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乘无量寿经(当生成就第一法门) - (第二集)
大乘无量寿经(当生成就第一法门)  (第二集)  1990/7  香港  档名:02-008-0002

  诸位同修,请掀开经本第十一面第一行,经题: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

  这个题我们可以把它分为九个段落来介绍。题目就是一部经的总题,一部经的名题,全经也就是这个经题的细说。就像一篇文章一样,看到题目我们就晓得这篇文章的内容,经题也是如此。

  本经的经题也是会集的,下面(就第二行以下)所列的是现存五种原译本的经题。夏老居士的会集实在是天衣无缝,他会集得太好了。你看王龙舒居士的会集本用的题目叫《大阿弥陀经》,题是自己定的。这个《大阿弥陀经》没有依据,自己造的题目,这也是后人不满的地方。前清彭际清居士他的节本叫《无量寿经》,《无量寿经》跟原译本的经名相同,我们看到这个题,不知道是原译本还是他的节校本,分不清,这也令人疑惑。第三种是魏源居士的会集本,他加上《摩诃无量寿经》,这个摩诃也没有依据。我们看看夏老这个本子,他用第五个名字,第五种是宋译的,宋译的本子叫《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经》。他取前面的名题,把「经」字略掉了,然后下面再接上《清净平等觉经》,就是第一个经题,把两个经题会合起来,重复的地方去掉,会集得天衣无缝,所以这个经题它有来历的。这个会集实在讲,不仅是将本经原来的五种译本全部包括了,甚至於丧失的七种译本都不出本题之外。这题会集得好,自己没有加一个字,没有改动一个字,这是非常非常的难得。

  现在我们就依照经题跟诸位一条一条的来介绍。先说『佛』,佛这个字是印度梵文翻译过来的,是属於音译。中国人自古以来喜欢简单,印度人喜欢罗嗦。我们中国人喜欢简单,无论是言语文字要求的标准是简要详明,简单扼要还要详细、还要明了,这才是符合标准。所以「佛陀耶」后面的尾音统统省掉,只用一个「佛」字就可以了。这个字是觉悟的意思,所以翻成觉者,就是觉悟的人,佛是一个觉悟的人。中国的文字,自从佛教传到中国来之后,我们造了不少的新字。古时候字汇少,这个字就是佛教传到中国来之后,专门造的字,这个字是佛学的名词。没有人字的那个「弗」是我们中国古字里面就有,音相同,这个佛是一个人,所以就加了一个人字边,取弗的音,这个字是这么来的,是一个新字。

  觉悟又分为三条,第一个是自觉,第二个是觉他,第三个是觉满,满是圆满。自觉是对凡夫说的,凡夫不觉。因为凡夫不觉,显出佛的大觉。这觉的是什么?本经经题下面都是觉悟的内容,我们留在下面再讲。简单的说就是宇宙人生,或者再说得明白一点,就是自己以及我们自己生存的环境。几个人认识自己?有几个人能认识环境?如果对於自己、对於环境真正认识、明了而不迷惑,那这个人就是觉者,这就是自觉。觉他,是对二乘说的,二乘是小乘,阿罗汉、辟支佛这一类的人有自觉,但是不能觉他,不肯帮助别人,不能帮助别人;换句说,他自觉虽然觉,觉悟的程度不深,不像菩萨,菩萨自觉又能够帮助别人觉悟,我们中国俗话说「教学相长」,佛门里面常讲「师资道合」。老师固然可以帮助学生,学生也能够启发老师,两方面互相帮助,所以是相长;学生长智慧,老师也长智慧。这是讲觉他不同於小乘人。菩萨虽然自觉觉他,没有圆满,一定要到圆满,这才能称之为佛。

  说到这个地方,佛门里面讲阿罗汉、菩萨、佛,拿现代的话来说,就是三个学位的名称;我们现在大学里面的学位,学士、硕士、博士,这是三个学位。在我们中国古代的学位,最下一层的称之为秀才,举人,进士,三个学位;进士相当於现在的博士,举人相当於硕士,秀才相当於学士,在佛门里称为罗汉、菩萨、佛。佛是在佛门里面学位最高的一个称呼,这是我们必须要把它搞清楚的。所以佛是一个普通的名词,谁要是修到觉行圆满,他就可以称之为佛。佛并不是他自称,大家都尊称他叫做佛陀,此地是指我们的本师释迦牟尼佛。这部经是释迦牟尼佛为我们说出来的,这是「佛」的意思。

  第二个是『说』。说是喜悦,就是欢喜。诸位要知道,人在欢喜的时候他才会说,不欢喜的时候不愿意说话。中国俗话常讲「话不投机半句多」,他半句都不肯说,投机就是欢喜,所以说是喜悦的意思。在中国古时候这「说」跟「悦」是同一个字,我们读《论语》,《论语》一开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那个念悦,实际上是什么字?是个说字,古时候说念悦。悦是悦所怀,心里面的愿望,遇到有机缘成熟,他可以吐露出来,这最欢喜的事情。

  佛的愿望是什么?是希望一切众生都成佛。成佛这个名词,诸位一定要把它记清楚,成佛就是成就圆满的觉悟。对自己、对人生、对宇宙没有一样不明白,没有一样不清楚,那就叫成佛。所以成佛是什么?实在讲,学佛的人很少能答得上来,这要搞清楚。成佛有什么好处?为什么要成佛?总得要搞清楚。佛既然是帮助一切众生圆成佛道,现在看看众生机缘成熟了,什么叫成熟?佛把这个方法道理说出来,听的人他能相信,他能理解,他能够依照这个方法修行证果,这就叫成熟,这个机缘成熟了。所以机缘不成熟,就是给你讲,不相信;或者是信了,信了也不肯照做,那叫机缘没成熟。

  此地所讲的机缘,跟一切经里面所说的不相同,为什么?佛讲一切经,那个机缘不是究竟的机缘。看到给你说个道理,你能接受,你也很喜欢,你也能懂,可是这个方法修学,将来得什么样的利益?不堕三恶道,得人天福报,这是利益。可以帮助你生天,或者帮助你超越三界证阿罗汉果,那比生天好得多,天还要搞六道轮回,或者再高一点帮助你成菩萨,佛的心愿不圆满,佛是希望你成佛!看你的秉赋、善根、福德,你的缘没成熟,你成不了佛。唯独这部经,佛是看这些众生当中有大根机的人,他现在成佛的机缘成熟了,这还得了!所以佛要为我们说明立刻成佛的方法。

  所以说这部经跟佛说一切经,那个喜悦的心情完全不相同。说老实话,佛讲《法华》,讲《华严》,都没有讲这个经欢喜。昨天我跟诸位报告过,《华严》、《法华》是究竟但是不方便,不是法身大士没法子接受。唯独此经究竟方便,博地凡夫、罪业的众生都能够在一生当中圆成佛道,所以讲它的好处利益,绝对不在《华严》、《法华》之下;讲它修行的方便,那是《华严》、《法华》不能跟它相比,你才知道这个法门的殊胜,这个法门的好处。

  所以蕅益大师在《弥陀经要解》里面,跟我们讲「佛说」,他讲「说」这个字,「佛以度生为怀,众生成佛机熟」。我们看看在座的诸位,你们成佛的机缘成熟了吗?这部经就是教给我们成佛之道,成佛的道路,所以为我们说出难信之法。难信能信,这是大善根,确实连文殊、普贤、等觉菩萨都羡慕、都佩服。这是希有的善根福德,佛才为我们说出这个法门,这是因缘。善根、福德、因缘三个条件具足了,我们可以在这一生当中,证到究竟圆满的果位,往生不退成佛一次完成。将来讲到经文里面我们还可以看到,在发起序,是第三章当中会再详细跟诸位报告,你才晓得佛的欢喜。

  第三段『大乘』。这个法门不是小乘。「乘」是比喻的意思。古时候交通没有我们现在这么样的方便,大乘就像大车,像《法华经》上常说的大白牛车。这大白牛车是什么?就是我们现在所讲的马车。马车最大可以坐十几个人,鹿车、羊车只能坐一个人,这是小乘。现在的大乘,火车!我们在国外现在看到火车,在美国一列火车,那个车厢差不多都是一、二百节,太长、太长了,几哩路长。现在在国外,火车已经不是普通一般的交通工具,因为一般人不坐火车,火车都是做运货用。佛在经上用这个字是比喻说,就是运载的意思,从六道生死轮回的这一边,把我们运送到菩提涅盘,不生不灭,所以比喻为车乘。在净土宗来讲,是从我们娑婆世界,把我们运送到西方极乐世界,取这个意思。如果从教理上来说,本经明白的开示「能念之心本来是佛」,这是能乘大;起心念佛,念念作佛,这个意思到后面经文里面再跟诸位详细的讲解,这是所乘者大。因此本经所讲的大乘,实在是大乘当中的大乘,绝对不是其他大乘经能够相比的。

  第四段是『无量寿』。念佛法门诸位要记住,绝对不是自了汉,它是属於究竟圆满的大乘法门。「无量寿」梵语就叫做「阿弥陀」,翻成中国的意思叫无量寿。「阿弥陀」是梵语,不但是梵语,而且是密语,跟密宗的密咒没有两样。如果讲密宗的神咒,「阿弥陀」才是所有神咒当中的咒王,没有任何咒语能够超过它的。它是咒语里面的总持法门,是个总纲,意思是无量无边。阿弥陀要照字义来翻,「阿」翻作无,「弥陀」翻作量,就是无量的意思。略而言之,智慧无量,福德无量,幸福无量。如果现在人来讲,你的财富无量,你的眷属无量,你的威德无量,没有一样不是无量的。可是在一切无量里面,哪一个无量是根本?是寿命。如果寿命没有了,你所有那些无量有什么用?不全都落空了。所以一切无量当中,是以寿命为主。你有无量寿,那一切的无量你才能享受得到。所以在无量当中,佛特别给我们讲解最主要的「无量寿」,其次,用一个「无量光」,光明遍照,就把所有一切无量都包含了。所以用无量寿、无量光来解释。

  翻成「无量寿」是其中一个最重要的、最主要的意思。这是西方教主的德号,实在说,也是我们自性的名号。禅家叫真如本性,净土宗叫无量寿,无量寿就是真如本性。所以西方教主直接用本性性德作为名号,名号功德不可思议。尤其在本经显示出阿弥陀佛从因地修行、发愿,以及果地上的种种成就,极乐世界依正主伴。这部经所说的,统统在这个名词之中,不但阿弥陀涵盖全经,实在讲「阿弥陀」三个字它是无量!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一切法,没有出「阿弥陀」之外。不仅释迦佛所说的,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如来所说无量无边的经论,也出不了这一句之外。这样你才能体会到这句佛号的功德不可思议,你还要念什么咒?还要念什么其他的佛名?不要念。

  念一佛名,这一佛名就是阿弥陀佛,就是念一切佛名,一尊佛都有没漏掉。《华严经》上「一即一切,一切即一」。我当年讲《华严》,费了好多的力气去讲这一句,我自己也搞不清楚,听的人还能听清楚吗?以后归到净土才恍然大悟,《华严经》上讲的一是什么?阿弥陀!阿弥陀就是一切,一切就是阿弥陀,这才真正搞明白、真正搞清楚了,不容易。所以我劝同修们,真正修行,二六时中念这一句阿弥陀佛就够了。十方三世一切诸佛所讲无量无边的法门,你是统统都念到了。一切即一,真正不可思议!我们所要求的求什么?就是求个阿弥陀。所以阿弥陀在此地是我们所求的。阿弥陀就是本性,也就是性德。本性无量无边的功德,我们求的是这个。

  第五段『庄严』。庄严要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美好。无量寿是体、是理,庄严是相。果然会得无量了,你的身心怎么会不快乐?表现在外面自自然然是圆满幸福,这是庄严的意思。本经佛给我们说「一向专志,庄严妙土」,用什么来庄严?佛在一般经典里面常常给我们讲,这三界统苦!苦哪有庄严?欲界里面有苦苦,有坏苦,有行苦;色界虽然没有苦苦,有坏苦、有行苦;纵然生到无色界天,这身体、形状都不要了,我们今天所讲灵界,他还有行苦,行就是刹那生灭,他不能永远保持住,这哪里能谈得上庄严!庄严究竟从哪里来?还是《华严》上讲的一。《华严》讲的庄严是一真法界,一真法界庄严,一真法界是不生不灭,一真法界是法性土,跟我们这个世界不一样。我们这个世界,唯识里面讲得很清楚,是阿赖耶识的相分,五阴变现出来的境界,所以这个境界有成住坏空。如果说法性里面变现出来的,成住坏空就没有了,那叫法性土,这不可思议,绝对不是我们世间人常识、思惟能够达得到。为什么?因为思惟也是生灭法,用生灭法想证得不生不灭的境界,这是不可能的事情,佛在《楞严》上讲得很透彻。

  本经里面教给我们「一向专志,庄严妙土」,这个妙就是在一句阿弥陀佛。前面跟诸位说「能念之心」是我们的本性、是本觉。《观经》上讲的「是心是佛,是心作佛」。能念的那个心是佛,所念的这一句佛号是作佛。你看本来是佛,现在要作佛,哪有不成佛的道理!它这个法门妙,就妙在此地。所以念佛的心是清净心,念佛不能掺杂著妄想,不能掺杂著有希望。譬如说经上教给我们要念到一心不乱,我一面念佛,一面想著,怎么我还没有到一心不乱,阿弥陀佛。这个人一生永远不会得一心不乱,为什么?一心不乱是个妄念,念阿弥陀佛,里头还有加个妄念在里头,这怎么能成功?有人念佛想求生西方极乐世界,这一面念佛,一面想著我要求生西方,这也不行,也打闲岔,夹杂!

  一句阿弥陀佛决定不许可夹杂任何的妄念,夹个一心不乱是妄念,夹杂著求生西方也是妄念,夹杂著我见阿弥陀佛也是妄念,夹杂著我要见个莲花还是妄念。所以一句佛号念到底,什么念头都没有,念到功夫成就了,心清净了,瑞应自然现前。现前之后怎么样?现前之后还不要去理会它,《金刚经》上说得好「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见如不见,根本就不动心,还是一直念下去,什么境界现前统统不要理会它,这就是庄严妙土、庄严众行。日常生活当中,处事待人接物就是一个阿弥陀待人就行了,这个阿弥陀真正不可思议!

  中国人在大乘经典里面,可以说没有不推崇《金刚经》的,这是因为六祖大师在《金刚经》上开悟。《金刚经》难懂也难讲。《金刚经》上实在讲是两大问题,须菩提尊者向释迦牟尼佛提出来的「应云何住,云何降伏其心」,这两大问题。「应云何住」就是我们心要安住在哪里?你看禅宗慧可大师立雪断臂求达摩,求什么?求他安心,心不安!第二个问题「云何降伏其心」,降什么?我们的妄念,妄念怎么样能把它降伏住?能把它止住?须菩提尊者提出来,释迦牟尼佛给他解答,教给他,说了那么多,我们看起来不懂,不知道佛说了些什么?你们有人早晚课念《金刚经》,念了不少年了,你那个心安在哪里?你的妄念有没有降伏?如果这两个目标都没有达到,那你那个经叫白念。所以须菩提说老实话根性不利,机缘没成熟!如果释迦牟尼佛要碰到我们这些人,我们要问他:佛陀,我们这个心要安在什么地方?他老人家一定「阿弥陀佛」。应云何住?「阿弥陀佛」。不就解决了,哪有那么麻烦?这是对第一等根机人说的。由此可知,须菩提尊者差远了。

  诸位同修在这个地方能够省悟这一句阿弥陀佛庄严众行。经上又告诉我们,「我已成就庄严佛土,清净之行」。这是法藏也就是阿弥陀佛在因地上,他在修行证果,对他的老师世间自在王报告当中所说的一句,所以行要清净。清净行怎么个修法?给诸位说要从心地起修。心清净,身自然就清净,语也清净了,三业清净。我们看这个画的佛像,塑的佛像好像没有,画的佛像,佛顶上圆光上面常常有三个字,这三个字是用梵文写的,它的发音叫「唵、阿、吽」。这三个字是什么意思?就是三业清净,身、语、意三业清净。清净就是佛,所以最重要的是心清净。心要怎样才能清净?要离一切执著妄想。佛在《华严》上告诉我们「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换句话说,一切众生本来成佛!现在为什么搞成这个样子?他老人家把这个病根给我们一语道破,「但以妄想执著而不能证得」,这就是众生不能成佛的根源。

  真正会修行的人从根本修。根本是什么?妄想执著。妄想执著去掉了,那你就是佛,本来是佛!所以千经万论无量法门修的是什么?学的是什么?无非去妄想执著而已。净宗的方法就是用一句佛号,这妙极!下手是执持名号,我执著,执著这个名号,用这个执著破一切执著,以毒攻毒的方法,这是从有门入。念到一切执著都没有了,这一句佛号也不执著了,从有入空,空有不二,空有是一不是二,这个法子妙!比起其他任何的方法来得容易,所以说是易修难信,这才是真实的庄严,才能达到真正的美好。

  所以「大乘、无量寿、庄严」这三句,都是属於真如本性里面的事。无量寿是体,是本性之性体,大乘跟庄严都是它的德用,是它的相状。在这教学它所显露的是大乘法,在受用里面这是庄严,无比的圆满,真实的美好。可是性德一定要有修德,性德才能够显露。要不修,不修虽然有,本性里面有具足大乘无量寿庄严,透不出来,不得其用。下面三句就讲修德,『清净,平等,觉』。

  首先讲「清净」。清净是身语意,离一切恶行、烦恼、染污,这才叫清净。今天在世界上,许许多多的国家人民都警觉到环保的重要,环保是环境保护,为什么要提倡环保?环境有严重的染污,大家都警觉到了。其实环境染污是外表,是标不是根本,根本现在大家还没发现。根本是什么?人心的染污,这不得了!如果不从心性染污上来做保护的工作,外界的环境保护能不能收到效果?给诸位说,决定收不到效果,白费力气。今天要讲到心地保护,唯有佛法。在过去我们中国儒家、道家(不是道教)也是积极於防范心地的染污,这个功德非常之大,值得赞叹。现在孔孟的书大家都不念了,如果用儒家教学的方法来挽救世道人心,最快也要三十年到五十年才能见效。恐怕三十年、五十年这世界毁灭了,来不及了。要挽救这个世界从哪里做起?唯有佛法。而佛法当中,说实在的,唯有净土。净土是讲心地清净,心净则土净,这是一服特效药!

  我第一次到香港来讲经,也就在此地,是一九七七年,我在此地住了四个月,讲《楞严经》。在白天,我就看图书馆这些书,我特别留意印光大师弘化社出版的这些典籍。因为印祖是我们净土宗近代的一位祖师,是我们大家非常景仰的人。他把所有的供养全部印经跟大众结缘,我对他老人家的行持非常之仰慕。无意当中发现弘化社印的《感应篇汇编》、《了凡四训》、《安士全书》这三样东西,他印了几十版,我看后头版权页排的密密麻麻,二十几版、三十几版,而且每一版的数量少的是两万册,多的是五万册、六万册,我看之后吓了一跳。我略略估计一下,这三种书至少印过三百万册。这三样不是佛书,佛经他印的没有这么多,纵然这是再版多次,而且每一版也不过是二、三千册而已,五千册、一万册的很少,唯独这三种书印的数量那么多。

  这是给我一个反省的机缘。我明了了,古德常常教给我们持戒念佛,戒经现在没人讲了,自己看也看不懂,那戒到哪里去学去?原来他老人家用这三部书代替戒律,所以一生极力的弘扬。我体会到这个意思,所以那一年我回到台湾之后,我也提倡印这三种书,印了五万多册。不但印了,我还在台湾到处去宣讲,我讲《感应篇》,我讲《了凡四训》,在中国佛教会我也讲这个。有一天有一个老法师,那个时候还不老,现在老了,我是在中国佛教会的大专佛学讲座,我开的科目就是开的《感应篇》。我下课的时候,这位法师就来告诉我,他说:你讲经讲了这么多年了,大家都很赞叹。他说:你怎么讲外道的东西。我听了奇怪,我哪里讲外道?他说:那《感应篇》不是外道是什么?我说:你提的是这个。我说:它虽然不是佛经,但是佛的法印印上去了,你知不知道?他说什么法印?我就告诉他: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这是不是法印?他也很聪明,他一听了之后脸就红了,赶快就跑走了。你们想想印祖提倡这三样东西,你看看它的内容是不是「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

  佛法不专制,佛法不自大,所以佛经有五种人说。除佛之外,佛的弟子,仙人,化人,像道家所讲的这个,只要符合佛的宗旨,佛一概都承认跟我讲的没有两样,都能称之为「佛经」。所以一般小乘经三法印,无常、无我、涅盘,符合这个,外道所讲的,佛也承认这是我所说的。大乘法所讲的是实相,实相就是事实真相,佛给我们讲的都是事实真相,只要符合事实真相,佛都承认这跟我讲的没两样,怎么能把它看成外道?我在大专讲座开这门课,是印祖在先,我是有例可援,不是我开头第一个!我在老法师传记里面看到的,在清朝末年的时候,定海县的知县请印光法师到那里去弘法,他老人家是在那里讲《文昌帝君阴骘文》,他讲这个东西,他不是讲佛经。所以我看到这一段有例可援,这不是我开头,印光大师开头,你要责备,去找他去责备去,你不能找我,他做的榜样在先,我是跟他后面做的。

  所以诸位同修要明了印祖的苦心,真正要救我们这一代!所以我印这个册子,这本《无量寿经》,这个本子是李炳南老居士注解的本子,他注得很简单,注得很好,后面我就把《感应篇》、《文昌帝君阴骘文》都附印在这个后面,为什么?这是一面镜子,每天念一念,我有没有犯这个过失?戒经,如比丘戒,你没有受过比丘戒,你不能看,比丘尼戒没有受过的也不能看。这是人人可以看,决定没有障碍,持戒念佛!

  所以佛门里常讲开悟,大家对开悟这两个字觉得很玄,不晓得是什么意思。我在洛杉矶讲经,洛杉矶有五个年轻人,密宗的仁波切、活佛喇嘛在那边讲经,给这五个人授记,说他们开悟了,所以这五个人就贡高我慢。我在这里讲经,讲完之后他来问我:他有没有开悟。我就很老实说,你们没有开悟。他们就很生气,他说喇嘛都给我们授记说开悟了。我说:我没有开悟,你来问我有没有开悟,你决定没有开悟。你开悟了,还会来问我吗?气跑掉了。胡造谣言!什么叫开悟?开是开始,悟是觉悟,你知道你自己的毛病,就叫做开悟。我们自己的过失自己不知道,所以《了凡四训》、《感应篇》好,《文昌帝君阴骘文》也好,读一读,看看我有没有这些毛病,拿这个来检点自己的过失,这是叫自己开悟。知道自己过失之后,把这些过失改过来,这叫修行。行是行为,行为包括身、语、意这三方面。身是造作,我们一举一动,口是言语,意是起心动念,有没有过失?知道过失,把这个过失改过来,这叫修行。

  修行是修正身语意三业的行为。念经、念咒是不是修行?如果只念经,只念咒,心里妄想、分别、执著、烦恼还是一大堆,还统统都在,那叫什么修行?念经、念咒比骂人强一点而已!真正一个开悟了的人,我说几句不好听的话,他还会发脾气,你们想想看他有没有开悟?所以现在年轻人,不要看他受了高等教育,得了硕士、博士,愚痴!听骗不听劝,认假不认真,到处都是,这真是佛在经典上常讲「可怜悯者」,真正可怜。捧他,他很高兴;说他的毛病,他心里很难过,他就受不了,这哪里是个修行人?所以修行,清净心是我们最重要的一个条件。更应当要明了,心地的染污比环境染污严重得太多。

  过去我们读《弥陀经》,本经里面也有,佛给我们讲「五浊恶世」,我们对於这一句经文感触都不深,现在再看这一句经文,感触就很深了,浊是什么?浊就是染污、染著;恶是什么?恶是造恶业。心地染污他才造恶业,恶业就是十恶。今天你看电视、广播、报纸、杂志,你这一打开里面就是身,杀、盗、淫;口,妄语、恶口、两舌、绮语;意,贪、瞋、痴。你看现在这些就都是这东西。所以我劝真正修行的同修,不要看报纸,不要听广播,也不要看电视。为什么不要看?统统知道,还有什么看头,全世界这些报纸、广播还不就是这十恶;除了十恶之外,你们还有没有发现到新闻,没有,就是这个东西。这些东西我们太清楚了,还看它干什么?念阿弥陀佛,修清净心重要。

  所以古人讲的「知事少时烦恼少,识人多处是非多」。你要知道那些事情干什么?要认识那么多人干什么?没有必要!现在说老实话,认识人多了,人情很多。我听台湾一些同修说,台湾生活很苦,什么人情分子太多了,所以到美国去,这一笔开销可节省下来了,因为美国没有这个人情应付。像这些地方都要觉悟,觉悟了,这就开悟,决定不迷惑。心自在,身就自在了,那就叫庄严,那就叫幸福。在这个世间没有分别、没有执著、没有忧虑、没有牵挂,你说那多舒服。别人能做到,我们也可以做到,问题就是你肯不肯去做。

  《华严》里面讲的「一即一切,一切即一」,我刚才只说佛的名号。在真正功夫上来讲,给诸位说,「一」就是清净心,只要你得心清净了,给诸位说一切都得到了。一切法都是清净心里面变现出来的,《华严》里面讲的「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四圣法界是清净心造的,六凡法界是染浊心造的,我们今天想超凡入圣,把染浊的心变成清净心就成功了。佛所说的这一切法我们信得过,为什么?理上正确。

  第七段「平等」。佛在经上讲「平等者,名为真如;乃至平等者,即是不二法门」。平等跟清净关系非常密切,清净决定平等,平等才会清净。心对人、对事、对物要有高下,要有不平,你的心怎么会清净?不可能清净。心不清净,我们求生净土就是障碍,这一点不能不重视。所以念佛人一定要以清净心处事待人接物。别人对我不平等,他是凡夫,他在搞六道轮回,那是当然之理,我不用清净平等心待人,我不能往生。想想自己无始劫以来,生生世世念佛没能往生得了,原因在哪里?就是处事待人接物看不平,所以把这个事情耽误掉了。这一生真正明了、真正觉悟了,不管别人怎么对我,我只用一个真诚的心待人。

  切记!我们在这个世间没有几天,何必跟人家争长争短?他搞轮回,我再不干这个傻事了,我要想超越,不要跟凡夫一般见识。一般见识就是凡夫的心不平,这叫凡夫。我们今天会用真心,真心离念,念是妄念。真心里面没有妄念,妄念就是妄想执著,没有这个东西,所以一定要修平等。清净平等就是觉,觉就是不迷,所以这三句就是三宝。三宝是佛、法、僧,佛是觉的意思,法是正的意思,僧是净的意思。六祖大师在《坛经》里面讲的,我曾经在此地讲过《六祖坛经》。六祖大师在《坛经》里面讲三皈依,不是讲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他老人家讲「皈依觉,皈依正,皈依净。觉而不迷,正而不邪,净而不染」。清净就是净而不染,平等就是正而不邪,觉就是觉而不迷。经题上明明具足三宝,这是我们真正的皈依处,是我们修行的总纲领,也是行门最高的指导原则。佛法修的是什么?修的是觉正净。在我们这个经题上修什么?修清净平等觉。用什么方法来修?用执持名号,用南无阿弥陀佛这一句名号来修清净平等觉。

  黄念祖老居士在《无量寿经注解》里面,综合古德说「平等觉」,可以归纳有四个意思,第一个意思是「平等普觉一切众生」,也就是一切众生平等成佛的方法,这不可思议!一切众生,上面是等觉菩萨(等觉菩萨还是众生,没成佛都叫众生),下至阿鼻地狱,九界有情,九法界有情众生平等成佛,这不可思议!这部经就是讲九界平等成佛的理论与方法。我们凡夫一身的罪业,念佛生到西方极乐世界,马上跟文殊、普贤、观音、势至平起平坐。为什么?平等。为什么平等?人家修了那么多劫了,他不管修多少生多少劫,他怎么往生的?信愿持名往生的,我罪业再重再重,我也是信愿持名往生的,我们往生的条件完全相同,到西方极乐世界待遇怎么可以不同?因同果也同。论别的修持,我们比不上文殊、普贤,论到西方极乐世界条件,咱们完全平等,你也是信愿行去的,我也是信愿行去的。西方极乐世界是平等世界,它是平等的因,平等果。所以这是难信之法。你要真正把这个道理参透了,你就不会怀疑,才知道完全相同。

  譬如说,今天从香港到美国我们乘飞机,我也是这张票,你也是那张票。我是个穷光蛋,人家帮助我,给我一张票,你是个百万豪富,我们坐在那里,还坐在一个位子上,为什么?你那个富有不谈,咱们这张票是一样的,就这么回事情。所以到西方极乐世界,不论九界你是在哪一界,统统是信愿行这个条件去的,这是平等的因证平等果。所以这个经、这个法门是平等成佛之法。这第一个意思,平等觉。

  第二个意思是「以平等法觉悟众生」,这个意思就更广了。这个法子是阿弥陀佛提倡出来的,十方一切诸佛本愿都是希望一切众生早一天成佛,愈早愈好。但是没有想出方法出来,阿弥陀佛想出来了,所以一切诸佛都赞叹。这一切诸佛都想,这样我们省事了,度众生省事了,不要自己麻烦,只要把这些众生介绍到西方极乐世界去就成了。由此可知,十方世界诸佛如来他们用什么方法度众生、成佛道?统统是劝导所有一切众生念阿弥陀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这就好比阿弥陀佛在西方世界办了一个佛教大学,十方诸佛都是阿弥陀佛派在各地去招生的人,所招的学生统统送到西方极乐世界。世尊在本经里面赞叹阿弥陀佛,称之为「光中极尊,佛中之王」,这是释迦牟尼佛对阿弥陀佛的赞叹,我们要记住。

  所以这一部经是平等法门觉悟众生,也就是对九界一切众生圆成佛道的平等法。平等法是至高无上的法门,实在是不容易遇到!虽然这个法门普遍流通,也有不少人在读诵、在念佛,可是他的信不真,怎么说?他还要信别的方法,念《弥陀经》,还要念《金刚经》,还要念《药师经》,还要念《大悲咒》,还要念《楞严神咒》,每天早晚课都是十几样东西念得不亦乐乎。这说老实话,没有信!信有那么一点点而已,愿是更没有了,真的要有愿怎么会搞那么一大堆?行是半有半无,这样的人怎么能成就?怎么能往生?

  真信切愿。莲池大师晚年说的那个话,我是深深有体会。莲池跟蕅益在早年时也是博学多闻,也是搞得很多,晚年的时候真正觉悟,只念一部《阿弥陀经》,只念一句阿弥陀佛,什么都不要了。所以他说出「三藏十二部让给别人悟」,这才叫彻底觉悟了,成为一代祖师。不是彻底觉悟,他不可能统统放下。所以真正念佛人家里佛堂只供一尊阿弥陀佛,顶多西方三圣,不能再多了。经书只有一本《阿弥陀经》,或者我们今天提倡的大本《阿弥陀经》,就是《无量寿经》。《无量寿经》跟《阿弥陀经》是同部,是一部经不是两部经,一个说得详细,一个说得简单,它是属於同部的。

  一部经,一句佛号,其他什么都没有。香花、水果要不要供?不要。不搞客套、客气的,用不著,一柱香、一杯水就够了。水是什么?水代表清净平等觉,代表这个。水,净水,清净;水平不起波浪,平等;水把外面境界照得像面镜子一样,觉,不迷。所以这一杯水是代表清净平等觉,是代表这个意思。诸位机会很多,你到苏州灵岩山寺看看印光法师住的那个地方,看看他的佛堂,你就明了。你看他佛堂供的是些什么东西?那叫真修净土!佛堂里头花花妙妙,布置得很好看,那都不想走,不想到西方极乐世界去。我这个佛堂很庄严,舍不得离开,信愿行三资粮都不具足。这些地方我们要细心去体会,认真的去修学,认识这一部经是十方如来度众生的平等经,令一切众生平等成佛。

  第三个意思「平等觉就是一切诸佛如来的别号」。你想想看哪一尊佛不是平等觉?不是平等觉,他怎么能成佛?所以说是如来就是无上的正觉,我们常讲的「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无上正等正觉。第四个意思是专指本经,「平等觉就是阿弥陀佛的别号」,阿弥陀佛也称之为「平等觉佛」。觉就是佛,这是佛的意思,阿弥陀佛称为平等觉。所以平等觉有四个意思。

  末后一个字是『经』。经,这个字在这边讲过很多遍,略略的提一提就可以了。在《华严》里面,经讲十个意思,这是讲的相当的圆满,讲得很详细。通常一般讲经比较简略一点说四个意思,「贯、摄、常、法」。贯是贯穿的意思,如果用现代话来说,就是它的理论,它的章法结构,它有组织、有条理、有层次,一丝毫都不紊乱,这就是贯的意思。在佛门里面特别是科判,科判就是贯的意思,科判一分析下来,你就能够看到这个文章不能少一句,少一句怎么?断掉了。你也不能加一句,加一句怎么?累赘了,没有必要。它这个文章写的是恰到好处,这是好文章,思想体系非常的严整,这是贯的意思。不像现在人写的报纸杂志上的文章,你把它删掉一段,它还是能看得通,你加上几句也可以,贯这个字就做不到了。贯这个字是不能增加一个字,也不能减少一个字。贯穿所说之理。

  第二个是「摄」,摄是摄受所化之生,摄受众生。摄受用现代话来说,就是它有一股吸引的力量,你接触之后就欲罢不能。好像那个磁铁一样,它能够吸,它有吸引力,有这么大的力量。确实好的文章愈读愈欢喜,所以说是百读不厌,这就显示它有摄受的力量。不好的文章绝对不会想从头再去看第二遍、看第三遍,为什么?它没有这个味道,没有这个力量。好的文学名著看个十遍、八遍还有味,二十遍、三十遍不想看了,没味道了。这是世界文学名著,它的力量也只有十几遍、二十遍,再就不想看了。百遍、千遍的,那是佛经。儒家、道家的经典,像四书五经确实百读不厌,读一辈子都不会厌倦的。佛经是生生世世读不厌的,从你初发心到你将来三大阿僧只劫成佛,你还是念不厌。为什么?因为它是从真如本性里面流露出来的,这是属於性德。我们读诵是修德,性修不二!这是摄的意思。所以这个经典,特别是这一部《无量寿经》。诸位要认真去读,五百遍以后我要劝你不读都做不到了,为什么?味道尝到了!得要五百遍你才能尝到这个味道。味道尝到之后,那你那个清净平等觉慢慢的就会现前了,庄严无量寿你就很有信心。

  第三个意思是「常」,常是讲古今不变,这是真理,永远不会改变的。第四个是「法」,法是法则,远近同遵;远是古时候,近是现代。不但是古今,特别是本经,尽虚空遍法界九法界众生,如果遇到都会依照这个理论方法修学,一生当中圆成佛道。可以说千经万论不是平等法,释迦牟尼佛说法四十九年,讲经三百余会,平等法只有这一个。《华严》虽好,它是度法身大士,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不是法身大士,没分,这就不平等。阿含、方等只度权小,不能度法身大士,也不平等。唯独这个经上可以度等觉菩萨,下度地狱众生,平等往生、平等不退、平等成佛,所以这个法门是平等法,九界有情都应当遵守奉行。

  七种立题里面,本经的经题是「人法喻」,具足立题。「佛」是本师释迦牟尼佛,是我们娑婆世界的佛,「无量寿佛」是西方极乐世界的佛,这是人;「庄严清净平等觉」这七个字是法;大乘是比喻,所以人法喻具足立题。要从教理行上来说,这个题也是圆满具足,「佛说大乘」是教,这个教是依无量寿之理体,宣扬众生本具的大经。庄严清净平等觉是行,一句阿弥陀佛,庄严自心,清净自性,庄严世界,清净净土。所以这个真实的功德决定不能够错过。我们今天讲净化人心,净化世间,用什么方法?唯独这一句阿弥陀佛确实有力量,确实有效果。这一句阿弥陀佛为什么人不肯念?不知道阿弥陀佛的好处,不知道这阿弥陀佛真正的意思,这是有待我们同修大力的来宣扬。果然知道这部经、这个名号的功德利益,自然死心塌地念这一句阿弥陀佛。社会上清净心的人多了,社会就清净了。所以这是要靠我们每一个人去努力。

  无量寿是本体,是理论的依据,也就是大经里面常讲的法身理体,也是一切众生本具的佛性,所谓是心是佛的本性,实际理体,也就是本经所讲「开化显示真实之际」。真实之际就是《般若经》里面讲的「诸法实相」,禅宗里面所讲的「真如本性」,在本经就用无量寿全部都包括了。如果以经题配三觉,无量寿佛是我们自己的本觉,就是我们自己的本性,佛在本经教给我们「发菩提心,一向专念」。什么叫菩提心?菩提心怎么个发法?这个很难讲,讲了也很难懂,可是我们往往看到有许多不认识字,甚至於没有听过经的这些老公公、老婆婆他们念阿弥陀佛,走的时候能预知时至,还有站著走的、坐著走的,好像他没发菩提心,他怎么会走?蕅益大师在《要解》里面,把发菩提心解释得最好,他说:我们一心求生西方极乐世界,这一个愿心就是无上菩提心。

  什么叫真心,直心、深心、大悲心,什么至诚心、深心、发愿回向心,都不要去理它,那个搞也搞不清楚的,一心一意想到西方极乐世界,这就是圆圆满满的无上菩提心。蕅益大师讲得真好!这我们才晓得为什么老公公、老婆婆不认识字的,虽然不认识字,没听过经,他一心一意就想到西方极乐世界去跟阿弥陀佛,这个心就是无上菩提心。我们只要有这个心,有这个愿,老老实实念这一句阿弥陀佛,这个人是真正觉悟、这个人是大彻大悟!你们想想对不对?我说的话有没有过分?真的是觉悟了。为什么?这个人马上就要成佛了,不觉悟能成佛吗?不觉悟的人虽然念佛,夹杂、间断,还要搞三搞四,那是没觉悟的。什么都放下,一天到晚念这一句阿弥陀佛,那是大彻大悟,究竟觉悟,什么都不搞了,这诸位要知道。

  我在美国建一个小道场,就有很多同修,是我们美国那边的同修,我们那边董事会一些董事来问我,我们道场将来盖好了,开光、开幕我们要准备什么些仪式?我就告诉他什么都不要。那行吗?怎么不行,房子盖好了,我们大家进去念佛就好了!绝对不搞这些东西,不要去搞这些仪式,那是好看。什么好看?是世间好看,我们自己要费多少精神,好多妄念,许多夹杂,把自己的清净心都失掉了。请法师大德,如果招待不周还要得罪人。我平常跟他们没有什么往来,我自己道场建立也不要麻烦他们。他们有事情,有的时候请帖送给我了,我也没去,所以我也不可以麻烦别人。我们什么仪式都没有,用清净心老实念佛,这就是最好的仪式。世间人骂我们,阿弥陀佛、诸佛菩萨欢喜我们,就可以,不要搞热闹。这世间事,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少一事不如无事。什么最好?无事最好。无事就是觉悟,无事还去找事,这就迷惑了,找事就迷了。

  所以这就是始觉合本觉,就是究竟觉,究竟觉就是经题里面清净平等觉。也可以说平等觉是我们自己的本觉,起心念佛这是庄严,这就是始觉,始本不离、始本契合证无量寿。由此可知,「清净平等觉」是我们修行的因心,我们就修的这个,「无量寿」是我们所证的果觉。这个经题里面,无论你怎么翻,妙义无穷,所以这个题好!一切经里面,在经题里面讲一部经的义理、因果、修证,显示得这样的明白也很少见。我们过去讲《大佛顶首楞严经》,那个经题的意思也是非常非常的清晰明了,可是本经的经题比《大佛顶首楞严经》的题目是更究竟、更圆满,这实实在在不可思议。

  经文夏莲居老居士分成四十八章。这四十八当然是取阿弥陀佛四十八愿,他老人家分四十八章。前面三章是序分,当中有三十九章是正宗分,后面六章是流通分。序正流通这三分的分量在其他经里面也很少见,实在可以能够与《法华》、《华严》相提并论。我们在其他经里面所看到的,就是以《楞严经》来说,序分也是前面几行,流通分末后的几行,不像此地这部经,序分很长,流通分也很长。古人讲「如人食蜜,中边皆甜」。在我们这部经里面,实在讲是圆圆满满的都看出来了,这是非常之难得。

  今天经题就简单介绍到此地,明天我们就开始讲到经文。因为这一次时间不是很长,所以经文的部分,重要的我们要细说,关於我们切身修行的纲领那要多说一些,介绍西方极乐世界依正庄严少说一点,为什么?那个不要紧,到了西方极乐世界都看到了,所以不必详细介绍。详细要紧的是怎么个去法,这个重要。西方极乐世界怎么好处?念一念好了,这就不要多讲,到那个地方大家自己都见到了,所以著重在如何去法。求生西方的理论与方法是得要多多的说说。

  好!我们念回向偈「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