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弥陀经要解大意 (第十五集) 1991 台湾电台 档名:01-009-0015
「一心不乱」包括《观经》里面的「三心」,念佛人在日常生活当中待人接物要用真诚之心,自受用是清净、清凉、自在,处事待人接物要用大慈悲心,所谓大慈悲,这个慈悲心是从至诚、深心里面流露出来的。
《观经》讲的三种回向,「回向真如」,「真如」就是自性,在「四弘誓愿」里面就是成佛道,佛门里面常讲「佛日增辉」也是这个意思。《无量寿经》里面所讲的三种真实,「真实之际」就是真如,我们学佛目的就在此地,这就是我们的方向目标。第二个,「回向佛道」,「佛道」就是断烦恼、学法门,这是属於自受用,也是佛家常讲的「法轮常转」,大经里面所说的「住真实慧」。「回向众生」就是度众生,这是属於他受用;普度众生,《无量寿经》所讲的「惠以众生真实之利」。这都是一个念佛人要牢牢记住,日常的生活处事待人接物必须要遵守这个教训,要认真的把它做到,这才叫做忆佛、念佛。可见得忆佛念佛绝对不是在嘴皮上,要在心地上、在生活上、在行为上去念佛、忆佛,这样才能与佛相应。底下我们要说:
【妙行圣果,不可思议。】
这一个修行的法门是非常的殊胜奇妙,因此它的果报就『不可思议』。第一个是「临终除障」,「往生极乐」,「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来迎接你去。诸位要想一想,我们有业障的时候,你怎么能见到佛菩萨来迎接你?佛菩萨是非常喜欢来迎接你,你有障碍他就没有办法现前了。古德讲这种感应道交,譬如说「千江有水千江月」,阿弥陀佛与诸圣众好比天上的月,我们自己好比是水,我们这个水要不干净,要不平稳,天上的月在我们这个心水里面就不能够显现了,希望诸位好好想想这个道理。所以心要清净,心清净就与佛感应了,佛就能现在我们的心中,佛相就能够现在我们的眼前,这是佛来迎接,这个时候「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颠倒是业障,所以心不颠倒在临命终时是最极要紧的大事。
我们怎么能够有把握在临命终时心不颠倒?这就要靠平时的训练,平常生活当中我们的心就不颠倒。那我们要问什么叫颠倒?什么叫不颠倒?心地清净就不颠倒,心不清净就颠倒;心里面没有烦恼、执著就不颠倒,有了烦恼、执著就颠倒;心里面有这一句阿弥陀佛就不颠倒,心里头把这一句阿弥陀佛忘掉了就颠倒。诸位同修记住这个原则,在生活当中努力去锻炼、去训练,到临命终时决定管用,那个时候「圣众来迎」决定往生。
世尊对我们说:「我见是利」,劝我们「应当发愿」。「我」是释迦牟尼佛自述,「利」是利益,这一种殊胜的功德利益再也找不到了,具体而言,这就是「横超五浊」,带业往生。临命终时,心不颠倒,带业往生,所以应当要发愿求生净土。
通常一个凡夫在紧要关头的时候,就是临命终时,第六意识不起作用,第八识里面的习气控制不住乱发,这是非常的危险。就看第八识里面这些种子,种子就是习气,哪一个种子力量大,先跑出来了,你就先受报,这是非常可怕的,自己控制不住的。我们想一想,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起心动念,哪一种念头最容易现前,你就能够体会到临命终时习气起现行之可怕。如果我们起心动念贪财贪色,这种念头会常常不知不觉自然就起现行,连晚上作梦也不能够避免,那你就要知道临命终时这个念头起现行决定堕三恶道。念佛人必须要念到不知不觉,那个念头一起来就是阿弥陀佛,就是佛号,念头一起来都想西方极乐世界的境界,绝对不会想到这个世间五欲六尘,这个人才有把握往生。所以一定要晓得,起心动念如果都是五欲六尘、贪瞋痴慢,这就是凡人招堕之忧,这是三恶道的业因,不能不怕。
理持、事持,一定要念到一心不乱,不会被外面境界扰乱,就能感应化身佛现前,接引往生凡圣同居土、方便有余土。如果念到理一心不乱,决定不为「二边」干扰,「二边」就是我们今天所讲的相对,一切相对的法。譬如真妄是相对的,邪正是相对的,善恶是相对的,一切万法统统是相对建立的,不为二边所动就是不会被一切万事万法动摇,这个功夫就深了,必定能够感应阿弥陀佛报身来迎接,生实报、寂光两种净土。
蕅益大师在注解里面告诉我们:
【当知持名,简易直捷至顿至圆,以念念即佛故,不劳观想,不必参究,当下圆明,无余无欠。】
这一句的开示足足奠定我们清净的信心,大可以放心将一切万缘统统放下,因为这个法门确实是究竟圆满、简单容易,是任何一个人都可以修的。『直捷』,不需要委曲婉转,直捷通达成佛之道。『顿』是快速,「至顿」是快速到了极处。我们在所有法门里面去观察,哪有一个法门一天到七天成就的?这在相宗,窥基大师对於本经赞叹里面都说过,这个法门确实是圆顿至极到了极处,这就是指经上讲的若一日到若七日就能成就。
『圆』是圆满,也是圆满到了极处,为什么?底下大师一句话把所以然的道理给我们宣布出来了,是『念念即佛』,前面说过「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确实「念念即佛」,因此不必再加『观想』,也不必再加『参究』,无量无边的法门都用不上,就这一句佛号念到底。这一句佛号包含了无量的法门,所以他老人家讲『当下圆明』,「圆」是圆满,「明」是光明。『无余无欠』,这是「圆明」具体的说明。换句话说,佛四十九年所讲的三藏十二分教的义理,统统在一句弥陀名号之中。「圆该圆证」,「该」就是包括,圆满的包括,圆满的证得,世尊「彻底悲心,和盘托出」。
【上上根不能逾其阃,下下根得臻其域,其所感佛所生土,往往胜进,亦不一概。可谓横该八教,竖彻五时,所以彻底悲心,无问自说,且叹其难信也。】
所以又说『上上根不能逾其阃』,「阃」是界限,『下下根得臻其域』。「上上根」是讲十方世界的等觉菩萨,也都发愿求生净土;「下下根」是说十方六道三途的众生,闻名发愿也能往生,佛统统都来接引。『其所感佛所生土,往往胜进,亦不一概』,西方有四种净土,三辈九品往生,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四土三辈九品如何来区分?善导大师说得很好,「总在遇缘」,换句话说,三辈九品是我们遇缘不同,这个话说得非常的重要。如果我们遇到的因缘殊胜,换句话说,我们这一生就能够取得上上品往生;遇到的缘不殊胜,若能死心塌地一句弥陀念到底,也能在中下品往生。这些事实的真相,大师在注疏里面给我们讲得很清楚,不可以不读,在《观经》疏钞、《四帖疏》里面都有详细的讲解。
『可谓横该八教,竖彻五时』,这也就是说明天台家将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讲的一切经教判为「八教」,「化法四教,化仪四教」。「竖彻五时」,「五时」是把世尊四十九年所说之法分为五个时期。这两句意思就是说,这一句佛号把世尊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经教、一切法门统统都包括尽了。『所以彻底悲心,无问自说』,这样殊胜第一法门绝对不是一般人能够理解的、能够问得出来的,所谓是「唯佛与佛方能究竟」,而不是九界众生凭自己的能力所能够理解的,这是佛不等大家问就说出来。『且叹其难信也』,真正难信,夏莲居老居士所谓「佛说难信真难信,亿万人中一二知」,这个话是真实的。
【我等今日犹不肯死心念佛,苦欲执敲门瓦子向屋里打亲生爷娘,则於诸祖成恶逆,非善顺也。】
这是蕅益大师非常痛心的一段话,也是对一切众生非常惋惜。我们今天有这样殊胜的因缘遇到这个法门,还不肯死心塌地去念佛,还要学这个学那个,这就好比一个人拿著一个敲门的砖。从前中等以上的人家都有庭院,大门距离住的房子很远,也没有电铃,敲门都是在门口捡一个小石头来敲门,里面人听到了,这就来给你开门。开门,当然这个敲门的小石头就丢掉不要了,这才是对的。这个比喻就是,他不但这个敲门的砖不丢掉,反而来打替他开门的人,这错误了。诸佛祖师大德为我们讲经说法,希望我们这一生能够圆成佛道,我们要能信能愿、依教奉行,这是『善顺』。哪里晓得我们错会了祖师大德的意思,对於这样殊胜的法门不能够信受奉行,还要去搞其他这一生不可能成就的一切法门,那就等於『向屋里打亲生爷娘』,於祖师大德成了『恶逆』,不是善顺了。「善顺」一定是依教奉行,这一点大师的苦口婆心我们要能够体会,要能够顺从,这才不辜负佛祖一片教诲的苦心。
【逆恶之人,临终十念一念,下下品生,并是夙因成熟,故遇善友,闻便信愿。此事万中无一,岂可侥幸。《净土或问》斥此最详,今人不可不读也。】
这一段话是大师唯恐我们错会了经义,而把这一生大好的机缘当面错过,这是值得我们重视的。五逆十恶在临命终时遇到善知识教他念佛求生净土,他一接受之后,确实十念或者是一念都能往生。像唐朝的张善和、张钟馗,这些都是生前从事於屠宰业的,一生都在杀生,所以杀业非常之重,临终的时候地狱相现前。张善和在临终的时候见到许多的牛头人来讨命,因为他一生杀牛,在这个时候他大叫救命,他真正恐怖到极处,大叫救命。他的缘很殊胜,就正好有一位出家人从他门口经过,听到里面喊救命的声音,这位出家人就走进去看看,问问什么事情,张善和就说好多牛头人问他讨命,这位出家人听了之后就晓得,就赶紧点了一把香交给他,叫他大声念阿弥陀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他接著这一把香立刻就顺从法师的教诲,念到十声,他就说牛头人不见了,佛现前了,接引他往生。这是一个非常好的事证,证明五逆十恶之人,临终十念、一念也能往生,而且决定往生。可是像张善和这种人实在说也不容易。
从前李老师讲到这些事情特别的告诫大众,这个事情有,但是不能学,不要以为临终十念可以往生,现在多造一点恶业还不要紧,临终还来得急,你要这样想法那就大错特错了。为什么?像张善和,至少他必须要具备三个条件,第一个条件,临终时头脑很清醒。我们试看,有许多临命终的人已经昏迷不醒了,甚至於连家亲眷属都不认得了,在这种状况之下,即使助念都不能产生效果。你能够保证你在临命终时头脑很清楚吗?这是第一个条件,不容易得到。第二个条件,在这个紧要关头的时候遇到一位真正善知识提醒你念佛,这个不容易,你有没有把握在自己将来临终的时候会有个人提醒你念佛?第三个条件,这一提醒,立刻就接受,毫不怀疑,一切万缘统统放下,一心念佛专求净土,这也是不容易的。
所以蕅益大师在此地跟我们讲,这都是夙世的因缘在这个时候成熟,所以他遇到善友,一听就相信、就接受、就发愿,这一桩事『万中无一』,一万个人当中难得有一个,这是真的,所以决定不能侥幸。在《净土或问》里面对於这一桩事情解释得非常详细,『今人不可不读也』。《净土或问》收在《净土十要》里面,诸位要找到《净土十要》,你就可以看到这篇文章了。
【当知此经,字字皆海印三昧,大圆镜智之灵文也。唯念至一心不乱,则能超三界、伏烦恼、破无明也。】
『当知此经,字字皆海印三昧』,「海印三昧」就是真如本性。『大圆镜智之灵文也』,「大圆镜智」是法相宗所讲的转阿赖耶识为大圆镜智,也就是真如本性的意思。这是告诉我们这一本《阿弥陀经》,每一字、每一句都是阿弥陀佛、十方一切诸佛如来,从真性当中流露出来的。『唯念至一心不乱,则能超三界、伏烦恼、破无明也』,只要我们真正发心执持名号,念到一心不乱就能够超越三界永脱轮回。「伏烦恼」是事一心不乱之前者,事一心也有九品,下下品是伏烦恼,上上品是断烦恼。我们只要念到伏烦恼,烦恼虽然有,但是不起现行,就是它不起作用,这样的功夫就决定往生。破无明里面也有九品,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这是理一心的下下品,断尽四十一品无明,那就是理一心的上上品。因此大师告诉我们「唯念至一心不乱」,这个意思就是专注持名才容易得一心。
【所持名号,真实不可思议;能持之心性,亦真实不可思议。持一声则一声不可思议,持十百千万无数声,声声不可思议也。】
『所持名号,真实不可思议』,这是讲名号功德,诸位细读《无量寿经》自然能够体会名号「真实不可思议」。能持的心性也是真实不可思议,真是古德所说的,能念的心就是始觉,所念的佛号是自己的本觉,所以念佛就是始觉合本觉,始本不二就是「究竟觉」。因此,『持一声则一声不可思议,持十百千万无数声,声声不可思议』,但是诸位同修要记住,念佛一定要相应才有真实的功德。
【伏愿缁素智愚,於此简易直捷,无上圆顿法门,勿视为难,而辄生退诿;勿视为易,而漫不策勤;勿视为浅,而妄致藐轻;勿视为深,而弗敢承任。】
末后,大师苦口婆心的劝勉我们,『伏愿缁素智愚,於此简易直捷,无上圆顿法门,勿视为难,而辄生退诿』,这是劝我们不要把这个法门看得很难,我们不敢修了。『勿视为易,而漫不策勤』,也不能把它看得很容易,看得很容易往往我们会疏忽了。『勿视为浅,而妄致藐轻』,不要把它看得太浅,看得太浅我们就轻慢心。『勿视为深,而弗敢承任』,不能把它看浅也不能把它看深,以平常心、以真诚心、以恭敬心来看这部经、来看这个法门,自然能得真实的利益。我们看第九段:
【重劝发愿。】
【经云:『我见是利』。是佛眼所见,究尽明了也。是利者,横出五浊,圆净四土,直至不退位,是为不可思议功德之利。】
『经云:「我见是利」』,「我」是本师释迦牟尼佛自称,也就是佛眼亲见,『究尽明了』,可见得这是真实不虚。「是利」,这样的利益,什么利益?横出五浊恶世,这非常不容易。『圆净四土,直至不退』,这是更难得了,所以这是『不可思议功德之利』。凡夫修行要想超越三界六道轮回确实是非常的艰难,在一切法门当中一生顺利的超越六道只有这一个法门。其他法门生到诸佛的净土,四种净土是有隔别的,绝对不能同时证得,唯独西方净土可以同时证得,一生一切生,一直到圆证三不退,所以不但释迦牟尼佛赞叹,乃至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如来,没有一尊佛不赞叹的,确实是不可思议功德之利益。
【又是利,约命终时心不颠倒而言,盖秽土自力修行,生死关头,最难得力。圆瑛法师,归心净土,自号三求堂主人,求福、求慧、求生净土。】
这个利益要就命终时『心不颠倒』而说,『秽土自力修行,生死关头,最难得力』,这样的话我们在古大德的注疏或者是文章里面常常见到,虽见到,大多数人是漠不关心,认为这是老生常谈,殊不知这句话的重要性,这句话给我们的警惕,我们要特别的注意它。在我们这个世界靠自己力量修行,在「生死关头」能够叫自己的烦恼业习不起现行,这不容易得到,实在说,这一桩事情在我们日常梦境当中就可以能够体验得出来。凡人都会作梦,我们自己想一想,我们每天晚上做的是什么样的梦?有不少念佛同修来告诉我,晚上常常做恶梦,这就是一个很可怕的现象。人到临命终的时候就像作梦一样,如果那个时候还是恶的境界现前,那无疑就往三恶道去了。我们在梦境里面曾经有几次梦见佛菩萨?有几次梦到自己在读经念佛或者是听经说法?这样的境界不常现前,而恶梦常常现前,梦中还是搞贪瞋痴慢,还是搞是非人我,这就可怕了,这是值得我们修行人警惕的。
圆瑛法师是近代非常难得的一位善知识,他在台湾的因缘也很深厚,许多老法师都曾经亲近过他,是他的弟子。老法师的法汇,就是《全集》,在台湾也普遍的流通,不难看到。老法师一生最成熟的著作无过於《楞严经讲义》与《圆觉经讲义》,我过去讲《楞严》、讲《圆觉》,参考老人家讲义的部分很多。『圆瑛法师,归心净土,自号三求堂主人』。我有缘能到上海圆明讲堂去参礼,看到讲堂上的对联:『求福、求慧、求生净土』,这是真正的善知识,是我们应该要效法的。修福,「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求慧,一定要把妄想、执著统统放下,心地清净光明,智慧就生了,当然更重要的大愿就是决定要求生净土。
【无论顽修狂慧,到生死关头,不能得力,全然无用。即悟门深远,操履潜确之人,傥分毫习气未除,未免随强偏坠。】
蕅益大师又说,『无论顽修狂慧,到生死关头,不能得力,全然无用。即悟门深远,操履潜确之人,傥分毫习气未除,未免随强偏坠』。这一段开示也是我们要特别警觉到的,他老人家讲「顽修狂慧」,多半是指宗门教下的一些修行人,不是真实的在修学,这样的人「到生死关头,不能得力」,完全无用。换句话说,他的烦恼、业习很重,临命终时必然是随业流转,这就可怕了。即使『悟门深远』,这是讲宗门教下里头真正有功夫的,不是一个普通的修行人,确实有禅定,确实他有悟处,所谓是「小疑有小悟,大疑有大悟」。『操履潜确』是指戒律精严,这都是我们非常尊敬的修行人。无论是在家出家,值得我们尊敬的,值得我们效法的,假如他的习气还有少分存在,也就是他的烦恼习气没有完全断除,临命终时这种习气现行,还是随业流转,你说多么可怕!像这样的情形自古以来,例子很多,不胜枚举。
如果我们很冷静的观察现前的社会,出家修行人、在家修行人,当他临命终的时候决定不能够掩饰自己,我们可以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他有没有功夫都在这个时候显露无疑,也就是说他临终的时候是不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是不是佛来接引,瑞相现前,他是往生还是轮回,是三善道、是三恶道,我们都能够亲眼看见。
「一心不乱」包括《观经》里面的「三心」,念佛人在日常生活当中待人接物要用真诚之心,自受用是清净、清凉、自在,处事待人接物要用大慈悲心,所谓大慈悲,这个慈悲心是从至诚、深心里面流露出来的。
《观经》讲的三种回向,「回向真如」,「真如」就是自性,在「四弘誓愿」里面就是成佛道,佛门里面常讲「佛日增辉」也是这个意思。《无量寿经》里面所讲的三种真实,「真实之际」就是真如,我们学佛目的就在此地,这就是我们的方向目标。第二个,「回向佛道」,「佛道」就是断烦恼、学法门,这是属於自受用,也是佛家常讲的「法轮常转」,大经里面所说的「住真实慧」。「回向众生」就是度众生,这是属於他受用;普度众生,《无量寿经》所讲的「惠以众生真实之利」。这都是一个念佛人要牢牢记住,日常的生活处事待人接物必须要遵守这个教训,要认真的把它做到,这才叫做忆佛、念佛。可见得忆佛念佛绝对不是在嘴皮上,要在心地上、在生活上、在行为上去念佛、忆佛,这样才能与佛相应。底下我们要说:
【妙行圣果,不可思议。】
这一个修行的法门是非常的殊胜奇妙,因此它的果报就『不可思议』。第一个是「临终除障」,「往生极乐」,「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来迎接你去。诸位要想一想,我们有业障的时候,你怎么能见到佛菩萨来迎接你?佛菩萨是非常喜欢来迎接你,你有障碍他就没有办法现前了。古德讲这种感应道交,譬如说「千江有水千江月」,阿弥陀佛与诸圣众好比天上的月,我们自己好比是水,我们这个水要不干净,要不平稳,天上的月在我们这个心水里面就不能够显现了,希望诸位好好想想这个道理。所以心要清净,心清净就与佛感应了,佛就能现在我们的心中,佛相就能够现在我们的眼前,这是佛来迎接,这个时候「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颠倒是业障,所以心不颠倒在临命终时是最极要紧的大事。
我们怎么能够有把握在临命终时心不颠倒?这就要靠平时的训练,平常生活当中我们的心就不颠倒。那我们要问什么叫颠倒?什么叫不颠倒?心地清净就不颠倒,心不清净就颠倒;心里面没有烦恼、执著就不颠倒,有了烦恼、执著就颠倒;心里面有这一句阿弥陀佛就不颠倒,心里头把这一句阿弥陀佛忘掉了就颠倒。诸位同修记住这个原则,在生活当中努力去锻炼、去训练,到临命终时决定管用,那个时候「圣众来迎」决定往生。
世尊对我们说:「我见是利」,劝我们「应当发愿」。「我」是释迦牟尼佛自述,「利」是利益,这一种殊胜的功德利益再也找不到了,具体而言,这就是「横超五浊」,带业往生。临命终时,心不颠倒,带业往生,所以应当要发愿求生净土。
通常一个凡夫在紧要关头的时候,就是临命终时,第六意识不起作用,第八识里面的习气控制不住乱发,这是非常的危险。就看第八识里面这些种子,种子就是习气,哪一个种子力量大,先跑出来了,你就先受报,这是非常可怕的,自己控制不住的。我们想一想,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起心动念,哪一种念头最容易现前,你就能够体会到临命终时习气起现行之可怕。如果我们起心动念贪财贪色,这种念头会常常不知不觉自然就起现行,连晚上作梦也不能够避免,那你就要知道临命终时这个念头起现行决定堕三恶道。念佛人必须要念到不知不觉,那个念头一起来就是阿弥陀佛,就是佛号,念头一起来都想西方极乐世界的境界,绝对不会想到这个世间五欲六尘,这个人才有把握往生。所以一定要晓得,起心动念如果都是五欲六尘、贪瞋痴慢,这就是凡人招堕之忧,这是三恶道的业因,不能不怕。
理持、事持,一定要念到一心不乱,不会被外面境界扰乱,就能感应化身佛现前,接引往生凡圣同居土、方便有余土。如果念到理一心不乱,决定不为「二边」干扰,「二边」就是我们今天所讲的相对,一切相对的法。譬如真妄是相对的,邪正是相对的,善恶是相对的,一切万法统统是相对建立的,不为二边所动就是不会被一切万事万法动摇,这个功夫就深了,必定能够感应阿弥陀佛报身来迎接,生实报、寂光两种净土。
蕅益大师在注解里面告诉我们:
【当知持名,简易直捷至顿至圆,以念念即佛故,不劳观想,不必参究,当下圆明,无余无欠。】
这一句的开示足足奠定我们清净的信心,大可以放心将一切万缘统统放下,因为这个法门确实是究竟圆满、简单容易,是任何一个人都可以修的。『直捷』,不需要委曲婉转,直捷通达成佛之道。『顿』是快速,「至顿」是快速到了极处。我们在所有法门里面去观察,哪有一个法门一天到七天成就的?这在相宗,窥基大师对於本经赞叹里面都说过,这个法门确实是圆顿至极到了极处,这就是指经上讲的若一日到若七日就能成就。
『圆』是圆满,也是圆满到了极处,为什么?底下大师一句话把所以然的道理给我们宣布出来了,是『念念即佛』,前面说过「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确实「念念即佛」,因此不必再加『观想』,也不必再加『参究』,无量无边的法门都用不上,就这一句佛号念到底。这一句佛号包含了无量的法门,所以他老人家讲『当下圆明』,「圆」是圆满,「明」是光明。『无余无欠』,这是「圆明」具体的说明。换句话说,佛四十九年所讲的三藏十二分教的义理,统统在一句弥陀名号之中。「圆该圆证」,「该」就是包括,圆满的包括,圆满的证得,世尊「彻底悲心,和盘托出」。
【上上根不能逾其阃,下下根得臻其域,其所感佛所生土,往往胜进,亦不一概。可谓横该八教,竖彻五时,所以彻底悲心,无问自说,且叹其难信也。】
所以又说『上上根不能逾其阃』,「阃」是界限,『下下根得臻其域』。「上上根」是讲十方世界的等觉菩萨,也都发愿求生净土;「下下根」是说十方六道三途的众生,闻名发愿也能往生,佛统统都来接引。『其所感佛所生土,往往胜进,亦不一概』,西方有四种净土,三辈九品往生,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四土三辈九品如何来区分?善导大师说得很好,「总在遇缘」,换句话说,三辈九品是我们遇缘不同,这个话说得非常的重要。如果我们遇到的因缘殊胜,换句话说,我们这一生就能够取得上上品往生;遇到的缘不殊胜,若能死心塌地一句弥陀念到底,也能在中下品往生。这些事实的真相,大师在注疏里面给我们讲得很清楚,不可以不读,在《观经》疏钞、《四帖疏》里面都有详细的讲解。
『可谓横该八教,竖彻五时』,这也就是说明天台家将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讲的一切经教判为「八教」,「化法四教,化仪四教」。「竖彻五时」,「五时」是把世尊四十九年所说之法分为五个时期。这两句意思就是说,这一句佛号把世尊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经教、一切法门统统都包括尽了。『所以彻底悲心,无问自说』,这样殊胜第一法门绝对不是一般人能够理解的、能够问得出来的,所谓是「唯佛与佛方能究竟」,而不是九界众生凭自己的能力所能够理解的,这是佛不等大家问就说出来。『且叹其难信也』,真正难信,夏莲居老居士所谓「佛说难信真难信,亿万人中一二知」,这个话是真实的。
【我等今日犹不肯死心念佛,苦欲执敲门瓦子向屋里打亲生爷娘,则於诸祖成恶逆,非善顺也。】
这是蕅益大师非常痛心的一段话,也是对一切众生非常惋惜。我们今天有这样殊胜的因缘遇到这个法门,还不肯死心塌地去念佛,还要学这个学那个,这就好比一个人拿著一个敲门的砖。从前中等以上的人家都有庭院,大门距离住的房子很远,也没有电铃,敲门都是在门口捡一个小石头来敲门,里面人听到了,这就来给你开门。开门,当然这个敲门的小石头就丢掉不要了,这才是对的。这个比喻就是,他不但这个敲门的砖不丢掉,反而来打替他开门的人,这错误了。诸佛祖师大德为我们讲经说法,希望我们这一生能够圆成佛道,我们要能信能愿、依教奉行,这是『善顺』。哪里晓得我们错会了祖师大德的意思,对於这样殊胜的法门不能够信受奉行,还要去搞其他这一生不可能成就的一切法门,那就等於『向屋里打亲生爷娘』,於祖师大德成了『恶逆』,不是善顺了。「善顺」一定是依教奉行,这一点大师的苦口婆心我们要能够体会,要能够顺从,这才不辜负佛祖一片教诲的苦心。
【逆恶之人,临终十念一念,下下品生,并是夙因成熟,故遇善友,闻便信愿。此事万中无一,岂可侥幸。《净土或问》斥此最详,今人不可不读也。】
这一段话是大师唯恐我们错会了经义,而把这一生大好的机缘当面错过,这是值得我们重视的。五逆十恶在临命终时遇到善知识教他念佛求生净土,他一接受之后,确实十念或者是一念都能往生。像唐朝的张善和、张钟馗,这些都是生前从事於屠宰业的,一生都在杀生,所以杀业非常之重,临终的时候地狱相现前。张善和在临终的时候见到许多的牛头人来讨命,因为他一生杀牛,在这个时候他大叫救命,他真正恐怖到极处,大叫救命。他的缘很殊胜,就正好有一位出家人从他门口经过,听到里面喊救命的声音,这位出家人就走进去看看,问问什么事情,张善和就说好多牛头人问他讨命,这位出家人听了之后就晓得,就赶紧点了一把香交给他,叫他大声念阿弥陀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他接著这一把香立刻就顺从法师的教诲,念到十声,他就说牛头人不见了,佛现前了,接引他往生。这是一个非常好的事证,证明五逆十恶之人,临终十念、一念也能往生,而且决定往生。可是像张善和这种人实在说也不容易。
从前李老师讲到这些事情特别的告诫大众,这个事情有,但是不能学,不要以为临终十念可以往生,现在多造一点恶业还不要紧,临终还来得急,你要这样想法那就大错特错了。为什么?像张善和,至少他必须要具备三个条件,第一个条件,临终时头脑很清醒。我们试看,有许多临命终的人已经昏迷不醒了,甚至於连家亲眷属都不认得了,在这种状况之下,即使助念都不能产生效果。你能够保证你在临命终时头脑很清楚吗?这是第一个条件,不容易得到。第二个条件,在这个紧要关头的时候遇到一位真正善知识提醒你念佛,这个不容易,你有没有把握在自己将来临终的时候会有个人提醒你念佛?第三个条件,这一提醒,立刻就接受,毫不怀疑,一切万缘统统放下,一心念佛专求净土,这也是不容易的。
所以蕅益大师在此地跟我们讲,这都是夙世的因缘在这个时候成熟,所以他遇到善友,一听就相信、就接受、就发愿,这一桩事『万中无一』,一万个人当中难得有一个,这是真的,所以决定不能侥幸。在《净土或问》里面对於这一桩事情解释得非常详细,『今人不可不读也』。《净土或问》收在《净土十要》里面,诸位要找到《净土十要》,你就可以看到这篇文章了。
【当知此经,字字皆海印三昧,大圆镜智之灵文也。唯念至一心不乱,则能超三界、伏烦恼、破无明也。】
『当知此经,字字皆海印三昧』,「海印三昧」就是真如本性。『大圆镜智之灵文也』,「大圆镜智」是法相宗所讲的转阿赖耶识为大圆镜智,也就是真如本性的意思。这是告诉我们这一本《阿弥陀经》,每一字、每一句都是阿弥陀佛、十方一切诸佛如来,从真性当中流露出来的。『唯念至一心不乱,则能超三界、伏烦恼、破无明也』,只要我们真正发心执持名号,念到一心不乱就能够超越三界永脱轮回。「伏烦恼」是事一心不乱之前者,事一心也有九品,下下品是伏烦恼,上上品是断烦恼。我们只要念到伏烦恼,烦恼虽然有,但是不起现行,就是它不起作用,这样的功夫就决定往生。破无明里面也有九品,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这是理一心的下下品,断尽四十一品无明,那就是理一心的上上品。因此大师告诉我们「唯念至一心不乱」,这个意思就是专注持名才容易得一心。
【所持名号,真实不可思议;能持之心性,亦真实不可思议。持一声则一声不可思议,持十百千万无数声,声声不可思议也。】
『所持名号,真实不可思议』,这是讲名号功德,诸位细读《无量寿经》自然能够体会名号「真实不可思议」。能持的心性也是真实不可思议,真是古德所说的,能念的心就是始觉,所念的佛号是自己的本觉,所以念佛就是始觉合本觉,始本不二就是「究竟觉」。因此,『持一声则一声不可思议,持十百千万无数声,声声不可思议』,但是诸位同修要记住,念佛一定要相应才有真实的功德。
【伏愿缁素智愚,於此简易直捷,无上圆顿法门,勿视为难,而辄生退诿;勿视为易,而漫不策勤;勿视为浅,而妄致藐轻;勿视为深,而弗敢承任。】
末后,大师苦口婆心的劝勉我们,『伏愿缁素智愚,於此简易直捷,无上圆顿法门,勿视为难,而辄生退诿』,这是劝我们不要把这个法门看得很难,我们不敢修了。『勿视为易,而漫不策勤』,也不能把它看得很容易,看得很容易往往我们会疏忽了。『勿视为浅,而妄致藐轻』,不要把它看得太浅,看得太浅我们就轻慢心。『勿视为深,而弗敢承任』,不能把它看浅也不能把它看深,以平常心、以真诚心、以恭敬心来看这部经、来看这个法门,自然能得真实的利益。我们看第九段:
【重劝发愿。】
【经云:『我见是利』。是佛眼所见,究尽明了也。是利者,横出五浊,圆净四土,直至不退位,是为不可思议功德之利。】
『经云:「我见是利」』,「我」是本师释迦牟尼佛自称,也就是佛眼亲见,『究尽明了』,可见得这是真实不虚。「是利」,这样的利益,什么利益?横出五浊恶世,这非常不容易。『圆净四土,直至不退』,这是更难得了,所以这是『不可思议功德之利』。凡夫修行要想超越三界六道轮回确实是非常的艰难,在一切法门当中一生顺利的超越六道只有这一个法门。其他法门生到诸佛的净土,四种净土是有隔别的,绝对不能同时证得,唯独西方净土可以同时证得,一生一切生,一直到圆证三不退,所以不但释迦牟尼佛赞叹,乃至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如来,没有一尊佛不赞叹的,确实是不可思议功德之利益。
【又是利,约命终时心不颠倒而言,盖秽土自力修行,生死关头,最难得力。圆瑛法师,归心净土,自号三求堂主人,求福、求慧、求生净土。】
这个利益要就命终时『心不颠倒』而说,『秽土自力修行,生死关头,最难得力』,这样的话我们在古大德的注疏或者是文章里面常常见到,虽见到,大多数人是漠不关心,认为这是老生常谈,殊不知这句话的重要性,这句话给我们的警惕,我们要特别的注意它。在我们这个世界靠自己力量修行,在「生死关头」能够叫自己的烦恼业习不起现行,这不容易得到,实在说,这一桩事情在我们日常梦境当中就可以能够体验得出来。凡人都会作梦,我们自己想一想,我们每天晚上做的是什么样的梦?有不少念佛同修来告诉我,晚上常常做恶梦,这就是一个很可怕的现象。人到临命终的时候就像作梦一样,如果那个时候还是恶的境界现前,那无疑就往三恶道去了。我们在梦境里面曾经有几次梦见佛菩萨?有几次梦到自己在读经念佛或者是听经说法?这样的境界不常现前,而恶梦常常现前,梦中还是搞贪瞋痴慢,还是搞是非人我,这就可怕了,这是值得我们修行人警惕的。
圆瑛法师是近代非常难得的一位善知识,他在台湾的因缘也很深厚,许多老法师都曾经亲近过他,是他的弟子。老法师的法汇,就是《全集》,在台湾也普遍的流通,不难看到。老法师一生最成熟的著作无过於《楞严经讲义》与《圆觉经讲义》,我过去讲《楞严》、讲《圆觉》,参考老人家讲义的部分很多。『圆瑛法师,归心净土,自号三求堂主人』。我有缘能到上海圆明讲堂去参礼,看到讲堂上的对联:『求福、求慧、求生净土』,这是真正的善知识,是我们应该要效法的。修福,「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求慧,一定要把妄想、执著统统放下,心地清净光明,智慧就生了,当然更重要的大愿就是决定要求生净土。
【无论顽修狂慧,到生死关头,不能得力,全然无用。即悟门深远,操履潜确之人,傥分毫习气未除,未免随强偏坠。】
蕅益大师又说,『无论顽修狂慧,到生死关头,不能得力,全然无用。即悟门深远,操履潜确之人,傥分毫习气未除,未免随强偏坠』。这一段开示也是我们要特别警觉到的,他老人家讲「顽修狂慧」,多半是指宗门教下的一些修行人,不是真实的在修学,这样的人「到生死关头,不能得力」,完全无用。换句话说,他的烦恼、业习很重,临命终时必然是随业流转,这就可怕了。即使『悟门深远』,这是讲宗门教下里头真正有功夫的,不是一个普通的修行人,确实有禅定,确实他有悟处,所谓是「小疑有小悟,大疑有大悟」。『操履潜确』是指戒律精严,这都是我们非常尊敬的修行人。无论是在家出家,值得我们尊敬的,值得我们效法的,假如他的习气还有少分存在,也就是他的烦恼习气没有完全断除,临命终时这种习气现行,还是随业流转,你说多么可怕!像这样的情形自古以来,例子很多,不胜枚举。
如果我们很冷静的观察现前的社会,出家修行人、在家修行人,当他临命终的时候决定不能够掩饰自己,我们可以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他有没有功夫都在这个时候显露无疑,也就是说他临终的时候是不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是不是佛来接引,瑞相现前,他是往生还是轮回,是三善道、是三恶道,我们都能够亲眼看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