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弥陀经要解大意 (第十八集) 1991 台湾电台 档名:01-009-0018
我们接著再看:
【下方略出六佛名,表教化大行,普度众生。】
前面北方所表的是弘法利生的初阶,就是第一个阶段,虽然发心为大众讲经说法,但是还不是很纯熟,换句话说,还是在练习的阶段,偏重在教学相长。虽然是教学,实在是在成熟自己,是在锻炼自己,到自己十分成熟了,这个时候就『教化大行,普度众生』。这是像我们中国历代所讲的祖师大德,成为祖师大德,一般讲都是七十以后,连孔老夫子自己也说「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这句话的意思是七十岁才真正圆满成熟,这是「教化大行」,才真正能够做到「普度众生」。
【(一)师子佛—喻佛说法,表法王子代佛弘法,如佛无二。】
第一尊佛『师子佛』,是比喻『佛说法』,佛说法,经上常常比喻为狮子吼,代表『法王子代佛弘法,如佛无二』,表这个意思。佛虽然不在世,佛子在福慧这两桩事的修学达到一定的水准,有能力说法说的与佛相应,足可以代替佛说法,所以以「师子佛」来表。
【(二)名闻佛—名称普闻十方,表为人天眼目,如观音、普贤、佛门祖师。】
『名闻佛—名称普闻十方,表为人天眼目,如观音、普贤、佛门的祖师大德』。在当时他的名称为全国或者为世界所景仰,同时在历史上为后代所赞叹的,像中国古时候智者大师、永明延寿大师、莲池、蕅益,近代民国初年的印光大师,都是为大家崇敬,为大家修学的典型模范,这是以「名闻佛」来代表。他足足能够影响一个世代,乃至於影响许许多多的世代。第三位:
【(三)名光佛—表大智随演,法音远闻,能令众生,破迷开悟,离苦得乐。】
这是代表大智慧能够随一切众生而说法,契机契理。『法音远播』使众生都能得到佛法的真实利益,『破迷开悟』,於世间法、於出世间法真正觉悟,觉悟就乐,迷了就有苦。世间法迷,物质生活很苦,时时造作罪业,也就是说他对於自己本身,对於自己生活的环境,常常想错了、看错了、做错了,结果当然是苦的。在修学上,他对於法门有充分的理解,有正确的认识,他的修学就得法喜,精神生活得到充沛。物质生活纵然有一些欠缺,像过去我们中国的颜回在《论语》上所记载的,他的物质生活确实非常之清苦,但是他的精神生活不是一般人能够相比的,他能够自得其乐,那是真正的法喜充满,这就是他能够觉悟,对於本身以及生活的环境,就是宇宙人生的真相,彻底明了通达。这是『名光佛』表的义趣。
【(四)达摩佛—表大法师承自佛,堪为众生轨范(即佛门之四依法也)。】
第四是『达摩佛』,「达摩」翻成中国意思就是「法」,佛法的「法」,『表大法师承自佛,堪为众生轨范』。学佛要有「师承」,也就是说你要有一个老师,没有师承说自己修行成就,这很难。我们现在要想找个好老师到哪里去找?说实在的,真正善知识他不会宣传,甚至於许多人不认识他,不了解他,我们到哪里去找老师?找不到老师那怎么办?跟谁去学?中国从孟子开始有所谓「私淑弟子」,这是开了一个非常好的榜样。孔老夫子过世了,孟夫子一心一意学孔子,孔子的著作留在世间,依照孔子的教训来修学;孔子是大圣,他成为亚圣,他学成功了。像这样的例子在中国历代很多,在佛门里面,蕅益大师就是学莲池大师,莲池大师那个时候也往生了,蕅益大师依莲池大师的著述来学他,学得很像;莲池是净宗祖师,蕅益也成为一代祖师,学成功了。这是以古大德为我们的亲教师,我们向他学习。
在此地我给诸位同修建议,学古来大德为什么不学阿弥陀佛?阿弥陀佛的著作在哪里?净土五经就是的。五经当中特别是以《无量寿经》为根本经,我们可以依照《无量寿经》的教训认真去做,再以五经,就是其他的《弥陀经》、《观无量寿佛经》、《普贤行愿品》、《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以及历代的注解,作为我们修学《无量寿经》的补充教材,使我们这一生心里面所思所想、见解、行持都能够不违背经训,这就对了,这就像一尊阿弥陀佛了。所以佛教给我们四依法,「依法不依人」,「法」是经典,我们依《无量寿经》、依净土五经。净宗的经典是究竟了义,不但是「依义不依语,依了义不依不了义」。我们采取净宗经典,特别采取《无量寿经》,那就是最高的智慧,究竟圆满的智慧是「依智不依识」,这是非常希有难得。第五尊:
【(五)法幢佛—表为众生作择法眼,建法幢,立宗旨,大行教化,福度众生。】
【(六)持法佛—表自他依教修行实证,佛法始终重实践故。】
末后一尊,『持法佛』,是代表修行的方法,『表自他依教修行实证』,佛法始终重视实践、力行。
在「下方六佛」当中是表佛法在这个世间非常的盛行,这种状况就像中国历史上隋唐时代一样,我们称之为佛法黄金的时代,各宗祖师辈出,佛法在世间大放光明。每一宗依一部分的经典建立了宗派,就好像学校成立了不同的院系一样,尽摄一切不同的根机,使大众都能够得到相当的成就。这样的现象我们期望在将来还能够出现在世间,为世界带来真正的和平,为众生带来圆满的幸福,这是我们所期望的。
【上方略出十佛名,表觉行圆满,一生成佛。】
『上方』,经上举出十尊佛的德号。「十」代表圆满,佛号含义『表觉行圆满,一生成佛』,特别显示净宗法门不可思议。
【(一)梵音佛—表舍四相四见,说法清净,无有染著。】
第一尊『梵音佛』,「梵」是清净的意思,这一尊佛所表的是『舍四相四见,说法清净,无有染著』。《金刚经》上跟我们讲「四相」,「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后半部跟我们讲「四见」,「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舍四相四见」,心才真正清净,於一切境界相统统不染著。心清净,说法就清净,如同诸佛菩萨、祖师大德身心清净一尘不染,而为众生宣说妙法。
【(二)宿王佛—表大乘菩萨道法,无上道之径路也。】
第二尊『宿王佛』,「宿」是星宿,星宿当中之王,这是就眼前现象上来说,不是从实体上讲,从现象上说。我们在夜晚看天空,天空当中有许多星星,星星当中最大、最明亮的无过於月亮,我们称月亮是星星当中之王。刚才说了,我们只从现象上看,不从实体上讲的。他代表『大乘菩萨道法』,这就是把月亮表大乘,星星表小乘。大乘菩萨法是无上道的捷径、径路,这个含义实在就是很明显的告诉我们,学佛法要学大乘。
【(三)香上佛—表禅宗六祖传香忏悔章所示行法,径中径也。】
第三尊『香上佛』,这一尊佛代表大乘当中还有捷径,大乘的捷径是禅宗,换句话说,禅宗乃大乘之大乘。六祖大师《坛经.传香忏悔品》里面所教给我们修行的方法,那是径中之径。大乘是径路,这是径路里面还有一条径路,也就是成佛最快的方法。所以「香上」表禅宗,这是大乘里面很特别的法门。
【(四)香光佛—表净宗念佛法门,《楞严》谓香光庄严,径中径又径也。】
第四尊『香光佛』,「香光」是代表『净宗念佛法门』,《楞严经.大势至菩萨圆通章》里面讲的『香光庄严』,这是『径中径又径』。禅宗是径中之径,净宗比禅宗还要径,没有比这个更径的,所以净宗称为「径中径又径」,「径」是小路、是直路,这是一条最直的路,所谓是简单容易、快速究竟,非常稳当,无论什么根性,万修万人去,没有一个不是一生圆满成佛,以「香光佛」来代表。
【(五)大焰肩佛—表以最上法与人,一生成佛,是以净宗祖师,尊称大师也。】
第五尊『大焰肩佛』。六方佛名号当中,「焰肩佛」我们看到好几个,都是代表「权实二智,荷担如来家业」的意思。他在此地是『表以最上法与人,一生成佛,是以净宗祖师,尊称大师』。「最上法」也就是像密宗里面所讲的最上灌顶大法,是什么?「灌顶」的意思先要知道。「灌」是如来以无尽的慈悲传授给你无上成佛之法,这叫「灌顶」。「顶」就是最高的法门,无上的法门传授给你,这叫做「灌顶」。本经是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公认的度众生成佛道的第一法门,所以本经就是最上之法、无上之法。净宗祖师专修专弘,普度众生与佛无异,所以才被世人尊称为大师。
【(六)杂色宝华严身佛—表一生圆满,唯《华严》详之,尤证实念佛法门为究竟旨归也,应深思之,师法善财可矣。】
第六尊『杂色宝华严身佛』,代表『一生圆满』,唯有『《华严》详之』。《华严》之圆满在最后「十大愿王导归极乐」,这是以《华严经》来『证实念佛法门为究竟旨归』。所以古德称《无量寿经》为中本《华严》,称本经为小本《华严》,我们应当多想想,学习『善财』就对了。
【(七)娑罗树王佛—表圆满究竟坚固,为大法王,密净不二也。】
第七尊『娑罗树王佛』,他代表『圆满究竟坚固,为大法王』,实在讲这是表『密净不二』。「娑罗树」是非常坚固之树,也就是代表无上的密乘。无上之密是什么?就是这一句「阿弥陀佛」。后面:
【(八)宝华德佛—表圆满报身。】
【(九)见一切义佛—表千百亿化身,五眼圆明,普应群机也。】
最后一尊:
【(十)如须弥山佛—表清净法身,为一切法之理体也。】
这是:
【圆证一体三身。】
与东方的「须弥山佛」前后相应。所以我们看六方佛的德号确实是代表一个念佛人,从初发心一直到往生不退成佛这个修学的历程,明白的显示,我们要留意,要认真的学习,才不辜负释迦牟尼佛为我们说这样重要殊胜的经典。
【以上略出佛名号,含义甚深,密示念佛人,自初发心至圆满菩提,一生成办之历程旨要,如《华严》五十三参,不可不知也。】
以上略出六方佛的德号,它的含义非常之深。『密示念佛人,自初发心至圆满菩提,一生成办的历程旨要,如《华严》五十三参,不可不知也』。这一段是我们将六方佛表法的意思做一个总结。六方佛名号的含义诸位可以参考莲池大师的《疏钞》,以及圆瑛法师在《要解讲义》里面所解释的,我在此地都把它省掉了,单单讲表法的意义,这是对我们修学有很大的帮助。它实际上就是教念佛的人,从初发心到往生不退成佛应该怎么个修法。在修学第一个阶段,六方可以说是六个阶段,确实不亚於《华严经》的五十三参,要是仔细的来观察,它比《华严》五十三参讲得还要详细、周到。此地所讲的是纲领,《华严》说得很细就是了,虽然说得很多很细,实在讲绝对超不出这六个阶段。这六个修学阶段比《华严》有过之而无不及,希望同学们在这个地方去体会、去学习。
【佛度生,生受化,其间难易浅深,总在遇缘。缘之所在,恩德弘深,种种教启,能令欢喜信入,能令触动宿种,能令魔障难遮,能令体性开发。诸佛本从法身垂迹,固结缘种,若世出世,悉不可思议也。】
佛度众生,众生接受佛的教化,『其间难易浅深,总在遇缘』,所以善导大师在《观经》注解里面跟我们说得非常好,他说「西方世界四土九品的往生,总在於遇缘不同」,这个话说得好,说得我们心服口服,我们才真正体会到西方世界是真正的平等世界、平等法门、平等度生、平等成佛。品位高下的关键在缘,如果你遇到的缘殊胜,换句话说,人人都可以得上上品,至於品位低下,实在是遇缘不胜。遇缘不胜,我们的信心、愿心,执持名号,都不能达到圆满的境界,这里面总有疑惑、总有掺杂、总有间断,这才使品位低下,所以这个缘非常重要。
今天我们所遇到的缘实在讲是无比殊胜。我们今天所处的社会环境远不如古人,但是我们今天遇到净宗之缘实在讲是超过他们。特别是夏莲居老居士为我们会集《无量寿经》,黄念祖老居士为会集本做了详尽的注解,这两位大善知识真的是『恩德弘深』,过去人没有遇到过的。得这一个会集本,又得这样详尽的注解,使我们对於净宗才真正彻底明了、断疑生信、发愿求生,这就是「缘之所在,恩德弘深」。
所以『种种教启,能令欢喜信入』,这是在现前,特别是在最近几年,在国内、在国外我们普遍看到的,读诵大经、听闻大经,依教修行,莫不法喜充满。回过头来看蕅益大师在《要解》里面的开示,真正得到了印证,「欢喜信入」,我们见到了,我们自己体会到了。『能令触动宿种』,「宿」是宿世,「种」就是阿赖耶识含藏念佛的种子,如果不是过去多生多劫的善根种子,即使今天遇到了,我们也不能够欢喜信入;能够欢喜信入,这是多生多劫宿世的种子,现前十方诸佛如来的威神加持,我们才能够欢喜信入,所以这是触动了宿种。『能令魔障难遮』,所有一切的障碍、折磨都难不倒我们,都不能障碍我们的信愿持名,这实在是太殊胜了。『能令体性开发』,这一句就是禅宗讲的明心见性,教下所讲的大开圆解,净宗所讲的一心不乱。
『诸佛本从法身垂迹,固结缘种,若世出世,悉不可思议』。弥陀与一切诸佛都是从法身变现出来的,所谓「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这个是一点都不错的。佛与一切众生有深厚的因缘,佛出世或者不出世都不可思议,出世是大慈大悲,不出世还是大慈大悲。实在说,我们凡夫肉眼所看到佛出世不出世是看到「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八相成道」,这样的佛。其实佛在这个世间随类化身,我们就见不到了;随类化身还是佛出世,佛没有灭度,统统在世间以各种不同的身分,若有情若无情,处处警觉众生,处处提醒我们,所以皆是不可思议。
【弥陀是法界藏身,故一念一切念。念一佛,即念一切佛。极乐是法界藏土,故一生即一切生。生极乐一土,即生一切诸佛国土也。】
弥陀尤其不可思议,经上说的,『弥陀是法界藏身』,『故一念一切念,念一佛就是念一切佛』,这是一切诸佛为什么叫我们念阿弥陀佛,道理就在此地。因为你念阿弥陀佛就是把十方三世一切诸佛统统念到了,一尊佛都没有漏掉。极乐世界是『法界藏土』,所以『一生即一切生』,这也是十方一切诸佛为什么劝我们求生净土。诸位要细细的去体究《无量寿经》,你对於这个事实真相才能够彻底明了通达,然后你才会死心塌地执持名号求生净土。所以『生极乐一土』就是『生一切诸佛国土』,所以一切诸佛无不以此劝导一切众生。我们看第五大段:
【信愿持经之利。】
先说:
【劝信佛说,闻经受持,闻诸佛名,为诸佛之所护念,皆得不退大菩提。】
这是世尊在本经里面为我们宣说的,听了这部经之后,一定要相信,一定要接受,要依教修学。『闻诸佛名』,此地讲的「诸佛名」就是指的「阿弥陀佛」,换句话说,这部经典、佛号,信愿受持之人,决定是为十方一切诸佛之所护念。为什么一切诸佛要护念你?因为这个人决定圆证三不退,决定一生成佛。我们想想,这一个人这一生当中要圆成佛道了,诸佛要不护念他、不协助他,那就不成为佛了,那还能成佛吗?因为众生成佛是佛第一个愿望。今天看这个众生成佛的机缘到了,你说诸佛多欢喜,全心全力来护念。所以我们要相信「世尊说」,释迦牟尼佛在此地跟我们讲的话是真实语,决定不是妄语。要信诸佛所说,此地讲的诸佛就是前面说的六方诸佛,六方诸佛所举的是代表,六方诸佛无量无边,这无量无边诸佛异口同音都是这样说,说这部经是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不可思议功德,希望诸位细细去听、去研究《无量寿经》,才对於无量不可思议功德了解一个大概,然后才真正相信这部经典是一切诸佛所护念经,这个法门是一切诸佛所护念的法门。其次要提出来的是:
【此经独显。】
这是其他经上没有的,只有这部经上有,有什么?有:
【无上的心要—能念之心性,是第一义谛,是本源理体。】
蕅益大师为我们指出来,为我们开示出。这个意思也就是古德所讲,能念之心即是始觉。发真正念佛的心,这个心是觉心不是迷心,你觉悟了。这句话说得没错,你是不是真的觉悟了,这里头还有问题,什么叫真正觉悟?就是你念佛如法不如法?什么叫如法?也就是说你念佛相应不相应?什么叫相应?我们简单来说,你念这句佛号与阿弥陀佛的心愿相不相应?阿弥陀佛的心愿就是《无量寿经》上讲的四十八愿,如果你这一句佛号是从四十八愿所生,还归四十八愿,那就相应,那是真正觉悟了,一点都不假。否则的话,口里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心里还在胡思乱想,这就不相应,这样念佛就是古人所讲的「喊破喉咙也枉然」,这是不觉,这是迷。真正觉悟是要相应,那才叫彻底觉悟、真正觉悟。
【诸佛名字—即指所念的阿弥陀佛。】
这四个字圆到极处、顿至极处、妙至极处、殊胜到极处,真正是一切法门当中第一不可思议的法门,希望同学要细心体会。要念得相应不能够有口无心,这个心跟阿弥陀佛心愿要相同,所以我们常常在讲席当中提醒同学们,心要像阿弥陀佛的心,愿要像阿弥陀佛的愿,思想见解要像阿弥陀佛的想法、看法,一切行持像阿弥陀佛的行为,这才叫相应,那一念相应,一念就成佛,念念相应,念念成佛,这才行。这是本经独有的,无比的超胜。
【圆满究竟万德—智究竟证般若德,断究竟证解脱德,心性究竟证法身德。三德圆满,万德毕具。】
第三是「圆满究竟的万德」,也是其他经典里面见不到的。这个里面是智慧究竟圆满,『证般若德』。不是究竟的智慧,你怎么会选择这个法门?断德究竟,这证『解脱德』。万缘放下,身心清净,一尘不染,专念这一句阿弥陀佛,我常说只有这一念是正念,除这一念之外都不是正念。二六时中心里面这个佛号不能间断,这个样子你「断德」就究竟了,这证「解脱德」。『心性究竟证法身德』。『三德圆满,万德毕具』。与前面六方诸佛所表的互相照应,我们领悟就更深了,更为透彻,更为圆满了。
【大本云:若不往昔修福慧,於此正法不能闻,已曾钦奉诸如来,故得因缘闻此义。】
《无量寿经》我们念到的这首偈,这首偈清楚明白的告诉我们,如果不是过去生中『修福慧』,「福慧」是什么?就是念佛。过去生中念佛为什么没能往生?这个原因我在前面统统说过,是我们的信心不清净,我们念佛有夹杂、有间断,我们的念不能相应,但是毕竟是有善根感得这一生又听到这个法门。过去生中曾经供养无量无边诸佛如来,这是修的福,闻法是慧,所以有这样深厚的福慧,这一生当中又有因缘听到这个法门。
我们接著再看:
【下方略出六佛名,表教化大行,普度众生。】
前面北方所表的是弘法利生的初阶,就是第一个阶段,虽然发心为大众讲经说法,但是还不是很纯熟,换句话说,还是在练习的阶段,偏重在教学相长。虽然是教学,实在是在成熟自己,是在锻炼自己,到自己十分成熟了,这个时候就『教化大行,普度众生』。这是像我们中国历代所讲的祖师大德,成为祖师大德,一般讲都是七十以后,连孔老夫子自己也说「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这句话的意思是七十岁才真正圆满成熟,这是「教化大行」,才真正能够做到「普度众生」。
【(一)师子佛—喻佛说法,表法王子代佛弘法,如佛无二。】
第一尊佛『师子佛』,是比喻『佛说法』,佛说法,经上常常比喻为狮子吼,代表『法王子代佛弘法,如佛无二』,表这个意思。佛虽然不在世,佛子在福慧这两桩事的修学达到一定的水准,有能力说法说的与佛相应,足可以代替佛说法,所以以「师子佛」来表。
【(二)名闻佛—名称普闻十方,表为人天眼目,如观音、普贤、佛门祖师。】
『名闻佛—名称普闻十方,表为人天眼目,如观音、普贤、佛门的祖师大德』。在当时他的名称为全国或者为世界所景仰,同时在历史上为后代所赞叹的,像中国古时候智者大师、永明延寿大师、莲池、蕅益,近代民国初年的印光大师,都是为大家崇敬,为大家修学的典型模范,这是以「名闻佛」来代表。他足足能够影响一个世代,乃至於影响许许多多的世代。第三位:
【(三)名光佛—表大智随演,法音远闻,能令众生,破迷开悟,离苦得乐。】
这是代表大智慧能够随一切众生而说法,契机契理。『法音远播』使众生都能得到佛法的真实利益,『破迷开悟』,於世间法、於出世间法真正觉悟,觉悟就乐,迷了就有苦。世间法迷,物质生活很苦,时时造作罪业,也就是说他对於自己本身,对於自己生活的环境,常常想错了、看错了、做错了,结果当然是苦的。在修学上,他对於法门有充分的理解,有正确的认识,他的修学就得法喜,精神生活得到充沛。物质生活纵然有一些欠缺,像过去我们中国的颜回在《论语》上所记载的,他的物质生活确实非常之清苦,但是他的精神生活不是一般人能够相比的,他能够自得其乐,那是真正的法喜充满,这就是他能够觉悟,对於本身以及生活的环境,就是宇宙人生的真相,彻底明了通达。这是『名光佛』表的义趣。
【(四)达摩佛—表大法师承自佛,堪为众生轨范(即佛门之四依法也)。】
第四是『达摩佛』,「达摩」翻成中国意思就是「法」,佛法的「法」,『表大法师承自佛,堪为众生轨范』。学佛要有「师承」,也就是说你要有一个老师,没有师承说自己修行成就,这很难。我们现在要想找个好老师到哪里去找?说实在的,真正善知识他不会宣传,甚至於许多人不认识他,不了解他,我们到哪里去找老师?找不到老师那怎么办?跟谁去学?中国从孟子开始有所谓「私淑弟子」,这是开了一个非常好的榜样。孔老夫子过世了,孟夫子一心一意学孔子,孔子的著作留在世间,依照孔子的教训来修学;孔子是大圣,他成为亚圣,他学成功了。像这样的例子在中国历代很多,在佛门里面,蕅益大师就是学莲池大师,莲池大师那个时候也往生了,蕅益大师依莲池大师的著述来学他,学得很像;莲池是净宗祖师,蕅益也成为一代祖师,学成功了。这是以古大德为我们的亲教师,我们向他学习。
在此地我给诸位同修建议,学古来大德为什么不学阿弥陀佛?阿弥陀佛的著作在哪里?净土五经就是的。五经当中特别是以《无量寿经》为根本经,我们可以依照《无量寿经》的教训认真去做,再以五经,就是其他的《弥陀经》、《观无量寿佛经》、《普贤行愿品》、《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以及历代的注解,作为我们修学《无量寿经》的补充教材,使我们这一生心里面所思所想、见解、行持都能够不违背经训,这就对了,这就像一尊阿弥陀佛了。所以佛教给我们四依法,「依法不依人」,「法」是经典,我们依《无量寿经》、依净土五经。净宗的经典是究竟了义,不但是「依义不依语,依了义不依不了义」。我们采取净宗经典,特别采取《无量寿经》,那就是最高的智慧,究竟圆满的智慧是「依智不依识」,这是非常希有难得。第五尊:
【(五)法幢佛—表为众生作择法眼,建法幢,立宗旨,大行教化,福度众生。】
【(六)持法佛—表自他依教修行实证,佛法始终重实践故。】
末后一尊,『持法佛』,是代表修行的方法,『表自他依教修行实证』,佛法始终重视实践、力行。
在「下方六佛」当中是表佛法在这个世间非常的盛行,这种状况就像中国历史上隋唐时代一样,我们称之为佛法黄金的时代,各宗祖师辈出,佛法在世间大放光明。每一宗依一部分的经典建立了宗派,就好像学校成立了不同的院系一样,尽摄一切不同的根机,使大众都能够得到相当的成就。这样的现象我们期望在将来还能够出现在世间,为世界带来真正的和平,为众生带来圆满的幸福,这是我们所期望的。
【上方略出十佛名,表觉行圆满,一生成佛。】
『上方』,经上举出十尊佛的德号。「十」代表圆满,佛号含义『表觉行圆满,一生成佛』,特别显示净宗法门不可思议。
【(一)梵音佛—表舍四相四见,说法清净,无有染著。】
第一尊『梵音佛』,「梵」是清净的意思,这一尊佛所表的是『舍四相四见,说法清净,无有染著』。《金刚经》上跟我们讲「四相」,「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后半部跟我们讲「四见」,「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舍四相四见」,心才真正清净,於一切境界相统统不染著。心清净,说法就清净,如同诸佛菩萨、祖师大德身心清净一尘不染,而为众生宣说妙法。
【(二)宿王佛—表大乘菩萨道法,无上道之径路也。】
第二尊『宿王佛』,「宿」是星宿,星宿当中之王,这是就眼前现象上来说,不是从实体上讲,从现象上说。我们在夜晚看天空,天空当中有许多星星,星星当中最大、最明亮的无过於月亮,我们称月亮是星星当中之王。刚才说了,我们只从现象上看,不从实体上讲的。他代表『大乘菩萨道法』,这就是把月亮表大乘,星星表小乘。大乘菩萨法是无上道的捷径、径路,这个含义实在就是很明显的告诉我们,学佛法要学大乘。
【(三)香上佛—表禅宗六祖传香忏悔章所示行法,径中径也。】
第三尊『香上佛』,这一尊佛代表大乘当中还有捷径,大乘的捷径是禅宗,换句话说,禅宗乃大乘之大乘。六祖大师《坛经.传香忏悔品》里面所教给我们修行的方法,那是径中之径。大乘是径路,这是径路里面还有一条径路,也就是成佛最快的方法。所以「香上」表禅宗,这是大乘里面很特别的法门。
【(四)香光佛—表净宗念佛法门,《楞严》谓香光庄严,径中径又径也。】
第四尊『香光佛』,「香光」是代表『净宗念佛法门』,《楞严经.大势至菩萨圆通章》里面讲的『香光庄严』,这是『径中径又径』。禅宗是径中之径,净宗比禅宗还要径,没有比这个更径的,所以净宗称为「径中径又径」,「径」是小路、是直路,这是一条最直的路,所谓是简单容易、快速究竟,非常稳当,无论什么根性,万修万人去,没有一个不是一生圆满成佛,以「香光佛」来代表。
【(五)大焰肩佛—表以最上法与人,一生成佛,是以净宗祖师,尊称大师也。】
第五尊『大焰肩佛』。六方佛名号当中,「焰肩佛」我们看到好几个,都是代表「权实二智,荷担如来家业」的意思。他在此地是『表以最上法与人,一生成佛,是以净宗祖师,尊称大师』。「最上法」也就是像密宗里面所讲的最上灌顶大法,是什么?「灌顶」的意思先要知道。「灌」是如来以无尽的慈悲传授给你无上成佛之法,这叫「灌顶」。「顶」就是最高的法门,无上的法门传授给你,这叫做「灌顶」。本经是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公认的度众生成佛道的第一法门,所以本经就是最上之法、无上之法。净宗祖师专修专弘,普度众生与佛无异,所以才被世人尊称为大师。
【(六)杂色宝华严身佛—表一生圆满,唯《华严》详之,尤证实念佛法门为究竟旨归也,应深思之,师法善财可矣。】
第六尊『杂色宝华严身佛』,代表『一生圆满』,唯有『《华严》详之』。《华严》之圆满在最后「十大愿王导归极乐」,这是以《华严经》来『证实念佛法门为究竟旨归』。所以古德称《无量寿经》为中本《华严》,称本经为小本《华严》,我们应当多想想,学习『善财』就对了。
【(七)娑罗树王佛—表圆满究竟坚固,为大法王,密净不二也。】
第七尊『娑罗树王佛』,他代表『圆满究竟坚固,为大法王』,实在讲这是表『密净不二』。「娑罗树」是非常坚固之树,也就是代表无上的密乘。无上之密是什么?就是这一句「阿弥陀佛」。后面:
【(八)宝华德佛—表圆满报身。】
【(九)见一切义佛—表千百亿化身,五眼圆明,普应群机也。】
最后一尊:
【(十)如须弥山佛—表清净法身,为一切法之理体也。】
这是:
【圆证一体三身。】
与东方的「须弥山佛」前后相应。所以我们看六方佛的德号确实是代表一个念佛人,从初发心一直到往生不退成佛这个修学的历程,明白的显示,我们要留意,要认真的学习,才不辜负释迦牟尼佛为我们说这样重要殊胜的经典。
【以上略出佛名号,含义甚深,密示念佛人,自初发心至圆满菩提,一生成办之历程旨要,如《华严》五十三参,不可不知也。】
以上略出六方佛的德号,它的含义非常之深。『密示念佛人,自初发心至圆满菩提,一生成办的历程旨要,如《华严》五十三参,不可不知也』。这一段是我们将六方佛表法的意思做一个总结。六方佛名号的含义诸位可以参考莲池大师的《疏钞》,以及圆瑛法师在《要解讲义》里面所解释的,我在此地都把它省掉了,单单讲表法的意义,这是对我们修学有很大的帮助。它实际上就是教念佛的人,从初发心到往生不退成佛应该怎么个修法。在修学第一个阶段,六方可以说是六个阶段,确实不亚於《华严经》的五十三参,要是仔细的来观察,它比《华严》五十三参讲得还要详细、周到。此地所讲的是纲领,《华严》说得很细就是了,虽然说得很多很细,实在讲绝对超不出这六个阶段。这六个修学阶段比《华严》有过之而无不及,希望同学们在这个地方去体会、去学习。
【佛度生,生受化,其间难易浅深,总在遇缘。缘之所在,恩德弘深,种种教启,能令欢喜信入,能令触动宿种,能令魔障难遮,能令体性开发。诸佛本从法身垂迹,固结缘种,若世出世,悉不可思议也。】
佛度众生,众生接受佛的教化,『其间难易浅深,总在遇缘』,所以善导大师在《观经》注解里面跟我们说得非常好,他说「西方世界四土九品的往生,总在於遇缘不同」,这个话说得好,说得我们心服口服,我们才真正体会到西方世界是真正的平等世界、平等法门、平等度生、平等成佛。品位高下的关键在缘,如果你遇到的缘殊胜,换句话说,人人都可以得上上品,至於品位低下,实在是遇缘不胜。遇缘不胜,我们的信心、愿心,执持名号,都不能达到圆满的境界,这里面总有疑惑、总有掺杂、总有间断,这才使品位低下,所以这个缘非常重要。
今天我们所遇到的缘实在讲是无比殊胜。我们今天所处的社会环境远不如古人,但是我们今天遇到净宗之缘实在讲是超过他们。特别是夏莲居老居士为我们会集《无量寿经》,黄念祖老居士为会集本做了详尽的注解,这两位大善知识真的是『恩德弘深』,过去人没有遇到过的。得这一个会集本,又得这样详尽的注解,使我们对於净宗才真正彻底明了、断疑生信、发愿求生,这就是「缘之所在,恩德弘深」。
所以『种种教启,能令欢喜信入』,这是在现前,特别是在最近几年,在国内、在国外我们普遍看到的,读诵大经、听闻大经,依教修行,莫不法喜充满。回过头来看蕅益大师在《要解》里面的开示,真正得到了印证,「欢喜信入」,我们见到了,我们自己体会到了。『能令触动宿种』,「宿」是宿世,「种」就是阿赖耶识含藏念佛的种子,如果不是过去多生多劫的善根种子,即使今天遇到了,我们也不能够欢喜信入;能够欢喜信入,这是多生多劫宿世的种子,现前十方诸佛如来的威神加持,我们才能够欢喜信入,所以这是触动了宿种。『能令魔障难遮』,所有一切的障碍、折磨都难不倒我们,都不能障碍我们的信愿持名,这实在是太殊胜了。『能令体性开发』,这一句就是禅宗讲的明心见性,教下所讲的大开圆解,净宗所讲的一心不乱。
『诸佛本从法身垂迹,固结缘种,若世出世,悉不可思议』。弥陀与一切诸佛都是从法身变现出来的,所谓「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这个是一点都不错的。佛与一切众生有深厚的因缘,佛出世或者不出世都不可思议,出世是大慈大悲,不出世还是大慈大悲。实在说,我们凡夫肉眼所看到佛出世不出世是看到「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八相成道」,这样的佛。其实佛在这个世间随类化身,我们就见不到了;随类化身还是佛出世,佛没有灭度,统统在世间以各种不同的身分,若有情若无情,处处警觉众生,处处提醒我们,所以皆是不可思议。
【弥陀是法界藏身,故一念一切念。念一佛,即念一切佛。极乐是法界藏土,故一生即一切生。生极乐一土,即生一切诸佛国土也。】
弥陀尤其不可思议,经上说的,『弥陀是法界藏身』,『故一念一切念,念一佛就是念一切佛』,这是一切诸佛为什么叫我们念阿弥陀佛,道理就在此地。因为你念阿弥陀佛就是把十方三世一切诸佛统统念到了,一尊佛都没有漏掉。极乐世界是『法界藏土』,所以『一生即一切生』,这也是十方一切诸佛为什么劝我们求生净土。诸位要细细的去体究《无量寿经》,你对於这个事实真相才能够彻底明了通达,然后你才会死心塌地执持名号求生净土。所以『生极乐一土』就是『生一切诸佛国土』,所以一切诸佛无不以此劝导一切众生。我们看第五大段:
【信愿持经之利。】
先说:
【劝信佛说,闻经受持,闻诸佛名,为诸佛之所护念,皆得不退大菩提。】
这是世尊在本经里面为我们宣说的,听了这部经之后,一定要相信,一定要接受,要依教修学。『闻诸佛名』,此地讲的「诸佛名」就是指的「阿弥陀佛」,换句话说,这部经典、佛号,信愿受持之人,决定是为十方一切诸佛之所护念。为什么一切诸佛要护念你?因为这个人决定圆证三不退,决定一生成佛。我们想想,这一个人这一生当中要圆成佛道了,诸佛要不护念他、不协助他,那就不成为佛了,那还能成佛吗?因为众生成佛是佛第一个愿望。今天看这个众生成佛的机缘到了,你说诸佛多欢喜,全心全力来护念。所以我们要相信「世尊说」,释迦牟尼佛在此地跟我们讲的话是真实语,决定不是妄语。要信诸佛所说,此地讲的诸佛就是前面说的六方诸佛,六方诸佛所举的是代表,六方诸佛无量无边,这无量无边诸佛异口同音都是这样说,说这部经是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不可思议功德,希望诸位细细去听、去研究《无量寿经》,才对於无量不可思议功德了解一个大概,然后才真正相信这部经典是一切诸佛所护念经,这个法门是一切诸佛所护念的法门。其次要提出来的是:
【此经独显。】
这是其他经上没有的,只有这部经上有,有什么?有:
【无上的心要—能念之心性,是第一义谛,是本源理体。】
蕅益大师为我们指出来,为我们开示出。这个意思也就是古德所讲,能念之心即是始觉。发真正念佛的心,这个心是觉心不是迷心,你觉悟了。这句话说得没错,你是不是真的觉悟了,这里头还有问题,什么叫真正觉悟?就是你念佛如法不如法?什么叫如法?也就是说你念佛相应不相应?什么叫相应?我们简单来说,你念这句佛号与阿弥陀佛的心愿相不相应?阿弥陀佛的心愿就是《无量寿经》上讲的四十八愿,如果你这一句佛号是从四十八愿所生,还归四十八愿,那就相应,那是真正觉悟了,一点都不假。否则的话,口里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心里还在胡思乱想,这就不相应,这样念佛就是古人所讲的「喊破喉咙也枉然」,这是不觉,这是迷。真正觉悟是要相应,那才叫彻底觉悟、真正觉悟。
【诸佛名字—即指所念的阿弥陀佛。】
这四个字圆到极处、顿至极处、妙至极处、殊胜到极处,真正是一切法门当中第一不可思议的法门,希望同学要细心体会。要念得相应不能够有口无心,这个心跟阿弥陀佛心愿要相同,所以我们常常在讲席当中提醒同学们,心要像阿弥陀佛的心,愿要像阿弥陀佛的愿,思想见解要像阿弥陀佛的想法、看法,一切行持像阿弥陀佛的行为,这才叫相应,那一念相应,一念就成佛,念念相应,念念成佛,这才行。这是本经独有的,无比的超胜。
【圆满究竟万德—智究竟证般若德,断究竟证解脱德,心性究竟证法身德。三德圆满,万德毕具。】
第三是「圆满究竟的万德」,也是其他经典里面见不到的。这个里面是智慧究竟圆满,『证般若德』。不是究竟的智慧,你怎么会选择这个法门?断德究竟,这证『解脱德』。万缘放下,身心清净,一尘不染,专念这一句阿弥陀佛,我常说只有这一念是正念,除这一念之外都不是正念。二六时中心里面这个佛号不能间断,这个样子你「断德」就究竟了,这证「解脱德」。『心性究竟证法身德』。『三德圆满,万德毕具』。与前面六方诸佛所表的互相照应,我们领悟就更深了,更为透彻,更为圆满了。
【大本云:若不往昔修福慧,於此正法不能闻,已曾钦奉诸如来,故得因缘闻此义。】
《无量寿经》我们念到的这首偈,这首偈清楚明白的告诉我们,如果不是过去生中『修福慧』,「福慧」是什么?就是念佛。过去生中念佛为什么没能往生?这个原因我在前面统统说过,是我们的信心不清净,我们念佛有夹杂、有间断,我们的念不能相应,但是毕竟是有善根感得这一生又听到这个法门。过去生中曾经供养无量无边诸佛如来,这是修的福,闻法是慧,所以有这样深厚的福慧,这一生当中又有因缘听到这个法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