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阿弥陀经要解大意 - (第二十二集)
阿弥陀经要解大意  (第二十二集)  1991  台湾电台  档名:01-009-0022

  【命浊—因果并劣,寿命短促,非不费时劫,不劳勤苦之行,必不能度。】

  五浊最后的一条是『命浊』,也就是生命受到了染污。『因果并劣』,因不善,当然果报就不能尽如人意,所以身体的不健康、衰老、寿命的短促,这是属於「命浊」的现象。这样一个身体,假如修行要费很长的时间,修行要相当艰苦,那怎么能成功?所以必须要找到一个法门,既不费时间,也不要很辛苦,这样我们才能得度。

  因此自古以来真正讲到修行,都要年轻,都要体力,譬如参禅、学教、念佛,都没有例外的。我们就念佛法门而论,我们打一个佛七,真正的佛七是这一句佛号昼夜无间,一定要做到不间断、不夹杂、不怀疑,七天七夜佛号不间断,我们能做到吗?我跟同学们说,我就做不到,为什么?年岁太大了,体力衰退了,不要说七天七夜,一天一夜不休息,我的体力就吃不消。但是我在年轻的时候可以做到,二十几岁的时候,的确七天七夜不睡觉是不成问题的,可见得修行需趁年少,四十以后修行就很苦,很艰难,这是我在此地劝勉同修们要趁年轻力壮的时候来认真的修行。

  我们看《高僧传》,看《居士传》,古时候这一些在家、出家修行人,开悟的,证果的,得一心不乱的,都是在二十几岁,三十几岁,这样阶段年龄当中几乎占了百分之七十以上,四十岁以后修成的那是困学而成,人数很少,不多见。六祖大师,这是在中国佛教史里面最有名的人物,他老人家开悟证果,五祖把衣钵传给他的时候,他只有二十四岁。诸位想想,不是这个年龄,哪有那一份精神与体力?他把他的精神体力全部投在修学当中,所以有不思议的成就,这是我们要清楚明了的。因此到年龄衰老了,我们希望在这一生当中得到殊胜的成就,已经是不可能了,那只有找一个不费时间、不太辛苦的方法,信愿持名往生不退的行门才能够真正得度。五浊,这五种染污就介绍到此地。

  恶世,「恶」是不善,既然身心有这样的染污,他所作所为当然就不善。不善之行无量无边,佛把他归纳成十大类,叫十恶业,十恶里面又可以分为三大类,第一大类是身体的造作,这里头有三项,第一个是杀生,第二个是偷盗,第三个是邪淫,这是身体的造作。杀生大家好懂,偷盗比较上难以理解,偷盗的范围非常广大,偷盗的定义在佛经里面叫不与取,就是没有得到物主的同意,你把它取过来,就叫做偷盗。譬如我们今天一般的国民都有纳税的义务,税收是国家正常的收入,如果我们想方设法少纳一点税,这种心态、作为就是属於偷盗,偷盗国家的财富,这就犯了盗戒,怎么能持戒呢?这是举一个例子而言。邪淫不仅仅是指男女之欲,凡是衣食住行物质生活过於奢侈,超越了你的本分,都叫做邪淫。当然邪淫正指是男女淫欲,不是夫妻正常配偶,这都是邪淫,引伸的意思那非常之广泛,一切过度的奢侈都属於这一类的。

  第二类是口业,口业是讲言语,我们一般人最常犯的,佛把它归纳成四种。第一个是妄语,说话不诚实,欺骗对方,这是妄语。第二种是两舌,两舌是挑拨是非。第三种是恶口,恶口是说话粗鲁,叫人听起来很难入耳,这个也是口过;纵然所宣说的是正理,也应该要柔和,不应该用粗暴的言语,这属於口业,口的过失。第四种是绮语,绮语是花言巧语,说的是很好听,但是他的用意是愚弄他人,欺骗他人,所以这是口的四种过失。第三类是意,就是心里面的存心。存心第一个是贪,第二个是瞋恚,第三个是愚痴,我们在前面已经跟诸位说过。

  所以我们冷眼观察,看看别人,想想自己,因为一个人看自己的过失很不容易,很不容易觉察到自己的过失,但是看别人的过失却很容易发现。把别人当作自己的一面镜子,看看别人,马上回过来反省自己,就很容易发现自己的毛病、过失,就见到了。我们自己是不是每天都在做杀盗淫?每天都在那里妄语、两舌、恶口、绮语?心里面是不是存著贪瞋痴?这十种恶行是不是天天都在造?天天都在增长?为什么会造恶业?还是前面所说的,你对於宇宙人生的看法错误,想法错误,你不了解宇宙人生的真相。宇宙是我们生活的环境,人生就是我们自己本人,自己与生活环境的真相不了解,看错了,想错了,所以你的造作行为全盘都错误了,这种错误的行为归纳起来叫十恶业。所以佛在经上给我们讲,我们生存的环境、现实的环境是五浊恶世。

  【故一声阿弥陀佛,即释迦本师於五浊恶世,所得之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今以此果觉全体,授与浊世众生,乃诸佛所行境界,唯佛与佛能究尽,非九界自力所能信解也。】

  蕅益大师这一段的开示非常重要,我们读《要解》,研究《要解》,决定不能轻易疏忽。实在讲,不是他老人家给我们提起,往往我们读经当面错过这一桩大事因缘。释迦牟尼佛在我们这个世间怎么成佛的?实在讲很少人能够具体说明,纵然有人说,我们听了之后也很难理解,从来没有像蕅益大师讲得这么简单明白,他讲的话确确实实的,是真的不是假的,在本经就能够得到证明。

  他给我们说,释迦牟尼佛三千年前,按照中国历史的记载,佛出世在周朝昭王二十六年,佛灭度在周穆王五十三年,这是中国历史上所记载的,根据这个记载,佛灭度到今年应该是三千零十八年。佛当年出世示现成佛,怎么成佛的?原来是念阿弥陀佛成佛的,这个实在讲从来没有听人讲过,我们天天念《阿弥陀经》也没有发现,蕅益大师给我们一说出,我们才回过头再翻翻《弥陀经》,有没有这一句?有,果然是真的。经上讲「善男子,善女人」,这个我们不管它,「闻是经受持者,及闻诸佛名者,皆为一切诸佛之所护念,皆得不退转於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这都是经文。特别我们要注意的就是蕅益大师今天所讲的,这个经文再说「如我今者」,「我」是释迦牟尼佛自称,「称赞诸佛不可思议功德」,「称赞」就是念佛,我们念这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就是「称赞诸佛不可思议功德」。佛自己说,「於娑婆国土,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他说「於娑婆国土五浊恶世,劫浊、见浊、烦恼浊、众生浊、命浊中,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这是我们在经文上得到证明。

  释迦牟尼佛在五浊恶世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的方法,就是这一句「南无阿弥陀佛」,释迦佛是念阿弥陀佛成佛的。所以有很多同修看到蕅益大师《要解》上这一句,来问我释迦牟尼佛念阿弥陀佛成佛的经文在什么地方,我说就在《阿弥陀经》之中,「我怎么没有看见?」你仔细去一看,就发现了,就是这几句经文,蕅益大师发现了。我们天天念,实在讲不是蕅益大师提示,我也没发现,《弥陀经》天天念,没有发现。这一发现,使我们对於念佛法门真正肯定,所有一切疑惑统统断除。释迦牟尼佛念佛成佛,我们就联想到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如来也是念佛成佛,这是我们联想,联想有根据吗?有,什么根据?《大方广佛华严经》。佛在《华严经》上告诉我们,「十地菩萨,始终不离念佛」,这就是明文,这就是证据。十地菩萨,始是从初地,终是指等觉,从初地到等觉,他们修什么法门?就是修念佛求生净土的法门。

  这是我自己在过去十七年中没有中断的讲《华严经》,我讲《八十华严》,同时也讲《四十华严》,从《华严经》上重大的一个发现,於是我才回过头来死心塌地专修念佛法门。我对於念佛的起信是从《华严经》上得到的,所以古德说「《华严》《法华》是《无量寿经》的引导」,我对於这个话是非常的赞成,肯定的接受,因为我自己就是从这个地方入《无量寿》的。

  这是佛把他自己修行成佛的方法传授给我们,这个方法是诸佛所行的境界,蕅益大师这个讲法跟我刚才所讲的相应。我的推想,十方一切诸佛怎么成佛?统统是念佛成佛的,所以这是诸佛所行的境界,唯佛与佛才能彻底究尽,不是九法界众生,九法界包括等觉菩萨一直到地狱众生,要靠自己的能力是没有办法搞清楚的,换句话说,不能信,不能解,这个法门才是真正不可思议。九界有情对这个法门能信能解,那就是佛在《无量寿经》上所说的,他是过去生中有不可思议的善根、福德,因缘,这一生当中现前而已,同时又蒙十方诸佛如来冥冥当中的加持,所以你一接触,你能够相信,你能够理解,诸位细细去念《无量寿经》就明白了。这个里面也是不思议的因果。

  【信愿持名一行,不涉施为,圆转五浊。唯信乃入,非思议所行境界。设非本师,来入恶世,示得菩提,以大智、大悲见此、行此、说此,众生何由禀此也哉。】

  『信愿持名一行,不涉施为』,这是讲它的简单容易。『圆转五浊』,我们要注意那个「圆」,圆满的就能够转「五浊」变成五清,就是五种清净。『唯信乃入』,你对这个法门不相信,不能接受,换句话说,这不可思议的功德利益你就得不到。『非思议所行境界』,这一句话说,不是我们的思想、言语能够达到的境界,我们无法想像,也说不出来。『设非本师,来入恶世,示得菩提,以大智、大悲见此、行此、说此,众生何由禀此也哉』,这是显示释迦牟尼佛对我们的恩德无量无边,超过父母。他老人家到五浊恶世来示现自己念佛成佛,以大智慧、大慈悲,他见到这个事实,念佛成佛法门,他自己依照这个方法修学,又把这个方法告诉我们,我们才知道,我们才晓得学习。

  【若不深知其甚难,将谓更有别法,可出五浊。火宅之中,戏论纷然,唯深知其甚难,方肯死尽偷心,宝此一行。此本师所以极口说其甚难,而深嘱我等当知也。】

  这一段的开示,意思非常的深刻。平常我们在一些同修私下谈论交换修学心得的时候,往往很容易体会到修学困难,障碍很多,这一桩事情必须要很冷静静下心来认真的去检讨、去反省。佛法无论是哪一个宗派、哪一个法门,修学的枢纽都是在「一门深入」,最忌讳的是夹杂,不但是净宗念佛不可以夹杂,其他任何法门也都不例外。夹杂就决定不能专心,要知道佛法的修学是以定,通常我们叫禅定,净宗法门称为一心不乱,以这个为目标。换句话说,如果杂修,同时修两个、三个以上的法门,对於定功,对於一心,必然有妨碍,换句话说,一心就很不容易达到。

  我们再看佛在大小乘经里面常常告诉我们,六道轮回是怎么来的?详细的说,这就是「十二因缘」。如果简略的说,就是「惑、业、苦」,迷惑,造业感受的苦报,这是六道轮回理论的基础。如果把惑、业、苦断掉,轮回的现象就没有了。如果惑、业、苦不能够断掉,六道轮回的事实一定是存在的。因此我们就可以认真来做一次反省,我们有什么力量,什么样的能力,能够断惑?惑是迷惑,从最粗浅的说,就是前面所讲的见惑、思惑,也就是前面所说的,五浊里面所讲的见浊、烦恼浊,我们有没有能力把它断掉?如果不能,我们心里面还是会有贪瞋痴慢,还是会有是非人我,有这些妄想执著,那就晓得难,太难太难。

  见思烦恼不断,决定不能超越轮回,所以了生死、出三界、成佛实在是一桩不容易的事,这就是蕅益大师在《要解》里面告诉我们,要深知其难。你真正晓得这个困难了,才知道确实没有其他的方法超越五浊恶世。『火宅之中』,「火宅」是比喻三界六道,就像一座大楼,这座大楼已经发生火灾,已经燃烧起来,不过还没有烧到我们这一个房间,虽然没有烧到,不久必然烧到,这是比喻三界都苦。欲界有三大类之苦,所谓苦苦、坏苦、行苦,前面都曾经跟诸位报告过。色界四禅虽然没有苦苦,他有坏苦、有行苦。六道里面最高级的凡夫,连这个形体他都不要了,我们所谓是精神的世界,灵界,他只有神识,没有色相,因此他没有坏苦,但是他还是有行苦,换句话说,他那个境界不能永远保持不失。由此可知,三界之内,克实而论,唯苦无乐。

  特别是我们当前的社会,现在这个世界,无论是哪一个国家,哪一个地区,由於民主自由,特别是言论的自由,出版的自由,大众传播的自由,这些自由给我们带来许多不同的见解,不同的看法,这就是『戏论纷然』,使我们大众生活在这个世间找不到善恶的标准,找不到是非的标准,诸位想想,这是什么样的世界?这就是真正的大乱之世,不仅是乱世,是大乱之世。乱在哪里?思想乱,见解乱,所以我们承受的苦难超过历史上任何一个时代,任何一个地区,这是非常可悲的现象。佛告诉我们,除这个法门之外,要想摆脱这个苦难,是非常困难的。过去台中李炳南老居士在往生之前的两天告诉学生,他说现在这个世间已经乱了,即使是诸佛菩萨、神仙来临都救不了,唯一的一条生路就是念佛求生净土,这是老人临终最后的遗教,与蕅益大师在此地给我们的开示,『死尽偷心,宝此一行』,可以说是同样的苦口婆心,大慈大悲。所以本师释迦牟尼佛说这个甚难,嘱咐我们应当要知道。

  蕅益大师苦口婆心劝我们,要我们「死尽偷心,宝此一行」,这个意思是说对於一切侥幸的心理,投机取巧的心理,必须要把它打断,要把当前的现实看清楚,把握住,我们这一生才有成就的机会。在一切法门之中,不是不好,「法门平等,无有高下」,但是由於我们众生的机缘不一样,善根、福德不相同,因此必须选择契合我们自己根机的法门,这样才容易成就。

  净宗持名念佛的方法实在说最契末法根机。这个法门,经上给我们讲得很清楚,「三根普被,利钝全收」,印光大师说,上上根,这是指圆教等觉菩萨,也不能够超过它的范围。印祖讲这一句话绝对不过分,我们读《华严》就看到,文殊、普贤就是印祖所讲的上上根,他们所选择的法门是念佛求生净土。下下根,乃至五逆十恶,大逆不道之人,临终十念、一念也能往生,可见这个法门的广大。更难得的是这个法门容易简单,不需要很长的时间,不需要费很多的精神,只要念到像大势至菩萨给我们所讲的标准,「净念相继」,念佛人要特别注意这四个字,那就决定成就。什么叫净念?净是信心清净,不能有一丝毫的怀疑,一丝毫的犹豫,不能有一丝毫的夹杂,这才叫净念。相继就是不间断,因为我们业习深重的凡夫,佛号间断不是堕落在妄想就是堕落在无明,这就很可怕,因为妄想、无明是六道生死的根本,成天打妄想、堕无明决定不能够超越三界,因此功夫不能间断,这是第一要紧的大事。大师在此地跟我们讲「宝此一行」,意思就在此地。

  真正能把这个行门看作非常的宝贵,那就要做到「净念相继」,这样子念佛才符合经典里面所说的宗旨,才能够在这一生了脱生死,这是永脱轮回往生不退成佛,这是无始劫以来生生世世所期望的大事,我们这一生就能够圆满的实现。这就是彭际清居士所讲的「无量劫中希有难逢之一日」,我们今天遇到了。所以佛、菩萨、祖师都劝我们放下身心世界,一心称念阿弥陀佛求生西方,生到西方之后,我们的道业很快就圆满成就,然后再倒驾慈航普度法界有缘众生,这才是真正有智慧、真实有见识的英雄好汉,佛门里面常称为大丈夫,就是指这一些人,这是我们的典范,是我们的榜样,我们一定要跟进。

  四弘誓愿里面教给我们先断烦恼再学法门,断烦恼就是要成就念佛三昧,一心不乱。所以我们自己仔细衡量一下,如果自己的根性不适宜广学多闻,那就不如一心称念阿弥陀佛,在这一生当中决定不再设想修学其他的法门、其他的经典,专求一心,专求西方极乐世界。等生到极乐世界之后见到阿弥陀佛,我们再进修第二个科目,那就是「法门无量誓愿学」,这不失是一个非常好的设想。到了西方极乐世界,寿命同佛,无量寿,这是极乐第一德。西方世界「诸上善人俱会一处」,这就是说不乏良师益友,修学环境无比的殊胜。我们把整个的精神,整个的心力,首先求得这样圆满的修学环境,这是正确的,决定不是错误的。

  如其不然,在此地广学多闻,妨害了我们一心清净,换句话说,妨害了我们往生极乐,来生还要搞生死轮回,这个损失就太大了。因为一个生死轮回必定有隔阴之迷,前生所修的会忘得干干净净,必须重头再要来起,因此生生世世不能成就,这是我们过去生中所经历的教训,我们要记住,不要再犯。所以本师释迦牟尼佛以及十方一切诸佛如来无不说甚难,这个法门难信,其他法门难修,所以嘱咐我们应当要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