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乘无量寿经(当生成就第一法门) (第十二集) 1990/7 香港 档名:02-008-0012
请掀开经本第四十八面第三行「决证极果第二十二」。在前面把西方极乐世界的依正庄严,说通俗一点,就是西方世界的物质环境与人事的环境,人事环境是正报,物质环境是依报,介绍过了。今天这一段开始是讲证果,这是西方世界最殊胜之处。请看经文:
【复次阿难。彼佛国土。无有昏暗火光。日月星曜。昼夜之象。亦无岁月劫数之名。复无住著家室。於一切处。既无标式名号。亦无取舍分别。唯受清净最上快乐。】
这一个境界是我们很难想像得到的,这是说西方极乐世界大众日常生活的受用。我们之所以难以想像,是此界众生无始劫以来就生活在相对的世界里,相对的就是有分别、有执著,总离不开分别执著的。即使到四空天,这个身体没有了,色相没有了,分别执著有没有?给诸位说还是有的。所以对於没有分别执著的境界,我们就很难想像。西方世界是没有分别执著,华藏世界也没有分别执著,这是我们应该要知道的。
首先给我们说明西方极乐世界,它是一片光明,所谓是大光明藏,它没有『昏暗』也不需要『火光』,也不需要日月星辰,那个世界没有昼夜。这是前面曾经跟诸位报告过,没有昼夜。它那边也没有年月日时,没有这个。不像我们这个地方,历史上有记载的,那个地方它没有。时间之形成,是因为我们世界地球自转,对著太阳的一面,我们叫白天;背著太阳的,我们称夜晚。因为地球本身不放光,要靠外面的光明,形成昼夜的差别。这一昼夜我们把它称为一个单位,叫一天。积三十天,中国是用太阴历,印度也是的,月亮绕地球一周,我们称为一个月;地球绕太阳一周,我们称为一年,年月日时是这么来的。这是假的不是真的,是我们此时此地众生的幻觉。假如我们移民到月球上去,这很近的,月球的自转跟它的公转时间相同,这是一个月;月亮里面一个白天、一个晚上是一个月,你看这个差别就很大!
在我们太阳系每个星球自转、公转的时间都不相同,所以年月日时是假的。西方世界的物质统统放光,它不需要日月,也不需要灯明,是一片光明,根本就没有黑暗,所以没有白天、夜晚。换句话说,也就时间观念不太容易产生。何况那个世界的人没有分别、没有执著。『岁月劫数之名』,我们这个世界有,西方极乐世界没有。阿弥陀佛成佛到现在已经十劫,是世尊对我们这个世界有分别执著凡夫而说的。西方极乐世界不知道这个数字,没有这个数字的观念,你想想看那边的人心多清净。
不仅是如此,『复无住著家室,於一切处』。他们居住的地方确实是七宝宫殿,你要问他,家住哪里?他不晓得,为什么?西方世界的确是很大,它也没有城市,它也没有街道,也没有门牌号码,真的在我们想像当中是很不方便,那找一个人,到哪里去找去?因为我们这个世界是有国家,有城市,有街道,有号码,所以很容易找到,西方极乐世界统统都没有。
前面我们曾经见到过,那个世界是平等世界,而且每个居住的人,说老实话,是居无定所。他喜欢住在哪里,他就到哪里去。前面看过,他的宫殿可以在地面,可以升到空中,想到哪里就到哪里,不一定在一个地方。但是在西方极乐世界要找人,比我们这个世界还容易,为什么?每个人都有心电感应,这个经上讲的「他心通」。天眼、天耳、他心、宿命、神足,我们现代人讲是心电感应,比心电感应还要快速,还要正确。所以到西方极乐世界虽然大,没有这一些门牌号码,这一些标志,很容易找。你想找谁,那个人就现前了。因为阿弥陀佛有无量的分身,所以我们想佛,佛就在面前,他有分身。
每一个人的神通道力都跟阿弥陀佛差不多。所以弥陀说法的讲堂,也有我们自己身在;不仅如此,十方世界诸佛的道场,我们统统可以去参学,参学的时候,身体可以不要离开西方世界。怎么参学?化身去,无量无边诸佛,每一尊佛的面前,我们都化一个身,在那个地方礼拜、恭敬、供养、闻法,帮助佛教化众生。诸位要知道,这不是神话,这是事实。你要依这个法门来修学,这个事实很快就实现了,这比修其他法门,的确是稳当的太多了。底下是总说。
『亦无取舍分别』。西方世界的人没有取舍这个观念,没有这个念头。取舍尚且没有,诸位想想,哪有得失?我们这个世间一切烦恼、罪业从哪来的?得失来的,患得患失。没有得到的想尽方法得到,得到又怕丢掉,於是乎不择手段造作种种的罪业,随业受报。西方极乐世界这个没有,为什么没有?诸位应当知道,那个地方的福报太大,一切受用自然现前,所以这一些妄念都没有了。
『唯受清净最上快乐』。这就是常讲的心净土净。心清净之乐我们一般人不容易体会,为什么不容易体会?因为我们的心从来没有清净过。你心有一分清净,你就有一分快乐;你有两分清净,就有两分快乐。那个快乐,别人没有办法猜测的,没有法子,唯有自己去修。正如禅宗所谓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你也说不出来,说出来,别人也不能体会。心地清净是真乐,所以佛在经上常常讲到快乐,都用比丘入灭尽定来形容。所谓入灭尽定就是烦恼断得干干净净;烦恼没有了,心就清净了。所以灭尽定就是心清净的快乐。这个快乐,佛说这是最上快乐。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若已生。若当生。】
『已生』,是已经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人;『当生』,就是现在闻到这一个法门,发愿求生,是这一些人。
【皆悉住於正定之聚。决定证於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这一句是世尊给我们定的保证书,保证你成就。他不是说已经往生的人,是「当生」。当生是指我们现在发愿,一心持名修这个法门的人。这是什么人?这个人已经『住正定之聚』。三聚,在前面曾经跟诸位提过,这个三聚在此地都有:正定聚、邪定聚、不定聚。所谓正定就是你所修学的这个法门,理论、方法决定正确,你依照这个方法来修行一定证果,这叫正定聚。此地所讲的,就是对於这个法门深深相信,没有一丝毫怀疑,一心一意求生西方净土,一向专念阿弥陀佛,这个人就是正定聚。
正定聚就是这个人决定往生成佛,正定聚就是决定往生,『证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就是决定成佛。讲证果是证得究竟圆满的果报。所以念佛的人,自己真的有信心这一生往生成佛,真正知道我们这一个身,在娑婆世界叫做最后身,为什么?下一次不来!这一生就到西方极乐世界去,永脱轮回,了生死超三界,而且还是不退成佛,有十足的把握。这个把握从哪里来的?经典上来的,这个经典就是证据,经典就是证明。
如果一心一意依照这个法门修学而不能成就,诸位想想,这个经典能够留到法灭尽之后,还多留一百年,那可能吗?那不可能,那老早就被淘汰掉了。所以这个经是一切诸佛度众生的第一经,问题就是你信不信?你愿不愿?真信愿了,那你就老实念佛去了。真正信愿,这里面要记住决定不能夹杂,夹杂就不能成就。这一点是希望同修要特别注意到。
前两天袁会长给我说,他说每个法师到此地来讲经,听众都不同,这个好,这是说明什么?说明同修们已经知道专修了,专修才能得到利益,杂修得不到利益。近代修净土真正往生的,可以说是印光大师的弟子最多、最为殊胜。这是得力於老法师平常的教导。老法师教人就是专,没有别的。我们在《文钞》、在《永思录》里面看到,老法师对他弟子的态度跟一般人确实不一样。在老法师座下皈依的弟子,有时候到庙里去看看老和尚,老和尚见到就呵斥他,一见面就骂,你来干什么?说我来看看师父;师父你已经见过了,还有什么好看的?你不在家老实念佛,既浪费时间,又浪费金钱,又浪费精神,你来干什么?老和尚不要你常常看他,你在家老实念佛,他就欢喜了,为什么?决定往生!要看他到哪里去看?西方极乐世界再见面,这个他高兴。常常到庙里看他,你自己念佛的道心退掉了。
所以「发菩提心、一向专念」,著重在「专」字,很不容易!不但世缘要放下,佛法也要放下。要像莲池大师晚年那样的精进,「三藏十二部让给别人悟」,他把《大藏经》放下了,「八万四千门饶予别人行」,所有一切法门放下了,晚年他只有一部《弥陀经》,一句佛号,佛号还是四个字的。我们在《竹窗随笔》里面看到的,莲池大师念佛念四个字的,有人曾经问他:你老人家教别人念佛,怎么个念法?他说我教别人念「南无阿弥陀佛」。人家问,你自己?我自己念「阿弥陀佛」。别人就问他,这是什么原因?他就说:我自己是决心要往生净土,我念四个字就够了。《弥陀经》上讲执持名号,名号就这四个字,我依教奉行,决定求生净土,没有第二念。他说我教别人,别人未必发心往生净土,加个「南无」客气一点,南无是皈依的意思,恭敬的意思,礼拜的意思,对阿弥陀佛尊敬一点。
由此可知,真正决定要往生,所有一切客套统统免除了,客气话都不要说了;不能、还不愿意往生,是要恭敬,要有一点礼貌比较好一点。你才晓得,祖师他专到什么程度,这样才行!这才叫做正定之聚。我今天念佛,明天想参禅,后天想去学律,这就叫不定聚,那是真的不定,那没用处的,不能成就。所以正定难,正定就是定在一门上!
真正修净土,说老实话,经典真的只能依一部。《弥陀经》跟《无量寿经》是同部,这两部实际上就是一部;一个说得详细一点,一个说得简单一点。莲池大师说大本、小本,它们是同部。所以我们依《无量寿经》也好,依《阿弥陀经》也好。如果想知道详细一点,那就依《无量寿经》;如果心定了,西方极乐世界情形我不太清楚没关系,到那个地方我们都看到了,这也可以,你就依阿《弥陀经》就行了,就不须要知道了,决定能成就,这很要紧。正定之聚!唯有正定之聚,才决定「证於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这是无上正等正觉,就是圆教的佛果。下面有一个问答,这就是假设给我们说出所以然的道理。
【何以故。若邪定聚。及不定聚。不能了知建立彼因故。】
「邪定」是定在其他法门上,这个地方邪与正是有很多等级的。譬如在世法里面,善法是正,恶法是邪。世法比佛法?佛法是正,世法就是邪,世间善也是邪。佛法里面大乘比小乘,那大乘是正,小乘是邪。《楞严经》里面说声闻、缘觉都是外道,这是门内外,佛门里面的外道,为什么?心外求法,不能见性,是这样说法的。
大乘法里面,大乘与大乘来比较,那就要看你修哪一宗,修哪一个法门,绝对不是祖师自赞毁他。如果你这样看法,那就错了,不是自赞毁他。祖师苦口婆心是要令一切众生在不定聚里头恢复到正定聚,那就是与自己所修学的法门相应,叫正定。我们这是念佛法门,你在这个地方参禅,禅好不好?好,但是你在我这个范围里头,你是邪定聚,你不是正定聚。如果禅宗里禅堂,大家都坐禅的,你在那里念佛,你念佛人叫邪定聚,不是正定聚,那个正定聚就是参禅。所以诸位一定明白这个道理。我们看各宗的语录,看看祖师常常在开示的里面,排斥其他宗派、其他法门,那不是毁谤,一定要晓得这不是毁谤,是成就大众正定聚人,是这个意思。你看他不是在教诫学生的时候,他对於其他法门赞扬,对於不同宗派法师,他也非常恭敬,这就对了。
法门无量无边!在理论上讲决定是平等的,法门平等,无二无别,决定不能够毁谤;但是修学只能学一门,不管你学哪一门,心定在这一门上,这就叫正定聚,为什么?他决定成就!当然选择法门,要智慧。法门在理论上讲虽然平等,因为每个人的根性不相同,因此法门的确有难易的差别。
像倓老法师常常说,我是听过他老人家的录音带,他的录音带我现在还保存著,还有不少个。他说他一生当中,亲近禅宗大德,得禅定的有,他见过;开悟的,他一生一个都没见过。禅宗里头,明心见性,大彻大悟,他一生当中没有见到一个,得禅定的有。所以他很感慨的说,禅宗不能明心见性,就不能了生死;得禅定,那将来到哪里去?将来往生初禅天、二禅天、三禅天、四禅天,还在三界之内,出不了三界。所以老法师他一生看到,他说我亲眼看到,念佛往生,预知时至,站著走的、坐著走的,他看到二十多个人,所以他老人家念佛。这就说明什么?难与易。禅,老实话,得禅定是相当不容易;如果用得禅定的那个功夫来念佛,至少都是凡圣同居土上品往生,他有禅定的功夫,决定出三界的。
所以这个邪定及不定,不定,那就更不必说了。犹疑不决,世出世法都想学,这很糟糕,将来充其量他成就了,他成就个什么?成就世间佛学的学者而已,博学多闻,佛教的学者而已。烦恼一品都不能断,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也没分,来生该怎么生死,还怎么样生死,这个问题严重!这是我们一定要知道的。
所以这个修学,心要不能定在一个法门上,我们的一生就没指望了。年岁大的人更是要死心塌地的念佛,年轻人也不要认为我还很年轻,我将来日子还很长,靠不住!我们古人常讲,孤魂多是少年人,你能够保得住还能活几十年?谁都保不住!尤其这个世界意外的灾害太多了,哪一个人都不能保证。明年我还能不能在此地?不能保证,所以这个事情不能说年轻、年少。真正把事实真相搞清楚了,就要下决心;决心下得愈早,你把握就愈大。还要搞邪定及不定,这就完了。这一句上面讲的『邪定聚,及不定聚,不能了知建立彼因』。这个「彼」是什么?就是指往生不退成佛的这个道理,他不懂,这样殊胜的因缘他就没分!我们再看底下一章。
「十方佛赞」,这是阿弥陀佛四十八愿的第十七愿的成就。这一愿很重要,因为没有诸佛的赞扬,西方世界虽好,我们怎么知道?诸佛赞叹,就是为大家介绍!使我们知道太虚空无量无边法界里面,还有一个这样殊胜的处所,确确实实帮助我们圆满成就,更难得的是人人可以去。有些地方好,好,我们去不了,没有能力去,这个地方是人人都能去。
【复次阿难。东方恒河沙数世界。一一界中如恒沙佛。】
就是恒河沙数的诸佛。这个数字是无量无边。
【各出广长舌相。放无量光。说诚实言。称赞无量寿佛。不可思议功德。】
这跟小本经里面「六方佛赞」的经文完全相同,每尊佛都是说诚实言!玄奘大师的译本上「诚谛言」,就是真诚到了极处!『称赞无量寿佛,不可思议功德』。释迦牟尼佛给我们讲这部经,就是称赞阿弥陀佛不可思议功德。给我们讲《弥陀经》,给我们讲《无量寿经》,都是专门称赞、专说的,这是净土三经。
【南西北方。恒沙世界。诸佛称赞。亦复如是。四维上下。恒沙世界。诸佛称赞。亦复如是。】
这总起来讲就是十方诸佛。十方诸佛对於一切众生最大的恩德,就是为众生说《无量寿经》。说别的经,我们这一生未必能得到好处,纵然是得到好处,这个好处不是究竟圆满的;唯独这个法门,使我们得究竟圆满的好处,这是一定要知道的。底下的经文要说出佛说经赞叹阿弥陀佛用意何在。
【何以故。欲令他方所有众生。闻彼佛名。发清净心。忆念受持。归依供养。】
这是说明佛赞叹真实用意之所在,是希望十方世界所有一切众生,听到阿弥陀佛的名号。名号是总纲,这部经就是总题目的细说。像文章一样,阿弥陀佛这四个字是题目,是经题,这个经叫《无量寿经》,也叫做《大阿弥陀经》。听了之后应该怎么样?要『发清净心』。什么叫清净?把世出世间一切法统统放下就清净了,放不下,还想这个、想那个,这个心就不清净。大势至菩萨教给我们「净念相继」,这个念是净念不是普通的念。不能把世出世法一总放下,你的心怎么会净?怎么能清净?用清净心去『忆念受持,归依供养』,这就是专修这个法门。忆是想,心里想著,口里念著,念什么?念佛功德。佛的功德在这句名号就统统包括了,所以这一句名号叫万德洪名。你不要一样一样去念,念阿弥陀佛就全部经都念了;阿弥陀佛就是全经,一个字也没漏掉。
平常我们为什么极力的在鼓励同修们要读经?把这个经一天念三遍、念五遍、念十遍,原因就是教你「发清净心」。清净心现前,给诸位说,这经不要念了,念名号就可以了,念经就是多余的了。清净心还没有发出来,念经比念名号好,为什么?那个名号一面念一面会打妄想,伏不住妄想,就教你念经,为什么?经一打妄想,经就念错了;念错了,从头再念,所以容易摄心。心真正清净,没有妄想了,经就不要念了。但是这个训练的方法,我们想至少要三年到五年,就是你开始学的时候,三年到五年你念经。念经,告诉你目的就是伏断妄想,目的在此地;三、五年之后,你的心就清净多了,这非常非常有效果。到三、五年之后,你念经也可以,不念经也可以,专念名号,那个功德无量无边!我们现在一般人念这一句阿弥陀佛,念得没有感应,原因在什么地方?杂心念佛,他不是净念,他是杂念!不是一心念,他乱心念,这没什么用处的,所以要记住的。
『受持』,受是接受,持是保持。经上给我们讲的教训我们统统接受,统统要做到,这个持是做到;没有做到,不能叫持。『归依』,这个地方的皈依跟普通皈依不一样。普通的皈依,我平常跟人家介绍是用六祖大师《坛经》上的开示「皈依觉,皈依正,皈依净」。因为这种开示使我们观念非常清晰不至於混淆。祖师给我们说「佛者,觉也;法者,正也;僧者,净也」。就是从迷惑回归、回头依自性觉,这叫皈依佛;从错误的观念、思想回过头来依正知正见,这叫归依法,法就是正知正见,《法华经》上讲的佛之知见,这叫归依法;僧是清净的意思,从一切染污回过头来依清净心,这叫皈依僧,通常我们讲三皈依是这样的介绍。
我自从去年在新加坡讲这一部经,正宗分讲圆满,那边办一次的皈依,皈依的人数很多,一次差不多将近两百人。主办的同修把那个名字拿来,让我起法名,一下我都起不出来了,人多;结果一想,就想到经上这一句话,我这个念头一转,我明白了。所以我皈依跟大家说明,法名只有一个,佛给我们起好了,都在经上,都在经本上。所以从今尔后,我们皈依佛,皈依阿弥陀佛,这是大陆上的术语叫落实,我们三皈依也落实了。我们归依佛是阿弥陀佛,我们皈依法是《无量寿经》,不要搞别的,《无量寿经》就是法,我们依靠这个就行了,皈依僧,西方三圣观世音、大势至是圣贤僧,三宝具足!法名在经上,这是佛已给我们起好的。这个法名,在九十二面,诸位翻开来倒数第四行第一句「同名妙音如来」,法名统统用妙音。现在是妙音居士,将来到西方极乐世界成了佛,同名妙音如来,那一段话就是给我们说的。所以你看看佛早就给我们授记了,我们现在名字就拿来用,不要到那个时候,现在就用上了,所以这个问题就总解决了。
一定要一心一意,现在就入正定聚!这是讲的受持、皈依、供养。供养用什么?诸位同修一定要知道,道场的供养要庄严是为了接引众生的,让不信佛的人看到这个样子,心里有所感动,诱导他入佛门来,因此是要种种庄严,个人在家念佛就不要。为什么?天天操这个心,你的心散乱,在家里面清净心就是供养,愈清净愈好。所以真正念佛人,家里供佛像最好就供一尊阿弥陀佛,没有妄念,顶多供西方三圣,再供观音、势至,其他的不要供了。供了什么?分心。实在讲最好是供一尊阿弥陀佛,观音、势至都不必供。香花供品一律可以不要,一柱香、一杯水就够了。
香代表恭敬,水是表心,我们的心像水一样的清净、一样的平等。水要平不起波浪,供水表这个意思。心要清,心要平,就是经题上的清净平等,就这个意思。所以一部经、一句佛号,这是最殊胜的供养,最圆满的供养,大家要明白这个道理。不要天天到市场去,选这个花,选那个果,操那么多心回来供佛。好像这对佛很恭敬了,我这么好的供养,佛一定会保佑我,佛要保佑你,那都是受你的贿赂了,没有这个道理。佛是看你心清不清净,心清净与佛感应道交,心不清净,没有感应。所以在修行方面来说,一切供养当中,法供养为最;法供养里面,是依教修行供养为第一,我们依照这个法门修学。下面是说真正的功德。
【乃至能发一念净信。】
这是讲短暂,那个功德都不可思议。
【所有善根。至心回向。愿生彼国。随愿皆生。得不退转。乃至无上正等菩提。】
这一段里面要特别注意的是『一念净信』。一念就是一心,一心具足十法界,一心就是一切万法的本体。佛经里面名词说得很多,有的时候讲真如,有的时候讲本性,有的时候讲自性,有的时候讲实相,就是这个一念。一念里头没有第二念,才叫一念,有二念就不叫一念。一念是什么?说实实在在的,一念是无念,因为有一个一念,那就多了一念,那就不是真正一念。一念是无念,就是六祖讲的「本来无一物」,那就是一念。所以这个「一」不是数目字。这个上面不能加一个一的,加不得的,不得已称之为一,要体会这个意思,这就是真心,这就是佛性。
所以念佛要用真心,信佛也要用这个真心,真心太可贵了,然后再把这个心用来处事待人接物。用真心,你跟诸佛菩萨没有两样。诸佛菩萨应化在世间,处事待人接物用什么心?用真心;我们凡夫用八识,八识叫妄心,这个八识就是我们中国人讲的三心二意。三心,阿赖耶是心王,末那也是心,意识也是心,三心!三心是指阿赖耶、末那、意识。二意,意识是意,末那是意根,也是意。所以三心二意就是阿赖耶、末那、意识。一切凡夫,包括二乘、声闻、缘觉所用的心都是三心二意,不是真心。《楞严经》上说得很清楚,用这个心不能见性,修得最高可以证到声闻、缘觉,往上去不行了,往上去不能用这个心。
这一段经文意思很深,教我们舍心意识,跟禅家没有两样,禅家叫参,什么叫参?离心意识参,不用心意识,不用三心二意,那用的是什么?一念净信,就用这个,净土宗也用这个方法。禅宗离心意识,一定可以能够悟入,明心见性;净土宗要用这个方法来念佛,你决定得理一心不乱,那成就就高了,将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是生实报庄严土,这是一切诸佛如来所希望的。因此,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处事待人接物,一定要离分别执著。
这三个心怎么离法?一定要晓得这三个心是什么样子,第六意识心是分别,我一切法里头不分别,就不用意识;第七识是执著,我在一切法里头不执著,就不用第七识;第八识是落印象,印象很深,落印象,我再学著不落印象,这就不用心意识了。这说起来容易,做起来还是很难的,尤其不落印象,这实在是不太容易。不分别、不执著、不落印象,在日常生活当中去训练,不要去跟人家计较。这个法门它的好处就是教你二六时中只想阿弥陀佛,阿赖耶识里头只落阿弥陀佛这个印象,除这个印象之外,其他印象都不落,就落这一个,那就好,这就决定往生。所以这个「一念净信」非常非常重要。
『所有善根,至心回向』。这个「至心」是真心。自己所做的好事、所修的善行不求眼前的果报,这很重要。名闻利养都是福报,名也是福,统统不要,一概都回向求生净土。尤其是要回向什么?回向往生的时候没有病苦,这个重要!如入禅定,预知时至,自在往生,这个要紧;其他的福报都没有什么大关系,这太重要了。我们一生所有的福报都不享,临终享这个福,只希望这个福报来现前;这个福报现前,这个人是决定往生,这是我们要知道的。
『愿生彼国』。这个愿是时时刻刻不间断的。不是说,等我到临命终时,我才愿生,现在时候还没到,你这个愿就断掉了,你这个愿就不恳切了。愿生西方这个愿是念念都不断的。这个样子就是前面所讲的,这个人已经入正定聚,不必到西方极乐世界圆证三不退,他现前就证三不退了。他念念愿生,这个愿不间断,他怎么会退?他不退了,现前就证得三不退,这是这个法门,的确是它殊胜之处。就在眼前,样样你都能看得清楚,都能够现证;不像其他法门,其他法门谈玄说妙,不见得能够符合你的生活实际状况,不容易觉察得到。唯独这个法门,你仔细想日用平常之中,在处事待人接物之处,能够现证。底下说得好。
『随愿皆生』。这个「随愿皆生」是自在往生,想什么时候往生就什么时候往生,能够随意自在。我记得我在受戒的时候,我的戒和尚是道源老法师,他在戒坛给我们讲一个故事,讲以前往生的故事。他讲的名字我不记得了,但印象还有。他说有一个出家人自在往生,他在往生的时候,他问别人,他说:你们有没有见过人坐著走的?有些人说:我们见过,也听说过。他说站著走的?站著走也听说过,也见过。他就竖著蜻蜓,两个脚竖著,头在下。他说这样往生的你们有没有见过?没见过,没听说。他就走了。随意往生!那真的是自在,走的时候还这么滑稽,显示出游戏神通,确实是如此。
底下这一章很重要,给我们讲三辈往生的因果。西方极乐世界的好处大致上都说过,不过现在是怎么个去法了,底下这个重要,这个怎么个去法。
【佛告阿难。十方世界诸天人民。】
这个经文,诸位同修,一个字都不能够疏忽的,字字都要看清楚。『十方世界诸天人民』,包括我们,我们在其中。我们不是在十方世界之外,十方世界之中,这个地球算在里面。
【其有至心愿生彼国。】
『至心』是真心,你真的想去,想到西方极乐世界去。
【凡有三辈。】
这里讲有三等人,这是大分,分『三辈』。三辈里面再分就是九品,《观无量寿经》里面讲九品,九品就是三辈的展开。这是大分三大类。
【其上辈者。舍家弃欲。而作沙门。发菩提心。一向专念。阿弥陀佛。修诸功德。愿生彼国。】
这一段这就是讲上等人他所修的因,他怎么去的。第一个条件你要出家,我们在家同修一看,这很失望,上辈没分!其实你们不要悲观,此地讲的出家,不是形式上的出家,为什么?我们在前面看到「贤护等十六正士」,那是什么人?在家的等觉菩萨,还得了!观世音菩萨现的在家像,大势至菩萨现的也是在家像,在我们中国四大名山,这四大菩萨当中,只有地藏菩萨现的出家像。换句话说,四大菩萨,三个是在家的,一个是出家的,哪有没分!
所以此地的这个舍家,佛门里面常讲出家有四种出家。第一种出家,身出家心没出家,心里面还留恋著世间法,名闻利养,五欲六尘,心没出家,这个行不行?不行,这没用处的。第二种是心出身不出,就是在家的居士,身没出家,心出家了,对於世间一切法他不沾染,心清净,前面「贤护等十六正士」就是这些人,那是真佛弟子,就是弃欲,五欲六尘不沾染!第三种是身心俱出,那这就是我们现在所讲真正出家的大德,身示现出家了,心也出家了,身心俱出。第四种是身心都不出,身心都不出不是讲街上那些人,那个没学佛的不算,是讲学佛的居士,身没出家,心还是没出家,虽然天天到庙里来念经,没用的,身心都没出。不是讲没学佛的,没学佛的不在这里面,这都是讲学佛的。
所以你们自己想一想,你们是属於四种的哪一种的。如果身心都不出的,那上品你们没分了;如果是属於心出身不出的,上辈有分,上上品往生都有分。由此可知,形式的出家不重要,这是真的,不重要;形式出家,说老实话,如果出家不如法,要像身出心不出,反而破坏佛教的形象,造无量无边的罪业。这就是俗话常说「地狱门前僧道多」。什么人堕地狱?僧道,这个话说得很有道理。出家,就要担负起如来家业,如来家业是什么?弘法利生,依教修行,这是如来家业。指导大家修行,领导大家修行,这个重要。所以形式上出家是非常非常不容易,非常难的一桩事情。固然是无量的功德,可是不如法的时候是无量的罪业。这第一句懂得了。
『而作沙门』。沙门是梵语,是古印度,不一定是佛教,可以说所有宗教,古印度宗教很多,是出家修行的总称。只要出家修行,统统都叫沙门。佛法传到中国来之后,这个「沙门」是专门指佛门出家人而称的。这沙门的本义,叫勤息,勤修戒定慧,息灭贪瞋痴,就叫做沙门。沙门的意义,在家跟出家统统可以具足。你在家也勤修戒定慧,息灭贪瞋痴,你是在家的沙门,一样的。底下这两句是非常非常重要,这是本宗修行的宗旨,因为三辈都有这一句,这一句就特别重要了。就是『发菩提心,一向专念,阿弥陀佛』,就是这一句。中辈也有,下辈也有,可见得这一句特别重要。
黄念祖老居士注《无量寿经》,他有《无量寿经注解》,在玄义里面讲到本经的宗趣,宗就是这部经修行的纲领,他就用这两句话,「发菩提心,一向专念」,是本经修行的纲领。什么叫菩提心?菩提是梵语,是觉悟的意思。菩提心就是觉心,觉悟的心。觉悟是对迷惑、不觉而说的,一般人不觉,学佛的人觉悟。觉悟什么?第一个觉悟生死可怕,第二个觉悟轮回更可怕,第三个觉悟唯有念佛求生净土,才是永脱轮回,了生死出三界的唯一法门,这是你真正要觉悟的。你要觉得这个世间生死轮回可怕,我相信你不会再造生死轮回业了,你不会再去造,为什么?你想跟它脱离关系,怎么可能再去造生死轮回业?这样的人才是真正觉悟。
一心一意求生净土,这一个心就是无上菩提心。蕅益大师在《弥陀经要解》里面,真正是一语道破。菩提心很不容易懂,照《观经》里面讲「至诚心、深心、发愿回向心」,《起信论》里面讲「直心、深心、大悲心」,不好讲也不好懂。蕅益大师在《要解》里头这个说法,的确,蕅益大师以前的人没说过,没有这样说过的。可是我们想想他说的对不对?对极了,这是简单明了,我们一听,每个人都听得懂,不会怀疑。就是你真心想生西方极乐世界,这个心就是无上菩提心。生到西方极乐世界,马鸣菩萨讲的「直心、深心、大悲心」统统具足,到了西方极乐世界都有了;《观经》里面讲的「至诚心、深心、发愿回向心」,到西方极乐世界都圆满了;不到西方极乐世界,在这个世界想发也不发出来。所以蕅益大师这个说法,愈想是愈有道理,愈想愈正确,难怪我们印祖称赞,说是古佛再来,给《弥陀经》做一个注解,也不能超过其上,很有道理。这是证明蕅益大师在注解里面句句话都是佛的心意,一点都没说错。
所以诸位一定要发真正求生净土的愿心。心发了之后,这就讲行持,行持要「一向专念」。向是方向,是目标,一个方向、一个目标专念。法门虽然很多很多,我都不学了,我都放下了,一定要一门深入,老实念佛,绝对不被外境所动摇,这个人决定成功。所以经只念一部,念一部《弥陀经》或者念一部《无量寿经》,够了,不要再贪多。贪多对自己决定有障碍,不能贪多;佛号只念一个阿弥陀佛。千万不要说生病的时候,赶紧念消灾延寿药师佛,这有什么灾难又念观世音菩萨,你都把这些诸佛菩萨分配职务,一个人管一样,这就是三心二意,不专心。你念阿弥陀佛,一句阿弥陀佛念到底,不管有什么灾难,统统求阿弥陀佛,决定靠得住的。不要认为,大概是消灾阿弥陀佛不如观音菩萨,治病阿弥陀佛又不如药师如来,你这个观念就大错特错。所以一定要一门深入,千万不要做两个念头,这才叫一向专念阿弥陀佛。
『修诸功德,愿生彼国』。修诸功德这一句里面就包括非常非常之多,这个意思就很广,在此地也不必细说,因为全经里面,许许多多的教训都是教给我们怎样去修诸功德。简单扼要的来说,什么叫功?什么叫德?这两个字要认识清楚。功是功夫,信愿行都属於功夫。德是什么?是清净心、平等心,这是德。我用这个功夫修到自己心清净,心清净就是功夫成片,心平等就是一心不乱,不乱才平等!所以平等比清净的功夫要深。平等心里面就有事一心,有理一心,那叫德。功德是在这个地方说的。我们现在世间人把福德当作功德,搞错了。福德跟功德不一样。功德才能帮助你真正的往生。「愿生彼国」这一段讲的是因,下面讲的是果报。
【此等众生。临寿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经须臾间。即随彼佛往生其国。便於七宝华中自然化生。】
这是讲果报。果报是往生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与诸圣众,观音、势至,还有许许多多的菩萨来迎接你。西方极乐世界的菩萨太多太多了,前面我们看到那个人数没法子计算的,那到底有多少人跟著阿弥陀佛来欢迎你?多少不一定,但是比你想像的要多得多。再告诉诸位,凡是跟阿弥陀佛来接引你到西方极乐世界的,都是与你有关系的人,与你没有关系的人他不来,佛不度无缘之人。
那我们没到西方极乐世界去,西方极乐世界还有人跟我们有关系?有关系的太多,只是你自己忘掉了!你要晓得,我们今天有这个缘分听这个经,这是多生多劫善根成熟,多生多劫我们有多少同参道友,家亲眷属!人家在无量劫前早已经往生了,他们都在西方极乐世界,今天看看我们的缘成熟了,阿弥陀佛来接引,他们也跟著一道来了。所以一见面,我是哪一生什么人,跟你什么关系,西方极乐世界热闹,一点都不寂寞。不要以为我们到那个地方很生疏,一个熟人都没有,没有想到,比哪里都热闹。
这六道里面,说老实话,亲戚朋友太少了,不容易遇到一个;西方极乐世界太多了,一到那里去,一大堆一大堆都遇到了,你想想看这个地方多好,谁不要去?他不知道这个事实真相,他不晓得,知道这个事实真相,没有一个不愿意去的,所以到那边决定不会寂寞。我们现在移民到外国,你看中国人常常说,外地许许多多隔阂,感觉到很生疏,不太习惯,这个情形有的;西方极乐世界不如是,绝对不是这个样子的,那真的就跟我们回到家乡一样,回到老家一样,亲戚朋友、故旧太多太多了。所以跟阿弥陀佛来迎接的,我给你讲比你想像的要多得很多。
『须臾』是速度之快,经须臾之间就到西方极乐世界,佛带你一道去。所以西方究竟在哪里,不要去想去,这叫胡思乱想。有的人想,西方太阳下山,咱们地球一转,这西方又转回来了,这西方到底在哪里?这都叫打妄想。佛教给我们,特别是《观经》,观日落悬鼓,他是教我们精神意志集中,就是一向专念的意思。极乐世界是在娑婆世界的西方,不是在地球的西方,娑婆世界是个大世界,假定说我们讲这个世界是个银河系,是个娑婆世界,那在银河系的西方,这就非常正确。释迦牟尼佛说法距离现在三千年,要从整个银河系的动态来说,大概三千年它这个转动,恐怕还不到一秒,所以方向非常正确,一点也没改变。不是我们地球,这是要搞清楚的。他是讲的娑婆世界,不是讲这个地球。
究竟在哪个方位,哪个方向,不要去打妄想,因为阿弥陀佛带我们去的,不必认识路。我在全世界旅行,人家问我道路方向,都不知道,为什么?到哪里去玩,都有人开车送我一道,所以我也不要记路,也不要记方向,你看这多自在;我们到西方极乐世界也是如此,不必记方向,不必记路,阿弥陀佛来带我们一道去,这个自在。
到了西方极乐世界,『七宝池中自然化生』,前面跟诸位说过,这一化生,这个身相,相好光明如佛无二,跟阿弥陀佛是一样的。这是果报,是报得的,不是修得的。你看看通常在他方世界成个佛不简单,佛常常在经上给我们讲,要修三个阿僧只劫,三阿僧只劫从哪里算起?这要知道,如果单单讲修行三个阿僧只劫,我给诸位说,我们在座每一个同修,从无始劫以来到今天,可以讲不是三个阿僧只劫,无量个阿僧只劫!修了无量个阿僧只劫,现在还是这个样子,你这就晓得了,这有多难!
三个阿僧只劫是从你证得小乘初果那一天开始,没有证得小乘初果,统统不作数,不算。好像你念书一样,学籍从哪一天算起?从小学一年级开始算起,幼稚园不算的,我们无量劫来统统在幼稚园里头打转,从来没有上过小学一年级,你说糟糕不糟糕?因为证得小乘初果须陀洹就位不退了,从那一天开始三个阿僧只劫成佛;成佛之后,还要用一百劫的时间来修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一百劫里头修福报!因为你没有福报,没有福报你不能度众生。众生一看你样子没福,你说得再好,他远远走了,不亲近你了。所以佛一定很有福报,众生一看到你,不想跟你学,他也要跟你走,这个很厉害!所以要用一百劫的时间去修福报。
你看西方极乐世界不要修,不是修来的,它是报得的。一到那个地方,生下来,不止三十二相;阿弥陀佛,这是佛有无量相,相有无量好。所以这个法门,真的是难信之法,一切经里面找不到!没有这个说法;十方诸佛刹土里,没这个事情!唯独西方世界特别,自然化生,相好光明跟阿弥陀佛一样。
【智慧勇猛。神通自在。】
神通道力也都是阿弥陀佛威神加持。前面我们在四十八愿念过,十方众生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的,皆是阿鞞跋致。这下下品,他也是往生的,生到那里也是阿鞞跋致,阿鞞跋致是七地以上的菩萨。『智慧勇猛,神通自在』,就相当於七地以上,真正不得了!
【是故阿难。】
底下是佛劝勉我们的话。你看这个殊胜的果报。
【其有众生欲於今世见阿弥陀佛者。应发无上菩提之心。复当专念极乐国土。积集善根。应持回向。由此见佛。生彼国中。得不退转。乃至无上菩提。】
这一段话是释迦牟尼佛在此地特别劝我们的。『是故』,就是说上面所说的,不可思议的因,不可思议殊胜的果报。因为这样一个缘故,佛就劝我们,『其有众生欲於今世见阿弥陀佛者』。我们想在这一生当中,见到阿弥陀佛;见阿弥陀佛,当然就生西方世界。那底下佛就教给我们,『应发无上菩提之心,复当专念极乐国土』,就是前面的发菩提心,一向专念阿弥陀佛的重复。一定要用这个方法来修,这是正修!这个法门是正助双修,这是正修。持名是正修。
『积集善根,应持回向』,这是助行。正修就是自己念佛的功夫,助行是什么?我们现在这个身体还没到极乐世界去,既然在这个世间,就不能脱离社会,不能脱离大众,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心态来面对著现前的社会,这属於助行。这一点,我这些年是用五个科目来劝勉同修,这五个科目都是在净土五经里面提出来的。第一个科目要修三福,《观无量寿经》所讲的。三福,第一个是「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第二是「受持三归,具足众戒,不犯威仪」。第三个是「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因为这三福,佛在《观经》里面告诉我们,这是修净业的基础。韦提希夫人求佛教给她修往生净土的方法,佛没有讲方法之前,先说三福,告诉她这是「三世诸佛净业正因」。所以我们知道这是修净宗的前方便。
我们处事待人接物,要遵守这个教训,跟大众在一块相处,要遵守六和敬,叫三福六和。六和敬第一个是见和同解,戒和同修,身和同住,口和无诤,意和同悦,利和同均。无论是在家出家,跟大众相处要守这六个戒条。拿世间法来讲就是原则,我们要遵守这六个原则。第三个科目三学,戒定慧。三学,这部《无量寿经》当中具足了,有戒,有定,有慧,统统具足了。
第四个科目是六度,六度也是待人接物的守则,要遵守的原则。第一个是「布施」,布施就是放下,不要与人计较,要能够放得下。第二个是「持戒」,持戒就是守法,佛的戒法我们要守,世间的法律我们要遵守,还有不是法律,风俗习惯、道德观念统统要遵守。而且这些东西,这世间法,每个国家地区都不一样,现在交通便捷,我们常常到各地方观光旅游,到哪一个地方要守哪个地方的法令规章,要遵守那个地方的风俗习惯,我们跟那些人才能够很融洽的相处。所以持戒范围很广,不要看得那么死,是守法。「忍辱」,就是要有耐心,要忍耐。「精进」,要求进步,精是纯而不杂,这样的进步才叫做精进。
「禅定」,禅定的意思,就是心里有主宰,特别是在现代的社会。现在社会,一般人说得好听一点,什么叫思想爆炸的时代,我听到这些名词,实际上是什么?是妖魔鬼怪胡说乱行的时代,是这么回事情!太难太难了。心里头要没有主宰,没有主见,外面邪说太多,很容易被它干扰,很容易破坏了正见,那严重就多了;不要说是世法,佛法都不得了。表面上看起来好事情,好像这个佛法非常之兴盛,实际上道心没有,所接触的是佛学常识而已。与戒定慧不相干,听的是佛学常识,看的也是佛学常识。真正佛法是要成就自己的戒定慧三无漏学,这里面最重要的就是定,在我们净宗讲清净心,一心不乱,这总要清楚、总要明了。心有主宰,不会为外境所动,这叫禅定。「般若」就是我们今天讲的理智,不轻易感情用事,要有理性。这六个原则是菩萨入世的原则,我们应当要学习。
末后一科就是十大愿王。十大愿王在佛法修行纲领来讲是最高的,普通人做不到,为什么?他心量太大!譬如讲「礼敬诸佛」。一切众生本来成佛,这个礼敬是要对一切众生平等恭敬,这是礼敬诸佛。对於一切人都像对佛一样的心,一个恭敬心来对待,决定没有一丝毫差别,没有分别执著,这才能做得到!不但对人,桌椅板凳,你看《华严经》上,桌子善知识、板凳善知识、烛台善知识、香炉善知识,它是情与无情同圆种智,这个桌椅板凳也要恭敬,要平等礼敬。礼敬并不是叫你天天对它拜三拜,不是这个意思,那就错了,这里是说把它摆整齐,擦得干净,这对它的礼敬。所以礼敬诸佛是对人、对物、对事要用真诚的心,恭敬的心,尽心尽力做到尽善尽美,这是礼敬诸佛,很不容易!所以我们还有是非心,还有人我心,普贤行是决定做不到的。普贤行是法身大士所修的,但是我们虽然做不到,心向往之!
前面四科是基础,前面四科能做到之后,逐渐逐渐就会接近於普贤行愿。所以我们修行的五科,普贤行愿是最后的一科。从三福做起,三福、六和、三学、六度、十大愿王,不要再搞多,再搞多,太多了,记也记不得,五个就够了。一本《无量寿经》,一句阿弥陀佛,守住这五个科目,处事待人接物,说老实话,你就是菩萨在世。再搞多,那是说得好听,做不到,能够把这些做到就不错!在我想上辈往生应当是有分。这是讲的积集善根,在助行方面,我提供诸位这五个科目,好记。要把它做到,变成自己的生活行为,以这个功德回向求生西方世界。
『由此见佛,生彼国中;得不退转,乃至无上菩提』。你这样的正助双修,你这一生就跟《楞严经》上的「大势至圆通章」所说的「现前当来必定见佛」。现前,就是此地所说的,於今世见阿弥陀佛,现前见佛。这个今世,说老实话,现前、当来都是属於今世。现前是我们没有往生之前感应,佛现相给我们看;临终佛来接引的时候,也是今世,并不是第二世。临终的时候,佛来接引我们,看到佛,跟佛一道走,所以这也是属於今世,这个今世里头两个意思。
「生彼国中,得不退转,乃至无上菩提」。这一句话也是个双关语,虽然没去,没去也得不退转,也是直截往无上菩提这个道路上迈进。只要你发菩提心,一向专念,那就一点都没错了。所以这是名副其实的正定聚人,他不是不定聚,不是邪定聚。诸位同修多多去想一想,下定一个决心,这一生决定成就。你这个决心一下,十方诸佛都护念你,龙天善神都拥护你,为什么?因为他知道你不久就成佛了,他要特别照顾你;你这个念头不发,没有感应,这个心一发,真正是不可思议。这一章与底下一章「往生正因」非常重要,所以这是我们要多说几句的。可以快的我们的速度要加快,这重要地方要多说一点。好,今天就讲到此地。
请掀开经本第四十八面第三行「决证极果第二十二」。在前面把西方极乐世界的依正庄严,说通俗一点,就是西方世界的物质环境与人事的环境,人事环境是正报,物质环境是依报,介绍过了。今天这一段开始是讲证果,这是西方世界最殊胜之处。请看经文:
【复次阿难。彼佛国土。无有昏暗火光。日月星曜。昼夜之象。亦无岁月劫数之名。复无住著家室。於一切处。既无标式名号。亦无取舍分别。唯受清净最上快乐。】
这一个境界是我们很难想像得到的,这是说西方极乐世界大众日常生活的受用。我们之所以难以想像,是此界众生无始劫以来就生活在相对的世界里,相对的就是有分别、有执著,总离不开分别执著的。即使到四空天,这个身体没有了,色相没有了,分别执著有没有?给诸位说还是有的。所以对於没有分别执著的境界,我们就很难想像。西方世界是没有分别执著,华藏世界也没有分别执著,这是我们应该要知道的。
首先给我们说明西方极乐世界,它是一片光明,所谓是大光明藏,它没有『昏暗』也不需要『火光』,也不需要日月星辰,那个世界没有昼夜。这是前面曾经跟诸位报告过,没有昼夜。它那边也没有年月日时,没有这个。不像我们这个地方,历史上有记载的,那个地方它没有。时间之形成,是因为我们世界地球自转,对著太阳的一面,我们叫白天;背著太阳的,我们称夜晚。因为地球本身不放光,要靠外面的光明,形成昼夜的差别。这一昼夜我们把它称为一个单位,叫一天。积三十天,中国是用太阴历,印度也是的,月亮绕地球一周,我们称为一个月;地球绕太阳一周,我们称为一年,年月日时是这么来的。这是假的不是真的,是我们此时此地众生的幻觉。假如我们移民到月球上去,这很近的,月球的自转跟它的公转时间相同,这是一个月;月亮里面一个白天、一个晚上是一个月,你看这个差别就很大!
在我们太阳系每个星球自转、公转的时间都不相同,所以年月日时是假的。西方世界的物质统统放光,它不需要日月,也不需要灯明,是一片光明,根本就没有黑暗,所以没有白天、夜晚。换句话说,也就时间观念不太容易产生。何况那个世界的人没有分别、没有执著。『岁月劫数之名』,我们这个世界有,西方极乐世界没有。阿弥陀佛成佛到现在已经十劫,是世尊对我们这个世界有分别执著凡夫而说的。西方极乐世界不知道这个数字,没有这个数字的观念,你想想看那边的人心多清净。
不仅是如此,『复无住著家室,於一切处』。他们居住的地方确实是七宝宫殿,你要问他,家住哪里?他不晓得,为什么?西方世界的确是很大,它也没有城市,它也没有街道,也没有门牌号码,真的在我们想像当中是很不方便,那找一个人,到哪里去找去?因为我们这个世界是有国家,有城市,有街道,有号码,所以很容易找到,西方极乐世界统统都没有。
前面我们曾经见到过,那个世界是平等世界,而且每个居住的人,说老实话,是居无定所。他喜欢住在哪里,他就到哪里去。前面看过,他的宫殿可以在地面,可以升到空中,想到哪里就到哪里,不一定在一个地方。但是在西方极乐世界要找人,比我们这个世界还容易,为什么?每个人都有心电感应,这个经上讲的「他心通」。天眼、天耳、他心、宿命、神足,我们现代人讲是心电感应,比心电感应还要快速,还要正确。所以到西方极乐世界虽然大,没有这一些门牌号码,这一些标志,很容易找。你想找谁,那个人就现前了。因为阿弥陀佛有无量的分身,所以我们想佛,佛就在面前,他有分身。
每一个人的神通道力都跟阿弥陀佛差不多。所以弥陀说法的讲堂,也有我们自己身在;不仅如此,十方世界诸佛的道场,我们统统可以去参学,参学的时候,身体可以不要离开西方世界。怎么参学?化身去,无量无边诸佛,每一尊佛的面前,我们都化一个身,在那个地方礼拜、恭敬、供养、闻法,帮助佛教化众生。诸位要知道,这不是神话,这是事实。你要依这个法门来修学,这个事实很快就实现了,这比修其他法门,的确是稳当的太多了。底下是总说。
『亦无取舍分别』。西方世界的人没有取舍这个观念,没有这个念头。取舍尚且没有,诸位想想,哪有得失?我们这个世间一切烦恼、罪业从哪来的?得失来的,患得患失。没有得到的想尽方法得到,得到又怕丢掉,於是乎不择手段造作种种的罪业,随业受报。西方极乐世界这个没有,为什么没有?诸位应当知道,那个地方的福报太大,一切受用自然现前,所以这一些妄念都没有了。
『唯受清净最上快乐』。这就是常讲的心净土净。心清净之乐我们一般人不容易体会,为什么不容易体会?因为我们的心从来没有清净过。你心有一分清净,你就有一分快乐;你有两分清净,就有两分快乐。那个快乐,别人没有办法猜测的,没有法子,唯有自己去修。正如禅宗所谓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你也说不出来,说出来,别人也不能体会。心地清净是真乐,所以佛在经上常常讲到快乐,都用比丘入灭尽定来形容。所谓入灭尽定就是烦恼断得干干净净;烦恼没有了,心就清净了。所以灭尽定就是心清净的快乐。这个快乐,佛说这是最上快乐。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若已生。若当生。】
『已生』,是已经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人;『当生』,就是现在闻到这一个法门,发愿求生,是这一些人。
【皆悉住於正定之聚。决定证於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这一句是世尊给我们定的保证书,保证你成就。他不是说已经往生的人,是「当生」。当生是指我们现在发愿,一心持名修这个法门的人。这是什么人?这个人已经『住正定之聚』。三聚,在前面曾经跟诸位提过,这个三聚在此地都有:正定聚、邪定聚、不定聚。所谓正定就是你所修学的这个法门,理论、方法决定正确,你依照这个方法来修行一定证果,这叫正定聚。此地所讲的,就是对於这个法门深深相信,没有一丝毫怀疑,一心一意求生西方净土,一向专念阿弥陀佛,这个人就是正定聚。
正定聚就是这个人决定往生成佛,正定聚就是决定往生,『证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就是决定成佛。讲证果是证得究竟圆满的果报。所以念佛的人,自己真的有信心这一生往生成佛,真正知道我们这一个身,在娑婆世界叫做最后身,为什么?下一次不来!这一生就到西方极乐世界去,永脱轮回,了生死超三界,而且还是不退成佛,有十足的把握。这个把握从哪里来的?经典上来的,这个经典就是证据,经典就是证明。
如果一心一意依照这个法门修学而不能成就,诸位想想,这个经典能够留到法灭尽之后,还多留一百年,那可能吗?那不可能,那老早就被淘汰掉了。所以这个经是一切诸佛度众生的第一经,问题就是你信不信?你愿不愿?真信愿了,那你就老实念佛去了。真正信愿,这里面要记住决定不能夹杂,夹杂就不能成就。这一点是希望同修要特别注意到。
前两天袁会长给我说,他说每个法师到此地来讲经,听众都不同,这个好,这是说明什么?说明同修们已经知道专修了,专修才能得到利益,杂修得不到利益。近代修净土真正往生的,可以说是印光大师的弟子最多、最为殊胜。这是得力於老法师平常的教导。老法师教人就是专,没有别的。我们在《文钞》、在《永思录》里面看到,老法师对他弟子的态度跟一般人确实不一样。在老法师座下皈依的弟子,有时候到庙里去看看老和尚,老和尚见到就呵斥他,一见面就骂,你来干什么?说我来看看师父;师父你已经见过了,还有什么好看的?你不在家老实念佛,既浪费时间,又浪费金钱,又浪费精神,你来干什么?老和尚不要你常常看他,你在家老实念佛,他就欢喜了,为什么?决定往生!要看他到哪里去看?西方极乐世界再见面,这个他高兴。常常到庙里看他,你自己念佛的道心退掉了。
所以「发菩提心、一向专念」,著重在「专」字,很不容易!不但世缘要放下,佛法也要放下。要像莲池大师晚年那样的精进,「三藏十二部让给别人悟」,他把《大藏经》放下了,「八万四千门饶予别人行」,所有一切法门放下了,晚年他只有一部《弥陀经》,一句佛号,佛号还是四个字的。我们在《竹窗随笔》里面看到的,莲池大师念佛念四个字的,有人曾经问他:你老人家教别人念佛,怎么个念法?他说我教别人念「南无阿弥陀佛」。人家问,你自己?我自己念「阿弥陀佛」。别人就问他,这是什么原因?他就说:我自己是决心要往生净土,我念四个字就够了。《弥陀经》上讲执持名号,名号就这四个字,我依教奉行,决定求生净土,没有第二念。他说我教别人,别人未必发心往生净土,加个「南无」客气一点,南无是皈依的意思,恭敬的意思,礼拜的意思,对阿弥陀佛尊敬一点。
由此可知,真正决定要往生,所有一切客套统统免除了,客气话都不要说了;不能、还不愿意往生,是要恭敬,要有一点礼貌比较好一点。你才晓得,祖师他专到什么程度,这样才行!这才叫做正定之聚。我今天念佛,明天想参禅,后天想去学律,这就叫不定聚,那是真的不定,那没用处的,不能成就。所以正定难,正定就是定在一门上!
真正修净土,说老实话,经典真的只能依一部。《弥陀经》跟《无量寿经》是同部,这两部实际上就是一部;一个说得详细一点,一个说得简单一点。莲池大师说大本、小本,它们是同部。所以我们依《无量寿经》也好,依《阿弥陀经》也好。如果想知道详细一点,那就依《无量寿经》;如果心定了,西方极乐世界情形我不太清楚没关系,到那个地方我们都看到了,这也可以,你就依阿《弥陀经》就行了,就不须要知道了,决定能成就,这很要紧。正定之聚!唯有正定之聚,才决定「证於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这是无上正等正觉,就是圆教的佛果。下面有一个问答,这就是假设给我们说出所以然的道理。
【何以故。若邪定聚。及不定聚。不能了知建立彼因故。】
「邪定」是定在其他法门上,这个地方邪与正是有很多等级的。譬如在世法里面,善法是正,恶法是邪。世法比佛法?佛法是正,世法就是邪,世间善也是邪。佛法里面大乘比小乘,那大乘是正,小乘是邪。《楞严经》里面说声闻、缘觉都是外道,这是门内外,佛门里面的外道,为什么?心外求法,不能见性,是这样说法的。
大乘法里面,大乘与大乘来比较,那就要看你修哪一宗,修哪一个法门,绝对不是祖师自赞毁他。如果你这样看法,那就错了,不是自赞毁他。祖师苦口婆心是要令一切众生在不定聚里头恢复到正定聚,那就是与自己所修学的法门相应,叫正定。我们这是念佛法门,你在这个地方参禅,禅好不好?好,但是你在我这个范围里头,你是邪定聚,你不是正定聚。如果禅宗里禅堂,大家都坐禅的,你在那里念佛,你念佛人叫邪定聚,不是正定聚,那个正定聚就是参禅。所以诸位一定明白这个道理。我们看各宗的语录,看看祖师常常在开示的里面,排斥其他宗派、其他法门,那不是毁谤,一定要晓得这不是毁谤,是成就大众正定聚人,是这个意思。你看他不是在教诫学生的时候,他对於其他法门赞扬,对於不同宗派法师,他也非常恭敬,这就对了。
法门无量无边!在理论上讲决定是平等的,法门平等,无二无别,决定不能够毁谤;但是修学只能学一门,不管你学哪一门,心定在这一门上,这就叫正定聚,为什么?他决定成就!当然选择法门,要智慧。法门在理论上讲虽然平等,因为每个人的根性不相同,因此法门的确有难易的差别。
像倓老法师常常说,我是听过他老人家的录音带,他的录音带我现在还保存著,还有不少个。他说他一生当中,亲近禅宗大德,得禅定的有,他见过;开悟的,他一生一个都没见过。禅宗里头,明心见性,大彻大悟,他一生当中没有见到一个,得禅定的有。所以他很感慨的说,禅宗不能明心见性,就不能了生死;得禅定,那将来到哪里去?将来往生初禅天、二禅天、三禅天、四禅天,还在三界之内,出不了三界。所以老法师他一生看到,他说我亲眼看到,念佛往生,预知时至,站著走的、坐著走的,他看到二十多个人,所以他老人家念佛。这就说明什么?难与易。禅,老实话,得禅定是相当不容易;如果用得禅定的那个功夫来念佛,至少都是凡圣同居土上品往生,他有禅定的功夫,决定出三界的。
所以这个邪定及不定,不定,那就更不必说了。犹疑不决,世出世法都想学,这很糟糕,将来充其量他成就了,他成就个什么?成就世间佛学的学者而已,博学多闻,佛教的学者而已。烦恼一品都不能断,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也没分,来生该怎么生死,还怎么样生死,这个问题严重!这是我们一定要知道的。
所以这个修学,心要不能定在一个法门上,我们的一生就没指望了。年岁大的人更是要死心塌地的念佛,年轻人也不要认为我还很年轻,我将来日子还很长,靠不住!我们古人常讲,孤魂多是少年人,你能够保得住还能活几十年?谁都保不住!尤其这个世界意外的灾害太多了,哪一个人都不能保证。明年我还能不能在此地?不能保证,所以这个事情不能说年轻、年少。真正把事实真相搞清楚了,就要下决心;决心下得愈早,你把握就愈大。还要搞邪定及不定,这就完了。这一句上面讲的『邪定聚,及不定聚,不能了知建立彼因』。这个「彼」是什么?就是指往生不退成佛的这个道理,他不懂,这样殊胜的因缘他就没分!我们再看底下一章。
「十方佛赞」,这是阿弥陀佛四十八愿的第十七愿的成就。这一愿很重要,因为没有诸佛的赞扬,西方世界虽好,我们怎么知道?诸佛赞叹,就是为大家介绍!使我们知道太虚空无量无边法界里面,还有一个这样殊胜的处所,确确实实帮助我们圆满成就,更难得的是人人可以去。有些地方好,好,我们去不了,没有能力去,这个地方是人人都能去。
【复次阿难。东方恒河沙数世界。一一界中如恒沙佛。】
就是恒河沙数的诸佛。这个数字是无量无边。
【各出广长舌相。放无量光。说诚实言。称赞无量寿佛。不可思议功德。】
这跟小本经里面「六方佛赞」的经文完全相同,每尊佛都是说诚实言!玄奘大师的译本上「诚谛言」,就是真诚到了极处!『称赞无量寿佛,不可思议功德』。释迦牟尼佛给我们讲这部经,就是称赞阿弥陀佛不可思议功德。给我们讲《弥陀经》,给我们讲《无量寿经》,都是专门称赞、专说的,这是净土三经。
【南西北方。恒沙世界。诸佛称赞。亦复如是。四维上下。恒沙世界。诸佛称赞。亦复如是。】
这总起来讲就是十方诸佛。十方诸佛对於一切众生最大的恩德,就是为众生说《无量寿经》。说别的经,我们这一生未必能得到好处,纵然是得到好处,这个好处不是究竟圆满的;唯独这个法门,使我们得究竟圆满的好处,这是一定要知道的。底下的经文要说出佛说经赞叹阿弥陀佛用意何在。
【何以故。欲令他方所有众生。闻彼佛名。发清净心。忆念受持。归依供养。】
这是说明佛赞叹真实用意之所在,是希望十方世界所有一切众生,听到阿弥陀佛的名号。名号是总纲,这部经就是总题目的细说。像文章一样,阿弥陀佛这四个字是题目,是经题,这个经叫《无量寿经》,也叫做《大阿弥陀经》。听了之后应该怎么样?要『发清净心』。什么叫清净?把世出世间一切法统统放下就清净了,放不下,还想这个、想那个,这个心就不清净。大势至菩萨教给我们「净念相继」,这个念是净念不是普通的念。不能把世出世法一总放下,你的心怎么会净?怎么能清净?用清净心去『忆念受持,归依供养』,这就是专修这个法门。忆是想,心里想著,口里念著,念什么?念佛功德。佛的功德在这句名号就统统包括了,所以这一句名号叫万德洪名。你不要一样一样去念,念阿弥陀佛就全部经都念了;阿弥陀佛就是全经,一个字也没漏掉。
平常我们为什么极力的在鼓励同修们要读经?把这个经一天念三遍、念五遍、念十遍,原因就是教你「发清净心」。清净心现前,给诸位说,这经不要念了,念名号就可以了,念经就是多余的了。清净心还没有发出来,念经比念名号好,为什么?那个名号一面念一面会打妄想,伏不住妄想,就教你念经,为什么?经一打妄想,经就念错了;念错了,从头再念,所以容易摄心。心真正清净,没有妄想了,经就不要念了。但是这个训练的方法,我们想至少要三年到五年,就是你开始学的时候,三年到五年你念经。念经,告诉你目的就是伏断妄想,目的在此地;三、五年之后,你的心就清净多了,这非常非常有效果。到三、五年之后,你念经也可以,不念经也可以,专念名号,那个功德无量无边!我们现在一般人念这一句阿弥陀佛,念得没有感应,原因在什么地方?杂心念佛,他不是净念,他是杂念!不是一心念,他乱心念,这没什么用处的,所以要记住的。
『受持』,受是接受,持是保持。经上给我们讲的教训我们统统接受,统统要做到,这个持是做到;没有做到,不能叫持。『归依』,这个地方的皈依跟普通皈依不一样。普通的皈依,我平常跟人家介绍是用六祖大师《坛经》上的开示「皈依觉,皈依正,皈依净」。因为这种开示使我们观念非常清晰不至於混淆。祖师给我们说「佛者,觉也;法者,正也;僧者,净也」。就是从迷惑回归、回头依自性觉,这叫皈依佛;从错误的观念、思想回过头来依正知正见,这叫归依法,法就是正知正见,《法华经》上讲的佛之知见,这叫归依法;僧是清净的意思,从一切染污回过头来依清净心,这叫皈依僧,通常我们讲三皈依是这样的介绍。
我自从去年在新加坡讲这一部经,正宗分讲圆满,那边办一次的皈依,皈依的人数很多,一次差不多将近两百人。主办的同修把那个名字拿来,让我起法名,一下我都起不出来了,人多;结果一想,就想到经上这一句话,我这个念头一转,我明白了。所以我皈依跟大家说明,法名只有一个,佛给我们起好了,都在经上,都在经本上。所以从今尔后,我们皈依佛,皈依阿弥陀佛,这是大陆上的术语叫落实,我们三皈依也落实了。我们归依佛是阿弥陀佛,我们皈依法是《无量寿经》,不要搞别的,《无量寿经》就是法,我们依靠这个就行了,皈依僧,西方三圣观世音、大势至是圣贤僧,三宝具足!法名在经上,这是佛已给我们起好的。这个法名,在九十二面,诸位翻开来倒数第四行第一句「同名妙音如来」,法名统统用妙音。现在是妙音居士,将来到西方极乐世界成了佛,同名妙音如来,那一段话就是给我们说的。所以你看看佛早就给我们授记了,我们现在名字就拿来用,不要到那个时候,现在就用上了,所以这个问题就总解决了。
一定要一心一意,现在就入正定聚!这是讲的受持、皈依、供养。供养用什么?诸位同修一定要知道,道场的供养要庄严是为了接引众生的,让不信佛的人看到这个样子,心里有所感动,诱导他入佛门来,因此是要种种庄严,个人在家念佛就不要。为什么?天天操这个心,你的心散乱,在家里面清净心就是供养,愈清净愈好。所以真正念佛人,家里供佛像最好就供一尊阿弥陀佛,没有妄念,顶多供西方三圣,再供观音、势至,其他的不要供了。供了什么?分心。实在讲最好是供一尊阿弥陀佛,观音、势至都不必供。香花供品一律可以不要,一柱香、一杯水就够了。
香代表恭敬,水是表心,我们的心像水一样的清净、一样的平等。水要平不起波浪,供水表这个意思。心要清,心要平,就是经题上的清净平等,就这个意思。所以一部经、一句佛号,这是最殊胜的供养,最圆满的供养,大家要明白这个道理。不要天天到市场去,选这个花,选那个果,操那么多心回来供佛。好像这对佛很恭敬了,我这么好的供养,佛一定会保佑我,佛要保佑你,那都是受你的贿赂了,没有这个道理。佛是看你心清不清净,心清净与佛感应道交,心不清净,没有感应。所以在修行方面来说,一切供养当中,法供养为最;法供养里面,是依教修行供养为第一,我们依照这个法门修学。下面是说真正的功德。
【乃至能发一念净信。】
这是讲短暂,那个功德都不可思议。
【所有善根。至心回向。愿生彼国。随愿皆生。得不退转。乃至无上正等菩提。】
这一段里面要特别注意的是『一念净信』。一念就是一心,一心具足十法界,一心就是一切万法的本体。佛经里面名词说得很多,有的时候讲真如,有的时候讲本性,有的时候讲自性,有的时候讲实相,就是这个一念。一念里头没有第二念,才叫一念,有二念就不叫一念。一念是什么?说实实在在的,一念是无念,因为有一个一念,那就多了一念,那就不是真正一念。一念是无念,就是六祖讲的「本来无一物」,那就是一念。所以这个「一」不是数目字。这个上面不能加一个一的,加不得的,不得已称之为一,要体会这个意思,这就是真心,这就是佛性。
所以念佛要用真心,信佛也要用这个真心,真心太可贵了,然后再把这个心用来处事待人接物。用真心,你跟诸佛菩萨没有两样。诸佛菩萨应化在世间,处事待人接物用什么心?用真心;我们凡夫用八识,八识叫妄心,这个八识就是我们中国人讲的三心二意。三心,阿赖耶是心王,末那也是心,意识也是心,三心!三心是指阿赖耶、末那、意识。二意,意识是意,末那是意根,也是意。所以三心二意就是阿赖耶、末那、意识。一切凡夫,包括二乘、声闻、缘觉所用的心都是三心二意,不是真心。《楞严经》上说得很清楚,用这个心不能见性,修得最高可以证到声闻、缘觉,往上去不行了,往上去不能用这个心。
这一段经文意思很深,教我们舍心意识,跟禅家没有两样,禅家叫参,什么叫参?离心意识参,不用心意识,不用三心二意,那用的是什么?一念净信,就用这个,净土宗也用这个方法。禅宗离心意识,一定可以能够悟入,明心见性;净土宗要用这个方法来念佛,你决定得理一心不乱,那成就就高了,将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是生实报庄严土,这是一切诸佛如来所希望的。因此,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处事待人接物,一定要离分别执著。
这三个心怎么离法?一定要晓得这三个心是什么样子,第六意识心是分别,我一切法里头不分别,就不用意识;第七识是执著,我在一切法里头不执著,就不用第七识;第八识是落印象,印象很深,落印象,我再学著不落印象,这就不用心意识了。这说起来容易,做起来还是很难的,尤其不落印象,这实在是不太容易。不分别、不执著、不落印象,在日常生活当中去训练,不要去跟人家计较。这个法门它的好处就是教你二六时中只想阿弥陀佛,阿赖耶识里头只落阿弥陀佛这个印象,除这个印象之外,其他印象都不落,就落这一个,那就好,这就决定往生。所以这个「一念净信」非常非常重要。
『所有善根,至心回向』。这个「至心」是真心。自己所做的好事、所修的善行不求眼前的果报,这很重要。名闻利养都是福报,名也是福,统统不要,一概都回向求生净土。尤其是要回向什么?回向往生的时候没有病苦,这个重要!如入禅定,预知时至,自在往生,这个要紧;其他的福报都没有什么大关系,这太重要了。我们一生所有的福报都不享,临终享这个福,只希望这个福报来现前;这个福报现前,这个人是决定往生,这是我们要知道的。
『愿生彼国』。这个愿是时时刻刻不间断的。不是说,等我到临命终时,我才愿生,现在时候还没到,你这个愿就断掉了,你这个愿就不恳切了。愿生西方这个愿是念念都不断的。这个样子就是前面所讲的,这个人已经入正定聚,不必到西方极乐世界圆证三不退,他现前就证三不退了。他念念愿生,这个愿不间断,他怎么会退?他不退了,现前就证得三不退,这是这个法门,的确是它殊胜之处。就在眼前,样样你都能看得清楚,都能够现证;不像其他法门,其他法门谈玄说妙,不见得能够符合你的生活实际状况,不容易觉察得到。唯独这个法门,你仔细想日用平常之中,在处事待人接物之处,能够现证。底下说得好。
『随愿皆生』。这个「随愿皆生」是自在往生,想什么时候往生就什么时候往生,能够随意自在。我记得我在受戒的时候,我的戒和尚是道源老法师,他在戒坛给我们讲一个故事,讲以前往生的故事。他讲的名字我不记得了,但印象还有。他说有一个出家人自在往生,他在往生的时候,他问别人,他说:你们有没有见过人坐著走的?有些人说:我们见过,也听说过。他说站著走的?站著走也听说过,也见过。他就竖著蜻蜓,两个脚竖著,头在下。他说这样往生的你们有没有见过?没见过,没听说。他就走了。随意往生!那真的是自在,走的时候还这么滑稽,显示出游戏神通,确实是如此。
底下这一章很重要,给我们讲三辈往生的因果。西方极乐世界的好处大致上都说过,不过现在是怎么个去法了,底下这个重要,这个怎么个去法。
【佛告阿难。十方世界诸天人民。】
这个经文,诸位同修,一个字都不能够疏忽的,字字都要看清楚。『十方世界诸天人民』,包括我们,我们在其中。我们不是在十方世界之外,十方世界之中,这个地球算在里面。
【其有至心愿生彼国。】
『至心』是真心,你真的想去,想到西方极乐世界去。
【凡有三辈。】
这里讲有三等人,这是大分,分『三辈』。三辈里面再分就是九品,《观无量寿经》里面讲九品,九品就是三辈的展开。这是大分三大类。
【其上辈者。舍家弃欲。而作沙门。发菩提心。一向专念。阿弥陀佛。修诸功德。愿生彼国。】
这一段这就是讲上等人他所修的因,他怎么去的。第一个条件你要出家,我们在家同修一看,这很失望,上辈没分!其实你们不要悲观,此地讲的出家,不是形式上的出家,为什么?我们在前面看到「贤护等十六正士」,那是什么人?在家的等觉菩萨,还得了!观世音菩萨现的在家像,大势至菩萨现的也是在家像,在我们中国四大名山,这四大菩萨当中,只有地藏菩萨现的出家像。换句话说,四大菩萨,三个是在家的,一个是出家的,哪有没分!
所以此地的这个舍家,佛门里面常讲出家有四种出家。第一种出家,身出家心没出家,心里面还留恋著世间法,名闻利养,五欲六尘,心没出家,这个行不行?不行,这没用处的。第二种是心出身不出,就是在家的居士,身没出家,心出家了,对於世间一切法他不沾染,心清净,前面「贤护等十六正士」就是这些人,那是真佛弟子,就是弃欲,五欲六尘不沾染!第三种是身心俱出,那这就是我们现在所讲真正出家的大德,身示现出家了,心也出家了,身心俱出。第四种是身心都不出,身心都不出不是讲街上那些人,那个没学佛的不算,是讲学佛的居士,身没出家,心还是没出家,虽然天天到庙里来念经,没用的,身心都没出。不是讲没学佛的,没学佛的不在这里面,这都是讲学佛的。
所以你们自己想一想,你们是属於四种的哪一种的。如果身心都不出的,那上品你们没分了;如果是属於心出身不出的,上辈有分,上上品往生都有分。由此可知,形式的出家不重要,这是真的,不重要;形式出家,说老实话,如果出家不如法,要像身出心不出,反而破坏佛教的形象,造无量无边的罪业。这就是俗话常说「地狱门前僧道多」。什么人堕地狱?僧道,这个话说得很有道理。出家,就要担负起如来家业,如来家业是什么?弘法利生,依教修行,这是如来家业。指导大家修行,领导大家修行,这个重要。所以形式上出家是非常非常不容易,非常难的一桩事情。固然是无量的功德,可是不如法的时候是无量的罪业。这第一句懂得了。
『而作沙门』。沙门是梵语,是古印度,不一定是佛教,可以说所有宗教,古印度宗教很多,是出家修行的总称。只要出家修行,统统都叫沙门。佛法传到中国来之后,这个「沙门」是专门指佛门出家人而称的。这沙门的本义,叫勤息,勤修戒定慧,息灭贪瞋痴,就叫做沙门。沙门的意义,在家跟出家统统可以具足。你在家也勤修戒定慧,息灭贪瞋痴,你是在家的沙门,一样的。底下这两句是非常非常重要,这是本宗修行的宗旨,因为三辈都有这一句,这一句就特别重要了。就是『发菩提心,一向专念,阿弥陀佛』,就是这一句。中辈也有,下辈也有,可见得这一句特别重要。
黄念祖老居士注《无量寿经》,他有《无量寿经注解》,在玄义里面讲到本经的宗趣,宗就是这部经修行的纲领,他就用这两句话,「发菩提心,一向专念」,是本经修行的纲领。什么叫菩提心?菩提是梵语,是觉悟的意思。菩提心就是觉心,觉悟的心。觉悟是对迷惑、不觉而说的,一般人不觉,学佛的人觉悟。觉悟什么?第一个觉悟生死可怕,第二个觉悟轮回更可怕,第三个觉悟唯有念佛求生净土,才是永脱轮回,了生死出三界的唯一法门,这是你真正要觉悟的。你要觉得这个世间生死轮回可怕,我相信你不会再造生死轮回业了,你不会再去造,为什么?你想跟它脱离关系,怎么可能再去造生死轮回业?这样的人才是真正觉悟。
一心一意求生净土,这一个心就是无上菩提心。蕅益大师在《弥陀经要解》里面,真正是一语道破。菩提心很不容易懂,照《观经》里面讲「至诚心、深心、发愿回向心」,《起信论》里面讲「直心、深心、大悲心」,不好讲也不好懂。蕅益大师在《要解》里头这个说法,的确,蕅益大师以前的人没说过,没有这样说过的。可是我们想想他说的对不对?对极了,这是简单明了,我们一听,每个人都听得懂,不会怀疑。就是你真心想生西方极乐世界,这个心就是无上菩提心。生到西方极乐世界,马鸣菩萨讲的「直心、深心、大悲心」统统具足,到了西方极乐世界都有了;《观经》里面讲的「至诚心、深心、发愿回向心」,到西方极乐世界都圆满了;不到西方极乐世界,在这个世界想发也不发出来。所以蕅益大师这个说法,愈想是愈有道理,愈想愈正确,难怪我们印祖称赞,说是古佛再来,给《弥陀经》做一个注解,也不能超过其上,很有道理。这是证明蕅益大师在注解里面句句话都是佛的心意,一点都没说错。
所以诸位一定要发真正求生净土的愿心。心发了之后,这就讲行持,行持要「一向专念」。向是方向,是目标,一个方向、一个目标专念。法门虽然很多很多,我都不学了,我都放下了,一定要一门深入,老实念佛,绝对不被外境所动摇,这个人决定成功。所以经只念一部,念一部《弥陀经》或者念一部《无量寿经》,够了,不要再贪多。贪多对自己决定有障碍,不能贪多;佛号只念一个阿弥陀佛。千万不要说生病的时候,赶紧念消灾延寿药师佛,这有什么灾难又念观世音菩萨,你都把这些诸佛菩萨分配职务,一个人管一样,这就是三心二意,不专心。你念阿弥陀佛,一句阿弥陀佛念到底,不管有什么灾难,统统求阿弥陀佛,决定靠得住的。不要认为,大概是消灾阿弥陀佛不如观音菩萨,治病阿弥陀佛又不如药师如来,你这个观念就大错特错。所以一定要一门深入,千万不要做两个念头,这才叫一向专念阿弥陀佛。
『修诸功德,愿生彼国』。修诸功德这一句里面就包括非常非常之多,这个意思就很广,在此地也不必细说,因为全经里面,许许多多的教训都是教给我们怎样去修诸功德。简单扼要的来说,什么叫功?什么叫德?这两个字要认识清楚。功是功夫,信愿行都属於功夫。德是什么?是清净心、平等心,这是德。我用这个功夫修到自己心清净,心清净就是功夫成片,心平等就是一心不乱,不乱才平等!所以平等比清净的功夫要深。平等心里面就有事一心,有理一心,那叫德。功德是在这个地方说的。我们现在世间人把福德当作功德,搞错了。福德跟功德不一样。功德才能帮助你真正的往生。「愿生彼国」这一段讲的是因,下面讲的是果报。
【此等众生。临寿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经须臾间。即随彼佛往生其国。便於七宝华中自然化生。】
这是讲果报。果报是往生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与诸圣众,观音、势至,还有许许多多的菩萨来迎接你。西方极乐世界的菩萨太多太多了,前面我们看到那个人数没法子计算的,那到底有多少人跟著阿弥陀佛来欢迎你?多少不一定,但是比你想像的要多得多。再告诉诸位,凡是跟阿弥陀佛来接引你到西方极乐世界的,都是与你有关系的人,与你没有关系的人他不来,佛不度无缘之人。
那我们没到西方极乐世界去,西方极乐世界还有人跟我们有关系?有关系的太多,只是你自己忘掉了!你要晓得,我们今天有这个缘分听这个经,这是多生多劫善根成熟,多生多劫我们有多少同参道友,家亲眷属!人家在无量劫前早已经往生了,他们都在西方极乐世界,今天看看我们的缘成熟了,阿弥陀佛来接引,他们也跟著一道来了。所以一见面,我是哪一生什么人,跟你什么关系,西方极乐世界热闹,一点都不寂寞。不要以为我们到那个地方很生疏,一个熟人都没有,没有想到,比哪里都热闹。
这六道里面,说老实话,亲戚朋友太少了,不容易遇到一个;西方极乐世界太多了,一到那里去,一大堆一大堆都遇到了,你想想看这个地方多好,谁不要去?他不知道这个事实真相,他不晓得,知道这个事实真相,没有一个不愿意去的,所以到那边决定不会寂寞。我们现在移民到外国,你看中国人常常说,外地许许多多隔阂,感觉到很生疏,不太习惯,这个情形有的;西方极乐世界不如是,绝对不是这个样子的,那真的就跟我们回到家乡一样,回到老家一样,亲戚朋友、故旧太多太多了。所以跟阿弥陀佛来迎接的,我给你讲比你想像的要多得很多。
『须臾』是速度之快,经须臾之间就到西方极乐世界,佛带你一道去。所以西方究竟在哪里,不要去想去,这叫胡思乱想。有的人想,西方太阳下山,咱们地球一转,这西方又转回来了,这西方到底在哪里?这都叫打妄想。佛教给我们,特别是《观经》,观日落悬鼓,他是教我们精神意志集中,就是一向专念的意思。极乐世界是在娑婆世界的西方,不是在地球的西方,娑婆世界是个大世界,假定说我们讲这个世界是个银河系,是个娑婆世界,那在银河系的西方,这就非常正确。释迦牟尼佛说法距离现在三千年,要从整个银河系的动态来说,大概三千年它这个转动,恐怕还不到一秒,所以方向非常正确,一点也没改变。不是我们地球,这是要搞清楚的。他是讲的娑婆世界,不是讲这个地球。
究竟在哪个方位,哪个方向,不要去打妄想,因为阿弥陀佛带我们去的,不必认识路。我在全世界旅行,人家问我道路方向,都不知道,为什么?到哪里去玩,都有人开车送我一道,所以我也不要记路,也不要记方向,你看这多自在;我们到西方极乐世界也是如此,不必记方向,不必记路,阿弥陀佛来带我们一道去,这个自在。
到了西方极乐世界,『七宝池中自然化生』,前面跟诸位说过,这一化生,这个身相,相好光明如佛无二,跟阿弥陀佛是一样的。这是果报,是报得的,不是修得的。你看看通常在他方世界成个佛不简单,佛常常在经上给我们讲,要修三个阿僧只劫,三阿僧只劫从哪里算起?这要知道,如果单单讲修行三个阿僧只劫,我给诸位说,我们在座每一个同修,从无始劫以来到今天,可以讲不是三个阿僧只劫,无量个阿僧只劫!修了无量个阿僧只劫,现在还是这个样子,你这就晓得了,这有多难!
三个阿僧只劫是从你证得小乘初果那一天开始,没有证得小乘初果,统统不作数,不算。好像你念书一样,学籍从哪一天算起?从小学一年级开始算起,幼稚园不算的,我们无量劫来统统在幼稚园里头打转,从来没有上过小学一年级,你说糟糕不糟糕?因为证得小乘初果须陀洹就位不退了,从那一天开始三个阿僧只劫成佛;成佛之后,还要用一百劫的时间来修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一百劫里头修福报!因为你没有福报,没有福报你不能度众生。众生一看你样子没福,你说得再好,他远远走了,不亲近你了。所以佛一定很有福报,众生一看到你,不想跟你学,他也要跟你走,这个很厉害!所以要用一百劫的时间去修福报。
你看西方极乐世界不要修,不是修来的,它是报得的。一到那个地方,生下来,不止三十二相;阿弥陀佛,这是佛有无量相,相有无量好。所以这个法门,真的是难信之法,一切经里面找不到!没有这个说法;十方诸佛刹土里,没这个事情!唯独西方世界特别,自然化生,相好光明跟阿弥陀佛一样。
【智慧勇猛。神通自在。】
神通道力也都是阿弥陀佛威神加持。前面我们在四十八愿念过,十方众生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的,皆是阿鞞跋致。这下下品,他也是往生的,生到那里也是阿鞞跋致,阿鞞跋致是七地以上的菩萨。『智慧勇猛,神通自在』,就相当於七地以上,真正不得了!
【是故阿难。】
底下是佛劝勉我们的话。你看这个殊胜的果报。
【其有众生欲於今世见阿弥陀佛者。应发无上菩提之心。复当专念极乐国土。积集善根。应持回向。由此见佛。生彼国中。得不退转。乃至无上菩提。】
这一段话是释迦牟尼佛在此地特别劝我们的。『是故』,就是说上面所说的,不可思议的因,不可思议殊胜的果报。因为这样一个缘故,佛就劝我们,『其有众生欲於今世见阿弥陀佛者』。我们想在这一生当中,见到阿弥陀佛;见阿弥陀佛,当然就生西方世界。那底下佛就教给我们,『应发无上菩提之心,复当专念极乐国土』,就是前面的发菩提心,一向专念阿弥陀佛的重复。一定要用这个方法来修,这是正修!这个法门是正助双修,这是正修。持名是正修。
『积集善根,应持回向』,这是助行。正修就是自己念佛的功夫,助行是什么?我们现在这个身体还没到极乐世界去,既然在这个世间,就不能脱离社会,不能脱离大众,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心态来面对著现前的社会,这属於助行。这一点,我这些年是用五个科目来劝勉同修,这五个科目都是在净土五经里面提出来的。第一个科目要修三福,《观无量寿经》所讲的。三福,第一个是「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第二是「受持三归,具足众戒,不犯威仪」。第三个是「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因为这三福,佛在《观经》里面告诉我们,这是修净业的基础。韦提希夫人求佛教给她修往生净土的方法,佛没有讲方法之前,先说三福,告诉她这是「三世诸佛净业正因」。所以我们知道这是修净宗的前方便。
我们处事待人接物,要遵守这个教训,跟大众在一块相处,要遵守六和敬,叫三福六和。六和敬第一个是见和同解,戒和同修,身和同住,口和无诤,意和同悦,利和同均。无论是在家出家,跟大众相处要守这六个戒条。拿世间法来讲就是原则,我们要遵守这六个原则。第三个科目三学,戒定慧。三学,这部《无量寿经》当中具足了,有戒,有定,有慧,统统具足了。
第四个科目是六度,六度也是待人接物的守则,要遵守的原则。第一个是「布施」,布施就是放下,不要与人计较,要能够放得下。第二个是「持戒」,持戒就是守法,佛的戒法我们要守,世间的法律我们要遵守,还有不是法律,风俗习惯、道德观念统统要遵守。而且这些东西,这世间法,每个国家地区都不一样,现在交通便捷,我们常常到各地方观光旅游,到哪一个地方要守哪个地方的法令规章,要遵守那个地方的风俗习惯,我们跟那些人才能够很融洽的相处。所以持戒范围很广,不要看得那么死,是守法。「忍辱」,就是要有耐心,要忍耐。「精进」,要求进步,精是纯而不杂,这样的进步才叫做精进。
「禅定」,禅定的意思,就是心里有主宰,特别是在现代的社会。现在社会,一般人说得好听一点,什么叫思想爆炸的时代,我听到这些名词,实际上是什么?是妖魔鬼怪胡说乱行的时代,是这么回事情!太难太难了。心里头要没有主宰,没有主见,外面邪说太多,很容易被它干扰,很容易破坏了正见,那严重就多了;不要说是世法,佛法都不得了。表面上看起来好事情,好像这个佛法非常之兴盛,实际上道心没有,所接触的是佛学常识而已。与戒定慧不相干,听的是佛学常识,看的也是佛学常识。真正佛法是要成就自己的戒定慧三无漏学,这里面最重要的就是定,在我们净宗讲清净心,一心不乱,这总要清楚、总要明了。心有主宰,不会为外境所动,这叫禅定。「般若」就是我们今天讲的理智,不轻易感情用事,要有理性。这六个原则是菩萨入世的原则,我们应当要学习。
末后一科就是十大愿王。十大愿王在佛法修行纲领来讲是最高的,普通人做不到,为什么?他心量太大!譬如讲「礼敬诸佛」。一切众生本来成佛,这个礼敬是要对一切众生平等恭敬,这是礼敬诸佛。对於一切人都像对佛一样的心,一个恭敬心来对待,决定没有一丝毫差别,没有分别执著,这才能做得到!不但对人,桌椅板凳,你看《华严经》上,桌子善知识、板凳善知识、烛台善知识、香炉善知识,它是情与无情同圆种智,这个桌椅板凳也要恭敬,要平等礼敬。礼敬并不是叫你天天对它拜三拜,不是这个意思,那就错了,这里是说把它摆整齐,擦得干净,这对它的礼敬。所以礼敬诸佛是对人、对物、对事要用真诚的心,恭敬的心,尽心尽力做到尽善尽美,这是礼敬诸佛,很不容易!所以我们还有是非心,还有人我心,普贤行是决定做不到的。普贤行是法身大士所修的,但是我们虽然做不到,心向往之!
前面四科是基础,前面四科能做到之后,逐渐逐渐就会接近於普贤行愿。所以我们修行的五科,普贤行愿是最后的一科。从三福做起,三福、六和、三学、六度、十大愿王,不要再搞多,再搞多,太多了,记也记不得,五个就够了。一本《无量寿经》,一句阿弥陀佛,守住这五个科目,处事待人接物,说老实话,你就是菩萨在世。再搞多,那是说得好听,做不到,能够把这些做到就不错!在我想上辈往生应当是有分。这是讲的积集善根,在助行方面,我提供诸位这五个科目,好记。要把它做到,变成自己的生活行为,以这个功德回向求生西方世界。
『由此见佛,生彼国中;得不退转,乃至无上菩提』。你这样的正助双修,你这一生就跟《楞严经》上的「大势至圆通章」所说的「现前当来必定见佛」。现前,就是此地所说的,於今世见阿弥陀佛,现前见佛。这个今世,说老实话,现前、当来都是属於今世。现前是我们没有往生之前感应,佛现相给我们看;临终佛来接引的时候,也是今世,并不是第二世。临终的时候,佛来接引我们,看到佛,跟佛一道走,所以这也是属於今世,这个今世里头两个意思。
「生彼国中,得不退转,乃至无上菩提」。这一句话也是个双关语,虽然没去,没去也得不退转,也是直截往无上菩提这个道路上迈进。只要你发菩提心,一向专念,那就一点都没错了。所以这是名副其实的正定聚人,他不是不定聚,不是邪定聚。诸位同修多多去想一想,下定一个决心,这一生决定成就。你这个决心一下,十方诸佛都护念你,龙天善神都拥护你,为什么?因为他知道你不久就成佛了,他要特别照顾你;你这个念头不发,没有感应,这个心一发,真正是不可思议。这一章与底下一章「往生正因」非常重要,所以这是我们要多说几句的。可以快的我们的速度要加快,这重要地方要多说一点。好,今天就讲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