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如何实践弥陀大愿 - (第二集)
如何实践弥陀大愿  (第二集)  1989/10  台湾板桥体育馆  档名:02-010-0002

  诸位法师,诸位同修,今天印刷厂将我们的讲演大纲印出来了。昨天跟诸位报告的就是大纲前面这一段解门,也就是净宗修学理论的依据,净土五经一论。在现前佛陀教育基金会出版的《净土五经读本》是我们净土宗最完备的典籍,诸位同修如果有意修学都可以请到这一部经典。今天继续跟诸位报告的就是行门,真正谈到修行,修行这两个字的意义我们一定要清楚,不能够曲解了,更不能够误解。所谓「行」就是行为,行为包括得非常的广泛,我们身体的一切动作是行为,我们的言语也是行为,我们的思想,对於宇宙人生一切万事万物的看法、想法都是行为。所以行为虽然无量无边,如果我们把它归纳起来,总不出身、语、意三大类,这在佛法里面称之为三业。

  三业的造作,如果有了过失,也就是有了错误,譬如说我们对这宇宙人生万事万物,我们的看法看错了,我们的想法想错了,我们的言语,我们身体做法做错了,把这些错误修正过来,这叫做修行。所以修行这两个字的定义是修正我们身、语、意三业错误的行为,这是修行的真义。如果我们只认为平常我们念佛、拜佛、礼诵是修行,这个意义未免太窄小了。当然诵经拜佛是修行的一部分,实在讲这一部分等於说是我们学校里教室的作业,课堂的作业,我们早晚礼诵。可是它真正的意义是要把礼诵的精神带到我们日常生活之中,使我们在生活上、在处事待人接物都能够避免一切过失,这个修行目的才真正的达到。

  既然这样说,行为的善恶、行为的邪正必定有一个标准,如果没有标准,我们怎么晓得我们的行为有过失?在佛法里面这个标准是分许多层次,譬如说从大的方面来分,五乘佛法,五乘佛法就是五个不同的标准,人乘有人乘的标准,天乘它的标准比人就要高了。佛在经论上告诉我们,人乘的标准是五戒,要严持五戒。五戒相当於儒家所讲的五常,五常是儒家教学道德观念的标准,仁义礼智信,相当於佛法里面讲的五戒。天乘的标准比我们高了,天要修十善业道,要修慈悲喜舍四无量心。所以它是以十善、慈悲喜舍为它的德行标准,它比我们要高,没有高水准的德行不能够生天。

  再往上面去是声闻,我们常讲的阿罗汉,阿罗汉是超越三界,他的标准就更高了。像我们现在出家众所受的戒律,比丘戒、比丘尼戒,就是声闻修行的标准,以这种标准要提升到将我们的见思烦恼断尽,这才能够证阿罗汉果。见思烦恼里面首先是破见惑,三界有八十八品,见惑破了之后,这才证到小乘初果,也就是我们常讲「趣入圣流」,这是小乘的圣人了,证位不退,不会再退到三界凡夫的地位,不会退,只有往上升,不会退到凡夫。须陀洹称为位不退,三不退里面得到第一个,位不退。昨天也曾经跟诸位报告过,通常我们讲成佛要三大阿僧只劫,是从证得须陀洹这一天算起的,如果我们没有能证到这个位次,这都不算。所以我说我们在座的同修,过去生中无量劫的无量劫都曾经闻法修行,但是从来没有一次达到须陀洹的标准,所以我们依然是六道生死轮回,这一点要特别的注意。

  再往上面去这就是菩萨乘了,菩萨乘的水准就更高了,在戒行方面来讲就是菩萨戒。菩萨戒有很多种,我们通常所受的,出家人受的《梵网经》,依照《梵网经.心地戒品》十重四十八轻;在家同修多半依《璎珞经》六重二十八轻,这是在台湾普遍我们受的菩萨戒本,是采取这两种。另外像太虚大师,过去他一生是极力提倡《瑜伽戒本》,《瑜伽菩萨戒本》,出在《瑜伽师地论》,很可惜这个戒本很少人采用,它确实有它殊胜之处。菩萨的标准为什么这么多?菩萨的机非常之广泛,佛为了应机说法,各种不同根性的人,所以它这个戒条内容、结罪的轻重有所不同。但是它的精神、义趣是相同的,这一点我们要晓得。

  所以学佛从哪里学起?要从严持戒律,因戒生定,因定开慧,这个是必然的过程,没有法子躐等的。如果我们说把戒律舍弃掉了,给诸位说佛法就没有了。正如同儒家,儒家把礼舍掉了,儒也没有了。戒没有了佛就没有了,佛没有了,我们现在这个佛教算什么?现在佛教算佛学,算佛法的形式、样子,没有内容。这一点出家、在家的同修真正要想续佛慧命,弘法利生,希望佛法常住世间,普遍利益一切众生,我们要彻底觉悟,要真正回头,严持戒律,要从这个地方做起。这个在这两天都要跟诸位深入报告的。

  我们净宗提出修行五项科目。第一项就是净业三福,在这个表解行门里头第一段。这个三福是「三世诸佛净业正因」,这是经文,是本师释迦牟尼佛亲口说出来的。由此可知,这个三条十一句,无论你是学哪一宗、学哪一派,必须要修学的。大乘佛法统统以这个十一句做基础,你要不依照这个修学,你的正因就没有了,因没有了,哪来的果报!有因才会有结果,没有因决定没有结果,可见得这三条是非常的重要。

  这个三条出在《观无量寿佛经》。《观无量寿佛经》的因缘很特殊,是频婆娑罗王他的儿子,就是阿闍世王,要用今天的话来讲,他是受了提婆达多的挑拨,发动了一次政变,把他父亲的王位夺过来了,把他父亲害死,把他母亲幽禁,这是大逆不道。所以韦提希夫人,就是阿闍世王的母亲,感到人间非常的痛苦,儿子不孝,大逆不道,杀父亲、害母亲,破坏正法,於是乎就感觉得这个世界太苦了。她是虔诚的佛教徒,是释迦牟尼佛的学生,在被幽禁的时候,在宫廷里面哀求,希望释迦牟尼佛能帮助她,他方诸佛世界有没有环境好的地方,我很想去,这个世界我不想住了。佛有神通,韦提希夫人心里一动念,佛在灵鹫山说法就知道了,所以佛带著目犍连、带著阿难,三个人就到皇宫里面去。韦提希夫人见到佛来了之后就向佛请教,求佛指点。释迦牟尼佛非常慈悲,就将十方诸佛国土以佛的神力统统现在韦提希夫人的面前,让她亲眼去看,亲自去选择。韦提希夫人看了一切诸佛的刹土,最后她自己选择了阿弥陀佛极乐世界。这个不是释迦牟尼佛劝她的,是韦提希夫人自己选择的,这个用意很深。

  这是亲眼见到十方诸佛刹土,你想到哪一个佛世界去?韦提希夫人选择的当然是最好的,当然是一切诸佛刹土里面最殊胜的,她才会选择。她的选择,实在讲,也就代替我们选择。选择之后向释迦牟尼佛请教了,那我要用什么方法才能去得成?这就请教修学净土的方法。《观经》讲修行方法,讲「观想念佛,观像念佛,持名念佛」,所以净土宗修行的方法全在《观无量寿佛经》。世尊没有讲方法之前,先给她讲要修三种净业,就是此地恭录的这一段经文,这十一句。由此可知,这是修净土的最初方便,也就是修净土的根基。如果我们这十一句要是做不到,你佛号念得再好、念得再多,要往生都不太容易。好像我们要盖房子一样,这是打地基,基础不稳固,这个房子盖了不牢靠,它会倒塌的。由此可知,这个基础是比什么都重要。

  现在大家请看这个经文,「一者。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这是第一福。第一种净业一共有四句,这四句非常重要。一开端世尊教给我们要孝亲、要尊师,跟孔老夫子的教学主张完全相同,世出世间法都是建立在孝道的基础上。所以诸位同修要真正发心求生净土,要想见阿弥陀佛,这一生真正超越轮回,往生极乐,圆成佛道,你从什么地方修起?从你孝顺父母、尊敬师长,从这个地方做起。十方三世一切诸佛菩萨没有一个不孝顺的,你要是不能够孝亲尊师,你所修学的法门就不相应,这是大家要特别记住的。因为在现前的教育,对於孝亲尊师可以说已经疏忽了,完全不重视了。在国外没有孝道,也没有师道,现在我们中国逐渐也把这个疏忽了、舍弃了,只著重在科技的传授、科技的教育,伦理的教育大家疏忽掉了,所以这个社会、这个世界才大乱。将来有什么样的灾难我们不敢预料,但是我们可以肯定的说,灾难必然是有的。为什么?人心违背了伦理道德,这是天下大乱的主要因素。

  佛法常说,共业里面有不共业,所以学佛的人要修不共业。不共业就是依照佛的教训我们认真的去修学,我们将来所得到的果报不会与大家相同,可以幸免於灾难。换句话说,就是我们要认真孝养父母。孝养父母不仅是对於父母的物质生活我们要照顾,最重要的是要劝父母念佛,劝父母求生西方极乐世界,永脱六道轮回,这是孝顺到了极处,这是一个人真正尽到了究竟圆满的孝道。师长是我们法身慧命的父母,如果我们对於老师的教训不能够依教奉行,诸位想一想,我们的学业怎么可能有成就?实在说,真正达情明理的父母师长,不会要求子女孝顺,也不会要求学生奉事,不会要求的。世出世间圣人提醒我们,这样教导我们,就是因为孝敬是性德。

  我们学佛目的是在明心见性,诸位要记住,明心见性绝不是单单只有禅宗提倡,禅家讲明心见性,我们净土宗讲一心不乱,一心不乱里面又讲事一心与理一心,理一心就是明心见性,说法不一样,意思、境界是一样的,是一桩事情。教下所谓大开圆解,这个大开圆解也是明心见性,他要不能明心见性,他怎么可能大开圆解?可见得一个境界、一桩事情。佛在一切经论里面,往往有很多个名词说法,佛为什么用这么多名词?因为佛希望我们不要著相,知道是这么一桩事情就对了,不管怎么说没有关系。所以佛用很多的名词,教我们对於名相不要执著,用意在此地。

  孝敬是性德,要开发本性,也就是说要明心见性,要用什么方法来修?一定要用性德,唯有性德才能够开发自性光明、自性的功德。由此可知,这两个字非常的重要,尤其是尊师,老师的话要不听,那实在讲就很难成就了。每一个做老师的总希望学生有成就,不但希望学生有成就,实在讲,他真正的心愿是希望学生能够超过自己,所谓是后来居上,青出於蓝,这个老师才是好老师。如果那个老师吝法,我教的学生,学生不能超过我,我教他要留一手,怕这个学生将来超过我,老师就吝法,这就不是一个好老师。后一代能够超过前一代,社会才有进步,众生才有幸福。如果后一代不如前一代,换句话说,这个社会永远没有进步,一代不如一代,那就可怜了,那就太苦了。所以每一个做老师的人都希望学生的成就超过自己,所以他的教学一定是尽心尽力。

  尽心尽力的教,学生要听话才行,要能够顺从老师,才能够接受老师的教导,尊敬老师才能够体会老师的心意。今天有一个小册子是《印光大师护国息灾法语》,赠送给诸位。印光老法师以前说过,「一分恭敬得一分利益,两分恭敬得两分利益」,这个恭敬是学生对老师。昨天也给诸位略略提了一提。「善教莫如善学」,老师教的方法高明,实在讲,不如学生会学,会学就是学生的态度非常虔诚、非常的恭敬。学生会学,才能够真正得到老师的教义,这是我们必须要认识的。世出世间法在过去都讲求师承,师承就是你的东西跟哪一个人学的,什么人传授给你的,这就是师道之渊源。现在在我们这一代已经看不到了。我给诸位同修说,我学佛还沾到一点点师承的边缘,这是我非常的庆幸,实在很难得。

  我在民国四十七年到台中去拜李老师,我想跟他学。那个时候我还没有出家,我是居士的身分,是由朱镜宙老居士介绍我去的。我发心想跟老师学,老师见了面之后,就给我开了三个条件,就是约法三章。他说你想到我这儿来,很好,但是要遵守三个条件。第一个条件是从今天起只准听我说法,老师说只准听我说法,除我之外,任何法师、居士大德说法不准听。第一个条件,只可以听他一个人的。第二个条件,他老人家说,你看书不管是看佛经、是看世间一般的书籍,不经过他同意不准看。就是我们读经也要经过老师同意,老师说这个你可以看,这个你不可以看,不可以看就不能看,要得他的同意,这是第二个条件。第三个条件,老师说,你从前所学的我不承认,一律作废,入我门来从头学起。这三个条件听起来很苛刻,我想了一想,还是接受了,就拜他做老师。但是他还是有原则的,告诉我这三个条件给我的期限是五年,要遵守五年。换句话说,五年之内不可以听任何人讲经,只可以听他一个人的。

  这样我才留在台中跟李老师学习。实在说这就是我们中国自古以来儒佛师承所讲究的原则,所谓是五年学戒。学什么戒?老师的教诫,五年遵守老师这三条戒律,这才建立起师生的关系。他认真的指导,我们认真的学习,他如果不尽心指导,他对不起学生;学生不能认真的学习,对不起老师。师徒如父子,关系非常之密切。我们学到半年就体会这个利益。为什么?心定了。不会像这个地方有讲演,那边讲演,天天去,到处去听,听得满脑袋无所适从,不晓得哪一个法门好。所以这一下子禁止了,不准你听,不准你看,只准跟一个人学,好!头脑慢慢清醒过来,一条路、一个方向、一个目标,的确很有受用。所以学了半年之后,自己感觉到这个好处,对於老师真正的感谢。他要求我五年,我又自动延长五年,我跟他十年,十年守他这个三条的约法。

  今年四月间我在新加坡讲《无量寿经》,演培老法师对我非常的爱护,我到新加坡,他到机场接送,我非常之感谢。他邀请我到他的道场,给他们那边的信徒讲开示,我只有唯命是从。到那个地方,我看到年轻人不少,我就鼓励年轻人要认真的跟演公来学习。特别是演公的唯识,今天在全世界没有能够跟他相比的,这一个法门要是失传了,非常的可惜。所以我就勉励年轻同学要跟演公,我就把我从前跟李老师,一进门的时候提出这三个条件告诉大家,希望大家也能够以这样的心态追随演培老法师。我讲完之后下了台,演公拉到我的手到会客室里面去饮茶,他就告诉我,他说我小的时候做小沙弥,在观宗寺,谛闲老法师对他的要求也是这三条。那个时候我们很不服气,好像那个老和尚太专制了、太跋扈了,怎么只可以听他的不能听别人的?到后来才晓得好处,真正的感激。演公的根基是在观宗寺谛闲老法师给他打下的基础,他今天有这样的成就,决定不是偶然的。

  今天这个佛法在台湾表面上好像很兴盛、很普遍,讲经的法会很多,道场很多,真是世界第一了。可是我得提醒同修们,如果你们要想真正有成就,一定要跟定一个老师,时间至少是五年。五年以后再参学,到处听,可以了,为什么?你已经有了戒学、定学、慧学,你已经有了三学基础了,然后听别人讲,你心里面有主宰。他讲的哪些我能够得到利益、得到受用,哪些我不需要的,你可以挑挑拣拣,选择你所需要的,对你有好处。如果没有三学的基础,听多了就坏了。听多了,不知道这个与自己是否相应,你什么法门都学,什么经典都读,到最后是一无成就,就是你学得太杂了,学得太乱了。佛法讲求精进,精是纯而不杂、精纯,进是进步。我们本省的同修,这个求进步的心很恳切,大家的确是非常之进步,但是不精。是什么进步?叫杂进、乱进,不是精进,这个跟六波罗蜜不相应。这是我提醒诸位同修,师道对我们修学成功失败是最重要的一个关键。

  你看世尊在《阿难问事佛吉凶经》里面就教给我们,一定要跟随一位明师。佛所讲的明师,是明心见性的真正善知识,跟著这个老师去学习,那你决定不会错。但是一个真正的善知识,他的要求,初学的人看起来实在是有一点苛刻,有一点不尽人情。你像李老师对我的要求,一般人听了就不以为然,不尽人情,我还是接受了。如果我要不接受,说老实话,我也没有今天的成就,我还是接受了。现在才晓得李老师对於我爱护备至,确实照顾了我几十年,一直到他圆寂,念念照顾到,这是我非常感激的,老师的恩德超过了父母。所以奉事师长,我们要认真努力的来修学。

  第三句是「慈心不杀」。佛门里头常讲,「慈悲为本,方便为门」。所以本师的德号释迦牟尼,这个释迦就是慈悲的意思,释迦翻作能仁,就是他能以仁慈的心待人接物,这也是他教学的目标。所以在三福里面,孝亲尊师之后,第一句话就是要培养慈悲心,佛是大慈大悲。所以我们要想学佛,先要修慈悲心,对待一切众生我们要爱护,我们要主动的、尽心尽力去帮助他,帮助他破迷开悟,帮助他离苦得乐。这个离苦得乐是果,破迷开悟是因,迷惑颠倒这就有苦,一个人觉悟了就快乐了、就自在了,不迷了就自在了。

  底下一句「修十善业」。所以第一福是人天福报,换句话说,学佛要从做人学起,人都没有做好,怎么能成佛?所以第一福是人天福报。人天的善恶就是以十善业为标准。十善业也就是五戒的展开,比五戒说得详细。身,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这是对在家同修说的,一定要严格的遵守;口业,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意业,实在说,於世出世间一切法不贪、不瞋、不痴,这就是善恶的标准。如果违犯了这十条,那我们所造的业是恶业,也就是过失、错误。依照这十条把它改正过来,这个叫做修行。修行就是修正身、语、意三业的行为,依十善来修行,这个是佛法修学的根本。修学的根本非常的重要,没有这个根本,念佛也不能往生。诸位要知道,念佛的人很多,往生的人很少,什么原因?这些念佛人把这个基础的修学忘失了,绝对不是说你每天念这一句阿弥陀佛,将来就决定往生了,没有。你要是不懂净宗的教义,不晓得它的理论、方法、境界,念这一句佛号,口善而已!口善,心不善、身不善,那怎么行?怎么能往生?三业里头最重要的是意业,就是心要善,心善,身、语自然就善了。所以修行的重点是在修心,要从根本修,根本修就是修心。

  第二条,「二者。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这一条是讲二乘福,二乘我们通常讲小乘,就是阿罗汉、辟支佛,我们佛门称之为声闻、缘觉。前面这一条是世出世间的共法,共同修学的,第二条是二乘,就是声闻、缘觉、菩萨三乘共学。前面这一条,「孝顺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是五乘共学;第二条三乘共学,声闻、缘觉三乘共学。第一句「受持三皈」,受是接受,持是保持,三皈是佛法修学的最高指导原则,也就是说三乘修学的标准就是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我听说明天有一些同修要我给他们传授三皈,我在此地就把三皈的意义给大家概略的介绍,明天我们举行一个仪式就可以了,不必再要讲解了。把这一桩事情跟大家讲清楚,实际上就是传授,佛面前行个礼那是形式,真正的传授就是听讲。

  三皈是出世间法的修学准则,这个三条是从你初发心学佛,一直到证得无上菩提都不能够离开的,都必须要遵守的,也就是说到了等觉菩萨还是要遵守,的确是三乘共学。这个皈是回头、是回来,回皈;依是依靠,依靠什么?依靠三宝。这个三宝,跟诸位说是自性三宝,这是我们真正的皈依处。六祖惠能大师在《坛经》里面讲这个三皈依,讲得非常之好。《坛经》我在过去讲过很多遍。他老人家讲的三皈,他说皈依觉,就是觉悟的觉,皈依正,邪正之正,皈依净,染净的净,清净的净。他不说皈依佛、法、僧,他说皈依觉、正、净。接著他老人家说,佛者觉也,法者正也,僧者净也。这样一说明,我们对於三皈的意义很容易明了,不至於发生误会了。所以皈依佛,皈是回头,从哪里回头?从迷惑颠倒回头;依什么?依自性觉,觉而不迷,这个叫做皈依佛。所以大家要记住,皈依佛不是抱著佛的大腿,佛你保佑我,你救救我吧!那是不是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他怎么能保佑你?没有这个道理。如果你二六时中,六根接触六尘境界,常常提醒自己我要觉悟,我不迷惑,这就是佛保佑你了,真正保佑你了。觉而不迷,这是皈依佛。

  第二皈依法,法是正知正见。像《法华经》上说,「开示悟入佛之知见」。这个皈依就是从错误的知见,也就是我们错误的想法、错误的见解、错误的看法,回过头来,要依自性的正知正见,这叫做皈依法。第三句皈依僧,僧不是出家人,僧是自性净,也就是说我们从一切染污回过头来。染污是讲心地的染污,我们心里面起了妄念,生了烦恼,妄想烦恼就是心地染污。我们从这个染污回过头来,依自性清净心,这个叫做皈依僧。这就是六祖讲的皈依觉、皈依正、皈依净,这个叫皈依三宝。

  你请一个法师来传授你三皈,就是这个法师要把三皈依的真正意思讲解给你听,你从今之后,确确实实能够从迷惑颠倒、邪知邪见、一切染污回过头来,依自性觉、自性正、自性清净,从今天起一直到成佛,要记住佛这三个基本戒条。所以这个是大小乘佛法修学的最高指导原则,这是把佛门修学的原则传授给你,这个叫做传授三皈依。你接受之后你要能够保持,我念念当中,这个眼见色、耳闻声,乃至於心里的念头,我常常想到,我要觉、我要正、我要清净,这才叫做受持三皈。现在这个三皈,皈依我一个法师了,这个很糟糕,这个是很大的错误。

  印光大师在这个小册子里面,有一段说得很好,因为他最后也是讲这个三皈,传授三皈。这一段文在第五十五面,倒数第二行,我们从头念起,念一遍大家就知道了。「所谓皈依者,乃皈依一切佛、法、僧三宝,非皈依个人,例如今日各位来皈依,我不过代表三宝授证皈依」,授是传授,证是证明,给你做证明,「并非皈依我一人。每见僧俗有误解皈依意义,在家人则曰我皈依某法师,出家人则曰某是我皈依弟子,遗大取小,废公为私,可悲可叹!」老法师非常之感叹,皈依错了。如果这样皈依的话,你不是皈依三宝,你是皈依某一个人,不是皈依三宝,与三宝不相干,这是大家千万要记住。刚才跟诸位讲的这是三皈的正义,真正的意义,你们听了之后,就等於我把三皈传授给你们了。

  其次要说的就是住持三宝,住持三宝是形式,我们对於住持三宝要恭敬、要护持,为什么?佛法能够常住在世间,能够普遍弘扬利益一切众生,就要靠住持三宝。住持三宝,佛不在世,所以佛像等於是佛宝,我们见到佛像等於见到佛一样,见佛像如同见亲佛,经典是法宝,出家人是僧宝,这个叫做住持三宝。这三宝的功德很大,大在什么地方?大在他能够提醒我们,启示我们自性三宝,因为我们常常会忘掉。家里供佛,一看佛,我今天要觉而不迷,就提醒我自性觉了,我这个皈依佛就没忘掉,见到佛像,我皈依佛了,我要觉而不迷。看到经本,正知正见,我今天的思想见解要正确,不能有错误,所以它可以提醒我们。看到出家人,六根清净、一尘不染,他清不清净与我不相干,我自己要清净,这个样子提醒我,我要六根清净一尘不染。

  所以这个住持三宝,他能够时时刻刻提醒我们皈依自性三宝。如果没有住持三宝的形像,我们今天虽然皈依了,到明天就忘得干干净净了。所以住持三宝的形像对於我们修学、策励、警惕是无量无边的功德。就是一个出家人他破戒了,他做很多坏事情,他的功德还是很大。为什么?那个真正修行人一看到他,我要自性净!你穿著在家衣服没有这个效果,提不醒人家,这个样子就能够提醒人家,我要六根清净、一尘不染。所以这就是他的功德,是在家人比不上的,这一点诸位同修要知道。所以真正修行,修自己不是修别人!别人修得好,实在讲我们也沾不到光;别人修得不好,与我不相关,没有关系。所以真正修行人要照顾自己,不要去管别人,对别人要一体恭敬。这个意思我们留在明天跟诸位讲这最后一个科目十大愿王,「礼敬诸佛」,再跟诸位详细报告。

  所以这个住持三宝我们一定要恭敬。对於住持三宝的心态要平等,不能说这是我的皈依师父,我对他特别亲热一点,那个不是我的皈依师父,我对他远离一点,那这个观念就错误了。你并没有皈依三宝,刚才讲的你是皈依某一个人,你是某一个人的弟子,你不是三宝弟子,这样的皈依有过失,这个过失很大。大在哪里?僧团本来是团结的,你自己在里头制造党派,把僧团分裂掉了,把僧团破坏掉了,这一个心态就是戒律里面所讲的破和合僧,破合和僧的果报在阿鼻地狱。所以自己堕到阿鼻地狱,将来还不晓得什么原因堕落的,这很可怜、很可悲的。

  所以我跟诸位传授皈依,给诸位做证明皈依,我发给你的皈依证,我皈依证上面写的是「三皈证明阿闍黎」,我是给你做证明的。你要是认为你皈依我了,我不承认,因为将来你堕地狱,不会把我牵连过去。我得把话讲清楚,我的皈依证上写得很明白,我不会受牵累的,我是给你做证明的。所以说皈依三宝,看到所有出家人都是师,要一律平等的看待,不要有分别心,没有分别心就是培养你的平等心,没有分别心就是修你的清净心。这个清净心、平等心就是你的真心,就是真如本性。特别是净土宗,你看这个《无量寿经》,清净平等觉!阿弥陀佛也叫清净佛,也叫平等觉佛,可见得净宗特别重视清净平等,觉而不迷。所以我们对待一切的法师,不管是中国、外国,老法师、年轻法师,要以平等心看待,要以清净心看待,要以恭敬心看待,不要有分别,不要有执著,那你是无量的功德,这是希望大家要注意到的。

  皈依最切要的意义,这是我们讲到本宗了,刚才讲的这是一般普遍的,佛门里面传授的修行最高的指导原则。现在我们修净土宗,我们希望将来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那么我们这个佛法僧三宝,应该如何来选择?在此地我要特别告诉同修们,专修净宗的人,我们皈依佛,在住持三宝上来说,我们皈依阿弥陀佛,认定了阿弥陀佛是我的老师。阿弥陀佛不是过去佛,不是未来佛,是现在佛,他在西方极乐世界,咱们认定他做老师,一心一意依靠他。善导大师教给我们,身专礼阿弥陀佛,我们每天拜佛就拜阿弥陀佛;口专称阿弥陀佛,口里头念念念阿弥陀佛;心里头专想阿弥陀佛,三业专修!大师说一百个人修一百个人往生,一千个人修一千个人往生,一个都不会漏掉的,万修万人去。认定了,皈依佛,阿弥陀佛。

  皈依法,法就是《无量寿经》,净宗第一经,我这一生依这一部经就够了,把这一部经天天读诵。我过去劝同修们,每一天至少把《无量寿经》念一遍,一生不能够缺。为什么?念熟了之后,这个经像一面镜子一样,我们行为有了错误,思想有了错误,会想起来佛在经上怎么教给我们的,用这一部经的理论方法修正我们错误的行为,使我们真正能够做到正知正见,这个知见跟阿弥陀佛的知见完全相同、完全相应。你只要把这一部《无量寿经》句句话都做到了,给诸位说你就是阿弥陀佛,因为你跟阿弥陀佛没有两样了。所以我们皈依法就依这一部经就够了。如果你还嫌这一部经不够,那么有净土三经、净土五经。五经之外,我觉得不能太多了,太多了就杂了、就乱了,五经已经嫌多了。所以五经,其余四种可以做参考,偶而看看可以,专攻一种,从《无量寿经》一门深入,将来我们自己在这一生得健康长寿。实在讲,现前就得无量寿,因为往生是活著往生,并没有死,死了就不得了,死了就不能往生了,往生是活著往生的。我们一口气没有断,看到阿弥陀佛来接引我们,阿弥陀佛我跟你去,那活著走的!是走了以后才死的,大家要记往是走了以后才死的,不是死了以后才走。所以这个无量寿是我们这一生亲身证得,现在就是无量寿。这叫皈依法宝。法宝这都是很踏实的,现在一般人讲真正三皈落实了,法宝就是《无量寿经》。

  僧宝,第一个净宗的僧宝是大势至菩萨,怎么说是大势至菩萨?《大势至圆通章》一开头,他向世尊提出报告,「我与五十二同伦」,我们恍然大悟,他是净宗第一个僧宝。五十二同伦,这个五十二位是讲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妙觉,从初发心一直到成佛,用什么方法?就是一句阿弥陀佛,这个了不起!「不假方便,自得心开」,他不用其他的方法,就是一句阿弥陀佛,从初发心一直念到成佛,一个方法成就的,所以净宗初祖就是大势至菩萨。《大势至菩萨圆通章》是我们净土宗的心经,虽然文字不多,净宗的义理包括尽了。所以我们这个僧宝是以大势至菩萨、观世音菩萨、普贤菩萨、文殊菩萨、弥勒菩萨,他是我们的同学,他是我们的榜样。我们跟大势至菩萨学念佛法门,一门深入;我们跟观世音菩萨学慈心不杀,大慈大悲;我们跟普贤菩萨学十大愿王;我们跟文殊菩萨学真实智慧;我们跟弥勒菩萨学「生平等心,成喜悦相」,弥勒菩萨代表这个意思,心地清净平等,对待一切人满面笑容。你看弥勒菩萨的塑像,见到任何一个人欢欢喜喜,满面笑容。所以这个五位就是我们皈依的僧宝。

  所以净宗的三皈非常踏实,我们确实有依靠。依靠这个住持三宝开启自性三宝,就是《无量寿经》里面所说的,「开化显示真实之际」,真实之际就是真如本性,所以这个皈依是非常踏实。因此我们皈依的法名就统一了,这个法名用什么?在《无量寿经》里面。《无量寿经》九十二面第四行最后一句看起,我把经文念一念,「四万亿那由他百千众生,於无上菩提未曾发意,今始初发」,这就是指我们,我们於无上菩提没有发过心,现在才发心,初发,这就是指我们这些人。「种诸善根」,今天我们开始念《无量寿经》,念阿弥陀佛,认真的来修觉正净,这个就是种诸善根。「愿生极乐,见阿弥陀佛」,佛给我们授记了,「皆当往生彼如来土」,我们将来个个都会往生,这经上讲的,它就是讲的我,不是讲别人。将来「各於异方次第成佛,同名妙音如来」,将来我们这一帮人到了西方极乐世界,在那里修学成功了、成佛了,到他方世界教化众生,我们这个佛的名号都叫做妙音如来。因此我们的法名都叫妙音,现在诸位是妙音居士,将来你是妙音如来。

  你看这个经本与我们有关系,这个经本不是别的,是我的经,是我们自己的经。我传授你们,叫你们都是妙音居士,我也在其中,我不能漏掉,所以我也用妙音。这个封面,我底下一个图章就是妙音,封面上下面这个图章就是妙音,所以我们大家同名同号。现在在这个世间,你们是妙音居士,我这个是勉强称个妙音比丘,实在讲不敢称,比丘不敢称。但是将来到了西方极乐世界是妙音菩萨,成佛都叫妙音如来,这一会是无比的殊胜,无比的庄严。我把三皈精义,这个精要的义趣,在这里圆圆满满传授给大家了。如果明天你们需要举行一个仪式,仪式很简单,我给你做证明,我们发的这个皈依证,法名统统是妙音。这是第二福里头讲的受持三皈。

  第二句讲「具足众戒」。众戒范围包括很广,最低限度,我们要把五戒十善认真的修学,决定不能够疏忽。除五戒十善之外,持戒的意义是广泛的,国家的宪法法律,社会的风俗,道德观念,我们统统要遵守,这些都是属於戒条。你能够奉公守法,无论到哪一个国家地区都会被当地人所接纳,都会受当地人的欢迎,我们劝他念佛、劝他学佛,这个法缘就殊胜。所以持戒包括了守法,这个是一定要懂得的,不能说持戒,这个戒单单讲佛的戒律,那个意义就很窄小。戒包括一切法律,一切的风俗习惯、道德观念,全包括在里头,是我们应当要遵守的。

  「不犯威仪」,这个威仪现在来说就是礼貌、礼节。人一定要懂礼,孔老夫子说得很好,「不知礼无以立」,在过去的社会如果不懂礼,在这个社会上没有法子立足,所以礼非常之重要。我们在外国,我们觉得外国人他最大的好处有两条,这个中国五常里面「仁义礼智信」,外国人有两条他做得很好,做得很彻底。第一个是他有礼,外国人很有礼貌;第二个,外国人守信,非常注重信用。在国外,如果一个人没有信用那就非常可怜,的确他在社会上没有法子立足,所以这个信用他一定要遵守,非常讲求信用。所以五常里头,外国实实在在这两条做得很好,我们看到之后很欢喜、很佩服。这个三乘共学就跟诸位介绍到此地。

  下面第三条,第三条叫大乘不共学,唯独菩萨学的,二乘人没有,人天也没有。所以是第一条五乘共学,第二条三乘共学,第三条唯独菩萨学,叫大乘不共学。这一条有四句,「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这个四句非常之好。首先叫我们发菩提心,什么叫菩提心?菩提心不好讲,也不好懂。《大乘起信论》里马鸣菩萨给我们的解释说,第一个是直心,第二个是深心,第三是大悲心,这三种心叫做菩提心。佛在《观无量寿佛经》里面给我们讲的三心是至诚心、深心、发愿回向心。这两个讲法合起来看,菩提心的意义我们就很容易理解了。马鸣菩萨讲的直心就是至诚心,真诚到了极处,真诚到极处这个心是菩提心的本体,深心跟大悲心是至诚心的起用。

  真心起用可以分为两大类,一个是对自己,自受用,一个是对人,他受用。对自己叫深心,深心就是清净心,所以我们自己受用,心要清净,愈清净愈好。昨天跟诸位说了,如果你心地清净,你百病不生,健康长寿。为什么?这个身是一个境界,境随心转,我们的心不清净就会生病,心清净了不会生病。所以你想你有病痛,你要治病,从根本治疗就是修清净心,心地清净怎么会找病?不可能的事情。心净身就清净,身心清净,境界清净、国土清净,这叫从根本修。这是我们自受用。处事待人接物要用大慈悲心,以慈心对人,清净心对自己,这是真心起用,这个叫做菩提心。

  如果就本宗殊胜的意义来讲这个菩提心,蕅益大师讲得非常好,蕅益大师在《要解》里面告诉我们,一个人真正发愿,真实发愿,愿生净土,在这一生当中,希望能够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希望能见阿弥陀佛,这一个心就是无上菩提心。他这个讲法的确经论上没有,古大德也没有这个讲法,可是我们想想看,他这个话愈想愈有道理。为什么?我们要想真正使自己这个心达到真实的清净,希望我们的慈悲心真正能够普遍到一切众生,实在说不到西方极乐世界做不到,到了西方极乐世界才能够圆圆满满的做到。正如同普贤菩萨在《华严经》上所说的,他为什么要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因为唯有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他那个十大愿王才能够圆满,可见得不生到西方极乐世界,这个十大愿王不容易圆满。因此圆满的菩提心一定是在西方极乐世界才能够成就。所以我们求生净土的这个心,蕅益大师讲无上菩提心!

  蕅益大师的《要解》是非常伟大、了不起的著作,近代印光大师对这本书特别赞叹,他说即使是古佛再来给《阿弥陀经》做个注解也不能超过其上。我们知道,印光大师是大势至菩萨再来的,大势至菩萨亲口赞叹这个注解,说古佛再来注这个经也不能超过其上,那蕅益大师到底是什么人?蕅益大师在生的时候没露相,根据印祖的称赞,我们猜想当中,蕅益大师要不是阿弥陀佛化身再来的,必然是观音、普贤之流,才能注得这么好,才能注得这么透彻!绝对不是普通人,是佛菩萨倒驾慈航而来的,我们这一代人有福!这个《要解》在我们台湾普遍的流通,我们很容易得到。何况近代有圆瑛法师的《讲义》,有宝静法师的《亲闻记》,这两种注解对於我们有很大的帮助,使我们对於《要解》的义理能够明白、能够透彻,进一步依教修行。这是说的这个发菩提心。

  底下一句「深信因果」,这一句我自己搞了十几年才搞明了。我从前读这个经非常怀疑,为什么?深信因果,对菩萨讲的,我们凡夫都知道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我们都晓得因果报应,何必对菩萨来讲?菩萨难道还不知道因果吗?那菩萨都不如我们了。所以我从前总是看到这一句很别扭,这一句应该摆在第一,应当是五乘共学才对,怎么可以把它放在菩萨,变成大乘不共学?搞了十几年,这个问题没有办法找到答案。我们看古人的注解,解释的也是含糊不详细,所以真正的意义总是有一个疑问,有一个结在这里解不开。这个是得力我这么多年来讲《华严经》,我从民国六十年开讲《华严》,一直到现在没有中断,《华严》讲了十八年,《华严经》对我的启示非常之大,从《华严经》里面恍然开悟了,这一个结解开了。

  因为在《华严经》读到十地菩萨始终不离念佛。这个念佛法门,到什么时候人家才死心塌地的修学?到登地了,初地到十地,加上等觉十一地,菩萨到这个位次,他别的法门不修了,专修念佛法门,这个时候使我想到这一句「深信因果」,我才恍然大悟!这个因果不是普通因果,不是善恶因果,善恶因果菩萨怎么会不知道?这个因果是讲「念佛是因,成佛是果」。这个因果,实在讲,许许多多的菩萨不知道,所以佛特别在此地劝这些菩萨们。菩萨要知道这个因果,马上回过头来修念佛法门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他一生很快就成佛了,圆满菩提了,何必要三大阿僧只劫,何必要无量劫,那么样辛苦的修学?他的原因就是不知道这个因果。这是我十多年从《华严经》里面体会到这个意思,这才能真正讲得通。

  再以《无量寿经》做证明,以后读到《无量寿经》,《无量寿经》里头也有说,经上讲,一亿菩萨闻不到这个法门,他退转、他堕落,退失菩提心。由此可知,这个深信因果确确实实就是相信净土法门,相信念佛是因,成佛是果,用念佛这个法门取无上菩提是最捷径的一条道路。所以这个法门最容易、最简单、最稳当、最可靠,而且是最快速的成就。我们在《普贤行愿品疏钞》里面读到,这个方法超越空间、超越时间、超越普通的因果,普通的因果那就是三大阿僧只劫、无量劫才能够成佛,超因超果,超过普通菩萨修行的因果,深信这个因果。诸位同修,你们实在是非常的幸运,无量劫来善根福德因缘今天成熟,你们能够闻到一切诸佛所宣扬的第一经,一切如来度众生的第一法门,多少菩萨闻不到的我们今天听到了,我们今天读到了。只要我们能够深信,我们的成就超越十方一切诸大菩萨,他们不晓得修多少劫才能够成就,我们这一生就成就了。这是这一句真正的义趣。

  第三句「读诵大乘」,这一条很重要,读诵大乘就是亲近如来。如果我们一天不读诵,等於说跟佛没见面,我们会把佛的教训忘掉,因此每一天读诵就是提醒我们自己。所以专修净土的人,早晚功课不用普通的课诵本,用普通课诵本与我们修学不相应,我们的修学要遵照祖师大德的教训。像觉明妙行菩萨教给我们的方法,净宗的课诵,一卷《阿弥陀经》、三遍《往生咒》、一千声佛号,一支香。早课如此,晚课还是如此。为什么?专修!我们普通课诵本里头不是专修,我们要专修。所以许多祖师大德们,他们甚至《阿弥陀经》、《往生咒》都不念,一天十万声佛号,古人许多人用这个方法。现代因为我们对净宗认识不够透彻,我们的思想、见解、行持错误太多了,所以一定要读诵大乘。

  大乘经很多,我们只要读一种就行了,这一部经是大乘经,《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所以我们只要依照这一部经,每一天读诵,专读这部经,依照这部经里面所讲的理论、方法、境界。二土世尊,这个里面四十八愿是阿弥陀佛亲口说的,释迦牟尼佛转告我们,经文是释迦牟尼佛所讲的,所以是两位世尊所说的,阿弥陀佛跟释迦牟尼佛两个人所讲的,我们依照这个经典来修学,这一生决定成就。你能够把这一部经百分之百的做到,给诸位说,你决定是上品上生,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花开见佛,你生实报庄严土。你要能够做到百分之九十,打了折扣了,还有百分之十做不到,你就是上品中生。如果再打个折扣,我只能做到百分之八十,打八折了,那你就是上品下生。像这样逐渐往下降,降到下品下生也要做到两成,百分之二十。如果两成都做不到,只能跟西方极乐世界结个善缘,这一生不能往生。

  由此可知,这个九品就是看你对这个经的教训你能够做到多少。我用这个方法来解释是非常的踏实,大家很容易明了,九品怎么来的?就是这样来的。所以如果你要想上品上生,这个经至少一天念一遍,念得很熟,如果时间很忙的话,早晨念一半晚上念一半。如果念得很熟,这一部经从头到尾念一遍四十分钟就够了,这个时间你有的。早晨念一遍提醒自己,我今天一天不要忘记佛的教训,要依照佛的教导去做。晚上念一遍是反省,我今天有没有与这个经典相违背的地方,我的思想、我的见解、我的言语、我的行为有没有犯过失。如果犯了过失要痛改前非,明天我再不犯,改过自新,这个早晚课就有真实的利益。早课提醒自己,晚课是反省,这个早晚课做得是真正有功德。而不是早晚在佛菩萨面前念给佛菩萨听,我是个乖孩子,你看你给我定的功课我都背给你听了。背完了之后,还是胡思乱想,还是胡作妄为,那这个早晚课就一点意义都没有了。这个实在讲,这是做得有罪过的。为什么?这个佛的像泥塑木雕的,你都忍心早晨骗他一次,晚上又骗他一次,天天骗他。他要是个活人,你骗他还情有可原,他是个泥塑木雕的,你都忍心骗他,这个罪过要堕地狱的。所以诸位一定要晓得这个早晚功课真正的意义,我们早晚课就没有白做。

  这是读诵大乘,我劝同修真正修净土,真正希望这一生见阿弥陀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就一门深入。如果你的兴趣是多方面的,觉得这一本经太少了,看到许多大乘经典别人都在读,好像自己有点不情愿、不甘心的样子,那么我可以补充一点,你就念净土五经。如果觉得五经还不够,还可以给你补充一点,《净土十要》,蕅益大师编的,编得非常好,分量也相当之多了。如果还嫌不够,那再加上《印光大师文钞》全集,这个分量就相当多了,堆在桌面大概有麦克风这么高了。如果你还嫌不够的话,我就告诉你,你没救了,这一生西方极乐世界没分了,到此为止。这叫专修专弘!不能再多,再多就杂了,就不得了。

  所以最聪明的人,根性最利、上根上智,只取一种,《无量寿经》或者是《阿弥陀经》,一生只奉行一种,这是上上根人。为什么?他心地清净。搞很多,一切经论都在那里读,给诸位说,那是中根以下的人,他的心不会清净。纵然在世法里头不胡思乱想,他在佛法里也胡思乱想,曲解经义,胡思乱想。这个对於我们一心不乱,清净平等觉是很大的障碍,我们自己要知道这个事实的真相,要提高警觉,要赶快回头。所以皈依觉正净,这个觉正净都在这一本经上,依照这一本经修学,三宝具足,觉正净统统在其中,这是无上的法宝。所以我今天印经,这个两年来,我全部都是印《无量寿经》,别的经是大家他们发心出钱要印,我不反对,你们去印,我自己人家供养我的钱,我印经只印这一种。为什么?我晓得这一种在一切经里面价值最高。人家供养我这个,我要替他培福,我要替他培第一福,我不会给他培第二等福,这是第一经,第一福报!所以我弘扬这部经,我印这部经,普遍布施这部经典,劝勉大家共修共学。

  末后这一句「劝进行者」。净业正因总共十一句,前面十句都是自利,都是自己利益,修自己的。菩萨道要利益众生,末后这一句是利益众生,普遍的要劝导一切同修们,要以善巧方便劝人学佛,劝人念佛,劝人求生净土。没有学佛的人我们要想法子劝他学佛,用什么方法?这个现象在台湾非常好,这是全世界所没有的,你看台湾,我们不管走到哪条街哪个巷子,都看到有人贴著阿弥陀佛的圣号,南无观世音菩萨、南无药师如来、南无文殊师利菩萨,贴在电线杆上,贴在墙壁上,到处都看到。这在国外不行,国外是犯法的,国外你贴这些东西那是违法的、不许可的,外国人没福。中国人不管走到哪里,你眼睛都会看到南无阿弥陀佛,不管他信不信,这个佛菩萨的名号落在我们意识里面去了。佛门常说,「一历眼根,永为道种」,这个佛法的种子已经种在他阿赖耶识里面,这是金刚种子,永远不坏。将来总有一天,这个种子遇缘成熟了,他会学佛,他会求生西方极乐世界。这是给没学佛的人下种子,这是我们台湾最殊胜的现象、最好的现象,外国没有。

  我们在外国尽量的推广用什么方法?我们在国外学佛的同修,我们在台湾印的这些阿弥陀佛的贴纸,我们送了很多到国外去,他们不能随便张贴。但是贴在自己家门口这个不犯法的,这是我家,我所有权,所以贴在自己门口也很好。我们同修要找他家很好找,那一条街上看到门上贴著阿弥陀佛的,那一定是我们同修家里,这是一个方法。另外一个方法,贴在自己汽车上,这个警察没办法干涉,车子是我私有的,所以车子前面后面都贴。他车停在停车场里,有些外国人,我们有英文翻译的,外国人也会念一遍,也会问问这是什么意思?我们同修就会告诉他,这是保佑我们开车平安。那外国人,这个很好,我也要一个。我们就送给他了,不给他讲别的,你念南无阿弥陀佛,保佑你开车平安,他很喜欢。所以外国人的车子也常常有贴这个的,很好、很难得,只是没有我们中国这样普遍。

  另外一个就是报纸上刊广告,刊什么广告?南无阿弥陀佛,中英文对照的。简单的几句话经文,告诉他佛法是吉祥的,佛法是带给你智慧,使你能够开智慧,带给你生活美满,这外国人看到就很喜欢。所以他也会念这一句南无阿弥陀佛,这是我们在外国接引初机所使用的方法。除这个之外,像礼请法师讲经,印经,甚至於现代的录音带、录影带,普遍的赠送给我们的亲戚朋友,更希望他们能够辗转流通,这都是劝进行者,利益众生。我们自己得到佛法这样殊胜的利益,如果不能把这一桩事情辗转告诉别人,我们对不起佛菩萨,对不起祖师,显得我们自私自利。所以我们要用全心全力来弘扬,把这个功德利益介绍给别人,推荐给别人,使这个功德利益我们普遍统统都能够得到,这就是劝进行者。

  今天时间到了,把这个修学大根大本,三世诸佛净业正因,给诸位做了一个简单的报告。明天我们的重点是在十大愿王,因为六和、三学、六度很容易懂,当然都得要说一说。明天再见,谢谢诸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