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阿弥陀经要解大意 - (第十二集)
阿弥陀经要解大意  (第十二集)  1991  台湾电台  档名:01-009-0012

  前面讲过五逆罪,五逆前面四种不容易犯,唯独后面的一种我们要留意,无论在家、出家都要留意到。

  再说「十恶」,这是十种恶业,也是非常重的罪,是地狱三途的业因。十恶可以归纳成三类,「身三、口四、意三」。身所造的杀生,杀害一切众生的身命,即使小至蚊虫蚂蚁也是杀生,这是佛在戒律里面所不许的,因为一切有情众生没有一个不爱惜自己的生命,危害生命没有一个不是怀恨在心。所以你不要看蚊虫蚂蚁那么小,它也有瞋恚,它也会记仇,你杀害它,将来它得人身,你得畜生身,他也来报复,所以是冤冤相报没完没了,这是非常的可怕。佛给我们讲世间的战争,叫刀兵劫,刀兵劫从哪里来的?就是从杀生来的,如果这世间人统统不杀生,就可以说避免这一切战争的灾难,所以这是杀业的果报。

  第二是偷盗,偷盗的范围包括的非常之广泛,《戒经》里面给它下的定义叫「不与取」。一切财物是有主的,主人没有同意,我们把它取来,这都叫做盗窃。或者是主人之物,没有得到他的同意,我们把它改变、变更,那也算是盗窃。所以它包括的范围非常之广泛,我们要明了、要遵守。佛在经上说「不盗得大富,不杀得长寿」,我们要想自己健康长寿,就不杀生;自己想得大富,我们不偷盗。第三是不淫,这个地方的「淫」是专指男女的淫欲,这个要断。断淫才能得到大贵、尊贵,我们要想得富贵、得长寿,富贵、长寿之因就在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你才真正能够得到,这是身三种恶业。

  口有四种,口是言语,第一个是妄语,妄语是说话不诚实,不说实话,欺骗人。两舌是挑拨是非,在甲面前说乙,乙面前说甲,使他两个人不和,这叫两舌。第三种叫恶口,恶口是说话非常粗鲁,很难听。第四是绮语,绮语跟恶口恰恰相反,是柔言细语,说得非常好听,所谓是甜言蜜语,目的是叫别人上当,还是欺骗人。所以这四种恶业,妄语、两舌、恶口、绮语,目的都是为了自私自利,都是为了伤害别人,所以这是口的四种恶业。离开这四种恶业,我们才能得到诚信,这个世间人相信我们的言语,尊重我们的言语。

  意三种恶业就是「贪、瞋、痴」,贪欲(悭贪)、瞋恚、愚痴。贪里面包括的范围也是非常之广,贪名是贪,贪利是贪,贪色也是贪,所以对於五欲六尘一切染著都是贪心,甚至於对於出世间的佛法,他也起贪心,譬如许许多多的法门他放不下,样样都想学,这也是贪心。殊不知用贪心去求学,诸位想想,怎么能够得到?你要问为什么得不到?因为佛法所修学的是戒定慧三无漏学,贪心是烦恼,不但定得不到,连戒都不能成就。戒是什么?戒是清凉的意思,心里面有贪瞋痴,怎么能够得到心地清凉?心都得不到清凉,怎么能得到禅定?由此可知,以贪心来学佛法,把佛法都变成世间有漏法,绝对不是佛法。

  如果要想真正学佛,必须把贪瞋痴舍掉,圆满具足戒定慧三学才能成就佛法,即使念佛往生这个法门也不例外。贪瞋痴这种心念佛念得再好也不能往生,为什么?与西方极乐世界的大乘不相应。我们看看《无量寿经》的经题,「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你看看这些字,哪一个字与贪瞋痴相应?所以以贪瞋痴决定得不到佛法,以贪瞋痴决定得不到净土,以贪瞋痴的心念这句佛号决定不相应。所以念佛的人一定要断五逆十恶,远远的离开,永恒的舍弃,使自己的身心恢复到清凉自在,这样才能真正得到受用。

  【《十六观经》下品往生章云:『五逆十恶,如此愚人,临终遇善知识劝令念佛,如是至心,令声不绝,具足十念……即得往生极乐世界。』虽居下下品,皆与补处菩萨俱,即是圆证三不退,一生成佛。】

  《十六观经》下品往生章里面说,『五逆十恶,如此愚人,临终遇善知识劝令念佛,如是至心,令声不绝,具足十念,即得往生极乐世界』,这是经文上说的。虽然是『下下品』,『皆与补处菩萨俱,即是圆证三不退,一生成佛』。我们看这一段经文,看到大师这样的开示,才晓得这部经、这个法门真正是究竟圆满的不可思议。但是诸位要知道,一个五逆十恶的人是注定要堕地狱,换句话说,他就是地狱众生,地狱众生怎么能够接受这样的大法?我们熟读《无量寿经》才明白这个事实的真相,原来他过去生中无量劫来深植善根,而在这一生当中遇缘不善,所以才造作五逆十恶,但是他的善根并没有损坏,同时又蒙诸佛护念,佛的确是清净、平等、慈悲,没有不护念的。临命终的时候,他遇到善缘,这个缘成熟了,一遇到缘,触动他无量劫的善根,同时又得诸佛平等清净慈力的加持,他忽然觉悟了,立刻就信受奉行,发愿求生,这样状况之下才能够得生净土,所以这不是一个简单的事情,不是一个偶然的事情。虽然在古今这个事情真有,我们真正见到,晓得他不偶然,他不是没有原因的,他确实是过去生中善根发现。

  我们继续再看蕅益大师的开示,他老人家说:

  【然据教道,若是凡夫,则非初果等;若是二乘,则非菩萨等;若是异生,则非同生性等;躐等则大妄。】

  我们先来说这一段。他说如果根据佛在经典上所说的,『教』就是经典,『道』就是说,经典上所说的,假如是凡夫,那就绝对不是圣人,初果以上才算是圣人。他是凡夫,没有证得初果,换句话说,他的见思烦恼一品也没断。如果是二乘,是罗汉、辟支佛,他决定不是菩萨。假如是异生性,异生是用八识五十一心所的,这个叫异生;同生是用真如本性,就是用四智菩提,这是讲用心不一样。佛是用真心,凡夫是用的妄心,妄心就是八识,真心就是四智菩提,所以用真心的跟佛是同生性,用妄心的跟佛是异生性。异生性是指没有见性的菩萨,同生性是指明心见性、法身大士,在《华严经》上称四十一位法身大士,那是同生性,从初信位到十信位,这个十信位的菩萨是异生性,所以异生性绝对不是同生性。这个里面是有等级的,决定不能躐等,如果讲是躐等,说是一个凡夫一下就可以变成等觉菩萨,这是大妄语。

  【念不退,非复异生;行不退,非谨见道;位不退,非是凡夫;进步则舍故称。】

  再看『念不退』,绝对不是『异生』,为什么?一定要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才是同生性,所以「念不退」是「同生性」,他绝对不是「异生性」。『行不退,非仅见道』,行是菩萨,修六度万行普度众生,「行不退」绝对不是声闻,不是「见道」,「见道」就是小乘的须陀洹,这包括了声闻、缘觉,绝对不是的。『位不退,非是凡夫』,小乘初果以上,他绝对不是凡夫。『进步则舍故称』,他修行功夫往上提升了,下面那个称呼自然就没有了,譬如我们学佛,我们把八十八品烦恼断尽,那就不会再叫你是人,或者是天,不叫这个名字,称你什么?称你作须陀洹,称你作初果,如果是圆教,就称你是初信位的菩萨,名字就换了。好像我们念书,念小学的时候称为小学生,小学毕业念中学了,那个小学生的名字就不要了,就舍掉了,就改称为中学生,所以「进步则舍故称」。

  那么要用一般经论的标准来看西方极乐世界,那是:

  【极乐同居土,一切俱非,一切俱是(不可思议)。】

  所以西方世界确实是一个非常奇妙的世界,它跟十方诸佛世界都不一样,因为往生的人即使是凡圣同居土下下品往生,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就跟阿弥陀佛等同无量光寿。佛是无量光,他也无量光;佛无量寿,他也无量寿,而且一生决定成佛。所以这已经不是人民,不是他方世界的人民,也不是二乘,也不是菩萨,因为他与佛同体,所以不能称他是众生,但是他又有习气,烦恼他还没断,所以他也不能称之为佛,所以说『一切俱非』。又可以说他们统统都是上善,也可以说他们统统都是二乘,都是不退,都是补处菩萨,那么「依正俱是」,所以『一切俱是』。这是西方极乐世界的真相,西方极乐世界的特色,他方一切诸佛世界里面没有的,不但没有见过,听也没有听说过的,所以这个世界非常之殊胜奇特。

  【十方佛土,无此名相,无此阶位,无此法门,非心性之极致,持名之奇勋,弥陀之大愿,何以有此。】

  『十方佛土,无此名相,无此阶位,无此法门』,这是西方世界与十方诸佛刹土做一个比较。前面两句好懂。『无此法门』,这「法门」是什么?这是我们要特别注意的,这个法门是「忆佛念佛,决定成佛」,这是十方世界所没有的。所以大师说,这要不是『心性之极致,持名之奇勋,弥陀之大愿,何以有此』,这个话说得好,真正是深契佛心,把阿弥陀佛度众生的心愿说出来了,这是「心性之极致」,达到极处了,就是证到究竟圆满了,佛如是,念佛的人也是如是。念佛的人怎么能做到心性之极致?老实念佛就是。「持名之奇勋」,「勋」是功勋,奇特的功勋,这是说法门不可思议。「心性极致」是心要,「持名之奇勋」是境界要,「弥陀之大愿」是法门要,「要」是重要,无比的重要,三要统统具足。所以这一段开示结归到心、法、愿三要,实实在在是不可思议因行的三要素。下面我们再介绍:

  【一生成佛。】

  【一生补处,即是圆证三不退之别名,意谓只一生补佛位,如弥勒、观音等。极乐人民普皆一生成佛,人人必实证补处故,其中多有此等上善,不可数知。】

  『一生补处』,「一生」是讲的时间,不必等到来生,一生当中就办到。「补处」是等觉菩萨的别号,也就是圆证三不退的别名。这个意思是说就在一生当中后补佛位,像弥勒佛、像观音菩萨。极乐世界的人民没有一个不是一生成佛的,人人必定真实证得补处菩萨的地位。现在在西方极乐世界,像这样身分的人非常多,没有办法计算,我们称为诸上善人。

  一个世界只有一尊补处菩萨,像我们这个娑婆世界,后补释迦牟尼佛佛位的就是弥勒菩萨,弥勒菩萨现在在兜率天内院。为什么西方极乐世界补处菩萨会这么多?这么多的人要来补阿弥陀佛的佛位,那会不会打架?这是个大问题,这是十方世界所没有的现象。诸位要知道,此地所讲十方补处大士,就是十方的,他们现在统统在西方极乐世界跟阿弥陀佛学习,他们将来到哪里成佛?到十方世界去成佛,就如同我们这个世界的弥勒菩萨,诸位要是读《无量寿经》就知道了。弥勒菩萨在哪里?虽然他住在兜率天内院里头没错,他每天都要到西方极乐世界去见阿弥陀佛的,由此可知,弥勒菩萨也可以算是西方极乐世界诸上善人当中的一位。

  【经云:『弥陀涅盘,观音即补佛位,号普光功德山王如来,国名众宝普集庄严。其佛灭后,大势至即补佛位,号善住功德宝王如来。』】

  经上说『弥陀涅盘,观音即补佛位,号普光功德山王如来,国名众宝普集庄严。其佛灭后,大势至即补佛位,号善住功德宝王如来』。这个时劫都是非常的遥远,决不是我们思惟想像能够得到的,这是世尊为我们说明一个事实,这个事实彷佛像我们这个世界。极乐世界不是一个普通生活居住的处所,它是一所佛教大学,是修学成佛的一个场所、一个处所,因此它的庄严不是其他世界所能够相比的,这是十方一切诸佛共同赞叹的,没有一尊佛不推崇,没有一尊佛不为阿弥陀佛宣传,代阿弥陀佛接引广大的众生,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圆成佛道。

  弥陀化缘尽了,入般涅盘,这个地方入般涅盘,诸位要晓得是弥陀的应身入般涅盘,不是真身,真身是报身。佛在大经上说,佛的真身是有生无灭,法身是不生不灭,报身是有生无灭,应身是有生有灭,这也是给我们说明一个事实,这个事实不可思议。释迦牟尼佛当年出现在我们这个世界是应身,应身有生有灭,他老人家在这个世间住世八十年,实际上是七十九年,我们中国人算虚岁,虚岁八十年,要是讲实足的年龄,他老人家是七十九岁圆寂的。阿弥陀佛在西方极乐世界,我们讲他的应身,应身是无量寿,诸位要知道无量寿究竟是多少数字,你去念《无量寿经》,我不知道。佛说了,不但我们凡夫不知道,假使十方世界的众生统统都证到辟支佛果,神通、智慧都像目犍连,共同来计算,算无量劫也算不出来,你才晓得弥陀应身住世的长久真正不可思议,但是应身将来是会灭度的,灭度之后,观音菩萨立刻就成佛,还是这个世界。

  但是观音菩萨成佛,这个世界名字也改了,改朝换代,但是地方没有改,就是名称改了,改成「众宝普集庄严世界」,还是这个地方。观音菩萨成佛以后的寿量也跟阿弥陀佛一样无量寿,他的应身也还会灭度,灭度之后,再接著是大势至菩萨成佛,大势至菩萨成佛,国土的庄严亦如阿弥陀佛、观音菩萨。所以这个世界永远有佛住世,不像其他诸佛刹土,众生的业习非常之重,感应佛出现的时间都很短促,不长,这是西方世界无比殊胜庄严之处。佛为我们说出的目的是让我们认识,让我们理解,生出无限向往之心。

  【复次,释迦一代时教,唯华严明一生圆满,而一生圆满之因,则末后普贤行愿中,十大愿王导归极乐。且以此劝进华藏海众。思之!思之!】

  这一段开示说,释迦牟尼佛当年出现在世间为我们讲经说法,一切经里面讲到最圆满的就是当生成佛,当生成佛在一切经中只见到一部经,那就是《大方广佛华严经》,说明一生成佛的理论、方法、境界,末后善财童子表演给我们看,表演一生修行成佛的样子。所以从前方东美先生读到《华严经》,他告诉我,这是世界上最好的一部哲学概论,他这个话不止讲过一次,我听说他在台大,在辅大博士班上课的时候,也常常这样的赞叹。但是《华严经》一生圆满之因,实实在在是末后普贤十大愿王导归极乐,这才圆满。我也是读《华严》、讲《华严》,我讲《华严》讲了十七年,深深体会到这一个事实,於是乎把《华严》放下,专攻《无量寿经》,专讲《无量寿经》、《阿弥陀经》,道理就在此地。

  古德,这是唐朝时候日本的高僧曾经说过,他说《华严》、《法华》只是《无量寿经》的导引,我对於他这个见解完全同意,因为我对於净宗法门能够深信,能够发愿求生,实在是得利於过去多年讲《楞严》、讲《华严经》的好处,如果不是在这两部经上用了几十年的功夫,我没有办法接受净土法门。所以对於这部经能够理解、能够认识,实在是《楞严》与《华严》的引导,所以古德说这个话,我可以说是完全同意,因为我自己身历其境。

  普贤菩萨不但自己念佛求生净土,与普贤同样地位、同样重要的一位文殊师利菩萨也不例外,都是念佛求生净土,不但自己如是,而且还普遍劝导华藏世界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同修净土法门,所以十大愿王导归极乐。这个事实我们实在是应该多想想,然后才能够真正把握现实,把握这一生有限的时光,勤修这一个希有难逢的法门,因为只有这个法门才是真正一生圆满成就,简单容易、快速稳当。

  【蕅公叹曰:嗟乎!凡夫例登补处,奇倡极谈,不可测度。《华严》所禀,却在此经(诸佛所说第一经,菩萨所修第一法门),而天下古今,信尠疑多,余唯有剖心沥血而已(应当发愿也)。】

  蕅益大师非常感叹的说,他说『凡夫例登补处,奇倡极谈,不可测度。《华严》所禀,却在此经,而天下古今,信尠疑多,余唯有剖心沥血而已』。这一段话是慈悲到极处,婆心恳切为我们说出,凡夫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就与等觉菩萨平起平坐,等於是补处菩萨,这实在是「奇倡极谈」,「倡」是提倡,这种提倡太特殊了,没有过的这种现象。要说法,这说到尽头了,没得再说了,这是不可思议,无法测度的。「《华严》所禀,却在此经」,所以这部经可以说是《华严经》的精华,是《华严经》的精要,是《华严经》的浓缩,也是《华严经》的全体。清初彭际清居士说,《无量寿经》即是中本《华严》,《阿弥陀经》就是小本《华严》,文字有简繁不同,义理绝对没有二致,换句话说,它的内容不增不减,只是文字多少不同而已。这是说明这部经确实是如来度生的圆满法轮,所谓是『诸佛所说第一经,菩萨所修第一法门』,这是我自己四十年来修学的心得,我对於一切经的体认,得到的这样一个结论。

  祖师说,「天下古今」对於这个法门信的人少,怀疑的人多,这是真的,一点都不假,为什么?这部经的文字太少,所说的义理、境界太深,以这么少的文字,这样深的义理,难怪信的人少,怀疑的人多。我自己是个过来人,如果不是过去那么多年,几乎是三十年的时间,在这个大乘经典里面薰习、探讨,这才认识这一部经典的真实面目。所以我知道这一部经论法门,深信不疑之难,对於名号功德我有一些体会,实在难以说明,说明都难,要人真正听得明白、听得相信,当然就更难。

  蕅益大师说他,「余唯有剖心沥血而已」,这是说明这一部《要解》是他老人家剖心沥血之作,这个意思完全是劝勉我们『应当发愿』。所以这一部经、这一个注解,就是《要解》,字字句句都是弥陀心要,也是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度生心要。如果说凡夫一生成佛,说真实话,唯独此经,这才真正是殊胜、奇异、超绝之谈。

  【行愿品云:『是人欲临命终时,一切诸根,悉皆败坏,以致亲属威势,象马珍宝等,悉皆散灭。唯有愿王,不相舍离,一切时中,引导其前,一刹那间即得往生极乐世界。』观此则发愿求生,自属当务之急。】

  这是我们读《普贤菩萨行愿品》这一段经文应该有的警觉。经上跟我们说得很明白,那就是万法无常。这个世间所有的一切,没有一样是你能够带得走的,这一点我们要觉悟。我们现在虽然寿命还没有终了,如果我们每天在报纸里面看看,你看看报纸里面所刊登的讣闻,那就是阎罗王给我们的通知,每天在报纸上都发出通知,渐渐就要轮到我们自己了,那个通知书一天一天往外发,不久就要送到面前来了。你要知道『一切诸根,悉皆败坏』,这个身体不能常保。你的家亲眷属,你的威势,你的权力,象马(这是交通工具,就是现在的车乘),珍宝,『悉皆散灭』,所谓是「万般将不去,唯有业随身」,这是多么的可怕。换句话说,一口气不来,底下是什么?是三途六道,就轮回去了,自己决定做不了主,业力牵引你去投胎、去受报。

  学佛的人如果信愿坚固,那就像《行愿品》里面所说的『唯有愿王,不相舍离』,你有求生净土的大愿,平常认真修学十大愿王。十大愿涵盖了三福、三学、六度,无量无边的法门,而且这些无量无边的法门都归摄在一句佛号。所以我们用真诚的心、清净心、恭敬心,老老实实念这句阿弥陀佛,就圆满包括了普贤的十愿,佛陀教诫我们的三福、三学、六和、六度,统统包括在其中,这个愿王「不相舍离」,『一切时中』引导我们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所以我们把这桩事实认识清楚了、搞明白了,才真正知道人生在世唯独求生西方极乐世界,这是我们第一桩大事,最重要的一桩大事,真正是当务之急。能够认真努力修学,你才知道人生意义与价值都在其中,如果不能够认真的修学得生净土,所谓意义与价值都落空了,这是我们要明了的。