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无量寿经 - (第二十七集)
无量寿经  (第二十七集)  1989/4  新加坡  档名:02-003-0027

  请掀开经本,第七十六面第三行:

  【惑尽见佛第四十一】

  这一章还是接著前面一章经文而来的,前面说到西方世界有边地、胎生,边地与胎生都是比喻,诸位要晓得。实际上的情况,凡是生到西方世界都是七宝池中莲花化生。前面给我们说了有两种人信心不纯,不是说他没有信心,没有信心他就不能往生,他有信心,不过信心不纯。一种人是对佛的智慧怀疑,就是不能纯信,另一种人是对自己的善根怀疑。因为疑根没断,虽然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他莲花不开,而且在莲花里面见不到佛、闻不到法;也就是说极乐世界的三宝,阿弥陀佛,以及诸菩萨大众,他都接触不到。虽然生活的受用,弥勒菩萨给我们说,犹如夜摩天,世尊在经上也给我们说,快乐也像是忉利天。由此可知,生活状况非常美好,就是因为不能够见佛闻法,所以比喻作胎生,比喻说为边地。

  他要等待多久才能见佛闻法,像九品往生一样?前面佛也曾给我们说过,最长的是五百年。为什么有这种情形?今天这一章经文要给我们说明。『惑尽见佛』,惑就是迷惑,迷惑要是断除了,立刻就见佛。请看经文:

  【譬如转轮圣王。有七宝狱。王子得罪。禁闭其中。层楼绮殿。宝帐金床。栏窗榻座。妙饰奇珍。饮食衣服。如转轮王。而以金锁。系其两足。诸小王子。宁乐此不。】

  佛说法用比喻的方式非常之多,这一章经一开端佛就用比喻来说,比喻世间的『转轮圣王』。转轮圣王,佛说是要在众生有很大的福报才会出现,经上讲人寿两万岁的时候,转轮圣王出现在世间。我们这个世界,从释迦牟尼佛以来,也没有出现转轮圣王。佛在经上告诉我们,转轮圣王有四种,用金、银、铜、铁来做比喻。最殊胜的就是金轮王,金轮王经上告诉我们,他是统治四天下,我们经上常讲「一四天下」,一四天下之主就是金轮王。一四天下要拿现代我们科学概念上来讲,就是太阳系,一四天下是一个太阳所照,统治整个太阳系。我们晓得这个王他的福报、威德,现在人说科技,一定是非常发达,从这个星球到那个星球,很短的时间他就能够到达。如果没有交通工具,如何能统治?我们今天虽然科技相当进步,可是我们的飞行工具,从地球到月亮还要飞好几天,如果飞到其他的星球,时间就更长,现在还没有办法能够达到。由此可知,轮王之轮宝就是他的交通工具,也是代表他的武力。

  我们看到经上讲的轮宝,的确很像我们现代有些地方发现的飞碟。飞碟不是个轮吗,圆圆的,轮宝,那个交通工具速度非常之快。飞碟确实是有,我在没学佛之前,大概是在民国三十九年、四十年的时候,或者是四十一、二年,还没开始学佛的时候,我看到过一次,在台湾上空。到第二天,报纸上又登著,不只我一个人看见,很多人看见。初看到的时候它是停在空中,就觉得很奇怪,空中好像一盏灯一样,圆圆的,放光,放绿色的光。大概停了有五分钟,我们看了五分钟,慢慢开始移动,移动的速度逐渐的大,很快就消失了,就再也看不见,我们那时候觉得非常奇怪。这就是许多地方所见到的飞碟,我是见过这么一次。这种交通工具,就不是我们地球上这些飞行的机械能够跟它相比。

  最小的轮王叫铁轮王,铁轮王是统治一洲。金轮王统治四大部洲,银轮王是统治三洲,铜轮王统治两洲,铁轮王统治一洲,换句话说,最低的限度他也是把整个像我们今天这样地球,整个地球统一,福报非常之大。佛用这个来做比喻。

  轮王也有监狱,这个监狱是『七宝狱』,轮王的福报大,七宝狱。七宝狱是关什么样的人?王子犯罪了,不是普通人犯罪,王子犯罪,轮王把他关到监牢狱里面去,『禁闭其中』。这个监牢狱里的设施、享受跟转轮圣王没有什么差别,所以说宫殿楼阁、宝帐金床,这是物质上的受用,饮食、衣服跟转轮圣王没有两样。但是犯罪的王子加上手镣脚铐,手镣脚铐也是七宝的,『金锁系其两足』。佛就问弥勒菩萨,这个小王子在七宝狱中过得自在不自在?

  【慈氏白言。不也。世尊。彼幽絷时。心不自在。但以种种方便。欲求出离。求诸近臣。终不从心。轮王欢喜。方得解脱。】

  弥勒菩萨就说了,王子囚禁在七宝狱中,当他在囚禁的时候,心里面决定不自在,他要想方法离开监狱。离开监狱一定要转轮圣王赦免他的罪,才能出得来,他要求别人都是枉然。这些大臣做不了主,『求诸近臣』,他做不了主,不能够从心。一定要『轮王欢喜』,赦免他的罪,他才能出离监牢狱。这是一段比喻,下面是正说。

  【佛告弥勒。此诸众生。亦复如是。】

  佛就告诉弥勒菩萨,堕在疑城边地往生的这些人,就跟住在七宝狱里面的小王子一样,他也是想尽方法求出离,希望能够快一点见到阿弥陀佛,希望早一天能够闻佛说法,他也是这个心。

  【若有堕於疑悔。希求佛智。至广大智。於自善根。不能生信。由闻佛名。起信心故。虽生彼国。於莲华中。不得出现。】

  此地比前面所说的补充了很多,使我们对於这桩事情更清楚、更明了。堕在边地疑城有两种人,一种人是疑悔佛智、不了佛智,这一类的人,另一类的人是『於自善根,不能生信』,是这两种人。虽然有疑惑,但是他的善根福德因缘也算不错,因为在这一生当中,有机会听到阿弥陀佛名号,有机会读诵净宗经论,他有这个缘分。因为闻名、读经,所以他生起信心,这个信心是相信西方有极乐世界,相信念佛可以往生,相信这个。但是对於佛智、对於自己的善根不能够纯信,不能说完全没有信,没有信就不能往生;他有信,信得不深、信得不纯,虽信,里面还带著疑惑,这样去往生的。

  『虽生彼国,於莲华中,不得出现。』所以七宝莲池,他那朵花就是他的边地,那朵花就叫做胎生,是这个意思。我们就晓得,原来边地、胎生还是在阿弥陀佛的七宝池中,并不在别的地方。就是说你的疑根没有断尽,你花不开,见不了佛,苦就苦在这个地方。请看下面经文:

  【彼处华胎。】

  这是讲往生的人,他住在莲花里面。

  【犹如园苑宫殿之想。】

  『园苑』是花园,他住的环境就像是个花园宫殿。

  【何以故。彼中清净。无诸秽恶。】

  莲花里面清净。

  【然於五百岁中。不见三宝。】

  这个『五百岁』昨天也曾经跟诸位报告过,五百岁是最长的时间,一般不会超过五百岁。也就是说,根性利的人他后悔的快,只要能够后悔,后悔就是忏悔业障,他什么时候忏悔什么时候花就开了,就见佛闻法,但是至迟不会超过五百年。所以这个地方还是不错,比生天要殊胜得多。不但比生天殊胜多了,给诸位说,比证阿罗汉果、比证菩萨果位都要殊胜得多。乃至於像禅宗所讲的「参破三关,明心见性」,比那个还要殊胜,殊胜在哪里?因为破三关、明心见性的人还有隔阴之迷,还有退转;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纵然堕在疑城,经上没有说他有隔阴之迷,没有说他退转。所以我们晓得,生在疑城里面,不过是耽搁五百年不能见佛闻法而已,除这个之外,他不会再退转到六道里面来。这就比禅家大彻大悟、明心见性那个福报就大得太多了。边地疑城尚且如此,何况九品往生!所以我们同修一定要珍惜这个因缘。

  这是苦处,就是五百岁中『不见三宝』,这个三宝就是指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佛说法是法宝,一切菩萨众是僧宝,不见本国的三宝。

  【不得供养奉事诸佛。】

  这一句讲他方世界,十方世界无量无边恒沙诸佛,他没有机会去供养,没有机会去参访。

  【远离一切殊胜善根。】

  因为不见佛、不闻法、不能供养如来,这『一切殊胜善根』没法子修,这叫『远离』。他没有机缘修殊胜的善根。

  【以此为苦。不生欣乐。】

  他所苦的就是这桩事情。这一段经文里面希望同修们要细心去体会,真正不可思议。你想想看,西方极乐世界的人,九品往生的,从下下品到上上品,他们都有能力每天去拜阿弥陀佛。不是拜阿弥陀佛的像,是拜真的佛,每天去问候阿弥陀佛,你老人家今天好吧!这多亲切,天天跟阿弥陀佛谈话,有这个机缘听佛说法。同时还有机会随自己的心意供养十方无量无边恒沙诸佛。

  我们今天想亲近一个善知识都找不到,你说这多可怜!往往我们找一个善知识,那善知识是假的,不是真的,真的善知识你不认识。现在是妖魔鬼怪冒充善知识的太多了,这是《楞严经》上说的。《楞严经》在第六卷,第六卷的经文很重要,是《楞严经》的精华,前面半卷是「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章」,后面半卷有两个大科目,第一个科目是「文殊菩萨拣选圆通」,末后就是「四种清净明诲」,四种清净明诲是讲戒律,《楞严经》里面讲戒律的一段经文。在这一段经文里,佛就告诉我们,末法时期,现在是末法时期,末法已经过了一千年,「邪师说法,如恒河沙」,邪师就是假善知识。妖魔鬼怪都出家,也都受了大戒,都披上红袈裟,你们见到都把他当作善知识看待,哪里晓得他是妖魔鬼怪披上袈裟来欺骗你的。这些人大多数都是有神通,他要没有神通他怎么能诱惑你?你喜欢神通,他一拍就合,他就来了。所以,末法时期求一个善知识太难了,真正是可遇不可求。

  没有善知识,我们怎么办?我们想学佛,跟谁学?实在讲,佛门里面常说「佛氏门中,有求必应」,你要求善知识,诚心诚意求,没有求不到的。为什么?佛菩萨会变化善知识来帮助你。我们有感,佛菩萨就有应,感应道交,哪有求不到的,但是要用真诚心才能求得到。如果有侥幸的心理、疑惑的心理,是求不到的。为了决定可靠起见,如果遇不到善知识,我们找古人,找古来的大德,这是靠得住的,决定没错,这就是我们中国人讲的私淑弟子,做古大德的私淑弟子。我在古大德里面找一个老师跟他学,这种方法在中国最初是孟子,孟夫子。孟夫子非常羡慕孔老夫子,对他佩服得五体投地,但是那个时候孔老夫子已经过世,已经不在世间,想做孔夫子的学生的机缘没有了。但是孔老夫子虽然过世,孔夫子的著作留在世间,他就找孔老夫子的书,再找孔老夫子的学生,读孔老夫子的书,读不懂去请教他的学生。他是以孔老夫子作老师,依照孔老夫子的教训来修学,他最后学成功了。所以我们中国历代,尊崇孔老夫子为至圣先师,尊孟夫子为亚圣,亚圣就是除了冠军,则是亚军。他学得很像,学得很成功。

  在中国历史上,用这个方法一生成就的人非常之多,孟夫子开了这个例子。像非常著名的汉朝的司马迁,写中国历史的第一个人,《史记》,所以中国的历史从他开始,他的文章好。他学谁的?他学左丘明,左丘明跟孔老夫子同时代。当然那时候左丘明已经死了好几百年,司马迁就读《春秋左传》,他一生全部的精神、力量专攻专念,学《左传》的文章他学得很像,学成功了,成为汉朝第一个大文豪。他的老师是《春秋左传》,是左丘明。

  唐朝,我们知道中国文学里头有唐宋八大家,唐、宋两代八个大文学家,这八个大文学家第一个是韩愈,韩愈的文章可以说在唐宋两代他首屈一指。他的文章跟哪个老师学来的?他跟司马迁学的。司马迁是汉朝人,当然也不在了,你就晓得,他学《史记》,他念《史记》,学《史记》的文章,学成功了。这都是说明当代找不到老师,找古人,他有了不起的成就。

  我们眼前不晓得哪个是善知识,不知道,我们用古人这个方法,找从前的人。古来的高僧大德,我们最佩服的是哪一个,我们搜集他的书,专门读他的书,跟他学。像明朝末年蕅益大师,这是我们净土宗的祖师,是《弥陀经要解》的著作人,这个人非常了不起。他学佛的时候,他最敬仰的是莲池大师,但是莲池大师已经往生,他要拜莲池大师做老师,莲池大师的著作在,他就搜集莲池大师全集,每天读诵、依教奉行,就做了莲池大师的徒弟,他学得很成功。莲池大师是一代祖师,他也成为莲池大师以后的一代祖师,学古人!我们修净土,说实在话,莲池大师值得我们学习,蕅益大师也值得我们学习,近代的印光大师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所以实在是今日之下找不到善知识,找古人!莲池大师全集台湾印的很多,精装本四册,不难得到。蕅益大师全集在台湾也有出版,都很容易得到。印光大师全集,精装有六、七册,都可以得到。

  怎样才是古德的私淑弟子?你要发个心,至少十年,十年我就念一个人的书。我要学莲池,我十年当中什么都不看,除了莲池大师全集之外什么都不看。莲池大师是我的老师,我跟他一个人学,我至少跟他学十年,这样才行。不能说看这个又看那个,什么书都看,什么都接触,这就不是莲池大师的弟子。你要做他的学生,至少要跟他十年。他不在,念他的书是一样的,念他的书就是接受他的教训。莲池大师一生最伟大的著作,就是《弥陀经疏钞》,博大精深,蕅益大师一生最重要的著作,就是《弥陀经要解》,他们被尊称为净土宗的祖师不是偶然的。所以这个方法就是找古大德做老师,我们跟一个人学。修学是有期限的,老师在,一般教给我们是五年,跟老师五年;古大德不在,所以我们的时间要加一倍,要用十年的时间跟一个人学,这样才成就自己的戒学、定学、慧学。有了这十年的基础,然后你接触一切经论、一切法门、一切善知识,你都能够豁然贯通,只得其利,不受其害,这样学才能够成功。

  所以今日之下,学佛人多,成就的人凤毛麟角,太少了。什么原因?绝对不是我们的福德、智慧、因缘不如古人,可以说我们的善根福德因缘比古人都超过都殊胜。实在讲,最不幸的就是我们接触太多了,接触的善知识太多,看的经论太多,这一多就把我们头脑搞乱、搞杂了,所以你修学不能成就,愈学愈迷惑,愈学愈颠倒。这是起了反作用,也就是说,我们求学不如法、不得法。实在讲,今天比古时候的确方便太多了,古人要想得一部书,你只有向寺院里面借,寺院有藏经楼,你去借,借了怎么样?抄。因为那个时候没有印刷,你想得一部经书,你只有自己去抄一部,你不去抄一部,这经书从哪来?现在印刷太方便了,连《大藏经》家里都可以摆一部。从前人不敢做这个梦,哪个人家能够供《大藏经》,那还得了,不得了!供《大藏经》是大寺院,差不多这个寺院通常修行的人五百人以上,那个时候向皇帝请求颁发一部《大藏经》,不简单!

  我自己的故乡在安徽,我们家乡也有个寺庙,这个庙也很古了,汉朝时候建的,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最盛的时候,这个寺庙里面住一千多人。我所晓得的,这个寺庙只有半部藏经,你看看在那一个地方就不得了,这个寺庙有半部藏经。现在我们普通一个人家里面都可以供养一部藏经、两部藏经,这都很多,可见得现在人的福报的确超过古人。但是你学得不如法,这是非常可惜。资源丰富,古人看到我们今天羡慕,他们是想像不到的,我们都能够得到。但是我们今天修学这个方法、方式,古人一看摇头,可惜,真正可惜,就像看到败家子,看到摇头。

  这是我在此地教给诸位的一个正确求老师的方法,以古人为老师。学一定要专,不但是出世间了生死成佛作祖的大法,连世间的学术,人天小法,《三字经》里面都念「教之道,贵以专」,教是教学,教学的道理,最重要的、最贵的是要专,要专门。我们现在就缺少这个字,就是不专,好高骛远,想什么都知道,这是病根,这是我们一生修学失败的根源,我们要知道。今日之下有许多年轻同修们发了大心,想学佛法,学佛法到哪里学?去念佛学院。我听了觉得很可惜。佛学院不能念,为什么不能念?我过去教过佛学院,我也办过佛学院,现在再不敢办,心里面后悔得不得了。佛学院不是成就人才,是糟蹋人才,怎么糟蹋掉?就是不专不精。佛学院的课程跟我们世间一般学校一样,排了很多很多门,请了许多法师来教。这个法师告诉你,这个路好,往东边走好,对的,没错。那个法师说他说的不对,那个错了,要往西边走才好。一个法师指一条路,学生听了迷惑颠倒,到底哪个法师他的路对?

  所以佛学院出来之后,他得到的是什么?一些佛学常识。就是佛法各宗各派样样都懂一点,样样都通一点,样样松,一样都拿不出来。这一样拿不出来也算罢了,这一毕业不得了,眼睛慢慢长到头顶上去了,瞧不起人,认为自己是佛学院毕业出来的,你们都没有念过佛学院。傲慢是大烦恼,你看看三年佛学院念了,不但不能断烦恼,不能长智慧,而且愈念烦恼愈大,愈念傲慢心愈重,愈念愈瞧不起人。不但连现前这些高僧大德瞧不起,连古来的大德,甚至於连佛菩萨也没看在眼里,不得了,真正不得了。

  所以我劝一般人真正发心想学,不要去念佛学院,你规规矩矩的找古大德,找古大德的著作选两、三种,用五年的时间专攻。这五年,外面境界统统不接触,像闭关一样。这样五年下来,你的心清净,你的心定了,就得定。这个五年修什么?修定,修戒、修定、修慧,这五年是奠定三学的基础。专门读一家之言,跟定一个老师,如果你选择印光法师,你就五年当中念《文钞》,记取老法师的教训,把老法师的教训我们统统做到,你就是印光法师的学生。你有这样的基础,你如果跟定莲池、蕅益、印光大师,跟定这三个人,你要是好好的认真学五年,给诸位说,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决定有分。不能乱学,乱学非常危险,善知识难求,求古人。

  这是讲到极乐世界,到了极乐世界,善知识多了,一天到晚跟你接触的「诸上善人俱会一处」。你每天能够亲近无量无边的诸佛如来,这种福报到哪里去找?找不到。希望大家特别留意就是这一点,十方世界里面大菩萨都没有这个福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人,福报可以说尽虚空遍法界九法界众生当中第一大,第一大福。我们再往下看经文:

  【若此众生。识其罪本。】

  『识』是明白了,知道过去错了,知道过去错了这就是忏悔,改过自新。

  【深自悔责。】

  『悔』是忏悔,『责』是责备自己,责心忏悔,自己错了。

  【求离彼处。往昔世中。过失尽已。然后乃出。】

  过去生中,他的过失就是怀疑、疑惑,疑惑佛智,疑惑自己的善根。对於佛智、对於自己善根决定不再怀疑,你就离开边地,就能够离开,就能够见佛闻法。所以下面说:

  【即得往诣无量寿所。】

  『无量寿所』就是阿弥陀佛说法的讲堂,你就可以见佛。所以我们纵然没有智慧,我们不怀疑,我们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是九品往生,不会在这个处所,不会堕到边地。所以,大家对佛的不思议智慧不要去猜想,为什么?等觉菩萨都不能完全了解,何况我们博地凡夫。我们唯一的就是信仰,我们真正相信、真正的仰望,对於自己的善根要相信,相信佛的话,佛给我们讲的句句真实,决定不欺骗我们。「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我当然有,我也是众生之一,我当然有与佛一般的智慧。对於自己的善根、福德决定不怀疑,我们将来往生决定是九品往生,不会有这个麻烦。这是说真正忏悔,不再怀疑,他就可以见佛。

  【听闻经法。久久亦当开解欢喜。】

  『久久』,时间就不一定,有的人觉悟得快,有的人觉悟比较慢一点,这都是与过去世的疑障,就是怀疑的障碍,疑障,有很大的关系。实在讲,我们今天很多不应该怀疑的他怀疑,应该怀疑的他偏偏不怀疑。这个事情很不可思议,这就是佛法里面讲的业障深重,该疑的你不疑,不该疑的偏偏怀疑。

  【亦得遍供无数无量诸佛。修诸功德。】

  这就讲他几时疑惑断了,他在西方极乐世界如同九品往生无二无别。

  【汝阿逸多。】

  『阿逸多』是弥勒菩萨的名字,弥勒是他的姓,阿逸多是他的名字。这是佛叫著弥勒菩萨,阿逸多。

  【当知疑惑。於诸菩萨为大损害。为失大利。是故应当明信诸佛无上智慧。】

  这句话佛对著弥勒菩萨说,实在就是为我们提出郑重的警告,晓得贪瞋痴慢疑,疑这一条是有很大的障碍。这个怀疑,特别是对於如来的智慧、如来的圣教,对於自己的善根福德因缘,如果对於这些起了疑惑,伤害太大了,使我们无比殊胜的利益都丧失掉了。末后佛劝勉我们,应当『明信』,明是明了,要真正相信『诸佛无上的智慧』,佛的确是全知全能,无所不知、无所不能,我们要真正相信。

  【慈氏白言。云何此界一类众生。虽亦修善。而不求生。】

  这一段文好,因为这些事情就是摆在我们面前。很多世间人他修善,甚至於他也学佛,他不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他学佛,学佛也很精进,也很努力,不想到西方极乐世界去。弥勒菩萨代我们问出来,这是什么原因?

  【佛告慈氏。】

  大家要好好的听。

  【此等众生。智慧微浅。分别西方。不及天界。是以非乐。不求生彼。】

  『非乐』,念「要」,乐是爱好。这个话是佛说的,我们不敢讲,我们讲要得罪很多人,不敢讲这个话,佛讲的,这没法子。所以大家听到这个地方,不要以为佛尽在骂我们,骂你没有智慧,不是的。佛讲的话是真实语。确实智慧浅薄,他误会了,认为西方极乐世界比不上天堂,甚至於认为西方极乐世界比不上兜率天。有人怎么想?西方极乐世界距离我们十万亿佛国土,好远好远哪!弥勒菩萨兜率内院就在第四层天,很近,为什么近的地方不去,你跑到远的地方去?还说我们念佛求生净土的人傻,愚痴。他不说他傻,他愚痴,他倒过来说我们很傻、很愚痴,舍近求远。这个话我们听起来好像也满有道理,他很聪明,他舍远取近,很聪明。其实事实绝不是他想像的,他这种人就是我们俗话说「聪明反被聪明误」,这种聪明是世智辩聪,他没有真正智慧。所以佛说他没有智慧,不是说他不聪明,这种人很聪明。

  往往世间那个不聪明的人,他有真智慧,为什么?叫他念佛他就老实念佛,他真的往生了,那是真正有智慧。他自己觉得他很笨,自己觉得样样都不如人,佛法很多法门,这个法门好,那个法门好,我不行,不会学,学不会;叫他念一个阿弥陀佛,可以,这个法门我可以。哪里晓得阿弥陀佛是第一法门,碰巧碰上,结果他这一生真是往生不退成佛。那些聪明的人,还不晓得到哪一生哪一劫,无量劫再无量劫,才能够到西方极乐世界。到那个时候一见面,这个没有知识的人、很笨的人说,法师,你怎么这个时候才来!非常感叹。我在极乐世界已经成佛,都等觉菩萨了,你怎么过了这么久才到这个地方!差太远了,不能比。所以知道,聪明跟智慧不一样,聪明跟智慧完全不相同。不要小看那些不认识字的,什么都不会的,不能小看他。也许他成了佛,我们还在他会下当个小徒弟,这都一点不假。这是众生确实没有慧、没有福,才产生这样的错觉、误会。

  【慈氏白言。此等众生。虚妄分别。不求佛刹。何免轮回。】

  这是弥勒菩萨非常感叹的说,这个话是千真万确的事实。由此可知,弥勒菩萨也是劝勉我们求生西方净土,为什么?不求生西方净土,你就没有办法免离轮回,你没有办法免除。既然在六道里面,前面一再跟诸位提示,必定在三恶道的时间长久,得人天两道时间短暂,这是一定的道理。所以,你要不想去西方极乐世界,换句话说,你就是甘心情愿到三恶道。佛也不能勉强你,你情愿到三恶道去,那还有什么话说,三恶道是你的家乡,你总是舍不得。

  【佛言彼等所种善根。不能离相。不求佛慧。深著世乐。人间福报。虽复修福。求人天果。得报之时。一切丰足。而未能出三界狱中。】

  佛在前面说了一句「智慧微浅」,这一段经文具体给我们说出来。怎么晓得他智慧微浅?就是他没有出离六道之心,这就是智慧很浅。这些人种的善根,种善根怎么样?『不能离相』,著相求福。他能够得人天福报,这是真的,没功德。不但我们修的一点小福,没功德,当年梁武帝在世的时候,他以一国国王之尊,有势力、有财富,他在佛门里修的福那是第一大,他以他的威德建造了四百八十座寺庙。我们造一个寺庙都不容易,他一生当中造了四百八十多座寺庙。帮助这些出家修行的人,那就不知道多少,数以万计。达摩到中国来,跟梁武帝见了面,梁武帝就很自豪,我是佛教的大护法,我做了这么多的功德,你老人家看看,我的功德大不大?达摩祖师不通人情,说了直话,说并无功德。这一盆冷水浇到梁武帝,梁武帝很不高兴,去吧!就不护持他的法,所以达摩祖师在少林寺去面壁九年。如果达摩祖师圆滑一点,称赞他,你的功德很大,梁武帝马上护他的法,他的法缘就殊胜了,皇帝护法,马上拜为国师。可是达摩祖师没有这样做法,说了句真话「并无功德」。为什么没功德?这经上说了,「所种善根,不能离相」,他著了相。他求的是求福,他『不求佛慧,深著世乐』,喜欢人间的富贵,他著了这个相。

  『人间福报,虽复修福,求人天果』,可见得他的心量很小,这就是智慧不开。智慧要是开了,心量大,绝对不求人天小果。我们对佛法稍稍懂得一点,我跟诸位讲老实话,不要说忉利天天王(玉皇大帝)说他位子让给我,请我去坐,我不干,色究竟天的天王请我去坐他那个宝座,他要把位子让给我,我也不上当。去不得,为什么?不免轮回。你要把世出世间一切法看透了,不如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下品下生,下下品往生都胜过忉利天主,胜过究竟天王,色究竟天。诸位一定要牢牢记住,不能上当,世间小小富贵就动了心、就诱惑了,那你真的是智慧微浅。人天福报来的时候是『一切丰足』,但是你不能出离三界,三界是牢狱,三界统苦。

  【假使父母妻子男女眷属。欲相救免。邪见业王。未能舍离。常处轮回而不自在。】

  这就说了,你的家亲眷属有学佛的、有智慧的,真正觉悟了,给你超度来帮助你,给你超度,你能不能往生西方?不能。诸位要晓得,所有一切超度,超度能力最大的,可以从地狱里面超度出来生忉利天,这是最大了。你查查所有一切佛教的经论,你去看看,有没有能够超过忉利天以上的,找不到。梁武帝的皇后,郗氏皇后死了以后,她是造罪业,堕落了,当时梁武帝请到宝志公来主持法会超度王后。宝志公是观世音菩萨化身,观世音菩萨领导大众来做这佛事,来修超度,这个超度就是《梁皇宝忏》。《梁皇宝忏》主持的是观世音菩萨的化身,宝志公,你看看《梁皇忏》里面讲的,也是超生到忉利天。超度是你的福德,你的福德帮助他,最高只能帮助到顶头,要往上面去,要靠他自己修持的功夫。他自己本身没有修持功夫,没有办法再往上提升。此地讲『邪见业王』,他见解、思想有偏差、有错误,他舍不得离开娑婆世界,他不相信极乐世界,不相信这一句阿弥陀佛。念这一句阿弥陀佛就能够超越三界,就能够证得无上菩提,他不相信!你请再多人给他念经、念佛号都是枉然,为什么?他不相信,所以超度不了。这个自己一定要晓得。

  还有临命终时,障碍、麻烦太多了,你如果真正要想求生净土,真的要发大心,一定要依教奉行。你能够把这一部经,我们今天讲这个,前面曾经讲过两次,皈依供养,皈依《无量寿经》,皈依阿弥陀佛,一生依照这部经典,依照这一句六字洪名,决定求生净土,决定没有第二念,不再想求其他的。我们求临命终时,求阿弥陀佛神力加持,我们不要生病,我们站著走,我们坐著走。讲经的,我求的是将来我往生的时候,这个经讲完,向大家告辞,我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了,在讲台上就走了,这样才好。不要躺在床上生病走,那个就不十分可靠,你自在的走,那是决定往生。你看过去倓虚老法师,他一生当中看到就这样自自在在走的,站著走的,坐著走的,他一生当中看到二十多个人,亲眼见到的,一点不假。他老人家走的时候,也是生了一点小病,但是他还是坐著走的。他有个徒弟常常给他开玩笑:老和尚,你将来走的时候恐怕会躺著走。老和尚瞪他一眼:你怎么知道?最后走的时候,他还是坐著走,可见得老和尚的确是很有信心。

  【汝见愚痴之人。不种善根。但以世智聪辩。增益邪心。云何出离生死大难。】

  这些话的确句句都是讲我们现在实际上眼前这个环境,我们看到许多人确实是如此。尤其非常可惜一些年轻人,的确跟此地经上讲的完全一样,以世智辩聪增长他的邪知邪见,他认为他所想的是对的,认为他所看的是正确的。佛在此地很感叹的说,这些人怎么能够『出离生死大难』,大难就是指六道轮回,这是最大的苦难,没有法子出离。

  【复有众生。】

  又有一些众生。

  【虽种善根。作大福田。取相分别。情执深重。求出轮回。终不能得。】

  这又是一类的,这一类虽然好像比前面那一类要好些,但是毛病也很大,也相当严重。虽然他『种善根』,这个地方种善根就是讲念佛,他也肯修福,但是他的习气太重,『取相分别』,『情执』太深。这样要想出三界,要想往生,也是非常困难。末后给我们说:

  【若以无相智慧。植众德本。身心清净。远离分别。求生净刹。趣佛菩提。当生佛刹。永得解脱。】

  在这一章经里面,归纳起来,佛给我们讲了三种人不能往生。我们想想我们是不是这三种人之一,这个重要,如果是的,赶紧改过来,我们就有救了。第一种人,贪著世间的荣华富贵,他心目当中只求人天福报,这样的人念佛、做功德也不能往生。譬如我们净土宗的道场他护持,出钱出力护持,我们念佛,我们讲经他也来听,我们念佛他也来参加,但是他喜欢世间荣华富贵,往生的心不切。嘴巴里说我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心里不想去,这个地方很好、很快乐,不想去。这一类的人不能往生。

  我常常劝勉这些富贵的同修,你们富贵把你的福报分一部分给别人去享,把你的生活水准降低,降低有什么好处?对世间没有留恋,往生的心会很切。你今天住的房子住得很好,非常豪华,非常舒适,不想去了,西方极乐世界再好,我还没见到,我眼前这么好这么舒服,丢不掉。如果你把房子卖掉,去住公寓楼房住一个小小的地方,这个地方是苦,往生的心就切了。出门坐巴士、走路,出门自己开车,不想到西方极乐世界去了。出门要走路、要坐巴士,这很苦,还是西方极乐世界好。所以,你要不把你的生活水准降低,对你往生是个障碍。你能够把你的福报分给大家享,你与这些众生有缘,你到西方极乐世界去了,再回来度众生,你的法缘殊胜。为什么?因为你把福报分给大家,这些众生与你有缘,你去讲经说法度众生,比别人特别殊胜。所以要舍,舍了才得,舍是因,得是果,舍得;你不肯舍,就得不到。大家要学舍得,要肯舍。这第一种人,自己好好想想,我们是不是这种人。第二种人,很聪明,世智辩聪,聪明反被聪明误的这一类人。自以为是,相信自己的想法、相信自己的看法、相信自己的见解,佛菩萨、祖师大德他都轻慢,都不相信。认为自己聪明智慧高人一等,这种人不能往生。第三种人就是后面讲的这个,取相分别,就是著相,著相分别,情执很重,这样的人也是很大的障碍。总结这三种人不能往生,我们要记住。

  末后教给我们,若以『无相智慧』,无相就是不著相,对於一切法随缘,不攀缘、不分别、不执著。『植众德本』,这个植众德本就是指一心专念阿弥陀佛,专念这一部经,专念这六字洪名,这就是植众德本。『身心清净,远离分别』,这样的人决定往生,这一生决定永脱轮回,决定往生净土。我们再看末后这一章,这一章是我们本经正宗分里面最后的一章。

  【菩萨往生第四十二】

  第四十三章以后是本经的流通分,这是正宗分最后一章。这一章佛陀以十方世界菩萨往生的人给我们做个样子,你要不相信西方世界好,你看看十方无量无边的世界,不晓得有多少菩萨念佛求生净土。难道这些人都愚痴吗?这些人都不如我吗?给我们做个非常好的样子,劝勉我们发愿求生。

  【弥勒菩萨白佛言。今此娑婆世界。】

  这是讲我们现在这个世界,就是释迦牟尼佛现在教化的这个国土,『今此娑婆世界』。

  【及诸佛刹。】

  『诸佛刹』是讲十方世界无量无边诸佛刹土。

  【不退菩萨。当生极乐国者。其数几何。】

  这不是普通的菩萨,是不退转的菩萨,不退转的菩萨最低的阶级是圆教初住,别教初地,他真正证得了三种不退,位不退、行不退、念不退。这是最低的阶级,别初地、圆初住的菩萨,其他的不说,就是讲这一类的菩萨。这一类菩萨是《华严经》上所讲的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四十一个阶级,从圆教初住,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一共四十一个阶级,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念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的有多少人?弥勒菩萨提出这个问题,问释迦牟尼佛。

  【佛告弥勒。於此世界。有七百二十亿菩萨。已曾供养无数诸佛。植众德本。当生彼国。】

  佛答覆弥勒菩萨说,这是讲我们娑婆世界,我们这个世界,念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不退菩萨有多少人?释迦牟尼佛告诉我们,在他教化的这段时间里面,一共有『七百二十亿』。也许诸位听了之后会怀疑,地球上才四十亿人,七百二十亿从哪里来?大家要知道,释迦牟尼佛的教区是一个三千大千世界,三千大千世界就像我们现在天文学家所发现的银河系。我们地球是银河系的一个小小星球,除了这个小小星球之外,其他星球上那些大菩萨不晓得有多少。这是讲我们整个大星系里面,这些大菩萨们去往生的,实在讲,在我们地球上这个大菩萨不多,很少,没有几个。我们晓得在中国,像观音、势至、文殊、普贤、弥勒都是在中国化生的,的确是不多。要晓得释迦牟尼佛的教区,不是我们这一个地球,是我们整个的银河系,所以有七百二十亿菩萨。这些菩萨善根深厚,『已曾供养无量无数诸佛,植众德本』,「植众德本」诸位要记住,就是一心专念阿弥陀佛,本经我们看到许多这个句子。所以他们决定往生。

  【诸小行菩萨。修习功德。当往生者。不可称计。】

  『小行』就是圆初住以下,别教初地以下,「小行菩萨」。小行菩萨是哪些人?我们今天在座的都是小行菩萨。你们将来发愿往生,一个个都在这个数字之内。小行菩萨到末后佛说,往生的有多少?在我们这个经上最后一章,「四万亿那由他」,你看这数字多大!四万亿那由他众生,就是此地讲的小行菩萨,将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见佛闻法。西方极乐世界修成之后,将来这些人到他方世界去成佛、去度化众生,佛名都叫做「妙音如来」。所以你们发愿,这次贵团同修们很难得,成立净宗学会,这个净宗学会非常殊胜,可以说成立净宗学会,新加坡是第一殊胜,你们的人数最多,发的心非常之诚恳。这个星期天,同修们要我给你们主持一次皈依仪式,今天把皈依的名单送来,要我给他起法名,起什么法名好呢?佛已经给你起好了,妙音,统统叫妙音,「同名妙音如来」,你们统统叫妙音。所以星期天的皈依非常特殊,皈依《无量寿经》、皈依阿弥陀佛,同名妙音,现在你们是妙音菩萨,将来是妙音如来,在这个数字之内。释迦牟尼佛又说,不但如此:

  【不但我刹诸菩萨等。往生彼国。】

  不仅仅是我们娑婆世界这些大小菩萨,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有这么多人,你看大菩萨有七百二十亿,小菩萨有四万亿那由他,这个数字不得了,这是我们娑婆世界去往生的。

  【他方佛土。亦复如是。】

  这是举几个例子,讲其他的世界。

  【从远照佛刹。有十八俱胝那由他菩萨摩诃萨。生彼国土。】

  这是讲『远照佛刹』。『十八俱胝那由他』就是十八万亿,因为十个俱胝那由他就是十万亿,十八万亿,这是远照佛刹去往生的。

  【东北方宝藏佛刹。有九十亿不退菩萨。当生彼国。】

  这个就更殊胜,他有『九十亿不退菩萨』往生彼国。

  【从无量音佛刹。光明佛刹。龙天佛刹。胜力佛刹。师子佛刹。离尘佛刹。德首佛刹。仁王佛刹。华幢佛刹。】

  这一下给我们说了九个佛刹。

  【不退菩萨当往生者。或数十百亿。或数百千亿。乃至万亿。】

  可想十方诸佛世界,『不退菩萨』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人数太多了,我们没有法子计算。

  【其第十二佛名无上华。】

  实际上就是第十二佛刹,『佛名无上华』。

  【彼有无数诸菩萨众。皆不退转。智慧勇猛。已曾供养无量诸佛。具大精进。发趣一乘。於七日中。即能摄取百千亿劫。大士所修坚固之法。斯等菩萨。皆当往生。】

  这一段经文里头一共给我们介绍了十三个佛刹,除了我们自己这个佛刹之外,佛讲他方世界讲了十三个。第十二佛刹,释迦牟尼佛特别讲得详细,这里面值得我们注意的就是「无上华」的佛刹。这里面的菩萨善根非常深厚,我们应当要学习的,学习他们的精进,『大精进』。『发趣一乘』,发是发心,发菩提心,趣是趣向,一乘就是西方极乐世界。这些菩萨发菩提心,专修西方净土,真的做到了一心专念。『於七日中』,这就是讲七天念佛,《弥陀经》上讲若一日到若七日,就是我们平常讲打佛七。这个七天,念七天,七天当中他所修的功德,他能够『摄取百千亿劫,大士所修坚固之法』,大士是什么?是大菩萨。大菩萨们修行一百劫、一千劫、一亿劫,他们这些人七天就修成功了,七天所修的等於这些大菩萨修百千亿劫。这一句才真正把我们点醒,念佛功德不可思议。为什么这么大的功德?诸位要晓得,我们念这一句佛号,是把阿弥陀佛的功德变成我们自己的功德,所以才有这么大的成就,要不然你怎么修你修不过这些菩萨。这些菩萨所修的比不上阿弥陀佛,我们把阿弥陀佛的功德拿来变成自己的功德,这太巧妙了!怎么变法?七天七夜一心念佛,就把阿弥陀佛的功德变成自己的功德。

  七天就超越十方世界大菩萨修百劫、千劫、万劫、亿劫,你想想,这个讲法有几个人肯相信?所以这个法门叫难信之法。大家不相信,不相信点点头应该的,应该不相信,不相信的在我们观念当中,他头脑清楚,他很正常;如果相信了,这个不正常,这个人迷信,这个人不正常。所以没有大善根、大福德,他不能相信。他要相信,这是第一稀有,这是奇怪的事情,他才会相信。可是诸位要相信了,这个功德你马上就得到;你不相信,怀疑,当面错过了,损失不是阿弥陀佛,也不是释迦如来,损失是自己。这是前面讲,疑惑对菩萨来讲是最大的损害,对我们自己来讲是损失最大的利益。这一句特别细说,就是讲七日念佛的功德,超过一般菩萨百千亿劫的修持,所以念佛功德不可思议。将来要是有因缘,应当建念佛堂,认真念佛。

  【其第十三佛名曰无畏。】

  也就是第十三佛刹,佛名『无畏』。

  【彼有七百九十亿大菩萨众。】

  『大菩萨众』就是前面弥勒所问的不退菩萨。

  【诸小菩萨及比丘等。不可称计。皆当往生。】

  这个世界也非常殊胜,可以说往生的人数超过我们娑婆世界。我们娑婆世界人是可以称说的,往生数字能说得出来。无畏如来的世界,他们往生的人数没有办法说得出来,无可称说的,这个世界是无比殊胜。这么多人到西方极乐世界去,西方极乐世界要是不好,哪有这么多人去?看到这么多人去了,我们再要不肯去,这个人就是李老师讲的「非愚即狂」,不是愚痴就是狂妄,决定不是个正常人。正常人看到这么多人去,那我一定要去,决定没有犹豫,没有疑惑。

  【十方世界诸佛名号。及菩萨众当往生者。但说其名。穷劫不尽。】

  佛在此做个总结。如果要叫释迦牟尼佛把十方世界往生的那些人数,人不必说了,就是一个世界一个世界来给我们讲,讲世界的名字,他老人家说,讲一劫都讲不完。我们从这个地方去推想,西方极乐世界的殊胜才能够体会到一点点,真的说不出,不可思议。你要从经文细细去揣摩、细细去体会。

  本经正宗分到这个地方讲完了,下面是本经的流通分,流通分的经文很长。这个经很特殊,序分长,序分占了三章,流通分长。可见得这部经在一切经里面非常稀有、非常奇特,它跟《华严》、跟《法华》完全相同。在中国唐朝的时候,有一位法照禅师,这位禅师原来住在南岳衡山,在湖南衡山。他有一次早晨吃粥,那时候寺院丛林里面都还用钵,早晨吃稀饭,粥,粥就是很稀的稀饭,早晨吃粥。他抬头往钵里一看,钵里头现了境界,就像我们现在看电视一样。钵里头有个画面清清楚楚,里面有山、有水还有道路,里面有个寺庙,有文殊、普贤菩萨在讲经说法,有一万多个听众在围绕著听。他看得清清楚楚,就像现在我们看电视一样。过了一会,这个境界没有了。

  他早粥吃完了之后,就把他看到的这个境界告诉他的同参。他那个同参听了他的话,他当时看到两个菩萨讲经说法,不知道是什么菩萨,但是寺庙的名字匾额他看得很清楚,叫大圣竹林寺,寺的名称他看得很清楚。他的同参曾经有去朝过五台山,知道这个事情,他说你讲的这个境界好像是五台山,是文殊菩萨的道场。所以他就发愿去朝五台。到了五台之后,果然跟钵里看的境界完全一样,道路都一样的,他就顺著这个路走,就找到大圣竹林寺。遇到文殊、普贤两位菩萨在讲经说法,有一万多人在围绕著听菩萨讲经。他也听了一座,菩萨经讲完了,散会的时候他走到菩萨面前,向菩萨请教。那个时候是佛法刚刚进入末法,末法的初期。他问菩萨,末法时期众生根性比较劣,烦恼重,修什么法门容易成就?文殊菩萨就告诉他,末世修行,在所有一切法门当中无过於念佛。菩萨又说,我自己在过去劫中,因为念佛我才成佛的。这说明了,一切诸佛成佛,都是因念佛而成就的。法照禅师听了这个话很高兴,他说那要念什么佛?佛很多,念哪一尊佛?文殊菩萨就告诉他,在我们这个世界的西方有阿弥陀佛,阿弥陀佛的愿力不可思议,你只要真诚的去念,不间断的去念,临命终时一定往生。

  文殊菩萨很慈悲,自己还念了几句给他做样子,法照禅师就跟文殊菩萨学,学念阿弥陀佛这个声调。他学会了,学会离开了五台山,他下次还想来,所以在沿途走到拐弯的地方做个记号,下次来好认识路。正在做记号的时候,回头一看,寺庙没有了。这才晓得菩萨示现,没有缘分见不到,他有特殊的缘分,他见到了。回到长安之后,他也不参禅了,从此以后开念佛堂,领众念佛,当时号称为五会法师,他念佛这个声调叫「五会念佛」。五会念佛这个声调是文殊菩萨传给法照,法照传下来的。但是诸位同修要记住,这个声调从唐朝到现在已经失传了。现在台湾制造有录音带「五会念佛」,是现代人编的,不是文殊菩萨传的。因为我听了之后,很好听,我也很欢喜,但是我想不是文殊菩萨传的。为什么?这个声调念的时候心不清净,得不到清净心。如果是文殊菩萨传的,这个音声一定叫我们念到身心清净。它这个声调不能叫我们身心清净,能叫我们生欢喜。这个声调可以表演,可以接引大众,就像唱歌一样,唱得满好听的,但是心不能清净。所以我想,不是法照原来的声调,那个声调已经失传了。

  这是法照禅师舍弃他自己的修行,回过头来专门念佛,他成为净土宗第四代的祖师。他感应的事迹很多,他也曾经在生的时候见到西方极乐世界,见到阿弥陀佛,他也见到佛。这些事情真正不可思议,这是千真万确的事实。法照禅师也跟经上所说的,过去生中有大因缘,所以感得菩萨示现,让他去见文殊师利菩萨,文殊师利菩萨劝他回头,因为学禅的人最崇拜的就是文殊菩萨。我们序分里面列众,菩萨列了三个人,普贤菩萨代表密净不二,因为普贤菩萨是密宗的祖师,密宗初祖金刚手菩萨是普贤菩萨的化身。文殊菩萨代表禅宗,表禅净不二。所以诸位要晓得,你念这一句阿弥陀佛,一心专念,就是密、就是禅、就是净。所以这一句,一心专念阿弥陀佛,是禅、净、密三个都修了,这真正不可思议。禅里面是无上甚深禅,密里面是最高无上密咒,就是南无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是密咒之王。你不持这个咒,你持那些小咒,不行,不能成就。我们用法照禅师来做个证明,说明这个法门的真实、殊胜不可思议。应当听佛的教诲,听佛的劝告,发心专持,发愿往生,这个殊胜功德利益决定是自己得到的。

  我们今天正宗分讲完了,我们念佛回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