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阿弥陀经要解大意 - (第十七集)
阿弥陀经要解大意  (第十七集)  1991  台湾电台  档名:01-009-0017

  【东方略举五佛名,表法门修学根本。】

  向下我们介绍本经所举的佛号,大师在东方给我们举出五尊佛的德号。第一尊「阿閦鞞佛」,「阿」翻作「无」,「阿閦鞞」翻作「不动」,就是无动,「佛」翻作「觉」,「阿閦鞞佛」就是「不动觉」的意思。简单的说,「不为八风所动」,「八风」是佛法里面用来比喻八种不同的境界,换句话说,不会为环境所诱惑,不被外境诱惑,就是这个意思,无论是物质方面的或者是精神方面的都无动於心。其次是「不为他法门所动」。佛跟我们讲了许多的经典,许多不同修学的方法,我们在一切经典里面只能采取少分,在一切法门当中我们只能取一门,一门深入必定能成就。佛法虽然多,可是说得很好,「法门平等,无二无别」。好像一间大房子有许多进出的门户,无论从哪一个门户进来都进入这个殿堂,绝对不会说这个门比那个门好,比那个门殊胜,没有这回事情,门确实是平等,因为有许多门是便利於各方不同进来的人,使他们都能得到方便,这才是真正显示平等平等,并没有差别,因此我们只要在法门里面选一门就能够契入了。

  念佛法门可以说在一切法门里面是最简单容易,也最稳当,所以一切诸佛赞叹,一切诸佛护念。像《华严经》善财童子五十三参,这是在八十卷经里面属於「入法界品」,它还有单独的译本,我们称为《四十华严》,这四十卷经实在说就是四弘誓愿的解说。四弘誓愿大家都知道,「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可是这四句话怎么个讲法?你要把它讲清楚那就是四十卷的《华严》。《四十华严》分为本末二会,本会是文殊菩萨会,末会是五十三位善知识的会,等於说末会里头又有五十三个小会,这就是教给我们学佛的一个历程。

  学佛首先要发心,要发普度众生之心,这就是大菩提心,慈悲、清净、平等,普度一切众生。菩提心发了要从哪里修起?要从断烦恼修起。所以善财童子代表一个学佛的人,代表一个修行人,他在本会完全学断烦恼,如何恢复自己心地的清净光明。烦恼断尽了之后,这才进入第二个阶段,就是学法门,「法门无量誓愿学」。经典当中以五十三位善知识代表无量法门,善财去参学,可是虽然参学,他并不为法门所动,他还是老实念佛。一直到最后,遇到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导归极乐」,到西方极乐世界那是第四愿了,就是「佛道无上誓愿成」。可见得这部《四十华严》确实是为我们解释四弘誓愿的,四弘誓愿就是《四十华严》的纲领。

  善财的参学是我们好的修学模范,他是「参参恋德礼辞,不为所动」。他参访,一切通达明了是智慧,不为他法门所动是一心不乱,是定功,换句话说,他所修学的就是定慧等学,定慧增上,也可以说定与慧里面都包括戒,三学增上,日新又新,这就是「阿閦鞞佛」所表的意义,这样才能「成就自他功德庄严」,是净宗念佛修学之根本。这个根本简单的讲就是修定,就是修一心不乱,要想真正达到这个目的,一定要知道知足、无求,於法门知足无求,於精神、物质生活也能够做到知足无求,所以这是修行的心态,非常重要。

  当中有三佛,「须弥相佛,大须弥佛,须弥光佛」,这三尊佛是代表报身、法身、应化身。「须弥相佛」表「相好光明,九界瞻仰」,所以这是佛的「报身」。「大须弥佛」是「大法理体,法界独尊」,就是法性,就是一真法界,就是自己的真如本性。「须弥光佛」是讲「光明遍照,普应群生」,这是慈悲教化众生,是讲的「应化身」。这个「三身」著重在「慧」,有定有慧,「一体三身」是我们学佛人「所求所证」的。「三身圆悟」,圆满的觉悟,这把我们学佛所求的显示出来了。学佛不是求别的,就是求圆满证得三身,恢复自己本性的德相、能力,正是《大经》上所讲的「如来智慧德相」,我们一定要恢复。

  从哪里下手?末后一尊是「妙音佛」,在《无量寿经》里面也说得很清楚,他是代表修学的方法上的根本。什么是「妙音」?就是「一心称念南无阿弥陀佛」,这句佛号就是圆满的妙音,这句佛号不但与三身相应,与诸佛如来心愿解行无一不相应,与一切众生之德性,与法界理体也完全相应,所以名号功德不可思议,明了之后我们才肯真正发心一心受持。

  我们接著再看南方,「略举五佛表修慧」。东方主要是告诉我们修学的态度与方法,我们明了之后,再进一步就是「修慧」。第一尊佛是「日月灯佛」。日、月、灯都是光明的象徵,白天有太阳,晚上有月亮,日月照不到的地方有灯可以照明,所以举日、月、灯的意思就是无所不照,取这个意思。他代表我们自性本来具足的圆满智慧,就是「般若智慧」,圆融无碍,无所不照,这是我们所求的。所以佛法是智慧之法,佛学是智慧之学,佛法之所求是无上的智慧,无上正等正觉,这个是显示出修学的宗旨。

  第二尊「名闻光佛」,代表修慧小有成就,有成就必定有「名闻」,我们今天所讲的知名度,他在社会上逐渐为大众所知,可是这个「名」对於初学的人讲没有好处。「名闻如暗影,智光照即灭」,所以名闻后面要有光,这个名闻就没有害处,如果没有光,必然会堕在名利之中。财、色、名、利,这是四大魔王,最是害人法身慧命,引导人永堕地狱,众生求名利是害自己的法身慧命,这不可不知。所以名号比喻必须要舍名闻利养,对於自己的道业才不至於造成妨害,功夫才能够精进,这是非常的重要。往往有许多聪明人这一关不能够突破,从这个地方堕落下去的太多太多,这是不能不警觉的。所以小有名气之后一定要有智慧,智慧就是决定舍弃名闻利养、远离财色,一丝毫都不能够染著。

  「大焰肩佛」是代表「初具二智」,「权智、实智」,也就是讲的「根本智、后得智」,刚刚得到。「发心续佛慧命,弘法利生,自他二利」,有这两种智慧实在讲,根本智就是清净心,后得智就是清净心的起用,由此可知,清净心就是禅定。定在佛法里面是枢纽,净土宗所讲的一心不乱就是甚深禅定,古人称为「深妙禅」,就是这个意思,这就是根本智。清净心起作用能够照见世出世间一切法,明了它的真相,这是属於后得智。有这两种智慧才能够弘法利生,才能够续佛慧命,弘法利生必定是自他二利,教学相长。

  「须弥灯佛」是代表「修慧」自然就「转识成智」,自己有智慧才能真正帮助别人,佛教教学的目标才能够真正达到,那就是「破迷开悟,离苦得乐」,所以学佛的真正好处就是离苦得乐,一天比一天快乐,烦恼轻,智慧长,这是学佛的成绩。

  「转识」是转「第六意识」成为「妙观察智」,「第六」是讲的分别,转一切虚妄分别成为「妙观察」,「妙观察」才能得到宇宙人生的真相。转「第七末那识」,「末那识」是妄想、执著,转一切妄想、执著为「平等性智」,真正得到平等心了,像《无量寿经》上所讲的清净、平等、觉,「妙观察」就是清净,「平等性」就是平等。转「第八识」,转「阿赖耶识」成「大圆镜智」,「大圆镜」就是觉而不迷。所以这个如果我们和《无量寿经》的经题上来讲,妙观察是清净,平等性是平等,大圆镜是觉,就是清净、平等、觉。然后转前五识为「成所作智」,「成」是成就,所做的是弘法利生,破迷开悟,离苦得乐,这才得到大圆满。「照破自他三惑」,「三惑」是三种迷惑、烦恼,见思烦恼、尘沙烦恼、无明烦恼叫三惑,也可以说之为惑、业、苦。惑、业、苦,我们通常称为「三道」,有智慧才能真正照破。「须弥表一体不二」,这个地方特别要注意的是「一体」。一切众生,佛说迷惑颠倒,迷的什么?迷了一体,不知道尽虚空遍法界跟自己是一体不二的。诸佛菩萨觉悟了、明白了,看到这个事实真相,才以「同体大悲,无缘大慈」帮助一切众生。

  修慧要从哪里做起?末后一尊佛代表修行的方法,「无量精进佛表修法根本」。「慧」要靠精进,「大乘善根唯一精进,成就大慧」。在这个地方我们要著重在「大乘」,为什么?大乘建立在小乘的基础上,小乘的善根是无贪、无瞋、无痴。这个法门、这个经典是属於大乘经、大乘法门,所以在此地讲的「精进」是大乘善根。换句话说,我们对於世出世间一切法还有贪瞋痴,修学这个法门就困难了,只可以说在净宗里面种善根,跟阿弥陀佛结个善缘,这一生想往生西方极乐世界那是相当不容易,这一点诸位同修不可以不知道。所以精进是建立在无贪、无瞋、无痴的基础上,才能够成就这样的智慧。

  「西方略出七佛名,表修福」。南方象徵光明,所以它代表智慧,佛号(佛的名号)充满了智慧。西方举了七尊佛的德号,这七尊佛显示福德,所以成佛称为福慧二足尊,就是智慧、福德统统都圆满了。由此可知,这一句名号充满了圆满的智慧福德。

  第一尊佛号「无量寿佛」,他「表福寿」。我们知道无量庄严之中寿命第一,如果没有寿命,再多的庄严谁去享受?由此可知,一切庄严当中寿命是最真实、最第一。这就是西方教主德号无量义当中,世尊只给我们说了两个意思,无量寿、无量光,他的用意就在此地。无量寿是我们迫切需求的,因为有无量寿,成佛一生就可以做到了。我们为什么讲成佛要生生世世的修行,要经历三大阿僧只劫、无量劫?这是因为我们的寿命太短促。西方世界的众生,每个人的寿命都跟阿弥陀佛相同,寿命无量,虽然是有量的无量,但是这个有量的无量,释迦牟尼佛在《无量寿经》上跟我们说明的,是没有人能够算得出的,因此我们也可以说这个无量是真正真实的无量。这样长的寿命,说三个阿僧只劫成佛,那太简单了。譬如人寿命百岁,我们要成就这桩事情需要多少时间?三天就可以完成了,一百岁的人看三天太短了,西方极乐世界人无量寿命看三大阿僧只劫,就像我们这个世界百岁之人看三天一样,所以在这样殊胜环境当中,人人都是一生圆成佛道,这个福就大了。

  「无量相佛代表富贵」,富贵的人相貌庄严。西方世界,佛与大众的相貌都是相同的、平等的。「佛有无量相,相有无量好」,我们赞佛相之庄严美好,你就想到凡是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的人,即使凡圣同居土下下品往生也与佛的相好相同,这在四十八愿里面我们看得很清楚。第三尊是「无量幢佛」。「幢」代表高、明显,代表「高显」,是说西方世界的佛与大众的智慧德行无不高显於他方世界,而为他方世界诸佛菩萨所知。这三尊佛都是代表「福德」,我们很容易体会到。

  第四尊是「大光佛」,「光」是表智慧,就是大智慧,如果有福没有智,这个福报是痴福,并不圆满,所以福里面一定要有智,这个福才圆满,这样圆满之福实在讲非常不容易。我们看到世间有福之人未必有慧,所以他一生当中还有许多的错误,这就是慧不具足,有许多有智慧的人没有福报,所以福慧二足的确是世出世间最为尊贵的,最为难得的,所以我们求福不可以忽略求慧。「大明佛」,「明」是光明,他代表智的作用,智慧起用。人有智慧,不能把智慧应用在生活当中,不能把智慧应用在社会去帮助一切大众,为人天眼目,为人天导师,这个智慧才值得大众的尊敬,而不是有体无用。第六尊「宝相佛」。这个德号可以说是总结前面的五种,代表「尊胜」,「尊」是尊贵,「胜」是超胜,他具足圆满的福德,又具足圆满智慧的体用,这才是真正福慧二足尊。

  「成佛百劫修福,无福不能度众」,这是佛在经上常常告诉我们的,通常都说在小乘,因为小乘人的修行偏重在定慧,对於修福疏忽了,不像大乘菩萨的修学都是福慧双修,他取的是中道,不是偏重在一边,这是很难得,也很殊胜的,不像小乘人成佛之后,另外还要用一百劫的时间修福。没有福报,你纵然有智慧,你所说的大众不相信,大众不能接受,大众不愿意去实行,所以利益众生的效果就很难收到,因此修福就非常重要,不但是庄严自己,也是庄严众生国土。

  福要怎么样修法?末后一尊佛教给我们,「净光佛」,他代表修福方法的根本,「必须三业清净光明」才能成就圆满的大福。「三业」是身、口、意,换句话说,三业当中是以意业为根本,意业是心,心地清净是福,心地光明是慧。换句话说,清净心就是这一段经文无量寿、无量相、无量幢三尊佛所表的,心地的光明就是大光佛、大明佛所表的。心地清净光明,言语必定能够帮助众生破迷开悟,破迷开悟是大光明,悟后的效果是离苦得乐,这才是真正福度众生。所以身、语、意三业必须要做到真正的清净,清净心自然放光,自然能够利益众生与自己。

  我们在前面,东方看到了修学的心态与方法,就是修学的心理、态度与方法。在南方我们看到一定要求慧,这个慧就是我们常讲的根本智。在西方我们看到要修福,福慧都具足了,那就要度生了,就要实践「众生无边誓愿度」的大愿。北方五尊佛就代表化他,这个时候才有能力真正行菩萨道,续佛慧命,普度众生。

  所以第一尊佛叫做「焰肩佛」,「焰」是火焰,代表光明,「肩」是肩膀,表示承担,就是把度众生的事业我要担当起来。两个肩膀就代表权实两种智慧,两种智慧统统都具足了,这个时候可以荷担如来家业,利益众生。第二尊佛是「最胜音佛」。我们怎样把续佛慧命、弘法利生的担子挑起来?诸位要知道娑婆世界的众生在六根当中是耳根最利,文殊菩萨在楞严会上拣别教体,他说「娑婆真教体,清净在音闻」,耳根最利,那就要用言语来讲经说法了。所以孔老夫子出现在中国,一生用音声教学,释迦牟尼佛出现在印度,说法四十九年,讲经三百余会。「最胜音」就是代表以音声作佛事,演说大乘,特别是演说本经,劝导一切众生教大家念佛,发愿求生不退成佛,这个音声是最胜之音。所以我们可以说最胜音就是念阿弥陀佛的音声,就是念《无量寿经》、念《阿弥陀经》的音声,或者是讲解此经的音声,这是一切音声当中的最胜音。

  第三位「难沮佛」,他代表「弘护正法,勇猛精进,不畏魔外一切障碍」。俗话常说「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无论世出世间的善法,总有障碍,你必须要有能力、有智慧突破障碍,你才能成就。所以接著弘法之后,护法比什么都重要,要护自己的法,要护释迦牟尼佛的法,要护一切众生的正法,要勇猛精进。一切障碍要用智慧来权衡,把障碍减少到最低的限度,不妨碍自己的修学,不妨碍大众的精进,这是这一尊佛所表的意义。譬如我们自己用功修行,以念佛来说,我们在家庭,家庭成员可能不是学佛的,我们念佛他生烦恼,我们拜佛他起反感,在这个时候怎么办?这个就是有障碍,我们可以不必重视这些形式。我们念佛不要出声,心里面默念,我们自己的功夫依然不间断,也不会叫别人生烦恼,这个障碍就减少到最低限度了。他不喜欢我们设佛像,不喜欢看到我们拜佛,我们家里就不要佛像,我们就不必拜佛,他的反感就消失了,我们的功夫才能绵绵密密而不间断,这是举一个例子来说。所以总要以善巧方便令一切众生生欢喜心,叫他不谤佛,不毁谤三宝,不障碍我们自己的功夫。个人修行如此,团体大众修行也如此。

  譬如像现代的社会,特别是在台湾,地方小,人口多,都是住在高楼大厦,甚至於佛堂也设在公寓、高楼之中,我们左右邻居,上下的邻居,在生活上跟我们有密切的关联。如果我们念佛每天敲法器,做早晚课,扰乱他们的日常生活,他们或者是很多夜间工作,白天睡觉,我们念佛又敲钟又敲鼓,对他们就产生妨碍,像这样的环境当中,我们可以把这些仪规免掉,法器也可以免除。自己修行也要考虑环境的安宁,决定不妨害邻居,我们的阻碍就减少了,那么他们对我们也会生欢喜心,也会恭敬三宝,我们对他没有妨害。像这些都是要明了、要考虑,要设法去避免。

  第四尊「日生佛」,「日」是太阳,太阳出生,这是象徵光明遍照的意思,所以他代表「教学相长,自他慧日丽天,正法久住,福利人天」的意思。菩萨为什么要主动的去帮助别人?实在帮助别人是真正的帮助自己,在教学当中自己才会有真正的进步,才会发现自己的过失、缺陷,不断的改正,改正就是修行,修正自己错误不当的心行,这是真精进。许多的迷惑都是因为听众提出的质疑使自己豁然开悟,如果没有这么多人向你请教,换句话说,你的无明就很难破除,因为人一问,开悟了,无明破除了,所以菩萨在教学过程当中确实是成就自己圆满的智慧。

  末后,「网明佛」,这尊佛同样也是代表「度生弘愿的方法」。「网」是比喻像罗网一样,「罗网」是代表无量的法门(像网目),要以无量无边的法门契合各种不同根性的众生,来帮助他们、来诱导他们最后回归到净土,这才能叫他一生圆满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