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无量寿经 - (第十九集)
无量寿经  (第十九集)  1989/4  新加坡  档名:02-003-0019

  四十七面第四行:

  【往生正因第二十五】

  前面一章主要是讲往生以后的位次,其中也略说往生的因行,就是修行的方法。这一章要广说因行,果报就是前一章所讲的三辈往生。前面一章因行虽然是略举,我们的报告也尽量说得详细一点,更详细的就是在这一章。所以这一章是我们日常生活当中修行的标准,对於一个修净土的同修来说,这一章经非常重要。请看经文:

  【复次阿难。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此经典。受持读诵。书写供养。昼夜相续。求生彼刹。发菩提心。持诸禁戒。坚守不犯。饶益有情。所作善根。悉施与之。令得安乐。忆念西方阿弥陀佛。及彼国土。】

  到这个地方是第一小段,第一小段的因行。第一段也就是第一类,第一类正因里面给我们说了六桩事情,就是有六句。六句就是跟做文章一样,六个题目,每一句里面含的内容非常广大。经上明白的给我们说出来『善男子,善女人』,这个「善」字就是《弥陀经》上所说的「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这个善就是多善根、多福德、多因缘,这才能称之为善。我们今天在此地这一会,诸位同修可以说是名符其实的善男子、善女人,十方诸佛看到我们这个法会,没有不生欢喜心的。佛叫著阿难,又叫著善男子、善女人,可见得这部经字字句句都是为我们自己说的,我们自己决定在这个法会里面,决定在其中。下面世尊开导我们修行的纲领。

  第一句就是『闻此经典』,这一句是贯下去的,一直贯下去的,『受持读诵,书写供养』都是说的这部经典。这个语句非常的亲切,就是指这部经,此经就是指这部经。我们要「受持」,闻了能相信,闻了能够理解,闻了能够欢喜接受、欢喜信受,而且能够始终保持而不改变,这就叫做受持。也就是讲我们一生信受这部经典,依照这部经典的理论、方法去修行,这个叫受持。第二句是「读诵」,读诵本经,这还在第一句里头,贯下去的。读诵非常重要,因为我们不读经,不晓得佛菩萨智慧圆满、德行广大,也不知道佛菩萨宏愿甚深,不知道佛菩萨与我们什么关系。所以一定要读,要常常读诵,经典每读一遍,就是我们直接听佛菩萨为我们讲解西方极乐世界依正庄严,我们心里就落一遍印象。

  同修们常常感叹到,自己的烦恼、习气控制不住。知道自己很多不好的习气,像常常喜欢发脾气,知道这个不好,但是不能不发,还是一样要照发。这个原因是什么?习气太深了!虽然晓得念佛,佛号压不住,发起脾气来还能念佛吗?念不下去。虽然念佛,一发脾气佛号也没有了,佛号也不晓得跑哪去了。这就说明我们烦恼习气太重,佛号太生疏,烦恼习气太熟了,为什么?天天在薰习,年年在薰习,生生世世在薰习,它怎么不熟?当然熟,熟透了。所以才搞六道轮回,永远不能出离,就是你烦恼习气熟透了。佛经、名号太生疏,虽然念经、念佛,压不住烦恼。压不住烦恼就不能往生,临命终时还是要搞六道轮回,这个事情麻烦了。

  你要说,什么样的条件才能够往生?告诉诸位一句话,临命终时这一句佛号能把烦恼压住,烦恼不起作用,名号起作用,他就往生了。实在说起来就这么简单,这个简单的方法,你要到临命终时真正用得上,那还得要加一番训练。不加一番训练,到临命终时,还是熟得更熟,生的还是生,没有法子,转不过来。古德提醒我们,要把熟处转生,生处转熟,生处转熟就是说明经跟佛号要熟。一生当中要把这个搞熟,谈何容易!我们烦恼习气生生世世无量劫来熟透了,佛法在一生当中就要把它搞熟,熟还要超过烦恼习气,这个谈何容易!我们想想能做得到吗?决定做不到。决定做不到,我们听起来就非常失望,往生没指望了。不过好在三宝加持我们,说老实话,我们所有一切在佛法上的成就,如果没有佛菩萨帮助我们,我们的确是没有方法,在理论上讲决定做不到。就是因为有三宝加持,三宝的力量帮助我们,使我们生的真的能够变熟,不但变熟,超过以前那些熟的,熟的就反而变生,生的就变得熟了。所以,一定要求诸佛菩萨加持。

  我们要想得到诸佛菩萨加持,用什么方法?给诸位说,无过於一心专念阿弥陀佛。因为你修其他的法门,你念其他大乘经典,一切诸佛菩萨不太可能加持你。唯独这部经、这个法门,前面诸位听过,你都晓得,是一切诸佛所赞叹,一切诸佛所弘扬。你要念这部经,念阿弥陀佛的名号,那就是一切诸佛统统加持你,我们生处才能转熟。没有这种力量加持我们,靠自己的能力,诸位冷静去想想,真的做不到。所以读诵就非常要紧,读诵读的遍数是愈多愈好。我劝同修们一天念三遍,念三年,这是最少最少,不能再少了。为什么?再少你就不熟,不是生处要转熟吗?生处就转不熟了,好像烧菜一样,火候不够,菜烧不熟的。三年当中三千遍,就是要把这生处转熟,道理在此地。

  当然你念得愈多愈好,你刚开始念,很生,你念得慢,速度念得慢。像我们现在录音带,我听说请的同学很多,昨天已经两百六十多位同修请回去,现在还有。这个录音带就是帮助你初学念的,这个录音带把这部经从头到尾念一遍,两个小时,生。如果你要念到很熟的时候,我们在台湾有些同修念得相当之熟,他念一遍,告诉我四十五分钟,这就相当熟了。开始我们念一遍要两个小时,大概你要念到半年,大概一遍就四十五分钟到五十分钟,就很熟了。所以,一天念三遍不难,念五遍也不难。希望大家要认真的发心,先开头跟著录音带念,念三个月,三个月就熟了,就可以不必跟录音带。这个录音带可以送给别人,跟别人结缘去,辗转流通,功德无量。所以这个是读,看著经本是读,不看经本是诵,诵是背诵,熟了以后,自自然然就可以背诵。这是专指这部经。

  「书写」,书写就是流通,这个功德很大。因为经典要没有人书写就很容易失传,古时候没有印刷,所有的经典都是手写的。诸位如果有机会将来到台湾故宫博物院去参观,你看唐宋的经书,不但是经书,儒家的书、朱子百家统统是手写的,所以叫卷子。因为那个时候还没有装订成册的,就像我们字画一样一卷一卷,所以叫多少卷,这个名称是那时候来的,卷起来。卷子有长有短,每一卷的字数不一定。有的卷子短,像《心经》两百六十个字,它也是一卷;像《金刚经》这一卷就有五千多个字,卷子就长。长短不一样,你去看看,统统是手写的。

  印刷术在中国最早发明是在宋朝,这才刻版印的。但是那时候所印的还没有装订成册,就变成摺本,像我们现在有拜忏,本子可以展开,拉开的,摺的,从前的书是那个装订法。变成我们现代这种,还不能算现代,现代这个装订不对,这是近代才有。我们中国的线装书,打成洞穿线,一页一页装订的,这是什么时候才有的?是中国明朝时候才有的,明朝以前没有。装订成册是明朝憨山大师他发起的,就装成册,一册、两册的,就不是卷。以前那个叫卷,这就叫方册,方册本,方册本就是我们中国从前的线装书。方册本是明朝时候才有的,明朝以前都是卷子,纵然是摺本,我们也叫卷。

  所以书写就是流通,你能够多写一部,世间就多一部《无量寿经》,这个功德很大。现在由於印刷术发达,尤其是现在打字机、电脑,所以大家都不写字,不讲求书法。实际上,中国书法是一种艺术,如果你字要是写得好的话,希望你一生当中能够写几部,写几部可以影印,这个很有价值。而且你这原本可以将来送到博物馆去保存,变成国家的历史文物,这很有价值,这是艺术品。所以能够写的,最好发心把这个经从头到尾写一部。我在台北有一个学生,他的书法很好,字写得很漂亮,我就告诉他,你把这个经从头到尾写一部,写了以后我们拿去照相作版来影印,原书就非常有价值。当然现在大多数的人不能写了,不能写实在讲比古人有福,古人要写一部,经上这句才能做到;现在不必要,现在这个书写,咱们印经就行了,花的钱不多,可以印很多本。这是佛教给我们的,一定要这样做。

  流通经书是我们佛弟子很重要的一个责任。所以经书,凡是佛法有利益於一切众生,这后面不可以印「版权所有,翻印必究」,这八个字不能印,录音带也不可以,录音带、书都不可以印这几个字。应该怎么印法?「欢迎翻印,功德无量」。佛就是希望把佛法利益一切众生,你后头印上这八个字,很麻烦,为什么?这八个字要印上去之后,我想你修行修得再好,往生恐怕有很大的障碍。为什么?你阻碍了佛法流通,你把佛法的利益当作你自己的专利品。将来麻烦,戒经上说「裨贩如来」,就是把佛家的法宝,拿去当生意买卖去贩卖,这个罪过是堕地狱的。将来阎罗王要判你下地狱,你说我一生没做错事情,阎罗王把这个书打开,证据在此地,你自己看,「版权所有,翻印必究」,就这一条就该下地狱。没有话说,真是哑口无言,这是证据。所以同修们一定要记住,不但所有经典没有版权,哪个佛菩萨把版权给你的?你说你版权所有,你就犯偷盗戒,偷盗佛菩萨的版权,版权是佛菩萨的。你偷盗他的版权,你犯了偷盗戒,障碍佛法流通,这还得了!

  纵然是自己写的书,或者你自己造的论,或者你自己做的注解,统统都要「欢迎翻印,功德无量」,决定不能要版权。「版权所有」这四个字,诸位想想,《金刚经》上对一对,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一相也没破。所有,我所有的,我相就有了。别人翻印,我要跟他打官司,要告他,我相、人相四相具足,那是凡夫,那是个是做生意买卖的商人,不是学佛的人。学佛的人决定不干这个傻事情,学佛的人巴不得佛法普遍流通,各个人得到这个利益,各个人成就。怎么可以我专利?这个不可以。

  我在台北讲经,现在有好几家做录音带的公司,把我的东西统统拿去翻版到处流通。就有人来问我,他说法师,你这东西人家拿去都去流通,都去买卖了。我说那有什么法子,随他去搞,我又没有版权,谁来录谁就拿去,没有版权。他卖也好,只要有人向他买,可以,让他去流通,我们就不要做这个事情。但是,我们要注意的,就是他把我的录音带拿去流通,他后头有没有写「版权所有,翻印必究」,这个我要管的,这八个字不能印的。还有人说这是我授权给他的,这个没有,没有这回事情,决定没有,我决定不会授权给哪个做,授权那就有所有权了。我没有所有权,谁拿去谁去做,经书、录音带、录影带统统欢迎拷贝流通,决定没有版权。如果人家印上版权,那是他的事情,不是我的事情,我是决定没有版权,也决定没有授权。这是要晓得,发心流通经典是我们唯一能够报佛恩的一个途径。

  「供养」,这一点要说一说。因为此地这个供养是对经书,对经书怎么供养法?在事上讲,就是要把经书保存得整齐、清洁,要放在适当的处所,不能够乱放,乱放对这个书是不恭敬。或者你家里面有书架、有书橱,书应该要摆起来整整齐齐的,这是事上的供养。经书不能把它弄脏。你读诵或者是你听讲,你也可以在经书上写字,可以写的,可是写的时候要尽量写规矩一点,不要写得很潦草、写得很乱,那就不恭敬。我们整整齐齐、规规矩矩的在上面写,这个可以的。为什么?这种书现在叫普及本,普通的本子,不是很名贵的本子,我们自己一生受用,又不传宗接代,所以没有关系。至於善本书,不可以。什么叫善本书?古书流传到现在,我们讲线装书或者卷子,这个书留下来总有几百年,甚至於一千多年,这个书我们要是得到,上面决定不能做记号。你想想看,这么多年,一代一代传下来,人家都保持得干干净净,传到我们手上,我们把它糟蹋掉了,我们怎么能传给别人?这是要传下去的,这种书不可以损坏。

  这些古书,说实在话,五百年以上的古书纸张都很脆。因为我自己手上还保存差不多有六、七十本明朝的书,五百多年了,我非常爱惜。平常又不敢看,为什么?看多了,页数就翻破了,它的纸张脆了。可是现在好,现在科学发达,太方便了,我拿去影印。影印之后,影印本上可以写、可以画、可以圈、可以点。原本不动,影印一次,原本就好好的收藏起来。再有人要,这个影印本大量流通。所以很多古本的书我印出来,统统是用原书影印做底本,然后再拿去照相翻印,可以大量的翻印。这样我们的善本书才能够保存,我们这一代传到底下一代,代代相传,这个书都不会损坏,这个叫事上的供养。

  但是善本书一定要知道防潮、防蛀,怕潮湿、怕蛀虫,这个一定要懂得。因此,最好保存是收在木头箱子里面,这个木箱要用好的木材,不生虫的,一般最差的是樟木,樟脑,樟木箱。在台湾有桧木的箱子,那质料就更好了,里面还要放樟脑,大量的放樟脑,书保存在这个地方。现在此地跟台湾都是公寓高楼的房子,放在楼上,它不会潮湿,也不会生虫,这两点要特别注意到的。否则的话,书毁掉了,我们对不起古人。古人费多少心血,一代一代的这样用尽了心血来保存,如果在我们手上一旦毁弃,我们对不起佛菩萨,对不起这些祖师大德。这是说事。

  除此之外,还有最重要的供养,《华严经.普贤行愿品》里面告诉我们,我们《净土五经读本》上有,普贤菩萨说「诸供养中,法供养最」。什么叫法供养?经上有明白的指示我们,所谓「如说修行供养、利益众生供养、摄受众生供养、代众生苦供养、劝修善根供养、不舍菩萨业供养、不离菩提心供养」。「普贤行愿品」给我们提出七种法供养的纲领,我们应当要知道学习。由此可知,供养里面最重要的是依教修行,依照经典里面教给我们修行的方法,我们不仅念这部经,要把经里面的教训统统做到,这才是真正的供养。

  譬如说叫我们受持,我们真正欢喜接受,保持而不丧失。教我们读诵,我每天至少要念一遍,至少把佛号念几千声,这是读诵、受持的供养。教我们写经,我们最好能够发心,在每个月的收入里面定下一个几分之几,这是印经的。我们一个月,比如我一个月有一百块钱的收入,我用十分之一来印经,就是十块钱。每个月,月月都做,不一定月月都印,我把这个钱累积一年两次、三次都很好,但是每个月要把这个钱提出来,这是印经的功德。这就是书写,也是供养。我们印的书供养给一切大众,这也是财供养,也是法供养,这是非常好的,这真正叫依教修行。这是举一个例子。凡是经上教导我们的,我们都要认真去做,尽心尽力去做,我们功德就是圆满的。做不到没有关系,做不到就不做,但是我们有这个心,我没有这个能力,没有这个缘分,但是我有这个心,有这个愿望,这个功德也可以说是圆满的。

  第二个讲「利益众生供养」,凡是於众生有利益的事情,我们应当做。而於众生最大利益、最殊胜无比的利益,无过於劝众生修学念佛往生净土的法门。换句话说,第一功德、第一善行就是要把这部经普遍的流通,发扬光大,使一切众生都有机会能够听到,都有机会依照这部经典修学,他这一生当中就能了生死、出三界。不仅得这个利益,一生当中不退成佛,这个利益非常殊胜,没有法子能跟它相比的,这才是真实的利益众生。

  世间慈善事情我们佛教徒也做得很多,譬如去医院里面慰问病患,这个事情实在讲是应当要做的,是一桩好事情。但是慰问病患,你要送他这一本经,他未必能听。但是有方便,我们将这部经里面的经文,有几章非常重要、非常好的我们把它抽出来,单单只印这几章、几页,再配上录音带送给他。他一看这个不多,只有两、三章,很少,他喜欢看,他能看。再听听录音带,一个小时就听完了,这个经里头重要的经义他都得到了,这是我们应当要做的。如果有什么法会,做法会的时候我们跟大家结缘,用这个方法来结缘。或者是将这部经里面重要的句子,把它摘录出来,不是全经,重要的句子,每一章里要紧的、好的经文,一条一条摘录下来,印一个小册子,这样接引初机。你讲那个经好,还不是完全的,他要是喜欢看完全的,我们有完全的经本送给他,甚至於还有注解本赠送给他,这是真实利益众生。即使众生贫苦,我们也要帮助他,慈善救济。可是我们在帮助他的时候,也要送一本经书给他,送这本经书是他有能力读,有能力理解,要送这个给他。这是我们自己平时一定要多多的留意,要多下一点功夫,为初学人编一些简单扼要能够接引大众的小册子,或者是经文的节录本都好。

  「摄受众生供养」,摄受就是完全帮助一切众生学佛,尤其是帮助一切众生修学净土法门。像贵团同仁这几天告诉我,大家发无上的愿心,希望每个星期共同在一起把这个经念一遍,依照《宝王三昧忏》,或者是《净修捷要》修学一次,这就是属於摄受众生供养。《宝王三昧忏》是夏莲居老居士编的,这部忏的内容就是依据本经,也就是依据《无量寿经》而编的,使我们解门跟行门统统能够相应。这个忏本是他老人家晚年最后的一部伟大的著作,我们这几天看到夏老居士在《往生传》里面有一篇简略的传记,影印了很多摆在前面,诸位同修如果需要的话到前面去拿。老居士是在民国五十四年往生的,今年是民国七十八年,往生了二十四年,二十四年前他老人家往生的,往生的时候他八十三岁。这是晚年的一部伟大的著作,跟这个经完全相应。因为这个本子编出来到现在大概还不到三十年,在大陆上没有流通,大陆上从来也没有印过这个本子。大陆上有手写的本子,书写的,有一个李西原老居士他大概写了不少本,我得到一本是他手写的第十四本,我得到这么一个本子。所以这个本子拿到台湾重新作版才印出来,现在印得很多,大家可以看到了。

  第四条叫「代众生苦供养」。众生苦怎么代法?众生苦难太多了,我们用什么方法来代替他?代替他具体说来有两个方法,当然这两个方法,不是直接代替,是间接代替,但是确实是代众生苦。代众生苦,顾名思义,自己要受苦。我自己的收入不错,生活很富裕,我能把我的生活减少一部分,这我就受苦了。我把这笔钱拿来帮助一切众生,我受的苦就是代众生之苦。我记得上一次跟诸位提到宋朝范仲淹,范仲淹是个佛教徒,他一生的行持,可以说「行愿品」里这一条他做到了。他作宰相,在过去那个时代所谓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他的头顶上就是皇帝,除皇帝之外,没有比他更大的,富贵到了极处。但是他把他所有一切收入布施清寒人家,他养活三百多家,钱统统布施出去,自己生活就要受苦了,所以他过清苦的生活,他那个苦是代众生受苦。他可以过世间最幸福、最奢侈的生活,他不要,他要过一般平常人的生活,把他多余的帮助别人,这是代众生苦。

  但是现代这个社会,像新加坡、台湾诸位都晓得,可以说我们这些地区是人间天堂,非常的富足,物质生活大致上我看都很不错。台湾如果说穷人,大概家里没有私家车就是穷人,私家车买得起买不起?谁都买得起。所以在物质生活上,我们这几个地区没有穷人,你要想代众生受苦没有机会,范仲淹有机会,你现在没有机会代众生受苦了。还有第二个方法,第二个方法就是弘法利生。弘法利生很苦,学讲经,学讲经初学的时候,真正学讲经的人都不晓得流了多少眼泪,太苦了!讲不出来,讲不出来丢人,老师要骂,同学要讥笑。所以学经的时候,晚上睡不著觉,在想,白天吃饭都不知道饭是什么味道,这是真的。诸位没有学过的不晓得,学过的才知道那个苦。这个苦是为谁吃的?为一切众生,为了利益一切众生,帮助一切众生理解甚深佛法,这个苦我们要吃。

  讲经上台面面要顾到,不能有一点不周到,要叫听众生欢喜心,为什么?这不是学校,学校你要是一次缺席,你就扣分数,两次缺席记过,三次缺席开除。这个不是的,这是大家他欢喜来的,没有任何约束。顾虑不周到,大家下一次就不来了。所以这个比学校教书要难得太多了。自己发心吃尽苦头,不吃苦头,跟诸位说不相应,这不相应就是没有感应。你说经讲得好,真的讲得好吗?是他有本事讲得好吗?给诸位说不是的,是三宝加持。这是我跟大家讲真的,你们来听的人有福报,我不过是借这个身体、借这个嘴给佛菩萨用,他加持的,绝对不是我有能力。你要是想,要是这样讲经那容易,我也可以借给佛菩萨用一下。是可以,一点都没错,你要跟佛菩萨要有一点相应;不相应,想借给他,他还不要,必须要相应。怎样相应?前面讲了依教修行供养,佛教给我们什么我们统统做到,做到就相应,做不到不相应。

  你把经念得再熟,找再多的参考书注解,收集一大堆到台上去讲,讲得天花乱坠,材料非常丰富,底下听的人怎么样?听了没有味道。或者你讲得很好,很有技巧,当时听得了很有味道,出了门味道就没有了,没有余味。如果是佛菩萨感应的,听了之后,好几天那个味道都还在,都没有消失掉,余味无穷。他有这个力量,这是摄受的力量。所以,不求三宝加持,决定做不到。要求三宝加持,我们自己的心、我们的行为要跟佛所讲的一样,要与佛起感应道交这才行。自古以来,好的法师大德,居士也一样,讲经说法统统是三宝加持。我在台中,李老师常常给我们讲经,他的法缘很盛,他自己也常常说真话,佛力加持。为什么?他是有准备,事先是有充分的准备,他非常认真,他这天晚上讲经,这一天不见客,这一天什么事情都不做,一天关在小房间里面读经、看经、念佛。他准备了很多,但是他上台所讲的不一定是准备的,常常所讲到的不是自己预先准备的,自己预先想也没想到的。这从哪里来的?都是三宝加持的。只有一个至诚,真正为利益众生,希望把佛的真实法传递给大众,要有这个真诚之心才能够得三宝加持。

  我自己其他的感应不多,我也不求感应,但是这个感应是很多的。上台来讲的时候,你们听到也觉得不错,可是讲完之后,我自己的确不晓得我这两个钟点讲了些什么,不晓得。确实是三宝加持,因为我讲东西事前没有准备。我看经,我看黄念祖居士的注解,看《净土五经读本》,我一遍一遍在看。但是我所讲的,既不是黄老居士的注解,也不是李老师所讲的,统统不是。所以对黄老居士的注解,你们诸位要好好的去研究,我讲的跟他的注解不一样。

  这是代众生苦供养。我们自己的衣食住行,都要减到最低限度,要能够吃苦。纵然自己有福报,我觉得还是不要享的好。为什么?人生活一幸福,西方极乐世界就忘掉了,不想去了。我这个地方不错,满好,何必到西方?西方极乐世界再好,那是它的事情,我过得去,可以了,不想去了!如果自己生活常常在困苦当中,出离的心比较容易发得起来,坚固,离苦得乐。佛在戒经上常给我们说「以苦为师」,以吃苦头作为我们老师,这个老师常常提醒我们,要出离三界,要求生净土。所以人的生活苦一点好,苦才能够砥砺我们的志气,提高自己的警觉。生活过得优裕,决定不是桩好事情,为什么不把你富裕的生活节省下来去帮助别人?代众生苦供养,刚才讲了,印经书、建道场、礼请法师大德来讲经弘法,都是属於代众生苦供养。

  第五是「劝修善根供养」,这条非常重要。善根,佛在一切经里面常说的三善根,三善根是讲世间善根,世间所有一切善法都是从这三个根生的,这三个根就是无贪、无瞋、无痴。贪瞋痴称之为三毒烦恼,换句话说,世间所有一切的恶法,都是从贪瞋痴生的。如果能把贪瞋痴转过来,不贪、不瞋、不痴,世间一切善法就从这生了,这个叫做三善根。我们要普遍劝导一切众生修三善根,因为大家都希望修善,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这个是诸位都知道的,你既然要想善报,你当然要修善行。你要修善行,你一定要有善根,没有善根,你善行纵然修,不究竟、不圆满,不是真实之善,真实之善一定要从三善根生出来。这是世间善根,是我们学佛断恶修善的根本,不能疏忽。菩萨善根只有一条,精进。因为菩萨,当然他贪瞋痴都没有了,世间一切善根他都具足。所以菩萨成佛有早成、有晚成,早晚差别在哪里?精进。精进,他成的就快;他不精进,成佛就慢一点。所以菩萨善根唯一精进。

  但是在我们这个法门讲,有特别善根,跟前面两个意思不一样,那是什么?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这一句万德洪名是善中之善,根本的根本,这是无上的善根。大家不知道念这句阿弥陀佛的功德利益,他不晓得,这是无上善根、第一善根,这是我们应当要晓得的。「劝修善根供养」,也就是劝人念阿弥陀佛,劝人读诵《无量寿经》。

  第六,「不舍菩萨业供养」。我们任何一个人在这个世间都有事业,不会说这个人一生当中都不做事,这是不可能的,他一定有他的事业。菩萨也有事业,菩萨的事业是什么?教化众生,教化众生是佛菩萨的事业。教化,讲经、说法是教化,著书、立说也是教化,办学校也是教化,办学校就是佛门讲的建道场。我们建立这个场所,这个场所就是佛教的学校,我们来办这个道场,这是菩萨事业。我自己不讲经没有关系,我请教员,你看很多学校,校长、教务主任都可以不要上课的,为什么?他请教员上课就行了。但是教育谁办的?校长、教务主任办的,他们办,他们不上课,但是这个学校功德是他们的。为什么?他主持教育政策,他是真正主导一方,主持领导一方。讲经说法的法师是教员,他请来的。请你来,你替我讲一部经,就像学校里排定课程,课程排定好了,在外面请教员。教员的功德小,校长的功德大,校长虽然不上课,他的功德大,教育政策是他主持的。这个都是菩萨事业。所以一个道场里面,负责领导的、工作的人员,每个人都是菩萨事业。这是不舍菩萨业供养,我们今天讲服务常住,就是这一条的供养。

  最后一条重要,第一条跟后面一条非常重要。「不离菩提心供养」,这一条太重要了,为什么?佛在大经上说,如果忘失菩提心,《华严》上说,菩提心忘记了、没有了,修一切善法,都是魔所摄,都不是佛法。佛法是建立在菩提心的基础上,菩提心决定不能忘掉。什么叫菩提心?菩提心就是觉性,我们今天讲觉性,就是不迷。菩提心要没有了,人就迷惑颠倒,迷在名闻利养、五欲六尘,迷在这个里面,菩提心就没有了。没有菩提心,修一切善法统统是魔王所摄,为什么?善虽然有善报,没错,你没出三界。你那个善报报完了,你的恶业种子又现行,你看看是不是还是在六道里面三善道、三恶道,永远在那里循环?给诸位说真实话,如果你没有能力离开六道轮回,你在三恶道的时间决定长久,你在三善道的时间是短暂。六道里面,真正你的家乡是三恶道,三善道是出来旅游、观光的,时间很短,几个月观光就得回家去,回家是回到三恶道去。你如果不相信的话,你可以仔细去想想,我们心里起的念头,你去想一天,今天早晨到晚上,我这一天念头是善念多还是恶念多?是善的力量强大还是恶的力量强大?你一想就晓得,恶念多,恶的力量强大;换句话说,善念少,善的力量薄弱。那你就晓得,三善道时间短,三恶道时间长,这个话不是随便说的,有理论依据的,你自己好好的想想你就知道,必定是这么个结果。

  三恶道苦,你现在是离开了,把它忘掉了。阿罗汉有神通,有宿命通,他知道过去世五百生的事情,五百生这地狱里头不知道打了多少次滚,想到地狱,身上流汗,汗是红色的,血!就是犹有余悸,想到了可怕,一身流血汗,你才想到地狱多苦。我们是麻木不仁,忘掉了,不知道地狱苦,再堕到那里面去,后悔来不及。所以一定要常常提高警觉,这个警觉就是「不忘菩提心」。不管我们做什么事情,决定心里头不要沾染名利,绝不贪图利养,一心一意只求西方极乐世界。如果要想享受,到西方极乐世界再享受,现在这个地方一享受,西方极乐世界就去不成,这个问题严重了。普贤菩萨非常慈悲,十大愿王导归极乐,在广修供养末后特别提醒我们,不离菩提心供养。

  经文后面有一段是比较功德,那是讲所有一切财供养没有办法跟法供养相比的。为什么?他说「以诸如来」,就是十方一切诸佛,「尊重法故」,在尊重法里面,特别尊重的是这部经,《无量寿经》。当然一切大乘佛法,如来都尊敬,但是这一切法里头第一尊敬的,就是《无量寿经》这部经。我们是非常有幸能够遇到这部经典,就是一切诸佛所尊重的经典,我们依照这部经典修行就决定成佛,道理在此地。菩萨修法供养,就能成就如来的本愿,真正是一切如来的愿心,这样修供养才叫真正供养,这是真供养。这一段的供养特别跟诸位说明一下,非常要紧。

  底下这一句是『昼夜相续』,昼夜相续就是指前面「受持读诵,书写供养」不能间断,要发长远心,不能间断。这是第一段受持本经。第二个因就是『求生彼刹』,彼刹就是西方极乐世界。我们这一生生在这个世界,第一个愿望、第一个目标就是要求生西方净土。除了这个大事之外,其余的都可以说是小事情,不必去认真、计较,只要与这桩大事不妨碍,什么环境都可以处。不障碍我修行,不障碍我用功,不障碍求生净土,这条要紧。第三句是『发菩提心』,这个前面曾经详细跟诸位说过,这就不再多说了。

  第四句是『持诸禁戒,坚守不犯』。禁戒昨天也说了很多,此地再一次的提醒同修,五戒、十善一定要遵守,国家的法令规章、社会的风俗、习惯、道德都在这一条里面,也都要遵守。除此之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老师的教诫,如果不听老师的教诫,你这一生决定学不成功。老师教导非常重要,是我们学习的基础,我们学习的根本。过去佛门里面,不管是在家出家都要拜老师,这个老师,跟诸位同修说,不是皈依师父,也不是受戒的师父,也不是剃头的师父,这三种师父不要紧。俗话说「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这三种师父都是介绍你入佛门的师父,这个不要紧,介绍人,说老实话於你这一生的成就不大。哪个师父对我们最重要的,关系最密切的?是教导我们的师父,这个师父重要了,换句话说,传法的师父。所以佛门里面讲,关系最密切的「法子」,就是传法的,传法的老师,传法的学生,这个关系最为密切。为什么?我要跟他学,我的佛法是他传授给我的,诸位明了这一点就好。

  现在有很多人不知道,皈依师父,我皈依某某法师做师父,这个念头就错了。我在讲三皈的时候跟大家说得很清楚,你是皈依三宝,不是皈依某个人。皈依某个人做师父,你不是三宝弟子,你是某某法师的弟子,与三宝不相干,那就大错特错。我们皈依的是三宝,没有说是皈依佛、皈依法、皈依某某法师,没有这个念法。所以大家一定要把观念搞清楚,把错误改正过来。修行就是修正我们错误的观念、错误的思想、错误的行为,这叫修行,要把它修正过来。

  老师的教诫,这就是我学法的老师。像我前面跟诸位说的,我跟李炳南老师,跟他学佛法,他就给我三个戒条,这三个戒条我一定要遵守。不但遵守,我守了十年,才离开老师到外面去参学。第一个戒条就是听老师的话,只听他一个人的,除他一个人之外,任何法师大德讲经一律都不准听;所有一切经书,没有他同意的,不准看;从前所学的一律作废,他都不承认,要跟他从头学起。三条戒,三条戒他要求我守五年,我加了一倍,我守了十年。我很感谢他,当时不晓得,认为这个老师跋扈,不讲理。到以后深深受到好处,才真正感谢他。所以他要求我五年,我还是守了十年,这就是奠定基础。

  今天你们虽然没有像我当年拜老师、谈条件,我在此地也把方法告诉你,你要依照这个方法去修行,那我等於是你的传法老师。这就是把《净土五经读本》从头到尾念十遍,《无量寿经》三年当中念满三千遍。这个三年我要求的少,李老师要求五年,我现在要求三年,打了折扣,六折。至少要三年,你心才定得下来,心定了,心清净,你就生智慧,那个时候你再听人讲经、再看经,你就不迷惑,不会受骗。不管什么顺逆境界相处,你不会上当、不会吃亏、不会受骗。这是告诉你,养成你本领,这是我们修行的基础,非常的重要。所以这是戒条里面特别的一条,尊师重道。

  第五句是『饶益有情,所作善根,悉施与之,令得安乐』,这一句实在就是「不舍菩萨业供养」,就是这一句。饶是丰饶,益是利益,教一切众生得利益,得什么样的利益?得最丰富的利益,饶就是最丰富。换句话说,要令一切众生得最大的利益,这是要真正发心。实在讲,如果诸位同修真正发大心,把这一条做到,那新加坡就是现在的佛国。应该怎样建立现代化的道场?这个当然要建道场,不建道场是不行的,这种道场的建法就要给一切众生得最大的利益。这就是我多年来常常在各地方提倡的,我们建弥陀新城。如果能够有一块很大的地,我们在这里建一个新的社区,这个社区就是弥陀新城,弥陀新村。不必要盖宫殿式的房子,为什么?寺庙的形式,人家一看,观念上就不好。我们要现代化,像你们此地盖的公寓、大楼,一栋大楼可以住很多人家。美国纽约的孔子大厦里面住了两千七百多户人家,那一栋大厦是真大。里面有很广大的大厅,一层,或者我们顶层一层做佛堂,这个佛堂可以容纳几千人,在里面可以讲经、可以念佛。

  而且在弥陀村里面,我们讲经有现场电视录影,这个电视传到你们每个家里面的电视机。你喜欢上来讲堂听可以,你不喜欢,在家里打开电视机一样可以听。我们佛号的音声是二十四小时播音室里面不中断,你家里装个喇叭,喜欢听,一按钮,佛号你家里就听到了;不喜欢听的,就把按钮关上。我现在在台北的道场不大,每个房间里都有喇叭,都可以听到佛号,都可以听到讲经,不到现场去也行。所以,把这一个区域统统变成佛教的环境。如果场地大,可以建立很多的小乡村,真正有大的地,像我上次跟诸位提的,我们建四十八个村庄,四十八愿,四十八个小村庄。每个村庄里面可以容纳几十户人家,或者是一百户人家。城里面建个大讲堂,建个大型的念佛堂,有个大的活动中心,那就非常理想。对於每个同修,从小到老都照顾到,统统照顾到。这是「饶益有情,令得安乐」。

  这里面生活各方面我们都照顾到,譬如有医院、银行、邮政、交通,统统都有,就是一个小的村镇。依照佛法的理想我们建一个村镇。凡是喜欢念佛共修这个法门,我们都欢迎你迁居到这个地方来住,我们一同共修。当然原则是要退休的人才行,你有工作,你就没有法子来。不过有工作实在讲,你可以订一栋给你的父母住在那里,将来你自己退休,你也可以住到这边来,所谓是老有所终,我们有个归宿。这个地方就是西方极乐世界代表的道场,我们建立这样一个道场。这是符合经典里面这一句的教训,我们要想办法把它做到。

  最后一句就是忆佛念佛,『忆念西方阿弥陀佛,及彼国土』。念佛是念佛的正报,念佛的国土就是念佛的依报,依正二报说得最详细的无过於这部经。这部经不熟,忆是忆想,我们想不起来,所以经一定要熟。熟的时候,心里面一起心动念,就想经里面的境界,想西方极乐世界依正庄严、理事因果,去想这个。不要想世间乱七八糟的事情,想世间事都是在造轮回因,你在那里造六道轮回,你怎么能出离得了六道轮回!我们从今天起不想世间事,世间事得过且过,我这一天吃得饱、穿得暖,晚上睡得也不错,就可以了,不要再想了。再想,想阿弥陀佛、想《无量寿经》,这样将来才上品上生。不要去管世间闲事,想世间不如想西方。底下这是第一段修因的果报。

  【是人命终。如佛色相种种庄严。】

  『佛』是阿弥陀佛,你往生的时候,你的色相与阿弥陀佛一样,没有两样。

  【生宝刹中。】

  生到西方极乐世界,极乐世界是七宝所成,无量宝成,所以是宝刹。

  【速得闻法。永不退转。】

  这一段可以说是补充前面所讲的上辈。这一章对因行讲得特别的清楚,前面果报讲得多,这个地方修因讲得多。这两章经文要合起来看。再看第二段:

  【复次阿难。若有众生。欲生彼国。虽不能大精进禅定。尽持经戒。要当作善。】

  这个就好比前面所讲的中品,没有办法大修,全心全力来修持,这里面当然自己本身条件,还有环境的限制,都有许多关系。前面做得圆满,那真是上品因行,这是中品,中辈的因行。经上提示我们的有三句,第一句要修行十善,所以这里讲『要当作善』。

  【所谓一不杀生。二不偷盗。三不淫欲。四不妄言。五不绮语。六不恶口。七不两舌。八不贪。九不瞋。十不痴。】

  这是第一个条件,第二个条件是昼夜念佛,我们也把它念下去。

  【如是昼夜思惟。极乐世界阿弥陀佛。种种功德。种种庄严。】

  这是第二句,第三句是:

  【至心归依。顶礼供养。】

  中辈的因行,佛给我们说了三条。这三条比前面的容易做得多了,可以说我相信每个人都能做得到。先要守十善,十善跟五戒内容大致相同,但是戒跟善果报不一样,戒能得定,善不能得定。所以,十善虽然条目多,不及五戒。五戒是我对佛发誓来受持的,这个力量大,对佛来受持的,善是善行,这是有些差别的,戒跟善不一样。十善内容跟五戒相同,比五戒多出了一倍,多出一倍就是展开,把「妄语」这一条开做四条。它没有「不饮酒」,但是它有无贪、无瞋、无痴,这是五戒里头没有说到的。

  『不杀生』、『不偷盗』,昨天跟诸位说过了。『不淫欲』这条要特别提醒同修们,佛跟我们讲,「爱不断不入娑婆」,你不会到三界六道来,「念不一不生净土」,只要有爱欲就有六道生死轮回。诸位要记住,爱欲是六道生死轮回的第一个因素。当然轮回的因素很多,很多因素哪个因素最重要?哪个因素算第一?就是这一条。所以佛制定戒律,出家戒这个摆在第一戒,第一条。在家戒把「不杀生」摆在第一条,为什么?在家人你不想出三界,你没有意思出三界,不杀生就很重要,非常重要,为什么?可以不堕恶道。不堕恶道,你来生还能得三善道。如果想出三界,想了生死出轮回,那就不一样,就要把「不淫欲」摆在第一条,你才能够永断生死根本,出离六道轮回。所以这一定要有高度的警觉,决定不能够迷惑。

  『妄言』是说假话欺骗人,『绮语』是花言巧语,目的是为了自身的利益,对别人有损害,这是自利损人。像歌舞、戏剧,尤其近代的所谓黄色、灰色的,这一类都是属於绮语,这个造的业非常之重。诸位如果不相信,你看看中国外国有名的电影明星都不得好死,果报,你想想都不得好死。为什么?他这一生当中造的恶业害了多少人,他所表演的节目内容,就是教人家杀盗淫妄,教这个。他是社会老师,他教人杀盗淫妄,抓住人性的弱点,搞这个东西,所以他的果报都很凄惨。我们看到不得好死是花报,果报决定在地狱,这是一定的。他会唱会说,首先要堕拔舌地狱,这是一定要警惕的。所以在台湾有些学佛的学生,念艺专的,听了我讲经之后,都来给我说,他说怎么办?我说改行,转系。有些很听话,他就转系了。确实如此,不要干这个行业,这个行业绝对不是个好行业,「绮语」的行业。『恶口』是说话粗鲁,说话很难听,骂詈人这些话。『两舌』是挑拨是非,斗乱两头,这个罪过都非常之重。两舌,小的两舌叫两个人不合,大的两舌会挑拨两个国家打仗,打仗死伤多少人!这个罪过都是在阿鼻地狱,这是要知道的。

  『不贪』,不但世间一切法我们决没有贪恋之心,佛法也不能贪,佛法也不可以贪。所以《金刚经》上说,「法尚应舍,何况非法」,那个「法」是指佛法,佛法都要放下。你能够把一切佛法放下,你才能死心塌地学一个法门。其他的法门统统放下,统统不贪,统统舍掉,这样才是决定成功。所以,连佛法都不可以贪。『不瞋』,瞋是发怒,瞋恚心要不得。一定自己要警觉,要提醒自己,在最不如意的时候也不要发脾气,不管受什么样的委屈,不发脾气。不发脾气是功德,你受的那些委屈是消灾,都消掉了。一发脾气,不但灾没有消掉,又增长了恶业,这不是很糟糕吗?譬如说人家侮辱你,人家欺负你,他是来替你消灾的,我们应当感谢他,把灾消掉了。他替我消灾,我不但不感谢、不接受,还要去报复他,那自己罪上再加罪,这就大错特错。一发脾气,清净心没有了,我们念佛第一步的功夫就要求得功夫成片,一发脾气,成片没有了,功夫马上丢掉,这就是所谓「火烧功德林」。

  我们好不容易修积这一点功德,魔看了不顺眼,魔没有办法破坏你的功德,他只好找这些境界让你心里看了不如意,就劝你发脾气。为什么?一发你的功德就烧掉了,魔就合掌哈哈笑,他就把功德烧掉了,魔自在了。魔没有功德,不希望你们有功德。如果怎么样去逗你,你还是不发脾气,魔是一点办法都没有;没有法子,倒过来佩服你、恭敬你,他也变成你的护法神。魔就是这样的,他不能整你,他就捧你,他就是这个性情,所以妖魔鬼怪都变成护法神。只要你如如不动,你不怕他,不要怕他挑拨。自己要常常提高警觉心,不管什么境界决定不干傻事,最傻、最愚痴的事情,就是发脾气。可是有些同修说,有些事情不发脾气不行,不能办事。那个脾气可以发,释迦牟尼佛也发脾气,菩萨们也发脾气,但是他是表演,他不是真发脾气。一拍桌子、一瞪眼,把别人吓到了,乖乖的办事。其实他心里头如如不动,并没有真发脾气,唱戏,表演,面孔上发脾气,心里清净。如果外面发脾气,里头也发,那就坏了。里面不发,外面发,不相妨碍,外头是形式,无关紧要。所以外表没有关系,可以演戏,可以表演的。

  『不痴』就是不邪见,我们的见解要正确,没有邪思,没有邪见。换句话说,我们的想法、看法都不错误,这就叫不痴;想法、看法错误了是愚痴。

  这个叫十善业,一定要修学。除此之外,『如是昼夜思惟,极乐世界阿弥陀佛,种种功德,种种庄严』,这部经上就是讲的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功德庄严。末后这一条,『至心归依』,昨天跟诸位讲过,皈依《无量寿经》,皈依阿弥陀佛,这样才行。真心真意,我一生只依这部经,只依这一句圣号,这个叫至心归依。『顶礼供养』,供养就是前面讲的依教奉行。

  【是人临终。不惊不怖。心不颠倒。即得往生彼佛国土。】

  这就相当於前面讲的中辈往生。

  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