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乘无量寿经(当生成就第一法门) (第九集) 1990/7 香港 档名:02-008-0009
请掀开经本第三十面第五行看起,「必成正觉第七」。正觉就是成佛。法藏菩萨在前面所发的四十八愿,我们要知道他四十八愿是怎么来的?这个很重要!愿愿都说圆满成佛,如果有一愿没有做到,他就誓不成佛。由此可知,他现在成佛已经十劫了,所有的愿,愿愿都兑现了,也就是愿愿都圆满了。我们看经文。
【佛告阿难。尔时法藏比丘说此愿已。以偈颂曰。】
向下这个偈颂总共有十首半,是属於五言颂,也是阿弥陀佛亲口所说的。
【我建超世志。必至无上道。斯愿不满足。誓不成等觉。】
这一首可以说是总结前面四十八愿。四十八愿,愿愿互融互入,所以称之为『超世』。『必至无上道』,注意这「无上」两个字,无上是圆教的佛果,也就是无上正等正觉。『斯愿不满足』,这是总指前面四十八愿。『誓不成等觉』,这是讲因圆果满。
【复为大施主。普济诸穷苦。令彼诸群生。长夜无忧恼。】
这四句是阿弥陀佛为一切众生做大施主,确确实实叫所有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的人,无论在物质的享受、精神上的享受,都能够得到满足而不缺陷。所以这个经文偏重在财布施。
【出生众善根。成就菩提果。】
这两句是属於法布施,财、法两种布施都得到圆满。我们读到向下的经文会看到,为什么众生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可以说是六根接触六尘境界,都生善根,都成智慧。『成就菩提果』,著重在成就。一切布施当中,以这个为最殊胜,就是成就菩提果。这才是阿弥陀佛财法两种布施真正的目的。
【我若成正觉。立名无量寿。众生闻此号。俱来我刹中。】
这四句就是大愿的中心,也是全经之眼目;四十八愿完全是这四句的展开,是这四句的开演。『无量寿』是体,是本体,也就是当人自性,梵文里面就是阿弥陀,名号就叫阿弥陀佛。『众生闻此号』,这个「闻」里面包括了思修,闻思修,因为这个经是圆教大乘,不是小乘经,大乘经讲菩萨三慧,只要说一个字,三慧统统具足。弥陀普度众生殊胜微妙的法门,就是这一句名号,只要能够信愿持名,必定往生不退成佛,『俱来我刹中』。
【如佛金色身。妙相悉圆满。】
这两句是讲的身德,生到西方极乐世界,跟佛的身相完全相同。我们在这个世间常说「三十二相,八十种好」,这是在娑婆世界说的。在西方极乐世界,其实不止三十二相,大乘经里面所讲「佛有无量相,相有无量好」,『妙相悉圆满』,绝对不是我们世间人所能够想像得到的。
【亦以大悲心。利益诸群品。】
这两句是讲心德。前面两句是身,这两句是心。身相跟佛一样,存心跟佛也相同。佛是大慈大悲,普度众生,生到西方极乐世界这些人也跟佛一样,具有大慈悲心,利益众生。
【离欲深正念。净慧修梵行。】
这两句是讲的行德。他们在西方极乐世界日常生活当中做些什么?我们这个世间人做何消遣?他们修的是戒定慧。『离欲』是戒,『深正念』是定,这一句是讲戒定。下面是讲『净慧修梵行』。
【愿我智慧光。普照十方刹。消除三垢冥。明济众厄难。】
『智慧光』是相、是作用,作用是普照十方诸佛刹土。『三垢』是三毒,就是贪瞋痴。『冥』就是无明。这一句就是我们通常所讲的消业,众生有业障,这个地方给我们说得非常清楚、非常明白,业障是什么?业障是无明,是三毒烦恼。我们自己总希望自己的业障能消除,我们认真去反省,我们的贪瞋痴有没有减少?如果我今年贪瞋痴比去年减少了,今年业障就消了一点;假使我们贪瞋痴慢没有减少,不但没有减少,还再增长,那我们念佛、诵经、拜忏都没用处,为什么?业障没消除,不但没消除,业障在增长,这就是值得我们认真去反省、去检点的地方。业障不能消除,灾难就免不了。修行讲功夫,什么叫功夫?业障消除,这就是功夫。『明济众厄难』,「明」是智慧,是觉悟,「济」是慈悲,以智、以觉、以慈才能够救济一切的灾难。《般若心经》里面讲「度一切苦厄」,就是这个意思。怎样才能度过?要以大智、大慈才能度过。
【悉舍三途苦。】
这是讲离苦。
【灭诸烦恼暗。】
这个比前面的意思来得深。前面「消除三垢冥」是消业,这个地方『灭诸烦恼暗』是灭业。前面一句在我们净宗里面讲伏烦恼,灭诸烦恼暗是灭烦恼。从功夫上通常讲「消除三垢冥」,就是功夫成片,决定可以往生了,所以讲是凡圣同居土带业往生;「灭诸烦恼暗」,这是事一心不乱,见思烦恼断了,往生是生方便有余土。
【开彼智慧眼。获得光明身。】
这是理一心不乱,明心见性,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是这个境界。所以这一段经文在净土里面讲是三个境界:功夫成片,事一心不乱,理一心不乱。果报是三种净土:凡圣同居土,方便有余土,实报庄严土。
【闭塞诸恶道。通达善趣门。】
这是讲离苦得乐。此地讲的恶道,不但是指三恶道,六道都是恶道。因为六道轮回,三善道的时间不能永远保持,所以都叫恶道。不但六道是恶道,二乘也是恶道,诸位要细读《楞严》,就晓得二乘也是恶道。如果以本经来说,大乘也是恶道,为什么?不能圆成无上菩提,那就不是真善,那真正善是什么?唯有西方净土这才是真善。所以层层较量,到最后你才晓得西方法门是第一善门。『通达善趣门』,决定成无上正等正觉。
【为众开法藏。】
『众』是大众,一切众生。『开』是开示。『法藏』是什么?就是《无量寿经》,就是念佛法门。
【广施功德宝。】
『施』是布施。发菩提心,一向专念,这就是『功德宝』,也正是《观经》里面所讲的「是心是佛,是心作佛」,唯独这个法门圆满究竟的做到。
【如佛无碍智。】
这一句是讲智同佛,跟佛一样。
【所行慈愍行。】
这是说慈悲同佛。
【常作天人师。】
这是讲行,教化同佛。
【得为三界雄。】
这是讲德同佛。
【说法师子吼。】
这说法同佛。
【广度诸有情。】
可以说,愿愿都是为利益众生。正是我们把它归纳起来就是,心同佛,愿同佛,解同佛,行同佛,没有一样不跟佛一样。
【圆满昔所愿。】
这就是总结四十八愿。
【一切皆成佛。】
这一句不得了,真正不可思议!我们在一切大乘经典里面,没有见到这样的句子。这一句是阿弥陀佛彻底悲心,说出他的本愿,希望一切众生个个都成佛,跟他一样,这他才满愿。
【斯愿若克果。大千应感动。】
这两句是祈求感应,感应来给他作证明。
【虚空诸天神。当雨珍妙华。】
虚空当中这些护法神,帝释梵天。
【佛告阿难。法藏比丘。说此颂已。应时普地六种震动。天雨妙华。以散其上。自然音乐空中赞言。决定必成无上正觉。】
法藏比丘发愿说偈之后,这个感应实在太快了,立刻就得到感应。这两行的长行文是释迦牟尼佛为我们说的。『六种震动』,这是表法藏菩萨因圆,修因圆满。『天雨妙华』,这是表他确确实实圆成果德,因圆果满。这个『自然音乐』,就是天乐,这是帝释梵天在空中称赞,『决定必成无上正觉』。我们再看底下一章。
「积功累德第八」。这一章叙说阿弥陀佛在因地里面的修行。这一章里面许许多多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我们讲修行,依什么修行?这地方都是我们的榜样,要认真的学习。这个地方不是赞叹阿弥陀佛,是要我们学阿弥陀佛。
【阿难。法藏比丘。於世自在王如来前。及诸天人大众之中。发斯弘誓愿已。】
这一句就是讲的四十八愿。
【住真实慧。勇猛精进。一向专志庄严妙土。】
这四句是极乐净土的根本,是普贤大行的总纲。我们在这部经上看到三个真实,前面已经看到两个。「开化显示真实之际」,我们在第二章上看到的,第三章上看到「惠以众生真实之利」,现在在第八章又看到第三个『住真实慧』。一切大乘经里面,这三种真实具足很少有,唯独此经佛给我们讲三种真实。三种真实,实在讲也就显示出本经的内容。如果很简单扼要的把《无量寿经》介绍给别人,人家问《无量寿经》讲些什么?你就可以说《无量寿经》讲三种真实。信愿持名,念这一句阿弥陀佛也是修这三种真实。如果不是真实慧,他不会相信!
所以《弥陀经》里面,表法第一个是舍利弗,智慧。本经表法第一个人是憍陈如尊者,他是代表第一,接著舍利弗,这个意义跟一般经上不一样。一般经上,舍利弗只代表智慧;在本经,舍利弗上面有憍陈如,代表第一智慧,就不是普通智慧。住真实慧,『勇猛精进,一向专志庄严妙土』,这就是本经在修学纲领上所讲的,在「三辈往生」这一章上说的「发菩提心,一向专念」。住真实慧,勇猛精进,就是发菩提心;一向专念阿弥陀佛,求生西方,就是庄严妙土。因为生西方,决定是心、愿、解、行都同阿弥陀佛。
【所修佛国。开廓广大。超胜独妙。建立常然。无衰无变。】
这一句经文很简单,但是把西方极乐世界的状况都给我们说尽了。弥陀佛国非常广大,超越一切诸佛刹土。『超胜独妙』,独妙里面,我们在四十八愿看到,最特别的就是十念必生,这真是独妙。所有一切诸佛刹土里面没有的,十念必生。第二个就是平等世界,十方一切诸佛刹土不平等,他是平等的世界,这的的确确是「超胜独妙」。
『建立常然,无衰无变』。西方极乐世界是个不生不灭的世界,不变不坏的世界。所以诸位要晓得,这往生的人生到西方极乐世界,莲华化生,怎么个化法?是不是先化成小孩,慢慢长大?你们想想对不对?如果是这个样的话,它就不是无衰无变,就不是建立常然。只要有生,它就有灭;只要有长,它就会有变。所以诸位要晓得化生,一化那个样子,就跟佛的样子一样,所以他不是从小慢慢长大,没这种现象。西方极乐世界所有一切境界,统统是这个样子,所以它才没有生灭,本自不生,哪来的灭?所以这个世界之好!你要不深入在经典里面去了解、去认识它,没有法子想像得到。大致情形知道一些,你会对这个地方非常向往,真正下定决心一定要往生;而且这个法门,这个世界确确实实是人人都可以去的,关键就是你想不想去。想去,决定去得成;不想去,那就没办法。
所以真正想去,决定成就;不像其他法门,其他诸佛报土,我们想去,去不了,条件不够!距离最近的,许多同修修弥勒净土,弥勒在欲界第四天,兜率天内院,我们想去,能去得了吗?去不了,为什么原因?他条件要求的太高,我们修学达不到他的标准;阿弥陀佛这个条件要求的很低,十念都往生了,这是人人可以做得到的!弥勒净土的标准,一万人当中,难得有一个人够得上这个资格。他的标准要修唯心识定,《唯识》里面讲五重唯识观,你要用这个方法来修。修成唯心识定,才有能力生到弥勒内院,那不是个容易事情!所以远不如弥陀净土来得容易。实在讲是向往弥勒菩萨,尊敬弥勒菩萨,你求生西方净土,你决定可以亲近弥勒菩萨。因为本经后半部,三十二章以后,弥勒菩萨当机,释迦牟尼佛将这个法门嘱咐给弥勒菩萨,要他大力的来弘扬。所以弥勒将来成佛,一定像释迦牟尼佛一样,多次宣讲本经,这是受佛的嘱咐!
【於无量劫。积植德行。不起贪瞋痴欲诸想。不著色声香味触法。】
这是严净自心。前面只是笼统的说「一向专志庄严妙土」,怎么个专志法?怎么个庄严法?这里具体的告诉我们。内要不起烦恼,这个重要,你心就清净了;外不著境界,身就清净了。内外清净,这身心清净,佛土就清净了,这是庄严妙土。这两句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很难,难在什么地方?第一个是没有智慧,不知道宇宙人生的真相,这是没有智。第二是无始劫以来习气太深,这习气就是业障,无明业障太重了!所以难,成就就太难了。在所有行门里面,这个法门殊胜,殊胜在哪里?就是容易学,容易修。底下就教给我们。
【但乐忆念。过去诸佛。所修善根。】
这就教给我们方法了,只要我们常常想,多想,想诸佛,想阿弥陀佛就好,他就讲一个例子,想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从因地一直到成佛,他所修的善根。他哪些善根?这我不晓得,我们怎么想法?都在这部经上。这部经上就是阿弥陀佛的传记,阿弥陀佛的历史。你要是多读、多看,熟透了,常常想这经里面的所说的事情,那就是弥陀所修善根。
【行寂静行。】
『寂静』是清净心,寂静是大定。心要清净,无论在什么时候,无论在什么环境里,心要清净,不为外境所动。
【远离虚妄。依真谛门。】
『虚妄』,所有一切念头是虚妄的,叫妄想!这个要远离,所有一切境界相也是虚妄的。《金刚经》上说得很好,「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有为法是什么?八识五十一心所。十一个色法,二十四个不相应,统统是有为法;在《百法》里面,只有最后六个是无为法,前面九十四个都是有为法,九十四个法包括心法、色法。可以说是起心动念,所有一切境界它的真相是什么?梦幻泡影,都不是真的。不要在这里面起心动念,不要去计较,不要去分别执著,为什么?假的不是真的。你把这个事实真相搞清楚了,他人心就定了,於是乎在生活当中,随缘而不攀缘。
所谓随缘是什么?不将不迎,一切随其自然,我也不求,我也不排斥。有求的心是个妄念,有排斥的心还是妄念,一切随顺,随顺就得自在!随顺的心,心是清净的,心是如如不动,就是前面讲「行寂静行」。寂静行不是没有作为,诸佛菩萨应化在世间都是寂静行,他能够『远离虚妄,依真谛门』。这个「依真谛门」就是依观照的功夫,他心地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心像明镜一样,对外面境界照得清清楚楚。这个功夫在禅家讲也是三等,最初的观照,再深一层的照住,照住就得定了,再深一层的就照见。《心经》「观自在菩萨,照见五蕴皆空」,那是上层功夫。其实禅家这三层功夫,跟我们净土宗的这三个是同样境界,只是说法不一样。它的观照相当於我们的功夫成片,它的照住相当於事一心不乱,它的照见就等於理一心不乱。可见得境界相同,讲法不一样。
【植众德本。】
『植众德本』,在本宗就是一句阿弥陀佛,通常讲六字洪名。是弥陀具足万德,名以召德,名与德是相应的,所以念这一句万德洪名,就是植众德本。这比修学其他法门,确实容易太多了。为什么?它这里面是两个原因,第一个弥陀是性德,我们念这个名号是开启自己的性德,这个道理一般人能接受,不会怀疑的,这是性德。第二个理由是把阿弥陀佛的性德变成我们自己的性德,这不可思议!阿弥陀佛无量劫当中的修持,我们念念他的名号,就把他那个德变成我们的德,实在是借他的光,开发自性光明,就是这个意思。如果诸位不太容易体会,我们举个例子来说,好像两支蜡烛,一支点燃了,一支没点燃,阿弥陀佛是点燃了,我们这个没点燃,我们借他的光明点燃了,我们自己也亮了,跟他的亮是一样的,就是这个意思。
我们念这一句阿弥陀佛的名号,借他的光明点发自性光明,这真正不可思议!所以念佛的好处,念的人虽然很多,知道的人不多。这个不能完全了解,他在念佛的时候,他里面他有夹杂,他有怀疑,所以虽然是借光,往往借不到,当中有障碍,自性光明不能现前。所以一定要晓得念这一句佛号好处到底在哪里?为什么有这么多好处?你真正搞清楚了,你在执持名号,你才真正做到「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哪有不成功的道理?决定成就,这是真正的植众德本。
【不计众苦。少欲知足。专求白法。惠利群生。志愿无倦。忍力成就。】
这是我们现在要学的。眼前我们吃一点亏,吃一点苦,算不了什么,实在讲,苦从哪里来的?是你妄念当中来的。你没有妄念,哪里来的苦?世间人看到苦,他乐的不得了,为什么?他苦乐两边超越了,没有了。不要说学道的人,看看孔老夫子的学生颜回,《论语》里面记载说,颜回生活状况是什么样子?「一箪食,一瓢饮」,箪食、瓢饮,箪是什么?竹子编的篓子,吃饭没有饭碗,那个竹篓子编的装饭;喝水没有茶杯,茶碗没有,瓢来喝水,生活清苦到这个样子,「居陋巷」。孔老夫子说人不堪其忧,要在别人,这是愁的不得了,生活苦到这个样子,忧虑!颜回什么态度?「回也不改其乐」,他一天到晚快快乐乐的,他乐在哪里?凡夫生活在相对的境界里面,有苦有乐,颜回超越了,苦乐两边都舍掉了,真乐!怎么舍掉?忘掉了,不知道自己苦,苦乐都忘掉了,这才叫真乐!我们现在是什么?苦乐没忘掉,天天在计较,那怎么不苦?苦是苦,乐还是苦,乐是坏苦!你没有办法超越。
所以佛在此地教给我们,『不计众苦』,计什么?心里面计较,分别执著,要把这个舍掉。『少欲知足』,欲望是愈少愈好,所以我们生活只要能吃得饱,穿得暖,有个小房子遮避风雨,足!你还要其他干什么?还要就是累赘!我们在外国看到收入比较丰富一点,多讲求排场,大房子,有的时候请我们到他家里去吃个饭,去参观参观,我看了之后就摇头。住得好的房子,我怎么摇头?太可怜了,怎么可怜?侍候那个房子,花多少精神、花多少时间去打扫整理,那多苦!实际上那是不是真的乐?不是的,是真苦。因为在美国房子是住得好,收入是不错,全是贷款买来的,每个月付银行的利息不得了!
所以上一次到大陆,我跟大陆上人讲,我说美国人不如你们。他们呆了,他说为什么不如我们?我说我问问你们,你们有没有欠债?没有欠债。美国人从生下来到死,债都还不清!房子是负债来的,汽车是负债来的,冰箱是负债来的,没有一样东西不是负债来的,所以一失业,什么都没有了,统统银行没收拍卖掉了,你看那个多可怜,一生债还不清!所以他的生活精神压力很重,我们中国人讲无债一身轻。这一点是美国人比不上我们中国人,中国人不负债。所以要少欲、要知足。
『专求白法』,白法是善法,什么是善?於一切众生有利益的,就叫善法;对自己有利益的,就叫恶法,这是佛法的标准。初学的人听到会奇怪,为什么我求自己利益就是恶?诸位一定要晓得佛法善恶标准是怎么样建立的,佛跟众生的差别在哪里?众生之所以不能成佛,就是有我执、有法执;佛之所以能成佛,就是我执断掉了,法执断掉了。你要念念求自己的利益,换句话说,你念念增长我执,你还能出得了轮回吗?所以这是恶法,这是恶法的根本。大乘法门巧妙,教我们把念头转过来,我念念利益一切众生,把我忘掉,这是善法。
破了我执,你即使不求往生,也是阿罗汉果,出了三界;破了法执,那就是法身大士,那是大菩萨。所以念念为自己想,这是恶,这没有法子,不要说大乘佛法你没分,小乘都没分。因为小乘破我执才能证阿罗汉,破身见才能证须陀洹果,须陀洹要断八十八品见惑。见惑,头一个是身见,边见,见取见,戒取见,邪见。三界八十八品断尽,才能证得初果须陀洹。你念念都为我,那怎么行?念念为自身,这个不行,身见断不掉;换句话说,你怎么修,初果都证不到;初果证不到,换句话说,三恶道决定有分。证到初果须陀洹,那就不堕三恶道了,天上人间七次往来,证阿罗汉果。你明白这个道理,才晓得佛讲的是有理,不可以为自己著想!为自己著想,为自身著想,经上讲可怜悯者,那真是可怜可悯,没法子!所以真正学佛要从这个地方学起。「专求白法」。
『惠利群生』,念念利益众生,念念为众生去著想。『志愿无倦,忍力成就』,佛在经上讲,能行忍,这才真正是有能力,所谓是有力大人,能忍耐,忍才会有成就,《金刚经》上也说「一切法得成於忍」,六度,一部《金刚经》里面,说布施说忍辱说得最多。
【於诸有情。常怀慈忍。和颜爱语。劝谕策进。】
底下这一段是讲我们日常生活当中,处事待人接物的态度,我们对於一切有情的众生,简单说,就是对於一切大众,要『常怀慈忍』,慈悲忍辱;『和颜爱语』。这个地方「和颜爱语」,诸位要记住,佛法始终建立在智慧的基础上,不是感情用事,感情用事不是佛法。爱语是不是好听的话?不见得,有的时候打人骂人都是爱语。你说父母教训子女,爱他才打他,他为什么不打别人?他看到别家小孩做坏事,他笑笑,他为什么不打他、不骂他?他不爱他!这打他、骂他是为他好,这是真正教导他,那是爱语。所以这个地方不要搞错,爱语是尽说好听的话,欺骗人的话,那就错了,那不是佛菩萨。底下有一句『劝谕策进』,劝勉他,教育他,警策他,帮助他进步!
【恭敬三宝。奉事师长。无有虚伪谄曲之心。】
所谓是直心是道场,以真诚心、清净心、恭敬心来学习、来修学。『恭敬三宝』,这个地方的「三宝」是指住持三宝,也就是形相的三宝,我们要恭敬,我们要给一般不学佛的人做样子给他们看,这是教导一切众生,诱导一切众生来学佛。虽然三宝并不是希望我们恭敬,我们为什么要恭敬?做给别人看的,利益一切众生的,这是应当要做的。『奉事师长』,奉事师长里面最重要的就是依教奉行,这叫真正承事、奉事,老师教导我们统统把它做到。『无有虚伪谄曲之心』,对三宝、对老师决定不能有虚假。
【庄严众行。轨范具足。】
这两句是讲整肃仪容,整肃仪态,要做众生的榜样,要做大众的模范,做出一个样子给社会、给大家看,世间人才知道尊敬三宝,才知道修学佛法。佛法之衰,也就是说,我们四众弟子没有依教奉行,给社会上产生误会佛教是迷信,佛教是剥削者,让他们有藉口来消灭佛教,来打倒佛教,这是佛弟子的过失;就是我们做的形象不是一个好的形象。
【观法如化。三昧常寂。】
这两句是修行的总纲领,这是讲智慧,是讲真正的觉悟。『法』,是一切万法。一切万法如梦幻泡影。『化』,就是幻化,就像变把戏、变魔术一样,变现出来的,它不是真的。知道这个真相,心定了。『三昧常寂』,这心定了,「三昧」是定,是等持,等是平等,就是把心在一切法里头保持平等。底下表现在外面。
【善护口业。不讥他过。】
不要说是非长短,这叫造口业,你修得再好,天天说人家的过失,都完了。我们六祖大师,你看那上面偈子都说得很好,「若真修道人,不见他人过」。一天到晚看到别人的过失毛病,他到底修什么?你为什么会看到别人过失?自己心里有过失才看到别人有过失,心清净没有过失,看一切众生都成佛,一点毛病也看不出来。所以佛看众生统统是佛,菩萨看众生统统是菩萨,凡夫看佛菩萨也是凡夫,这没有法子!所以万法唯心,一切法唯心所变。我们中国古人常讲「来说是非者,便是是非人」,很有道理,谁是是非人?说是非的那个人就是是非人;他说那个是非人未必是是非人。说是非的,决定是个是非人,现行犯,决定不错,这是我们要知道的,『善护口业』。
【善护身业。不失律仪。】
身要端庄。
【善护意业。清净无染。】
三业当中,以意业为主。意是心,心清净了,身口当然清净。身口清净,心不清净,那是假的,那是装模作样的,最重要的是心清净。所以诸位同修要记住,意业清净是我们往生最重要的一个因素。
【所有国城。聚落。眷属。珍宝。都无所著。】
这是什么?你现在所有的没有贪著,没有的不求,有的没有贪念;换句话说,没有得失之心,这个心才清净才自在。
【恒以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六度之行。教化安立众生。住於无上真正之道。】
我们日常生活当中,处事待人接物,以什么为标准?佛在大乘经典里面教菩萨,六个标准,教六度。处事待人接物,要遵守这六个标准。『布施』,是施舍、是放下,要能舍。舍是什么?把自己的贪心舍掉,布施度悭贪!吝啬的心舍掉,贪爱的心舍掉,什么都能舍。这世间人不敢舍,认为什么?舍掉之后,自己就没有了。其实这个想法是错误的,为什么?你命里面有的舍不掉,你这里舍了,那里又来了;命里面没有的,你保不住,命里头没有。你要把这个道理搞清楚了,你就会放心大胆的去舍,你会很欢喜的去舍,为什么?愈舍愈多,就好像那个钱财放利息一样,它会生利息,愈舍愈多;不舍?不舍就没有了,用完就没有了,愈舍愈多。钱财愈舍,钱财愈多。
所谓是财布施得财富,法布施得聪明智慧,无畏布施得健康长寿。这三种果报都是我们想得到的。我们想有财富,想聪明智慧,想健康长寿,光想果报,没用处!佛菩萨保佑我们得到,没错,佛菩萨保佑,是教你修因。你自己不肯修因,天天拜佛,求佛菩萨保佑你,加持你;如果佛菩萨真的保佑加持你,菩萨是接受你的贿赂,那成什么话,没有这个道理。佛菩萨教给你方法,你依照这个方法去做,你一定会得到。
诸位如果是细心很冷静去观察一下世间出世间,你仔细看看因缘果报,你就晓得佛经上讲的一点也没错。这个事情要想很快的知道,最好念《了凡四训》。《了凡四训》念个一遍、两遍没用处,为什么?这薰习的力量薄弱,不能生效,最好能一口气念三百遍。三百遍念下去之后,你对这个事情会真正的相信,对你一生命运都能够改过来。真相信了,真肯舍了,你修三种布施得三种果报,确实命运可以改转过来。
『持戒』是守法,别人不守法,他的事情,我们自己一定要守法。『忍辱,精进,禅定』。禅定是心里面有主宰,不会随著境异思迁,不会。心有主宰,有方向,不会迷失,不会轻易被别人所动摇,那就叫做禅定。『智慧』,就是我们今天讲的理智。处事待人接物不是感情用事,有理性,这就对了,这样你一生一定会非常幸福、非常快乐,你不会迷失自己,不会迷失方向。自己用这个方法修行,也用这个方法帮助别人。『教化安立众生,住於无上真正之道』,无上真正之道,在本经里面讲就是西方极乐世界。我们只要把这个心安住在六字洪名上就对了。这一句阿弥陀佛就是无上真正之道。
【由成如是诸善根故。】
这一句是总结前面。
【所生之处。无量宝藏。自然发应。】
为什么?你修的有德!我们俗话说他命里头有,他修来的。命里有,命里有大富大贵,他怎么不享富贵?无论在什么环境里面,他还是享富贵。大陆上,文化大革命,遭那么大的劫难,其中也有不少人他不受难的,他就有福。从这个地方看出佛法讲的因缘果报真的是丝毫不爽。人不能不积德,不能不修福,唯有积德修福是真的,再大的劫难,有福的人他还是不遭难,他生活还是过得很平静,还是过得很安稳,可见得积德修善比什么都重要。
【或为长者居士。豪姓尊贵。或为刹利国王。转轮圣帝。或为六欲天主。乃至梵王。】
这是讲积德修善的果报,这是通途所说,你积德修善,必然会得到这样的果报。
【於诸佛所。尊重供养。未曾间断。如是功德。说不能尽。】
这些人在佛门里修积功德,自己得了果报之后,依然来供佛,来供养三宝,所以他这个福德绵绵不绝,生生世世去享受。
【身口常出无量妙香。犹如栴檀。优钵罗华。其香普熏无量世界。】
这是说这一些菩萨们。我们晓得天人身口都有香气,何况是菩萨。西方极乐世界香光庄严,所以这些菩萨们,他们的身口所放的妙香,也是普闻世间,这是香庄严。
【随所生处。色相端严。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悉皆具足。】
这一句是讲色相光明的庄严,这统统是讲果报。
【手中常出无尽之宝。庄严之具。一切所须。最上之物。利乐有情。】
这一句要拿我们一般人常识来讲,双手万能。今天世界科技的进步,过去人决定想像不到的,人可以到太空,可以到月亮那边去,这过去人想像不到。这一些工具都是双手造成的,手出无尽之宝就是这个意思。『一切所须』,众生所需要的东西,他都能制造,他都能发明,都能供应一切众生。『利乐有情』。利是教众生得其便利,乐是享受。
【由是因缘能令无量众生。皆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西方世界阿弥陀佛以及诸菩萨众,各个都是万德万能,确确实实能够帮助一切众生得大利乐。所以十方众生,除非不知道这个事实真相,知道了没有不发心求生净土的。发愿求生净土,就是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上面经文从第四章,第四章是正宗分的开始,一直到这一章,到此地第八章,统统都是讲法藏比丘因地发愿修行。这里面许许多多地方是教我们学习的。所以经要念,念要懂它的意思,意思不要去苛求,求不到的;你念一遍会懂得一点,再念一遍又懂得一点,这是正确的。你懂得多少,就做多少。你把它应用在生活上,把它变成自己的思想见解行为,这叫做学佛,这才与阿弥陀佛同心、同愿、同行。果然相同了,那说老实话,你就是阿弥陀佛,你还不生极乐世界?没有这个道理!所以这个经的解释不要去苛求,你念的遍数愈多,意思明了的就愈多。所以只管去念,恭恭敬敬去念。用清净心、用恭敬心、用真诚心去念,念上个三千遍、五千遍,说老实话,这部经你就会讲了,你讲的跟阿弥陀佛一模一样,为什么?因为你的心变成阿弥陀佛了,你的愿变成阿弥陀佛了,你讲的怎么会跟佛不一样?深说、浅说、长说、短说,无不自在!道理就在此地。
所以诸位同修学讲经,不要去学注解,更不可以跟录音带学。现在有讲经很多从录音带上学,这演培法师讲「录派的」,录派讲经。他最先讲录派的,我不懂,什么叫录派的?从录音带上学的叫录派的,不是跟这个法师学的,找个录音带上学的,这是道听涂说,这没用处。一定要自己去体会,自己真正领会,那讲出来就不一样了,从自性当中流露出来的。前面说修因,修因一定有果报,因殊胜,果就无比殊胜!从第九章以下这是讲果德的成就。「圆满成就第九」。
【佛告阿难。法藏比丘。修菩萨行。积功累德。无量无边。於一切法。而得自在。非是语言分别之所能知。】
这一句是世尊总赞。赞叹阿弥陀佛因地的修行,确确实实不是言语能够说得尽的。
【所发誓愿。圆满成就。】
这是赞叹四十八愿,愿愿圆满了。
【如实安住。具足庄严。威德广大。清净佛土。】
这一句是赞叹他所成就的西方极乐世界。这一句里头特别要注意的,『如实』两个字,是真真实实的,这不是虚假的!与《金刚经》上所讲的完全不一样。《金刚经》上讲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它这个不是虚妄的,完全是真实的。真实跟虚妄,界限在哪里?讲虚妄就是会变的,会变的就是虚妄。你看看我们这个世间,哪一法不变?有情众生生老病死,我们人刹那、刹那都在变化,我们从走进这个门来,两个小时出去,我们身体里面细胞新陈代谢不知道多少个,变化!这就是假的不是真的。动物变,植物也变,矿物也变,没有一样不是在变化的,所以佛讲这个世界无常,这个世间是无常的。西方极乐世界是真常的,它没有变化,没有变化就是「如实安住」,我们这个世间不实在。如实安住,这真正的庄严,具足庄严,那是个清净佛土,这是说他成就,国土成就。
【阿难闻佛所说。】
阿难尊者听到世尊这一番话,他有怀疑,他就说了:
【白世尊言。法藏菩萨成菩提者。】
这个『成菩提』就是成佛。
【为是过去佛耶。未来佛耶。为今现在他方世界耶。】
实际上,阿难哪有不知道的?是代我们而问,我们不知道,他是代我们问的。法藏菩萨成佛了,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是现在佛?是过去佛?还是未来佛?这是我们很想要知道的。
【世尊告言。彼佛如来。来无所来。去无所去。无生无灭。非过现未来。】
这一句是真说,这是给我们说老实话,佛没有过去、现在、未来;佛也没有来去,也没有成与不成。阿弥陀佛如是,诸位同修将来成佛统统如是。这个听起来好像很奇怪!其实的确不奇怪,而是我们天天在打妄想。为什么会有过去、现在、未来?过去、现在、未来是我们妄想里面产生的。
唯识入门的论典是《百法明门》,《百法明门论》是唯识宗入门的一本书。《百法》里面讲时间,时分,讲空间,方分。时分、方分是属於什么法?不相应行法。什么叫不相应行法?它不是心法,与心不相应;心是八识,八识就没这东西,与八识不相应。也不是心所法,五十一个心所法里头没有它,与心所法不相应。它也不是色法,色法是物质,五根、六尘是色法,十一个色法,色法里面就没有这个东西,统统不相应。不相应,那是怎么回事情?拿现在的话来说,就是抽象的观念,不是事实。事实上完全没有,抽象的观念,抽象的观念是从你妄想里面生出来的。如果妄想没有了,这个法都没有。所以这个法一共有二十四类,二十四类不相应行法,这不是真的!
西方极乐世界的人没有妄想,他怎么会有二十四个行法?不可能有。所以诸位要把唯识这个事理搞清楚,你相信佛所讲的,这话是真的。当我们成佛了,你怎么样才能成佛?必须把妄想分别执著统统断掉。妄想分别执著统统断掉,那就是没有过去、现在、未来,也没有来去,也没有生灭,连真妄、邪正、是非、善恶统统没有!这是真的。所以成佛,绝对没有先佛、后佛,没有,成佛绝对是平等的。没有成佛有先后,成了佛之后,没有先后。像江里面水、河里面水,有先后,流到大海里面去没有先后,这先后找不到了,流到海里就没有了。所以佛在经上讲古佛、今佛,是对我们凡夫分别执著上说的,给你讲真话是没有古今,这要知道。先给你说真的,然后再随我们的常识来说。
【但以酬愿度生。现在西方。去阎浮提百千俱胝那由他佛刹。有世界名曰极乐。法藏成佛。号阿弥陀。成佛以来。於今十劫。】
跟小本《弥陀经》上讲的完全一样。这个地方,诸位特别要留意,原来经上从头讲到现在,讲的法藏比丘示现菩萨,修行成佛,是唱戏表演的。为什么?他早就成佛!就像释迦牟尼佛这一次在我们世界上示现一样,三千年前在印度示现八相成道,《梵网经》上说,这是他在娑婆世界第八千次了,他早就成佛!是来表演给我们看的。目的何在?目的是来度众生的,做一个样子给我们看,让我们照他这个样子来学习。原来阿弥陀佛在西方极乐世界也是表演,也是做样子的。
『但以酬愿度生,现在西方』。这个现是示现,就像释迦牟尼佛三千年前,示现在北印度一样,示现成佛的,并不是他第一次成佛。『去阎浮提百千俱胝那由他佛刹』,阎浮提是我们这个世界,就是娑婆世界;百千俱胝,俱胝是十万,印度数目字的名称,就是我们中国的十万,百千十万,那由他翻成亿,实在讲,「百千俱胝那由他」这个数字,就是我们中国人讲的十万亿。那西方极乐世界去我们这个世界十万亿佛国土,佛刹就是佛国土。所以这个百千俱胝那由他就是十万亿。十万亿佛刹的那边,『有世界名曰极乐』,法藏比丘在那边示现成佛。『号阿弥陀,成佛以来,於今十劫』。十劫的时间不长,很短,他示现成佛到现在才十劫。西方极乐世界里面无量无边的等觉菩萨,都是这十劫成就的,这就想到这个世界不可思议!
【今现在说法。】
这也是跟《弥陀经》上完全相同。所以这就是答覆阿难尊者,阿弥陀佛是现在佛,他的寿命很长很长,无量劫!现在才十劫。我们现在去往生,将来在极乐世界,都是元老的身分,为什么?来得很早,十劫我们就来了;他的寿命是无量劫,十劫就来了,岂不是元老的身分。所以我们现在去,太好了,这个时节因缘非常之难得,决定不能错过。如果你这一生错过了,你说我下一生再去,下一生不晓得搞到多少劫去了,也许阿弥陀佛已经灭度了,你还没去得了,那问题就严重了。所以诸位一定要记住,人身失掉之后,你有没有办法保证你来生得人身?好,来生纵然是保证得人身,得了人身,能不能闻到佛法?今天我们这个世间,闻到佛法的人很多,有几个人闻到净土?闻净土的人有很多,有几个人闻到《无量寿经》?诸位一层一层的淘汰,那个机会渺茫的不得了!真的是大海捞针,哪有那么巧的机会一下被你捞住!。
你知道这个事实,才晓得我们今生这个因缘之可贵,这个因缘的希有,决定不能错过!多少菩萨想求这个因缘,求不到;我们今天这个因缘摆在面前,当面错过,那实在太可惜了,所以决定不能错过。把这一桩事情,当作我们一生生命当中第一桩大事来看,不是你不能办,是你不肯办;你说我这里有事,那里有事,万一是到你要命的时候,你还有没有事了?你所有那些事情都是鸡毛蒜皮,都不重要!你说赚钱要紧,我今天不赚钱,没饿死!
我这一次在旧金山,遇到一个也是学佛的同修,这个人也很不错,在旧金山开了个工厂,生意做得很好。去年被人骗了很多钱,人家向他买东西开支票,美国也有空头支票,不能兑现,要告状,打官司也未必能够拿得到,人家没有钱,未必能够要得回来。他跑到台湾去问开心法师,问开心法师可不可以用法律的方法,找律师来把钱讨回来,开心法师反问他一句话,你是不是没饭吃了?他听得懂了,觉悟了,算了,不要,布施掉,这心多安,多自在!没有忧虑了,没有痛苦了。你还没有到没饭吃,你要它干什么?所以人觉悟了,心开意解。学佛要紧,那都不要紧!没有时间,睡觉有时间,跳舞、打牌有时间,打牌打个三天三夜精神好得不得了,为什么不拿三天三夜去念佛去?叫他念佛念经,他没有时间;叫他去玩,他有时间,这都是自欺欺人!一定要觉悟。时间多得不得了,都是自己不会支配,不会去应用。
在台湾,我那个道场有一批听经的,开计程车的,大概有二十多辆计程车。他们那个车上都贴了大字阿弥陀佛,统统都是贴阿弥陀佛的。到我讲经的时候,他们都不开车了,都排在讲堂外面一行,统统都是阿弥陀佛车行的。全都来听经,他们不做生意,他来听经;尤其难得的,他们常常去找地方念佛,一念就是一天一夜、两天两夜,他不要做生意,这不容易!这些人知足常乐,我一天赚个三、四百块钱,够了,今天不要做生意了,他去念佛去、去念经去了。他不会像别人是汲汲去想尽方法去赚钱,他不会,我今天生活费用赚到就不赚了。念经念佛,知足常乐,修自己真正的大事,办自己要紧的事情。不要紧的事情,不办!所以弥陀是现在佛,『今现在说法』。
【有无量无数菩萨声闻之众。恭敬围绕。】
我们再看底下这一章,因为经常我们后面的时间不多,要赶进度,重要的地方我会细说,像这些地方不太重要,好懂,轻描淡写,念念就可以过去了。「皆愿作佛第十」这是我们要学的。
【佛说阿弥陀佛为菩萨求得是愿时。】
这就是释迦牟尼佛当时讲经,给阿难尊者介绍阿弥陀佛修因证果。讲这些事情的时候,当时在会的听众有阿闍王子,这是讲听众里面的一些人。
【阿闍王子。与五百大长者。】
他们这些是一个小圈圈的同参道友。这五百人是个小团体,他们都来听经。
【闻之皆大欢喜。】
听佛讲的时候,非常非常欢喜。
【各持一金华盖。俱到佛前作礼。以华盖上佛已。却坐一面听经。心中愿言。令我等作佛时。皆如阿弥陀佛。】
这些人听经,听到欢喜的时候,他自然就供养佛了,表示敬意,以『华盖』来供养佛。供养佛之后,再坐到自己座位上来听经,心里面有这么一个愿望没说出来;心里头这么愿望,希望我将来作佛跟阿弥陀佛一样,发了这么一个愿。世尊有他心通,他心里才动这个念头,佛就知道了。
【佛即知之。】
佛就知道了,知道他们心里发的这个愿。
【告诸比丘。是王子等。】
这五百人。
【后当作佛。】
以后他们会作佛,这是给他们授记。
【彼於前世住菩萨道。无数劫来。供养四百亿佛。】
这一句诸位要好好的看清楚。这些人善根深厚,从前这些人是菩萨,而且曾经供养四百亿佛。是菩萨,而且在:
【迦叶佛时。】
『迦叶佛』是释迦牟尼佛前一尊佛。
【彼等为我弟子。今供养我。复相值也。】
过去生中,释迦牟尼佛作等觉菩萨的时候,他们是他的学生,这一世释迦牟尼成佛了,他们是以长者王子的身分又遇到了。这里面诸位有没有体会到?李炳南老居士当年讲这个经的时候,他在这一段提醒大家,第一个要注意的,即使你修行成了菩萨,你曾经供养四百亿佛,怎么样?还会退转,菩萨退转成长者、居士,这个退得多厉害!前生的事情完全不知道。菩萨会退转,还有隔阴之迷,这是事实。虽然释迦牟尼佛给他授记,后当作佛,如果他这一生要不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后来虽然要作佛,但是六道轮回还不晓得要轮转多少次,这是事实。所以李老师做了个结论,闻到这个法门,要不发愿求生净土,这个人不是愚痴就是狂妄,提醒我们大家。你细细读这一段经文确实是如此,所以往往人真的是狂妄,不想求生净土,来生我还想做法师,还想做长者,我要来护持佛法,弘扬佛法,你看看这一段,很可怕!一定要求生净土。
【时诸比丘。闻佛言者。莫不代之欢喜。】
这个『代之欢喜』是他们因缘际会特别欢喜,是这一生能够听到释迦牟尼佛宣扬这样殊胜的法门。这个代他欢喜有两重意思,一个是过去善根成熟,一个是这一生得到这个法门,决定成就,不会再退转,不会再轮回了,这才是真正重要!如果不遇到这个经典,你想想看,有什么值得欢喜的?我们想想阿闍王子这些人,再想想自己,自己跟他也差不多,为什么?如果你过去生中,没有像他们这样的善根,你这一生能成得了佛吗?往生就是成佛。这个法门称为难信之法,你看看大家这些面孔,他像成佛吗?他像不像个佛?
成佛,多大的福报!这不是普通人。具足信愿行这三个条件,他这一生成佛,这个人福报是无量无边,一切诸佛都赞叹不尽,这不是修其他法门。修其他法门,说老实话,你还是搞轮回,跟阿闍王子一样,还是隔阴之迷,还是退转,还搞这一套。你修这个法门就决定作佛,所以这个法门叫当生成就的佛法,容易修!易修难信,信它太难,信了的人没有不修,所以信非常非常之难;不信,古人也讲得很好,大经没有能够流通,这大经是指《无量寿经》,小本《弥陀经》里面讲得太简略、太简单了,生信心很难很难。要想叫大家对净宗生起信心,一定要弘扬《无量寿经》。
《无量寿经》在过去没有一个好的本子,弘扬读诵都有困难,所以夏莲居实在讲是佛菩萨再来,虽然是居士身,不是普通人。普通人,诸位想想看,从宋朝王龙舒就开始会集,会集的本子不圆满;清朝初年,乾隆年间彭际清节本也不圆满;咸丰年间,魏源的会本还是有遗憾,这些人都了不起!王龙舒是站著往生的,这其中莲池大师、蕅益大师都是佛菩萨再来的,蕅益大师作的《弥陀经要解》,印光大师对他的赞叹,即使是古佛再来给《阿弥陀经》做一个注解也不能超过其上。
我们知道印祖是大势至菩萨再来的,大势至菩萨对他这样赞叹,那蕅益大师是什么人?他要不是阿弥陀佛,准是观世音菩萨,否则大势至菩萨这样赞叹还得了?连莲池、蕅益都没有能够会成一个圆满的《无量寿经》,我们从这个地方去想夏莲居是什么人?会成这个本子,确确实实是五种原译本的集大成,最完美的,最善、最美的《无量寿经》,这是诸佛菩萨再来,利益我们当代众生!众生愈是有苦难,佛菩萨悲心愈重,应现其前来帮助我们,脱离苦海!当然这里面得有两个条件,第一个条件是你过去世有深厚的善根,就是像阿闍王子与五百长者,为什么?听了之后,真正生欢喜心,这是你的善根现前;第二个是三宝加持,冥冥当中加持我们,使我们听了之后,很容易接受、很容易理解,能够克服一切困难,依教修行,这是三宝加持!这两种因素,我们这一生才永脱轮回,圆成佛道,这个因缘希有难逢。我们今天就讲到此地。
请掀开经本第三十面第五行看起,「必成正觉第七」。正觉就是成佛。法藏菩萨在前面所发的四十八愿,我们要知道他四十八愿是怎么来的?这个很重要!愿愿都说圆满成佛,如果有一愿没有做到,他就誓不成佛。由此可知,他现在成佛已经十劫了,所有的愿,愿愿都兑现了,也就是愿愿都圆满了。我们看经文。
【佛告阿难。尔时法藏比丘说此愿已。以偈颂曰。】
向下这个偈颂总共有十首半,是属於五言颂,也是阿弥陀佛亲口所说的。
【我建超世志。必至无上道。斯愿不满足。誓不成等觉。】
这一首可以说是总结前面四十八愿。四十八愿,愿愿互融互入,所以称之为『超世』。『必至无上道』,注意这「无上」两个字,无上是圆教的佛果,也就是无上正等正觉。『斯愿不满足』,这是总指前面四十八愿。『誓不成等觉』,这是讲因圆果满。
【复为大施主。普济诸穷苦。令彼诸群生。长夜无忧恼。】
这四句是阿弥陀佛为一切众生做大施主,确确实实叫所有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的人,无论在物质的享受、精神上的享受,都能够得到满足而不缺陷。所以这个经文偏重在财布施。
【出生众善根。成就菩提果。】
这两句是属於法布施,财、法两种布施都得到圆满。我们读到向下的经文会看到,为什么众生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可以说是六根接触六尘境界,都生善根,都成智慧。『成就菩提果』,著重在成就。一切布施当中,以这个为最殊胜,就是成就菩提果。这才是阿弥陀佛财法两种布施真正的目的。
【我若成正觉。立名无量寿。众生闻此号。俱来我刹中。】
这四句就是大愿的中心,也是全经之眼目;四十八愿完全是这四句的展开,是这四句的开演。『无量寿』是体,是本体,也就是当人自性,梵文里面就是阿弥陀,名号就叫阿弥陀佛。『众生闻此号』,这个「闻」里面包括了思修,闻思修,因为这个经是圆教大乘,不是小乘经,大乘经讲菩萨三慧,只要说一个字,三慧统统具足。弥陀普度众生殊胜微妙的法门,就是这一句名号,只要能够信愿持名,必定往生不退成佛,『俱来我刹中』。
【如佛金色身。妙相悉圆满。】
这两句是讲的身德,生到西方极乐世界,跟佛的身相完全相同。我们在这个世间常说「三十二相,八十种好」,这是在娑婆世界说的。在西方极乐世界,其实不止三十二相,大乘经里面所讲「佛有无量相,相有无量好」,『妙相悉圆满』,绝对不是我们世间人所能够想像得到的。
【亦以大悲心。利益诸群品。】
这两句是讲心德。前面两句是身,这两句是心。身相跟佛一样,存心跟佛也相同。佛是大慈大悲,普度众生,生到西方极乐世界这些人也跟佛一样,具有大慈悲心,利益众生。
【离欲深正念。净慧修梵行。】
这两句是讲的行德。他们在西方极乐世界日常生活当中做些什么?我们这个世间人做何消遣?他们修的是戒定慧。『离欲』是戒,『深正念』是定,这一句是讲戒定。下面是讲『净慧修梵行』。
【愿我智慧光。普照十方刹。消除三垢冥。明济众厄难。】
『智慧光』是相、是作用,作用是普照十方诸佛刹土。『三垢』是三毒,就是贪瞋痴。『冥』就是无明。这一句就是我们通常所讲的消业,众生有业障,这个地方给我们说得非常清楚、非常明白,业障是什么?业障是无明,是三毒烦恼。我们自己总希望自己的业障能消除,我们认真去反省,我们的贪瞋痴有没有减少?如果我今年贪瞋痴比去年减少了,今年业障就消了一点;假使我们贪瞋痴慢没有减少,不但没有减少,还再增长,那我们念佛、诵经、拜忏都没用处,为什么?业障没消除,不但没消除,业障在增长,这就是值得我们认真去反省、去检点的地方。业障不能消除,灾难就免不了。修行讲功夫,什么叫功夫?业障消除,这就是功夫。『明济众厄难』,「明」是智慧,是觉悟,「济」是慈悲,以智、以觉、以慈才能够救济一切的灾难。《般若心经》里面讲「度一切苦厄」,就是这个意思。怎样才能度过?要以大智、大慈才能度过。
【悉舍三途苦。】
这是讲离苦。
【灭诸烦恼暗。】
这个比前面的意思来得深。前面「消除三垢冥」是消业,这个地方『灭诸烦恼暗』是灭业。前面一句在我们净宗里面讲伏烦恼,灭诸烦恼暗是灭烦恼。从功夫上通常讲「消除三垢冥」,就是功夫成片,决定可以往生了,所以讲是凡圣同居土带业往生;「灭诸烦恼暗」,这是事一心不乱,见思烦恼断了,往生是生方便有余土。
【开彼智慧眼。获得光明身。】
这是理一心不乱,明心见性,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是这个境界。所以这一段经文在净土里面讲是三个境界:功夫成片,事一心不乱,理一心不乱。果报是三种净土:凡圣同居土,方便有余土,实报庄严土。
【闭塞诸恶道。通达善趣门。】
这是讲离苦得乐。此地讲的恶道,不但是指三恶道,六道都是恶道。因为六道轮回,三善道的时间不能永远保持,所以都叫恶道。不但六道是恶道,二乘也是恶道,诸位要细读《楞严》,就晓得二乘也是恶道。如果以本经来说,大乘也是恶道,为什么?不能圆成无上菩提,那就不是真善,那真正善是什么?唯有西方净土这才是真善。所以层层较量,到最后你才晓得西方法门是第一善门。『通达善趣门』,决定成无上正等正觉。
【为众开法藏。】
『众』是大众,一切众生。『开』是开示。『法藏』是什么?就是《无量寿经》,就是念佛法门。
【广施功德宝。】
『施』是布施。发菩提心,一向专念,这就是『功德宝』,也正是《观经》里面所讲的「是心是佛,是心作佛」,唯独这个法门圆满究竟的做到。
【如佛无碍智。】
这一句是讲智同佛,跟佛一样。
【所行慈愍行。】
这是说慈悲同佛。
【常作天人师。】
这是讲行,教化同佛。
【得为三界雄。】
这是讲德同佛。
【说法师子吼。】
这说法同佛。
【广度诸有情。】
可以说,愿愿都是为利益众生。正是我们把它归纳起来就是,心同佛,愿同佛,解同佛,行同佛,没有一样不跟佛一样。
【圆满昔所愿。】
这就是总结四十八愿。
【一切皆成佛。】
这一句不得了,真正不可思议!我们在一切大乘经典里面,没有见到这样的句子。这一句是阿弥陀佛彻底悲心,说出他的本愿,希望一切众生个个都成佛,跟他一样,这他才满愿。
【斯愿若克果。大千应感动。】
这两句是祈求感应,感应来给他作证明。
【虚空诸天神。当雨珍妙华。】
虚空当中这些护法神,帝释梵天。
【佛告阿难。法藏比丘。说此颂已。应时普地六种震动。天雨妙华。以散其上。自然音乐空中赞言。决定必成无上正觉。】
法藏比丘发愿说偈之后,这个感应实在太快了,立刻就得到感应。这两行的长行文是释迦牟尼佛为我们说的。『六种震动』,这是表法藏菩萨因圆,修因圆满。『天雨妙华』,这是表他确确实实圆成果德,因圆果满。这个『自然音乐』,就是天乐,这是帝释梵天在空中称赞,『决定必成无上正觉』。我们再看底下一章。
「积功累德第八」。这一章叙说阿弥陀佛在因地里面的修行。这一章里面许许多多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我们讲修行,依什么修行?这地方都是我们的榜样,要认真的学习。这个地方不是赞叹阿弥陀佛,是要我们学阿弥陀佛。
【阿难。法藏比丘。於世自在王如来前。及诸天人大众之中。发斯弘誓愿已。】
这一句就是讲的四十八愿。
【住真实慧。勇猛精进。一向专志庄严妙土。】
这四句是极乐净土的根本,是普贤大行的总纲。我们在这部经上看到三个真实,前面已经看到两个。「开化显示真实之际」,我们在第二章上看到的,第三章上看到「惠以众生真实之利」,现在在第八章又看到第三个『住真实慧』。一切大乘经里面,这三种真实具足很少有,唯独此经佛给我们讲三种真实。三种真实,实在讲也就显示出本经的内容。如果很简单扼要的把《无量寿经》介绍给别人,人家问《无量寿经》讲些什么?你就可以说《无量寿经》讲三种真实。信愿持名,念这一句阿弥陀佛也是修这三种真实。如果不是真实慧,他不会相信!
所以《弥陀经》里面,表法第一个是舍利弗,智慧。本经表法第一个人是憍陈如尊者,他是代表第一,接著舍利弗,这个意义跟一般经上不一样。一般经上,舍利弗只代表智慧;在本经,舍利弗上面有憍陈如,代表第一智慧,就不是普通智慧。住真实慧,『勇猛精进,一向专志庄严妙土』,这就是本经在修学纲领上所讲的,在「三辈往生」这一章上说的「发菩提心,一向专念」。住真实慧,勇猛精进,就是发菩提心;一向专念阿弥陀佛,求生西方,就是庄严妙土。因为生西方,决定是心、愿、解、行都同阿弥陀佛。
【所修佛国。开廓广大。超胜独妙。建立常然。无衰无变。】
这一句经文很简单,但是把西方极乐世界的状况都给我们说尽了。弥陀佛国非常广大,超越一切诸佛刹土。『超胜独妙』,独妙里面,我们在四十八愿看到,最特别的就是十念必生,这真是独妙。所有一切诸佛刹土里面没有的,十念必生。第二个就是平等世界,十方一切诸佛刹土不平等,他是平等的世界,这的的确确是「超胜独妙」。
『建立常然,无衰无变』。西方极乐世界是个不生不灭的世界,不变不坏的世界。所以诸位要晓得,这往生的人生到西方极乐世界,莲华化生,怎么个化法?是不是先化成小孩,慢慢长大?你们想想对不对?如果是这个样的话,它就不是无衰无变,就不是建立常然。只要有生,它就有灭;只要有长,它就会有变。所以诸位要晓得化生,一化那个样子,就跟佛的样子一样,所以他不是从小慢慢长大,没这种现象。西方极乐世界所有一切境界,统统是这个样子,所以它才没有生灭,本自不生,哪来的灭?所以这个世界之好!你要不深入在经典里面去了解、去认识它,没有法子想像得到。大致情形知道一些,你会对这个地方非常向往,真正下定决心一定要往生;而且这个法门,这个世界确确实实是人人都可以去的,关键就是你想不想去。想去,决定去得成;不想去,那就没办法。
所以真正想去,决定成就;不像其他法门,其他诸佛报土,我们想去,去不了,条件不够!距离最近的,许多同修修弥勒净土,弥勒在欲界第四天,兜率天内院,我们想去,能去得了吗?去不了,为什么原因?他条件要求的太高,我们修学达不到他的标准;阿弥陀佛这个条件要求的很低,十念都往生了,这是人人可以做得到的!弥勒净土的标准,一万人当中,难得有一个人够得上这个资格。他的标准要修唯心识定,《唯识》里面讲五重唯识观,你要用这个方法来修。修成唯心识定,才有能力生到弥勒内院,那不是个容易事情!所以远不如弥陀净土来得容易。实在讲是向往弥勒菩萨,尊敬弥勒菩萨,你求生西方净土,你决定可以亲近弥勒菩萨。因为本经后半部,三十二章以后,弥勒菩萨当机,释迦牟尼佛将这个法门嘱咐给弥勒菩萨,要他大力的来弘扬。所以弥勒将来成佛,一定像释迦牟尼佛一样,多次宣讲本经,这是受佛的嘱咐!
【於无量劫。积植德行。不起贪瞋痴欲诸想。不著色声香味触法。】
这是严净自心。前面只是笼统的说「一向专志庄严妙土」,怎么个专志法?怎么个庄严法?这里具体的告诉我们。内要不起烦恼,这个重要,你心就清净了;外不著境界,身就清净了。内外清净,这身心清净,佛土就清净了,这是庄严妙土。这两句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很难,难在什么地方?第一个是没有智慧,不知道宇宙人生的真相,这是没有智。第二是无始劫以来习气太深,这习气就是业障,无明业障太重了!所以难,成就就太难了。在所有行门里面,这个法门殊胜,殊胜在哪里?就是容易学,容易修。底下就教给我们。
【但乐忆念。过去诸佛。所修善根。】
这就教给我们方法了,只要我们常常想,多想,想诸佛,想阿弥陀佛就好,他就讲一个例子,想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从因地一直到成佛,他所修的善根。他哪些善根?这我不晓得,我们怎么想法?都在这部经上。这部经上就是阿弥陀佛的传记,阿弥陀佛的历史。你要是多读、多看,熟透了,常常想这经里面的所说的事情,那就是弥陀所修善根。
【行寂静行。】
『寂静』是清净心,寂静是大定。心要清净,无论在什么时候,无论在什么环境里,心要清净,不为外境所动。
【远离虚妄。依真谛门。】
『虚妄』,所有一切念头是虚妄的,叫妄想!这个要远离,所有一切境界相也是虚妄的。《金刚经》上说得很好,「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有为法是什么?八识五十一心所。十一个色法,二十四个不相应,统统是有为法;在《百法》里面,只有最后六个是无为法,前面九十四个都是有为法,九十四个法包括心法、色法。可以说是起心动念,所有一切境界它的真相是什么?梦幻泡影,都不是真的。不要在这里面起心动念,不要去计较,不要去分别执著,为什么?假的不是真的。你把这个事实真相搞清楚了,他人心就定了,於是乎在生活当中,随缘而不攀缘。
所谓随缘是什么?不将不迎,一切随其自然,我也不求,我也不排斥。有求的心是个妄念,有排斥的心还是妄念,一切随顺,随顺就得自在!随顺的心,心是清净的,心是如如不动,就是前面讲「行寂静行」。寂静行不是没有作为,诸佛菩萨应化在世间都是寂静行,他能够『远离虚妄,依真谛门』。这个「依真谛门」就是依观照的功夫,他心地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心像明镜一样,对外面境界照得清清楚楚。这个功夫在禅家讲也是三等,最初的观照,再深一层的照住,照住就得定了,再深一层的就照见。《心经》「观自在菩萨,照见五蕴皆空」,那是上层功夫。其实禅家这三层功夫,跟我们净土宗的这三个是同样境界,只是说法不一样。它的观照相当於我们的功夫成片,它的照住相当於事一心不乱,它的照见就等於理一心不乱。可见得境界相同,讲法不一样。
【植众德本。】
『植众德本』,在本宗就是一句阿弥陀佛,通常讲六字洪名。是弥陀具足万德,名以召德,名与德是相应的,所以念这一句万德洪名,就是植众德本。这比修学其他法门,确实容易太多了。为什么?它这里面是两个原因,第一个弥陀是性德,我们念这个名号是开启自己的性德,这个道理一般人能接受,不会怀疑的,这是性德。第二个理由是把阿弥陀佛的性德变成我们自己的性德,这不可思议!阿弥陀佛无量劫当中的修持,我们念念他的名号,就把他那个德变成我们的德,实在是借他的光,开发自性光明,就是这个意思。如果诸位不太容易体会,我们举个例子来说,好像两支蜡烛,一支点燃了,一支没点燃,阿弥陀佛是点燃了,我们这个没点燃,我们借他的光明点燃了,我们自己也亮了,跟他的亮是一样的,就是这个意思。
我们念这一句阿弥陀佛的名号,借他的光明点发自性光明,这真正不可思议!所以念佛的好处,念的人虽然很多,知道的人不多。这个不能完全了解,他在念佛的时候,他里面他有夹杂,他有怀疑,所以虽然是借光,往往借不到,当中有障碍,自性光明不能现前。所以一定要晓得念这一句佛号好处到底在哪里?为什么有这么多好处?你真正搞清楚了,你在执持名号,你才真正做到「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哪有不成功的道理?决定成就,这是真正的植众德本。
【不计众苦。少欲知足。专求白法。惠利群生。志愿无倦。忍力成就。】
这是我们现在要学的。眼前我们吃一点亏,吃一点苦,算不了什么,实在讲,苦从哪里来的?是你妄念当中来的。你没有妄念,哪里来的苦?世间人看到苦,他乐的不得了,为什么?他苦乐两边超越了,没有了。不要说学道的人,看看孔老夫子的学生颜回,《论语》里面记载说,颜回生活状况是什么样子?「一箪食,一瓢饮」,箪食、瓢饮,箪是什么?竹子编的篓子,吃饭没有饭碗,那个竹篓子编的装饭;喝水没有茶杯,茶碗没有,瓢来喝水,生活清苦到这个样子,「居陋巷」。孔老夫子说人不堪其忧,要在别人,这是愁的不得了,生活苦到这个样子,忧虑!颜回什么态度?「回也不改其乐」,他一天到晚快快乐乐的,他乐在哪里?凡夫生活在相对的境界里面,有苦有乐,颜回超越了,苦乐两边都舍掉了,真乐!怎么舍掉?忘掉了,不知道自己苦,苦乐都忘掉了,这才叫真乐!我们现在是什么?苦乐没忘掉,天天在计较,那怎么不苦?苦是苦,乐还是苦,乐是坏苦!你没有办法超越。
所以佛在此地教给我们,『不计众苦』,计什么?心里面计较,分别执著,要把这个舍掉。『少欲知足』,欲望是愈少愈好,所以我们生活只要能吃得饱,穿得暖,有个小房子遮避风雨,足!你还要其他干什么?还要就是累赘!我们在外国看到收入比较丰富一点,多讲求排场,大房子,有的时候请我们到他家里去吃个饭,去参观参观,我看了之后就摇头。住得好的房子,我怎么摇头?太可怜了,怎么可怜?侍候那个房子,花多少精神、花多少时间去打扫整理,那多苦!实际上那是不是真的乐?不是的,是真苦。因为在美国房子是住得好,收入是不错,全是贷款买来的,每个月付银行的利息不得了!
所以上一次到大陆,我跟大陆上人讲,我说美国人不如你们。他们呆了,他说为什么不如我们?我说我问问你们,你们有没有欠债?没有欠债。美国人从生下来到死,债都还不清!房子是负债来的,汽车是负债来的,冰箱是负债来的,没有一样东西不是负债来的,所以一失业,什么都没有了,统统银行没收拍卖掉了,你看那个多可怜,一生债还不清!所以他的生活精神压力很重,我们中国人讲无债一身轻。这一点是美国人比不上我们中国人,中国人不负债。所以要少欲、要知足。
『专求白法』,白法是善法,什么是善?於一切众生有利益的,就叫善法;对自己有利益的,就叫恶法,这是佛法的标准。初学的人听到会奇怪,为什么我求自己利益就是恶?诸位一定要晓得佛法善恶标准是怎么样建立的,佛跟众生的差别在哪里?众生之所以不能成佛,就是有我执、有法执;佛之所以能成佛,就是我执断掉了,法执断掉了。你要念念求自己的利益,换句话说,你念念增长我执,你还能出得了轮回吗?所以这是恶法,这是恶法的根本。大乘法门巧妙,教我们把念头转过来,我念念利益一切众生,把我忘掉,这是善法。
破了我执,你即使不求往生,也是阿罗汉果,出了三界;破了法执,那就是法身大士,那是大菩萨。所以念念为自己想,这是恶,这没有法子,不要说大乘佛法你没分,小乘都没分。因为小乘破我执才能证阿罗汉,破身见才能证须陀洹果,须陀洹要断八十八品见惑。见惑,头一个是身见,边见,见取见,戒取见,邪见。三界八十八品断尽,才能证得初果须陀洹。你念念都为我,那怎么行?念念为自身,这个不行,身见断不掉;换句话说,你怎么修,初果都证不到;初果证不到,换句话说,三恶道决定有分。证到初果须陀洹,那就不堕三恶道了,天上人间七次往来,证阿罗汉果。你明白这个道理,才晓得佛讲的是有理,不可以为自己著想!为自己著想,为自身著想,经上讲可怜悯者,那真是可怜可悯,没法子!所以真正学佛要从这个地方学起。「专求白法」。
『惠利群生』,念念利益众生,念念为众生去著想。『志愿无倦,忍力成就』,佛在经上讲,能行忍,这才真正是有能力,所谓是有力大人,能忍耐,忍才会有成就,《金刚经》上也说「一切法得成於忍」,六度,一部《金刚经》里面,说布施说忍辱说得最多。
【於诸有情。常怀慈忍。和颜爱语。劝谕策进。】
底下这一段是讲我们日常生活当中,处事待人接物的态度,我们对於一切有情的众生,简单说,就是对於一切大众,要『常怀慈忍』,慈悲忍辱;『和颜爱语』。这个地方「和颜爱语」,诸位要记住,佛法始终建立在智慧的基础上,不是感情用事,感情用事不是佛法。爱语是不是好听的话?不见得,有的时候打人骂人都是爱语。你说父母教训子女,爱他才打他,他为什么不打别人?他看到别家小孩做坏事,他笑笑,他为什么不打他、不骂他?他不爱他!这打他、骂他是为他好,这是真正教导他,那是爱语。所以这个地方不要搞错,爱语是尽说好听的话,欺骗人的话,那就错了,那不是佛菩萨。底下有一句『劝谕策进』,劝勉他,教育他,警策他,帮助他进步!
【恭敬三宝。奉事师长。无有虚伪谄曲之心。】
所谓是直心是道场,以真诚心、清净心、恭敬心来学习、来修学。『恭敬三宝』,这个地方的「三宝」是指住持三宝,也就是形相的三宝,我们要恭敬,我们要给一般不学佛的人做样子给他们看,这是教导一切众生,诱导一切众生来学佛。虽然三宝并不是希望我们恭敬,我们为什么要恭敬?做给别人看的,利益一切众生的,这是应当要做的。『奉事师长』,奉事师长里面最重要的就是依教奉行,这叫真正承事、奉事,老师教导我们统统把它做到。『无有虚伪谄曲之心』,对三宝、对老师决定不能有虚假。
【庄严众行。轨范具足。】
这两句是讲整肃仪容,整肃仪态,要做众生的榜样,要做大众的模范,做出一个样子给社会、给大家看,世间人才知道尊敬三宝,才知道修学佛法。佛法之衰,也就是说,我们四众弟子没有依教奉行,给社会上产生误会佛教是迷信,佛教是剥削者,让他们有藉口来消灭佛教,来打倒佛教,这是佛弟子的过失;就是我们做的形象不是一个好的形象。
【观法如化。三昧常寂。】
这两句是修行的总纲领,这是讲智慧,是讲真正的觉悟。『法』,是一切万法。一切万法如梦幻泡影。『化』,就是幻化,就像变把戏、变魔术一样,变现出来的,它不是真的。知道这个真相,心定了。『三昧常寂』,这心定了,「三昧」是定,是等持,等是平等,就是把心在一切法里头保持平等。底下表现在外面。
【善护口业。不讥他过。】
不要说是非长短,这叫造口业,你修得再好,天天说人家的过失,都完了。我们六祖大师,你看那上面偈子都说得很好,「若真修道人,不见他人过」。一天到晚看到别人的过失毛病,他到底修什么?你为什么会看到别人过失?自己心里有过失才看到别人有过失,心清净没有过失,看一切众生都成佛,一点毛病也看不出来。所以佛看众生统统是佛,菩萨看众生统统是菩萨,凡夫看佛菩萨也是凡夫,这没有法子!所以万法唯心,一切法唯心所变。我们中国古人常讲「来说是非者,便是是非人」,很有道理,谁是是非人?说是非的那个人就是是非人;他说那个是非人未必是是非人。说是非的,决定是个是非人,现行犯,决定不错,这是我们要知道的,『善护口业』。
【善护身业。不失律仪。】
身要端庄。
【善护意业。清净无染。】
三业当中,以意业为主。意是心,心清净了,身口当然清净。身口清净,心不清净,那是假的,那是装模作样的,最重要的是心清净。所以诸位同修要记住,意业清净是我们往生最重要的一个因素。
【所有国城。聚落。眷属。珍宝。都无所著。】
这是什么?你现在所有的没有贪著,没有的不求,有的没有贪念;换句话说,没有得失之心,这个心才清净才自在。
【恒以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六度之行。教化安立众生。住於无上真正之道。】
我们日常生活当中,处事待人接物,以什么为标准?佛在大乘经典里面教菩萨,六个标准,教六度。处事待人接物,要遵守这六个标准。『布施』,是施舍、是放下,要能舍。舍是什么?把自己的贪心舍掉,布施度悭贪!吝啬的心舍掉,贪爱的心舍掉,什么都能舍。这世间人不敢舍,认为什么?舍掉之后,自己就没有了。其实这个想法是错误的,为什么?你命里面有的舍不掉,你这里舍了,那里又来了;命里面没有的,你保不住,命里头没有。你要把这个道理搞清楚了,你就会放心大胆的去舍,你会很欢喜的去舍,为什么?愈舍愈多,就好像那个钱财放利息一样,它会生利息,愈舍愈多;不舍?不舍就没有了,用完就没有了,愈舍愈多。钱财愈舍,钱财愈多。
所谓是财布施得财富,法布施得聪明智慧,无畏布施得健康长寿。这三种果报都是我们想得到的。我们想有财富,想聪明智慧,想健康长寿,光想果报,没用处!佛菩萨保佑我们得到,没错,佛菩萨保佑,是教你修因。你自己不肯修因,天天拜佛,求佛菩萨保佑你,加持你;如果佛菩萨真的保佑加持你,菩萨是接受你的贿赂,那成什么话,没有这个道理。佛菩萨教给你方法,你依照这个方法去做,你一定会得到。
诸位如果是细心很冷静去观察一下世间出世间,你仔细看看因缘果报,你就晓得佛经上讲的一点也没错。这个事情要想很快的知道,最好念《了凡四训》。《了凡四训》念个一遍、两遍没用处,为什么?这薰习的力量薄弱,不能生效,最好能一口气念三百遍。三百遍念下去之后,你对这个事情会真正的相信,对你一生命运都能够改过来。真相信了,真肯舍了,你修三种布施得三种果报,确实命运可以改转过来。
『持戒』是守法,别人不守法,他的事情,我们自己一定要守法。『忍辱,精进,禅定』。禅定是心里面有主宰,不会随著境异思迁,不会。心有主宰,有方向,不会迷失,不会轻易被别人所动摇,那就叫做禅定。『智慧』,就是我们今天讲的理智。处事待人接物不是感情用事,有理性,这就对了,这样你一生一定会非常幸福、非常快乐,你不会迷失自己,不会迷失方向。自己用这个方法修行,也用这个方法帮助别人。『教化安立众生,住於无上真正之道』,无上真正之道,在本经里面讲就是西方极乐世界。我们只要把这个心安住在六字洪名上就对了。这一句阿弥陀佛就是无上真正之道。
【由成如是诸善根故。】
这一句是总结前面。
【所生之处。无量宝藏。自然发应。】
为什么?你修的有德!我们俗话说他命里头有,他修来的。命里有,命里有大富大贵,他怎么不享富贵?无论在什么环境里面,他还是享富贵。大陆上,文化大革命,遭那么大的劫难,其中也有不少人他不受难的,他就有福。从这个地方看出佛法讲的因缘果报真的是丝毫不爽。人不能不积德,不能不修福,唯有积德修福是真的,再大的劫难,有福的人他还是不遭难,他生活还是过得很平静,还是过得很安稳,可见得积德修善比什么都重要。
【或为长者居士。豪姓尊贵。或为刹利国王。转轮圣帝。或为六欲天主。乃至梵王。】
这是讲积德修善的果报,这是通途所说,你积德修善,必然会得到这样的果报。
【於诸佛所。尊重供养。未曾间断。如是功德。说不能尽。】
这些人在佛门里修积功德,自己得了果报之后,依然来供佛,来供养三宝,所以他这个福德绵绵不绝,生生世世去享受。
【身口常出无量妙香。犹如栴檀。优钵罗华。其香普熏无量世界。】
这是说这一些菩萨们。我们晓得天人身口都有香气,何况是菩萨。西方极乐世界香光庄严,所以这些菩萨们,他们的身口所放的妙香,也是普闻世间,这是香庄严。
【随所生处。色相端严。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悉皆具足。】
这一句是讲色相光明的庄严,这统统是讲果报。
【手中常出无尽之宝。庄严之具。一切所须。最上之物。利乐有情。】
这一句要拿我们一般人常识来讲,双手万能。今天世界科技的进步,过去人决定想像不到的,人可以到太空,可以到月亮那边去,这过去人想像不到。这一些工具都是双手造成的,手出无尽之宝就是这个意思。『一切所须』,众生所需要的东西,他都能制造,他都能发明,都能供应一切众生。『利乐有情』。利是教众生得其便利,乐是享受。
【由是因缘能令无量众生。皆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西方世界阿弥陀佛以及诸菩萨众,各个都是万德万能,确确实实能够帮助一切众生得大利乐。所以十方众生,除非不知道这个事实真相,知道了没有不发心求生净土的。发愿求生净土,就是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上面经文从第四章,第四章是正宗分的开始,一直到这一章,到此地第八章,统统都是讲法藏比丘因地发愿修行。这里面许许多多地方是教我们学习的。所以经要念,念要懂它的意思,意思不要去苛求,求不到的;你念一遍会懂得一点,再念一遍又懂得一点,这是正确的。你懂得多少,就做多少。你把它应用在生活上,把它变成自己的思想见解行为,这叫做学佛,这才与阿弥陀佛同心、同愿、同行。果然相同了,那说老实话,你就是阿弥陀佛,你还不生极乐世界?没有这个道理!所以这个经的解释不要去苛求,你念的遍数愈多,意思明了的就愈多。所以只管去念,恭恭敬敬去念。用清净心、用恭敬心、用真诚心去念,念上个三千遍、五千遍,说老实话,这部经你就会讲了,你讲的跟阿弥陀佛一模一样,为什么?因为你的心变成阿弥陀佛了,你的愿变成阿弥陀佛了,你讲的怎么会跟佛不一样?深说、浅说、长说、短说,无不自在!道理就在此地。
所以诸位同修学讲经,不要去学注解,更不可以跟录音带学。现在有讲经很多从录音带上学,这演培法师讲「录派的」,录派讲经。他最先讲录派的,我不懂,什么叫录派的?从录音带上学的叫录派的,不是跟这个法师学的,找个录音带上学的,这是道听涂说,这没用处。一定要自己去体会,自己真正领会,那讲出来就不一样了,从自性当中流露出来的。前面说修因,修因一定有果报,因殊胜,果就无比殊胜!从第九章以下这是讲果德的成就。「圆满成就第九」。
【佛告阿难。法藏比丘。修菩萨行。积功累德。无量无边。於一切法。而得自在。非是语言分别之所能知。】
这一句是世尊总赞。赞叹阿弥陀佛因地的修行,确确实实不是言语能够说得尽的。
【所发誓愿。圆满成就。】
这是赞叹四十八愿,愿愿圆满了。
【如实安住。具足庄严。威德广大。清净佛土。】
这一句是赞叹他所成就的西方极乐世界。这一句里头特别要注意的,『如实』两个字,是真真实实的,这不是虚假的!与《金刚经》上所讲的完全不一样。《金刚经》上讲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它这个不是虚妄的,完全是真实的。真实跟虚妄,界限在哪里?讲虚妄就是会变的,会变的就是虚妄。你看看我们这个世间,哪一法不变?有情众生生老病死,我们人刹那、刹那都在变化,我们从走进这个门来,两个小时出去,我们身体里面细胞新陈代谢不知道多少个,变化!这就是假的不是真的。动物变,植物也变,矿物也变,没有一样不是在变化的,所以佛讲这个世界无常,这个世间是无常的。西方极乐世界是真常的,它没有变化,没有变化就是「如实安住」,我们这个世间不实在。如实安住,这真正的庄严,具足庄严,那是个清净佛土,这是说他成就,国土成就。
【阿难闻佛所说。】
阿难尊者听到世尊这一番话,他有怀疑,他就说了:
【白世尊言。法藏菩萨成菩提者。】
这个『成菩提』就是成佛。
【为是过去佛耶。未来佛耶。为今现在他方世界耶。】
实际上,阿难哪有不知道的?是代我们而问,我们不知道,他是代我们问的。法藏菩萨成佛了,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是现在佛?是过去佛?还是未来佛?这是我们很想要知道的。
【世尊告言。彼佛如来。来无所来。去无所去。无生无灭。非过现未来。】
这一句是真说,这是给我们说老实话,佛没有过去、现在、未来;佛也没有来去,也没有成与不成。阿弥陀佛如是,诸位同修将来成佛统统如是。这个听起来好像很奇怪!其实的确不奇怪,而是我们天天在打妄想。为什么会有过去、现在、未来?过去、现在、未来是我们妄想里面产生的。
唯识入门的论典是《百法明门》,《百法明门论》是唯识宗入门的一本书。《百法》里面讲时间,时分,讲空间,方分。时分、方分是属於什么法?不相应行法。什么叫不相应行法?它不是心法,与心不相应;心是八识,八识就没这东西,与八识不相应。也不是心所法,五十一个心所法里头没有它,与心所法不相应。它也不是色法,色法是物质,五根、六尘是色法,十一个色法,色法里面就没有这个东西,统统不相应。不相应,那是怎么回事情?拿现在的话来说,就是抽象的观念,不是事实。事实上完全没有,抽象的观念,抽象的观念是从你妄想里面生出来的。如果妄想没有了,这个法都没有。所以这个法一共有二十四类,二十四类不相应行法,这不是真的!
西方极乐世界的人没有妄想,他怎么会有二十四个行法?不可能有。所以诸位要把唯识这个事理搞清楚,你相信佛所讲的,这话是真的。当我们成佛了,你怎么样才能成佛?必须把妄想分别执著统统断掉。妄想分别执著统统断掉,那就是没有过去、现在、未来,也没有来去,也没有生灭,连真妄、邪正、是非、善恶统统没有!这是真的。所以成佛,绝对没有先佛、后佛,没有,成佛绝对是平等的。没有成佛有先后,成了佛之后,没有先后。像江里面水、河里面水,有先后,流到大海里面去没有先后,这先后找不到了,流到海里就没有了。所以佛在经上讲古佛、今佛,是对我们凡夫分别执著上说的,给你讲真话是没有古今,这要知道。先给你说真的,然后再随我们的常识来说。
【但以酬愿度生。现在西方。去阎浮提百千俱胝那由他佛刹。有世界名曰极乐。法藏成佛。号阿弥陀。成佛以来。於今十劫。】
跟小本《弥陀经》上讲的完全一样。这个地方,诸位特别要留意,原来经上从头讲到现在,讲的法藏比丘示现菩萨,修行成佛,是唱戏表演的。为什么?他早就成佛!就像释迦牟尼佛这一次在我们世界上示现一样,三千年前在印度示现八相成道,《梵网经》上说,这是他在娑婆世界第八千次了,他早就成佛!是来表演给我们看的。目的何在?目的是来度众生的,做一个样子给我们看,让我们照他这个样子来学习。原来阿弥陀佛在西方极乐世界也是表演,也是做样子的。
『但以酬愿度生,现在西方』。这个现是示现,就像释迦牟尼佛三千年前,示现在北印度一样,示现成佛的,并不是他第一次成佛。『去阎浮提百千俱胝那由他佛刹』,阎浮提是我们这个世界,就是娑婆世界;百千俱胝,俱胝是十万,印度数目字的名称,就是我们中国的十万,百千十万,那由他翻成亿,实在讲,「百千俱胝那由他」这个数字,就是我们中国人讲的十万亿。那西方极乐世界去我们这个世界十万亿佛国土,佛刹就是佛国土。所以这个百千俱胝那由他就是十万亿。十万亿佛刹的那边,『有世界名曰极乐』,法藏比丘在那边示现成佛。『号阿弥陀,成佛以来,於今十劫』。十劫的时间不长,很短,他示现成佛到现在才十劫。西方极乐世界里面无量无边的等觉菩萨,都是这十劫成就的,这就想到这个世界不可思议!
【今现在说法。】
这也是跟《弥陀经》上完全相同。所以这就是答覆阿难尊者,阿弥陀佛是现在佛,他的寿命很长很长,无量劫!现在才十劫。我们现在去往生,将来在极乐世界,都是元老的身分,为什么?来得很早,十劫我们就来了;他的寿命是无量劫,十劫就来了,岂不是元老的身分。所以我们现在去,太好了,这个时节因缘非常之难得,决定不能错过。如果你这一生错过了,你说我下一生再去,下一生不晓得搞到多少劫去了,也许阿弥陀佛已经灭度了,你还没去得了,那问题就严重了。所以诸位一定要记住,人身失掉之后,你有没有办法保证你来生得人身?好,来生纵然是保证得人身,得了人身,能不能闻到佛法?今天我们这个世间,闻到佛法的人很多,有几个人闻到净土?闻净土的人有很多,有几个人闻到《无量寿经》?诸位一层一层的淘汰,那个机会渺茫的不得了!真的是大海捞针,哪有那么巧的机会一下被你捞住!。
你知道这个事实,才晓得我们今生这个因缘之可贵,这个因缘的希有,决定不能错过!多少菩萨想求这个因缘,求不到;我们今天这个因缘摆在面前,当面错过,那实在太可惜了,所以决定不能错过。把这一桩事情,当作我们一生生命当中第一桩大事来看,不是你不能办,是你不肯办;你说我这里有事,那里有事,万一是到你要命的时候,你还有没有事了?你所有那些事情都是鸡毛蒜皮,都不重要!你说赚钱要紧,我今天不赚钱,没饿死!
我这一次在旧金山,遇到一个也是学佛的同修,这个人也很不错,在旧金山开了个工厂,生意做得很好。去年被人骗了很多钱,人家向他买东西开支票,美国也有空头支票,不能兑现,要告状,打官司也未必能够拿得到,人家没有钱,未必能够要得回来。他跑到台湾去问开心法师,问开心法师可不可以用法律的方法,找律师来把钱讨回来,开心法师反问他一句话,你是不是没饭吃了?他听得懂了,觉悟了,算了,不要,布施掉,这心多安,多自在!没有忧虑了,没有痛苦了。你还没有到没饭吃,你要它干什么?所以人觉悟了,心开意解。学佛要紧,那都不要紧!没有时间,睡觉有时间,跳舞、打牌有时间,打牌打个三天三夜精神好得不得了,为什么不拿三天三夜去念佛去?叫他念佛念经,他没有时间;叫他去玩,他有时间,这都是自欺欺人!一定要觉悟。时间多得不得了,都是自己不会支配,不会去应用。
在台湾,我那个道场有一批听经的,开计程车的,大概有二十多辆计程车。他们那个车上都贴了大字阿弥陀佛,统统都是贴阿弥陀佛的。到我讲经的时候,他们都不开车了,都排在讲堂外面一行,统统都是阿弥陀佛车行的。全都来听经,他们不做生意,他来听经;尤其难得的,他们常常去找地方念佛,一念就是一天一夜、两天两夜,他不要做生意,这不容易!这些人知足常乐,我一天赚个三、四百块钱,够了,今天不要做生意了,他去念佛去、去念经去了。他不会像别人是汲汲去想尽方法去赚钱,他不会,我今天生活费用赚到就不赚了。念经念佛,知足常乐,修自己真正的大事,办自己要紧的事情。不要紧的事情,不办!所以弥陀是现在佛,『今现在说法』。
【有无量无数菩萨声闻之众。恭敬围绕。】
我们再看底下这一章,因为经常我们后面的时间不多,要赶进度,重要的地方我会细说,像这些地方不太重要,好懂,轻描淡写,念念就可以过去了。「皆愿作佛第十」这是我们要学的。
【佛说阿弥陀佛为菩萨求得是愿时。】
这就是释迦牟尼佛当时讲经,给阿难尊者介绍阿弥陀佛修因证果。讲这些事情的时候,当时在会的听众有阿闍王子,这是讲听众里面的一些人。
【阿闍王子。与五百大长者。】
他们这些是一个小圈圈的同参道友。这五百人是个小团体,他们都来听经。
【闻之皆大欢喜。】
听佛讲的时候,非常非常欢喜。
【各持一金华盖。俱到佛前作礼。以华盖上佛已。却坐一面听经。心中愿言。令我等作佛时。皆如阿弥陀佛。】
这些人听经,听到欢喜的时候,他自然就供养佛了,表示敬意,以『华盖』来供养佛。供养佛之后,再坐到自己座位上来听经,心里面有这么一个愿望没说出来;心里头这么愿望,希望我将来作佛跟阿弥陀佛一样,发了这么一个愿。世尊有他心通,他心里才动这个念头,佛就知道了。
【佛即知之。】
佛就知道了,知道他们心里发的这个愿。
【告诸比丘。是王子等。】
这五百人。
【后当作佛。】
以后他们会作佛,这是给他们授记。
【彼於前世住菩萨道。无数劫来。供养四百亿佛。】
这一句诸位要好好的看清楚。这些人善根深厚,从前这些人是菩萨,而且曾经供养四百亿佛。是菩萨,而且在:
【迦叶佛时。】
『迦叶佛』是释迦牟尼佛前一尊佛。
【彼等为我弟子。今供养我。复相值也。】
过去生中,释迦牟尼佛作等觉菩萨的时候,他们是他的学生,这一世释迦牟尼成佛了,他们是以长者王子的身分又遇到了。这里面诸位有没有体会到?李炳南老居士当年讲这个经的时候,他在这一段提醒大家,第一个要注意的,即使你修行成了菩萨,你曾经供养四百亿佛,怎么样?还会退转,菩萨退转成长者、居士,这个退得多厉害!前生的事情完全不知道。菩萨会退转,还有隔阴之迷,这是事实。虽然释迦牟尼佛给他授记,后当作佛,如果他这一生要不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后来虽然要作佛,但是六道轮回还不晓得要轮转多少次,这是事实。所以李老师做了个结论,闻到这个法门,要不发愿求生净土,这个人不是愚痴就是狂妄,提醒我们大家。你细细读这一段经文确实是如此,所以往往人真的是狂妄,不想求生净土,来生我还想做法师,还想做长者,我要来护持佛法,弘扬佛法,你看看这一段,很可怕!一定要求生净土。
【时诸比丘。闻佛言者。莫不代之欢喜。】
这个『代之欢喜』是他们因缘际会特别欢喜,是这一生能够听到释迦牟尼佛宣扬这样殊胜的法门。这个代他欢喜有两重意思,一个是过去善根成熟,一个是这一生得到这个法门,决定成就,不会再退转,不会再轮回了,这才是真正重要!如果不遇到这个经典,你想想看,有什么值得欢喜的?我们想想阿闍王子这些人,再想想自己,自己跟他也差不多,为什么?如果你过去生中,没有像他们这样的善根,你这一生能成得了佛吗?往生就是成佛。这个法门称为难信之法,你看看大家这些面孔,他像成佛吗?他像不像个佛?
成佛,多大的福报!这不是普通人。具足信愿行这三个条件,他这一生成佛,这个人福报是无量无边,一切诸佛都赞叹不尽,这不是修其他法门。修其他法门,说老实话,你还是搞轮回,跟阿闍王子一样,还是隔阴之迷,还是退转,还搞这一套。你修这个法门就决定作佛,所以这个法门叫当生成就的佛法,容易修!易修难信,信它太难,信了的人没有不修,所以信非常非常之难;不信,古人也讲得很好,大经没有能够流通,这大经是指《无量寿经》,小本《弥陀经》里面讲得太简略、太简单了,生信心很难很难。要想叫大家对净宗生起信心,一定要弘扬《无量寿经》。
《无量寿经》在过去没有一个好的本子,弘扬读诵都有困难,所以夏莲居实在讲是佛菩萨再来,虽然是居士身,不是普通人。普通人,诸位想想看,从宋朝王龙舒就开始会集,会集的本子不圆满;清朝初年,乾隆年间彭际清节本也不圆满;咸丰年间,魏源的会本还是有遗憾,这些人都了不起!王龙舒是站著往生的,这其中莲池大师、蕅益大师都是佛菩萨再来的,蕅益大师作的《弥陀经要解》,印光大师对他的赞叹,即使是古佛再来给《阿弥陀经》做一个注解也不能超过其上。
我们知道印祖是大势至菩萨再来的,大势至菩萨对他这样赞叹,那蕅益大师是什么人?他要不是阿弥陀佛,准是观世音菩萨,否则大势至菩萨这样赞叹还得了?连莲池、蕅益都没有能够会成一个圆满的《无量寿经》,我们从这个地方去想夏莲居是什么人?会成这个本子,确确实实是五种原译本的集大成,最完美的,最善、最美的《无量寿经》,这是诸佛菩萨再来,利益我们当代众生!众生愈是有苦难,佛菩萨悲心愈重,应现其前来帮助我们,脱离苦海!当然这里面得有两个条件,第一个条件是你过去世有深厚的善根,就是像阿闍王子与五百长者,为什么?听了之后,真正生欢喜心,这是你的善根现前;第二个是三宝加持,冥冥当中加持我们,使我们听了之后,很容易接受、很容易理解,能够克服一切困难,依教修行,这是三宝加持!这两种因素,我们这一生才永脱轮回,圆成佛道,这个因缘希有难逢。我们今天就讲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