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寿经 (第八集) 1992/6 美国圣荷西迪安那大学 档名:02-012-0008
请掀开经本,第十二面第四行,这是第三个大段:
【一经宗趣】
前面是说释迦牟尼佛为我们说这一部经,是根据什么说的?总括前面的要义,可以说,最简单的讲法是佛根据他亲眼所见的事实,这是无量佛刹当中最殊胜、最圆满的利益,为我们介绍这一个法门。可见得这个法门真实不虚,它不是佛推想的,不是假设的,是佛亲自看到这一个事实。我们听了之后,这个信愿自自然然会生起来,就像《观无量寿经》上韦提希夫人一样,她亲眼看到极乐世界依正庄严,心向往之。问题是怎么去?在这一段里面,就教给我们往生的方法,这就是「宗趣」,就是往生的方法。
【宗谓宗旨,又修行之要径也。趣者,趣向、归趣也。体是理,宗是行。】
前面讲道理,现在我们要讲修行了。这个宗旨就是修行,要用现代的话来说,就是修行的纲领、修行的原则。趣是归趣,就是我们的目标;我们依照这个纲领、方法来修学,将来要达到什么样的目的。可见得这一章对我们来说非常非常重要。即使前面的道理不懂,如果真正想生西方极乐世界,依照这个方法来修行都决定往生。可见得道理懂得,我们从理论上建立的信心,这是真实的信心。还有一类善根深厚的,他不懂道理,他也能够深信不疑,那是真正相信佛菩萨的圣言量,佛菩萨不会欺骗我们,他给我们说的一定是一个好地方、好所在,值得我们去的;不明理,他也深信不疑。但是方法重要,无论明理、不明理一定要懂得修学的方法。
【是故依经宗旨,明其所为,识其所求,究其所至,名之为趣。】
这是解释什么叫宗趣。「所为」是我们所修的、我们所做的、我们所求的,我们究竟要想达到什么样的目标?这个都是属於归趣。
【本经以发菩提心,一向专念为宗,以圆生四土,迳登不退为趣。】
这是把净土宗,《无量寿经》或者是《阿弥陀经》、《观无量寿经》统统都一样,这个宗趣都相同的,是以「发菩提心,一向专念」,这是我们修行的要诀、修行的纲领。
「圆生四土」,圆是圆融;换句话说,它不是有先后次第的,一生一切生,这个到后面会给诸位说明。我们是带业障深重的凡夫,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凡圣同居土;虽然生凡圣同居土,同时方便土、实报土、常寂光土统统都圆满了,这叫「一生一切生」,这叫圆生。所以,它跟十方世界诸佛刹土往生的情况不一样,这真是一个不可思议的法门。
「迳登不退」,这个不退,就是经论里头常讲的「圆证三不退」,这都是十方一切诸佛世界里面找不到的事情,这是极乐世界独有的,所以称为第一殊胜。
下面是详细的说明宗跟趣,先说宗旨,就是修行的方法。
【经云:三辈往生之人,莫不以发菩提心,一向专念为因。】
这是在「三辈往生」这一品经里面。无论上中下三辈,说到求生净土的方法,都是相同的,要发菩提心,要一向专念阿弥陀佛。发心,留在后面再说。
【第十九愿是发菩提心,第十八愿是一向专念。】
这个「发菩提心」跟「一向专念」都是有来由的,不是释迦牟尼佛凭空给我们说教的,而是根据阿弥陀佛本愿当中,就是四十八愿当中的十八愿、十九愿,根据这两愿而说的;这个两愿就是求生净土必须要具备的条件。无论是什么人,我们在前面看到,这个法门它接引的对象非常的广大,上至等觉菩萨,下到地狱众生;换句话说,九法界所有一切众生统统都包括尽了。这也是其他法门里面都不可能的事情,它统统包括尽了。
现在这些人怎么生到西方世界的?生到西方世界,修学的纲领完全相同。等觉菩萨也是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地狱众生要往生西方世界,还是发菩提心,一向专念。你看往生极乐世界的因相同,所以到西方世界果报也相同。
如果诸位要问,西方世界为什么是个平等世界?一切诸佛世界都不平等,为什么西方世界平等?它的因平等。十方世界,菩萨、声闻、缘觉修的因不平等,为什么?因为十方世界修的因很复杂,西方世界修的因很单纯,就是「信愿行」,这三个条件非常单纯。愈是单纯,愈是平等,愈是接近,里头没有差别,所以到了西方极乐世界,果报平等。虽然有四土有三辈有九品,没错,那是每一个人的境界不相同;实际上,依正庄严,神通道力,几乎没有一样不相同。
这个经上常讲「佛佛道同」,佛佛道同最明显的地方就是极乐世界。凡是往生的人,到达西方极乐世界,即使凡圣同居土下下品往生,他的面貌、身体的形状、个子的高矮,都跟阿弥陀佛完全一样,一切物质享受也跟阿弥陀佛相同。我们这个世间要找两个面貌相同的人,还不太好找;西方世界面貌完全相同。这个就是因同果亦同,道理在此地。
【故知发菩提心,一向专念是弥陀本愿之心髓,全部大经之宗要,往生必修之正因,方便度生之慈航。本经所崇,全在於此。修行要径,唯斯捷要,故为本经之宗也。】
这几句话说得很明白、很清楚。阿弥陀佛发愿要成就尽虚空遍法界所有的众生,他用什么方法来成就?就是教给你「一向专念阿弥陀佛」,就用这个方法。所以,古大德曾经说过,四十八愿里面最重要的一愿就是第十八愿。十八愿讲的是什么?十八愿教我们念阿弥陀佛,「十念必生」。
这个十念有两个说法:一个说法是临终的时候十念,另外一个说法是早晚十念。如果我们的工作非常繁忙,早晚课没办法做,可用十念。早晨起来念十念。它这个十念不是十句,是尽一口气叫一念。不管一口气念多少声,「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尽一口气,这叫一念,念十口气。要有恒心,一天都不能够间断,那就符合於一向专念了,用这个方法。这个早晚十念是定课,平常念佛叫散课,散课愈多愈好,那是不定的。早晚叫定课,决定不能少的,这个到临命终时会起很大的作用。当然正说是在临终时候的十念,这是正说。两个说法都能说的通,这是第十八愿。
综观全经的大义,我们深深体会到古大德他们卓越的见解,像隋唐的高僧大德,为我们作了一个比较。在一切经里面,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经,大家公认《华严经》第一,经中之王。《华严经》跟《无量寿经》作一个比较,《无量寿经》第一,把《华严》比下去了。为什么《无量寿经》在《华严经》之上?诸位要知道,《华严经》到最后「十大愿王导归极乐」,《华严》才圆满。如果它不能到极乐世界,《华严经》是不能圆满的;好像十四的月亮,不是真正的满月,归到极乐世界才叫真正圆满了。可见得《华严》的归宿就在本经,《华严》归这个经。这是我们认识这一部经,在整个佛法里面,它的地位,它的价值,我们认识它。
如果再深入仔细去观察,这一部经里面有四十八品,或者说四十八章都可以,哪一章第一?我们继续不断的找,当然是第六章,四十八愿是第一。四十八愿是阿弥陀佛自己说的,释迦牟尼佛为我们转述。世尊为我们转述,就如同阿弥陀佛亲说没有两样。这是我们在本经里面,四十八章里头我们找到第一,是第六章。
第六章里面讲的四十八愿,这又有四十八,哪一个是第一?古大德公认十八愿是第一。慢慢找,把佛法那个顶尖找到了。十八愿是什么?十念必生。念什么?念阿弥陀佛。所以找到最后才发现,整个佛法到最顶峰,原来就是一句「阿弥陀佛」,这才找到。不是这样找,你就完全不知道这一句阿弥陀佛的微妙,不知道这一句阿弥陀佛的殊胜。
一句「阿弥陀佛」涵盖无量无边的佛法,不但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讲的不出阿弥陀佛的范围,即使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如来与众生讲无量无边的经论法门,也不出这一句阿弥陀佛。你要不把这个事实搞清楚,你怎么会死心塌地念阿弥陀佛?那不可能!
知道阿弥陀佛的人很多,真正死心塌地去念它的人不多。为什么不多?不知道名号功德利益的殊胜,往往把这一句名号看轻了,原因在此地。也难怪夏莲居老居士在会集这个经本之后,题了三首偈,末后一首说「佛说难信诚难信,万亿人中一二知」,真正晓得事实真相的确实太少太少了。唯有知道事实真相,他才真的认真依照这个法门自己修学,也会非常热心的把这个法门介绍给别人,为什么?知道这个法门是真实的利益,在这一生当中决定成就。修学其他法门,虽然好,一生当中未必能成就。不能成就,还要搞轮回;这一搞轮回,就不晓得到哪一生哪一世再遇到这个法门。实在讲,非常非常的可惜!我们有幸遇到,遇到一定要抓住,决定不能放松,这一生当中决定成就。所以要晓得,这是往生必修的正因。
诸佛如来,不但是释迦牟尼佛,十方一切诸佛如来,没有一个不帮助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也帮助一切诸佛如来。这个话怎么说?阿弥陀佛极乐世界好比是个大学,阿弥陀佛是校长,这个地方成就人才。十方诸佛如来到一切地方去招生,他们讲经说法,介绍这个法门,把这些学生统统送到西方极乐世界去,佛帮助他们。诸佛成就弥陀的大愿,弥陀也成就诸佛的大愿。佛度众生,就是希望他快快成佛。用什么方法帮助他快快成佛?送到西方极乐世界,交给阿弥陀佛去教导,这就成功了。
我们明白这一个事实真相,才知道一切诸佛跟阿弥陀佛是一体,一切诸佛跟阿弥陀佛度众生是一个方法、一个门道。虽然说了无量无边的法门,那是权说、是委曲婉转的说,到最后统统都归到西方极乐世界。所谓千经万论,殊途同归,都归到西方极乐世界了。这不但是本经的宗要,也是净宗所有经论的宗要。
底下一段给我们讲发菩提心:
【发心有二义,先须离三种与菩提门相违法。】
菩提是觉悟,菩提是本心,就是真心,真心是觉心。我们凡夫迷惑颠倒,我们的心不觉。佛菩萨教我们发心,教我们先要离三种与菩提心相违背的。换句话说,要想真正发菩提心,一定要破迷开悟,悟了就是菩提心。怎么悟呢?先破迷,这个很重要。我再不迷了,不迷就觉悟,菩提心就现前,诸位先记住这一个大前提。第一个:
【依智慧门,不求自乐,远离我心贪著自身故。】
这是说明菩提心为什么发不起来?有很多人知道西方极乐世界好,甚至於西方极乐世界的状况他看到了,这是真有。他看到了,他这个心还是发不起来。看到了,心为什么发不起来?他对这个世间有贪爱,他舍不掉,看到西方世界是不错,这个地方舍不得,这是个麻烦事情。所以必须要把对这个世间所有一切的贪爱放下,这是第一个条件,这是智慧。
智慧,拣别不是感情;要以智慧,不能以感情。我们晓得,我们父母、家亲眷属,我们最亲爱的人,我们总希望帮他的忙。但是你一定要明白,如果你自己不能出三界,你自己不能成佛,说实在话,你没有能力帮他的忙。一口气不来,在六道里面,各人走各人的路,各人受各人的报,彼此不相知,你怎么帮法?能帮忙的,只是活在这个世间彼此可以帮助;一口气不来之后,再见面都困难了,你怎么帮法?
唯一真正能帮忙的,我到西方极乐世界去。到了西方极乐世界,即使下下品往生,根据《无量寿经》上所说的,你只要到那个地方,你的能力、你的智慧大幅度的提升了,虽然不是圆满的恢复,你得到阿弥陀佛本愿威神的加持,有相似的能力。你的家亲眷属,无论流转在哪一道,你看得见他受些什么苦难,你也听的见,你会亲见亲闻;换句话说,你必定能够帮助他,你有能力。只要到他省悟了,所谓省悟,就是你教给他这个法门,他能信、能接受、能依照这个方法修行,这就是说他的根性成熟了,你在西方世界就可以化身来度他,你就跟观音菩萨没有两样,《普门品》上观世音菩萨三十二应身。到达西方极乐世界,下下品往生的人,也有像观音菩萨同样的能力,三十二应;应以什么身得度,你就会现什么身来帮助他,这个能力就有了。
所以我们真正爱护一个人,想帮助一个人,最真实的妙法,就是先到西方极乐世界去,恢复自己无量的智慧,无量的德能。不但我们这一生家亲眷属,我们可以帮助他;我们还有过去世,还有过去的过去,生生世世父母眷属,到西方极乐世界去统统都看到了,统统都明了了,统统都认识了。那时候要度的人、要帮助的人,就不是眼前几个,太多太多了,这才叫真正尽孝!第二个:
【依慈悲门,拔一切众生苦,远离无安众生心故。】
我们在这个世间,因为处处都求自己的利益。众生与自己利益相冲突的时候,我们就会想种种方法,自己要占上风,会叫别人不安,会叫别人损害,这个与菩提心相违背。佛教给我们,必须要远离,要生起大慈悲心,舍己为人,这就对了。第三个:
【依方便门,怜愍一切众生心,远离恭敬供养自身心故。】
佛法是布施,佛法是供养,布施、供养是无条件的。如果这个里面讲条件,要求众生对自己恭敬、对自己供养,那就错了,我们自己的心就不清净了。这样的心,纵然是弘法利生,在佛家讲这叫「裨贩如来」。这个罪过非常非常重,拿佛法当生意来卖,把一切诸佛度众生的妙法当作商品来兜售,这个罪过很重,这是出卖佛法。如果不能往生,必定堕阿鼻地狱,这都是我们自己要留意的。无论在家、出家都不可以,出家更不必说了。
在家居士也有讲经说法的,也有著书立说的,特别是写佛法的书,版权页后头要印一个「版权所有,翻印必究」,你就是出卖佛法了,这个罪过就很重。这种情形,在现代这个世间,常常可以看得到。别人的事情,我们不要去管他。我们自己千万要记住,不可以贪图这一点小利,这个利益太小太小了。你靠版权能赚几个钱?你能够普遍布施,这个果报不可思议,功德不可思议,真正是取小遗大,把大功德、大利益失掉了。这是没有智慧,这是真正的愚痴,这是障碍菩提心,首先要能够远离。
【次须知三种顺菩提门。】
前面三条反过来就顺菩提门了。第一个:
【无染清净心。】
这三种顺菩提门统统是清净心,与我们经题上「清净平等觉」的清净相应,要修清净心。
【不为自身求安乐故,菩提是无染清净处。】
不但不为世间名闻利养、五欲六尘所染,即使一切诸佛所说无量法门,我们看到听到也不染著。像《华严经》上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善财童子做了一个表演给我们看;五十三位善知识代表无量无边的法门,善财童子去参访,他可以去看看参观参观,可以去听听;看了、听了,自己绝对不动摇,还是一句阿弥陀佛念到底,还是一心一意求生西方极乐世界,绝对没有受他们所讲的动摇,他的心永远是清净的,这个叫参学。
参学,就跟我们一般读书考试一样,看你的信心坚定不坚定,看你的认识正确不正确。不参学,看不出来;这一参学,到处什么法门一接触,才知道自己已经如如不动,已经达到一心不乱。从这个地方来考验自己是不是真的到一心不乱,这是定成就。第二是慧成就。所有一切不同的法门,他看了之后,完全明白,完全了解,这是慧成就。所以参学是定慧增上。
假如听到这个法门动了心,想去学学,那就坏了,定慧完全都破掉了。所以参学最低的条件是不会受外面境界影响,才有资格参学。无量无边的法门都可以接触,都可以听,都可以去看,成就你自己一心不乱,成就你自己无量智慧,是这个意思;换句话说,他的心永远是清净无染。第二个:
【安清净心。为拔一切众生苦故。】
心,真的安了;心安,身就安了。为什么他心会安?因为他心定於一了,不再有妄念了,不再有妄想了,没有其他的希求了,只有一个极乐世界,一心想见阿弥陀佛,他的心就安住在极乐世界,安住在阿弥陀佛这一句佛号之中,他得安稳了。无论是什么境界,他没有恐怖、没有忧虑、没有妄想。第三个,这个境界愈来愈往上提升了。第三个:
【乐清净心。】
安之后,才有乐。
【欲令一切众生得大菩提,生彼国土故。】
前面这个安菩提心是自利;虽然也帮助别人,以自利为主,自己心安理得,这是自受用。第三个境界是他受用,那真是快乐无比。这个乐从哪里来的?能够帮助诸佛如来,跟诸佛如来完全一样,把最殊胜的佛法介绍给一切众生,推荐给一切众生,劝勉一切众生信愿持名,同生极乐。这一种快乐,世出世间没有任何乐事能够跟这一椿事情相比。
我们今天为什么得不到这个快乐?说实在话,我们没入这个境界。不要说这个境界没入,我们第一层的境界都没入。第一层是什么?「无染清净心」,我们现在还染著。真的,从这个阶段,第一个不染,第二个安,第三个乐,你真正入到这个境界,自在快乐,这个经上讲的一点都不错。可是如果有染污,这个境界你没有办法体会,所以一定要真正的修学。
【元晓师云:】
元晓是唐朝朝鲜人,就是现在的韩国人,好像最近有一部元晓大师的电视录影带,虽然表演的里面当然免不了有一些虚构,但是与元晓大师一生的事迹,还有几分真实,这个看一看也可以做个参考,他对《无量寿经》很有心得,他有《无量寿经》的注解。
【发菩提心是明正因。】
这是元晓大师说的。
【又云发心有二:一随事发心,如四弘愿。】
这是举一个例子,就像四弘誓愿这个发心是随事发心。
【二顺理发心,信解诸法实相而发心者。】
是把这个理论明白了,事实真相体会到几分,这个发心是真实的,这是真正明了之后的发心,真的觉悟了。前面是依照佛的教诲,佛教我们要发心,发度众生的大心,「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
为什么先教你发度众生的大心?因为这是一个动力。菩萨善根,唯一精进。世间法的善根,世间所有一切善法,从哪里生的?那个生处就叫根。佛给我们讲有三个生处,就是三善根:不贪、不瞋、不痴;能够离开贪瞋痴,所有一切善法就成就了。出世间的善法,只有一个精进,六度里头精进波罗蜜。
我们晓得,我们很想精进,但是非常的懈怠,精进不起来,原因在哪里?没有推动我们往前进的那个力量。佛在此地教给我们,广度众生大愿力是精进波罗蜜推动的力量。为什么这个修行不是为自己?为自己会懈怠、懒惰。看到众生这么苦,为他们那就不敢懈怠了;我懈怠,他们就受苦。我晚一天成就,他们就多受一天苦;我早一天成就,他们就少吃一天苦。你有这样的大愿力,自然就不会懈怠了,就会勇猛精进。所以,四弘誓愿把这个放在第一条,这是动力、是能源。要自己快速的成就,从哪里下手?断烦恼,前面讲先要把所有一切染污洗刷的干干净净,先断烦恼。烦恼断了之后,再修法门,「法门无量誓愿学」。
诸位一定要知道,我们读历史、读传记,看古人的修学,好像成就很容易,三年五载成就了,十年、八年成就了。回过头看我们这一代的人,苦修了一辈子,还迷惑颠倒。我们的聪明智慧不如古人吗?不见得。我们的福报不如古人吗?也不见得。那么不如古人的地方在哪里?给诸位说,在方法上,我们今天方法犯了很大的错误。这个错误在哪里?一入佛门就广学多闻,这个方法错了。看的太多了,听的太多了,这个头脑愈搞愈复杂,搞到最后,无所适从,我们犯的病在此地。
古人修学下手是一门深入。那个时候的经典也少,没有印刷,都是手抄本,你能抄几部经。老师传法都是传一部经、一个法门,所以他走的路单纯;这个单纯,他就能专精;专精,就能破烦恼障。我们今天搞的太杂、太多了,绝对破不了烦恼障,这是我们不能成就的原因。
这个道理不难懂。譬如我们作世间学问,你在一门学问上用十年的功夫,你决定出人头地,你可以在世界上享受权威。不是说你的聪明智慧过人,不是的;你用的功夫超过别人。十年学十样东西,你所学的平平,不能出人头地;十年学一样就出人头地。
我在台湾,我的邻居是一个天主教堂,这个天主教堂主持的神父是方豪,也许你们很多人认识他,或者听过他,他是政大文学院的院长。这个人大概初中都没有毕业,以后被选为中央研究院的院士,他是自修成功的。他修什么?中国二十五史,他专攻宋史,就一个朝代,宋朝这一个朝代,一生的精力用在宋史上,他变成宋史的权威,宋史的专家,他有成就。如果他样样都搞的时候,他一样也不能成就。
佛法修学亦复如是,最忌讳的是夹杂,不可以夹杂。不但净宗忌讳夹杂,任何一个宗派都怕夹杂,夹杂就不能成就。所以中国从前的丛林寺院,要用现代的话来讲,专科大学。他们是专门研究一部经论,他不是杂修的,他不是门门都有的。像天台山专修《法华经》,天台是宗《法华》;五台山专门研究《华严》;长安的大慈恩寺,专门研究唯识。各各都是专家,都是一门深入;不是门门都通,是一门深入。
一门深入之后,佛法里常讲「一经通一切经通」,他自然一切都通达。所以是一部经通达之后,然后再教你博览。这一部经,你没有妄想、没有杂念,断烦恼。「烦恼无量誓愿断」,用什么方法断?教下,就是用一部经,把你的妄想、分别、执著统统断掉,这个方法妙极了。烦恼断掉了,纵然不能全断,烦恼轻了,心渐渐清净,智慧就增长了,这个时候再参学。参学是什么?天下的寺院丛林,都到那里去看看,都到那个地方去访问访问,去听听他们、看看他们修学的,那就是「法门无量誓愿学」。你一接触都明白了、都通达了,它是这么一个过程。
我们现在修学恰好颠倒。怎么颠倒的?「众生无边誓愿度」,这个愿心没有了。没有这个愿心,度什么人?度我喜欢的人,度我看的顺眼的人。不喜欢、不顺眼的理都不理他,还度他?那这一条四弘誓愿不要了。第二个,「烦恼无尽誓愿断」,也不断。度众生、断烦恼这两样不要了,从哪里开始?从「法门无量誓愿学」开始。后头再打妄想,「佛道无上誓愿成」,他怎么能成得了佛?大错特错!我们搞一辈子不能成就,犯的错误就在此地。
我自己这一生可以说非常非常的幸运,在这样一个时代里面,我遇到的老师脑筋很旧,用旧方法教导,才会有这么一点成就。没有学佛之前,我学哲学,跟方东美先生学。传授的方法是在他家里上课,每一个星期天到他家里去,学生就我一个,一个老师、一个学生这样上课。当时我很感激,但是我想不出原因,为什么不要我到学校里去听课?当时想不出来。后来才明白,到学校里面去上课,一定会认识很多老师,认识很多同学,会听到许许多多的知见,就乱掉了。
我想跟他学哲学,他等於是面试一样,通过考试,当面在那里谈话。问我过去有没有听过哲学?没有听过。有没有看过哲学书?没有看过。他听了就很欢喜,就叫我到他家里去,单独给我上课。为什么?一张白纸,没有受到污染;一到学校,就会被污染。以后知道他对於这个学生的爱护,无以复加。假如我要是跟他讲,我听过很多人讲,看过很多哲学书,他一定点点头,好吧!你哪一天到学校听我上课,就完了。
所以,真正善知识要教的对象是一张白纸,他负责任来教导你。你已经乱了,洗都洗不干净;换句话说,你就随著旁听,听多少,算多少,他不负责任。这样的老师,可遇不可求,不容易找到。
学佛之后,跟章嘉大师。章嘉大师教我的方法跟方老师一样,也是每一个星期天到他家里去。他住青田街八号,政府给他一栋房子,日式的房子,也是每一个星期两小时,佛法是这么学来的。章嘉大师教我三年,他老人家圆寂之后,我才到台中亲近李老师,亲近李老师十年。
李老师的教学是大众在一起听课,不是个别指导了。前面两个老师是个别指导的,我这个根基是这么打下来的。虽然是跟大众在一起上课,但是李老师对我有限制,约法三章。第一条,只可以听他一个人讲经说法;除他之外,任何法师大德讲经统统不准听,这是第一条约法。第二条约法是看书,不管看什么书都要向他报告,得他同意;他要不同意,什么书都不能看。第三条就更苛刻了,我以前跟方老师学的、跟章嘉大师学的,他都不承认,统统作废。从今天起,从头学起。
你们学佛,有没有遇到这样的老师?这是真正的老师,非常重要。这一种教学的方法,就是四弘誓愿里的断烦恼。一切不准听,耳朵堵死了;一切不准看,眼睛也瞎掉了;听他一个人指导,他负责任。你不接受,李老师就不管了,就像普通一般听众,来者不拒,去者不留,他不负责任;接受他三个条件,他完全负责任。
这就是我们中国古代所说的「师承」,师师相传,同是这一个方法。我在这一个时代还沾了一点师承的边缘,我以后恐怕找不到了。我今天教学生,我要用这三个条件约束学生,那学生掉头就去了,「你有什么了不起,善知识多的是」,才知道难。
从这个基础上奠定下来之后,你的心自然就定了,自然就安了。半年就看到效果,果然这个方法好,心清净,妄念少,智慧增长了,看东西、听东西跟从前确实不一样了,这就是效果。李老师给我的时间是五年,他非常谦虚,给我说出三个条件之后,他老人家说「我的能力可以教你五年」。我受老师这个教学的利益,他说五年,我又自动延长五年,我跟他十年。十年完全遵守他的教导,不违背他的原则,这个根基是这样打下来的。这是讲到四弘誓愿,这是依事发心的。第五条:
【元晓师等以发菩提心为正因,念佛为助行。】
这是元晓大师的看法。
【善导、灵芝、与日本净宗诸家则以持名为正行,发心为助行。】
这是一个正、一个助。他们的看法,恰好相反。但是不管是依那个,只要照这个去修,决定都能往生。为什么?都发菩提心了,都老实念佛了。所以,不管它哪个正、哪个助,总而言之,统统都能往生,都没有错。
【莲池大师和会之曰:】
到明朝的莲池大师,莲池大师有《弥陀经疏钞》。
【还以持名为正行,复以持名为发菩提心。】
他老人家把正助双修统统结归在一心专念上,这是莲池大师的修学心得,给我们后人很大的启示、很大的贡献。
【彻悟禅师云:真为生死,发菩提心,以深信愿,持佛名号。】
他的四句话也是正助双修。什么是菩提心?真正觉悟的心。什么是真正觉悟?知道生死事大,这是一个真正觉悟的人,一心一意要解决生死的问题,这是大觉悟。如果再取净土这个法门,一向专念,求生净土,那可以说是究竟圆满的觉悟;比禅宗里面所讲大彻大悟,还要究竟,还要圆满。这是真实的,决定不是虚妄。彻悟是禅宗的大德,晚年专念阿弥陀佛,求生净土;他的语录以后收在《净土十要》里面,《净土十要》的附本。
【蕅益大师云:】
这些话在《弥陀要解》里面。
【信、愿、持名,为一经要旨。】
就是这一部经修行的纲领。
【信愿为慧行。】
因为没有智慧,你不会深信;没有真正的智慧,你不会发愿,你还不想到极乐世界去。你真信、真想去,这是大智慧!
【持名为行行,得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
蕅益大师说得好,净宗法门这一种说法,古来没有人说过,这是他独特的发现。我们现在人讲发明,发是发现,明是明白,也就是真正悟得了。 西方极乐世界能不能去,就在信愿之有无。那好了,你有信、有愿,不念佛,能不能去?不能。至少要十念,十念也是行。有坚定的信愿,修十念法,决定往生。
【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浅。】
生到西方极乐世界,有四土三辈九品。品位高下怎么得来的?是持名功夫的深浅,这是念佛的功夫。功夫深的,理一心不乱,生实报庄严土,上上品往生;功夫次一等的,事一心不乱,生方便有余土;功夫最低的叫成片,这一句佛号打成一片,生凡圣同居土。所以,四土三辈九品的原因是我们念佛功夫的深浅,这个要知道。
我们希望到极乐世界,自己的品位高。品位高,成佛快;品位低,成佛的时间长。好像读书一样,那个低的从一年级念起,到大学念四年才能毕业;那程度高的,插班,一插就插到大学四年级,几个月就毕业了,就快。我们知道这个事实,全心全力念佛,希望在此地这个预备的工作做得愈圆满愈好,到西方极乐世界增高品位。
【故慧行为先导,行行为正修,如目足并运也。】
这就说明了「信、愿、持名」这三个条件,缺一条都不可以。
【又曰:深信发愿,即无上菩提。】
这一句话也是蕅益大师的发明。因为这个发菩提心,按照古大德的说法,说得很多,说的我们很难体会,不容易了解,因此也不晓得怎么发法。这个菩提心怎么个发法,很难有很清楚、很明白、很具体简单的说明。到蕅益大师这才明了了、才明白了,真的是简要详明,非常非常难得。什么叫无上菩提心?深信发愿,对於这个净土法门、《无量寿经》一点怀疑都没有,完全相信,完全接受。发心,发什么心?求生极乐世界的心,求见阿弥陀佛的心,这个心就是无上菩提心。我们仔细想一想,蕅益大师这个话对不对?确实不错。果然深信发愿,就是前面所讲的,彻底的觉悟、究竟的觉悟、圆满的觉悟,当然这就是无上菩提心了。
【合此信愿,的为净土指南。】
「的」是的的确确,这是净土的指南。
【由此而执持名号,乃为正行。】
由此可知,这一句阿弥陀佛,从什么地方念出来?从深信切愿。这一句佛号从这里生的,从这个地方念的,这就是「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换句话说,这一句佛号的根是在深信切愿;没有深信切愿,这一句佛号念的不得力。为什么?没根,那就是古人所讲的「喊破喉咙也枉然」,你不能往生,你信的不深,你的愿力不强。为什么信不深、愿不强?对这个世间名闻利养、五欲六尘放不下,对这个世间种种情爱、贪念去不掉,障碍了你甚深的信愿,所以这个念佛的功夫不得力。只可以说跟阿弥陀佛结一个善缘,种一个远因,这一生当中不能成就。
我们知道这个事实真相,要对自己的毛病痛下决心,真正把它改掉。首先,把这个贪爱、得失去掉,对这个世间决定不贪图,所有一切得失统统不关心。得到是假的,将来死了,带不去的,不值得欢喜;失掉无所谓,我去西方极乐世界,本来我就不要。你还有什么忧虑?还有什么牵挂?还有什么操心的?当然就没有,心就安了;心清净,心就安了。要把世出世间法甩的干干净净。
古人常讲「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少一事不如无事」。虽然在佛门里面做种种的善事,修种种功德,决定不执著,「作而无作,无作而作」。有机会做,尽量的做,心里头痕迹都不著;换句话说,不妨碍清净心,心地还是没有染著,这就对了。
【大本亦以发菩提愿为要,正与此同。】
大本是指《无量寿经》。他这些话是在《弥陀经要解》里面所说的。《弥陀经》跟《无量寿经》是同本,同一部,只是一个说的详细,一个说的简单而已。
【故今以发菩提心、一向专念为大本之宗,正是遵奉莲池诸祖之垂教也。】
莲池、蕅益大师都是净土宗晚近了不起的祖师大德,他们给我们的教导,给我们的指示,决定不会有错误。下面一段是举《观无量寿经》里面,这是经上所讲的菩提心。
【观经云:若有众生,愿生彼国,发三种心,即便往生。】
经上教给我们一心不乱,怎么会来了三种心?诸位要晓得,此地讲的三种是一心。一心有体有用,「至诚心」是体,是一心的心体,后面两个是作用,所以确实是一心。「深心」是自受用,「回向发愿心」是他受用。就是我们的真心,怎么对自己,怎样对别人;对自己是深心。
我们先说真心是「至诚心」,真诚到了极处,是真心的本体。换句话说,我们在这个世界上,处事待人接物,别人虚情假意对我,我怎么样呢?我要以真诚待人。「那用真诚待人,不就吃亏了」;是的,世法吃亏了,西方极乐世界占便宜了,这个帐要会算。不怕吃亏,不怕上当,绝对不在乎。我们要去的是西方极乐世界,如果怕吃亏,怕上当,处处跟人计较,眼前你能保住一点小利益,西方极乐世界去不成了,这个损失就太大太大了,没有办法计算的,这个一定要知道。
我们要真诚,为什么?诸佛菩萨真诚,西方极乐世界的人没有一个不是真诚的。我要到西方极乐世界,首先我的心要跟他们一样,不欺骗自己,不自欺,不欺人,这是往生西方世界先决的条件。
「深心」是好善好德之心。什么是善?世出世间一切善法,没有比念佛更善了,没有比往生西方世界更善了,自己的爱好就是这一条,其他的统统都没有。
把自己所修所行的一切功德利益,回向给众生、回向菩提、回向实际;换句话说,自己所修一切智慧福德,也叫一切众生共享,自己不需要享受,让大家共享,这就是「回向发愿心」,这个心跟佛度化众生的心相应,心心相应。
【具三心者,必生彼国。】
为什么?我的心跟佛的心一样,哪有不生的道理!所以,我们修学这个法门,心同佛心,愿同佛愿,解同佛解,行同佛行。我们的「心愿解行」与阿弥陀佛相同,与释迦牟尼佛相同,与十方三世一切诸佛相同,决定往生,一点疑惑都没有了。这一段文长,因为它非常重要,我们今天就讲到此地。
请掀开经本,第十二面第四行,这是第三个大段:
【一经宗趣】
前面是说释迦牟尼佛为我们说这一部经,是根据什么说的?总括前面的要义,可以说,最简单的讲法是佛根据他亲眼所见的事实,这是无量佛刹当中最殊胜、最圆满的利益,为我们介绍这一个法门。可见得这个法门真实不虚,它不是佛推想的,不是假设的,是佛亲自看到这一个事实。我们听了之后,这个信愿自自然然会生起来,就像《观无量寿经》上韦提希夫人一样,她亲眼看到极乐世界依正庄严,心向往之。问题是怎么去?在这一段里面,就教给我们往生的方法,这就是「宗趣」,就是往生的方法。
【宗谓宗旨,又修行之要径也。趣者,趣向、归趣也。体是理,宗是行。】
前面讲道理,现在我们要讲修行了。这个宗旨就是修行,要用现代的话来说,就是修行的纲领、修行的原则。趣是归趣,就是我们的目标;我们依照这个纲领、方法来修学,将来要达到什么样的目的。可见得这一章对我们来说非常非常重要。即使前面的道理不懂,如果真正想生西方极乐世界,依照这个方法来修行都决定往生。可见得道理懂得,我们从理论上建立的信心,这是真实的信心。还有一类善根深厚的,他不懂道理,他也能够深信不疑,那是真正相信佛菩萨的圣言量,佛菩萨不会欺骗我们,他给我们说的一定是一个好地方、好所在,值得我们去的;不明理,他也深信不疑。但是方法重要,无论明理、不明理一定要懂得修学的方法。
【是故依经宗旨,明其所为,识其所求,究其所至,名之为趣。】
这是解释什么叫宗趣。「所为」是我们所修的、我们所做的、我们所求的,我们究竟要想达到什么样的目标?这个都是属於归趣。
【本经以发菩提心,一向专念为宗,以圆生四土,迳登不退为趣。】
这是把净土宗,《无量寿经》或者是《阿弥陀经》、《观无量寿经》统统都一样,这个宗趣都相同的,是以「发菩提心,一向专念」,这是我们修行的要诀、修行的纲领。
「圆生四土」,圆是圆融;换句话说,它不是有先后次第的,一生一切生,这个到后面会给诸位说明。我们是带业障深重的凡夫,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凡圣同居土;虽然生凡圣同居土,同时方便土、实报土、常寂光土统统都圆满了,这叫「一生一切生」,这叫圆生。所以,它跟十方世界诸佛刹土往生的情况不一样,这真是一个不可思议的法门。
「迳登不退」,这个不退,就是经论里头常讲的「圆证三不退」,这都是十方一切诸佛世界里面找不到的事情,这是极乐世界独有的,所以称为第一殊胜。
下面是详细的说明宗跟趣,先说宗旨,就是修行的方法。
【经云:三辈往生之人,莫不以发菩提心,一向专念为因。】
这是在「三辈往生」这一品经里面。无论上中下三辈,说到求生净土的方法,都是相同的,要发菩提心,要一向专念阿弥陀佛。发心,留在后面再说。
【第十九愿是发菩提心,第十八愿是一向专念。】
这个「发菩提心」跟「一向专念」都是有来由的,不是释迦牟尼佛凭空给我们说教的,而是根据阿弥陀佛本愿当中,就是四十八愿当中的十八愿、十九愿,根据这两愿而说的;这个两愿就是求生净土必须要具备的条件。无论是什么人,我们在前面看到,这个法门它接引的对象非常的广大,上至等觉菩萨,下到地狱众生;换句话说,九法界所有一切众生统统都包括尽了。这也是其他法门里面都不可能的事情,它统统包括尽了。
现在这些人怎么生到西方世界的?生到西方世界,修学的纲领完全相同。等觉菩萨也是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地狱众生要往生西方世界,还是发菩提心,一向专念。你看往生极乐世界的因相同,所以到西方世界果报也相同。
如果诸位要问,西方世界为什么是个平等世界?一切诸佛世界都不平等,为什么西方世界平等?它的因平等。十方世界,菩萨、声闻、缘觉修的因不平等,为什么?因为十方世界修的因很复杂,西方世界修的因很单纯,就是「信愿行」,这三个条件非常单纯。愈是单纯,愈是平等,愈是接近,里头没有差别,所以到了西方极乐世界,果报平等。虽然有四土有三辈有九品,没错,那是每一个人的境界不相同;实际上,依正庄严,神通道力,几乎没有一样不相同。
这个经上常讲「佛佛道同」,佛佛道同最明显的地方就是极乐世界。凡是往生的人,到达西方极乐世界,即使凡圣同居土下下品往生,他的面貌、身体的形状、个子的高矮,都跟阿弥陀佛完全一样,一切物质享受也跟阿弥陀佛相同。我们这个世间要找两个面貌相同的人,还不太好找;西方世界面貌完全相同。这个就是因同果亦同,道理在此地。
【故知发菩提心,一向专念是弥陀本愿之心髓,全部大经之宗要,往生必修之正因,方便度生之慈航。本经所崇,全在於此。修行要径,唯斯捷要,故为本经之宗也。】
这几句话说得很明白、很清楚。阿弥陀佛发愿要成就尽虚空遍法界所有的众生,他用什么方法来成就?就是教给你「一向专念阿弥陀佛」,就用这个方法。所以,古大德曾经说过,四十八愿里面最重要的一愿就是第十八愿。十八愿讲的是什么?十八愿教我们念阿弥陀佛,「十念必生」。
这个十念有两个说法:一个说法是临终的时候十念,另外一个说法是早晚十念。如果我们的工作非常繁忙,早晚课没办法做,可用十念。早晨起来念十念。它这个十念不是十句,是尽一口气叫一念。不管一口气念多少声,「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尽一口气,这叫一念,念十口气。要有恒心,一天都不能够间断,那就符合於一向专念了,用这个方法。这个早晚十念是定课,平常念佛叫散课,散课愈多愈好,那是不定的。早晚叫定课,决定不能少的,这个到临命终时会起很大的作用。当然正说是在临终时候的十念,这是正说。两个说法都能说的通,这是第十八愿。
综观全经的大义,我们深深体会到古大德他们卓越的见解,像隋唐的高僧大德,为我们作了一个比较。在一切经里面,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经,大家公认《华严经》第一,经中之王。《华严经》跟《无量寿经》作一个比较,《无量寿经》第一,把《华严》比下去了。为什么《无量寿经》在《华严经》之上?诸位要知道,《华严经》到最后「十大愿王导归极乐」,《华严》才圆满。如果它不能到极乐世界,《华严经》是不能圆满的;好像十四的月亮,不是真正的满月,归到极乐世界才叫真正圆满了。可见得《华严》的归宿就在本经,《华严》归这个经。这是我们认识这一部经,在整个佛法里面,它的地位,它的价值,我们认识它。
如果再深入仔细去观察,这一部经里面有四十八品,或者说四十八章都可以,哪一章第一?我们继续不断的找,当然是第六章,四十八愿是第一。四十八愿是阿弥陀佛自己说的,释迦牟尼佛为我们转述。世尊为我们转述,就如同阿弥陀佛亲说没有两样。这是我们在本经里面,四十八章里头我们找到第一,是第六章。
第六章里面讲的四十八愿,这又有四十八,哪一个是第一?古大德公认十八愿是第一。慢慢找,把佛法那个顶尖找到了。十八愿是什么?十念必生。念什么?念阿弥陀佛。所以找到最后才发现,整个佛法到最顶峰,原来就是一句「阿弥陀佛」,这才找到。不是这样找,你就完全不知道这一句阿弥陀佛的微妙,不知道这一句阿弥陀佛的殊胜。
一句「阿弥陀佛」涵盖无量无边的佛法,不但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讲的不出阿弥陀佛的范围,即使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如来与众生讲无量无边的经论法门,也不出这一句阿弥陀佛。你要不把这个事实搞清楚,你怎么会死心塌地念阿弥陀佛?那不可能!
知道阿弥陀佛的人很多,真正死心塌地去念它的人不多。为什么不多?不知道名号功德利益的殊胜,往往把这一句名号看轻了,原因在此地。也难怪夏莲居老居士在会集这个经本之后,题了三首偈,末后一首说「佛说难信诚难信,万亿人中一二知」,真正晓得事实真相的确实太少太少了。唯有知道事实真相,他才真的认真依照这个法门自己修学,也会非常热心的把这个法门介绍给别人,为什么?知道这个法门是真实的利益,在这一生当中决定成就。修学其他法门,虽然好,一生当中未必能成就。不能成就,还要搞轮回;这一搞轮回,就不晓得到哪一生哪一世再遇到这个法门。实在讲,非常非常的可惜!我们有幸遇到,遇到一定要抓住,决定不能放松,这一生当中决定成就。所以要晓得,这是往生必修的正因。
诸佛如来,不但是释迦牟尼佛,十方一切诸佛如来,没有一个不帮助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也帮助一切诸佛如来。这个话怎么说?阿弥陀佛极乐世界好比是个大学,阿弥陀佛是校长,这个地方成就人才。十方诸佛如来到一切地方去招生,他们讲经说法,介绍这个法门,把这些学生统统送到西方极乐世界去,佛帮助他们。诸佛成就弥陀的大愿,弥陀也成就诸佛的大愿。佛度众生,就是希望他快快成佛。用什么方法帮助他快快成佛?送到西方极乐世界,交给阿弥陀佛去教导,这就成功了。
我们明白这一个事实真相,才知道一切诸佛跟阿弥陀佛是一体,一切诸佛跟阿弥陀佛度众生是一个方法、一个门道。虽然说了无量无边的法门,那是权说、是委曲婉转的说,到最后统统都归到西方极乐世界。所谓千经万论,殊途同归,都归到西方极乐世界了。这不但是本经的宗要,也是净宗所有经论的宗要。
底下一段给我们讲发菩提心:
【发心有二义,先须离三种与菩提门相违法。】
菩提是觉悟,菩提是本心,就是真心,真心是觉心。我们凡夫迷惑颠倒,我们的心不觉。佛菩萨教我们发心,教我们先要离三种与菩提心相违背的。换句话说,要想真正发菩提心,一定要破迷开悟,悟了就是菩提心。怎么悟呢?先破迷,这个很重要。我再不迷了,不迷就觉悟,菩提心就现前,诸位先记住这一个大前提。第一个:
【依智慧门,不求自乐,远离我心贪著自身故。】
这是说明菩提心为什么发不起来?有很多人知道西方极乐世界好,甚至於西方极乐世界的状况他看到了,这是真有。他看到了,他这个心还是发不起来。看到了,心为什么发不起来?他对这个世间有贪爱,他舍不掉,看到西方世界是不错,这个地方舍不得,这是个麻烦事情。所以必须要把对这个世间所有一切的贪爱放下,这是第一个条件,这是智慧。
智慧,拣别不是感情;要以智慧,不能以感情。我们晓得,我们父母、家亲眷属,我们最亲爱的人,我们总希望帮他的忙。但是你一定要明白,如果你自己不能出三界,你自己不能成佛,说实在话,你没有能力帮他的忙。一口气不来,在六道里面,各人走各人的路,各人受各人的报,彼此不相知,你怎么帮法?能帮忙的,只是活在这个世间彼此可以帮助;一口气不来之后,再见面都困难了,你怎么帮法?
唯一真正能帮忙的,我到西方极乐世界去。到了西方极乐世界,即使下下品往生,根据《无量寿经》上所说的,你只要到那个地方,你的能力、你的智慧大幅度的提升了,虽然不是圆满的恢复,你得到阿弥陀佛本愿威神的加持,有相似的能力。你的家亲眷属,无论流转在哪一道,你看得见他受些什么苦难,你也听的见,你会亲见亲闻;换句话说,你必定能够帮助他,你有能力。只要到他省悟了,所谓省悟,就是你教给他这个法门,他能信、能接受、能依照这个方法修行,这就是说他的根性成熟了,你在西方世界就可以化身来度他,你就跟观音菩萨没有两样,《普门品》上观世音菩萨三十二应身。到达西方极乐世界,下下品往生的人,也有像观音菩萨同样的能力,三十二应;应以什么身得度,你就会现什么身来帮助他,这个能力就有了。
所以我们真正爱护一个人,想帮助一个人,最真实的妙法,就是先到西方极乐世界去,恢复自己无量的智慧,无量的德能。不但我们这一生家亲眷属,我们可以帮助他;我们还有过去世,还有过去的过去,生生世世父母眷属,到西方极乐世界去统统都看到了,统统都明了了,统统都认识了。那时候要度的人、要帮助的人,就不是眼前几个,太多太多了,这才叫真正尽孝!第二个:
【依慈悲门,拔一切众生苦,远离无安众生心故。】
我们在这个世间,因为处处都求自己的利益。众生与自己利益相冲突的时候,我们就会想种种方法,自己要占上风,会叫别人不安,会叫别人损害,这个与菩提心相违背。佛教给我们,必须要远离,要生起大慈悲心,舍己为人,这就对了。第三个:
【依方便门,怜愍一切众生心,远离恭敬供养自身心故。】
佛法是布施,佛法是供养,布施、供养是无条件的。如果这个里面讲条件,要求众生对自己恭敬、对自己供养,那就错了,我们自己的心就不清净了。这样的心,纵然是弘法利生,在佛家讲这叫「裨贩如来」。这个罪过非常非常重,拿佛法当生意来卖,把一切诸佛度众生的妙法当作商品来兜售,这个罪过很重,这是出卖佛法。如果不能往生,必定堕阿鼻地狱,这都是我们自己要留意的。无论在家、出家都不可以,出家更不必说了。
在家居士也有讲经说法的,也有著书立说的,特别是写佛法的书,版权页后头要印一个「版权所有,翻印必究」,你就是出卖佛法了,这个罪过就很重。这种情形,在现代这个世间,常常可以看得到。别人的事情,我们不要去管他。我们自己千万要记住,不可以贪图这一点小利,这个利益太小太小了。你靠版权能赚几个钱?你能够普遍布施,这个果报不可思议,功德不可思议,真正是取小遗大,把大功德、大利益失掉了。这是没有智慧,这是真正的愚痴,这是障碍菩提心,首先要能够远离。
【次须知三种顺菩提门。】
前面三条反过来就顺菩提门了。第一个:
【无染清净心。】
这三种顺菩提门统统是清净心,与我们经题上「清净平等觉」的清净相应,要修清净心。
【不为自身求安乐故,菩提是无染清净处。】
不但不为世间名闻利养、五欲六尘所染,即使一切诸佛所说无量法门,我们看到听到也不染著。像《华严经》上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善财童子做了一个表演给我们看;五十三位善知识代表无量无边的法门,善财童子去参访,他可以去看看参观参观,可以去听听;看了、听了,自己绝对不动摇,还是一句阿弥陀佛念到底,还是一心一意求生西方极乐世界,绝对没有受他们所讲的动摇,他的心永远是清净的,这个叫参学。
参学,就跟我们一般读书考试一样,看你的信心坚定不坚定,看你的认识正确不正确。不参学,看不出来;这一参学,到处什么法门一接触,才知道自己已经如如不动,已经达到一心不乱。从这个地方来考验自己是不是真的到一心不乱,这是定成就。第二是慧成就。所有一切不同的法门,他看了之后,完全明白,完全了解,这是慧成就。所以参学是定慧增上。
假如听到这个法门动了心,想去学学,那就坏了,定慧完全都破掉了。所以参学最低的条件是不会受外面境界影响,才有资格参学。无量无边的法门都可以接触,都可以听,都可以去看,成就你自己一心不乱,成就你自己无量智慧,是这个意思;换句话说,他的心永远是清净无染。第二个:
【安清净心。为拔一切众生苦故。】
心,真的安了;心安,身就安了。为什么他心会安?因为他心定於一了,不再有妄念了,不再有妄想了,没有其他的希求了,只有一个极乐世界,一心想见阿弥陀佛,他的心就安住在极乐世界,安住在阿弥陀佛这一句佛号之中,他得安稳了。无论是什么境界,他没有恐怖、没有忧虑、没有妄想。第三个,这个境界愈来愈往上提升了。第三个:
【乐清净心。】
安之后,才有乐。
【欲令一切众生得大菩提,生彼国土故。】
前面这个安菩提心是自利;虽然也帮助别人,以自利为主,自己心安理得,这是自受用。第三个境界是他受用,那真是快乐无比。这个乐从哪里来的?能够帮助诸佛如来,跟诸佛如来完全一样,把最殊胜的佛法介绍给一切众生,推荐给一切众生,劝勉一切众生信愿持名,同生极乐。这一种快乐,世出世间没有任何乐事能够跟这一椿事情相比。
我们今天为什么得不到这个快乐?说实在话,我们没入这个境界。不要说这个境界没入,我们第一层的境界都没入。第一层是什么?「无染清净心」,我们现在还染著。真的,从这个阶段,第一个不染,第二个安,第三个乐,你真正入到这个境界,自在快乐,这个经上讲的一点都不错。可是如果有染污,这个境界你没有办法体会,所以一定要真正的修学。
【元晓师云:】
元晓是唐朝朝鲜人,就是现在的韩国人,好像最近有一部元晓大师的电视录影带,虽然表演的里面当然免不了有一些虚构,但是与元晓大师一生的事迹,还有几分真实,这个看一看也可以做个参考,他对《无量寿经》很有心得,他有《无量寿经》的注解。
【发菩提心是明正因。】
这是元晓大师说的。
【又云发心有二:一随事发心,如四弘愿。】
这是举一个例子,就像四弘誓愿这个发心是随事发心。
【二顺理发心,信解诸法实相而发心者。】
是把这个理论明白了,事实真相体会到几分,这个发心是真实的,这是真正明了之后的发心,真的觉悟了。前面是依照佛的教诲,佛教我们要发心,发度众生的大心,「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
为什么先教你发度众生的大心?因为这是一个动力。菩萨善根,唯一精进。世间法的善根,世间所有一切善法,从哪里生的?那个生处就叫根。佛给我们讲有三个生处,就是三善根:不贪、不瞋、不痴;能够离开贪瞋痴,所有一切善法就成就了。出世间的善法,只有一个精进,六度里头精进波罗蜜。
我们晓得,我们很想精进,但是非常的懈怠,精进不起来,原因在哪里?没有推动我们往前进的那个力量。佛在此地教给我们,广度众生大愿力是精进波罗蜜推动的力量。为什么这个修行不是为自己?为自己会懈怠、懒惰。看到众生这么苦,为他们那就不敢懈怠了;我懈怠,他们就受苦。我晚一天成就,他们就多受一天苦;我早一天成就,他们就少吃一天苦。你有这样的大愿力,自然就不会懈怠了,就会勇猛精进。所以,四弘誓愿把这个放在第一条,这是动力、是能源。要自己快速的成就,从哪里下手?断烦恼,前面讲先要把所有一切染污洗刷的干干净净,先断烦恼。烦恼断了之后,再修法门,「法门无量誓愿学」。
诸位一定要知道,我们读历史、读传记,看古人的修学,好像成就很容易,三年五载成就了,十年、八年成就了。回过头看我们这一代的人,苦修了一辈子,还迷惑颠倒。我们的聪明智慧不如古人吗?不见得。我们的福报不如古人吗?也不见得。那么不如古人的地方在哪里?给诸位说,在方法上,我们今天方法犯了很大的错误。这个错误在哪里?一入佛门就广学多闻,这个方法错了。看的太多了,听的太多了,这个头脑愈搞愈复杂,搞到最后,无所适从,我们犯的病在此地。
古人修学下手是一门深入。那个时候的经典也少,没有印刷,都是手抄本,你能抄几部经。老师传法都是传一部经、一个法门,所以他走的路单纯;这个单纯,他就能专精;专精,就能破烦恼障。我们今天搞的太杂、太多了,绝对破不了烦恼障,这是我们不能成就的原因。
这个道理不难懂。譬如我们作世间学问,你在一门学问上用十年的功夫,你决定出人头地,你可以在世界上享受权威。不是说你的聪明智慧过人,不是的;你用的功夫超过别人。十年学十样东西,你所学的平平,不能出人头地;十年学一样就出人头地。
我在台湾,我的邻居是一个天主教堂,这个天主教堂主持的神父是方豪,也许你们很多人认识他,或者听过他,他是政大文学院的院长。这个人大概初中都没有毕业,以后被选为中央研究院的院士,他是自修成功的。他修什么?中国二十五史,他专攻宋史,就一个朝代,宋朝这一个朝代,一生的精力用在宋史上,他变成宋史的权威,宋史的专家,他有成就。如果他样样都搞的时候,他一样也不能成就。
佛法修学亦复如是,最忌讳的是夹杂,不可以夹杂。不但净宗忌讳夹杂,任何一个宗派都怕夹杂,夹杂就不能成就。所以中国从前的丛林寺院,要用现代的话来讲,专科大学。他们是专门研究一部经论,他不是杂修的,他不是门门都有的。像天台山专修《法华经》,天台是宗《法华》;五台山专门研究《华严》;长安的大慈恩寺,专门研究唯识。各各都是专家,都是一门深入;不是门门都通,是一门深入。
一门深入之后,佛法里常讲「一经通一切经通」,他自然一切都通达。所以是一部经通达之后,然后再教你博览。这一部经,你没有妄想、没有杂念,断烦恼。「烦恼无量誓愿断」,用什么方法断?教下,就是用一部经,把你的妄想、分别、执著统统断掉,这个方法妙极了。烦恼断掉了,纵然不能全断,烦恼轻了,心渐渐清净,智慧就增长了,这个时候再参学。参学是什么?天下的寺院丛林,都到那里去看看,都到那个地方去访问访问,去听听他们、看看他们修学的,那就是「法门无量誓愿学」。你一接触都明白了、都通达了,它是这么一个过程。
我们现在修学恰好颠倒。怎么颠倒的?「众生无边誓愿度」,这个愿心没有了。没有这个愿心,度什么人?度我喜欢的人,度我看的顺眼的人。不喜欢、不顺眼的理都不理他,还度他?那这一条四弘誓愿不要了。第二个,「烦恼无尽誓愿断」,也不断。度众生、断烦恼这两样不要了,从哪里开始?从「法门无量誓愿学」开始。后头再打妄想,「佛道无上誓愿成」,他怎么能成得了佛?大错特错!我们搞一辈子不能成就,犯的错误就在此地。
我自己这一生可以说非常非常的幸运,在这样一个时代里面,我遇到的老师脑筋很旧,用旧方法教导,才会有这么一点成就。没有学佛之前,我学哲学,跟方东美先生学。传授的方法是在他家里上课,每一个星期天到他家里去,学生就我一个,一个老师、一个学生这样上课。当时我很感激,但是我想不出原因,为什么不要我到学校里去听课?当时想不出来。后来才明白,到学校里面去上课,一定会认识很多老师,认识很多同学,会听到许许多多的知见,就乱掉了。
我想跟他学哲学,他等於是面试一样,通过考试,当面在那里谈话。问我过去有没有听过哲学?没有听过。有没有看过哲学书?没有看过。他听了就很欢喜,就叫我到他家里去,单独给我上课。为什么?一张白纸,没有受到污染;一到学校,就会被污染。以后知道他对於这个学生的爱护,无以复加。假如我要是跟他讲,我听过很多人讲,看过很多哲学书,他一定点点头,好吧!你哪一天到学校听我上课,就完了。
所以,真正善知识要教的对象是一张白纸,他负责任来教导你。你已经乱了,洗都洗不干净;换句话说,你就随著旁听,听多少,算多少,他不负责任。这样的老师,可遇不可求,不容易找到。
学佛之后,跟章嘉大师。章嘉大师教我的方法跟方老师一样,也是每一个星期天到他家里去。他住青田街八号,政府给他一栋房子,日式的房子,也是每一个星期两小时,佛法是这么学来的。章嘉大师教我三年,他老人家圆寂之后,我才到台中亲近李老师,亲近李老师十年。
李老师的教学是大众在一起听课,不是个别指导了。前面两个老师是个别指导的,我这个根基是这么打下来的。虽然是跟大众在一起上课,但是李老师对我有限制,约法三章。第一条,只可以听他一个人讲经说法;除他之外,任何法师大德讲经统统不准听,这是第一条约法。第二条约法是看书,不管看什么书都要向他报告,得他同意;他要不同意,什么书都不能看。第三条就更苛刻了,我以前跟方老师学的、跟章嘉大师学的,他都不承认,统统作废。从今天起,从头学起。
你们学佛,有没有遇到这样的老师?这是真正的老师,非常重要。这一种教学的方法,就是四弘誓愿里的断烦恼。一切不准听,耳朵堵死了;一切不准看,眼睛也瞎掉了;听他一个人指导,他负责任。你不接受,李老师就不管了,就像普通一般听众,来者不拒,去者不留,他不负责任;接受他三个条件,他完全负责任。
这就是我们中国古代所说的「师承」,师师相传,同是这一个方法。我在这一个时代还沾了一点师承的边缘,我以后恐怕找不到了。我今天教学生,我要用这三个条件约束学生,那学生掉头就去了,「你有什么了不起,善知识多的是」,才知道难。
从这个基础上奠定下来之后,你的心自然就定了,自然就安了。半年就看到效果,果然这个方法好,心清净,妄念少,智慧增长了,看东西、听东西跟从前确实不一样了,这就是效果。李老师给我的时间是五年,他非常谦虚,给我说出三个条件之后,他老人家说「我的能力可以教你五年」。我受老师这个教学的利益,他说五年,我又自动延长五年,我跟他十年。十年完全遵守他的教导,不违背他的原则,这个根基是这样打下来的。这是讲到四弘誓愿,这是依事发心的。第五条:
【元晓师等以发菩提心为正因,念佛为助行。】
这是元晓大师的看法。
【善导、灵芝、与日本净宗诸家则以持名为正行,发心为助行。】
这是一个正、一个助。他们的看法,恰好相反。但是不管是依那个,只要照这个去修,决定都能往生。为什么?都发菩提心了,都老实念佛了。所以,不管它哪个正、哪个助,总而言之,统统都能往生,都没有错。
【莲池大师和会之曰:】
到明朝的莲池大师,莲池大师有《弥陀经疏钞》。
【还以持名为正行,复以持名为发菩提心。】
他老人家把正助双修统统结归在一心专念上,这是莲池大师的修学心得,给我们后人很大的启示、很大的贡献。
【彻悟禅师云:真为生死,发菩提心,以深信愿,持佛名号。】
他的四句话也是正助双修。什么是菩提心?真正觉悟的心。什么是真正觉悟?知道生死事大,这是一个真正觉悟的人,一心一意要解决生死的问题,这是大觉悟。如果再取净土这个法门,一向专念,求生净土,那可以说是究竟圆满的觉悟;比禅宗里面所讲大彻大悟,还要究竟,还要圆满。这是真实的,决定不是虚妄。彻悟是禅宗的大德,晚年专念阿弥陀佛,求生净土;他的语录以后收在《净土十要》里面,《净土十要》的附本。
【蕅益大师云:】
这些话在《弥陀要解》里面。
【信、愿、持名,为一经要旨。】
就是这一部经修行的纲领。
【信愿为慧行。】
因为没有智慧,你不会深信;没有真正的智慧,你不会发愿,你还不想到极乐世界去。你真信、真想去,这是大智慧!
【持名为行行,得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
蕅益大师说得好,净宗法门这一种说法,古来没有人说过,这是他独特的发现。我们现在人讲发明,发是发现,明是明白,也就是真正悟得了。 西方极乐世界能不能去,就在信愿之有无。那好了,你有信、有愿,不念佛,能不能去?不能。至少要十念,十念也是行。有坚定的信愿,修十念法,决定往生。
【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浅。】
生到西方极乐世界,有四土三辈九品。品位高下怎么得来的?是持名功夫的深浅,这是念佛的功夫。功夫深的,理一心不乱,生实报庄严土,上上品往生;功夫次一等的,事一心不乱,生方便有余土;功夫最低的叫成片,这一句佛号打成一片,生凡圣同居土。所以,四土三辈九品的原因是我们念佛功夫的深浅,这个要知道。
我们希望到极乐世界,自己的品位高。品位高,成佛快;品位低,成佛的时间长。好像读书一样,那个低的从一年级念起,到大学念四年才能毕业;那程度高的,插班,一插就插到大学四年级,几个月就毕业了,就快。我们知道这个事实,全心全力念佛,希望在此地这个预备的工作做得愈圆满愈好,到西方极乐世界增高品位。
【故慧行为先导,行行为正修,如目足并运也。】
这就说明了「信、愿、持名」这三个条件,缺一条都不可以。
【又曰:深信发愿,即无上菩提。】
这一句话也是蕅益大师的发明。因为这个发菩提心,按照古大德的说法,说得很多,说的我们很难体会,不容易了解,因此也不晓得怎么发法。这个菩提心怎么个发法,很难有很清楚、很明白、很具体简单的说明。到蕅益大师这才明了了、才明白了,真的是简要详明,非常非常难得。什么叫无上菩提心?深信发愿,对於这个净土法门、《无量寿经》一点怀疑都没有,完全相信,完全接受。发心,发什么心?求生极乐世界的心,求见阿弥陀佛的心,这个心就是无上菩提心。我们仔细想一想,蕅益大师这个话对不对?确实不错。果然深信发愿,就是前面所讲的,彻底的觉悟、究竟的觉悟、圆满的觉悟,当然这就是无上菩提心了。
【合此信愿,的为净土指南。】
「的」是的的确确,这是净土的指南。
【由此而执持名号,乃为正行。】
由此可知,这一句阿弥陀佛,从什么地方念出来?从深信切愿。这一句佛号从这里生的,从这个地方念的,这就是「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换句话说,这一句佛号的根是在深信切愿;没有深信切愿,这一句佛号念的不得力。为什么?没根,那就是古人所讲的「喊破喉咙也枉然」,你不能往生,你信的不深,你的愿力不强。为什么信不深、愿不强?对这个世间名闻利养、五欲六尘放不下,对这个世间种种情爱、贪念去不掉,障碍了你甚深的信愿,所以这个念佛的功夫不得力。只可以说跟阿弥陀佛结一个善缘,种一个远因,这一生当中不能成就。
我们知道这个事实真相,要对自己的毛病痛下决心,真正把它改掉。首先,把这个贪爱、得失去掉,对这个世间决定不贪图,所有一切得失统统不关心。得到是假的,将来死了,带不去的,不值得欢喜;失掉无所谓,我去西方极乐世界,本来我就不要。你还有什么忧虑?还有什么牵挂?还有什么操心的?当然就没有,心就安了;心清净,心就安了。要把世出世间法甩的干干净净。
古人常讲「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少一事不如无事」。虽然在佛门里面做种种的善事,修种种功德,决定不执著,「作而无作,无作而作」。有机会做,尽量的做,心里头痕迹都不著;换句话说,不妨碍清净心,心地还是没有染著,这就对了。
【大本亦以发菩提愿为要,正与此同。】
大本是指《无量寿经》。他这些话是在《弥陀经要解》里面所说的。《弥陀经》跟《无量寿经》是同本,同一部,只是一个说的详细,一个说的简单而已。
【故今以发菩提心、一向专念为大本之宗,正是遵奉莲池诸祖之垂教也。】
莲池、蕅益大师都是净土宗晚近了不起的祖师大德,他们给我们的教导,给我们的指示,决定不会有错误。下面一段是举《观无量寿经》里面,这是经上所讲的菩提心。
【观经云:若有众生,愿生彼国,发三种心,即便往生。】
经上教给我们一心不乱,怎么会来了三种心?诸位要晓得,此地讲的三种是一心。一心有体有用,「至诚心」是体,是一心的心体,后面两个是作用,所以确实是一心。「深心」是自受用,「回向发愿心」是他受用。就是我们的真心,怎么对自己,怎样对别人;对自己是深心。
我们先说真心是「至诚心」,真诚到了极处,是真心的本体。换句话说,我们在这个世界上,处事待人接物,别人虚情假意对我,我怎么样呢?我要以真诚待人。「那用真诚待人,不就吃亏了」;是的,世法吃亏了,西方极乐世界占便宜了,这个帐要会算。不怕吃亏,不怕上当,绝对不在乎。我们要去的是西方极乐世界,如果怕吃亏,怕上当,处处跟人计较,眼前你能保住一点小利益,西方极乐世界去不成了,这个损失就太大太大了,没有办法计算的,这个一定要知道。
我们要真诚,为什么?诸佛菩萨真诚,西方极乐世界的人没有一个不是真诚的。我要到西方极乐世界,首先我的心要跟他们一样,不欺骗自己,不自欺,不欺人,这是往生西方世界先决的条件。
「深心」是好善好德之心。什么是善?世出世间一切善法,没有比念佛更善了,没有比往生西方世界更善了,自己的爱好就是这一条,其他的统统都没有。
把自己所修所行的一切功德利益,回向给众生、回向菩提、回向实际;换句话说,自己所修一切智慧福德,也叫一切众生共享,自己不需要享受,让大家共享,这就是「回向发愿心」,这个心跟佛度化众生的心相应,心心相应。
【具三心者,必生彼国。】
为什么?我的心跟佛的心一样,哪有不生的道理!所以,我们修学这个法门,心同佛心,愿同佛愿,解同佛解,行同佛行。我们的「心愿解行」与阿弥陀佛相同,与释迦牟尼佛相同,与十方三世一切诸佛相同,决定往生,一点疑惑都没有了。这一段文长,因为它非常重要,我们今天就讲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