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无量寿经 - (第五集)
无量寿经  (第五集)  1989/4  新加坡  档名:02-003-0005

  从当中看起,昨天我们讲到「以定慧力,降伏魔怨」,今天我们继续往下面看:

  【得微妙法。成最正觉。】

  这二句是「八相成道」当中的第六,就是成佛道。怎样才能成佛道?经上给我们开示得很简单,『得微妙法』,微妙法的意思就是宇宙人生的实相、真相,彻底通达明了,这叫做「得微妙法」,就是证得无上菩提。下面是请转法轮,就是转法轮,转法轮这一相在本经说得很多。八相成道实在是以转法轮为主,佛出现在世间做什么?就是给我们讲经说法。因此,这一段说得特别详细。

  【天人归仰。请转法轮。常以法音。觉诸世间。破烦恼城。坏诸欲堑。洗濯垢污。显明清白。】

  我们一小段一小段来看。诸位首先要晓得,佛法是师道,实在讲它与一般的宗教不相同。师道,世出世间都非常的尊严,尊师重道。学生要跟老师学,常言说得好,是要求学,我们向老师那里去求,去求学,老师不拉人,不像一般宗教到外面拉信徒,佛教里头没有。佛教,你要想学佛,要求佛才行,求学。求学的心就非常真诚,你才真正能够得到佛法的功德利益。因此,一定要有人去启请,就是请法,要有人启请。释迦牟尼佛示现成佛了,我们凡夫不知道,所以凡夫不会去启请他。如果没有人启请,佛立刻就入般涅盘,他就走了;到这个地方来示现,没人请他说法,他只好走了。他不能够宣传我会说法,我来替你们说法好不好?这样佛法就不尊重了。

  四禅天很特殊,四禅一共有九天,九种不同的天,其中五种都是修道之人居住之处。这是常说小乘里面的三果圣人,他们住在五不还天。世尊示现成佛他们知道,於是乎纷纷下来,请求佛住世,讲经说法。这『天人归仰,请转法轮』。

  『常以法音,觉诸世间』,这个「世间」包括我们凡夫的世间,有情世间,同时还包括智正觉世间,智正觉世间就是包括声闻、缘觉、菩萨。佛说法,就能够破除我们的烦恼,我们每个人都知道自己烦恼很多、业障很重,不晓得怎样断烦恼,怎样消业障。实在讲,佛也正是为这桩事情出现於世,到世间来帮我们忙,这就是他说法的目的。烦恼要是断了,业障消除了,这就叫成佛;换句话说,佛与九法界众生不相同的,就是九界众生的烦恼没有消除得干净。纵然是到等觉菩萨,还有一品生相无明没破,那就是他的烦恼、业障。也可以说,九界众生只是烦恼轻重不相同,业障深浅不一样。

  『坏诸欲堑。』欲,浅而言之就是五欲,财色名食睡,这五种的欲望。佛常在经上告诉我们,这五欲是地狱五条根。贪爱之心是轮回根本,佛要不给我们说出,我们都认为贪恋五欲六尘这是应当的,为什么?每个人都是这样的。佛不给我们说破,我们确实不知道;佛为我们说出,才晓得这是生死轮回的根本。古人常说「爱不重不生娑婆,念不一不生极乐」,我们如果要想求生极乐世界,一定要求一心不乱。

  『洗濯垢污,显明清白』,垢污是指烦恼习气,清白是自性光明。这两句话要是用禅宗的术语来说,就是「迥脱根尘,灵光独耀」,《楞严经》上说的。如果就净土法门上来讲,就是「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到都摄六根,我们身心的垢污可以说真正是洗得干干净净,性德可以完全的显露出来。这些话都是佛教给我们修行的重要纲领,知道我们修的是什么,佛教我们些什么,我们应当做的是些什么,这几句是把佛说法利生的纲领说出来。接著又说:

  【调众生。宣妙理。贮功德。示福田。】

  这些也是我们当前迫切想要知道的。调是调和、调顺。我们众生烦恼、习气非常重,要怎样来调和,使我们身心烦恼习气能够伏住,能够转变,这就说之为『调众生』。调众生最重要的方法就是『宣妙理』,妙理就是佛法的道理,也就是宇宙人生的真相。特别是我们人与人的关系,人与宇宙的关系,这个涉及到过去、现在、未来。如果我们统统明白了,所谓是心安理得,道理明白我们心就安了,安当然就达到和平,安和乐利。这一句实在就是《法华经》上讲的开示悟入,佛为我们开示,我们听了之后要觉悟,要相应。听了佛的教训,觉悟了,这是悟;悟了以后,我们心里的想法、看法马上就转过来,这一转过来,这叫入。如果虽然是悟了,境界没转过来,那还是不行,得不到受用。所以,入是修行,悟是理解,解了以后要修行,把我们行为立刻修正过来,这是「宣妙理」。

  『贮功德,示福田。』佛不要我们储蓄财物,财物是假的,一样都带不去的。要我们储什么?功德。功德说起来就很多了,像昨天跟诸位报告的《华严经》的十大愿王。普贤菩萨说了,人在临命终时什么都带不去,唯有十大愿王可以带去,十大愿王常常在你面前,领导你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这是可以带得去的。所以诸位要晓得,功德是带得去的。但是,功德的意义一定要把它搞清楚,千万不要搞错了。什么叫做功德?功是功夫,德是收获,就是真正得到了,所谓一分功夫一分收获。因此,功德别人没有办法代你做的,是要你自己做的,别人没有办法代替。别人的功德我也享受不到,功德一定要靠自己修、自己得。

  具体说来,功德就是戒、定、慧三学。你想想看,戒德、定德、慧德,别人有,我能享受得到吗?他没有办法分给我。所以功德是戒定慧。但是,持戒要得定,那个戒才是功德。持戒,戒持得再好,没有得定,那个戒是福德,不是功德,是人天福报。如果得定,他前面的戒都算功德,就变成功德。所以,功德能够断烦恼,能够出三界,能够了生死;而福德不行,福德只是三善道的果报,甚至於在恶道里面也有很大的福报,这个要知道。像我们在佛门里面修布施供养,这些东西是福德,不是功德,这个诸位一定要晓得,这是修福,不是功德。功德里面包括福德,福德不包括功德。

  诸位一定会要问,戒定慧怎么修法?我告诉诸位,最简单也是最重要的修法,就是读诵经典、执持佛号,你这样去做,戒定慧三学统统具足。譬如说我们每天念经,把经本展开,从头到尾念一遍,这念一遍,戒定慧三学都在里面。戒律的精神是「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我们念经的时候,心里头没有妄念,这就是诸恶莫作,心里恶念都没有。经典,尤其是这部经,是十方一切诸佛共同赞扬的,真是善中之善,我们念这部经,那就是众善奉行,戒具足了,戒就完全具足。念经的时候专心,专心就是修定,这是定学。念的时候,从头到尾字字分明、句句清楚,没念错,没有念颠倒,这就是修慧。所以,当我们念经的时候,是戒定慧三学统统都有。

  但是诸位要知道,你念经的时候不要去想经里头的意思,你想经里头「这是什么意思」、「这一句怎么讲法」,那好了,三学都破坏掉。心不清净,打妄想,戒没有了;心动了,定没有了;在那里起分别执著,慧也没有了。所以念经的时候只管念,不要分别它,不要去想它的意思,这样念经就是修行,就是修戒定慧三学。跟我们普通一般读书不一样,一般读书可以研究,读经不可以,读经一研究就把佛法当作世间法来看待,就不是佛法。念佛号也是如此,执持名号,所谓「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当然这也是三学圆满。这是最普通、也是最方便,实在讲也是最殊胜的修学方法,修积功德的方法。

  福田,严格的来说,读经、执持名号是无上福田。一般说,福田有三种,第一个是父母,孝顺父母,这是「恩田」,父母对我们的恩德非常之大,一定要孝敬,要孝养父母。第二,三宝是我们的「敬田」,我们诚敬之心确实是由三宝启发的。第三就是贫困之人,这是「悲田」。我们看到穷苦病患,我们的慈悲心生起来,我们应当去帮助他们。所以孝父母、敬三宝、能够周济一切贫困,这是福田,佛教给我们要做的。具体的做法,佛在这部经也给我们讲得很清楚。再看底下这一句经文。

  【以诸法药救疗三苦。升灌顶阶。授菩提记。为教菩萨。作阿闍黎。】

  佛所说的一切法,也就是讲这一切经,就如同药一样,专治众生的毛病的。众生的毛病是什么?是烦恼、是习气、是生死轮回,这是大苦!这种苦痛,可以说除了佛法之外,没有方法能够对治。即使有一些宗教,那个治法是治标不治本,可以得一时的安慰,过了这一时,毛病又复发了;换句话说,不究竟,不能够根治。高级的宗教,它能够帮助我们生天,生天不错,天上福报大,寿命长,还要不要死?还是要死。并不是说到了天上就永生,这个话是安慰人的话,不是真的。天也有命终的时候,他的寿命长就是了。

  通常我们讲忉利天,忉利天的一天是我们人间一百年。我们中国人讲玉皇大帝,外面一般宗教里面讲的上帝,就是忉利天,那个地方一天是我们人间一百年。从那个天上看人间,人好可怜,你看寿命一天,有的人还不到一天,真是朝生暮死,实在是可怜。忉利天人的寿命是一千岁,他那个算法也是一年三百六十天,三百六十天就是我们人间三万六千年,他的寿命一千岁,所以寿命很长。虽然是长,寿命到了还是要死。释迦牟尼佛出现在我们这个世间,现在灭度了,照我们中国的算法,今年是三千零十九年,在忉利天上才一个月,释迦牟尼佛离开我们世间才一个月。最高的天,非想非非想天,寿命八万大劫,还是有个数字。八万大劫到了呢,到了还是要轮回,所以绝对不是究竟。那些宗教能力再大,只救我们一时,不是永久救苦。唯独佛法教给我们了生死出三界,所得到的才是名符其实的永生。这就是以『法药救疗三苦』,三苦是讲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也就是讲的六道轮回。

  『升灌顶阶』,升是提升,灌顶是大菩萨,将我们从凡夫的地位提升到大菩萨。灌顶的意义,就是诸佛如来大慈悲心护念,这是灌的意思;顶,是如来证的果位是最高,没有比他更上,所以称之为顶。这个意思就是说,诸佛护念也教我们成佛,这就叫做灌顶。灌顶绝对不是拿水给你头上灌一下,你就成佛、成菩萨,哪有这么简单?如果是这么简单都能成就,释迦牟尼佛何必苦口婆心的说四十九年?拿一盆水给我们大家灌灌不就都成佛了,这多容易!诸位要晓得,平常用灌水,像洒杨枝净水,这是表法的。我们看到这个样子,就要想到诸佛如来大慈大悲护念我们,希望我们早成佛道,就这个意思。可是我们自己一定要依教奉行,如果不能依教奉行,佛虽然有这个愿望,也没有办法把我们拉上去,自己一定要照做才行。

  『授菩提记』,就是告诉你,你什么时候,到哪一个时期在哪个世界成佛,你成佛叫什么名号,那个时候状况如何,佛会详细给你说明,等於说预先告诉你,这个叫授记。「菩提记」是成佛之记,他就告诉你成佛的时候。

  『为教菩萨,作阿闍黎。』阿闍黎是梵语,翻成中国的意思就是老师,我们学生称老师。按照梵文的意思译叫「轨范师」,就是这个老师他的言行可以做我们的模范,就是模范的老师,称为阿闍黎。孟子曾经说过一句话,「人之患在好为人师」,人有一个很大的毛病,什么毛病?喜欢当人家的老师,这的确是很大的毛病。佛,你看这个话说得,来做老师是不得已,为什么?「为教菩萨」,为了教菩萨,只好做老师。由此可知,佛作阿闍黎不是好为人师,而是不得不以老师的身分出现在这个世间。你看这个言词当中非常谦虚,非常真诚。做老师不简单,为什么?他要做出样子给我们看,要做我们的榜样。

  【常习相应无边诸行。成熟菩萨无边善根。】

  这就是他做老师的这些条件。这个四句话,内容非常深广,可以说《华严经》善财童子五十三参,诸位看「普贤菩萨行愿品」四十卷,我们叫《四十华严》。这四十卷经,在我们此地就这四句,这四句就是《华严经.普贤行愿品》的四十卷。『相应』,浅而言之,要与佛的教诲相应,佛怎么样教我们,我们怎样做,我们都把它做到了,这叫与教相应。如果往深处讲,是与自己的心性相应,这是真正的相应。

  『无边诸行』,我们的想法、看法、做法、言说都能够与心性相应,说得浅一点,都能够与佛的教诲相应;再说得明白一点,能够与这部经上所讲的相应。你能把佛说的这部经统统做到,就行了,这就是『成熟菩萨无边善根』。这一句著重在「熟」,菩萨根熟了,就要快成佛了。我们在座的同修当中,有不少根熟了,为什么?如果你根要没有熟,你这一生当中决定遇不到这部经。你能够遇到这部经,就表示你的根性成熟了,为什么?这部经是讲当生成佛的法门,不是普通法门,不是教你成阿罗汉、成菩萨的,这个经是教你成佛的。你能够遇到这个经,依照这个经修行,你这一生当中决定成佛。

  诸位要知道,人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不是死了才往生,是活著往生的,这个经后面跟我们讲得清清楚楚。福报高的、大的,福报最大的,他临终的时候预知时至,清清楚楚知道佛哪一天来接我去。往生的时候,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告诉家亲眷属,「佛来接引我了,我跟他走了」,说了就走了。所以,他是活著走的,他不是死了走的。福报比较差一点的,就是临终的时候他也清楚,但是他体力不够,佛来接引他,他想告诉大家佛来接引,他说话没有声音。嘴巴在动,他那不是念佛,他是告诉大家,我看到佛,佛来接引我了,说的没有声音,还是活著走的,没有死了走的。所以,这个法门是不死的法门,大家要知道!

  往后经文里头统统告诉我们,你才知道这个法门的殊胜。依照这个法门修,修到西方极乐世界,要修多久才能去得了?我告诉诸位,你要是认真修学,努力修学,一般讲大概是三年就能够修成功。如果你今天在此地听到,三年,三年就要死了,算了,我还是不学好了,不学这个法门。由此可知,你学佛是假的,不是真的,你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口是心非。佛真的要来接引,你都不去了,你要赖皮了,那就没有法子!不过我告诉你,真正念到成就了,生死自在,想什么时候去什么时候就去得了,想多住几年也不碍事,你看这多自在!

  我们看《楞严经正脉》,就是交光法师,明朝时候的,他也是念佛,感应到佛来接引他。他向阿弥陀佛告假,他说:阿弥陀佛,《楞严经》自古以来这些注子我看都不满意,我向你老人家告几年假,我来注解《楞严经》。阿弥陀佛点点头,就走了,就准了他的假,他留下来继续来弘扬《大佛顶首楞严经》。这个事情在交光法师序文里写得很清楚,他注解《大佛顶首楞严经》是向阿弥陀佛告假的,阿弥陀佛来接他走,他没去,确实生死自在。所以诸位还是应当努力,尤其是现在这个世界灾难很多,我们自己有了把握,大灾大难来了,没关系,我到西方极乐世界去。想去就去,心里动个念头想去,阿弥陀佛就来了,多快!心一动念,阿弥陀佛就知道,你想要来了,他立刻就来接引你。

  【无量诸佛咸共护念。】

  这句话大家要特别注意到,你才能够体会到这个法门的殊胜。也就是,弘扬净土的这些菩萨,修学净土这些人,绝对不是一尊佛护念你,『无量诸佛』,没有一尊佛不护念你。你要是选择这个法门,十方三世一切诸佛都欢喜,都给你道贺。恭贺你什么?恭贺你快要成佛,这是第一好事,第一善事。你修学其他任何一个法门,你一生成不了佛,唯独这个法门是一生真正成佛,成的是圆教无上佛果。所以一切诸佛都护念,一切诸佛都庆幸。

  【诸佛刹中。皆能示现。譬善幻师。现众异相。於彼相中。实无可得。此诸菩萨。亦复如是。】

  底下这段是讲妙智成行,也就是文殊菩萨的妙智、智慧,成就普贤大行,也就是前面讲的十大愿王,如果没有真实的智慧,十大愿王没有法子修学。由此可知,十大愿王是建立在真实智慧的基础上。所以这些人可以说,前面跟大家说了,都是遵修普贤大士之德的人,也都是西方极乐世界倒驾慈航,到他方世界去接引众生的这些人。他们都到极乐世界去过了,从极乐世界再出来,到十方世界去接引众生。所以,他们的能力、神通不可思议。

  『诸佛刹中』,就是一切诸佛刹土,『皆能示现』,像观世音菩萨三十二应身,应以什么身得度他就示现什么身。这些人各个都有这个本事,都有这种能力。只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下下品往生也有这个能力,他的神通道力就跟观世音、大势至、文殊、普贤差不多。这种能力,给诸位说,不是自己修来的,如果靠自己修来,至少要三大阿僧只劫。这个能力怎么来的?能力是阿弥陀佛加持给他的,所以他很快就可以得到,他得的能力跟等觉菩萨没有什么两样。所以,这个世界是非常殊胜奇特的世界。底下讲得意思很深。

  『譬善幻师』,譬如,「幻师」就像我们世间魔术师一样,变魔术变把戏,他会变。『现众异相』,三十二相,应以什么身得度他就变现什么身。虽然他能够变现种种身,在这种种身相当中,『实无可得』,为什么?变现出来的,不是真实的。菩萨也是如此,因此菩萨才真正是游戏人间。他现种种相,现得很自在,现这一切相他决定不执著,即相离相,就跟《心经》上所说的「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这是诸法实相。不像我们凡夫,我们凡夫把这一切现象认作是真的,在这些形相里面分别执著,所以才起惑、造业、受报。菩萨没有这些,他所现的相,不是自己的受用,是他受用;换句话说,为什么现这个相?利益众生,接引众生,帮助根熟的众生当生成佛,他是为这个而来的。

  【通诸法性。达众生相。】

  这两句也非常要紧,这是说菩萨真实的德能。『通诸法性』是他自证,也就是证得了无上菩提,明心见性。法性就是明心见性,通是通达,没有障碍,就是明心见性。『达众生相』,就是对於六道众生因缘果报这些事情,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前面一句,菩萨说法不违背真理,契理,后一句是契机,契理契机,跟佛所说的就没有两样。

  【供养诸佛。开导群生。化现其身。犹如电光。】

  『供养诸佛』这句是身教,『开导群生』是言教。菩萨教我们礼敬诸佛,他要做个样子给我们看。如果他对於诸佛不礼敬、不供养,要叫我们礼敬、供养,我们不能接受,我们也不会相信。所以他带头做样子给我们看,使我们能够效法他。开导,这是言词,就是给我们说法,给这一切众生说法。

  『化现其身,犹如电光。』犹如电光,电是闪电,下午打雷的时候闪电,用这来做比喻。比喻什么?他有用,有作用,但是他不住,不住就是不执著。菩萨现的身相,起作用,教化一切众生,但是他对於自己的身相,对於一切众生相,统统不执著,这是佛门里常讲的三轮体空。这样教化众生才真正得大自在,没有执著,不生烦恼,作而无作,无作而作,因此他也不会有疲倦。我们一般人工作时间多了会疲倦,为什么会疲倦?因为执著我有个身体,我做了好多事情,应该疲倦了,所以马上就疲倦了。如果你在工作的时候,工作得很兴奋、很快乐,把时间忘掉了,就不会觉得疲倦。可见得人身体疲倦从哪来的?是从心理作用,就是分别执著,你著了相。菩萨不著相,永远不疲不倦,他没有疲倦,他不著相。

  【裂魔见网。解诸缠缚。】

  『缠缚』简单的说就是烦恼。『魔见』,见是见解,是指一切错误的见解、错误的思想。因为,佛菩萨为我们说法,破除我们错误的知见,这就比喻裂魔见网;把我们的烦恼消除,就好像『解诸缠缚』。这两句话是教我们舍弃错误的看法、想法、做法,使我们的见解、思想、行为如同佛菩萨一样,就是这个意思。

  【远超声闻辟支佛地。】

  『声闻』是小乘,『辟支佛』是中乘,如果用大小乘来说,这两种合并都称作小乘。小乘虽然也相当的殊胜,也很了不起,但是佛在大乘经上讲印度当时九十六种外道,实际上外道只有九十五种,第九十六种是什么人?就是声闻、缘觉。释迦牟尼佛把小乘人算到外道上去,这个诸位要知道的。他在一切外道里头最殊胜,但是因为他没有明心见性,他只断见思烦恼,尘沙、无明没破,依旧还是心外求法。只破我执,没有破法执,所以释迦牟尼佛把他列入外道。这种外道叫门内外,佛门里面的外道,不是门外的。九十五种那是门外的外道,这个是门内的外道,叫门内外。菩萨远远超过小乘。

  【入空无相无愿法门。善立方便。显示三乘。】

  这个意义说得很明白、很清楚。像佛陀当年在世,舍利弗、目犍连都示现的声闻,小乘。那是示现,不是真的,就好像唱戏一样,他扮演一个小乘的角色,实际他是菩萨,他是佛再来的。尤其是舍利弗是金龙陀佛化身再来的,来做释迦牟尼佛的学生,这就是所谓「一佛出世,千佛拥护」。所以,释迦牟尼佛那些学生,你不要看他是个小乘阿罗汉,其实很多都是古佛再来假装的。释迦牟尼佛唱戏唱主角,他们来跑龙套,来唱配角。有些时候唱戏,诸位晓得,他的学生唱主角,老师拿著旗子跑龙套。你看佛与佛他们真的合作,我们世间人做不到,世间人有分别、有执著,佛菩萨没有执著。随便哪一位做主角,我们大家都拥护,都团结、都合作,佛法才能够兴!从这个地方看到僧团里面一团和睦。

  『空』就是讲的性空,『无相』是讲相是假的,『无愿』是讲无妄想取著,於一切法无取无著,就是《金刚经》上佛跟我们说的「不取於相,如如不动」。「空、无相、无愿」也叫做大三空三昧,小乘跟大乘里头都有说,但是境界不相同,可见得三空三昧是大小乘人都需要修学的。这是佛教的专门术语,意义很深,如果细讲要耽误很长的时间,诸位听了未必得受用,所以我们就省略掉。如果你想要知道,黄念祖老居士的《无量寿经》注解里面讲得很详细。这个名词在佛学字典里面、《教乘法数》里面都可以查得到,我们就不多说了。

  『善立方便』,善是善巧,方便就是方法。譬如佛跟我们讲无量的法门,跟我们讲八万四千法门,在中国,我们的祖师大德将整个佛法分为十个宗派,十宗下面又分派,这都是善立方便,使我们学习容易得多。像净土宗,它在一切经里只依据三部经,净土三经。后来这些祖师大德们增加了两种,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净土五经。五经,第四种是清朝魏源居士加进去的,加了一部「普贤菩萨行愿品」。晚近我们印光祖师,印光祖师是把《楞严经.大势至菩萨圆通章》加进去,这样就变成净土五经。五经怎么来的,我们要知道。可以说在所有一切宗派当中,净土是最简单的,经典最少,最容易修学。容易,成就还是最高、最殊胜,实在是不可思议。一般讲容易,大概程度比较低一点,没想到这个容易反而是成就最高,最不可思议。

  经文一直到这一段都是讲的转法轮,八相成道的第七相转法轮,你看讲了这么多。最后的有两句,就是第八相「入般涅盘」。

  【於此中下。而现灭度。】

  这两句就是八相成道里「入般涅盘」的相,经文很简单,但是这里面的意思非常丰富。成了佛,佛哪还有生死?佛没有生死。你说释迦牟尼佛入灭了,没有!这里说得清楚,『於此中下,而现灭度』。看到释迦牟尼佛灭了,上根的人晓得释迦牟尼佛不生不灭,释迦牟尼佛不来不去,上根人知道。上根是大菩萨,他晓得,中下的人不知道,因为中下的人著相,就在相上看。上根的人离相,离相真是「觅生死涅盘俱不可得」。所以,经文上讲得多清楚。对於中下根性的人,是表演给他看,表演般涅盘。为什么要表演般涅盘?诸位要晓得有一类的众生,不用这个方法他不会觉悟,不会开悟,不会认真学佛,也不会得到结果。佛在世,天天看到佛,好像也无所谓,也不稀奇。佛一走,他就紧张了,这不得了,当时没有认真学习,佛这下走了怎么办?这一走等於说一棒把他打醒。所以佛一入般涅盘,许多人也因此得度。由此可知,八相要说它的目的,无非都是利益众生,没有一样不是为利益众生而示现的。这个意义很深,我们要知道。

  底下是另一个大段,叙说菩萨德用无边,德用里面有自利之德,有利他之德。先说自利。

  【得无生无灭诸三摩地。及得一切陀罗尼门。】

  这是菩萨自己证得的。『无生无灭』就是我们一般人说的涅盘,不生不灭。什么时候证得?小乘在四果的时候证得,但是他证得的叫偏真涅盘,不是究竟的,叫偏真涅盘。大乘菩萨们所证得的涅盘,就是《金刚经》上讲的「无住涅盘」,这是究竟的,是真实圆满。不住生死,不住涅盘,生死、涅盘二边都不住,这就是无生无灭的三摩地。『三摩地』是梵语,翻成中国意思是正受,就是正常的享受、正当的受用,他得的是这个自在。『陀罗尼』是梵语,翻成中国的意思叫总持;换句话说,就是一切诸法的纲领,他抓到了。他掌握到世出世间一切法的纲领,他说法就自在,所谓是「总一切法,持一切义」。

  【随时悟入华严三昧。具足总持百千三昧。】

  这一句又与《华严经》有密切的关系,所以古人称本经为「中本华严」,的确是有依据的,不是随便说的。这些菩萨们随时都能够『悟入华严三昧』,华严三昧就是一真法界。唯是自心,於自心完全明了通达,这叫做华严三昧。一般的解释,华严三昧是以一真法界无尽缘起为理趣,就是理论、归趣。对於这个理论、归趣真正通达明了,而且能够使自己的思想、行为与这个境界完全相应,这才叫做庄严佛果,才叫做华严境界。一心修得就叫做三昧。所以这个三昧是庄严法身,也就是庄严妙明真心,因为世出世间一切法都是从这个心变现出来的。佛在大乘经上常常告诉我们,《华严》上所说的「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性就是体,一切诸法的本体就是真如本性,所以说一切唯心造。唯识学家讲的,一切万法「唯心所现,唯识所变」,都是说的这桩事情。由此可知,极乐世界的菩萨随时入华严三昧。

  『具足总持百千三昧』,百千是形容多,这个地方不是数字,是无量无边的三昧,他统统得到。在此地我简单跟各位解释一下。三昧是定,定哪有这么多?定是真多,无量无边。所以修定那是很含糊笼统的,你得到什么样的定?说老实话,我们哪个人没有定?各个人都有定;无量无边的三昧,你总有几个。在境界里面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著,这叫三昧,这叫定。我们眼见色,在一切色尘境界里面,我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著,我眼根在色尘里面得到定,得到三昧。耳根在音声里,我听一切声音我也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著,我的耳根在音声上入了三昧。你们想想,外面境界无量无边,所以三昧就无量无边。

  譬如有些人他不要钱,他看到人家再多的钱,他不动心,他在钱里头得定。但是他好名,他名里头就没有定,人家给他一顶高帽子一戴,恭维他,欢喜开心得不得了,他定就没有了。你们诸位想想,你们哪些境界里头得定,哪些境界里头没有定?说老实话,恐怕对於大乘佛法里头没有定,没有入这个定。也许有人说在大乘佛法里头得到定,为什么?这个佛法他不想学,他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著,他不想学这个。所以,境界无量无边,三昧就无量无边,这个诸位要晓得。

  【住深襌定。悉睹无量诸佛。】

  『深襌定』是性定,那就不一样,这个一得,一切都得到,这是自性本定。『悉睹无量诸佛』,如果你真正入华严境界,得无量三昧,住甚深襌定,那你就见到一切诸佛,决定见到!为什么?前面那三句你要是得到,你就成佛了。你自己一成佛,你就会看到大地众生同成佛道,你看到每个众生都是佛,所以《华严经》上说,一切众生本来成佛。这「悉睹无量诸佛」就是「情与无情,同圆种智」,你看到所有众生都是佛,你自己成佛了。菩萨看到一切众生都是菩萨。我们今天看到一切众生是众生,所以自己成不了佛,自己还是众生;众生眼里看到佛菩萨也是众生。所以你要问问你自己,我究竟到什么境界?不要问别人,问自己就晓得。我看到一切人都是好人,自己就是好人。我看到这个人不好,那个人不好,谁不好?我的心不好,我不是好人,所以我看到人都不好。我是好人,看到一切人都好;我是菩萨,看大众都是菩萨;我是佛,看大家都是佛。一即一切,一切即一。所以诸位,你在修学佛法过程当中,勘验自己的功夫,勘验自己的境界,不要去问人,问人家,人家会骗你,你一问别人,人家就晓得,傻瓜!

  我在洛杉矶讲经,其中有几个居士,因为有五个居士,别人告诉我的,有个密宗的上师给他们灌顶授记,说这五个人已经开悟了。他们自己不得了,贡高我慢,都认为他开悟了。我讲经他也来听,听完之后他问我,他说法师,你看看我们有没有开悟?我就老实告诉他们,我说你没有开悟。他就很生气,密宗上师给我灌顶授记,我开悟了,怎么你说我没有开悟?我就告诉他,我说我没有开悟,你来问我,你当然没有开悟!现在人真是可怜,听骗,都听假的不听真的。给他说真话,他会生气,骗骗他,他高兴,可怜!可怜悯者。所以诸位自己修行到什么境界,不要问别人,问自己,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修行要不能转境界,那就一点成绩也没有,等於读书交白卷,考试不及格,一定要转境界。古人常讲,听教要在消归自性,修行要在转识成智,转变你自己境界,那是真正修行。境界不转,叫什么修行!也就是我们的思想、见解、行为一定有所改变,改变的标准,依照佛的教训,佛教我们怎么做,我们就应当怎么做法。

  【於一念顷。遍游一切佛土。】

  就像诸佛如来一样,应化他方。这个地方我们要是含糊笼统把它念过去,那很可惜,你对於西方极乐世界的庄严殊胜还是没方法体会。这是讲西方极乐世界的菩萨们,他们有这个能力,『一念顷』是时间非常短暂,一刹那,他能够『遍游一切佛土』,这句话重要!我们娑婆世界的菩萨,能不能在一念顷遍游一切诸佛国土?跟诸位说,不行。一尊佛有一尊佛的教区,这是佛在经论上常讲的。每一尊佛他的教区是一个三千大千世界,一个教区,释迦牟尼佛的教区是娑婆世界。释迦牟尼佛不会跑到极乐世界去,也不会跑到东方药师如来佛国土去,不会去的,他守住他自己的一个范围。他的这些菩萨也在这个范围,也不是随随便便到别的地方去。所以要晓得,每一尊佛的教区都是有一定的范围,范围大小不一样,但是它有个范围。就好像你做学校校长一样,你这个校长所管辖的就是一个学校之内,不能管到别人学校去,没有这个道理。

  唯独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不一样,阿弥陀佛的教区多大?绝对不只一个极乐世界,尽虚空遍法界一切诸佛刹土都是阿弥陀佛的教区。这个不得了!怎么晓得?你看,一切诸佛如来都讲《无量寿经》、讲《弥陀经》,劝一切众生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你看看是不是阿弥陀佛的教区;换句话说,一切诸佛在十方诸佛刹里面做阿弥陀佛的代理人,代阿弥陀佛招生,把这些学生统统招到西方极乐世界。所以西方极乐世界里的学生,他有资格遍游诸佛国土。你能够体会到这一点,你才晓得这个世界的殊胜,为什么十方一切诸佛赞叹,一切诸佛宣扬,一切诸佛都劝众生念佛求生净土。你把这个意思明白了,你才能够体会得到。

  到这个地方,是说菩萨自利之德,他自己的智慧德能,下面是利益众生,自利利他。

  【得佛辩才。】

  他善说经要,善说诸法,他所讲的跟佛讲的没有两样。得佛的辩才,不是普通辩才,这些菩萨们的辩才跟佛差不多。

  【住普贤行。】

  这一句重要!你看这个经里面,提到普贤菩萨,提到华严境界,处处都可以看到,的确它是《华严》当中的《华严》,是一真法界里面的一真法界,无比的殊胜。

  【善能分别众生语言。开化显示真实之际。】

  要想度众生,言语很重要。他对於一切众生的言语都能够通达,都能够明了,所以言语上没有障碍。以无碍的辩才宣说甚深的妙法。『开化』,开是开示、开启,化是众生变化。『显示真实之际』,真实之际就是真如本性,菩萨来教化众生,目的是要每个众生明心见性。

  【超过世间诸所有法。】

  世出世间一切法都不能够跟它相比。

  【心常谛住度世之道。】

  『谛』是实实在在,真实的。这些菩萨的心,真真实实心里面只念一桩事情,普度一切众生,『度世之道』。这是说出菩萨的心愿,菩萨利生的德能。

  【於一切万物。随意自在。】

  他的确有这个能力,换句话说,随缘而不攀缘,佛门常说「随缘不变,不变随缘」,这就得自在。我们凡夫不行,凡夫是随缘随变,这个东西很麻烦!随著顺境他就欢喜,随逆境他就痛苦,他这个心自己做不了主,会被外境所转。佛家最低的限度讲「八风吹不动」,八风吹不动不是很高的成就,是最起码的本事,在境界里头不动心。人家赞叹我,我不会很欢喜、不会动心,人家毁谤我、骂我,不会生气,这是最起码的功夫。人家一赞叹我,我就得意忘形,欢喜得不得了;骂你几句,三天睡不著觉,生气了,这就糟了。这是随缘随变!

  随缘随著变,这是凡夫,这是迷惑造业,搞六道轮回的。像阿罗汉那些人,他不随缘,他也不变,他是不变不随缘。他证到偏真涅盘了,他也不度化众生,不随缘,他不变不随缘。菩萨是在随缘里面学不变,在练功夫。诸佛如来是不变随缘,佛是不变随缘,菩萨是随缘不变,随缘里头求不变。凡夫很差劲,随缘随变。这些菩萨们了不起,『於一切万物,随意自在』,随意就是随缘,自在就是不变,不变就自在了。

  【为诸庶类。作不请之友。】

  『庶类』就是一切众生。成了佛之后,往往跟众生往来不能用佛的身分,用佛的身分,众生害怕,众生不要见他。他要把自己的身分降低,要降低成菩萨的身分,为什么?菩萨可以作众生不请之友,就是你不要去找他,他来找你。佛不行,佛是老师,老师怎么可以去找学生?现在有,现在有招生,从前没有招生。你念念古书,哪个老师说招学生?没有,没有招生的。来学的人他自己来的,慕名而来的,自动而来的,自动自发来求学的,老师没有去找他来。菩萨就不一样,菩萨你不找他,菩萨是同学。所以诸位要晓得,菩萨是我们的同学,我们同辈分的,不必客气,他可以找到我们。老师比我们高,我们对老师要很尊敬,在老师面前不敢随便,同学面前就无所谓,不要那么拘束。所以他示现菩萨的身分,『作不请之友』,你不找他,他来找你,你不肯学佛法,他把佛法送到你家里来,他来劝你学佛。同学可以,老师不可以。老师如果这么做的话,师道的尊严就没有了,尊师重道的意义就没有了。老师一定是要尊重,同学就无所谓。这个地方了不起,「为诸庶类,作不请之友」。

  正因为如此,老师又不招生,老师有这么好的道德学问,要不传下来,不是太可惜了吗?谁替老师去招生?学生。学生要把老师的学问道德到处宣扬,让别人知道,知道之后他有感动,他就会来求学。但是诸位要知道,学生招生也只是把老师智慧德能的好处介绍给别人,别人来不来学是他的事情,绝对不能拉他来,没有这个道理。拉他来,他勉强来的,他没有尊重心,他学不到东西。佛门是最高的一种教学,印光老和尚说过,「一分恭敬得一分利益,十分恭敬得十分利益」。如果你的好朋友你勉强他到此地来听经,他一点恭敬心都没有,他在那里听两个钟点,受两个钟点的罪,他得不到东西,你拉他来没用处,不必去拉他来。可以劝他,来不来是他的事情,不要勉强,这是佛法。如果你要不把佛法的好处介绍给他,你对不起他。万一你一介绍,他真的欢喜心,他从此学佛,他有成就,你这个机会不给他那太可惜了。所以,你一定要把这个机会介绍给他,学不学是他的事情,我们自己的责任就尽到了。这一点学佛的同修都应当知道,佛法不强迫人修学,不拉人来修学,这跟其他的宗教决定不一样。

  佛法里面许多偈赞,像我们唱赞,唱赞是不是唱给佛听的?不是的。赞的内容都是赞叹佛的智慧、德能,都是赞叹这个。唱给谁听的?唱给那些还没学佛的人听的。让他们听了之后,原来佛有这么大的智慧,这么大的功德,我们应当去学,去亲近他。所以,唱这个歌是唱给没学佛的人听,主要的目的就是拉他来学佛。你看这个方法多温和,多美善,不强迫人。因为这是非常殊胜高深的一门教育,一定要让人自动自发来求学,他才能够得到真实的利益。所以唱赞一定要字正腔圆,要叫人听的时候,内容听得清清楚楚。如果唱赞,叫人家听了半天,一个字都没有听出来,效果就没有了,意义就失掉了。我听很多人唱赞,我听了半天,不知道他唱些什么,这就是字音咬不正确。

  【受持如来甚深法藏。护佛种性常使不绝。】

  这个地方有一句,是佛的『甚深法藏』,法就是佛法,藏就好像是仓库。一切佛法藏在里面,这叫甚深法藏。如果以本经来说,甚深法藏是什么?给诸位说,就是六字洪名,「南无阿弥陀佛」。这一句就是一切如来甚深法藏,知道的人不多!何以晓得这句佛号是如来甚深法藏?我们不要看别的,看《华严经》好了,《华严经》大家没有话说,不管哪一宗,不管哪一派别,大家公认的,经中之王,根本法轮,这是大家公认的。《华严经》讲到最后是一句阿弥陀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你想想看,《华严经》精髓就在这六个字,这一句南无阿弥陀佛。一句阿弥陀佛是《华严经》的精髓,岂不是一切如来的甚深法藏吗!

  底下讲,『护佛种性常使不绝』。佛种性是什么?这是说的我们。简单的说,佛种性是菩提心,发菩提心才能够成佛。菩提心是成佛之因,成佛是菩提心的结果,所以一定要发菩提心。你能够发菩提心,就是「护佛种性」。菩提心怎么发法?这个事情麻烦大了,跟你讲也讲不清楚。《起信论》上讲的直心、深心、大悲心,《观经》里面讲的至诚心、深心、回向发愿心,这些我们都不大容易能够理解。蕅益大师说得很好,你诚心诚意想求生西方极乐世界,这个心就是无上菩提心。这个话说得我们容易明白,能够听得懂。他讲的这个话是真的,还是假的?诸位要是把大乘经论仔细去研究研究,你就了解他讲的这个话千真万确,一点都不错。为什么?因为你发心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到了西方极乐世界就圆成佛道,这个心就是成佛的心,这个心的果报就是无上正等正觉,那当然是无上菩提心。

  蕅益大师这句话说得真好!因此,护佛种性也就是一心受持六字洪名。在日常生活当中,要与菩萨六度相应,你是个百分之百的护持你自性佛的种性,你这一生决定成佛。不但自己要护持自己,也要帮助别人,教别人护持,『常使不绝』。

  【兴大悲。愍有情。】

  一定要发大慈悲心,要怜悯一切有情众生。这一切有情众生,即使是再大的富贵都可怜,为什么可怜?他寿命到了之后,马上就六道轮回,眼前富贵也不过就是借给他看几年而已,没有一样是他自己的,没有一样他能够带得去的。所以,真正对佛法通达了,对世间富贵决定不会羡慕,不会贪恋。为什么?知道这是转眼成空,是梦幻泡影,不是实在的。所以你求这些富贵,真的是得不偿失。你用多少心机去求,求到之后,又要想尽方法保持,又怕它丢掉,迟早总是要丢掉。你这个心,实在讲没有一天能够清净下来,能够安定下来,患得患失,苦不堪言!你能够看透这一点,你才晓得众生可怜。这是真正觉悟的人晓得。

  最富足的人,佛跟我们说知足常乐,知足的人是世间最富足的人,为什么?他不要了。黄金、美钞我不要了,不要这真富贵!还想要,换句话说,他那个富贵还不到家,还不够程度。到什么都不要了,这真正富贵。所以,知足则常乐;不知足者,没有办法,苦恼永远断不掉,一天到晚操心。所以我们要怜悯这些有情。

  【演慈辩。】

  如何帮助他?要以大慈大悲为他演讲,说明宇宙人生的实相,说明真实的义理,让他破迷开悟。

  【授法眼。杜恶趣。开善门。】

  『法眼』就是智慧之眼,使他智慧开了,破迷开悟。自自然然,『恶趣』就是恶道,恶道堵塞了,他从此以后不再造恶,不作恶就不会堕恶道。从今以后他修善,断恶修善,他将来必定得善道。善中之善,第一至善,是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没有比这个更善的。

  所以这几句就本经来说,恶道并不专指三恶道,六道统统是恶道。不但六道是恶道,声闻、缘觉也是恶道,为什么?因为释迦牟尼佛把它列入第九十六种外道。大乘菩萨,严格的说,要跟净土比还是恶道。为什么?他虽然能成佛,他要多劫薰修,最低限度三大阿僧只劫,《华严经》上讲的无量大劫,才能够修成功,不是一生就能成功的。这个法门一生就能成佛,那个法门要无量劫才能成佛,你想想哪个是善道,哪个是恶道?所以这一句,你决定不要把它看作三恶道,『善门』是三善道,那就错了,这个意思就太浅了。你真正通达明白了,你才晓得,唯一至善之门、至善之道,就是念佛求生净土,任何一个法门都比不上。

  自古以来,这些祖师大德们,他们真正通达了,最后怎么样?全都选择这个法门。像无著菩萨、天亲菩萨、龙树菩萨,在我们中国,智者大师、永明延寿禅师,这都是宗教一切统统贯通。贯通之后他修什么?他什么都放下,一心念佛,求生净土。这是真正透过来了,上根上智,决定没有疑惑,成就不可思议。下下根的愚人,除非他不相信,他要一相信了,他的成就跟上上智的人是一样的。为什么一样?你说马鸣、龙树、智者、永明这些大德们,他们怎么到西方极乐世界的?信愿持名往生的。我们今天一窍不通,什么也不会,我们到西方极乐世界也是信愿持名。我们依据的理论、方法完全相同,到西方极乐世界,我们的待遇当然也应该相同,这没有话说的。十方诸佛如来底下那些大菩萨去往生的,都是用这个方法,这真不可思议。方法相同,成就必定是一样的。

  所以你要是一生到西方世界去,那些大菩萨们去往生的,一个个对你佩服得五体投地。怎么呢?他们修了多少阿僧只劫,吃尽苦头,这才到西方极乐世界来。你们这些人怎么一点苦头都没有吃,一下就跑来了?乘直升飞机来的,一下就来了,佩服得不得了。他说我不如你,我吃尽苦头,花了多少时间才到达此地,你们怎么一下就跑来了?当然佩服,当然赞叹,这是一定道理。

  【於诸众生。视若自己。拯济负荷。皆度彼岸。】

  这是菩萨心,一定要学的。我们看一切众生就像看自己一样,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成就别人就是成就自己,自他不二,要培养这种情操,要培养这个心量。这个心量是本来有的心量,这个心量是诸佛菩萨的心量,我们要学佛,第一个我们心量要跟诸佛菩萨一样。心量小的不能成就,心量一定要拓开。

  【悉获诸佛无量功德。智慧圣明。不可思议。】

  这一句是表福慧两种庄严跟如来果地上没有两样。这个意思刚才说出来了,第一是自德深。自己念这一句「南无阿弥陀佛」,一心一意去念,把阿弥陀佛无量劫当中所修功德,变成我们自己的功德,这个人是第一等聪明人!人家修的现成功德,我把他转变变成我的。这就是佛力加持的,阿弥陀佛把他的功德加持给你,所以这个法门叫二力法门。其余法门是要靠自己修,佛菩萨的功德没有办法转移给你,唯独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佛菩萨功德可以转移给你。

  这个事情你听了也会奇怪,为什么别的佛菩萨功德不能转移给我,阿弥陀佛可以?一切诸佛世界,功德是要自己修,自己累积。就好像你在这个世间,你要努力辛勤工作赚钱,慢慢累积,你就富有了,是你自己创业,自己经营,很辛苦才能得到。往生到阿弥陀佛世界,就好像他来投胎,你现在是大富大贵,他投胎来做你儿子。一生下来,就这么一个独生子,你所有一切都是他的,统统是他的,你的辛勤财富统统转移变成他的,他不费工夫统统得来了。我们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就等於说做阿弥陀佛的儿子一样,阿弥陀佛无量劫来所修功德统统变成我们的,这个不可思议。念这句佛号,是把佛功德变成自己的功德,所以才『悉获诸佛无量功德,智慧圣明,不可思议』,你要晓得念佛的好处。

  赞叹与会大众,到这个地方就告一段落,就赞叹完了。下面这是说明与会还有其余的听众。

  【如是等诸大菩萨。无量无边。一时来集。】

  这是总结同行大士。可见得前面所列的几个人,那不过是几个代表而已,像这样的等觉菩萨,在这个法会里面人数非常之多,『无量无边』。无量无边这么多菩萨,灵鹫山你们也许都去过,都去看过,那个地方有多大?这么多人能容纳得下吗?诸位要知道,那些菩萨们有神通,会变化。像维摩居士的丈室,维摩居士住的房间很小,方圆只有一丈,一丈,大概我这个座位再多一点点就差不多了,那是他的房间。他房间里放十万个大师子座,那么多菩萨在他那个地方围绕著,听他讲经说法,神通示现。释迦牟尼佛讲这个经,十方世界的菩萨们都来听,所以菩萨众无量无边,『一时来集』,他方世界的菩萨。

  【又有比丘尼五百人。】

  这是讲我们人间的,出家女众有五百人。

  【清信士七千人。】

  『清信士』就是优婆塞,我们今天讲在家男众,在家的男居士有七千人。

  【清信女五百人。】

  在家的女众也有五百人,同时参加这个法会,听释迦牟尼佛讲《无量寿经》。

  【欲界天。色界天。】

  除此之外,还有天人,有欲界天,欲界有六层天,从四王天、忉利天、夜摩天、兜率天、化乐天、他化自在天。往上去还有色界四禅十八天,再往上去有无色界,有四层天。

  【诸天梵众。】

  『诸天』,可以说通指二十八层天。『梵众』是指四禅以上的,梵是清净,大梵天以上的称为梵众。这些人数一定也相当之多。

  【悉共大会。】

  统统来参加释迦牟尼佛给我们讲解、介绍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清净国土这个大法会。

  到此地,序分里面的通序讲完了,下面这一章是本经的别序,就是这部经发起的因缘,这就很重要。也就是说明,西方极乐世界怎么来的?这一会,释迦牟尼佛讲这个经是什么样的因缘?为什么要讲这部经?底下这一章给我们说明。到第四章才讲西方极乐世界的来源,那就属於正宗分。

  我们今天讲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