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乘无量寿经(当生成就第一法门) (第十五集) 1990/7 香港 档名:02-008-0015
请掀开经本六十一面。「真实功德第三十一」。这一章还是继续前面一章,是以比喻来说明极乐世界菩萨自利利他的功德。
【其智宏深。譬如巨海。菩提高广。喻若须弥。自身威光。超於日月。其心洁白。犹如雪山。】
这些地方虽然是赞叹极乐世界的菩萨,我们应当发心随分随力来修学,对我们自己才有真正的利益。第一句是讲智慧。智慧是本来有的,不是从外面来的,从外面来的不叫做智慧,这一点学佛的同修必须要知道。真心里面本来具足无量的智慧、德能,凡夫迷失了本心,这个迷失本心,简单的讲,就是把本有的智慧迷失了,把本有的才艺迷失了,本有的德能迷失了。
经题上讲的无量寿就是我们的自性。无量,前面曾经跟诸位说过,无量是说之不尽,不可思议。本性的万德万能,寿命是其中之一,无量无边当中的一样,这一样是所有无量里面最重要的一项。没有寿命,所有无量也都落空了,所以以无量寿来代表。由此可知,我们迷失自性,这个损失实在是太大!要怎样把自性恢复过来,这就是佛宝。佛帮助我们也就是在此地,帮助我们每一个人恢复自性。佛告诉我们恢复自性必须要遵守的就是戒定慧三学。三学当中,慧就是自性,这用不著求的,最重要的就是在定,定能生慧,定就不迷了;换句话说,动就迷了。什么动?心动。心动就迷了,心不动就不迷。所以戒是手段,定才是目的,这是我们要知道的。我们要恢复本有的智慧,一定要修定,在本宗里面讲「一心不乱」。在一切时、一切处、一切境界里面都保持著一心不乱,我们本有的智慧就能够恢复。
『譬如巨海』,这是比喻,比喻菩萨智慧的大、智慧之深。『宏』是大的意思。必须要知道,这都是我们自己本有的。『菩提高广』,菩提在此地讲就是觉性。他能觉悟,他的警觉性非常高、非常大。广就是大的意思,像须弥山一样,又高又大。警觉,实在说,在我们生活当中,从早到晚处事待人接物,时时刻刻要提高警觉,尤其是现代这个社会稍稍不谨慎就迷了。迷了没有不造恶的,造恶没有不堕落的,真的要提高警觉。这句话说得很笼统,应该怎样才叫真正的觉悟?在本宗来讲是非常具体而踏实,念念求生净土,念念提醒这一句佛号,这就是菩提高广。为什么?这个世间、这个世界没有留恋的。佛给我们讲「如梦幻泡影」,不是真实的。所以能够一心一意向往西方,这才是真正大觉,彻底觉悟。
『自身威光,超於日月』。威是讲威德,光是光明,菩萨跟佛一样有常光、有放光。超於日月,这是说他的光明显著,像日月一样。我们凡夫称之为光彩、风度,也是属於这一类的。因为我们的烦恼粗重,性德光明透不出来。『其心洁白,犹如雪山』。佛当年出现在北印度,距离喜马拉雅山很近。我们晓得佛出生的地方在尼泊尔,喜马拉雅山的南面,所以佛讲经常常以喜马拉雅山做比喻。终年积雪,一看去干干净净,一尘不染,拿这个来比喻菩萨的心。菩萨心清净,没有丝毫的染污,这也是我们必须要学习的。这四句可以说都是讲我们本性真心本具的德能。下面的比喻是讲作用,真心的作用。
【忍辱如地。一切平等。】
妄心才有分别执著,真心没有分别执著,所以於一切法,它平等。平等就像大地一样。忍辱要像地!学佛要从这个地方学起。在我们中国四大菩萨是代表大乘修学的过程,从哪里学起?从地藏菩萨学起。地藏菩萨教给我们是孝亲尊师,所以《地藏本愿经》是佛门的孝经。地藏的德号就是用大地来代表。这个大地表什么?表心地。心地有含藏著无量的宝藏,能生万法,表这个意思。地,能忍也表忍辱的意思。这个讲作用里面第一个能忍,非常非常的重要。
【清净如水。洗诸尘垢。】
这个『尘垢』是烦恼的代名词,尘垢就是染污。心清净就不被染污,已经被染污,我们修清净心,这个清净心就像水一样,会把一切染污洗得干干净净。
【炽盛如火。烧烦恼薪。】
这又是一个比喻。烦恼好比是柴火,一把火就会把它烧得干干净净。这个火是代表智慧,水是代表定。戒定能清除烦恼,智慧能灭烦恼。
【不著如风。无诸障碍。】
心里面没有染著,这就是我们常讲的不执著。於一切法不执著,这样就得自在!《华严经》里面所说的「理事无碍,事事无碍」,他为什么无碍?不执著就无碍。一切众生为什么处处障碍?他执著,他有分别、有执著,所以他事事都有障碍。这是真心起用的第一段,我们再看底下这一段所讲的是自受用。
【法音雷震。觉未觉故。】
这就是比喻利益众生的作用。前面是自受用,这是利益众生的作用,这些作用都是真实功德。『法音』是说法,像雷一样的能够震惊人心,使这一些没有觉悟的人能够觉悟。
【雨甘露法。润众生故。】
这个『雨』此地念去声,念誉,作动词讲,就是落下来,比喻像『甘露法』,滋润一切众生。甘露我们也没见过,佛经里面讲,这是一种不死之药,人要得甘露,能够起死回生。这在此地也是比喻,滋润众生的法身慧命,都是讲的佛法。
【旷若虚空。大慈等故。】
佛菩萨心量广大,以慈眼看一切众生,并不分别众生的善恶。以平等心、清净心、慈悲心来看众生。
【如净莲华。离染污故。】
莲花,在佛门里面用它来表法可以说是最为普遍。莲花生长在污泥,花开在水上,这是比喻,污泥比喻六道;泥上面是水,水是清净的,比喻四圣法界,声闻、缘觉、菩萨、佛,这清净的,四圣法界;莲花开在水上,这个意思就是说四圣六凡它统统不染,这在大经里面叫一真法界,一真法界超越十法界,莲花表这个意思。『离染污故』,不但世法他不染,佛法他也不染。
【如尼拘树。覆荫大故。】
『尼拘树』,是印度的一种大树。这是生长在热带的地区,树叶很大,它没有节,就有一点像我们中国的芭蕉树一样;没有节,所以我们翻成无节树,没有节的无节树。树叶大,荫凉就大,所以比喻佛菩萨功德之大能够利益一切众生。
【如金刚杵。破邪执故。】
『金刚杵』,是古时候最锐利的兵器,能破坏一切,一切不能破坏它,比喻菩萨的智慧能够破众生一切邪知邪见,就是一切执著。
【如铁围山。众魔外道不能动故。】
『铁围山』,是我们这个世界很大的山。山稳固不会动摇,魔王外道再有神通、再有能力,他没有办法动铁围山,比喻菩萨的定慧如如不动。这一共有十五句统统是比喻,下面就给我们正说。这是先说利益众生的功德。
【其心正直。善巧决定。论法无厌。求法不倦。】
菩萨心『正直』,正直就是真诚;我们在《大乘起信论》里面,马鸣菩萨给我们讲菩提心。菩提心之体是直心,它的作用是深心、大悲心,直就是正直。佛在《观经》里面给我们讲菩提心,菩提心的体是至诚心,就是真诚到了极处。这两个对起来看,我们就知道正直就是真诚到极处了,没有一丝毫虚假,这叫做正直。
『善巧决定』。这是观机、随缘,应当用什么方法说法,他就用什么方法,所以说无有定法可说;说实在的,是无法可说。这个法是因人、因事、因时千变万化。虽然无有定法,他有一定的原则。原则是什么?一定是令听的人觉悟,这个听者一听就觉悟,这说法的目的就达到了,所以叫善巧决定。『论法无厌』,这是慈悲;『求法不倦』,菩萨上求下化,就像《行愿品》里面讲的无有疲厌。他没有感觉到疲倦也没有感觉到厌倦,这是说明他精进不懈。
【戒若琉璃。】
『琉璃』,透明清净也坚固,拿这个来形容菩萨持戒。持戒要用现代的话来讲,就是菩萨守法、守规矩。
【内外明洁。】
就像琉璃一样,内是内心,外是身、语,三业清净。
【其所言说。令众悦服。】
因为戒定慧三学增上,三学完具,圆满具足,因此他所说的言论,大家都佩服,都欢喜接受、依教奉行,这叫『悦服』。
【击法鼓。建法幢。曜慧日。破痴暗。】
这四句都是说明菩萨教化众生。『击法鼓,建法幢』,这是比喻建立道场,接引众生,教化大众,是这个意思。菩萨用什么方法来教众生?用智慧,这里讲的『曜慧日』,三学只说一个慧,说一个慧,戒定自然在其中。因为讲智慧才能够破一切众生的愚痴。『痴暗』就是无明,能帮助一切众生断无明,见自本性,教化的目的才算圆满达成。我们常讲功德圆满!如果不能教众生见性成佛,这个教学没有做到圆满。
【淳净温和。】
下面就是说菩萨处世接人的态度。内『淳净』,外面『温和』,这一句是讲他表里。
【寂定明察。】
外面是定。看到菩萨举止动作都好像都在定中,佛经里面常常用那伽来比喻,「那伽常在定,无有不定时」。那伽是梵语,翻成中国意思是龙象。龙我们没见过,大象见过。动物园去看大象,那个大象一举一动都好像在定中一样,它不会毛毛躁躁的。不会像那个猴子动来动去的,不会。那个猴子是代表心不定,心不清净。象心很定、很清净,走路都慢慢的。所以常常形容菩萨们,行住坐卧都在定中。可是他心里面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明察』,心地明了。
【为大导师。调伏自他。引导群生。舍诸爱著。永离三垢。游戏神通。】
『大导师』是佛,佛是一切众生的大导师。唯有佛说法,才能帮助我们达到圆满的成就。为什么?因为佛的智慧、神通、道力圆满,佛观机是最究竟的,他能够看出我们生生世世。我们生生世世所造的什么业,所形成什么样的习气,佛统统知道,这样说法就非常契机,我们一听很容易觉悟。所以我们读佛经,常常看到这个经还没讲完,里面听众有很多开悟、证果了,那是什么?那就是契机!佛以后,这些佛弟子们讲经,这个情形就少了,为什么?弟子是凡夫,无法观机,说得不契机!说得再好,听众听了也欢喜,他不开悟,他也不证果。所以佛才是大导师。
『调伏自他,引导群生,舍诸爱著,永离三垢』。这也是明白说出佛教育教学的方向、教学的目标,是要教我们舍一切爱著。爱是爱欲,著是执著,人我执,法我执。为什么?因为众生有爱著,所以才有三途六道的果报,三途六道是这么来的。其实真如本性里面一法不立,哪里来的三途六道?没有这个东西!所以六道轮回是我们自己造的,诸位要晓得,不是真正有的,是自己造的。怎么造的?就是你有爱欲,你有执著,就有六道。什么时候能够把爱著断掉了,六道轮回就没有了。游戏神通,菩萨在世间,上求佛道,下化众生,是游戏神通。你想想他们的生活多么自在。这都是我们非常向往,我们应当要学习。向下经文广说真实功德。
【因缘愿力。出生善根。摧伏一切魔军。尊重奉事诸佛。】
佛法讲因缘,因缘的的确确是事实的真相。有因、有缘,下面就有果报。菩萨的因,是自己在修学的时候所发的大愿,「众生无边誓愿度」,发了这个大愿,这个愿是因。上有佛加持,下与众生感应,这是缘。由於这个缘引发自己的愿力,才生无量无边的善根,这个善根能够破恶,能够断恶、破邪。『摧伏一切魔军』,魔军是比喻烦恼,妄想、习气力量很大,必须要以真实的善根才能够把它们断掉。『尊重奉事诸佛』。佛是我们的老师,是我们修学的榜样,一定要尊师重道,我们的学业才能够成就。
【为世明灯。最胜福田。殊胜吉祥。堪受供养。】
这是赞叹他利益众生的功德。他是『世间明灯』,明灯可以照破黑暗。晚上走路不能辨别方向,如果有灯则可以辨别。众生愚痴,说老实话,什么是真妄?什么是邪正?什么是是非?什么是利害?我们都不能辨别,这就像在黑暗里面摸索一样。佛菩萨给我们讲解,指点我们就像明灯,我们才不至於迷失方向,才不至於走冤枉路!走冤枉路已经是很不幸,耽误多少时间,如果能够再找到正路,那算是不错了;就怕走到那个迷途里面去,一生一世都不能回头,永远迷失了。这一世迷失,来一世更迷,愈迷愈深,那个麻烦就大,那真正是可怜!所以善知识他对我们真正好处就在此地,所以他是人间天上最殊胜的福田。
『殊胜吉祥,堪受供养』。我们对他应当要供养,他可以接受。供养诸佛菩萨,这是福报。供养里面,前面讲过很多,有财供养、有法供养,实际上,财法两种供养都不能缺的。财供养,我们才能够把善知识留住在这一方,长时间的教化大众。实在说,真正善知识他要不住在此地,为我们讲一部经、说一次法,我们能不能得到利益?给诸位说,决定得不到。你看看有几个人听一部经就开悟了?不能开悟、不能证果,利益没得到!实在讲只是在阿赖耶识里头种个善根而已,下一个佛的种子。这个种子到哪一生哪一劫才能起现行,这就不得而知,谁都不知道!真正要得利益只有一个办法,求这个老师长住在此地,天天为我们说法,长期不断的薰习,慢慢我们才会觉悟、才会醒过来。因为我们无始劫以来就迷得太久了,不是那么容易一下就醒过来的。你看听讲经,听的时候点头,好像满有一回事,出了门都忘掉了,再往街上去转一下,都没有了。
所以李老师从前办大专讲座,大专学生很难得!到台中莲社听了四个星期的佛法,很像样子;结业了,跑到电影院看一场电影,完了,四个星期的功夫,两个小时电影都完了,他又恢复原状了。你就想到不容易!实在不容易,所以一定要长时间的薰陶。古时候人修行,无论在家出家,为什么容易成就?成就的那么多?就是他修行的环境比我们好。从前寺院就跟学校一样,跟现在寺院不相同,诸位要读读历史你就晓得。不但出家人常住在寺院道场里面,在家人也可以常住,在家人一样可以去挂单。所以寺院里头有内院、外院,内院是出家人,外院是在家居士。你在那里住三个月、住半年、住个三年,随你,你愿意住多久就住多久。
寺院里面通常每天八个钟点讲经,你想想看,一天听八个钟点天天听,他脑子里不胡思乱想了,就把你这个观念纠正过来。八个钟点讲经,另外八个钟点修行。修行种类很多,大别不外乎一个是禅,一个是净。禅,这是禅坐,八个小时禅堂;或者念佛堂,八个小时念佛。所以一天给你听经上课讲堂八个钟点,再念佛堂、禅堂八个钟点,十六个钟点去了,剩下来一点时间已经精疲力倦了,倒到床上只好睡大觉,什么也不想了,这样环境你在那里住三年,你想想看怎么不成就?那当然成就!这才叫修行的环境。不像我们现在,现在说老实话,一天讲两个钟点经,一天二十四个小时,还有二十二个小时打妄想,这怎么行?
你才晓得从前这个道场里面,二十四小时它用十六个小时来训练你,超过一半!你打妄想的时间就少了,那才有效果。所以现在效果很难成就,原因在此地。但是自己真正能够克服自己,也一样。现在可以用随身听,尽可能把你的时间都去听经、念佛。听经的方法,是听经文最好。这是上一次有一个同修,大概听我讲我们台湾念《无量寿经》的录音带有国语的、有台语的,没有广东话。他用广东话念了一个带子来给我听,我听了不错。曹居士听了,他说里面还有几个错字,还不太圆满,如果念的完全没有错字,我们就拿这个带子可以做底版,我们大量的来做。现在美国也有很多香港这边移民过去,他们国语、台语都不懂,希望有广东话读《无量寿经》的带子。这相当好,看看哪一位同修肯发心,这个带子可以给他做参考,希望不要有一个错字。听经不打妄想了,念佛也不打妄想。如果你每天真正功夫用到十六个小时以上,那跟古人住寺院佛堂就没有两样了。这是要自己真正能够克服自己才行,那这个功德就殊胜了。
所以这个供养,如果对於善知识不能叫他身心安稳,他在此地不能住!所以当年摩腾、竺法兰两位高僧到中国,中国朝廷—汉朝想把这两位法师留在中国,长期教化,不让他走了,这替他盖个道场。洛阳的白马寺就是为接待这两位法师,国家建立道场供养他们,他们能够在这里安心住下来,译经教学。大概一般,这是讲过去,现在比较上困难一点。
从前这些出家人,他对於哪一个地方没有爱好,也没有留恋,说住哪里,不住哪里,都在一个缘字上。什么叫缘?这个地方人喜不喜欢听佛法,喜不喜欢跟他学,如果喜欢跟他学,这就有缘,有缘他就会住在这个地方;他在这个地方弘法,这一般人对他很冷淡,不太喜欢听他的东西,也不大愿意跟他学,这就没有缘。没有缘,他到别的地方去,哪里有缘,哪个地方住下;缘要是深的,往往一生住在那里,他都不走的。现在生活环境统统都变了,跟从前不一样,但是修学成就的原理原则永远不会变的。不会随著时代变的,也不会随著生活环境变的,这一点同修们一定要知道。那就是一定要修定,一定要修清净心。
有同修听了我在此地说的有点怀疑,我想怀疑绝对不止一个人。我劝同修们跟一个法师学,许许多多法师常常讲经法会,我们听了有什么障碍?你是觉得没障碍,实在讲,什么叫障碍你没搞清楚。不是说不能听,你看看《华严经》善财童子五十三参,什么人讲经他都听,什么地方他都去参访,那是什么?已经得到清净心之后的事情,《般若经》里面讲,他已经得根本智才有资格出去参学,参学成就自己圆满的后得智。现在问题是你的根本智得到了没有?根本智就是清净心,心净到极处就生智慧。《楞严经》上讲的「净极光通达」,你有没有到这个程度?如果真正到净极光通达,什么法师大德讲经统统都可以听,决定没有障碍,会成就你圆满智慧。所以佛法修行它有次第、有过程!四弘誓愿就给你讲得很清楚,第一个你先要发愿。所以四弘誓愿第一个「众生无边誓愿度」,这是发愿,然后修行,修行先什么?先断烦恼,「烦恼无尽誓愿断」;烦恼断了之后,再学法门,这才参学。
所以根本智是什么?根本智就是断烦恼,清净心!心有烦恼,怎么能得清净?烦恼断掉了,心就清净了,那就叫根本智。《般若经》讲「般若无知」,先求无知;真正到无知,心清净了;然后再进一步,「法门无量誓愿学」。法门无量誓愿学是成就无所不知,无知然后才无所不知!我们现在学什么?颠倒了,烦恼无尽誓愿断不要了,开始就法门无量誓愿学,结果怎么样?学得愈多是烦恼愈多,愈学愈烦恼,愈学分别执著愈多。不但众生度不了,度自己都度不了,佛道是更没指望了。这个我们没有循序渐进,没有按次序。佛讲的东西是一点都不能错,不能把它搞颠倒,这是我劝同修为什么要跟一个老师学。
跟一个老师学,学什么?四弘誓愿第二个「烦恼无尽誓愿断」,跟一个人学就没有烦恼;两个人学就生烦恼。这个人叫你念佛,那个人叫你参禅,你就烦恼来了,我到底是念佛还是参禅?烦恼就来了,跟一个人学就没这个事情,他叫你参禅,乖乖参禅去,你不想念佛了;教你念佛?那就老实念佛,你就决定不想参禅。所以说开始跟一个老师学定,修清净心,断烦恼。烦恼真正断尽了,心地清净放光明了,老师决定不会多留你一天。老师要是多留你一天,这老师对不起你,他要把你放出去参学,为什么?已经有资格参学了。有资格了,那就是博学多闻,法门无量誓愿学去,搞这个。
不是我不叫大家听这么多法师大德讲经,你不要搞错了!有阶段的,这个我们自己要问自己。如果自己没有主宰,没有定力,多听了什么?多听了清凉大师讲「增长邪见」,也就是增长分别执著,我们这个心怎么能定下来?怎么能够达到无知?般若无知,无知是根本智,无所不知是后得智,先要求无知,然后才能够无所不知,这一个原则不会变的。不会因著时代变,意识形态变,生活方式在变,这个原理原则不会变的,我们应当要记取。再看底下经文。
【赫奕欢喜。雄猛无畏。身色相好。功德辩才。具足庄严。无与等者。】
这几句是说菩萨示现在人间,他的风范,他显示出的风度、道学、修养。『赫奕欢喜』,赫奕是形容盛大的样子,就是我们常讲常生欢喜心,他没有忧虑、没有烦恼。『雄猛无畏』,就是《心经》里面讲一切苦厄,一切苦难他都超越了,显示出大无畏的态度。『身色相好,功德辩才』,我们现在讲身体端庄(端正庄严),健康、智慧、辩才没有一样不圆满,没有一样欠缺,这就叫『具足庄严,无与等者』,世间人不能跟他相比。
【常为诸佛所共称赞。究竟菩萨诸波罗蜜。】
这是诸佛赞叹,给他作证明。他的菩萨道修行到究竟圆满,这是『究竟菩萨诸波罗蜜』,那就不是普通的菩萨,至少也是八地以上;如果严格的来讲,那就是等觉菩萨,才能够究竟菩萨诸波罗蜜。
【而常安住不生不灭诸三摩地。行遍道场。远二乘境。】
菩萨确确实实是『不生不灭』,我们凡夫看到有生有灭,他自己确实是不生不灭;不但性不生不灭,给诸位说,相与作用也是不生不灭。此地说的道场,就是十方一切诸佛刹土,哪里有缘(有缘就是有感),菩萨就有应,感应道交,当处出生,当处灭尽,「随众生心,应所知量」,《楞严经》上说的,他绝对不会退到二乘。二乘是声闻、缘觉,自利而不肯利他。下面这是总结。
【阿难。我今略说。彼极乐界。所生菩萨。真实功德。悉皆如是。若广说者。百千万劫。不能穷尽。】
这是本师释迦牟尼佛上面所说的都是极乐世界的菩萨真真实实的功德,这是简单略说;如果详细说,佛讲了,百万劫、千万劫说不尽!诸位要知道,这些事实与我们关系非常密切。因为我们现在心心念念的就想到西方极乐世界去,西方极乐世界好在哪里?西方极乐世界是什么样子?这经上统统给我们介绍出来了,说明那个地方的好处!这上面说的这些菩萨是人事环境。物质环境、人事环境都好到极处,一切世界不能为比,实在讲,说不尽。说不尽释迦牟尼佛还是要给我们说。我们看底下一章。
「寿乐无极第三十二」,这一章经开始是弥勒菩萨当机,所以这部经两个人当机。前面是阿难尊者,后面是弥勒菩萨,所以弥勒菩萨与西方净土关系就非常密切。许许多多人没有读《无量寿经》,不晓得这个关系。经文开始先说西方极乐世界会众的殊胜,讲阿弥陀佛说法,那个听众殊胜;劝我们亲近阿弥陀佛,亲近这一位真正的善知识;然后又说明国土微妙,再劝我们求生净土。请看经文。
【佛告弥勒菩萨。】
这是叫著『弥勒菩萨』的名字,告诉他。
【诸天人等。】
弥勒菩萨在此地是当机,等於说他是代表。代表与会的这些大众,告诉弥勒也就是告诉『诸天人等』。
【无量寿国。声闻菩萨。功德智慧。不可称说。】
这几句话是承前启后,紧接著前面一段经文。对前面来讲,它是总结;对底下这一章,它是开头。
【又其国土微妙。安乐。清净若此。】
这就是从头上来一直讲到这一段,给我们介绍西方极乐世界依正庄严。声闻菩萨功德智慧不可称说,这是有情的众生,正报庄严;『国土微妙,安乐,清净』,是依报庄严。依正庄严,『清净若此』,像这个样子,前面所讲的这个样子。
【何不力为善。念道之自然。】
这两句话劝勉我们,真是苦口婆心!佛说你为什么不努力修善?『念道之自然』,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这是自自然然的!这一句阿弥陀佛是我们自己的性德。古人一再告诉我们,能念之心是始觉,所念的这一句阿弥陀佛佛号就是我们的本觉,所以念佛人念念句句始觉合本觉,始本不二就是究竟觉。由此可知,这一句阿弥陀佛不是念别人,是念自己的真如本性!这句佛号就是我们性德的全体,这还能不念吗?念念破迷开悟,念念明心见性,你看这个功德多大!念道之自然,这真是苦口婆心在这里劝我们,为什么不念?底下讲这些极乐世界的会众们。
【出入供养。观经行道。喜乐久习。才猛智慧。心不中回。意无懈时。外若迟缓。内独驶急。容容虚空。适得其中。中表相应。】
这一段经文意思很深,为什么?处处都显性德不可思议。真正明了,才晓得这一句名号功德真正不可思议,我们念这个名号才会相应!极乐菩萨『出入供养』,出是离开西方极乐世界,供养十方无量无边佛刹的诸佛;入是回来,回来供养本师阿弥陀佛,出入供养,供养是修福!『观经行道』,这是修慧,福慧双修。观经,不是《观无量寿经》,这不要搞错。它不叫读经,它叫观经不叫读经,这个观跟读意思不一样。读是读熟,读久了可以得定,不一定能开悟,如果有观在里面会开悟。观是什么?禅宗里面讲的「观照」。听经、读经里面有观照的功夫,用在这里面!行道是依教修行,佛在经上怎么讲,我们统统把它做到,真正把经义转变成自己的思想、见解、行为,这叫做行道。
所以诸位一定要把真正的意思搞清楚,而不是我们每天念几卷经,念多少佛,拜多少佛,这个叫行道。这种行道是形式上的行道,是外表的行道;真正的行道是要把经义变成自己的思想、见解、行为,应用在日常生活当中,应用在处事待人接物,那是真的菩萨!不一定在形式。可能菩萨一天也不拜佛,但是他那是拜佛从来没中断,拜佛是什么?拜佛是恭敬!他对人、对事、对物都恭敬,这就是拜佛,要明白这真正的意思。
『喜乐久习』,喜是法喜充满,乐是爱好,长久的在做。习就是薰习,也就是实习,就是真正去做,我们讲勇猛精进,他真做。底下讲,『才猛智慧』,才,就像前面赞叹法藏比丘「高才勇哲」,高才、勇猛、智慧。『心不中回』,这是说他信心坚固,永远不会退转。这个回就是退转,他不会中回;换句话说,他选定这个法门,依照这个法门修学,绝对不会退转,绝对不会后悔,这是不中回的意思。『意无懈时』,这是说他一味精进,一门深入,他不懈怠。
『外若迟缓,内独驶急』。从外表上看,好像他没事情,看不出他在用功,看不出他精进。看他动作、言语都很缓慢,做事情也不著急,安安稳稳、悠闲自在,外表上是这个样子。内独驶急,其实他真精进、真勇猛,里面他一个烦恼、一个妄念都不生,这就是精进。这一句佛号念念不间断,就是内独驶急,这真精进!忆佛念佛,净念相继,从不中断。
『容容虚空』,这是讲大众在一起,和合就像虚空一样。虚空,我们里面没有看到界限,它的和合就像虚空一样。『适得其中』,这是讲每个人都能够契会中道。中道就是本性的理趣,性融法界,内外一如,就是『中表相应』。中是心性,表是法相,十法界依正庄严融成一体,相应了,这就是《华严经》上所讲的万法圆融,事事无碍。不但讲心性是尽虚空遍法界,是一个,色相也不例外。一毛,正报里面一毛,寒毛;一尘,尘土也是法界全体,这就事事无碍,我们要问,我在哪里?我不是这一身,我就是法界,法界就是我。你们想想看还有什么生灭?还有什么来去?还有什么染净?统统没有!尽虚空遍法界就是一个自己,中表相应,性相圆融,性是心性,相是自己的色相,圆融了。
禅宗常说「尽虚空遍法界是沙门一只眼」,这是什么意思?就这个意思。他说得还大,一只眼,是这么大!《华严经》上说一毛一尘,说得更小,一毛一尘就是尽虚空遍法界,这是事事无碍。极乐世界菩萨统统入这个境界,这真是不可思议!所以我们读这个经有好处,虽然现在我们入不了这个境界,多听听,将来一到西方极乐世界就入这个境界。自己感觉到并不很希奇,这个我听得很熟了,现在我已经证得了,到那里去就契入了。
【自然严整。】
这段里面讲到八个自然。这个自然不是《楞严经》上讲的跟因缘相对的自然,不是那个意思。这个自然是法尔自然,本来就是这个样子。一丝毫不须要加以造作,原原本本就是这个样子。事实真相如是,也就是《般若经》里面常讲的诸法实相,此地讲的自然就是诸法实相,一切法原来就是这样的,自自然然庄严,自自然然整齐。世间人往往看到这个现象没有办法解释,就想像出这大概有一个神在那里操作,否则的话,它怎么这样有秩序?像太空当中,星球的运行,为什么不会碰撞?这个轨道好像是有人安排的样子,在佛法讲『自然严整』。
地球绕太阳,月球绕地球,太阳再绕大星系,大星系再绕银河,自然严整,这是讲大的。小而言之,这个身体也是个宇宙,你解剖开来,我们身体里面那些血管、微血管它都有条不紊,如果有一个微血管阻塞了,这人马上就出毛病了,这个东西谁造的?没有人造,自然严整。严是庄严,整整齐齐,一点都不会错乱的。再要缩小,现在科学家用高度显微镜来观察,观察微尘,观察到原子、电子,发现它们的构造就跟宇宙的形状一样,就等於小宇宙一样。小宇宙跟大宇宙是一不是二,与佛在经上讲的的确没有两样,才知道佛三千年前说法,真是不可思议!那个时候没有这些科学工具,佛怎么统统知道,这个智慧从哪来的?佛给我们讲,本有的智慧不是从外来的,一切众生统统都有,只是你现在有烦恼障、有所知障,把你的智慧障碍住了,不是你没有。佛说不是他独有,大家统统都有,没有一个人没有。
所以诸位要知道,你烦恼不断,心不得清净,不管听什么东西,听世间法、听佛法都是增长所知障,你知道东西愈多障碍愈多;到你心地清净了,不管听世出世间法,你所听的东西听得愈多,那是增长智慧,为什么?你所知障没有了,统统变成智慧了,这个不一样!这个原理原则不会变的。所以大家明白这个道理,先修清净心要紧。
还有现在这个社会妖魔鬼怪好多好多!为什么从前妖魔鬼怪少,现在妖魔鬼怪多?从前人心比较清净,人老实忠厚,这就是有德行,妖魔鬼怪对他很尊敬,不敢来扰乱。现在的人心一天到晚妄念纷飞,贪瞋痴慢充满了,妖魔鬼怪瞧不起你,所以出来欺负你,扰乱你,是这么来的。你要想把这个妖魔鬼怪赶走,自己能够安居乐业,用什么方法?修清净心,所以念佛这个方法是最理想的。心清净了,不但一切病痛没有了,妖魔鬼怪也走了。不要说心清净的人,心地善良的人,这些恶鬼恶神都尊重,都不敢欺负。你们看看古人的小说、笔记,这个纪晓岚的《阅微草堂笔记》,《聊斋》这类,古人笔记小说都有。人心正、行正,正大光明,鬼神见到都恭敬。
由此可知,如果我们遇到这些妖魔鬼怪,马上自己要反省,我们的心是不是不太正,他才会来惹我们。赶快认真修行,断恶修善,这就有效果。能修清净心,那是最殊胜的效果,没有比这个效果来得更快了。所以要晓得,这些东西统统是自自然然的,而不是勉强的,不是造作的。底下这是教给我们具体的方法,这些是西方菩萨人人具足的。我们还没去,我们要学习,随分随力来学习,学多少就会得多少受用,学一分有一分的受用,学两分有两分的受用。
【检歛端直。】
『检』是检点,『歛』是收歛。妄想杂念要收歛,言行举止也要收歛。检歛的标准是什么?标准是戒律。本经里面跟我们讲的戒律部分是五戒十善,这是我们的标准。向这个标准来收歛,换句话说,要把五戒十善真正做到。『端』是端庄,『直』是正直。
【身心洁净。无有爱贪。】
这就是端直的样子。端是身心洁净,这是端。端正是心。直是身、外表。『无有爱贪』,有爱有贪,心就不端了,行就不直了,换句话说委曲了,弯弯曲曲的,不直了。
【志愿安定。】
菩萨的『志愿』在无上正等正觉,他心就住在这个地方,这是我们要学的。我们的志愿一定是求生净土,接引众生。接引众生,是把净土第一殊胜的法门介绍给一切众生,劝勉一切众生同修、同学、同生佛国。我们的志愿在这个地方。
【无增缺减。】
增是什么?是添一点点没有必要。缺减?是少了一点点也不可以。添一点是什么?有些人认为念佛,恐怕还靠不住,还得要参禅,禅净双修大概比较可靠一点;还有禅净还不太可靠,那禅净密三修,这大概更稳当一点,这个观念都是错误观念。你看大势至菩萨给我们讲「不假方便,自得心开」。不假,不需要增加一点点,你的功德就是圆圆满满,也就是经上常讲的不增不减。老实念佛就是不增不减。这个功德也是自然圆成,圆满成就。
【求道和正。不误倾邪。】
这两句很要紧,是讲求道的心态。心要平和,或者讲和平,心要平、要和、要中正,就是和平中正,要这样的存心。『不误倾邪』,决定不能偏,决定不邪,偏就邪了。
【随经约令。不敢蹉跌。若於绳墨。】
『约』是约束,『令』是命令,就是佛在经上这些教训我们要依教奉行。佛教我们不杀生,我们决定不能杀生,这就是约令;佛教我们不偷盗,我们决定不敢偷盗。随著经的约令,我们要去把它做到。『不敢蹉跌』,蹉跌就是不违背,决不违背,我统统把它做到。
『若於绳墨』,绳墨是比喻,现在很少见了。从前木匠要锯东西,他有个墨斗,有一根线,钉一个钉子,钉在这头,拉直了,弹一下,这个线就叫绳墨,按著那个锯,现在用电锯,不要用这个东西了。现在用直尺比较多一点,从前的木匠用这个。这是比喻什么?比喻规矩,一定要守规矩,不依规矩不成方圆。绳墨就是规矩,一定要遵守;遵守,你锯的东西才直,才不至於锯弯、锯斜了。这是比喻讲我们对於佛的教训遵守,就像木匠锯东西遵守他的绳墨一样,不可以有一点点差错。
【咸为道慕。旷无他念。无有忧思。】
这些菩萨们心里面所想的、所愿的都是西方依正庄严,所羡慕的都是这个。这也是我们应当要学的,我们所羡慕的、我们所愿望的,就是西方世界依正庄严。『旷无他念』,心地里面除了西方世界阿弥陀佛之外,心里干干净净的,什么都没有。念是妄想,没有妄想,心里空旷,没有妄念。『无有忧思』,没有忧虑,没有妄想执著,要用俗话来说,没有牵挂!这个心才真正清净。再看底下这一段。
【自然无为。虚空无立。淡安无欲。作得善愿。尽心求索。含哀慈愍。礼义都合。苞罗表里。过度解脱。】
这一段是讲他们生活,这个心地都安住在无为法之中。《金刚经》上常说,《金刚经》上两大问题,「应云何住」,我们的心应住在哪里?现在没有到西方极乐世界的人,我们的心要住在阿弥陀佛,住在西方极乐世界,或者是住在《无量寿经》里面,那是决定正确,决定往生。到了西方极乐世界,西方极乐世界的菩萨,他们都住在无为法中。『自然无为』,这就是安住在无为法中。这安住是自然的,法尔自然,所以自然无为。
『虚空无立』,心就跟太虚空一样,一法不立,这心真干净。心就是法界,法界就是心。这法界有没有东西?没有东西,真清净!怎么说法界没有东西?法界里面这么多星球,这么多世界,怎么没有?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理事无碍,事事无碍,哪有东西?六祖讲得好,「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两句话意思很深!浅言之,是对神秀讲的,那个意思很浅,因为神秀的意思浅;深言之,那就太深!深言之是整个法界一法不立,那就跟此地意思一样。
『淡安无欲』。淡是指淡泊、安然,没有任何的欲望。这个欲也就是讲贪瞋痴慢,这统统都没有了。『作得善愿』,这个作得善愿是度化众生。他现在是菩萨,没成佛,菩萨帮助佛普度众生,四弘誓愿第一个「众生无边誓愿度」,佛是这个愿,菩萨也是这个愿,这就是作得善愿。可见得他心住无为,并不落空,这空有两边不住,这才是中道,「适得其中,中表相应」。『尽心』是讲菩萨教化众生的善巧方便,拿现在的话,就是教学的方法手段,他『求索』是这些东西。『含哀』是大悲,『慈愍』是大慈,菩萨大慈大悲,平等看待一切众生,用最殊胜、最巧妙的方法来帮助大家开悟,帮助大家成佛。
『礼义都合』,这一句话是入世的,就是他要度众生,与这一些众生要打成一片,对於他们的生活状况,他们的法令规章、生活习惯、道德观念完全遵守,完全跟他们融成一体。要拿现代的话来讲,就是要本地化、要现代化,佛法才能推行,才能普遍,这都属於善巧。
我在美国建了一个小佛堂。小佛堂我们开始研究建的时候,我就找我们那边的董事会的董事们同修先建立一个共识。我问他们,我说我们中国的法师,从台湾、从大陆、从香港到美国的很多,道场也很多,这么多年了,我们所见到的,除了度轮法师之外,道场里进来的都是华侨,都没有看到一个外国人进来,我说这是什么原因?我这一问,他们没有一个答得出来。然后我就告诉他们,我说如果当年摩腾、竺法兰两位高僧到中国来,盖这个道场是印度那个样子,我说我们中国人会不会进去?他们就有一点明白,那就有界限!一看什么?外国的,跟我们文化不相同。
摩腾、竺法兰聪明!到中国来,把佛法变成中国化、本地化、现代化。中国人从前对皇帝最尊敬,对皇宫最羡慕,所有的道场建什么样子?建皇宫的样子,中国人一看到皇宫,信佛不信佛另外一回事,他一定要进去。可是我们这些法师们到美国,还把中国这皇宫带到美国,美国人一看,这外国东西,顶多到这里来观光一下,他对那里有界限。所以我说在美国建道场,不可以盖宫殿式的,盖什么?白宫,美国总统住白宫!不管大小,盖成它那个样子,使美国人一看,这是我们自己的文化,是我们自己的东西,他不管学不学佛,他一定会进来,要懂得这个!
造佛像,佛像要造什么样?要造外国人样子,眼睛深深的,鼻子尖尖的,这才行。你看中国的佛像像中国人,日本的佛像,你一看就是日本人,泰国的佛像,你一看泰国人。佛没有一定的像,随众生心,应所知量。我们这个佛像塑成外国人,外国人一看他怎么不欢喜?马上就进来了,这个要知道!不这样怎么行?所以我们到外国,道场建立是度外国人的,不是度华侨的。从前这些法师到中国来,是度中国人的,不是度印度到中国来的侨民,这样佛法才能够在那里生根,才能在那里发扬光大。我给我们董事会建立共识,这个要紧!否则的话,道场在美国很不容易发展,一定要跟他们完全打成一片,这就是「礼义都合」。礼是外表,义是内心,统统都要合,这样才行!
『苞罗表里』。表是外表,里是内里。里是理,表是事,理事圆融,理事统统要合,这样才行。所以我在那边打算小佛堂建立之后,外国人一个星期休假两天,星期六、星期天,他们都是信基督教、天主教的,我跟他讲,佛教是教育,任何宗教都可以接受的,所以我星期六开放,你们到佛堂来,星期天你们上教堂,没有冲突。我们对他也很尊重,他们对我们也尊重、也爱护,这才是办法。
必须把世界上所有的学术、主义、宗教要都能够融合,都能够为大众所接受而不排斥,世界才有和平,人类才有幸福,这叫佛法!佛法是觉而不迷。我们今天佛教跟基督教统统划成界限,必然斗争,带来无限的痛苦,这叫迷惑颠倒,这哪里叫觉悟?所以所有的主义,共产主义也好,资本主义也好,在这里求同,求它的共同点,求大家都能接受。所有的宗教,所有的学术思想,把它的共同点找出来发扬光大,让每个人都欢喜、都接受,大家互相不要排斥,这叫觉而不迷,这是佛法!
我们要想求世界和平安定,不向这个方向走,没有别的办法。我的好,别人不好,这不可以的;别人站在他那个本位上,我的好,你的不好,那非打架不可,两个都不好才会打。所以这实实在在不容易,确实不容易。但是这个工作真的是刻不容缓,我们要认真努力来做。我的小道场太小,做一个样子给大家看看,希望带动别的道场,希望大家统统都能这样,这才有前途。佛教有前途,社会有前途,国家有前途,世界有前途,所以讲到「礼义都合,苞罗表里」。
『过度解脱』,过是超过,度是度越,这就是讲超越大道。这才能真正得到佛法殊胜的功德利益,成就自己的无上菩提,也叫一切众生觉悟。自利利他,这样才能圆满。
今天钟点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因为这一段经比较深,这经的经义比较深。我们到浅一点的、好懂的地方我们就快讲。
请掀开经本六十一面。「真实功德第三十一」。这一章还是继续前面一章,是以比喻来说明极乐世界菩萨自利利他的功德。
【其智宏深。譬如巨海。菩提高广。喻若须弥。自身威光。超於日月。其心洁白。犹如雪山。】
这些地方虽然是赞叹极乐世界的菩萨,我们应当发心随分随力来修学,对我们自己才有真正的利益。第一句是讲智慧。智慧是本来有的,不是从外面来的,从外面来的不叫做智慧,这一点学佛的同修必须要知道。真心里面本来具足无量的智慧、德能,凡夫迷失了本心,这个迷失本心,简单的讲,就是把本有的智慧迷失了,把本有的才艺迷失了,本有的德能迷失了。
经题上讲的无量寿就是我们的自性。无量,前面曾经跟诸位说过,无量是说之不尽,不可思议。本性的万德万能,寿命是其中之一,无量无边当中的一样,这一样是所有无量里面最重要的一项。没有寿命,所有无量也都落空了,所以以无量寿来代表。由此可知,我们迷失自性,这个损失实在是太大!要怎样把自性恢复过来,这就是佛宝。佛帮助我们也就是在此地,帮助我们每一个人恢复自性。佛告诉我们恢复自性必须要遵守的就是戒定慧三学。三学当中,慧就是自性,这用不著求的,最重要的就是在定,定能生慧,定就不迷了;换句话说,动就迷了。什么动?心动。心动就迷了,心不动就不迷。所以戒是手段,定才是目的,这是我们要知道的。我们要恢复本有的智慧,一定要修定,在本宗里面讲「一心不乱」。在一切时、一切处、一切境界里面都保持著一心不乱,我们本有的智慧就能够恢复。
『譬如巨海』,这是比喻,比喻菩萨智慧的大、智慧之深。『宏』是大的意思。必须要知道,这都是我们自己本有的。『菩提高广』,菩提在此地讲就是觉性。他能觉悟,他的警觉性非常高、非常大。广就是大的意思,像须弥山一样,又高又大。警觉,实在说,在我们生活当中,从早到晚处事待人接物,时时刻刻要提高警觉,尤其是现代这个社会稍稍不谨慎就迷了。迷了没有不造恶的,造恶没有不堕落的,真的要提高警觉。这句话说得很笼统,应该怎样才叫真正的觉悟?在本宗来讲是非常具体而踏实,念念求生净土,念念提醒这一句佛号,这就是菩提高广。为什么?这个世间、这个世界没有留恋的。佛给我们讲「如梦幻泡影」,不是真实的。所以能够一心一意向往西方,这才是真正大觉,彻底觉悟。
『自身威光,超於日月』。威是讲威德,光是光明,菩萨跟佛一样有常光、有放光。超於日月,这是说他的光明显著,像日月一样。我们凡夫称之为光彩、风度,也是属於这一类的。因为我们的烦恼粗重,性德光明透不出来。『其心洁白,犹如雪山』。佛当年出现在北印度,距离喜马拉雅山很近。我们晓得佛出生的地方在尼泊尔,喜马拉雅山的南面,所以佛讲经常常以喜马拉雅山做比喻。终年积雪,一看去干干净净,一尘不染,拿这个来比喻菩萨的心。菩萨心清净,没有丝毫的染污,这也是我们必须要学习的。这四句可以说都是讲我们本性真心本具的德能。下面的比喻是讲作用,真心的作用。
【忍辱如地。一切平等。】
妄心才有分别执著,真心没有分别执著,所以於一切法,它平等。平等就像大地一样。忍辱要像地!学佛要从这个地方学起。在我们中国四大菩萨是代表大乘修学的过程,从哪里学起?从地藏菩萨学起。地藏菩萨教给我们是孝亲尊师,所以《地藏本愿经》是佛门的孝经。地藏的德号就是用大地来代表。这个大地表什么?表心地。心地有含藏著无量的宝藏,能生万法,表这个意思。地,能忍也表忍辱的意思。这个讲作用里面第一个能忍,非常非常的重要。
【清净如水。洗诸尘垢。】
这个『尘垢』是烦恼的代名词,尘垢就是染污。心清净就不被染污,已经被染污,我们修清净心,这个清净心就像水一样,会把一切染污洗得干干净净。
【炽盛如火。烧烦恼薪。】
这又是一个比喻。烦恼好比是柴火,一把火就会把它烧得干干净净。这个火是代表智慧,水是代表定。戒定能清除烦恼,智慧能灭烦恼。
【不著如风。无诸障碍。】
心里面没有染著,这就是我们常讲的不执著。於一切法不执著,这样就得自在!《华严经》里面所说的「理事无碍,事事无碍」,他为什么无碍?不执著就无碍。一切众生为什么处处障碍?他执著,他有分别、有执著,所以他事事都有障碍。这是真心起用的第一段,我们再看底下这一段所讲的是自受用。
【法音雷震。觉未觉故。】
这就是比喻利益众生的作用。前面是自受用,这是利益众生的作用,这些作用都是真实功德。『法音』是说法,像雷一样的能够震惊人心,使这一些没有觉悟的人能够觉悟。
【雨甘露法。润众生故。】
这个『雨』此地念去声,念誉,作动词讲,就是落下来,比喻像『甘露法』,滋润一切众生。甘露我们也没见过,佛经里面讲,这是一种不死之药,人要得甘露,能够起死回生。这在此地也是比喻,滋润众生的法身慧命,都是讲的佛法。
【旷若虚空。大慈等故。】
佛菩萨心量广大,以慈眼看一切众生,并不分别众生的善恶。以平等心、清净心、慈悲心来看众生。
【如净莲华。离染污故。】
莲花,在佛门里面用它来表法可以说是最为普遍。莲花生长在污泥,花开在水上,这是比喻,污泥比喻六道;泥上面是水,水是清净的,比喻四圣法界,声闻、缘觉、菩萨、佛,这清净的,四圣法界;莲花开在水上,这个意思就是说四圣六凡它统统不染,这在大经里面叫一真法界,一真法界超越十法界,莲花表这个意思。『离染污故』,不但世法他不染,佛法他也不染。
【如尼拘树。覆荫大故。】
『尼拘树』,是印度的一种大树。这是生长在热带的地区,树叶很大,它没有节,就有一点像我们中国的芭蕉树一样;没有节,所以我们翻成无节树,没有节的无节树。树叶大,荫凉就大,所以比喻佛菩萨功德之大能够利益一切众生。
【如金刚杵。破邪执故。】
『金刚杵』,是古时候最锐利的兵器,能破坏一切,一切不能破坏它,比喻菩萨的智慧能够破众生一切邪知邪见,就是一切执著。
【如铁围山。众魔外道不能动故。】
『铁围山』,是我们这个世界很大的山。山稳固不会动摇,魔王外道再有神通、再有能力,他没有办法动铁围山,比喻菩萨的定慧如如不动。这一共有十五句统统是比喻,下面就给我们正说。这是先说利益众生的功德。
【其心正直。善巧决定。论法无厌。求法不倦。】
菩萨心『正直』,正直就是真诚;我们在《大乘起信论》里面,马鸣菩萨给我们讲菩提心。菩提心之体是直心,它的作用是深心、大悲心,直就是正直。佛在《观经》里面给我们讲菩提心,菩提心的体是至诚心,就是真诚到了极处。这两个对起来看,我们就知道正直就是真诚到极处了,没有一丝毫虚假,这叫做正直。
『善巧决定』。这是观机、随缘,应当用什么方法说法,他就用什么方法,所以说无有定法可说;说实在的,是无法可说。这个法是因人、因事、因时千变万化。虽然无有定法,他有一定的原则。原则是什么?一定是令听的人觉悟,这个听者一听就觉悟,这说法的目的就达到了,所以叫善巧决定。『论法无厌』,这是慈悲;『求法不倦』,菩萨上求下化,就像《行愿品》里面讲的无有疲厌。他没有感觉到疲倦也没有感觉到厌倦,这是说明他精进不懈。
【戒若琉璃。】
『琉璃』,透明清净也坚固,拿这个来形容菩萨持戒。持戒要用现代的话来讲,就是菩萨守法、守规矩。
【内外明洁。】
就像琉璃一样,内是内心,外是身、语,三业清净。
【其所言说。令众悦服。】
因为戒定慧三学增上,三学完具,圆满具足,因此他所说的言论,大家都佩服,都欢喜接受、依教奉行,这叫『悦服』。
【击法鼓。建法幢。曜慧日。破痴暗。】
这四句都是说明菩萨教化众生。『击法鼓,建法幢』,这是比喻建立道场,接引众生,教化大众,是这个意思。菩萨用什么方法来教众生?用智慧,这里讲的『曜慧日』,三学只说一个慧,说一个慧,戒定自然在其中。因为讲智慧才能够破一切众生的愚痴。『痴暗』就是无明,能帮助一切众生断无明,见自本性,教化的目的才算圆满达成。我们常讲功德圆满!如果不能教众生见性成佛,这个教学没有做到圆满。
【淳净温和。】
下面就是说菩萨处世接人的态度。内『淳净』,外面『温和』,这一句是讲他表里。
【寂定明察。】
外面是定。看到菩萨举止动作都好像都在定中,佛经里面常常用那伽来比喻,「那伽常在定,无有不定时」。那伽是梵语,翻成中国意思是龙象。龙我们没见过,大象见过。动物园去看大象,那个大象一举一动都好像在定中一样,它不会毛毛躁躁的。不会像那个猴子动来动去的,不会。那个猴子是代表心不定,心不清净。象心很定、很清净,走路都慢慢的。所以常常形容菩萨们,行住坐卧都在定中。可是他心里面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明察』,心地明了。
【为大导师。调伏自他。引导群生。舍诸爱著。永离三垢。游戏神通。】
『大导师』是佛,佛是一切众生的大导师。唯有佛说法,才能帮助我们达到圆满的成就。为什么?因为佛的智慧、神通、道力圆满,佛观机是最究竟的,他能够看出我们生生世世。我们生生世世所造的什么业,所形成什么样的习气,佛统统知道,这样说法就非常契机,我们一听很容易觉悟。所以我们读佛经,常常看到这个经还没讲完,里面听众有很多开悟、证果了,那是什么?那就是契机!佛以后,这些佛弟子们讲经,这个情形就少了,为什么?弟子是凡夫,无法观机,说得不契机!说得再好,听众听了也欢喜,他不开悟,他也不证果。所以佛才是大导师。
『调伏自他,引导群生,舍诸爱著,永离三垢』。这也是明白说出佛教育教学的方向、教学的目标,是要教我们舍一切爱著。爱是爱欲,著是执著,人我执,法我执。为什么?因为众生有爱著,所以才有三途六道的果报,三途六道是这么来的。其实真如本性里面一法不立,哪里来的三途六道?没有这个东西!所以六道轮回是我们自己造的,诸位要晓得,不是真正有的,是自己造的。怎么造的?就是你有爱欲,你有执著,就有六道。什么时候能够把爱著断掉了,六道轮回就没有了。游戏神通,菩萨在世间,上求佛道,下化众生,是游戏神通。你想想他们的生活多么自在。这都是我们非常向往,我们应当要学习。向下经文广说真实功德。
【因缘愿力。出生善根。摧伏一切魔军。尊重奉事诸佛。】
佛法讲因缘,因缘的的确确是事实的真相。有因、有缘,下面就有果报。菩萨的因,是自己在修学的时候所发的大愿,「众生无边誓愿度」,发了这个大愿,这个愿是因。上有佛加持,下与众生感应,这是缘。由於这个缘引发自己的愿力,才生无量无边的善根,这个善根能够破恶,能够断恶、破邪。『摧伏一切魔军』,魔军是比喻烦恼,妄想、习气力量很大,必须要以真实的善根才能够把它们断掉。『尊重奉事诸佛』。佛是我们的老师,是我们修学的榜样,一定要尊师重道,我们的学业才能够成就。
【为世明灯。最胜福田。殊胜吉祥。堪受供养。】
这是赞叹他利益众生的功德。他是『世间明灯』,明灯可以照破黑暗。晚上走路不能辨别方向,如果有灯则可以辨别。众生愚痴,说老实话,什么是真妄?什么是邪正?什么是是非?什么是利害?我们都不能辨别,这就像在黑暗里面摸索一样。佛菩萨给我们讲解,指点我们就像明灯,我们才不至於迷失方向,才不至於走冤枉路!走冤枉路已经是很不幸,耽误多少时间,如果能够再找到正路,那算是不错了;就怕走到那个迷途里面去,一生一世都不能回头,永远迷失了。这一世迷失,来一世更迷,愈迷愈深,那个麻烦就大,那真正是可怜!所以善知识他对我们真正好处就在此地,所以他是人间天上最殊胜的福田。
『殊胜吉祥,堪受供养』。我们对他应当要供养,他可以接受。供养诸佛菩萨,这是福报。供养里面,前面讲过很多,有财供养、有法供养,实际上,财法两种供养都不能缺的。财供养,我们才能够把善知识留住在这一方,长时间的教化大众。实在说,真正善知识他要不住在此地,为我们讲一部经、说一次法,我们能不能得到利益?给诸位说,决定得不到。你看看有几个人听一部经就开悟了?不能开悟、不能证果,利益没得到!实在讲只是在阿赖耶识里头种个善根而已,下一个佛的种子。这个种子到哪一生哪一劫才能起现行,这就不得而知,谁都不知道!真正要得利益只有一个办法,求这个老师长住在此地,天天为我们说法,长期不断的薰习,慢慢我们才会觉悟、才会醒过来。因为我们无始劫以来就迷得太久了,不是那么容易一下就醒过来的。你看听讲经,听的时候点头,好像满有一回事,出了门都忘掉了,再往街上去转一下,都没有了。
所以李老师从前办大专讲座,大专学生很难得!到台中莲社听了四个星期的佛法,很像样子;结业了,跑到电影院看一场电影,完了,四个星期的功夫,两个小时电影都完了,他又恢复原状了。你就想到不容易!实在不容易,所以一定要长时间的薰陶。古时候人修行,无论在家出家,为什么容易成就?成就的那么多?就是他修行的环境比我们好。从前寺院就跟学校一样,跟现在寺院不相同,诸位要读读历史你就晓得。不但出家人常住在寺院道场里面,在家人也可以常住,在家人一样可以去挂单。所以寺院里头有内院、外院,内院是出家人,外院是在家居士。你在那里住三个月、住半年、住个三年,随你,你愿意住多久就住多久。
寺院里面通常每天八个钟点讲经,你想想看,一天听八个钟点天天听,他脑子里不胡思乱想了,就把你这个观念纠正过来。八个钟点讲经,另外八个钟点修行。修行种类很多,大别不外乎一个是禅,一个是净。禅,这是禅坐,八个小时禅堂;或者念佛堂,八个小时念佛。所以一天给你听经上课讲堂八个钟点,再念佛堂、禅堂八个钟点,十六个钟点去了,剩下来一点时间已经精疲力倦了,倒到床上只好睡大觉,什么也不想了,这样环境你在那里住三年,你想想看怎么不成就?那当然成就!这才叫修行的环境。不像我们现在,现在说老实话,一天讲两个钟点经,一天二十四个小时,还有二十二个小时打妄想,这怎么行?
你才晓得从前这个道场里面,二十四小时它用十六个小时来训练你,超过一半!你打妄想的时间就少了,那才有效果。所以现在效果很难成就,原因在此地。但是自己真正能够克服自己,也一样。现在可以用随身听,尽可能把你的时间都去听经、念佛。听经的方法,是听经文最好。这是上一次有一个同修,大概听我讲我们台湾念《无量寿经》的录音带有国语的、有台语的,没有广东话。他用广东话念了一个带子来给我听,我听了不错。曹居士听了,他说里面还有几个错字,还不太圆满,如果念的完全没有错字,我们就拿这个带子可以做底版,我们大量的来做。现在美国也有很多香港这边移民过去,他们国语、台语都不懂,希望有广东话读《无量寿经》的带子。这相当好,看看哪一位同修肯发心,这个带子可以给他做参考,希望不要有一个错字。听经不打妄想了,念佛也不打妄想。如果你每天真正功夫用到十六个小时以上,那跟古人住寺院佛堂就没有两样了。这是要自己真正能够克服自己才行,那这个功德就殊胜了。
所以这个供养,如果对於善知识不能叫他身心安稳,他在此地不能住!所以当年摩腾、竺法兰两位高僧到中国,中国朝廷—汉朝想把这两位法师留在中国,长期教化,不让他走了,这替他盖个道场。洛阳的白马寺就是为接待这两位法师,国家建立道场供养他们,他们能够在这里安心住下来,译经教学。大概一般,这是讲过去,现在比较上困难一点。
从前这些出家人,他对於哪一个地方没有爱好,也没有留恋,说住哪里,不住哪里,都在一个缘字上。什么叫缘?这个地方人喜不喜欢听佛法,喜不喜欢跟他学,如果喜欢跟他学,这就有缘,有缘他就会住在这个地方;他在这个地方弘法,这一般人对他很冷淡,不太喜欢听他的东西,也不大愿意跟他学,这就没有缘。没有缘,他到别的地方去,哪里有缘,哪个地方住下;缘要是深的,往往一生住在那里,他都不走的。现在生活环境统统都变了,跟从前不一样,但是修学成就的原理原则永远不会变的。不会随著时代变的,也不会随著生活环境变的,这一点同修们一定要知道。那就是一定要修定,一定要修清净心。
有同修听了我在此地说的有点怀疑,我想怀疑绝对不止一个人。我劝同修们跟一个法师学,许许多多法师常常讲经法会,我们听了有什么障碍?你是觉得没障碍,实在讲,什么叫障碍你没搞清楚。不是说不能听,你看看《华严经》善财童子五十三参,什么人讲经他都听,什么地方他都去参访,那是什么?已经得到清净心之后的事情,《般若经》里面讲,他已经得根本智才有资格出去参学,参学成就自己圆满的后得智。现在问题是你的根本智得到了没有?根本智就是清净心,心净到极处就生智慧。《楞严经》上讲的「净极光通达」,你有没有到这个程度?如果真正到净极光通达,什么法师大德讲经统统都可以听,决定没有障碍,会成就你圆满智慧。所以佛法修行它有次第、有过程!四弘誓愿就给你讲得很清楚,第一个你先要发愿。所以四弘誓愿第一个「众生无边誓愿度」,这是发愿,然后修行,修行先什么?先断烦恼,「烦恼无尽誓愿断」;烦恼断了之后,再学法门,这才参学。
所以根本智是什么?根本智就是断烦恼,清净心!心有烦恼,怎么能得清净?烦恼断掉了,心就清净了,那就叫根本智。《般若经》讲「般若无知」,先求无知;真正到无知,心清净了;然后再进一步,「法门无量誓愿学」。法门无量誓愿学是成就无所不知,无知然后才无所不知!我们现在学什么?颠倒了,烦恼无尽誓愿断不要了,开始就法门无量誓愿学,结果怎么样?学得愈多是烦恼愈多,愈学愈烦恼,愈学分别执著愈多。不但众生度不了,度自己都度不了,佛道是更没指望了。这个我们没有循序渐进,没有按次序。佛讲的东西是一点都不能错,不能把它搞颠倒,这是我劝同修为什么要跟一个老师学。
跟一个老师学,学什么?四弘誓愿第二个「烦恼无尽誓愿断」,跟一个人学就没有烦恼;两个人学就生烦恼。这个人叫你念佛,那个人叫你参禅,你就烦恼来了,我到底是念佛还是参禅?烦恼就来了,跟一个人学就没这个事情,他叫你参禅,乖乖参禅去,你不想念佛了;教你念佛?那就老实念佛,你就决定不想参禅。所以说开始跟一个老师学定,修清净心,断烦恼。烦恼真正断尽了,心地清净放光明了,老师决定不会多留你一天。老师要是多留你一天,这老师对不起你,他要把你放出去参学,为什么?已经有资格参学了。有资格了,那就是博学多闻,法门无量誓愿学去,搞这个。
不是我不叫大家听这么多法师大德讲经,你不要搞错了!有阶段的,这个我们自己要问自己。如果自己没有主宰,没有定力,多听了什么?多听了清凉大师讲「增长邪见」,也就是增长分别执著,我们这个心怎么能定下来?怎么能够达到无知?般若无知,无知是根本智,无所不知是后得智,先要求无知,然后才能够无所不知,这一个原则不会变的。不会因著时代变,意识形态变,生活方式在变,这个原理原则不会变的,我们应当要记取。再看底下经文。
【赫奕欢喜。雄猛无畏。身色相好。功德辩才。具足庄严。无与等者。】
这几句是说菩萨示现在人间,他的风范,他显示出的风度、道学、修养。『赫奕欢喜』,赫奕是形容盛大的样子,就是我们常讲常生欢喜心,他没有忧虑、没有烦恼。『雄猛无畏』,就是《心经》里面讲一切苦厄,一切苦难他都超越了,显示出大无畏的态度。『身色相好,功德辩才』,我们现在讲身体端庄(端正庄严),健康、智慧、辩才没有一样不圆满,没有一样欠缺,这就叫『具足庄严,无与等者』,世间人不能跟他相比。
【常为诸佛所共称赞。究竟菩萨诸波罗蜜。】
这是诸佛赞叹,给他作证明。他的菩萨道修行到究竟圆满,这是『究竟菩萨诸波罗蜜』,那就不是普通的菩萨,至少也是八地以上;如果严格的来讲,那就是等觉菩萨,才能够究竟菩萨诸波罗蜜。
【而常安住不生不灭诸三摩地。行遍道场。远二乘境。】
菩萨确确实实是『不生不灭』,我们凡夫看到有生有灭,他自己确实是不生不灭;不但性不生不灭,给诸位说,相与作用也是不生不灭。此地说的道场,就是十方一切诸佛刹土,哪里有缘(有缘就是有感),菩萨就有应,感应道交,当处出生,当处灭尽,「随众生心,应所知量」,《楞严经》上说的,他绝对不会退到二乘。二乘是声闻、缘觉,自利而不肯利他。下面这是总结。
【阿难。我今略说。彼极乐界。所生菩萨。真实功德。悉皆如是。若广说者。百千万劫。不能穷尽。】
这是本师释迦牟尼佛上面所说的都是极乐世界的菩萨真真实实的功德,这是简单略说;如果详细说,佛讲了,百万劫、千万劫说不尽!诸位要知道,这些事实与我们关系非常密切。因为我们现在心心念念的就想到西方极乐世界去,西方极乐世界好在哪里?西方极乐世界是什么样子?这经上统统给我们介绍出来了,说明那个地方的好处!这上面说的这些菩萨是人事环境。物质环境、人事环境都好到极处,一切世界不能为比,实在讲,说不尽。说不尽释迦牟尼佛还是要给我们说。我们看底下一章。
「寿乐无极第三十二」,这一章经开始是弥勒菩萨当机,所以这部经两个人当机。前面是阿难尊者,后面是弥勒菩萨,所以弥勒菩萨与西方净土关系就非常密切。许许多多人没有读《无量寿经》,不晓得这个关系。经文开始先说西方极乐世界会众的殊胜,讲阿弥陀佛说法,那个听众殊胜;劝我们亲近阿弥陀佛,亲近这一位真正的善知识;然后又说明国土微妙,再劝我们求生净土。请看经文。
【佛告弥勒菩萨。】
这是叫著『弥勒菩萨』的名字,告诉他。
【诸天人等。】
弥勒菩萨在此地是当机,等於说他是代表。代表与会的这些大众,告诉弥勒也就是告诉『诸天人等』。
【无量寿国。声闻菩萨。功德智慧。不可称说。】
这几句话是承前启后,紧接著前面一段经文。对前面来讲,它是总结;对底下这一章,它是开头。
【又其国土微妙。安乐。清净若此。】
这就是从头上来一直讲到这一段,给我们介绍西方极乐世界依正庄严。声闻菩萨功德智慧不可称说,这是有情的众生,正报庄严;『国土微妙,安乐,清净』,是依报庄严。依正庄严,『清净若此』,像这个样子,前面所讲的这个样子。
【何不力为善。念道之自然。】
这两句话劝勉我们,真是苦口婆心!佛说你为什么不努力修善?『念道之自然』,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这是自自然然的!这一句阿弥陀佛是我们自己的性德。古人一再告诉我们,能念之心是始觉,所念的这一句阿弥陀佛佛号就是我们的本觉,所以念佛人念念句句始觉合本觉,始本不二就是究竟觉。由此可知,这一句阿弥陀佛不是念别人,是念自己的真如本性!这句佛号就是我们性德的全体,这还能不念吗?念念破迷开悟,念念明心见性,你看这个功德多大!念道之自然,这真是苦口婆心在这里劝我们,为什么不念?底下讲这些极乐世界的会众们。
【出入供养。观经行道。喜乐久习。才猛智慧。心不中回。意无懈时。外若迟缓。内独驶急。容容虚空。适得其中。中表相应。】
这一段经文意思很深,为什么?处处都显性德不可思议。真正明了,才晓得这一句名号功德真正不可思议,我们念这个名号才会相应!极乐菩萨『出入供养』,出是离开西方极乐世界,供养十方无量无边佛刹的诸佛;入是回来,回来供养本师阿弥陀佛,出入供养,供养是修福!『观经行道』,这是修慧,福慧双修。观经,不是《观无量寿经》,这不要搞错。它不叫读经,它叫观经不叫读经,这个观跟读意思不一样。读是读熟,读久了可以得定,不一定能开悟,如果有观在里面会开悟。观是什么?禅宗里面讲的「观照」。听经、读经里面有观照的功夫,用在这里面!行道是依教修行,佛在经上怎么讲,我们统统把它做到,真正把经义转变成自己的思想、见解、行为,这叫做行道。
所以诸位一定要把真正的意思搞清楚,而不是我们每天念几卷经,念多少佛,拜多少佛,这个叫行道。这种行道是形式上的行道,是外表的行道;真正的行道是要把经义变成自己的思想、见解、行为,应用在日常生活当中,应用在处事待人接物,那是真的菩萨!不一定在形式。可能菩萨一天也不拜佛,但是他那是拜佛从来没中断,拜佛是什么?拜佛是恭敬!他对人、对事、对物都恭敬,这就是拜佛,要明白这真正的意思。
『喜乐久习』,喜是法喜充满,乐是爱好,长久的在做。习就是薰习,也就是实习,就是真正去做,我们讲勇猛精进,他真做。底下讲,『才猛智慧』,才,就像前面赞叹法藏比丘「高才勇哲」,高才、勇猛、智慧。『心不中回』,这是说他信心坚固,永远不会退转。这个回就是退转,他不会中回;换句话说,他选定这个法门,依照这个法门修学,绝对不会退转,绝对不会后悔,这是不中回的意思。『意无懈时』,这是说他一味精进,一门深入,他不懈怠。
『外若迟缓,内独驶急』。从外表上看,好像他没事情,看不出他在用功,看不出他精进。看他动作、言语都很缓慢,做事情也不著急,安安稳稳、悠闲自在,外表上是这个样子。内独驶急,其实他真精进、真勇猛,里面他一个烦恼、一个妄念都不生,这就是精进。这一句佛号念念不间断,就是内独驶急,这真精进!忆佛念佛,净念相继,从不中断。
『容容虚空』,这是讲大众在一起,和合就像虚空一样。虚空,我们里面没有看到界限,它的和合就像虚空一样。『适得其中』,这是讲每个人都能够契会中道。中道就是本性的理趣,性融法界,内外一如,就是『中表相应』。中是心性,表是法相,十法界依正庄严融成一体,相应了,这就是《华严经》上所讲的万法圆融,事事无碍。不但讲心性是尽虚空遍法界,是一个,色相也不例外。一毛,正报里面一毛,寒毛;一尘,尘土也是法界全体,这就事事无碍,我们要问,我在哪里?我不是这一身,我就是法界,法界就是我。你们想想看还有什么生灭?还有什么来去?还有什么染净?统统没有!尽虚空遍法界就是一个自己,中表相应,性相圆融,性是心性,相是自己的色相,圆融了。
禅宗常说「尽虚空遍法界是沙门一只眼」,这是什么意思?就这个意思。他说得还大,一只眼,是这么大!《华严经》上说一毛一尘,说得更小,一毛一尘就是尽虚空遍法界,这是事事无碍。极乐世界菩萨统统入这个境界,这真是不可思议!所以我们读这个经有好处,虽然现在我们入不了这个境界,多听听,将来一到西方极乐世界就入这个境界。自己感觉到并不很希奇,这个我听得很熟了,现在我已经证得了,到那里去就契入了。
【自然严整。】
这段里面讲到八个自然。这个自然不是《楞严经》上讲的跟因缘相对的自然,不是那个意思。这个自然是法尔自然,本来就是这个样子。一丝毫不须要加以造作,原原本本就是这个样子。事实真相如是,也就是《般若经》里面常讲的诸法实相,此地讲的自然就是诸法实相,一切法原来就是这样的,自自然然庄严,自自然然整齐。世间人往往看到这个现象没有办法解释,就想像出这大概有一个神在那里操作,否则的话,它怎么这样有秩序?像太空当中,星球的运行,为什么不会碰撞?这个轨道好像是有人安排的样子,在佛法讲『自然严整』。
地球绕太阳,月球绕地球,太阳再绕大星系,大星系再绕银河,自然严整,这是讲大的。小而言之,这个身体也是个宇宙,你解剖开来,我们身体里面那些血管、微血管它都有条不紊,如果有一个微血管阻塞了,这人马上就出毛病了,这个东西谁造的?没有人造,自然严整。严是庄严,整整齐齐,一点都不会错乱的。再要缩小,现在科学家用高度显微镜来观察,观察微尘,观察到原子、电子,发现它们的构造就跟宇宙的形状一样,就等於小宇宙一样。小宇宙跟大宇宙是一不是二,与佛在经上讲的的确没有两样,才知道佛三千年前说法,真是不可思议!那个时候没有这些科学工具,佛怎么统统知道,这个智慧从哪来的?佛给我们讲,本有的智慧不是从外来的,一切众生统统都有,只是你现在有烦恼障、有所知障,把你的智慧障碍住了,不是你没有。佛说不是他独有,大家统统都有,没有一个人没有。
所以诸位要知道,你烦恼不断,心不得清净,不管听什么东西,听世间法、听佛法都是增长所知障,你知道东西愈多障碍愈多;到你心地清净了,不管听世出世间法,你所听的东西听得愈多,那是增长智慧,为什么?你所知障没有了,统统变成智慧了,这个不一样!这个原理原则不会变的。所以大家明白这个道理,先修清净心要紧。
还有现在这个社会妖魔鬼怪好多好多!为什么从前妖魔鬼怪少,现在妖魔鬼怪多?从前人心比较清净,人老实忠厚,这就是有德行,妖魔鬼怪对他很尊敬,不敢来扰乱。现在的人心一天到晚妄念纷飞,贪瞋痴慢充满了,妖魔鬼怪瞧不起你,所以出来欺负你,扰乱你,是这么来的。你要想把这个妖魔鬼怪赶走,自己能够安居乐业,用什么方法?修清净心,所以念佛这个方法是最理想的。心清净了,不但一切病痛没有了,妖魔鬼怪也走了。不要说心清净的人,心地善良的人,这些恶鬼恶神都尊重,都不敢欺负。你们看看古人的小说、笔记,这个纪晓岚的《阅微草堂笔记》,《聊斋》这类,古人笔记小说都有。人心正、行正,正大光明,鬼神见到都恭敬。
由此可知,如果我们遇到这些妖魔鬼怪,马上自己要反省,我们的心是不是不太正,他才会来惹我们。赶快认真修行,断恶修善,这就有效果。能修清净心,那是最殊胜的效果,没有比这个效果来得更快了。所以要晓得,这些东西统统是自自然然的,而不是勉强的,不是造作的。底下这是教给我们具体的方法,这些是西方菩萨人人具足的。我们还没去,我们要学习,随分随力来学习,学多少就会得多少受用,学一分有一分的受用,学两分有两分的受用。
【检歛端直。】
『检』是检点,『歛』是收歛。妄想杂念要收歛,言行举止也要收歛。检歛的标准是什么?标准是戒律。本经里面跟我们讲的戒律部分是五戒十善,这是我们的标准。向这个标准来收歛,换句话说,要把五戒十善真正做到。『端』是端庄,『直』是正直。
【身心洁净。无有爱贪。】
这就是端直的样子。端是身心洁净,这是端。端正是心。直是身、外表。『无有爱贪』,有爱有贪,心就不端了,行就不直了,换句话说委曲了,弯弯曲曲的,不直了。
【志愿安定。】
菩萨的『志愿』在无上正等正觉,他心就住在这个地方,这是我们要学的。我们的志愿一定是求生净土,接引众生。接引众生,是把净土第一殊胜的法门介绍给一切众生,劝勉一切众生同修、同学、同生佛国。我们的志愿在这个地方。
【无增缺减。】
增是什么?是添一点点没有必要。缺减?是少了一点点也不可以。添一点是什么?有些人认为念佛,恐怕还靠不住,还得要参禅,禅净双修大概比较可靠一点;还有禅净还不太可靠,那禅净密三修,这大概更稳当一点,这个观念都是错误观念。你看大势至菩萨给我们讲「不假方便,自得心开」。不假,不需要增加一点点,你的功德就是圆圆满满,也就是经上常讲的不增不减。老实念佛就是不增不减。这个功德也是自然圆成,圆满成就。
【求道和正。不误倾邪。】
这两句很要紧,是讲求道的心态。心要平和,或者讲和平,心要平、要和、要中正,就是和平中正,要这样的存心。『不误倾邪』,决定不能偏,决定不邪,偏就邪了。
【随经约令。不敢蹉跌。若於绳墨。】
『约』是约束,『令』是命令,就是佛在经上这些教训我们要依教奉行。佛教我们不杀生,我们决定不能杀生,这就是约令;佛教我们不偷盗,我们决定不敢偷盗。随著经的约令,我们要去把它做到。『不敢蹉跌』,蹉跌就是不违背,决不违背,我统统把它做到。
『若於绳墨』,绳墨是比喻,现在很少见了。从前木匠要锯东西,他有个墨斗,有一根线,钉一个钉子,钉在这头,拉直了,弹一下,这个线就叫绳墨,按著那个锯,现在用电锯,不要用这个东西了。现在用直尺比较多一点,从前的木匠用这个。这是比喻什么?比喻规矩,一定要守规矩,不依规矩不成方圆。绳墨就是规矩,一定要遵守;遵守,你锯的东西才直,才不至於锯弯、锯斜了。这是比喻讲我们对於佛的教训遵守,就像木匠锯东西遵守他的绳墨一样,不可以有一点点差错。
【咸为道慕。旷无他念。无有忧思。】
这些菩萨们心里面所想的、所愿的都是西方依正庄严,所羡慕的都是这个。这也是我们应当要学的,我们所羡慕的、我们所愿望的,就是西方世界依正庄严。『旷无他念』,心地里面除了西方世界阿弥陀佛之外,心里干干净净的,什么都没有。念是妄想,没有妄想,心里空旷,没有妄念。『无有忧思』,没有忧虑,没有妄想执著,要用俗话来说,没有牵挂!这个心才真正清净。再看底下这一段。
【自然无为。虚空无立。淡安无欲。作得善愿。尽心求索。含哀慈愍。礼义都合。苞罗表里。过度解脱。】
这一段是讲他们生活,这个心地都安住在无为法之中。《金刚经》上常说,《金刚经》上两大问题,「应云何住」,我们的心应住在哪里?现在没有到西方极乐世界的人,我们的心要住在阿弥陀佛,住在西方极乐世界,或者是住在《无量寿经》里面,那是决定正确,决定往生。到了西方极乐世界,西方极乐世界的菩萨,他们都住在无为法中。『自然无为』,这就是安住在无为法中。这安住是自然的,法尔自然,所以自然无为。
『虚空无立』,心就跟太虚空一样,一法不立,这心真干净。心就是法界,法界就是心。这法界有没有东西?没有东西,真清净!怎么说法界没有东西?法界里面这么多星球,这么多世界,怎么没有?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理事无碍,事事无碍,哪有东西?六祖讲得好,「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两句话意思很深!浅言之,是对神秀讲的,那个意思很浅,因为神秀的意思浅;深言之,那就太深!深言之是整个法界一法不立,那就跟此地意思一样。
『淡安无欲』。淡是指淡泊、安然,没有任何的欲望。这个欲也就是讲贪瞋痴慢,这统统都没有了。『作得善愿』,这个作得善愿是度化众生。他现在是菩萨,没成佛,菩萨帮助佛普度众生,四弘誓愿第一个「众生无边誓愿度」,佛是这个愿,菩萨也是这个愿,这就是作得善愿。可见得他心住无为,并不落空,这空有两边不住,这才是中道,「适得其中,中表相应」。『尽心』是讲菩萨教化众生的善巧方便,拿现在的话,就是教学的方法手段,他『求索』是这些东西。『含哀』是大悲,『慈愍』是大慈,菩萨大慈大悲,平等看待一切众生,用最殊胜、最巧妙的方法来帮助大家开悟,帮助大家成佛。
『礼义都合』,这一句话是入世的,就是他要度众生,与这一些众生要打成一片,对於他们的生活状况,他们的法令规章、生活习惯、道德观念完全遵守,完全跟他们融成一体。要拿现代的话来讲,就是要本地化、要现代化,佛法才能推行,才能普遍,这都属於善巧。
我在美国建了一个小佛堂。小佛堂我们开始研究建的时候,我就找我们那边的董事会的董事们同修先建立一个共识。我问他们,我说我们中国的法师,从台湾、从大陆、从香港到美国的很多,道场也很多,这么多年了,我们所见到的,除了度轮法师之外,道场里进来的都是华侨,都没有看到一个外国人进来,我说这是什么原因?我这一问,他们没有一个答得出来。然后我就告诉他们,我说如果当年摩腾、竺法兰两位高僧到中国来,盖这个道场是印度那个样子,我说我们中国人会不会进去?他们就有一点明白,那就有界限!一看什么?外国的,跟我们文化不相同。
摩腾、竺法兰聪明!到中国来,把佛法变成中国化、本地化、现代化。中国人从前对皇帝最尊敬,对皇宫最羡慕,所有的道场建什么样子?建皇宫的样子,中国人一看到皇宫,信佛不信佛另外一回事,他一定要进去。可是我们这些法师们到美国,还把中国这皇宫带到美国,美国人一看,这外国东西,顶多到这里来观光一下,他对那里有界限。所以我说在美国建道场,不可以盖宫殿式的,盖什么?白宫,美国总统住白宫!不管大小,盖成它那个样子,使美国人一看,这是我们自己的文化,是我们自己的东西,他不管学不学佛,他一定会进来,要懂得这个!
造佛像,佛像要造什么样?要造外国人样子,眼睛深深的,鼻子尖尖的,这才行。你看中国的佛像像中国人,日本的佛像,你一看就是日本人,泰国的佛像,你一看泰国人。佛没有一定的像,随众生心,应所知量。我们这个佛像塑成外国人,外国人一看他怎么不欢喜?马上就进来了,这个要知道!不这样怎么行?所以我们到外国,道场建立是度外国人的,不是度华侨的。从前这些法师到中国来,是度中国人的,不是度印度到中国来的侨民,这样佛法才能够在那里生根,才能在那里发扬光大。我给我们董事会建立共识,这个要紧!否则的话,道场在美国很不容易发展,一定要跟他们完全打成一片,这就是「礼义都合」。礼是外表,义是内心,统统都要合,这样才行!
『苞罗表里』。表是外表,里是内里。里是理,表是事,理事圆融,理事统统要合,这样才行。所以我在那边打算小佛堂建立之后,外国人一个星期休假两天,星期六、星期天,他们都是信基督教、天主教的,我跟他讲,佛教是教育,任何宗教都可以接受的,所以我星期六开放,你们到佛堂来,星期天你们上教堂,没有冲突。我们对他也很尊重,他们对我们也尊重、也爱护,这才是办法。
必须把世界上所有的学术、主义、宗教要都能够融合,都能够为大众所接受而不排斥,世界才有和平,人类才有幸福,这叫佛法!佛法是觉而不迷。我们今天佛教跟基督教统统划成界限,必然斗争,带来无限的痛苦,这叫迷惑颠倒,这哪里叫觉悟?所以所有的主义,共产主义也好,资本主义也好,在这里求同,求它的共同点,求大家都能接受。所有的宗教,所有的学术思想,把它的共同点找出来发扬光大,让每个人都欢喜、都接受,大家互相不要排斥,这叫觉而不迷,这是佛法!
我们要想求世界和平安定,不向这个方向走,没有别的办法。我的好,别人不好,这不可以的;别人站在他那个本位上,我的好,你的不好,那非打架不可,两个都不好才会打。所以这实实在在不容易,确实不容易。但是这个工作真的是刻不容缓,我们要认真努力来做。我的小道场太小,做一个样子给大家看看,希望带动别的道场,希望大家统统都能这样,这才有前途。佛教有前途,社会有前途,国家有前途,世界有前途,所以讲到「礼义都合,苞罗表里」。
『过度解脱』,过是超过,度是度越,这就是讲超越大道。这才能真正得到佛法殊胜的功德利益,成就自己的无上菩提,也叫一切众生觉悟。自利利他,这样才能圆满。
今天钟点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因为这一段经比较深,这经的经义比较深。我们到浅一点的、好懂的地方我们就快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