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阿弥陀经要解 (第四集) 1993/6 美国加州迪安萨大学 档名:01-011-0004
请掀开经本,第三面,倒数第四行。
「一切金口,通名为经,对上五字,是通别合为题也。」金口是对佛的赞叹,佛亲口所说的,后来的人都尊称为经典。其实佛经是有五种人说,不一定完全都是佛说的,但是除佛自己亲说的之外,其他的四种人,就是佛的弟子,有仙人、变化人。他们所说的必须要得到佛的印证,也就是得到佛的同意,这都能称之为经。由此可知,佛法要用现代的话来讲,它是讲理的,它不是专制的,只要与事实真相相吻合的,不是佛说的佛也承认,他说的跟我的意思、看法、想法完全相同,等於就是佛说的。通常在佛法里面叫「法印」,因为我们中国自古以来,印是表信的,所以叫印信。你看政府机关出的公文,上面一定要盖上印,这个印就是表信的。佛的法印不是有一个形相的,要明了它真正的含义。一切大乘法以「实相」为法印,什么叫实相?就是事实真相,佛所说的一切大乘经就是宇宙人生的真相。菩萨或者佛的弟子,乃至於外道,他所说的也是事实真相,佛就会同意,佛可以称它也是经典。这是举一个例子来说。本经是佛亲自所说的,当然是更没有问题了。
「佛说阿弥陀」这五个字叫别题。别是差别,跟其他经的名字不一样,在一切经里面只有这部经叫做「佛说阿弥陀」。底下一个字叫通题,只要是佛说的都称为经,所以「经」这个字是通题。譬如我们中国人很熟悉的,像《金刚经》底下那个经是个通题,《妙法莲华经》、《大方广佛华严经》,下面都用个经字。所以这是「通别合为题也」,「佛说阿弥陀经」这六个字里头有通题、有别题,通、别合为一个题目。底下说「教行理三,各论通别,广如台藏所明。」底下是蕅益大师省略了。为什么可以省略?因为莲池大师在《疏钞》里面、幽溪大师在《圆中钞》里面都讲得很清楚,可以参考这两部书。如果想要知道得更详细一些,那你就读天台宗的典籍,天台宗对於教行理就讲得非常的清楚。这个地方我们简单的介绍一下。
「教」就是教学,用现代的话来讲就是教科书,也就是我们俗话讲的课本,教就是课本,教科书是课本。佛一切经典就是教科书,就是教学的课本,可这个课本里面一定有道理在,没有道理就不能称为经。所以经要用现代人讲,那决定是真理,不但永恒不变,而且还能够适合各个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大众,各个人的需要它都能适合,这个很不可思议,这就是理。除了理之外,有理论如果没有修行的方法,这个理我们虽然听了也没有办法证明。所以它一定有行,有教你修行的方法,依照这个方法修行,你将来必定能够证得这个道理,理就是真相、就是事实真相,你一定可以能够证明的。所以,经典里面有教经、有行经、有理经,但是这些东西统统都包括在教科书里面。
解释经题到这里就告一个段落。下面这是第二段,叫辨体,也就是现代哲学书里面所讲的本体论。在经典里面,这一条很重要。它重要在什么地方?在这一段里面要告诉我们,佛说这部经是根据什么说的,换句话说,理论事实的依据要在这条给我们辨别清楚。我们明了了,对於佛讲的这部经才能真正产生信心,然后才会依教修行。所以这一段非常重要。
「第二辨体。」体就是经之理体,理是道理,经之理体。「大乘经皆以实相为正体」,这一句是总纲领,所有一切大乘经都是以实相为体,就是以实相为教学的依据。实相是什么?就是宇宙人生的真相。由此可知,这个理论的依据再真实不过了,佛没有给我们说别的,说明宇宙人生的真相,人生就是自己,宇宙就是自己生活的环境。如果我们把这个事实搞清楚了,才晓得大乘经与我们自己的关系是多么的密切,是我们在一生当中必须要修学的。为什么?我们不能不知道自己,不能不明白我们生活环境。不明了就叫迷惑,迷惑你决定颠倒,什么是颠倒?把真的当作假的,把假的当作真的,这就颠倒,真妄颠倒了;把正法当作邪法,把邪法当作正法,邪正颠倒了;把善当作恶,把恶当作善,善恶颠倒了。就是经里面常说的迷惑颠倒,迷惑就是对於实相不知道。所以我们处事待人接物,在思想上、在观念上统统发生了错误,这些错误就称之为颠倒。大乘经里面把这个事实真相给我们说清楚、说明白,可见在所有教育里面,再找不到一种像大乘教育对我们这一生更密切、更重要的,真的找不到。知道这个事实,没有不认真修学大乘的,才知道大乘经真正殊胜的利益。
下面有个简单的解释。「吾人现前一念心性,不在内,不在外,不在中间,非过去,非现在,非未来,非青黄赤白、长短方圆,非香,非味,非触,非法。」这段话很难懂,而这段话又非常重要,确实是将事实真相简单明白的给我们宣说出来了。实相,佛在大乘经里面,将这个名词给我们做个简单的解释。从体上讲,它没有相状,我们讲的本体,从体上说,这段话完全讲的是本体。什么叫本体?在哲学里面,这个名词是说宇宙万法从什么地方生的?世界从哪里来的?动物、植物是怎么会有的?那个根源就叫做本体。换句话说,天地万物、一切万法,都是从那一个根本生出来的,这个根本就叫本体。而在世间这些哲学里面,东西方的哲学,古今的哲学家,都在那里探讨本体,可是都没有找到,各人说各人的,都不能叫大众心悦诚服。所以说的就很多了,有所谓一元论、二元论、多元论,唯心、唯识,甚至於讲唯物,都是探讨这些问题。实在讲,释迦牟尼佛在三千年前,就把这个事实真相在大乘经典里面为我们说出来了。
佛说宇宙万有的本体,就是那个根源是什么?佛讲的是心,就是心性,这是本体,天地万物都是它变现出来的。它是能变,宇宙万物是所变,能变的就一个,所变的是无量无边。能变的是一个,这是什么东西?就是我们的真心,这个心是真心,就是我们的本性,大乘经上常讲的真如本性,就是这个。这个东西到底在哪里?在不在我们身体里面?《楞严经》一开端就找这个。释迦牟尼佛叫阿难去找,阿难很聪明,找了七个地方,佛都否定了,都摇头说不对。我们没有这个能力,我们还找不到七个地方,阿难居然能找到七个地方。所以说「不在内、不在外」,这段话诸位要读《楞严》你才真正了解这几句话的味道。为什么说不在内、不在外?正因为,它不是形相,没有形相的,它也没有色彩,也没有相状;但是它有,不是无。所以佛法里面常用一个字来形容它,用「空」,空就不好懂,空不是什么都没有,空它有。《心经》里面也是讲这个问题,你看《心经》上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是讲现象,空是讲本体。色从哪里来的?色是空变现出来的。所以空,空体能变,色相是所变。
我们也不要费这么多麻烦,因为很不好懂,也很耽误时间。我们用一个比喻,诸位细心去体会就可以明白一个大概。我想我们在座的同修每个人都有作梦的经验,在座的同修哪个人从来没作过梦的,举手我看看。没有人举手,就证明每个人都作过梦。梦中境界从哪儿来的?一定有个能现梦境的东西。我们把能现梦境那个东西比喻作心性,梦中现的境界就是色相,色相的境界是能现的体变现出来的。所以色相是假的,能变那个是真的,真跟妄,佛是这样跟我们说。能变心性是真的,所以心叫真心,性叫本性,它是真的。所变现出来的现象,你看你们作梦,哪个人在这一生当中是做过两次、三次完全相同的梦?有没有过?没有过,所做的梦都不相同,都不一样。所以,相叫妄相,叫假相,就不是真的。真的,真的是永远不变才叫真的,凡是会变的都不是真的。
所以佛在《金刚经》跟我们讲现象,他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现象是虚妄的。但是能现现象的体是真的,为什么?它不变。相会变,体不会变,也就是说,能变的它不变,所变的它会变。所以能变是真的,所变是假的。宇宙是它变现出来的,诸佛菩萨也是它变现出来的,天神、上帝还是它变出来的,我们现前自己这个身体,以及我们接触的世界也是它变现出来的。佛给我们讲,还有我们不能够见到的饿鬼道、地狱道,也是它变现出来的。十法界依正庄严,依就是生活环境,正就是本人,十法界的人以及他生活的环境,统统是心性变现出来的。所以,禅家有句话说,「若人识得心,大地无寸土」,就是哪个人真正是明心见性了,禅宗里面讲明心见性,大地无寸土,才晓得原来一切都是自性变现出来的。而我们现在所迷就是迷了心、迷了性,把这个东西迷了,那就苦不堪言。一天到晚胡思乱想、胡作妄为,造业受报,感得的六道轮回。六道轮回从哪儿来的?还是自己心性变现出来的,离开心性,无有一法可得,这是佛给我们讲的真实相。
经上讲的「吾人现前一念心性」,这一念是真心、是本性,人人都有。不但我们人有,畜生也有,饿鬼也有,地狱也有,跟诸佛如来无二无别。但是第二念就错了,第二念就迷了,第一念是本性,第二念就变成妄想执著。所以这个地方特别强调一念,如果我们能把一念保持住,在佛法里面,那就叫成佛,那就不叫凡夫。为什么?第一念的时候,我们没有起分别、执著。譬如我们眼睛看,眼看外面境界,没有起心、没有动念、没有分别、没有执著,这个时候叫第一念。第一念,外面境界一定是平等的,没有善恶、没有是非、没有邪正、也没有真妄,当然更没有利害。万法都是平等的,这个境界叫做一真法界,这是真的,决定不是假的。为什么说第二念就迷了?第二念,我们的分别、执著起来了。
譬如说我拿这个给大家看,第一念的时候你看得清清楚楚,你并不是没有看到,清清楚楚。第二念,「法师手上拿著一张纸」,这你就迷了。为什么说迷了?错了吗?大错特错!错在哪里?这个东西叫什么名字?没有名字,名字是别人给它起的。老子晓得,叫「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它没有名字。你见得清清楚楚,叫第一念,你给它起上个名字,叫它是白色的,叫它是纸,你就迷了,这是你起了分别、起了执著。从分别执著里面就起了贪瞋痴慢,就生烦恼了。所以诸佛菩萨有什么本事?他的本事就是保持第一念永远不变。我们很可怜,保持不住,立刻就迷了,随著迷,则迷上再加迷,麻烦就在此地。我们学佛要懂得这个根本的道理,你才能得到佛法真正的利益,真正的利益就是明心见性。
我们很可怜,我拿这个,你们见什么?见一张白纸。我如果拿这个给诸佛菩萨看,你们见,见到什么?人家是见到真如本性。这就不一样了,诸佛菩萨看这个是真如本性,我们看这个是一张白纸,你看糟糕不糟糕!诸位要晓得,离开一切妄想执著,没有一法不是真性。所以古人用个比喻说,譬如「以金作器,器器皆金」,金比喻心性,不变,器就会变了。我们用黄金做个手镯,手镯是个器,做个项炼,项炼是个器,喜欢做什么就可以做什么,给它做个佛像也是器。但是这些东西都可以变的,我不喜欢手镯,喜欢项炼,我可以把手镯重新打成一条项炼;我不喜欢项炼,我喜欢一个佛像,可以把它熔化铸造一个佛像。金没有变,形状在变。所以会变的是形状,不变的是本体,体没有变,就像金跟器一样。
我们要问,金跟器我们很容易体会,很容易明了,我们现前这个身体,现前摆在眼前的万物,是心性变的,这个东西是不是心性?当然是心性。心性不变,它不变随缘,随缘不变。我们这个身体到底变不变?我们看起来是变,如果你是一念,它就不变了。很可惜我们的念头是妄念一个接一个、一个接一个,永远不停,因此我们见到的相是妄相。如果哪一天你真正得到一心,你所见的一切境界相就叫做实相,就不是妄相了,你就真正见到实相。实相是什么样子?实相是所有一切法不生不灭。佛经里头有个名词叫「无生法忍」,「无生」是讲一切法不生不灭,「法」是指一切法,一切法确实没有生灭。「忍」这个字当作认可、就是同意的意思,佛讲一切法不生不灭,我同意,我承认,为什么?我也见到了。但是我们现在没有办法同意,也没有办法承认,为什么?我们没有见到。
我们看到动物有生老病死,植物有生住异灭,矿物有成住坏空,我们所看所有一切法都是生灭的。这个原因在哪里?因为我们用生灭心,看法都是生灭法。诸佛菩萨用的是不生不灭的心,看一切法就不生不灭,就是这么个道理。哪一天我们自己功夫达到一心了,在佛法里头,大乘佛法的修学是以这个为中心、以这个为枢纽。禅宗里面称之为禅定,我们念佛法门里面称之为一心,名词上不相同,境界上完全相同。一心就是禅定,一心就是实相,一心就是真如,一心就是本性。所以,我们念佛念到一心不乱,跟禅宗里面明心见性是一个境界,是一桩事情。只是我们用的方法跟禅宗的方法不一样,效果、目标都完全相同。这是用这个比喻来说明性相的关系。这是一念心性,它是不变的本体。我们再看底下一段。
「觅之了不可得,而不可言其无,具造百界千如,而不可言其有。」这才真正是事实真相,我们说它无、说它有都错了。但是在教学里面,必须要建立这些名相术语,便利介绍,便利学的人去体悟。但是这些名词术语是假设的,这个诸位要知道,决定不是事实,因此你就不可以执著。你可以用它,自己用它去体会到真实,这是自受用。帮助别人,用这些术语来介绍这个事实真相,帮助他开悟。自己不能执著,也不能教别人执著。佛法修学最困难的地方就在此地,因为世间人可以说无始劫以来,生生世世最大的毛病就是执著。只要一执著,你就决定得不到真实义。
所以佛在《金刚经》最后,是无可奈何的说了一句话,把他所说一切的统统否定掉。告诉大家,佛没有说一句法,谁要说佛说法,那叫谤佛。他说法四十九年,怎么一句话没说?我们要从这个意思里头去体会,他确实一句话也没说。他所说的都不能执著,一执著就错了,执著就迷了。他在《华严经.出现品》里头说得好,他说「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换句话说,一切众生跟佛是一样的,没有差别,本来就是佛。为什么你会变成这个样子?「但以妄想执著而不能证得」,这是真知识,一句话把我们的病根说出来了,我们的病根就是分别执著。所以诸位要知道,离开一切分别执著,你就得大自在了,你就契入一真法界。一真法界在哪里?就是我们眼前的生活。纵然你到西方极乐世界、纵然你到华藏世界,如果起一念执著,你还是凡夫。由此可知,佛法没有别的,自始至终是破除执著而已,这个话是真的。
我执破除了,证小乘阿罗汉的果位,大乘法执破除了,就圆满成佛,成佛破二执而已。二执就是二障的根源,我执是烦恼障的根源,你有我执,你决定有烦恼,你烦恼怎么能离得开;你有法执,你决定就有无明。所以,法执没有了,无明就断掉,我执没有了,见思烦恼就破了,破了见思烦恼,就出了六道轮回,大小乘经上都这样跟我们讲的。所以学佛没有其他,就是破妄想执著。大乘,许多宗派,无量法门,那些方法、那些理论都是帮助人破除执著的,都是帮助人明心见性的。我们今天选择的是念佛法门,这个方法简单、容易,就念一句阿弥陀佛,以自己真实的功夫,再加上阿弥陀佛本愿威神的协助。根性利的,什么叫根性利?什么叫根性钝?利、钝不是在别的地方分,利钝就是肯不肯把分别执著放下。肯放下分别执著的,这个人根性就利;不肯放下的,这个人根性就钝,就这么回事情。所以你肯放下,容易开悟,容易契入;你不肯放下,就很难开悟。为什么?悟门上有个大障碍,就是执著。
这个地方一段说的是体、是心性,心性觅之了不可得。禅宗有个故事,达摩祖师到中国来的时候,在少林寺面壁九年,找不到一个可以传法的人,找不到。等到九年,等到一个慧可,这是禅宗二祖。慧可知道达摩是很了不起的人,对他真诚的恭敬。师资之道没有别的,就是诚敬,要以真诚之心,要真实的恭敬,你才能得到法益。正是印光大师所说的「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诚敬得十分利益」,慧可对於达摩那是十分的诚敬,所以他得的是圆满利益。他在那里等九年,就等不到一个诚敬的人,等不到,真难!慧可大师去求法,达摩在那里打坐,理都不理他,喊他也不答应。慧可为了表示自己的诚心,拿刀把自己的手臂砍断,拿这个断的手去供养达摩祖师。达摩看到这个样子,这才说话,你何苦来?你到底为什么?慧可说「我的心不安,求大师帮我安心」。达摩祖师听了这句话,把手伸出来说「你把心拿来,我替你安」。我们现在看到很多造达摩祖师的像,都是伸著手,那就是度慧可的那个姿势,你把心拿来,我替你安。慧可从这句话里面立刻回光返照,在找心,心在哪里?最后他说了一句,「我觅心了不可得」,我找不到,不知道心在哪里。达摩祖师底下接著一句话「与汝安心竟」,我已经把你的心安好了。找不到,不就没事情了吗?他从这句话里头大彻大悟,这就见了性。
我们今天读这个公案,这几句话翻来覆去,我们还是见不了性。要问问我们到底障碍在哪里?他们两个人当时对话,达摩是「说而无说」,慧可是「听而无听」,他就入了境界。我们今天是有说有听,都落在分别、执著上,那怎么能开得了悟?这个话重覆一千遍也开不了悟。所以觅心了不可得,不能说它没有,它有,尽虚空遍法界,它确实有。
「具造百界千如」,百界千如就是我们今天讲的宇宙万法,宇宙万法是它变的,虽然是它变的,你不能说宇宙万法是真有。我们看到宇宙万法是真有,实在讲我们看错了,我们用分别心看,我们用执著心看,好像是有。其实有没有?决定没有。真相是什么?真相是当体即空。我们中国古人常说,开智慧的《楞严》,成佛的《法华》,对这两部经如此的赞叹!确实《楞严经》上讲这个问题,是再三的探讨、辩论,说得真是详细,真的叫我们开智慧。《楞严经》给我们讲的事实真相,所谓「当处出生,当处灭尽」,这还说了一个生灭,不说生灭我们就没有办法体会,生跟灭是一不是二。为什么?它太快了,简直没有办法辨别。所以,相是幻相、是假相。经上讲的有叫妙有,说这个空叫真空,真空不空,妙有非有,这才是事实的真相。这个是很难体会,心要清净到相当深度,这个境界你才完全见到。我们今天心太粗,事实的真相虽然在我们眼前,我们见不到,心太粗了。
我们从一个比喻当中可以体会到,像我们看电影,不是看电视,看电影。电影我们知道,放映的电影底片是一张一张的。但是它在放映的时候速度太快了,於是一张一张我们看不出来,我们所看到的是个连续的相,看不出来一张一张的差别相,它的速度太快。快到什么程度?一秒钟它镜头开关二十四次。一秒钟镜头开关二十四次,我们就不能够辨别它一张一张的,这是心粗。心细的人,每一张开、关我都看清楚,那就是一张一张的,看清楚了。我们现在没这个本事,心粗,定功不够。佛举了个比喻,说我们宇宙万有这个假相的生灭,速度不只一秒钟二十四张。佛在《楞严》上讲一弹指,一弹指时间很短,我们弹得快的一秒钟可以弹四次,一秒钟的四分之一。一弹指有六十刹那,一刹那有九百生灭,就好像镜头开关一样,一刹那开关多少次?九百次。一弹指有六十刹那,六十乘九百,如果像我弹四次,再乘个四,一秒钟它开关多少次?你们乘一乘,恰好是两个十万八千次。一秒钟二十四次就把我们骗住了,两个十万八千次,你怎么会觉得它是假的?决定觉察不到。
看到这个真相,佛经上所讲大乘八地菩萨,可见得八地菩萨人家定功是多么深,一刹那九百生灭,他都看得清清楚楚。人家看到底片,我们在银幕上看到是看那个画面,相续的画面。佛说的这些,这些事实真相,佛教我们修定,教我们修清净心。我们念佛,用念佛的方法念到功夫成片,这第一个阶段,再进一步念到事一心不乱,再进一步念到理一心不乱,这个境界就见到了。所以佛所讲的,都可以叫我们去证实。我们自己可以亲自证明它,然后才知道佛讲的话是真实的,不是虚妄的,佛没有欺骗我们。所以,相是幻相,不是真相。
你如果确实体会到,或者是肯定,所有的相都是幻相,《金刚经》上讲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有为法,诸位要研究一点唯识的常识,像《百法明门论》里面,这是唯识法相宗入门的一个课程。它将所有一切法归纳成一百法,这个百法是归纳,展开来就是宇宙万有,把它归纳成一百大类。这一百大类里面,又分为心法、心所有法、色法、不相应行法、无为法,又分为这个五大类。除了无为法六个之外,其他的九十四法都叫做有为法。所有一切有为法,佛说都是「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这是事实真相。你要是真懂了、相信了,《金刚经》上这几句经文就把你所有的忧虑、烦恼、牵挂统统消除掉了。为什么?都是虚妄、不实在的,都不是真的,你怎么会不得到清凉自在?这是大乘佛法真实的受用。
「百界」就是十法界展开,十法界每一个法界里面又具足十法界,这就是一百界。这一百法界里头,每一界里头又具足一百界,这就不必说了,你往这上去推展,就无量无边不可思议,法界不可思议!「千如」是说每一界里头都有十如是,这出在《法华经》上,这是佛讲的。十如是讲如是相、如是性(相是现相,性就是本体)、如是体、如是力、如是作,如是因、缘、果、报,如是本末究竟,总共说了十句。每个法界有十如是,一百个法界就一千如是,叫百界千如。天台大师也是从这里悟入的。这是给我们讲,说明事实真相,我们心地清楚、明了才真正不落在两边,就是也不执著有,亦不执著空,这就是大乘菩萨。大乘菩萨以下的,二乘人执著空,六道的凡夫执著有。六道凡夫像我们,认为什么都是真的有的;阿罗汉、辟支佛他认为这一切都是空的。执著空跟执著有都偏在一边,都错了。执著有的,很苦,搞六道轮回;执著空的,不能见性,虽然摆脱六道了,他不能明心见性,因此他也相当苦闷。唯独大乘菩萨对於事实真相了解,所以他两边都不执著。
在这里我们做个结论,心性觅之了不可得,心性不可得,境界也不可得。我们眼前所有一切境界,不可得是真的,你以为得到是假的,是你一个错误的观念。今天,这个也是我有的,那个也是我有的,说老实话,连身体都保不住,何况身外之物?身体怎么保不住?你从家里面到这个学校来,你以为你还是同样一个身体?错了,不同了,在里面细胞新陈代谢不晓得换了多少。所以你在家庭里那个你,跟现在的你是两个,不是一个,千万不要误会。所以我们身体刹那刹那在生灭,保不住,都不可得,何况身外之物!身不可得,万事万法统统都是刹那刹那在变迁的,哪有一样可得?没有一法可得。
如果真的明白这个事实,得失的念头打掉了,原来不可得,我何必想这些?世间人忧虑、烦恼,百分之八十都在得失上,得失的念头打掉了,他的烦恼忧虑就少了百分之八十,那个人就真正幸福、真正快乐、真正自在。这是说境不可得。事也不可得。《心经》上说「无智亦无得」,我们以《心经》上来说,不仅仅是五阴、六入、十八界不可得,连能证的智、所证的菩提涅盘也不可得。你要问为什么?心性本空故,就这个道理。能变的觅之了不可得,所变的那些境界怎么会可得?慧可的开悟、契入,就是入这个境界。入这个境界,就是把事实真相统统明白了、统统了解,真相大白,这就是悟入实相。所以,我们在一切现象界里面就得大自在,游戏神通,可以受用,可以享受,不能占有。你说这个是有的,那就错了,你可以尽情去享受,你决定不能动一个念头这是有,这是真的,那就错了。所以诸佛菩萨在九法界里讲的游戏神通,你看游戏神通,他的日子过得多么自在、过得多么潇洒。我们为什么不能像佛菩萨那么样自在潇洒?就是我们处处执著有,念念想占有,坏就坏在这里。不知道一切法本空,不知道一切法了不可得。
下面说,「离一切缘虑分别,语言文字相,而缘虑分别、语言文字相,非离此别有自性」。这是说明真心本性是决定没有虚妄相的。哪些是虚妄相?缘虑,缘虑就是说的我们妄想,也就是讲想像,我们今天讲思想、见解。思想是缘虑,见解是分别,我们的思想、见解都不是心性里头本有的,心性里头没有思想,也没有见解。所以为什么古大德教学,特别是教初学,初学佛法的人要在什么地方用功?要训练根本智。根本智是什么?是无知,从这里下手。现在人学佛所以很难有成就,现在人学佛从哪里下手?是从有知下手。古人下手是从无知下手,无知是修什么?修清净心。换句话说,不准你有思想、不准你有见解,从这里下手,这叫从根本修。
现在人学佛要有思想、要有见解,这就糟了,这大错特错。你纵然学得很好,现在人说你是个了不起的大佛学家而已,你没有能力断烦恼,你没有能力得清净心,你没有能力了生死出三界。换句话说,怎么学还是个凡夫,决定不可能超凡入圣。但是古人的教学法那很有效果,确实能叫你明心见性、超凡入圣。他是离一切缘虑、分别,离一切思想,离一切见解,离一切言语文字相,离一切文字,这些东西统统不执著。所以他的心是清净的,他永远住在定的境界里。真正有功夫的人,像经典里面赞叹佛,所谓「那伽常在定,无有不定时」,这句话很有意思,这是我们要修学的。我们心要常住在定,当然这是很高的功夫,我们想学学不到,学不来。净宗法门的方法比较特殊,人人可以学的。它不教我们住在定,它教我们把心住在「阿弥陀佛」上,住在阿弥陀佛比住在定上是容易多了。一天到晚心里有阿弥陀佛,除阿弥陀佛之外什么都没有,这才叫你的心住在阿弥陀佛上。这就是修净土,这就是心里真正叫有净土。古人讲的有禅、有净土,怎么叫「有」?就是心里头除了阿弥陀佛之外,别的都没有,只有一个阿弥陀佛,你叫有净土。有净土,你就决定生净土,就决定得生。
在心里有了阿弥陀佛,其他的统统没有,也许同修要问,我还要上班,我还要做事,我家里还有许多事,那怎么办?是不是都统统不要管了?不是的。世间事情样样都做,见到就做,做得圆圆满满,心里头没有。诸位要知道,这就是佛常讲的「佛法在世间,不坏世间法」,绝对没有破坏世间法,不但不破坏世间法,成就圆满的世间法。《华严经》里面所讲的「理事无碍,事事无碍」,理是讲心性,事就是讲的一切万象。心性跟万象没有障碍,心性永远是清净的,事相再繁杂也不会破坏心性的清净。何况清凉大师又说「事事无碍」,事与事没有妨碍,那就是一切都不妨碍。所以说心里面有阿弥陀佛,心定在阿弥陀佛上,六根格外的聪明、格外的伶俐。为什么?他没有妄念,他没有妄想,所以眼见、耳闻比一般人一定来得聪明,你做事一定做得更圆满、做得更周到,心愈清净。
今天修行要这个修法,要抓到这个纲领,这个修行方法适合於现代开放的社会。要是用过去保守的方法,今天人不能接受,今天环境不适合了。在这个时代,我们用什么方法度自己,用什么方法帮助别人?一定要用开放的胸怀,一定要用大乘圆顿的教学,才能收到非常殊胜的效果,使大家都能够欢喜接受,帮助他的生活更美满,帮助他的心情更调适。所以在每个时代教学,确实所用的方法、所依据的理论不相同,一定要看清现在是个什么时代。这个时代,从上到下,男女老幼,哪个人不追求名闻利养?那怎么办?过去的佛法是教我们要把名闻利养统统断除,现在每个人都争名闻利养,你说名闻利养都不要,没人来学佛了。佛要度什么人?佛要普度众生。既然名闻利养已经泛滥,佛应该怎么教他?教他追求名闻利养正确的方法,教他得到真正称心满愿的名闻利养,那统统都来了。这违不违背佛法?不违背,佛法就是教一切众生离苦得乐的。
你把这个道理搞清楚、都搞明白了,「佛氏门中,有求必应」,没有一样求不到。求富贵得富贵,求功名得功名,求儿女得儿女,没有一样求不到。我们要求自己这一生幸福,家庭美满,社会安定,天下太平,样样都求得到。不必多找这些经论,都涉猎,我们没这么多时间。净土三经里头就能给我们圆满的答案,就能给我们圆满的理论、圆满的方法。只要诸位留意,细心去体会,依照这个教训去做,你一定称心如意,没有一样得不到的。离这些你就得清净心,你就得圆满的智慧,有了智慧,没有一样不称心如意的。下头又补充一句,「而缘虑分别、语言文字,非离此别有自性」。由此可知,思想我们要不要?见解要不要?言语文字要不要?要。要,不是为自己要,为自己要你就苦了,对自己来说统统不要。刚才讲过,修净宗的人一天到晚就一句南无阿弥陀佛,这就对了,自受用。这些思想、见解、言语、文字是他受用,我要帮助别人,这些都是工具,这些工具不能不要。我要这些工具是帮助别人的,我自己,自己不要,你就得自在,你就真正快乐。所以,一个自受用,一个他受用,这个不能颠倒,一颠倒就大错特错。这就圆满了,空有二边都不执著,不落空有二边这才叫中道。
「要之离一切相、即一切法,离故无相,即故无不相,不得已强名实相。」所以实相这也是个名词,这个名词也不能执著,你执著就错了。这是不得已取这么个名字,假名,「名可名,非常名」,这不是真的,是假的,这个要知道。「离一切相,即一切法」,离开这些名字相,你就见到它的真实相,宇宙人生的真相就见到了。所以要见到,不起一念的时候,见的是真相,就是用一心,有一个念头就是二心,再有一个分别就三心,叫三心二意,你就见不到真相。一心里头决定没有一个念头,这个时候你见的是实相,所以即一切法。离,我们称作无相,无相是没有虚妄相。也就是说,没有妄想、没有分别、没有执著,无相是无这个,没有念头,这叫无相,离故无相。即,我们生活在这里面,我们受用它,所以无不相。无不相就是有相,一切万事万法都存在,我们都可以很自在的去享受,去受用它,所以叫无不相。它有相,虽有相,我们不执著它,这个享受是真正的享受。你一执著它,那就错了,执著它,里面就生烦恼,换句话说,它起副作用;一切都不执著,它不起副作用。这是不得已,把这桩事情勉强取个名字叫实相。所以,你也不可以执著实相是真有一个实相,那又错了。佛法决定不能够执著,也不能把它舍弃,舍弃也是执著。为什么?不舍弃执著有,舍弃执著空,统统都执著。所以叫你空有二边都不执著,那就对了,这才得到真实的受用。
下面一段是告诉我们,「实相之体,非寂非照,而复寂而恒照,照而恒寂」,这还是为我们说明不落二边的意思。「寂」跟「照」可以互为体用,你说实相就是心性,心性之体是寂,讲得通,它起作用是照;也可以说,心性之体是照,它起作用是寂。所以,寂跟照是可以互为体用。什么叫寂?寂是清净,就是一念不生,六祖大师所谓的「本来无一物」,这是寂。照是什么?照是明了,心里头确实本来无一物,但是宇宙人生、万事万物,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像一面镜子一样,照得清清楚楚。这个体所谓是「非寂非照」,本来说不上寂与照,为什么?落在寂跟照上就有了分别执著。它确实是这个事实,万万不可以起分别执著。体一定有用,一定有作用,这个用,佛法教我们用中,儒家也教我们用中。可见得世出世间的圣人教我们都用中,这是很了不起的。「中」是决定不偏在一边,会用中的人就是佛菩萨。小乘人刚才讲偏在空,他用空,我们凡夫用有,偏在有,执著有,这空有二边,他不知道用中。唯有佛菩萨晓得用中。这个中,「寂而恒照,照而恒寂」,这就是用中。清清楚楚,如如不动,如如不动是寂,清清楚楚是照。清清楚楚,如如不动,如如不动又清清楚楚,我们要学这个,这太重要了。
我们今天就讲到此地。
请掀开经本,第三面,倒数第四行。
「一切金口,通名为经,对上五字,是通别合为题也。」金口是对佛的赞叹,佛亲口所说的,后来的人都尊称为经典。其实佛经是有五种人说,不一定完全都是佛说的,但是除佛自己亲说的之外,其他的四种人,就是佛的弟子,有仙人、变化人。他们所说的必须要得到佛的印证,也就是得到佛的同意,这都能称之为经。由此可知,佛法要用现代的话来讲,它是讲理的,它不是专制的,只要与事实真相相吻合的,不是佛说的佛也承认,他说的跟我的意思、看法、想法完全相同,等於就是佛说的。通常在佛法里面叫「法印」,因为我们中国自古以来,印是表信的,所以叫印信。你看政府机关出的公文,上面一定要盖上印,这个印就是表信的。佛的法印不是有一个形相的,要明了它真正的含义。一切大乘法以「实相」为法印,什么叫实相?就是事实真相,佛所说的一切大乘经就是宇宙人生的真相。菩萨或者佛的弟子,乃至於外道,他所说的也是事实真相,佛就会同意,佛可以称它也是经典。这是举一个例子来说。本经是佛亲自所说的,当然是更没有问题了。
「佛说阿弥陀」这五个字叫别题。别是差别,跟其他经的名字不一样,在一切经里面只有这部经叫做「佛说阿弥陀」。底下一个字叫通题,只要是佛说的都称为经,所以「经」这个字是通题。譬如我们中国人很熟悉的,像《金刚经》底下那个经是个通题,《妙法莲华经》、《大方广佛华严经》,下面都用个经字。所以这是「通别合为题也」,「佛说阿弥陀经」这六个字里头有通题、有别题,通、别合为一个题目。底下说「教行理三,各论通别,广如台藏所明。」底下是蕅益大师省略了。为什么可以省略?因为莲池大师在《疏钞》里面、幽溪大师在《圆中钞》里面都讲得很清楚,可以参考这两部书。如果想要知道得更详细一些,那你就读天台宗的典籍,天台宗对於教行理就讲得非常的清楚。这个地方我们简单的介绍一下。
「教」就是教学,用现代的话来讲就是教科书,也就是我们俗话讲的课本,教就是课本,教科书是课本。佛一切经典就是教科书,就是教学的课本,可这个课本里面一定有道理在,没有道理就不能称为经。所以经要用现代人讲,那决定是真理,不但永恒不变,而且还能够适合各个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大众,各个人的需要它都能适合,这个很不可思议,这就是理。除了理之外,有理论如果没有修行的方法,这个理我们虽然听了也没有办法证明。所以它一定有行,有教你修行的方法,依照这个方法修行,你将来必定能够证得这个道理,理就是真相、就是事实真相,你一定可以能够证明的。所以,经典里面有教经、有行经、有理经,但是这些东西统统都包括在教科书里面。
解释经题到这里就告一个段落。下面这是第二段,叫辨体,也就是现代哲学书里面所讲的本体论。在经典里面,这一条很重要。它重要在什么地方?在这一段里面要告诉我们,佛说这部经是根据什么说的,换句话说,理论事实的依据要在这条给我们辨别清楚。我们明了了,对於佛讲的这部经才能真正产生信心,然后才会依教修行。所以这一段非常重要。
「第二辨体。」体就是经之理体,理是道理,经之理体。「大乘经皆以实相为正体」,这一句是总纲领,所有一切大乘经都是以实相为体,就是以实相为教学的依据。实相是什么?就是宇宙人生的真相。由此可知,这个理论的依据再真实不过了,佛没有给我们说别的,说明宇宙人生的真相,人生就是自己,宇宙就是自己生活的环境。如果我们把这个事实搞清楚了,才晓得大乘经与我们自己的关系是多么的密切,是我们在一生当中必须要修学的。为什么?我们不能不知道自己,不能不明白我们生活环境。不明了就叫迷惑,迷惑你决定颠倒,什么是颠倒?把真的当作假的,把假的当作真的,这就颠倒,真妄颠倒了;把正法当作邪法,把邪法当作正法,邪正颠倒了;把善当作恶,把恶当作善,善恶颠倒了。就是经里面常说的迷惑颠倒,迷惑就是对於实相不知道。所以我们处事待人接物,在思想上、在观念上统统发生了错误,这些错误就称之为颠倒。大乘经里面把这个事实真相给我们说清楚、说明白,可见在所有教育里面,再找不到一种像大乘教育对我们这一生更密切、更重要的,真的找不到。知道这个事实,没有不认真修学大乘的,才知道大乘经真正殊胜的利益。
下面有个简单的解释。「吾人现前一念心性,不在内,不在外,不在中间,非过去,非现在,非未来,非青黄赤白、长短方圆,非香,非味,非触,非法。」这段话很难懂,而这段话又非常重要,确实是将事实真相简单明白的给我们宣说出来了。实相,佛在大乘经里面,将这个名词给我们做个简单的解释。从体上讲,它没有相状,我们讲的本体,从体上说,这段话完全讲的是本体。什么叫本体?在哲学里面,这个名词是说宇宙万法从什么地方生的?世界从哪里来的?动物、植物是怎么会有的?那个根源就叫做本体。换句话说,天地万物、一切万法,都是从那一个根本生出来的,这个根本就叫本体。而在世间这些哲学里面,东西方的哲学,古今的哲学家,都在那里探讨本体,可是都没有找到,各人说各人的,都不能叫大众心悦诚服。所以说的就很多了,有所谓一元论、二元论、多元论,唯心、唯识,甚至於讲唯物,都是探讨这些问题。实在讲,释迦牟尼佛在三千年前,就把这个事实真相在大乘经典里面为我们说出来了。
佛说宇宙万有的本体,就是那个根源是什么?佛讲的是心,就是心性,这是本体,天地万物都是它变现出来的。它是能变,宇宙万物是所变,能变的就一个,所变的是无量无边。能变的是一个,这是什么东西?就是我们的真心,这个心是真心,就是我们的本性,大乘经上常讲的真如本性,就是这个。这个东西到底在哪里?在不在我们身体里面?《楞严经》一开端就找这个。释迦牟尼佛叫阿难去找,阿难很聪明,找了七个地方,佛都否定了,都摇头说不对。我们没有这个能力,我们还找不到七个地方,阿难居然能找到七个地方。所以说「不在内、不在外」,这段话诸位要读《楞严》你才真正了解这几句话的味道。为什么说不在内、不在外?正因为,它不是形相,没有形相的,它也没有色彩,也没有相状;但是它有,不是无。所以佛法里面常用一个字来形容它,用「空」,空就不好懂,空不是什么都没有,空它有。《心经》里面也是讲这个问题,你看《心经》上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是讲现象,空是讲本体。色从哪里来的?色是空变现出来的。所以空,空体能变,色相是所变。
我们也不要费这么多麻烦,因为很不好懂,也很耽误时间。我们用一个比喻,诸位细心去体会就可以明白一个大概。我想我们在座的同修每个人都有作梦的经验,在座的同修哪个人从来没作过梦的,举手我看看。没有人举手,就证明每个人都作过梦。梦中境界从哪儿来的?一定有个能现梦境的东西。我们把能现梦境那个东西比喻作心性,梦中现的境界就是色相,色相的境界是能现的体变现出来的。所以色相是假的,能变那个是真的,真跟妄,佛是这样跟我们说。能变心性是真的,所以心叫真心,性叫本性,它是真的。所变现出来的现象,你看你们作梦,哪个人在这一生当中是做过两次、三次完全相同的梦?有没有过?没有过,所做的梦都不相同,都不一样。所以,相叫妄相,叫假相,就不是真的。真的,真的是永远不变才叫真的,凡是会变的都不是真的。
所以佛在《金刚经》跟我们讲现象,他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现象是虚妄的。但是能现现象的体是真的,为什么?它不变。相会变,体不会变,也就是说,能变的它不变,所变的它会变。所以能变是真的,所变是假的。宇宙是它变现出来的,诸佛菩萨也是它变现出来的,天神、上帝还是它变出来的,我们现前自己这个身体,以及我们接触的世界也是它变现出来的。佛给我们讲,还有我们不能够见到的饿鬼道、地狱道,也是它变现出来的。十法界依正庄严,依就是生活环境,正就是本人,十法界的人以及他生活的环境,统统是心性变现出来的。所以,禅家有句话说,「若人识得心,大地无寸土」,就是哪个人真正是明心见性了,禅宗里面讲明心见性,大地无寸土,才晓得原来一切都是自性变现出来的。而我们现在所迷就是迷了心、迷了性,把这个东西迷了,那就苦不堪言。一天到晚胡思乱想、胡作妄为,造业受报,感得的六道轮回。六道轮回从哪儿来的?还是自己心性变现出来的,离开心性,无有一法可得,这是佛给我们讲的真实相。
经上讲的「吾人现前一念心性」,这一念是真心、是本性,人人都有。不但我们人有,畜生也有,饿鬼也有,地狱也有,跟诸佛如来无二无别。但是第二念就错了,第二念就迷了,第一念是本性,第二念就变成妄想执著。所以这个地方特别强调一念,如果我们能把一念保持住,在佛法里面,那就叫成佛,那就不叫凡夫。为什么?第一念的时候,我们没有起分别、执著。譬如我们眼睛看,眼看外面境界,没有起心、没有动念、没有分别、没有执著,这个时候叫第一念。第一念,外面境界一定是平等的,没有善恶、没有是非、没有邪正、也没有真妄,当然更没有利害。万法都是平等的,这个境界叫做一真法界,这是真的,决定不是假的。为什么说第二念就迷了?第二念,我们的分别、执著起来了。
譬如说我拿这个给大家看,第一念的时候你看得清清楚楚,你并不是没有看到,清清楚楚。第二念,「法师手上拿著一张纸」,这你就迷了。为什么说迷了?错了吗?大错特错!错在哪里?这个东西叫什么名字?没有名字,名字是别人给它起的。老子晓得,叫「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它没有名字。你见得清清楚楚,叫第一念,你给它起上个名字,叫它是白色的,叫它是纸,你就迷了,这是你起了分别、起了执著。从分别执著里面就起了贪瞋痴慢,就生烦恼了。所以诸佛菩萨有什么本事?他的本事就是保持第一念永远不变。我们很可怜,保持不住,立刻就迷了,随著迷,则迷上再加迷,麻烦就在此地。我们学佛要懂得这个根本的道理,你才能得到佛法真正的利益,真正的利益就是明心见性。
我们很可怜,我拿这个,你们见什么?见一张白纸。我如果拿这个给诸佛菩萨看,你们见,见到什么?人家是见到真如本性。这就不一样了,诸佛菩萨看这个是真如本性,我们看这个是一张白纸,你看糟糕不糟糕!诸位要晓得,离开一切妄想执著,没有一法不是真性。所以古人用个比喻说,譬如「以金作器,器器皆金」,金比喻心性,不变,器就会变了。我们用黄金做个手镯,手镯是个器,做个项炼,项炼是个器,喜欢做什么就可以做什么,给它做个佛像也是器。但是这些东西都可以变的,我不喜欢手镯,喜欢项炼,我可以把手镯重新打成一条项炼;我不喜欢项炼,我喜欢一个佛像,可以把它熔化铸造一个佛像。金没有变,形状在变。所以会变的是形状,不变的是本体,体没有变,就像金跟器一样。
我们要问,金跟器我们很容易体会,很容易明了,我们现前这个身体,现前摆在眼前的万物,是心性变的,这个东西是不是心性?当然是心性。心性不变,它不变随缘,随缘不变。我们这个身体到底变不变?我们看起来是变,如果你是一念,它就不变了。很可惜我们的念头是妄念一个接一个、一个接一个,永远不停,因此我们见到的相是妄相。如果哪一天你真正得到一心,你所见的一切境界相就叫做实相,就不是妄相了,你就真正见到实相。实相是什么样子?实相是所有一切法不生不灭。佛经里头有个名词叫「无生法忍」,「无生」是讲一切法不生不灭,「法」是指一切法,一切法确实没有生灭。「忍」这个字当作认可、就是同意的意思,佛讲一切法不生不灭,我同意,我承认,为什么?我也见到了。但是我们现在没有办法同意,也没有办法承认,为什么?我们没有见到。
我们看到动物有生老病死,植物有生住异灭,矿物有成住坏空,我们所看所有一切法都是生灭的。这个原因在哪里?因为我们用生灭心,看法都是生灭法。诸佛菩萨用的是不生不灭的心,看一切法就不生不灭,就是这么个道理。哪一天我们自己功夫达到一心了,在佛法里头,大乘佛法的修学是以这个为中心、以这个为枢纽。禅宗里面称之为禅定,我们念佛法门里面称之为一心,名词上不相同,境界上完全相同。一心就是禅定,一心就是实相,一心就是真如,一心就是本性。所以,我们念佛念到一心不乱,跟禅宗里面明心见性是一个境界,是一桩事情。只是我们用的方法跟禅宗的方法不一样,效果、目标都完全相同。这是用这个比喻来说明性相的关系。这是一念心性,它是不变的本体。我们再看底下一段。
「觅之了不可得,而不可言其无,具造百界千如,而不可言其有。」这才真正是事实真相,我们说它无、说它有都错了。但是在教学里面,必须要建立这些名相术语,便利介绍,便利学的人去体悟。但是这些名词术语是假设的,这个诸位要知道,决定不是事实,因此你就不可以执著。你可以用它,自己用它去体会到真实,这是自受用。帮助别人,用这些术语来介绍这个事实真相,帮助他开悟。自己不能执著,也不能教别人执著。佛法修学最困难的地方就在此地,因为世间人可以说无始劫以来,生生世世最大的毛病就是执著。只要一执著,你就决定得不到真实义。
所以佛在《金刚经》最后,是无可奈何的说了一句话,把他所说一切的统统否定掉。告诉大家,佛没有说一句法,谁要说佛说法,那叫谤佛。他说法四十九年,怎么一句话没说?我们要从这个意思里头去体会,他确实一句话也没说。他所说的都不能执著,一执著就错了,执著就迷了。他在《华严经.出现品》里头说得好,他说「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换句话说,一切众生跟佛是一样的,没有差别,本来就是佛。为什么你会变成这个样子?「但以妄想执著而不能证得」,这是真知识,一句话把我们的病根说出来了,我们的病根就是分别执著。所以诸位要知道,离开一切分别执著,你就得大自在了,你就契入一真法界。一真法界在哪里?就是我们眼前的生活。纵然你到西方极乐世界、纵然你到华藏世界,如果起一念执著,你还是凡夫。由此可知,佛法没有别的,自始至终是破除执著而已,这个话是真的。
我执破除了,证小乘阿罗汉的果位,大乘法执破除了,就圆满成佛,成佛破二执而已。二执就是二障的根源,我执是烦恼障的根源,你有我执,你决定有烦恼,你烦恼怎么能离得开;你有法执,你决定就有无明。所以,法执没有了,无明就断掉,我执没有了,见思烦恼就破了,破了见思烦恼,就出了六道轮回,大小乘经上都这样跟我们讲的。所以学佛没有其他,就是破妄想执著。大乘,许多宗派,无量法门,那些方法、那些理论都是帮助人破除执著的,都是帮助人明心见性的。我们今天选择的是念佛法门,这个方法简单、容易,就念一句阿弥陀佛,以自己真实的功夫,再加上阿弥陀佛本愿威神的协助。根性利的,什么叫根性利?什么叫根性钝?利、钝不是在别的地方分,利钝就是肯不肯把分别执著放下。肯放下分别执著的,这个人根性就利;不肯放下的,这个人根性就钝,就这么回事情。所以你肯放下,容易开悟,容易契入;你不肯放下,就很难开悟。为什么?悟门上有个大障碍,就是执著。
这个地方一段说的是体、是心性,心性觅之了不可得。禅宗有个故事,达摩祖师到中国来的时候,在少林寺面壁九年,找不到一个可以传法的人,找不到。等到九年,等到一个慧可,这是禅宗二祖。慧可知道达摩是很了不起的人,对他真诚的恭敬。师资之道没有别的,就是诚敬,要以真诚之心,要真实的恭敬,你才能得到法益。正是印光大师所说的「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诚敬得十分利益」,慧可对於达摩那是十分的诚敬,所以他得的是圆满利益。他在那里等九年,就等不到一个诚敬的人,等不到,真难!慧可大师去求法,达摩在那里打坐,理都不理他,喊他也不答应。慧可为了表示自己的诚心,拿刀把自己的手臂砍断,拿这个断的手去供养达摩祖师。达摩看到这个样子,这才说话,你何苦来?你到底为什么?慧可说「我的心不安,求大师帮我安心」。达摩祖师听了这句话,把手伸出来说「你把心拿来,我替你安」。我们现在看到很多造达摩祖师的像,都是伸著手,那就是度慧可的那个姿势,你把心拿来,我替你安。慧可从这句话里面立刻回光返照,在找心,心在哪里?最后他说了一句,「我觅心了不可得」,我找不到,不知道心在哪里。达摩祖师底下接著一句话「与汝安心竟」,我已经把你的心安好了。找不到,不就没事情了吗?他从这句话里头大彻大悟,这就见了性。
我们今天读这个公案,这几句话翻来覆去,我们还是见不了性。要问问我们到底障碍在哪里?他们两个人当时对话,达摩是「说而无说」,慧可是「听而无听」,他就入了境界。我们今天是有说有听,都落在分别、执著上,那怎么能开得了悟?这个话重覆一千遍也开不了悟。所以觅心了不可得,不能说它没有,它有,尽虚空遍法界,它确实有。
「具造百界千如」,百界千如就是我们今天讲的宇宙万法,宇宙万法是它变的,虽然是它变的,你不能说宇宙万法是真有。我们看到宇宙万法是真有,实在讲我们看错了,我们用分别心看,我们用执著心看,好像是有。其实有没有?决定没有。真相是什么?真相是当体即空。我们中国古人常说,开智慧的《楞严》,成佛的《法华》,对这两部经如此的赞叹!确实《楞严经》上讲这个问题,是再三的探讨、辩论,说得真是详细,真的叫我们开智慧。《楞严经》给我们讲的事实真相,所谓「当处出生,当处灭尽」,这还说了一个生灭,不说生灭我们就没有办法体会,生跟灭是一不是二。为什么?它太快了,简直没有办法辨别。所以,相是幻相、是假相。经上讲的有叫妙有,说这个空叫真空,真空不空,妙有非有,这才是事实的真相。这个是很难体会,心要清净到相当深度,这个境界你才完全见到。我们今天心太粗,事实的真相虽然在我们眼前,我们见不到,心太粗了。
我们从一个比喻当中可以体会到,像我们看电影,不是看电视,看电影。电影我们知道,放映的电影底片是一张一张的。但是它在放映的时候速度太快了,於是一张一张我们看不出来,我们所看到的是个连续的相,看不出来一张一张的差别相,它的速度太快。快到什么程度?一秒钟它镜头开关二十四次。一秒钟镜头开关二十四次,我们就不能够辨别它一张一张的,这是心粗。心细的人,每一张开、关我都看清楚,那就是一张一张的,看清楚了。我们现在没这个本事,心粗,定功不够。佛举了个比喻,说我们宇宙万有这个假相的生灭,速度不只一秒钟二十四张。佛在《楞严》上讲一弹指,一弹指时间很短,我们弹得快的一秒钟可以弹四次,一秒钟的四分之一。一弹指有六十刹那,一刹那有九百生灭,就好像镜头开关一样,一刹那开关多少次?九百次。一弹指有六十刹那,六十乘九百,如果像我弹四次,再乘个四,一秒钟它开关多少次?你们乘一乘,恰好是两个十万八千次。一秒钟二十四次就把我们骗住了,两个十万八千次,你怎么会觉得它是假的?决定觉察不到。
看到这个真相,佛经上所讲大乘八地菩萨,可见得八地菩萨人家定功是多么深,一刹那九百生灭,他都看得清清楚楚。人家看到底片,我们在银幕上看到是看那个画面,相续的画面。佛说的这些,这些事实真相,佛教我们修定,教我们修清净心。我们念佛,用念佛的方法念到功夫成片,这第一个阶段,再进一步念到事一心不乱,再进一步念到理一心不乱,这个境界就见到了。所以佛所讲的,都可以叫我们去证实。我们自己可以亲自证明它,然后才知道佛讲的话是真实的,不是虚妄的,佛没有欺骗我们。所以,相是幻相,不是真相。
你如果确实体会到,或者是肯定,所有的相都是幻相,《金刚经》上讲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有为法,诸位要研究一点唯识的常识,像《百法明门论》里面,这是唯识法相宗入门的一个课程。它将所有一切法归纳成一百法,这个百法是归纳,展开来就是宇宙万有,把它归纳成一百大类。这一百大类里面,又分为心法、心所有法、色法、不相应行法、无为法,又分为这个五大类。除了无为法六个之外,其他的九十四法都叫做有为法。所有一切有为法,佛说都是「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这是事实真相。你要是真懂了、相信了,《金刚经》上这几句经文就把你所有的忧虑、烦恼、牵挂统统消除掉了。为什么?都是虚妄、不实在的,都不是真的,你怎么会不得到清凉自在?这是大乘佛法真实的受用。
「百界」就是十法界展开,十法界每一个法界里面又具足十法界,这就是一百界。这一百法界里头,每一界里头又具足一百界,这就不必说了,你往这上去推展,就无量无边不可思议,法界不可思议!「千如」是说每一界里头都有十如是,这出在《法华经》上,这是佛讲的。十如是讲如是相、如是性(相是现相,性就是本体)、如是体、如是力、如是作,如是因、缘、果、报,如是本末究竟,总共说了十句。每个法界有十如是,一百个法界就一千如是,叫百界千如。天台大师也是从这里悟入的。这是给我们讲,说明事实真相,我们心地清楚、明了才真正不落在两边,就是也不执著有,亦不执著空,这就是大乘菩萨。大乘菩萨以下的,二乘人执著空,六道的凡夫执著有。六道凡夫像我们,认为什么都是真的有的;阿罗汉、辟支佛他认为这一切都是空的。执著空跟执著有都偏在一边,都错了。执著有的,很苦,搞六道轮回;执著空的,不能见性,虽然摆脱六道了,他不能明心见性,因此他也相当苦闷。唯独大乘菩萨对於事实真相了解,所以他两边都不执著。
在这里我们做个结论,心性觅之了不可得,心性不可得,境界也不可得。我们眼前所有一切境界,不可得是真的,你以为得到是假的,是你一个错误的观念。今天,这个也是我有的,那个也是我有的,说老实话,连身体都保不住,何况身外之物?身体怎么保不住?你从家里面到这个学校来,你以为你还是同样一个身体?错了,不同了,在里面细胞新陈代谢不晓得换了多少。所以你在家庭里那个你,跟现在的你是两个,不是一个,千万不要误会。所以我们身体刹那刹那在生灭,保不住,都不可得,何况身外之物!身不可得,万事万法统统都是刹那刹那在变迁的,哪有一样可得?没有一法可得。
如果真的明白这个事实,得失的念头打掉了,原来不可得,我何必想这些?世间人忧虑、烦恼,百分之八十都在得失上,得失的念头打掉了,他的烦恼忧虑就少了百分之八十,那个人就真正幸福、真正快乐、真正自在。这是说境不可得。事也不可得。《心经》上说「无智亦无得」,我们以《心经》上来说,不仅仅是五阴、六入、十八界不可得,连能证的智、所证的菩提涅盘也不可得。你要问为什么?心性本空故,就这个道理。能变的觅之了不可得,所变的那些境界怎么会可得?慧可的开悟、契入,就是入这个境界。入这个境界,就是把事实真相统统明白了、统统了解,真相大白,这就是悟入实相。所以,我们在一切现象界里面就得大自在,游戏神通,可以受用,可以享受,不能占有。你说这个是有的,那就错了,你可以尽情去享受,你决定不能动一个念头这是有,这是真的,那就错了。所以诸佛菩萨在九法界里讲的游戏神通,你看游戏神通,他的日子过得多么自在、过得多么潇洒。我们为什么不能像佛菩萨那么样自在潇洒?就是我们处处执著有,念念想占有,坏就坏在这里。不知道一切法本空,不知道一切法了不可得。
下面说,「离一切缘虑分别,语言文字相,而缘虑分别、语言文字相,非离此别有自性」。这是说明真心本性是决定没有虚妄相的。哪些是虚妄相?缘虑,缘虑就是说的我们妄想,也就是讲想像,我们今天讲思想、见解。思想是缘虑,见解是分别,我们的思想、见解都不是心性里头本有的,心性里头没有思想,也没有见解。所以为什么古大德教学,特别是教初学,初学佛法的人要在什么地方用功?要训练根本智。根本智是什么?是无知,从这里下手。现在人学佛所以很难有成就,现在人学佛从哪里下手?是从有知下手。古人下手是从无知下手,无知是修什么?修清净心。换句话说,不准你有思想、不准你有见解,从这里下手,这叫从根本修。
现在人学佛要有思想、要有见解,这就糟了,这大错特错。你纵然学得很好,现在人说你是个了不起的大佛学家而已,你没有能力断烦恼,你没有能力得清净心,你没有能力了生死出三界。换句话说,怎么学还是个凡夫,决定不可能超凡入圣。但是古人的教学法那很有效果,确实能叫你明心见性、超凡入圣。他是离一切缘虑、分别,离一切思想,离一切见解,离一切言语文字相,离一切文字,这些东西统统不执著。所以他的心是清净的,他永远住在定的境界里。真正有功夫的人,像经典里面赞叹佛,所谓「那伽常在定,无有不定时」,这句话很有意思,这是我们要修学的。我们心要常住在定,当然这是很高的功夫,我们想学学不到,学不来。净宗法门的方法比较特殊,人人可以学的。它不教我们住在定,它教我们把心住在「阿弥陀佛」上,住在阿弥陀佛比住在定上是容易多了。一天到晚心里有阿弥陀佛,除阿弥陀佛之外什么都没有,这才叫你的心住在阿弥陀佛上。这就是修净土,这就是心里真正叫有净土。古人讲的有禅、有净土,怎么叫「有」?就是心里头除了阿弥陀佛之外,别的都没有,只有一个阿弥陀佛,你叫有净土。有净土,你就决定生净土,就决定得生。
在心里有了阿弥陀佛,其他的统统没有,也许同修要问,我还要上班,我还要做事,我家里还有许多事,那怎么办?是不是都统统不要管了?不是的。世间事情样样都做,见到就做,做得圆圆满满,心里头没有。诸位要知道,这就是佛常讲的「佛法在世间,不坏世间法」,绝对没有破坏世间法,不但不破坏世间法,成就圆满的世间法。《华严经》里面所讲的「理事无碍,事事无碍」,理是讲心性,事就是讲的一切万象。心性跟万象没有障碍,心性永远是清净的,事相再繁杂也不会破坏心性的清净。何况清凉大师又说「事事无碍」,事与事没有妨碍,那就是一切都不妨碍。所以说心里面有阿弥陀佛,心定在阿弥陀佛上,六根格外的聪明、格外的伶俐。为什么?他没有妄念,他没有妄想,所以眼见、耳闻比一般人一定来得聪明,你做事一定做得更圆满、做得更周到,心愈清净。
今天修行要这个修法,要抓到这个纲领,这个修行方法适合於现代开放的社会。要是用过去保守的方法,今天人不能接受,今天环境不适合了。在这个时代,我们用什么方法度自己,用什么方法帮助别人?一定要用开放的胸怀,一定要用大乘圆顿的教学,才能收到非常殊胜的效果,使大家都能够欢喜接受,帮助他的生活更美满,帮助他的心情更调适。所以在每个时代教学,确实所用的方法、所依据的理论不相同,一定要看清现在是个什么时代。这个时代,从上到下,男女老幼,哪个人不追求名闻利养?那怎么办?过去的佛法是教我们要把名闻利养统统断除,现在每个人都争名闻利养,你说名闻利养都不要,没人来学佛了。佛要度什么人?佛要普度众生。既然名闻利养已经泛滥,佛应该怎么教他?教他追求名闻利养正确的方法,教他得到真正称心满愿的名闻利养,那统统都来了。这违不违背佛法?不违背,佛法就是教一切众生离苦得乐的。
你把这个道理搞清楚、都搞明白了,「佛氏门中,有求必应」,没有一样求不到。求富贵得富贵,求功名得功名,求儿女得儿女,没有一样求不到。我们要求自己这一生幸福,家庭美满,社会安定,天下太平,样样都求得到。不必多找这些经论,都涉猎,我们没这么多时间。净土三经里头就能给我们圆满的答案,就能给我们圆满的理论、圆满的方法。只要诸位留意,细心去体会,依照这个教训去做,你一定称心如意,没有一样得不到的。离这些你就得清净心,你就得圆满的智慧,有了智慧,没有一样不称心如意的。下头又补充一句,「而缘虑分别、语言文字,非离此别有自性」。由此可知,思想我们要不要?见解要不要?言语文字要不要?要。要,不是为自己要,为自己要你就苦了,对自己来说统统不要。刚才讲过,修净宗的人一天到晚就一句南无阿弥陀佛,这就对了,自受用。这些思想、见解、言语、文字是他受用,我要帮助别人,这些都是工具,这些工具不能不要。我要这些工具是帮助别人的,我自己,自己不要,你就得自在,你就真正快乐。所以,一个自受用,一个他受用,这个不能颠倒,一颠倒就大错特错。这就圆满了,空有二边都不执著,不落空有二边这才叫中道。
「要之离一切相、即一切法,离故无相,即故无不相,不得已强名实相。」所以实相这也是个名词,这个名词也不能执著,你执著就错了。这是不得已取这么个名字,假名,「名可名,非常名」,这不是真的,是假的,这个要知道。「离一切相,即一切法」,离开这些名字相,你就见到它的真实相,宇宙人生的真相就见到了。所以要见到,不起一念的时候,见的是真相,就是用一心,有一个念头就是二心,再有一个分别就三心,叫三心二意,你就见不到真相。一心里头决定没有一个念头,这个时候你见的是实相,所以即一切法。离,我们称作无相,无相是没有虚妄相。也就是说,没有妄想、没有分别、没有执著,无相是无这个,没有念头,这叫无相,离故无相。即,我们生活在这里面,我们受用它,所以无不相。无不相就是有相,一切万事万法都存在,我们都可以很自在的去享受,去受用它,所以叫无不相。它有相,虽有相,我们不执著它,这个享受是真正的享受。你一执著它,那就错了,执著它,里面就生烦恼,换句话说,它起副作用;一切都不执著,它不起副作用。这是不得已,把这桩事情勉强取个名字叫实相。所以,你也不可以执著实相是真有一个实相,那又错了。佛法决定不能够执著,也不能把它舍弃,舍弃也是执著。为什么?不舍弃执著有,舍弃执著空,统统都执著。所以叫你空有二边都不执著,那就对了,这才得到真实的受用。
下面一段是告诉我们,「实相之体,非寂非照,而复寂而恒照,照而恒寂」,这还是为我们说明不落二边的意思。「寂」跟「照」可以互为体用,你说实相就是心性,心性之体是寂,讲得通,它起作用是照;也可以说,心性之体是照,它起作用是寂。所以,寂跟照是可以互为体用。什么叫寂?寂是清净,就是一念不生,六祖大师所谓的「本来无一物」,这是寂。照是什么?照是明了,心里头确实本来无一物,但是宇宙人生、万事万物,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像一面镜子一样,照得清清楚楚。这个体所谓是「非寂非照」,本来说不上寂与照,为什么?落在寂跟照上就有了分别执著。它确实是这个事实,万万不可以起分别执著。体一定有用,一定有作用,这个用,佛法教我们用中,儒家也教我们用中。可见得世出世间的圣人教我们都用中,这是很了不起的。「中」是决定不偏在一边,会用中的人就是佛菩萨。小乘人刚才讲偏在空,他用空,我们凡夫用有,偏在有,执著有,这空有二边,他不知道用中。唯有佛菩萨晓得用中。这个中,「寂而恒照,照而恒寂」,这就是用中。清清楚楚,如如不动,如如不动是寂,清清楚楚是照。清清楚楚,如如不动,如如不动又清清楚楚,我们要学这个,这太重要了。
我们今天就讲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