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寿经 (第三集) 1989/4 新加坡 档名:02-003-0003
请掀开经本第九面,从第一行看起:
【法会圣众第一】
从今天起,我们就正式讲经文。这部经前面曾经跟诸位介绍过,是会集本,也就是五种原译本重新校对、重新编辑而成的。这个本子的好处是每个字、每一句都是原译本里面的文字,夏莲居居士自己没有更换一个字。所以这个本子比以往三家节会本要殊胜得多。正因为如此,梅光羲老居士称这个本子是《无量寿经》九种本子里面最好的一本,是值得我们信赖的,值得我们依教修行的。诸位将来看过九种原本,你就能够知道它的好处。
现在我们看经文,『法会圣众第一』。佛经的体例都有三分,所谓是序分、正宗分、流通分。星洲这个地方佛法相当的兴盛,许多法师、大德在此地讲过很多的经典,像这些佛学常识相信大家都知道。不过在本经,序分很长,夏莲居大士会集本经,将经文分为四十八章。这个分法也是取阿弥陀佛四十八愿普度众生的意思,所以将经文分做四十八章。每一章他都标一个题目,像第一章他标的是「法会圣众」,次序上这是排在第一,使我们读诵经文格外的显目,格外的亲切。本经的序文一共占了三章,所以序文很长,不像其他经典的序文多半是很简短的。前面两章是属於通序,第三章是属於别序,到第四章才是正宗分。现在我们先来看通序,通序里面的第一部分。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耆闍崛山中。与大比丘众万二千人俱。】
这一部分就是讲的六种成就,六种成就第一个是信成就,『如是』是信成就,『我闻』是闻成就,『一时』是时成就,『佛』是主成就,『在王舍城,耆闍崛山中』是处成就,『与大比丘众万二千人俱』是众成就。这是六种成就具足,正像开会会议记录一样。
六种成就在顺序上,第一个是「信」。信是入佛法的第一个条件,不信就没办法入佛门,可见得信非常重要。这个信,跟其他宗教的信不相同,其他宗教的信是强迫我们相信,像信主、信耶稣,不信不行的,一定要相信,没有理由好说的。佛法讲信是跟你讲道理,因为你不信你就不肯来学,你信佛法好,对我们自己有利益,我们才肯发心来学习。所以,信是有条件的,什么条件?我们晓得释迦牟尼佛是个好人,不是坏人,他不会骗人,不会骗人的人我们就可以相信他。佛教我们不妄语,五戒里就有不妄语,佛自己当然不会打妄语。何况佛在《金刚经》上说得很清楚,如来是「真语者」,真就不假;「实语者」,实就不虚;「如语者」,如是恰到好处,有什么说什么,不增加一点,也不缺少一点,这个才叫如语;又说是「不妄语者、不诳语者」,不妄语是不说假话,不诳语是不过分、不夸张。所以,如来是五语者,我们应当要相信他。
「如是」就是指这部经,因为佛当年在世讲经说法,并没有把它写成讲义,没有。佛只是说,说过就算了。经典怎么来的?是释迦牟尼佛灭度之后,弟子们发心把它重新记录下来,这个就不简单。佛说法四十九年,说了这么多佛法,谁有能力把它事后记录下来?不是当时记录的,是事后记录的。佛弟子当中有一位阿难尊者,我们经上会提到他,这个人非常聪明,记忆力很好。他的头脑差不多就像我们现在的录音机一样,他听过一遍永远不会忘记,他有这个本事,这是个特殊能力的人,一般人做不到。佛灭度之后,同学们就把他推举出来,因为他记忆力好,听一次不会忘记,希望他把佛陀四十九年所讲的经重复讲一遍,请他复讲。他在复讲的时候,大家就笔记,把它记录下来,这样就成为经典。所以,经典是阿难尊者集结的。因此,在集结经文前面,他就加上这句话,「如是我闻」。「如是」就是指这部经典,「我」就是阿难尊者自称,是我亲自听佛说的,这说明不是传闻,这决定靠得住。
阿难有没有会把佛的话记错?这是我们很关心的事情,如果他老人家记错了、传错了,我们也就错学了,那就冤枉了。好在当年集结经典的时候,规矩非常严格。同学五百人,五百阿罗汉,都是证阿罗汉果的人参加这个大会,就是集结经典的大会。阿难把佛的经重复说一遍,这些阿罗汉当时都曾经在座听释迦牟尼佛讲,这五百个人给我们做证明。如果阿难所复讲的有一句话讲错了,这五百个人当中只要有一个人提出意见,「阿难尊者,这句话好像我没有听佛这么说」,这句话就要删掉,不能记下来。不像现在是少数服从多数,多数通过就可以。那五百个人有一个人不通过就不行,必须所复讲的这五百个人各个都同意、都承认,这才能够记录下来。所以,经典可靠性是非常之大,也可以说阿难决定没有说错,错一个字、错一句都不会通过,这是当年集结时候非常之谨慎。所以,开头这四个字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这六种成就也是释迦牟尼佛嘱咐的、交代的。佛灭度的时候,阿难尊者只证初果,见惑虽然断了,思惑没有断,思惑就是贪瞋痴慢没有断,换句话说,感情还很重。阿难是很富於感情的人,释迦牟尼佛灭度,他在旁边痛哭流涕,佛走了,舍不得。这一哭当然心就乱了,阿[少/兔]楼驮尊者就告诉他,你是佛的侍者,你是佛的传法人,佛现在要走了,有些重要的事情你还不赶快请教佛的开导,你怎么可以在此地哭哭啼啼的?阿难就说,我现在因为很悲哀,我心都乱掉了,问什么都不知道,你叫我问什么?阿[少/兔]楼驮就教给他四桩事情,有四个问题一定要问。他说佛在的时候,我们都以佛为老师,佛不在了我们以谁为老师?这个问题很严重。佛要不指定一个继承人,我们以谁为老师?这个事情重要。第二个问题,佛在的时候,我们大家跟佛在一起住,佛到哪里我们都跟到哪里;佛不在了,我们跟谁住?我们依谁住?第三个问题就是恶比丘,当然同学当中有些顽皮的,调皮捣蛋的,恶比丘。佛在世的时候,佛教诫他,佛不在世,我们谁能管得了?我们对这些人怎么办?第四个问题,将来集结经典,经典开头应该怎么写法?就问四个问题。
阿难就觉悟到了,赶紧请教释迦牟尼佛。佛就告诉他,第一个问题,答覆他,「以戒为师」。佛在世的时候,我们以佛为老师;佛不在世,能够遵守佛的戒律就等於佛在世没有两样,所以就留了这句话,以戒为师,以戒律为老师。第二个问题,依谁住?佛在世依佛住,佛不在世,我们跟谁一块住?佛就说了,「依四念处住」,就是三十七道品里面的第一科四念处。第三个问题,就是遇到恶性的比丘我们怎么办?佛就说了,「默摈」。默摈是什么意思?就是孔老夫子所说的敬而远之,我们对他恭敬,不要理他就好了,用这个方法,对於恶人是敬而远之。最后一个问题,就是一切经的开头怎么写法?佛就教他,写「如是我闻,一时佛在什么地方,与哪些人在一起」,开头要这个写法。所以,佛的经典一开头都是用这六种成就,六种成就是遵照释迦牟尼佛的嘱咐而写的。这是简单把这段文字的来由给诸位叙述出来。
经上的「一时」,为什么不把年月日写出来?阿难头脑既然那么好,当然哪一年哪一月哪一天讲的,他一定知道,为什么含糊笼统说个一时?我在最初学佛看佛经,就对这个一时很不服气,认为阿难尊者太马虎了,应当把年月日都写出来。古人也有解释,说印度在当时没统一,印度一直到现在也没统一,它那个时候小国家很多,每个地方用的历法不相同,所以记载就很不方便。我听这种解释,我觉得太勉强。历法不相同也没关系,不管是哪个地方的历法,我们现在中国用阴历、用阳历、用回教历都可以,你都写出来,我们可以考证,为什么含糊笼统写个一时?到后来经念多了才明了,这个「一时」比记载年月日高明。为什么?因为时间是个抽象的概念,不是真实的,佛讲「一时」,这个字是活活泼泼的,换句话说,我们有分。如果记载年月日时,那已经过去了,过去我们没分,缘没有了。
像天台宗,天台智者大师,这个人是中国佛教史上非常了不起的一位高僧。他出生在隋朝,圆寂在唐朝时候,隋唐时候的人。天台宗就是他建立的,是智者大师建立的。他老人家当年念《法华经》,念到「药王菩萨本事品」,他入了定,念经念入定。定中他老人家跑到印度灵鹫山去了,定中去的,去了灵鹫山。释迦牟尼佛还在那里讲《法华经》,他还在那里听了一座。回来出了定,就告诉别人,灵山会上释迦牟尼佛讲《法华经》还没有散会,还在讲,我刚才去听了一座回来。这个一时,妙就妙在这里。
一是什么?一就是定,我们这个心一切妄念都没有了,这叫一,一心不乱。换句话说,你什么时候真正修到一心,释迦牟尼佛讲经法会统统没有散,时光倒流,你可以回去参加,这个妙!才晓得佛用一时,用意很深。学佛没有别的,就是学个一,禅宗说得很好,「识得一,万事毕」,这个一你要是真正明白了,什么事都解决了,什么事也没有了。《华严》讲一真法界,《维摩》讲不二法门,不二就是一,净土宗讲得最直截了当,一心不乱。可见得这个一里面的意思很深,非常之妙。如果就净土宗来讲,这个一要三资粮具足,修净土三个条件,三个条件统统具足,这就是一,这就是一时。三资粮就是《阿弥陀经》上所讲的「信、愿、行」,我对这个法门深信不疑,我真正发心愿生西方,一天到晚这一句阿弥陀佛不断。你能够把这三个条件做到,这就是一时,你能够与本师、与阿弥陀佛、与一切诸佛感应道交,真正不可思议!
「佛」是教主,就是说法主,这个经是他说的。在哪里说的?「在王舍城,耆闍崛山中」。现在此地到印度很方便,这个圣迹还在,就是灵鹫山,印度的灵鹫山。佛在这个地方讲过许多重要的经典,像《法华经》就是在这个地方说的,本经也是在同一个处所说的。
「与大比丘众万二千人俱」,这一句希望大家要注意,为什么?我们通常看许多经典上,佛的听众都是「与大比丘千二百五十人俱」,一千二百五十人。这个经上忽然多了,一万二千人俱,增加了十倍,一千二百五十人,这里是一万两千人,这里面用意就很深,说明这个法会因缘殊胜、听众特多,跟《法华经》一样。《法华经》一打开,也是「与大比丘众万二千人俱」,从这一段看,本经跟《法华经》相同,是一乘圆教。下面这是赞叹大比丘的德行:
【一切大圣。神通已达。】
这赞叹的话虽然是两句,这两句话意思非常之深。『一切』就是指前面讲的一万二千人。如果广义的说,除了比丘众之外,还有菩萨众,还有人天大众,还有他方来的这些菩萨、天人众等,可以说这个「一切」全部都包括了。
『大圣』就不是普通的比丘,普通的比丘是小乘,小乘纵然证得阿罗汉也叫做小圣,不能叫大圣。大圣是对谁的称呼?对菩萨的称呼。而且菩萨他不是普通菩萨,我们常常念「菩萨摩诃萨」,菩萨不够称大圣,摩诃萨才是大圣。什么样的菩萨称摩诃萨?经上讲三贤十圣,三贤是菩萨,十圣才是摩诃萨,才是大圣。由此可知,十圣就是地上菩萨,从初地到等觉这十一个位次叫十一地,称之为大圣。由此可知,这些人都是大菩萨来示现的,不是真正的比丘,也不是真正的阿罗汉。他们好像是来唱戏的,扮演这个角色,实际上他的地位高得太多了,从这一句我们就晓得。『神通已达』,这一句后面讲得很多,后面有详细的说明,智慧神通都已经到通达无碍的境界。这是略赞。
下面是列出几位上首,列上首的意思是有表法的用意。我们在五种原本里面所看到,举列的上首人很多,莲大师会集的时候,这一段省略了很多,他编得非常之好,他的确把表法里面的精要掌握住了。
【其名曰。尊者憍陈如。尊者舍利弗。尊者大目犍连。尊者迦叶。尊者阿难等。而为上首。】
上首里面第一位,『其名曰,尊者憍陈如』。你们诸位大概也看过很多佛经,有没有在一般佛经上一打开有憍陈如这个名字?没见过,没见过有憍陈如这个人。此地忽然把憍陈如,不但憍陈如这个人在,还摆在第一个,这个用意非常之深。诸位要晓得,憍陈如尊者是释迦牟尼佛示现成佛,在鹿野苑所度的五比丘中,第一个证阿罗汉的,所以他是佛的证果弟子里的第一弟子。这个人是什么人?就是《金刚经》上讲的歌利王。《金刚经》上有个故事,其实那个故事详细的在《涅盘经》里面,说得详细。释迦牟尼佛往昔修菩萨道,修忍辱波罗蜜,作忍辱仙人,遇到歌利王,歌利是梵语,翻成我们中国意思就是暴君。他把忍辱仙人用刀一片一片把肉割下来,凌迟处死。所以,忍辱仙人就发了个愿,将来我成佛,第一个度你。释迦牟尼佛成佛之后,第一个度的是憍陈如,憍陈如就是从前的歌利王,释迦牟尼佛就是那时候的忍辱仙人,他们过去的因缘很深。释迦牟尼佛讲话算话,没有妄语,果然第一个度他。他是代表第一得度。
把这个人放在经里上首大众的第一个,就是告诉我们,这部经是佛讲一切经,讲度众生、成佛道这是第一经。依照这个经典修行,你就是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第一个得度成佛的弟子,这多重要。你看《华严经》上都没有他,换句话说,《华严经》都不是第一得度成佛的经典。这个用意太深了,这是表第一经,第一得度,依照这个经典修行,第一成佛。
第二位是『尊者舍利弗』,第三位是『尊者大目犍连』。这两位尊者很多经上都有他们,大小乘经典我们看了都有这两个人。舍利弗是代表智慧第一,目犍连代表神通第一。佛知道芸芸众生哪一个不想求智慧?哪一个不想学神通?你要学智慧,要到佛门里来学;你要学神通,还是要到佛门来学。再告诉诸位,神通、智慧要到佛的经典里面来学,离开经典就不太可靠了。
佛法从释迦牟尼佛那时候起,一代一代传到今天,现在是末法时期,传久了就变质了,这是一般人都知道的事实,传久会变质。尤其是被妖魔鬼怪利用,就变成假佛教。这个事情,世尊当年在世的时候,魔王波旬看到释迦牟尼佛度了不少人,心里面就不太舒服,他也来见释迦牟尼佛,就请释迦牟尼佛赶快入般涅盘。我们一般人都是请佛住世,不要走。魔王看到,你度众生度了这么多,可以了,赶快可以入般涅盘了。佛就答应他,佛很慈悲就答应他。魔王就告诉他说,等你灭度之后,我要破坏你的佛法。世尊就笑笑说,我的佛法是真理,真理决定不能破坏。魔王说,到你末法时期,我派我的魔子魔孙统统出家,都披上袈裟做你佛门弟子,来破坏佛法。佛一听这个话,一句话不说,流眼泪。所谓「譬如师子虫,还噬师子肉」,《楞严经》上说得很好,末法时期,「邪师说法如恒河沙」,这么多。邪师从哪里来的?魔子魔孙统统都出家,都披上袈裟,都拿著佛经来说佛法,所说的都是假的,都不是真的,都是骗人的,这是魔王的子孙。所以,现在佛教的道场都被魔王子孙占领了,真正想学佛的人都被他赶出去,赶到外面去流浪。这是诸位一定要知道的。
佛在经上告诉我们,给后世人一个修学的标准,叫做「四依法」。四依法第一个是「依法不依人」。法是什么?经典。所说的话,经典上都有依据的,这我们可以相信;如果他所讲的,经典上没有依据,我们就可以不必采信。今天很多人学佛观念错误,他是依人不依法,他不相信经典,相信那个法师所说的话,这个糟糕,这违背了圣教。
第二是「依义不依语」,语是言语,记录下来的就是文字。佛教给我们,你要依据佛在经典里面所讲的道理,不必斤斤执著文字,死在文字之下,这是错误的,你要懂得文字之外的意义,这个重要。
第三教给我们,「依了义不依不了义」。了义跟不了义是有比较的,譬如我们今天讲五乘佛法,最下面是讲人乘,修这个法门来生还得人身,不会失掉人身。但是人乘要比天乘,人就是不了义,天比我们高;天乘要是比阿罗汉、比声闻,天就是不了义,阿罗汉是了义;阿罗汉要比菩萨,阿罗汉是不了义,菩萨是了义;菩萨要比佛,佛是了义,菩萨是不了义。所以「依了义不依不了义」这里面有很多层次。究竟了义,给诸位说就是这部经,怎么晓得它是究竟了义、第一了义?因为憍陈如在此地,他代表第一得度、第一成佛,我们就肯定,这部经在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经里面,是第一了义。依照这部经典,你一生当中一定可以往生不退成佛,都是一生办到,确实是当生成就的佛法。
四依法里头最后一句非常重要,教我们「依智不依识」。佛大概晓得末法时期众生感情很重,智是理智,识就是感情。你头脑要清楚,你要理智,不要感情作用,感情作用决定坏事。现在多少人学佛,为什么学佛?感情学佛,这不得了!佛法讲理智,不讲感情。我们依照四依法,虽然在末法时期,虽然邪师说法如恒河沙,我们也不会迷失方向,也不会走错路。所以我劝诸位,你们要想学智慧、要想学神通,要到经典里面来学,不要去找那些人学;找人学恐怕会上当,会被人欺骗,你依照经典来修学决定不会错。这个经上,舍利弗代表智慧,目犍连代表神通。
第四位是『尊者迦叶』,第五位是『尊者阿难』。摩诃迦叶是禅宗的初祖,释迦牟尼佛拈花微笑,把禅宗传给摩诃迦叶,迦叶尊者是禅宗第一代的祖师,所以他代表禅宗。达摩祖师到中国来,达摩祖师在印度是第二十八代,第二十八代到我们中国来,是中国禅宗的初祖,他代表禅宗。阿难尊者,刚才说过了,他是佛经的集结人,他的记忆力最好,他代表教下。我们中国人讲的宗门、教下。这个意思就是很显然的告诉我们,宗门教下统统是以净土为归宿。你看《禅门日诵》,不要说别的,禅宗的课诵本《禅门日诵》,禅宗里面晚课念《阿弥陀经》,念佛号回向。禅宗的大德临终时候都念佛求生净土,这是宗门。教下包括的就多了,除了禅宗之外,其余九个宗派都叫做教下。宗门、教下统统都是以净土为归宿,它表这个意思。
所以莲大师举出这五个人,意思就非常的圆满,显示出这部经、这个法门的重要性。底下则是大乘菩萨众。
【又有普贤菩萨。文殊师利菩萨。弥勒菩萨。及贤劫中一切菩萨。皆来集会。】
在前面讲到「万二千人」跟诸位提示过,本经不异於《法华经》,跟《法华经》是同一个地方讲的,同样多的听众。现在在此地看到普贤跟文殊,又联想到本经同於《华严》,无异於《华严》。因为《华严经》这两位菩萨是上首,普贤是华严长子,文殊是华严庶男。这部经前面也是列这两位菩萨,不仅代表《华严》的精华、《华严》的精髓是这部经,同时还有更深的意思,代表什么?『普贤菩萨』代表净土宗跟密宗是一不是二,怎么知道?他是密宗的祖师,第一个祖师。你要晓得密宗是怎么传下来的?龙树菩萨,这在中国佛教是一位了不起的大圣人,他开铁塔,见到金刚萨埵,金刚萨埵菩萨也叫做金刚手菩萨,把密法传给龙树菩萨,是龙树菩萨传下来的。所以,金刚萨埵是密宗第一代的祖师,他是谁?普贤菩萨的化身。密是谁传的?普贤菩萨传的。普贤菩萨在华严会上,十大愿王导归极乐,所以密宗最后的归宿也是求生西方净土。菩萨在此地代表净密不二。『文殊菩萨』代表禅宗,是禅净不二。
所以,这两位菩萨在此地,实在讲是代表禅宗、密宗、净土宗是一而三、三而一,殊途同归。在这三个法门里面,都是同一个方向、同一个目标,但是难易不相同,这个诸位要知道。禅的根机难得,那是要真正上上根的人才能够修学,中下根人没分。你们想想达摩祖师到中国来传法,诸位都知道,在少林寺面壁九年才等到一个学生,慧可,才有资格传授。你们想想,你们学禅的有慧可这种天赋吗?太难了!六祖大师算是法缘最殊胜,因缘成熟了,跟他学的人有几万人,真正学成的四十三个人。他老人家在曹溪传禅宗三十七年,几万人跟他学,成就的只有四十三个。我们要知道,那是空前绝后,六祖之前没有这种胜况,六祖以后也没这个胜况。所以禅不容易,相当之难。一定要自己断见思烦恼、断尘沙烦恼,至少还要破一品无明,你才能大彻大悟、明心见性。如果现在脑袋里头,那个脑浆就像浆糊一样乱七八糟,哪有资格学禅!没资格,那种禅是口头禅,口头禅我也会说,我说得比那些人还好,没用,不管用,诸位要知道。
密宗,密宗里头因为跟鬼神非常接近,密宗所念的那些咒多半都是鬼神的名号,它跟那些鬼神关系太接近。如果你自己心不清净,你把这个鬼神找来,他瞧不起你,为什么?你心不清净。瞧不起你,他就要来捉弄你,他就会跟你开玩笑,这个事情就麻烦大了!如果你心地真正清净,他尊敬你,他来护持你,他来护你法;你心不清净,他会跟你开玩笑,会找你麻烦。所以我们往往看到很多学密的,在中国、在外国我看到很多,很好的年轻人,教育程度受得也不错,有很多大学毕业,得到博士学位的都有。学佛学个一、两年他证果了,证什么果?证精神病的果,跑到精神病院去了。西医看了说精神分裂,我们中国人讲人疯了,变成神经病。这是什么?魔障!他不学没事情,一学学成这个样子,非常可怜。如果他不认真的学,去玩玩,没事;认真学,非常危险。
尤其现在学密,多半用神通这些奇奇怪怪的事情来做号召。有没有?他放光,离地三尺,给诸位说真有,不是没有,确实是有。可是这些东西你仔细想想,他放光,我不放光,他离地三尺,我也不能离地三尺,有什么好处?这个是要知道。何况这些小小神通,妖魔鬼怪都有,不足为奇,有什么好奇怪的,往往我们就受他的骗。大家要晓得,佛教最容易被这些妖魔鬼怪利用的,两个宗派,就是密宗跟禅宗,换句话说,这两宗他们非常容易渗透进去。现在有很多人学密,来给我说,我首先问他,你学的是佛密,还是魔密,还是妖密,还是鬼密?我都要问清楚你学的是哪一种密。现在是妖魔鬼怪之密占绝大多数,佛密占的太少了,真是凤毛麟角,这个要搞清楚。否则的话,你上了妖魔鬼怪的当,你以后后悔来不及,这是要注意的。教下不容易被渗透,为什么原因?因为教下要依据经典。妖魔鬼怪不会讲经说法,他会讲经说法,他就是佛菩萨,他就不是妖魔鬼怪。他总不用正规的方法来教导,搞些邪门歪道来骗人、来诱惑人,这个是魔与佛不难辨别之处,诸位要是稍为留意,你就晓得。
如果诸位深入这部经典,这部经典经义真正通达,你对於佛教各宗各派的经义都能体会,都能够觉悟到,然后才真正明了念佛的殊胜。这一句佛号是无上甚深的禅定,大家学禅,不知道无上甚深禅是这一句「南无阿弥陀佛」。为什么?最高的禅定不要打坐,盘腿面壁打坐是幼稚园的禅定,是初学的。真正的禅定,六祖《坛经》上说,什么叫禅?「外不著相」叫做禅;什么叫定?「内不动心」叫定。禅定是这个解释,外不著相,内不动心。大家知道六祖在黄梅五祖那里开悟,是用《金刚经》印心的,所以他老人家禅定的定义是从《金刚经》上来的。《金刚经》上有两句话说,「不取於相,如如不动」,六祖讲的禅定就是这两句话,外面不著相,内里面不动心,行住坐卧都是禅,这是最高级的禅定。我们念佛人拿著一串念珠,站著阿弥陀佛,坐著阿弥陀佛,躺在床上阿弥陀佛,那不就是最高的禅定嘛!念佛是无上甚深禅。念佛人修的定是「首楞严大定」,不相信你去看《楞严经》,《楞严经》上大势至菩萨修楞严大定的方法,就是一句阿弥陀佛。「都摄六根、净念相继」这是首楞严大定,成佛的大定。这是经上有明文,不是我们随便说的。这一句阿弥陀佛是无上的神咒,是密中之密。
普贤菩萨列在这个地方,后面提到普贤菩萨、普贤法门的地方很多次。才晓得普贤菩萨在华严会上,那个不得了,华严会上龙树菩萨都没有缘分参加,华严会上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包括等觉菩萨在内,还要念阿弥陀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你想想看,这一句阿弥陀佛,岂不是密中之密,神咒里的神咒,无上神咒!大家不晓得这一句阿弥陀佛的好处。这两位菩萨在此地表这个意思。
第三位『弥勒菩萨』,弥勒菩萨是当来下生佛。弥勒菩萨在本经不仅是表法,他还是当机者。释迦牟尼佛把这个法门嘱咐给弥勒菩萨护持,弥勒菩萨将来成佛,一定也讲净土三经,一定劝他的学生们念佛求生净土。有些人发心想修弥勒净土,想亲近弥勒菩萨,这个事情是好事情。弥勒菩萨在欲界第四天兜率天内院,弥勒内院,他现在在那个地方。可是要想到他那里去,没哪么容易,到他那里去要有条件的,什么条件?要修「唯心识定」。弥勒菩萨在佛门里面他是唯识专家,唯识宗是由他老人家传下来的。唯识最主要的一部书《瑜伽师地论》,就是弥勒菩萨造的。此地演培老法师就是专学唯识,他老人家修的是弥勒净土。唯心识定修成了,才能够往生弥勒净土。可是唯心识定非常难修,绝不是普通人能够修得成功的。可是我告诉诸位,要想亲近弥勒菩萨有一条近路,我不修唯心识定也能够亲近他,这就是有个取巧的方法。他那个学校分数很高,咱们考不取,没法子,考不取。可是另外一个方法可以找到他,他老人家天天都要到西方极乐世界去上课,西方极乐世界是佛教大学,唯识教授就是弥勒菩萨,他天天要去那里上课。如果我们到了西方极乐世界,就马上见面了,不但见面,而且跟他平等。「弥勒菩萨,我到你那边去参观参观。」欢迎,我们一道去。手拉手就去了,这个方便。西方净土容易去,弥勒净土不容易去,但是你想去,那不是难事,只要到达西方,可以说十方一切诸佛菩萨的净土你统统都到,这是西方极乐世界无比殊胜之处。
下面,『贤劫中一切菩萨』,贤劫就是我们现在这个大劫,一共有一千尊佛出世,我们释迦牟尼佛是第四尊,弥勒是第五尊,往后还有九百九十五尊佛,现在都是菩萨,就是这「一切菩萨」。这一切菩萨都在会,我们就想到,贤劫千佛没有一尊佛不弘扬净土,没有一尊佛不讲《无量寿经》。由此我们就可以肯定,这一部经是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必修、必弘、必定宣讲的经典,这个经才是真正一切诸佛度众生成佛的第一经。我们这才真正认识,才晓得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讲的一切经,就是整个《大藏经》摆出来,《大藏经》里哪一部经最好?最好的是这部经。如果《大藏经》摆在面前,我一生只准我学一部经,我跟诸位说,我一定抽这部经,我不要别的经。为什么?这个经是一切诸佛所弘扬的第一经。
总而言之,这些上首菩萨、大德们,都是代表一句万德洪名,就是阿弥陀佛称性的大智大德。也就是我们自己自性本具,确实是一切诸佛度生成佛的第一法门。前面这几位代表这个意义。所以,这一章里面教我们对这个经法有个明确的认识。
再看第二章,第二章是第一章的延续,还是属於通序。这一章里面所表的意义尤其殊胜。
【德遵普贤第二】
你看看这个经与普贤菩萨关系多么深,与普贤菩萨关系深,就是与华严深、与密宗深,这个的确是密中之密。
【又贤护等十六正士。所谓善思惟菩萨。慧辩才菩萨。观无住菩萨。神通华菩萨。光英菩萨。宝幢菩萨。智上菩萨。寂根菩萨。信慧菩萨。愿慧菩萨。香象菩萨。宝英菩萨。中住菩萨。制行菩萨。解脱菩萨。而为上首。】
到这里是一小段,这说出十六位菩萨。『正士』是菩萨的别号,通常我们称菩萨称大士,称观音大士,大士称菩萨。正士也是称菩萨。还有开士,开是开悟的开,开士也是称菩萨。『贤护』这十六位菩萨,给诸位说,统统是在家菩萨。前面文殊、普贤、弥勒都是出家的,这个地方讲在家的。在家到底是什么地位的菩萨?菩萨有五十一个阶级,他到底是哪个阶级的菩萨?给诸位说,是最高的阶级,等觉菩萨,这十六位统统是等觉菩萨。他的地位跟观世音、大势至、文殊、普贤是平等的,全是在家菩萨。我们这一看,在家的多,出家的少,这就说明,这个法门度众生成佛的对象是以在家人为主,出家人是附带的。所以大家不要以为,念佛大概出家才会上品上生,在家就没分。那你正好想错了,这个经是专门为在家人讲的。
这里十六个人,『十六』是表法的意思,并不是数目字。《华严经》用十代表圆满,《阿弥陀经》里用七,七重行树、七重罗网,都用七,七代表圆满,密宗以十六代表圆满。所以,处处显示净土法门与密宗关系的密切。学密的人一定要念这部经,他才真正能够透彻了解密宗的奥义;如果对这个经不能够信解,他那个密是靠不住的。黄念祖老居士有本经的注解,这个注解我们送了不少到此地来,这边图书馆有。黄老居士是密宗的金刚上师,他是诺那活佛的传人。可是他老人家在晚年不传密了,他说近代的人,这一代的人已经没有学密的根器。即使学密,他也特别嘱咐有三部经一定要读,第一部就是《无量寿经》,第二部是蕅益大师的《阿弥陀经要解》,第三部是《华严经.普贤行愿品》,这三部经学密的要不读,不可能有成就。这是出自於密宗金刚上师之口。
这十六位菩萨在此地很明显的告诉我们,这部经对於在家同修的教诫,以及在家同修见到这部经才晓得人人成佛有分。所以,学佛不一定要出家,在家一样可以成佛。也可以说,在近代,佛教修行人里面,在家人成就比出家人多,在家人成就比出家人高。还很奇怪的,在家的女众胜过男众。我前面跟诸位说过,现在世界颠倒了,排名的顺序,第一是在家女众,第二是在家男众,第三是出家女众,出家男众排在末后,从前是排在前面,现在顺序整个颠倒,这是真的,不是假的。你只要看看修学往生的人数多少,你就知道。站著走的、坐著走的,我们看到在家的很多,出家的没看到过。出家在晚近一个坐著走的,倓虚老法师是坐著走的。但是倓虚老法师还生病,生了很长时期的病。在家的居士走的,他不生病,他晓得他哪一天走,说走就走了,现在出家人比不上在家人。原因在哪里?从前出家人身心清净,所以他成就比在家人高。现在出家人的身心没有在家人清净。在家人,你家里几个人?父母、夫妻、兄弟、姊妹,算你十个人不得了,你每天操心就操这几个人。可是出家人可不得了,庙愈来愈大,徒子徒孙没有几年就好几百人,再有信徒好几千人,忙得不亦乐乎。操不完的心,管不完的事,他哪里有时间修行!所以,他的成就当然不如在家人了。
我学佛了解这个情形,自己跟自己提出很高的警觉心。所以我出家学佛,抱著三不管,我是三不管的出家人,我将来成就不会输在你们之下。什么三不管?第一个我不管人,第二我不管事,第三我不管钱,三不管我就乐得自在,这个很重要。很多地方都请我做会长,都是挂名的,我跟他讲我不管事,挂个空名可以,要我管事,我决定不干;挂个名无所谓,决定不管事的。因为,管上这个东西就要操心,对於自己将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可以说就没有把握。这是真正的大事,其他的是小事情,其他那是鸡毛蒜皮,不重要的。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这是大事,我们一定要把它认清楚。
这十六位菩萨大部分是他方世界来的。「贤护」是当年出现在印度,是释迦牟尼佛的学生,其余很多是他方世界的。他方世界来的这些在家菩萨,这个含义就很深了,显示著一桩什么事情?告诉我们,十方一切诸佛都弘扬这个法门。他们今天听说释迦牟尼佛也讲这个经,他们很欢喜、高兴,也来看看这个道场。所以知道这个经不仅是释迦牟尼佛讲,尽虚空遍法界一切诸佛都在宣扬。你才晓得这个经的重要性,这个经是一切诸佛之所护念,一切诸佛之所赞叹。其他经典上我们没有见到这种盛况,唯独这部经有。
这些菩萨我简单跟诸位介绍一下。贤护,从名号的意思,就是表如来善护念诸菩萨,《金刚经》上所说的「善付嘱诸菩萨」,就是这个意思。佛常常念菩萨,佛常常保护这些菩萨,我们俗话说保佑。
第二位『善思惟菩萨』,代表「正智明了」。你能够选择这个法门,这是决定正确的智慧。如果不是正确的智慧,这么多法门,你怎么会选择这个法门?选择这个法门不容易,《弥陀经》上说,「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善根要多,福德要多,因缘要有,三个条件统统具足你才会选择这个法门,选择这个法门绝对不是简单的。像我学佛学了这么多年,对这个法门都不能肯定,半信半疑。我跟诸位报告过,一直到我讲《华严经》,讲了十七年的《华严经》,我才相信这个法门,这个法门我相信是好不容易。你们这些同修,一给你说就相信,你们的善根、福德超过我太多了!我没那么简单,搞这么多年才搞相信,真正搞明白,才相信,实在是不容易。我对我自己也非常庆幸,因为有很多在教下的法师,一生都不能相信,那真正可惜!佛的圣教,就是经典,太多了,古人称之为教网,我把它比喻作迷宫。教入进去之后,要想钻出来不容易的事情,会被这些经教迷住。教理涉及愈多,对这个法门愈难相信。你说一个凡夫,一品烦恼也没断,念这一句阿弥陀佛就能往生,还勉强可以相信。一往生就跟等觉菩萨平起平坐,这不能相信,所有一切经上都没有这个说法的。所以这个法门叫难信之法,玄奘大师翻的极难信法,真不容易。诸位能够相信这个法门,那是大善根、大福德因缘,这绝对不是偶然的事情,这是大智慧。
『慧辩才菩萨』,辩才就是四无碍辩才,特别能够宣扬佛法,善说此经。这个经能够讲得人相信,这要靠智慧辩才;没有智慧辩才,虽然讲,不太容易教人相信。『观无住菩萨』,这位菩萨的德号就是《金刚经》上所讲的「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他就是从无住生心建立的名号,这个意思非常之好。第五位是『神通华菩萨』,这位菩萨所代表的是行权方便,所谓大开方便之门,广度众生。第六位是『光英菩萨』,光是光明,英是精华,光明里面的精华,这个太美、太好了,所以代表的是「光明英发」。第七位是『宝幢菩萨』,幢是高显之意,代表的是「智慧殊胜」,如果不是最殊胜的智慧,听了这个法门很难信受。第八位『智上菩萨』,那是无上的妙慧,菩萨德号当中以智慧占得最多,这就说明,这个法门非大智慧不能够信受奉行。『寂根菩萨』表的是六根清净,这是本宗修学的根本。『信慧菩萨』表的是能信这个法门,能信此法。『愿慧菩萨』,有信必定要发愿,如果不发愿往生,虽然有清净信心,我们这一生同样的空过了。所以这个法门是以信愿行为修学的宗旨。『香象菩萨』代表愿力无边,象的力气很大,代表愿力大。『宝英菩萨』代表愿海万德庄严。『中住菩萨』代表的是安住中道,这一句阿弥陀佛,就是中道第一义,昨天跟诸位说过。『制行菩萨』代表持戒念佛。『解脱菩萨』代表断除一切烦恼结缚。
这是十六位菩萨名号含义简单的给诸位介绍出来。下面这句话就非常重要了。
【咸共遵修普贤大士之德。具足无量行愿。安住一切功德法中。】
这一句不仅仅是说前面十六位在家的法身大士,实在是说无量寿会里面所有一切的信众。如果再要把这个意思扩大,十方无量无边诸佛刹土,凡是发愿求生西方净土这些众生,上从等觉菩萨,下到地狱众生,这个法门是九界普度,每一个人都要修『普贤大士之德』。普贤大士之德是什么?就是《华严经》上所讲的十大愿王,这个重要。十大愿王,我们学佛的同修每一位也知道重要,怎么知道重要?你早晚课诵里头都念,一者礼敬诸佛,二者称赞如来,你念就晓得这是重要的事情。但是虽然念,没去照做,这个不行,念了要照做,这个要紧。所以念佛的人一定要修普贤十愿。
这个法门自从夏莲居老居士提倡「净宗学会」,昨天我跟诸位报告过了,以这个组织专修专弘。我在台北华藏净宗学会,我给他们写了个缘起,缘起里面特别提出来法门的依据。这就是一个道场,道场顾名思义要有道,如果没有道,只有场,没有道,不能叫道场。所以,从前中国寺院丛林的确都有它的家风,有它的道风、学风,每一个道场有它独特的道风与学风,所以它能成就。就跟办学校一样,这个学校总有几个科目是很出色的,世界第一的,这个学校才值得大家赞叹。佛教的寺院也是如此。像过去,五台山的学风是《华严经》,它标榜的是《华严经》,等於是华严大学。天下有志於学《华严》的人,都到我家里来,我这里是华严专科大学,这是它的学风。道风是讲修行,他们修行方法是修「法界观」,这是当年清凉大师在世时候,所以人家有它独立的学风、独立的道风。像天台山,智者大师在那边领导的,它的学风是《法华经》,他特别提倡《法华》。天下有志学《法华经》的人都到天台山来,天台山是《法华经》的专科大学。它的道风,就是修行方法是三止三观,它修止观。每一家有它的特色。
我们的「净宗学会」也有特色,我们的学风是净土五经,这是我们修学的理论依据。我们的道风,就是修行方法,依据五经里的教训特别提出的纲领,是《观无量寿经》讲的「三福」。学佛不能没有福报,《弥陀经》上讲得很清楚,「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所以福德很重要,一开头修福,《观经》的三福。「六和」,六和敬,六和敬也是修福。其次,「三学、六度」,三学是戒定慧,六度大家知道,后面是「十大愿王」。所以,我们的道风是五个科目,三福、六和、三学、六度、十大愿王。我们经典有经典的依据,修行有修行的方法,我们这样才能成就,绝对不是盲修瞎练,决定不是乱修乱学。今天学佛的人很多,不能成就的人都是乱的,乱修乱学他怎么会成就?这是毛病之所在。我们今天一定要提倡专修,要专学,要专修。
十大愿王非常重要,这也就是古德把《华严经.普贤行愿品》合在净土三经后面,编成净土五经的道理。可见得净土宗的大德对於这个非常重视,我们现在读的是净土五经。十大愿王在此地略为跟诸位说一说。第一个是「礼敬诸佛」。诸位要知道,你说我们学佛修行,修行跟诸位讲过是修正行为,修正行为要从哪里修起?要从礼敬修起,不但佛法教给我们从礼敬修起,孔老夫子教学,也是从礼敬修起。你看看《礼记》,我们把《礼记》一展开,第一篇第一句话就说「曲礼曰,毋不敬」,毋不敬就是一切恭敬。孔老夫子跟释迦牟尼佛未曾见过面,没有交换意见,没有会谈一次,他们两位教学的方法就一样的。这就是中国人常讲的「英雄所见,大略相同」,孔老夫子的见解跟释迦牟尼佛相同,教学生第一个科目就是教礼敬。
而且他们两个人讲的非常接近,孔老夫子讲「毋不敬」,就是没有一样不恭敬,一切恭敬;十大愿王里面跟我们讲「礼敬诸佛」,诸佛就是一切的意思,佛在《华严经》、《圆觉经》里面告诉我们,「一切众生本来成佛」。你看到十大愿王礼敬诸佛,你看到佛像会拜,你看到人就没有礼貌,你有没有修这条?没修。为什么说没有修?因为你对一切众生没有恭敬。应当怎么修法?对待一切众生像对待佛一样的恭敬,这叫做普贤愿王。普贤法门是平等法、是清净法,如果我们在一切众生要起了差别心,这是佛我要恭敬;那是菩萨,我也要恭敬;这是人,我就不要恭敬;那是坏人,我更不要理他,那就大错特错。一定要用平等心、清净心、恭敬心对人对事对物。为什么连人事物都包括?《华严》上说的,桌子善知识,板凳善知识,就是椅子,椅子善知识,香炉善知识,蜡台善知识,没有一样不是善知识。所以才说「情与无情,同圆种智」,情是有情众生,无情就是物质。有情众生有佛性,佛性是平等的,无情众生有法性,佛性跟法性是一个性,无二无别。所以,情与无情统统成佛,统统是佛,没有一样不是佛。因此,我们对佛菩萨、对一切众生、对一切事、对一切物统统要恭敬,这才叫做礼敬诸佛。可见得这一条不容易修,绝对不是说我修普贤十大愿王,我每天在佛面前磕三个头,普贤菩萨面前磕三个头,我就做到了,那是大大的笑话,那就完全错会了意思。
为什么要修礼敬?诸位要知道,佛与众生的差别,就是佛的自性开发了,自性的智慧功德完全显露。而我们众生自性的大门是关著的,好像宝库,库门是关闭的,没有打开,宝藏在里面透不出来,生佛不同的地方就在此地。除这个之外,一律平等,佛有多少智慧德行,我们也有,我们跟佛没有两样。要如何把我们智慧德能的宝藏的门打开?用什么方法打开?给诸位说,就是礼敬。礼敬是开发我们心地法门宝藏的一把钥匙,你看重不重要!所以,佛不是勉强我们,你一定要怎么恭敬,不是的。恭敬不是对别人有好处,是对自己有好处,把自己本性功德宝藏的法门打开。
孔老夫子知道,他也是用这把钥匙打开宝藏库门,佛知道,也是用礼敬诸佛。我们因为不知道这个事实的真相,所以佛菩萨教我们修礼敬,「我为什么要恭敬他?」好像恭敬与我不相干,而是对人的。殊不知道,恭敬对自己的关系太密切了,对人倒没有什么大关系。因为我恭敬他,他不会破迷开悟,他宝藏的门打不开,可是我的开了,这个道理要晓得。我们自己学佛,没有懂得这个道理之前,我们对人不恭敬,就是对人恭敬也是表面上的,而且有等级、有差别的。这个人值得我恭敬,我恭敬他;不值得,我瞧不起他。以后明白佛法的道理,才知道自己犯了大错误。自己学佛,为什么经都看不懂?智慧没开。智慧为什么不开?没有钥匙开。钥匙就是礼敬,礼敬的钥匙没有,丢掉了。所以,了解事实真相非常重要。
佛法的修学,在我们中国是以四大菩萨来表法,中国大陆有四大名山,你们都去朝山,入了宝山,你们回来,带了什么回来?空手回来,可惜!入宝山怎么可以空手回来?你一定要晓得四大菩萨表法的含义。九华山是地藏菩萨的道场,普陀是观世音菩萨的道场,五台是文殊菩萨的道场,峨嵋是普贤菩萨的道场。四大菩萨代表大乘修学的次第,我们怎样才能入佛门?学,从哪里学起?从地藏学起,地是大地,藏是宝藏,就像矿藏,金矿、银矿都在地底下埋著。我们发现这个地方有金矿,想方法开采,一开采,我们国家都富有了。佛用这个譬喻,地是我们的心地,宝藏就是智慧德能,《华严经》上所说的「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如来智慧德相就是我们心地里面的宝藏。
用什么方法开?《地藏经》里面教给我们的那就是方法。《地藏经》教的是什么东西?孝顺父母,尊敬师长。所以,孝、敬就是开发心地宝藏的钥匙。没有一个佛菩萨不孝顺父母、不尊敬师长,学佛的人不晓得孝顺父母、奉事师长,你这个佛法决定是不得其门而入。你说你有什么修行,那是假的,骗人的。你说我一打坐,我可以离地三尺,可以后面放好多光,可以坐在那个地方好几天不起来,那都是妖魔鬼怪,骗人的。为什么?不孝顺父母、不尊敬师长,这是假的。我晓得,因为你没有钥匙,你没有钥匙你心地宝藏还是闭塞的,没有打开!如果你是孝亲尊师,你这个表演可能是真的,那我对你很尊重,佩服你;否则的话你是假的,骗人的。所以要晓得,孝敬非常重要,我们入佛门,念佛要得一心不乱,要得功夫成片,要往生决定有把握,要从孝敬修起。这是告诉你从哪里下手,最初的第一步要学地藏菩萨。
第二,再升一级就是观世音菩萨,大慈大悲,把孝敬,从孝敬父母推广到一切众生,就是大慈大悲。我要孝顺一切众生的父母,我要尊敬一切众生的师长,这就变成观世音菩萨。佛法是这样学法的。观音有三部经,地藏也有三部经。在第三个阶段,就是学文殊菩萨的智慧。大慈大悲要依理智,不能依感情,你的慈悲才是清净、平等的。如果感情的慈悲,心不清净,心不平等,与心性不能相应。最后一个阶段,就是把孝敬、慈悲、智慧应用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在处事待人接物之处,那就是普贤菩萨,普贤菩萨代表实践、代表实行。
这四个菩萨代表佛法的四个阶段。所以,你不能把菩萨当作神看待,那错了。你依照这个方法修学,这就是菩萨加持你,这就是菩萨保佑你。我从前不晓得,不知道孝敬、不知道慈悲、不晓得理智、不知道要用在生活上,现在统统知道了。这是佛菩萨加持我们,这是佛菩萨保佑我们。我们在佛法里面所求的就是这些东西,大家一定要知道。
佛法的教育非常殊胜。寺院是学校,还是佛教的博物馆,它是博物馆跟学校合并起来,非常之美,现代所谓教学艺术化。我们一进到佛堂,见到很多佛菩萨形像,佛菩萨形像都是表法的。正规的道场,寺院的建筑,一进山门第一个接触的是天王殿。天王殿里面供奉的是弥勒菩萨、四大天王,我们这边有四大天王,在上面,供到上面去了。供在那里也好,大家一看也就能见到,不过还不太显目,但是弥勒菩萨供在那里是决定正确的,这就是你入佛门上第一堂课。一进寺院里面,我们第一个所见到的就是弥勒菩萨,你从老远看到,他坐在门当中,面对著门外,老远看到,头一个就看到他。他代表什么?就是代表礼敬。你看笑面迎人,很有礼貌,不是扳著面孔,很生气的样子,他很欢喜,欢迎你进来。弥勒菩萨在中国特别塑造的是布袋和尚像,这个意义更深,布袋和尚肚皮很大,代表能够包容。他所表的是「生平等心,成喜悦相」,这就是告诉你,你想入佛门来,什么资格才能入佛门?入佛门的人一定心要平等,要有度量,要能够包容,要欢喜,对待任何一个人有礼貌,以欢喜心、清净心待人接物。他教我们这个,弥勒菩萨坐在那里是给我们说法的,给我们上课的。你要懂得这个意思。
四大天王是护法神,护谁的法?是不是护这个道场?不是,是护我们。我们一见到他,想到他的教训,我们明了,护持我们自己。护持你身心健康,护持你家庭兴旺,护持你事业顺利,护持这些。怎么护持法?东方天王,手上拿著琵琶的,东方持国天王,他教我们的是负责尽职。我们在家庭、在社会上我们有责任,我们能够把我们责任尽到,这就是护持,我们把我们的工作做好,他教我们这个。尽忠职守、负责尽职,他教给我们这些。南方天王,手上拿宝剑的,剑代表智慧,慧剑。增长代表进步,天天要求进步,不进步就落伍。他代表的是日新又新,天天要求进步。我样样都做得很好了,不求改进、不求进步,这个错误。智慧要进步、技术要进步、能力要进步,你的生活水准也要进步,他表这个意思。西方天王,手上拿著一条龙的,也有拿著一条蛇的,广目天王。北方天王,手上拿伞的,多闻天王。这两位天王是教我们学习的方法,一位教我们多看、多听。博学多闻,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我们的智慧德能才会增长,才能改进我们的事业,改进我们的生活,改进我们的社会。
这个像塑在这个地方是说法的,是给我们上课的。现在很多人迷惑颠倒,跑到那里烧香、磕头、拜拜、许愿,菩萨你保佑我平安。菩萨也听不到,他怎么能保佑?是你自己搞错了,你自己在欺骗自已。你要明白这个意思,你能照这个意思去做,那真的保佑你了。
同修们一定要晓得,佛教里头没有迷信,佛菩萨形像塑在这里,时时刻刻提醒自己,想想自己跟他表的意思一样不一样?不一样,赶紧改正过来,这叫修行,修行是修正自己的思想、见解、行为。他是一个标本,放在那里提醒我,使我知道修正自己的过失,是这个意思。我们每天对他礼拜,那就是礼敬诸佛的意思,为什么?我很感谢他,他提醒我;不提醒我,我忘掉了。所以供养佛像,天天去礼拜是感谢他,我对一个形像都感谢,我对人当然更感谢。这种恭敬之心就能发扬光大,这是性德显露,开发自性。不能迷信,迷信是错误的。
至於我看到习俗讲佛像开光,我今天给你讲的弥勒菩萨、四大天王的意思,就是给它开了光。诸位对於开光要有个正确的认识,开光是佛像造好之后,启用典礼,一定要把供养佛像真正意义说出来,是利用佛菩萨形像开发我们自性光明,而不是人替佛菩萨开光。人要替佛菩萨开光,我替他开了就灵,不开就不灵,你们从今以后拜我好了,何必拜佛菩萨,我比他还行。这个有罪过,大错特错。是说明佛菩萨形像的意义,我们一见他,就开我们自己的心光。譬如我们一见弥勒菩萨,我们就不生气,我们跟这个人过不去、跟那个人过不去,一看到弥勒菩萨,我应该要学他,肚皮大一点,要包容,是他开我的光。像四大天王,你明白这个意思了,教我负责尽职,教我天天求进步,教我要博学多闻,启发我们自己,常常叫我们自己不要忘掉。所以说,佛菩萨形像统统是开发我们自性光明的,而不是我们替他开光。人哪有资格替佛菩萨开光?没这个道理。现在很多人搞错了,你家里供个佛像,说要不请一位法师来开光就不灵,迷惑颠倒,可惜!
他开光的时候是不是把这个意义给你说清楚、说明白?如果把这个意思统统讲明白、讲清楚,这个佛菩萨形像就全都开了光,你明白了。你家里供的佛菩萨,知道我供的是什么意思,知道我为什么要供养他,这里头没有迷信。亲戚朋友到你家里去,看你家里供佛像,你为什么供这个?你能够说一篇道理给他听,他听了佩服,他尊敬你,他家里也会去供。供养佛菩萨的功德很大,一定要晓得,最重要的意义就是礼敬诸佛的意思,时时刻刻提醒我们,对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清净、平等、恭敬心的启发,这是比什么都重要的。
「普贤大士之德」,十条里面只介绍了一条,明天再跟诸位介绍下面九条,都很重要,不可以不晓得。
请掀开经本第九面,从第一行看起:
【法会圣众第一】
从今天起,我们就正式讲经文。这部经前面曾经跟诸位介绍过,是会集本,也就是五种原译本重新校对、重新编辑而成的。这个本子的好处是每个字、每一句都是原译本里面的文字,夏莲居居士自己没有更换一个字。所以这个本子比以往三家节会本要殊胜得多。正因为如此,梅光羲老居士称这个本子是《无量寿经》九种本子里面最好的一本,是值得我们信赖的,值得我们依教修行的。诸位将来看过九种原本,你就能够知道它的好处。
现在我们看经文,『法会圣众第一』。佛经的体例都有三分,所谓是序分、正宗分、流通分。星洲这个地方佛法相当的兴盛,许多法师、大德在此地讲过很多的经典,像这些佛学常识相信大家都知道。不过在本经,序分很长,夏莲居大士会集本经,将经文分为四十八章。这个分法也是取阿弥陀佛四十八愿普度众生的意思,所以将经文分做四十八章。每一章他都标一个题目,像第一章他标的是「法会圣众」,次序上这是排在第一,使我们读诵经文格外的显目,格外的亲切。本经的序文一共占了三章,所以序文很长,不像其他经典的序文多半是很简短的。前面两章是属於通序,第三章是属於别序,到第四章才是正宗分。现在我们先来看通序,通序里面的第一部分。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耆闍崛山中。与大比丘众万二千人俱。】
这一部分就是讲的六种成就,六种成就第一个是信成就,『如是』是信成就,『我闻』是闻成就,『一时』是时成就,『佛』是主成就,『在王舍城,耆闍崛山中』是处成就,『与大比丘众万二千人俱』是众成就。这是六种成就具足,正像开会会议记录一样。
六种成就在顺序上,第一个是「信」。信是入佛法的第一个条件,不信就没办法入佛门,可见得信非常重要。这个信,跟其他宗教的信不相同,其他宗教的信是强迫我们相信,像信主、信耶稣,不信不行的,一定要相信,没有理由好说的。佛法讲信是跟你讲道理,因为你不信你就不肯来学,你信佛法好,对我们自己有利益,我们才肯发心来学习。所以,信是有条件的,什么条件?我们晓得释迦牟尼佛是个好人,不是坏人,他不会骗人,不会骗人的人我们就可以相信他。佛教我们不妄语,五戒里就有不妄语,佛自己当然不会打妄语。何况佛在《金刚经》上说得很清楚,如来是「真语者」,真就不假;「实语者」,实就不虚;「如语者」,如是恰到好处,有什么说什么,不增加一点,也不缺少一点,这个才叫如语;又说是「不妄语者、不诳语者」,不妄语是不说假话,不诳语是不过分、不夸张。所以,如来是五语者,我们应当要相信他。
「如是」就是指这部经,因为佛当年在世讲经说法,并没有把它写成讲义,没有。佛只是说,说过就算了。经典怎么来的?是释迦牟尼佛灭度之后,弟子们发心把它重新记录下来,这个就不简单。佛说法四十九年,说了这么多佛法,谁有能力把它事后记录下来?不是当时记录的,是事后记录的。佛弟子当中有一位阿难尊者,我们经上会提到他,这个人非常聪明,记忆力很好。他的头脑差不多就像我们现在的录音机一样,他听过一遍永远不会忘记,他有这个本事,这是个特殊能力的人,一般人做不到。佛灭度之后,同学们就把他推举出来,因为他记忆力好,听一次不会忘记,希望他把佛陀四十九年所讲的经重复讲一遍,请他复讲。他在复讲的时候,大家就笔记,把它记录下来,这样就成为经典。所以,经典是阿难尊者集结的。因此,在集结经文前面,他就加上这句话,「如是我闻」。「如是」就是指这部经典,「我」就是阿难尊者自称,是我亲自听佛说的,这说明不是传闻,这决定靠得住。
阿难有没有会把佛的话记错?这是我们很关心的事情,如果他老人家记错了、传错了,我们也就错学了,那就冤枉了。好在当年集结经典的时候,规矩非常严格。同学五百人,五百阿罗汉,都是证阿罗汉果的人参加这个大会,就是集结经典的大会。阿难把佛的经重复说一遍,这些阿罗汉当时都曾经在座听释迦牟尼佛讲,这五百个人给我们做证明。如果阿难所复讲的有一句话讲错了,这五百个人当中只要有一个人提出意见,「阿难尊者,这句话好像我没有听佛这么说」,这句话就要删掉,不能记下来。不像现在是少数服从多数,多数通过就可以。那五百个人有一个人不通过就不行,必须所复讲的这五百个人各个都同意、都承认,这才能够记录下来。所以,经典可靠性是非常之大,也可以说阿难决定没有说错,错一个字、错一句都不会通过,这是当年集结时候非常之谨慎。所以,开头这四个字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这六种成就也是释迦牟尼佛嘱咐的、交代的。佛灭度的时候,阿难尊者只证初果,见惑虽然断了,思惑没有断,思惑就是贪瞋痴慢没有断,换句话说,感情还很重。阿难是很富於感情的人,释迦牟尼佛灭度,他在旁边痛哭流涕,佛走了,舍不得。这一哭当然心就乱了,阿[少/兔]楼驮尊者就告诉他,你是佛的侍者,你是佛的传法人,佛现在要走了,有些重要的事情你还不赶快请教佛的开导,你怎么可以在此地哭哭啼啼的?阿难就说,我现在因为很悲哀,我心都乱掉了,问什么都不知道,你叫我问什么?阿[少/兔]楼驮就教给他四桩事情,有四个问题一定要问。他说佛在的时候,我们都以佛为老师,佛不在了我们以谁为老师?这个问题很严重。佛要不指定一个继承人,我们以谁为老师?这个事情重要。第二个问题,佛在的时候,我们大家跟佛在一起住,佛到哪里我们都跟到哪里;佛不在了,我们跟谁住?我们依谁住?第三个问题就是恶比丘,当然同学当中有些顽皮的,调皮捣蛋的,恶比丘。佛在世的时候,佛教诫他,佛不在世,我们谁能管得了?我们对这些人怎么办?第四个问题,将来集结经典,经典开头应该怎么写法?就问四个问题。
阿难就觉悟到了,赶紧请教释迦牟尼佛。佛就告诉他,第一个问题,答覆他,「以戒为师」。佛在世的时候,我们以佛为老师;佛不在世,能够遵守佛的戒律就等於佛在世没有两样,所以就留了这句话,以戒为师,以戒律为老师。第二个问题,依谁住?佛在世依佛住,佛不在世,我们跟谁一块住?佛就说了,「依四念处住」,就是三十七道品里面的第一科四念处。第三个问题,就是遇到恶性的比丘我们怎么办?佛就说了,「默摈」。默摈是什么意思?就是孔老夫子所说的敬而远之,我们对他恭敬,不要理他就好了,用这个方法,对於恶人是敬而远之。最后一个问题,就是一切经的开头怎么写法?佛就教他,写「如是我闻,一时佛在什么地方,与哪些人在一起」,开头要这个写法。所以,佛的经典一开头都是用这六种成就,六种成就是遵照释迦牟尼佛的嘱咐而写的。这是简单把这段文字的来由给诸位叙述出来。
经上的「一时」,为什么不把年月日写出来?阿难头脑既然那么好,当然哪一年哪一月哪一天讲的,他一定知道,为什么含糊笼统说个一时?我在最初学佛看佛经,就对这个一时很不服气,认为阿难尊者太马虎了,应当把年月日都写出来。古人也有解释,说印度在当时没统一,印度一直到现在也没统一,它那个时候小国家很多,每个地方用的历法不相同,所以记载就很不方便。我听这种解释,我觉得太勉强。历法不相同也没关系,不管是哪个地方的历法,我们现在中国用阴历、用阳历、用回教历都可以,你都写出来,我们可以考证,为什么含糊笼统写个一时?到后来经念多了才明了,这个「一时」比记载年月日高明。为什么?因为时间是个抽象的概念,不是真实的,佛讲「一时」,这个字是活活泼泼的,换句话说,我们有分。如果记载年月日时,那已经过去了,过去我们没分,缘没有了。
像天台宗,天台智者大师,这个人是中国佛教史上非常了不起的一位高僧。他出生在隋朝,圆寂在唐朝时候,隋唐时候的人。天台宗就是他建立的,是智者大师建立的。他老人家当年念《法华经》,念到「药王菩萨本事品」,他入了定,念经念入定。定中他老人家跑到印度灵鹫山去了,定中去的,去了灵鹫山。释迦牟尼佛还在那里讲《法华经》,他还在那里听了一座。回来出了定,就告诉别人,灵山会上释迦牟尼佛讲《法华经》还没有散会,还在讲,我刚才去听了一座回来。这个一时,妙就妙在这里。
一是什么?一就是定,我们这个心一切妄念都没有了,这叫一,一心不乱。换句话说,你什么时候真正修到一心,释迦牟尼佛讲经法会统统没有散,时光倒流,你可以回去参加,这个妙!才晓得佛用一时,用意很深。学佛没有别的,就是学个一,禅宗说得很好,「识得一,万事毕」,这个一你要是真正明白了,什么事都解决了,什么事也没有了。《华严》讲一真法界,《维摩》讲不二法门,不二就是一,净土宗讲得最直截了当,一心不乱。可见得这个一里面的意思很深,非常之妙。如果就净土宗来讲,这个一要三资粮具足,修净土三个条件,三个条件统统具足,这就是一,这就是一时。三资粮就是《阿弥陀经》上所讲的「信、愿、行」,我对这个法门深信不疑,我真正发心愿生西方,一天到晚这一句阿弥陀佛不断。你能够把这三个条件做到,这就是一时,你能够与本师、与阿弥陀佛、与一切诸佛感应道交,真正不可思议!
「佛」是教主,就是说法主,这个经是他说的。在哪里说的?「在王舍城,耆闍崛山中」。现在此地到印度很方便,这个圣迹还在,就是灵鹫山,印度的灵鹫山。佛在这个地方讲过许多重要的经典,像《法华经》就是在这个地方说的,本经也是在同一个处所说的。
「与大比丘众万二千人俱」,这一句希望大家要注意,为什么?我们通常看许多经典上,佛的听众都是「与大比丘千二百五十人俱」,一千二百五十人。这个经上忽然多了,一万二千人俱,增加了十倍,一千二百五十人,这里是一万两千人,这里面用意就很深,说明这个法会因缘殊胜、听众特多,跟《法华经》一样。《法华经》一打开,也是「与大比丘众万二千人俱」,从这一段看,本经跟《法华经》相同,是一乘圆教。下面这是赞叹大比丘的德行:
【一切大圣。神通已达。】
这赞叹的话虽然是两句,这两句话意思非常之深。『一切』就是指前面讲的一万二千人。如果广义的说,除了比丘众之外,还有菩萨众,还有人天大众,还有他方来的这些菩萨、天人众等,可以说这个「一切」全部都包括了。
『大圣』就不是普通的比丘,普通的比丘是小乘,小乘纵然证得阿罗汉也叫做小圣,不能叫大圣。大圣是对谁的称呼?对菩萨的称呼。而且菩萨他不是普通菩萨,我们常常念「菩萨摩诃萨」,菩萨不够称大圣,摩诃萨才是大圣。什么样的菩萨称摩诃萨?经上讲三贤十圣,三贤是菩萨,十圣才是摩诃萨,才是大圣。由此可知,十圣就是地上菩萨,从初地到等觉这十一个位次叫十一地,称之为大圣。由此可知,这些人都是大菩萨来示现的,不是真正的比丘,也不是真正的阿罗汉。他们好像是来唱戏的,扮演这个角色,实际上他的地位高得太多了,从这一句我们就晓得。『神通已达』,这一句后面讲得很多,后面有详细的说明,智慧神通都已经到通达无碍的境界。这是略赞。
下面是列出几位上首,列上首的意思是有表法的用意。我们在五种原本里面所看到,举列的上首人很多,莲大师会集的时候,这一段省略了很多,他编得非常之好,他的确把表法里面的精要掌握住了。
【其名曰。尊者憍陈如。尊者舍利弗。尊者大目犍连。尊者迦叶。尊者阿难等。而为上首。】
上首里面第一位,『其名曰,尊者憍陈如』。你们诸位大概也看过很多佛经,有没有在一般佛经上一打开有憍陈如这个名字?没见过,没见过有憍陈如这个人。此地忽然把憍陈如,不但憍陈如这个人在,还摆在第一个,这个用意非常之深。诸位要晓得,憍陈如尊者是释迦牟尼佛示现成佛,在鹿野苑所度的五比丘中,第一个证阿罗汉的,所以他是佛的证果弟子里的第一弟子。这个人是什么人?就是《金刚经》上讲的歌利王。《金刚经》上有个故事,其实那个故事详细的在《涅盘经》里面,说得详细。释迦牟尼佛往昔修菩萨道,修忍辱波罗蜜,作忍辱仙人,遇到歌利王,歌利是梵语,翻成我们中国意思就是暴君。他把忍辱仙人用刀一片一片把肉割下来,凌迟处死。所以,忍辱仙人就发了个愿,将来我成佛,第一个度你。释迦牟尼佛成佛之后,第一个度的是憍陈如,憍陈如就是从前的歌利王,释迦牟尼佛就是那时候的忍辱仙人,他们过去的因缘很深。释迦牟尼佛讲话算话,没有妄语,果然第一个度他。他是代表第一得度。
把这个人放在经里上首大众的第一个,就是告诉我们,这部经是佛讲一切经,讲度众生、成佛道这是第一经。依照这个经典修行,你就是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第一个得度成佛的弟子,这多重要。你看《华严经》上都没有他,换句话说,《华严经》都不是第一得度成佛的经典。这个用意太深了,这是表第一经,第一得度,依照这个经典修行,第一成佛。
第二位是『尊者舍利弗』,第三位是『尊者大目犍连』。这两位尊者很多经上都有他们,大小乘经典我们看了都有这两个人。舍利弗是代表智慧第一,目犍连代表神通第一。佛知道芸芸众生哪一个不想求智慧?哪一个不想学神通?你要学智慧,要到佛门里来学;你要学神通,还是要到佛门来学。再告诉诸位,神通、智慧要到佛的经典里面来学,离开经典就不太可靠了。
佛法从释迦牟尼佛那时候起,一代一代传到今天,现在是末法时期,传久了就变质了,这是一般人都知道的事实,传久会变质。尤其是被妖魔鬼怪利用,就变成假佛教。这个事情,世尊当年在世的时候,魔王波旬看到释迦牟尼佛度了不少人,心里面就不太舒服,他也来见释迦牟尼佛,就请释迦牟尼佛赶快入般涅盘。我们一般人都是请佛住世,不要走。魔王看到,你度众生度了这么多,可以了,赶快可以入般涅盘了。佛就答应他,佛很慈悲就答应他。魔王就告诉他说,等你灭度之后,我要破坏你的佛法。世尊就笑笑说,我的佛法是真理,真理决定不能破坏。魔王说,到你末法时期,我派我的魔子魔孙统统出家,都披上袈裟做你佛门弟子,来破坏佛法。佛一听这个话,一句话不说,流眼泪。所谓「譬如师子虫,还噬师子肉」,《楞严经》上说得很好,末法时期,「邪师说法如恒河沙」,这么多。邪师从哪里来的?魔子魔孙统统都出家,都披上袈裟,都拿著佛经来说佛法,所说的都是假的,都不是真的,都是骗人的,这是魔王的子孙。所以,现在佛教的道场都被魔王子孙占领了,真正想学佛的人都被他赶出去,赶到外面去流浪。这是诸位一定要知道的。
佛在经上告诉我们,给后世人一个修学的标准,叫做「四依法」。四依法第一个是「依法不依人」。法是什么?经典。所说的话,经典上都有依据的,这我们可以相信;如果他所讲的,经典上没有依据,我们就可以不必采信。今天很多人学佛观念错误,他是依人不依法,他不相信经典,相信那个法师所说的话,这个糟糕,这违背了圣教。
第二是「依义不依语」,语是言语,记录下来的就是文字。佛教给我们,你要依据佛在经典里面所讲的道理,不必斤斤执著文字,死在文字之下,这是错误的,你要懂得文字之外的意义,这个重要。
第三教给我们,「依了义不依不了义」。了义跟不了义是有比较的,譬如我们今天讲五乘佛法,最下面是讲人乘,修这个法门来生还得人身,不会失掉人身。但是人乘要比天乘,人就是不了义,天比我们高;天乘要是比阿罗汉、比声闻,天就是不了义,阿罗汉是了义;阿罗汉要比菩萨,阿罗汉是不了义,菩萨是了义;菩萨要比佛,佛是了义,菩萨是不了义。所以「依了义不依不了义」这里面有很多层次。究竟了义,给诸位说就是这部经,怎么晓得它是究竟了义、第一了义?因为憍陈如在此地,他代表第一得度、第一成佛,我们就肯定,这部经在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经里面,是第一了义。依照这部经典,你一生当中一定可以往生不退成佛,都是一生办到,确实是当生成就的佛法。
四依法里头最后一句非常重要,教我们「依智不依识」。佛大概晓得末法时期众生感情很重,智是理智,识就是感情。你头脑要清楚,你要理智,不要感情作用,感情作用决定坏事。现在多少人学佛,为什么学佛?感情学佛,这不得了!佛法讲理智,不讲感情。我们依照四依法,虽然在末法时期,虽然邪师说法如恒河沙,我们也不会迷失方向,也不会走错路。所以我劝诸位,你们要想学智慧、要想学神通,要到经典里面来学,不要去找那些人学;找人学恐怕会上当,会被人欺骗,你依照经典来修学决定不会错。这个经上,舍利弗代表智慧,目犍连代表神通。
第四位是『尊者迦叶』,第五位是『尊者阿难』。摩诃迦叶是禅宗的初祖,释迦牟尼佛拈花微笑,把禅宗传给摩诃迦叶,迦叶尊者是禅宗第一代的祖师,所以他代表禅宗。达摩祖师到中国来,达摩祖师在印度是第二十八代,第二十八代到我们中国来,是中国禅宗的初祖,他代表禅宗。阿难尊者,刚才说过了,他是佛经的集结人,他的记忆力最好,他代表教下。我们中国人讲的宗门、教下。这个意思就是很显然的告诉我们,宗门教下统统是以净土为归宿。你看《禅门日诵》,不要说别的,禅宗的课诵本《禅门日诵》,禅宗里面晚课念《阿弥陀经》,念佛号回向。禅宗的大德临终时候都念佛求生净土,这是宗门。教下包括的就多了,除了禅宗之外,其余九个宗派都叫做教下。宗门、教下统统都是以净土为归宿,它表这个意思。
所以莲大师举出这五个人,意思就非常的圆满,显示出这部经、这个法门的重要性。底下则是大乘菩萨众。
【又有普贤菩萨。文殊师利菩萨。弥勒菩萨。及贤劫中一切菩萨。皆来集会。】
在前面讲到「万二千人」跟诸位提示过,本经不异於《法华经》,跟《法华经》是同一个地方讲的,同样多的听众。现在在此地看到普贤跟文殊,又联想到本经同於《华严》,无异於《华严》。因为《华严经》这两位菩萨是上首,普贤是华严长子,文殊是华严庶男。这部经前面也是列这两位菩萨,不仅代表《华严》的精华、《华严》的精髓是这部经,同时还有更深的意思,代表什么?『普贤菩萨』代表净土宗跟密宗是一不是二,怎么知道?他是密宗的祖师,第一个祖师。你要晓得密宗是怎么传下来的?龙树菩萨,这在中国佛教是一位了不起的大圣人,他开铁塔,见到金刚萨埵,金刚萨埵菩萨也叫做金刚手菩萨,把密法传给龙树菩萨,是龙树菩萨传下来的。所以,金刚萨埵是密宗第一代的祖师,他是谁?普贤菩萨的化身。密是谁传的?普贤菩萨传的。普贤菩萨在华严会上,十大愿王导归极乐,所以密宗最后的归宿也是求生西方净土。菩萨在此地代表净密不二。『文殊菩萨』代表禅宗,是禅净不二。
所以,这两位菩萨在此地,实在讲是代表禅宗、密宗、净土宗是一而三、三而一,殊途同归。在这三个法门里面,都是同一个方向、同一个目标,但是难易不相同,这个诸位要知道。禅的根机难得,那是要真正上上根的人才能够修学,中下根人没分。你们想想达摩祖师到中国来传法,诸位都知道,在少林寺面壁九年才等到一个学生,慧可,才有资格传授。你们想想,你们学禅的有慧可这种天赋吗?太难了!六祖大师算是法缘最殊胜,因缘成熟了,跟他学的人有几万人,真正学成的四十三个人。他老人家在曹溪传禅宗三十七年,几万人跟他学,成就的只有四十三个。我们要知道,那是空前绝后,六祖之前没有这种胜况,六祖以后也没这个胜况。所以禅不容易,相当之难。一定要自己断见思烦恼、断尘沙烦恼,至少还要破一品无明,你才能大彻大悟、明心见性。如果现在脑袋里头,那个脑浆就像浆糊一样乱七八糟,哪有资格学禅!没资格,那种禅是口头禅,口头禅我也会说,我说得比那些人还好,没用,不管用,诸位要知道。
密宗,密宗里头因为跟鬼神非常接近,密宗所念的那些咒多半都是鬼神的名号,它跟那些鬼神关系太接近。如果你自己心不清净,你把这个鬼神找来,他瞧不起你,为什么?你心不清净。瞧不起你,他就要来捉弄你,他就会跟你开玩笑,这个事情就麻烦大了!如果你心地真正清净,他尊敬你,他来护持你,他来护你法;你心不清净,他会跟你开玩笑,会找你麻烦。所以我们往往看到很多学密的,在中国、在外国我看到很多,很好的年轻人,教育程度受得也不错,有很多大学毕业,得到博士学位的都有。学佛学个一、两年他证果了,证什么果?证精神病的果,跑到精神病院去了。西医看了说精神分裂,我们中国人讲人疯了,变成神经病。这是什么?魔障!他不学没事情,一学学成这个样子,非常可怜。如果他不认真的学,去玩玩,没事;认真学,非常危险。
尤其现在学密,多半用神通这些奇奇怪怪的事情来做号召。有没有?他放光,离地三尺,给诸位说真有,不是没有,确实是有。可是这些东西你仔细想想,他放光,我不放光,他离地三尺,我也不能离地三尺,有什么好处?这个是要知道。何况这些小小神通,妖魔鬼怪都有,不足为奇,有什么好奇怪的,往往我们就受他的骗。大家要晓得,佛教最容易被这些妖魔鬼怪利用的,两个宗派,就是密宗跟禅宗,换句话说,这两宗他们非常容易渗透进去。现在有很多人学密,来给我说,我首先问他,你学的是佛密,还是魔密,还是妖密,还是鬼密?我都要问清楚你学的是哪一种密。现在是妖魔鬼怪之密占绝大多数,佛密占的太少了,真是凤毛麟角,这个要搞清楚。否则的话,你上了妖魔鬼怪的当,你以后后悔来不及,这是要注意的。教下不容易被渗透,为什么原因?因为教下要依据经典。妖魔鬼怪不会讲经说法,他会讲经说法,他就是佛菩萨,他就不是妖魔鬼怪。他总不用正规的方法来教导,搞些邪门歪道来骗人、来诱惑人,这个是魔与佛不难辨别之处,诸位要是稍为留意,你就晓得。
如果诸位深入这部经典,这部经典经义真正通达,你对於佛教各宗各派的经义都能体会,都能够觉悟到,然后才真正明了念佛的殊胜。这一句佛号是无上甚深的禅定,大家学禅,不知道无上甚深禅是这一句「南无阿弥陀佛」。为什么?最高的禅定不要打坐,盘腿面壁打坐是幼稚园的禅定,是初学的。真正的禅定,六祖《坛经》上说,什么叫禅?「外不著相」叫做禅;什么叫定?「内不动心」叫定。禅定是这个解释,外不著相,内不动心。大家知道六祖在黄梅五祖那里开悟,是用《金刚经》印心的,所以他老人家禅定的定义是从《金刚经》上来的。《金刚经》上有两句话说,「不取於相,如如不动」,六祖讲的禅定就是这两句话,外面不著相,内里面不动心,行住坐卧都是禅,这是最高级的禅定。我们念佛人拿著一串念珠,站著阿弥陀佛,坐著阿弥陀佛,躺在床上阿弥陀佛,那不就是最高的禅定嘛!念佛是无上甚深禅。念佛人修的定是「首楞严大定」,不相信你去看《楞严经》,《楞严经》上大势至菩萨修楞严大定的方法,就是一句阿弥陀佛。「都摄六根、净念相继」这是首楞严大定,成佛的大定。这是经上有明文,不是我们随便说的。这一句阿弥陀佛是无上的神咒,是密中之密。
普贤菩萨列在这个地方,后面提到普贤菩萨、普贤法门的地方很多次。才晓得普贤菩萨在华严会上,那个不得了,华严会上龙树菩萨都没有缘分参加,华严会上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包括等觉菩萨在内,还要念阿弥陀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你想想看,这一句阿弥陀佛,岂不是密中之密,神咒里的神咒,无上神咒!大家不晓得这一句阿弥陀佛的好处。这两位菩萨在此地表这个意思。
第三位『弥勒菩萨』,弥勒菩萨是当来下生佛。弥勒菩萨在本经不仅是表法,他还是当机者。释迦牟尼佛把这个法门嘱咐给弥勒菩萨护持,弥勒菩萨将来成佛,一定也讲净土三经,一定劝他的学生们念佛求生净土。有些人发心想修弥勒净土,想亲近弥勒菩萨,这个事情是好事情。弥勒菩萨在欲界第四天兜率天内院,弥勒内院,他现在在那个地方。可是要想到他那里去,没哪么容易,到他那里去要有条件的,什么条件?要修「唯心识定」。弥勒菩萨在佛门里面他是唯识专家,唯识宗是由他老人家传下来的。唯识最主要的一部书《瑜伽师地论》,就是弥勒菩萨造的。此地演培老法师就是专学唯识,他老人家修的是弥勒净土。唯心识定修成了,才能够往生弥勒净土。可是唯心识定非常难修,绝不是普通人能够修得成功的。可是我告诉诸位,要想亲近弥勒菩萨有一条近路,我不修唯心识定也能够亲近他,这就是有个取巧的方法。他那个学校分数很高,咱们考不取,没法子,考不取。可是另外一个方法可以找到他,他老人家天天都要到西方极乐世界去上课,西方极乐世界是佛教大学,唯识教授就是弥勒菩萨,他天天要去那里上课。如果我们到了西方极乐世界,就马上见面了,不但见面,而且跟他平等。「弥勒菩萨,我到你那边去参观参观。」欢迎,我们一道去。手拉手就去了,这个方便。西方净土容易去,弥勒净土不容易去,但是你想去,那不是难事,只要到达西方,可以说十方一切诸佛菩萨的净土你统统都到,这是西方极乐世界无比殊胜之处。
下面,『贤劫中一切菩萨』,贤劫就是我们现在这个大劫,一共有一千尊佛出世,我们释迦牟尼佛是第四尊,弥勒是第五尊,往后还有九百九十五尊佛,现在都是菩萨,就是这「一切菩萨」。这一切菩萨都在会,我们就想到,贤劫千佛没有一尊佛不弘扬净土,没有一尊佛不讲《无量寿经》。由此我们就可以肯定,这一部经是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必修、必弘、必定宣讲的经典,这个经才是真正一切诸佛度众生成佛的第一经。我们这才真正认识,才晓得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讲的一切经,就是整个《大藏经》摆出来,《大藏经》里哪一部经最好?最好的是这部经。如果《大藏经》摆在面前,我一生只准我学一部经,我跟诸位说,我一定抽这部经,我不要别的经。为什么?这个经是一切诸佛所弘扬的第一经。
总而言之,这些上首菩萨、大德们,都是代表一句万德洪名,就是阿弥陀佛称性的大智大德。也就是我们自己自性本具,确实是一切诸佛度生成佛的第一法门。前面这几位代表这个意义。所以,这一章里面教我们对这个经法有个明确的认识。
再看第二章,第二章是第一章的延续,还是属於通序。这一章里面所表的意义尤其殊胜。
【德遵普贤第二】
你看看这个经与普贤菩萨关系多么深,与普贤菩萨关系深,就是与华严深、与密宗深,这个的确是密中之密。
【又贤护等十六正士。所谓善思惟菩萨。慧辩才菩萨。观无住菩萨。神通华菩萨。光英菩萨。宝幢菩萨。智上菩萨。寂根菩萨。信慧菩萨。愿慧菩萨。香象菩萨。宝英菩萨。中住菩萨。制行菩萨。解脱菩萨。而为上首。】
到这里是一小段,这说出十六位菩萨。『正士』是菩萨的别号,通常我们称菩萨称大士,称观音大士,大士称菩萨。正士也是称菩萨。还有开士,开是开悟的开,开士也是称菩萨。『贤护』这十六位菩萨,给诸位说,统统是在家菩萨。前面文殊、普贤、弥勒都是出家的,这个地方讲在家的。在家到底是什么地位的菩萨?菩萨有五十一个阶级,他到底是哪个阶级的菩萨?给诸位说,是最高的阶级,等觉菩萨,这十六位统统是等觉菩萨。他的地位跟观世音、大势至、文殊、普贤是平等的,全是在家菩萨。我们这一看,在家的多,出家的少,这就说明,这个法门度众生成佛的对象是以在家人为主,出家人是附带的。所以大家不要以为,念佛大概出家才会上品上生,在家就没分。那你正好想错了,这个经是专门为在家人讲的。
这里十六个人,『十六』是表法的意思,并不是数目字。《华严经》用十代表圆满,《阿弥陀经》里用七,七重行树、七重罗网,都用七,七代表圆满,密宗以十六代表圆满。所以,处处显示净土法门与密宗关系的密切。学密的人一定要念这部经,他才真正能够透彻了解密宗的奥义;如果对这个经不能够信解,他那个密是靠不住的。黄念祖老居士有本经的注解,这个注解我们送了不少到此地来,这边图书馆有。黄老居士是密宗的金刚上师,他是诺那活佛的传人。可是他老人家在晚年不传密了,他说近代的人,这一代的人已经没有学密的根器。即使学密,他也特别嘱咐有三部经一定要读,第一部就是《无量寿经》,第二部是蕅益大师的《阿弥陀经要解》,第三部是《华严经.普贤行愿品》,这三部经学密的要不读,不可能有成就。这是出自於密宗金刚上师之口。
这十六位菩萨在此地很明显的告诉我们,这部经对於在家同修的教诫,以及在家同修见到这部经才晓得人人成佛有分。所以,学佛不一定要出家,在家一样可以成佛。也可以说,在近代,佛教修行人里面,在家人成就比出家人多,在家人成就比出家人高。还很奇怪的,在家的女众胜过男众。我前面跟诸位说过,现在世界颠倒了,排名的顺序,第一是在家女众,第二是在家男众,第三是出家女众,出家男众排在末后,从前是排在前面,现在顺序整个颠倒,这是真的,不是假的。你只要看看修学往生的人数多少,你就知道。站著走的、坐著走的,我们看到在家的很多,出家的没看到过。出家在晚近一个坐著走的,倓虚老法师是坐著走的。但是倓虚老法师还生病,生了很长时期的病。在家的居士走的,他不生病,他晓得他哪一天走,说走就走了,现在出家人比不上在家人。原因在哪里?从前出家人身心清净,所以他成就比在家人高。现在出家人的身心没有在家人清净。在家人,你家里几个人?父母、夫妻、兄弟、姊妹,算你十个人不得了,你每天操心就操这几个人。可是出家人可不得了,庙愈来愈大,徒子徒孙没有几年就好几百人,再有信徒好几千人,忙得不亦乐乎。操不完的心,管不完的事,他哪里有时间修行!所以,他的成就当然不如在家人了。
我学佛了解这个情形,自己跟自己提出很高的警觉心。所以我出家学佛,抱著三不管,我是三不管的出家人,我将来成就不会输在你们之下。什么三不管?第一个我不管人,第二我不管事,第三我不管钱,三不管我就乐得自在,这个很重要。很多地方都请我做会长,都是挂名的,我跟他讲我不管事,挂个空名可以,要我管事,我决定不干;挂个名无所谓,决定不管事的。因为,管上这个东西就要操心,对於自己将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可以说就没有把握。这是真正的大事,其他的是小事情,其他那是鸡毛蒜皮,不重要的。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这是大事,我们一定要把它认清楚。
这十六位菩萨大部分是他方世界来的。「贤护」是当年出现在印度,是释迦牟尼佛的学生,其余很多是他方世界的。他方世界来的这些在家菩萨,这个含义就很深了,显示著一桩什么事情?告诉我们,十方一切诸佛都弘扬这个法门。他们今天听说释迦牟尼佛也讲这个经,他们很欢喜、高兴,也来看看这个道场。所以知道这个经不仅是释迦牟尼佛讲,尽虚空遍法界一切诸佛都在宣扬。你才晓得这个经的重要性,这个经是一切诸佛之所护念,一切诸佛之所赞叹。其他经典上我们没有见到这种盛况,唯独这部经有。
这些菩萨我简单跟诸位介绍一下。贤护,从名号的意思,就是表如来善护念诸菩萨,《金刚经》上所说的「善付嘱诸菩萨」,就是这个意思。佛常常念菩萨,佛常常保护这些菩萨,我们俗话说保佑。
第二位『善思惟菩萨』,代表「正智明了」。你能够选择这个法门,这是决定正确的智慧。如果不是正确的智慧,这么多法门,你怎么会选择这个法门?选择这个法门不容易,《弥陀经》上说,「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善根要多,福德要多,因缘要有,三个条件统统具足你才会选择这个法门,选择这个法门绝对不是简单的。像我学佛学了这么多年,对这个法门都不能肯定,半信半疑。我跟诸位报告过,一直到我讲《华严经》,讲了十七年的《华严经》,我才相信这个法门,这个法门我相信是好不容易。你们这些同修,一给你说就相信,你们的善根、福德超过我太多了!我没那么简单,搞这么多年才搞相信,真正搞明白,才相信,实在是不容易。我对我自己也非常庆幸,因为有很多在教下的法师,一生都不能相信,那真正可惜!佛的圣教,就是经典,太多了,古人称之为教网,我把它比喻作迷宫。教入进去之后,要想钻出来不容易的事情,会被这些经教迷住。教理涉及愈多,对这个法门愈难相信。你说一个凡夫,一品烦恼也没断,念这一句阿弥陀佛就能往生,还勉强可以相信。一往生就跟等觉菩萨平起平坐,这不能相信,所有一切经上都没有这个说法的。所以这个法门叫难信之法,玄奘大师翻的极难信法,真不容易。诸位能够相信这个法门,那是大善根、大福德因缘,这绝对不是偶然的事情,这是大智慧。
『慧辩才菩萨』,辩才就是四无碍辩才,特别能够宣扬佛法,善说此经。这个经能够讲得人相信,这要靠智慧辩才;没有智慧辩才,虽然讲,不太容易教人相信。『观无住菩萨』,这位菩萨的德号就是《金刚经》上所讲的「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他就是从无住生心建立的名号,这个意思非常之好。第五位是『神通华菩萨』,这位菩萨所代表的是行权方便,所谓大开方便之门,广度众生。第六位是『光英菩萨』,光是光明,英是精华,光明里面的精华,这个太美、太好了,所以代表的是「光明英发」。第七位是『宝幢菩萨』,幢是高显之意,代表的是「智慧殊胜」,如果不是最殊胜的智慧,听了这个法门很难信受。第八位『智上菩萨』,那是无上的妙慧,菩萨德号当中以智慧占得最多,这就说明,这个法门非大智慧不能够信受奉行。『寂根菩萨』表的是六根清净,这是本宗修学的根本。『信慧菩萨』表的是能信这个法门,能信此法。『愿慧菩萨』,有信必定要发愿,如果不发愿往生,虽然有清净信心,我们这一生同样的空过了。所以这个法门是以信愿行为修学的宗旨。『香象菩萨』代表愿力无边,象的力气很大,代表愿力大。『宝英菩萨』代表愿海万德庄严。『中住菩萨』代表的是安住中道,这一句阿弥陀佛,就是中道第一义,昨天跟诸位说过。『制行菩萨』代表持戒念佛。『解脱菩萨』代表断除一切烦恼结缚。
这是十六位菩萨名号含义简单的给诸位介绍出来。下面这句话就非常重要了。
【咸共遵修普贤大士之德。具足无量行愿。安住一切功德法中。】
这一句不仅仅是说前面十六位在家的法身大士,实在是说无量寿会里面所有一切的信众。如果再要把这个意思扩大,十方无量无边诸佛刹土,凡是发愿求生西方净土这些众生,上从等觉菩萨,下到地狱众生,这个法门是九界普度,每一个人都要修『普贤大士之德』。普贤大士之德是什么?就是《华严经》上所讲的十大愿王,这个重要。十大愿王,我们学佛的同修每一位也知道重要,怎么知道重要?你早晚课诵里头都念,一者礼敬诸佛,二者称赞如来,你念就晓得这是重要的事情。但是虽然念,没去照做,这个不行,念了要照做,这个要紧。所以念佛的人一定要修普贤十愿。
这个法门自从夏莲居老居士提倡「净宗学会」,昨天我跟诸位报告过了,以这个组织专修专弘。我在台北华藏净宗学会,我给他们写了个缘起,缘起里面特别提出来法门的依据。这就是一个道场,道场顾名思义要有道,如果没有道,只有场,没有道,不能叫道场。所以,从前中国寺院丛林的确都有它的家风,有它的道风、学风,每一个道场有它独特的道风与学风,所以它能成就。就跟办学校一样,这个学校总有几个科目是很出色的,世界第一的,这个学校才值得大家赞叹。佛教的寺院也是如此。像过去,五台山的学风是《华严经》,它标榜的是《华严经》,等於是华严大学。天下有志於学《华严》的人,都到我家里来,我这里是华严专科大学,这是它的学风。道风是讲修行,他们修行方法是修「法界观」,这是当年清凉大师在世时候,所以人家有它独立的学风、独立的道风。像天台山,智者大师在那边领导的,它的学风是《法华经》,他特别提倡《法华》。天下有志学《法华经》的人都到天台山来,天台山是《法华经》的专科大学。它的道风,就是修行方法是三止三观,它修止观。每一家有它的特色。
我们的「净宗学会」也有特色,我们的学风是净土五经,这是我们修学的理论依据。我们的道风,就是修行方法,依据五经里的教训特别提出的纲领,是《观无量寿经》讲的「三福」。学佛不能没有福报,《弥陀经》上讲得很清楚,「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所以福德很重要,一开头修福,《观经》的三福。「六和」,六和敬,六和敬也是修福。其次,「三学、六度」,三学是戒定慧,六度大家知道,后面是「十大愿王」。所以,我们的道风是五个科目,三福、六和、三学、六度、十大愿王。我们经典有经典的依据,修行有修行的方法,我们这样才能成就,绝对不是盲修瞎练,决定不是乱修乱学。今天学佛的人很多,不能成就的人都是乱的,乱修乱学他怎么会成就?这是毛病之所在。我们今天一定要提倡专修,要专学,要专修。
十大愿王非常重要,这也就是古德把《华严经.普贤行愿品》合在净土三经后面,编成净土五经的道理。可见得净土宗的大德对於这个非常重视,我们现在读的是净土五经。十大愿王在此地略为跟诸位说一说。第一个是「礼敬诸佛」。诸位要知道,你说我们学佛修行,修行跟诸位讲过是修正行为,修正行为要从哪里修起?要从礼敬修起,不但佛法教给我们从礼敬修起,孔老夫子教学,也是从礼敬修起。你看看《礼记》,我们把《礼记》一展开,第一篇第一句话就说「曲礼曰,毋不敬」,毋不敬就是一切恭敬。孔老夫子跟释迦牟尼佛未曾见过面,没有交换意见,没有会谈一次,他们两位教学的方法就一样的。这就是中国人常讲的「英雄所见,大略相同」,孔老夫子的见解跟释迦牟尼佛相同,教学生第一个科目就是教礼敬。
而且他们两个人讲的非常接近,孔老夫子讲「毋不敬」,就是没有一样不恭敬,一切恭敬;十大愿王里面跟我们讲「礼敬诸佛」,诸佛就是一切的意思,佛在《华严经》、《圆觉经》里面告诉我们,「一切众生本来成佛」。你看到十大愿王礼敬诸佛,你看到佛像会拜,你看到人就没有礼貌,你有没有修这条?没修。为什么说没有修?因为你对一切众生没有恭敬。应当怎么修法?对待一切众生像对待佛一样的恭敬,这叫做普贤愿王。普贤法门是平等法、是清净法,如果我们在一切众生要起了差别心,这是佛我要恭敬;那是菩萨,我也要恭敬;这是人,我就不要恭敬;那是坏人,我更不要理他,那就大错特错。一定要用平等心、清净心、恭敬心对人对事对物。为什么连人事物都包括?《华严》上说的,桌子善知识,板凳善知识,就是椅子,椅子善知识,香炉善知识,蜡台善知识,没有一样不是善知识。所以才说「情与无情,同圆种智」,情是有情众生,无情就是物质。有情众生有佛性,佛性是平等的,无情众生有法性,佛性跟法性是一个性,无二无别。所以,情与无情统统成佛,统统是佛,没有一样不是佛。因此,我们对佛菩萨、对一切众生、对一切事、对一切物统统要恭敬,这才叫做礼敬诸佛。可见得这一条不容易修,绝对不是说我修普贤十大愿王,我每天在佛面前磕三个头,普贤菩萨面前磕三个头,我就做到了,那是大大的笑话,那就完全错会了意思。
为什么要修礼敬?诸位要知道,佛与众生的差别,就是佛的自性开发了,自性的智慧功德完全显露。而我们众生自性的大门是关著的,好像宝库,库门是关闭的,没有打开,宝藏在里面透不出来,生佛不同的地方就在此地。除这个之外,一律平等,佛有多少智慧德行,我们也有,我们跟佛没有两样。要如何把我们智慧德能的宝藏的门打开?用什么方法打开?给诸位说,就是礼敬。礼敬是开发我们心地法门宝藏的一把钥匙,你看重不重要!所以,佛不是勉强我们,你一定要怎么恭敬,不是的。恭敬不是对别人有好处,是对自己有好处,把自己本性功德宝藏的法门打开。
孔老夫子知道,他也是用这把钥匙打开宝藏库门,佛知道,也是用礼敬诸佛。我们因为不知道这个事实的真相,所以佛菩萨教我们修礼敬,「我为什么要恭敬他?」好像恭敬与我不相干,而是对人的。殊不知道,恭敬对自己的关系太密切了,对人倒没有什么大关系。因为我恭敬他,他不会破迷开悟,他宝藏的门打不开,可是我的开了,这个道理要晓得。我们自己学佛,没有懂得这个道理之前,我们对人不恭敬,就是对人恭敬也是表面上的,而且有等级、有差别的。这个人值得我恭敬,我恭敬他;不值得,我瞧不起他。以后明白佛法的道理,才知道自己犯了大错误。自己学佛,为什么经都看不懂?智慧没开。智慧为什么不开?没有钥匙开。钥匙就是礼敬,礼敬的钥匙没有,丢掉了。所以,了解事实真相非常重要。
佛法的修学,在我们中国是以四大菩萨来表法,中国大陆有四大名山,你们都去朝山,入了宝山,你们回来,带了什么回来?空手回来,可惜!入宝山怎么可以空手回来?你一定要晓得四大菩萨表法的含义。九华山是地藏菩萨的道场,普陀是观世音菩萨的道场,五台是文殊菩萨的道场,峨嵋是普贤菩萨的道场。四大菩萨代表大乘修学的次第,我们怎样才能入佛门?学,从哪里学起?从地藏学起,地是大地,藏是宝藏,就像矿藏,金矿、银矿都在地底下埋著。我们发现这个地方有金矿,想方法开采,一开采,我们国家都富有了。佛用这个譬喻,地是我们的心地,宝藏就是智慧德能,《华严经》上所说的「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如来智慧德相就是我们心地里面的宝藏。
用什么方法开?《地藏经》里面教给我们的那就是方法。《地藏经》教的是什么东西?孝顺父母,尊敬师长。所以,孝、敬就是开发心地宝藏的钥匙。没有一个佛菩萨不孝顺父母、不尊敬师长,学佛的人不晓得孝顺父母、奉事师长,你这个佛法决定是不得其门而入。你说你有什么修行,那是假的,骗人的。你说我一打坐,我可以离地三尺,可以后面放好多光,可以坐在那个地方好几天不起来,那都是妖魔鬼怪,骗人的。为什么?不孝顺父母、不尊敬师长,这是假的。我晓得,因为你没有钥匙,你没有钥匙你心地宝藏还是闭塞的,没有打开!如果你是孝亲尊师,你这个表演可能是真的,那我对你很尊重,佩服你;否则的话你是假的,骗人的。所以要晓得,孝敬非常重要,我们入佛门,念佛要得一心不乱,要得功夫成片,要往生决定有把握,要从孝敬修起。这是告诉你从哪里下手,最初的第一步要学地藏菩萨。
第二,再升一级就是观世音菩萨,大慈大悲,把孝敬,从孝敬父母推广到一切众生,就是大慈大悲。我要孝顺一切众生的父母,我要尊敬一切众生的师长,这就变成观世音菩萨。佛法是这样学法的。观音有三部经,地藏也有三部经。在第三个阶段,就是学文殊菩萨的智慧。大慈大悲要依理智,不能依感情,你的慈悲才是清净、平等的。如果感情的慈悲,心不清净,心不平等,与心性不能相应。最后一个阶段,就是把孝敬、慈悲、智慧应用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在处事待人接物之处,那就是普贤菩萨,普贤菩萨代表实践、代表实行。
这四个菩萨代表佛法的四个阶段。所以,你不能把菩萨当作神看待,那错了。你依照这个方法修学,这就是菩萨加持你,这就是菩萨保佑你。我从前不晓得,不知道孝敬、不知道慈悲、不晓得理智、不知道要用在生活上,现在统统知道了。这是佛菩萨加持我们,这是佛菩萨保佑我们。我们在佛法里面所求的就是这些东西,大家一定要知道。
佛法的教育非常殊胜。寺院是学校,还是佛教的博物馆,它是博物馆跟学校合并起来,非常之美,现代所谓教学艺术化。我们一进到佛堂,见到很多佛菩萨形像,佛菩萨形像都是表法的。正规的道场,寺院的建筑,一进山门第一个接触的是天王殿。天王殿里面供奉的是弥勒菩萨、四大天王,我们这边有四大天王,在上面,供到上面去了。供在那里也好,大家一看也就能见到,不过还不太显目,但是弥勒菩萨供在那里是决定正确的,这就是你入佛门上第一堂课。一进寺院里面,我们第一个所见到的就是弥勒菩萨,你从老远看到,他坐在门当中,面对著门外,老远看到,头一个就看到他。他代表什么?就是代表礼敬。你看笑面迎人,很有礼貌,不是扳著面孔,很生气的样子,他很欢喜,欢迎你进来。弥勒菩萨在中国特别塑造的是布袋和尚像,这个意义更深,布袋和尚肚皮很大,代表能够包容。他所表的是「生平等心,成喜悦相」,这就是告诉你,你想入佛门来,什么资格才能入佛门?入佛门的人一定心要平等,要有度量,要能够包容,要欢喜,对待任何一个人有礼貌,以欢喜心、清净心待人接物。他教我们这个,弥勒菩萨坐在那里是给我们说法的,给我们上课的。你要懂得这个意思。
四大天王是护法神,护谁的法?是不是护这个道场?不是,是护我们。我们一见到他,想到他的教训,我们明了,护持我们自己。护持你身心健康,护持你家庭兴旺,护持你事业顺利,护持这些。怎么护持法?东方天王,手上拿著琵琶的,东方持国天王,他教我们的是负责尽职。我们在家庭、在社会上我们有责任,我们能够把我们责任尽到,这就是护持,我们把我们的工作做好,他教我们这个。尽忠职守、负责尽职,他教给我们这些。南方天王,手上拿宝剑的,剑代表智慧,慧剑。增长代表进步,天天要求进步,不进步就落伍。他代表的是日新又新,天天要求进步。我样样都做得很好了,不求改进、不求进步,这个错误。智慧要进步、技术要进步、能力要进步,你的生活水准也要进步,他表这个意思。西方天王,手上拿著一条龙的,也有拿著一条蛇的,广目天王。北方天王,手上拿伞的,多闻天王。这两位天王是教我们学习的方法,一位教我们多看、多听。博学多闻,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我们的智慧德能才会增长,才能改进我们的事业,改进我们的生活,改进我们的社会。
这个像塑在这个地方是说法的,是给我们上课的。现在很多人迷惑颠倒,跑到那里烧香、磕头、拜拜、许愿,菩萨你保佑我平安。菩萨也听不到,他怎么能保佑?是你自己搞错了,你自己在欺骗自已。你要明白这个意思,你能照这个意思去做,那真的保佑你了。
同修们一定要晓得,佛教里头没有迷信,佛菩萨形像塑在这里,时时刻刻提醒自己,想想自己跟他表的意思一样不一样?不一样,赶紧改正过来,这叫修行,修行是修正自己的思想、见解、行为。他是一个标本,放在那里提醒我,使我知道修正自己的过失,是这个意思。我们每天对他礼拜,那就是礼敬诸佛的意思,为什么?我很感谢他,他提醒我;不提醒我,我忘掉了。所以供养佛像,天天去礼拜是感谢他,我对一个形像都感谢,我对人当然更感谢。这种恭敬之心就能发扬光大,这是性德显露,开发自性。不能迷信,迷信是错误的。
至於我看到习俗讲佛像开光,我今天给你讲的弥勒菩萨、四大天王的意思,就是给它开了光。诸位对於开光要有个正确的认识,开光是佛像造好之后,启用典礼,一定要把供养佛像真正意义说出来,是利用佛菩萨形像开发我们自性光明,而不是人替佛菩萨开光。人要替佛菩萨开光,我替他开了就灵,不开就不灵,你们从今以后拜我好了,何必拜佛菩萨,我比他还行。这个有罪过,大错特错。是说明佛菩萨形像的意义,我们一见他,就开我们自己的心光。譬如我们一见弥勒菩萨,我们就不生气,我们跟这个人过不去、跟那个人过不去,一看到弥勒菩萨,我应该要学他,肚皮大一点,要包容,是他开我的光。像四大天王,你明白这个意思了,教我负责尽职,教我天天求进步,教我要博学多闻,启发我们自己,常常叫我们自己不要忘掉。所以说,佛菩萨形像统统是开发我们自性光明的,而不是我们替他开光。人哪有资格替佛菩萨开光?没这个道理。现在很多人搞错了,你家里供个佛像,说要不请一位法师来开光就不灵,迷惑颠倒,可惜!
他开光的时候是不是把这个意义给你说清楚、说明白?如果把这个意思统统讲明白、讲清楚,这个佛菩萨形像就全都开了光,你明白了。你家里供的佛菩萨,知道我供的是什么意思,知道我为什么要供养他,这里头没有迷信。亲戚朋友到你家里去,看你家里供佛像,你为什么供这个?你能够说一篇道理给他听,他听了佩服,他尊敬你,他家里也会去供。供养佛菩萨的功德很大,一定要晓得,最重要的意义就是礼敬诸佛的意思,时时刻刻提醒我们,对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清净、平等、恭敬心的启发,这是比什么都重要的。
「普贤大士之德」,十条里面只介绍了一条,明天再跟诸位介绍下面九条,都很重要,不可以不晓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