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寿经玄义 (第六集) 1989/11 新加坡 档名:02-004-0006
诸位法师、诸位同修,请掀开经本第十二面第七行,看第二个小段:
【本经以发菩提心,一向专念为宗,以圆生四土,迳登不退为趣。】
前面将宗趣的定义介绍过了,从这以下要正说本经的宗旨、归趣。这一条是总说,下面再分别细讲。先说宗旨,底下「明宗」。
【经云,三辈往生之人,莫不以发菩提心,一向专念为因。】
这是在本经很明显的可以看得出来,这部经大家都念得很熟了。所以三辈往生,无论是上辈、中辈、下辈,由此可知,往生净土必须的条件是要发菩提心,要一向专念。
【第十九愿是发菩提心,第十八愿是一向专念。故知发菩提心,一向专念是弥陀本愿之心髓,全部大经之宗要,往生必修之正因,方便度生之慈航。本经所崇,全在於此。修行要径,唯斯捷要,故为本经之宗也。】
这再举出经文来做证明,证明所说的宗旨是有依据的,不是随便说的。在本经的第六章,就是阿弥陀佛所发的大愿,大愿的会集是根据两种不同的本子,夏老居士以二十四为纲,以四十八愿为目,这在经文上可以看得很清楚。讲十八愿、十九愿都是从下面文字四十八愿里头所说的。十九愿主要是讲发菩提心,十八愿是讲十念必生,这就是讲的一向专念。
古德曾经有个比较,他这个比较就是说,世尊当年在世说法四十九年,这四十九年是以哪部经最为殊胜?一切经中,《华严》最为第一。由此可知,《华严经》确实为各宗各派所敬仰、所尊重的,的确是如来圆满的法轮。如果《华严经》跟《无量寿经》两个相比,《无量寿经》第一。因为《华严》为什么会圆满?《华严》之所以究竟圆满,就是最后十大愿王导归极乐,它才圆满。如果不求生西方净土,《华严》也不是最圆满的。本经自始至终,可以说字字句句都是给我们说西方世界依正庄严,纯而不杂,所以就把《华严》比下去了,比《华严》还要殊胜。
再就本经的经文,我们这个经文总共有四十八章,四十八章里面哪一章第一殊胜?第一殊胜就是第六章,阿弥陀佛四十八愿。这种较量的方法启示我们,佛一代时教,也就是讲他四十九年所说的,哪个法门、哪部经、哪一句话最重要?佛说了四十九年,哪一句话最重要,要把这个找出来。四十八愿在本经里面最为重要,最为第一了。再就四十八愿来比,四十八愿哪一愿最为第一?这就比到顶尖上去了,最为第一的,跟诸位说,我们古来大德所公认的是第十八愿。因为第十八愿里面告诉我们「十念必生」,这才把如来度众生的心愿,一句话道破了。
如来真有本事,能够叫业障深重的众生即生成佛,就在这一生就圆成佛道。用什么方法?十念必生。这是讲临命终时,遇到了善友劝你念阿弥陀佛,你就能够相信,就能够接受,能够依教奉行。这个十念不是平常的十念法,就是指念十声阿弥陀佛他就往生了,真正是畅佛度生的本怀。所以,本经是以「一向专念」为宗旨,这是『弥陀本愿之心髓』,合起来讲就是十八愿、十九愿。如果更精粹的讲,那就是第十八愿,十八愿是阿弥陀佛本愿的心髓,普度众生圆成佛道,这是不可思议的大愿。『全部大经之宗要』就是在这两愿,十八愿跟十九愿,『往生必修之正因,方便度生之慈航』。
由此可知,菩提心一定要发,不发是不行的,要想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一定要发菩提心。菩提是梵语,翻成中国的意思是觉的意思;换句话说,菩提心就是觉心,觉则不迷,迷就不觉。什么叫做迷?什么叫做觉?我们简单的讲,凡是贪恋这个世间,就是迷。舍不得离开这个世间,不知道这个世间是虚妄的,不是真实的,这个世间只有苦,没有乐。这桩事情诸位要很冷静的去想想,你们如果说生活很快乐,你快乐在哪里?你的快乐付出了多少的代价,值不值得?何况这个乐是非常的短暂,乐后面有无量劫的痛苦,你知不知道?如果真的搞明了了,你会感觉到这个世间非常可怕,这是觉悟。
迷恋世乐,这是愚痴,这是迷惑颠倒;心心向往西方极乐世界,这是觉。所以叫你每天念这部经,把这部经念得滚瓜烂熟,熟透了,心心向往,这就是大觉,这个心就是真正的菩提心。用这个心来念佛,念念相应,所谓「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所以念佛的心,普通的心念,感应的力量很薄弱;如果是用菩提心来念,感应的力量就不可思议了。所以这是往生必须要修学的正因。这个心不难发,佛容易念,无论什么人如果遇到这个机缘都可以修学,都一样的成就,这才是如来方便度生之极则,达到了极点。
『本经所崇』,崇是崇尚、推崇,『全在於此』,本经修行的依据,修行的方法,就是这个两愿。这个两愿是阿弥陀佛直接教导我们的,是世尊为我们转述,世尊的转说等於阿弥陀佛亲自跟我们讲,没有两样。『修行要径』,要是重要,径是门路,修行成佛最重要的门路,最重要的方法。『唯斯捷要』,斯就是指发菩提心,一向专念,这是我们了生死出三界,一生成佛最近的一条道路,没有比这个更近,没有比这个更快了,所以这是本经的宗旨。菩提心这样重要,下面总得要把菩提心给诸位多介绍一些。古德告诉我们:
【发心有二义,先须离三种与菩提门相违法。】
这段文是在《往生论》里面,昙鸾法师的《往生论注》,注得很详细。我们要想发菩提心,菩提是刚才讲的觉,那么我们先要把觉心的障碍要认识、要远离它。哪些是我们菩提心的障碍?经论里面讲有三种。第一个:
【依智慧门,不求自乐,远离我心贪著自身故。】
这一条初学的人听起来大概都不以为然,我们要求的就是要求自己快乐,『不求自乐』,谁还愿意求苦、受苦?佛法的大主义也是告诉我们破迷开悟、离苦得乐,为什么说不求自乐?跟我们佛法里面讲的离苦得乐,不是冲突了吗?实在讲绝对不冲突。这个地方讲的乐不是真乐,是假乐,佛跟我们讲,乐是坏苦,可见得它不是真乐,乐是坏苦。我们举个例子来说,遇到自己很喜欢吃的东西,你得到了吃起来很开心,很乐。吃了一碗很乐,再吃一碗也很乐,连著叫你吃个二十碗,你乐不乐?你就不乐了,乐马上就变成苦。可见得这个乐是假的,不是真的,乐马上就变成苦。
年轻人跳舞很快乐,看著你,叫你跳七天七夜,要命!这苦死了!那就变成苦了。可见这个乐会变成苦,乐就不是真的,乐是假的。所以佛给我们讲,苦是真的,乐是假的。譬如说苦,饿一餐很苦,饿十餐更苦,绝对不会饿到最后会乐起来,没这个道理。拿个鞭子打你,打一鞭很痛,打十鞭更痛,不会打到最后会快乐起来,没这个道理。所以你就想苦是真的,乐是假的,我们一般人都没有留意这桩事情。佛很聪明,他告诉我们,我们想想真的,一点没错。
这个地方讲不求自乐,这个乐是苦乐之乐;佛法所追求的离苦得乐,这个乐既然会变成苦,我们也不要它,苦也不要,乐也不要,这才是真乐。所以,佛法里面得到的乐,不是苦乐之乐,苦乐之乐是假的,我们要追求的乐是真的,是真正的乐。真正的乐是清净心,真正的乐是真实智慧,清净心能生智慧,这个乐!你看六祖大师在黄梅初见五祖,他就说:弟子心中常生智慧。这个乐!我们凡夫一天到晚常生烦恼,常生烦恼这很苦!人家那个心常生智慧。
说实在的,六祖的心跟我们的心没有两样,乃至於阿弥陀佛的心,十方诸佛的心,跟我们的心也没有两样。现在我们落到这种地步,毛病出在哪里?就是我们的心不干净,我们的心被污染了,所以才变成这个样子。佛法的修学,它的目的就是叫我们离开一切污染,恢复到自性清净光明,我们本心、真心就显露出来。我们跟诸佛如来无二无别,那个心里头是常生智慧,永远不间断的,智慧无量无边,不但智慧大而且深广,智慧深。所以,先要把这个假的乐舍掉,这个乐是假的,要认清楚,不求自乐。
我们往往看修道的人,佛家的修行人,看到他好像很清苦。我们看到虚云老和尚,虚云老和尚多数同修没有见过,我也没见过,可是我们看到他很多的照片。从照片上看起来,他穿的衣服都是补好多补丁,我从来没有看到一张虚云老和尚穿了一身衣服没有补丁的,我没看到过。我有他十几张的照片,每一张照片衣服上都补了一个洞一个洞的,都补了好多块。这个我们看起来,老和尚很可怜,都穿破衣服,很苦!老和尚看到我们世间人,好可怜,好苦!什么原因?每个人的标准不一样。
我们看到他吃长素,没有肉吃,穿破衣服,住小茅蓬,这很苦。他看到我们心里头常生烦恼,无止境的忧虑、牵挂,他看到这个,可怜,苦!老和尚心地清净,自在光明,过去未来无所不知,他快乐极了,我们不知道。那是真乐!我们一般凡夫没有法子体会,也想像不出来他那个乐,他那个真正的享受。像那么样的聪明人,他那个生活要不快乐,他肯干?不肯干。这是标准不相同。
『远离我心贪著自身故』,这句话非常重要。世间物质享受可不可以有?给诸位说,可以有。特别是在大乘佛法,尤其是华严境界,华严境界是理事无碍,事事无碍,所以世间种种之娱乐他都可以享受,没有一样不可以享受的。但是,虽然在这个境界里,他的心清净,他的心不动,内不动心,外不著相,人家有这个本事。我们凡夫没这个本事,所以开头学佛,学小乘比较靠得住一点。为什么?戒律持的很严,很固执,择善固执,他能成就。大乘佛法,尤其到一乘佛法,它是完全开放,如果你自己没有真正功夫,学它学不像,最后学到哪里去?学到阿鼻地狱去,这个事情就麻烦大了,学不得!
尤其是大乘佛法里面的密宗,更是学不得,密宗是大乘佛法里面最高层的一个阶段。什么人有资格学密宗?我自己学佛,一开头指导我的老师就是密宗的一位大德,章嘉活佛,那是个真正善知识。我亲近他三年,他没有给我灌顶,为什么不给我灌顶?说没有资格。我想跟他学法,传个法给我,不传,没有资格,要我先从显教学,而且先从戒律下手。他老人家说,显教如果不能通达,通达这两个字不容易,他说的通达就是我们中国人常讲的开悟,你不开悟,哪能通达?真正开了悟才有资格灌顶,学密咒。因为密咒是属於加行法,这个功夫加上去使你成就更为快速,是这个意思。所以普通人哪有资格学密!严格的来讲,密宗的正科生,就是真正有资格学密的,是圆教八地菩萨,转阿赖耶成大圆镜智,八地是不动地;七地以下,在密宗里面都不是正科生,旁听生!这是我老师教给我的。所以我对密宗的常识很丰富,密宗的上师唬不了我,也骗不了我,我知道的很多。
我有一年(民国五十一年),我在台湾桃园大溪讲经,那个时候生活非常之清苦。刚刚出家没多久,也没人供养,勉强能混碗饭吃,不至於饿死而已,很苦!讲经在哪里讲?在大溪关帝庙讲经。因为那个地方没有佛法,只有神庙,所以我们在神庙里讲经,也讲神经不讲佛经。我在那边讲过《文昌帝君阴骘文》,讲过《太上感应篇》,道教的庙我们就讲道教的经,我在那里讲这些。当时在大溪有位密宗的上师屈映光,就是屈文六,在台湾相当出名。他在抗战时期曾经做过高官,以后到台湾,退休之后他去学密,他是密宗上师,在台湾传密。
我们那个庙一共五个人住,很苦,他就派了人到我们庙里来,给我们住持老和尚说,希望我们去皈依他跟他学密。如果我们到他那里皈依,他每个月每个人津贴我们三百块钱的生活费用。那个时候三百块钱很大,五个人有一千五百块钱,我们的生活可以大大的改善,可以过得相当舒服。他找我们去跟他学密,我们老和尚心就动了,他也徵求我们的意见,把我们四个人找去开个小会。说屈上师有这番好意,邀请我们跟他去学密,提出这样的这么好的条件。我听了以后我就告诉老和尚,我说我们就值三百块钱吗?三百块钱卖身投靠,这成什么话!我就告诉老和尚,老和尚过去大概也学过一点密的,我说我如果今天三步一拜拜到他面前,想拜他做老师,请他传给我密法,他一脚把我踢开,把我赶出去,我佩服他,他是真正的上师。因为什么?我没有资格,我显教没有通。我这个不通,他就找我去学密,这个密也可想而知,它究竟是什么密我们也就不必深究了,不是真的。
好像我们办个学校,这个学校是研究所,一定要硕士毕业了才能考博士班。现在你小学都没有毕业,「来,上我的博士班」,你想想看,那个博士班值钱吗?所以诸位要晓得,密法绝对不是轻易可以修学的,这是大家一定要注意到。现在这个传传得很多、很广泛,大家喜欢它,就是它不必持戒。平常叫你学佛,要叫你吃素,要叫你持戒,你感觉到很痛苦、很难过。他那里你学了密,照样可以吃肉,什么样的事情照样都可以做,这个佛好自在,这个佛很好学!是不错,学到最后都学到阿鼻地狱去,决定见不了佛。
所以学密,许许多多年轻人,受过高等教育的,学了不到半年、一年,他证果了。证什么果?神经分裂果。他也上生了,生到哪里去?神经病院。我看到很多,中国、外国看到很多。所以诸位,世间事情没有说贪图小便宜可以得到证果的,没有这种事情,绝对没有不劳而获,哪有这种便宜事情!我很聪明,有这种便宜事情我老早去了,不要等到你们了。给诸位说,佛门里面最便宜的就是这个法门,没有比这个法门更便宜的,这是大家一定要认识清楚。可是这个法门要发菩提心,要认真去念!你不念,你这一生还是得不到。
这句重要在哪里?诸位要知道,我们学佛最大的一个困难,一个难关不容易突破,就是自私自利这个念头。这个念头很难突破,能够突破这个观念,那你佛法可以说是一帆风顺,你这一生决定有成就。这一条就是破我执的,如果我们不求自乐,对於自私自利这个观念就淡了很多。所以,起心动念要想众生,要想到整体。一切众生有福,我当然有福,一切众生没福,我一个人有福也没用处,还要跟著大家一起受罪。
所以我希望新加坡的同修们,新加坡在今天是我们这个世界上的净土,是这个世界上的福地。如果你们不爱惜,不知道珍惜,不知道保护的话,让那些邪知邪见渗透了你们,你们首先思想、心理被人家染污,你这块土就变成秽土,你的福报就没有了。要想守住这个福地,守住这个净土,用什么守?清净心,心理、思想决定不能被染污。最好的方法是要学佛,是要把佛法推广,因为佛法是自净其意。佛教给我们,「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我们三皈依里面是「觉而不迷,正而不邪,净而不染」,佛法是教我们这些的。念念要为国家,为整体利益著想,这是个觉悟的人,佛弟子就是觉悟的人,不迷惑颠倒。所以,第一要远离贪心,远离贪著自身,就是自身的利益要远离它。第二:
【依慈悲门,拔一切众生苦,远离无安众生心故。】
第一是智慧,没有智慧,也没有慈悲。佛法里面的慈悲,是要建立在智慧的基础上,也就是我们常讲理智的慈悲,不是感情用事,是理性的慈悲,理性的爱护。要拔一切众生苦,一切众生有苦难,我们用智慧、用慈悲去帮助他。远离无安众生心,「安」是叫一切众生得平安,「无安」就是不管一切众生的安全,这个心是违背菩提心的。所以,我们念念要帮助一切众生,希望一切众生得平安。第三:
【依方便门,怜愍一切众生心,远离恭敬供养自身心故。】
《地藏经》上说得很好,「阎浮提众生刚强难化」,菩萨在这个世间大慈大悲帮助这些众生,众生不但不感激,还要毁谤。好心好意的去帮助他,他不愿意接受,还要惹菩萨生气,这怎么办?菩萨要忍受!菩萨不能认为这些众生对我不恭敬,对我没礼貌,我赶快就走,这就不是菩萨。菩萨要修忍辱波罗蜜,要怜愍这些众生,众生愚痴,无知,不晓得是非善恶。所以菩萨一定要原谅这些人,不要去跟他计较,不要说失礼的地方要原谅他,就是得罪的地方也不能够计较,这样才能够普度一切众生。这是三种与菩提心相违背,障碍菩提心的,要知道远离。
所以菩萨,特别是在末法时期,弘法利生绝对不求恭敬,绝对不求供养,只要众生觉悟。要求希望他觉悟,希望他回头,希望他能够明了净宗法门,依教修行,求愿往生,你就帮助这个凡夫成了佛,菩萨的目的就达到。不在恭敬供养,不在这些;换句话说,如果为了恭敬供养来弘法利生的,菩提心就没有了。他到这儿来干什么的?他是来做买卖的,叫裨贩如来,他是来卖佛法的。为什么?他所获的代价是恭敬供养,他是卖佛法的。卖佛法将来果报统统在阿鼻地狱,因果可怕!这三种远离,另外:
【次须知三种顺菩提门。】
顺菩提心门,我们一看是三种心,这三种心统统是清净心,诸位同修要特别留意。第一种是:
【无染清净心。】
诸位要知道,无染就是智慧,决定不染著。什么叫不染?凡夫的心接触外面的境界就会生起喜、怒、哀、乐,我们中国人讲喜、怒、哀、乐、爱、恶、欲七情,七情五欲,你接触外面境界就生了七情五欲。这七情五欲是染污,不是个干净的东西,我们的心被七情五欲所染。学佛的人要有智慧,有智慧怎么样?不为七情五欲所染。他为什么不会被它所染?因为他知道七情五欲是假的,不是真的。七情五欲你能真正得的到吗?得不到!真的得不到!说老实话,七情五欲你仔细去观察,它是个什么东西?它是个虚妄的概念;换句话说,就是我们今天讲的错觉,错觉就是错误的想法,也就是迷信,这个东西不是真的。所以菩萨有智慧,把这个事情照得清清楚楚,有智慧就看清楚了,晓得这个东西彻底虚妄,因此这个东西摆在面前他不动心。像《金刚经》上所讲的「外不著相,内不动心」,我们的心就不染,这是无染清净心。
【不为自身求安乐故,菩提是无染清净处。】
所以说菩提心是什么?菩提心是无染的清净心。第二:
【安清净心,为拔一切众生苦故。】
帮助一切众生破迷开悟,离苦得乐,叫一切众生心安、身安,这就是前面讲的慈悲心。第三:
【乐清净心,欲令一切众生得大菩提,生彼国土故。】
这就是方便法门。诸位想想,我们有什么本领叫一切众生破迷开悟?我们有什么本事叫一切众生一生成佛?这种智慧、本领只有佛才有,菩萨都办不到,只有诸佛如来他们才有这个本事。可是今天佛以善巧方便,把他这套本事传给我们,我们也有跟诸佛如来同样的智慧、同样的本领。那是什么?用这部经,用这个法门,我们自己信受奉行,这一生往生成佛。我们把这个法门介绍给别人,劝别人,别人如果信受奉行,他这一生也能够往生成佛。所以,我们的智慧、能力跟阿弥陀佛、十方诸佛如来无二无别。如果要说起其他的法门,我们就不行了,这个法门是如来果地上的妙法,圆圆满满的传授给我们。这真正是希有难逢,所以古人讲佛恩难报,确实是有道理,这是真实语。
这一段的开示,还都是说明菩提心的前方便。下面我们还要依据经论为同修们说明,因为这个事情太重要了。
【元晓师云。】
元晓是唐朝时候韩国的一位法师,那个时候叫高丽,高丽国的一位法师,也是在中国留学很有成就的一位大德。他说:
【发菩提心是明正因,又云,发心有二,随事发心,如四弘愿;顺理发心,信解诸法实相而发心者。】
他这个说得简单,也说得非常好,说得相当精要。『随事发心』就是我们平常所念的四弘誓愿,我讲所念,一些人确实每天早晚课诵里他都念。「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这个四条是圆满的菩提心。他虽念了,没发,所以你不能叫发菩提心,你只能叫念菩提心,没发。为什么?「众生无边誓愿度」,还有很多讨厌的人不愿意度他,可见得你这个心没有发出来;「烦恼无尽誓愿断」,晓得很多烦恼,他不愿意去断,不肯去断,不但不断,天天还去找烦恼,这个事麻烦大了,可见得你只是会念,你没有去做;「法门无量誓愿学」,也不肯学,也不知道怎么学法,佛道更谈不上了。所以,这是随事发心。
希望诸位同修念这个四句,那个心一定要真的发出来,要真正发出来。我们佛法讲「随文作观」,你要依照文字把你的心念发出来,这就好。这发怎么样?要天天发,他不发就忘掉了。虽然发了一下,像闪电一样亮了一下,马上就灭掉了。但亮一下就很难得了,不容易。为什么?无始劫以来从来没有亮过,这下突然亮了一下,虽然很短暂只一刹那,这一刹那就很宝贵。希望你能够多发,连续不断的发它这个光就连起来了,真正发起来。所以,每天念要真发。
四弘誓愿,诸位要知道,它里面最主要的就是第一愿。我们今天老实话,就没有大悲心,我们这个愿发不起来;这一愿果然发起来,后面三愿自然功夫就得力。为什么?你真正想帮助这些苦难众生,破迷开悟,离苦得乐,你真有这个心。你真有心帮助他,你自己没有学问,自己没有道德,你就帮不了人。你真正想帮助别人,换句话说,回来自己认真好好的修行,要修到自己品学兼优。品德是什么?没有烦恼,品德最高。所以,断烦恼是修我们的德行,学法门是修我们的学问,品学兼优才能够帮助众生,才能够为大众服务。为什么要成佛道?不成佛道你度众生不能圆满。像菩萨,他能帮助他以下的,在他以上的他帮不上忙;成了佛,连等觉菩萨都在他度化之内。所以,成佛才是圆满的度脱一切众生,这就是为什么要成佛道的道理。
由此可知,断烦恼、学法门、成佛道,为什么?统统是为了度众生。如果不为度众生,这些事情对自己,自己就是六道轮回也不在乎,无所谓,也就不需要那么样用功;但是为了要度一切苦难的众生,我们必须勇猛精进。实在讲,照通途法门来说,我们在一生当中实在不容易成就;幸亏有这个特别法门,就是净土法门带业往生。这个法门我们这一生有幸遇到了,我们自己决定成就,也深信自己有能力可以帮助别人,在这一生永脱轮回,成佛作祖,这是千真万确的事实。
所以我们在过去不认识,这个法门听说、也看到,但是对它不了解,对它不认识,往往当面错过。心里面还想著别的法门,还以为有别的法门比这个法门更殊胜,别的法门比这个法门修得更牢靠、更快速。这都是没把事实真相搞清楚!今天我们真的搞清楚,搞明白了,所以千经万论、无量法门我们统统放下,单提这一门。我们在一切经里面只需要这一部经,《无量寿经》;无量法门里面我们只取一个法门,「持名念佛」,真是简单、容易、稳当、方便到了极处。这种修行法,自古至今,我们在《净土圣贤录》里面看过,在《往生传》里面看过,出家在家多少大德依这个方法成就了。那些都是我们的楷模,是我们的样子,是我们的典型,套一句外道的话,那就是我们的见证,这些往生的人都是我们的见证人。所以,这个法门圆圆满满具足了三轮,如来的开示、劝告,那么多往生人给我们做证明,做证转。
今天还有位同修来问我,他说他本身是学佛了,女儿是个虔诚的天主教徒,他说我用什么方法能劝她学佛?一劝她,女儿马上就拒绝。用什么方法?实在讲方法是有。香港何东爵士的老太太何东夫人,就是何世礼将军的母亲,她就给我们做了一个好榜样。他们全家是虔诚的基督徒,老太太在往生的那一天,开了个往生大会,把她的亲戚朋友都找来。她预知时至,知道她什么时候走,往生那天,把亲戚朋友都找来,找来告别、辞行。「我今天要到西方极乐世界去了,给你们告别。」把她家里儿子、媳妇也找来:我们母子一场,现在信教自由,我们各信各的教,这一生彼此都没有干扰,今天我要到西方极乐世界去了,你能不能念几声佛号送送我,也算是我们这一场母子之情。一生都没有要求,最后要求他念几声佛号送送我,这是合情合理。
所以儿子、媳妇也就参加了她的往生表演大会。念不到一刻钟,十五分钟是一刻钟,不到一刻钟,老太太盘腿打坐真的走了。他全家再也不进基督教堂了,老实念佛了。为什么?亲眼看到的!一家人都度过来了,这很厉害。所以平常不必说,到这个时候统统回头,你一定要做出样子给他看。你们基督教有这个本事吗?有预知时至,晓得什么时候走,不生病就这样走了吗?何东老太太很聪明,很有智慧,到她往生的时候把一家人都度了。所以,我们家人不信佛没关系,你临终的时候也表演一套,全家就得度了。
这就是发菩提心。你想想看,老太太想度她一家人,她自己不能不认真修行。她要不认真修行,到临终时还害病,躺在床上走的,她家人没有一个人相信她。她为了要度她一家人,自己认真努力精进,这就是四弘誓愿里头「众生无边誓愿度」。如果我们真正有个度化众生的意念、念头,这是很大的一个力量,推动我们认真努力的来修学。因为我自己不能成就,我怎么能帮助别人?要想别人真正相信、真正发愿,一向专念求愿往生,自己要做个榜样,要做个好样子,人家看了、听了才死心塌地的相信,不会再怀疑。
所以,这一愿如果真正发起来,有不可思议的力量在那里推动你,在那个地方警策你,你这一生没有不成就的。换句话说,修行之所以没有成就,说个老实话,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没有发菩提心;没有发菩提心简单讲就是自私自利。真正发菩提心,他就要利益一切众生,要帮助一切众生,这叫大菩提心。这是随事发心。所以,四弘誓愿最重要的是第一愿。
第二是讲『顺理发心』,这个就好了,但是这个不容易。顺理发心实在讲是得明心见性,这样才行。为什么?他确实证得诸法实相,他对於世出世间一切性相、理事,他没有一样不明了,没有一样不通达。这时候他发的心就是如来果地上所讲的「无缘大慈,同体大悲」,那是当然的。所以,这里虽然说『发心有二』,但是对我们凡夫来讲,还是前面的随事发心是真正对我们说的。理,那是要相当的功夫,不是对一般人讲的。
【元晓师等以发菩提心为正因,念佛为助行。】
『元晓师等』,在唐朝那时候,和元晓师有共同的见解、共同看法的一批人,有这个说法。发菩提心是正因,念阿弥陀佛是助行,有这种说法。
【善导、灵芝、与日净宗诸家则以持名为正行,发心为助行。】
善导大师是我们中国净土宗第二代的祖师,灵芝律师是学戒律的,在我们中国历史上也非常有盛名,以及日本净土宗的高僧大德,他们又有一个说法。他们认为持名是正行,发心是助行,恰好跟元晓师他们那一派是颠倒的。我们要问,到底哪一个是正行,哪个是助行?
【莲池大师和会之曰。】
到了明朝,我们净土宗有一位中兴净土的祖师,就是莲池大师。这一次我们台北寄来了一些《弥陀经疏钞演义》,这是一个会本,《疏钞演义》会本。因为本子不多,不能够赠送每一位同修。如果是有送到了,有没有拿到的,这就不平等,我们佛法是平等法,不够分那只有存在这边图书馆,如果将来我们再印再送来;本子如果是够的话,我们分送给诸位同修。这个本子前面有一张莲池大师的画像,在我们想像这张画像可能相当的真实,后面有一页莲池大师的墨宝,非常的难得。我从大陆上得到的,附印在后面,莲池大师亲笔写的字,也写得非常之好。莲池大师说:
【还以持名为正行,复以持名为发菩提心。】
他把古时候这两种说法合而为一,这就很圆满,我们不再怀疑了。
【彻悟禅师云。】
彻悟禅师他真的彻悟了,名实相副,真的彻悟了。他在禅宗里面大彻大悟之后,回过头来专修净土,念佛往生。你看,不是真的彻悟了吗?佛门里面,诸位学了佛之后,都有个法名,师父都给你起个法名。法名的用意很深,希望你这一生名实相副,所以这个名字是代表师父对你的期望,给你起这个名字,代表对你的期望。所以,人家一叫这个名字,你心里就有警觉,我的名实相不相副?我出家的时候,师父给我取个名字叫净空,我听了很好,别人一叫,我就想想我有没有净?有没有空?如果不净不空,那这个好名字对我来讲就是假的,名实不相副。所以,名字的含义很深。
今年我在海内外,许多同修要求我给他授三皈,我从今以后不起法名。为什么?释迦牟尼佛已经把法名起好了,这个太好了,释迦牟尼佛给我们起的法名叫妙音。妙音是什么?南无阿弥陀佛,这句佛号就是妙音,你看《弥陀经》东方五尊佛最后一尊就是妙音佛。明年有机会我到此地来跟大家讲《弥陀经要解》,我给你讲这六方佛,六方佛的名字都含有很深的意思,不是随便举几个人,不是的,它有很深的意思。这些佛的名号,就代表我们修净土的人,从初发心一直到成佛,每个阶段修行的方法,名号代表了,那个意义非常的圆满。
妙音就是执持名号,我们每天念四个字,念六个字,这个音声是妙音。因为能念之心是始觉,所念的佛号是本觉,念佛的时候,始觉合本觉,这就是究竟觉,所以这个音是再妙也不过了,没有比这个更妙。我们既然得到这个法名,就不能不念佛,你要不念佛,你的音就不妙了。你一天到晚念这句南无阿弥陀佛,妙!不但自己妙音,同时也要劝别人念佛,那就更妙了。所以妙音是自己念佛,劝人念佛,意思就在此地。一定要懂这个意思,不要辜负了释迦牟尼佛给我们这么好的法名。彻悟禅师说:
【真为生死,发菩提心,以深信愿,持佛名号。】
这是他老人家确实彻悟之后的一句名言。真正为了了生死出轮回,这个心就是觉心,是菩提心,菩提心就是觉悟之心。也就是说明无量劫以来,我们都在搞生死轮回,太苦了,希望在这一生永脱轮回,不再生死。你有这样一个强烈的欲求,这个欲求就是无上菩提心。用什么方法达到这个愿望?用念佛的方法。『以深信愿』,我真正相信西方净土,真正相信这部《无量寿经》,对它决定不怀疑。而且真正相信这部经字字句句都是真实的,没有一句话是妄语,没有一句话夸大,字字真实,我们相信。我们愿意依照经典给我们讲的方法,执持名号,就是一心专念阿弥陀佛,这是真正觉悟;如果不是真正觉悟的人他做不到。大家把经本翻过来,十四面:
【蕅益大师云,信、愿、持名,为一经要旨。】
蕅益大师这个话是在《弥陀经要解》里面说的。《弥陀经》是《无量寿经》的小本,《无量寿经》是《弥陀经》的大本,这两本经只有文字上多少不同,内容完全一样;《无量寿经》讲得详细,《阿弥陀经》讲得简单。所以,这两部经古人把它看作一部,同部,叫大本、小本,同部的。因此,《弥陀经》的注解,《无量寿经》可以全部采用;《无量寿经》的注解,《阿弥陀经》也可以通用,因为它是一部经。所以蕅益大师这个注解,也就是解释《无量寿经》。『信、愿、持名,为一经要旨』,是这部经最重要的宗旨。
【信愿为慧行,持名为行行。】
这个两句话希望同修们要记住,为什么?因为有些确实对於净土宗知道不多,了解不深,就随便乱说话。说了我们听了,假如我们对净宗没有一点基础的话,会被他动摇,信心动摇了。纵然有一点修持的,听到心里也很难过,想跟他吵一架,吵架不能解决问题的。他说,我们念佛的人叫老太婆教,没有智慧;他们学的那个法门是有智慧的,我们是没智慧的。这样一来,我们听了就很难过,我们念这个法门没有智慧。信心一动摇就想去跟他学,实在想跟他去学,那就真的没智慧了。
这个事情自古以来就常常有,有这些闲言闲语。所以过去,李老师在台中讲净土法门,劝大家念佛,讲了十年。外面一讲《金刚经》,讲别的经,大家一听心就动摇了,「那个是智慧,大智慧!我们这个没有智慧」,就回来跟李老师说了。李老师说:好!我们道场明天开始讲《金刚经》。李老师也讲《金刚经》,也讲《楞严经》了。为什么?因为你们听到外面人说我们没有智慧,好,我们也讲几部大经,你们听了都有智慧了,心就安定下来。安抚人心,用这个方法。
我们要念到蕅益大师这两句话,就恍然大悟,原来念阿弥陀佛是最高的智慧。这个话我在前面多次的跟诸位报告过,文殊菩萨有没有智慧?这大家公认的,菩萨当中智慧第一。文殊菩萨都念阿弥陀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你能够说文殊菩萨是老太婆,没智慧吗?这怎么讲也讲不通。所以你能够相信,你能够发愿,你的智慧跟文殊、普贤没有两样。文殊菩萨相信,文殊菩萨发愿,我也相信、我也发愿,我就不输给文殊菩萨,一等一的智慧!『持名为行行』,是修行当中最妙的修行方法,一切行门当中第一门。
【得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浅。】
这两句话是蕅益大师对於净宗开示的名言,我们近代净土宗的祖师印光老法师佩服得五体投地,称赞这个注解说,即使是古佛再来给《阿弥陀经》作个注解,也不能超过其上。把蕅益大师的《要解》捧到了极处,古佛再来注这个经也不能超过。大家想想,印光大师是大势至菩萨再来的,大势至菩萨对於这部注解赞叹到这个地步,蕅益大师是什么人?蕅益大师的身分没有暴露,如果根据印光大师这种赞叹的话,蕅益大师要不是阿弥陀佛再来,笃定是观世音菩萨再来的。所以大势至菩萨这样的捧场,这样的赞叹,绝对不是普通人。我们中国人真正是有福,诸佛菩萨时时示现在我们世界,这是中国人有福。中国人眼前虽然遭这个劫难,这个劫难对於整个世界,乃至於对於历史,都是有很大的贡献。
我们回头再看他老人家这两句话,这两句话对我们求生西方极乐世界的信心,真实的建立、坚定了。『得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你能不能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就看你信心够不够?你相不相信?你愿不愿意?关键在这个地方。可见得这桩事情它不求人,世间事是求人难,这个事情是也不求佛、也不求菩萨;换句话说,能不能到西方极乐世界,不是阿弥陀佛的事情,是我们自己的事情。我们自己信不信?愿不愿?如果你真信、真愿,阿弥陀佛一定来接引你,所以关键在我们本身!我们明白这个事实,咱们的心的确是定了,我真相信,我真愿意,只要有这两句,西方极乐世界已经注册了,已经挂了号,这个了不得。
诸位同修,你们不是娑婆世界的人,我看你们都是西方极乐世界的菩萨,已经不是这个地球上的人。为什么?你们已经注册,已经挂号好了,随时可以去。所以,这个愿一发,这个信愿一具足,我们这个身在这个世界上,无量劫以来生死轮回在娑婆世界,我们这个身叫最后身。来生还有没有?来生不来了,永脱轮回。来生如果再来,那是菩萨化身再来的,像莲池、像蕅益、像印光大师,菩萨化身再来的。所以有很多同修问,我常常在讲台上说,我这个身体是最后身,我是决定往生,真正有把握。你们有没有把握?你能够信,能愿意去,你也有把握,你的把握跟我的把握没有两样,决定有把握,这是一点都不假的。所以要认清楚,把这个经书好好的去念,这个经书就是我们家里面的报告,知不知道?是西方极乐世界送来的信,家书!我们好久没有回家了,这个拿到是家书,读这本书,晓得我们家庭里面现在的状况。接到家书之后,心里面想到家,赶紧要回家去看看。所以你才晓得真正不容易,真正是幸运。
『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浅』,蕅益大师没有说多少,没有说「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多少」,没有这个说法。他说的是深浅,这个很有道理。什么叫深?什么叫浅?心与口相应叫深,心口不相应叫浅。这里念的南无阿弥陀佛,念的阿弥陀佛,心里想别的事情,这个就浅,有口无心!所以我们口里念佛,心里要想佛,心与口相应,这样就深。还有一个说法也很有道理,就是念与信愿相应,念念具足深信切愿,这个念就深;虽然念阿弥陀佛,信的不深,愿也不切,这个念就浅,这个说法也非常之好。总而言之,经论上常说,「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最重要的是相应,如何念到相应,这个功德就无量无边了。
所以大师这一段开示是非常重要,我们如果信受奉行,那就恭喜你,你是真正的西方极乐世界已经报名注册了,你决定是西方极乐世界的人,不是娑婆世界的人。娑婆世界的妖魔鬼怪见到你都非常恭敬,赶快躲开,不敢干涉你。为什么?你有阿弥陀佛保护你,你是阿弥陀佛的学生。弥陀的学生不得了!十方诸佛如来都尊敬,都特别看待你,因为你是阿弥陀佛的学生。所以是沾了阿弥陀佛的光,诸佛如来对你都恭敬。
【故慧行为先导,行行为正修,如目足并运也。】
这句好懂,智慧领导我们修学,信与愿就是慧。你能信、能愿,刚才讲了,跟文殊、普贤没有两样,又能够一心持名,心口相应,这是正修,这是信愿行三个条件具足。『如目足并运』,我眼睛看得清清楚楚,我两条腿走得很快,目足并运,决定能够到达。
【又曰,深信发愿,即无上菩提,合此信愿,的为净土指南。】
这一句也是蕅益大师非常重要的开示,因为菩提心很难讲,说老实话,讲了也不懂;纵然你听懂了,你也做不到,不晓得从哪做起。幸亏蕅益大师这一句话道破,因为这句话,我们每个人发菩提心都不难。菩提心就是什么?就是刚才讲的深信、发愿,深信发愿就是无上菩提心。这一句自古以来没有一个人说过,第一个人这样说法的就是蕅益大师。他讲得对不对?我们仔细去想想,他这个话说的是千真万确。你们想想,深信切愿马上就要生到西方极乐世界见阿弥陀佛,见到阿弥陀佛圆证三不退,一生就成佛,这不是无上菩提心是什么?的确这是上上菩提心。不要那么麻烦,那么罗嗦,讲了半天,谈玄说妙,说了又不懂,大师一句话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给我们道破了。所以合信愿,就是我们持名,一心持名合这个信愿,这的确是净土指南。
【由此而执持名号,乃为正行。】
这个名号里头决定是有信、有愿,真正具足深信切愿,我们对这个世间要用什么样的态度?也就是说,我们用什么样的态度在现实的社会里去生活?这个心态我也可以告诉诸位,现在西方极乐世界,你们的家书已经收到,你们已经读过了,知道你家庭里面这样的美满。而且无量劫来在外面流浪,在外头飘零,总想回家去看看,就是这个心情。现在念念都想回家看看,所以眼前的事情得过且过,不要再给自己添麻烦,能过得去就好了。为什么?一切都要收拾准备回家了。
你想在台湾的同胞,跟大陆隔别了四十年,开放以来还不到两年,几乎每个人都到家乡去探亲。为什么?四十年没回去了,总是想家,天天在想家,想回去看看,不回去不甘心。现在我们离开家乡不止四十劫,无量劫!离开家乡,现在才得到消息,收到家书,赶紧收拾准备回家。用这种心情来念佛,没有一个不往生的,没有一个不成佛的,我们要用这种心态。所以这个世间万事随缘,绝对不攀缘,随缘过日,心安、身安。一心一意专念弥陀,一心一意去念《无量寿经》,把《无量寿经》当作你的家书来看,这太亲切了。尤其后面,你们已经皈依了,都叫妙音,后头都喊著妙音,喊著你的名字,你看这多亲切,还不回去吗?这个要紧。
【大本亦以发菩提愿为要,正与此同。】
因为蕅益大师是小本《弥陀经》注解上说的,所以他也提到大本,大本就是《无量寿经》。《无量寿经》里面讲的「发菩提心,一向专念」,跟他所讲的意思完全相同。由此可知,蕅益大师所说的话不是随便说的,是在大本经文里面找到理论的依据,他不是随便说的。这个大、小本,古德的注解我们合起来看,得到了一个结论。
【故今以发菩提心,一向专念,为大本之宗,正是遵奉莲池诸祖之垂教也。】
黄念祖老居士作注解,在宗趣这一科当中,他就用了这八个字,『发菩提心,一向专念』为本经的宗旨,也正是依照莲池、蕅益这些祖师大德的垂训,所以也不是自己随便说的。这是就本宗的讲解,我们也得到了一个很清晰的概念。下面再给我们提到就是《观无量寿经》,这也是我们净土三经之一,净土宗的一部重要的经典。《观经》里面讲净宗的理论、方法以及九品的因果,说得非常的详细,比《无量寿经》讲的还详细,可以做参考。
【观经云,若有众生,愿生彼国,发三种心,即便往生。】
这三种心就是底下列的:
【至诚心、深心、回向发愿心,具三心者,必生彼国。】
这一定生西方极乐世界。这个三心自古以来讲法很多,如果我们用前面祖师的教诫,这个三心很容易懂。什么叫『至诚心』?这就是讲三菩提心,诚是真诚,真诚到了极处,这叫至诚心。这就是我们自己的真心本体,就是真如本性的理体,《楞严经》上讲的「常住真心」,跟这个意思完全相同;《大乘起信论》里面讲的「直心」,跟这个也是相同的。简单讲就是真诚之心,真,没有假,诚,则不虚,真诚的心,这是体。
底下两种是用,就是真心的作用,作用有两个,一个是自受用,一个是他受用;也就是说,我们用什么心对自己,用什么样的心态对人。佛教给我们,对自己要用『深心』,深心简单的讲是好善好德,自己要好善好德,这是深心;对别人要大慈大悲,慈悲心是他受用;慈悲心跟好善好德的心都是至诚心的起作用。所以我们以至诚心信受这个法门,以至诚心信受这部经典,这就是前面讲的信受发愿,以至诚心、以好善好德的心来发愿求生净土。回向发愿,不但我们自己这一生当中具足信愿持名,求生净土,我们念念希望一切众生都能够有这个殊胜的因缘,遇到这部经典,明了这个佛法,统统发心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同成佛道,这叫做『回向发愿心』。具足这样的心愿,没有一个不往生的,不但往生,我相信品位一定是高高在上。好,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诸位法师、诸位同修,请掀开经本第十二面第七行,看第二个小段:
【本经以发菩提心,一向专念为宗,以圆生四土,迳登不退为趣。】
前面将宗趣的定义介绍过了,从这以下要正说本经的宗旨、归趣。这一条是总说,下面再分别细讲。先说宗旨,底下「明宗」。
【经云,三辈往生之人,莫不以发菩提心,一向专念为因。】
这是在本经很明显的可以看得出来,这部经大家都念得很熟了。所以三辈往生,无论是上辈、中辈、下辈,由此可知,往生净土必须的条件是要发菩提心,要一向专念。
【第十九愿是发菩提心,第十八愿是一向专念。故知发菩提心,一向专念是弥陀本愿之心髓,全部大经之宗要,往生必修之正因,方便度生之慈航。本经所崇,全在於此。修行要径,唯斯捷要,故为本经之宗也。】
这再举出经文来做证明,证明所说的宗旨是有依据的,不是随便说的。在本经的第六章,就是阿弥陀佛所发的大愿,大愿的会集是根据两种不同的本子,夏老居士以二十四为纲,以四十八愿为目,这在经文上可以看得很清楚。讲十八愿、十九愿都是从下面文字四十八愿里头所说的。十九愿主要是讲发菩提心,十八愿是讲十念必生,这就是讲的一向专念。
古德曾经有个比较,他这个比较就是说,世尊当年在世说法四十九年,这四十九年是以哪部经最为殊胜?一切经中,《华严》最为第一。由此可知,《华严经》确实为各宗各派所敬仰、所尊重的,的确是如来圆满的法轮。如果《华严经》跟《无量寿经》两个相比,《无量寿经》第一。因为《华严》为什么会圆满?《华严》之所以究竟圆满,就是最后十大愿王导归极乐,它才圆满。如果不求生西方净土,《华严》也不是最圆满的。本经自始至终,可以说字字句句都是给我们说西方世界依正庄严,纯而不杂,所以就把《华严》比下去了,比《华严》还要殊胜。
再就本经的经文,我们这个经文总共有四十八章,四十八章里面哪一章第一殊胜?第一殊胜就是第六章,阿弥陀佛四十八愿。这种较量的方法启示我们,佛一代时教,也就是讲他四十九年所说的,哪个法门、哪部经、哪一句话最重要?佛说了四十九年,哪一句话最重要,要把这个找出来。四十八愿在本经里面最为重要,最为第一了。再就四十八愿来比,四十八愿哪一愿最为第一?这就比到顶尖上去了,最为第一的,跟诸位说,我们古来大德所公认的是第十八愿。因为第十八愿里面告诉我们「十念必生」,这才把如来度众生的心愿,一句话道破了。
如来真有本事,能够叫业障深重的众生即生成佛,就在这一生就圆成佛道。用什么方法?十念必生。这是讲临命终时,遇到了善友劝你念阿弥陀佛,你就能够相信,就能够接受,能够依教奉行。这个十念不是平常的十念法,就是指念十声阿弥陀佛他就往生了,真正是畅佛度生的本怀。所以,本经是以「一向专念」为宗旨,这是『弥陀本愿之心髓』,合起来讲就是十八愿、十九愿。如果更精粹的讲,那就是第十八愿,十八愿是阿弥陀佛本愿的心髓,普度众生圆成佛道,这是不可思议的大愿。『全部大经之宗要』就是在这两愿,十八愿跟十九愿,『往生必修之正因,方便度生之慈航』。
由此可知,菩提心一定要发,不发是不行的,要想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一定要发菩提心。菩提是梵语,翻成中国的意思是觉的意思;换句话说,菩提心就是觉心,觉则不迷,迷就不觉。什么叫做迷?什么叫做觉?我们简单的讲,凡是贪恋这个世间,就是迷。舍不得离开这个世间,不知道这个世间是虚妄的,不是真实的,这个世间只有苦,没有乐。这桩事情诸位要很冷静的去想想,你们如果说生活很快乐,你快乐在哪里?你的快乐付出了多少的代价,值不值得?何况这个乐是非常的短暂,乐后面有无量劫的痛苦,你知不知道?如果真的搞明了了,你会感觉到这个世间非常可怕,这是觉悟。
迷恋世乐,这是愚痴,这是迷惑颠倒;心心向往西方极乐世界,这是觉。所以叫你每天念这部经,把这部经念得滚瓜烂熟,熟透了,心心向往,这就是大觉,这个心就是真正的菩提心。用这个心来念佛,念念相应,所谓「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所以念佛的心,普通的心念,感应的力量很薄弱;如果是用菩提心来念,感应的力量就不可思议了。所以这是往生必须要修学的正因。这个心不难发,佛容易念,无论什么人如果遇到这个机缘都可以修学,都一样的成就,这才是如来方便度生之极则,达到了极点。
『本经所崇』,崇是崇尚、推崇,『全在於此』,本经修行的依据,修行的方法,就是这个两愿。这个两愿是阿弥陀佛直接教导我们的,是世尊为我们转述,世尊的转说等於阿弥陀佛亲自跟我们讲,没有两样。『修行要径』,要是重要,径是门路,修行成佛最重要的门路,最重要的方法。『唯斯捷要』,斯就是指发菩提心,一向专念,这是我们了生死出三界,一生成佛最近的一条道路,没有比这个更近,没有比这个更快了,所以这是本经的宗旨。菩提心这样重要,下面总得要把菩提心给诸位多介绍一些。古德告诉我们:
【发心有二义,先须离三种与菩提门相违法。】
这段文是在《往生论》里面,昙鸾法师的《往生论注》,注得很详细。我们要想发菩提心,菩提是刚才讲的觉,那么我们先要把觉心的障碍要认识、要远离它。哪些是我们菩提心的障碍?经论里面讲有三种。第一个:
【依智慧门,不求自乐,远离我心贪著自身故。】
这一条初学的人听起来大概都不以为然,我们要求的就是要求自己快乐,『不求自乐』,谁还愿意求苦、受苦?佛法的大主义也是告诉我们破迷开悟、离苦得乐,为什么说不求自乐?跟我们佛法里面讲的离苦得乐,不是冲突了吗?实在讲绝对不冲突。这个地方讲的乐不是真乐,是假乐,佛跟我们讲,乐是坏苦,可见得它不是真乐,乐是坏苦。我们举个例子来说,遇到自己很喜欢吃的东西,你得到了吃起来很开心,很乐。吃了一碗很乐,再吃一碗也很乐,连著叫你吃个二十碗,你乐不乐?你就不乐了,乐马上就变成苦。可见得这个乐是假的,不是真的,乐马上就变成苦。
年轻人跳舞很快乐,看著你,叫你跳七天七夜,要命!这苦死了!那就变成苦了。可见这个乐会变成苦,乐就不是真的,乐是假的。所以佛给我们讲,苦是真的,乐是假的。譬如说苦,饿一餐很苦,饿十餐更苦,绝对不会饿到最后会乐起来,没这个道理。拿个鞭子打你,打一鞭很痛,打十鞭更痛,不会打到最后会快乐起来,没这个道理。所以你就想苦是真的,乐是假的,我们一般人都没有留意这桩事情。佛很聪明,他告诉我们,我们想想真的,一点没错。
这个地方讲不求自乐,这个乐是苦乐之乐;佛法所追求的离苦得乐,这个乐既然会变成苦,我们也不要它,苦也不要,乐也不要,这才是真乐。所以,佛法里面得到的乐,不是苦乐之乐,苦乐之乐是假的,我们要追求的乐是真的,是真正的乐。真正的乐是清净心,真正的乐是真实智慧,清净心能生智慧,这个乐!你看六祖大师在黄梅初见五祖,他就说:弟子心中常生智慧。这个乐!我们凡夫一天到晚常生烦恼,常生烦恼这很苦!人家那个心常生智慧。
说实在的,六祖的心跟我们的心没有两样,乃至於阿弥陀佛的心,十方诸佛的心,跟我们的心也没有两样。现在我们落到这种地步,毛病出在哪里?就是我们的心不干净,我们的心被污染了,所以才变成这个样子。佛法的修学,它的目的就是叫我们离开一切污染,恢复到自性清净光明,我们本心、真心就显露出来。我们跟诸佛如来无二无别,那个心里头是常生智慧,永远不间断的,智慧无量无边,不但智慧大而且深广,智慧深。所以,先要把这个假的乐舍掉,这个乐是假的,要认清楚,不求自乐。
我们往往看修道的人,佛家的修行人,看到他好像很清苦。我们看到虚云老和尚,虚云老和尚多数同修没有见过,我也没见过,可是我们看到他很多的照片。从照片上看起来,他穿的衣服都是补好多补丁,我从来没有看到一张虚云老和尚穿了一身衣服没有补丁的,我没看到过。我有他十几张的照片,每一张照片衣服上都补了一个洞一个洞的,都补了好多块。这个我们看起来,老和尚很可怜,都穿破衣服,很苦!老和尚看到我们世间人,好可怜,好苦!什么原因?每个人的标准不一样。
我们看到他吃长素,没有肉吃,穿破衣服,住小茅蓬,这很苦。他看到我们心里头常生烦恼,无止境的忧虑、牵挂,他看到这个,可怜,苦!老和尚心地清净,自在光明,过去未来无所不知,他快乐极了,我们不知道。那是真乐!我们一般凡夫没有法子体会,也想像不出来他那个乐,他那个真正的享受。像那么样的聪明人,他那个生活要不快乐,他肯干?不肯干。这是标准不相同。
『远离我心贪著自身故』,这句话非常重要。世间物质享受可不可以有?给诸位说,可以有。特别是在大乘佛法,尤其是华严境界,华严境界是理事无碍,事事无碍,所以世间种种之娱乐他都可以享受,没有一样不可以享受的。但是,虽然在这个境界里,他的心清净,他的心不动,内不动心,外不著相,人家有这个本事。我们凡夫没这个本事,所以开头学佛,学小乘比较靠得住一点。为什么?戒律持的很严,很固执,择善固执,他能成就。大乘佛法,尤其到一乘佛法,它是完全开放,如果你自己没有真正功夫,学它学不像,最后学到哪里去?学到阿鼻地狱去,这个事情就麻烦大了,学不得!
尤其是大乘佛法里面的密宗,更是学不得,密宗是大乘佛法里面最高层的一个阶段。什么人有资格学密宗?我自己学佛,一开头指导我的老师就是密宗的一位大德,章嘉活佛,那是个真正善知识。我亲近他三年,他没有给我灌顶,为什么不给我灌顶?说没有资格。我想跟他学法,传个法给我,不传,没有资格,要我先从显教学,而且先从戒律下手。他老人家说,显教如果不能通达,通达这两个字不容易,他说的通达就是我们中国人常讲的开悟,你不开悟,哪能通达?真正开了悟才有资格灌顶,学密咒。因为密咒是属於加行法,这个功夫加上去使你成就更为快速,是这个意思。所以普通人哪有资格学密!严格的来讲,密宗的正科生,就是真正有资格学密的,是圆教八地菩萨,转阿赖耶成大圆镜智,八地是不动地;七地以下,在密宗里面都不是正科生,旁听生!这是我老师教给我的。所以我对密宗的常识很丰富,密宗的上师唬不了我,也骗不了我,我知道的很多。
我有一年(民国五十一年),我在台湾桃园大溪讲经,那个时候生活非常之清苦。刚刚出家没多久,也没人供养,勉强能混碗饭吃,不至於饿死而已,很苦!讲经在哪里讲?在大溪关帝庙讲经。因为那个地方没有佛法,只有神庙,所以我们在神庙里讲经,也讲神经不讲佛经。我在那边讲过《文昌帝君阴骘文》,讲过《太上感应篇》,道教的庙我们就讲道教的经,我在那里讲这些。当时在大溪有位密宗的上师屈映光,就是屈文六,在台湾相当出名。他在抗战时期曾经做过高官,以后到台湾,退休之后他去学密,他是密宗上师,在台湾传密。
我们那个庙一共五个人住,很苦,他就派了人到我们庙里来,给我们住持老和尚说,希望我们去皈依他跟他学密。如果我们到他那里皈依,他每个月每个人津贴我们三百块钱的生活费用。那个时候三百块钱很大,五个人有一千五百块钱,我们的生活可以大大的改善,可以过得相当舒服。他找我们去跟他学密,我们老和尚心就动了,他也徵求我们的意见,把我们四个人找去开个小会。说屈上师有这番好意,邀请我们跟他去学密,提出这样的这么好的条件。我听了以后我就告诉老和尚,我说我们就值三百块钱吗?三百块钱卖身投靠,这成什么话!我就告诉老和尚,老和尚过去大概也学过一点密的,我说我如果今天三步一拜拜到他面前,想拜他做老师,请他传给我密法,他一脚把我踢开,把我赶出去,我佩服他,他是真正的上师。因为什么?我没有资格,我显教没有通。我这个不通,他就找我去学密,这个密也可想而知,它究竟是什么密我们也就不必深究了,不是真的。
好像我们办个学校,这个学校是研究所,一定要硕士毕业了才能考博士班。现在你小学都没有毕业,「来,上我的博士班」,你想想看,那个博士班值钱吗?所以诸位要晓得,密法绝对不是轻易可以修学的,这是大家一定要注意到。现在这个传传得很多、很广泛,大家喜欢它,就是它不必持戒。平常叫你学佛,要叫你吃素,要叫你持戒,你感觉到很痛苦、很难过。他那里你学了密,照样可以吃肉,什么样的事情照样都可以做,这个佛好自在,这个佛很好学!是不错,学到最后都学到阿鼻地狱去,决定见不了佛。
所以学密,许许多多年轻人,受过高等教育的,学了不到半年、一年,他证果了。证什么果?神经分裂果。他也上生了,生到哪里去?神经病院。我看到很多,中国、外国看到很多。所以诸位,世间事情没有说贪图小便宜可以得到证果的,没有这种事情,绝对没有不劳而获,哪有这种便宜事情!我很聪明,有这种便宜事情我老早去了,不要等到你们了。给诸位说,佛门里面最便宜的就是这个法门,没有比这个法门更便宜的,这是大家一定要认识清楚。可是这个法门要发菩提心,要认真去念!你不念,你这一生还是得不到。
这句重要在哪里?诸位要知道,我们学佛最大的一个困难,一个难关不容易突破,就是自私自利这个念头。这个念头很难突破,能够突破这个观念,那你佛法可以说是一帆风顺,你这一生决定有成就。这一条就是破我执的,如果我们不求自乐,对於自私自利这个观念就淡了很多。所以,起心动念要想众生,要想到整体。一切众生有福,我当然有福,一切众生没福,我一个人有福也没用处,还要跟著大家一起受罪。
所以我希望新加坡的同修们,新加坡在今天是我们这个世界上的净土,是这个世界上的福地。如果你们不爱惜,不知道珍惜,不知道保护的话,让那些邪知邪见渗透了你们,你们首先思想、心理被人家染污,你这块土就变成秽土,你的福报就没有了。要想守住这个福地,守住这个净土,用什么守?清净心,心理、思想决定不能被染污。最好的方法是要学佛,是要把佛法推广,因为佛法是自净其意。佛教给我们,「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我们三皈依里面是「觉而不迷,正而不邪,净而不染」,佛法是教我们这些的。念念要为国家,为整体利益著想,这是个觉悟的人,佛弟子就是觉悟的人,不迷惑颠倒。所以,第一要远离贪心,远离贪著自身,就是自身的利益要远离它。第二:
【依慈悲门,拔一切众生苦,远离无安众生心故。】
第一是智慧,没有智慧,也没有慈悲。佛法里面的慈悲,是要建立在智慧的基础上,也就是我们常讲理智的慈悲,不是感情用事,是理性的慈悲,理性的爱护。要拔一切众生苦,一切众生有苦难,我们用智慧、用慈悲去帮助他。远离无安众生心,「安」是叫一切众生得平安,「无安」就是不管一切众生的安全,这个心是违背菩提心的。所以,我们念念要帮助一切众生,希望一切众生得平安。第三:
【依方便门,怜愍一切众生心,远离恭敬供养自身心故。】
《地藏经》上说得很好,「阎浮提众生刚强难化」,菩萨在这个世间大慈大悲帮助这些众生,众生不但不感激,还要毁谤。好心好意的去帮助他,他不愿意接受,还要惹菩萨生气,这怎么办?菩萨要忍受!菩萨不能认为这些众生对我不恭敬,对我没礼貌,我赶快就走,这就不是菩萨。菩萨要修忍辱波罗蜜,要怜愍这些众生,众生愚痴,无知,不晓得是非善恶。所以菩萨一定要原谅这些人,不要去跟他计较,不要说失礼的地方要原谅他,就是得罪的地方也不能够计较,这样才能够普度一切众生。这是三种与菩提心相违背,障碍菩提心的,要知道远离。
所以菩萨,特别是在末法时期,弘法利生绝对不求恭敬,绝对不求供养,只要众生觉悟。要求希望他觉悟,希望他回头,希望他能够明了净宗法门,依教修行,求愿往生,你就帮助这个凡夫成了佛,菩萨的目的就达到。不在恭敬供养,不在这些;换句话说,如果为了恭敬供养来弘法利生的,菩提心就没有了。他到这儿来干什么的?他是来做买卖的,叫裨贩如来,他是来卖佛法的。为什么?他所获的代价是恭敬供养,他是卖佛法的。卖佛法将来果报统统在阿鼻地狱,因果可怕!这三种远离,另外:
【次须知三种顺菩提门。】
顺菩提心门,我们一看是三种心,这三种心统统是清净心,诸位同修要特别留意。第一种是:
【无染清净心。】
诸位要知道,无染就是智慧,决定不染著。什么叫不染?凡夫的心接触外面的境界就会生起喜、怒、哀、乐,我们中国人讲喜、怒、哀、乐、爱、恶、欲七情,七情五欲,你接触外面境界就生了七情五欲。这七情五欲是染污,不是个干净的东西,我们的心被七情五欲所染。学佛的人要有智慧,有智慧怎么样?不为七情五欲所染。他为什么不会被它所染?因为他知道七情五欲是假的,不是真的。七情五欲你能真正得的到吗?得不到!真的得不到!说老实话,七情五欲你仔细去观察,它是个什么东西?它是个虚妄的概念;换句话说,就是我们今天讲的错觉,错觉就是错误的想法,也就是迷信,这个东西不是真的。所以菩萨有智慧,把这个事情照得清清楚楚,有智慧就看清楚了,晓得这个东西彻底虚妄,因此这个东西摆在面前他不动心。像《金刚经》上所讲的「外不著相,内不动心」,我们的心就不染,这是无染清净心。
【不为自身求安乐故,菩提是无染清净处。】
所以说菩提心是什么?菩提心是无染的清净心。第二:
【安清净心,为拔一切众生苦故。】
帮助一切众生破迷开悟,离苦得乐,叫一切众生心安、身安,这就是前面讲的慈悲心。第三:
【乐清净心,欲令一切众生得大菩提,生彼国土故。】
这就是方便法门。诸位想想,我们有什么本领叫一切众生破迷开悟?我们有什么本事叫一切众生一生成佛?这种智慧、本领只有佛才有,菩萨都办不到,只有诸佛如来他们才有这个本事。可是今天佛以善巧方便,把他这套本事传给我们,我们也有跟诸佛如来同样的智慧、同样的本领。那是什么?用这部经,用这个法门,我们自己信受奉行,这一生往生成佛。我们把这个法门介绍给别人,劝别人,别人如果信受奉行,他这一生也能够往生成佛。所以,我们的智慧、能力跟阿弥陀佛、十方诸佛如来无二无别。如果要说起其他的法门,我们就不行了,这个法门是如来果地上的妙法,圆圆满满的传授给我们。这真正是希有难逢,所以古人讲佛恩难报,确实是有道理,这是真实语。
这一段的开示,还都是说明菩提心的前方便。下面我们还要依据经论为同修们说明,因为这个事情太重要了。
【元晓师云。】
元晓是唐朝时候韩国的一位法师,那个时候叫高丽,高丽国的一位法师,也是在中国留学很有成就的一位大德。他说:
【发菩提心是明正因,又云,发心有二,随事发心,如四弘愿;顺理发心,信解诸法实相而发心者。】
他这个说得简单,也说得非常好,说得相当精要。『随事发心』就是我们平常所念的四弘誓愿,我讲所念,一些人确实每天早晚课诵里他都念。「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这个四条是圆满的菩提心。他虽念了,没发,所以你不能叫发菩提心,你只能叫念菩提心,没发。为什么?「众生无边誓愿度」,还有很多讨厌的人不愿意度他,可见得你这个心没有发出来;「烦恼无尽誓愿断」,晓得很多烦恼,他不愿意去断,不肯去断,不但不断,天天还去找烦恼,这个事麻烦大了,可见得你只是会念,你没有去做;「法门无量誓愿学」,也不肯学,也不知道怎么学法,佛道更谈不上了。所以,这是随事发心。
希望诸位同修念这个四句,那个心一定要真的发出来,要真正发出来。我们佛法讲「随文作观」,你要依照文字把你的心念发出来,这就好。这发怎么样?要天天发,他不发就忘掉了。虽然发了一下,像闪电一样亮了一下,马上就灭掉了。但亮一下就很难得了,不容易。为什么?无始劫以来从来没有亮过,这下突然亮了一下,虽然很短暂只一刹那,这一刹那就很宝贵。希望你能够多发,连续不断的发它这个光就连起来了,真正发起来。所以,每天念要真发。
四弘誓愿,诸位要知道,它里面最主要的就是第一愿。我们今天老实话,就没有大悲心,我们这个愿发不起来;这一愿果然发起来,后面三愿自然功夫就得力。为什么?你真正想帮助这些苦难众生,破迷开悟,离苦得乐,你真有这个心。你真有心帮助他,你自己没有学问,自己没有道德,你就帮不了人。你真正想帮助别人,换句话说,回来自己认真好好的修行,要修到自己品学兼优。品德是什么?没有烦恼,品德最高。所以,断烦恼是修我们的德行,学法门是修我们的学问,品学兼优才能够帮助众生,才能够为大众服务。为什么要成佛道?不成佛道你度众生不能圆满。像菩萨,他能帮助他以下的,在他以上的他帮不上忙;成了佛,连等觉菩萨都在他度化之内。所以,成佛才是圆满的度脱一切众生,这就是为什么要成佛道的道理。
由此可知,断烦恼、学法门、成佛道,为什么?统统是为了度众生。如果不为度众生,这些事情对自己,自己就是六道轮回也不在乎,无所谓,也就不需要那么样用功;但是为了要度一切苦难的众生,我们必须勇猛精进。实在讲,照通途法门来说,我们在一生当中实在不容易成就;幸亏有这个特别法门,就是净土法门带业往生。这个法门我们这一生有幸遇到了,我们自己决定成就,也深信自己有能力可以帮助别人,在这一生永脱轮回,成佛作祖,这是千真万确的事实。
所以我们在过去不认识,这个法门听说、也看到,但是对它不了解,对它不认识,往往当面错过。心里面还想著别的法门,还以为有别的法门比这个法门更殊胜,别的法门比这个法门修得更牢靠、更快速。这都是没把事实真相搞清楚!今天我们真的搞清楚,搞明白了,所以千经万论、无量法门我们统统放下,单提这一门。我们在一切经里面只需要这一部经,《无量寿经》;无量法门里面我们只取一个法门,「持名念佛」,真是简单、容易、稳当、方便到了极处。这种修行法,自古至今,我们在《净土圣贤录》里面看过,在《往生传》里面看过,出家在家多少大德依这个方法成就了。那些都是我们的楷模,是我们的样子,是我们的典型,套一句外道的话,那就是我们的见证,这些往生的人都是我们的见证人。所以,这个法门圆圆满满具足了三轮,如来的开示、劝告,那么多往生人给我们做证明,做证转。
今天还有位同修来问我,他说他本身是学佛了,女儿是个虔诚的天主教徒,他说我用什么方法能劝她学佛?一劝她,女儿马上就拒绝。用什么方法?实在讲方法是有。香港何东爵士的老太太何东夫人,就是何世礼将军的母亲,她就给我们做了一个好榜样。他们全家是虔诚的基督徒,老太太在往生的那一天,开了个往生大会,把她的亲戚朋友都找来。她预知时至,知道她什么时候走,往生那天,把亲戚朋友都找来,找来告别、辞行。「我今天要到西方极乐世界去了,给你们告别。」把她家里儿子、媳妇也找来:我们母子一场,现在信教自由,我们各信各的教,这一生彼此都没有干扰,今天我要到西方极乐世界去了,你能不能念几声佛号送送我,也算是我们这一场母子之情。一生都没有要求,最后要求他念几声佛号送送我,这是合情合理。
所以儿子、媳妇也就参加了她的往生表演大会。念不到一刻钟,十五分钟是一刻钟,不到一刻钟,老太太盘腿打坐真的走了。他全家再也不进基督教堂了,老实念佛了。为什么?亲眼看到的!一家人都度过来了,这很厉害。所以平常不必说,到这个时候统统回头,你一定要做出样子给他看。你们基督教有这个本事吗?有预知时至,晓得什么时候走,不生病就这样走了吗?何东老太太很聪明,很有智慧,到她往生的时候把一家人都度了。所以,我们家人不信佛没关系,你临终的时候也表演一套,全家就得度了。
这就是发菩提心。你想想看,老太太想度她一家人,她自己不能不认真修行。她要不认真修行,到临终时还害病,躺在床上走的,她家人没有一个人相信她。她为了要度她一家人,自己认真努力精进,这就是四弘誓愿里头「众生无边誓愿度」。如果我们真正有个度化众生的意念、念头,这是很大的一个力量,推动我们认真努力的来修学。因为我自己不能成就,我怎么能帮助别人?要想别人真正相信、真正发愿,一向专念求愿往生,自己要做个榜样,要做个好样子,人家看了、听了才死心塌地的相信,不会再怀疑。
所以,这一愿如果真正发起来,有不可思议的力量在那里推动你,在那个地方警策你,你这一生没有不成就的。换句话说,修行之所以没有成就,说个老实话,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没有发菩提心;没有发菩提心简单讲就是自私自利。真正发菩提心,他就要利益一切众生,要帮助一切众生,这叫大菩提心。这是随事发心。所以,四弘誓愿最重要的是第一愿。
第二是讲『顺理发心』,这个就好了,但是这个不容易。顺理发心实在讲是得明心见性,这样才行。为什么?他确实证得诸法实相,他对於世出世间一切性相、理事,他没有一样不明了,没有一样不通达。这时候他发的心就是如来果地上所讲的「无缘大慈,同体大悲」,那是当然的。所以,这里虽然说『发心有二』,但是对我们凡夫来讲,还是前面的随事发心是真正对我们说的。理,那是要相当的功夫,不是对一般人讲的。
【元晓师等以发菩提心为正因,念佛为助行。】
『元晓师等』,在唐朝那时候,和元晓师有共同的见解、共同看法的一批人,有这个说法。发菩提心是正因,念阿弥陀佛是助行,有这种说法。
【善导、灵芝、与日净宗诸家则以持名为正行,发心为助行。】
善导大师是我们中国净土宗第二代的祖师,灵芝律师是学戒律的,在我们中国历史上也非常有盛名,以及日本净土宗的高僧大德,他们又有一个说法。他们认为持名是正行,发心是助行,恰好跟元晓师他们那一派是颠倒的。我们要问,到底哪一个是正行,哪个是助行?
【莲池大师和会之曰。】
到了明朝,我们净土宗有一位中兴净土的祖师,就是莲池大师。这一次我们台北寄来了一些《弥陀经疏钞演义》,这是一个会本,《疏钞演义》会本。因为本子不多,不能够赠送每一位同修。如果是有送到了,有没有拿到的,这就不平等,我们佛法是平等法,不够分那只有存在这边图书馆,如果将来我们再印再送来;本子如果是够的话,我们分送给诸位同修。这个本子前面有一张莲池大师的画像,在我们想像这张画像可能相当的真实,后面有一页莲池大师的墨宝,非常的难得。我从大陆上得到的,附印在后面,莲池大师亲笔写的字,也写得非常之好。莲池大师说:
【还以持名为正行,复以持名为发菩提心。】
他把古时候这两种说法合而为一,这就很圆满,我们不再怀疑了。
【彻悟禅师云。】
彻悟禅师他真的彻悟了,名实相副,真的彻悟了。他在禅宗里面大彻大悟之后,回过头来专修净土,念佛往生。你看,不是真的彻悟了吗?佛门里面,诸位学了佛之后,都有个法名,师父都给你起个法名。法名的用意很深,希望你这一生名实相副,所以这个名字是代表师父对你的期望,给你起这个名字,代表对你的期望。所以,人家一叫这个名字,你心里就有警觉,我的名实相不相副?我出家的时候,师父给我取个名字叫净空,我听了很好,别人一叫,我就想想我有没有净?有没有空?如果不净不空,那这个好名字对我来讲就是假的,名实不相副。所以,名字的含义很深。
今年我在海内外,许多同修要求我给他授三皈,我从今以后不起法名。为什么?释迦牟尼佛已经把法名起好了,这个太好了,释迦牟尼佛给我们起的法名叫妙音。妙音是什么?南无阿弥陀佛,这句佛号就是妙音,你看《弥陀经》东方五尊佛最后一尊就是妙音佛。明年有机会我到此地来跟大家讲《弥陀经要解》,我给你讲这六方佛,六方佛的名字都含有很深的意思,不是随便举几个人,不是的,它有很深的意思。这些佛的名号,就代表我们修净土的人,从初发心一直到成佛,每个阶段修行的方法,名号代表了,那个意义非常的圆满。
妙音就是执持名号,我们每天念四个字,念六个字,这个音声是妙音。因为能念之心是始觉,所念的佛号是本觉,念佛的时候,始觉合本觉,这就是究竟觉,所以这个音是再妙也不过了,没有比这个更妙。我们既然得到这个法名,就不能不念佛,你要不念佛,你的音就不妙了。你一天到晚念这句南无阿弥陀佛,妙!不但自己妙音,同时也要劝别人念佛,那就更妙了。所以妙音是自己念佛,劝人念佛,意思就在此地。一定要懂这个意思,不要辜负了释迦牟尼佛给我们这么好的法名。彻悟禅师说:
【真为生死,发菩提心,以深信愿,持佛名号。】
这是他老人家确实彻悟之后的一句名言。真正为了了生死出轮回,这个心就是觉心,是菩提心,菩提心就是觉悟之心。也就是说明无量劫以来,我们都在搞生死轮回,太苦了,希望在这一生永脱轮回,不再生死。你有这样一个强烈的欲求,这个欲求就是无上菩提心。用什么方法达到这个愿望?用念佛的方法。『以深信愿』,我真正相信西方净土,真正相信这部《无量寿经》,对它决定不怀疑。而且真正相信这部经字字句句都是真实的,没有一句话是妄语,没有一句话夸大,字字真实,我们相信。我们愿意依照经典给我们讲的方法,执持名号,就是一心专念阿弥陀佛,这是真正觉悟;如果不是真正觉悟的人他做不到。大家把经本翻过来,十四面:
【蕅益大师云,信、愿、持名,为一经要旨。】
蕅益大师这个话是在《弥陀经要解》里面说的。《弥陀经》是《无量寿经》的小本,《无量寿经》是《弥陀经》的大本,这两本经只有文字上多少不同,内容完全一样;《无量寿经》讲得详细,《阿弥陀经》讲得简单。所以,这两部经古人把它看作一部,同部,叫大本、小本,同部的。因此,《弥陀经》的注解,《无量寿经》可以全部采用;《无量寿经》的注解,《阿弥陀经》也可以通用,因为它是一部经。所以蕅益大师这个注解,也就是解释《无量寿经》。『信、愿、持名,为一经要旨』,是这部经最重要的宗旨。
【信愿为慧行,持名为行行。】
这个两句话希望同修们要记住,为什么?因为有些确实对於净土宗知道不多,了解不深,就随便乱说话。说了我们听了,假如我们对净宗没有一点基础的话,会被他动摇,信心动摇了。纵然有一点修持的,听到心里也很难过,想跟他吵一架,吵架不能解决问题的。他说,我们念佛的人叫老太婆教,没有智慧;他们学的那个法门是有智慧的,我们是没智慧的。这样一来,我们听了就很难过,我们念这个法门没有智慧。信心一动摇就想去跟他学,实在想跟他去学,那就真的没智慧了。
这个事情自古以来就常常有,有这些闲言闲语。所以过去,李老师在台中讲净土法门,劝大家念佛,讲了十年。外面一讲《金刚经》,讲别的经,大家一听心就动摇了,「那个是智慧,大智慧!我们这个没有智慧」,就回来跟李老师说了。李老师说:好!我们道场明天开始讲《金刚经》。李老师也讲《金刚经》,也讲《楞严经》了。为什么?因为你们听到外面人说我们没有智慧,好,我们也讲几部大经,你们听了都有智慧了,心就安定下来。安抚人心,用这个方法。
我们要念到蕅益大师这两句话,就恍然大悟,原来念阿弥陀佛是最高的智慧。这个话我在前面多次的跟诸位报告过,文殊菩萨有没有智慧?这大家公认的,菩萨当中智慧第一。文殊菩萨都念阿弥陀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你能够说文殊菩萨是老太婆,没智慧吗?这怎么讲也讲不通。所以你能够相信,你能够发愿,你的智慧跟文殊、普贤没有两样。文殊菩萨相信,文殊菩萨发愿,我也相信、我也发愿,我就不输给文殊菩萨,一等一的智慧!『持名为行行』,是修行当中最妙的修行方法,一切行门当中第一门。
【得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浅。】
这两句话是蕅益大师对於净宗开示的名言,我们近代净土宗的祖师印光老法师佩服得五体投地,称赞这个注解说,即使是古佛再来给《阿弥陀经》作个注解,也不能超过其上。把蕅益大师的《要解》捧到了极处,古佛再来注这个经也不能超过。大家想想,印光大师是大势至菩萨再来的,大势至菩萨对於这部注解赞叹到这个地步,蕅益大师是什么人?蕅益大师的身分没有暴露,如果根据印光大师这种赞叹的话,蕅益大师要不是阿弥陀佛再来,笃定是观世音菩萨再来的。所以大势至菩萨这样的捧场,这样的赞叹,绝对不是普通人。我们中国人真正是有福,诸佛菩萨时时示现在我们世界,这是中国人有福。中国人眼前虽然遭这个劫难,这个劫难对於整个世界,乃至於对於历史,都是有很大的贡献。
我们回头再看他老人家这两句话,这两句话对我们求生西方极乐世界的信心,真实的建立、坚定了。『得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你能不能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就看你信心够不够?你相不相信?你愿不愿意?关键在这个地方。可见得这桩事情它不求人,世间事是求人难,这个事情是也不求佛、也不求菩萨;换句话说,能不能到西方极乐世界,不是阿弥陀佛的事情,是我们自己的事情。我们自己信不信?愿不愿?如果你真信、真愿,阿弥陀佛一定来接引你,所以关键在我们本身!我们明白这个事实,咱们的心的确是定了,我真相信,我真愿意,只要有这两句,西方极乐世界已经注册了,已经挂了号,这个了不得。
诸位同修,你们不是娑婆世界的人,我看你们都是西方极乐世界的菩萨,已经不是这个地球上的人。为什么?你们已经注册,已经挂号好了,随时可以去。所以,这个愿一发,这个信愿一具足,我们这个身在这个世界上,无量劫以来生死轮回在娑婆世界,我们这个身叫最后身。来生还有没有?来生不来了,永脱轮回。来生如果再来,那是菩萨化身再来的,像莲池、像蕅益、像印光大师,菩萨化身再来的。所以有很多同修问,我常常在讲台上说,我这个身体是最后身,我是决定往生,真正有把握。你们有没有把握?你能够信,能愿意去,你也有把握,你的把握跟我的把握没有两样,决定有把握,这是一点都不假的。所以要认清楚,把这个经书好好的去念,这个经书就是我们家里面的报告,知不知道?是西方极乐世界送来的信,家书!我们好久没有回家了,这个拿到是家书,读这本书,晓得我们家庭里面现在的状况。接到家书之后,心里面想到家,赶紧要回家去看看。所以你才晓得真正不容易,真正是幸运。
『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浅』,蕅益大师没有说多少,没有说「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多少」,没有这个说法。他说的是深浅,这个很有道理。什么叫深?什么叫浅?心与口相应叫深,心口不相应叫浅。这里念的南无阿弥陀佛,念的阿弥陀佛,心里想别的事情,这个就浅,有口无心!所以我们口里念佛,心里要想佛,心与口相应,这样就深。还有一个说法也很有道理,就是念与信愿相应,念念具足深信切愿,这个念就深;虽然念阿弥陀佛,信的不深,愿也不切,这个念就浅,这个说法也非常之好。总而言之,经论上常说,「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最重要的是相应,如何念到相应,这个功德就无量无边了。
所以大师这一段开示是非常重要,我们如果信受奉行,那就恭喜你,你是真正的西方极乐世界已经报名注册了,你决定是西方极乐世界的人,不是娑婆世界的人。娑婆世界的妖魔鬼怪见到你都非常恭敬,赶快躲开,不敢干涉你。为什么?你有阿弥陀佛保护你,你是阿弥陀佛的学生。弥陀的学生不得了!十方诸佛如来都尊敬,都特别看待你,因为你是阿弥陀佛的学生。所以是沾了阿弥陀佛的光,诸佛如来对你都恭敬。
【故慧行为先导,行行为正修,如目足并运也。】
这句好懂,智慧领导我们修学,信与愿就是慧。你能信、能愿,刚才讲了,跟文殊、普贤没有两样,又能够一心持名,心口相应,这是正修,这是信愿行三个条件具足。『如目足并运』,我眼睛看得清清楚楚,我两条腿走得很快,目足并运,决定能够到达。
【又曰,深信发愿,即无上菩提,合此信愿,的为净土指南。】
这一句也是蕅益大师非常重要的开示,因为菩提心很难讲,说老实话,讲了也不懂;纵然你听懂了,你也做不到,不晓得从哪做起。幸亏蕅益大师这一句话道破,因为这句话,我们每个人发菩提心都不难。菩提心就是什么?就是刚才讲的深信、发愿,深信发愿就是无上菩提心。这一句自古以来没有一个人说过,第一个人这样说法的就是蕅益大师。他讲得对不对?我们仔细去想想,他这个话说的是千真万确。你们想想,深信切愿马上就要生到西方极乐世界见阿弥陀佛,见到阿弥陀佛圆证三不退,一生就成佛,这不是无上菩提心是什么?的确这是上上菩提心。不要那么麻烦,那么罗嗦,讲了半天,谈玄说妙,说了又不懂,大师一句话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给我们道破了。所以合信愿,就是我们持名,一心持名合这个信愿,这的确是净土指南。
【由此而执持名号,乃为正行。】
这个名号里头决定是有信、有愿,真正具足深信切愿,我们对这个世间要用什么样的态度?也就是说,我们用什么样的态度在现实的社会里去生活?这个心态我也可以告诉诸位,现在西方极乐世界,你们的家书已经收到,你们已经读过了,知道你家庭里面这样的美满。而且无量劫来在外面流浪,在外头飘零,总想回家去看看,就是这个心情。现在念念都想回家看看,所以眼前的事情得过且过,不要再给自己添麻烦,能过得去就好了。为什么?一切都要收拾准备回家了。
你想在台湾的同胞,跟大陆隔别了四十年,开放以来还不到两年,几乎每个人都到家乡去探亲。为什么?四十年没回去了,总是想家,天天在想家,想回去看看,不回去不甘心。现在我们离开家乡不止四十劫,无量劫!离开家乡,现在才得到消息,收到家书,赶紧收拾准备回家。用这种心情来念佛,没有一个不往生的,没有一个不成佛的,我们要用这种心态。所以这个世间万事随缘,绝对不攀缘,随缘过日,心安、身安。一心一意专念弥陀,一心一意去念《无量寿经》,把《无量寿经》当作你的家书来看,这太亲切了。尤其后面,你们已经皈依了,都叫妙音,后头都喊著妙音,喊著你的名字,你看这多亲切,还不回去吗?这个要紧。
【大本亦以发菩提愿为要,正与此同。】
因为蕅益大师是小本《弥陀经》注解上说的,所以他也提到大本,大本就是《无量寿经》。《无量寿经》里面讲的「发菩提心,一向专念」,跟他所讲的意思完全相同。由此可知,蕅益大师所说的话不是随便说的,是在大本经文里面找到理论的依据,他不是随便说的。这个大、小本,古德的注解我们合起来看,得到了一个结论。
【故今以发菩提心,一向专念,为大本之宗,正是遵奉莲池诸祖之垂教也。】
黄念祖老居士作注解,在宗趣这一科当中,他就用了这八个字,『发菩提心,一向专念』为本经的宗旨,也正是依照莲池、蕅益这些祖师大德的垂训,所以也不是自己随便说的。这是就本宗的讲解,我们也得到了一个很清晰的概念。下面再给我们提到就是《观无量寿经》,这也是我们净土三经之一,净土宗的一部重要的经典。《观经》里面讲净宗的理论、方法以及九品的因果,说得非常的详细,比《无量寿经》讲的还详细,可以做参考。
【观经云,若有众生,愿生彼国,发三种心,即便往生。】
这三种心就是底下列的:
【至诚心、深心、回向发愿心,具三心者,必生彼国。】
这一定生西方极乐世界。这个三心自古以来讲法很多,如果我们用前面祖师的教诫,这个三心很容易懂。什么叫『至诚心』?这就是讲三菩提心,诚是真诚,真诚到了极处,这叫至诚心。这就是我们自己的真心本体,就是真如本性的理体,《楞严经》上讲的「常住真心」,跟这个意思完全相同;《大乘起信论》里面讲的「直心」,跟这个也是相同的。简单讲就是真诚之心,真,没有假,诚,则不虚,真诚的心,这是体。
底下两种是用,就是真心的作用,作用有两个,一个是自受用,一个是他受用;也就是说,我们用什么心对自己,用什么样的心态对人。佛教给我们,对自己要用『深心』,深心简单的讲是好善好德,自己要好善好德,这是深心;对别人要大慈大悲,慈悲心是他受用;慈悲心跟好善好德的心都是至诚心的起作用。所以我们以至诚心信受这个法门,以至诚心信受这部经典,这就是前面讲的信受发愿,以至诚心、以好善好德的心来发愿求生净土。回向发愿,不但我们自己这一生当中具足信愿持名,求生净土,我们念念希望一切众生都能够有这个殊胜的因缘,遇到这部经典,明了这个佛法,统统发心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同成佛道,这叫做『回向发愿心』。具足这样的心愿,没有一个不往生的,不但往生,我相信品位一定是高高在上。好,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