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阿弥陀经要解大意 - (第二十一集)
阿弥陀经要解大意  (第二十一集)  1991  台湾电台  档名:01-009-0021

  【诸佛共赞释迦,浊世证果度生,能为甚难希有。】

  在本经末后这一段我们深深体会到,诸佛共同称赞本师释迦牟尼佛在五浊恶世示现『证果度生』,这确实是大慈大悲、大智大勇的表现,所以称之为『能为甚难希有』,这是真的,这也要细心去体会。

  【娑婆世界。】

  『娑婆』是梵语,翻成中国意思就是很苦的世界。这个世界上的众生,生活都相当的痛苦,现象是:

  【五浊恶世。】

  『浊』拿现代的话来讲就是染污,染污有五大类,因为这五大类的染污,所以这个世界就不是一个好的环境,是个恶的环境,这个我们向下还要详细跟诸位报告。释迦牟尼佛在这样环境之下,他能够证果:

  【得证无上正等正觉。】

  也就是我们俗话说他能成佛,能够成无上的正果。

  【为众说此难信之法。】

  同时他也为众生『说此难信之法』,这是特别专指这部经。

  【为浊世众生说,渐法易,顿法难。】

  『为浊世众生说』,说『渐法』容易,按部修学,像儒家所讲的;佛法当中,小乘法里面所讲的,逐渐将自己的烦恼化除,将自己的境界向上提升,这个大家容易接受。说『顿法』就难了,「顿法」必须是有很好的根性才能够得到利益,中下根性的人没有办法接受,没有办法修学。

  【为浊世众生说,余顿法犹易,净土横超顿法尤难。】

  那么说其他顿法还容易,譬如在中国盛行的禅宗,禅是讲顿超,其余大乘经典里面要说到「顿」,总比不上禅,这还算是容易。要讲『净土横超』,一日到七日就成就,这是不可思议,即使教下的大德、禅宗的长老也很难接受,所以称之为难信之法。

  【净土横超,顿修顿证,妙观已自不易。说此无藉劬劳修证,但持名号,往生不退,第一方便,更为难中之难也。】

  净土宗讲的『横超』,『顿修顿证』,这个意思是说净宗法门即佛即心,所以叫「顿修」;即心即佛,所以说「顿证」。这两句话虽然很简单,即佛即心,即心即佛,即心即佛是顿证,即佛即心是顿修。这两句诸位要能够深入的体会,一定要熟读《大经》,就是《无量寿经》,《弥陀经》一定要熟读蕅益大师的《要解》。《要解》如果有困难,可以参考圆瑛法师的《讲义》,宝静法师的《亲闻记》,还要深入去研究莲池大师的《弥陀经疏钞》,我们才真正体会到这个法门是顿修顿证。能念之心就是始觉,所念的佛号即是本觉,所以一心称念就是始觉合本觉,就是在这一句佛号这一心称念当中,就是顿修顿证,修证不二,这个是不可思议。

  下面又说『妙观已自不易。说此无藉劬劳修证,但持名号,往生不退,第一方便,更为难中之难』,这是真的。能念之心就是《观经》上讲的「一心三观」,所念之佛就是「一境三谛」,谛观同在一心,所以叫「妙观」。

  「妙观」是《观无量寿佛经》当中所开演的「观想念佛」的法门,已经是非常不容易。「观想念佛」的法门对於宗门教下还比较容易接受。现在我们不用这个方法,就用这一句名号就能「往生不退」,这是「第一方便」,正如古德所说「不劳三只百劫修福慧」。佛在大乘经上常讲,众生从凡夫位修成佛道需要经历三大阿僧只劫,这三大阿僧只劫从哪一天算起?如果讲从我们今天开始学佛算起,那每一个人早都成佛道了,为什么?我们在过去生中决定不止三大阿僧只劫,也许曾经修了无量个三大阿僧只劫,现在还是这个样子,为什么没有成就?这一点一定要搞清楚。假如不是过去生中生生世世修行,培植了无量的善根、福德,你在这一生当中怎么可能遇到这样殊胜的法门?这不是我说的,是佛在《无量寿经》上所讲的,诸位读经自然就明了了。

  三大阿僧只劫,这个修行起点是圆教的初信菩萨,也就相当於小乘的初果,从证得这一个地位这一天开始算三大阿僧只劫,这才能成佛,为什么?这一个地位就是佛法当中常讲的位不退,这不退才行。那么我们无量劫来的修行都没有达到这个标准,换句话说,是进进退退,进得少,退得多,所以修了无量阿僧只劫还是今天这个老样子,这个是要知道。所以这一个法门特别,不需要到这个标准,不需要三大阿僧只劫修福慧,唯仗六字带业往生,即生成佛,这是第一方便,没有比这个方法更方便了,所以这是『难中之难』,我们要明白,要深信。

  经中所讲的五浊恶世,在《要解》、《讲义》,以及莲池大师《疏钞》里面,都讲得很清楚明白,诸位同修可以自己去参考。

  【依持名法门释五浊恶世。】

  在此地我向诸位报告的,这完全就『持名法门』来说明『五浊恶世』。「五浊」就是五大类的染污,「浊」就是染污的意思。

  【劫浊—非带业横出之行,必不能度。】

  第一个就是『劫浊』,「劫」是指时间,指时代。我们这一个时代可以说是染污最严重的时代,无论是在精神上、在物质上,都比过去染污严重到难以想像的程度,我说这个话,诸位同修应当可以理解。现在世界上许多国家地区都提倡环境的保护,「环保」这个名词,过去从来没有听说过的,这是近代才有这个名词,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名词出现?那就是染污到太严重,危害到我们生命生存的安全,大家才觉悟。释迦牟尼佛在三千年前给我们讲染污,那时候已经开始染污了,不过还没有危及到生存的安全,所以大家不注意,其实那个时候已经有相当严重的染污。这样一个环境里面如果不是『带业横出』的行门,必定无法度脱,这就是说这部经、这个法门的重要性。换句话说,佛门广大,佛法无边,在广大无边的法门当中,哪个法门能救得了这个时代的众生?那就是这个法门,信愿持名,往生不退成佛。

  【见浊—五利使增盛,非不假方便之行,必不能度。】

  【五利使(见惑):(一)身见—不悟四大假合,虚幻无常。(二)边见—不悟见解既偏,失乎中道。(三)见取见—非果计果,不悟有漏界中,终非究竟。(四)戒取见—非因计因,不悟蒸沙作饭,尘劫难成。(五)邪见。拨无因果,疑误众生。堕入深坑。】

  第二种是『见浊』,「见」是见解,就是见解的染污,见解的错误。经上给我们讲『五利使增盛』,实在讲,「增」是增长,「盛」是炽盛,这五种错误的见解,第一个是『身见』,第二个是『边见』,第三个是『见取见』,第四个是『戒取见』,第五个是『邪见』;这也叫做『见惑』。这五大类错误的见解确实是逐日的在增长,不知道这个身是虚妄的,是假的。佛告诉我们,这是『四大假合,虚幻无常』,我们这个身是这么一桩事情。我们身体是许多的细胞组织集合的,而且这些细胞是刹那刹那新陈代谢,新陈代谢就是无常,所以我们把这个东西执著是自己,这个看法错了,这是个错误的看法,这个错误的看法就是染著。不晓得这个身是假的,一切是非、利害、得失就是从这个错误观念上产生,自私自利,利己损人,这就造无量无边的罪业。

  第二类,错误的见解,是「边见」,「边见」就是我们讲的偏见,对於宇宙人生的看法只见到一面,不知道另一面,换句话说,见解是窄狭的,这是错误,他不觉悟。见解既然是偏狭,那就失掉了『中道』,失掉了真实,这是很危险的,所以一切造作行为就有无量的过失与缺陷。

  第三个是「见取见」,第四个「戒取见」,这两种错误的见解,我们中国人常常讲成见,「某人成见很深」,这是属於成见。成见分成两类,一类是从果上讲,一类从因上讲,见取见是从果上讲的,『非果计果』,不是真正的果报,错认了,以为是真正的果报。譬如有许多人认为自己有聪明才智,凭自己聪明才智可以盖人,可以骗人,可以欺人,可以压人,自己能够得到荣华富贵。荣华富贵是果报,荣华富贵无常,这不是真的果报。有些人认为天堂一定比人间殊胜,这个没错,天人的寿命比我们人间长,福报比我们大,生天一定可以得到圆满,殊不知『有漏界中,终非究竟』,不但天堂不究竟,即使生到非想非非想处天,寿命八万大劫,他还是有期限,八万大劫到了,他还是要死堕。实在说,水面上生的蜉蝣朝生暮死,它的寿命只有几个小时,如果以它来看我们人要活几十年,活一百年,那不就像我们看天人一样?诸位细细的想一想,你就晓得天上不是究竟。所以认为生天就是究竟圆满的果报,这个见解错误。

  「戒取见」,这是讲因,因错误。譬如我刚才所说的,我们用种种不正常的心力手段得来好的果报,殊不知这个果报是别有因缘,绝对不是非法手段所能得来的,那是错误的,它不是这个因。世间的财富,佛跟我们讲是财布施的因才能得到财富;聪明智慧是果报,它的因是法布施;健康长寿是果报,它的因是无畏布施,所以因正确,果报也正确,如果不是这个因要想求这个果报,决定不可能。所以佛常讲,你不觉悟,『蒸沙作饭,尘劫难成』,佛在《楞严》上说得很清楚。要把因果认识得清楚,不能错看了。

  第五种是「邪见」,邪见就是除了前面四种错误见解之外,所有一切错误的见解都归纳在这一类。这一类里面最重要的就是不相信因果报应,这是『疑误众生,堕入深坑』。这个五种见解的错误,如果不是第一方便之行,必定不能够度脱,也就是说决定不能解决这个问题。

  【烦恼浊—五钝使增盛,非即凡心是佛心之行(无取无舍),必不能度。】

  第三种染污叫『烦恼浊』,这是『五钝使增盛,非即凡心是佛心之行,必不能度』,这是说到错误的思想,前面是讲五种错误的见解。为什么称之为「使」?「使」是古时候的名词,相当於现在所讲的刑警,常常有刑警在你后面跟著你,这个日子不好过。这就是一个犯罪的人(罪人)常常有一些当差的跟著你,控制你,要把你抓去。「利」是讲猛利,这个错误的见解,果报是非常猛利,但是容易断。钝使没有前面那么猛利,可是很不容易断,经上常常有个比喻,好比藕断丝连,藕是断了,丝还连著,可见得断思惑比断见惑要难得太多了。

  五种见惑断掉才叫做「见道位」,就是小乘的初果,圆教的初信菩萨,也就是佛门常讲三大阿僧只劫从这个地方开始算起。五种错误的见解都没有了,这是位不退,从这天算起。

  「烦恼浊」,这是属於思想,五种错误的思想,都是心理上的染污(心理染污),也可以说之为精神的染污。不是佛给我们说出来,我们平常人的粗心大意觉察不出来,都认为这种染污是很正常的,不晓得它是染污,不知道这是病根,这个东西真要命,因为六道轮回就是见思烦恼所形成的。

  【(一)贪—不能看破,不了一切有为法如梦亦如幻。】

  第一个是『贪』,『不能看破,不了一切法如梦幻泡影』。贪心增长,贪心炽盛,这个不得了。他不知道事实真相,事实的真相是什么?佛在《金刚经》上讲得很清楚,「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这是真相。如果真正觉察宇宙人生的真相,你对於万事万物就不会起贪欲之念,为什么?梦中之境,所谓是镜花水月,梦幻不实,他怎么可能会有贪爱的念头?不可能,所以这个放下是必须看破。世间人为什么放不下?没看破。看破是真正的学问,是智慧,放下是功夫。这是千真万确的事实,这是严重的染污,根本的染污,必须要把它离开、舍弃,我们的心才能恢复到清净。

  【(二)瞋—不能忍辱,不了一念瞋心起,火烧功德林。】

  第二个是『瞋』,「瞋」是瞋恚,『不能忍辱』,不知道『一念瞋心起,火烧功德林』。「功德林」是比喻,功德是什么?功德是戒、定、慧三学。平常修积功德,像我前面跟诸位所说的,无论你是用读诵,或者是用参禅,或者是用持咒,或者是用种种其他的行门,无非都是修戒、定、慧三学。好不容易天天在积功累德,一但一桩事情不称心、不如意,发了一顿脾气大作,你的戒、定、慧三学完全没有了,所以无明瞋恚之火把你所修学的功德一下就烧光了。所以我们要克实而论,我所修的功德有多少?那你就想想从什么时候起到现在没发过脾气,功德就是这么多。昨天发了一场脾气,那么从昨天到今天,你的功德累积只有一天,如果前面一、两个小时又发了一次脾气,你的功德就完全没有了,这是诸位一定要知道的。

  福德是烧不掉的,功德一发脾气就没有了。功德跟福德不同,福德是感得三界的福报,功德是了生死,超三界,证大菩提的,这是我们要分辨清楚的。我们自己生生世世修行所以不能成就,与这个有密切关系。不但我们不能动气,不能生气,心里面有小小不如意都不可以,也把功德烧掉了。不要说我心里小小的不高兴、不如意没有什么大关系,关系很大。诸位要想在这一生当中了生死、出三界,往生不退成佛,我劝诸位同修一定要修忍辱波罗蜜,不能忍也得要忍,你不忍就不能往生。所以在不如意的事情发生的时候,自己要很冷静去想一想,我要不要求生净土?如果要求生净土那就算了,不要再起心动念了,保全你的功德。小小瞋恚决定障碍往生。

  【(三)痴—不能明觉,不了诸行无常,毕竟空寂。】

  第三种心里染污是「愚痴」,『不能明觉』,明了觉察,不了解『诸行无常,毕竟空寂』。说老实话,对於宇宙人生的真妄邪正、是非善恶,甚至於利害,都不能够辨别,这就是愚痴,说得深入一点就是不知道「诸行无常,毕竟空寂」。因为痴,他才贪,才有瞋。如果对於一切万法通达明了,就不可能在一切法里面起贪心,起瞋恚心。

  【(四)慢—不能谦下,不了众生,佛性平等。】

  第四种严重的染污是「傲慢」,不能够谦虚,不能够卑下。我们看世出世间的圣人,世间圣人,你看孔子、孟子,处事待人接物非常谦虚。出世间,你看看诸佛菩萨,特别是看《华严经》五十三参,五十三位善知识都是等觉菩萨,都是法身大士,他们人人代表一个法门,自己非常谦虚,在无量法门,我只知道一个,只学习一个,其他的法门我都不会,我都不懂,你们去请教那一些善知识,自谦而尊人。所以众生不知道一切众生『佛性平等』,所以傲慢是严重的染污。

  【(五)疑—不能决断,不了是善则可亲,是道则可进。】

  第五种就是对於圣教的怀疑。烦恼浊当中的第五是「怀疑」,『疑』是不能够决断,不了解『是善则可亲,是道则可进』,换句话说,他对於古圣先贤的教诲发生严重错误的想法,认为这些东西是落伍的、是陈旧的,已经被时代所淘汰掉了,更误会所有一切佛法是迷信的,对社会、对人类是有害而无利益的,这一种的想法、看法是重大的错误。殊不知圣贤的教训确实是超越空间、超越时间,换句话说,他在任何一个时代都是思想见解最准确的指导者;它在任何一个地区,任何一个国家民族,也是最正确的指导方向。因此我们不能够怀疑,要认真去研究,去发现,你才真正知道它价值之存在,才明了它不可思议。所以对於圣教的疑惑是思想上严重的染污。

  这五种染污,贪、瞋、痴、慢、疑,诸位想想,在我们现代的社会确实普遍存在,不但存在,真的天天增长,天天炽盛。这样的环境之下,如果不是即凡心就是佛修行的方法,(佛行简单说,於一切法无取无舍,真正彻底明了觉悟),怎么能够得度?那么我们纵观前面所讲,第一种是时代的染污,第二种是见解的染污,第三种是思想的染污。

  【众生浊—见思所感、粗弊五阴和合、假名众生,非欣厌之行,必不能度。】

  再看第四种,『众生浊』。「众生浊」是讲的身心染污,是讲一切众生。众生身心染污是离不了思想、见解,思想、见解既然错误了,必定影响到我们的生理,所以我们这个生理是很粗弊的『五阴和合』,『假名众生,非欣厌之行,必不能度』。我们也得把「五阴」简单的跟诸位介绍一下。人的生死轮回真正的原因就是迷惑,错误的思想、见解就是迷惑。迷惑了就妄动,妄动,我们讲造业,既然造业必然就受报,就受这个苦报。受苦难当中又迷惑,迷惑再造业,所以每况愈下,实在讲一代不如一代,一世不如一世,痛苦万分,这个事实真相唯有诸佛菩萨看得清楚明白。所以这个火坑跳下去之后是愈来愈深,很不容易从里面再爬出来。佛家所讲的「五阴」就是我们的身心。

  【色—四大(地水火风)物质—色法。】

  五阴第一个是『色』,「色」就是讲的『四大』,「四大」用的代表名词是『地、水、火、风』,这就是现在所讲的『物质』,是讲最基本的物质,我们今天讲原子、电子,现在讲到基本粒子,这就是佛法当中讲的『色法』。这个基本的物质有四个现象,这就叫「四大」,四大特性,第一个,它是一个物质,我们用「地」来代表,我们能觉察得到它,在高倍显微镜之下能够看出它存在,它是一个物质。它有湿度,它有温度,湿度就是「水大」,温度就是「火大」,它是动态的,不是静态的,动态的就叫它做「风大」。用现代的话来说,这个物质带电,它带有阴电,阴电就是佛经里面讲的水;它带有阳电,阳电就是佛经上讲的火,它是动的,不是静止的。所以「四大」是说基本物质的特性,所有一切万物都是这个基本物质所组合的。所以佛在《金刚经》上讲,一切万法是一合相,你要分析到最后,它那个物质是一个,是同样的东西,所有一切现象就是这一种物质不同组合而成的现象,所以这个世界是一合相,众生也是一合相,这是佛经里面所讲的物质,今天讲的物理,三千年前佛所说的跟今天科学家所发现的无二无别。这是「色法」。

  「色法」之外的就属於「心法」,就是心理的现象,佛讲心理有「受、想、行、识」。

  【受—前五识,领纳五境。】

  在唯识学里面讲的「八识」,『前五识』是属於『受』,「受」是感受。『领纳五境』,我们眼见色,耳闻声,鼻嗅香,舌尝味,身体对外面的接触,这是五种不同的境界。

  【想—第六识,分别计度。】

  『想』是属於『第六识』,「第六识」的特性是『分别』,是『计度』,「计」是计较,「度」是度量,这是第六识的作用,是第六识的功能。

  【行—第七识,恒审思量。】

  『行』是属於『第七识』,『恒审思量』,要用现代的话来讲,就是一种坚固的执著,所以「第七识」的特性是执著。

  【识—第八识,执持不坏。】

  『第八识』就是『识』,是『执持不坏』。它像一个仓库一样,含藏种子,我们今天讲落印象。我们见到一个人,这个人介绍了,明天见面为什么还会认识他?就是「阿赖耶识」里有印象,好像有档案存到里面去,再见面,这个档案马上把这个资料调出来跟他对照对照,没错,就认识了,假如要是完全没有印象,第二次见面必然是不认识。所以「受、想、行、识」是属於心理的现象,这是佛初浅跟我们说明身心的真相。

  所以我们物质的肉身以及心理现象也是众缘和合而生的。众缘就是许多的条件,无量无边的条件,非常复杂。非常复杂,佛说法都把它归纳起来,归纳在这个五大类之下,这就行了,说个色、受、想、行、识就可以了,这是「五阴和合,假名众生」。「众」就是众缘,众缘和合而生起的现象。我们自己肉身是众缘和合的,我们生活的环境,小的环境,我们身上穿的衣服、饮食,小环境;大环境,世界、虚空,无一不是众缘和合而现,这个叫众生。粗弊的众生是属於见解思想错误所产生的,在这样的环境之下,如果没有「欣厌之行」,欣是欣乐西方极乐世界,厌是厌离娑婆,若不如此,「必不能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