上所说的,「不假方便,自得心开」,那个心开就是心开悟了;一开悟了,这个理统统明了了。从事一心到理一心,理一心就是法身大士了。
【故名号功德不可思议。起心念佛,是为始觉;所念之佛,正我本觉。正显持名功德不可思议也。】
所以真正了解了,真正明白了,才知道这个方法比其他的方法好。好在哪里?好在简单、容易,没有障碍,随时随地可以修,无论什么境界都可以修,很容易把功夫保持到不间断,这就是比其他法门来的方便的所在。何况这个法门能得到弥陀、释迦、一切诸佛的护念,能得到菩萨、护法龙天的拥护,使我们在修学过程当中,所有一切魔障都远离我们,我们遇不到魔障。这个好处、这种利益,其他法门里面都没有。所以古人赞叹叫「胜异方便」,胜是殊胜,异是特别,非常殊胜、非常特别的一个方便法门,显示这个功德不可思议。
【一句弥陀,人人能念,个个能行。】
这是确实的、是事实。
【名召万德,妙感难思。】
这个名号叫万德洪名,一心称念,感应不可思议。
【从有念巧入无念,即凡心顿显果德。】
这是说它的效果,事一心是有念,到理一心是无念。无论功夫、境界如何,真正发心念佛,真正愿生净土,这个人虽然现在在世间是凡夫身,诸佛菩萨看他是圣人了。我们凡夫肉眼看不出来,诸佛菩萨知道他是圣人,为什么?他不久就要圆证三不退了。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就圆证三不退,三不退是大圣人,不是普通的圣人。在一般大乘经里面讲,七地以上的大菩萨,这才到圆证三不退。如果严格的来讲,那个圆字严格来说是等觉菩萨、是究竟圆满,圆证三不退。这哪里是普通人!
【即凡心顿显果德。】
如来果地上殊胜的功德。
【如疏钞云。】
《疏钞》是莲池大师讲。
【齐诸圣於片言,越三只於一念。极圆极顿,至简至易。】
这个法门我们到哪里去找?「齐」,是跟他平等。跟什么人平等?诸圣。这个「诸圣」是指观音、势至、文殊、普贤、弥勒这些等觉菩萨,我们跟他们等齐。用什么方法?一句佛号,「片言」;我们念这一句佛号,就跟他们的地位相等。前面跟诸位报告的,你要问为什么?因为他们也念这一句阿弥陀佛。他们用这个方法修行,我们也用这个方法修行,我们的见解行持完全相同。
「越三只」,三只是三大阿僧只劫。这是佛在大乘经上常说,凡夫修行,从证得初果这一天算起,要修三大阿僧只劫才能成佛。我们念佛的人不需要,念佛的人只一念,一念就超过了三大阿僧只劫,这一念就是念阿弥陀佛名号。所以这个法门说圆,圆到极处,究竟圆满。前面跟同学们说过,《华严》、《法华》都不能跟它相比。顿是快速;这个法门,若一日、若二日到若七日成就。还有哪一个法门能比这个更快!
七天成功是真的吗?前年D.C.周广大居士,还不能称居士,他没学过佛,他是临终的时候,遇到了善知识,劝他念佛,龚振华居士劝他念佛,三天三夜。《弥陀经》上讲七天,他念三天三夜,他临终的时候,告诉在旁边的大众,他看到西方三圣从云彩里面下来,接引他往生。这是他自己说的,这是决定往生。不会临死还打妄语骗人,没有这个道理,决定往生。我们看,他念三天。
今年年初,我在新加坡讲经,李木源居士告诉我,新加坡那边有一位居士,是位男居士,年岁很大了,也是在重病的时候,遇到善友劝他念佛。他大概也是念了三天,见到佛来接引往生了,跟周广大这个事情很相似,不可思议!现在新加坡跟东南亚一带念佛的人多了,为什么?亲眼看到往生,亲耳听到往生,往生的不止一个。这三年来,已经有十几位,这是我们晓得的;不晓得那就不知道了,晓得的已经有十几位了。所以,东南亚念佛的风气带起来了。实在讲,光靠我们讲,嘴皮劝,人家还不大相信。真有这么多人做出样子给他们看,这不能不信。所以这是快速,没有比这个更快的。简单、容易,更不是其他法门能够相比的,就一句佛号念到底,就成功了。
【故知发菩提心,一向专念不但为本经之纲宗,实亦为一大藏教之指归也。】
所以古德赞叹这个法门「千经万论,处处指归」,都是指归到净土来。这个千经万论是真的、是假的?如果我们深入研究,你就发现这个话是真的。因为无论是哪一个宗派、无论是哪一个法门,他们修行最后的归宿、目标都是华藏世界,显密、宗教都在华藏世界。所以《华严经》称为根本法轮,一切法门都是《华严》的眷属,《华严》的枝叶,最后都归到根本。那么华藏世界这些菩萨,他们到哪里去?他们到最后都被普贤菩萨介绍统统念佛,念阿弥陀佛,往生极乐世界,这是全归了,统统归到这个里面了。
所以,把这个事情搞清楚了、搞明白了,无论修学哪一个法门,我们念佛人见到一定合掌,非常欢喜,绝对不会毁谤的,不会有意见的。为什么?他到华藏世界,最后还念佛到西方净土,我们到那里还是要见面的,这是事实。他可能不清楚,我们很清楚。殊途同归,只是方法、走的路不相同,最后目的地是相同的,统统到达这个处所。念佛是最直接的,其余的要拐弯抹角,要绕很多圈子才绕到。所以它快速。我们再看底下这一段「明趣」。
【发菩提心,一向专念之所归,在於往生极乐净土,证三不退。故本经以圆生四土,迳登不退为趣。】
我们修行这个法门,目的何在?目的是我们要圆生四土。圆是圆融,也是圆满。我们自己晓得,带业往生,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决定是凡圣同居土;但是西方世界是平等的世界,一生一切生,生到凡圣同居土,四土等於同时都得到了。华藏世界的等觉菩萨,生到西方极乐世界是实报庄严土,同时他也生底下三土。我们生最下土,同时也生最上的三土。这叫圆生。这个事情很奇怪,其他经论里头没这个说法,诸佛刹土也没这个事情,唯独西方世界奇妙,一生一切生。下面把四土往生给我们作了一个简单的介绍,先说「凡圣同居土」。
【要解云:此土凡圣同居,逊於极乐者有四。】
「此土」是我们现在这个地方,我们这个地球是释迦牟尼佛的凡圣同居土。要跟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的凡圣同居土比较,我们有四点比不上极乐世界。当然比不上极乐世界是太多太多了,这是略举大段,很明显的,两个世界不一样的地方,你就看出来了。至於十方其他诸佛刹土凡圣同居土,跟我们这里情形,大致都相同,格外显出极乐世界的殊胜。所不同的,第一个是:
【暂同。】
我们这个同居只是暂同。暂时同居,不是永久的同居,是暂时的同居。怎么是暂时?
【二乘证果便入灭。】
小乘阿罗汉证果之后,就不住在这个世间了,灰身灭智,他就走了。换句话说,他跟我们同居是在没有证果之前,他跟我们同居;证得阿罗汉果他就走了,他不会再住在这个地方。
【大权菩萨机尽则不示现。】
诸佛菩萨也跟我们同居,同居是什么?是来教化众生的,根机成熟的众生他来度,这几个人度尽了,他走了,这不是永远同居。在我们中国历代,许许多多佛菩萨应化在我们中国,住世的时间都不是很长。所以这个同居是暂同,教化的对象没有了,他就走了。
【彼土同居,则与诸上善人俱会一处,直至成佛。】
这个情形大大的不相同。西方极乐世界的菩萨跟我们在一起同住,一直到我们成佛,他还在那里,他还没走。这个同,是常常同,不是暂时同。第二个:
【难遇。】
虽然我们这个世间有菩萨、有阿罗汉住在这里,如果你跟他没有缘分,遇不到,很难。
【虽有圣者,现居此土,不易见闻亲近。】
我们看虚云老和尚的年谱,虚老和尚朝五台山,三步一拜,从湖南拜到五台山,要走一年多。路上生病,没有人照顾。苦不堪言的时候,来了一个人,也是一个出家人,穿的破破烂烂的,像讨饭的样子,送一点东西给他吃,照顾他。虚老和尚问他叫什么名字?从哪里来的?他说从五台山来的,他叫文吉。照顾两天,病差不多快恢复,这个人不见了,走了。以后到五台山去打听这个人,人家告诉他是文殊菩萨的化身,很不容易遇到,不是常常遇到。
【彼土则皆如师友,朝夕同聚。】
到西方极乐世界那不一样了,诸佛菩萨天天见面,天天在一起聚会,这是我们不能相比的。第三个:
【希少,圣者如珍如瑞,希有难逢。】
我们这个世间是有圣人住,不多。
【彼土则其中多有一生补处,其数甚多,非是算数所能知之,但可以无量无边阿僧只说。】
《弥陀经》上讲的,西方极乐世界这一些大菩萨是诸上善人,上善人是指等觉菩萨;等觉以下的就不说了,太多太多了;就是等觉菩萨都说不尽,那个数量就太多太多了。第四个是:
【所作不同。】
我们这个地方的众生:
【此土众生轮转六道,升沉无定。】
我们今天世间众生,他做的是什么?他所想的、他所做的,全是在制造六道轮回,所以轮回不断,心里头起心动念都是造业。诸位要晓得,不但我们口造业,身造业,起心动念都是造业,意在造业;所造的业,将来必定有果报,善因有善果,恶因有恶报,因缘遇会必定现果报,这是搞六道轮回,造这个业。西方极乐世界人,跟我们所做的就不一样了。
【彼土则同尽无明,同登妙觉。】
西方世界的人,每一个人的目标相同,都是破无明烦恼,圆成佛道;所以他们的想法、看法、作法确确实实是止於至善,没有比这个更善了。
【尤胜者。】
尤其殊胜的。
【不待断惑。】
这是对这个法门来说,这个法门尤其殊胜,是不须要断惑,也就是烦恼不要断。
【但能发菩提心,一向专念,便蒙佛愿冥加。】
冥加是暗中加持你;佛对你的加持,你自己没有感触,这一种加持叫冥加。如果佛菩萨加持你,你自己能感触到,这个加持叫显加,明显的加持。
【决得往生净土。其事甚易。】
这个事情不难,容易。
【如是方便直截,殊胜希有,乃十方世界所无。又带业往生,仍属凡夫,但无退转,一生成佛。故往生同居,亦即圆生四土也。】
这个总得要把它认识清楚,所有法门、一切诸佛刹土里面,都没有这些事情,这是西方世界特别处,西方世界特异殊胜,就在此地。第二:
【方便有余土。念佛功深,离杂乱心,专念一句名号,心口相应,字字分明。心不离佛,佛不离心,念念相续,无有间断,如是念佛,名事一心。若达此境界,虽不求断惑,而见思烦恼,自然断落,则横生极乐方便有余土。】
所以净宗断惑证真,不要去操心,不要去刻意做,就是一句佛号念下去,念到时间,所谓水到渠成,那个见思烦恼自自然然没有了。这个方法妙!几时见思烦恼念掉了,你往生净土就升了一级了,升到方便有余土。还是不要去理会,一句佛号再老实念下去。念到一个时期,无明也没有了,这就是「不假方便,自得心开」,那就生实报庄严土。就是一句佛号念到底,方法实在简单容易!
最初提倡这个法门的就是大势至菩萨。你看《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里面讲得多清楚,他们那一帮人就用这个方法。像经上所讲的,大势至菩萨与五十二同伦。同伦,用我们今天的话来讲就是同志,志同道合,我们统统都采取一句弥陀念到底,就用这个方法。这五十二个是什么?十信菩萨、十住菩萨、十回向菩萨、十行菩萨、十地菩萨、等觉、妙觉;换句话说,从初发心一直到成佛就用一个方法,从来也不改变,也不需要用另外一个方法来帮助;不需要,就这么一个简单的方法念到底。
所以,夏莲居老居士在《净修捷要》里面写得很清楚,「净宗初祖大势至菩萨」,这个说的很有道理。这是最早提倡一句佛号专修,就是发菩提心,一向专念,从初发心一直到成佛都不改变,这是大势至菩萨教的。再看第三「实报庄严土」。
【忆佛念佛,历历分明,行住坐卧,唯此一念,无第二念,不为贪瞋痴烦恼诸念之所杂乱,是名事一心,事上即得,理上未彻。】
这是前面所叙说的,这是事一心的样子。
【属定门摄。】
他有定。慧没有开:
【未有慧故】。
从这个基础再往上提升,怎么个提升法?就是一直念下去。
【更进一步,於自本性,忽然契合。】
最重要是心地清净,没有妄念,就会自然开悟了。如果有妄想,妄想就是开悟的障碍。求悟,反而不能悟;求一心,决定得不到一心。为什么?求一心,这个念头是个妄念。妄念障碍著你,你怎么会得一心不乱?所以决定不能求,这个功夫自自然然成就,自自然然到达。功夫纯熟的时候,这就是理一心不乱,开悟了。「於自本性,忽然契合」,这就是禅宗里面讲的大彻大悟,明心见性。
【了知能念所念唯是一心。】
彻底觉悟就是事实真相完全明白了,完全见到了。
【不住有念,不落无念。】
彻底觉悟,见性之后,那还念不念?还照念,跟我们念佛没有两样。所以在外表上,你决定看不出来,可是境界上不一样。我们今天念佛是有念,理一心的人念佛是空有两边都不住,他念是中道念。我们是有边念,人家是中道念,有无两边都不住。
【如疏钞云:】
莲池大师说的。
【若言其有,则能念之心,本体自空,所念之佛,了不可得。】
这一个事实,他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所以他说无念。
【若言其无,则能念之心,灵灵不昧,所念之佛,历历分明。】
他又不是不念,这就叫「念而无念,无念而念」,这是很高的境界。我们初学的人决定做不到,我们还是从有念到无念入这个境界。前面说过了,无念无生普通人做不到,七地以下的菩萨都困难,这是八地以上的境界。一个念佛人,就用这一句佛号,一生当中可以达到这个境界。我们凭什么?实在是凭阿弥陀佛本愿威神加持,凭十方如来护念,这样成功的。不是没有道理,理很深。
【无念而念,念而无念。】
这是理一心的境界。
【言思路绝,不可名状,唯是一心,清净本然之体,更有何法而得杂乱,是名理一心。属慧门摄,兼得定故。】
有慧,一定有定;有定,不一定有慧,这个诸位要知道。真正有慧的人,他有定;而这个定一般人不容易看的出来。为什么?他这个定不是盘腿面壁,不是这个定。他这个定就是《金刚经》上所说的「不取於相,如如不动」。他跟大众在一起,和光同尘,跟大众生活完全一样,融成一片。凡夫著相,他不著相;凡夫动心,他不动心,这就是定。「外不著相」,他能随缘,能够恒顺众生;「内不动心」,他没有妨碍,他一丝毫妨碍都没有。所以这是大定,不是普通的小定;普通的小定,做不到。所以,他可以真正做到「恒顺众生,随喜功德」,他能做到。慧没有开,不能这个作法,所以这是不能够学的。
说到这个地方,我们简单的跟诸位提一提,密宗是要开了智慧的人才能学。为什么?他完全跟一切众生在形式上是融成一片的,但是内心清净,一尘不染,他是高境界;普通人没有达到这个境界,学他必堕地狱,所以这个要知道。密宗严格的讲来,什么人才有资格学密?八地菩萨,前面讲过八地菩萨到无念无生,他是密宗的正科生。正科生做不到,旁听行不行?行。旁听是什么人?圆教初住以上,换句话说,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有资格旁听,随顺学一点,不是专门学的;专门正科生要八地以上,不是开玩笑的,这是我们一定要搞清楚。
我学佛,第一个老师是章嘉大师,他是密宗的大德,他没有传密给我,大概看到我不是密的根器,也就是说不是圆初住以上的根器,所以不传。但是密宗里面的状况,他跟我讲的就很多,所以我对於密宗非常佩服、非常景仰。好像学校,它那是博士班,不是普通人可以进去的。我们这个小学、中学、大学都没有念,一下就念博士班,那除非是一流的天才,要不是天才的话,这就害了自己,所以一定要知道。
密在佛法里面是最高的佛法,最殊胜的佛法,不是普通人能学的;要是普通人都教你去学的话,这个密法一定靠不住。换句话说,我在这里开一个研究所,颁授博士学位,你们来。你说你小学没有毕业。没关系,来,来到我这里,几天我博士学位就给你了。这个学位是给你了,社会上的人承认不承认?恐怕靠不住。像我们台湾,台湾现在很多幼稚园,幼稚园大班毕业的时候都带一个方帽子,这是假的,不是真的。这个要知道,这也是很重要的常识。
【念佛若达理一心,破一分无明,则生实报庄严土,同时分证常寂光净土。】
常寂光土,我们明天上午再给诸位介绍。
请掀开经本,第十四面倒数第三行。
【菩提心义云:此菩提之心,成佛之本,大事因缘莫过於此。】
这是特别申明菩提心对於修学的重要性。
【菩提心论云:此菩提心,能包藏一切诸佛功德法故。若修证出现,则为一切导师。若归本则是密严土,不起於座,能成一切佛事。又赞菩提心曰:若人求佛慧,通达菩提心,父母所生身,速证大觉位。】
这些都是引用经论来说明菩提心的重要性。这个地方说得很清楚,菩提心是真实彻底觉悟的心,所以它能够包藏一切诸佛功德法。实际上,菩提心是真心、是本性,一切诸佛无量的智慧、无量德能、无量功德,没有一样不具足。就像六祖大师开悟的时候,对老师五祖提出心得报告,里面有一句说「何期自性本来具足」,就是这个意思,本来具足的。这一句话,实在讲,包含了所有一切众生。《华严》、《圆觉》上说得好,「一切众生本来成佛」,那当然是本来具足。问题是诸佛的菩提心开发出来了,我们的菩提心上面有障碍,被障住了,菩提心不能现前。佛与众生不同的地方就在此地。这就讲要修证了,「若修证出现」,什么时候你认真修学,把这个菩提心透出来了、显示出来了,那就成佛了。
「则为一切导师」。「一切」是指一切天人大众,「导师」,就是对佛的尊称。在大乘经上常说明心见性,见性成佛,像《金刚经》上给我们讲的诸佛。《金刚经》上说的诸佛,江味农老居士在《讲义》里面给我们说得很明白,那个诸佛不是泛指一切诸佛如来,不是的,是讲见了性之后就叫佛了。
见性有圆满,还有不圆满;不圆满也叫成佛。换句话说,像《华严经》上讲的四十一位法身大士统统是诸佛;也就是说圆教初住菩萨以上,他都有能力,众生想要什么样的身分来教化他,这一些法身大士就有能力变现,像观世音菩萨三十二应一样,应以佛身而得度者,即现佛身而为说法,示现八相成道,示现佛的身分。什么人有资格?圆教初住菩萨就有资格了,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这四十一位。《金刚经》上讲的诸佛是指这四十一个位次。所以以八相成道,像释迦牟尼佛在我们这个世界,三千年前现佛身,来为我们讲经说法,圆教初住菩萨就有这个能力。所以,则为一切导师。
菩提心只要一现出来,就是圆教初住菩萨,这个诸位要知道。你看,马鸣菩萨作的《大乘起信论》,《大乘起信论》里面所说的境界,就是刚刚开悟的境界,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所以大乘起信,从这个地方开始起信了,这样的菩萨在此地,则为一切导师。
如果我们仔细去观察,《金刚经》上也是说这个境界;《楞严经》上还是说的这个境界。我们在《楞严经》上看到「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章」,那个观世音菩萨是什么样的果位?圆教初住。楞严会上观音菩萨是初住菩萨,《华严经》上的观音菩萨是第七回向的菩萨,《法华经・普门品》里面的观音菩萨是等觉菩萨。观世音菩萨在哪一个法会里面,他示现哪一种身分。这是说明四十一位法身大士都叫作佛,都可以称为佛,这就是天台家所讲的分证佛,他不是究竟位的佛,他是分证位的佛,他确确实实跟这个圆满佛没有两样,全是真心本性用事。
「若归本则是密严土」,本是自性、是本源,那就是圆圆满满的密严土了。密严土,在密宗里面是大日如来的净土,究竟圆满的报土。
「不起於座,能成一切佛事」,这两句是赞叹他的能力无量无边,不起於座能遍供十方诸佛,能分身无量度脱一切众生。所以,佛门讲的佛事,就是上供诸佛,下化众生。这是说他有这个能力,坐在那里不动,分身变化就去了,有这个能力。
底下是赞叹菩提心,这四句偈最重要的意思,如果菩提心现前,即身成佛。「父母所生身」,是我们现在这个身,就这个身就成佛了。密宗里面常讲「即身成佛」,实在讲也是这个意思。禅宗里面大彻大悟,明心见性,见性成佛,还是肉身,没有摆脱这个肉身。教下里面大开圆解。净土宗的理一心不乱。只要到达这个境界,菩提心完全现前,这是即生成就了。
但是依照经论里面这个说法,确实不是我们人人都能够做得到的;理论上是没有问题,事实上不可能人人做到。原因在什么地方?每一个人的业障不相同。业障太重的人,这一生很难达到这个境界,根性利的、善根厚的、业障轻的才能到这个境界。
在中国历代,这个修学,无论是在家、出家,以禅宗来看,六祖大师在禅宗里面,他手下成就的人是最多了,确确实实可以这样说,空前绝后。六祖大师以前,一个老师会下没有这么多人成就;六祖大师以后,也没有再出一个人,没有了。他的学生明心见性的有几个人?《坛经》里面所记载的四十三个人。诸位想一想,当年跟他学的有多少人?不止几千几万人,真正见性的只有四十三个,这是在中国佛教史里头最殊胜的了,成就最多的了。
一般一个法师教学,一生当中能在他会下开悟的、见性的,三、五个就很多了,能有一个就不少了;还有些祖师一生徒弟一个也没开悟,这种情形太多太多了。难!所以,净宗往生是带业往生,这个带业是什么?不开悟也能往生,这就方便了。所以净土成就的人,那要跟禅比一比,不知道要多多少倍,太多太多,不必断惑就能横超三界,不像禅宗。
【华严经云:忘失菩提心,修诸善法,是名魔业。】
这是《华严经》上的经文。为什么说没有菩提心,修一切善法,就叫魔业?佛这个话说的是不是太过分了一点?给诸位说,一点都不过分,说的完全是事实,这是我们要特别警觉到的。佛在经上常讲「三世怨」。什么叫三世怨?第一生修善积德,没有菩提心。第二生享福,因为前生修的善因,一定有得大富大贵;大富大贵来了之后,人就迷了;迷了,他就造罪业;福享完了,那个罪报就现前了。到第三世,就堕落了。这不是魔业,是什么?
我们看看世间做这个事情的人太多太多了,表面上看起来是好事,值得赞叹。我们世间人赞叹,佛菩萨不会赞叹,为什么?佛菩萨看到将来的因果。现在在我们这个世间,现前这个社会上做大官的、发大财的,都是前生修的福。他发达了,他对社会、对众生是不是有真正的贡献?如果有真实的贡献,他来生还有大福报,希望他来生还不糊涂;来生一糊涂,作威作福,必定就堕落了,相当不容易。
有了菩提心,情形就完全不相同了。菩提心是真正觉悟、彻底觉悟,觉悟的人绝对不愿意再住在这个三界里面;换句话说,他修一切善法,把这些功德统统回向菩提、回向众生,求在一生当中超越六道轮回,这就不相同了。
但是诸位要知道,除净土法门,这一生当中确确实实能够帮助你超越,其他的法门很难很难,不能尝试!「我试试看」,试试看你的光阴浪费了,精力浪费了;万一寿命短,回头再修净宗,来不及了,你说这个多可惜!
如果真的想试,倒不如先把这一句佛号念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自己决定有把握,再去修其他的法门,行!为什么?不碍事;修的成也好,修不成也好,反正西方极乐世界是去定了,这个可以。西方极乐世界没有把握,最好不要试,一心专念佛号。
【故发心之要,不可言喻。】
要发心,非常非常重要。特别是蕅益大师给我们说的深信发愿,就是无上菩提心。根据蕅益大师这个讲法,我们每一个念佛人,真信、真正发心求生净土,统统是发无上菩提心。下面就讲一向专念。
【一向专念,即专恒依止持名念佛法门之义也。】
这一句特别指的「恒」是永远不改变,专门依照经典的指示,只用这一个方法,执持名号,就用这个方法。
【弥陀因中发十念必生之大愿。】
这就是四十八愿的第十八愿。
【故行人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必得往生净土,圆证不退之妙果。】
为什么一向、一心,一个方向专念阿弥陀佛就能往生?因为这个方法是阿弥陀佛的本愿,这个方法是阿弥陀佛接引法界无量无边佛刹众生的仪式,我们依照他的方法仪式来修行,那就决定得生;换句话说,真正执持名号的人、发菩提心执持名号的人,就得到弥陀本愿功德威神的加持,就能得到。不但得到阿弥陀佛的加持,同时也得到十方一切诸佛如来的加持。为什么?一切诸佛如来都劝我们求生净土,都劝我们执持名号;换句话说,这个方法是十方一切诸佛度众生的本怀,法门殊胜不可思议。
【一向专念者。】
怎么叫做一向专念?
【古云:上尽形寿,下至十念。】
可见得它这个方法涵盖的范围非常广大。上等,尽形寿就是一生,一切时、一切处,无论是顺境、逆境,这一句佛号永远不断,这个叫「一向专念」。下根,是业障深重,一生当中没有机缘遇到这个法门,而在临命终的时候遇到善友,把这个法门介绍给他,劝他念佛,往生净土。临终那个时候才听到这个法门,听到之后,他就能欢喜接受,就能够依教奉行,虽然念的很少,也能往生,这是十念往生。
【上尽形寿,指从发心念佛之日,终身念佛,直至命终之最后一念也。】
上根者。
【下者,未能及此,或因障重,或因事繁,未暇多念,则於每日行十念法,亦符於一向专念。】
每一天早晚用十念法,一天都不缺,也叫专念,也符合这个意思。
【更下,则如观经所说恶逆之人。】
十恶五逆。
【临欲命终,得聆圣教,至心悔改,十念称名,亦得往生,故云十念必生也。】
这是临命终时,知道自己一生所造的罪业,痛切忏悔,求愿往生。虽然念的时间很短,也能往生。
【行者应知。】
这是特别劝导我们。
【一向专念,指从初发心念佛,直至最后一念也。而其关键实在最后。】
到自己临命终时,最后一念还是一句阿弥陀佛,而其关键是在最后,这一点特别特别要注意到。平常念佛像练兵一样,临终一念那是打仗,胜败是在最后那一念。最后那一念是佛号,那这就成功了,这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就成佛作祖了。最后一念如果不是佛这个念头,那就又到六道轮回去了。
我们怎么能保证,我们将来最后这一念是阿弥陀佛?实在讲,这才是一个大问题,最严重的问题。怎么样保证我们最后一念是念佛?你靠人助念。万一到那个时候,没有人,找不到人怎么办?我们现在用录音带,万一那个时候停电了,怎么办?机器故障了,怎么办?不能保证那么顺利。唯一的方法要靠自己真修。
所以,真正觉悟的人,不求现前的福报;现前有福,福给别人享,自己不享。你这个福报不享,福报永远留在那里,不是没有了。换句话说,愈布施福报就愈大;愈往外面送,这个福报就愈多,福报是这么来的。希望这个福报留在什么时候享?留到临命终时享。
临命终时享什么福?第一个不生病,不生病好!没有病苦。第二个希望佛来接引,第三个希望走的自在潇洒,这是大福报。站著走,坐著走,随心所欲,这叫大福报,这个叫真正会享福。诸位想一想,临走的时候,不生病,你就想到,他的身体一定非常健康;虽然老,没有老苦,身体健康,无需要别人照顾,这是真正觉悟的人。
所以,在我们现前这个时候,就要发心修福培福。修福培福,就是菩萨六波罗蜜里面的布施,财布施、法布施、无畏布施,我们修这三样。财布施得财富,法布施开智慧,无畏布施得健康长寿,我们要修这三种。这三种布施,后面还会讲到。所以真正念佛求往生的人,要求这个福报就对了。
我们看看别人能做得到,我们为什么做不到?古人当中,众所周知的王龙舒居士往生是站著走的。民国以来,我们知道很确实的谛闲法师有个徒弟站著走的。在我们台湾,大概是民国五十七年,台南将军乡一位老太太站著走的。都是不生病,预知时至,晓得什么时候自己走。站著走的,坐著走的,那就更多了,这些人走时都不生病。李济华老居士是坐著走的,走之前跟大家讲经说法,讲了一个半钟点。讲完之后,告诉大家,我要回家去了。下了座,在那个小客厅沙发一坐就走了。这是我们旧金山甘老居士亲眼看到的,那一天她在场。事后我曾经听说,李济华老居士大概在三个月之前就知道了。所以每个星期天有空,就去看看老朋友,那是辞行。但是别人不知道,他也不说,走的那么自在,那么潇洒,这是我们的榜样。所以,关键是在最后这一念。
【反之,若有人念佛数十年,或於最后阶段,轻视持名而改行他法。】
这必定是听信别人错误的劝导,或者遇到参禅的,说禅怎么好,他去参禅去;或者遇到学密的,说密怎么样感应,怎么样神通,他改了,去学密去了,这样的情形很多很多。
【或於临终不欣极乐,而恋世间。】
也有在临命终时,贪恋这个世间,不想往生;不想往生,就不念佛了。
【未能念佛,是则不名一向专念也。】
【或疑念佛何以有如是功德?因能念所念,皆是实相故。】
这个念佛功德真正不可思议。严格的来说,「唯佛与佛,方能究竟」,只有诸佛如来知道念佛的功德,等觉菩萨以下,虽然知道,知道的都不彻底、都不究竟。何况我们凡夫?凡夫对於佛菩萨的劝导,如果能够仰信,能够诚信,这一个众生就是善根深厚,有大福德,他真正相信,老老实实念下去,将来必定得生。
【要解云:无量光则横遍十方,无量寿则竖穷三际,横竖交彻皆法界体。举此体作弥陀身土,亦即举此体作弥陀名号。】
蕅益大师在《要解》里,把这个甚深之理,简单扼要给我们作了个介绍。阿弥陀佛这一句名号完全是梵语,翻成中国的意思,就是佛在《弥陀经》上讲的无量寿、无量光。其实,「阿弥陀」它的本意就是无量,「阿」翻作无,「弥陀」翻作量。无量指什么?无量指世出世间一切法,没有一法不是无量的。那要法法都讲,就讲不尽,也太麻烦、太罗嗦了,所以用两椿事情来作代表,一个寿,一个光。寿,代表的是时间,竖穷三际是时间;光,代表著空间,光明照耀十方。一个时间、一个空间,诸位想想,岂不是所有一切法统统都包括了。所以这个名号,就是自性圆满的德号,也是法界圆满的名称。念这个名号,所有一切诸佛如来无量无边的法门统统在里面,一个也没有漏掉。修学其他的法门还不太容易,唯独这一个法门圆圆满满的含摄了一切,这是我们一定要了解的。
所以这个横竖,横是讲空间,竖是讲时间,横竖交彻,我们现代科学家叫做四度空间,这是交彻,这是法界的本体。阿弥陀佛这个名号,就是法界本体的名号。阿弥陀佛的法身,阿弥陀佛的净土,这一句名号统统都包括了。
【是故弥陀名号,即众生本觉理性。】
弥陀的法界、弥陀的身土,跟我们自己的法界、自己的身土,有没有界限?界限在哪里?给诸位说,没有界限,是一,不是二。所以称之为「自性弥陀,唯心净土」;也就是说,就是自家心性的名字。
那我们念这一句阿弥陀佛,究竟是念他佛,还是念自佛?自他不二,不要再去分别自他了,确确实实统统含摄在其中了。分别自他,你已经有了分别执著了。只有一句佛号,没有一个杂念,不但阿弥陀佛跟自己合成一体,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如来跟自己也融合成一体,妙绝了!念佛的人多,明白念佛事实真相的人不多。真正了解念佛的真相,他一定是死心塌地念去,任何人叫他不念佛,大概都不可能。
【持名即始觉合本。】
阿弥陀佛是自己的性德,我们念这一句阿弥陀佛是修德;性是本觉,修是始觉。
【始本不二。】
始觉跟本觉,是一,不是二。
【生佛不二。】
这个「佛」是双关语。「生」,是指我们自己。「佛」,西方极乐世界确实有一尊阿弥陀佛,我们自性里面也叫作阿弥陀佛,是一,不是二。
【故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也。】
怎么叫相应?道理完全明白了,心里面没有疑惑,没有分别,没有执著,就相应了。道理不明白,但是他也没有疑惑,也没有分别,也没有执著,也叫做相应。道理统统明白了叫理念,会证得理一心不乱;不明了是事念,能达到事一心不乱。一个事念,一个是理念,但是在形式上分别不出来,境界上确实不相同。理念,如果没有能够见性,还是事一心不乱;事念,如果念到见性了,就是理一心不乱,到见性的时候,豁然开悟!就跟《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上所说的,「不假方便,自得心开」,那个心开就是心开悟了;一开悟了,这个理统统明了了。从事一心到理一心,理一心就是法身大士了。
【故名号功德不可思议。起心念佛,是为始觉;所念之佛,正我本觉。正显持名功德不可思议也。】
所以真正了解了,真正明白了,才知道这个方法比其他的方法好。好在哪里?好在简单、容易,没有障碍,随时随地可以修,无论什么境界都可以修,很容易把功夫保持到不间断,这就是比其他法门来的方便的所在。何况这个法门能得到弥陀、释迦、一切诸佛的护念,能得到菩萨、护法龙天的拥护,使我们在修学过程当中,所有一切魔障都远离我们,我们遇不到魔障。这个好处、这种利益,其他法门里面都没有。所以古人赞叹叫「胜异方便」,胜是殊胜,异是特别,非常殊胜、非常特别的一个方便法门,显示这个功德不可思议。
【一句弥陀,人人能念,个个能行。】
这是确实的、是事实。
【名召万德,妙感难思。】
这个名号叫万德洪名,一心称念,感应不可思议。
【从有念巧入无念,即凡心顿显果德。】
这是说它的效果,事一心是有念,到理一心是无念。无论功夫、境界如何,真正发心念佛,真正愿生净土,这个人虽然现在在世间是凡夫身,诸佛菩萨看他是圣人了。我们凡夫肉眼看不出来,诸佛菩萨知道他是圣人,为什么?他不久就要圆证三不退了。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就圆证三不退,三不退是大圣人,不是普通的圣人。在一般大乘经里面讲,七地以上的大菩萨,这才到圆证三不退。如果严格的来讲,那个圆字严格来说是等觉菩萨、是究竟圆满,圆证三不退。这哪里是普通人!
【即凡心顿显果德。】
如来果地上殊胜的功德。
【如疏钞云。】
《疏钞》是莲池大师讲。
【齐诸圣於片言,越三只於一念。极圆极顿,至简至易。】
这个法门我们到哪里去找?「齐」,是跟他平等。跟什么人平等?诸圣。这个「诸圣」是指观音、势至、文殊、普贤、弥勒这些等觉菩萨,我们跟他们等齐。用什么方法?一句佛号,「片言」;我们念这一句佛号,就跟他们的地位相等。前面跟诸位报告的,你要问为什么?因为他们也念这一句阿弥陀佛。他们用这个方法修行,我们也用这个方法修行,我们的见解行持完全相同。
「越三只」,三只是三大阿僧只劫。这是佛在大乘经上常说,凡夫修行,从证得初果这一天算起,要修三大阿僧只劫才能成佛。我们念佛的人不需要,念佛的人只一念,一念就超过了三大阿僧只劫,这一念就是念阿弥陀佛名号。所以这个法门说圆,圆到极处,究竟圆满。前面跟同学们说过,《华严》、《法华》都不能跟它相比。顿是快速;这个法门,若一日、若二日到若七日成就。还有哪一个法门能比这个更快!
七天成功是真的吗?前年D.C.周广大居士,还不能称居士,他没学过佛,他是临终的时候,遇到了善知识,劝他念佛,龚振华居士劝他念佛,三天三夜。《弥陀经》上讲七天,他念三天三夜,他临终的时候,告诉在旁边的大众,他看到西方三圣从云彩里面下来,接引他往生。这是他自己说的,这是决定往生。不会临死还打妄语骗人,没有这个道理,决定往生。我们看,他念三天。
今年年初,我在新加坡讲经,李木源居士告诉我,新加坡那边有一位居士,是位男居士,年岁很大了,也是在重病的时候,遇到善友劝他念佛。他大概也是念了三天,见到佛来接引往生了,跟周广大这个事情很相似,不可思议!现在新加坡跟东南亚一带念佛的人多了,为什么?亲眼看到往生,亲耳听到往生,往生的不止一个。这三年来,已经有十几位,这是我们晓得的;不晓得那就不知道了,晓得的已经有十几位了。所以,东南亚念佛的风气带起来了。实在讲,光靠我们讲,嘴皮劝,人家还不大相信。真有这么多人做出样子给他们看,这不能不信。所以这是快速,没有比这个更快的。简单、容易,更不是其他法门能够相比的,就一句佛号念到底,就成功了。
【故知发菩提心,一向专念不但为本经之纲宗,实亦为一大藏教之指归也。】
所以古德赞叹这个法门「千经万论,处处指归」,都是指归到净土来。这个千经万论是真的、是假的?如果我们深入研究,你就发现这个话是真的。因为无论是哪一个宗派、无论是哪一个法门,他们修行最后的归宿、目标都是华藏世界,显密、宗教都在华藏世界。所以《华严经》称为根本法轮,一切法门都是《华严》的眷属,《华严》的枝叶,最后都归到根本。那么华藏世界这些菩萨,他们到哪里去?他们到最后都被普贤菩萨介绍统统念佛,念阿弥陀佛,往生极乐世界,这是全归了,统统归到这个里面了。
所以,把这个事情搞清楚了、搞明白了,无论修学哪一个法门,我们念佛人见到一定合掌,非常欢喜,绝对不会毁谤的,不会有意见的。为什么?他到华藏世界,最后还念佛到西方净土,我们到那里还是要见面的,这是事实。他可能不清楚,我们很清楚。殊途同归,只是方法、走的路不相同,最后目的地是相同的,统统到达这个处所。念佛是最直接的,其余的要拐弯抹角,要绕很多圈子才绕到。所以它快速。我们再看底下这一段「明趣」。
【发菩提心,一向专念之所归,在於往生极乐净土,证三不退。故本经以圆生四土,迳登不退为趣。】
我们修行这个法门,目的何在?目的是我们要圆生四土。圆是圆融,也是圆满。我们自己晓得,带业往生,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决定是凡圣同居土;但是西方世界是平等的世界,一生一切生,生到凡圣同居土,四土等於同时都得到了。华藏世界的等觉菩萨,生到西方极乐世界是实报庄严土,同时他也生底下三土。我们生最下土,同时也生最上的三土。这叫圆生。这个事情很奇怪,其他经论里头没这个说法,诸佛刹土也没这个事情,唯独西方世界奇妙,一生一切生。下面把四土往生给我们作了一个简单的介绍,先说「凡圣同居土」。
【要解云:此土凡圣同居,逊於极乐者有四。】
「此土」是我们现在这个地方,我们这个地球是释迦牟尼佛的凡圣同居土。要跟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的凡圣同居土比较,我们有四点比不上极乐世界。当然比不上极乐世界是太多太多了,这是略举大段,很明显的,两个世界不一样的地方,你就看出来了。至於十方其他诸佛刹土凡圣同居土,跟我们这里情形,大致都相同,格外显出极乐世界的殊胜。所不同的,第一个是:
【暂同。】
我们这个同居只是暂同。暂时同居,不是永久的同居,是暂时的同居。怎么是暂时?
【二乘证果便入灭。】
小乘阿罗汉证果之后,就不住在这个世间了,灰身灭智,他就走了。换句话说,他跟我们同居是在没有证果之前,他跟我们同居;证得阿罗汉果他就走了,他不会再住在这个地方。
【大权菩萨机尽则不示现。】
诸佛菩萨也跟我们同居,同居是什么?是来教化众生的,根机成熟的众生他来度,这几个人度尽了,他走了,这不是永远同居。在我们中国历代,许许多多佛菩萨应化在我们中国,住世的时间都不是很长。所以这个同居是暂同,教化的对象没有了,他就走了。
【彼土同居,则与诸上善人俱会一处,直至成佛。】
这个情形大大的不相同。西方极乐世界的菩萨跟我们在一起同住,一直到我们成佛,他还在那里,他还没走。这个同,是常常同,不是暂时同。第二个:
【难遇。】
虽然我们这个世间有菩萨、有阿罗汉住在这里,如果你跟他没有缘分,遇不到,很难。
【虽有圣者,现居此土,不易见闻亲近。】
我们看虚云老和尚的年谱,虚老和尚朝五台山,三步一拜,从湖南拜到五台山,要走一年多。路上生病,没有人照顾。苦不堪言的时候,来了一个人,也是一个出家人,穿的破破烂烂的,像讨饭的样子,送一点东西给他吃,照顾他。虚老和尚问他叫什么名字?从哪里来的?他说从五台山来的,他叫文吉。照顾两天,病差不多快恢复,这个人不见了,走了。以后到五台山去打听这个人,人家告诉他是文殊菩萨的化身,很不容易遇到,不是常常遇到。
【彼土则皆如师友,朝夕同聚。】
到西方极乐世界那不一样了,诸佛菩萨天天见面,天天在一起聚会,这是我们不能相比的。第三个:
【希少,圣者如珍如瑞,希有难逢。】
我们这个世间是有圣人住,不多。
【彼土则其中多有一生补处,其数甚多,非是算数所能知之,但可以无量无边阿僧只说。】
《弥陀经》上讲的,西方极乐世界这一些大菩萨是诸上善人,上善人是指等觉菩萨;等觉以下的就不说了,太多太多了;就是等觉菩萨都说不尽,那个数量就太多太多了。第四个是:
【所作不同。】
我们这个地方的众生:
【此土众生轮转六道,升沉无定。】
我们今天世间众生,他做的是什么?他所想的、他所做的,全是在制造六道轮回,所以轮回不断,心里头起心动念都是造业。诸位要晓得,不但我们口造业,身造业,起心动念都是造业,意在造业;所造的业,将来必定有果报,善因有善果,恶因有恶报,因缘遇会必定现果报,这是搞六道轮回,造这个业。西方极乐世界人,跟我们所做的就不一样了。
【彼土则同尽无明,同登妙觉。】
西方世界的人,每一个人的目标相同,都是破无明烦恼,圆成佛道;所以他们的想法、看法、作法确确实实是止於至善,没有比这个更善了。
【尤胜者。】
尤其殊胜的。
【不待断惑。】
这是对这个法门来说,这个法门尤其殊胜,是不须要断惑,也就是烦恼不要断。
【但能发菩提心,一向专念,便蒙佛愿冥加。】
冥加是暗中加持你;佛对你的加持,你自己没有感触,这一种加持叫冥加。如果佛菩萨加持你,你自己能感触到,这个加持叫显加,明显的加持。
【决得往生净土。其事甚易。】
这个事情不难,容易。
【如是方便直截,殊胜希有,乃十方世界所无。又带业往生,仍属凡夫,但无退转,一生成佛。故往生同居,亦即圆生四土也。】
这个总得要把它认识清楚,所有法门、一切诸佛刹土里面,都没有这些事情,这是西方世界特别处,西方世界特异殊胜,就在此地。第二:
【方便有余土。念佛功深,离杂乱心,专念一句名号,心口相应,字字分明。心不离佛,佛不离心,念念相续,无有间断,如是念佛,名事一心。若达此境界,虽不求断惑,而见思烦恼,自然断落,则横生极乐方便有余土。】
所以净宗断惑证真,不要去操心,不要去刻意做,就是一句佛号念下去,念到时间,所谓水到渠成,那个见思烦恼自自然然没有了。这个方法妙!几时见思烦恼念掉了,你往生净土就升了一级了,升到方便有余土。还是不要去理会,一句佛号再老实念下去。念到一个时期,无明也没有了,这就是「不假方便,自得心开」,那就生实报庄严土。就是一句佛号念到底,方法实在简单容易!
最初提倡这个法门的就是大势至菩萨。你看《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里面讲得多清楚,他们那一帮人就用这个方法。像经上所讲的,大势至菩萨与五十二同伦。同伦,用我们今天的话来讲就是同志,志同道合,我们统统都采取一句弥陀念到底,就用这个方法。这五十二个是什么?十信菩萨、十住菩萨、十回向菩萨、十行菩萨、十地菩萨、等觉、妙觉;换句话说,从初发心一直到成佛就用一个方法,从来也不改变,也不需要用另外一个方法来帮助;不需要,就这么一个简单的方法念到底。
所以,夏莲居老居士在《净修捷要》里面写得很清楚,「净宗初祖大势至菩萨」,这个说的很有道理。这是最早提倡一句佛号专修,就是发菩提心,一向专念,从初发心一直到成佛都不改变,这是大势至菩萨教的。再看第三「实报庄严土」。
【忆佛念佛,历历分明,行住坐卧,唯此一念,无第二念,不为贪瞋痴烦恼诸念之所杂乱,是名事一心,事上即得,理上未彻。】
这是前面所叙说的,这是事一心的样子。
【属定门摄。】
他有定。慧没有开:
【未有慧故】。
从这个基础再往上提升,怎么个提升法?就是一直念下去。
【更进一步,於自本性,忽然契合。】
最重要是心地清净,没有妄念,就会自然开悟了。如果有妄想,妄想就是开悟的障碍。求悟,反而不能悟;求一心,决定得不到一心。为什么?求一心,这个念头是个妄念。妄念障碍著你,你怎么会得一心不乱?所以决定不能求,这个功夫自自然然成就,自自然然到达。功夫纯熟的时候,这就是理一心不乱,开悟了。「於自本性,忽然契合」,这就是禅宗里面讲的大彻大悟,明心见性。
【了知能念所念唯是一心。】
彻底觉悟就是事实真相完全明白了,完全见到了。
【不住有念,不落无念。】
彻底觉悟,见性之后,那还念不念?还照念,跟我们念佛没有两样。所以在外表上,你决定看不出来,可是境界上不一样。我们今天念佛是有念,理一心的人念佛是空有两边都不住,他念是中道念。我们是有边念,人家是中道念,有无两边都不住。
【如疏钞云:】
莲池大师说的。
【若言其有,则能念之心,本体自空,所念之佛,了不可得。】
这一个事实,他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所以他说无念。
【若言其无,则能念之心,灵灵不昧,所念之佛,历历分明。】
他又不是不念,这就叫「念而无念,无念而念」,这是很高的境界。我们初学的人决定做不到,我们还是从有念到无念入这个境界。前面说过了,无念无生普通人做不到,七地以下的菩萨都困难,这是八地以上的境界。一个念佛人,就用这一句佛号,一生当中可以达到这个境界。我们凭什么?实在是凭阿弥陀佛本愿威神加持,凭十方如来护念,这样成功的。不是没有道理,理很深。
【无念而念,念而无念。】
这是理一心的境界。
【言思路绝,不可名状,唯是一心,清净本然之体,更有何法而得杂乱,是名理一心。属慧门摄,兼得定故。】
有慧,一定有定;有定,不一定有慧,这个诸位要知道。真正有慧的人,他有定;而这个定一般人不容易看的出来。为什么?他这个定不是盘腿面壁,不是这个定。他这个定就是《金刚经》上所说的「不取於相,如如不动」。他跟大众在一起,和光同尘,跟大众生活完全一样,融成一片。凡夫著相,他不著相;凡夫动心,他不动心,这就是定。「外不著相」,他能随缘,能够恒顺众生;「内不动心」,他没有妨碍,他一丝毫妨碍都没有。所以这是大定,不是普通的小定;普通的小定,做不到。所以,他可以真正做到「恒顺众生,随喜功德」,他能做到。慧没有开,不能这个作法,所以这是不能够学的。
说到这个地方,我们简单的跟诸位提一提,密宗是要开了智慧的人才能学。为什么?他完全跟一切众生在形式上是融成一片的,但是内心清净,一尘不染,他是高境界;普通人没有达到这个境界,学他必堕地狱,所以这个要知道。密宗严格的讲来,什么人才有资格学密?八地菩萨,前面讲过八地菩萨到无念无生,他是密宗的正科生。正科生做不到,旁听行不行?行。旁听是什么人?圆教初住以上,换句话说,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有资格旁听,随顺学一点,不是专门学的;专门正科生要八地以上,不是开玩笑的,这是我们一定要搞清楚。
我学佛,第一个老师是章嘉大师,他是密宗的大德,他没有传密给我,大概看到我不是密的根器,也就是说不是圆初住以上的根器,所以不传。但是密宗里面的状况,他跟我讲的就很多,所以我对於密宗非常佩服、非常景仰。好像学校,它那是博士班,不是普通人可以进去的。我们这个小学、中学、大学都没有念,一下就念博士班,那除非是一流的天才,要不是天才的话,这就害了自己,所以一定要知道。
密在佛法里面是最高的佛法,最殊胜的佛法,不是普通人能学的;要是普通人都教你去学的话,这个密法一定靠不住。换句话说,我在这里开一个研究所,颁授博士学位,你们来。你说你小学没有毕业。没关系,来,来到我这里,几天我博士学位就给你了。这个学位是给你了,社会上的人承认不承认?恐怕靠不住。像我们台湾,台湾现在很多幼稚园,幼稚园大班毕业的时候都带一个方帽子,这是假的,不是真的。这个要知道,这也是很重要的常识。
【念佛若达理一心,破一分无明,则生实报庄严土,同时分证常寂光净土。】
常寂光土,我们明天上午再给诸位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