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阿弥陀经要解菁华 (第三集) 1993/11 马来西亚 档名:01-012-0003
请掀开经本第四面,第二十一段看起:
【华严奥藏。法华秘髓。一切诸佛之心要。菩萨万行之司南。皆不出於此矣。】
一切经中,几乎是古今大德们所公认的,《华严》跟《法华》都是属於一乘圆教,也就是一般所说的圆满的大经。像这样的大经,它的『奥藏』,奥是非常奥秘,藏就是含藏,它所含藏的奥秘,《法华经》的精髓,都在这部经,《佛说阿弥陀经》。这两句话如果不是真正过来人,是决定说不出来的。尤其底下这两句,『一切诸佛之心要,菩萨万行之司南』,菩萨所修行门无量无边,我们常说六度万行,六度是纲领,展开来就有无量的行门。这无量行门没有一条不是旨归净土的,这句话是不是修净土的人自大自夸?其实我们真正将这些大经做一番深入的研究,就明白这个事实了。
菩萨所有一切法门,所有一切的宗教,宗是宗门,教是教下,诸佛如来所说的无量法门,到最后都归到什么地方去?都归到毗卢性海,华藏世界,所以这是《华严》、《法华》的归宿;千经万论、一切法门殊途同归,都归到华藏世界。到了华藏世界之后,诸位要知道,到华藏世界不是一般人能去的,圆教初住以上,别教初地以上,证到这个果位才能生到华藏世界。到了华藏世界之后,缘分要是深的,大概不久就遇到普贤菩萨。假如缘分要浅一点的,在华藏世界修满三贤位,三贤就是十住、十行、十回向。修满了三贤位,登地了,华藏世界登地是圆教的地上菩萨,登地了。登地一定见到普贤菩萨,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导归极乐,后来还是要到西方极乐世界去见阿弥陀佛。所以《华严经》上说,「十地菩萨,始终不离念佛」,始是初地,终是等觉(我们叫他做十一地),他们所修的是念佛求生净土这个法门。
从这个地方,我们才真正看到西方净土无比的殊胜,要不是深入大经你不知道。深入大经之后,你才看到这样伟大不可思议的气象,我们对於西方净土的向往真的是油然而生,向往之心自自然然就生起来。所以这个法门真的是非常的难信。今天深入大乘,深入《法华》、《华严》的不多;若不深入,这个事实你见不到,你不知道念佛法门的伟大,念佛法门的殊胜,念佛法门的不可思议。蕅益大师这几句话把本经赞叹到了极处。《华严》、《法华》是大乘,这部经是大乘当中的大乘;《华严》、《法华》是了义,本经是了义当中的了义;《华严》、《法华》是圆顿,本经是圆顿当中的至圆至顿,这个话决定不是随便说的。
上来这二十一段都是属於玄义里面摘录下来的,往后这就入了经文,这是经文里面注解节录的。
【比丘含三义。】
比丘是梵语,含三个意思,我们一定要懂。第一个:
【乞士。一钵资身。无所蓄藏。专求出要。】
这是比丘第一个意思。乞是乞食,在古印度,乞食是社会大众所尊重的。但是中国人不尊重,中国人乞食是讨饭的,讨饭的在社会上没有地位,谁也瞧不起。这是两个社会的型态不相同。士,我们中国人非常尊重,中国古代的社会也有阶级,不过阶级不很严格就是了。中国社会说士、农、工、商,士是读书人,用现在的话来说是知识分子,读书人、知识分子在社会上地位最高。这个讨饭乞食的不是普通人,是很有学问、很有道德的人,我们中国人把它翻成『乞士』;这不是普通要饭的,是有学问、有道德的出家人。表示对於世间名闻利养、五欲六尘统统放下,所以是一钵三衣,一心一意只求了生死出三界。
可是佛法传到中国来之后,当时是汉朝,后汉初年,汉明帝的时候,汉明帝永平十年,公元六十七年。今年公元是一九九三年,公元六十七年佛法传到中国。这个传是正式的传到中国,非正式比这个还要早。这是我们国家,帝王派特使到西域去,恭恭敬敬请他们到中国来的,我们学佛对於这些历史要知道。帝王请他到中国来,所谓帝王师,皇帝的老师怎么可以叫他托钵去讨饭?这个皇帝不被人骂死了,所以在中国不作兴,於是在中国就接受朝廷的供养。也不要去树下一宿,国家给他建筑的有宫殿,就是我们现在的寺庙宫殿式的房子,供养这些出家人。所以到中国来之后,生活方式跟印度完全改变了。
中国的气候跟印度不相同,比印度要冷,所以三衣不适合於中国的气候,於是乎三衣变成了出家人的礼服。三衣不必多说,大家都晓得。在法会典礼当中我们搭的、披的衣,五条衣、七条衣,九条以上的叫大衣,这个三衣。还是穿我们中国读书人穿的衣服,我们这宽袍大袖子,叫海青,我们的海青是汉朝时候读书人平常穿的礼服。所以我们穿的是在家人的衣服,没有换,只是剃了头。在家人衣服上绣有花纹,我们出家人不绣花,素色的,差别就在此地。剃头,穿素色的衣服,在典礼当中搭衣。衣比原来的衣也缩小了,大概缩成三分之一。现在南传法师搭的衣才是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著的衣,我们现在这个衣只有他的三分之一,所以衣缩小了。由此可知,佛法是讲求现代化与本土化,佛法才能够顺利弘扬,才能够真正的利益众生,这些我们都必须要知道的。
佛法,佛无有定法可说,佛法是应病与药,因此它在每个时代、每个地区的解释都不一样;经典是一样的,讲法不一样。如果讲法是一样的,古时候的注解到今天不应该有改变。我们看同一部经,你看汉朝人的注解跟唐朝人的注解不一样,注解的讲法不一样。汉朝的讲法对於那个时候的人有利益,到唐朝,汉朝那种讲法,唐朝人得不到受用,所以必须是一个新的解释法。经原理、原则不变,说法、修行方法可以改变,能够适应於现代的社会。所以我们看古来的注解,从中国古代一直到清朝,或者到民国初年这些注解,你能够看到每个时代的社会人心乃至於生活方式、文化背景的变迁。你看古来的大德用什么方式来解释这部经,让大家得真实的利益,这是非常重要。
同样的,现代这个时代跟从前完全不相同,变化太大了。从前是农业社会,从农业社会变成了工业社会,从君主制度变成了民主制度,变化太大了。过去,古人所谓是老死不相往来,自己生活的空间很小,一个村庄、一个乡镇,顶大一个县市,一生不出门的。现在人我看一年总要到全世界去旅游个几次,眼界、胸襟都扩大了。所以今天讲佛法跟过去迥然不同,譬如说在中国有中国的讲法,在外国有对外国人一套讲法,不一样,不相同;对初学有初学的讲法,对老修行又是一种讲法,他才能够得利益。一种讲法不能度一切众生,所以佛法千变万化。这是发心讲经弘法一定要懂得这个事实真相,要真正能够体会经典里面的精髓。应用的时候,随众生心,应所知量,千变万化,没有一定的说法,这是非常重要。第二个意思:
【破恶。正慧观察。破烦恼恶。不堕爱见。】
恶就是指烦恼,破恶就是断烦恼。爱见就是贪,三毒里面最重的,三毒烦恼,一定要有智慧才能够转烦恼为菩提。所以,出家人一定要修戒定慧三学,因戒得定,因定开慧,慧能破烦恼。第三个意思是:
【怖魔。羯磨成就。魔即怖也。】
魔是指魔王,魔王贪图眷属,唯恐他的眷属离开他。这一发心受戒,决心要脱离六道轮回,这就是离开魔的控制,离开魔的范围,他心里面就慌张了,就感觉到恐怖。『羯磨』就是作法,我们登坛受戒,作法圆满成就的时候,魔王烦恼。他统治之下的这些人民又跑掉一个,这是他很不乐意见到的,很不乐意听到的。这是比丘三个意思。
【僧者。具云僧伽。此翻和合众。】
僧伽耶,我们中国人喜欢简单,把尾音都省略掉了,单单称个僧。我们在三皈依里面念到「皈依僧,众中尊」,「众」现在人叫团体,团体我们佛教的名词叫众。出家人的团体我们叫僧团,是世间所有僧团里面最尊贵的,最值得人敬仰的,最值得人羡慕的。为什么?因为这个僧团是和合僧团。僧团有六条戒,大家一定要遵守的,才称之为僧团。
【同证无为解脱。名理和。】
理一个,事有六条,我们通常讲六和敬,是从事上说的;理只有一个,事有六个。理在此地是通说,所有一切佛法都不能违背这个原则。如果就净土宗里面,理和合就是「发菩提心,一向专念阿弥陀佛,求生净土」,这是我们的理。我们是专求西方净土,到达西方极乐世界就是无为解脱自然就证得。事和合里面,第一个是:
【身同住。】
这个僧团,我们大家同住在一起。这个地方必须要跟诸位说清楚,因为现代的道场跟古时候不一样。现在社会繁荣,人民富裕,道场当然也兴旺了,生活舒适了,不像从前,从前出家人的生活很苦。我今天早晨去拜访伯圆老和尚(伯公老和尚),他告诉我,他们在抗战之前,他住在鼓山,出家人生活很清苦。白米饭,一年才有三天吃到白米饭,就是过年,三十、初一、初二,才有白米饭吃。平常没有,吃的是蕃薯、杂粮,日子过得好苦。现在出家人天天、餐餐都吃白米饭,不一样!
从前出家人身同住,住广单,通铺;现在出家人一个人有一个房间,还有套房,你想想看,怎么能比?这不能比。身同住,说老实话一定要住广单,还是要睡通铺。佛菩萨、祖师大德为我们想的很周到。为什么大家在一块共修?如果一个人修行,会懈怠、会懒惰,就不能精进,不能成就了。大家在一块共修,一个看著一个,谁也不可以偷懒,互相勉励才能成功。到晚上睡觉,房门一关,又懒散了,又放逸了,甚至於又去胡思乱想去,白天修行的功夫统统都丢掉了。所以晚上睡觉也睡在一起,一个挨一个,彼此互相还监视著,不可以乱动。这个主意好!非常好。所以真正修行的道场,决定不能一个人一个房间,一个人一个房间谈不上修行。修行人一定睡通铺。
军队睡通铺,军队要一个兵给他一个房间会造反,那还得了!所以他们一个班睡在一起,班长看著,晚上睡觉也规规矩矩的。出家人比军队还要严格,日夜二十四小时都要依众靠众,这才叫身同住。一个人一个寮房是谈不上修行,成就不容易,非常的困难,这是我们出家人必须要警惕的。我在台北有个小道场,大概是所有道场我的道场最小,我们住的有二十个人。我那个里面还是睡通铺,不是一个人一个房间,一个人一个寮房不如法,只有弊,没有利,这是一定要知道的。这身同住。
【口无诤。】
口,平常在一起没有争论,没有是非。
【意同悦。】
悦是法喜,每个人法喜充满,这是真正得受用。
【戒同修。】
戒不仅仅是指五戒、十戒、比丘戒、菩萨戒,不仅仅是这个,更重要的是同住公约。我们生活起居都有规矩,一定要遵守规矩。戒律范围非常广大,佛给我们制定的戒,我们要遵守,常住的规矩要遵守,国家的法令规章、社会的道德风俗,统统要遵守,这都在戒同修这一条之中。前面有:
【见同解。】
这条是非常重要,如果见解不相同就不能在一起共修。共修就是住在一个道场,一定是我们的目标相同、方向相同、所依据的经典相同,我们修行的方法、仪轨相同,这样才能够在一起共修。如果不相同就不能在一个道场,就要另建一个道场。所以自古以来,我们佛门的道场,要用现代的话来说就是专科大学,一点都不杂。不但宗派不相同不能在一个道场共修,要建许多的道场,道理就在此地。纵然我们同一个宗派,譬如说我们都是修念佛法门,都是求生西方净土的,我喜欢依《无量寿经》,你喜欢依《阿弥陀经》。我们两个诵经,我念《无量寿经》,你念《阿弥陀经》,这一定要打架,怎么办?建两个道场。喜欢念《无量寿经》的,这个道场念《无量寿经》,那个道场去念《阿弥陀经》。一定要两个道场,不能在一起共修,在一块共修生烦恼,得不到喜悦,得不到法喜。一定是同一个法门,同一个方法。
同依一部经,我们都依《阿弥陀经》,这经相同,咱们念佛的方法不一样。念佛方法很多,腔调很多,有人念念得很慢,南无阿弥陀佛,这一句佛号要拉上一两分钟,拖得好长的;有的念佛是一句接一句,很快。这两个人在一起又生烦恼,又要打架了。怎么办?又要分两个念佛堂。你才晓得为什么道场那么多?适合於不同根性、不同爱好的人。他们完全相同,一定得到法喜充满,会得到真实的利益。我们今天道场,我常常听说,意见很多、烦恼很多、争论很多。为什么?不专!毛病都从这儿生的;专一了,问题自然就没有了,一定是法喜充满。
所以,有很多人来找我,要到我这儿出家,我一定要问他,你为什么要出家?我说出家比成家还难。成家,你只要找一个对象,男的找一个女的,女的找一个男的,你只要了解一个人,你将来一辈子跟他在一块相处,你只要了解一个。你想出家,我这里十几二十个人,你统统都要了解。哪个人跟你处不好,你这一出家不就生烦恼了?又何必?所以不容易。你对於这个僧团上上下下每个人都能了解,大家欢喜你,你也欢喜大家,这样住在一起,这个道场一团欢喜,道场是兴旺的气象。彼此不了解就要来出家,今天看这个不顺眼,明天看那个不顺眼,天天在那里闹事,那叫破和合僧。所以出家比成家难,难的太多,都必须要知道,很不容易。所以六和敬一定要修。末后是:
【利同均。】
利是供养。我们无论在什么地方,信徒对我们的供养我们都要归公,我们自己生活需求由常住供给我们,这才是对的。如果私人都有钱财,银行都有户头,问题严重,名闻利养就会从这儿生。所以说是利,所有一切供养都要归公,自己决定没有私财。心是清净的,心才会往道上去想,才有道心。如果有了钱,天天他的心想念著他的钱,道心就没有了,他不念佛,他念钱去了,问题严重,去念名闻利养了。这些东西害死人!决定不可以有,所以统统归常住,利同均。这是六和敬,非常重要。
我们一个道场四众弟子,在家、出家,统统遵守六和敬,这就叫僧团,和合僧团。如果你是在家弟子,你一家人,佛法说四个人以上,你家里四口人依照六和敬去修行,你的家也是僧团。因为僧不一定是出家人,僧是团体的意思,四个人以上在一起共住同修就叫僧团,所以在家人也可以称为僧团。你一家四个人依照佛法去修行,你的家庭就是僧团。真正依照六和敬来修行,诸佛护念,龙天保佑,因为这是非常希有的团体,这个处所就是真正佛法的道场,家庭也是道场,这是同修们必须要知道的。所以,僧不是出家人的专称,比丘、比丘尼、沙弥、沙弥尼,是出家人专称,在家人不可以称;僧、法师、和尚,在家人都可以称。你懂得它的意思,在家人都可以称,不限定是出家人。
「僧」刚才讲了是团体,出家人有团体,在家人也可以有团体,居士的团体很多,那都是僧团。「和尚」是梵语,翻成中国意思叫亲教师,也就是传授法的老师,就是和尚。如果传法给你的是在家居士,你称这个居士要称和尚,他是你的亲教师。所以和尚在家人可以称的。「法师」,居士升座讲经说法都可以称之为法师,是通称。只有比丘、比丘尼,在家人不可以称,一定是出家人。再看底下一段。
【深位菩萨。必皆求生净土。】
深位是指等觉菩萨,如果把它放宽一点,地上菩萨,像《华严经》里面说的十地菩萨,这算是深位菩萨。我们平常在课诵里面念的菩萨摩诃萨,摩诃是大,菩萨是指三贤位的菩萨,摩诃萨就是指地上菩萨,就是深位菩萨。深位菩萨对於一切法门的真相非常了解、非常透彻,他知道往生西方净土成就非常快速,所以没有不愿意求生净土的。『深位菩萨必皆求生净土』,道理就在此地。下面更为我们说明了,他为什么求生净土?第一个:
【不离见佛。】
他天天在阿弥陀佛的身边。
【不离闻法。】
西方极乐世界六尘说法。
【不离亲近供养众僧。】
众僧就是经上讲的「诸上善人,俱会一处」,尽虚空遍法界一切诸佛身旁的等觉菩萨,都在西方世界聚会。你到那个地方去,统统都见到了。能够亲近他们,当然你的成就就快速。
【乃能速疾圆满菩提故。】
速疾是快速,成就非常之快。
【净土法门。三根普摄。绝待圆融。不可思议。圆收圆超一切法门。甚深难信。】
难信不是指我们普通人,而是指的阿罗汉、辟支佛、权教菩萨。权教就不是指的深位,深位菩萨他相信。菩萨地位不够深的,有很多对这个法门还不能接受,可见得真的是难信之法。但是这个法门确实三根普被,你看上,文殊、普贤,等觉菩萨都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下,《观无量寿经》所说的,地狱众生临命终时一念、十念都能往生;不但能往生,平等往生,不但成就,平等成就。西方世界是平等的世界,西方世界没有一样不平等,诸位细细读阿弥陀佛四十八愿就知道,实在不可思议。
『绝待圆融』,绝待是绝对,不是相对的。世出世间法、一切诸佛刹土,没有像西方世界那样圆融,不可思议。『圆收』,圆是圆满,收是包括。一切诸佛所说的无量无边法门,西方世界统统收罗、统统包括。所以到西方世界,所有一切法门你在一生当中统统成就。『圆超』,不但统统包括了,而且统统超越,你说这个多殊胜!所以,我把这桩事情搞清楚之后,我将所有一切大乘法门统统放下。
我学佛的时候,心里头最羡慕的、最向往的是《华严经》,我的兴趣真的是多方面的。喜欢《华严》、喜欢《法华》、唯识法相、般若经论,统统都喜欢,统统都爱好,兴趣是多方面的。明白这个法门之后,这才觉悟,统统放下,专念阿弥陀佛。我讲经专讲净土五经,净土五经之外,我不讲。为什么?往生要紧。生到西方极乐世界,所有无量法门,我到那里再学,我到那个地方再成就。现在不耽误时间,不打闲岔,免得障碍不能往生,那损失就太大了。所以不但世间一切法要放下,一切佛法也要放下,真正一门深入,这才能成就。
【二有现在。劝信。】
这是经上的,『二有』,「有世界名为极乐」,这个有,「其土有佛号阿弥陀」,这又是个有;有极乐世界、有阿弥陀佛。『现在』,「阿弥陀佛今现在说法」。指这三句经文,这是劝信。
【世界名极乐。劝愿。】
这两个「有」跟「现在」是劝我们要信。『世界名极乐』,劝我们要发愿,那个世界极乐,没有众苦。
【佛号阿弥陀。劝持名妙行。】
这一句是劝我们持名念佛,一心一意执持名号,我们这一生决定得生。
【信愿持名。一经要旨。】
最重要的宗旨,宗旨就是修行的纲领,修行的大纲。
【信愿为慧行。持名为行行。】
这一段蕅益大师的开示是了不起的开示,我们一定要把它记住。一般人往往没有深入研究净土,因此很容易对净土产生误会,以为念佛人(因为一心不乱)也许修点小定,认为念佛没有智慧,这是大错特错。真信发愿是第一等的智慧,『慧行』!文殊菩萨、普贤菩萨没有智慧吗?正因为他有大智慧,所以他才相信、他才发愿。持名是行行,所以我们信愿持名就是定慧等学,定慧同时完成,这一定要知道。
【得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浅。】
这两句话讲得太好了,蕅益大师以前的古大德没有说出来。能不能往生决定在你肯不肯信、肯不肯发愿,真信、真愿,就恭喜你,你决定得生。生到西方世界,品位高下是你念佛功夫的浅深,要注意「浅深」两个字,不是说念佛多少。我念佛念得多的,品位就高;念得少的,品位就低,不见得。要有功夫,什么叫功夫?佛号能把烦恼伏住是功夫。我烦恼起来、妄念起来了,「阿弥陀佛」,压下去,烦恼妄想没有了,这叫功夫。如果没有这个功夫,虽然一天念十万声佛号,一面念佛一面打妄想,一面念佛一面生气,那有什么用?那个没用处,那个品位就很低了。所以你要晓得,那个念得少的,一天念十念法,念几声佛号,他一天当中他都能把他的情绪、烦恼控制得很平静,这是功夫。所以蕅益大师讲的好,功夫的深浅,不是在佛号多少。
可是我们平常人,佛号还是愈多愈好。但是佛号里头一定要讲求有功夫,没有功夫,佛号再多都没有用处。为什么?一般平常人不念佛他就胡思乱想,所以用这一句佛号把胡思乱想打掉,这也是功夫,要懂得这个道理。
【同居众生。以持名善根福德同佛故。】
这是讲凡圣同居土的众生。我们念这一句阿弥陀佛,真信、真愿,念这一句阿弥陀佛,功德不可思议。为什么?把阿弥陀佛的功德变成我们自己的功德,这是难信之法,这是真的,不是假的。阿弥陀佛修了无量劫,我们才修几天,我们就沾阿弥陀佛的光,把阿弥陀佛的功德变成我们自己的功德。
【圆净四土。】
圆是圆满,生凡圣同居土就等於生方便土、实报土、寂光土,一生一切生。
【圆受诸乐。】
四土之乐,我们统统享受到。
【优入而从容。】
这句话就是讲往生很容易。从容、优入,很容易的往生,很容易成就。
【横超而度越。】
我们生净土是这一生横超,不是竖出。竖出,从人,上面欲界天、色界天、无色界天,要修四禅八定,第八定才到非想非非想天,到第九定才超越轮回,这个麻烦大了,不容易成就。念佛法门从人道,阿弥陀佛来接引就走了,四王天也不要经历,叫横超。
【住处。皆四宝则自功德深。】
生到西方极乐世界,我们的生活环境,经上介绍的不少,我们住的地方是四宝成就的。四宝是略说,实际上是无量珍宝,是真的,无量珍宝,这是自己的功德深。我们自己没有功德,刚才讲了信愿念佛,把阿弥陀佛的功德变成自己的功德。所以到西方世界,我们居住的环境跟阿弥陀佛居住的相同,这是把他的功德变成自功德。
【周匝围绕。则他贤圣遍。】
在我们四周,我们所接触到的都是等觉菩萨,诸上善人俱会一处。所以到西方极乐世界,观音、势至、文殊、普贤、弥勒菩萨这些人,天天在一起,没有分开的时候。
【此极乐真因缘也。】
为什么那个世界快乐?这是快乐真正的原因。
【但得宝池莲胞开敷。便可登四岸。入法会。见佛闻法也。】
「花开见佛悟无生」,西方世界,我们到那里去生是莲花化生,我们人在莲花里面。莲花开的时候,你所见到的境界是实报庄严土,见到阿弥陀佛,所见的是报身佛。报身,佛有无量相,相有无量好。花没有开,没有开,在花里面也见佛、也闻法,但是在花里面所见的佛是阿弥陀佛的化身,不是报身;花开之后,见的是报身。由此可知,凡圣同居土,花没有开,方便有余土,花也没有开,花一开就是实报庄严土,很不可思议。所以,花一开就是入了实报庄严土的法会。花没有开,实报土的菩萨我们见得到见不到?见到。统统都是化身,阿弥陀佛也是化身,观音、势至、文殊、普贤统统都是化身。花一开,见到他们的报身,就不是见化身。
【住处生处种种庄严。皆是阿弥陀佛大愿大行称性功德之所成就。故能遍严四种净土。普摄十方三世一切凡圣令往生也。】
生是莲花化生,莲花当中有金台。这一条诸位读了《无量寿经》当然就明了了。我们需要注意的就是弥陀功德普遍庄严四种净土,所以一生一切生。大菩萨们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实报庄严土,他们生到实报土同时就化无量身到方便土、到同居土。生同居土的人得弥陀威神的加持,也彷佛自己生方便土、实报土。这个完全是弥陀本愿不思议的威神加持,在他方世界决定看不到这个现象的。
【佛以大愿作众生多善根之因。以大行作众生多福德之缘。令信愿持名者。念念成就如是功德。而皆是已成。非今非当。】
这个功德是已经圆满成就,不是现在成就,不是将来成就。所以念佛人的功德实在无法想像,真正不可思议,确实是把弥陀功德变成自己功德。怎么个变法?这里面有很深的理论,诸位要是把理论明了之后,你就一点都不怀疑了。这些理论一定要深入《华严》、《法华》、《楞严》、唯识,你才真正彻底明了。
【供养他方佛。表真因会趋极果。】
这是西方世界的大众几乎每天一定要做的功课,都会到他方世界去供佛、去闻法。我们发心到诸佛刹土去参学,这是『真因』,见佛闻法是真的果实。
【果德无不遍也。不离彼土。常遍十方。】
西方极乐世界人每天去参访十方世界无量无边的诸佛,他怎么去的?给诸位说,化身去的。生到西方世界,即使凡圣土下下品往生,都跟释迦如来一样千百亿化身,到那里去这个能力就有了。所以去供养一切诸佛,是同时去的,不是一尊一尊,这一尊佛去了再拜访那一尊,那要到什么时候?时间太长了。所以是同时去的,化身去的,自己的本身没有动,没有离开阿弥陀佛,还坐在阿弥陀佛面前。化身已经到十方世界去供佛、去闻法、去教化众生了。到达西方世界就有这个能力、就有这个神通、就有这个智慧,实在不可思议!这『不离彼土,常遍十方』。
【不假逾时回还也。显极乐一声。一尘。一刹那。乃至跨步弹指。悉与十方三宝贯彻无碍。】
回来,很快就回来了。生到西方等於生到一切诸佛刹土,这当中没有阻碍,心里一动念头,化身就去了。来去自由,没有障碍,一生一切生。
【饭食经行者。念食食至。不假安排。食毕钵去。不劳举拭。】
西方世界哪里还会有饮食?不需要了。为什么还讲吃饭?这是我们刚刚去往生的人,我们刚刚去往生,每天三餐习惯了,习气还没断。到时候,「怎么还没吃饭」?会有这个念头起来。这个念头只要一起来,饭菜就摆在面前,都是自己喜欢吃的。这一摆在面前,一想,「我现在不在娑婆世界,我在极乐世界,这用不著了」。一个念头说用不著,东西全没有了,不必要去洗碗、洗筷子,不需要,没有这些麻烦。那边东西、一切受用,念头一生事情就在面前,思衣得衣,思食得食。我们想穿衣服,不要去裁缝,不要去买布料,衣服已经在身上。想换一件,马上就变了,真的是得大自在,这是西方生活状况。
【但经行金地。华乐娱乐。任运进修而已。】
到西方世界,你每天做些什么事情?每天听经、闻法、研究、讨论、念佛、参禅,天天干这个,除这些事情之外,没有事情好做。所有的时间都是在用功办道,没有尘缘拉杂的事情来障碍你,没有妨碍你的。所以它那里进步非常之快,道理也在此地。
【三十七道品中前四念处。四正勤。四如意足。三科决定有益於正修助修。】
经里面只讲了「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圣道分」,这是到西方极乐世界还要继续修学的。前面三科『四念处,四正勤,四如意足』,经上虽然没有讲,大师在注解里面给我们详细说出。这三科对於我们现在修行决定有帮助,我们不能把它疏忽,一定要记住。四念处是智慧,帮助我们开智慧;四正勤是断恶修善;四如意足,实在说就是心安理得。我们的心能够定下来,能够专一,心就安,道理就清楚,自然就明白;烦恼轻,智慧长。
【有利根者。於四净土皆得闻也。随所欲闻。无不演畅。故令闻者念三宝。发菩提心。伏灭烦恼也。】
为什么西方世界的人念念不忘三宝,念佛、念法、念僧?佛法僧三宝,我们一定要知道,西方世界人念的三宝跟我们念的不一样。我们今天念的三宝,多数人是念的形相上的三宝;西方世界人念的三宝是念自性三宝,这个要知道。念自性三宝才管用,念形式上的三宝不管用。形式三宝引发自性三宝,那就起作用了。所以形式三宝不能没有,没有怎么样?我们自性三宝忘掉了。所以我们见到佛像就要想到自性佛宝,自性佛宝是什么?是觉。六祖大师说得好,皈依觉、皈依正、皈依净,觉、正、净是自性三宝。佛者觉也,法者正也,就是正知正见,僧者净也,六根清净一尘不染。所以觉、正、净是自性三宝,这个非常重要。
【灼见慈威不可思议。故念佛。】
见到阿弥陀佛就想到自性觉。
【法喜入心。法味充足。故念法。】
正知正见。
【同闻共禀。一心修证。故念僧。】
见到僧众就想到六根清净,一尘不染,这是念僧的意思。我们今天除了这个之外,见到出家人都能够想到六和敬,看到穿出家人衣服就想到我要修六和敬,我要六根清净,一尘不染,这就是念僧宝。
【情与无情。同宣妙法。四教道品。】
这四教是天台所判的,藏、通、别、圆。「藏」是小乘;「通」是大乘的开始,前面通小乘,后面通大乘,叫通教;「别」是纯粹大乘,不通小乘的;最后是圆教,「圆」是无所不包、是圆融自在,这是法门里面最为珍贵的。『四教道品』就是说大小乘一切佛法,西方极乐世界同时宣扬,我们想学哪个法门,想听哪个法门,随时都能听到。
【无量法门。同时演说。随类各解。能令闻者念三宝也。】
所以听了佛法之后,都能够念觉正净,念觉正净这叫真正用功,我们常讲功夫得力了。他觉而不迷,这念佛;正而不邪,这念法;净而不染,念僧。觉正净圆满,就成佛了。
【一切庄严。皆导师愿行所成。】
这是指西方极乐世界依正庄严。导师是阿弥陀佛,大愿大行的成就。
【种智所现。】
阿弥陀佛大圆镜智变现出西方世界,这个庄严的世界。这一段说的是佛,佛是一切种智、大圆镜智变现的境界。
【皆吾人净业所感。唯识所变。】
这一段是讲理论。我们去往生,我们烦恼习气没有断、无明没有破,我们依然是八识在当家,没有能转识成智,八识当家。我们生到西方极乐世界沾阿弥陀佛的光,我们唯识,我们的八识也变跟阿弥陀佛相似的境界。
【佛心生心。互为影质。】
阿弥陀佛的心是四智菩提,我们凡夫的心是唯识所变。弥陀为质,我们是影;我们是质,弥陀是影,互为影质,这个道理非常的深。
【如众灯明。各遍似一。】
好比我们讲堂许多的灯光,每个灯光都融会在一个,成为一片光明。我们在这个光当中分不出来这个光是哪一盏灯发的,分不出来,已经融成一个。这意思就是说,佛的心、众生的心融成了一个心,融成一体。
【全理成事。】
理是心性,事就是西方极乐世界依正庄严,佛心生心,变成了西方极乐世界依正庄严。
【全事即理。】
整个依正庄严就是佛的心,就是我们众生心。
【全性起修。全修在性。】
如果把这个道理明白了,我们对於往生西方世界就一点怀疑都没有;我们信愿持名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决定得生,这一点也不怀疑了。为什么?有理论的依据,从理上讲、从事上讲,都是真实,都不是虚妄的。我们这一生当中决定成就。
【光则横遍十方。寿则竖穷三际。横竖交彻。即法界体。】
就是法界,就是我们自己的真心,就是自己的本性。
【举此体作弥陀身土。】
弥陀的三身,法身、报身、应身。极乐世界常寂光土、实报土、方便土、同居土,都是我们真心本性变现出来的。所以说「自性弥陀,唯心净土」。既然是自性、是唯心,我们想去、愿生,哪有不得生的道理?
【亦即举此体作弥陀名号。】
西方世界依正庄严是心性全体变现出来的,这一句名号也是心性全体的德号。
【是故弥陀名号。即众生本觉理性。】
理性就是真心本性。
【持名。即始觉合本。始本不二。】
始觉跟本觉不二,诸位要晓得,这一句阿弥陀佛的名号就是自己本觉理体。我们发心念这一句佛号,我们现在能念之心就是始觉,所以念这一句阿弥陀佛就是始觉之合本觉体,始本不二。念佛功德不可思议,念佛之人,一切诸佛护念,一切诸佛赞叹,凭什么?就凭这个道理,就是这一桩事实。
【生佛不二。故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也。】
什么叫相应?这一段里面讲的叫真正的相应。声声佛号与自性理体,与西方依正庄严,完全融合成一体,这叫相应。我们今天对这个道理没有办法透彻的理解,因为我们时间很短,不能细说,细说每一条都要说上一、两个小时,还不能说清楚。好在这边已经有许多的录音带在此地,像我过去讲的《无量寿经》、《弥陀经要解》、《弥陀经疏钞》,都讲过很多遍。每一遍所讲的境界都不一样,如果有时间统统听,都有好处。《无量寿经》也讲过许多遍。假如要想深入的理解,像我过去讲过《华严》、《法华》、《楞严》、《大乘起信论》、般若,乃至於禅宗的语录,都有很多种,都可以合起来做为参考,对大家深入理解这事实真相一定会有帮助。
这叫相应。浅的相应,浅而言之,我们这一句佛号一定要跟信愿行相应。就是我这一句佛号里面有真正的信心,有甚深的信心,有真正的愿望求生西方世界,愿见弥陀、愿生净土。声声当中有信、有愿,这也叫相应,这是浅而言之的相应,虽然浅,一定得生。而不是这一句佛号与信愿都脱了节,有口无心、有口无信、有口无愿,就不相应了。这样念佛,这一生当中不能往生,只是阿赖耶识里面种下弥陀的种子。好,我们今天就讲到此地。
请掀开经本第四面,第二十一段看起:
【华严奥藏。法华秘髓。一切诸佛之心要。菩萨万行之司南。皆不出於此矣。】
一切经中,几乎是古今大德们所公认的,《华严》跟《法华》都是属於一乘圆教,也就是一般所说的圆满的大经。像这样的大经,它的『奥藏』,奥是非常奥秘,藏就是含藏,它所含藏的奥秘,《法华经》的精髓,都在这部经,《佛说阿弥陀经》。这两句话如果不是真正过来人,是决定说不出来的。尤其底下这两句,『一切诸佛之心要,菩萨万行之司南』,菩萨所修行门无量无边,我们常说六度万行,六度是纲领,展开来就有无量的行门。这无量行门没有一条不是旨归净土的,这句话是不是修净土的人自大自夸?其实我们真正将这些大经做一番深入的研究,就明白这个事实了。
菩萨所有一切法门,所有一切的宗教,宗是宗门,教是教下,诸佛如来所说的无量法门,到最后都归到什么地方去?都归到毗卢性海,华藏世界,所以这是《华严》、《法华》的归宿;千经万论、一切法门殊途同归,都归到华藏世界。到了华藏世界之后,诸位要知道,到华藏世界不是一般人能去的,圆教初住以上,别教初地以上,证到这个果位才能生到华藏世界。到了华藏世界之后,缘分要是深的,大概不久就遇到普贤菩萨。假如缘分要浅一点的,在华藏世界修满三贤位,三贤就是十住、十行、十回向。修满了三贤位,登地了,华藏世界登地是圆教的地上菩萨,登地了。登地一定见到普贤菩萨,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导归极乐,后来还是要到西方极乐世界去见阿弥陀佛。所以《华严经》上说,「十地菩萨,始终不离念佛」,始是初地,终是等觉(我们叫他做十一地),他们所修的是念佛求生净土这个法门。
从这个地方,我们才真正看到西方净土无比的殊胜,要不是深入大经你不知道。深入大经之后,你才看到这样伟大不可思议的气象,我们对於西方净土的向往真的是油然而生,向往之心自自然然就生起来。所以这个法门真的是非常的难信。今天深入大乘,深入《法华》、《华严》的不多;若不深入,这个事实你见不到,你不知道念佛法门的伟大,念佛法门的殊胜,念佛法门的不可思议。蕅益大师这几句话把本经赞叹到了极处。《华严》、《法华》是大乘,这部经是大乘当中的大乘;《华严》、《法华》是了义,本经是了义当中的了义;《华严》、《法华》是圆顿,本经是圆顿当中的至圆至顿,这个话决定不是随便说的。
上来这二十一段都是属於玄义里面摘录下来的,往后这就入了经文,这是经文里面注解节录的。
【比丘含三义。】
比丘是梵语,含三个意思,我们一定要懂。第一个:
【乞士。一钵资身。无所蓄藏。专求出要。】
这是比丘第一个意思。乞是乞食,在古印度,乞食是社会大众所尊重的。但是中国人不尊重,中国人乞食是讨饭的,讨饭的在社会上没有地位,谁也瞧不起。这是两个社会的型态不相同。士,我们中国人非常尊重,中国古代的社会也有阶级,不过阶级不很严格就是了。中国社会说士、农、工、商,士是读书人,用现在的话来说是知识分子,读书人、知识分子在社会上地位最高。这个讨饭乞食的不是普通人,是很有学问、很有道德的人,我们中国人把它翻成『乞士』;这不是普通要饭的,是有学问、有道德的出家人。表示对於世间名闻利养、五欲六尘统统放下,所以是一钵三衣,一心一意只求了生死出三界。
可是佛法传到中国来之后,当时是汉朝,后汉初年,汉明帝的时候,汉明帝永平十年,公元六十七年。今年公元是一九九三年,公元六十七年佛法传到中国。这个传是正式的传到中国,非正式比这个还要早。这是我们国家,帝王派特使到西域去,恭恭敬敬请他们到中国来的,我们学佛对於这些历史要知道。帝王请他到中国来,所谓帝王师,皇帝的老师怎么可以叫他托钵去讨饭?这个皇帝不被人骂死了,所以在中国不作兴,於是在中国就接受朝廷的供养。也不要去树下一宿,国家给他建筑的有宫殿,就是我们现在的寺庙宫殿式的房子,供养这些出家人。所以到中国来之后,生活方式跟印度完全改变了。
中国的气候跟印度不相同,比印度要冷,所以三衣不适合於中国的气候,於是乎三衣变成了出家人的礼服。三衣不必多说,大家都晓得。在法会典礼当中我们搭的、披的衣,五条衣、七条衣,九条以上的叫大衣,这个三衣。还是穿我们中国读书人穿的衣服,我们这宽袍大袖子,叫海青,我们的海青是汉朝时候读书人平常穿的礼服。所以我们穿的是在家人的衣服,没有换,只是剃了头。在家人衣服上绣有花纹,我们出家人不绣花,素色的,差别就在此地。剃头,穿素色的衣服,在典礼当中搭衣。衣比原来的衣也缩小了,大概缩成三分之一。现在南传法师搭的衣才是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著的衣,我们现在这个衣只有他的三分之一,所以衣缩小了。由此可知,佛法是讲求现代化与本土化,佛法才能够顺利弘扬,才能够真正的利益众生,这些我们都必须要知道的。
佛法,佛无有定法可说,佛法是应病与药,因此它在每个时代、每个地区的解释都不一样;经典是一样的,讲法不一样。如果讲法是一样的,古时候的注解到今天不应该有改变。我们看同一部经,你看汉朝人的注解跟唐朝人的注解不一样,注解的讲法不一样。汉朝的讲法对於那个时候的人有利益,到唐朝,汉朝那种讲法,唐朝人得不到受用,所以必须是一个新的解释法。经原理、原则不变,说法、修行方法可以改变,能够适应於现代的社会。所以我们看古来的注解,从中国古代一直到清朝,或者到民国初年这些注解,你能够看到每个时代的社会人心乃至於生活方式、文化背景的变迁。你看古来的大德用什么方式来解释这部经,让大家得真实的利益,这是非常重要。
同样的,现代这个时代跟从前完全不相同,变化太大了。从前是农业社会,从农业社会变成了工业社会,从君主制度变成了民主制度,变化太大了。过去,古人所谓是老死不相往来,自己生活的空间很小,一个村庄、一个乡镇,顶大一个县市,一生不出门的。现在人我看一年总要到全世界去旅游个几次,眼界、胸襟都扩大了。所以今天讲佛法跟过去迥然不同,譬如说在中国有中国的讲法,在外国有对外国人一套讲法,不一样,不相同;对初学有初学的讲法,对老修行又是一种讲法,他才能够得利益。一种讲法不能度一切众生,所以佛法千变万化。这是发心讲经弘法一定要懂得这个事实真相,要真正能够体会经典里面的精髓。应用的时候,随众生心,应所知量,千变万化,没有一定的说法,这是非常重要。第二个意思:
【破恶。正慧观察。破烦恼恶。不堕爱见。】
恶就是指烦恼,破恶就是断烦恼。爱见就是贪,三毒里面最重的,三毒烦恼,一定要有智慧才能够转烦恼为菩提。所以,出家人一定要修戒定慧三学,因戒得定,因定开慧,慧能破烦恼。第三个意思是:
【怖魔。羯磨成就。魔即怖也。】
魔是指魔王,魔王贪图眷属,唯恐他的眷属离开他。这一发心受戒,决心要脱离六道轮回,这就是离开魔的控制,离开魔的范围,他心里面就慌张了,就感觉到恐怖。『羯磨』就是作法,我们登坛受戒,作法圆满成就的时候,魔王烦恼。他统治之下的这些人民又跑掉一个,这是他很不乐意见到的,很不乐意听到的。这是比丘三个意思。
【僧者。具云僧伽。此翻和合众。】
僧伽耶,我们中国人喜欢简单,把尾音都省略掉了,单单称个僧。我们在三皈依里面念到「皈依僧,众中尊」,「众」现在人叫团体,团体我们佛教的名词叫众。出家人的团体我们叫僧团,是世间所有僧团里面最尊贵的,最值得人敬仰的,最值得人羡慕的。为什么?因为这个僧团是和合僧团。僧团有六条戒,大家一定要遵守的,才称之为僧团。
【同证无为解脱。名理和。】
理一个,事有六条,我们通常讲六和敬,是从事上说的;理只有一个,事有六个。理在此地是通说,所有一切佛法都不能违背这个原则。如果就净土宗里面,理和合就是「发菩提心,一向专念阿弥陀佛,求生净土」,这是我们的理。我们是专求西方净土,到达西方极乐世界就是无为解脱自然就证得。事和合里面,第一个是:
【身同住。】
这个僧团,我们大家同住在一起。这个地方必须要跟诸位说清楚,因为现代的道场跟古时候不一样。现在社会繁荣,人民富裕,道场当然也兴旺了,生活舒适了,不像从前,从前出家人的生活很苦。我今天早晨去拜访伯圆老和尚(伯公老和尚),他告诉我,他们在抗战之前,他住在鼓山,出家人生活很清苦。白米饭,一年才有三天吃到白米饭,就是过年,三十、初一、初二,才有白米饭吃。平常没有,吃的是蕃薯、杂粮,日子过得好苦。现在出家人天天、餐餐都吃白米饭,不一样!
从前出家人身同住,住广单,通铺;现在出家人一个人有一个房间,还有套房,你想想看,怎么能比?这不能比。身同住,说老实话一定要住广单,还是要睡通铺。佛菩萨、祖师大德为我们想的很周到。为什么大家在一块共修?如果一个人修行,会懈怠、会懒惰,就不能精进,不能成就了。大家在一块共修,一个看著一个,谁也不可以偷懒,互相勉励才能成功。到晚上睡觉,房门一关,又懒散了,又放逸了,甚至於又去胡思乱想去,白天修行的功夫统统都丢掉了。所以晚上睡觉也睡在一起,一个挨一个,彼此互相还监视著,不可以乱动。这个主意好!非常好。所以真正修行的道场,决定不能一个人一个房间,一个人一个房间谈不上修行。修行人一定睡通铺。
军队睡通铺,军队要一个兵给他一个房间会造反,那还得了!所以他们一个班睡在一起,班长看著,晚上睡觉也规规矩矩的。出家人比军队还要严格,日夜二十四小时都要依众靠众,这才叫身同住。一个人一个寮房是谈不上修行,成就不容易,非常的困难,这是我们出家人必须要警惕的。我在台北有个小道场,大概是所有道场我的道场最小,我们住的有二十个人。我那个里面还是睡通铺,不是一个人一个房间,一个人一个寮房不如法,只有弊,没有利,这是一定要知道的。这身同住。
【口无诤。】
口,平常在一起没有争论,没有是非。
【意同悦。】
悦是法喜,每个人法喜充满,这是真正得受用。
【戒同修。】
戒不仅仅是指五戒、十戒、比丘戒、菩萨戒,不仅仅是这个,更重要的是同住公约。我们生活起居都有规矩,一定要遵守规矩。戒律范围非常广大,佛给我们制定的戒,我们要遵守,常住的规矩要遵守,国家的法令规章、社会的道德风俗,统统要遵守,这都在戒同修这一条之中。前面有:
【见同解。】
这条是非常重要,如果见解不相同就不能在一起共修。共修就是住在一个道场,一定是我们的目标相同、方向相同、所依据的经典相同,我们修行的方法、仪轨相同,这样才能够在一起共修。如果不相同就不能在一个道场,就要另建一个道场。所以自古以来,我们佛门的道场,要用现代的话来说就是专科大学,一点都不杂。不但宗派不相同不能在一个道场共修,要建许多的道场,道理就在此地。纵然我们同一个宗派,譬如说我们都是修念佛法门,都是求生西方净土的,我喜欢依《无量寿经》,你喜欢依《阿弥陀经》。我们两个诵经,我念《无量寿经》,你念《阿弥陀经》,这一定要打架,怎么办?建两个道场。喜欢念《无量寿经》的,这个道场念《无量寿经》,那个道场去念《阿弥陀经》。一定要两个道场,不能在一起共修,在一块共修生烦恼,得不到喜悦,得不到法喜。一定是同一个法门,同一个方法。
同依一部经,我们都依《阿弥陀经》,这经相同,咱们念佛的方法不一样。念佛方法很多,腔调很多,有人念念得很慢,南无阿弥陀佛,这一句佛号要拉上一两分钟,拖得好长的;有的念佛是一句接一句,很快。这两个人在一起又生烦恼,又要打架了。怎么办?又要分两个念佛堂。你才晓得为什么道场那么多?适合於不同根性、不同爱好的人。他们完全相同,一定得到法喜充满,会得到真实的利益。我们今天道场,我常常听说,意见很多、烦恼很多、争论很多。为什么?不专!毛病都从这儿生的;专一了,问题自然就没有了,一定是法喜充满。
所以,有很多人来找我,要到我这儿出家,我一定要问他,你为什么要出家?我说出家比成家还难。成家,你只要找一个对象,男的找一个女的,女的找一个男的,你只要了解一个人,你将来一辈子跟他在一块相处,你只要了解一个。你想出家,我这里十几二十个人,你统统都要了解。哪个人跟你处不好,你这一出家不就生烦恼了?又何必?所以不容易。你对於这个僧团上上下下每个人都能了解,大家欢喜你,你也欢喜大家,这样住在一起,这个道场一团欢喜,道场是兴旺的气象。彼此不了解就要来出家,今天看这个不顺眼,明天看那个不顺眼,天天在那里闹事,那叫破和合僧。所以出家比成家难,难的太多,都必须要知道,很不容易。所以六和敬一定要修。末后是:
【利同均。】
利是供养。我们无论在什么地方,信徒对我们的供养我们都要归公,我们自己生活需求由常住供给我们,这才是对的。如果私人都有钱财,银行都有户头,问题严重,名闻利养就会从这儿生。所以说是利,所有一切供养都要归公,自己决定没有私财。心是清净的,心才会往道上去想,才有道心。如果有了钱,天天他的心想念著他的钱,道心就没有了,他不念佛,他念钱去了,问题严重,去念名闻利养了。这些东西害死人!决定不可以有,所以统统归常住,利同均。这是六和敬,非常重要。
我们一个道场四众弟子,在家、出家,统统遵守六和敬,这就叫僧团,和合僧团。如果你是在家弟子,你一家人,佛法说四个人以上,你家里四口人依照六和敬去修行,你的家也是僧团。因为僧不一定是出家人,僧是团体的意思,四个人以上在一起共住同修就叫僧团,所以在家人也可以称为僧团。你一家四个人依照佛法去修行,你的家庭就是僧团。真正依照六和敬来修行,诸佛护念,龙天保佑,因为这是非常希有的团体,这个处所就是真正佛法的道场,家庭也是道场,这是同修们必须要知道的。所以,僧不是出家人的专称,比丘、比丘尼、沙弥、沙弥尼,是出家人专称,在家人不可以称;僧、法师、和尚,在家人都可以称。你懂得它的意思,在家人都可以称,不限定是出家人。
「僧」刚才讲了是团体,出家人有团体,在家人也可以有团体,居士的团体很多,那都是僧团。「和尚」是梵语,翻成中国意思叫亲教师,也就是传授法的老师,就是和尚。如果传法给你的是在家居士,你称这个居士要称和尚,他是你的亲教师。所以和尚在家人可以称的。「法师」,居士升座讲经说法都可以称之为法师,是通称。只有比丘、比丘尼,在家人不可以称,一定是出家人。再看底下一段。
【深位菩萨。必皆求生净土。】
深位是指等觉菩萨,如果把它放宽一点,地上菩萨,像《华严经》里面说的十地菩萨,这算是深位菩萨。我们平常在课诵里面念的菩萨摩诃萨,摩诃是大,菩萨是指三贤位的菩萨,摩诃萨就是指地上菩萨,就是深位菩萨。深位菩萨对於一切法门的真相非常了解、非常透彻,他知道往生西方净土成就非常快速,所以没有不愿意求生净土的。『深位菩萨必皆求生净土』,道理就在此地。下面更为我们说明了,他为什么求生净土?第一个:
【不离见佛。】
他天天在阿弥陀佛的身边。
【不离闻法。】
西方极乐世界六尘说法。
【不离亲近供养众僧。】
众僧就是经上讲的「诸上善人,俱会一处」,尽虚空遍法界一切诸佛身旁的等觉菩萨,都在西方世界聚会。你到那个地方去,统统都见到了。能够亲近他们,当然你的成就就快速。
【乃能速疾圆满菩提故。】
速疾是快速,成就非常之快。
【净土法门。三根普摄。绝待圆融。不可思议。圆收圆超一切法门。甚深难信。】
难信不是指我们普通人,而是指的阿罗汉、辟支佛、权教菩萨。权教就不是指的深位,深位菩萨他相信。菩萨地位不够深的,有很多对这个法门还不能接受,可见得真的是难信之法。但是这个法门确实三根普被,你看上,文殊、普贤,等觉菩萨都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下,《观无量寿经》所说的,地狱众生临命终时一念、十念都能往生;不但能往生,平等往生,不但成就,平等成就。西方世界是平等的世界,西方世界没有一样不平等,诸位细细读阿弥陀佛四十八愿就知道,实在不可思议。
『绝待圆融』,绝待是绝对,不是相对的。世出世间法、一切诸佛刹土,没有像西方世界那样圆融,不可思议。『圆收』,圆是圆满,收是包括。一切诸佛所说的无量无边法门,西方世界统统收罗、统统包括。所以到西方世界,所有一切法门你在一生当中统统成就。『圆超』,不但统统包括了,而且统统超越,你说这个多殊胜!所以,我把这桩事情搞清楚之后,我将所有一切大乘法门统统放下。
我学佛的时候,心里头最羡慕的、最向往的是《华严经》,我的兴趣真的是多方面的。喜欢《华严》、喜欢《法华》、唯识法相、般若经论,统统都喜欢,统统都爱好,兴趣是多方面的。明白这个法门之后,这才觉悟,统统放下,专念阿弥陀佛。我讲经专讲净土五经,净土五经之外,我不讲。为什么?往生要紧。生到西方极乐世界,所有无量法门,我到那里再学,我到那个地方再成就。现在不耽误时间,不打闲岔,免得障碍不能往生,那损失就太大了。所以不但世间一切法要放下,一切佛法也要放下,真正一门深入,这才能成就。
【二有现在。劝信。】
这是经上的,『二有』,「有世界名为极乐」,这个有,「其土有佛号阿弥陀」,这又是个有;有极乐世界、有阿弥陀佛。『现在』,「阿弥陀佛今现在说法」。指这三句经文,这是劝信。
【世界名极乐。劝愿。】
这两个「有」跟「现在」是劝我们要信。『世界名极乐』,劝我们要发愿,那个世界极乐,没有众苦。
【佛号阿弥陀。劝持名妙行。】
这一句是劝我们持名念佛,一心一意执持名号,我们这一生决定得生。
【信愿持名。一经要旨。】
最重要的宗旨,宗旨就是修行的纲领,修行的大纲。
【信愿为慧行。持名为行行。】
这一段蕅益大师的开示是了不起的开示,我们一定要把它记住。一般人往往没有深入研究净土,因此很容易对净土产生误会,以为念佛人(因为一心不乱)也许修点小定,认为念佛没有智慧,这是大错特错。真信发愿是第一等的智慧,『慧行』!文殊菩萨、普贤菩萨没有智慧吗?正因为他有大智慧,所以他才相信、他才发愿。持名是行行,所以我们信愿持名就是定慧等学,定慧同时完成,这一定要知道。
【得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浅。】
这两句话讲得太好了,蕅益大师以前的古大德没有说出来。能不能往生决定在你肯不肯信、肯不肯发愿,真信、真愿,就恭喜你,你决定得生。生到西方世界,品位高下是你念佛功夫的浅深,要注意「浅深」两个字,不是说念佛多少。我念佛念得多的,品位就高;念得少的,品位就低,不见得。要有功夫,什么叫功夫?佛号能把烦恼伏住是功夫。我烦恼起来、妄念起来了,「阿弥陀佛」,压下去,烦恼妄想没有了,这叫功夫。如果没有这个功夫,虽然一天念十万声佛号,一面念佛一面打妄想,一面念佛一面生气,那有什么用?那个没用处,那个品位就很低了。所以你要晓得,那个念得少的,一天念十念法,念几声佛号,他一天当中他都能把他的情绪、烦恼控制得很平静,这是功夫。所以蕅益大师讲的好,功夫的深浅,不是在佛号多少。
可是我们平常人,佛号还是愈多愈好。但是佛号里头一定要讲求有功夫,没有功夫,佛号再多都没有用处。为什么?一般平常人不念佛他就胡思乱想,所以用这一句佛号把胡思乱想打掉,这也是功夫,要懂得这个道理。
【同居众生。以持名善根福德同佛故。】
这是讲凡圣同居土的众生。我们念这一句阿弥陀佛,真信、真愿,念这一句阿弥陀佛,功德不可思议。为什么?把阿弥陀佛的功德变成我们自己的功德,这是难信之法,这是真的,不是假的。阿弥陀佛修了无量劫,我们才修几天,我们就沾阿弥陀佛的光,把阿弥陀佛的功德变成我们自己的功德。
【圆净四土。】
圆是圆满,生凡圣同居土就等於生方便土、实报土、寂光土,一生一切生。
【圆受诸乐。】
四土之乐,我们统统享受到。
【优入而从容。】
这句话就是讲往生很容易。从容、优入,很容易的往生,很容易成就。
【横超而度越。】
我们生净土是这一生横超,不是竖出。竖出,从人,上面欲界天、色界天、无色界天,要修四禅八定,第八定才到非想非非想天,到第九定才超越轮回,这个麻烦大了,不容易成就。念佛法门从人道,阿弥陀佛来接引就走了,四王天也不要经历,叫横超。
【住处。皆四宝则自功德深。】
生到西方极乐世界,我们的生活环境,经上介绍的不少,我们住的地方是四宝成就的。四宝是略说,实际上是无量珍宝,是真的,无量珍宝,这是自己的功德深。我们自己没有功德,刚才讲了信愿念佛,把阿弥陀佛的功德变成自己的功德。所以到西方世界,我们居住的环境跟阿弥陀佛居住的相同,这是把他的功德变成自功德。
【周匝围绕。则他贤圣遍。】
在我们四周,我们所接触到的都是等觉菩萨,诸上善人俱会一处。所以到西方极乐世界,观音、势至、文殊、普贤、弥勒菩萨这些人,天天在一起,没有分开的时候。
【此极乐真因缘也。】
为什么那个世界快乐?这是快乐真正的原因。
【但得宝池莲胞开敷。便可登四岸。入法会。见佛闻法也。】
「花开见佛悟无生」,西方世界,我们到那里去生是莲花化生,我们人在莲花里面。莲花开的时候,你所见到的境界是实报庄严土,见到阿弥陀佛,所见的是报身佛。报身,佛有无量相,相有无量好。花没有开,没有开,在花里面也见佛、也闻法,但是在花里面所见的佛是阿弥陀佛的化身,不是报身;花开之后,见的是报身。由此可知,凡圣同居土,花没有开,方便有余土,花也没有开,花一开就是实报庄严土,很不可思议。所以,花一开就是入了实报庄严土的法会。花没有开,实报土的菩萨我们见得到见不到?见到。统统都是化身,阿弥陀佛也是化身,观音、势至、文殊、普贤统统都是化身。花一开,见到他们的报身,就不是见化身。
【住处生处种种庄严。皆是阿弥陀佛大愿大行称性功德之所成就。故能遍严四种净土。普摄十方三世一切凡圣令往生也。】
生是莲花化生,莲花当中有金台。这一条诸位读了《无量寿经》当然就明了了。我们需要注意的就是弥陀功德普遍庄严四种净土,所以一生一切生。大菩萨们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实报庄严土,他们生到实报土同时就化无量身到方便土、到同居土。生同居土的人得弥陀威神的加持,也彷佛自己生方便土、实报土。这个完全是弥陀本愿不思议的威神加持,在他方世界决定看不到这个现象的。
【佛以大愿作众生多善根之因。以大行作众生多福德之缘。令信愿持名者。念念成就如是功德。而皆是已成。非今非当。】
这个功德是已经圆满成就,不是现在成就,不是将来成就。所以念佛人的功德实在无法想像,真正不可思议,确实是把弥陀功德变成自己功德。怎么个变法?这里面有很深的理论,诸位要是把理论明了之后,你就一点都不怀疑了。这些理论一定要深入《华严》、《法华》、《楞严》、唯识,你才真正彻底明了。
【供养他方佛。表真因会趋极果。】
这是西方世界的大众几乎每天一定要做的功课,都会到他方世界去供佛、去闻法。我们发心到诸佛刹土去参学,这是『真因』,见佛闻法是真的果实。
【果德无不遍也。不离彼土。常遍十方。】
西方极乐世界人每天去参访十方世界无量无边的诸佛,他怎么去的?给诸位说,化身去的。生到西方世界,即使凡圣土下下品往生,都跟释迦如来一样千百亿化身,到那里去这个能力就有了。所以去供养一切诸佛,是同时去的,不是一尊一尊,这一尊佛去了再拜访那一尊,那要到什么时候?时间太长了。所以是同时去的,化身去的,自己的本身没有动,没有离开阿弥陀佛,还坐在阿弥陀佛面前。化身已经到十方世界去供佛、去闻法、去教化众生了。到达西方世界就有这个能力、就有这个神通、就有这个智慧,实在不可思议!这『不离彼土,常遍十方』。
【不假逾时回还也。显极乐一声。一尘。一刹那。乃至跨步弹指。悉与十方三宝贯彻无碍。】
回来,很快就回来了。生到西方等於生到一切诸佛刹土,这当中没有阻碍,心里一动念头,化身就去了。来去自由,没有障碍,一生一切生。
【饭食经行者。念食食至。不假安排。食毕钵去。不劳举拭。】
西方世界哪里还会有饮食?不需要了。为什么还讲吃饭?这是我们刚刚去往生的人,我们刚刚去往生,每天三餐习惯了,习气还没断。到时候,「怎么还没吃饭」?会有这个念头起来。这个念头只要一起来,饭菜就摆在面前,都是自己喜欢吃的。这一摆在面前,一想,「我现在不在娑婆世界,我在极乐世界,这用不著了」。一个念头说用不著,东西全没有了,不必要去洗碗、洗筷子,不需要,没有这些麻烦。那边东西、一切受用,念头一生事情就在面前,思衣得衣,思食得食。我们想穿衣服,不要去裁缝,不要去买布料,衣服已经在身上。想换一件,马上就变了,真的是得大自在,这是西方生活状况。
【但经行金地。华乐娱乐。任运进修而已。】
到西方世界,你每天做些什么事情?每天听经、闻法、研究、讨论、念佛、参禅,天天干这个,除这些事情之外,没有事情好做。所有的时间都是在用功办道,没有尘缘拉杂的事情来障碍你,没有妨碍你的。所以它那里进步非常之快,道理也在此地。
【三十七道品中前四念处。四正勤。四如意足。三科决定有益於正修助修。】
经里面只讲了「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圣道分」,这是到西方极乐世界还要继续修学的。前面三科『四念处,四正勤,四如意足』,经上虽然没有讲,大师在注解里面给我们详细说出。这三科对於我们现在修行决定有帮助,我们不能把它疏忽,一定要记住。四念处是智慧,帮助我们开智慧;四正勤是断恶修善;四如意足,实在说就是心安理得。我们的心能够定下来,能够专一,心就安,道理就清楚,自然就明白;烦恼轻,智慧长。
【有利根者。於四净土皆得闻也。随所欲闻。无不演畅。故令闻者念三宝。发菩提心。伏灭烦恼也。】
为什么西方世界的人念念不忘三宝,念佛、念法、念僧?佛法僧三宝,我们一定要知道,西方世界人念的三宝跟我们念的不一样。我们今天念的三宝,多数人是念的形相上的三宝;西方世界人念的三宝是念自性三宝,这个要知道。念自性三宝才管用,念形式上的三宝不管用。形式三宝引发自性三宝,那就起作用了。所以形式三宝不能没有,没有怎么样?我们自性三宝忘掉了。所以我们见到佛像就要想到自性佛宝,自性佛宝是什么?是觉。六祖大师说得好,皈依觉、皈依正、皈依净,觉、正、净是自性三宝。佛者觉也,法者正也,就是正知正见,僧者净也,六根清净一尘不染。所以觉、正、净是自性三宝,这个非常重要。
【灼见慈威不可思议。故念佛。】
见到阿弥陀佛就想到自性觉。
【法喜入心。法味充足。故念法。】
正知正见。
【同闻共禀。一心修证。故念僧。】
见到僧众就想到六根清净,一尘不染,这是念僧的意思。我们今天除了这个之外,见到出家人都能够想到六和敬,看到穿出家人衣服就想到我要修六和敬,我要六根清净,一尘不染,这就是念僧宝。
【情与无情。同宣妙法。四教道品。】
这四教是天台所判的,藏、通、别、圆。「藏」是小乘;「通」是大乘的开始,前面通小乘,后面通大乘,叫通教;「别」是纯粹大乘,不通小乘的;最后是圆教,「圆」是无所不包、是圆融自在,这是法门里面最为珍贵的。『四教道品』就是说大小乘一切佛法,西方极乐世界同时宣扬,我们想学哪个法门,想听哪个法门,随时都能听到。
【无量法门。同时演说。随类各解。能令闻者念三宝也。】
所以听了佛法之后,都能够念觉正净,念觉正净这叫真正用功,我们常讲功夫得力了。他觉而不迷,这念佛;正而不邪,这念法;净而不染,念僧。觉正净圆满,就成佛了。
【一切庄严。皆导师愿行所成。】
这是指西方极乐世界依正庄严。导师是阿弥陀佛,大愿大行的成就。
【种智所现。】
阿弥陀佛大圆镜智变现出西方世界,这个庄严的世界。这一段说的是佛,佛是一切种智、大圆镜智变现的境界。
【皆吾人净业所感。唯识所变。】
这一段是讲理论。我们去往生,我们烦恼习气没有断、无明没有破,我们依然是八识在当家,没有能转识成智,八识当家。我们生到西方极乐世界沾阿弥陀佛的光,我们唯识,我们的八识也变跟阿弥陀佛相似的境界。
【佛心生心。互为影质。】
阿弥陀佛的心是四智菩提,我们凡夫的心是唯识所变。弥陀为质,我们是影;我们是质,弥陀是影,互为影质,这个道理非常的深。
【如众灯明。各遍似一。】
好比我们讲堂许多的灯光,每个灯光都融会在一个,成为一片光明。我们在这个光当中分不出来这个光是哪一盏灯发的,分不出来,已经融成一个。这意思就是说,佛的心、众生的心融成了一个心,融成一体。
【全理成事。】
理是心性,事就是西方极乐世界依正庄严,佛心生心,变成了西方极乐世界依正庄严。
【全事即理。】
整个依正庄严就是佛的心,就是我们众生心。
【全性起修。全修在性。】
如果把这个道理明白了,我们对於往生西方世界就一点怀疑都没有;我们信愿持名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决定得生,这一点也不怀疑了。为什么?有理论的依据,从理上讲、从事上讲,都是真实,都不是虚妄的。我们这一生当中决定成就。
【光则横遍十方。寿则竖穷三际。横竖交彻。即法界体。】
就是法界,就是我们自己的真心,就是自己的本性。
【举此体作弥陀身土。】
弥陀的三身,法身、报身、应身。极乐世界常寂光土、实报土、方便土、同居土,都是我们真心本性变现出来的。所以说「自性弥陀,唯心净土」。既然是自性、是唯心,我们想去、愿生,哪有不得生的道理?
【亦即举此体作弥陀名号。】
西方世界依正庄严是心性全体变现出来的,这一句名号也是心性全体的德号。
【是故弥陀名号。即众生本觉理性。】
理性就是真心本性。
【持名。即始觉合本。始本不二。】
始觉跟本觉不二,诸位要晓得,这一句阿弥陀佛的名号就是自己本觉理体。我们发心念这一句佛号,我们现在能念之心就是始觉,所以念这一句阿弥陀佛就是始觉之合本觉体,始本不二。念佛功德不可思议,念佛之人,一切诸佛护念,一切诸佛赞叹,凭什么?就凭这个道理,就是这一桩事实。
【生佛不二。故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也。】
什么叫相应?这一段里面讲的叫真正的相应。声声佛号与自性理体,与西方依正庄严,完全融合成一体,这叫相应。我们今天对这个道理没有办法透彻的理解,因为我们时间很短,不能细说,细说每一条都要说上一、两个小时,还不能说清楚。好在这边已经有许多的录音带在此地,像我过去讲的《无量寿经》、《弥陀经要解》、《弥陀经疏钞》,都讲过很多遍。每一遍所讲的境界都不一样,如果有时间统统听,都有好处。《无量寿经》也讲过许多遍。假如要想深入的理解,像我过去讲过《华严》、《法华》、《楞严》、《大乘起信论》、般若,乃至於禅宗的语录,都有很多种,都可以合起来做为参考,对大家深入理解这事实真相一定会有帮助。
这叫相应。浅的相应,浅而言之,我们这一句佛号一定要跟信愿行相应。就是我这一句佛号里面有真正的信心,有甚深的信心,有真正的愿望求生西方世界,愿见弥陀、愿生净土。声声当中有信、有愿,这也叫相应,这是浅而言之的相应,虽然浅,一定得生。而不是这一句佛号与信愿都脱了节,有口无心、有口无信、有口无愿,就不相应了。这样念佛,这一生当中不能往生,只是阿赖耶识里面种下弥陀的种子。好,我们今天就讲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