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阿弥陀经要解便蒙钞 (第三集) 1994/7 美国达拉斯 档名:01-014-0003
请掀开经本第十七面第一行:
【第一释名。此经以能说所说人为名。】
从这个地方开始是本经的「五重玄义」。五重玄义是天台宗讲经的方法,这就是在未讲经之前,先把这部经的概要先提出来说明,使听经的人还没有听到这个经的全文,先对於这部经有一个概略的认识。这样才能够培养听经的兴趣,同时也能够在听讲的当中,掌握到经文的重点。天台家用五个科目来介绍全经的概要,称之为五重玄义。玄就是经中玄妙的义理。在中国自古以来讲经的大德很多,而介绍全经概要的方法也有许多种,流传至今最为一般大众所欢迎的,确实只有天台宗。除天台宗之外,还有贤首宗。贤首就是华严宗,它介绍全经概要比天台宗复杂,用的是十条(十个科目),我们称它作「十门开启」。十条比这个五条就要麻烦很多,后人喜欢简单,无论是讲经、无论是注经,都喜欢采取天台家的方法。
到近代说经、讲经跟注解用天台的已经不太多,为什么?看到这个五条还是嫌麻烦,现在人是愈简单愈好。现在人讲经多半用一个讲经的因缘,然后就解释经题,这就入了经文,所以是愈来愈简单。蕅益大师年轻时候是学天台的,所以他老人家许许多多的著疏都采取天台的方法。这一部《要解》也不例外,好在我们的道场是常年讲经的道场,有许多都可以省略掉,不必再介绍。我们现在看这一段文。
这个经题『释名』,名就是经的名题,经名,解释经名。这部经是以能说的人与所说的人做为经题。佛是我们娑婆世界说这部经的人,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是释迦牟尼佛所要为我们介绍的一个人,所以这个经题里面是「单人立题」。这七立选题在此地也不必多说。这个题目里头只有人,没有法也没有比喻,单人立题。
【佛者。此土能说之教主。即释迦牟尼乘大悲愿力。生五浊恶世。以先觉觉后觉。无法不知。无法不见者也。】
这是解释『佛』字,佛是『此土』,就是我们这个世界能说法的『教主』,这个地方的教是教学、是教育,主就是老师,所以是教化主,主持这个教育,创办这个教育的人。这个人就是『释迦牟尼』,释迦是姓,牟尼是名。前面也曾经跟诸位同修提过,诸佛菩萨没有一定的名号,不但没有一定的名号,连一定的相貌也没有,这才称之为圆满报身。如果这个佛菩萨身相只有一个相,那就不能叫圆满。圆满是什么意思?正如同《楞严经》上所说的「随众生心,应所知量」。众生喜欢这佛是什么相貌,看那个佛就是那个相貌。甲看的是这个相貌,乙喜欢那个相貌,乙看佛就是另外一个相貌。所以佛不但没有定名,一定的相貌也没有。由此可知,佛的相貌跟名字都是利益众生,都是从众生机缘上而建立。
释迦牟尼佛出现在我们这个时代,这是一个大时代,这个时代我们要讲佛的法运。佛的法运,正法一千年,像法一千年,末法一万年。我们讲这个时代就是一万二千年,这是释迦牟尼佛佛法住世的期间。这段期间在这个地区,这一切众生当然毛病很多,烦恼习气很多,在众多习气烦恼之中,哪一种最重,这跟大夫治病一样,重的要先治。重的那是要命,先治重病,轻一点的慢慢再来,不著急。
佛观察我们这个时代的众生,最严重的毛病是没有慈悲心。每个人都是自私自利,起心动念都是为自己著想,充其量为家庭、为事业,这心量非常的窄小。何况只知道自利,不但不能利益众生,反而伤害众生,自利损人,这是我们都能够觉察得到的。佛说这是众生的大病,於是在这个阶段教学,佛就标榜仁慈,释迦就是仁慈的意思。由此可知,名号就是他现阶段教学的宗旨。除这之外,这些众生们心地有很严重的污染,心不清净。被什么污染?贪、瞋、痴、慢、疑,被烦恼所污染,这也是大病。这样的病所以就造成六道轮回,病要是不除掉,永远不可能超越六道。所以名号后面再加一个牟尼,牟尼的意思是寂灭,要说得好懂一点就是清净心。我们心不清净。
世尊教我们顾名思义,我们念佛的名号就要想名号的意义,名号的含义实在讲就是佛所讲的修德。性德是圆满的、是本具的,我们迷失了自性,佛用这个名号来启发我们的自性,让我们听到这个名号,念到这个名号,就想起我要像佛一样,对一切众生要大慈大悲。这个大慈悲就是平等的慈悲,决定没有分别,决定没有执著。如果有分别、有执著,那就不是大慈悲。我们对自己心要清净。这世间人不知道,这个叫迷惑颠倒,人生真实至高的享受就是清净。
在大乘佛法,不仅仅是禅宗注重清净心,禅是佛心!六祖大师说得很好,外不著相这叫禅,内不动心叫定;内里面没有分别、没有执著,不起心、不动念。对任何境界都能够保持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著,六根接触六尘境界都能保持住,这叫禅定。所以真正的禅定,不是每天盘腿面壁。这个坐禅,诸位看看《坛经》里面,六祖讲的什么叫坐?什么叫禅?坐不是叫你真的坐,坐是取「不动」的意思。我们六根接触六尘不动心,这就是坐;外面境界森罗万象,你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不分别、不执著,这叫禅。所以高级的禅定,行住坐卧统统是禅,都是在禅的境界,心地真是清净,一片光明,这是牟尼的意思。所以牟尼通常翻作圆寂,圆是功德圆满,寂是清净寂灭,烦恼灭了,生死灭了,是说的这个。
对自己要修清净心,对别人要大慈大悲。大慈悲这里面最重要的是帮助众生破迷开悟,这才叫大慈悲,这才叫真实慈悲。为什么?唯有破迷开悟,他才能够永脱生死轮回。给予众生再大的利益,但是他不能超越三界,这个慈悲都不是真实的。不能超越三界,诸位要晓得那个后果不堪设想,这个就是六道轮回。六道轮回的真相是一世不如一世,这是真相。几个人在六道里面,来一生能比今生好?太少太少!佛在经上讲「大地土」跟「爪上土」那个比喻,人失掉人身,来生还能得人身的,如指甲里头的土,爪上土;不能得人身的像大地土,不成比例。比人更高的是天,那更稀少。生天条件是十善业道,上品的十善业道,生欲界天;再往上去色界天,上品的十善还要加上禅定,还要加上四无量心;这四无量心是慈悲喜舍,这样才能够生到四禅天。如果有上品十善,有禅定的功夫,而没有慈悲喜舍,多半是生到魔天去了。
由此可知,慈悲是多么的重要。慈悲是令一切众生得真实的利益。真实的利益就是一定要帮助他,在一生当中超越六道轮回,这就是此地讲的『大悲愿力』。佛以无尽的悲愿怜悯众生,帮助众生,特别是在『五浊恶世』。这是指我们现代的社会,现代社会浊恶到了极处。经典里面时时刻刻提醒我们,我们每天读经就是接受佛菩萨的教诲,接受之后要认真反省,依照佛所讲的标准改过自新,这样才有救。一般人,包括我们自己在内,我们自己所造的业,哪是善、哪是恶我们自己都没有能力去辨别,这叫愚痴。不能辨别善恶,不能辨别是非,不能辨别真妄,甚至於连利害都不能辨别,这真正的愚痴。往往我们想错、看错了,把邪的当作正的,把正的当作邪的,把善当作恶,把恶当作善。今天我们以佛的经典的标准,仔细来观察这个世间,来反省自己,才发现自己的过失真的是太多太多了。虽然学了佛,受了戒,依旧是懵懵懂懂,每天还虚度光阴,俗话说得不好听,「天天在混日子」,这样下去怎么得了!
所以经典绝对不是止於读诵,要是把读诵当究竟,这就错了。读要解义、要理解,清凉大师告诉我们,信解行证同时要完成。不是一定要把它分成四个阶段。我读这部经,读了我就相信,读了我能够理解,明白了之后,我能够依照这个教训去奉行,拿这个经对照自己的心行。心就是思想见解,我的想法、看法跟佛讲的一样不一样?如果跟佛讲的是一样,我们很欢喜,我们的知见是正知正见,是佛知佛见。假如我们想的看的跟佛讲的不一样,要知道我错了,佛没错,要把自己错误舍弃,依靠佛的知见来修正我们的过失。思想见解要用这个标准来修正,言语造作也要用这个标准来修正,这叫修行。证是什么意思?证是契入境界。就是把前面的信解行统统都做到、统统都证实,没错。我们的解行跟诸佛菩萨走的是同一个道路、同一个方向,将来达到的目标自然就相同。经要这样的念法,要把经变成自己的生活行为。佛对於我们的大慈悲、大恩德就在此地。
佛是先觉,我们做弟子、做学生的接受佛的教诲,於是也觉悟了,这是后觉,『先觉觉后觉』。『无法不知,无法不见』这是果,这两句是果,这个果德不可思议。这到底是真的还是假的?如果是真的,那就是像一般宗教家赞美上帝全知全能。说实在的,上帝还未必全知全能,佛确确实实是全知全能。佛是谁?佛就是我们自己!这底下讲到「信」的时候,蕅益大师给我们讲了六条的信,第一个就是「信自己」,自己确确实实是佛。天台家六即佛里面理即佛,在理上讲一切众生本来成佛,这个话是佛在《华严经》上说的,《圆觉经》上也说过。而是我们迷失了自性,变成现在这个状况。诸佛菩萨大慈大悲帮助我们,无非是恢复自性而已。除此之外,佛并无一法教人,就是教我们恢复自性,到自性恢复,果德就现前。
六祖大师开悟的时候,向他的老师忍和尚提出他的心得报告,言语虽然不多,讲得很透彻。他说「何期自性,本自清净」,这性德现前了。本来,可见得不是修来的,是自性性德自然的流露;又说「何期自性,本自具足」,本来具足是说十法界依正庄严;又说「何期自性,能生万法」,十法界依正庄严从哪里来的?这就是「无法不知,无法不见」。所以六根的能力、本能是尽虚空遍法界。我们的眼统统都能见到,耳统统都能听到。今天是远的地方见不到,隔了有障碍听不到,毛病发生在哪里?毛病发生在你有了障碍。什么障碍?佛将这些障碍归纳起来两大类。一个是烦恼障,一个是所知障。这两种障碍从哪里来的?佛也给我们说得很清楚,妄想执著。《华严经》上说「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著而不能证得」,佛真是一语道破,把二障的根源给我们说出来。所以妄想发展就成为所知障,执著发展就变成了烦恼障。所以佛法总纲领破二障而已!我执断掉,烦恼障破了;法执断了,所知障破了。千经万论,横说竖说,都离不开这个原则。如果我们明白这个原理,知道这些原则,掌握到了,深入经藏就不会有多大的困难,不会有太大的障碍。这才对於经典里面所说的字字句句都能够肯定,深信不疑。再看底下一段:
【说者。悦所怀也。佛以度生为怀。众生成佛机熟。为说难信法。令究竟脱。故悦也。】
这个解释,无怪乎印光大师赞叹蕅益大师,即使是诸佛再来给《弥陀经》做个注解,也不能超过其上。我们想想印光大师的赞叹,真的是有道理。这个『说』字,我们看许许多多注解里面有仅仅注到『悦所怀也』,古来祖师大德有这个说法。『众生成佛机熟』,这句古人没说过,这是蕅益大师说出来的,这一句话要紧!大师直截了当为我们宣布,这个法门是度成佛人的。所以释迦牟尼佛讲这个法门的时候,无比的喜悦。诸位《无量寿经》念得很熟,《无量寿经》发起序第三品,你们看到了,佛要讲这部经的时候容光焕发。阿难尊者随从佛那么多年,从来没有看到佛今天这么样的光采、这样的庄严、这样的欢喜,於是他才问释迦牟尼佛,今天现的这个相非常之奇特,过去没见过的,为什么?为众生说这个『难信之法』。说这个法门,释迦牟尼佛得阿弥陀佛的加持,又得十方一切诸佛的加持,所以现的相特别殊胜。
佛为什么说这个法门?看到有一些众生缘成熟了。什么缘?这一生他应当作佛,他应当成佛了。所以就传授他直接成佛的法门。是这么一回事情。这真是百千万劫难遭遇,众生遇这个法门,难!佛遇到这批人也难。佛遇到这批人的时候,他才肯说;遇不到这批人,不说,说了没用处。看到众生成佛机会到了,你想这个欢喜。佛就是巴不得众生快快成佛,现在果然看到这些人成熟了,这么样的欢喜为我们说出这个法门。
「难信之法」,真的难信。不但凡夫难信,声闻缘觉难信,菩萨也不能相信。但是这个法门是佛所说的,佛在一切经里面告诉我们,凡夫无始劫以来怎么迷的、怎么堕落的、怎么样搞这个轮回。现在要想超越,应当怎样断烦恼,怎样破无明,怎样来修行证果,说得许许多多。现在这个法门,从前讲的那些统统都可以不必了,就这一句佛号就圆满成就,你想想看这个说法谁相信?谁能接受?由此可知,听了之后就相信、就接受,这个人不简单!这是什么人?是成佛机熟的众生。所以他一听到之后,毫无意见完全接受过来,依教奉行,这种人成功了。
我们过去也曾经读过净宗的经论,也读过祖师的开导,也能够相信,但是始终有个疑问在那里,这个疑问解不开。为什么会有这种人?但是这种人是真有,就在现前我们也看见不少。可是我们知其当然,不知其所以然。到我们细读《无量寿经》,这才明白,原来这些成佛机熟,著重在这个「熟」字,他的机缘成熟,这是无量劫所累积的善根在这个时候成熟。遇到这个缘,他成就了,这就正是本经里面所说的「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无量劫中,他听经闻法,薰习的善根深厚,这是一个条件善根成熟;无量劫以来,他供养佛菩萨、阿罗汉,福德成熟,善根福德成熟。这过去生中的事情,我们肉眼凡夫看不到,佛在经上给我们说的。可是这个地方有个疑问,为什么无量劫的善根福德,我们不早成就?照理说,我们至少也能证个小乘,不说阿罗汉,初果、二果、三果也应该证得。菩萨,就是十信位、十住位的菩萨应该也有分,为什么会堕落在生死凡夫?这个疑问要不解开,对我们念佛往生还是会有障碍。我们不是上根利智,也不是下愚之人,一天到晚会胡思乱想,会追根究柢,有这么一个习气,这个疑问就变成障碍。
诸位要明了,我们举一个浅显的事实,譬如学生念书,念书不用功,课天天上,考试都不及格。我们无量劫来就是这样情形,无量劫都学佛、都闻法,考试从来不及格,所以连初果都没有证到;菩萨位子里面,初信位也没有证到。你要问可能吗?你想想这一生就晓得可不可能。这一生我们不是学佛学了几十年,初果有没有证到?没证到,初信位的菩萨也没证到。这不就明了生生世世无量劫到今天就是这么混来的。虽然没证果,但是这累积的善根福德太多,虽然都不及格,但是累积到今天是真多,但是讲修行证果还是没分。修行证果要断烦恼,八十八品见惑要是不断,初果须陀洹就没分,初信位的菩萨也没分。所以证果这事情我们一直到今天永远还都没有指望。可是这样累积的善根福德,跟阿弥陀佛的本愿相应,如果用这个法门求生西方极乐世界,这条件够了,就具足了。我们缺的是因缘!佛给我们做因缘,菩萨祖师大德给我们做因缘,把这个法门介绍给我们。我们一听就欢喜,一听就接受,带业往生,生到西方极乐世界,跟诸位说就证果。他证得那么快,证得那么容易,一点都不希奇,是无量劫累积的善根福德。所以阿弥陀佛本愿威神一加持,确确实实能把他提拔起来,道理在此地。
如果没有过去世深厚的善根福德,今天遇到这个因缘,他也不能接受,他还是疑问多多。所以这一句话真是难为蕅益大师为我们说出。净宗法门之所以难信,之所以不可思议,它的果德是『究竟脱』,脱是解脱。小乘四果罗汉就脱离了六道轮回,脱离了分段生死,但是他还有变易生死,还有界外的无明,不是究竟。菩萨的果证,一个阶级比一个阶级殊胜,纵然证得圆初住、别初地,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还是不究竟。净宗法门,一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即使是凡圣同居土下下品往生,也是究竟脱。那些大菩萨们听到都迷惑、都搞不懂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情,所以经论上说这个法门,「唯佛与佛方能究竟」。等觉菩萨如果不是诸佛如来加持,他确实搞不清楚,他也说不出来。
诸位要知道,我们今天在此地能说出一点意思,大家能够听得懂一点,都是诸佛如来威神的加持。如果没有佛菩萨力量加持,靠我们自己不可能,做不到,这是真的。「究竟脱」,就是经论里面常讲的「圆证三不退」。蕅益大师在《要解》里头,这个话说得非常肯定。圆证三不退就是究竟脱。这个究竟是圆教如来的果位,所以真正不可思议!於是说法的佛,听法的这些成佛机缘成熟的众生,一片欢喜,无尽的欢喜!一切的欢喜当中,从来没有这样的欢喜事。所以西方称极乐世界真的是极乐。我们修学这个法门,没到西方去,现在?现在就极乐!这是真的。你只要真的修,真的能够契入,你日常生活当中所表现出来一定是快乐无比,这是实话。如果你在日常生活当中,得不到法喜;换句话说,你还没有入门,你的修学还没有上轨道。你这个修学真的入门,真的上轨道,一定得法喜充满。这个是「说」,说就是『悦』的意思,喜悦。
【阿弥陀。所说彼土之导师。以四十八愿。接信愿念佛众生。生极乐世界。永阶不退者也。】
这是经题,极乐世界的教主、极乐世界的导师『阿弥陀』。底下一段再详细为我们介绍阿弥陀这个名词的含义。佛『以四十八愿』,我们在《无量寿经》上读过,阿弥陀佛的大愿在《无量寿经》五种原译本里面,数目不一样,有的本子里面是四十八愿。但是早期的译本,汉译本《清净平等觉经》是二十四愿;宋朝时候,这最后的一个译本是三十六愿。这个愿的数目不相同,但是我们仔细去观察,内容大致是相同的。由此可知,这就是后人所讲的开合不相同。有的两个愿、三个愿归纳成一愿,有的一愿把它展开为两愿、三愿的,这是我们在五种原译本里面所见到;但是在习惯上,大家都称四十八愿。所以夏莲居老居士所会集的,他是以《清净平等觉经》二十四愿为纲,然后再以四十八愿为目,这样的会集,意思就非常的圆满。他会集的非常之好,在此地我们就用四十八愿。
四十八愿接引众生,佛是愿愿都是帮助众生圆满成佛,我们要学佛,最要紧的是要学佛的心。佛存的是什么心?我们用这个做标准,我们的心要像佛。佛是什么心?佛是清净心,一丝毫都不染;佛是平等心,於一切众生决定没有分别。所以清净平等心是佛心。我们修行,行就是行为,起心动念,修是修正。我们起心动念不清净、不平等,不清净、不平等就不是佛心。所以我们一天到晚,处事待人接物就是修行。修什么?修清净心、修平等心。这个人我一看到就喜欢他,那个人我一看到就讨厌他,怎么样把两个人扯平?这就是修行。这真修!从前讨厌的,现在不讨厌了;从前喜欢的,现在也平淡了。一律平等,真实慈悲,这叫真用功,用功是在这上用的。不是我一天到晚念多少声佛号,我念多少部经,我磕多少个头,那都是假的,那是样子、形式,不管用的。真正修行在起心动念之处,在处事待人接物之处,修清净心、修平等心、修慈悲心。清净平等自受用,自己跟佛接近了,像佛了。慈悲心是什么?愿,四十八愿是大慈大悲!佛是这样的一个心愿对人,我怎样?
我勉励净宗的同修,我定了一个课诵本,跟一般用的课诵本不一样。我们的早课念四十八愿,晚课念《无量寿经》三十二品到三十七品。所以我定的课诵本里面,我没有念《弥陀经》,也没有念八十八佛。目的何在?目的就是用四十八愿天天跟自己对照,我的愿跟阿弥陀佛的愿望一样不一样?不一样的赶紧修正过来,跟阿弥陀佛同心同愿。三十二品到三十七品是行,处事待人接物应该要守哪些规矩?我们有没有违犯。经就是一面镜子,早课提醒自己,晚课认真反省,改过自新!今天犯的过失,希望明天不再犯,这叫修行,这叫真正用功。果然肯做,能有三个月到半年就见到效果。有很多同修来跟我讲,我听到非常欢喜,他确实改变了,跟从前想法、看法、做法真的不一样。他回头了、欢喜了,以前日子过得很苦恼,现在过得很快乐,冤家对头也不嫌弃,他在这得乐趣。
所以我们的愿要学佛的愿,不能说天天念四十八愿,那阿弥陀佛的愿与我有什么关系?我们要把阿弥陀佛的本愿变成自家的本愿,这个才行。把阿弥陀佛的行持变成自己的行持,我们跟佛同心、同愿、同德、同行,你想想看哪有不往生的道理?非去不可。为什么?十方世界没有你去的地方,只有极乐世界。你跟哪一个世界都不相应,唯独跟极乐世界相应,这就决定得生,生西方世界。生到西方世界,永劫不退,这是西方世界第一个特色,他方世界没有的。他方世界修行都是进进退退,都有退转,唯独西方极乐世界不退转。如果你要问为什么不退转?我们在《无量寿经》里面曾经有详细的说明。《无量寿经》讲过很多遍,留下的录音带也有很多种,每一次讲的都不一样,都可以听听。
【梵语阿弥陀。此云无量寿。亦云无量光。要之功德。智慧神通。道力。依正庄严。说法化度一一无量也。】
所以『阿弥陀』翻成中国的意思就是「无量」,阿翻作无,弥陀翻作量。这个无量是包括一切的无量,没有一样不是无量。而佛在经上只用了两桩事情做代表,这是佛在经上给我们介绍的,『无量光』、『无量寿』,用这两个做代表。光表空间,光明遍照;寿表时间,过去现在未来。我们现在人所谓的时间、空间,光、寿就是时间跟空间。时空里面所有的一切都包括,没有一样能超越时空。大师在此地,怕我们不明白这个道理,所以下面又告诉我们,无量的功德、无量的智慧、无量的神通、无量的道力、无量的依报。这依报就是我们生活里面所需要的也是无量。今天世间人心目当中所贪求的财富,西方极乐世界的人财富是无量。今天世间人纵然拥有整个地球,还是有量,拥有整个三千大千世界也是有量。他们的财富是无量,正报是无量,正报是身体健康长寿,身体圆满,找不到一丝毫的缺陷,那叫无量。说法无量、教化众生无量,样样都是无量。阿弥陀这个字的含义是一切的无量。
我们到达西方极乐世界,这一切的无量我们统统都得到。怎么得到?阿弥陀佛加持给我们的,这个也很不可思议。我们带业往生,业障深重,到了西方极乐世界,我们的享受跟佛一样,这什么道理?享阿弥陀佛的福报。阿弥陀佛在那里已经是现成的,我们到那里去享他的福,这么一回事情。他方世界,必须要你自己修得这个果位,你才能享受得到。西方世界,我们生到那边,享阿弥陀佛的福。诸位细细看四十八愿就知道。你看西方极乐世界很不可思议的,这是经上讲得很清楚的,到达西方极乐世界,我们的身相跟阿弥陀佛一样。所以西方世界是平等世界。我们体质跟阿弥陀佛也是一样,决定没有差别。十方世界都是有差别,唯独西方极乐世界没有差别,那个叫做真正平等的世界。相貌统统一样圆满,带业下下品往生的也是这个圆满。文殊、普贤从华藏世界,上上品往生也是一样圆满,没有差别。所以这个大经,经题上有「清净平等觉」,平等的意思很有味道!到达西方极乐世界一切享受平等,几乎智慧平等、道力平等、神通平等,没有一样不平等。所以这个不可思议、这个难信之法。
通途法门里面,菩萨跟阿罗汉决定不平等,明心见性法身大士跟没有破无明的菩萨,也决定不平等。纵然破一品无明,以圆教来说,十住跟十行决定不会平等。但西方世界里平等的,这个平等是阿弥陀佛本愿加持。所以这我们一定要晓得。能信的人,真正发愿要去的人,这个人有福!这个人不久就成佛。虽然在那里带业,下下品往生也成佛。因为他到那里受用跟佛一样,没有差别。所以他是究竟脱,究竟解脱了。这个法门之殊胜。再看底下这一段:
【一切金口。通名为经。对上五字。是通别合为题也。教行理三。各论通别。广如台藏所明。】
『金口』,佛是金身,佛身是金色,所以佛所说的称为金口。凡是佛所说的都称之为『经』。经这个意思,在此地也不必细说,通常一般著疏里面是以「贯摄常法」这四个意思来解释,符合这个标准才能称之为经。「贯」,不难,贯是贯穿,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说,无论是言词、文章,它的体系结构非常完整,这就做到贯,有条不紊,好文章、好言语。这个字不难,后面三条就难。
「摄」是摄受人心,这一条相当不容易做到。譬如一篇好文章,读了之后还有味道,还想读,百读不厌,那就是有摄受的力量,好的文辞有这个力量,叫你百读不厌。像我们看报纸、看杂志,看一遍绝对不会想去再看第二遍,什么原因?它没有摄受的力量。好的书籍看了再想看,但是那摄受的力量也有限,唯独佛经,可以说从初发心一直到成佛,念无量劫都念不厌,这个摄受到了家。为什么念不厌?遍遍有悟处,那就不厌。遍遍里头没有悟处,你还会想去念它吗?就念不下去。佛经为什么有这么大的、这么深的摄受力?佛的言语是从真如本性里面流露出来的,心性是无尽的、心性是无穷的,所以经里头字字句句都是无尽义,一直到成佛都念不厌,这是称为经。「常」是永远不变,我们俗话说真理是永远不变的。经典所说的是真理。「法」是方法,是一个超凡入圣的方法,了脱生死的方法,从凡夫修学成佛的方法。不但我们这个世界,十方诸佛刹土一切有情众生要想圆成佛道,都是用这个方法。
特别是念佛这个方法,前面跟诸位报告过,古人所说的,十方一切诸佛如来,他们修行成佛用这个方法;这些诸佛如来要想普度众生圆成佛道,也用这个方法。这个方法就是念佛成佛。因为众生成佛的机缘没成熟,佛对那些人才开演大乘、开演二乘、开演三乘,这是度那些成佛机缘还没有成熟的人所开的。真正成熟,只有这一门,所谓是「唯有一乘法,无二亦无三」,一乘就是这个法门。古大德说「念佛法门,是一乘当中的一乘,大乘当中的大乘」,这些话说的都是真实话,没有一句话是过分的。这是我们必须要明白,必须要认清楚,我们的心就定了。怎样叫我们肯定?这个事情真难!若不是善根福德成熟,怎么肯死心塌地去相信。这善根福德还稍微欠一点点的,欠得少还不要紧,还有补救的方法,这个补救的方法就是深入经藏。
在大乘经论当中,我们看到,特别像《华严》、《法华》,这一些在佛教里面,大家公认的是一乘圆教的大经。《华严经》到最后,文殊、普贤,华严三圣,华藏世界的等觉菩萨、后补佛,他们还要发愿求生极乐世界,这一桩事情我们要多想想。其他人发愿求生西方极乐世界,还说得过去,文殊、普贤为什么还要发愿求生?这想来想去只有一个道理,希望早一天成佛,希望顺顺利利的成佛。这就说明了西方世界成圆满佛,决定比华藏世界要方便,否则的话他为什么要去?决定比华藏世界要快速,所以文殊普贤求生!
再看看宗门教下、显教密教几乎修成之后,也就是像禅宗大彻大悟、明心见性之后,他的归宿在哪里?都在华藏世界,毗卢性海,毗卢遮那佛的世界。华藏是一真法界,到那边之后,碰到文殊、普贤,还是劝他们到极乐世界去圆满成佛。这拐个弯到那边去,这个弯拐的太大太大。因为一般修行能到华藏世界,那真的不容易!无论哪一个法门、无论哪一个宗派,一定要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这才生华藏世界。可是到这样的功夫,那就很不简单。世尊在这一般大乘经上告诉我们,要修行经历两个阿僧只劫,才能到这个地步。我们净宗临命终时,一念十念都能往生,一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果报超过十地菩萨,不是华藏会上的法身大士能相比的。所以这是难信法。
『对上五字』,上面是「佛说阿弥陀」,对这五个字。「经」这个字是通题,上面五个字是别题。下面教经、行经、理经都有通别。天台家分析得很清楚、很明白,我们在此地都把它省略。但是有些地方我也讲到,其他的这录音带都可以做参考。现在非常难得,有不少同修把这个录音带统统写成书,分量太大,拿给我看,我翻了几页不想看,因为我并不想留著作在这个世间,去添人家的烦恼。世间书已经太多,再给他添一些,这有罪过。所以我一样东西都不想留,你们自己爱怎么搞就怎么搞,与我不相干,我没事。好,我们念佛回向。
请掀开经本第十七面第一行:
【第一释名。此经以能说所说人为名。】
从这个地方开始是本经的「五重玄义」。五重玄义是天台宗讲经的方法,这就是在未讲经之前,先把这部经的概要先提出来说明,使听经的人还没有听到这个经的全文,先对於这部经有一个概略的认识。这样才能够培养听经的兴趣,同时也能够在听讲的当中,掌握到经文的重点。天台家用五个科目来介绍全经的概要,称之为五重玄义。玄就是经中玄妙的义理。在中国自古以来讲经的大德很多,而介绍全经概要的方法也有许多种,流传至今最为一般大众所欢迎的,确实只有天台宗。除天台宗之外,还有贤首宗。贤首就是华严宗,它介绍全经概要比天台宗复杂,用的是十条(十个科目),我们称它作「十门开启」。十条比这个五条就要麻烦很多,后人喜欢简单,无论是讲经、无论是注经,都喜欢采取天台家的方法。
到近代说经、讲经跟注解用天台的已经不太多,为什么?看到这个五条还是嫌麻烦,现在人是愈简单愈好。现在人讲经多半用一个讲经的因缘,然后就解释经题,这就入了经文,所以是愈来愈简单。蕅益大师年轻时候是学天台的,所以他老人家许许多多的著疏都采取天台的方法。这一部《要解》也不例外,好在我们的道场是常年讲经的道场,有许多都可以省略掉,不必再介绍。我们现在看这一段文。
这个经题『释名』,名就是经的名题,经名,解释经名。这部经是以能说的人与所说的人做为经题。佛是我们娑婆世界说这部经的人,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是释迦牟尼佛所要为我们介绍的一个人,所以这个经题里面是「单人立题」。这七立选题在此地也不必多说。这个题目里头只有人,没有法也没有比喻,单人立题。
【佛者。此土能说之教主。即释迦牟尼乘大悲愿力。生五浊恶世。以先觉觉后觉。无法不知。无法不见者也。】
这是解释『佛』字,佛是『此土』,就是我们这个世界能说法的『教主』,这个地方的教是教学、是教育,主就是老师,所以是教化主,主持这个教育,创办这个教育的人。这个人就是『释迦牟尼』,释迦是姓,牟尼是名。前面也曾经跟诸位同修提过,诸佛菩萨没有一定的名号,不但没有一定的名号,连一定的相貌也没有,这才称之为圆满报身。如果这个佛菩萨身相只有一个相,那就不能叫圆满。圆满是什么意思?正如同《楞严经》上所说的「随众生心,应所知量」。众生喜欢这佛是什么相貌,看那个佛就是那个相貌。甲看的是这个相貌,乙喜欢那个相貌,乙看佛就是另外一个相貌。所以佛不但没有定名,一定的相貌也没有。由此可知,佛的相貌跟名字都是利益众生,都是从众生机缘上而建立。
释迦牟尼佛出现在我们这个时代,这是一个大时代,这个时代我们要讲佛的法运。佛的法运,正法一千年,像法一千年,末法一万年。我们讲这个时代就是一万二千年,这是释迦牟尼佛佛法住世的期间。这段期间在这个地区,这一切众生当然毛病很多,烦恼习气很多,在众多习气烦恼之中,哪一种最重,这跟大夫治病一样,重的要先治。重的那是要命,先治重病,轻一点的慢慢再来,不著急。
佛观察我们这个时代的众生,最严重的毛病是没有慈悲心。每个人都是自私自利,起心动念都是为自己著想,充其量为家庭、为事业,这心量非常的窄小。何况只知道自利,不但不能利益众生,反而伤害众生,自利损人,这是我们都能够觉察得到的。佛说这是众生的大病,於是在这个阶段教学,佛就标榜仁慈,释迦就是仁慈的意思。由此可知,名号就是他现阶段教学的宗旨。除这之外,这些众生们心地有很严重的污染,心不清净。被什么污染?贪、瞋、痴、慢、疑,被烦恼所污染,这也是大病。这样的病所以就造成六道轮回,病要是不除掉,永远不可能超越六道。所以名号后面再加一个牟尼,牟尼的意思是寂灭,要说得好懂一点就是清净心。我们心不清净。
世尊教我们顾名思义,我们念佛的名号就要想名号的意义,名号的含义实在讲就是佛所讲的修德。性德是圆满的、是本具的,我们迷失了自性,佛用这个名号来启发我们的自性,让我们听到这个名号,念到这个名号,就想起我要像佛一样,对一切众生要大慈大悲。这个大慈悲就是平等的慈悲,决定没有分别,决定没有执著。如果有分别、有执著,那就不是大慈悲。我们对自己心要清净。这世间人不知道,这个叫迷惑颠倒,人生真实至高的享受就是清净。
在大乘佛法,不仅仅是禅宗注重清净心,禅是佛心!六祖大师说得很好,外不著相这叫禅,内不动心叫定;内里面没有分别、没有执著,不起心、不动念。对任何境界都能够保持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著,六根接触六尘境界都能保持住,这叫禅定。所以真正的禅定,不是每天盘腿面壁。这个坐禅,诸位看看《坛经》里面,六祖讲的什么叫坐?什么叫禅?坐不是叫你真的坐,坐是取「不动」的意思。我们六根接触六尘不动心,这就是坐;外面境界森罗万象,你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不分别、不执著,这叫禅。所以高级的禅定,行住坐卧统统是禅,都是在禅的境界,心地真是清净,一片光明,这是牟尼的意思。所以牟尼通常翻作圆寂,圆是功德圆满,寂是清净寂灭,烦恼灭了,生死灭了,是说的这个。
对自己要修清净心,对别人要大慈大悲。大慈悲这里面最重要的是帮助众生破迷开悟,这才叫大慈悲,这才叫真实慈悲。为什么?唯有破迷开悟,他才能够永脱生死轮回。给予众生再大的利益,但是他不能超越三界,这个慈悲都不是真实的。不能超越三界,诸位要晓得那个后果不堪设想,这个就是六道轮回。六道轮回的真相是一世不如一世,这是真相。几个人在六道里面,来一生能比今生好?太少太少!佛在经上讲「大地土」跟「爪上土」那个比喻,人失掉人身,来生还能得人身的,如指甲里头的土,爪上土;不能得人身的像大地土,不成比例。比人更高的是天,那更稀少。生天条件是十善业道,上品的十善业道,生欲界天;再往上去色界天,上品的十善还要加上禅定,还要加上四无量心;这四无量心是慈悲喜舍,这样才能够生到四禅天。如果有上品十善,有禅定的功夫,而没有慈悲喜舍,多半是生到魔天去了。
由此可知,慈悲是多么的重要。慈悲是令一切众生得真实的利益。真实的利益就是一定要帮助他,在一生当中超越六道轮回,这就是此地讲的『大悲愿力』。佛以无尽的悲愿怜悯众生,帮助众生,特别是在『五浊恶世』。这是指我们现代的社会,现代社会浊恶到了极处。经典里面时时刻刻提醒我们,我们每天读经就是接受佛菩萨的教诲,接受之后要认真反省,依照佛所讲的标准改过自新,这样才有救。一般人,包括我们自己在内,我们自己所造的业,哪是善、哪是恶我们自己都没有能力去辨别,这叫愚痴。不能辨别善恶,不能辨别是非,不能辨别真妄,甚至於连利害都不能辨别,这真正的愚痴。往往我们想错、看错了,把邪的当作正的,把正的当作邪的,把善当作恶,把恶当作善。今天我们以佛的经典的标准,仔细来观察这个世间,来反省自己,才发现自己的过失真的是太多太多了。虽然学了佛,受了戒,依旧是懵懵懂懂,每天还虚度光阴,俗话说得不好听,「天天在混日子」,这样下去怎么得了!
所以经典绝对不是止於读诵,要是把读诵当究竟,这就错了。读要解义、要理解,清凉大师告诉我们,信解行证同时要完成。不是一定要把它分成四个阶段。我读这部经,读了我就相信,读了我能够理解,明白了之后,我能够依照这个教训去奉行,拿这个经对照自己的心行。心就是思想见解,我的想法、看法跟佛讲的一样不一样?如果跟佛讲的是一样,我们很欢喜,我们的知见是正知正见,是佛知佛见。假如我们想的看的跟佛讲的不一样,要知道我错了,佛没错,要把自己错误舍弃,依靠佛的知见来修正我们的过失。思想见解要用这个标准来修正,言语造作也要用这个标准来修正,这叫修行。证是什么意思?证是契入境界。就是把前面的信解行统统都做到、统统都证实,没错。我们的解行跟诸佛菩萨走的是同一个道路、同一个方向,将来达到的目标自然就相同。经要这样的念法,要把经变成自己的生活行为。佛对於我们的大慈悲、大恩德就在此地。
佛是先觉,我们做弟子、做学生的接受佛的教诲,於是也觉悟了,这是后觉,『先觉觉后觉』。『无法不知,无法不见』这是果,这两句是果,这个果德不可思议。这到底是真的还是假的?如果是真的,那就是像一般宗教家赞美上帝全知全能。说实在的,上帝还未必全知全能,佛确确实实是全知全能。佛是谁?佛就是我们自己!这底下讲到「信」的时候,蕅益大师给我们讲了六条的信,第一个就是「信自己」,自己确确实实是佛。天台家六即佛里面理即佛,在理上讲一切众生本来成佛,这个话是佛在《华严经》上说的,《圆觉经》上也说过。而是我们迷失了自性,变成现在这个状况。诸佛菩萨大慈大悲帮助我们,无非是恢复自性而已。除此之外,佛并无一法教人,就是教我们恢复自性,到自性恢复,果德就现前。
六祖大师开悟的时候,向他的老师忍和尚提出他的心得报告,言语虽然不多,讲得很透彻。他说「何期自性,本自清净」,这性德现前了。本来,可见得不是修来的,是自性性德自然的流露;又说「何期自性,本自具足」,本来具足是说十法界依正庄严;又说「何期自性,能生万法」,十法界依正庄严从哪里来的?这就是「无法不知,无法不见」。所以六根的能力、本能是尽虚空遍法界。我们的眼统统都能见到,耳统统都能听到。今天是远的地方见不到,隔了有障碍听不到,毛病发生在哪里?毛病发生在你有了障碍。什么障碍?佛将这些障碍归纳起来两大类。一个是烦恼障,一个是所知障。这两种障碍从哪里来的?佛也给我们说得很清楚,妄想执著。《华严经》上说「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著而不能证得」,佛真是一语道破,把二障的根源给我们说出来。所以妄想发展就成为所知障,执著发展就变成了烦恼障。所以佛法总纲领破二障而已!我执断掉,烦恼障破了;法执断了,所知障破了。千经万论,横说竖说,都离不开这个原则。如果我们明白这个原理,知道这些原则,掌握到了,深入经藏就不会有多大的困难,不会有太大的障碍。这才对於经典里面所说的字字句句都能够肯定,深信不疑。再看底下一段:
【说者。悦所怀也。佛以度生为怀。众生成佛机熟。为说难信法。令究竟脱。故悦也。】
这个解释,无怪乎印光大师赞叹蕅益大师,即使是诸佛再来给《弥陀经》做个注解,也不能超过其上。我们想想印光大师的赞叹,真的是有道理。这个『说』字,我们看许许多多注解里面有仅仅注到『悦所怀也』,古来祖师大德有这个说法。『众生成佛机熟』,这句古人没说过,这是蕅益大师说出来的,这一句话要紧!大师直截了当为我们宣布,这个法门是度成佛人的。所以释迦牟尼佛讲这个法门的时候,无比的喜悦。诸位《无量寿经》念得很熟,《无量寿经》发起序第三品,你们看到了,佛要讲这部经的时候容光焕发。阿难尊者随从佛那么多年,从来没有看到佛今天这么样的光采、这样的庄严、这样的欢喜,於是他才问释迦牟尼佛,今天现的这个相非常之奇特,过去没见过的,为什么?为众生说这个『难信之法』。说这个法门,释迦牟尼佛得阿弥陀佛的加持,又得十方一切诸佛的加持,所以现的相特别殊胜。
佛为什么说这个法门?看到有一些众生缘成熟了。什么缘?这一生他应当作佛,他应当成佛了。所以就传授他直接成佛的法门。是这么一回事情。这真是百千万劫难遭遇,众生遇这个法门,难!佛遇到这批人也难。佛遇到这批人的时候,他才肯说;遇不到这批人,不说,说了没用处。看到众生成佛机会到了,你想这个欢喜。佛就是巴不得众生快快成佛,现在果然看到这些人成熟了,这么样的欢喜为我们说出这个法门。
「难信之法」,真的难信。不但凡夫难信,声闻缘觉难信,菩萨也不能相信。但是这个法门是佛所说的,佛在一切经里面告诉我们,凡夫无始劫以来怎么迷的、怎么堕落的、怎么样搞这个轮回。现在要想超越,应当怎样断烦恼,怎样破无明,怎样来修行证果,说得许许多多。现在这个法门,从前讲的那些统统都可以不必了,就这一句佛号就圆满成就,你想想看这个说法谁相信?谁能接受?由此可知,听了之后就相信、就接受,这个人不简单!这是什么人?是成佛机熟的众生。所以他一听到之后,毫无意见完全接受过来,依教奉行,这种人成功了。
我们过去也曾经读过净宗的经论,也读过祖师的开导,也能够相信,但是始终有个疑问在那里,这个疑问解不开。为什么会有这种人?但是这种人是真有,就在现前我们也看见不少。可是我们知其当然,不知其所以然。到我们细读《无量寿经》,这才明白,原来这些成佛机熟,著重在这个「熟」字,他的机缘成熟,这是无量劫所累积的善根在这个时候成熟。遇到这个缘,他成就了,这就正是本经里面所说的「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无量劫中,他听经闻法,薰习的善根深厚,这是一个条件善根成熟;无量劫以来,他供养佛菩萨、阿罗汉,福德成熟,善根福德成熟。这过去生中的事情,我们肉眼凡夫看不到,佛在经上给我们说的。可是这个地方有个疑问,为什么无量劫的善根福德,我们不早成就?照理说,我们至少也能证个小乘,不说阿罗汉,初果、二果、三果也应该证得。菩萨,就是十信位、十住位的菩萨应该也有分,为什么会堕落在生死凡夫?这个疑问要不解开,对我们念佛往生还是会有障碍。我们不是上根利智,也不是下愚之人,一天到晚会胡思乱想,会追根究柢,有这么一个习气,这个疑问就变成障碍。
诸位要明了,我们举一个浅显的事实,譬如学生念书,念书不用功,课天天上,考试都不及格。我们无量劫来就是这样情形,无量劫都学佛、都闻法,考试从来不及格,所以连初果都没有证到;菩萨位子里面,初信位也没有证到。你要问可能吗?你想想这一生就晓得可不可能。这一生我们不是学佛学了几十年,初果有没有证到?没证到,初信位的菩萨也没证到。这不就明了生生世世无量劫到今天就是这么混来的。虽然没证果,但是这累积的善根福德太多,虽然都不及格,但是累积到今天是真多,但是讲修行证果还是没分。修行证果要断烦恼,八十八品见惑要是不断,初果须陀洹就没分,初信位的菩萨也没分。所以证果这事情我们一直到今天永远还都没有指望。可是这样累积的善根福德,跟阿弥陀佛的本愿相应,如果用这个法门求生西方极乐世界,这条件够了,就具足了。我们缺的是因缘!佛给我们做因缘,菩萨祖师大德给我们做因缘,把这个法门介绍给我们。我们一听就欢喜,一听就接受,带业往生,生到西方极乐世界,跟诸位说就证果。他证得那么快,证得那么容易,一点都不希奇,是无量劫累积的善根福德。所以阿弥陀佛本愿威神一加持,确确实实能把他提拔起来,道理在此地。
如果没有过去世深厚的善根福德,今天遇到这个因缘,他也不能接受,他还是疑问多多。所以这一句话真是难为蕅益大师为我们说出。净宗法门之所以难信,之所以不可思议,它的果德是『究竟脱』,脱是解脱。小乘四果罗汉就脱离了六道轮回,脱离了分段生死,但是他还有变易生死,还有界外的无明,不是究竟。菩萨的果证,一个阶级比一个阶级殊胜,纵然证得圆初住、别初地,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还是不究竟。净宗法门,一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即使是凡圣同居土下下品往生,也是究竟脱。那些大菩萨们听到都迷惑、都搞不懂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情,所以经论上说这个法门,「唯佛与佛方能究竟」。等觉菩萨如果不是诸佛如来加持,他确实搞不清楚,他也说不出来。
诸位要知道,我们今天在此地能说出一点意思,大家能够听得懂一点,都是诸佛如来威神的加持。如果没有佛菩萨力量加持,靠我们自己不可能,做不到,这是真的。「究竟脱」,就是经论里面常讲的「圆证三不退」。蕅益大师在《要解》里头,这个话说得非常肯定。圆证三不退就是究竟脱。这个究竟是圆教如来的果位,所以真正不可思议!於是说法的佛,听法的这些成佛机缘成熟的众生,一片欢喜,无尽的欢喜!一切的欢喜当中,从来没有这样的欢喜事。所以西方称极乐世界真的是极乐。我们修学这个法门,没到西方去,现在?现在就极乐!这是真的。你只要真的修,真的能够契入,你日常生活当中所表现出来一定是快乐无比,这是实话。如果你在日常生活当中,得不到法喜;换句话说,你还没有入门,你的修学还没有上轨道。你这个修学真的入门,真的上轨道,一定得法喜充满。这个是「说」,说就是『悦』的意思,喜悦。
【阿弥陀。所说彼土之导师。以四十八愿。接信愿念佛众生。生极乐世界。永阶不退者也。】
这是经题,极乐世界的教主、极乐世界的导师『阿弥陀』。底下一段再详细为我们介绍阿弥陀这个名词的含义。佛『以四十八愿』,我们在《无量寿经》上读过,阿弥陀佛的大愿在《无量寿经》五种原译本里面,数目不一样,有的本子里面是四十八愿。但是早期的译本,汉译本《清净平等觉经》是二十四愿;宋朝时候,这最后的一个译本是三十六愿。这个愿的数目不相同,但是我们仔细去观察,内容大致是相同的。由此可知,这就是后人所讲的开合不相同。有的两个愿、三个愿归纳成一愿,有的一愿把它展开为两愿、三愿的,这是我们在五种原译本里面所见到;但是在习惯上,大家都称四十八愿。所以夏莲居老居士所会集的,他是以《清净平等觉经》二十四愿为纲,然后再以四十八愿为目,这样的会集,意思就非常的圆满。他会集的非常之好,在此地我们就用四十八愿。
四十八愿接引众生,佛是愿愿都是帮助众生圆满成佛,我们要学佛,最要紧的是要学佛的心。佛存的是什么心?我们用这个做标准,我们的心要像佛。佛是什么心?佛是清净心,一丝毫都不染;佛是平等心,於一切众生决定没有分别。所以清净平等心是佛心。我们修行,行就是行为,起心动念,修是修正。我们起心动念不清净、不平等,不清净、不平等就不是佛心。所以我们一天到晚,处事待人接物就是修行。修什么?修清净心、修平等心。这个人我一看到就喜欢他,那个人我一看到就讨厌他,怎么样把两个人扯平?这就是修行。这真修!从前讨厌的,现在不讨厌了;从前喜欢的,现在也平淡了。一律平等,真实慈悲,这叫真用功,用功是在这上用的。不是我一天到晚念多少声佛号,我念多少部经,我磕多少个头,那都是假的,那是样子、形式,不管用的。真正修行在起心动念之处,在处事待人接物之处,修清净心、修平等心、修慈悲心。清净平等自受用,自己跟佛接近了,像佛了。慈悲心是什么?愿,四十八愿是大慈大悲!佛是这样的一个心愿对人,我怎样?
我勉励净宗的同修,我定了一个课诵本,跟一般用的课诵本不一样。我们的早课念四十八愿,晚课念《无量寿经》三十二品到三十七品。所以我定的课诵本里面,我没有念《弥陀经》,也没有念八十八佛。目的何在?目的就是用四十八愿天天跟自己对照,我的愿跟阿弥陀佛的愿望一样不一样?不一样的赶紧修正过来,跟阿弥陀佛同心同愿。三十二品到三十七品是行,处事待人接物应该要守哪些规矩?我们有没有违犯。经就是一面镜子,早课提醒自己,晚课认真反省,改过自新!今天犯的过失,希望明天不再犯,这叫修行,这叫真正用功。果然肯做,能有三个月到半年就见到效果。有很多同修来跟我讲,我听到非常欢喜,他确实改变了,跟从前想法、看法、做法真的不一样。他回头了、欢喜了,以前日子过得很苦恼,现在过得很快乐,冤家对头也不嫌弃,他在这得乐趣。
所以我们的愿要学佛的愿,不能说天天念四十八愿,那阿弥陀佛的愿与我有什么关系?我们要把阿弥陀佛的本愿变成自家的本愿,这个才行。把阿弥陀佛的行持变成自己的行持,我们跟佛同心、同愿、同德、同行,你想想看哪有不往生的道理?非去不可。为什么?十方世界没有你去的地方,只有极乐世界。你跟哪一个世界都不相应,唯独跟极乐世界相应,这就决定得生,生西方世界。生到西方世界,永劫不退,这是西方世界第一个特色,他方世界没有的。他方世界修行都是进进退退,都有退转,唯独西方极乐世界不退转。如果你要问为什么不退转?我们在《无量寿经》里面曾经有详细的说明。《无量寿经》讲过很多遍,留下的录音带也有很多种,每一次讲的都不一样,都可以听听。
【梵语阿弥陀。此云无量寿。亦云无量光。要之功德。智慧神通。道力。依正庄严。说法化度一一无量也。】
所以『阿弥陀』翻成中国的意思就是「无量」,阿翻作无,弥陀翻作量。这个无量是包括一切的无量,没有一样不是无量。而佛在经上只用了两桩事情做代表,这是佛在经上给我们介绍的,『无量光』、『无量寿』,用这两个做代表。光表空间,光明遍照;寿表时间,过去现在未来。我们现在人所谓的时间、空间,光、寿就是时间跟空间。时空里面所有的一切都包括,没有一样能超越时空。大师在此地,怕我们不明白这个道理,所以下面又告诉我们,无量的功德、无量的智慧、无量的神通、无量的道力、无量的依报。这依报就是我们生活里面所需要的也是无量。今天世间人心目当中所贪求的财富,西方极乐世界的人财富是无量。今天世间人纵然拥有整个地球,还是有量,拥有整个三千大千世界也是有量。他们的财富是无量,正报是无量,正报是身体健康长寿,身体圆满,找不到一丝毫的缺陷,那叫无量。说法无量、教化众生无量,样样都是无量。阿弥陀这个字的含义是一切的无量。
我们到达西方极乐世界,这一切的无量我们统统都得到。怎么得到?阿弥陀佛加持给我们的,这个也很不可思议。我们带业往生,业障深重,到了西方极乐世界,我们的享受跟佛一样,这什么道理?享阿弥陀佛的福报。阿弥陀佛在那里已经是现成的,我们到那里去享他的福,这么一回事情。他方世界,必须要你自己修得这个果位,你才能享受得到。西方世界,我们生到那边,享阿弥陀佛的福。诸位细细看四十八愿就知道。你看西方极乐世界很不可思议的,这是经上讲得很清楚的,到达西方极乐世界,我们的身相跟阿弥陀佛一样。所以西方世界是平等世界。我们体质跟阿弥陀佛也是一样,决定没有差别。十方世界都是有差别,唯独西方极乐世界没有差别,那个叫做真正平等的世界。相貌统统一样圆满,带业下下品往生的也是这个圆满。文殊、普贤从华藏世界,上上品往生也是一样圆满,没有差别。所以这个大经,经题上有「清净平等觉」,平等的意思很有味道!到达西方极乐世界一切享受平等,几乎智慧平等、道力平等、神通平等,没有一样不平等。所以这个不可思议、这个难信之法。
通途法门里面,菩萨跟阿罗汉决定不平等,明心见性法身大士跟没有破无明的菩萨,也决定不平等。纵然破一品无明,以圆教来说,十住跟十行决定不会平等。但西方世界里平等的,这个平等是阿弥陀佛本愿加持。所以这我们一定要晓得。能信的人,真正发愿要去的人,这个人有福!这个人不久就成佛。虽然在那里带业,下下品往生也成佛。因为他到那里受用跟佛一样,没有差别。所以他是究竟脱,究竟解脱了。这个法门之殊胜。再看底下这一段:
【一切金口。通名为经。对上五字。是通别合为题也。教行理三。各论通别。广如台藏所明。】
『金口』,佛是金身,佛身是金色,所以佛所说的称为金口。凡是佛所说的都称之为『经』。经这个意思,在此地也不必细说,通常一般著疏里面是以「贯摄常法」这四个意思来解释,符合这个标准才能称之为经。「贯」,不难,贯是贯穿,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说,无论是言词、文章,它的体系结构非常完整,这就做到贯,有条不紊,好文章、好言语。这个字不难,后面三条就难。
「摄」是摄受人心,这一条相当不容易做到。譬如一篇好文章,读了之后还有味道,还想读,百读不厌,那就是有摄受的力量,好的文辞有这个力量,叫你百读不厌。像我们看报纸、看杂志,看一遍绝对不会想去再看第二遍,什么原因?它没有摄受的力量。好的书籍看了再想看,但是那摄受的力量也有限,唯独佛经,可以说从初发心一直到成佛,念无量劫都念不厌,这个摄受到了家。为什么念不厌?遍遍有悟处,那就不厌。遍遍里头没有悟处,你还会想去念它吗?就念不下去。佛经为什么有这么大的、这么深的摄受力?佛的言语是从真如本性里面流露出来的,心性是无尽的、心性是无穷的,所以经里头字字句句都是无尽义,一直到成佛都念不厌,这是称为经。「常」是永远不变,我们俗话说真理是永远不变的。经典所说的是真理。「法」是方法,是一个超凡入圣的方法,了脱生死的方法,从凡夫修学成佛的方法。不但我们这个世界,十方诸佛刹土一切有情众生要想圆成佛道,都是用这个方法。
特别是念佛这个方法,前面跟诸位报告过,古人所说的,十方一切诸佛如来,他们修行成佛用这个方法;这些诸佛如来要想普度众生圆成佛道,也用这个方法。这个方法就是念佛成佛。因为众生成佛的机缘没成熟,佛对那些人才开演大乘、开演二乘、开演三乘,这是度那些成佛机缘还没有成熟的人所开的。真正成熟,只有这一门,所谓是「唯有一乘法,无二亦无三」,一乘就是这个法门。古大德说「念佛法门,是一乘当中的一乘,大乘当中的大乘」,这些话说的都是真实话,没有一句话是过分的。这是我们必须要明白,必须要认清楚,我们的心就定了。怎样叫我们肯定?这个事情真难!若不是善根福德成熟,怎么肯死心塌地去相信。这善根福德还稍微欠一点点的,欠得少还不要紧,还有补救的方法,这个补救的方法就是深入经藏。
在大乘经论当中,我们看到,特别像《华严》、《法华》,这一些在佛教里面,大家公认的是一乘圆教的大经。《华严经》到最后,文殊、普贤,华严三圣,华藏世界的等觉菩萨、后补佛,他们还要发愿求生极乐世界,这一桩事情我们要多想想。其他人发愿求生西方极乐世界,还说得过去,文殊、普贤为什么还要发愿求生?这想来想去只有一个道理,希望早一天成佛,希望顺顺利利的成佛。这就说明了西方世界成圆满佛,决定比华藏世界要方便,否则的话他为什么要去?决定比华藏世界要快速,所以文殊普贤求生!
再看看宗门教下、显教密教几乎修成之后,也就是像禅宗大彻大悟、明心见性之后,他的归宿在哪里?都在华藏世界,毗卢性海,毗卢遮那佛的世界。华藏是一真法界,到那边之后,碰到文殊、普贤,还是劝他们到极乐世界去圆满成佛。这拐个弯到那边去,这个弯拐的太大太大。因为一般修行能到华藏世界,那真的不容易!无论哪一个法门、无论哪一个宗派,一定要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这才生华藏世界。可是到这样的功夫,那就很不简单。世尊在这一般大乘经上告诉我们,要修行经历两个阿僧只劫,才能到这个地步。我们净宗临命终时,一念十念都能往生,一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果报超过十地菩萨,不是华藏会上的法身大士能相比的。所以这是难信法。
『对上五字』,上面是「佛说阿弥陀」,对这五个字。「经」这个字是通题,上面五个字是别题。下面教经、行经、理经都有通别。天台家分析得很清楚、很明白,我们在此地都把它省略。但是有些地方我也讲到,其他的这录音带都可以做参考。现在非常难得,有不少同修把这个录音带统统写成书,分量太大,拿给我看,我翻了几页不想看,因为我并不想留著作在这个世间,去添人家的烦恼。世间书已经太多,再给他添一些,这有罪过。所以我一样东西都不想留,你们自己爱怎么搞就怎么搞,与我不相干,我没事。好,我们念佛回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