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无量寿经 - (第十集)
无量寿经  (第十集)  1989/4  新加坡  档名:02-003-0010

  十一首偈颂,这个偈子是五言偈,就是每一句是五个字,四句是一首,这是佛经里面常见到的体裁。经中常常有偈颂,它的用意有两点,第一点,听经跟学校上课不一样,学校上课学生是固定的,到时候都到齐了。听经是自由的,有先来有后到,先来的当然从头都听过,后来的前面没听到。佛为了顾及后来的,他很慈悲,他用偈颂的方法把前面所讲的大意再略说一说。使后来的人,虽然没有详细听到前面所说的,可是佛所讲的大意也略略的知道一些。第二点意思,就是等后来的,同样这一会他们有早到的、有迟到的。还有一点重要的意思,就是便於背诵。佛所讲的这一切理论、修学的方法,如果我们记不住那是没有用处的。长行文不容易记,偈颂都可以谱上歌曲来唱,它可以唱的,所以便於记诵,这个意思也很重要。所以佛门里面,歌赞偈颂非常之多。

  【必成正觉第七】

  正觉就是我们通常讲的成佛,这个佛是究竟圆满之佛。『必成正觉』,可见得阿弥陀佛前面所发的四十八愿,愿愿都圆满了。为什么?他老人家说过了,如果有一愿不圆满,他就誓不成等正觉,他现在是成佛了,四十八愿统统圆满了。我们看经文:

  【佛告阿难。尔时法藏比丘说此愿已。】

  就是前面的四十八愿,说完了,报告完了。

  【以偈颂曰。】

  用偈赞来作为他报告的总结。

  【我建超世志。】

  『我』是法藏比丘自称,就是阿弥陀佛自称,他建立、立下了超世的大志愿,就是愿愿互融、愿愿互入,超越一切世出世间。

  【必至无上道。】

  这一句是讲因圆果满,他自己晓得,晓得自己必定成无上菩提。

  【斯愿不满足。誓不成等觉。】

  这两句是讲因,『斯愿』是总指前面所讲的四十八愿。四十八愿如果有一条没有做到,他说我发誓不成佛,他现在已经成佛了。这一首很容易看出来,是总结前面的愿文。

  【复为大施主。普济诸穷苦。令彼诸群生。长夜无忧恼。出生众善根。成就菩提果。】

  这六句是一小段。阿弥陀佛是十方世界九界众生的『大施主』,他真是行大布施。接引我们到西方极乐世界,马上就享受到成佛的果报,这个布施太大了,他真的是大施主,财布施、法布施。『普济诸穷苦』,济是救济,九界众生都穷、都苦。也许我们看了这一句有一点不太服,我现在很富有,家财百万,怎么说我穷?说老实话,你那个财富是物质的财富,你对於佛法一无所知,在法上讲你就穷。不明经法,不知道宇宙人生的真相,这是穷。所以这个上面讲的穷是智慧之穷,不是讲你现在物质生活富有,不说这些,这些没用。这些再富有,也不能解决你的苦,什么苦?死苦。你再有钱,你不能说我钱多了,我可以不死,没有这个道理。钱多了还是要死,而且钱愈多,死得还愈不自在。这是解决生死之苦、烦恼之苦、轮回之苦,这是真的,这个一定要阿弥陀佛帮助我们,来救济我们。

  『令彼诸群生,长夜无忧恼』,「诸群生」就是十法界,可以说九界有情众生。「长夜」就是比喻无明、生死。我们今天没有开悟,没有大彻大悟,没有明心见性,我们就等於在长夜里面一样,这里面是无量无边的烦恼。佛要帮助我们断烦恼,帮助我们明心见性。『出生众善根』,这就是讲的智慧,我们依佛作明灯,靠佛的智慧光明来启发我们自性光明,自性若显就能生一切善法。『成就菩提果』,一切法布施中,这是第一,帮助我们成佛,这是非常稀有而殊胜。

  【我若成正觉。立名无量寿。】

  向下四句的确是四十八愿的中心,全经眼目,就是这四句话的开演。『立名无量寿』。

  【众生闻此号。俱来我刹中。】

  这四句非常要紧。第一句说他老人家成佛,他在西方极乐世界成佛了,他的名号叫阿弥陀,阿弥陀翻成中国的意思就是无量寿,「立名无量寿」就是阿弥陀。『众生闻此号』,一切众生如果有缘听到这句名号,生欢喜心,一心受持,你将来决定往生。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财、法两种布施你就统统得到。所以这句阿弥陀佛,不仅是无量寿佛,可以说是十方三世一切诸佛普度众生的妙法。生到西方极乐世界,最殊胜的就是不退转,所谓圆证三不退,一生决定成佛。到了西方极乐世界,下面四句又说了:

  【如佛金色身。】

  跟佛的色相一样。

  【妙相悉圆满。】

  这两句是讲生到西方极乐世界,我们的身相跟佛完全相同。

  【亦以大悲心。利益诸群品。】

  这两句是讲的心,我们存心。到西方极乐世界去之后,身同佛,心也同佛。因为佛的心是大慈大悲,普度众生,我们一到西方极乐世界,跟阿弥陀佛一样的心理,心同佛。

  【离欲深正念。净慧修梵行。】

  这两句话是讲修德。修德里面有戒、有定、有慧,『离欲』是戒德,『正念』是定德,『净慧』是慧德,就是戒定慧三学。在西方极乐世界以三学自利利他,自己修戒定慧三学,又以戒定慧劝勉一切众生修学。

  【愿我智慧光。普照十方刹。】

  『我』是无量寿佛自称。这是说他的相、用,愿自己的智慧光明『普照十方刹』,十方一切诸佛国土。为什么要普照十方刹?佛是以光明,前面讲过以香、光普遍接引一切众生。古德告诉我们,这部经典所在之处、名号所在之处,就是弥陀光明普照之处。我们这个地方有经典在,大家共同在研究,讲完经之后,我们又念阿弥陀佛圣号,此地是佛光注照之处。

  【消除三垢冥。】

  『三垢』就是指三毒,贪瞋痴。『冥』就是指无明,就是根本无明,贪瞋痴烦恼。这一句就是消业障,所以我们读这个经,念阿弥陀佛的圣号,是最殊胜消业的法门,最殊胜消业的方法。

  【明济众厄难。】

  『明』是智慧,是觉悟、是慈悲,它才能救济一切众生的苦难。

  【悉舍三途苦。】

  『三途』是地狱、饿鬼、畜生。这一句是讲离苦,可见得消业、离苦,这个法门是无上的法门。

  【灭诸烦恼暗。】

  前面是讲消业,业先消,到这个地方已经消完了,没有了,业灭了。『诸烦恼』就是前面讲的贪瞋痴,『暗』就跟前面「冥」是一个意思,就是无明。无明烦恼统统都灭了。

  【开彼智慧眼。获得光明身。】

  第一句是讲罪业消灭之后,你的自性就开显了,自性开显就是禅家所讲的明心见性,见性了。所以智慧就生出来,本性里面本来具足的般若智慧统统现前。『获得光明身』,身业清净。

  【闭塞诸恶道。通达善趣门。】

  十方世界所有的恶道,到这时候是永远脱离了。纵然是化身到恶道里面去度众生,那是乘愿而去,不是业力牵引。乘愿而去的不受苦,没有苦受,他是自在受生,悲悯有情,利乐众生。『通达善趣门』,善趣,一切的善,十方一切诸佛刹土,要讲到第一善,就是西方极乐世界。前面曾经跟诸位报告过,佛在《法华经》里面也劝我们求生西方净土,《法华经》上有两段经文,一段是在「药王菩萨本事品」,另外一段是在「观世音菩萨普门品」的偈颂里面,一共有两段经文。《华严》更不必说了,最后一卷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导归极乐。像这些一乘圆教的大经,到最后都是劝我们念佛求生净土,可见得这个法门是善中之善,无比的善趣。

  【为众开法藏。广施功德宝。】

  『为』是为一切众生,『开』就是开示,也可以说是开启。『法藏』是指什么?通常讲是讲法性,就是我们真如本性。本性里面含藏无量的智慧功德,所以称之为法藏,就是法性里面所含藏的。但是在此地「开法藏」,另外一个深的意义,就是为我们宣讲这部经典,这部经典是我们自性当中甚深法藏。所以大家要晓得,《无量寿经》不是释迦牟尼佛的,也不是阿弥陀佛的,谁的?是我们自己本性里面本来具足的第一宝藏。我们有这个东西,透不出来,现在释迦牟尼佛透出来,他拿这个引一引,把我们的自性宝藏也给引发出来。可见得,我们自性宝藏跟阿弥陀佛的自性宝藏是一不是二,跟十方一切如来的宝藏也是一不是二。这个诸位要晓得,上同诸佛,下等众生,所以生佛平等,这个意义就深了。

  『广施功德宝』,施是布施,什么样的功德宝?从理上讲,像《观无量寿经》告诉我们「是心是佛,是心作佛」,这是功德宝。但是这功德宝,我们不晓得哪里下手,怎样才能得到。所以在本经里面,具体告诉我们的方法,那就是「发菩提心,一向专念」。把这个法门教给我们,这个法门就是他普遍布施给一切众生的功德宝。换句话说,教我们一心一意求生西方,专念阿弥陀佛就行了。这个方法就是此地讲的功德宝,这是佛布施给我们的。

  【如佛无碍智。所行慈愍行。】

  下面第九、第十这两首偈,是愿自己同佛,跟佛没有两样。所以『如佛无碍智』这句是说我们的智慧同佛。诸位想想,我们的智慧能跟佛一样?你们一定不承认,可是我要给你说出来,你想想,的确我的智慧跟佛是一样的。你看看,佛选择念佛求生净土的法门教一切众生,你要也用这个法门教一切众生,你跟佛一样不一样?没有两样!佛给我们讲这个经,劝我们念佛求生净土,我们自己天天念这个经、讲这个经,也劝人求生净土,这跟佛有什么两样?确实相同,真同不是假同。那些罗汉、菩萨还未必能同,我们跟他真同了。尤其是这部经,十方三世一切诸佛没有一尊佛不讲的,没有一尊佛不念阿弥陀佛,没有一尊佛不劝一切众生念阿弥陀佛。可见得我们今天智慧真的同佛。

  『所行慈愍行』,这是讲慈悲同佛。我们今天得到这个方法,这个方法在所有佛法里面是第一殊胜的妙法,我们得到了。我们今天能把这个方法展转布施给别人,就是劝勉一切人来修净土。我们把经送给他,现在有录音带,把录音带送给人,把方法教给别人,这是你慈悲同佛,你跟诸佛没有两样。

  【常作天人师。】

  我们的行持、教化同佛,用别的方法教化众生,你只能够同菩萨、同缘觉、同声闻,不能同佛。唯独用这个经、这种方法教化众生,你的行、你的教化同佛。

  【得为三界雄。】

  你自己修学稍稍有一点成就,你也能够体会到,这是你的德行同佛,德同佛!

  【说法师子吼。】

  这是说法同佛,为什么?佛也讲《阿弥陀经》、讲《无量寿经》,你讲这个经,同佛所讲。

  【广度诸有情。】

  愿愿都为度众生。

  【圆满昔所愿。】

  这是总结前面四十八愿,这四十八愿也同佛。后头最了不起这一句,这是一切经上所没有的。

  【一切皆成佛。】

  这真正是不可思议愿王的本体,你看阿弥陀佛存的是什么心?希望所有一切众生统统成佛。我们有这个愿,有这个心,这个心愿时时刻刻不忘掉。我们现在虽然是博地凡夫,烦恼一品还没有断,你看看这八句,智慧同佛、慈悲同佛、行同佛、教化同佛、德同佛、说法同佛,没有一样不同佛,别的法门里头找不到。唯独这个法门,这样殊胜,这样庄严,同修们细心去体会。

  【斯愿若克果。大千应感动。虚空诸天神。当雨珍妙华。】

  这末后一首是法藏比丘求感应,这是叫诸天善神给他作证明。我的愿要果然统统兑现,『克果』,果然统统兑现了,大千世界里面所有一切的圣众应当要感动,这表示他要说法,他要普度众生了。『虚空诸天神』,就是讲欲界、色界、无色界天,『当雨珍妙华』,你应当散花来供养,给我作证明。

  【佛告阿难。法藏比丘。说此颂已。应时普地六种震动。天雨妙华。以散其上。自然音乐空中赞言。决定必成无上正觉。】

  他感应实在太快了,这一说,天空中马上天神就散花。不但散花,而且还有音乐。不但有音乐,而且还明显的赞叹,法藏比丘必定成无上正觉,这个感应多快,立刻给他作证明。我们看底下一章,底下一章是:

  【积功累德第八】

  这一章里面有许多地方值得我们学习的。我们因为这次时间不长,只有一个月,讲三十天,三十天一共是六十小时。这个经的义理非常丰富,我们只有略说,把重要修行的地方我们特别加强介绍。对於西方极乐世界依正庄严,念一念就算了,因为那是果地上。现在讲讲得再好,我们也去不了,享受不了。到那个地方去了,那就现成的,不必要说了。怎么去法这个要紧,这个我们要多说说,那个地方那些好处,咱们少说一点,要紧是怎么去法。这一章里面就对我们修行有很多的开示,我们要认真来学习。

  【阿难。法藏比丘於世自在王如来前。及诸天人大众之中。发斯弘誓愿已。】

  这『弘誓愿』就是四十八愿,前面第六章所讲的。

  【住真实慧。勇猛精进。一向专志庄严妙土。所修佛国。开廓广大。超胜独妙。建立常然。无衰无变。】

  这一章统统说的法藏比丘在因地上的修行,我们看到他的修行,才知道他的成就是有来由的,不是偶然的,不是侥幸的,他真正修得的。我们今天看到他这样修行,自己一定要发心、要效法。菩萨修,我也照这个方法修,这才真正跟阿弥陀佛同志,同心、同愿、同行。一定要认真来修,这些地方我们就要做,尽心尽力去做。

  第一句说要『住真实慧』,「真实」就是讲的真心,真诚之心,心地里面一丝毫的虚伪都没有,真心起的作用就是智慧。当然,真心我们现在透不出来,为什么?我们用的心都是假的,都不是真的。这个自己要明了,我们没有用过真心,真心是什么样子自己也不知道。如果你要晓得真心是什么样子,你就叫开悟了,你要会用真心,你就成佛,就成菩萨了。我们现在用的是什么心?我们现在用的就是人家常讲的三心二意,我们用的是这个,不是真心,三心二意。三心二意是佛教的,是佛教里面说的。三心是什么?阿赖耶识,这是一个心,心王,末那识、第六意识,这叫三心;二意就是末那识,叫意根,第六叫意识。三心二意是我们佛教唯识里头所讲的,我们这边演培老和尚是唯识专家,唯识里头给我们讲三心二意。三心二意不是真心,是妄心。所以我们在这世间生活,跟人家相处,你自己要晓得,统统是假的,没有真的。你不要认真,你要认真,你就苦恼,你就吃亏了。为什么?虚情假意。我跟你好,你不要认为他是真好,假的,靠不住,过两天就变了。别人对我是虚情假意,我对别人也是虚情假意,这很平等,所以用不著认真,用不著去苦恼。

  可是虚情假意,就是用八识心来学佛,给诸位说,你修到最高,就是方法很正确,理论方法都正确,你所修得最高的成就,《楞严经》上说得很清楚,小乘阿罗汉而已。为什么?不能见性;你要想明心见性,用妄心不行,要用真心。真心就是至诚心,《观无量寿经》上告诉我们。什么叫至诚心?常常人家也说,我很诚,我很真!其实自己以为心很诚很真,他不知道那个水平在哪里,他不晓得,他自己误会了。从前满清末年曾国藩先生大家都晓得,曾文正公他的丰功伟业实在是令人敬佩。曾国藩曾经给「诚」下了个定义,在他读书笔记里面有这么一条,「诚也者」,就是诚这个字怎么讲法?「一念不生之谓诚」,心里面没有一个念头,这叫诚。我们想想,我们有没有念头?我们一会儿想东,一会儿想西,一会儿想前,一会儿想后,你就不诚了。诚是心里一念不生,换句话说,诚就是定。心里头没有一个念头,一念不生,这才叫诚、才叫真,我们今天做不到。

  能够修得这个境界,的确不是个容易事情,不是简单的事情,普通人一生当中,不容易做到。但是我告诉诸位,在座的同修们,你们的福报太大了。你们过去生中曾经供养无量无边诸佛,所以你才有这么大的福报,遇到这部经,遇到这个法门。遇到这个法门,修诚就容易了。怎么容易?只要你心里头念一句阿弥陀佛,除阿弥陀佛之外什么都没有,心就定在阿弥陀佛上,这就是诚,这就是真实慧。所以,住真实慧怎么讲法?就是你心里面常常有这一句阿弥陀佛,心里面决定不离开这句阿弥陀佛,这就是你住真实慧。八万四千法门,任何一个法门,你自己想住真实慧不容易,谈何容易!这个法门一入门,把这个法子教给你,你马上就会了,你立刻你就住真实慧,跟十方诸佛大菩萨没有两样。

  『勇猛精进』,就是你这一句佛号不要间断,这就是精进,不间断。『一向专志』就是不夹杂,不要掺杂别的东西,千万不要派给佛菩萨工作。常常有很多信徒很热心,派工作给佛菩萨,阿弥陀佛专管死人,专管接引往生的,药师佛专管治病的,观世音菩萨专管救苦救难的。你都派工作给他,这是错误。所以你有什么病痛,赶紧念药师佛、念《药师经》;有什么灾难来,不得了,赶紧念《普门品》、念观世音菩萨。这个样子你就杂修了,就不是一向专志。你要求一向专志,你专念阿弥陀佛,不管顺逆境界我统统念阿弥陀佛,求阿弥陀佛。我生病也念阿弥陀佛,我有灾难也念阿弥陀佛,不要另外再找别人,阿弥陀佛一个人统统包办了,这个好。你要念多了,危险!为什么?念多了之后,那个佛说我不必去了,药师佛去。药师佛说不要紧,还有观音菩萨。大家一推,到最后一个都没有了,这个问题很严重。所以不如求一个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晓得你只求我一个人,我不去不行,非来不可。这个诸位要明白。

  我们能够依这个方法修,这就是『庄严妙土』。怎么说「庄严妙土」?《维摩经》上说得很好,「心净则土净」,用这个方法修,不要多久我们心就得清净了,心里面除阿弥陀佛之外,其他的一个妄念都没有,这就是清净心。心净就能感得西方净土,感应道交!

  下面这几句是讲西方极乐世界的庄严。前面弥陀所修的方法,我们可以修,我们现在可以修,我把方法传授给诸位了。这个不容易,稀有的因缘,把这个方法传授给你。我不传授给你,你念这段经文,你不晓得怎么修法,你也不知道这经文里含的什么意思。底下讲西方极乐世界的庄严。

  『所修佛国』就是西方极乐世界。『开廓广大』,西方极乐世界是个非常大的世界,大到什么程度我们没有法子想像,太大了。『超胜独妙』,这是说超越十方一切诸佛的国土,正如同弥陀在因地所发的大愿,他真的都兑现了。『建立常然,无衰无变』,这就是说出它的究竟庄严。西方世界是属於法性土,是从自性里面变现出来的,因此它不断。不像我们这个世间,四相迁流,我们这个世间有变化,不是常然的。一切动物都有生老病死,植物有生住异灭,矿物到地球有成住坏空,没有一样是长久的,「常然」就是长久,没有一样是长久的。所以这个世间一切法都是无常的,这个诸位要知道,世间一切法都无常的,无常就不是真实的。西方极乐世界是常然的,是真常的,「无衰无变」,永远不会衰,永远不会变。这个几句话把他的世界真正庄严、超越、超胜,可以说都给我们宣说出来了。

  【於无量劫。积植德行。】

  以下是讲庄严自心,这就讲修心。这两句是总说,下面是分别给我们说了,这是应当要学习的。

  【不起贪瞋痴欲诸想。】

  这一句是讲内不乱,内不动心。

  【不著色声香味触法。】

  这是外面的境界六尘,『不著』是不执著。外不著相,内不动心,这两句就是我们通常讲的禅定。佛在《金刚经》上说,「不取於相,如如不动」,前面一句就是如如不动,『不起贪瞋痴欲诸想』就是如如不动,『不著色声香味触法』就是外不著相。

  【但乐忆念。过去诸佛。所修善根。】

  这个经上是释迦牟尼佛给我们说阿弥陀佛在因地上的修行,人家日常生活当中是这种修法,外不著相,内不动心,只是喜欢念佛,念一切诸佛所修的善根。所以我们要学,我们也要学内不动心,外不著相。要怎么个修法?现在这个社会是工业发达的社会,每个人工作都非常忙碌,许多与自己工作有关系的消息、资讯不能不知道。说不为外境所转,谈何容易!可是诸位要记住一个原则,古人讲「知事少时烦恼少,识人多处是非多」,没有必要知道的事情最好不要知道,我们烦恼就可以减少,没有必要认识的人最好少认识,是非就少。所以真正修行人,如果你是个已经退了休的,没有工作,退休的,这个世间事情都可以不知道。为什么?与我不相干。你要真正想心清净,必须要真的做到什么?不看报纸,不听广播,不看电视。你看我在此地,今天一天什么事都没有,没有发生,天下太平,为什么?什么都不知道。我也不看报纸,也不听广播,也不看电视,没有事情就念阿弥陀佛、读经。希望大家要这样学法。你们有工作,与你工作有关的这些资讯,你要知道,无关的,都不要去管他,与我不相干,你管这些事情干什么?心里面有这些事情,佛就念不好。诸位要知道,这是很重要。阿弥陀佛,菩萨人家在因地上,他就这个修法。

  【行寂静行。远离虚妄。依真谛门。植众德本。】

  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修行原则。『行寂静行』,就是入定。在此地大家一定要听明白,入定并不是盘腿闭著眼睛在那里入定,那个定没有用处。那个定,什么事都不能干了,决定不能利他。要怎样入定?像六祖大师当年在黄梅那个入定,那是功德无量。他怎么入定?他天天在砍柴、在舂米,他在那里砍柴、舂米就是入定。他身在动,他心定。所以入定是叫你心入定,不是叫你身入定,身入定,你还能办什么?身要替大家服务,要替大家做事,心要入定。心如果入定,再跟诸位说,你身体劳动再多它不会疲劳,真的不疲不倦。为什么?他心定,他心的确没有做事情,所以作而无作,无作而作。作,是我身在做;无作,心没做。现在人办事情,他身心都做,心里头「我做了这么多,做了几个小时,我要累了」,他当然就累了,马上就累了。这就是佛门讲的观想,他一想累,他马上就累了。一想肚子饿了,肚子就立刻饿了。如果是日中一食的,他只吃一餐,早餐、晚餐他都不想,他不饿,真的不饿。有些人到了时候他一定就饿了,到了时候他会想,他一想就饿了。他要是忘掉了,譬如说有什么事情很兴奋的,他一高兴,忘掉了,他就过去了,他就没觉得饿。可见得,他那时候没有想,他一想就饿了。所以你不想,一天吃一餐一定够,没有问题的。

  妄念不得了!说到这个地方我也可以告诉诸位,我们这个饮食,你要保持身心的健康,饮食要简单,不要搞得花样很多;搞得花样很多,决定不健康。病从口入,吃东西是愈简单愈好。简单东西,天天吃这个,吃得很讨厌,讨厌是讨厌,但是对健康最好。天天换口味,常常是病从口入,那不是个好事情,这是有科学做证明的。体力的消耗,再告诉诸位,总是百分之九十五以上都消耗在妄念上,所以你妄念多,你吃得就要多。为什么阿罗汉一个星期吃一餐,辟支佛半个月吃一餐?他没有妄念,他消耗的少,所以他吃一餐足可以维持一个星期。从前出家人是日中一食,他妄念少,他一餐足够了。我们凡夫妄念多,就跟汽车一样,是耗油的车,你不加油它就不走了、不动了,没有法子,你一定要给它加油。所以饮食是要听其自然,不要勉强。那个人吃得那么少,我也跟他学,好了,学了三天病倒了,吃亏的是自己,这个不能学的。如果你修行,将来慢慢功夫深了,上轨道了,你心一天比一天清净,你的饮食自然少了,那是正常的,自然少,你不需要那么多。

  『远离虚妄』,虚妄就是妄想。还有一个说法,与自己不相干的事情决定不要去过问,不要去管它。『依真谛门』,这是讲我们起观照,真谛是真实。这部经就是真谛法门,这是就本经说。通常讲真谛是诸法实相,就是一切法的真实相,初学的人很不容易体会,纵然跟你讲,入不了这个境界,这是要相当的功夫。所以,我们把它归到本经来说,这个比较具体,我们确实有依靠,依靠这部《无量寿经》。

  『植众德本』就是修善,依照这部经典所讲的理论方法去修学,这就是德本。德本是德行的根本,归纳到究竟就是这一句阿弥陀佛,六字洪名,我们常常讲万德洪名,万德,可见得这是德本。你常念这一句阿弥陀佛,就是「植众德本」,你能够把万缘放下,就是「依真谛门」。放下万缘,时时能提起佛号,就是这两句话的意思。

  【不计众苦。】

  生活上清苦一点,不要去计较,精神愉快,这样就好。

  【少欲知足。】

  生活我能够吃得饱、能够穿得暖就够了,像昨天跟诸位报告的,那是世间最聪明的人,他身心没有牵挂。我当年出家受戒的时候,遇到道源老和尚,我们得戒和尚道源老和尚,他给我们讲了个故事,他说这个事情是真的,是他在年轻的时候所看到的。他们家乡有一个要饭的,这个要饭的儿子是个大财主,非常有钱。所以他的爸爸在外面要饭,人家总是骂他,骂他不孝。他没法子,就去找,到处找,把他爸爸找回来。找回来的时候,找回家了,洗洗澡,换一身新衣服,老太爷,在家里享享福,也有人侍候他。他过了没几天,他把破衣服穿起来,偷偷的又跑掉了,又去出要饭。人家就问他,为什么要这样?他说不自在!

  这个人了不起,真正聪明。只要一顿饭我吃饱了,晚上随便哪个庙里倒下睡觉,这多自在,这种人生观很难得,不容易。他认为这是自在,乐其天真,他与大自然合而为一,尘缘完全摆脱掉,相当不容易,我们现在很多出家人都做不到。他真是名符其实「一钵千家饭,孤身万里游」,他真的做到了,可惜他没有出家,他没有闻佛法,这是很可惜的事情。所以一定要少欲、要知足,知足就常乐,真正快乐。

  【专求白法。】

  白跟黑是古印度用这两个字代表善、恶。『专求白法』就是专求善法,所谓善法,就是利益一切众生之法,他专修这个。

  【惠利群生。】

  『惠』就是惠施,布施,介绍、推荐给别人。

  【志愿无倦。忍力成就。】

  他这样修学不疲不倦,在修学当中成就了忍辱波罗密。佛常在经上给我们说,能行忍者,才叫做有力的大人,他真正有能力。忍辱能够对治瞋恚,瞋恚在三毒里头是最严重的,瞋恚堕地狱,它能够对治瞋恚。换句话说,忍辱能够消灭三毒,贪瞋痴。所以学佛的同修对於忍辱应当要特别重视,六度法门里头布施是修福,忍辱是保持你的功德不会失掉。

  【於诸有情。常怀慈忍。】

  『有情』就是给一切众生,我们对一切众生应当常怀『慈忍』之心,慈悲忍让。众生愚痴,众生烦恼很重,学佛的人不应该跟他计较。你跟他计较,那你跟他完全一样,没有两样。所以两个人吵架,程度一定是相等的,两个人打架也是相等的。如果有一个高一个低,决定打不起来,为什么?那个高的会让他。你有没有看到六十岁的老翁跟三岁小孩打一架,有没有看到?他为什么不打架?他让他。小孩虽然顽皮,骂他几声,小拳头打几下,老年人还笑笑,不会跟他计较的,这就是高低程度不相同。我们从前在学校念书的时候,念小学,学生淘气,同学们吵架、打架起来,老师说两个统统罚跪。我们那时候看到不甘心,明明我有理,他没有理,他罚跪是应该的,我为什么要罚跪?不知道!到以后学了佛才知道,两个一般高,两个一同罚跪天经地义,一点都没错。他虽然有错,你为什么不让他?你为什么不忍让?所以是有道理。

  【和颜爱语。】

  『和』是和睦,我们面孔要和睦,言语要柔软,说的话要对方喜欢听,这叫『爱语』。这是讲平常我们处事待人接物要用这样的态度。

  【劝谕策进。】

  劝勉一切众生,勉励他在佛法上努力、精进。

  【恭敬三宝。奉事师长。无有虚伪谄曲之心。】

  这就是以真诚的心来对待三宝跟师长。三宝,此地是讲的住持三宝,这里不是讲自性三宝,是讲住持三宝。住持三宝,佛宝,佛现在不在世,佛菩萨的形像,塑的像也好、木头雕刻的也好,乃至於画的佛像也好,我们见到佛像应当就像见到佛一样,要生恭敬心。法宝是经典,见到经典要爱护,要起恭敬心。僧宝则是出家人,出家人,前面跟诸位说了,你不要去分别这是好出家人还是坏出家人?这个人是持戒还是破戒?为什么?持戒破戒、好坏与我都不相干,我不需要知道。我知道了起烦恼,不需要知道。我只一看到出家人,就想到六根清净、一尘不染,我自己要六根清净一尘不染,他是不是的我不管。这对我就有利益,就有好处。我应当要恭敬他,要恭敬这个形像,为什么?他提醒我,我要不看到他,没有人提醒,我就把这事情忘掉了,一见到出家的形像,就想起我要六根清净、一尘不染。就凭这个形像能够提醒真正修行人,这就是出家形像的功德,所以应当要恭敬。

  师长一定是要奉事,才能接受老师的教导,对老师教导我们究竟能得多少利益,完全在你的存心。从前,印光祖师说得很好,「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诚敬得十分利益」。你亲近一个老师,你能够得到多少东西,完全看你自己对这老师的恭敬心,你所得到的跟你的恭敬心一定成正比例。所以这个很要紧。

  【庄严众行。轨范具足。】

  这就是端庄、整肃,为初学的人做个榜样、做个模范。佛菩萨常常存这样的心,修利生大行。

  【观法如化。三昧常寂。】

  第一句是智慧。『观』是观察,观察一切法就像《金刚经》上所说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什么叫有为法?诸位如果读过《百法明门论》,你的概念就比较清楚。《百法》里讲一百种法,除了最后六种叫无为法之外,前面九十四种都是有为法。有为法里包括八心王,就是八识,五十一个心所,这是心理的作用;二十四个不相应,那是抽象的概念;十一种色法。这统统是属於有为法。这些有为法,佛告诉我们,就像梦幻泡影一样。我把经念给你听,我也这样说给你听,你入不了这个境界。为什么?你看到我们眼前境界是真的,不像梦。如果你哪一天看到眼前确实是梦幻泡影,你就入了《金刚经》的境界,这句话你就得到了,『观法如化』,你就入到这个境界。所以今天这一句,你会念,你不懂。我跟你讲,你只懂得一个彷佛,不真切,必须自己入到这个境界。入到这个境界,那时候像什么样子?就像我们人晚上睡觉在作梦,忽然觉悟到我现在是在作梦,梦还继续不断作下去。就像入了那个境界,明明知道在作梦,梦还继续不断作下去。你能够把我们这个世间统统看到确实我是在作梦,所有一切境界统统是梦中的幻相,入到这个,这是看到诸法的真相,这是高度的智慧,才能入这个境界。

  『三昧常寂』,三昧是定,这是定慧等持,这是讲修因,修行一定要把握到这个原则。下面六句是修三业清净。

  【善护口业。不讥他过。】

  三业里面把口业列在第一,为什么?口里头会乱说话,一天到晚都说别人过失,这个不行。只晓得别人过失,不知道自己过失。如果哪一天回过头来,专门知道自己过失,不知道别人过失,你就成了菩萨,菩萨不知道别人过失,只知道自己过失。六祖在《坛经》里头说,他跟神会,神会是小沙弥,神会很顽皮。六祖打他,问他痛不痛?他说我也痛也不痛。很顽皮的话。他问六祖,你见不见?六祖说我亦见亦不见。这先说的,然后六祖打他,问痛不痛?他就套六祖的话,你是亦见亦不见,我亦痛亦不痛。顽皮!六祖就告诉他,真正告诉他,他说如果我打你,你会痛,你是凡夫,你要不痛,你是块石头,石头我打它,它不痛。他说我亦见亦不见,跟你那个意思不一样,「我亦见」是见自己过,「我不见」是不见他人过。《坛经》上有这个句子。所以口业非常重要,一定要谨慎,「善护口业,不讥他过」,不要说别人的过失。

  不但不要说别人的过失,我再告诉诸位,也不要说别人的好处,也不要赞叹别人。这个话也许听到你听不懂,实在讲,不但是你听不懂,我也不懂。我是当年亲近李炳南老居士的时候,那时候好像我三十二岁,我第一次跟他见面,亲近他,他老人家就教我这两句话「不要毁谤别人,不要赞叹别人」,我听了也不懂。我说不毁谤别人这个对,为什么不赞叹别人?他老人家又不解释,我想了一个多星期也想不通。最后还是他告诉我,他说赞叹的过失比毁谤还要严重。为什么?如果你毁谤他,有的人听到不服气,你说我不行,我拚命努力,将来还能出人头地。那个人小小有一点成就,你一赞叹他,他得意忘形,我不得了,这么多人赞叹,他自己以为了不起。从此以后,不但没有进步,一天一天往下退转,贡高我慢什么都生起来,这是害人!所以不能随便赞叹人。

  什么人可以赞叹?骂他不生气,赞叹他不欢喜,这种人可以。「八风吹不动」,这种人才有资格接受人的赞叹,不到这个程度不可以。所以现在有很多我们看年轻事业上稍微有一点成就,不得了,我们俗话说暴发户,得意忘形!佛门里头也不例外,很多年轻修行人都犯这个毛病。所以,我当年第一次见李老师,他就把这个意思告诉我。他说你要害一个人,你赞叹他、捧他,使他得意忘形,这个人就完了,一生就完了。那个上当的人还欢喜,还认为你很好,你赞叹我,你捧我。他不知道那个人是他的冤家对头,把他害惨了,他不晓得。所以,口业很重要,讥毁跟赞叹都不是容易事情。

  【善护身业。不失律仪。】

  戒律里面很多地方是讲威仪,就是现在我们所讲的礼节,护持身业,不失礼节。

  【善护意业。清净无染。】

  『意业』就是清净心。心里头什么染污?喜怒哀乐是染污。换句话说,在顺境、逆境都要保护自己的清净心,不要让自己清净心里头有染污。染污就是烦恼,不生烦恼就是没有染污。所以这三业修行,我们要记住,要认真去做。

  【所有国城。聚落。】

  『聚落』就是乡镇、村庄。

  【眷属。珍宝。都无所著。】

  因为法藏比丘在没有出家之前他是国王,他是国王身分,他把国王的位子让给别人,国家都不要了,他出家去了。这是说他统统都不执著,都无著了。

  【恒以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六度之行。教化安立众生。住於无上真正之道。】

  这就是我们所谓的行菩萨道。菩萨行门以六度为纲领,行门虽然很多,八万四千细行归纳起来不外乎这六大类。『布施』里面有三种,有财布施、法布施、无畏布施。佛在经上给我们讲的果报,布施是因,你修财布施,你得财富的果报;你修法布施,得聪明智慧的果报;你修无畏布施,得健康长寿的果报。这三种布施我们都要修,如果你不修因,你哪里来的果报?你不要看今天很多人发财了,纵然发的是横财,他也是前生修的,前生要没有修,多少人想发横财发不到,为什么他发了!所以你看到发财的人,你想到佛法讲的,他前生修财布施,他才得这个财富。绝对不是说他有什么本事,能够赚得了钱,佛法不承认。「一饮一啄,莫非前定」,前世有修因,这一世有果报。这个人聪明智慧,他前世修法布施;那个人健康长寿,他修无畏布施。所以有些人他有财富,他是大公司的大企业家、董事长,小学都没有毕业。他底下办事的都是博士,替他办事,给他做秘书。那些博士前生修法布施,没有修财布施,这个老板是修财布施,没修法布施,所以果报不一样。我们看到有些穷人健康长寿,他智慧也没有、钱财也没有,他前生修的是无畏布施。你要懂得因,你就晓得现在的果报。

  我们要修,你要明了这个因果,三样都要修,又有财富、又聪明、又长寿、又健康,这个才好,福报才圆满,大家要修。修实在讲是人人都能修,而且每个人能修圆满的功德。不一定说,我修财布施,大概我有钱才能布施,没有钱就不能布施,你这个想法就错了。他一个月赚一万块钱,他一个月可以布施几千块钱,无所谓。我一个月只赚一百块钱,我这一百块钱我布施五十块钱,占我一个月二分之一。他要布施,赚一万的要布施五千,才能跟我平等,否则的话他不如我。他一个月布施一千,我一个月布施五十,我功德比他大,为什么?我是二分之一,他是十分之一,将来的果报我比他殊胜,他不如我。佛法讲修功德是在清净心、至诚心,是你力量当中的百分比来说,不是跟人家比赛多少的。因此,佛门修功德是平等的,机会是平等的,人人能修。

  说穿了,老天爷待人是很公平的。有钱的人前生修的福,修的福是多,这一生得富贵。但是做了富贵人,反而吝啬,叫他做好事,是做,在他百分比里面占很少的一个比例,所以来生就没有福报,就变贫穷。反而穷人,穷人觉得很苦,看到庙里,自己身上只有几块钱,拿来捐献,他身上的钱统统拿出去了,到来生他变成大富贵。所以,穷人到来生变富人,富人到来生变穷人,穷富永远轮流转,风水流轮转,这才公平,不是说穷人永远穷,富人永远富,没这个道理。你们仔细看,贫苦的人对人恭敬、对人诚恳,捐钱的时候,虽然捐一点点没人瞧得起他,他这个功德是阴德,统统存在的。富人来捐钱,趾高气扬,眼睛看著天花板,目中无人。到道场来,这个端茶、那个侍候,福报都已去掉一半了,要人招待、恭敬侍候,福报已经去掉一半。何况捐献的是他的百分之几,不成比例,他来生当然变穷人。所以大家好好的想想你就明了了。穷人到那里捐钱,没人瞧得起他,不会对他恭敬,他的福报永远保持著。因此,千万不要瞧不起穷苦的人,这很重要。对待富贵人也不必去恭维他,用不著,为什么?我们不巴结他,你有钱是你的,我也不要你的钱,我们不巴结他。对穷人千万不可以轻视。

  学了佛之后就知道布施,布施一定要有智慧,就是不要被人骗了,现在有很多假佛、假菩萨,很多,这就是魔王波旬。释迦牟尼佛在世的时候,这经上有,魔王波旬看到释迦牟尼佛弘法利生,把人一个个都度出三界,他心里很难过。所以他就请求佛入般涅盘:释迦牟尼佛,你已经讲经说法四十九年,够了,不要再讲了,你可以走了。佛很慈悲,就答应他了。你们诸位看《大涅盘经》上有这段故事。魔又说,我将来要把你的佛法破坏。佛说我的法是正法,没有人能够破坏佛法的。魔就说,「到你末法时期,我派遣我的魔子魔孙」,魔王派他们来,干什么?「统统剃头出家、受戒,披上袈裟,天天讲经说法」。讲的都是魔法,把经的意思统统讲错了,这就是魔。所以《楞严经》上说,末法时期,「邪师说法,如恒河沙」。释迦牟尼佛听魔王这样一说,一句话不说,流眼泪。这就是魔渗透在佛门里面,把佛的道场占领去,把真正要修行的佛弟子赶出去。所以诸位要有智慧。

  所以你看我讲经三十年,今年整整三十年,我从来没有劝人发心建道场。道场一建立,没有多久就被魔占领去了。我劝人怎么修福?劝人印经、劝人放生、劝人救济贫苦。为什么?这个魔没有办法,魔对你一点办法也没有。我印这么多经书,魔拿去也好,他念也有功德,也种善根。但是要搞别的,这个布施可能就会有罪业。为什么?你帮助魔。魔要没有钱,没有那么多人众捧他,他哪有那么大的势力?你们天天去送钱给他,他钱多了,财富有了。每天去给他跑龙套,他人多了,他热闹了,影响力就大了。他将来堕地狱,你们一个个都得跟著去。他要没有势力,他造罪业造不起来。所以,学佛的确不容易,经上讲的善根福德因缘,真的是难,每个条件都要具足。

  所以财、法、无畏布施都要知道修。像我们印这个经,印经给诸位说,三种布施具足,我们拿钱印经是财布施;经典本身是佛法,是法布施;一个人得到佛经,看到心里欢喜,烦恼没有了,依照这个方法修行,无畏布施。所以,印经功德是三种布施统统在里面,这个好!放生是无畏布施,救济病苦是财布施,也是无畏布施。我们把这个法门介绍给别人,劝别人念一声南无阿弥陀佛,都属於法布施。劝人的方法很多,也很有技巧,不念的人也会叫他念一句,叫他不知不觉的都念一句阿弥陀佛,这个好。

  『持戒』这一条是佛法的入门,布施是修福,持戒是入门,最低限度要持五戒、要修十善,五戒、十善。持戒的意思引申就是守法,要遵守国家的法律,要遵守社会的风俗习惯,这虽然是不成文的,每到一个地方,要问问这个地方的风俗习惯,这个要遵守,就是守法的这种行门。『忍辱、精进、禅定、智慧』,智慧就是般若,般若就是智慧。这六种,前面五种是属於事相,般若是属於用心。菩萨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都是建立在智慧的基础上,所以叫做六度。如果没有智慧,虽然行前面五种,都是人天福报,那个不算是六度,是六种人天福德的因缘。

  『教化安立众生』,「教」是教学,「化」是讲教学的成绩,化是变化气质,超凡入圣。佛一教我们,我们马上就变化,从心里开始变化,到行为上都变化了。『住於无上真正之道』,这里头意思又长了,如果就表面上来看,无上真正之道是成佛,就是无上正等正觉。菩萨发愿教化众生,是要帮助他成佛为目标,正是「佛氏门中,不舍一人」,目标这么高。要怎样快速的达到这个目标?一定要教给他信愿持名往生净土这个方法;换句话说,信愿持名往生净土就是无上真正之道。诸位仔细去想想看,你看错不错?所以这个法门是无上真正之道。

  【由成如是诸善根故。】

  这一句是指前面所讲的一切妙德,才感得后面殊胜的果报。

  【所生之处。无量宝藏。自然发应。或为长者居士。豪姓尊贵。或为刹利国王。转轮圣帝。或为六欲天主。乃至梵王。於诸佛所。尊重供养。未曾间断。如是功德。说不能尽。】

  这是讲真正发心能够依照前面教训来修行,依照前面的标准修正我们自己思想观念、言语行为,依照前面这个标准来修,我们决定能够得到这个果报。『所生之处,无量宝藏,自然发应』,这就是财布施的果报。『或为长者居士,豪姓尊贵』,这就是生在富贵人家,前生修的。『或为刹利国王』,这就像我们现在世间做总统的、做国王的。『转轮圣帝』,转轮圣帝我们现在世间没有,最小的一个转轮圣王也是统治我们这个世界,我们今天讲地球,地球现在没有统一。全世界统一了,那个王就是佛经里面称的转轮圣帝,现在这个世间没有,这是福报非常之大。『或为六欲天主』,这是欲界天,欲界六层天,就是这六层天上的天王。『乃至梵王』,梵王是色界天的天王,地位就更高,福报就更大。

  这些人天富贵都是修得的,我们看了也不必羡慕,知道人家有这个地位、有这个财富、有这个聪明智慧,是他前世修因所得来的。如果我们要这个果报并不很难,我们依照这个方法修学,来生必定可以得到。但是诸位要晓得,这种果报并不究竟,不是圆满的,福报享尽,还是要堕落。所以这些果报我们知道,我们不要。我们修,但是我们不愿意得这个果报,我们要把所修的一切功德回向求生净土。我现在已经得到这个福报,怎么样?得这个福报让大家共享,自己不要去享受。

  在我们中国宋朝时候范仲淹,这个人很多念书的人都知道,这是宋朝一个非常有名的宰相,他一生修积的福德非常之大。我们印光大师对他非常赞叹,认为我们中国自古以来这些积德的大圣大贤,他们家道几百年、几千年不衰的,在中国历史上只有三个人。第一个人就是孔老夫子,孔老夫子教化中国人,这是中华民族的老师,这个功德很大。所以他的子子孙孙他不衰,不管怎么样改朝换代,对孔老夫子的后代都特别的恭敬。不但中国人恭敬,连外国人都恭敬,孔德成到了美国,人家一听是孔老夫子的后代,美国政府对他特别恭敬。这是他祖宗积德积得太大了,家道不衰。

  第二位就是范仲淹,范仲淹诸位念他的传记,这个人非常了不起。他小的时候家境非常清寒,是穷苦人家出生的。他很聪明,会念书,他在寺庙里面念书,家里没有书,寺庙里头有藏经楼,藏的有书,所以在寺庙里念书,在寺庙里面住。吃呢,每天自己吃稀饭,吃粥,那粥大概煮的比较厚一点,他每天煮一锅粥,把一锅粥划成四块,每餐吃一块,苦到那么程度。以后他考试一帆风顺,官做到宰相,做到大将军,做到宰相,俸禄很多。他把他这些收入,看到世间清寒、没有人照顾的家族,他救济他们,帮助他们生活。他自己的收入养三百多人家,就是自己的福报跟大家享,他养活三百多家人。清寒的子弟,念不起书的,他办一个义学,请老师来教这些学生,替国家培养人才。他自己的生活还保持著做穷秀才的生活,换句话说,做到那么大的官,那么好的收入,他的生活没有改进,还是过贫苦的生活,这个不容易。死的时候,棺材买不起。他死的时候,他家里什么状况?他是五个儿子,其中一个儿子那时候做宰相,一个儿子是御史大夫,如果拿台湾的政治制度,一个行政院长,一个监察院长。官做得这么大,父亲死了没有钱买棺材。他们的儿女统统效法父亲,所有一切收入统统布施清寒,自己过最清苦的生活。所以他家道一直到民国年间,到印光大师那个时候,范家的后裔代代都好,代代都出人才。所以印老讲,八百年他的家道不衰,普通一个人家能够传三世的很少,他传八百年家不衰。积的德太大了,真正肯布施,自己有福不享,给大家享。

  范仲淹也是个虔诚的佛教徒。官做大了,寺庙里有一年找他化缘,寺庙有房子破旧了重新修理。做了宰相,做这么大的官,请捐助一点。真的是宰相,他拿起笔在缘簿上一写,黄金不晓得是多少斤,还是多少锭?那个数字很大。庙里人一看,果然是宰相!写了之后又不拿钱,问他怎么回事情?他就讲了,他说你们到庙里面去,庙的院子里有棵树,树底下藏著有金子,藏著那里,你把土扒开,这个黄金拿出来足够修庙,还有多的。你怎么知道的?我从前在那里念书的时候看到的,看到之后我又把它埋起来。他那时候穷到那个样子,连饭都吃不饱,看到一大堆黄金,他不动心,把它重新埋起来,你看得了不得了!一直到庙里需要用钱找他的时候,他才告诉庙里。见到财宝的确不动心,所以人家子孙后代八百年不衰,有道理,不是没有道理的。你要学他,应该要学他这个做法,你也可以家道八百年不衰。人家真的没有贪心,真的有福大家享,别人能吃苦,我也能吃苦,我过去那个年代能吃苦,现在还是能吃苦,绝不改善自己的生活。这在中国历史上稀有,所以印光大师非常赞叹。

  第三个是清朝初年有个姓叶的叶状元,这个人也是学范仲淹,所以他的家道一直到满清末年,三百年不衰,他那个家传家能传三百年。所以印祖说在中国历史上只见到三个人,真正修德。

  末后说,『於诸佛所尊重供养,未曾间断,如是功德,说不能尽』,这就是有前世的善根福德因缘,所以虽然得富贵,还能够亲近佛法,还能够供养三宝。

  【身口常出无量妙香。犹如栴檀。优钵罗华。其香普熏无量世界。随所生处。色相端严。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悉皆具足。】

  这一段说菩萨广行不可思议普贤大士之德,也就是说,他是不断的在修普贤行,在修十大愿王。所以他的感应殊胜,口中有香气。我们一般凡夫如果一天不刷三次牙齿,口里头就有臭气,臭气是业障。人家一年不洗澡,身上放香气,你看那个真正有修行的老和尚,像虚云老和尚,虚云老和尚一年洗一次澡,剃一次头,他是学禅的,一年洗一次澡,剃一次头。你跟他接近,他身上不臭,他衣服不臭,衣服破破烂烂的,也不常洗,衣领上一层油垢,但是闻闻不臭,奇怪!他身上没有怪味道,这不容易,这就是人家的修持。

  这个菩萨修十大愿王,当然不得了,不但没有怪味道还有香气,妙香,咱们世界上什么法国巴黎香水都不如他,都没有他香。这个香是从戒定真香流露出来的。学佛人放香,要有这个香,不要去搞那些香水。香水是染污,涂在身上,化学的东西容易长皮肤癌,对身体不好,没有健康的。你只要好好的修行,自然身上有香气。『其香普熏无量世界』,这是讲阿弥陀佛修行成就之后。『随所生处,色相端严,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悉皆具足』,这是讲成佛,佛相。

  【手中常出无尽之宝。】

  我们讲双手万能,双手能够为一切众生服务。佛经上常常也有讲,叫我们修行人燃指,指头燃了;燃臂,手臂燃了;燃身,身体燃烧了。佛是这么说的,经上说的没错,结果他老先生就照办,把手指真的烧掉,手臂也烧掉了,有的人泼上汽油,身体也烧掉了。他以为他的功德很大,其实佛看到了:可怜,把我的意思统统错会掉了。佛不是叫你把手烧掉、身烧掉,不是的。烧身来供养,烧得一身臭味道,这种臭味道能供养佛吗?佛不会闻那个味道。我们人都不要闻,佛还要闻?如果你身体一烧,果然烧得很香,比檀香还香,那差不多,你说我烧身供佛,这还说得过去。你烧得那个身去闻闻看,气味难闻得很,人都不要闻,佛还要闻?意思错会了。

  佛说叫你燃指、燃臂、燃身,意思就是牺牲自己,成就别人,是这个意思,不是叫你真的烧掉。我们要替别人做事,两个手都不够用,所以观世音菩萨还要千手千眼,两个手不够用。你只有两个手,还要把它烧掉,你想想看,佛听了不是叫冤枉,你把他的意思会错了。所以诸位一定要懂得这个道理。佛教在中国,我们中国出家人燃香,香燃在顶上,在家人燃在手臂上,这是提醒自己,我曾经发过这个愿,我要舍己为人。我发过这个愿,今天人家有苦难要我帮助,我还不肯帮助,对不起佛,我当年发的这个愿,说话不算数。用意在此地。

  这个燃是提醒自己,这不是戒。有人说这是戒疤,受了戒,戒不会有疤的。这叫燃香,这叫发愿,舍己为人,可以牺牲自己为别人。像范仲淹做到了,真是舍己为人,要晓得这个道理。大家不要随随便便指头烧掉,有人看到说:这个法师了不起,你看他指头少掉一个,这个功德很大。其实你们不晓得,你们如果知道事实真相,五个指头少掉一个、少掉两个,做事很不方便。这就是把佛的意思错会掉,干这个傻事情,佛都叹息。『手中常出无尽之宝』,这就是双手万能,为一切众生服务。

  【庄严之具。】

  这都是连起来的。

  【一切所须。最上之物。利乐有情。】

  就是尽心尽力服务别人,尽心尽力使别人能够离苦得乐。

  【由是因缘。能令无量众生。皆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你们想想,如果佛教徒都能够学佛,都能这样做,我相信佛教马上兴旺,为什么?世间人一看到佛教徒这么好,我们赶快学佛。这个话讲得没错,人家一定会发心。今天为什么人家看到佛教徒讨厌,不发心?看不出佛教的好处!佛教干的什么?天天去给死人念经,超度死人,这个与佛教不相干的!佛教在释迦牟尼佛当年没有这个事情,佛教传到中国来也没有这个事情。佛教是度人的,不是度鬼的,度鬼是佛到鬼道里面现鬼身,教化鬼道,佛在哪一道现身就是教化哪一道。我们现在搞错了,我们现在在人道,佛教偏拉著跟鬼扯上关系,扯不上关系的,大错特错!所以一看到佛教就讨厌,为什么?一看到佛教,就想到跟死人连在一起,谁也不敢到佛教来,这样就把佛教毁灭掉。如果诸位真正依照这个教训去做,哪个人不欢迎佛教?哪个人不喜欢佛教?

  所以佛教是度人的,活活泼泼。八万四千法门,佛教的确它是教学,是非常美满的教育。我们今天把它变成宗教,专门对付死人的宗教,连基督教、天主教都不如,你说糟糕不糟糕!佛看到这个现象,真的流眼泪,这么殊胜的法门搞成这个样子。我们要明了,我们要觉悟,我们要回头,要依教奉行,要把佛教现前许多的弊端从我们本身把它改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