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 (第五集) 1991/6 加拿大 档名:02-009-0005
请掀开经本第十六面,第五行,偈颂第三首看起:
【愿我得佛清净声。法音普及无边界。宣扬戒定精进门。通达甚深微妙法。智慧广大深如海。内心清净绝尘劳。超过无边恶趣门。速到菩提究竟岸。无明贪瞋皆永无。惑尽过亡三昧力。】
到这个地方是一小段。这是法藏比丘对著老师立下的志愿,当然也就是要向老师求法。在一般讲,我们向一个善知识请教,必须要把自己所求的目标、目的要明确的说出来。
三毒烦恼要拔除。为什么这三毒我们去不掉?实在说,我们并不知道它是个不好的东西。如果不是佛不厌其烦的详细给我们说明,我们哪里知道贪瞋痴有这么严重,不知道,日常生活当中统统把它疏忽掉了。所以我们在这一生当中生活有许多苦难,这是眼前我们所受的,我们想离都离不开。这些苦难说实在话还并不是很严重的,严重的是往后,往后三途苦报,地狱、饿鬼、畜生。地狱、饿鬼我们没见到,畜生我们见到,虽然没有见到它的全体,至少我们可以见到一部分。你观察畜生的生活,它们很苦、很愚痴。经上讲饿鬼比畜生还要苦,地狱比饿鬼还苦。如果我们读一读《地藏菩萨本愿经》,这部经里面对於地狱的状况说得很多,也说得很详细,我们愿意受这种苦难吗?不愿意。不愿意,要怎样才能够不受这个苦难?必须要不造因,那是果报,因是什么?因就是贪瞋痴。真正能把贪瞋痴三毒从自心里面拔除掉,洗干净了,自然就不堕三恶道,三恶道跟我们没有分。所以这是我们自己致命的伤害,自己必须要警惕,要真正觉悟。
佛教给我们布施,布施是一种手段,就是断悭贪的。佛教给我们忍辱,也就是忍耐,忍耐也是个手段,是断瞋恚的,心里面不自在了,要忍耐。教给我们要用智慧,也就是理智,不要轻易去动感情。处事待人接物,理性而不是感情的,那就不愚痴。诸位要知道,感情是愚痴,所以叫痴情,不是好东西,这个要不得,要有理性,这样才能够把三毒烦恼拔除。
『惑』是迷惑,迷惑都尽了;『过』是过失,一切行为当中没有过失。这是什么力量?『三昧』之力。三昧是什么?我们必须要把它搞清楚,这是佛学的名词。三昧是梵语音译过来的,翻成中国的意思叫正受,受是享受,就是正常的享受;也翻作禅定,所以正常的享受就是禅定。我们六根接触外面境界,眼见色、耳闻声、鼻嗅香、舌尝味,这是六根对外面的对象。六根接触外面境界,这个境界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心地里面干干净净一尘不染,这叫三昧。假如接触外面,虽然心地不染,但是什么都不知道,那是堕在无明,就是堕在惑,你迷惑,你不清楚。样样清楚、样样明白又不染污,不染就是定,就是三昧。可见得「定」是在日常生活当中,不是叫你天天去面壁。眼见色不为色所动,就是眼根在色尘上入定了,这是真正入定。眼见色的时候,对外面的色相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著,外面色相清清楚楚、了了分明;清楚、明了是慧,不动心、不分别、不执著是定。所以,定慧等持、定慧等运,都是用在生活上,这是真实的禅定,定要这样修法。
方法很多,所谓是无量法门,八万四千法门,念佛是其中之一。当我们起心动念了,起心动念在凡夫来说是必然的,这一点都不奇怪。如果你不起心动念,那你都是佛菩萨再来,你就不是凡人,凡人一定会起心动念。所以古来祖师告诉我们,说「不怕念起」,起心动念不怕,怕的是什么?怕的是「觉迟」,你要觉悟得快。因为起心动念是无始劫以来贪瞋痴的习气,今天虽然觉悟了,贪瞋痴是三毒,是对我有害的,我要把它断掉,不是那么容易断掉的,它自自然然会起现行,时时刻刻它会起现行。一起来的时候,你马上就觉悟,就不怕它,把这个念头转过来。
譬如说看了合自己意思的就起贪心,不合自己意思的,就起瞋恚心,这一定道理。不管你什么念头,这个念头一生起来,念佛的人他就转得快,第一个念头是贪瞋念头,第二个念头「阿弥陀佛」,他就把它换掉了。用阿弥陀佛把你贪瞋痴的念头取而代之,使贪瞋痴的念头不能够相续,马上就把它断掉,换成阿弥陀佛,这叫做修行、这叫功夫。久而久之,你的心里面只有一句阿弥陀佛,贪瞋痴渐渐就没有。念佛,你将来到哪里去?将来成佛,这才真正『超过无边恶趣门,速到菩提究竟岸』,真正达到了。所以在许许多多法门里面,念佛法门实在是非常殊胜,它简单、容易、稳当,人人可以学,人人都能成就,一定会成就。要紧的就是在念头上转得快,这个才决定成就。
【亦如过去无量佛。为彼群生大导师。能救一切诸世间。生老病死众苦恼。】
底下这是求佛觉他之德能。前面这六句是自己成就了,自己成就之后就要像佛一样的教化众生。所以也像过去无量无边的诸佛如来,『为彼』,彼是指一切众生,就是作为他们的『导师』。导师在佛门里面是对佛的尊称,通常对佛的敬称有导师、有大师,这是不能够随便称的。如果没有这样的大智大德,也称为大师、导师,那实在就是过分了,这是不应该的。称呼应当是名实相符,这是正确的,这才是真正的尊敬。譬如你是个小学老师,我们为了尊称你,我们称你作教授,行不行?你听了一定很难过,为什么?这是挖苦人,这哪里是尊敬!普通的一个法师,你要尊称他为大师,就好比是小学教员被人家喊他作教授,就这个意思。现在这个社会乱了,称呼也乱了,这是我们要知道。
我在有些场合当中,人家也称我作大师,我马上就告诉他,我说不能这么称呼,为什么?我没成佛。等我哪一天成佛了,你再称我大师。你看连观音菩萨,观音菩萨称大士,没有称大师的,文殊、普贤我们都称大士,没称大师,诸位同修一定要晓得。否则的话,对这个出家人,我们好像尊敬他,称他为大师,实在讲,你连佛学常识都不懂。别人,内行的人看见笑话一桩,不可以过分。
在佛门有一个例外,这个例外就是净土宗的祖师称大师。这是净土宗的祖师,一般人尊敬他,称他作大师。像近代的印光大师,印光大师他老人家在世的时候,一般人称他作法师,是他老人家圆寂之后,大家尊称他为大师。为什么净土宗祖师可以称大师?净土宗这些祖师们,教给我们成佛的方法,跟佛没有两样。佛教给我们念佛成佛,他也是教给我们念佛成佛,他这个教法跟佛没有两样,可以等同如来一样的教学,所以有这样的尊称。其余像各宗各派的祖师大德们都没有这个称呼。在过去,禅宗里面称禅师,修戒律的称律师、称法师,皇帝的老师称国师,都不能够称大师。这是我们学佛同修必须要懂的,这是普通的佛学常识。这是效法「为彼群生大导师」,就是他发心将来教化众生要像诸佛一样。
『能救一切诸世间』,一切诸世间范围就包括的广了。佛法里头通常讲十法界,十法界除了佛之外,有菩萨法界、声闻法界、缘觉法界,下面有六道的法界,九法界众生。一切诸世间,换句话说,上面从等觉菩萨,下至地狱众生,他都有能力去救度。如果我们讲三途六道,说救度我们很能够理解,要讲到等觉、地上菩萨,还要讲救度吗?会不会说得太过分一点?给诸位说,不过分。为什么?等觉菩萨还有一品生相无明没断,他要想断那一品生相无明,相当不容易,这是要靠佛去帮他忙。所以佛有能力去救度等觉菩萨。
『生老病死众苦恼』,这一句以生老病死这四桩事统统说明苦。我们六道这个生老病死统统都有,佛跟我们讲欲界有八苦,苦实在太多了,佛是把这些苦归纳,归纳成八大类,称之为八苦交煎。八苦前面的四种就是生老病死,没有一个人能够免除的。在我们这个世间,古时候讲,上至帝王,下至乞丐,人人都不能够避免的,都要受生老病死的苦。除这个之外,有「求不得苦」,众生都有欲望,欲望达不到,这苦恼。另外一种,「怨憎会苦」。怨憎会是你不喜欢的人、不喜欢的环境,总想离开,离不开,天天在一起,天天看到眼里不顺眼,感觉得很苦,怨憎会。这是确实的,也是一切众生普遍都存在的。八苦里面最后一条是「五阴炽盛」。五阴炽盛是属於因,前面讲的都是果,是属於果报;换句话说,因不清净,果报当然就苦。所以佛说法一般都是先说果后说因,说果大家容易体会,感触很深,然后再告诉你苦从哪里来的,你要想离苦,必须把因消除,果报才会远离。如果不是从因上消除,果报是不会舍离的,这是我们一定要知道的。
这两句是说佛有能力帮助一切众生离苦得乐,他有能力,这也是我们一定要相信的。我们相信了,佛菩萨又不在我们这个世间,信了有什么用处?诸位要晓得,你要说佛菩萨不在你身边,那是你自己愚痴、你自己迷惑,你不认识;其实佛菩萨就在你身边,从来也没有离开你一步。在哪里?这经典就是。我们要见佛菩萨,目的何在?目的还不是向他请教,教给我们离苦得乐的方法,他教导我们的方法统统在这部经上。经典所在之处,给诸位说,就是阿弥陀佛所在之处,也就是本师、一切诸佛所在之处,因为这个经是一切诸佛共同宣说的。我们想亲近佛菩萨,你把这个经从头到尾恭恭敬敬念一遍,就是亲近诸佛菩萨。你只要念,一定有好处,愈念愈清楚、愈念愈明白、愈念愈开悟,自自然然烦恼就轻了,智慧就长。可见得佛菩萨真的是在我们四周,没有远离我们,就看我们认不认识,肯不肯去亲近。
【常行布施及戒忍。精进定慧六波罗。】
这是佛教给我们的,我们今天学佛,又想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平常我们日子怎么过?这两句就是教我们。要『布施』,布施就是对治贪毒的,三毒烦恼贪毒很严重。先从外财布施,就是身外之物,要学,要认真的学。我记得我最初学佛,第一次见章嘉大师,是有个朋友介绍我认识章嘉大师,第一天印象非常深刻,跟他老人家在一起坐了两个小时只说了几句话。章嘉大师教学的方法非常的严肃,跟一般法师不一样,一般法师会跟你讲很多,讲了很多,你听了之后抓不到重点,不晓得讲些什么。章嘉大师他言语简单,几句话,非常有力量。
我见到他老人家之后,我向他老人家请教,我说我现在知道佛法很好,但是有没有方法叫我们很快就能够契入?我提出这个问题。提出这个问题之后,他很严肃的看著我,看了半个钟点,一句话都不说。我们就是眼睛看眼睛,就这么瞪著看,看了半个钟点,这半个钟点的气氛非常之严肃。实在讲,以后我们才晓得这是入定,他是叫你整个心情稳定下来,然后再告诉你,这个教训一生都不会忘记。那个教学法好,太好了。等了半个钟点才等到一个字出来,说有。「有」之后他又不说了,这又等,这个等没有等那么长,大概等了有五分钟的样子,也相当长,然后慢吞吞的说了六个字,「看得破,放得下」。他说得没有我这么快,说得很慢,说六个字。
我们没有他那种定力,我们听了之后,马上第二个问题就连著提出来。这六个字我懂,看破、放下,看得破,放得下,从哪里下手?我们要认真去做,从哪里下手?大概又等了差不多有十五分钟的样子,他老人家给我说两个字,「布施」。布施,从布施下手。所以那一天去,我就学到了布施。非常重要,为什么?从前我很小气、很吝啬。我喜欢读书,我的钱都买书,可是我的书不准人摸。人家向我借,根本不可能,为什么?他借,会把我的书弄脏,我看了就很难过,所以是不借的。章嘉大师这一开示之后,我就晓得我这个毛病很严重,要改。那天向他告辞的时候,他老人家很亲切,送我到门口,送到门口的时候,还特别嘱咐我,「今天我给你讲的六个字,你好好的去做六年」。我是莫名其妙,就是被他那个气氛震摄了,就真的相信,真的老老实实去做六年,很不容易。
学布施,先学什么?我自己不喜欢的、不要的东西可以舍掉,可以送给人。然后是自己觉得有多余的,多余的也可以给人。最后再进一步,自己喜欢的东西,人家要,也可以能分一点给人家,很不简单。真的他老人家讲的,我六年才舍干净,就是自己心爱的东西,人家问我要,毫不吝啬能够施舍,真的做了六年。这是烦恼很深,没有真正的好老师,真正觉得这个老师是值得我们尊敬、值得我们佩服的,我们才会信受奉行,别人劝我,那不可能接受的。我年轻的时候很顽固,学佛,要是遇到什么法师,要劝我学佛,那几乎都是不可能的事情。他会说,我也会说,我有一块歪道理会把他驳倒,他辩不过我的。
我学佛是方东美先生介绍,我跟他学哲学,他介绍给我的。他说佛法是哲学里面最高的哲学,是人生最高的享受,这个话很动听,从这个地方开始来认识佛教。因为在从前,我们都认为佛教是迷信的,但是佛教表现在外面也确实给人家有这个观感,真的是迷信,所以一个知识分子很不容易接受,我是从哲学里面接受它。最初三年确实受方先生的影响,把佛法看做哲学,以后深入之后,才晓得它的范围太广大了,确实是一个圆满的教学,哲学是它其中的一部分而已,它的内容包罗万象,这才真正搞清楚、搞明白了。章嘉大师教学确实有古大德的风范,真是难得。我亲近他三年,每个星期都跟他在一起,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在静坐,两个人面对面静坐,那个受用实在讲比研究讨论还要大、还要深入。
所以要学布施,布施对自己有决定的利益,财布施得财富,法布施得聪明智慧,无畏布施得健康长寿。你要想得财富、得智慧、得健康长寿,你修布施就统统都得到。但是布施,有些人听到佛法讲的好像是满有道理,可是实际上又不肯做。为什么不肯做?不敢做。我很辛苦赚来的钱布施掉了,明天有人钱送给我吗?总是有疑虑、有恐惧。所以最好在学佛之前先把《了凡四训》念三百遍,念少了没有用,念三百遍你就会有体悟,你能够体会到里面的道理。我自己当年接受章嘉大师的教学,《了凡四训》对我影响很大。《了凡四训》是朱镜宙老居士介绍给我的,我读了之后很受感动,里面讲的是因果报应。一个人一生要没有相当修持的功夫,是有命运的,你也没有办法超出你的命运,你命当中所谓是「一饮一啄,莫非前定」;换句话说,你命里面有的,你怎么样丢丢不掉,你这边丢掉,那边会来。你懂得这个道理,你就敢布施,没有怀疑、没有忧虑,敢,敢做。命里头没有的,用什么心机你也得不到。所以古人讲「君子乐得作君子,小人冤枉作小人」,不知道一切是他命里注定的。
《了凡四训》实在讲也是改造命运的一部好书,依照这个方法去修学,确实佛法常讲有求必应。当然佛法讲的比那个更是周全、更是精深,但是佛法不容易体会。《了凡四训》这个小册子完全讲的我们日常生活,很容易领会,是做为学佛的基础,一部很重要的课本,所以印光大师一生极力的提倡是有道理的。人人能够相信因果、人人能够相信命运,他起心动念、一切造作自然就有分寸,不会做坏事。为什么?一个人一定是自求多福,他晓得福应该怎么个求法才能够真正求到。所以,菩萨法要从布施做起。
戒律就是「持戒」,持戒用现代的话来讲,就是守法。佛给我们制订的戒条我们要遵守,佛法之外的,像国家的宪法、法律我们要遵守,社会的道德我们要遵守,风俗习惯要遵守。这是佛法里头没有的,但是统统在戒律精神里面所包括。所以学佛没有不守法的,一定要守法。「忍辱」是讲耐心,无论做什么事情要有耐心、要有恒心、要有毅力,你才会有成就。『精进』,进是讲要求进步,不求进步,我们现在常说的,那你就落后、就落伍了,要求进步。佛法里面讲精进,儒家讲日新又新,日新又新就是精进的意思。但是,进要紧的是精,就是精纯。因此,佛法法门虽然很多,你要知道修学只能学一门。就像我们在学校念书一样,一个学校科系很多,你只能学一个科系。同样的道理,你不可能把你学校所有的学系统统都学,那是不能成就的。社会上行业也很多,你只能够专心从事一种行业,你这个行业才能够出人头地,才会有成就;你要同时做几十个行业,就注定要失败。所以,进步要求的是精进,纯而不杂。
同时诸位一定要知道,佛法所修的就是戒、定、慧三学,你学杂了,三学就得不到。你专门学一样,很容易得定,得了定之后就开慧,智慧一开,世出世间一切法不接触则已,只要一接触就会通达,不须要学的就会通达。这是为什么?因为一切法都是自己心性里面流露出来的,你只要得到性定,一切法没有一法不理解的。所以智慧开了,佛法里面常讲,叫自然智,自然知道,叫无师智,不要学的,师是要学,这个不要学的,就都知道。这些能力都是本能,都是从定当中生出来的。所以,佛法的修学是在禅定,我们净土宗讲一心不乱,你要是会修一心不乱,你对修学真正掌握到了,真正抓到了。你要问学佛从哪里学起?就从这里学起,这非常重要。你与其去研究许多经论,不如去念一部经,这一部经念上五年、十年,心真的定下去。十年之后你再去看《大藏经》,我可以说只要一年的时间全部都通了。你如果没有这个基础,这部《大藏经》给你念三百年你都通不了。为什么?你没有智慧,你所研究的全是世智辩聪,真正佛法的意思你得不到。像开经偈讲「愿解如来真实义」,那只是一句空话而已,你不可能做到的。如来真实义是从自性清净心里面流露出来的,我们自己心地不清净,怎么能解如来真实义?
所以同修们要记住,修定重要。念佛就是修定,念这本《无量寿经》就是修定,或者念《阿弥陀经》也是修定。如果你要是想将来的目的是求生净土,你所念的、选择的最好是净土宗的经论,与本宗相应。净土经论是五经一论,这个五经任何一部经都可以,你只要常常念,念一种就好。五种,我五种都念,五种都念也分心,也不容易得定,不如念一种,一定有好处。人家现前说我们愚痴,说你对佛法,大乘佛法什么东西都不知道,没关系,说我愚痴我就愚痴,我也不跟你争。你高明,我不如你,这就好了,何必要跟他争?你懂的东西比我多是不错,可是要说心地清净,你不如我。什么东西有受用?心地清净有受用,不生烦恼;烦恼少、妄想少这才叫真正受用。方东美先生常讲的「人生最高的享受」,是心地清净,不生烦恼,这才是真正的享受。妄想多、杂念多、分别执著多,那是凡夫,懂得再多还是个凡夫,不是真智慧。所以,诸位要想在这一生当中真正有成就,那你就是一门深入。专到什么程度?专到连法师、道场都不要去,这才叫真正的专。
印光大师当年在世,他的一些学生,跟他受皈依的、接受他教导的,他教人实在是非常简单,就是教你回家去老实念佛,孝顺父母、友爱兄弟,教你伦常道德,老实念佛。这些学生有时候到庙里面去看看师父,老和尚见到了,一定把他臭骂一顿。你来干什么?「我来见师父。」师父你已经见过了,还有什么好看的?为什么不在家老实念佛?跑到外面来,心也跑散乱了,钱财也跑掉了,生活很艰苦,为什么不在家里老实学佛,老实念佛?这种善知识才是真正善知识,天天劝你东跑西跑的,那个不是善知识,把你的心跑散乱了。佛法没有别的,就是修清净心,凡是妨害清净心的都叫做魔障。你在家念佛,一个朋友打电话来说邀你到哪里去,那是什么?魔来了,心不能清净,定不下来了,这魔障。最好怎么样?家里不装电话,就没事了。现在外国电话很方便,电线拔掉就行了,我要打出去,我接上去,我不打的时候拔下来,统统没有电话进来,这个方法好。我在达拉斯跟台湾,我的电话平常都拔下来的,我用什么?用传真,人家给我联络用传真,不接电话,免得罗嗦麻烦。
所以,要懂得怎样保护自己,保护什么?保护自己的清净心,这个重要。人得罪几个没有关系,为什么?我心地清净,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要紧。到了西方极乐世界,像经上讲的,我的智慧、神通都圆满具足,我再来度他不迟,这才是真正的善友。不要被他现在折磨,搞得他去不了,我也去不了,这麻烦大了。所以暂时对他冷淡一点没有关系,我们还是没有把他忘记,等我们成佛,回过头来先度他,这是对的。
『定』就是禅定,禅定的意思就是不散乱,拿现在的话讲,精神集中、意志集中,不散乱、不分心,这是定。学佛,选择的法门一定要专一,专一最好就是一部经,就是一个方法,一生都不要改变,绝不受外面境界动摇,这个人就有定。即使释迦牟尼佛来了,跟我说还有一个法门比念阿弥陀佛往生还要快、还要稳当,我们听了说「谢谢本师,我已经选了这个法门,你再好的法门我也不要」,这才叫真正有定,这才是决定成功的保证。各人有各人的机缘不相同,自己一定要认清,要认识清楚。我们看看古人,你看看《高僧传》、《居士传》,过去的人学佛三年五年有成就的人很多,十年八年成就的人更多。为什么我们现在学了几十年,连一点消息都没有,愈学愈迷惑,愈学愈没有把握,原因在哪里?学乱了,不像古人那么样的专,学乱了。不是你不用功,你很用功、很勤快,一天到晚到处去跑庙,跑得不亦乐乎。觉得你很勤奋,这个勤不叫精进,叫乱进、叫杂进,又乱又杂,他怎么可能会有成就?不能成就。
近代印光大师提起来没有人不佩服,但是没有人赞叹他,为什么?他叫信徒都不要跑庙,谁敢提他,提他,我庙里没有人来了。实在讲,百丈大师说得很好,「丛林以无事为兴盛」,清净就是兴盛,为什么?净土!一天到晚乱烘烘的,哪里叫净土?那不是净土。所以道场是愈清净愈是庄严,愈清净才叫真正的兴盛。可是现在人就想,信徒都不来,我的生活都维持不下去,怎么办?实在说这是自己没有好好认真去想想,自己没有道,你只要有道,不怕没有道粮。道粮谁供应?护法神供应,护法神的头头是韦驮菩萨,护法神的头目。如果我这里缺少道粮,我真正修道没有道粮,在这饿死了,饿死不要紧,饿死就往生,正好往生,韦驮要撤职查办。不可能的事情,何必要担这个心?何必要怕没有道粮,没有供养?不怕,怕的是自己没有道。从这个地方建立信心,我们才有定,才能够精进,有定之后就有智慧。
这是佛教给我们,学佛的人在日常生活当中,处事待人接物要遵守这六条,要布施、要守法、要有耐心、要精进、要有定功、要有智慧。智慧简单的讲是理智而不用感情,现在人讲人情的包袱太重,打来拉一拉,人情,这不去不好意思,完了,没有般若智慧,没有慧。『六波罗』,这个六是指上面这六条,波罗是波罗蜜,波罗蜜是印度话,翻成中国意思就是圆满的意思,前面六项你要圆圆满满的做到。
【未度有情令得度。】
这就是还没有听到佛法的,或者是已经接触到佛法没有真正发心的,这是讲『未度』。我们要帮助他,帮助什么?帮助他入门。
【已度之者使成佛。】
有了这一句,这两句一对照,意思浅深就很明显。前面这一句是『未度有情令得度』,就是我们通常讲的八万四千法门。『已度之者使成佛』,这就是讲净土念佛往生不退成佛的法门,已经得度。已经得度,他真正能相信、真正能发愿、真正能精进,他决定成功。台湾在这个四十年当中,念佛往生的人,最保守的估计应该有五百人,只会比这个数多,不会比这个数字少。这是在我们这个时代、这个地球上是非常稀有的,有这么多人往生,而且其中有不少瑞相真正不可思议,有站著走的、坐著走的,都不少,在台湾。不生病,自己晓得哪一天走,这不是假的。在大陆上这四十年来,我们晓得的大概将近一百人的样子,我们所知道的,没有台湾这么多。但是大陆的幅员之大,人口之多,这个比例,那台湾就非常殊胜。
像台北李济华居士,老佛教徒们都认识的,李老他往生的时候八十多岁,他是印光法师的弟子。在台北创办莲友念佛团,在龙江街,是他创办的,初创办的时候很简陋,我去参观过。老居士往生是在念佛共修的时候,他在往生前大概两、三个月就知道了,所以亲戚朋友都去走一走,辞行,都去看看。走的那一天,到念佛团去共修,他跟他太太坐三轮车,那时候还没有计程车,坐三轮车。在路上就跟他太太说,他说我要到西方极乐世界,你一个人会不会感觉到寂寞?因为他那时候儿女都在美国,在台湾就他夫妻两个,八十多岁了。老太太听了之后,不晓得他那天要走,就同意了,满口答应。
到了念佛堂之后,他们的共修会就是念佛,通常像佛七一样,但是只是一枝香,当中有开示,大概有半个小时,这些老居士们轮流讲开示。那天是轮到了魏老居士,我也很熟,都认识的,他就跟魏老两个商量,他说我们两个对换一下,今天我来讲,下一次我的时间给你,就换了一下。一上台,他就非常恳切,跟大家讲了一个半钟点,讲得很恳切,苦口婆心的劝导大家。讲完之后向大家辞行,说我要回家去了。听的人以为八十多岁了,讲了一个半钟点讲累了,以为他要回家去。哪里晓得他下了台之后,念佛团小客厅的沙发他老人家这么一坐,就回到西方极乐世界去了。你看看,走之前声音宏亮,讲了一个半小时,坐下来不到十五分钟就走了,这真的,一点都不假。往生之前一、两个月就晓得,晓得自己哪一天走。这是坐著走的,预知时至,没有生病,走得这么干净俐落。
我所知道的,台南将军乡还有一个老太太比他还要高明,人家是站著走的。大概是民国五十六、七年的样子,大概是五十七年的事情,我是五十八年在佛光山,星云法师在那里办佛学院,请我去做教务主任,我就给他做了一个学期。是他那边的长工,工人,告诉我们这个事情,他是台南将军乡的人,他劝我们念佛。他说念佛是真的,一点都不假,因为他的邻居,隔壁的老太太站著往生,他们亲眼看到的。这个老太太念佛念多久?三年,只念三年。他告诉我们,他说这个老太太人非常之好,老实,待人很诚恳,但是不懂佛法,心地善良,也不晓得什么叫神,什么叫佛?神佛不分的,哪里都去拜,到处都去拜,就是这么一个人。
三年前她娶了个媳妇,媳妇懂得一点佛法,就劝她婆婆不要去乱拜。家里供养阿弥陀佛,劝她专念阿弥陀佛,求生净土。这个老太太很难得,她听媳妇的话,她从此以后就不再去乱拜,就在家里老实念佛,就这么念了三年。往生这一天,她就告诉她的儿子、媳妇,她是在吃晚饭的时候,她说我去洗个澡,你们吃晚饭,先吃不要等我。她就洗澡去了。儿子媳妇很孝顺,还是等,等了很久,老太太没出来,就进去看看,确实她洗好澡,不在浴室,再找找看,房间也不在。她家有个小佛堂,看到老太太站在佛堂当中,面朝著佛像,衣服穿得很整齐,穿著海青,手上拿著念珠,喊她也不答应,仔细到面前去,她已经走了,站著走的。洗好澡,换上衣服,在佛堂里一个人念佛走了,站著走的。这是她的邻居长工告诉我的。
好像这个老太太的事迹,林看治居士写的《念佛往生见闻记》里有,有她的事迹。南部同修很多都知道,我去年到高雄讲经提到这个事情,有很多人晓得。所以人家三年为什么成就?专精,没有别的。这个老太婆也没有念什么书,就是一句阿弥陀佛念到底,念三年,有这样的成就,了不起。这才是我们学佛真正的好榜样,人家叫真正学佛。我们现在是玩佛,不是学佛,玩佛,玩弄佛教,闲暇无事到道场里面去消遣消遣,去干这个去。这是我们一定要知道。「已度之者」是真正能够相信,根机成熟的人,要把这个快速稳当成佛的法门教给他。
【假令供养恒沙圣。不如坚勇求正觉。】
这两句话我们要特别注意,为什么?现在世间求福的人多,这个地方讲供养佛,供养什么人?供养诸佛菩萨、阿罗汉。供养多少?像恒河沙数那么多。佛在此地告诉我们,『不如坚勇求正觉』,就是不如老实念佛求生净土,你的功德超过供养恒沙圣人太多了,这个功德不能为比的。
【愿当安住三摩地。恒放光明照一切。感得广大清净居。殊胜庄严无等伦。】
这是阿弥陀佛自己说的,就是法藏比丘自己说的,他的修学专精,他不杂。他安住在三摩地,这就是求净佛土的大愿,也是四十八愿的核心。此地讲的三摩地就是念佛三昧,我们常常讲三昧中王,也称之为「宝王三昧」,宝王三昧就是念佛三昧。这是法藏自己要求的,他求的实在讲也就是给我们做个样子,我们要真正修学,就要像他一样。
『恒放光明照一切』,这是以光明摄受一切众生,所谓是寂而常照。清净心里面就放光明,就普照一切众生。这个意思就是说,菩萨心里面念念希望度一切众生早日圆成佛道,就是这个意思。『感得广大清净居』,这就是讲西方极乐世界。『殊胜庄严无等伦』,这一句是形容极乐世界的状况。此地是略说,这个经里面有很多段的经文要给我们细细介绍西方极乐世界。
【轮回诸趣众生类。速生我刹受安乐。】
这是讲十方世界,十方世界都有六道,六道里面这些苦难众生,都是他心心念念希望他们能生到极乐世界来,在极乐世界圆成佛道。为什么要在极乐世界成就圆满的佛道?经文后面会详细给我们说明。他方世界六道之中恶缘太多,也就是障碍太多,你修学很困难。西方极乐世界清净没有障碍,只有帮助你成就的,绝对不会有障碍的,选择西方极乐世界原因就在此地。
【常运慈心拔有情。度尽无边苦众生。】
这两句是他弘愿的总结。『常』,这是讲的时间,永远没有间断,大慈大悲帮助这些有情众生。『度尽无边』,无边是讲空间。说时间、说空间,当然就把所有一切众生统统包括了。最后一首,请佛给他证明。
【我行决定坚固力。唯佛圣智能证知。】
法藏说,我今天发的愿、立的志,心地非常坚定,永远不会改变,永远不会退转,只有佛你能够给我作证明。
【纵使身止诸苦中。如是愿心永不退。】
修行,有很多的苦难须要克服,度众生,众生很难度,像《地藏经》上讲的,「阎浮提众生刚强难化」,你好心去帮助他,他还误会你,还得找你麻烦。所以菩萨要有很大的耐性,永远不退转,这是愿行相符,才能够满愿。有愿要没有行,这个愿会落空,这个愿是假的;有行要没有愿,这个行没有目标、没有方向,也不会有结果。所以,行愿要相辅相成。
求往生,一定要求上品上生,这才是佛对我们真正的期望。不要自己把自己看得很低,「我只要下品下生就可以了」,这个话说的是没错,我们中国俗话常说「取法乎上,仅得乎中」,我这个目标在上品上生,上品上生弄不到,还有个中品中生,还可以;如果你目标订在下品下生,下品下生得不到,这就生不了,去不了。所以,志要立得大,要立得坚定,然后以行填愿,要认真努力去做。怎么个做法?这个做法一定要依靠经典。净宗,正说的是有三经,这个三经,第一就是《无量寿经》,我们现在所念的这个本子,第二部《阿弥陀经》,第三部是《观无量寿经》,这三部经都是专讲净土的。
《无量寿经》,前面跟诸位做了简略的介绍,是西方净土的概论。这部经里面给我们详细说明了西方极乐世界的来源,它的历史、状况、因果、修学的方法,统统在这部经上。所以这部经讲得最完备,非常重要的一部经典。《弥陀经》,它的目标是劝我们相信、劝我们发愿、劝我们念佛,所以《弥陀经》是以信愿行为宗旨,劝信、劝愿、劝行。《观无量寿经》它里面是讲西方极乐世界的理论,这很难得,说明了理论的依据,我们明白了,会对它坚定信心,不会怀疑。给我们讲方法,十六观方法讲得很详细,观想念佛、观像念佛、持名念佛,它讲得很详细,再给我们讲九品的因果。所以,它主要是讲理论、方法、因果,这三样东西它讲得详细。换句话说,《观经》跟《阿弥陀经》是《无量寿经》的补充,这些东西《无量寿经》统统都说到,但是说得不详细,详细在那两部经上,所以是个补充的说明。
到清朝魏默深居士,这个人也很了不起,他将《华严经.普贤行愿品》加在三经的后面,称为净土四经,四经是这么来的。这个加上去非常有道理,不能不说他的正知正见,因为「行愿品」跟《无量寿经》的关系非常密切。我们读这个经一开端就看到「咸共遵修普贤大士之德」,不读「行愿品」怎么知道普贤大士之德?所以,这个加上去很有道理。到民国初年,印光大师又将《楞严经.大势至圆通章》加在四经之后,成为净土五经。净土经典到这里可以说圆满了,有没有东西再加了?我觉得没有了,再没有东西可以加。「大势至菩萨圆通章」非常不可思议,它是净土宗的心经。你们平常念的《心经》是《般若心经》,般若部的《心经》。「大势至圆通章」只有两百四十四个字,比《般若心经》还少,《般若心经》有两百六十个字,它只有两百四十四个字,确实是净土宗的心经。不仅是净土宗的心经,也可以说是整个佛法的心经,真正不可思议。
我们修净土的人,五经当中只要选一种,专精,你每天去念,念的遍数愈多愈好。你每念一遍总有一点体会,不要去研究,自自然然它就明了。天天念天天都会明了一些,念上三年自然就通达。真正专修,说老实话,三年往生不往生那是你自己觉得有没有必要?觉得必要的话,三年确实可以走得了,像前面的人一样,站著走、坐著走,预知时至,可以走得了。所以我们看到《往生传》里头,很多学佛都是三年就走了。有些同修就问我,是不是学了三年,真的他的寿命就三年,就走了吗?在我想不一定,哪有那么巧的事情?寿命没有完,他为什么三年走了?他三年可以走,他为什么不走?这个地方这么苦,那个地方那么舒服,早就走了。只有一种人,还有留此地的必要,什么必要?大概有一些人需要帮助,这样他才不走。如果没有人接受,他觉得他自己没有缘,跟别人讲人家未必相信,缘没有了,他就走了。由此可知,生死自在,生死真的没有了。
我在台中跟李老师的时候,李老师是七十岁,有一次在中兴新村讲演,我们有十几个同学跟他一道去。他在中兴大会堂跟大家宣布,他说他念佛的功夫是想哪一天走就哪天走,想多住几年也不碍事,这就是讲随时可以走。我们几个同学听了老师这些话,回头来大家商量,希望老师多住几年。商量一个什么方法?我就提出,最好请老师讲大经,经没讲完他总不好意思走?於是乎这才决定选《大方广佛华严经》请他讲,果然这部经把他拖了很多年。请他讲《华严经》八个人,我有一个,我带头请的。《华严经》的注解,清凉大师的注解,他用的那本是我送给他的。请他讲这部经,目的就是希望他多住几年,因为他自己宣布他可以多住几年不碍事。生死自在,他老人家七十多岁的时候证得,这都不是假的。他可以能够证得,我们每一位同修都可以证得,问题就是你肯不肯照这个方法修学?你肯照这个方法修学,是各个人都可以证得。这是佛法里头不可思议的成就,真实不虚。
所以我们日常生活,处事待人接物,依照这本经足够了。其他经论虽然多,说得虽然是广,我们到西方极乐世界再学不迟,先把极乐世界拿到,然后其他的问题好办。现在就这个想学、那个想学,学来学去一样也没学成功,西方极乐世界也错过了,也去不了,这损失才大,太大了。我们真正明白这个事实,这才是真正放下,世出世间一切法统统放下了,一心一意专念阿弥陀佛、专念《无量寿经》。我现在是台北建一个道场,在美国建一个道场,我希望的什么人来跟我共修?就是一生当中只修一部《无量寿经》,只念一句阿弥陀佛,我欢迎你来,因为我们志同道合,我们会在一块处得很圆满,我欢迎。如果你还想学这个、学那个,你到别的地方去学,我这个地方没有,我这里只有这么一门,只有一个目标、一个方向,这是最稳当不过的。我在这里能有一点成就,所以我才很肯定的奉劝诸位,提供诸位同修作个参考。我跟大家说我决定往生!所以我敢劝你,这个事情一点不假。
今天我们就讲到这一章。
请掀开经本第十六面,第五行,偈颂第三首看起:
【愿我得佛清净声。法音普及无边界。宣扬戒定精进门。通达甚深微妙法。智慧广大深如海。内心清净绝尘劳。超过无边恶趣门。速到菩提究竟岸。无明贪瞋皆永无。惑尽过亡三昧力。】
到这个地方是一小段。这是法藏比丘对著老师立下的志愿,当然也就是要向老师求法。在一般讲,我们向一个善知识请教,必须要把自己所求的目标、目的要明确的说出来。
三毒烦恼要拔除。为什么这三毒我们去不掉?实在说,我们并不知道它是个不好的东西。如果不是佛不厌其烦的详细给我们说明,我们哪里知道贪瞋痴有这么严重,不知道,日常生活当中统统把它疏忽掉了。所以我们在这一生当中生活有许多苦难,这是眼前我们所受的,我们想离都离不开。这些苦难说实在话还并不是很严重的,严重的是往后,往后三途苦报,地狱、饿鬼、畜生。地狱、饿鬼我们没见到,畜生我们见到,虽然没有见到它的全体,至少我们可以见到一部分。你观察畜生的生活,它们很苦、很愚痴。经上讲饿鬼比畜生还要苦,地狱比饿鬼还苦。如果我们读一读《地藏菩萨本愿经》,这部经里面对於地狱的状况说得很多,也说得很详细,我们愿意受这种苦难吗?不愿意。不愿意,要怎样才能够不受这个苦难?必须要不造因,那是果报,因是什么?因就是贪瞋痴。真正能把贪瞋痴三毒从自心里面拔除掉,洗干净了,自然就不堕三恶道,三恶道跟我们没有分。所以这是我们自己致命的伤害,自己必须要警惕,要真正觉悟。
佛教给我们布施,布施是一种手段,就是断悭贪的。佛教给我们忍辱,也就是忍耐,忍耐也是个手段,是断瞋恚的,心里面不自在了,要忍耐。教给我们要用智慧,也就是理智,不要轻易去动感情。处事待人接物,理性而不是感情的,那就不愚痴。诸位要知道,感情是愚痴,所以叫痴情,不是好东西,这个要不得,要有理性,这样才能够把三毒烦恼拔除。
『惑』是迷惑,迷惑都尽了;『过』是过失,一切行为当中没有过失。这是什么力量?『三昧』之力。三昧是什么?我们必须要把它搞清楚,这是佛学的名词。三昧是梵语音译过来的,翻成中国的意思叫正受,受是享受,就是正常的享受;也翻作禅定,所以正常的享受就是禅定。我们六根接触外面境界,眼见色、耳闻声、鼻嗅香、舌尝味,这是六根对外面的对象。六根接触外面境界,这个境界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心地里面干干净净一尘不染,这叫三昧。假如接触外面,虽然心地不染,但是什么都不知道,那是堕在无明,就是堕在惑,你迷惑,你不清楚。样样清楚、样样明白又不染污,不染就是定,就是三昧。可见得「定」是在日常生活当中,不是叫你天天去面壁。眼见色不为色所动,就是眼根在色尘上入定了,这是真正入定。眼见色的时候,对外面的色相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著,外面色相清清楚楚、了了分明;清楚、明了是慧,不动心、不分别、不执著是定。所以,定慧等持、定慧等运,都是用在生活上,这是真实的禅定,定要这样修法。
方法很多,所谓是无量法门,八万四千法门,念佛是其中之一。当我们起心动念了,起心动念在凡夫来说是必然的,这一点都不奇怪。如果你不起心动念,那你都是佛菩萨再来,你就不是凡人,凡人一定会起心动念。所以古来祖师告诉我们,说「不怕念起」,起心动念不怕,怕的是什么?怕的是「觉迟」,你要觉悟得快。因为起心动念是无始劫以来贪瞋痴的习气,今天虽然觉悟了,贪瞋痴是三毒,是对我有害的,我要把它断掉,不是那么容易断掉的,它自自然然会起现行,时时刻刻它会起现行。一起来的时候,你马上就觉悟,就不怕它,把这个念头转过来。
譬如说看了合自己意思的就起贪心,不合自己意思的,就起瞋恚心,这一定道理。不管你什么念头,这个念头一生起来,念佛的人他就转得快,第一个念头是贪瞋念头,第二个念头「阿弥陀佛」,他就把它换掉了。用阿弥陀佛把你贪瞋痴的念头取而代之,使贪瞋痴的念头不能够相续,马上就把它断掉,换成阿弥陀佛,这叫做修行、这叫功夫。久而久之,你的心里面只有一句阿弥陀佛,贪瞋痴渐渐就没有。念佛,你将来到哪里去?将来成佛,这才真正『超过无边恶趣门,速到菩提究竟岸』,真正达到了。所以在许许多多法门里面,念佛法门实在是非常殊胜,它简单、容易、稳当,人人可以学,人人都能成就,一定会成就。要紧的就是在念头上转得快,这个才决定成就。
【亦如过去无量佛。为彼群生大导师。能救一切诸世间。生老病死众苦恼。】
底下这是求佛觉他之德能。前面这六句是自己成就了,自己成就之后就要像佛一样的教化众生。所以也像过去无量无边的诸佛如来,『为彼』,彼是指一切众生,就是作为他们的『导师』。导师在佛门里面是对佛的尊称,通常对佛的敬称有导师、有大师,这是不能够随便称的。如果没有这样的大智大德,也称为大师、导师,那实在就是过分了,这是不应该的。称呼应当是名实相符,这是正确的,这才是真正的尊敬。譬如你是个小学老师,我们为了尊称你,我们称你作教授,行不行?你听了一定很难过,为什么?这是挖苦人,这哪里是尊敬!普通的一个法师,你要尊称他为大师,就好比是小学教员被人家喊他作教授,就这个意思。现在这个社会乱了,称呼也乱了,这是我们要知道。
我在有些场合当中,人家也称我作大师,我马上就告诉他,我说不能这么称呼,为什么?我没成佛。等我哪一天成佛了,你再称我大师。你看连观音菩萨,观音菩萨称大士,没有称大师的,文殊、普贤我们都称大士,没称大师,诸位同修一定要晓得。否则的话,对这个出家人,我们好像尊敬他,称他为大师,实在讲,你连佛学常识都不懂。别人,内行的人看见笑话一桩,不可以过分。
在佛门有一个例外,这个例外就是净土宗的祖师称大师。这是净土宗的祖师,一般人尊敬他,称他作大师。像近代的印光大师,印光大师他老人家在世的时候,一般人称他作法师,是他老人家圆寂之后,大家尊称他为大师。为什么净土宗祖师可以称大师?净土宗这些祖师们,教给我们成佛的方法,跟佛没有两样。佛教给我们念佛成佛,他也是教给我们念佛成佛,他这个教法跟佛没有两样,可以等同如来一样的教学,所以有这样的尊称。其余像各宗各派的祖师大德们都没有这个称呼。在过去,禅宗里面称禅师,修戒律的称律师、称法师,皇帝的老师称国师,都不能够称大师。这是我们学佛同修必须要懂的,这是普通的佛学常识。这是效法「为彼群生大导师」,就是他发心将来教化众生要像诸佛一样。
『能救一切诸世间』,一切诸世间范围就包括的广了。佛法里头通常讲十法界,十法界除了佛之外,有菩萨法界、声闻法界、缘觉法界,下面有六道的法界,九法界众生。一切诸世间,换句话说,上面从等觉菩萨,下至地狱众生,他都有能力去救度。如果我们讲三途六道,说救度我们很能够理解,要讲到等觉、地上菩萨,还要讲救度吗?会不会说得太过分一点?给诸位说,不过分。为什么?等觉菩萨还有一品生相无明没断,他要想断那一品生相无明,相当不容易,这是要靠佛去帮他忙。所以佛有能力去救度等觉菩萨。
『生老病死众苦恼』,这一句以生老病死这四桩事统统说明苦。我们六道这个生老病死统统都有,佛跟我们讲欲界有八苦,苦实在太多了,佛是把这些苦归纳,归纳成八大类,称之为八苦交煎。八苦前面的四种就是生老病死,没有一个人能够免除的。在我们这个世间,古时候讲,上至帝王,下至乞丐,人人都不能够避免的,都要受生老病死的苦。除这个之外,有「求不得苦」,众生都有欲望,欲望达不到,这苦恼。另外一种,「怨憎会苦」。怨憎会是你不喜欢的人、不喜欢的环境,总想离开,离不开,天天在一起,天天看到眼里不顺眼,感觉得很苦,怨憎会。这是确实的,也是一切众生普遍都存在的。八苦里面最后一条是「五阴炽盛」。五阴炽盛是属於因,前面讲的都是果,是属於果报;换句话说,因不清净,果报当然就苦。所以佛说法一般都是先说果后说因,说果大家容易体会,感触很深,然后再告诉你苦从哪里来的,你要想离苦,必须把因消除,果报才会远离。如果不是从因上消除,果报是不会舍离的,这是我们一定要知道的。
这两句是说佛有能力帮助一切众生离苦得乐,他有能力,这也是我们一定要相信的。我们相信了,佛菩萨又不在我们这个世间,信了有什么用处?诸位要晓得,你要说佛菩萨不在你身边,那是你自己愚痴、你自己迷惑,你不认识;其实佛菩萨就在你身边,从来也没有离开你一步。在哪里?这经典就是。我们要见佛菩萨,目的何在?目的还不是向他请教,教给我们离苦得乐的方法,他教导我们的方法统统在这部经上。经典所在之处,给诸位说,就是阿弥陀佛所在之处,也就是本师、一切诸佛所在之处,因为这个经是一切诸佛共同宣说的。我们想亲近佛菩萨,你把这个经从头到尾恭恭敬敬念一遍,就是亲近诸佛菩萨。你只要念,一定有好处,愈念愈清楚、愈念愈明白、愈念愈开悟,自自然然烦恼就轻了,智慧就长。可见得佛菩萨真的是在我们四周,没有远离我们,就看我们认不认识,肯不肯去亲近。
【常行布施及戒忍。精进定慧六波罗。】
这是佛教给我们的,我们今天学佛,又想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平常我们日子怎么过?这两句就是教我们。要『布施』,布施就是对治贪毒的,三毒烦恼贪毒很严重。先从外财布施,就是身外之物,要学,要认真的学。我记得我最初学佛,第一次见章嘉大师,是有个朋友介绍我认识章嘉大师,第一天印象非常深刻,跟他老人家在一起坐了两个小时只说了几句话。章嘉大师教学的方法非常的严肃,跟一般法师不一样,一般法师会跟你讲很多,讲了很多,你听了之后抓不到重点,不晓得讲些什么。章嘉大师他言语简单,几句话,非常有力量。
我见到他老人家之后,我向他老人家请教,我说我现在知道佛法很好,但是有没有方法叫我们很快就能够契入?我提出这个问题。提出这个问题之后,他很严肃的看著我,看了半个钟点,一句话都不说。我们就是眼睛看眼睛,就这么瞪著看,看了半个钟点,这半个钟点的气氛非常之严肃。实在讲,以后我们才晓得这是入定,他是叫你整个心情稳定下来,然后再告诉你,这个教训一生都不会忘记。那个教学法好,太好了。等了半个钟点才等到一个字出来,说有。「有」之后他又不说了,这又等,这个等没有等那么长,大概等了有五分钟的样子,也相当长,然后慢吞吞的说了六个字,「看得破,放得下」。他说得没有我这么快,说得很慢,说六个字。
我们没有他那种定力,我们听了之后,马上第二个问题就连著提出来。这六个字我懂,看破、放下,看得破,放得下,从哪里下手?我们要认真去做,从哪里下手?大概又等了差不多有十五分钟的样子,他老人家给我说两个字,「布施」。布施,从布施下手。所以那一天去,我就学到了布施。非常重要,为什么?从前我很小气、很吝啬。我喜欢读书,我的钱都买书,可是我的书不准人摸。人家向我借,根本不可能,为什么?他借,会把我的书弄脏,我看了就很难过,所以是不借的。章嘉大师这一开示之后,我就晓得我这个毛病很严重,要改。那天向他告辞的时候,他老人家很亲切,送我到门口,送到门口的时候,还特别嘱咐我,「今天我给你讲的六个字,你好好的去做六年」。我是莫名其妙,就是被他那个气氛震摄了,就真的相信,真的老老实实去做六年,很不容易。
学布施,先学什么?我自己不喜欢的、不要的东西可以舍掉,可以送给人。然后是自己觉得有多余的,多余的也可以给人。最后再进一步,自己喜欢的东西,人家要,也可以能分一点给人家,很不简单。真的他老人家讲的,我六年才舍干净,就是自己心爱的东西,人家问我要,毫不吝啬能够施舍,真的做了六年。这是烦恼很深,没有真正的好老师,真正觉得这个老师是值得我们尊敬、值得我们佩服的,我们才会信受奉行,别人劝我,那不可能接受的。我年轻的时候很顽固,学佛,要是遇到什么法师,要劝我学佛,那几乎都是不可能的事情。他会说,我也会说,我有一块歪道理会把他驳倒,他辩不过我的。
我学佛是方东美先生介绍,我跟他学哲学,他介绍给我的。他说佛法是哲学里面最高的哲学,是人生最高的享受,这个话很动听,从这个地方开始来认识佛教。因为在从前,我们都认为佛教是迷信的,但是佛教表现在外面也确实给人家有这个观感,真的是迷信,所以一个知识分子很不容易接受,我是从哲学里面接受它。最初三年确实受方先生的影响,把佛法看做哲学,以后深入之后,才晓得它的范围太广大了,确实是一个圆满的教学,哲学是它其中的一部分而已,它的内容包罗万象,这才真正搞清楚、搞明白了。章嘉大师教学确实有古大德的风范,真是难得。我亲近他三年,每个星期都跟他在一起,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在静坐,两个人面对面静坐,那个受用实在讲比研究讨论还要大、还要深入。
所以要学布施,布施对自己有决定的利益,财布施得财富,法布施得聪明智慧,无畏布施得健康长寿。你要想得财富、得智慧、得健康长寿,你修布施就统统都得到。但是布施,有些人听到佛法讲的好像是满有道理,可是实际上又不肯做。为什么不肯做?不敢做。我很辛苦赚来的钱布施掉了,明天有人钱送给我吗?总是有疑虑、有恐惧。所以最好在学佛之前先把《了凡四训》念三百遍,念少了没有用,念三百遍你就会有体悟,你能够体会到里面的道理。我自己当年接受章嘉大师的教学,《了凡四训》对我影响很大。《了凡四训》是朱镜宙老居士介绍给我的,我读了之后很受感动,里面讲的是因果报应。一个人一生要没有相当修持的功夫,是有命运的,你也没有办法超出你的命运,你命当中所谓是「一饮一啄,莫非前定」;换句话说,你命里面有的,你怎么样丢丢不掉,你这边丢掉,那边会来。你懂得这个道理,你就敢布施,没有怀疑、没有忧虑,敢,敢做。命里头没有的,用什么心机你也得不到。所以古人讲「君子乐得作君子,小人冤枉作小人」,不知道一切是他命里注定的。
《了凡四训》实在讲也是改造命运的一部好书,依照这个方法去修学,确实佛法常讲有求必应。当然佛法讲的比那个更是周全、更是精深,但是佛法不容易体会。《了凡四训》这个小册子完全讲的我们日常生活,很容易领会,是做为学佛的基础,一部很重要的课本,所以印光大师一生极力的提倡是有道理的。人人能够相信因果、人人能够相信命运,他起心动念、一切造作自然就有分寸,不会做坏事。为什么?一个人一定是自求多福,他晓得福应该怎么个求法才能够真正求到。所以,菩萨法要从布施做起。
戒律就是「持戒」,持戒用现代的话来讲,就是守法。佛给我们制订的戒条我们要遵守,佛法之外的,像国家的宪法、法律我们要遵守,社会的道德我们要遵守,风俗习惯要遵守。这是佛法里头没有的,但是统统在戒律精神里面所包括。所以学佛没有不守法的,一定要守法。「忍辱」是讲耐心,无论做什么事情要有耐心、要有恒心、要有毅力,你才会有成就。『精进』,进是讲要求进步,不求进步,我们现在常说的,那你就落后、就落伍了,要求进步。佛法里面讲精进,儒家讲日新又新,日新又新就是精进的意思。但是,进要紧的是精,就是精纯。因此,佛法法门虽然很多,你要知道修学只能学一门。就像我们在学校念书一样,一个学校科系很多,你只能学一个科系。同样的道理,你不可能把你学校所有的学系统统都学,那是不能成就的。社会上行业也很多,你只能够专心从事一种行业,你这个行业才能够出人头地,才会有成就;你要同时做几十个行业,就注定要失败。所以,进步要求的是精进,纯而不杂。
同时诸位一定要知道,佛法所修的就是戒、定、慧三学,你学杂了,三学就得不到。你专门学一样,很容易得定,得了定之后就开慧,智慧一开,世出世间一切法不接触则已,只要一接触就会通达,不须要学的就会通达。这是为什么?因为一切法都是自己心性里面流露出来的,你只要得到性定,一切法没有一法不理解的。所以智慧开了,佛法里面常讲,叫自然智,自然知道,叫无师智,不要学的,师是要学,这个不要学的,就都知道。这些能力都是本能,都是从定当中生出来的。所以,佛法的修学是在禅定,我们净土宗讲一心不乱,你要是会修一心不乱,你对修学真正掌握到了,真正抓到了。你要问学佛从哪里学起?就从这里学起,这非常重要。你与其去研究许多经论,不如去念一部经,这一部经念上五年、十年,心真的定下去。十年之后你再去看《大藏经》,我可以说只要一年的时间全部都通了。你如果没有这个基础,这部《大藏经》给你念三百年你都通不了。为什么?你没有智慧,你所研究的全是世智辩聪,真正佛法的意思你得不到。像开经偈讲「愿解如来真实义」,那只是一句空话而已,你不可能做到的。如来真实义是从自性清净心里面流露出来的,我们自己心地不清净,怎么能解如来真实义?
所以同修们要记住,修定重要。念佛就是修定,念这本《无量寿经》就是修定,或者念《阿弥陀经》也是修定。如果你要是想将来的目的是求生净土,你所念的、选择的最好是净土宗的经论,与本宗相应。净土经论是五经一论,这个五经任何一部经都可以,你只要常常念,念一种就好。五种,我五种都念,五种都念也分心,也不容易得定,不如念一种,一定有好处。人家现前说我们愚痴,说你对佛法,大乘佛法什么东西都不知道,没关系,说我愚痴我就愚痴,我也不跟你争。你高明,我不如你,这就好了,何必要跟他争?你懂的东西比我多是不错,可是要说心地清净,你不如我。什么东西有受用?心地清净有受用,不生烦恼;烦恼少、妄想少这才叫真正受用。方东美先生常讲的「人生最高的享受」,是心地清净,不生烦恼,这才是真正的享受。妄想多、杂念多、分别执著多,那是凡夫,懂得再多还是个凡夫,不是真智慧。所以,诸位要想在这一生当中真正有成就,那你就是一门深入。专到什么程度?专到连法师、道场都不要去,这才叫真正的专。
印光大师当年在世,他的一些学生,跟他受皈依的、接受他教导的,他教人实在是非常简单,就是教你回家去老实念佛,孝顺父母、友爱兄弟,教你伦常道德,老实念佛。这些学生有时候到庙里面去看看师父,老和尚见到了,一定把他臭骂一顿。你来干什么?「我来见师父。」师父你已经见过了,还有什么好看的?为什么不在家老实念佛?跑到外面来,心也跑散乱了,钱财也跑掉了,生活很艰苦,为什么不在家里老实学佛,老实念佛?这种善知识才是真正善知识,天天劝你东跑西跑的,那个不是善知识,把你的心跑散乱了。佛法没有别的,就是修清净心,凡是妨害清净心的都叫做魔障。你在家念佛,一个朋友打电话来说邀你到哪里去,那是什么?魔来了,心不能清净,定不下来了,这魔障。最好怎么样?家里不装电话,就没事了。现在外国电话很方便,电线拔掉就行了,我要打出去,我接上去,我不打的时候拔下来,统统没有电话进来,这个方法好。我在达拉斯跟台湾,我的电话平常都拔下来的,我用什么?用传真,人家给我联络用传真,不接电话,免得罗嗦麻烦。
所以,要懂得怎样保护自己,保护什么?保护自己的清净心,这个重要。人得罪几个没有关系,为什么?我心地清净,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要紧。到了西方极乐世界,像经上讲的,我的智慧、神通都圆满具足,我再来度他不迟,这才是真正的善友。不要被他现在折磨,搞得他去不了,我也去不了,这麻烦大了。所以暂时对他冷淡一点没有关系,我们还是没有把他忘记,等我们成佛,回过头来先度他,这是对的。
『定』就是禅定,禅定的意思就是不散乱,拿现在的话讲,精神集中、意志集中,不散乱、不分心,这是定。学佛,选择的法门一定要专一,专一最好就是一部经,就是一个方法,一生都不要改变,绝不受外面境界动摇,这个人就有定。即使释迦牟尼佛来了,跟我说还有一个法门比念阿弥陀佛往生还要快、还要稳当,我们听了说「谢谢本师,我已经选了这个法门,你再好的法门我也不要」,这才叫真正有定,这才是决定成功的保证。各人有各人的机缘不相同,自己一定要认清,要认识清楚。我们看看古人,你看看《高僧传》、《居士传》,过去的人学佛三年五年有成就的人很多,十年八年成就的人更多。为什么我们现在学了几十年,连一点消息都没有,愈学愈迷惑,愈学愈没有把握,原因在哪里?学乱了,不像古人那么样的专,学乱了。不是你不用功,你很用功、很勤快,一天到晚到处去跑庙,跑得不亦乐乎。觉得你很勤奋,这个勤不叫精进,叫乱进、叫杂进,又乱又杂,他怎么可能会有成就?不能成就。
近代印光大师提起来没有人不佩服,但是没有人赞叹他,为什么?他叫信徒都不要跑庙,谁敢提他,提他,我庙里没有人来了。实在讲,百丈大师说得很好,「丛林以无事为兴盛」,清净就是兴盛,为什么?净土!一天到晚乱烘烘的,哪里叫净土?那不是净土。所以道场是愈清净愈是庄严,愈清净才叫真正的兴盛。可是现在人就想,信徒都不来,我的生活都维持不下去,怎么办?实在说这是自己没有好好认真去想想,自己没有道,你只要有道,不怕没有道粮。道粮谁供应?护法神供应,护法神的头头是韦驮菩萨,护法神的头目。如果我这里缺少道粮,我真正修道没有道粮,在这饿死了,饿死不要紧,饿死就往生,正好往生,韦驮要撤职查办。不可能的事情,何必要担这个心?何必要怕没有道粮,没有供养?不怕,怕的是自己没有道。从这个地方建立信心,我们才有定,才能够精进,有定之后就有智慧。
这是佛教给我们,学佛的人在日常生活当中,处事待人接物要遵守这六条,要布施、要守法、要有耐心、要精进、要有定功、要有智慧。智慧简单的讲是理智而不用感情,现在人讲人情的包袱太重,打来拉一拉,人情,这不去不好意思,完了,没有般若智慧,没有慧。『六波罗』,这个六是指上面这六条,波罗是波罗蜜,波罗蜜是印度话,翻成中国意思就是圆满的意思,前面六项你要圆圆满满的做到。
【未度有情令得度。】
这就是还没有听到佛法的,或者是已经接触到佛法没有真正发心的,这是讲『未度』。我们要帮助他,帮助什么?帮助他入门。
【已度之者使成佛。】
有了这一句,这两句一对照,意思浅深就很明显。前面这一句是『未度有情令得度』,就是我们通常讲的八万四千法门。『已度之者使成佛』,这就是讲净土念佛往生不退成佛的法门,已经得度。已经得度,他真正能相信、真正能发愿、真正能精进,他决定成功。台湾在这个四十年当中,念佛往生的人,最保守的估计应该有五百人,只会比这个数多,不会比这个数字少。这是在我们这个时代、这个地球上是非常稀有的,有这么多人往生,而且其中有不少瑞相真正不可思议,有站著走的、坐著走的,都不少,在台湾。不生病,自己晓得哪一天走,这不是假的。在大陆上这四十年来,我们晓得的大概将近一百人的样子,我们所知道的,没有台湾这么多。但是大陆的幅员之大,人口之多,这个比例,那台湾就非常殊胜。
像台北李济华居士,老佛教徒们都认识的,李老他往生的时候八十多岁,他是印光法师的弟子。在台北创办莲友念佛团,在龙江街,是他创办的,初创办的时候很简陋,我去参观过。老居士往生是在念佛共修的时候,他在往生前大概两、三个月就知道了,所以亲戚朋友都去走一走,辞行,都去看看。走的那一天,到念佛团去共修,他跟他太太坐三轮车,那时候还没有计程车,坐三轮车。在路上就跟他太太说,他说我要到西方极乐世界,你一个人会不会感觉到寂寞?因为他那时候儿女都在美国,在台湾就他夫妻两个,八十多岁了。老太太听了之后,不晓得他那天要走,就同意了,满口答应。
到了念佛堂之后,他们的共修会就是念佛,通常像佛七一样,但是只是一枝香,当中有开示,大概有半个小时,这些老居士们轮流讲开示。那天是轮到了魏老居士,我也很熟,都认识的,他就跟魏老两个商量,他说我们两个对换一下,今天我来讲,下一次我的时间给你,就换了一下。一上台,他就非常恳切,跟大家讲了一个半钟点,讲得很恳切,苦口婆心的劝导大家。讲完之后向大家辞行,说我要回家去了。听的人以为八十多岁了,讲了一个半钟点讲累了,以为他要回家去。哪里晓得他下了台之后,念佛团小客厅的沙发他老人家这么一坐,就回到西方极乐世界去了。你看看,走之前声音宏亮,讲了一个半小时,坐下来不到十五分钟就走了,这真的,一点都不假。往生之前一、两个月就晓得,晓得自己哪一天走。这是坐著走的,预知时至,没有生病,走得这么干净俐落。
我所知道的,台南将军乡还有一个老太太比他还要高明,人家是站著走的。大概是民国五十六、七年的样子,大概是五十七年的事情,我是五十八年在佛光山,星云法师在那里办佛学院,请我去做教务主任,我就给他做了一个学期。是他那边的长工,工人,告诉我们这个事情,他是台南将军乡的人,他劝我们念佛。他说念佛是真的,一点都不假,因为他的邻居,隔壁的老太太站著往生,他们亲眼看到的。这个老太太念佛念多久?三年,只念三年。他告诉我们,他说这个老太太人非常之好,老实,待人很诚恳,但是不懂佛法,心地善良,也不晓得什么叫神,什么叫佛?神佛不分的,哪里都去拜,到处都去拜,就是这么一个人。
三年前她娶了个媳妇,媳妇懂得一点佛法,就劝她婆婆不要去乱拜。家里供养阿弥陀佛,劝她专念阿弥陀佛,求生净土。这个老太太很难得,她听媳妇的话,她从此以后就不再去乱拜,就在家里老实念佛,就这么念了三年。往生这一天,她就告诉她的儿子、媳妇,她是在吃晚饭的时候,她说我去洗个澡,你们吃晚饭,先吃不要等我。她就洗澡去了。儿子媳妇很孝顺,还是等,等了很久,老太太没出来,就进去看看,确实她洗好澡,不在浴室,再找找看,房间也不在。她家有个小佛堂,看到老太太站在佛堂当中,面朝著佛像,衣服穿得很整齐,穿著海青,手上拿著念珠,喊她也不答应,仔细到面前去,她已经走了,站著走的。洗好澡,换上衣服,在佛堂里一个人念佛走了,站著走的。这是她的邻居长工告诉我的。
好像这个老太太的事迹,林看治居士写的《念佛往生见闻记》里有,有她的事迹。南部同修很多都知道,我去年到高雄讲经提到这个事情,有很多人晓得。所以人家三年为什么成就?专精,没有别的。这个老太婆也没有念什么书,就是一句阿弥陀佛念到底,念三年,有这样的成就,了不起。这才是我们学佛真正的好榜样,人家叫真正学佛。我们现在是玩佛,不是学佛,玩佛,玩弄佛教,闲暇无事到道场里面去消遣消遣,去干这个去。这是我们一定要知道。「已度之者」是真正能够相信,根机成熟的人,要把这个快速稳当成佛的法门教给他。
【假令供养恒沙圣。不如坚勇求正觉。】
这两句话我们要特别注意,为什么?现在世间求福的人多,这个地方讲供养佛,供养什么人?供养诸佛菩萨、阿罗汉。供养多少?像恒河沙数那么多。佛在此地告诉我们,『不如坚勇求正觉』,就是不如老实念佛求生净土,你的功德超过供养恒沙圣人太多了,这个功德不能为比的。
【愿当安住三摩地。恒放光明照一切。感得广大清净居。殊胜庄严无等伦。】
这是阿弥陀佛自己说的,就是法藏比丘自己说的,他的修学专精,他不杂。他安住在三摩地,这就是求净佛土的大愿,也是四十八愿的核心。此地讲的三摩地就是念佛三昧,我们常常讲三昧中王,也称之为「宝王三昧」,宝王三昧就是念佛三昧。这是法藏自己要求的,他求的实在讲也就是给我们做个样子,我们要真正修学,就要像他一样。
『恒放光明照一切』,这是以光明摄受一切众生,所谓是寂而常照。清净心里面就放光明,就普照一切众生。这个意思就是说,菩萨心里面念念希望度一切众生早日圆成佛道,就是这个意思。『感得广大清净居』,这就是讲西方极乐世界。『殊胜庄严无等伦』,这一句是形容极乐世界的状况。此地是略说,这个经里面有很多段的经文要给我们细细介绍西方极乐世界。
【轮回诸趣众生类。速生我刹受安乐。】
这是讲十方世界,十方世界都有六道,六道里面这些苦难众生,都是他心心念念希望他们能生到极乐世界来,在极乐世界圆成佛道。为什么要在极乐世界成就圆满的佛道?经文后面会详细给我们说明。他方世界六道之中恶缘太多,也就是障碍太多,你修学很困难。西方极乐世界清净没有障碍,只有帮助你成就的,绝对不会有障碍的,选择西方极乐世界原因就在此地。
【常运慈心拔有情。度尽无边苦众生。】
这两句是他弘愿的总结。『常』,这是讲的时间,永远没有间断,大慈大悲帮助这些有情众生。『度尽无边』,无边是讲空间。说时间、说空间,当然就把所有一切众生统统包括了。最后一首,请佛给他证明。
【我行决定坚固力。唯佛圣智能证知。】
法藏说,我今天发的愿、立的志,心地非常坚定,永远不会改变,永远不会退转,只有佛你能够给我作证明。
【纵使身止诸苦中。如是愿心永不退。】
修行,有很多的苦难须要克服,度众生,众生很难度,像《地藏经》上讲的,「阎浮提众生刚强难化」,你好心去帮助他,他还误会你,还得找你麻烦。所以菩萨要有很大的耐性,永远不退转,这是愿行相符,才能够满愿。有愿要没有行,这个愿会落空,这个愿是假的;有行要没有愿,这个行没有目标、没有方向,也不会有结果。所以,行愿要相辅相成。
求往生,一定要求上品上生,这才是佛对我们真正的期望。不要自己把自己看得很低,「我只要下品下生就可以了」,这个话说的是没错,我们中国俗话常说「取法乎上,仅得乎中」,我这个目标在上品上生,上品上生弄不到,还有个中品中生,还可以;如果你目标订在下品下生,下品下生得不到,这就生不了,去不了。所以,志要立得大,要立得坚定,然后以行填愿,要认真努力去做。怎么个做法?这个做法一定要依靠经典。净宗,正说的是有三经,这个三经,第一就是《无量寿经》,我们现在所念的这个本子,第二部《阿弥陀经》,第三部是《观无量寿经》,这三部经都是专讲净土的。
《无量寿经》,前面跟诸位做了简略的介绍,是西方净土的概论。这部经里面给我们详细说明了西方极乐世界的来源,它的历史、状况、因果、修学的方法,统统在这部经上。所以这部经讲得最完备,非常重要的一部经典。《弥陀经》,它的目标是劝我们相信、劝我们发愿、劝我们念佛,所以《弥陀经》是以信愿行为宗旨,劝信、劝愿、劝行。《观无量寿经》它里面是讲西方极乐世界的理论,这很难得,说明了理论的依据,我们明白了,会对它坚定信心,不会怀疑。给我们讲方法,十六观方法讲得很详细,观想念佛、观像念佛、持名念佛,它讲得很详细,再给我们讲九品的因果。所以,它主要是讲理论、方法、因果,这三样东西它讲得详细。换句话说,《观经》跟《阿弥陀经》是《无量寿经》的补充,这些东西《无量寿经》统统都说到,但是说得不详细,详细在那两部经上,所以是个补充的说明。
到清朝魏默深居士,这个人也很了不起,他将《华严经.普贤行愿品》加在三经的后面,称为净土四经,四经是这么来的。这个加上去非常有道理,不能不说他的正知正见,因为「行愿品」跟《无量寿经》的关系非常密切。我们读这个经一开端就看到「咸共遵修普贤大士之德」,不读「行愿品」怎么知道普贤大士之德?所以,这个加上去很有道理。到民国初年,印光大师又将《楞严经.大势至圆通章》加在四经之后,成为净土五经。净土经典到这里可以说圆满了,有没有东西再加了?我觉得没有了,再没有东西可以加。「大势至菩萨圆通章」非常不可思议,它是净土宗的心经。你们平常念的《心经》是《般若心经》,般若部的《心经》。「大势至圆通章」只有两百四十四个字,比《般若心经》还少,《般若心经》有两百六十个字,它只有两百四十四个字,确实是净土宗的心经。不仅是净土宗的心经,也可以说是整个佛法的心经,真正不可思议。
我们修净土的人,五经当中只要选一种,专精,你每天去念,念的遍数愈多愈好。你每念一遍总有一点体会,不要去研究,自自然然它就明了。天天念天天都会明了一些,念上三年自然就通达。真正专修,说老实话,三年往生不往生那是你自己觉得有没有必要?觉得必要的话,三年确实可以走得了,像前面的人一样,站著走、坐著走,预知时至,可以走得了。所以我们看到《往生传》里头,很多学佛都是三年就走了。有些同修就问我,是不是学了三年,真的他的寿命就三年,就走了吗?在我想不一定,哪有那么巧的事情?寿命没有完,他为什么三年走了?他三年可以走,他为什么不走?这个地方这么苦,那个地方那么舒服,早就走了。只有一种人,还有留此地的必要,什么必要?大概有一些人需要帮助,这样他才不走。如果没有人接受,他觉得他自己没有缘,跟别人讲人家未必相信,缘没有了,他就走了。由此可知,生死自在,生死真的没有了。
我在台中跟李老师的时候,李老师是七十岁,有一次在中兴新村讲演,我们有十几个同学跟他一道去。他在中兴大会堂跟大家宣布,他说他念佛的功夫是想哪一天走就哪天走,想多住几年也不碍事,这就是讲随时可以走。我们几个同学听了老师这些话,回头来大家商量,希望老师多住几年。商量一个什么方法?我就提出,最好请老师讲大经,经没讲完他总不好意思走?於是乎这才决定选《大方广佛华严经》请他讲,果然这部经把他拖了很多年。请他讲《华严经》八个人,我有一个,我带头请的。《华严经》的注解,清凉大师的注解,他用的那本是我送给他的。请他讲这部经,目的就是希望他多住几年,因为他自己宣布他可以多住几年不碍事。生死自在,他老人家七十多岁的时候证得,这都不是假的。他可以能够证得,我们每一位同修都可以证得,问题就是你肯不肯照这个方法修学?你肯照这个方法修学,是各个人都可以证得。这是佛法里头不可思议的成就,真实不虚。
所以我们日常生活,处事待人接物,依照这本经足够了。其他经论虽然多,说得虽然是广,我们到西方极乐世界再学不迟,先把极乐世界拿到,然后其他的问题好办。现在就这个想学、那个想学,学来学去一样也没学成功,西方极乐世界也错过了,也去不了,这损失才大,太大了。我们真正明白这个事实,这才是真正放下,世出世间一切法统统放下了,一心一意专念阿弥陀佛、专念《无量寿经》。我现在是台北建一个道场,在美国建一个道场,我希望的什么人来跟我共修?就是一生当中只修一部《无量寿经》,只念一句阿弥陀佛,我欢迎你来,因为我们志同道合,我们会在一块处得很圆满,我欢迎。如果你还想学这个、学那个,你到别的地方去学,我这个地方没有,我这里只有这么一门,只有一个目标、一个方向,这是最稳当不过的。我在这里能有一点成就,所以我才很肯定的奉劝诸位,提供诸位同修作个参考。我跟大家说我决定往生!所以我敢劝你,这个事情一点不假。
今天我们就讲到这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